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儿子都是宇宙主宰,儿子的宇宙第一个如何脱离父子关系,父亲第二个如何脱离父子关系的父子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儿子想和父亲脱离父子关系要走怎样的流程
zfgs182****6297
儿子想和父亲脱离父子关系要走怎样的流程
发表时间: 21:01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后解答该咨询。
找法网认证系统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没有这种程序
律所: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08:00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父子关系流程
律师回答共 1 条
没有这种程序
律所:上海市君和律师事务所
回复时间: 08:28
回答者将收到好评 好评数已记录
婚姻家庭相关词条:
遇到离婚协议书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看相关法律知识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律师回复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找法推荐律师
吉安优秀律师
婚姻家庭律师
专长:婚姻家庭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转载]老子,儿子,究竟谁当家
老子,儿子,究竟谁当家——用阴阳互济的原理处理亲子关系&&
&&&&&&&&&&&&&&&&&&&&&&&&&&&&&&&&&&&&&&&&&&&&&&&&&&&
作者:朱云龙
前段时间校长发表了刘明慧老师的一篇文章——《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于行为和心理教育;小女一年来的成长和变化》。对于其中的一段话“她的哭声分明在说:好吧,算你狠;我投降,我听你的!”有些家长感到疑惑,这样做是不是太缺少人情味了?难道不会造成孩子内心压抑吗?
最近一位家长写信给我诉说了类似的困惑——不知道该怎样平衡自己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不管吧,担心他走偏。管吧,又害怕限制了他的自主性。
学堂以道家思想为根基。而道家思想的核心便是阴阳。张校长曾写过系列文章来专门论述其间的关系。(可参看《道家行动智慧“一动分阴阳”,及“阴阳”与“太极”是不是宇宙语言!》)如果家长看懂了这些文章,自然能体会出刘老师的良苦用心和慈爱智慧。也就不会产生种种担心和困惑了。
本文以张校长的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体悟,具体探讨家长在亲子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老子,儿子,究竟谁当家(上)
——用阴阳互济的原理处理亲子关系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想社会。君君臣臣,则国家昌盛。父父子子,则家庭和谐。然而怎样方算父父,如何才是子子。孔子却并没有明确告诉世人。
时至今日,理想和现实之前的差距可谓越拉越大。您随便上网搜索一下,便会发现,“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母亲给孩子下跪的;孩子把全家毒死的等等。亲子关系的混乱颠倒可谓空前“繁荣”。
如果您觉得这些太过遥远,那么眼前的问题很可能会让您苦恼——怎么别家的父母跟孩子就可以推心置腹其乐融融,自己跟孩子之前却总是生硬冷淡无法交心呢?
面对事业,家长们可以游刃有余,所向披靡。面对孩子,他们往往力不从心,节节退败。那么家长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跟孩子之间形成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这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家长重如泰山,老师轻如鸿毛。
在教育方面,很多家长会这样简单处理——把孩子推给老师,自己做甩手干部。然而您是否认真思考过,单靠老师的力量能不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就拿今日学堂来说,有些家长把孩子送来时满心欢喜,憧憬着很快孩子就会像博客里的某某一样“厉害”了。然而过了许久,孩子非但没有变“厉害”,反而变得“不厉害”了(其实是之前隐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
家长不解,甚至气愤。开始怀疑老师偏心,不待见自己的孩子。甚至攻击学堂虚假宣传,有意欺瞒消费者以图高额利润。面对种种非议,学堂只能感叹这些家长根本不理解教育的本质。也难怪他们的孩子会毫无长进。
教育不比买东西,付了钱就可以享受到产品带来的一切成效。实际上教育投入买的是机会。至于能不能从机会当中获取回报,还需要考虑除老师之外的诸多因素。
孩子的成长是自我,家长,社会,老师四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我”是内因,居核心地位。其他三者是外因,起辅助作用。其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家长,社会,老师。
也许家长不解,怎么老师会排最后一位?
假象这样的场景:“鸟巢”看台上挤满了看客(代表社会的力量)。父母分别牵着孩子的左右手站在广场中间。前方不远处,老师正在挥手,示意孩子可以向前。
相信各位家长已经大致看出了四者之前的制约关系。
第一,老师的力量很薄弱。只能指引方向。至于孩子要不要走,能走多远。从本质上讲老师无能为力。
第二,社会的力量很强大。如果周围的人山人海齐声高呼“向前!向前!”能够不被“怂恿”者恐怕十分稀少。这时,即便没有老师也无关紧要。试想现在的高考制度,到底是老师在逼迫,还是社会在催促?
如果喊声为“退后!退后!”能够“逆天下之大不违”者恐怕更为稀少。这时,即便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也是收效甚微。回首今日学堂刚创立的孤独境况便可想而知。
第三,家长的力量更强大。如果家长原地不动。即便孩子前进的意愿再强,也只能是原地折腾两下。更别说家长拖着孩子往后退的情况。有些曾被学堂录取甚至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就是因为家长后来改变主意,孩子只好悻悻作罢。
如果家长跟老师的方向一致。即使孩子再懒惰笨拙,也可以被硬拖着缓慢前挪。比如有些早期入学的孩子,其资质禀赋实属一般。然而由于家长的持续推动,几年下来孩子也进步明显。
这里还仅考虑了父母双方一致的情况。如果连爸爸妈妈的意见都有分歧,那就更难办了。前进后退暂且不论,孩子为左右平衡而付出的代价就难以估量。
该情况在学堂也不稀奇。有些孩子一直挣扎在父母中间无所适从,根本没有心思投入学习。这也是学堂现在不录取家庭意见不一致的孩子的主要原因。
肯定有家长会说,放手不就得了,至于这么复杂吗?放手固然简单,可是问题依然存在。
此情况相当于父母撒开手往地上一坐,任由孩子在广场上“驰骋”。
也许您把成长想象得太过简单了。跟做溜溜梯似的,这边您一松手那边孩子就到终点了。成长是要吃亏的,是要经历磨难的。就相当于爬上雪山才能摘到雪莲。
试问:您能保证您的孩子像颜回般勤奋自觉,如佛陀般精进智慧吗?还是情况恰恰相反,他会被懒惰,逃避,懦弱,愚笨的习性牵住鼻子。如果情况偏向后者,他会如此听话,乖乖跟着老师上山吗?恐怕他只会舒舒服服的依偎在您的怀中。
如果您不屑,“我又没拦着,谁让老师没本事呢?”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老师的权限太窄。
顺着您的心意还好。一旦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合您的胃口,恐怕您就会立刻起身,果断将孩子拦下。
对比现今老师不得不顺从家长的尴尬局面。旧时的师徒制,情况恰恰相反。曾经有位大军阀杀人无数,人见人怕,不可一世。但却在孩子的老师面前行叩拜大礼。此举令周围惊愕不已。随即老师的地位也就无人能及了。
学手艺则更为苛刻,家长把孩子送给师傅时甚至要写“生死状”。也就是说孩子的一切任由老师处置,家长不予追究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便成功“升级”为“师父”。也即是说,老师可以把“师”和“父”的角色融于一身。能力权限就大大增加了。
相比之下,您愿意把“父亲”的角色让渡出来吗?或者说您愿意把孩子“过继”给老师,万一有个闪失还不追究其责任吗?如果不能,就算您放手,老师也没办法。还不如从孤儿院领养一个教来省劲。
既然家长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聪明的家长则会利用此优势巧妙的把自己,社会,老师组合为方向统一的合力。形成老师在前面拉,家长和社会在后面推的效率最大化局面。只有这样,孩子持续进步的可能性才最大。
相反,糊涂的家长则会让三者的作用方向背道而驰。结果孩子只会保持在原地。
道家讲,“自助者天恒助之。”在孩子成长的问题上,如果家长把责任完全推给老师,或者交予社会,无异于舍本逐末,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只有意识到自己的核心地位与主宰价值,建立跟孩子最为密切的链接,才是良性亲子关系得以形成的保障。
接下来,我们就从阴阳互济的角度出发,具体谈一谈在孩子幼年时期家长如何跟孩子互动。
幼年阶段,家长当家,孩子听话。
阴阳不离太极。如下图所示,家长对应为黑鱼,孩子对应为白鱼。整个太极图对应为亲子关系的阴阳统一体。
根据阴阳互济的原理,黑鱼白鱼你追我赶相互旋绕。有些旋绕方式可以使亲子双方不断获取能量,从而旋绕的更加稳定,默契和紧密。
有些旋绕方式则会使亲子双方不断损失能量,从而使旋绕变得松散而动荡。以至于慢慢走向消亡,或者崩溃解体。
人类妈妈vs动物妈妈
道家讲,“圣人为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不为大而终能成其大。”就是说,会做事的人从一开始就让事情步入正轨,稍有偏差便及时调节,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于是,理想结果自然便水到渠成。
亲子关系的处理也是如此。要想得心应手,就需要从“易”和“细”处下功夫。而最易最细之处,莫过于亲子关系一经出现便开始经营。有心者甚至更早。比如学堂的学生12岁之后就要接受两性教育。这也正好符合道家“圣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做事方式。
然而大多数人却并非如此。他们的目的好像仅仅是当爸妈。从来都没想过万一做了不称职的家长,培养出了不成器的孩子怎么办?
也有负责的家长。他们找专家,读专注。可是理论万千,却不知择谁而从。遇到麻烦就乱了手脚。只能靠“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信念来安慰自己。
于是,无知和无畏创造了现今这种普遍荒诞的亲子关系。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易位”——小孩子成为全家的中心,爸爸妈妈外加四个老人的使命就是给孩子当仆人。
在这种亲子关系里,孩子只会把父母当做工具来使用。所以家长根本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爱戴,更别说孝敬和赡养了。
而父母由于过度刺激和满足了孩子的贪婪与惰性,让他们缺乏生存必需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能力。由于无法得到世界的接受和认可,最终沦为家庭甚至社会的蛀虫。
如果说上面的情况是双输,那么怎样做才可以双赢呢?
实际上,道家早就给我们指出了清晰而简单的方向——法于自然。如果我们不会做父母,就请看看自然界的生灵是如何做父母的吧。
雌海龟在沙滩上产下卵后就永远消失了。等小海龟们破壳而出,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拼命爬回大海。如果爬的慢,或者干脆懒得动,等待他们的就是死亡。
燕子妈妈回巢喂食,一窝小燕子伸着脖子叫嚷着要食吃。如果哪只敢站在一旁“装深沉,当大爷”,等着妈妈主动喂过来,肯定最早被饿死。
猫头鹰教幼鸟练习飞翔时,如果小崽不敢起飞,鸟妈妈会把它从树上直接踢下去。让他在掉落的过程中不得不打开翅膀。
看上去无情而残忍。然而,这些妈妈无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让孩子学会生存。而生存的前提绝不是“自己说了算”,而是“自然法则说了算”。
如果人类不妄自尊大,承认自己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接受着自然法则的约束。那么就应该像动物妈妈们一样首先教会孩子认知并适应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进而学会生存。
讲一个学堂的真实案例。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爸爸是商界巨贾。内心刚毅坚强,外表谦逊和蔼。儿子被学堂劝退。内心狂妄傲慢,外表懦弱懒散。一定程度上,他们也体现着当今富一代和富二代的普遍状况。
爸爸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很多。父母忙于生计根本没精力教育孩子们。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学会了如果不干活可能会没饭吃;如果跟兄妹打架可能会挨揍;如果成绩不好,可能就上不了学。就在这种看似父母无所作为的教育之下,爸爸反而学会了一套完备的社会生存法则,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儿子是独生子。一出生便尽享优裕。爸爸觉得自己吃过太多苦,便决定不让儿子受半点委屈,于是对他万般娇宠。所以,儿子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观念——不需要自己努力,爸妈可以为我做好一切。可以说,正是爸爸这种太有为的教育方式才导致了儿子的无能。
从上面的案例大家不难得出结论。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亟需做的就是教育孩子发现,理解和适应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因为不遵从它的人,只能被淘汰出局。
(非作者备注:目前社会上中产阶层,都是70-80年代出生,靠自己白手起家的目前都具备一个普遍特征,即都吃过不同程度的苦,只有对自己狠才能获得现在的成就,都具备顽强的生存能力,熟识生存法则和社会法则,同时却对孩子教育抱有只对自己狠,对孩子"很不狠",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教育目标分裂状态)
黑鱼主动推白鱼,白鱼围着黑鱼转
要想保证家长的教育顺利进行,就需要和谐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
从太极的阴阳观点来看,此时亲子关系要想得以良性运转,黑鱼就需要彻底占据主动地位,而白鱼只能处于从动地位。以期达到让白鱼的旋绕频率跟黑鱼完全匹配之理想目的。
幼年时期的孩子尚不具备清晰的思维能力。所以不可能主动遵从自然规律与社会法则。只会顺着本能与喜好趋利避害。就像幼鸟不愿意主动跳到窝外练习飞翔一样,婴儿也绝不可能主动断奶而去喝粥。
既然如此,家长就需要引导和促使孩子进入到规则里。让他们从实际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深刻的认知。与此同时,还需要帮助他们不断的强化意识,让其变得自动自发起来。
余世维“整”女儿的经历极便具代表性。
他的女儿小时候经常看动画片而忘记吃饭。即便大人催促也是我行我素,非要等看完再吃不可。有时饭冷了还让大人给她重新加热。余世维觉得如果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变成一个自以为是的讨厌鬼。所以,他跟夫人决定要整一整女儿。
第二天同样的事情又上演了。余世维只是对女儿淡淡的说了句:“如果你现在不吃,我们就要吃光了。”结果女儿连理都不理他。
等到看完电视,女儿下楼一看就傻眼了。餐桌收拾的干干净净。冰箱里空空如也。储藏室只剩下调味料。翻遍全家,之前的零食都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于是,她开始找妈妈哭诉。可是父母早就谋划好了,根本不予理睬。直到半夜,女儿把挨饿的滋味体验透彻之后,妈妈才教她自己煮面条来充饥。
从此以后,一到饭点女儿肯定是第一个跑到餐厅的人。而且余世维也以此为切入点让孩子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家里面爸爸妈妈说了算,如果你想在家里面舒服的待下去,就得遵从家中的规矩。
也正是因为这次调整,余世维的女儿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逐渐转变为愿意观察,理解和适应周围,从而取得认可。于是,父母便顺应女儿的需求,不断教导她如何去做才能有效达到目的。为了学到本领,女儿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离不开父母。就这样,女儿对父母的态度便从冷淡不屑,自然过渡到尊重钦佩。
余世维的案例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作法正好符合阴阳互济的原理。
家长占据主动权,有意推动孩子围绕自己旋转。过程中孩子不得不放掉自我学会适应。同时,家长也相应得到了孩子的认同和尊重。于是,亲子关系便得以良性运转。
打消疑虑才能透彻理解
看到这儿,家长们可能会认为这样的方式固然有其优点,但也不免存有诸多疑虑。比如:
如果父母引导有误,把孩子带歪怎么办?
如果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如果孩子表面顺从内心压抑怎么办?
如果孩子失去自我怎么办?
首先,道家强调“物有本末”。凡事需正本清源。
在幼年阶段,家长是“本”,孩子是“末”。如果家长不想把孩子带歪。恐怕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别走歪。
如果居于主导地位的家长有问题,却想让跟随自己的孩子没问题,无异于痴人说梦。比如,如果家长认为“不劳而获”才是生存之道,自然会带着孩子走上“投机取巧”的道路。
万一做不到,还有补救措施——让权给老师。但必须是像那位大军阀一样,把老师当做师父看待,孩子的一切彻底交由老师做主。如果只是把老师当做雇工对待,只怕老师本事再高也无可奈何。
其次,道家强调“事有终始”。凡事要追根溯源。
孩子不听话一定是当初您允许的。很多“小皇帝”居然敢打爷爷的耳光。回想第一次发生时的场景,您是不是呵呵一笑就了事了呢?所以,当您把可以不听话的权利赋予孩子时,他一定会滥用职权为所欲为。而您再想“收回权力”,就绝非易事了。
然而,如果一开始您就不“放权”。当孩子第一次打爷爷的时候您就美美的“收拾”他一顿,那么后面的情况又怎么会发生呢?
其实孩子出生之后完全要仰赖父母才能存活。除非像前面那位“富一代爸爸”那样有意颠倒次序。否则孩子天然的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绝对的依赖感和归属感。
于是,父母只需要有意识的利用这种依赖感和归属感,进一步推动孩子通过遵从自己打消其自我中心意识便可。(前面余世维的例子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对于孩子内心压抑的问题。
你认为被踢下山崖的小海鸥会很开心吗?恐怕掉下去的瞬间对妈妈恨的要死。但是当它第一次张开翅膀翱翔于碧海之上,所有的恐惧和愤怒都会烟消云散。接下来唯一想要做的,就是好好跟着妈妈练习飞翔,这样才可以体验在云中穿梭的畅快。
所以,家长并不需要为孩子内心一时的难受而过分焦虑。享受彩虹总是需要经历风雨的。当孩子真正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时,他内心的压抑便会自动清除。
除此之外,家长推动孩子的方式也很重要。为什么传统学校的孩子大部分都很厌学。而今日学堂的孩子几乎都很好学呢?除了教授内容不同之外,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占有相当的比重。(由于不是本文重点,这里不做赘述。有兴趣者可以参看校长博客和学堂班级博客)
所以,要想让孩子服服帖帖的跟从你,心甘情愿的主动学习,单靠棍棒吼骂或者苦口婆心恐怕远远不够。还要具备很多“心法”和“招式”。这些就需要家长进行自我修炼和提高了。
最后,对于顺从家长是否会造成孩子失去自我的问题。
道家讲究“因利势导,顺其自然”。由于青春期才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发展的关键阶段。这时的孩子非常想通过挑战规则和战胜别人来证明自己。而之前的幼年期,孩子几乎没有明显的自我意识。完全是通过适应规则和迎合别人来证明自己的。
既然如此,如果在孩子想要寻找自我的时候顺势推动,岂不是简单易行,事半功倍?然而在孩子想要适应的时候,却偏偏让他挑战,岂不是逆水行舟,适得其反?更何况,适应尚且不会便想去挑战。无异于小狮子还没学会捕猎就去猎杀牛群。结果只会无功而返,甚至伤残死亡。
这一点也正好反映了西方大众教育存在的严重缺陷。父母和老师放手过早,盲目鼓励孩子的自我意识。其结果便导致了后来的暴力,自杀,性泛滥等诸多混乱不堪的情况出现。(可参考张校长博文《美国教育全方位解读》)。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西方精英贵族教育,则与中国道家思想不谋而合。其推崇的也是尊重传统和规则等。比如伊顿公学和卫斯理学院。
幼年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其心理行为机制的建立很大程度上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为了让孩子在将来得到良好的发展,家长就需要在这个时候认真细致的营造起恰如其分的亲子关系,以帮助孩子打好扎实的基础。
等孩子打好基础学会自我生存的本领之后,就要步入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的后续进程了。
《鬼谷子》对阴阳变转有清晰的论述:“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也即是说,阴阳不是恒定的,而是相互转化的。对于亲子关系也是如此。
在幼年时期,当家长为阳极,主动发力推动孩子旋绕时,作为阴极的孩子是没有自我意识的,完全处于被动跟随状态。(阳动而行,阴止而藏。)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孩子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开始发育,自我意识也逐渐觉醒。他开始不满足于被动跟从的状态,试图想作为动力的提供者推动整个太极的运转。这时,家长就需要逐步交出主动权,让孩子有施展的空间,从而帮助其不断建立和完善自我意识。(阳动而出,阴随而入。)
成年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得以彻底的巩固和完善。这时,家长就需要把主动权彻底移交给孩子,让其完全承担起亲子关系的推动力量。(阳还终阴,阴极反阳。)
少年阶段,家长孩子都当家。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道家在处理孩子的自我意识的问题上面,依然坚持“法于自然”的原则,遵循其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
鉴于此,在少年阶段的亲子关系里,黑鱼要逐步地让权给白鱼,使得黑鱼和白鱼都能成为动力方,进而形成互相推动,彼此旋绕的局面。
孩子步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逐渐萌动和凸显。他们开始渴望挣脱父母的约束,希望自己做自己的主,甚至还想做别人的主。
如果父母保持原状,依旧让孩子绝对臣服于自己。那么势必导致其内心的压抑和对抗。孩子很可能因此而变得叛逆,最终形成跟父母敌对的状态。除此之外,也有可能因过度打压而造成孩子自我否定和封闭自卑的情况。
如果父母全然放手,任由孩子随意发挥。他们很可能感到茫然无措。毕竟,虽然他们内心有一股冲动,不断的催促自己挣脱父母。但是真正脱离之后,他们会发现外面的世界一下子变得空旷起来,该往哪走,心理没谱。胆大的孩子顾虑太少,虽然敢走却极有可能四处闯祸。胆小的孩子顾虑太多,可能一直都在原地徘徊犹豫。
所以,父母在这个阶段最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激发孩子的自主意识。同时又密切关注他,以便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如果孩子失败,则帮助他调整心态,重新再来。如果孩子成功,则由衷的赞赏他,并分享他的喜悦。最为重要的是告诉他怎样做才可以更好。也就是给他指出接下来的前进方向。
在这样的关系里,孩子可以得到自我展示和锻炼的机会。同时凭借着父母的支持,可以使自我不断的发展壮大。
对于父母来说,放权本身就深得其心。如果再给予孩子恰当的关爱,帮助以及指引。孩子在前进的过程中既会感到贴心温暖,又能避免误入歧途。必然会更加的爱戴和尊重父母。
于是,亲子关系便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层面。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家长对于此年龄段的孩子感到最为头疼。“管也不行,不管也不行。”这是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父母跟孩子的相处方式基本上处于完全放手和绝对约束的两极。平时父母非常忙碌,对孩子基本上不管不问。一旦孩子出现问题,便严加管教,绝不留情。孩子在这样的夹缝中,对父母的态度自然是冷漠和排斥的。因为他根本没有认同父母对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自然不想让家长管,也根本不会服家长管。
相比而言,下面这对父母的作法就更符合阴阳互济的原理。
小钧入学仅一个学期,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状态不够稳定。为了防止孩子假期出现退步。妈妈特意请了一个月的假专门用来陪孩子学习。(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小钧是开学之后全班唯一没有退步的学生。)
也许有家长会认为这位妈妈小题大作了。但是她却有自己的理由:第一,一年有十个月孩子都要交给学校照看。作为家长陪孩子一个月是最起码需要承担的责任。第二,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也需要利用这个假期改进我们之间的关系。
也许该家长还无法跟张校长为了孩子弃商办学的责任感相比。但是跟那些经常以忙事业为借口,进而推脱家长基本责任的父母相比而言,已经好很多了。
如果说小钧妈妈的作用是不给孩子堕落的机会。那么小钧爸爸的作用就是尽量帮助孩子提升。假期中间,小钧的爸爸经常安排他到工厂锻炼。有一次,小钧发现了某类产品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并告诉爸爸如果不解决就不能再生产。小钧爸爸对这件事情很重视。并不是因为产品质量的改进,而是因为这是帮助小钧成长的好机会。于是他鼓励小钧把自己的想法在工厂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提出来。尽管小钧最后由于胆怯并没有当众提出。但是经过这件事情,小钧建立了自信。同时也非常感恩爸爸的支持和帮助。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小钧的父母总是在有意的创造自己对孩子的作用和价值。不是在儿子面前炫耀自己多有本事,反而是“降低”自己的身份来帮助孩子突破自我,取得进步。那么小钧在成长的同时,自然会对父母更加认同,感激和尊重。
事实也正是如此。对于很多大男生来说,跟父母之间都缺乏正常的交流。打电话经常是随便寒暄两句便草草结束。就算有些能够多聊一点的,也是停留在生活琐事,娱乐新闻之类无关痛痒的话题层面上。很少能跟父母就心灵,思想,精神等方面做深入探讨。
但是小钧跟父母每次打电话都可以交谈很久。关于各方面的所学,所思,所感,以及遇到的障碍和困惑,他都愿意跟家长开诚布公的分享和交流。
其实,小钧跟父母沟通顺畅的原因很简单。第一,他知道自己说的东西父母不但愿意听,而且能够互相交流。(激发其自主意识)。第二,他认为父母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完善其自主意识)。
而那些不愿意跟父母多聊的男生嘛。恐怕他们的家长从来没有在孩子面前塑造过这样的形象。孩子自然不愿跟其有过多互动。
在整个少年阶段,孩子的自主意识被父母不断的激发,历练,成长与完善。家长放权会越来越多,孩子得权也越来越多。于是,孩子逐渐成为亲子关系正常旋转的主宰者。直到最终双方阴阳关系完全互换。
成年阶段,孩子当家,家长听话。
对于孩子来说,幼年时期的家长是良师,使其学会自我生存。少年时期的家长是益友,使其学会自我发展。
等到孩子成年之后,自我意识得到真正的确立和完善。那么家长便应该退居幕后,像亲密的下属一般来配合与协助孩子,使其学会自我创造。
于是,在成年时期的亲子关系中,黑鱼白鱼的主从地位就需要颠倒过来。白鱼处于主动地位,黑鱼处于从动地位,白鱼推动黑鱼围绕其旋转。
经过之前两个阶段的磨砺和积淀,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这时他们需要真正意义的脱离父母到外面独自闯荡。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彻底放手,进而根据他的需求为之服务。
如果他受伤了,需要舔舐伤口,家长就成为他的避风港。如果他迷惘了,需要人来指引,家长就给他讲一些小时候成长的故事。如果他失败了,需要人来慰藉,家长就成为他的精神后盾。如果他成功了,需要人来分享,家长就为他摆上一桌庆功酒……如果他什么都不需要,那么家长就去锻炼身体,提升智慧,安安稳稳的享受清闲之福吧。
在这样的亲子关系里,孩子会感到踏实安心,因为后顾之忧都被家长解决了,可以一门心思的去开创自己的天地。
另一方面,家长会获得孩子更多的尊重和威望。因为如果孩子有需要,能够恰当的满足。如果孩子没需要,也不会给他添麻烦。
于是,亲子关系又得到了新的进展。
然而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讲,要想做到“放手无事”就已经很难了。
很多子女会有这样的感叹,“怎么父母越老越小了,有时候就跟个小孩子似的。”
其实,不是父母真的心态年轻了,而是他们缺乏成就感。以前自己是亲子关系的掌控者,把握着孩子的走向。自然可以得到孩子的关注。但是现在孩子长大了,不需要自己了。自己仿佛从亲子关系中消失了一般,难免内心会产生失落和空虚。
为了再次得到子女的关注,重新找回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地位,父母便开始“胡闹”了。比如,隔三差五的装病住院,没事爱生闷气,经常数落子女的不是,总是要子女给自己买东西等等。看上去的确有点像小孩子“撒泼”。
然而,“胡闹”之后又能得到什么呢?只会让子女感到郁闷,厌烦,甚至觉得老人成了拖累。即便你的目的达到了,子女开始给予你更多的关注。但实际上也仅仅是出于责任和义务。他们内心是不会有真挚的反哺之情的。
如果父母可以做到“放手无事”。但“倚老卖老,好为人师”的心态依然是一道难关。
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几十年里,无论是幼年期的直接要求,还是少年期的间接指导,都是“我”在教“你”。这种教的思想深深的植根于家长内心,以至于成为一种思维和行为的习惯。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就要给他提出建议。
如果孩子单飞之后,家长依然保留这个习惯,就会给双方造成很多麻烦。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很可能会认为家长的意见已经不合时宜了,毕竟外面的世界变化太快。听,不行。不听,又担心家长心里难受。挣扎权衡之后,要么阳奉阴违,要么直接摊牌。
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孩子不听,会很受挫,觉得自己很没用。如果孩子听了,会很自大,于是得寸进尺不断持续干涉孩子。如果孩子阳奉阴违,会很痛心,认为孩子对自己不真诚。
最后双方都会因此而受损,使亲子关系陷入恶化的局面。
相比之下,李嘉诚对待两个儿子的方式可谓广大父母学习的典范。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李嘉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等孩子成年之后,李嘉诚并没有继续当“大家长”为他们做主,而是给了儿子广阔的天地去自由发展。结果他们一个守夜,一个创业,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天性。
在儿子的事业方面,李嘉诚也不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对他们指手画脚。而是坚持尊重的立场,除非孩子需要,否则不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有一次,李泽钜有事情要请教父亲。正好赶上李嘉诚跟汕头大学校长商谈一个慈善项目。结果李嘉诚只给了儿子五分钟的交谈时间。
从中也可以看出李嘉诚非常懂得如何演好父亲的角色。既不拖累你,又能帮助你。这样,孩子也省心,父母也开心。相反,如果父母既没本事,有好找事。那么,孩子也费心,父母也伤心。
其实,在孩子成年之后,家长尤其需要学会的就是“自贵”和“自重”。放手无事而自贵,有求方应而自重。父母越会让自己变得贵重,孩子就越会把你当作珍宝一样“供养”起来。
老子说,“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如果家长能够领悟和实践这个道理。那么虽然自己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依然会在亲子关系的阴阳互济中发挥着巨大的价值。
轻轻松松实现父父子子
观察亲子关系的整个发展过程,我们会发现以下特点。
第一,它非常符合道家舍己从人的原理。
很多家长在处理亲子关系时遇到障碍,就是因为一开始把立足点搞错了。他们不是从孩子需要什么的立场出发。反而是从我想给孩子什么的立场出发。结果家长想给的根本就不是孩子真实需要的,于是造成双方无法协调。
相反,如果家长总是据根据孩子的真实需要,同时结合最为妥当的方式来合理满足。双方的关系自然圆融和谐。
太极拳讲究舍己从人。将之用在亲子关系的处理上也是极为恰当的。
第二,它非常符合道家阴阳互济的原理。
这一点在亲子关系的主控权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当孩子最为弱小的时候,家长最为强大。随着孩子的逐渐增强,家长相应的逐渐减弱。而当孩子最为强大之时,也正是家长最为弱小之时。于是双方互补互济,共同推动着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与持续稳固。
第三,它非常符合自然界的因果原理。
“法于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而自然规律本质上又是因果规律。所以,道家的思维方式也是最讲究因果逻辑的。
逻辑思维的显著特点是环环相扣,紧凑严密。如果任意一环出现问题,接下来的环节必然会受其牵连。因此,如果现在的亲子关系发生障碍,很可能是之前的某个阶段由于处理不当而埋下的祸患。
所以,想要得到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就需要保证每一个环节都处理得恰当而有序。步步为营,慎终若始,则无败事。
既然如此,老师的作用便显得更为有限了。因为在遇到老师之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实在太强大了,而且其影响很可能在遇到老师之后仍然按照其原有的模式持续进行着。所以,如果出现“君有疾在骨髓,扁鹊见之而旋走”的局面,也请家长见谅。
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设想的确美好。可惜他不能给出切实可行的实现方案。结果世人越走越偏。
对于道家来讲,要做到这一点极为简单。家长用舍己从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通过阴阳互济的转换,最终达到两者皆得其所欲的双赢局面。这便是道家实现“父父子子”的具体方法。
左侧的先生就是本文作者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脱离父子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