我是墨江移民搬迁原有土地归属的 墨江政府来西双版纳买了四十年的土地分给我们这些移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当前位置: >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
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水资源保护管理条例
(日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批准&&日云南省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号公布&&自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合理开发,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自治县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节约用水和防治水害,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三条&&自治县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节约用水、综合治理的原则,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第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及专业规划和用水中长期供求规划;
&&&&(三)制定并实施水量调度、分配方案;
&&&&(四)指导用水户组建协会;
&&&&(五)征收水资源费、河道采砂(石)管理费;
&&&&(六)组织水土保持治理工作;
&&&&(七)调处水事纠纷,查处水事违法行为。
&&&&乡(镇)水务管理机构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在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农业科技、国土资源、交通运输、林业、卫生、食品药品监管、公安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自治县人民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开发利用水资源,坚持谁投资、谁受益,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水工程及其设施的义务;对破坏水资源和水工程及其设施的行为都有制止、举报的权利。
&&&&第九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保护管理纳入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每年三月为自治县水资源保护管理法制宣传教育月。
&&&&第十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在保护管理水资源、维护水工程、节约用水和防治水害等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水资源保护管理
&&&&第十一条&&自治县水资源的流域综合规划、区域综合规划及专业规划和用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经批准的规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十二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划定江河、饮用水水源地、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水库、坝塘等水工程的保护范围,并设立标志,向社会公告。
&&&&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保护范围应当逐步退耕还林、植树种草、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
&&&&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纳入生态公益林管理,并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十三条&&自治县对水资源实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自治县行政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水库、水源地按照水功能区划对水质的要求进行保护管理。
&&&&常林河水库、回冲水库、红豆树水库等饮用水水库水质保护标准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
&&&&阿墨江、泗南江、把边江和他郎河、杩木河、坝干河、布河、那卡河以及坝卡河水库、娘埔水库、山卡水库、中山水库等水质保护标准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第十四条&&在自治县行政区域内进行项目建设时,应当保护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造成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的,由建设单位负责治理;建设单位无力治理的,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治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十五条&&在自治县河道管理范围内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和建设桥梁及其他临河建筑等,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技术要求,并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六条&&在自治县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石)的,应当办理许可证,缴纳采砂(石)管理费,并按照批准的地点、范围、期限、数量和作业方式开采。但农村居民自用少量采砂(石)的除外。
&&&&第十七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水资源保护管理专项资金,专款用于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的建设。资金来源:
&&&&(一)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上级扶持资金;
&&&&(三)收取的水资源费;
&&&&(四)河道采砂(石)管理费;
&&&&(五)捐赠或者其他资金。
&&&&第十八条&&饮用水水源地、水库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砍伐林木、开荒;
&&&&(二)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修建鱼塘;
&&&&(三)设置排污口;
&&&&(四)爆破、探(采)矿、采砂(石)、取土、烧窑和打井;
&&&&(五)使用有毒、有害农药;
&&&&(六)倾倒垃圾、废渣、尾矿渣和土石料;
&&&&(七)屠宰畜禽;
&&&&(八)修坟建坟;
&&&&(九)种植不利于涵养水源和水质安全的植物。
&&&&第十九条&&禁止在江河、水库和坝塘内炸鱼、毒鱼、电鱼。
&&&&第三章&&水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十条&&自治县对水资源实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人畜饮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服务业、生态环境和航运等用水需要。
&&&&自治县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鼓励利用雨水和开发利用再生水,严格限制高耗水项目。
&&&&第二十一条&&自治县行政区域内的水资源开发权、使用权可以依法有偿出让。在自治县取得水资源开发权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自治县登记注册。
&&&&第二十二条&&自治县行政区域内的水工程建设,应当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保障江河下游生态环境、供水、灌溉、航运、水产业等需要。
&&&&因截流影响下游人畜饮水、农业生产或者其他用水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三条&&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开发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水面属于国家所有,由水利水电工程业主管理,在服从水库发电统一调度、保证水库安全度汛、符合水土保持和水质保护标准的前提下,应当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安排发展水上交通、水产业和旅游业。
&&&&水利水电工程业主在发电放水和汛期泄洪前应当向社会公告,防止对下游的人畜和财产造成损害。
&&&&第二十四条&&因水工程建设征(占)用土地、房屋及其他地上附着物的,应当先补偿安置,再开工建设,保护失地农民和移民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利水电工程业主,应当制定水利水电工程防御自然灾害方案和防洪抢险预案,加强水利水电工程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六条&&在江河、水库保护区范围内从事养殖、旅游、餐饮等经营活动的,有关部门在审批前,应当征求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七条&&水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破坏、损毁水工程设施和设备;
&&&&(二)擅自新建建(构)筑物;
&&&&(三)爆破、打井、采砂、采石、取土;
&&&&(四)擅自挖渠、取水和截水;
&&&&(五)侵占土地和水域;
&&&&(六)堆放、倾倒废弃物和排放污染物;
&&&&(七)在排水区域设置障碍物或者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
&&&&第四章&&取水管理
&&&&第二十八条&&直接从江河、水库、坝塘和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并依法缴纳水资源费。
&&&&自治县征收的水资源费享受民族自治地方的留成比例照顾,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主要用于水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水利水电事业。
&&&&第二十九条&&下列取水活动不需要办理取水许可证: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库、水塘取水的;
&&&&(二)农村家庭生活和零星养殖畜禽少量取水的;
&&&&(三)使用小型水泵提水灌溉农田的;
&&&&(四)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五)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第三十条&&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同一流域上下游和两岸之间的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其用水分配和取水方式不得擅自改变;确需改变的,应当报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跨流域或者跨乡(镇)、村、组新建或者扩建取水设施取水的,应当报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开采地下水,应当报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进行限量开采。
&&&&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塌陷、水源枯竭的,开采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
&&&&第三十二条&&自治县对水资源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取用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取用水计量设施。
&&&&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应当配套安装节水设施。
&&&&第三十三条&&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水源不能满足正常供水时,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对取用水单位或者个人限量供水。
&&&&实施限量供水时,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前五日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完善生活饮用水和经营性生产用水分类水价制度,做到计量收费。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有关规定的,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第十六条、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办理采砂(石)、取水许可证的,限期补办;逾期不办理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未按照批准的地点、范围、期限、数量和作业方式采砂(石)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未缴纳采砂(石)管理费、水资源费的,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应缴纳采砂(石)管理费、水资源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十八条第一项和第十九条规定之一的,没收工具和实物,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八条第二项、第四项和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之一的,对个人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第十八条第三项规定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十八条第五项至第九项和第二十七条第六项、第七项规定之一的,对个人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授权,乡(镇)水务管理机构可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事违法行为五百元以内的罚款进行处罚。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条例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由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四十条&&本条例由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相关报道】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京ICP备0505517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清代云南政区治所的迁徙
下载积分:1998
内容提示:清代云南政区治所的迁徙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0|
上传日期: 12:59:1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清代云南政区治所的迁徙
官方公共微信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云南江内六大古茶山之革登山
&&&&文章源自:&
&&& 革登古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西部,包括今象明乡的安乐和新发两个村委会辖区。历史上的莽枝(芝)茶山、牛滚塘茶山(今安乐)等均属于革登茶山范围。在清代史籍中有莽枝或革登有茶王树的记载,《普洱府志》载:&莽芝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阮福《普洱茶记》载:&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倚邦末代土司儿子曹仲益先生(文革前为西双版纳建设科副科长)也在《倚邦茶山的历史传说回忆录》一文中说:&奇特的茶王树,生长在新发寨背后的山顶上,据老人讲,这棵茶树在光绪初年,每年尚可产茶六至七担之多。民国初年,其根部枯干尚存。1963年元月,我因回家省亲,路经此地,&&则枯干已被白蚁吃尽,只存洞穴,&&其洞直径一方为270公分,另一方为325公分。旁有过去农民祭祀立的碑石数堆。&
  1994年版《勐腊县志》也记载:&清嘉庆年间()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株茶王树,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另在阿卡村附近的山梁山曾有年产一担干茶的两棵大茶树,后被野火烧死&。茶王树的存在,证明革登茶山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清代中期是革登茶山的繁荣时期,茶园总面积达6000多亩,茶叶产量达100多吨。
  至今,革登茶山还保存有古茶园3232亩(其中安乐1616亩,革登560亩,莽枝1056亩),年产干毛茶30多吨。在革登茶山安乐村委会直崩村海拔1360米处,保存有一株较大的古茶树,树型乔木,树姿直立,树高6.3米,树冠直径5.6米,基部围粗1米,属于种,树龄在300年左右。&
云南江内六大古茶山之倚邦山
&&&&文章源自:
&&& 倚邦古位于勐腊县北部象明山区,海拔1350米以上。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白雾常绕,土地肥沃,是一个小叶种杂大叶种的生态型古茶园。由攸乐经莽枝、革登;由蛮砖经架布;由易武经曼撒和曼松;由思茅分别经曼拱或麻粟树的5条茶马石板古道,都在倚邦古茶山龙脊背状的青石板街道上交汇。在这里,到处是刻有文字或古朴图案的古碑或其断垣,几乎每个角落都透射着古色古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被众多古籍所记载、曾是&古六大茶山&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中心的倚邦古茶山,在历史被遗忘、被湮没多年后,在当下热潮中,似乎又重现往昔的盛名了。但古茶山久远、厚重的历史,至今仍鲜为人知。
  倚邦及其周围各古寨出土的经过精心打磨的原始石器,表明大约新石器时代就有原始先民居住于此。《普洱府志》&六茶山遗器&中&旧传武侯孔明遍历六茶山&&置木梆于倚邦&之记载,表明它兴起年代不晚于蜀汉。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对&六大茶山&具体位置的记栽中有&倚邦&,证明它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自称&本人&)长年依靠采取野生植物充饥,由此认识了茶及其功效而被普遍利用。蜀汉时期,孔明实施&南抚夷越&政策,派使者深入西南边疆安抚各少数民族,并向他们传授农耕、饲养、医药、制作等技术时,因地制宜地动员人们发展该地的茶业。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内地移民的不断迁入,加上后来的该地由南诏设置在今西双版纳的银生节度使管辖,到唐代建中年间,其茶业初具规模,并已由茶商贩卖到西藏等地。那成群结队的&尖鼻子,大眼睛,毛胡子,头戴毡帽,身挎长刀&者等众人的间断性往来的马帮牛队,不仅运出该地上好的香茶和莽枝&银洞梁子&与黑山&银洞丫口&等地的白银,还运进针线、布匹、花带等杂货。
  倚邦初具雏形的市场上,不仅杂货成摊,还有曼松的&铸锅河&畔被当地人称为众多&唐洞&的矿石炼铸的铜锅、铁锅和面铺河、盐井河畔多口盐井的锅盐。冶炼厂、打造厂、烧制厂和造纸厂也相继在古茶山上建造。这期间,这里还建盖了山神兼土地和财神3种庙宇,铺建了部分石板街道。唐朝贞元年间,闻名于大理南诏国。至宋代,大理国购买倚邦所产的茶到广西换马,使其茶业得以继续发展。从倚邦当地人从祖上传下,却已被外地人买去的刻有&南诏国&字样的五角星奖章和所出土的众多的唐宋古器,验证了它的上述历史。
  元代南方疆域扩大,使倚邦成为内地通往边疆的中转站。各类客人熙来攘往,又使它兴起了专业性的客栈与餐馆。统治者蒙古族对茶叶的嗜好,更使倚邦茶林倍增。
  明代约成化年间朝廷对倚邦叶氏的司职位的任命,使倚邦重修并改建了各种庙宇,率先推出了&细茶&与&茶膏&。约嘉靖年间,倚邦范围那神奇的曼松茶被宫廷优先确定为专用&贡茶&,继而率先推出&人头团茶&。约于隆庆四年,倚邦成为车里宣尉使司所划的&茶山版纳&的行政区驻地,将长约400米的主街道铺成象征封建王朝行政机构驻地的&龙脊街&。清乾隆年间,增铺曼松贡茶岔街和曼拱岔街,扩建为总长近3000米的3条青石板街道,形成了包括周边村寨居民上千户,总人口上万人的繁华集镇,推动&古六大茶山&进入逐步辉煌的阶段。
  清初,倚邦古茶山上的曼松茶被正式确定为宫廷专用贡茶。清代吴大勋的《滇南闻见录》、阮福的《普洱茶记》和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等众多史籍中,都有对倚邦茶的记载。至今,杭州茶叶协会还保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遗留的倚邦所产小叶种&人头贡茶&。
  据倚邦茶山老人陈述,在倚邦加工&贡茶&有及其严格制度。清代倪蜕公元1737年《滇云历年志》&雍正七年己酉,总督鄂尔泰奏设总茶店于思茅,以通判司其事&&其茶令茶户尽数迁至总店领给价值&的记载。在此之前,倚邦是普洱&人头贡茶&最初的加工厂设置地,当时倚邦古茶山村村皆茶农,山山是茶林,大寨连小村,漫山遍野都是茶林的壮观场景,吸引众多茶商先后在倚邦街等地创建了众多的茶号。
  与此相应,倚邦叶氏的土司职位于清初传给其女婿曹氏,统管&古六大茶山&。约于清康熙年间到其第三代曹当斋时,他和儿子曹秀拜师苦练文韬武略。雍正六年前后,他平定莽枝茶山的麻布朋等暴动有功而升任土千总职。清雍正十年至乾隆初年,曹当斋父子及其师傅先后奉命率军平定刀兴国暴动、广西等地民众的暴动,受乾隆皇帝的嘉奖。倚邦成为清王朝扼守西南越国边关的军事重镇。乾隆三十一年前后,曹当斋父子奉命出征包括&两乌&在内的西双版纳全境抗击缅甸侵略军有功而升任土守备,连其子曹秀都随后升任土把总。由此起,其家族一直承袭土司十六代到清末,始终至少都统管&五大茶山&。
  从明代约嘉靖年间至清光绪末年,倚邦土司几乎都主办&贡茶&。至今,在倚邦街东面约6000米,曼贵山村以西约3000米的&官坟梁子&和野象山北坡上,分别还有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的曹氏十六代土司墓遗址。遗址上刻有乾隆二年和乾隆四十二年,由清乾隆皇帝嘉奖曹当斋夫妇和曹秀夫妇而立下的《安人碑》和《贞节女牌坊碑》,详细记载着曹守备与曹千总的赫赫功绩,刻在上面的乾隆皇帝大印,印证了朝庭对曹氏莫大的信任与恩宠。
  &官坟梁子&之南北方向300多米处所谓&旧衙门遗址&,那是守备和千总当年的驻军营地。此外,其四周山上到处都还有清乾隆年至咸丰年间的各种官冢、商家或儒家等身份者的古坟。
  倚邦还有乾隆二年的《禁贩私茶碑》、道光二十八年的《按茶抽收茶银碑》、咸丰元年的&龙王井&《功德碑》、光绪二年的正顶刻有思茅同知大印、并且刻有&大清光绪二年&之落款的&福庇西南&大匾、光绪十四年间的《工价截止碑》,和民国九年&倚邦全体汉夷民众&为民国普思殖边第六行政分局勤政爱民的张瑞三局长立的《遗爱碑》。其中,《工价截止碑》所载的倚邦土司曹氏的官衔为&地方总理茶政兼管钱粮事务军功都阁府&,统管&五大茶山&,主管&贡茶&等茶政事务。那&福庇西南&大匾,凝结着曹氏土司认真征收&贡茶&,勤政管理&五大茶山&,造福于西南百姓的业绩。这些碑和匾共同记载着倚邦的部分官史及茶史之辉煌。
  从明代中期起至清末,倚邦历经&乾隆三十一年瘴疠大作&,道光二十五六年&瘟疫甚行,采丁三殁其二&,以及民国初年的瘟疫等频繁而严重的病灾,其茶业随之几经兴衰,居民人口时起时落,但始终保持着万人左右。到乾隆年间,建有江西、石屏等综合会馆和川主、孔子、孔明、城隍等近20种庙宇。从清嘉庆年至民国期间,倚邦先后创建过20多家茶庄。
  清代光绪末年,社会动荡,连&贡茶&都于光绪三十四年在运往昆明途中被盗匪洗劫一空。朝庭又查无头绪而被迫停止了&贡茶&的征收,倚邦火热的商品茶叶市场也逐渐变得萧条冷落,这使倚邦的历史地位开始下降。后来,补远桥的几建几毁和由勐养分别到勐仑之道。
云南江内六大古茶山之蛮砖山
&&&&文章源自:&
&&& 蛮砖茶山东接易武,北连倚邦,面积约300平方公里,清代有茶园万亩以上,从磨者河边到曼林山六十里路沟沟壑壑都是茶。曼庄、曼林、曼迁八总寨过去都是大著茶树村。曼林的古茶园目前在勐腊县境内的五个茶山中保存得最好,有千亩成片的古茶园。
  蛮砖茶山在清乾隆年间,茶叶产量就达到1000担以上,清末民初,蛮砖曾是倚乡政府所在地,建有蛮砖关帝庙,碑文上明确记载了&蛮砖为六大茶山之一&。当年,易武的茶号都到蛮砖茶山买原料,有&易武七子饼一半是蛮砖茶&之说。曼林寨和曼庄村是蛮砖茶山有名的两个大寨,人口最多。历史上,在蛮砖兴旺时间,各路马帮都来曼庄买茶,曼林到曼庄的路被马帮踩成深沟,曼庄的三条石板街被马帮踩踏得又光又亮,至今曼庄村的地上仍到处散落着清代十分精美的石刻石雕。
  蛮砖茶山作为云南古六大茶山之一,在以往都不如其他茶区受重视,现存的典籍中记载也很少。但是,在历史中沉寂的蛮砖茶山,茶区保存相对完整,茶质还保持一定水平,在这里生长出来的&蛮砖优质茶&,茶叶独特,茶芽雪白,口感厚质香滑,是茶中珍品。
  蛮砖茶山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过去蛮砖的茶叶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虽同列六大茶山,但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区被重视,或许也因如此,茶区才得以保存较为完整。古茶林集中在蛮砖、蛮林二地,蛮砖有500余亩、蛮林有1000多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树高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300年以上。少被采摘过度,所以目前蛮砖茶区的茶质还保持一定水平。
  蛮砖茶山全部被各种树木、竹林、草、藤条、鲜花覆盖庀们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终年小溪叮冬流淌,蝴蝶起舞飞翔,各种小鸟竞相比赛歌唱,构成了一个美丽富绕多姿多彩的动植物王国。这里又远距城镇、工矿,不受废气、污物、声响的污染,空气清新而富有营养,环境洁静、美丽,若三、五好友林间小路漫步,真会使人留连忘返。
  蛮砖茶山地形气候环境特殊,位于高纬度、高海拔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特点表现是:区域性差异明显,垂直变化十分显著;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这样的条件下,加上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蛮砖茶山茶叶茶质有着明显的不同特点。蛮砖茶山茶叶菁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口感香气较沉只有自己独特的味。&
云南江内六大古茶山之易武山
&&&文章源自:&
&&& 历史上,易武曾是西双版纳12个承担田赋的地区之一。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史刀应勐将其管辖地划为12个版纳时,"六大茶山"为一个版纳--茶山版纳。清雍正七年(1729年),江内六版纳实行改土归流,易武始改属普洱府思茅厅。民国18年(1929年)成立镇越县,易武一度成为县府所在地。
  易武茶山的古茶树种群较为单纯,大都属普洱茶种(学名为阿萨姆种),较有代表性的古茶树有易武村落水洞,高10.33米、基围1.32米、树龄约七百多年的茶王树;有易武村铜箐河高14.52米,基围1.8米、树龄约四百多年的大茶树。
  在现有的典籍和传说中,易武地区对茶的利用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传说中易武茶山在汉朝已有茶,孔明来时才教授采茶饮茶的方法,因此易武人称孔明为茶祖。他们在每年农历7月23日,举行孔明生日集会纪念,称为茶祖会。而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这里年产的干茶已达7万余担。尤其是到了乾隆年间,许多石屏人纷纷迁居易武种茶树,进一步促进了易武茶叶的种植,使易武成为一座着名的茶山。因茶而兴,因茶而旺,茶叶让易武商贾云集,也让易武产生了一批在普洱茶史上名号极响的茶庄,留下了一批极具收藏价值的普洱茶名品。
  当然,易武之所以后来居上,超越江北六大茶山,并非只是仰仗产量。这里山高雾重,土地肥沃,温热多雨,天然就是产上等茶叶的好地方。再加上外地客商到易武设厂制茶,带来了先进的制茶技术,自然就生产出让人难以忘怀的精妙茶品。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是陈旧的易武春芽,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一些资深的品尝家都清楚,若从越陈越香的角度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也正因为易武茶的天生丽质,古六大茶山贡茶大都产自于易武乡周围,一些茶商在制作茶叶时,常常在包装上注明易武茶,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方面都一跃为古代版纳的茶山之冠。
  清雍正七年,清政府在易武设置了"钱粮茶务军功司",专门管理茶叶、粮食的购销贸易,而雍正九年(公元1732年),随着普洱茶被立为贡茶,易武茶区(易武、曼撒两茶山)每年必须解决贡茶66666斤,贡茶未完成前茶叶不许上市买卖。可以说正是借助产量与茶叶卓尔不群的品质,当年的易武成为了云南为数不多的富庶之地,并被称为"利润城".
  商业的繁荣与茶叶产量的猛增,还让易武成为了"茶马古道"的始发地,那一时期,以易武为中心的茶马古道朝四方散射开去,主要的有易武-老挝的乌德-丰沙里-越南的奠边府-海防-香港;易武-尚房-老挝的南塔-万象;易武-勐腊-老挝的勐百察-泰国的米赛;易武-思茅-景谷-大理-中甸-拉萨;易武-江城-扬武-昆明-昭通-宜宾-北京。&
云南江内六大古茶山之基诺山
&&& 文章源自:&
&&& 基诺山里分布着40多个村寨,聚居着17000多人。基诺民俗山寨位于野象谷至勐仑植物园之间的基诺乡巴坡村,位于景洪市东部,距景洪市28公里,西距勐养镇70公里,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
  感受神秘的基诺文化
  历史上,基诺族村寨均分布在深山密林中,几乎与世隔绝,生产力低下,生活贫困,没有民族文字,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其社会形态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基诺族用40多年时间,从&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时代一步跃入社会主义社会,走完了人类社会需要几千年走完的社会形态。但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氏族公社&埃莫&制度余留的文物和痕迹。
  基诺族有明确的自我称谓,汉族文献词典称之为&攸乐&。&基诺&即&舅舅的后代&。在基诺族中,舅舅在家庭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监护外甥的成长及取名、订婚、结婚等重大问题上,几乎拥有与外甥的父亲一样的权力。
  景区主要体验项目有:&牛角字&、&大鼓门&、&牛头路&、&祭祖先玛黑、玛妞&,&奇科、布姑演奏&、&拴平安线&、&创世女神阿膜腰北塑像&、&太阳花坛&、&敬酒迎宾&、&基诺族图腾柱&、&大公房基诺文化博物馆&、&基诺族成年礼&、&卓巴房及卓巴文化馆&、&织&砍刀布&&、&基诺大鼓舞&、&打铁&及以展示西双版纳边境土著文化为主题的&土著部落&。
  呼吸最原始的空气
  基诺山地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为大片亚热带天然雨林所包容,区内绝无排污企业。置身于基诺山,恍如隔世进入世外桃源:蓝天碧透,青山独秀;古树参天,灌木深厚;溪水缓淌,小鱼漫游;甘泉汩汩,清冽自流;时而鸟鸣空谷,时而轻风拂幽。茶树安然生于其间,叶凝浓雾之甘露,根盘深山之矿物,既采日月之光华,无邪毒外污之裹胁,又纳沃土之精微,无化肥农药之交恶。
  品味基诺山
  基诺山被称为&普洱茶的圣山&。圣山出名茶,普洱茶的卓越品质源于基诺山独特的地理位置。清末年间,古茶树万亩有余,几经沧桑,毁于尘世,仅存2千亩,贵如珍宝。基诺山普洱甘甜醇厚,香扬水柔;茶底清晰,条索依旧;细品慢啜,古韵悠长;风味独特,世间罕有。
  去过的人这么说
  虽然这个山寨的门票不算便宜,虽然这个山寨游览的景点也没有什么标新立异的东西,但是我还是要介绍这个山寨。因为比起橄榄坝的傣族园,这里显得是那么纯朴,商业化气氛少了很多,虽然也有拍照的,也有卖茶叶的,但是一切都是自愿,没有死缠烂打。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氛围,而不用处处考虑是否掉进商业的陷阱。&
普洱贡茶介绍
&&&文章源自:&
&&&&进贡的品种花色,各种历史典籍的说法都比较统一,就是分三种八个衣色。三个品种分别是:团茶、瓶盛芽茶、匣盛茶膏,团茶分五斤、三斤、一斤、四两和一两五钱五个衣色,用女儿茶压制而成,瓶盛芽茶又分芽茶和蕊茶,茶膏为女儿茶膏。
  按阮福《普洱茶记》的记载:&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其叶之少放而犹嫩者名芽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
  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普洱府上贡茶千种:团茶(分5斤、3斤、1斤、千两、1.5两)、芽茶、茶膏和茶饼。其后,清政府又规定,贡茶由思茅厅置办。清《普洱府志》卷十九有载,每年贡茶为四种:团茶、瓶装芽茶、蕊茶、匣装茶膏共八色。作为贡茶的还有景谷民乐秧塔白茶,即&白龙须贡茶&和墨江的&须立贡茶&。
  普洱金瓜贡茶,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今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
易武茶之首-刮风寨介绍
&&&&&文章源自:&
  &刮风寨&普洱茶因刮风寨村而得名。刮风寨村位于云南省勐腊县易武古茶区(古六大茶区之一),处在与老挝边界上,周围多是原始森林,生态保护得非常好,是纯天然、无污染、原生态的茶叶产地。茶树多是混杂在原始森林中,所以产量低,品质最优秀。由于路途偏远,不容易开发,可谓普洱茶中的一片净土。
  长久以来,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因其远离现代社会,处于较为原始的生活状态,是以生态环境保持优良,植被极为丰茂,茶树与众多高大乔木、气生植物共享共生,所产的茶叶有一种原始的山野韵味,茶质超乎想象。这也是为什么近年刮风寨茶叶受到市场追棒的原因之一。
  刮风寨可谓&易武茶区&中的顶级茶,代表了生茶的许多优点。易武茶香扬水柔,而刮风寨更以阴柔见长,乃江内茶中之上品。更为可贵的是每一泡的优雅之韵让茶友入醉,后期变化之后能体会到越陈越香的魅力,有后期&陈化之王&的美誉。
  刮风寨古树分布在约5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中,其中大部份没有矮化,都是在国有林中间。每3-4户茶农家占据一片古树茶,主要集中在薄荷堂、茶王树、冷水河、白沙河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刮风寨的茶树创造了最适宜生长的条件,这里生长的都是树龄几百年以上的古茶树,高的有3层楼那么高,主干直径需2人合抱。
  在原始森林中的茶树由于被其他杂木遮挡,受到的日照少,属于阳光漫射,这样的茶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茶树生长分散,基于这些客观的条件因素,这里的茶叶品质是非常的好,口感厚实承重,具有强烈的山野气息,苦涩味却较低,回甘迅速,绵柔的后劲更是将&易武为后&这一说词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比易武其它寨子,刮风寨的特点是:叶底黑、长、粗、厚,汤色较浅、清亮透明,滋味清淡而香甜。外行喝回甘,内行喝山韵。刮风寨的神秘之处就在于:入口,就能让你感受到原始森林的粗旷与博大,和丝丝的滑润细腻。满身轻利,神清智明。所谓好茶,一片足矣;一泡耐人寻味,再喝念念不忘;尝之在口,赏之在心;过目而不忘也!
  勐海龙园茶厂2013年生产了数量极少的&刮风寨&。这是一款高端纯料古树生茶,其原料全选用3月中、下旬的刮风寨古树茶鲜嫩芽叶,按传统工艺纯手工精心制作而成。此茶外观紧结油润,叶底黑、长、粗、厚。茶汤晶莹剔透,金黄油亮,口感饱满,中正柔和,香气高扬,有蜜香、回甘久的突出特点。茶质优良,较为耐泡。甜醇中含着天然浓郁的蜜香,柔滑细腻中藏着强劲却内敛的茶气,是一款不可多得的茶中瑰宝。
曼松贡茶介绍
  文章源自:&&&
&&& 曼松原属倚邦区第一乡辖区内,历史上,有曼松老寨,居住着香唐族,善种茶,由于曼松茶的品质好,被列为贡茶,&年解贡茶100担&,曾因贡茶而名,声誉远播,不仅给当时的倚邦区带来了荣耀,而且促进了当地的茶叶产销,曼松新寨,新寨海拔900米,有山民32户170多人,主要是香唐族,是七年前从曼松老寨搬下来。曼松河(海拔870米),登曼松山顶叫&王子山&。&王子山&因历史上住着一个朱姓的王子而得名。
  曼松茶因种种原因,如今已经很少了,只是在王子旧居周围,稀疏生长十多棵乔木型的大叶种茶树,往昔的兴旺氛围已成历史,剩下的王子旧址,也仅存很少的一排奠基石台,其地理位置是:北纬22&,8东经101&,海拔高度为1375米,每年曼松贡茶产量极为稀少,根据当地老百姓说年产不过10来公斤在普洱中是打造顶级精品。
老曼峨普洱茶的突出特点
&&&&文章源自:&
&&& 老曼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
  苦是老曼娥的一大特征。条形肥壮厚实、紧结显毫、汤色剔透明亮、滋味浓烈厚实、久泡有余香,耐冲泡,入口苦味重一些,但化得很快,回甘很好,茶品独特的滋味独具绵长和清爽。
  老曼峨叶型肥大厚实,春茶却显的难一下喉,汤质厚,特别霸气,苦很重还略涩,香高,青味重,生津好,韵足,回甘好。
  主要有一下四个特点:
  1、叶厚,条索肥大;
  2、汤色金黄透亮;
  3、苦若黄连,苦尽甘来,5-7泡后,鸣泉生津,后舌跟回甘;
  4、茶气霸气,性极寒,十泡以后口感更为爽滑,极耐冲泡。&
老曼峨古茶树分布情况
  文章源自:&
  老曼峨茶树分布村落四周,主要以栽培型古茶树为主,茶树龄在100百年至500年左右。也有才栽种几十年的小茶树,小茶树所采摘制作的茶又名甜茶,这里不做说明。
  老曼峨苦茶其实就是老曼峨的。老曼峨生态保持原始状态,森林覆盖面积大,古茶树生长于其他杂木树林里面,远看只见树木而未见茶树。本地&布朗族&、&爱伲族&等少数民族有其传统的制茶方法,结合本地独特的地形气候,土壤和阳光,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老曼峨茶气茶性和香味特点。
  自1999年起,老曼峨村民们新种植了4000多亩生态茶园,茶叶品质虽比不上古茶树茶,但却是同类茶中的上品,销售也不错,成为了村民新的&摇钱树&。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也是江外古六大茶山之一,是布朗族居住地,古时称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布朗山乡全乡辖勐昂、章家、新龙、曼囡、吉良、曼果、班章7个村民委员会,
  布朗山乡有12000余亩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新班章、老曼娥、曼糯、帕点、曼新龙、曼捌、曼囡老寨和吉良等村民小组,另有台(坡)地茶园18000余亩及广布全乡的野生苦茶和甜茶,为生产优质普洱茶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保障。&
布朗山-老曼峨村介绍
&&& 文章源自:
&&& 布朗山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也是江外古六大之一,是布朗族居住地,古时称濮人,是最早种植茶树的民族。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历史,全寨有140余户人家,600多人口,均为布朗族。
  布朗山乡全乡辖勐昂、章家、新龙、曼囡、吉良、曼果、班章7个村民委员会,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843人。布朗山乡有12000余亩古茶园,主要分布在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糯、帕点、曼新龙、曼捌、曼囡老寨和吉良等村民小组,另有台(坡)地茶园18000余亩及广布全乡的野生苦茶和甜茶,为生产优质提供了优质的原料保障。
  布朗族是百濮的后裔,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的民族。布朗山的茶叶汤色清澈透亮,茶气强劲,苦味重,回甘好,生津强,韵底足,呈蜜香,伴有独特的冰糖香(因其香气独特,我们称之为老曼娥香),祛油腻,是普洱茶不可多得的稀有极品。
  老曼娥,是一个布朗族村,其历史已有1000多年了,全村140多户人家主要靠管理、种植3000多亩古茶树为生。曼娥处于云南省勐海县布朗山深处,这里有品类繁多的植物多样性资源,再加上丰茂的原始森林使得这里的气候非常的和合茶树的生长,而老曼娥的布朗族人是我国最早的种植茶树的民族之一,所以这里有很悠久的制茶历史。老曼峨的古茶树大多在500--1000年以上,茶树直径超过40厘米的非常多,一棵棵古茶树长得盘根错节,虬劲多枝,有的高达10多公尺,茶农摘茶需用竹梯和木桩搭靠采摘。
昔归古茶山介绍
&&&&文章源自:&
&&& 昔归古茶山综合介绍:
  1、茶区地理位置
  昔归古茶山位于临沧邦东乡。离村委会12公里,距乡政府16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邦东乡位于临沧城东面,乡政府距临沧城公路里程64千米。东与思茅市的景东、镇沅、景谷隔江相望,西南与忙畔乡、马台乡毗邻,北与云县大朝山西镇接壤。全乡国土面积223.86平方千米,最高海拔3429.6米,最低海拔750米。乡辖7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18.4%。
  2、当地人文历史
  史载约2200多年前,临沧最早的人类濮人就开始种茶,从&老邦东新石器遗址&和&昔归新石器遗址&的考证看,大致认为其中一种就是临沧最早的人类濮人。临沧是世界大叶茶种的原生地,早在大叶茶驯化种植之前就有大量的野生茶。临沧大雪山邦东古茶树成林成片,临翔区在驯化栽培野生茶的同时,于清雍正年间由邦东、马台一带生意人引进景谷、思茅茶在当地种植。有诗吟道:
  临沧古誉是茶乡,忙麓光山名远扬。
  水绕山环千岭绿,清明时节采茶忙。
  3、茶叶产品特点
  昔归古茶山特点:汤色明亮清澈、香高气扬、滋味微涩甘甜,喉韵沉香鲜爽、茶气醇厚、回甘生津的特点。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5、茶叶面积
  茶叶资源十分丰富,有树龄几百年的大茶树,古茶林保存完好,传统老茶园面积5000余亩,近年新种植高优生态茶园10000余亩。
  6、植物学分类
  总耕地面积1.6万亩,森林面积21万亩,森林覆盖率52%。&
昔归古树普洱茶特点
&&&文章源自:&
&&& 有人说&昔归&是&临沧班章&,过去喝得少,认识不多,我也这么认为,可能是指&价格&吧,我近日品饮下来,发现昔归与班章,完全是两种风格,各有千秋,老班章过于刚烈,昔归就幽雅多了,前面数泡,滋味很饱满、强劲,较适合男性品饮,后面数泡,兰韵,冰糖香,女性品饮就很舒服了。
  昔归茶内质丰富十分耐泡,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水路细腻并伴随着浓强的回甘与生津,且口腔留香持久。
  忙麓山风光秀丽,自然景观十分迷人。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林间常见红椿、香樟、大叶榕、牛肋巴、橄榄、野生芒果等植物。
  昔归,临沧邦东乡邦东行政村,乃山区。离村委会12公里,距乡政府16公里。面积约4平方公里,海拔750米,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1200毫米。
  昔归古茶园多分布在半山一带,混生于森林中,树龄约200年,较大的茶树基围在60~110厘米。
  昔归茶,属邦东大叶种,因为当地的习惯每年只采春茶和秋茶两季,所以茶树保护得比较好,茶质比其他村寨要好得多。
  清末民初《缅宁县志》记载:&种茶人户全县约六、七千户,邦东乡则蛮鹿、锡规尤特著,蛮鹿茶色味之佳,超过其他产茶区&。这里说的蛮鹿,现称为忙麓,锡规现称为昔归。&
南糯山普洱茶的特点
&& 文章源自:&
&&& 南糯山茶区地理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位于勐海县东侧的南糯山,平均海拔一千四百米,目前保留着一千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一千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摘种、荒废遗留的茶园。在复杂多变不同气候的南糯山中生长的古茶树皆有不同的特点。
  生长型态与茶种:云南大叶种野生野放茶。
  特色:此茶味正,质厚,香扬,清甜,爽滑。上颚中段舌尖甜香,甘韵在舌面中段,汤质滑口涩度稍高。新茶口感刺激性较高,茶气强,甘韵足。藏旧后醇滑味厚。长期受到普洱茶友的追捧,实为难得之好茶。
  南糯山的功效: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沱茶临床试验证明:"对减少类脂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中国昆明医学院也对云南普洱沱茶治疗高脂血病作了55例临床试验,并与降脂效果较好的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对比,普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长期饮用普洱茶能使胆固醇及甘油脂减少,所以长期饮用普洱茶有治疗肥胖症的功用.饮用普洱茶能引起人的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和脑部血流量减少等生理效应,所以对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2、防癌、抗癌.梁明达、胡美英教授用细胞培养及电子工业显微镜方法,对普洱茶的抗癌作用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发现普洱茶杀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甚至常人喝茶百分之一的浓度即有明显作用.饮普洱茶能防癌.
  3、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长期饮用普洱茶可起到养胃、护胃作用.
  4、健牙护齿.普洱茶中含有许多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湖南医科大学曹进教授用普洱健齿茶进行抑制变形球菌附着能力试验,发现普洱健齿茶具有抗菌斑形成的作用,浓度1%时效果最佳.
  5、消炎、杀菌、治痢.医药界研究及临床实验证明,云南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浓茶汁日服十次,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种茶内含丰富的茶多酚直接相关.
  6、抗衰老.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抗衰老的作用,云南大叶种茶所含儿茶素,总量高于其它茶树品种,抗衰老作用优于其它茶类.同时,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大分子多糖类物质转化成了大量新的可溶性单糖和寡糖,维生素C成倍增加,这些物质对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起到了养生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勐库普洱茶区介绍
&&& 文章源自:&
&&& 勐库位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是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叶茶种群落。
  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海拔高度为米。
  勐库野生古茶树属于野生型野生茶,在进化形态上,比种还原始。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产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尤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
  而勐库特有种,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由西双版纳引种至勐库后变种,遂有现今勐库大叶种。以致勐库种栽培野生茶口感香型与易武茶区类似,因气候地理上的差异,汤质较为刚强。
  大叶种野生茶、特有勐库种特色:叶质肥厚宽大,香型特殊、劲扬,不若六大茶区汤质滑柔;舌面甘韵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口感刺激性稍高。&
普洱茶比其他茶叶耐泡的原因
&&&文章源自:&
&&& 关于耐泡,指的是茶经过多次冲泡后,其汤色口感没有太大的变化。普洱茶确实经久耐泡,其实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它之所以耐泡,是因为普洱茶所内含的物质在起作用。乔木普洱茶树历经了,数百上千年的生长,它的叶芽上积攒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在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这就是我们感觉到的,它经久耐泡的缘故。
  一般来说茶梗影响了茶叶的美观,于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茶梗的优点,对茶梗总是不屑一顾,然而人们却不知,茶梗对茶叶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香气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渐下降,而茶梗的香气最高,茶叶香气物质主要在茶梗和嫩叶的主脉中,而且嫩梗中的氨基酸高于嫩叶,茎梗中的维管束,是养分和香气的主要输导组织,所含物质大部分是水溶性的,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香气从梗中随水分蒸发转移到叶中,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成更高更浓的香味质量,所以要有适当的茶梗,才能制出香高味浓的茶叶,茶梗的长度根据普洱茶类品种不同而要求不一样。&
云南普洱茶种类与普洱茶树介绍
&& 文章源自:&
&&& 种类与普洱茶树介绍:
  一、历史上的普洱茶种类
  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说》中有&二月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茶;采而蒸之揉为茶饼,其叶少放而柔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圆茶也&的记载。由此可知,普洱茶在历史上即分为散茶(即毛尖,粗叶)和紧压茶(芽茶,女儿茶)两大类。
  二、现代普洱茶的种类
  由于流传久远,品赏,收藏者众多,加之近代制茶工艺的发展变化,普洱茶的分类已渐趋复杂。
  1、依制法分类
  生茶:是指茶菁摘采后,以自然方式发酵的茶品。生茶含有果酸,单宁酸等成份,茶性刺激,放置多年后,茶性才会转为较为温和。好的普洱茶通常是以此种制法制成,并利用时间的延伸,产生越陈越香的效果。
  熟茶:是指在现代科学基础上,利用人工陈化工艺,通过调配合适的温度,湿度,加速茶叶的发酵过程,使茶性变得温和,茶味得到改变。
  2、依保存方式分类
  干仓普洱茶:是指茶叶存放在干净通风的仓库,使茶叶自然发酵陈化,具有樟树香。如果经过自然陈放10-20年并妥善保存,就能越陈越香,成为珍品。
  湿仓普洱茶:是指将茶叶存放在地下室,地窖等较湿热不通风的地方,加快其发酵的速度。由于茶叶内含物破坏较多,喝起来常有泥味或霉味。所谓&湿仓&,是指投机商将年份比较短的普洱茶成品陈置于湿度较高的环境中,利用高湿度或泼水,使新茶快速陈变,外观上可以伪充陈年茶以应市。用这种方法催化,加工出来的茶品容易产生霉变,而且禁不住高温冲泡,更对人体健康不利。
  3、依外形分类
  茶饼: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g,每7个为一筒,每筒净重2500g,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g,250g,现在还有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g-5g.
  砖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以250g-1000g居多,制成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运输方便。
  金瓜贡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从100g到数千克均有。
  千两茶:压制成大小不等的紧压条型,每条茶重量都比较重(最小的每条都有50kg左右)。
  散茶:指制茶过程中未经过紧压成型,茶叶状为散条型的普洱茶。散茶有用整张茶叶制成的条索粗壮肥大的叶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制成的细小条状的芽尖茶。
  了解普洱茶的分类,我们就会很容易发现,普洱茶的中级、上级品大都以沱茶及饼茶居多。
  三、普洱茶树
  云南大茶树包括野生大茶树和栽培大茶树。适宜制菁的茶树种类:
  1、野生型乔木茶树:这种树的高一般在3m以上,出于原始森林中,承自然雨露。茶菁嫩叶无毛或少毛,叶缘有稀钝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5cm-20cm.因叶片革质肥厚,揉捻不易成条索,毛茶颜色多呈墨绿色。茶性滑柔而质重,香气深沉而特异,口感刺激性很弱,但水甜回甘长且稳定。
  许多野生型茶菁苦而不化,当地少数民族称之为苦茶,这种茶容易导致腹泻,并不适合饮用。
  2、栽培型野生古茶树:这种茶树以灌木或小乔木居多,树枝多开展或半开展,树高1.5-3m.茶菁嫩叶多银毫,叶缘细锐齿,半展未开的三级芽叶长3-5cm,成叶长可达6-15cm.叶身较乔木叶片薄,毛茶颜色多呈深绿或黄绿色,主副叶脉明显。
  茶性较野生型强烈而茶质相当,香气高扬,口感较野生型略水薄而刚烈。
  3、茶园野放型:云南许多晒青茶来源多属于野放茶。这种茶经茶园栽种后少有人工管理,不洒人工化肥与农药,只稍微锄草与整理。野放茶茶龄在50年以上,树高约1.5m-2m。
  此茶香气,口感介于栽培型野生茶与茶园茶之间。
  4、茶园茶:茶园茶是我国茶业界公认的好茶种,茶叶中内含物浓度高,目前以勐海大叶茶、景谷大白茶、云抗10号等作为主要推广种植的普洱茶种,一般采取灌木茶园生产管理。茶园茶越原始,茶种叶脉越明显,茶质也越重。
  茶园茶的茶性最烈,茶质则多数较薄,香气最扬,口感刺激性也最强,回甘快且留存时间较短,水薄甜而较不稳定。&
普洱茶的简单储存方法
&&&文章源自:&
  的简单储存方法:普洱茶的存放首先要注意生茶与熟茶放在一起会串味,尽量将生茶和熟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容器或房间里,同时要遵循两个30的原则,也就是离墙30厘米和离地30厘米,但这一点在一般家庭里比较难做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将普洱茶放在陶罐里存放,陶罐的好处是既有密封性又有透气性,天气很潮湿的地方再在陶罐下撒一些于石灰或木、竹炭,这样就基本确保万无一失了。
  储存普洱茶的室内湿度以70至75位最佳,温度一般在28度至31度之间,这在一般家庭里相对比较难控制,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普洱茶的转化也是不一样的,譬如说在最适宜普洱茶存放的西双版纳与在北京的气候环境下储存,前者的转化速度就会快一些,而后者就会缓慢许多,也就是说,同样的一饼茶,在同样的时间下,在不同的城市储存,冲泡时喝到口中的味道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普洱茶的包装用的基本都是绵纸,绵纸能保证茶品有良好的透气性,有助于茶叶在后发酵时过滤掉杂味以确保清醇。无论生茶和熟茶,保存的基本要素都是如此。有些人或许会觉得绵纸易破易碎,就把绵纸丢掉,换成密封的塑料纸包装,这样做是对普洱茶后期发酵有百害无一益的,尤其是有些塑料纸或塑料袋本身就带有异味,就更难保障茶叶的品质了。&
普洱生茶怎么喝呢
&&& 文章源自:&
&&& 刚开始接触普洱茶,一般都喜欢喝,随着喝普洱茶的时间越来越长,喝的普洱茶品类越来越多,更多人转向,喜欢上生茶。这是思妃拙见,如有不妥莫要见怪。下面思妃介绍下普洱生茶应该怎么喝吧!
  1、现在很多女性都希望喝普洱茶减肥。要想减肥,一定记住是在饭后半小时喝生普洱茶。这是因为刚吃过油腻的饭菜,普洱茶能够去油腻,及时地排除体内多余的脂肪。
  2、普洱生茶饭后半小时喝最适合,饭前喝不好,因为茶叶里面含有鞣质,会造成结石,同如果个人消化功能好,饭后半小时就能喝的。
  3、普洱茶越陈越香,越好喝。对于一些新普洱生茶,过一两年喝口感更好,比现在好喝。但要注意在适当的存放环境下,才会出现越陈越好喝。
  4、普洱生茶性凉,比较适合在夏天饮用,可以达到降暑解热的功效,而熟茶性温,适合冬天饮用,起到暖胃暖心的作用。
普洱生茶的后发酵历程和后陈化的判断
&&& 文章源自:&
  1.厌氧或者微氧糖化(醇化)
  淀粉&&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变甜)
  2.有氧变色
  儿茶素(无色)&&茶黄素(黄亮)&&茶红素(红、甜醇)&&茶褐素(褐色)纤维素、木素水解成糖类(水溶性果胶为主)、脂类和醇类(变醇厚、变粘稠)
  3.后发酵的三个主要反应是:
  一:无色的儿茶素聚合成茶黄素和茶红素;
  二:淀粉、纤维素、木素水解成糖类、酯类和醇类;
  三: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总之,后发酵是普洱醇化变甜,茶汤颜色由无色转深。
  后期陈化能力的检测方法:
  1:糖化能力的检测:10g茶叶,发在暖水瓶里,倒入沸水,6小时后看,能不能变甜变稠。
  2:变色的检测:取1g生茶按1:200ml的比例沸水浸泡一分钟,然后把冲泡的茶汤放到透明的玻璃杯中静置三四天,如果茶汤变得酒红透亮,那么说明此普洱生茶加工工艺正常,后发酵空间大,越陈放越甘醇;如果茶汤变得黄红浑浊,那么说明您买到的普洱生茶是绿茶化的普洱茶,陈放下去会变质。
  普洱茶的简单储存方法
  普洱茶的存放首先要注意生茶与熟茶放在一起会串味,尽量将生茶和熟茶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容器或房间里,同时要遵循两个30的原则,也就是离墙30厘米和离地30厘米,但这一点在一般家庭里比较难做到,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将普洱茶放在陶罐里存放,陶罐的好处是既有密封性又有透气性,天气很潮湿的地方再在陶罐下撒一些于石灰或木、竹炭,这样就基本确保万无一失了。
  储存普洱茶的室内湿度以70至75位最佳,温度一般在28度至31度之间,这在一般家庭里相对比较难控制,南方和北方的气候条件也不尽相同,所以普洱茶的转化也是不一样的,譬如说在最适宜普洱茶存放的西双版纳与在北京的气候环境下储存,前者的转化速度就会快一些,而后者就会缓慢许多,也就是说,同样的一饼茶,在同样的时间下,在不同的城市储存,冲泡时喝到口中的味道很有可能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普洱茶的包装用的基本都是绵纸,绵纸能保证茶品有良好的透气性,有助于茶叶在后发酵时过滤掉杂味以确保清醇。无论生茶和熟茶,保存的基本要素都是如此。有些人或许会觉得绵纸易破易碎,就把绵纸丢掉,换成密封的塑料纸包装,这样做是对普洱茶后期发酵有百害无一益的,尤其是有些塑料纸或塑料袋本身就带有异味,就更难保障茶叶的品质了。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双版纳旅游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