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再上私立学校,父母离异小孩上学问题成了私信人,孩子还能上学吗

|7月2日 14:52 &...次浏览 &信息编号: &&私信:联系:(北京)联系时,请一定说明在百姓网看到的,谢谢!见面最安全,发现问题请举报盖洛普民意调查新闻
普林斯顿,新泽西州报&&:据盖洛普民意调查年的数据来看,相对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家长而言,私立学校、教会学校、以及在家接受教育的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更加满意,他们更少担心孩子在学校的安全问题。
据盖洛普2006年9月工作教育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家庭普遍反应对孩子的教育质量态度基本保持不变---依旧不太满意。但是与此更鲜明的对比是,近八年来学龄孩子的家长(无论公立私立学校)都对自己孩子正在接受的教育质量持乐观态度。
四分之一的学生家长反映他们会对孩子在校安全问题表示担忧。这个数据相比去年秋季宾夕法尼亚州阿米什人学校枪击案后家长的反馈有...盖洛普民意调查新闻
普林斯顿,新泽西州报&&:据盖洛普民意调查年的数据来看,相对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家长而言,私立学校、教会学校、以及在家接受教育的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更加满意,他们更少担心孩子在学校的安全问题。
据盖洛普2006年9月工作教育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家庭普遍反应对孩子的教育质量态度基本保持不变---依旧不太满意。但是与此更鲜明的对比是,近八年来学龄孩子的家长(无论公立私立学校)都对自己孩子正在接受的教育质量持乐观态度。
四分之一的学生家长反映他们会对孩子在校安全问题表示担忧。这个数据相比去年秋季宾夕法尼亚州阿米什人学校枪击案后家长的反馈有所下降,基本达到历年平均水平。很少有家长反映孩子对于自己的在校安全问题担忧。
对教育制度的满意度
据-16日民意调查数据,46%的美国人(其中7%非常满意,39%基本满意)对于美国从幼儿园到高中12年级的教育表示满意,51%的美国人不满意。
根据盖洛普近八年来针对教育制度满意度的调查反馈,美国人满意与不满意的人群基本持平,多数情况下不满意度会稍稍多一些。其中2000年夏季调查的不满意度最高,达到61%,只有36%表示满意。其中唯独有一次,2004年民意调查,53%的满意度超过了45%的不满意度。
尽管美国民众对于国家的教育制度不满占大多数,学龄孩子家长倒是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表示非常满意。这种现象重复出现,恰恰说明,很多反对当今教育制度的人大都凭借想象做决断,而非切实经历。
据盖洛普今年针对幼儿园到12年级学龄孩子家长之间做的调查显示,78的家长表示他们对他们家中最大的孩子的教育质量表示非常满意,其中25%的人为非常满意,53%为基本满意,只有19%的人表示不满意。自从1999年以来,大部分的家长,大概占68%-83%的比例,都表示他们对家中年龄最大的还自己教育制度表示满意。
学校安全问题
根据8月中的调查,24%的家长担心孩子在校安全问题。76%表示不担心。
近30年来,家长们对于安全问题的担忧随着人口密集校园枪击案的高频发生而有所波动。例如,日哥伦拜恩学校枪击案后,家长们的担忧达到了最高峰。55%的家长都担心孩子的在校安全。另一个比较近点儿的例子,在阿米什人学校枪击案后,35%的家长表示担忧。现如今24%这样的比重是盖洛普今年在和平时期调研的平均数据了。
只有12%的家长反应自己家的孩子在秋季返校的时候曾表达过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这个比例一直持续走低,盖洛普是从1999年开始追踪这个数据,历年来最高的一次是在2011年3月份,在卡迪夫的圣塔那高中枪击案发生后几天,当时一名高中生击毙2名学生,伤13人。此次时间后几天的调查显示,学生反映对校园安全的恐惧比例高达22%。
美国公立高中家长对待还自己教育,校园安全的看法
据盖洛普民意调查年的数据来看,相对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家长而言,私立学校、教会学校、以及在家接受教育的学生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更加满意,他们更少担心孩子在学校的安全问题。
总体来说,56%的公立学校学生家长表示他们对于州政府的教育制度表示满意。可是对于私立学校,教会学校,以及在家接受教育的学生家长来说,这个比例只占31%。
多数家长,无论自己的孩子在什么类型的学校,都表示他们某些程度上都对自己孩子接受到的教育满意。但是,在非公立学校上学的学生家长在&非常满意&的比例远远高于公立学校,59%:28%。
虽然大多数家长不担心他们的孩子在学校的安全,公立学校的父母(27%)比非公立学校的父母更加关心他们的孩子(13%)。
12%的公立学校的父母说他们的孩子们在学校表示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只有3%的非公立学校家长存在这些现象。
调查结果是基于 - 16日进行的电话采访中收集到的1019名全国成年人(18岁以上)的反馈信息。这些数据能够95%的证明现在成年人的看法,大概有&3误差百分。
基于针对277名1-12年级孩子父母调查的结果,最大的抽样误差在&7百分点。
除抽样误差外,在调查中提问的措辞和一些实际困难也会造成民意调查结果的误差或偏差。
美国高中留学 /
美国高中网
美国私立中学
美国寄宿中学 美国高中留学 /
美国高中网
美国私立中学
美国走读中学 美国高中留学 /
美国高中网
美国私立中学
海淀东城/崇文海淀
小贴士:本页信息由用户及第三方发布,真实性、合法性由发布人负责。详情请阅读
||||||||||3&G:13&GM:33
描述:请填写描述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请填写手机号上传图片:打开微信,扫一扫右侧二维码,即可完成绑定 -->绑定后,您可以:1. 立即在手机上收到用户给您的留言2. 使用手机快速完成付费推广的续费动作3. 第一时间了解到百姓网付费推广最新的促销活动,以及享受微信端独特的促销活动4. 更快速地将信息通过微信分享给好友、同事、朋友圈5. 如果您是招聘类目用户,还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新简历通知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1 小时
元宝:1687
金币:24751
等级:大学一年级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0:31
查看: 2083&
孩子成绩太差怎么办:“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引言: 考试和分数,对于全世界的孩子而言,都是逃不掉的魔咒。但家长能否把孩子的成长和成绩看得同等重要,能否不唯分数是从,能否给孩子更多自由成长的空间,却是大相径庭的。
分数并不会跟随孩子一辈子,如果在家长眼中,除了考试成绩,还有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自己的心态就更容易放下,我们的纠结自然就会消失。然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当我们遇到一个所谓的“差生”时。
&&这篇文章中的妈妈,回顾了自己如何陪伴一个“差生”儿子慢慢成长的艰辛历程,同时还分享了很多具体做法。虽然文章有点长,但如果你花几分钟时间认真看完,无论你家孩子是否“差生”,都一定会引发很多共鸣。
正文: 儿子终于小学毕业了,班主任在毕业前夕曾经非常诚恳地邀请我写一篇文章,希望能够给新生家长一些启发。她在发给我的短信中写道:“XX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正因为他的善良、质朴才让我们老师如此喜欢他,而从我的角度来看也是正因为他的善良,没有其他的“杂念”才让他的学业成绩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业是可以等待的,而孩子善良、为他人着想等本真的问题又是不容等待的。”
但是迟至今日我才完成这个命题作文,这个暑假我本人也经历了搬家,找学校,最后接受派位的各种跌宕起伏。文中虽然有不少看似明智之语,但是我也有时候会动摇,不那么坚定,所以看似是鼓励后来人,更多的是给自己打气。
希望看到此文的同行人能够互相鼓励,陪伴孩子成长。
我的儿子是“三不学生”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六年前的今天是儿子开始学生生涯的第一天。
那一天,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而我却在无人处泪流满面。 儿子入学面试很不理想,10以内加减法需要掰手指头,汉语拼音不会,识字量大概2位数,尤其是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 带着对未来的忧虑甚至焦虑,我也开始了陪读生涯。 一年级第一学期,基本上属于幼小衔接,而对于儿子来说整个一、二年级都在过渡当中。
刚入学的时候,作业抄不下来,拿回来都是甲骨文一样的天书,只好硬着头皮给其他家长打电话,听着人家的小姑娘口齿清晰地倒背如流地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我那个汗颜呀,提醒自己不能和人家比。一比就紧张。
一、二年级时候,儿子的最大问题是注意力不集中,我当时曾经总结他为“三不学生”,上课不听,作业不写,考试不答。 或许儿子真的不知道上学是怎么回事,反正老师讲什么,好像与他无关,虽然没有什么坐不住的情况,眼睛也看着黑板,但是脑子里想的都是自己的事。听课效率不高是他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回家之后也没有养成马上写作业的习惯,总是磨磨蹭蹭,我只好连哄再劝,威逼利诱,到最后甚至需要把他按在书桌前,好不容易写了一页,忽然发现后面还有两页,小家伙绝望地立马坐在地上不起来了,放声大哭。我一看都9点了,心一横说干脆就写到这儿吧!小家伙洗洗睡了,我则给老师发了短信,解释了儿子的情况。
在此要感谢儿子的老师们,能够体谅这个孩子的特点,虽然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我们周末一般会补上,整个一、二年级我们都保证了孩子9点上床睡觉,充足的睡眠对孩子来说他太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我1米6的个子,孩子12岁就超过了一米8。健康的身体是第一位的。
考试不答,那是因为儿子不知道考试是干嘛呢,刚开始读不懂题,后来就是答着答着开始玩了,经常带着写了几笔的“待达标”的卷子回家了。尤其是期末的时候连续两周,每天带着朱笔的“待达标”卷子回家,我的心情沉甸甸的,要说不在乎,那是装的,太虚伪了,但还是不厌其烦的,一道一道地讲解订正,别人的订正需要几分钟,我们母子需要一个小时,几乎就是重新做一遍。所以那个时候儿子在卷子边缘上都写得满满当当的,既有我对试卷的分析,也有对儿子的鼓励和期望。
“差生”上学,能够多学一门“逆商”课 发现儿子比别的孩子发育慢半拍,始自幼儿园时期,把孩子往人堆里一放,就知道大概其了;而真正让你感觉到压力的,则是上学以后,每次的考试分数就是一把尺子,把孩子分成了三六九等。 这个时候是最为煎熬的,以前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理念非常容易动摇,怀疑自己是否耽误了孩子,甚至想要补救,更加严格的要求孩子,其实真正的自信不是成绩的提高,那是外界的评价,真正的自信是发自内心的,相信自己能行!要做到这一点,别说孩子,就是成年人也很难。 所以儿子的爸爸经常鼓励我们母子,与其他孩子比起来,我们上学多学了一门功课就是:“逆商”,在逆境中还相信自己,勇敢地面对,并走出困境。的确如此,当所有的分数都在告诉你不行,你还能每天带着灿烂的笑容去上学,这本身已经是一种成功了,战胜自我,乐观向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孩子走向社会还会怕风雨,怕挫折吗?
数学口算,曾是我们母子俩的噩梦 在儿子的三门主要功课中,我花费精力最大的是数学,其次是英语。 每天的口算,曾经是我们母子的噩梦,在速度和正确率之间很难两全,后来我干脆不计时了,就是摆弄糖果啦,纽扣啦,无非就是十以内的加减嘛,可是2个月了,愣是没掌握,而马上就要学20以内的加减法了,我几乎就要崩溃了。
而转机也来了,突然有一天,学到9+3=?,我说儿子你看,9差一个就够10了,那跟3借一个呗,就剩2了,结果不就是12了嘛,哦,儿子懵懂的眼神忽然开了窍一样,说妈妈我知道了,8+4也等于12,因为需要跟4借2个,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地把儿子抱了起来,大声说,对啊,就是这样啊。 后来我慢慢总结出规律,儿子每到期中就是低谷。但是转机也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家长需要极大的耐心来等待这一刻。 三年级开始学习乘法分配率,无论是(a+b)*c型还是ac+bc型,儿子都学的稀里糊涂,尤其是36*99+36这类题,他往往看不到第二个36是1个36,因为那个1比较抽象。 四则运算的法则他也比较混乱,尤其加减法混在一起的时候,出括号的时候总是出错。小数和分数混合计算的时候,喜欢把小数化成分数来做,我纠正很多次也不管用,他总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题。 说起来,现在已经到了中学,我感觉难点的乘法分配率他还是会发懵。 数学这个东西,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比较难,很多数学特别差的人也成为了大学者,钱钟书,吴晗,其他例子包括马云,李安,郎咸平,我特别奇怪郎咸平那么差的数学怎么会成为经济学家。
儿子英语学得比较早,所以一、二年级的时候以前的底子还能发挥点作用,我也就把力气都花在数学上了。 但是到了三年级开始背单词以后,噩梦再次降临。我们首先面对的就是儿子无法独立阅读。只能我读一句,他跟着读一句,甚至对话都很难开展。尽管我们亲子阅读开始很早,大概半岁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三岁左右开始讲一些简单的英语故事,但是显然这个孩子是有点阅读障碍的。从学习汉语拼音特别困难就显露出这个特点了,加上阅读的时候串行,落字那是家常便饭,在英语学习上就更明显了。
整个三四年级的英语单词,我们只能抄写,没法背下来,默下来,甚至26个字母他都很难默完整。感谢儿子的老师给予他最大的宽容,别的同学在听写单词的时候,儿子能够照着书写下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儿子没有讨厌英语,没有放弃英语,应该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接纳孩子的不完美,转机也就出现了 转机在我彻底绝望,甚至打算放弃英语的时候再次来临。 五年级的上学期,有节课是有关cooking的内容,学到了spaghetti这个词,当我还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读的时候,儿子纠正我的发音,说妈妈你读错了,应该是这样读,我吃惊地说,孩子,可能你是对的,妈妈从来没学过这个词,大概是意大利语,说明你上课认真听讲了。就是这句话,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劲头,居然一个晚上把那段课文读得滚瓜烂熟,我马上给老师发短信,报告了这个好消息,老师第二天在课堂上专门提问他,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地朗读了下来,全班同学都给他鼓掌,这次经历让儿子学习英语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趁热打铁顺利地掌握了phonics,从此以后见到陌生的单词都能拼出来了,而且可以独立朗读原版书了,这些进步都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回顾儿子六年的小学生涯,从一二年级的懵懵懂懂,三四年级的压抑无奈,到五六年级迎头追赶,虽然与其他孩子依然有差距,但是与自己相比,进步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学习能力也许是天生的,家长千万不能强求,只有你接受这个现实,才有可能针对性地帮助他;而你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以及令人绝望的成绩,那只能越来越往下滑。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非常煎熬的,经常会彻底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家长。 而当你愿意接纳孩子,更重要的是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时候,转机也就出现了。
首先,我觉得自己是个好母亲,但是我也打过孩子,骂过孩子,每每都深深自责。我曾经在网上宣泄过自己的无奈无助和绝望,等来的反而是各种板砖,像文革大字报一样,什么你不是好母亲,绝对不能打孩子,孩子的问题家长首先要吃药等等论调。 在这里,我告诫那些与我有同样困扰的家长说,要坚信自己是个好母亲,这点比什么都重要。一个人是不可能彻底洗心革面的,而是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打孩子肯定是不对的,但是如果已经发生过了,那么就试着让自己下次更冷静,不要在自责中煎熬,那只会让你更冲动。 而且很多人并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你的付出,他们打着“保护孩子”的道德大旗,其实他们不过是以现状来推断原因而已。我们必须要承认每个孩子的天生禀赋是有很大差异的。 这里我有一个小体会,不一定对,仅供参考,那就是——相对来说早期教育比较成功的女孩居多。无论你的孩子是男是女,我们一定不要和其他人去比,只要比,你就会失落。
在成绩不佳时,更要保护好孩子的自信 其次,学习成绩固然很重要,尤其是它会影响孩子的自信,但是家长要时刻提醒孩子,成绩并不代表一切。 这个论调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但是真是要彻底相信它,如同虔诚的信仰一样,那还是很难的。 我们的大环境在这里,在成绩不佳的情况下,保护好孩子的自信,考验着每一个家长。我想,这也是家庭教育真正发挥作用的地方。
在养育儿子这个孩子的过程中,我和他爸爸竭尽全力来保护他不受到伤害。 在孩子的一生中,只有父母是陪伴他最长的,能够以最长远的眼光,来塑造他的人格,并传递我们的价值观。 儿子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孩子,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甚至是打扫卫生的阿姨。临近毕业的时候,班主任刘老师曾经动情地给我讲了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那还是三四年级的时候,儿子和几个同学在走廊打闹,打扫卫生的阿姨说,刚拖完的地板,踩上脚印了,其他同学不以为然,而儿子则大声告诫同学,要尊重阿姨的劳动,我们到操场玩吧。虽然从来没听孩子回家说过,时隔两年听到这个细节,我依然很感动,为自己的家庭教育感到自豪。 儿子还是一个非常厚道的孩子,与同学交往过程中,虽然也有过一些小冲突,但是每次我们都开导他,同学之间要宽容,真诚地赞美别人,即使遭到嘲笑也不必放在心上。我非常欣慰,儿子遇到不开心的事,能够信任父母,并从父母这里得到了安慰和正确的引导,没有记仇,第二天依然高高兴兴去上学。
& &爱阅读的孩子,就掌握了最好的学习工具 儿子爱读书,热爱大自然。这也是家庭的熏陶。我们全家人都喜欢阅读,喜欢音乐,喜欢看电影,更喜欢远足。 周末我们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博物馆,美术馆,或者公园,电影院。大自然是一部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一年四季的轮回,花草鱼虫的变迁,高大如松柏,孱弱如蝼蚁,都是生命,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各种人生哲理与智慧都在大自然当中。当一家三口在草地上打滚,嬉闹,我们都成为大自然的孩子了,孩子与父母也是平等的了。 而书,音乐,电影则是前人赞美大自然的精华。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就掌握了最好的学习工具,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取的。而音乐是美的熏陶,电影更是各种艺术形式的浓缩,能够更生动的展现人类智慧的精华。 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而家庭则是家长向孩子传递人生智慧的载体。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越来越多,获取越来越方便,而智慧却不易得。而学习将是终其一生的,站在这样的角度,我们还需要在意起跑线的早晚吗?未来会出现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职业,我们的经验在这些孩子身上也许用不上了。 目前的学校教育主要考察的是孩子的记忆力,而这些都可以通过电脑完成;只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真正发挥了大脑的潜能,而且是无限的潜能。为什么现在出现了这么多的IT精英,因为他们创造的需求是不受资源限制,而且也不耗费地球资源。 家长期望孩子的人生道路其实是风险厌恶型的。估计律师啊,医生啊,还有大学教授啊,是家长最期望孩子的未来职业。但是又有多少人放弃了医生的道路,从事了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弃医从文的特别多啊,鲁迅,余华,毕淑敏;从政的孙中山,从乐的罗大佑。只是举了一些例子,人生经历丰富或许会更有乐趣,更有成就感吧。 说了这么多大道理,或许你还是为孩子的成绩忧心忡忡,那么教育现在也多元化了吧。 越来越多的家长可以选择国际学校,私立学校,民办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放弃中国高考,准备到国外学习。此外,人民币升值了,北京的房子值钱了,中国人可以负担得起海外留学的费用了,这一切的变化就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周围。 无论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培养孩子的根本还是要尊重孩子的特质,如果公立教育不适合,换个环境;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还有很多职业不需要成绩。如果孩子注定要过不同于父母的人生道路,那么不要强加你的理想给他,做好我们自己,毕竟我们还在中年,人生道路也很长。 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孩子一生幸福。
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很好,就跟BBMM们分享一下。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资质确实也有区别。当我们手里牵的是一只较慢的“蜗牛”时,请等等他/她,陪着一起经历,一起努力,一起度过。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386 小时
金币:1058
<em id="authorposton14-12-6 15:38
本帖最后由 wftm3632 于
10:34 编辑
。。。。。。。。。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183 小时
金币:14503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0:33
好用心的分享!赞一个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1 小时
元宝:1687
金币:24751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0:35
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很好,就跟BBMM们分享一下。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每个孩子的资质确实也有区别。当我们手里牵的是一只较慢的“蜗牛”时,请等等他/她,陪着一起经历,一起努力,一起度过。
金币 + 20&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1:22
真是一个好妈妈,学习了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1 小时
元宝:1687
金币:24751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1:40
蕾蕾妈1 发表于
真是一个好妈妈,学习了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1 小时
元宝:1687
金币:24751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1:42
大黄丫 发表于
好用心的分享!赞一个
觉得妈妈的心态很值得学习,就来跟大家一起分享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15 小时
元宝:2884
金币:34967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1:44
写得很好。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15 小时
元宝:2884
金币:34967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1:45
是一个好妈妈
用户等级:大学二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015 小时
元宝:2884
金币:34967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1:45
跟着学习了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431 小时
元宝:1687
金币:24751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1:48
静静雨音 发表于
跟着学习了
嗯嗯,妈妈的心态值得学习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1:57
妈妈实在是太了不起了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2:06
其实父母更能做!给这位妈妈加油!
用户等级:小学五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6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2:07
其实父母更难做,给这位妈妈加油!
用户等级:研究生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524 小时
元宝:21472
金币:69524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2:17
这个妈妈付出的超过常人,敬佩
用户等级:小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4-11-19 12:22
很好的一位妈妈,天才就是这样诞生的。
家长渔村专属勋章,加入村可获得。
Powered by精选?|?为什么孩子会取代房子,成为新中产家庭的最大负担?
来源:第一教育mp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坦白讲,孩子出生时,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在他的基础教育身上花很多钱。结果,我们上的是上海民办学校,五年下来,花费不菲。  但是我深知,这个花费在今天上海的民办教育界,其实已经很便宜了,现在顶级的民办学校,一年学费就差不多要20万。我们其实沾了孩子早生几年的光,在他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学费还没有贵得离谱。  但想到接下来,还要以每年10万+起步的学费一直供他上完高中,然后继续烧美元。作为一个从小也算“学霸”经常拿奖学金的我,有一种深深的不适应感。  读者可能会说,为什么要那么作,非要读民办学校,读公立不是好好的吗?都是中产阶级的毛病。我想说的是,公立学校自有公立的苦。  读民办完全是一条不归路,而且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有可能是因为一念之间,也可能是某些具体原因。当初,我们孩子到了升小学的时候,看着对口的那个还不错的公立小学尘土飞扬地要基建三年,看着他月份小,心性还很幼稚,可能更适合宽松的教学环境,于是便想试试民办了。那时中等的民办学校还不是很难进,考了试就进去了。  现在,孩子读了五年,如果回到公立,就基本成为“二等公民”了,不仅要被统筹分配到某个中学,还要进普通班,进不了里面的“培优班”,据说差很远。然后,我们对孩子能不能适应公立教学模式和两倍于之前的班级人数不是很有信心。教育毕竟是不能轻易试错的游戏!  所以说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可是,这几年,我看到身边的越来越朋友都想送孩子读民办学校,都想送孩子到国外读书。在我上篇文章末尾做的调查里面,选择“自己没有海外教育经历希望孩子有”的占近60%,还有近20%是“自己有海外教育经历希望孩子也有”的,占20%。也就是说,今天几乎80%的家长希望孩子有海外教育经历。  调查结果  “你自己的留学经历以及对孩子的留学意愿”(824人投票)  A. 自己有海外教育经历希望孩子也有 (153票,占 18.6% )  B. 自己有海外教育经历无所谓孩子有没有( 27票 占3% )  C. 自己没有海外教育经历希望孩子有 (473票 占57.4% )  D. 自己没有海外教育经历无所谓孩子有没有 (171票,占21%)  可能有人说,这个调查肯定不准确,你的读者肯定都是中产阶级。那我们就来谈谈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孩子教育,何以至此。  今天民办教育学费真的贵吗?  目前上海的民办教育,学费平均在每年10万元上下。看起来很高,但实际上仍然是家庭月入45000元的中产家庭基本能够负担的。  事实上,读公立学校的隐性消费不低,以一套300万的学区房计算,普通理财年化利率5%,全款支付的话,五年下来也有75万的沉淀成本,贷款的话,利息也不低。当然,如果五年后政策不变,你又顺利找到人接盘,说不定可以大赚一笔,这是很多家长的算盘。但这赌的是政策风险。而且需要在这五年里花费大量财力物力使孩子参加各种培训,能够在初中上好的民办学校,在上海是这样。  我们自己经常怀念过去的小学学费低,自己的父母几乎不用怎么花钱,对今天为孩子教育“用钱铺路”感觉极其不适应,我自己也是这样。  我小学的时候,在家乡上的是华侨捐赠的学校。这位华侨不是别人,正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舅舅兼丈人庄静庵先生。他是靠做钟表起家,其实算不上大富豪,但李嘉诚1941年离开潮州到香港,第一站投奔的就是他。  庄老先生对学生很好,免收学费和书本费,我们要交的只有杂费。我还记得第一个学期的杂费是人民币2元,那是1986年。到了我上六年级的1992年,物价已经开始飞涨,我们的杂费是人民币11元。可是在小学12个学期中,有10个学期,我都拿一等奖学金,每次可以拿到人民币20大洋。通常我会压在枕头下,一直不舍得花。20元那时是一笔巨款,相当于父母月工资的几分之一。所以整个小学阶段,我是赚钱的。  但这些回忆在今天完全没有参考价值。当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么幸运。到了中学之后,升学压力大起来,就开始流行一种叫做“赞助费”的物事。一些差了一点的分数的学生,往往可以通过交赞助费来获得进入名校的机会。在1990年代中,这个费用已经达到了人民币,再后来还不断攀升。这三五千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其实已经大约是一个工人一年的收入了,和今天相比,也得有一二十万了。  在1998年,我考大学选志愿的时候,顺带浏览了大学的收费标准。当我看到复旦大学新闻系一年的学费是3500元,人民大学新闻系是2500元,已经是全场最低了。公立大学的这个学费,已经接近当年的工人半年的收入。比较现在,我觉得相当于10万元以上了。要知道,那时候房价才多少钱一平啊。  所以,我们的父母,其实没有我们自己想的那么不舍得为孩子的教育花钱,而且花得还不少!可怜天下父母心。  整个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通过房地产运动,使中国的很多中产阶级成了千万“富翁”,也严重改变了社会的价格体系。一些东西在变得越来越贵,特别是稀缺资源,一些东西越来越便宜,特别是快消品。  这批因房致富的中产阶级,大多数是70后。他们在2000年之前便毕业进入职场,经过几年积累,正好赶上房地产爆发期。如果身处一线城市,只要脑瓜不算太木,经过几番房产买卖,手里的房产价值往往能过千万,还不只拥有一套房子。所以用其中一套房子的钱来给孩子一路上学,直到留学美国,想想也不算什么事。  但是,这样的房地产红利迅速消失了。80后一代,手头的房子除了自住之外,已经普遍不那么宽裕了。到了85后这一代,目前他们能够在大城市购置一套宽敞自住的房子已属幸运。而留给他们积累孩子私立学校学费的时间,已经不是很多。  新中产家庭的脆弱性和无法逆转的新价值观  80后一代,可以说是新中产,但这些新中产,在实质上有点脆弱。  就像我过去五年深入研究的“中国三明治一代”一样,他们稍微错过了一个黄金时代,但又不身处于最糟的局面,夹在中间,不上不下,上有老下有小,内心价值观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国际化,但实际条件却不能使他们心无旁骛地去追求这些价值观。  80后的一代的创业者,相比70后和90后都上。打工阶层,即使贵为金领,也将受全球经济大势影响,财务状况并不特别保险。  而说到中产本身这个概念,在中国仍然非常模糊。瑞士信贷银行在2015年的一个报告中说:  以美国的5万-50万美元为基准,以IMF版本的购买力平价(PPP)进行汇率换算,个人财富在2.8-28万美元的中国人,均是中产阶级大军的一员。  换句话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包括所有房产、股票、存款等,只要你的个人财富(再次强调,不是年收入)在17.63万-176.3万元(以2015年美元兑人民币1比6.3的汇率计算)之间,你就是中国庞大中产阶级大军的一员。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的中产阶级过亿人,是全世界中产阶级数量最庞大的国家。虽然占总人口比例却只有10%左右。  这样的定义肯定被大为吐槽。所以调查机构Ipsos 对1000个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大陆家庭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平均的家庭月收入达到45202元,低于香港,高于韩国和台湾地区。这个数字,更接近于我们的认知。  在中国,80后一代,也即“三明治一代”的价值观,已经跨越了经济阶层的分野,不管是不是被定义为“中产”,国际化视野和自由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共识,这也影响到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送孩子到国外读书的趋势,就像逃避雾霾和不安全食物一样,是出自于一种逃避“污染式教育”的恐慌。这种恐慌,已经开始跨越社会阶层蔓延,和经济地位无关。  中国的中产阶级,随着经济地位的增长,已经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他们会从自身的经历,反思中国大学教育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过来人来说,我们深知自己接受的大学教育严进宽出,课程敷衍,真正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远不如在大城市和优秀的同学身上学得多。而在为了进入这些大学而努力的中小学阶段,更是对学生片面能力的严酷比拼。  中产阶级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被一种“不认真、敷衍式”的价值观所俘虏,或者过于狗苟蝇营,即使名校毕业出来,也可能只满足于到五百强公司做一个小职员而已。  他们已经能够认识到,对一个孩子的培养,不是看他的学历如何,而是看他能不能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技能和趣味的人,能不能人格平衡发展。可是,当今国内的教育制度,看起来离这个方向很远。  所以,虽然国外的教育制度并不是万能,但相比之下仍然是个较优的选择。  加上,在之前文章提到的,中产家长自己受教育程度高,很难接受自己孩子不如自己,在我之前文章做的调查,能接受孩子最低在国内读什么样的大学,35%选的是国内一流本科,即985高校。这个比例之高令我深感意外。很多朋友还抱怨我没有设“不能接受孩子在国内读书”这个选项。  调查结果  你最低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读什么样的国内大学?(824人投票)  A. 国内一流,如985高校 (289票 占35%)  B. 国内普通一本 (324票 占39.3% )  C. 国内普通二本 ( 152票 占18.5% )  D. 大专及以下 (59票 占 7.2% )  如前文数据,80%的受调查家长没有在海外接受过教育,他们内心肯定认为,到海外接受教育,孩子的起点会比自己更优秀。  而这些新型教育观,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下,必须用大量的金钱为之埋单。  学费还能再贵一点儿吗?  有一些数字正在使升学形势变得严峻。  上一篇文章,我说到自2006年以来,北京、上海的高考人数都从十几万逐渐降低,2015年北京降至6.8万以下,上海降至5万。我以为是选择海外留学更多的人所致。后来我细查了一下,发现还和10几年前的新生儿出生率有关。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海2005、2006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刚好是1980年代中期生育高峰诞生的婴儿,那时每年的新生儿人口超过15万。但随后这个数字一路下滑,到了1998年几乎是最谷底,新生儿人数只有大约7万左右,这批人将在2016年参加高考。而大约在2006年,上海的新生儿数量回复到10万水平,然后急剧上扬,到了2015年,已经达到23万之众(其中有一半是非上海户籍,但他们的幼儿和小学教育大多会选择在上海完成)  也就是,在2015年出生的上海小孩子,要比2005年出生的孩子,面临多两倍的升学竞争,再加上前几年越来越热的境外生子之后,把孩子带回国接受教育的比比皆是,学位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  北京的数字跳升同样惊人。2010年只有7万左右,2012年是14万,到了2016年,政府预计的数字是30万新生儿,年北京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生育高峰。(数字来源:北京市卫生计生委,2015年11月)  入学供不应求的情况已经在2015年上海的幼儿园入园时出现端倪了,因为2012年大家都想生龙宝宝,新生儿人口从2011年的18万人直接跳升到22.6万人。所以一些对口公立幼儿园的家长在2015年发现他们虽然对口,但幼儿园名额不够,还需要摇号,部分孩子面临没有幼儿园可上的情况。教委的应对措施是尽快多建幼儿园。  幼儿园多建可能还容易点,小学的多建就没那么容易,师资、经验、口碑的积累都需要时日。而民办小学,包括国际学校,有一大部分依然按照原来的只招收境外身份孩子的政策不变,使得中国国籍的孩子就读不便,甚至有一种在自己的国家追求优质教育却反受“歧视”之感,更使学位资源变得千金难求。  可以预见,随着读民办的心理趋势越来越加强,民办学校的学费只会越来越高,会不会有一天突破中产阶级家庭收入结构的平衡点呢?我觉得是极有可能的。  假使不涨价,以孩子12年基础教育在民办学校花费约200万元,到美国等西方国家读本科四年花费约200万元计,在16年里,必须有400万人民币的学费储备,也就是说每个中产家庭每年必须有25万元的节余作为学费储备金。这还不包括家庭日常的旅游、购车、房贷等大宗消费。所以,家庭年收入至少要持续多年达到60-80万以上,才能勉强满足这个需求。而且,美元对人民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预计将走强,学费会变得更贵。  也就是夫妇人均月入要达到3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比例在北京、上海能有多高,我不是很清楚,感觉能有10%的家庭达到?官方统计数字估计会说只有1%,2015年统计显示,北京上海的人均月收入才在4000元左右。大家可以说说看。  所以,我认为,这几年的民办学校虽然贵,还处于大家勉强能上得起的阶段,接下来,可能就难说了。  可以预见,孩子的教育经费将超越房子,成为中国中产家庭最大的负担。因为比起房子,教育是一项长期投资,不到一二十年难见成效。而很多中产家庭,对于房子至少已有首付能力,房贷虽然每年也可能有一二十万,但是房子有升值可能,还可以通过买卖相对较快获得回报。  谈到这里,各位家长都要对自己接下来十年的赚钱能力得认真想想了。房子可以不买,但孩子的教育不能停啊。  这也才是二孩生不起的最大原因啊。  P.s. 很多朋友问我说,传说上海的高中录取率只有50%,剩下一半的学生要去读中专职校,是不是真的?  我还真的去查询了上海教育考试院的官方数据:在2015年中考的77566考生中,包括提前批录取,高中生一共录取了51905人,占67%,其余为中职类。上海中学等四大名校的全市招生人数(零批次录取)都在100多人,比起复旦和交大每年各录取600人左右,中考考名校确实比高考难(中考人数比高考还多)。  (转自:中国三明治)  * 小编个人微信号:,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博拉黑还能私信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