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圆形焊锡条哪里能买到?长约10cm,直径约0.8mm,酒精灯的使用能熔化,用于补

韶关回收焊锡条_鸿富回收厂家(在线咨询)_回收焊锡条
报价价格:
更新时间:
行业类别:
发布企业:
古老的金属――锡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是金,但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而最早发现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金属却是铜和锡。它可以有各种工艺,能制成多种款式的产品,有传统典雅的欧式酒具、烛台、高贵大方的,以至令人一见倾心的花瓶和精致夺目的桌上,式式具全媲美熠熠生辉的。锡器以其典雅的外观造型和独特的功能效用早已风靡世界各国,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深圳鸿富废锡回收公司回收各种含铅及无铅锡渣、锡灰、锡块、、锡棒、锡滴、、丝、焊、无铅锡线、无铅锡条、波峰焊锡渣、手侵炉锡渣、锡锭、阳极棒锡线、锡条等。高价采购“千住”、“爱尔法”、“田村”、“维特偶”、“阿米特”、“喜星”“铟泰”减摩”“乐泰等报废或过期锡线、锡条、锡膏等。各种含银锡、锡银铜、锡块(灰)等。我们锡渣回收公司真诚的期待和各公司合作,以市场废料价向厂商直接收购。 深圳鸿富废锡回收公司普通焊锡条的优点:  1、锡条采用高纯度电解焊料使其有害杂质减少,同时有效避免了因有害杂质而产生的桥连、拉尖、润湿性差等焊接问题。 &  2、锡条的流动性好,上锡均匀而且快,保护管, 锡炉温度更低。减缓焊料出现浸析现象的速度,有效抑制线路板上铜的溶解速度,延长炉中焊料的使用时间。 &  3、锡条的焊点光亮、锡渣极少,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  4、有效防止焊锡中锡的相变和晶须现象。避免焊后焊点变脆和因晶须诱发路出现的跳火、短路和噪音等问题。特别在smc/smd微型化后,对晶须的干扰更应重视。 深圳/广州/东莞/番禺/河源/惠州/中山/佛山//杭州/烟台]长期高价回收锡条:回收有铅锡条,回收无铅锡条,回收环保锡条,回收焊锡条,回收含银锡条,回收焊锡条,回收千住锡条,韶关回收焊锡条,回收千岛锡条,回收阿米特锡条,回收阿尔法锡条,回收喜星锡条,回收减摩锡条,回收千住m705锡条,回收大丰锡条,回收乐泰锡条,回收成品锡条,回收进口锡条,回收国产锡条,回收0307条锡线,回收6337锡条,回收减摩np302锡条,回收减摩np303锡条,回收爱法锡条等。废锡条回收公司太多,不知道该选择哪家好?您想找高价格吗?锡石还不是锡。锡石要经过矿工的辛勤劳动,从地下开采出来,并用各种方法去掉它所含的杂质,然后把锡石和焦炭、石英或石放在一起燃烧,最后得到的才是金属锡。金属锡很柔软,用小刀就能切开它;具有银白色的光泽,它的展性很好,能展成极薄的锡箔,厚度可以薄到0.04毫米以下。不过,它的延性比较差,一拉就断,回收焊锡条,不能拉成细丝。它的熔点很低,只有232℃,因此,只要用灯或蜡烛火焰就能使它熔化成象水一样的流动性的液体。深圳市鸿富锡业回收公司高价回收锡条,锡线,锡膏,锡渣,锡块,锡滴,锡珠,锡灰,锡丝,锡锭等。1回收含银锡:含银锡渣,含银锡条,含银锡线,含银锡膏,含银锡灰,含银锡锭,含银锡块,含银锡珠,含银,含银锡棒,含银锡丝,含银锡球,含银锡滴等。& &2回收无铅锡:无铅锡渣,无铅锡条,无铅锡线,无铅锡膏,无铅锡灰,常平回收焊锡条,无铅锡锭,无铅锡块,无铅锡珠,无铅锡浆,无铅锡棒,无铅锡丝,无铅锡球,无铅锡滴等。& &3回收有铅锡:有铅锡渣,有铅锡条,有铅锡线,有铅锡膏,有铅锡灰,有铅锡锭,有铅锡块,有铅锡珠,有铅锡浆,有铅锡棒,有铅锡丝,有铅锡球,有铅锡滴等。& &4回收环保锡:环保锡渣,环保锡条,环保锡线,环保锡膏,环保锡灰,环保锡锭,环保锡块,环保锡珠,环保锡浆,环保锡棒,环保锡丝,环保锡球,环保锡滴等。& &5成品锡:千住,减摩,乐泰,阿尔法,阿米特,喜星(锡膏,锡条,锡线)等各种国产锡,进口锡。本公司以诚信为本,价格优厚、公平合理收购、现金支付,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变废为宝、环保、创收!
韶关回收焊锡条_鸿富回收厂家(在线咨询)_回收焊锡条由深圳市鸿富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提供。深圳市鸿富废旧物资回收有限公司()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不断地受到新老用户及业内人士的肯定和信任。我们公司是-商盟认证会员,点击页面的商盟客服图标,可以直接与我们客服人员对话,愿我们今后的合作愉快!
&&&& 联系我们时请一定说明是在云商网上看到的此信息,谢谢!
&&&& 联系电话:5,,欢迎您的来电咨询!
&&&& 本页网址:
缓存时间: 19:57:02
免责声明:“韶关回收焊锡条_鸿富回收厂家(在线咨询)_回收焊锡条”信息由相关发布企业发布,云商网对此不对信息真伪提供担保。
风险防范建议:合作之前请先详细阅读本站。云商网保留删除上述展示信息的权利;我们欢迎您举报不实信息,共同建立诚信网上环境。
本站图片和信息均为用户自行发布,用户上传发布的图片或文章如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诚信公平网络环境!
Copyright & 2010
&公安机关备案号:<font color="#
缓存时间: 20:00:43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b55fd1fc6a64388-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安徽省2011年中考化学考试大纲详解
&&安徽省2011年中考化学考试大纲详解
鲁山中学化学教研组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安徽省2011年中考化学考试大纲详解
1、本考试大纲详解以《2011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为依据。分为4个一级主题,15个二级主题和96个具体考试内容。括号中的字母表示学习目标水平的要求,加*号的考试要求属于技能性学习目标;
2、关于学习目标水平的说明:
(1)关于认知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说明:
A:了解水平。知道“是什么”。该层次学习水平的特征是对知识的再认或回忆,即能够记住所学知识的要点,说出它们的大意,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能够在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中辨认出它们,能够举出同类事物的例子。如:记住所学过的重要化学概念、原理、定律、规律;知道重要的化学史实;说出重要物质的名称、组成、性质、用途、制取方法;知道化学与人类生活、自然环境、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的关系;能说出常用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等。在考查该层次的学习目标时,所有材料都是在教学中出现过的。常用的行为动词有: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
B:理解水平。懂得“是什么”。该层次学习水平的特征是能够初步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如:认识一些化学现象的意义;了解常见化学反应的条件;了解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及制取方法之间的联系;能够看懂图示、图表、图象的意义;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能用正确的化学用语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常用的行为动词有: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等。
C:应用水平。该层次学习水平的特征是能够较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如:能对所学的重要化学概念、原理、定律、规律的本质进行说明;能够从组成或结构的角度对有关物质进行区分;能对一些化学现象进行解释;能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对一些化学过程进行推断,能够解释化学实验的过程、方法、条件及实验的原理;能够判断实验现象或所得实验数据的意义。常用的行为动词有: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等。
(2)关于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的说明:
A*:模仿水平——初步学习。如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等;
B*:独立操作水平——初步学会。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等。
安徽省2011年中考化学考试大纲详解
一级主题& 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二级主题一、地球周围的空气
&#9733;考点1 空气的主要成分(B)
1、空气的主要成分(体积分数)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等)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占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红磷燃烧)实验
(1)实验装置:如图。
(2)涉及反应:4P+5O2 2P2O5
(3)实验现象:产生大量白烟,待燃烧停止,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后,将c处的止水夹打开,会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广口瓶,大约占剩余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9312;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防止集气瓶底炸裂。&#9313;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后,将c处的止水夹夹紧。&#9314;红磷要足量,以利于将氧气耗尽。&#9315;点燃红磷后,迅速插入左边的广口瓶中并把塞紧橡皮塞,防止红磷在集气瓶外损耗,导致红磷量不足,同时也防止瓶中气体散逸到空气中去。
(5)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
&#9312;装置气密性要好;&#9313;可燃物易在空气中燃烧,且生成物不为气体;&#9314;可燃物要稍过量;&#9315;操作要迅速;&#9316;反应后气体要冷却。
&#9733;考点2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A)
&#9312;性质: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沸点比氧气要低(工业上利用该性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液氧);常温下稳定,氮气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氮气不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9313;用途:合成氨制氮肥,制造硝酸,用作保护气(焊接、食品、白炽灯泡),医疗上用液氮冷冻麻醉,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显示超导材料的超导性能等。
2、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9312;性质: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它们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常情况下,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极难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因此稀有气体又称惰性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9313;用途:保护气(焊接、灯泡)(体现化学性质),多用途电光源(体现物理性质)、激光、低温、麻醉等。
&#9733;考点3 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
1、物理性质 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液氧为淡蓝色,固态氧为淡蓝色雪花状。
2、化学性质 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3、氧气的用途 &#9312;支持呼吸——登山、潜水、航空、航天、医疗等;&#9313;支持燃烧——炼钢、气焊、气割、航天等。
&#9733;考点4 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C)
Mg在空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强光,产物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Fe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集气瓶预留少量水是为了防止溅落的熔融物使集气瓶底炸裂。)
Cu在空气中加热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
Hg在空气中加热
银白色液体逐渐变为红色粉末
C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在空气中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预留少量水是为了吸收SO2,防止空气污染。)
P在空气中燃烧
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H2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在火焰上方放置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CO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火焰,放热,在火焰上方放置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无液滴产生,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CH4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火焰,放热,在火焰上方放置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在火焰上方放置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迅速倒转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9733;考点5 实验室制取氧气(C/
1、实验步骤 &#9312;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9313;添加药品;&#9314;预热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9315;收集气体;&#9316;(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2、注意事项 &#9312;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9313;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9314;用高锰酸钾时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9315;导管口不能伸入试管内过长,防止气体不易导出;&#9316;试管外壁要保持干燥;&#9317;加热前要先预热;&#9318;待气泡均匀连续地冒出时才能收集,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空气无法排尽);&#9319;实验结束应先取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至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9733;考点6 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
1、碳的单质&
&#9312;金刚石:a.物理性质: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不导电,导热,无润滑性。b.用途:用于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制装饰品等。
&#9313;石墨:a.物理性质: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导电性优良,导热性良好,有润滑性。b.用途:用于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9314;几种无定形碳的比较:
颜色、状态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
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
作燃料、冶炼金属、制黑火药、制活性炭,有吸附作用。
灰黑色的多孔颗粒状固体
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气处理。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面具,有吸附作用。
浅灰色多孔性固体
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极细的黑色粉末
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
制造墨、油墨、油漆、鞋油、颜料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
&#9315;其他碳单质:a.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b.纳米碳管:由碳原子构成的管状大分子。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9312;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9313;碳跟氧气反应(可燃性):a.
CO2(氧气充足);b. 2C+O2&
2CO(氧气不充足)。
&#9314;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a.常见的反应:C+2CuO
2Cu+CO2↑; C + CO2
2CO。(注意:碳单质作还原剂一般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属于吸热反应,所以条件是高温)。b.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粉末中有红色固体生成。
3、二氧化碳的性质
&#9312;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干冰易升华。
&#9313;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二氧化碳的用途
&#9312;灭火:因为二氧化碳既不可燃又不助燃,同时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常用二氧化碳灭火。
&#9313;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
&#931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5、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导致温室效应
&#9312;概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
&#9313;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其余的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
&#9314;温室效应会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会使土地沙漠化加快,农业减产,全球气候异常。
&#9315;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
6、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9312;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9313;化学性质:a.可燃性:2CO+O2
2CO2;b.还原性:CO+CuO Cu+CO2;3CO
2Fe+3CO2;c.毒性: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9314;用途:&#9312;用作气体燃料;&#9313;冶炼金属。
&#9733;考点7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B*)
1、反应药品 稀盐酸跟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3、发生装置 由于反应物是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且反应不需要加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因此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似。一般情况下,由于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需反应物的量较多,反应容器常用锥形瓶、广口瓶、平底烧瓶等。
4、收集装置 收集二氧化碳可根据它的性质考虑: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并且部分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实验步骤 &#931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9313;装块状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9314;塞紧双孔胶塞;&#9315;由长颈漏斗加液体;&#9316;收集气体。
6、注意事项 &#9312;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伸入到接近锥形瓶底部,以便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散;&#9313;反应器内的导管稍露出胶塞即可,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气体导出;&#9314;不加热;&#9315;集气瓶内的导管应伸入到接近集气瓶底部,以利于排净空气。
7、验满、检验及净化 &#9312;验满: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证明瓶内已充满二氧化碳。&#9313;检验: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9314;净化:若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可先将气体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氢反应,生成CO2,但不与CO2反应)的洗气瓶(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进行干燥)。
8、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9312;原理: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生石灰,副产品是二氧化碳。
&#9313;化学方程式:CaCO3
CaO+CO2↑
&#9733;考点8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B)
&#9312;生物圈中氧气的消耗:生物的呼吸作用与生物圈中的各种燃烧、腐败现象都会消耗氧气。
&#9313;生物圈中氧气的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氧气,释放到大气中,反应表达式为:CO2+H2O&&&&&&&&&
淀粉+O2。
&#9312;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产生:a、生物的呼吸作用及腐败现象;b、化石燃料及其制品的燃烧与火山爆发。
&#9313;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消耗: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海洋中碳酸钙沉积形成新的岩石,从而使一部分碳元素较长时间贮藏在地层中;c、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二级主题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9733;考点9 水的组成(B)
1、水的组成实验探究(水的电解实验)
&#9312;实验现象:正极上有气泡缓慢产生,负极上有气泡较快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9313;气体检验(正氧负氢):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发现木条复燃,则说明气体是氧气;将负极产生的气体移近火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则说明气体是氢气。
&#931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解反应):2H2O 2H2↑+
2、实验结论
&#931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931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931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
&#9315;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3、实验注意事项 
&#9312;所用电源为直流电源(如电池、蓄电池等);
&#9313;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等。
&#9733;考点10 纯水与某些天然水(海水、硬水、矿泉水等)的区别(A)
1、纯水与矿泉水
&#9312;矿泉水是取自地下深处的天然矿水,含有一定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9313;纯净水不含任何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短时间饮用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如果长期饮用,就会减少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不利于人体健康。
2、软水和硬水
&#9312;概念: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其根本区别在于水中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含量的多少。
&#9313;软水和硬水的区分方法:a.将肥皂水分别加入盛有水样的烧杯中,搅拌,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没有泡沫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B.将烧杯中的软水和硬水加热煮沸,冷却后,杯底有明显沉淀物的为硬水,没有明显沉淀物的为软水。
&#9314;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a、使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时间长了会使衣物变硬。b、锅炉用硬水易使锅炉内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甚至还会引起爆炸。
&#9315;硬水软化的方法:a、煮沸(生活中);b、蒸馏(实验室或工业上)。
&#9733;考点11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B)
1、沉淀(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9312;静置沉淀:通过不溶性杂质自身的重力使它们从液体中沉降下来。这种方法净化程度较低,因为悬浮物不能自然沉到水底。&#9313;吸附沉淀:利用某物质(如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凝聚沉降下来。这种方法能沉降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2、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 &#9312;含义: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分离固—液型的混合物。
&#9313;过滤所需仪器: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烧杯、玻璃棒。&#9314;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中下部,玻璃棒的一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管口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9315;过滤后滤液仍浑浊的可能原因:a、滤纸破损;b、漏斗内液面高过滤纸边缘;c、仪器不洁净。
3、吸附(除去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如异味,色素等) &#9312;常用吸附剂:活性炭;&#9313;活性炭净水器(如右图)入水口在下端的优点:a、水在净水器内存留时间较长,利于充分除去杂质;b、不溶性杂质沉淀在净水器底部,不易堵塞活性炭层中的间隙。
4、蒸馏(除去水中不溶性和可溶性的杂质) &#9312;原理:利用物质的沸点不同来加以分离。&#9313;蒸馏所需仪器:蒸馏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等。&#9314;注意事项:a、蒸馏时,要在蒸馏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b、先给冷凝管中通冷水,再给蒸馏瓶加热,防止冷凝管骤冷炸裂;c、冷凝水流动的方向是自下而上,否则会造成冷凝管因骤冷或骤热而炸裂或不能将水蒸气完全冷凝。
5、净化程度 由低到高依次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6、自来水厂水净化处理过程分析 &#9312;加絮凝剂:如加入明矾等,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使杂质沉降;&#9313;反应沉淀池:沉淀水中不溶性杂质;&#9314;过滤池: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9315;活性炭吸附池:吸附可溶性的杂质,除去异味、色素等;&#9316;投药消毒:杀灭残存的病毒、细菌。
&#9733;考点12 溶解现象(B)
&#9312;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9313;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9314;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9315;悬浊液:不溶性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2、溶液的组成
&#931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931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a、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b、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c、溶液中有水时,规定水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d、可以根据名称(某溶质的某溶剂溶液)判断,名称前面的为溶质,名称后面的为溶剂。
3、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9312;温度:一般固体物质,溶剂温度越高,溶解速率越快。
&#9313;溶质颗粒大小:溶质颗粒越小,与溶剂接触面积越大,扩散到溶剂中的速率越快,溶解速率也越快。
&#9314;搅拌:搅拌或振荡能加速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速率。
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溶解的过程包括了扩散(吸热)和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它们共同决定了溶解时溶液温度是升高还是降低;
&#9313;常见物质溶解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NH4NO3溶解吸热;NaOH、浓H2SO4溶解放热;NaCl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
5、溶液的导电性
如果溶液中存在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溶液便能导电。反之,溶液中没有可自由移动的离子,该溶液便不能导电。
&#9312;酸、碱、盐溶于水所得的溶液,其溶液中都存在可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因此酸、碱、盐的溶液一般均导电。
&#9313;有机物形成的溶液,如碘酒、蔗糖水,在水溶液中,溶质、溶剂均以分子形式存在,没有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因此不导电。
&#9733;考点13 几种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等)(A)
水是最常见的无机溶剂,汽油、酒精是常见的有机溶剂。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如:水可以溶解大多数的无机物,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
&#9733;考点14 饱和溶液的含义(B)
1、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继续溶解同种溶质。
2、饱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方法 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能继续溶解的是不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的是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9312;改变温度时Ca(OH)2和气体的转化方法与上述转化关系相反,因为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9313;最可靠的转化方法是添加溶质和添加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Ca(OH)2溶液是稀溶液。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9733;考点15&
溶解度的含义(B)
1、固体溶解度
&#9312;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a.条件:一定温度;b.标准:100g溶剂;c.状态:达到饱和;d.溶解度的单位:克。
&#9313;溶解度含义:20&#8451;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为——20&#8451;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或在20&#8451;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931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a、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b、温度: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9315;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包含的含义:
a、t3&#8451;时A的溶解度为Sg;b、P点的的含义是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c、N点为t3&#8451;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d、t1&#845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e、t2&#8451;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8451;会析出晶体的是A和B,无晶体析出的是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f、从A的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采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分离A与B(B含量少,要得到A)的混合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B的溶液中获取B晶体,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A与B(A含量少,要得到B)的混合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2、气体溶解度
&#9312;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即气体体积与水体积的比值,无单位)。
&#9313;影响因素:a.溶质的性质;b.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c.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9733;考点16&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C)
&#9733;考点17&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
1、用固体配制 &#9312;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9313;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9312;步骤:计算,量取,稀释;&#9313;仪器: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9733;考点18&
结晶现象(A)
1、定义 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
2、结晶的两种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9312;蒸发溶剂(主要用于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物质),如NaCl(夏天晒盐);&#9313;降低温度,即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主要用于溶解度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如Na2CO3(冬天捞碱)。
&#9733;考点19&
乳化现象(A)
1、概念 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2、常见乳化剂 肥皂(乳化衣物上的油污)、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汽油(乳化其他的油类)等。
&#9733;考点20&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A)
溶液在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很大的用途。&#9312;医药上用于配制针剂,消毒液;&#9313;化工生产中为了加快反应速率,许多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在溶液中物质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所以溶液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级主题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9733;考点21 金属的物理特征(A)
1、金属的物理通性 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又称可塑性)。
2、决定金属用途的因素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9733;考点22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B)
1、从名称来看 常见金属名称中一般含有“钅”偏旁(除汞外);常见的非金属的名称中一般含有“石”、“气”、“氵”等部首。
2、从原子结构来看 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一般<4;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多,一般≥4。
3、从化学性质来看 在化学反应中金属元素的原子易失电子,表现出还原性,常做还原剂;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表现出氧化性,常做氧化剂。
4、从物理性质来看 &#9312;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具有金属光泽,颜色也是多种多样;&#9313;金属除汞在常温时为液态外,其他金属单质常温时都呈固态;非金属单质在常温时多为气态,也有的呈液态或固态;&#9314;金属的密度通常较大,熔点较高;非金属的密度较小,熔点较低;&#9315;金属大都具有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非金属一般不具有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9733;考点23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B)
1、金属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香烟纸上的金属箔是Al,保温瓶内胆上镀的是Ag,体温表中的液体金属是Hg,银粉漆中的金属是Al,金粉漆中的金属是黄铜(Cu、Zn合金),保险丝是由武德合金(Pb、Cd、Bi、Sn四种金属的合金)制成的。
2、合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锰钢用于制造钢轨、挖掘机铲斗和坦克装甲等;不锈钢用于制造医疗器械;焊锡用于焊接金属;硬铝用于火箭、飞机、轮船等制造业。
&#9733;考点24 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B)
1、铁与氧气的反应 &#9312;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铁很难与氧气反应;&#9313;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而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xH2O,铁锈呈红褐色,结构疏松,易吸水,加快铁器的腐蚀);&#9314;在纯氧中,细铁丝能够被点燃。
2、镁与氧气的反应 &#9312;常温下镁条会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反应,呈黑色,用砂纸打磨后呈银白色;&#9313;在点燃的条件下,Mg可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3、铝与氧气的反应 &#9312;铝在空气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物Al2O3;&#9313;铝箔在纯氧中也能燃烧,生成Al2O3。
4、铜与氧气的反应 &#9312;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9313;在纯氧中,铜也不能被点燃;&#9314;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能被腐蚀,形成绿色粉末状固体铜绿(学名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9733;考点25 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B)
1、金属锈蚀的条件 &#9312;铁锈蚀的条件——铁与O2、水接触;&#9313;铜锈蚀的条件——铜与O2、水、CO2接触。
2、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9312;保持金属制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9313;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9314;制成合金(如铁可以制成不锈钢)。
3、不同金属氧化物的处理方法 &#9312;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9313;铝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薄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不能除去。
&#9733;考点26 常见金属(铁、铝等)矿物(A)
1、铁矿石 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黄铁矿(FeS2)、菱铁矿(主要成分Fe2CO3)。
2、铝矿石 铝土矿(主要成分Al2O3)。
3、铜矿石 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
&#9733;考点27 用铁矿石炼铁的方法(B)
1、工业炼铁 &#931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9313;主要设备:高炉;&#9314;基本原理:高温条件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9315;涉及反应:3CO
+ Fe2O3 2Fe + 3CO2。
2、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9312;装置:见右下图;&#9313;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点燃产生蓝色火焰;&#9314;注意事项: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再加热(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后加热,发生爆炸);实验完毕后要继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直到玻璃管冷却(防止高温下铁与空气接触,被氧化为氧化铁,还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要处理(收集或点燃)尾气,防止其污染空气;酒精喷灯可用酒精灯代替,在火焰上加金属网罩(使火力更加集中,提高温度)即可。
&#9733;考点28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B)
1、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9312;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9313;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9314;金属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金属和另一种盐。
2、金属之最 &#9312;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9313;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9314;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9315;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9316;铬:硬度最高的金属;&#9317;钨:熔点最高的金属;&#9318;汞:熔点最低的金属;&#9319;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320;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9733;考点29 生铁和钢及其他常见的合金(A)
1、合金的概念 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合金的特点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金属低,硬度比组成合金的金属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3、常见的合金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9733;考点30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A)
重金属会使农作物无法生长,还对人的身体有毒害。如:&#9312;废弃电池中的汞溢出,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肾脏;&#9313;镉渗出污染土地和水体,最终进入人体使人的肝和肾受损,还会引起骨质松软,重者造成骨骼变形;&#9314;汽车废电池中含有的酸和重金属铅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9733;考点31 回收金属的重要性(A)
1、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9312;防止金属腐蚀;&#9313;回收利用废旧金属;&#9314;合理开采矿物;&#9315;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2、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9312;减少某些金属(如镉、汞、铅等)对环境造成污染;&#9313;有效地保护金属资源,防止闲置金属造成资源浪费,降低金属生产的成本,减少能源消耗。
二级主题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9733;考点32 常见酸(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
1、概念 酸是指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从化学式上判断的方法:第一个字母是H,除了水和双氧水。如:硫酸(H2SO4)、盐酸(HCl)等。
2、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浓盐酸(HCl)
浓硫酸(H2SO4)
无色液体,工业盐酸略带黄色(含Fe3+)
无色粘稠状液体
有刺激性气味
36%的浓盐酸密度为1.82g/cm3
98%的浓硫酸密度为1.98g/cm3
挥发性(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腐蚀性
金属除锈;制造药物;制染料、味精、葡萄糖;胃液中含少量盐酸,助消化
金属除锈;浓硫酸作干燥剂;生产化肥、农药和炸弹;精炼石油
3、酸的化学性质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酸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所以酸的通性是H+表现出来的性质。
&#9312;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9313;与活泼金属反应:金属 + 酸 → 盐
+氢气(置换反应);
&#9314;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 + 碱性氧化物 → 盐
+水(复分解反应);
&#9315;与碱反应:酸 + 碱 → 盐
+水(复分解反应);
&#9316;与盐反应:酸 + 盐 → 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
&#9733;考点33 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C)
1、概念 碱是指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简单的判断方法:化学式的最后是OH-的就是碱(除了醇)。如:NaOH、Ca(OH)2、氨水(NH3·H2O)等。
2、碱的化学性质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所以碱的通性是OH-表现出来的性质。
&#9312;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9313;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 + 酸性氧化物 → 盐
&#9314;与酸反应:碱 + 酸 → 盐
+水(复分解反应);
&#9315;与盐反应:碱 + 盐 → 另一种盐
+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3、中和反应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应用:&#931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9313;处理工厂的废水;&#9314;用于医药(如中和胃酸过多等)。
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烧碱、火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O=Ca(OH)2
具有强腐蚀性,易潮解;
具有腐蚀性
水溶液可用于除去二氧化碳;固体用作干燥剂;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水溶液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工业制漂白粉;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建筑材料
潮解:固体物质表面吸水潮湿并溶解。特征:&#9312;针对固体;&#9313;是物理变化;&#9314;物质自身吸水才能发生的变化。
&#9733;考点34 酸碱的腐蚀性(B)
1、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所以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溅到皮肤或衣物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若不慎沾在皮肤上,先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9733;考点35 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B/A*)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缓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酸入水,要缓慢,沿器壁,勤搅拌)。
&#9733;考点36 酸碱指示剂的使用(B/B*)
1、石蕊和酚酞溶液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它们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
2、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自制酸碱指示剂,只要从植物的花瓣或果实中提取的汁液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即可。
&#9733;考点37 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B/B*)
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pH值通常在0~14之间,pH>7为碱性,pH=7为中性,pH<7为酸性。
2、pH的测定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将pH试纸置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 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5.6(因溶有SO2、NO2等气体)的雨水为酸雨。
&#9733;考点38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A)
1、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
2、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pH范围内,若超出这个范围则可能是某些组织或器官发生了病变。测定人体液或排泄物的pH,可以及时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9733;考点39 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的主要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B)
1、常见盐类物质的比较
大理石/石灰石
烹饪、调味、医疗、化工原料、除雪
家用、化工原料
补钙剂、建筑材料
焙制糕点、发酵剂
2、盐的化学性质
&#9312;与金属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置换反应);
&#9313;与酸反应:盐 + 酸 → 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复分解反应);
&#9314;与碱反应:盐 + 碱 → 另一种盐
+另一种碱(复分解反应);
&#9315;与盐反应:盐 + 盐 → 另一种盐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
3、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9312;教材下册P109附录一酸碱盐溶解性表的简单记忆方法:含有H+、NH4+、K+、Na+、NO3-的全部可溶;OH-中除Ba(OH)2溶、Ca(OH)2微溶外其余都不溶;Cl-除AgCl不溶外其余都溶;SO42-除BaSO4不溶、CaSO4微溶、Ag2SO4微溶外其余全溶;CO32-除MgCO3微溶外其余都不溶。
&#9313;常见沉淀有: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Cu(OH)2(蓝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Mg(OH)2和CaCO3(水垢的主要成分)、BaCO3等。初中阶段除了有颜色的几种沉淀外,其余常见沉淀一般认为是白色。
&#9733;考点40 常用化肥(氮肥、磷肥、钾肥)的名称和作用(A)
1、农家肥料 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但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
(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9312;氮肥:a、作用:促使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缺氮会叶片会发黄。b、常用氮肥:
使用注意事项
NH4HCO3&&&
易分解,施用时深埋
铵态氮肥防晒防潮,且均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熟石灰等)混合施用。
NH4NO3&&&&&
易爆,结块不可用铁锤砸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NH4Cl&&&&&&
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CO(NH2)2&&&
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
加水稀释后施用
不稳定易分解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
&#9313;磷肥:a、作用: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还能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缺磷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但磷过量也会导致作物贪青晚熟,结实率下降。b、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Ca(H2PO4)2和CaSO4的混合物;重过磷酸钙:Ca(H2PO4)2。
&#9314;钾肥:a、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缺钾会叶尖发黄,易倒伏。b、常用钾肥:KCl;草木灰(主要含K2CO3,呈碱性);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9315;复合肥:含N、P、K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如KNO3、NH4H2PO4等。
3、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9312;引起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9313;引起大气污染:N2O、NH3、H2S、SO2
;&#9314;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4、氮、磷、钾三种化肥的区别方法
灰白色粉末
全部溶于水
大多数不溶于水
可燃烧,熔化起泡冒烟
不燃烧,跳动、爆裂声
不放出氨气
&#9733;考点41 常见的有机物(甲烷、乙醇)&&&&&
1、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CH4) &#931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9313;化学性质:可燃性,点燃前要先验纯,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现象:发出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用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以看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生成了水),迅速反转烧杯,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2、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C2H5OH) &#9312;制取——用高粱、玉米、薯类等为原料,采用发酵、蒸馏等方式生产;&#9313;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量:C2H5OH+3O2
2CO2+3H2O;&#9314;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烧。它属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9733;考点42 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A)
能够列举一些常见有机物,并知道它们在人类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即可。
一级主题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二级主题五、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9733;考点43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A)
物质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当温度处于物质的熔点时固液相互转化,温度处于物质的沸点时液气相互转化,有些物质会由固态直接转化成气态(升华)。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产,属于物理变化。三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构成物质的粒子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
&#9733;考点44 氧化物的组成特点(B)
1、概念 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2、要点 &#9312;是化合物;&#9313;由两种元素组成;&#9314;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9733;考点45 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B)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组成物质的种类:纯净物为一种或同种,混合物为多种或不同种。纯净物可以用唯一的化学式表示,混合物一般不能用一个化学式表示。
从微观上看,由同种分子或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或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根本区别在于直接构成该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种类的多少。
&#9733;考点46 从组成上区分单质和化合物(C)
由同种(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组成元素的种类:单质为一种或同种,化合物为多种或不同种。注意:单质和化合物的前提是它们都属于纯净物。
从微观上看,单质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9733;考点47 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B)
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不包括CO、CO2、H2CO3和Na2CO3、CaCO3等碳酸盐),简称有机物;反之则为无机化合物,简称无机物。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含不含碳元素。
&#9733;考点48 物质的多样性(B)
  物质的分类表:
二级主题六、微粒构成物质
&#9733;考点49 物质的微粒性(B)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能够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9733;考点50 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
&#9312;质量和体积都很小;&#9313;粒子间有间隔;&#9314;总在不断地运动;
&#9315;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
&#9316;同种物质的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粒子性质不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用化学式表示。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元素符号及右上角所带正负电荷数表示。
由原子构成。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由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
非金属气态和固态单质、非金属与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和金刚石由原子构成。
金属[包括铵根离子(NH4+)]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
不显电性。
不显电性。
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原子团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9733;考点51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C)
1、物质的分类(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在此统称为粒子):由同种粒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多种粒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2、能闻到气味、湿衣服晾干: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的运动受温度,搅拌、风等外力影响,温度越高粒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3、物理变化:粒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粒子之间的距离或粒子的运动状态。如热胀冷缩就是因为受热时粒子间的间隔增大,降温时粒子间的间隔减小。
4、化学变化:其微观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分子被分割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改变。
&#9733;考点52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
&#9733;考点53 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也可以结合成原子团。单质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9733;考点54 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A)
原子通过得到电子可以变成阴离子(通常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原子也可以通过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通常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阴阳离子通过相互吸引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反之,离子也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变成原子。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离子(不包括原子团)属于同种元素。
&#9733;考点55 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B)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9312;定义:在含有很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就好像分了层一样,这样的运动我们成为分层运动,或叫分层排布。由内向外依次是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层(分别对应K、L、M、N、O、P、Q层),最外面的也叫最外层,最外层向内又叫次外层,最里面的又叫最内层;内层电子的能量较低,外层电子的能量较高。
&#9313;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第一层n=1),最外层最多能容纳8个电子。
&#9314;最外层有8个电子(或最外层是第一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
&#9315;最外层电子数:稀有气体元素=8或2(稳定)、金属元素<4(易失去最外层电子)、非金属元素≥4(易得到电子)。
2、最外层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9312;当最外层电子数=8个(或只有一层时为2个)时,既不容易失去也不容也得到电子,是一种稳定结构(多为稀有气体元素);&#9313;当最外层电子数<4个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元素表现出还原性(多为金属元素);&#9314;当最外层电子数≥4个时,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元素表现出氧化性(多为非金属元素)。
二级主题七、认识化学元素
&#9733;考点56 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B)
1、自然界中元素的含量。地壳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前四位依次是:氧、硅、铝、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前两位依次是:氮、氧;人体中中含量(质量分数)最多的元素前三位依次是:氧、碳、氢;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2、化肥按农作物所需的N、P、K等元素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目前全球粮食产量的1/3得力于化肥的使用,有效缓解了人类的粮食危机。
&#9733;考点57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B)
1、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是用元素拉丁名称的第一个字母表示的,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则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
3、元素符号的意义 &#9312;元素符号不仅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9313;如果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系数,就只表示该原子的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9314;对于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它的含义还包括物质及物质的组成,且该物质由原子构成。
4、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宏观概念,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微观概念,既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数量不变,但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元素的基本单元。
5、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名称、符号及常用相对原子质量:
&#9733;考点58 元素的简单分类(B)
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把元素简单的分为三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9733;考点59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A)
1、元素周期表每一个横行叫一个周期,共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共16个族,其中7个主族、7个副族、1个零族、1个第八族(含3列)。
2、元素周期表中简单的规律:同一横行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由左向右递增;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由上向下递增。
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所包含的信息。
&&二级主题八、物质组成的表示
&#9733;考点60 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1、化合价概念 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他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性质。化合价是元素的化学性质,因此通常称为元素的化合价而不称原子的化合价。
2、常用化合价规律 &#9312;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9313;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9314;原子团也有化合价,其数值、正负与原子团所带的正负电荷数相同。
3、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
钾、钠、银、氢
钙、镁、钡、锌
-2,+4,+6
+2,+4,+6,+7
-3,+2,+4,+5
-1,+1,+5,+7
-3,+3,+5
原 化子 合
磷酸根(PO43-)
硫酸根(SO42-)、亚硫酸根(SO32-)、碳酸根(CO32-)
锰酸根(MnO42-)
氢氧根(OH-)、硝酸根(NO3-)、碳酸氢根(HCO3-)
高锰酸根(MnO4-)、氯酸根(ClO3-)
铵根(NH4+)
&#9733;考点61 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C)
1、化学式概念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组成,因此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故没有固定的化学式。
2、化学式的写法
&#9312;单质:稀有气体和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常温为固态的大多数非金属单质的化学式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如硫可用S表示;一些非金属气态单质是由双原子分子或多原子分子构成,因此要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原子个数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如H2—氢气,O3—臭氧。
&#9313;化合物:正左负右,然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确定原子个数比(有机物和个别无机物,如NH3不遵循此规律)。
3、化学式的读法 &#9312;习惯上从右向左读,读作某化某,对于含有酸根离子的读作某酸某。&#9313;有时需要读出原子个数。
4、化学式的涵义
化学式的涵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9312;表示某种物质
表示水这种物质
&#9313;表示该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9314;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
表示1个水分子
&#9315;表示该物质1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
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
化学式的涵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9312;表示某种元素
表示铁元素
&#9313;表示某种物质
表示铁这种物质
&#9314;表示该物质由哪种元素组成
表示铁由铁元素组成
&#9315;表示该物质的1个原子
表示1个铁原子
&#9316;表示构成物质的微观构成
表示铁由铁原子构成
5、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处数字的涵义
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此为:12表示相对原子质量;6表示核内质子数;5表示分子、原子或离子的个数;2表示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4表示原子团中原子的个数;3表示分子中原子团的个数;2+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2,-2表示化合价。
&#9733;考点62 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C)
1、相对原子质量
&#9312;定义: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
2、相对分子质量
&#9312;定义: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叫相对分子质量。它与相对原子质量采用的是同一个标准,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一般不写。
&#9313;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计算组成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4、计算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9733;考点63 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B)
查看标签获得解题所需要的信息。需要注意:&#9312;数据的单位:是质量还是体积,是质量分数还是体积分数;&#9313;标注的名称:是物质还是元素,是产品名称还是产品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称;&#9314;使用注意事项:可得出该物质具有的一些相关性质。
一级主题三 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级主题九、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9733;考点64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B)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宏观上没有生成新物质,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没有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微粒间的间隔或聚集状态。
宏观上有新的物质生成,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微粒发生了改变。
常见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溶解性、潮解性等。
常见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易分解、稳定性等。
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位置等的改变。
常伴随着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现象。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发生的同时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是物质固有的属性。
&#9733;考点65 化学反应现象与本质的联系(C)
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有: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但这些现象在物理变化中同样会出现,所以它们不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可以依据现象进行辅助判断。
&#9733;考点66 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重要性(B)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包括放热和吸热两个方面。&#9312;放热反应:燃烧(反应条件多是点燃)、缓慢氧化、金属与酸的反应、中和反应;&#9313;吸热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加热、通电或光照的。
2、化学能的转换 生活中需要的能量主要由化学能转换获得。&#9312;化学能转换成内能:如内燃机(汽车等交通工具);&#9313;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如干电池、蓄电池、锂电池等;&#9314;化学能转换成热能: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为生活提供热能)。
&#9733;考点67 催化剂的重要作用(B)
1、催化剂的概念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剂的三要素&
&#9312;改变化学反应速率;&#9313;自身质量不变;&#9314;自身化学性质不变。
3、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二级主题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9733;考点68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解释相关现象)
1、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A+B+C→ABC。
2、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ABC→A+B+C。
3、置换反应 
&#9312;概念: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A+BC→B+AC。
&#9313;:常见置换反应: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碳还原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反应。
4、复分解反应 
&#9312;概念: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份,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AB+CD→AD+CB。
&#9313;常见复分解反应:酸与碱性氧化物;酸碱中和反应;酸与盐反应;碱与盐反应;盐与盐反应。
&#931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反应物都能溶于水(若有一种不溶,另一种是酸也可);生成难解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9314;强酸制弱酸(反应物中有强酸,生成物中可以有弱酸;反应物中有弱酸,生成物中不能有强酸。几种常见酸的强弱:H2SO4>HCl>HNO3>H2CO3)。
&#9315;中和反应:特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应用:&#931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9313;处理工厂的废水;&#9314;用于医药(如中和胃酸过多)。
&#9733;考点69 金属活动性顺序
(顺序表、判断置换反应、解释相关现象) (C)
1、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判断置换反应 &#9312;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9313;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9314;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解释相关现象 根据反应能否发生判断哪种金属的活动性较强。
&#9733;考点70 人类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B)
了解一些常见化学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生活、医疗卫生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
二级主题十一、质量守恒定律
&#9733;考点71 质量守恒定律(C)
1、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实质 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被分割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而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3、应用 求某个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即推断化学式);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注意的问题 &#9312;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但不适用于物理变化;&#9313;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不是其他任何守恒;&#9314;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就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5、拓展 化学变化中一些量的变化:&#9312;六个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同种元素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每个原子的质量不变;&#9313;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9314;一个可能变——分子的数目。
&#9733;考点72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C)
1、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
&#9733;考点73 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
1、概念 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涵义 &#9312;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9313;表明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9314;表明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3、书写原则 &#9312;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9313;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4、书写步骤 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配平(在化学式前填上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式子左、右两边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都相等)化学方程式,并检查;标明化学反应的条件,把短线改成等号,标注向上(反应物中没有气体,生成物中的气体要加向上的箭头)或向下(反应物中没有固体,生成物中的固体要加向下的箭头)的箭头。
&#9733;考点7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过量、多步、无具体数据等复杂计算不要求)
1、步骤 &#9312;解设未知量;&#9313;正确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9314;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标在化学式正下方;&#9315;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下面;&#9316;列比例式求解;&#9317;简明写出答案。
2、注意事项 &#931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9313;关系式中的数据与物质的化学式要对齐;&#9314;六个步骤要完整;&#9315;已知量要带单位进行运算;&#9316;体积要换算成质量;&#9317;化学方程式中各量都是纯净物质的质量关系,有杂质需乘以质量分数;&#9318;没有要求精确度时,一般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9733;考点75 定量研究在化学科学发展中的作用(A)
天平在化学实验中的引入,使化学研究从定性向定量发展,使化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更为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阶段也有很多知识需要通过定量研究才能完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酸碱度的表示方法;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
一级主题四 化学与社会发展
二级主题十二、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9733;考点76 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B)
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考虑两点:&#9312;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9313;燃料和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如把煤制成蜂窝煤)。如果空气(或氧气)不足或跟燃料接触面积太小,燃料就会不完全燃烧,不仅放出的热量减少,浪费燃料,且产生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还会污染空气。
&#9733;考点77 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石油液化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B)
1、氢气 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毒、极易燃烧,燃烧放出大量热量。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但由于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目前还不能广泛使用。三大优点:来源广,无污染,放热多。实验室制法:Zn+H2SO4=ZnSO4+H2↑,用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可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2、天然气(或沼气) 燃烧产生大量CO2,会加剧温室效应。
3、石油液化气 燃烧产生大量CO2,会加剧温室效应。
4、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C2H5OH) &#9312;制取方法:用高粱、玉米、薯类等为原料,采用发酵、蒸馏等方式生产;&#9313;性质: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具有可燃性(C2H5OH+3O2
2CO2+3H2O);&#9314;用途: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它属于再生能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5、汽油 &#9312;对环境的影响:汽车尾气中含有CO、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会造成环境污染。&#9313;治理方法: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使用无铅汽油,减少含铅物质排放;使用清洁燃料(如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在汽油中添加适量的酒精制成的乙醇汽油等。
6、煤 &#9312;对环境的影响:煤中含有S、N等元素,燃烧会产生SO2、NO2等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粒和尘粒等。&#9313;治理方法:&#9312;尽量减少使用原煤做燃料;&#9313;使用脱硫煤;&#9314;使其充分燃烧。
&#9733;考点78 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C)
1、燃烧 &#9312;定义: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9313;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要有可燃物;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9314;燃烧的剧烈程度相关因素:可燃物自身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燃物的颗粒大小);氧气的浓度。
2、缓慢氧化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很慢的氧化反应,不易被察觉,放热但不发光。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如不能及时散失,聚集使温度升高会导致自燃。
3、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爆炸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
&#9733;考点79 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B)
1、灭火原理 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2、灭火途径 &#9312;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9313;将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通常不会改变,因此不能说降低着火点);&#9314;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
3、灭火方法 用大量的水、沙、二氧化碳或液氮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均可灭火。
4、防范爆炸 严禁烟火;易燃易爆物堆放要留有空隙通风;安装防静电设施;电器开关要密闭;搬运时要轻拿轻放等。
&#9733;考点80 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A)
能提供生物生命活动的液体环境。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水,如水可溶解各种营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等要成为悬浮于水中的胶体状态才能被吸收;水在血管、细胞之间川流不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再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总之人的各种代谢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9733;考点81 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B)
1、水资源概况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资源总量约1.39&1018m3,以海洋水、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冻土中的水和冰上冰川等各种形态存在。
2、淡水危机 全球水资源日趋短缺,有80多个国家20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9312;自然因素:地球上的水资源是丰富的,但淡水量不足总水量的1%,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有限;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空间和时间)。&#9313;人为因素: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水体污染严重;森林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水资源浪费。
4、节约用水 &#9312;提高水的利用效率;&#9313;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9314;改变用水习惯;&#9315;减少工农业和生活用水。
&#9733;考点82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自然资源(A)
1、形成 石油和煤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2、煤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C元素,此外还有H、N、O、S等元素和无机矿物质。隔绝空气加热可得焦炭、煤焦油和煤气(H2、CH4、CO等)。
3、石油 是粘稠的液体,古代海洋生物、动植物的遗骸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而形成。主要含C、H两种元素。
4、天然气(或沼气) &#9312;主要成份:甲烷(CH4);&#9313;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9314;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
CO2+2H2O)。
&#9733;考点83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A)
1、海水淡化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2、海水中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如钠、镁、钾等金属元素可以从海水中获取。
3、海水可以晒盐。
4、海底蕴藏着大量的“可燃冰”:CH4·nH2O。
&#9733;考点84 石油的组成和石油加工的主要产物(A)
石油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根据沸点不同蒸馏分离可得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液化石油气等产物。
&#9733;考点85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助于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污染;开发新能源既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之危,又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利用和待开发的新能源有:氢能、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二级主题十三、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9733;考点86 常见的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及其应用(A)
1、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有机高分子) 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大的,从几万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如:蛋白质、淀粉等。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由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
2、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合成材料)
&#9312;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质。链状结构具有热塑性——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加热后又可以熔化;网状结构具有热固性——加工成型后就不会受热熔化。
&#9313;塑料。塑料的种类很多,使用最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乙烯塑料(会生成氯化氢气体),聚氯乙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塑料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9314;合成纤维:涤纶(的确良)、锦纶(尼龙)、腈纶等。对应的是天然纤维,如棉花(植物纤维,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羊毛和蚕丝(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等。特点——合成纤维的强度高、弹性好、耐磨和耐化学腐蚀,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因此合成纤维常常与棉纤维或羊毛纤维混合纺织,使衣服穿起来即舒适又挺括。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天然纤维,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天然动物纤维,产生烧焦纸张气味、产物为粉末状的是天然植物纤维;有刺激性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
&#9315;合成橡胶:特点——合成橡胶与天然橡胶相比,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用途——交通工具的轮胎、农业、国防及日常生活。
&#9733;考点87 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B)
使用合成材料剩余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尤为严重。
1、危害 &#9312;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9313;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9314;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对空气造成污染。
2、解决途径 &#9312;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9313;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如塑料袋、塑料盒等;&#9314;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如微生物降解塑料和光降解塑料等;&#9315;回收各种废弃塑料等。
&#9733;考点88 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A)
新材料的开发有助于解决现有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新型有机合成材料向环境友好方向的发展必将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级主题十四、化学物质与健康
&#9733;考点89 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A)
1、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常量元素
&#9312;钙: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它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钙过多会导致结石、骨骼变粗;过少青少年易患佝偻病、发育不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9313;钠和钾:Na+存在于细胞外液,K+存在于细胞内液。它们能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pH。
2、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9733;考点90 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9312;功能: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人体中蛋白质的含量约占除水外人体总重量的一半。成人每天需60~70g。
&#9313;存在:动物肌肉、皮肤、毛发、蹄、角的主要成分,植物的种子(如花生、大豆)。
&#9314;构成:由多种氨基酸(如丙氨酸、甘氨酸等)构成。
&#9315;人体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摄入后水解成氨基酸,一部分氧化成CO2和H2O放出热量,另一部分合成人体所需各种蛋白质,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
&&&&&&&&&&&&&&&&&&&&&&&&&&&&&&&&&&&&&&&&&&
&#9316;几种常见蛋白质:a、血红蛋白:由血红素(含Fe2+)和蛋白质构成,作用是辅助呼吸,运输O2和CO2;
CO中毒机理是血红蛋白与CO结合能力比与O2结合能力强200~300倍,导致缺氧。b、酶:生物催化剂,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反应,而且是在体温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9317;蛋白质的变性: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重金属、甲醛、高温、硝酸都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应用——用福尔马林(40%的甲醛溶液)制作动物标本,使标本长期保存。
&#9318;含蛋白质类食物:鸡蛋、牛奶、蛋糕、瘦肉、鱼等。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物质,在人体内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人体能量有60%~70%来自于糖类。
&#9312;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叫做碳水化合物。
&#9313;常见的糖:淀粉【(C6H10O5)n】
——存在于植物种子或块茎中,如稻、麦、马铃薯等;葡萄糖(C6H12O6)——人体可直接吸收的糖;蔗糖(C12H22O11)——主要存在于甘蔗、甜菜中,是食品中的甜味剂,生活中白糖、冰糖、红糖中的主要成分是蔗糖;麦芽糖(C12H22O11)。
&#9314;常见含有糖类的食物:米饭、馒头、蛋糕、土豆、玉米等。
&#9312;分类:植物油脂——油;动物油脂——脂肪;
&#9313;功能:重要的供能物质,每日需摄入50g~60g,维持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9314;常见的油脂:花生油、豆油、菜子油、牛油和奶油等。
注:糖类、蛋白质和油脂在人体内经氧化放出热量,为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的体温提供能量。为人体供能多少:糖类﹥油脂﹥蛋白质;单位质量供能多少:油脂﹥蛋白质﹥糖类。
维生素有20多种,多数在人体中不能直接合成,需从食物中摄取。
&#9312;存在:水果、蔬菜、鱼类等。
&#9313;作用: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缺VA:夜盲症;缺VC:坏血症;
&#9314;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肌肉、鱼类、鱼肝油、蛋类、羊奶和牛奶等。
&#9733;考点91 某些物质(如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A)
1、一氧化碳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组织和器官缺氧。
2、甲醛 能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反应,使蛋白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失去生理活性而凝固,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黄曲霉素 能损害人的肝脏,诱发肝癌等疾病。
4、重金属 Hg、Cr、Pb、Ag、Cu等重金属会使蛋白质变性,导致重金属中毒。
&#9733;考点92 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A)
注意从医药的发展与化学的联系及营养均衡角度去理解即可。
二级主题十五、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9733;考点93 “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处理的必要性以及处理的一般原则(B)
1、“三废”处理的必要性 工业三废会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包括水源、土壤、大气污染等,所以工业三废不能随意排放,一定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2、“三废”处理的一般原则 &#9312;源头减量,尽量不产生或者少产生三废是最直接的方法;&#9313;内部回用,可以减少对于原材料的需求,同时减少废物的产生量;&#9314;资源互补,把产生的废物转变成所需的原料,实现外部循环利用;&#9315;污染控制,对污染物进行控制排放,使其不产生污染和伤害;&#9316;事后治理,对已经造成的污染进行及时治理。
&#9733;考点94 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B)
1、空气污染及其保护
&#9312;污染物:有害气体(SO2、NO2、CO)和烟尘(来源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的排放及建筑业等)。
&#9313;防治:有害气体处理后再排放、防止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植树造林、加强大气质量监测、使用清洁能源等。
2、水体污染
&#9312;定义:是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类健康、生活和生产劳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9313;主要来源: a、工业污染; b、农业污染;
c、生活污染。
&#9314;预防和治理:a、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b、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c、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和排放。
3、土壤污染
&#9312;定义: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9313;来源及危害:土壤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盐、重金属、有机农药、石油、合成洗涤剂、污水、化肥等。土壤受到污染后会降低作物产量和质量,还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
&#9314;预防和治理:a、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b、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c、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9733;考点95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B)
1、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9312;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9313;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2、农药的危害 食物中残留的农药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的健康。
3、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会增加水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9733;考点96 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B)
化学的分析手段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如空气质量日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