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公司干八日抛月抛年抛哪个好磨工,现诊断(噪音聋中度)职业病。现鉴定伤残七级。我现耳鸣严重,需要去医院治疗,

软磁和硬磁纳米粉末及纳米复合NdFeB永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软磁和硬磁纳米粉末及纳米复合NdFeB永磁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钕铁硼基合金具有高剩余磁化强度、高矫顽力和高磁能积等优良的综合硬磁性能,广泛用于各类机电产品中。纳米晶NdFeB合金是目前稀土硬磁材料研究和发展领域的一个热点。纳米晶永磁合金主要包括纳米晶单相和纳米复合材料。纳米晶复合材料是由硬磁相和软磁相在纳米尺度范围内,通过两相之间的交换耦合作用复合而成具有剩磁增强效应的材料。它由硬磁相提供较高的矫顽力,软磁相提供高的饱和磁化强度,因此具有高剩磁、高最大磁能积以及低稀土含量等优点,有望发展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的稀土永磁材料。
为了获得更高磁能积的NdFeB基永磁材料,进一步理解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矫顽力和交换耦合行为等物理机制,本文采用Top-down技术和Bottom-up技术制备了软磁纳米颗粒、硬磁纳米颗粒和纳米复合永磁粉末,通过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制备出了大块纳米复合NdFeB/Fe(Co)永磁材料,同时系统地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和磁性能以及反磁化机制。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成功地制备了高饱和磁化强度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研究了制备工艺与材料组织、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金属总离子与硼氢化钠摩尔比进行共沉淀反应,摩尔比为1.7:1时,退火后得到的纳米颗粒尺寸比较细小,分布比较均匀。获得了平均尺度为~24nm的Fe65Co35合金粉。在此基础上,采用两步共沉淀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平均尺度约为29nm的Fe/Co核壳结构纳米颗粒。通过调节沉积参数,可以获得具有不同Fe/Co摩尔比例的核壳结构颗粒。在无外加磁场下制备的核壳结构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C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矫顽力则逐渐增加;在外加磁场下制备的核壳结构粉末的矫顽力反而降低。核壳结构的纳米粉末在低于25K以下出现二次铁磁相变现象。
通过氧化FeCo前躯体纳米粉末的方法成功制备了薄片状和条状尖晶石结构CoFe_2O_4纳米颗粒,研究了FeCo前躯体纳米粉末氧化不同时间及退火后引起的相转变及磁性能变化。通过控制FeCo前躯体纳米粉末氧化程度,研究了FeCo相转变成尖晶石CoFe2O4相的机理。在300K下,尖晶石CoFe2O4的矫顽力iHc达到155.3kA/m。采用表面活性剂辅助高能球磨技术(Top-down方法)制备了超细硬磁纳米颗粒和各向异性纳米硬磁粉末材料,研究了永磁粉末的显微结构以及磁性能,以及颗粒大小对磁性能和自旋重取向的影响。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颗粒尺寸逐渐减小,矫顽力逐步降低。在平均直径小于20nm的粉末中获得了矫顽力超过300kA/m。调整球磨工艺,当球料比为15:1时,成功地获得了各向异性的片状结构的硬磁粉末。研究还发现,随着NdFeB硬磁颗粒尺度减小,自旋重取向温度Tsr逐渐降低,但纳米片状结构的硬磁粉末Tsr温度较高,且随着片状结构粉末颗粒减小Tsr也减小。
基于用化学共沉淀技术在硬磁粉末表面沉积软磁纳米颗粒的思想,采用Bottom-up技术将纳米Fe(Co)软磁颗粒分别和纳米晶快淬Nd2Fe14B粉末、HDDR-Nd2Fe14B粉末以及富稀土的NdFeB硬磁材料相复合,成功地获得了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粉末。系统研究了软磁纳米颗粒在硬磁相表面的分布,不同软磁相含量以及不同软磁颗粒对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磁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软磁相含量的提高,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剩磁增加,矫顽力降低。在单相NdFeB粉末表面沉积Fe,Co或FeCo纳米颗粒,可以提高NdFeB粉末的剩磁和磁能积。但在富稀土NdFeB合金表面沉积软磁相的结果并不理想。研究不同的硬磁粉末基底对软磁相形貌、纳米复合永磁性能的影响以及硼氢化钠对硬磁表面的腐蚀作用。结果发现硼氢化钠对硬磁相具有严重的腐蚀作用,其机理为其与亚铁离子反应后生成氢气,导致在常温下发生氢化反应,从而导致硬磁相表面出现大裂纹区和小裂纹区。其对富钕钕铁硼腐蚀比单相钕铁硼更严重。此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添加阻止了软磁颗粒的团聚和长大,得到包裹层平均颗粒为32nm软磁颗粒。
基于Bottom-up技术得到的纳米复合粉末,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SPS)技术成功地制备了大块纳米复合NdFeB/Fe永磁材料。获得的NdFeB/Fe永磁硬磁性能可达99.8 kJ/m~3。结果表明,SPS烧结前后软磁颗粒包裹层没有明显长大。利用Henkel曲线研究表明,材料中软硬磁相之间存在强烈的交换耦合作用。
论文最后通过磁性分析研究了NdFeB-Fe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磁化机制。通过起始磁化曲线及矫顽力与磁化场的关系、回复曲线、退磁曲线可逆与不可逆行为等特征分析,发现单相NdFeB和以单相NdFeB为基体制备的纳米复合永磁粉末的矫顽力来源于畴壁的钉扎作用,钉扎场的大小与其矫顽力相当。富钕NdFeB及以其为基体制备的复合永磁粉末的磁化率曲线出现双峰,结果表明,软磁相区域的形核场较小,不是其矫顽力的决定因素,其矫顽力来源于富钕相对畴壁的钉扎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1【分类号】:TB383.1【目录】:
摘要5-7Abstract7-12第一章 绪论12-35 1.1 磁学发展史12-14 1.2 永磁材料的发展历程14-18
1.2.1 永磁材料的发展历程15-18 1.3 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的产生及研究概况18-29
1.3.1 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的特征19-21
1.3.2 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的理论研究现状21-23
1.3.3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常规实验研究工艺简介23-25
1.3.4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5
1.3.5 制备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新工艺——自下而上(bottom-up)方法25-27
1.3.6 大块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27-29 1.4 纳米复合永磁体中的反转机制29-30
1.4.1 矫顽力机制模型29-30
1.4.2 形核理论与钉扎模型的差异30 1.5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实验研究30-32
1.5.1 退磁曲线分析方法:δm( H ) 曲线30-32
1.5.2 不可逆磁化率研究方法32 1.6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32-35
1.6.1 选题意义32-33
1.6.2 主要研究内容33-35第二章 实验方法35-41 2.1 实验所用材料及设备35-36
2.1.1 实验所用原材料35
2.1.2 实验所用设备35-36 2.2 实验流程36-39
2.2.1 软磁纳米颗粒的制备36-37
2.2.2 硬磁纳米粉末的制备37-38
2.2.3 纳米复合硬磁粉末的制备38
2.2.4 SPS纳米复合大块磁体的制备38-39 2.3 合金组织结构及性能测量39-41
2.3.1 X射线衍射(XRD)39
2.3.2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39
2.3.3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39-40
2.3.4 磁性能测量40-41第三章 软磁和钴铁氧体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1-61 3.1 前言41-43 3.2 实验结果及其讨论43-61
3.2.1 FeCo纳米粉末结果与讨论43-48
3.2.2 Fe/Co核壳结构形貌及性能分析48-52
3.2.3 CoFe_20_4 结构形貌及性能分析52-61第四章 高能球磨法制备NdFeB基永磁材料及其显微结构与磁性能研究61-83 4.1 前言61-62 4.2 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62-63 4.3 表面活性剂球磨NdFeB基永磁材料及其显微结构与磁性能研究63-82
4.3.1 球磨对合金相组成的影响63-65
4.3.2 球磨对微结构的影响65-72
4.3.3 球磨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72-77
4.3.4 颗粒大小对自旋重取向的影响77-82 4.4 本章小结82-83第五章 Nd2Fe14B/nano-Fe(C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显微结构与磁性能83-106 5.1 前言83 5.2 纳米复合NdFeB/nano-Fe(Co)永磁材料的制备83-86 5.3 实验结果及其讨论86-105
5.3.1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相结构及表面形貌86-88
5.3.2 纳米复合永磁粉末在制备过程中磁场对纳米软磁相表面形貌的影响88-89
5.3.3 硬磁原始粉末浸入不同溶液对NdFeB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89-91
5.3.4 反应溶液浓度对NdFeB形貌和磁性能的影响91-92
5.3.5 Co元素对Nd_2Fe_(14)B/nano-Fe(Co)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92-93
5.3.6 SPS烧结制备大块纳米复合永磁材料93-101
5.3.7 各向异性HDDR-NdFeB粉制备NdFeB/nano-Fe纳米复合材料对显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101-105 5.4 本章小结105-106第六章 富钕NdFeB/nano-Fe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显微结构与磁性能106-116 6.1 前言106-107 6.2 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107 6.3 实验结果及其讨论107-110
6.3.1 制备方法对纳米软磁相表面形貌的影响107-108
6.3.2 反应溶液浓度对NdFeB磁性能的影响108-109
6.3.3 Co元素对NdFeB/nano-Fe(Co)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109-110 6.4 NaBH4 溶液对NdFeB硬磁相的影响110-113 6.5 SPS制备大块纳米复合永磁体113-115 6.6 本章小结115-116第七章 纳米复合NdFeB/nano-Fe(Co)永磁合金的磁化与反磁化行为116-128 7.1 纳米复合磁体的矫顽力理论116
7.1.1 形核理论116
7.1.2 钉扎理论116 7.2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起始磁化过程116-120 7.3 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的矫顽力与磁化场的关系120-122 7.4 纳米复合磁体的回复曲线122-124 7.5 纳米复合磁体小回线及退磁曲线的可逆与不可逆行为124-126 7.6 本章小结126-128结论128-132参考文献132-138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38-140致谢140-141附件14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甘志锋,姜继森;[J];化学进展;2005年06期
宋晓艳,刘雪梅,张久兴;[J];中国科学E辑;2005年05期
宋晓艳,刘雪梅,张久兴;[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4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亮;[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圣华,胡国光,娄明连;[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苏海林,胡国光,姚学标;[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杨俊逸;李小强;郭亮;陈维平;李元元;;[J];材料导报;2006年06期
任清褒,朱维婷;[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苏海林;[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4期
戴问民,尹红叶,闽军;[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6年03期
范景莲,黄伯云,曲选辉,赵慕岳;[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1年03期
钟慧,张怀武,周海涛;[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3年04期
苏桦,张怀武,唐晓莉,向兴元;[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4年03期
黄爱萍,谭福清,冯则坤,聂建华,何华辉;[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爱萍;冯则坤;何华辉;熊惟皓;;[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沈婕;王晓军;夏天东;;[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8)[C];2007年
李琪;孙爱芝;姚修楠;苏广春;仝成利;;[A];第十二届全国磁学和磁性材料会议专辑[C];2005年
甘志锋;姜继森;杨勇;杜冰;钱曼;章平;;[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杨勇;姜继森;杜冰;甘志锋;钱曼;章平;;[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李自良;程赫明;陈君若;刘美红;魏镜弢;;[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刘美红;黎振华;陈君若;周荣;;[A];第三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暨第六次全国热处理生产技术改造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彦东;[D];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2000年
李学森;[D];西北大学;2001年
杜红林;[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年
孙继兵;[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管登高;[D];四川大学;2004年
蒋向东;[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肖素芬;[D];四川大学;2005年
徐国亮;[D];四川大学;2005年
连利仙;[D];四川大学;2005年
毛健;[D];四川大学;199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弓俊杰;[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马建勋;[D];浙江大学;2005年
张颖;[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崔福良;[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薛志英;[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叶芸;[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罗辉华;[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王维;[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方以坤;[D];安徽大学;2002年
李彤;[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唐杰;刘颖;张然;杨刚;高升吉;涂铭旌;;[J];材料导报;2006年04期
连利仙,刘颖,高升吉,涂铭旌;[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8期
王晨,文玉华,严密;[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11期
陈国钧,吕键,陈殿金,王旭军;[J];信息记录材料;2002年01期
罗锡裕;[J];粉末冶金工业;2001年06期
王东玲,赵韦人,祝景汉;[J];粉末冶金工业;2002年01期
张久兴,刘科高,周美玲;[J];粉末冶金技术;2002年03期
赵国仙,宋晓平,陈钟敏,闫阿儒,王笑天;[J];功能材料;1998年01期
赵国仙,宋晓平,陈钟敏,闫阿儒,王笑天;[J];功能材料;1997年03期
潘树明,马如璋,平爵云,李正文,李国保;[J];中国科学A辑;199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湘义;;[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勇;[J];真空;1992年05期
申鹏,顾林喻,梁工英,孙占波;[J];金属功能材料;2005年05期
张天顺,张兆国,张晶秋,黄重华;[J];腐蚀与防护;2002年04期
张守民;[J];稀土;2001年01期
连利仙,刘颖,宋大余,高升吉,涂铭旌;[J];功能材料;2005年08期
刘旭波,裘宝琴,肖耀福,张正义,王润;[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年04期
王虎;[J];有色金属;1999年01期
金花子,吴杰,崔新宇,赵颖,熊天英;[J];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2003年03期
纪恒渝,张志清,张巧格;[J];河北冶金;1999年03期
龚朝辉,宋晓平,高建荣;[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寿增;包小倩;;[A];首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专家报告集[C];2009年
张惠;宋振纶;冒守栋;杨恒修;;[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李建忠;张慧;应华根;周巧英;宋振纶;;[A];200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王萃;范胥龙;李鑫磊;阴军英;杨仲年;;[A];中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201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张倩;孙爱芝;翟福强;吴深;王琎;徐文欢;;[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马达;;[A];首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发展论坛专家报告集[C];2009年
袁多;孙爱芝;翟福强;吴深;王琎;;[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泮敏翔;葛洪良;张朋越;吴琼;余巧虹;刘建华;;[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李春玲;马元泰;李瑛;王福会;;[A];2010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李卫;朱明刚;;[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潘树明;[N];中国电子报;2000年
翁兴国;[N];中国电子报;2000年
张华钢 通讯员
于功;[N];金华日报;2010年
黄刚;[N];中国电子报;2001年
熊家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何水校;[N];中国电子报;2001年
张耀旭;[N];中国电子报;2000年
张金旺;[N];山西日报;2001年
杨正钢;[N];国际金融报;2001年
中国稀土学会 王新林 韩晓英;[N];中国冶金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昆朋;[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徐芳;[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李家节;[D];钢铁研究总院;2012年
李玉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李玉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刘敏;[D];山东大学;2010年
杨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杨刚;[D];四川大学;2006年
李军;[D];四川大学;2006年
杜晓波;[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在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海杰;[D];太原科技大学;2013年
赵毅朝;[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杨小奎;[D];西南大学;2010年
李文波;[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张雪;[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周胜海;[D];西华大学;2011年
麦杰平;[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杨彬;[D];东北大学;2008年
李楠;[D];东北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用户:*密码:*
当前位置: >
民族情结与人类情结――由张承志的《心灵史》论起杨继国[回族]  在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中,张承志可谓是民族情感最强烈的一位了。这位总是惊世骇俗的回族作家的民族感情,不仅表现在他向民族母体的“寻根”――孤独地在伊斯兰的黄土高原顽强跋涉的旅程中,表现在他对于自己民族的人民那谦恭热情的态度上,而且更表现在他许多直接反映民族生活,抒发民族情感的作品中,特别是他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心灵史》上。
  《心灵史》(花城出版社1991年出版)是一部无论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有重大突破,并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甚至当代中国文学史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张承志称这部作品为“我文学的最高峰”,“甚至我还考虑,就以这部书为句号,结束我的文学的‘生命之著’。”事实上,它也是作家迄今为止最重要、在回族群众中反映最深广的一部作品。它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依据作家发掘的回族民间秘不示人的典籍,以其惊人的真实和强烈抒情的笔调,勇敢地揭开了掩藏在沉默厚重的黄土高原下的历史机密,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哲合忍耶――中国回族中被人称之为“血脖子教”的一个神秘主义教派的历史:他们为了心灵自由和信仰自由备受迫害、孤独奋斗的经历,他们“代代举红旗”,怀着强烈的殉教感情和渴望奇迹的心愿与封建统治阶级殊死对抗、惨烈牺牲的可贵气质和无畏精神;鲜明地刻画了哲合忍耶的一代代导师和百姓们在迫害达到了极致的黑暗年代里与幻想决绝、以死作为信仰,追求磨难、崇尚牺牲的感人形象。尽管,在作品中,作家一再声明为了真实地反映历史、自己曾经喜爱的抒情的创作风格已经放弃了,“我的私人抒发也就消失了”。但是,这毕竟是一种漫长的沉默的初次诉说,这毕竟是一种深掩的秘密第一次公开,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中,我们仍不难感觉到作家强烈跳动的感情脉搏,察觉到他那特有的汹涌如潮、浓重深厚的民族情结。
  民族情结,是民族作家有意或无意地在作品中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民族自我意识。按照我国民族学家的说法,民族自我意识,即是“对他而自觉为我”(梁启超语)的一种意识,是“同一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费孝通语)。它具体表现为:一、是人们对自己属于某一民族共同体的意识;二、在不同民族交往关系中,人们对本民族的存在、发展、权利、荣辱、得失、安危、利害等等的认识、关切和维护民族自我意识,是生活在民族存在社会里的人们的一种本能的、由血统决定并难以逾越的一种天然的、社会的意识和感情。由于文学乃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情感活动,因而,作为文学创作主体的作家的民族出身、民族生活烙印、民族自我意识和情感,便不能不贯注、渗透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去。而对于一个主观情感强烈,具有抒情气质的作家来说尤为如此。张承志就是这样的作家。他的民族情结,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是表现在他的创作态度上。张承志是一个有着强烈使命感、责任感的作家。血脉的继承,家庭的教育,使他从小就具有了民族的情感和意识。他在1982年发表的散文《心火》中,将它称之为“心火”,并说到:“我已经模糊地有了一个念头,我要寻找这表述和诉说的形式,我要为他们作一些真正的价值的事……”为了践约这一诺言,几年来,他不知疲倦地、长时间地“在以西海固荒山为中心的北方放浪”,“一遍遍地让西北粗砺的旱风抚摩我的肌肤”,“遍访了二十多个教派,请教了许许多多潜伏在民间的伟大”,“喜悦地感觉着自己的蜕变”。为此他不仅舍弃了北京舒适的生活,舍弃了自己的业务和所擅长的创作领域,甚至舍弃了职位薪俸。他的这种赤诚和执著的精神,终于感动了回族穆斯林群众,他们拿出了哲合忍耶所有的秘藏,“甚至鲁迅在世时他们也没有拿出来;甚至顾颉刚住在甘肃他们也没拿出来,甚至范长江访问了他们的家他们也没有拿出来”。在这种信赖和期待下,张承志说:“我下定了这最终的决心。用我以前凭感觉找到的词汇来说,我踏上了我的终旅。不会再有更具有意义的奋斗,不会再有更好的契机,不会再有能这样和底层民众结为一体的文章。”“没有比这更值得献身的事了。我的心中只有这一片光明。我的抉择,我的极致,我的限界,都仅仅在这一件事情之中。”以自己的全部心血投入了创作,“在无人的荒野中登上了山顶”,写出了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心灵史》。很显然,没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张承志是不会踏上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人生之旅,写出了这部《心灵史》的。
  二是反映在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中。《心灵史》采用回族民间秘籍的划分法,以哲合忍耶的七代导师为线索,把哲合忍耶的全部历史、全部故事划分在七段辉煌而悲壮的光阴里,清晰地勾勒出哲合忍耶悲剧式精神性格的形成过程。在这种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寄托并抒发了自己强烈的民族感情。这种感情不仅表现在他对民族题材的选择和大胆表现上,表现在他在讲叙七代导师的故事时的真诚而崇敬的文字中,表现在他在客观叙说哲合忍耶的历史时所自然发表的深刻警人的评论中,更表现在他对历史真实的勇敢探索和民族命运的忠实描写上。例如,关于哲合忍耶义军与官军血战石峰堡的历史事件,经乾隆皇帝御笔审定,官方编纂的《钦定石峰堡纪略》中,是这样记载着这一事件的结尾,子夜之时,堡内哲合忍耶穆斯林强行突围,几十路官军“层层围裹”,“枪箭如雨”,使全体义军“就歼”。但是,作家经过细心的推敲和认真的调查,愤慨地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伪造!“清朝政府、乾隆本人、甘肃官吏和派遣讨伐军大将、军机处、大学士――尤其是后来编纂《石峰堡记略》的知识分子和文人们,由于卑怯者的行凶,由于虚伪的政治,伪造了石峰堡陷落那一天的原始记录!”那一天没有合乎逻辑的最后决战,没有残酷的肉搏,也没有官军的奋勇冲杀和回民的拼命顽抗。因为那一天是开斋节,回民一年中最圣洁的节日。已经战斗到最后一息,没有丝毫抵抗能力的回民选择了在圣的功课中死的道路,他们举意在开斋节圣洁的境界中飞向没有迫害欺侮的天堂。然而,嗜血成性、求功心切的刽子手面对放下武器、平静礼拜的回族百姓,仍然“层层围裹,痛如歼戮”。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耻辱,这是被称之为“公家”的官府的耻辱,这也是所谓的“书”的耻辱!作家怀着强烈的民族义愤,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无耻嘴脸,将颠倒了的历史又公正地颤倒了过来,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张承志对于民族历史的描写,是与宗教的描写交织在一起的,他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情感,有时又与宗教情感混为一体。这是因为,在当时特定的年代里,“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并且由于伊斯兰教是回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它为无数次回族农民起义披上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因此,张承志笔下的宗教史,实质上是回族人民的心灵史,他所流露出来的宗教感情,实质上是对于自己民族苦难人民的感情。
  三是表现在他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手法上。面对着这如此巨大的感受和如此悲壮的历史,为了真实地反映民族的过去,“捕捉住哲合忍耶的形象,”张承志认为,“任何旧文学的手段都无法奏效”,“而且无法用典型概括。用几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框架,用《黄泥小屋》或者是《西省暗杀考》,都无法承托我感受的这种巨大”。因此,“我只能尝试,以这种精神,作为我这部毕生作的主人公”。为此,张承志打破以了一般文学的常规,熔文学、宗教、哲学为一炉,借鉴了他的回族前辈――哲合忍耶民间记述家的写作手法,真实而本原地讲述了哲合忍耶的全部历史故事,生动而扑实地刻画了哲合忍耶的领袖和百姓,特别突出地表现了在他们身上集中地体现出来的回回民族的民族精神。
  从作品中关于道祖太爷马明心被官军押到兰州城城墙上,围城的穆斯林望见后无不伏地跪拜,挥涕如雨,并将他抛下的头巾、拐杖撕抢成碎块,人人怀揣一份,誓死攻城的感人场面中,我们看到了回族穆斯林高度的凝聚力;从起义失败后,马明心的妻女被押至新疆,乘夜黑手刃清官而英勇就义的行动上,我们看到了回族穆斯林不屈的性格;从清末回民起义领袖马化龙在斗争失败后,为了挽救穆斯林群众,维护民族的生存,将自己全家举意为“古尔邦尼的羊”,平静地走进清军的官营,无畏地接受刽子手的剐刑的空前壮举上,我们感受到了回族英雄人物宽阔无私的胸襟和慷慨高贵的气概。而从哲合忍耶为了信仰,为了心灵的纯净,居然敢在二百年时光里牺牲至少50万人的悲壮故事中,我们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回族人民不畏牺牲坚守信仰的可贵精神。
  为了真实而动人地描写这种精神,张承志是打算放弃自己所喜爱的那种一泻千里的抒情方式的。他之所以这样作,是为了压抑自己激动的感情。因而,作品基本上采用了“史”的方法来写。具体而言,就是利用民间秘藏,甚至大段摘引的方法而写。即使这样,他的各种感情也时时奔涌而出,因为,哲合忍耶英勇而悲壮的历史,一代代导师英勇的牺牲和他们伟大的人格力量,民族艰难而多蹇的命运,使他不能不在保持基本写实的风格时而时时让自己的思想感情汹涌奔淌。尤其是在讲述了七代导师的故事后,他终于遏制不住自己的强烈感受,采用了诗化的形式,一发不可收地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主观情感,表现出了浓重的民族情结。这种诗化的语言,从纯粹表现形式看,与作品写实笔调虽然是不一致的。但是,其内在联系是一脉相承的,其形散而神不散,是作品中叙事部分的必要补充和作品结构合乎逻辑的发展。这样,作家就将写实与抒情、主观与客观较好地统一了起来,既真实地讲叙了民族的历史,又抒发了作家浓烈的民族情感,读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著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并说:“所谓艺术品,说到底也就是情感的表现。”情感态度属于个性,直接同创作主体有关。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作家、艺术家来说,他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态度,不能不影响他作品的风格特征。张承志的民族情结,贯注在他的民族文学创作中,使之不仅在作品思想内容上而且在艺术风格上都具有了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动人魅力。从《心灵史》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正是有了这种鲜明的作家的主观情感,才使历史的材料熠熠生辉,产生了撼动人心的力量。那么,我们对他的这种民族情结该怎么看待呢?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存在民族差别的社会里,人们的民族感情,是一种自然的社会属性。事实上,革命导师本人往往既是共产主义者,又具有浓厚的民族感情。马克思称自己为“世界公民”,但他飘泊伦敦期间,有时,突然迸发的民族热情使他不能自抑,竟在酒肆集会上即席颂扬“德国文化的伟大、德国音乐如何比英国的优越”,使与会者对他的举动“非常吃惊”。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封?济金根》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唯独对它的民族题材表示赞赏,这一点使恩格斯的情绪非常“激动”,以至需要读过三四遍才能冷静地作出判断。列宁对祖国文化充满了民族自豪感,曾怀着骄傲和敬意称赞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天才:“怎样的一块大石头呵,噢?怎样伟大的一个人物呵?老兄,这才是一个艺术家呢。……欧洲有谁能够同他并列的呢?没有。”因而,民族情结,是民族作家主体意识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是民族作家审美感受的表现形式,是文学民族化的必要条件。正是因为民族作家有着不同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民族个性,因而才使民族文学作品具有着丰富性、多样性,与别民族文学不同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使文学的百花园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然而,作为一部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说,作为一个民族有价值的文化成果来讲,是不应该也不可能仅仅局限在自己单一的民族利益或封闭在狭隘的思想感情之内,也不可能停留在对人类的生存状态、利益和理想毫不关心的冷漠中,它自身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必然参与全国乃至世界文学的进程及人类综合的相互作用中。席勒就认为:“仅仅为一个民族而写是多么微不足道和毫无价值的理想!”别林斯基也指出:要使文学作品成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个别民族生活的形式就非包含有全人类、世界性的内容不可。”并强调说:“只有那种是民族性的同时又是一般人类的文学,才是真正民族性的;只有那种既是一般人类的同时又是民族性的文学,才是真正人类的。”张承志的《心灵史》正是这样一部民族性与世界性、民族情结与人类情结相统一、相结合的作品。
  首先,他通过哲合忍耶之所以产生、生存、发展的典型环境的刻画,深刻地指出,这个神秘主义教派的产生,是中国世纪恶劣社会环境的产物,是压迫达到了极致时人们的一种被迫无奈的反应。张承志以他丰富的地理文化学知识,在《心灵史》的一开头,便为我们勾勒出了这样一幅画面。在一片茫茫无尽的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焦黄红褐的裂土秃山会灼伤你的双目,一种难以形容的旱渴会一直穿透胸腑,让人永远渴望水。在这样的地方,“庄稼是无望的指望”,有几窖杂着草根土块干羊粪的脏污的窖水,就是有几分财力的证明。这就是哲合忍耶的天地,就是被官府驱赶而来的回民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天地里,在那样的时代里,信仰是唯一的出路。对于在痛苦中忍耐,失去了现实幻想的哲合忍耶回民来说,宗教成为了安慰他们焦渴心灵的唯一慰藉,信仰追求是安身立命最重要的保障,宗教和生活在这里水乳难分。由于哲合忍耶的产生,使得穷人的心有了掩护,他们变得尊严了,枯干的心里渗进了湿润的安慰。而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哲合忍耶的产生,无异于异端邪说,他们不能容忍异端的存在,不能允许底层贱民也要争取心灵自由的行为,于是,大规模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开始了。在强大的难以抗衡的压力面前,这些哲合忍耶的穷苦回民,只能选择死的道路。既然现实的苦难难以解除,莫如“让心先自由,让心灵痊愈,让心灵呼吸喘息,让心灵先去天国――舍了这受苦人的身子给这坑人的世道,让心沾一沾主的雨露吧”,于是他们打得绿旗染红了,“血脖子教”成为了哲合忍耶的别称。这险恶的生存环境,这种苦难的民族命运和悲壮的斗争,我们不仅在中国回民身上会看到,而且可以在世界上其他的一些受压迫民族身上也会看到。这样,作品通过哲合忍耶教史的描写,不但深刻地揭示了人为宗教产生、发展的历史本原,而且浓缩地反映了在那过去了的漫漫长夜中,世界受压迫民族精神与肉体的痛苦,他们悲惨的生活生存状态以及受历史局限不可避免地失败的斗争,具有普遍的认识意义。
  其次,作家贯穿全篇并绕摄他创作的中心思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道主义的思想和人民性的光芒。人道主义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而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劳动人民的斗争武器,特别是在那黑暗的封建社会里,它是劳动人民唯一的心灵追求目标。《心灵史》用人民性的观点统摄、处理历史素材,在描述民族历史、刻画民族英雄人物和底层劳动群众时,通篇渗透着人道主义的思想,处处闪烁着人性、人心、信仰和理想的光辉。作品令人信服地描写了哲合忍耶的导师和民众,他们为了争取信仰和心灵的自由,一种人心的追求造成了一种凛然的人道精神,造成了一种如一片岩石森林般的人民。他们代代牺牲,前仆后继,为的是寻求公道,追求一种人道主义的精神。虽然,由于回族全民信教的历史,由于宗教与民族生活的联系,作品着重表现的是中国伊斯兰教哲合忍耶教派的历史,作品中也有大段涉及伊斯兰教的描写,但是,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内容,并不仅仅局限于宗教。因为,张承志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作家,他的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具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心灵史》也是这样,他通过中国回民的历史,特别是哲合忍耶的历史表现的,仍然是人类苦苦追求的、难以实现的绝望的理想。正如张承志强调指出的:“不,不应该认为我描写的只是宗教。我一直描写的都只是你们一直追求的理想。是的,就是理想、希望、追求――这些被世界冷落而被我们热爱的东西。我还将正式描写我终于找到的人道主义;你们会在读完后发现,这种人道主义要远比中国那些知识阶级廉价拍卖的货真价实。”并强调说:“但是你们应当作证,这里毫无狭隘。这里含有人、做人、人的境遇、人的心灵世界和包围人的社会、人性和人道。这里有一片会使你感动的、人的光辉。”统观整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他是较好地贯彻了这一思想的。尽管,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有时则属于宗教人道主义的范畴。但是,由于宗教与被压迫生灵的历史联系,由于过去时代回族群众的思想状态,这已经是当时回族群众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了。这是不能苛责作者的。
  再次,作家通过这部作品所要达到的目的,不是偏执地宣泄,而是促进人类间的沟通和互相理解。人类社会的各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域和文化圈内,由于地理的、文化的和历史的原因。难免会产生种种的隔膜和误解。特别是过去,由于西方文化中心论和大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一些人对于少数民族缺乏深刻的了解,甚至造成了种种敌视和对抗。因而,如何推动各民族间的对话,促进互相间的理解,携手走向美好的未来,这是人类所面临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张承志写《心灵史》的动机,正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以图消除人们对于“穿戴语言都和汉民毫无区别,却古怪地不吃猪肉”的中国回民、特别是哲合忍耶这个神秘主义教派的不正确看法,促进人们对于他们的理解。为此,他真实而形象地写出了哲合忍耶的历史,生动而真实地披露了这些贫苦回民的精神世界。并热切地呼吁:“我和哲合忍耶几十万民众等待着你们。我们把真正的期望寄托给你们――汉族人、犹太人、一切珍视心灵的人。发掘出被磨纯的感性,回忆起消逝了的神秘瞬间,正视着你们经常说到的爱心和人道――理解我们吧。”这既真实地反映了哲合忍耶穆斯林的心声,中国回民的心声,也代表了世界上一切弱小民族的心声,人类各个民族共同的愿望和要求,从而使其既具有民族性的意义,又具有世界性的意义。表现了作家民族情结与人类情结的高度统一。
  《心灵史》之所以能达到民族情结与人类情结的统一,作家张承志主要采用了以下的创作方法:
  一是既要深入到民族生活之内,又要跳出于民族生活之外。在当代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中,甚至包括整个中国当代青年作家之内,恐怕没有谁能够像张承志那样怀着对于自己的民族、民族的文化深厚的感情,不畏千难万险,跨越重重阻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回族人民的怀抱之中,虔诚而孜孜不倦,有时甚至是谦卑地向自己民族的人民学习,钻研、熟悉自己民族的历史、民族的生活现状和民族的文化的。为了真正深入民族的生活之中,掌握开启厚重心扉的钥匙,这位已卓有成就的首都作家、青年学者,竟能以一身地道的西北回民的打扮,在西海固的深山里进行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如若没有这样的毅力,这样的精神,这样的态度,他是不可能深入到回族群众的心灵之中,掌握从未向教外人公开的机密,收集起写作《心灵史》的足够素材的。但是,张承志又没有局限于民族生活之内。青年学者的历史眼光和知识功底,知名作家的洞察生活、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丰富的人生阅历,使他在写作《心灵史》时又能跳出于民族之外,用人类的智慧和灵光审视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用新思想的光芒照亮民族的传统文化,从而“激活”了民族的历史,“激活”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作品放射出了深邃的思想之光,蕴涵着睿智的哲理情趣,从而超越了狭隘,超越了局限,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是正确地处理“为人民”与“为民族”之间的关系。张承志早在1978年,就在中国文坛响亮地喊出了“为人民”的口号,他的文学创作,也一直是遵循这一口号的。但是,在《心灵史》的前言中,他又郑重地宣告:“――我举意,这是最初的也是最终的乜贴:做一支哲合忍耶的笔,写一本他们会不顾死活保护的书!”在这里,作家将“为民族”与“为人民”结合了起来,这是具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知道,人民,从来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泛的概念,它是由具体阶级、具体民众组成的。哲合忍耶作为中国伊斯兰教的一个教派,在当时它是“穷人宗教”,是中国回民的代表。这一点,从清末西北回民大起义中哲合忍耶成为义军的中心,其导师成为义军的领袖上就看得很清楚。而在这时,中国穷苦回民与各民族穷苦的弟兄们是共处于一个社会阶层之中,共属于一个利益集团的。西北回民的大起义与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西南苗族人民的起义,共同汇成了中国反抗封建统治的民主浪潮。因此,哲合忍耶穆斯林,他们本身既是人民的一部分,又是人民的下层代表。作家写出了他们的民族精神,就是写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作家为他们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作家写完《心灵史》后,不无自豪地说:“对于我在1978年童言无忌地喊出的口号――那倍受人嘲笑的‘为人民’三个字,我已经能够无愧地说:我完美了它。这是对你们的一个约束,如今我践约了,没有失信。”这是实事求是、公允客观的。
  三是媚俗和创新的关系。媚俗,它反映了作家的创作惰性,造成了作品的平庸,是艺术创造的大敌。张承志是一个具有强烈独创性的作家。他的独创性,不仅表现在他对同辈少数民族作家的超越上,而且表现在他对自身的不断超越上。在表现内容上,当他已在描写草原上达到了很高成就后,转向描写回族生活,而当一系列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以其新鲜的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性引起文坛注目后,他几乎还没有来得及领略成功的喜悦,便转向了描写“圣的空间”宗教生活了。在创作风格上,当他以具有浓烈抒情性的创作在文坛上树立起了自己的个性特征后,便挥洒自如地在作品中大幅地涂抹着自己的感情色彩,不久,他又转向了诗化的象征写意小说,这类具有“美文”性质的小说,曾一度被评论界认为文学性很高的典范。可是,在《心灵史》中,他又一扫旧时容颜,采用反传统、非文学化的形式,写出了既是民族著作,又是历史著作,也像哲学著作,但归根结底是文学作品的这部长篇小说,从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不仅反映了作家切入生活,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表现人类先进思想内涵的深度,也说明了他在艺术形式、艺术风格上新的追求。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可喜的探索,它表明了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的创新精神和积极参与世界文学对话的努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认为,《心灵史》的出版,不仅标志着中国回族文学的一个新起点,而且标志着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一个新的起点!
原载:《中国少数民族五十年经典文库》
阅读数[2039]
如果您已经注册并经审核成为“中国文学网”会员,请
后发表评论; 或者您现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抛月抛年抛哪个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