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4.5层的基础能建六层吗地质硬红泥花盆底的建筑面积当时下地基约1米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焦炉煤气综合利用热电项目立项投资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0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电力系统 12
燃料供应 14
厂址条件 17
装机方案及主要设备选型 22
工程设想 26
环境保护 51
劳动安全、工业卫生及消防 53
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 71
工程实施条件及进度轮廓 72
经济评价 74
结论及建议 105
2、总平面布置图
3、煤压机房0.00m平面布置图
4、煤压机房4.5m平面布置图
5、发电主厂房0.00m平面布置图发电主厂房.00m平面布置图
、热力系统图
、煤气压缩机气体工艺流程图
、燃油供应系统图
、氮气供应系统图11、电气主接线图
1水量平衡图
1供水系统图
1锅炉补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 国土资源局关于用地许可的文件
C. 当地政府关于项目用水意见
D. 主要用热户供热协议 接入系统批复文件 第一章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装置(Combined-Cycle Power Plant,以下简称CCPP),是将具有较高平均吸热温度的燃气轮机循环 布雷顿循环 与具有较低平均放热温度的蒸汽轮机循环 朗肯循环 结合起来,使燃气轮机的废热成为汽轮机循环的加热热源的一种高效的工艺流程。整个循环的热效率大大超过常规的火力发电机组。
CCPP工艺与常规火力发电相比具有(1)热效率高(2)耗水少(3)占地面积少(4)污染物排放量极低(5)运行工况灵活,启停快速(6)建设周期短(7)劳动定员少等优点。正因为如此,CCPP近几年在国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中国,主要应用在以天然气或重油为燃料的电厂,近几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政策的出台,CCPP在煤化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山东XX民生煤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一、建筑地基基础工程.doc33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
1 总 则 1.0.1 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与监督,统一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1.0.3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程的规定。 1.0.4 本规程应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配套使用。 1.0.5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 语 2.0.1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 在土工合成材料上填以土料 砂、碎石 构成的建筑物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一般为浅层地基。 2.0.2 重锤夯实地基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软弱基土表面,使基土形成一层较原土均匀密实的新地基。 2.0.3 强夯地基 使用大吨位夯锤自由下落的冲击能量,迫使原状基土深层固结形成的新地基。 2.0.4 注浆地基 将配置好的化学浆液或水泥浆液,通过导管注入土体孔隙中,与土体结合,发生物化反应,从而提高土体强度,减小其压缩性和渗透性,固化后所形成的地基。 2.0.5 预压地基 在原状土上加载,使土中水排出,实现土的预先固结而形成新地基。以减少建筑物地基后期沉降和提高地基承载力。按加载方法的不同,分为堆载预压、真空预压、降水预压3种不同方法的预压地基。 2.0.6 高压喷射注浆地基 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或先钻孔后将注浆管放至预定位置,以高压使水泥浆液或水从喷嘴中射出,边旋转边喷射的浆液,使土体与浆液搅拌混合形成一固结体,硬化后与桩间土形成的地基。施工采用单独喷出水泥浆的工艺,称为单管法;同时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龙岩市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及地基处理对策研究
2008年第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该文根据地质勘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地质环境调查等相关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阐明龙岩盆地地质环境、岩土结构、工程地质特性、场地不良地质体特征,并针对龙岩的岩土地质特点所采取的地基处理技术型式,评述其适宜性,为促进安置房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论文网 /1/view-244257.htm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岩土结构 工程地质特性 场地病害 地基处理模式      1 前言      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革命老区和矿产重要产地及交通枢纽。改革开放以来,龙岩市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各种类型的安置房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蓬渤兴起。因而对建设场地需求迅速增长,但由于龙岩市地处中低山丘陵、盆地地区,为闽西南断陷上升区。晚第三纪以来,断块差异上升比较明显,山体普遍遭受长期侵蚀剥蚀,与山间盆地堆积,使龙岩盆地形成复杂的第四纪堆积层和发育岩溶、土洞地质体。这对于建设场地适宜性选择和地基处理技术带来不少困难,为了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本文通过剖析多处建设场地的地质特性及其地基处理技术应用范例,提出既经济又合理的地基处理模式,以供参考。      2 地质环境基本特征      2.1 地质演变概况   龙岩地区在构造上属于闽西南坳陷带,地史上晚古生代石炭纪以来发生大规模坳陷(为永安―梅州坳陷带),相继沉积一套石炭―二迭纪海相、滨海相地层和三迭纪海陆交互相地层。晚三迭纪初的印支运动发生强烈褶皱成陆。中生代燕山运动之后为陆相磨拉石沉积及花岗岩广泛侵入活动。新生代地壳持续上升伴随断陷,形成山间盆地。第四纪时期遭受强烈侵蚀、剥蚀和风化作用,相应堆积了第四纪陆相碎屑沉积层,厚度约20-40多米。同时发育大小不一天然溶洞、土洞等不良地质体。因而,建筑场地在空间上受第四系沉积层不均匀性变化及岩溶地质与土洞影响较大,对利用天然地基建筑带来一定困难。   2.2 断裂构造特征   龙岩盆地周边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向陈坑―陆家地―王庄断裂、红坊―坎市断裂和近南北向东肖―田地断裂,北西向金屏―铁山断裂及东西向小池―铁山、灌洋―东肖断裂,形成棋盘式断裂格局(图1)。其中,以北北东―北东向断裂为主要断裂,走向北东30-45°,倾向南东或北西,倾角50-70°,长度8-30km不等,沿断裂带发育构造角砾岩、硅化带,岩层破碎,断面舒缓波状,具压扭性特征,并且控制龙岩盆地的东西两侧边界,其附近有小震零星发生,属早第四纪活动断裂。此外,北西向金屏―铁山断裂走向310°,倾角南西,倾角75°,破碎带宽约4m,可见石英脉充填,与北东向断裂交切,具张扭性,属早第四纪断裂,成为龙岩盆地北界。其余南北向,近东西向断裂为前第四纪断裂,多已硅化、固结稳定。上述地质构造特征表明,龙岩盆地是在新生代早期地壳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于第四纪早期由于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继承性差异性活动而形成的山间断陷盆地,从而堆积上更新统至全新统冲洪积、冲积、坡积以及河流冲淤积地层。         3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特性      3.1 岩土层结构及特征   根据几处安置房建设场地(如龙岩市华龙B地块安置小区、龙岩市西湖园安置小区等)钻孔揭露比较典型的岩土层的结构及岩性特征:   例如,龙岩市华龙B地块安置小区建设场地处于龙岩盆地的一级河流阶地,地势平坦开阔,场地东侧为雁石溪。在第四纪时期随着盆地沉降和河流的冲刷作用,相继沉积了晚更新世及全新世的冲洪积层和坡残积层。据27个钻孔资料揭露,场地第四系地层主要由冲洪积的泥质细砂、砾砂、含卵石、角砾粉质粘土及坡残积粘土等组成。其下伏的基岩为二迭系石灰岩,从上向下岩土层结构和岩性有如下特征。   (1) 耕植土:深灰色砂质粘性土,含植物根系等,厚仅0.4-0.8m。   (2) 淤泥质粘土夹细砂:灰色、深灰色,软塑,仅在5、8、9、13号孔可见,厚约1.5-2.3m;主要为灰色淤泥质粘土,具薄层理,夹少量细砂,湿、局部含水。   (3) 泥质细砂:浅灰―褐黄色,土质不均匀,松散―稍密,湿。泥质含量大于10%,层厚0.7-2.6m。层位较稳定,平均剪切波速值约120m/s。   (4) 砾砂:浅灰―褐黄色,砂体松散,饱和,粒径大于2mm,含量大于30%。层位稳定,砂层分选性一般,层厚约2.2-7m,平均剪切波速值约197m/s。   (5) 含卵石粉质粘土:浅黄色,可塑―硬塑,塑性指数大于10%,含少量卵石,厚0-14m,分布不均,平均剪切波速值约221-291m/s。   (6) 粉质粘土:浅黄色,可塑―硬塑,塑性指数大于10,分布不均,厚0-4m。   (7) 含角砾粉质粘土:浅黄色,可塑―硬塑,塑性指数大于10,分布不均,厚约0-16m,平均剪切波速值约272m/s。   (8) 含少量角砾粉质粘土:浅黄色,软塑,塑性指数约为12,分布不均,厚约0-10m,平均剪切波速值约289-346m/s。   (9) 粘土:浅黄色,软塑,塑性指数大于17,分布不均,厚约0-20m。   (10) 中风化石灰岩:灰、深灰色,岩石坚硬新鲜,原岩结构完整,岩芯呈长柱状。   3.2 岩土物理力学特性   通过对龙岩市安置房建设场地的现场标贯试验、采取岩土试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资料统计分析得出这些场地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特征(见表1)。由表1可知:能够作为建设场地持力层的主要有粉质粘土、砂砾卵石、含角砾(碎石)粉质粘土、粘土及中风化灰岩等。其中,粉质粘土、粘土、含角砾(碎石)粉质粘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基本相似。具有可塑―硬塑、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液限35.3~49.7(%)、孔隙比0.774~1.322、压缩系数0.26~0.46Mpa-1,修正后标准贯入击数6.8~26.1击,修正后圆锥重型动力触探4.2~12.5击,表明土层属中等压缩性质。力学强度较好,土层承载力标准值160~275Kpa,可以满足多层建筑物荷载的要求。但在这些土层内如果发育有土洞,则必须根据土洞发育情况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加固地基。中风化灰岩单轴抗压强度为23.4~48.9Mpa,平均为38.6Mpa,属较硬岩,基本质量等级Ⅲ级,力学强度高,可作为中高层持力层。标准承载力fk>1500Kpa。      3.3 不良地质现象   由于龙岩盆地下伏的基岩多为二迭纪灰岩且裂隙发育在地水的长期侵蚀、溶蚀作用下,不仅发育了卡斯特溶洞体而且在第四系土层中形成大小不一的天然土洞,不均匀地分布在建筑场地上,导致建设场地可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塌陷。因而,土洞和岩溶洞病害明显威胁着工程建筑物的稳定与安全性。   3.3.1 土洞病害的特征   从龙岩市西湖园安置小区建设场地基坑开挖或钻孔揭露,发现第四系土层中的土洞通常分布在地表下3~16m范围内,比较集中分布深度是4~11m。土洞直径1.0~3.0m,呈椭圆状、次圆状、蜂窝状或扁豆状等各种形态。通过对场地开挖观察可见,土洞结构是洞壁比较光滑,常由漂砾或卵石、碎石相嵌构成土洞骨架,其中充填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作为胶结物。土洞有空心状干涸或半充填状,由碎石、角砾及褐黄色、深灰色粘土、粉土或石英砂充填呈流塑状、饱和。土洞大多发育在下伏有灰岩溶洞的上覆土层内。它的分布与一定的土层层位有关,即地下水位波动较大的含卵石、碎石、漂砾粉质粘土层内。表明土洞发育一则与下伏灰岩溶洞体发育状况有关,二则受第四系冲洪积或坡洪积土层的粉质粘土与卵石、漂砾、角砾、碎石之间的配比密切相关。土洞的存在往往使地基载力降低或发生塌陷。
  3.3.2 岩溶的病害   场地土层中地下水位大多埋深于地表下1.7~4.5m之间的孔隙水,为浅水层;而下层的岩溶水埋深在9.4~15.9m或更深达30m,具有承压性。在地下水长期的侵蚀、溶蚀作用下,一定的地区较普遍发育岩溶洞,如登高西路、龙腾路、人民广场等地新开发区。根据钻孔揭露这些地区下伏灰岩中分布溶洞大小不一或成群,沿断裂带方向分布。它的形成明显与断裂带内深循环水或裂隙水侵蚀、溶蚀作用密切相关,从而给中高层工程场地的持力层确定带来困难,而必须采取人工地基加固措施。      4 地基处理技术对策及其适宜性      鉴于龙岩市建设场地属于山间断陷盆地和二迭纪灰岩及泥岩、粉砂岩、炭质页岩为基岩,其上覆的第四系土层具有比较复杂的冲积、冲洪积、坡洪积、残坡积,以及场地内发育的卡斯特溶洞、土洞的病害。因而,对该地区工程场地的利用、开发除一般建筑物可利用天然地基之外,对中高层建筑场地则必须考虑人工加固地基的对策。   4.1 地基处理技术应用   随着龙岩市旧城改造和安置房建设的迅速发展,多层民用住宅建筑物(6-8层)不断兴起,尤其是在土洞、岩溶比较发育的地区,如登高西路、龙腾路一带安置小区。为了防止不均匀沉降或地基塌陷病害,在较详细工程勘察摸清土洞、岩溶发育情况下,应该采取加固地基的技术对策。其中,可采用:①桩―片筏联合地基础加固地基:即在土洞发育部位先打进浅桩,然后灌注片筏,这一加固地基承载力的办法,可以达到fk>300Kpa(如新罗区档案局七层档案馆)。②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地基础:以粘土夹碎石层为持力层,承载力标准值fk=260Kpa(埋深9m)。该层厚度最大为16m,埋深8.70~12.5m,桩长不小于13.5m,建筑场地类别Ⅱ类,中软场地土。这是龙岩建设场地比较普遍采用的地基础类型,可经受多层或中高层建筑物的荷载。但如下伏基岩存在岩溶洞则应考虑溶洞顶盖层厚度状况。③CFG复合型地基础:这一地基础类型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已在龙岩较多应用。它是在土层内灌入一定直径的混合的混凝土(用水泥、粉煤灰、重钙粉混合浆灌入)至持力层,以提高场地地基承载力情况下,经加载试验后加上筏形基础作为多层或中高层建筑场地基,如龙岩市华龙B地块安置小区、龙岩市西湖园安置小区等项目,其优点在于可以提高地基整体稳定性。④预应力管桩型地基础:随着管桩质量提高和价格适宜,近年龙岩逐渐采用管桩作为地基础对策。选择持力层可以是含砾卵石粉质粘土,或含角砾(碎石)粉质粘土及中风化灰岩,对提高地基的承载力有较好的效果。但在探明下伏溶洞分布的情况下适宜性较佳。   4.2 地基处理适宜性评述   通过最近几年在龙岩市安置房建设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地基处理对策实践和建成之后的观测,在龙岩盆地特定的地质环境和第四系土层结构以及存在土洞、岩溶洞病害条件下,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类型的地基加固措施,能够满足多层或中高层建筑物荷载的要求,而且可以克服土洞、岩溶洞病害对建筑物安全的危害。但是,从地基处理的经济性、适宜性角度来看,除采取条形或独立基础适宜于非溶洞、土洞地区之外,对土洞、岩溶发育地区则必须采取人工加固地基的对策,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4种模式(见图2):      4.2.1 桩―筏型模式:它适宜于以粉质粘土、含角砾(碎石)粉质、粉质粘土层为持力层,埋藏较浅的工程地质条件下,其地基处理比较经济。地基整体稳定性好。   4.2.2 挖孔桩或冲孔桩模式:当持力土层埋藏较浅(小于20m),地下水位较深条件下。采用较大直径的挖孔扩底桩适宜性比较好,可以满足多层建筑物荷载要求。但当土洞和下伏灰岩溶洞发育的工程地质条件下,冲孔桩则必须穿越土洞直到完整灰岩顶面下0.5m-1d,适宜中高层建筑物建设,可确保其稳定性。   4.2.3 CFG复合型模式:这一复合型地基,对持力层埋藏深或浅均可适宜,但如果持力层中发育土洞情况下,则需要事前对土洞进行灌浆处之后,再打进CFG桩并要进行荷载试验,了解地基承载力的均匀性。同时对CFG桩的施工工艺、混合的混凝土配比严格控制,所以推行这一模式的地基处理时,应考虑它的桩身材料及质量和整体性稳定情况及经济性比较。   4.2.4 预应力管桩型模式:该桩型均可适宜多层或中高层建筑物对地基的荷载要求,其桩身的质量有保证,可以直观得出承载力标准值,以及穿达灰岩顶面持力层。但当灰岩顶面起伏大、倾斜面较陡情况下,存在桩端滑移问题。同时,当中浅层存在较硬的含角砾粉质粘土或砂砾卵石层厚度较大情况,需要引孔措施增加了一定的费用, 并且应注意管桩“挤土效应”,合理安排压桩的施工顺序,其优点是可以调节桩长和桩身进入持力层深度,对基础稳定性、变形性无影响,而且静压管桩对环境噪声影响小。      5 结语      通过对龙岩市安置房建设场地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特性和几个安置小区的地基处理实例的研究可以得出几点结论:   5.1 龙岩市地处福建省西南部,为新构造运动以来断陷上升区的盆地。从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时期堆积了约20-40多米陆相碎屑物。其第四系沉积物特征是纵、横向变化复杂,下伏基岩起伏大,而且往往发育土洞、岩溶洞不良地质体,故对建筑场地选择和利用带来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工程建设规划才能适应城市化建设扩展的需要。   5.2 基于龙岩工程场地第四系堆积物(晚更新统)的粉质粘土、圆砾和含角砾、卵石粉质粘土、工程力学性能较好,分布稳定,埋深较浅,属于中软或中硬场地土、Ⅱ类建筑场地,适宜作为主要持力层和拟建多层或中高层建筑地基。   5.3 鉴于龙岩市新开发区第四系沉积层下伏基岩往往是二迭纪灰岩,在断裂构造破坏下,灰岩内普遍发育岩溶洞并在其上伏的土层中分布天然土洞,对建筑地基稳定构成潜在病害,必须采取人工加固地基对策和构造措施。   5.4 为适应龙岩市安置小区建设发展的进程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应针对土洞、岩溶洞发育的空间分布特点,采取既经济又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实践表明采用桩―筏复合地基、CFG复合地基、挖(冲)孔灌注桩基及预应力管桩加固地基模式对龙岩地区建筑场地地基处理具有较好的适宜性与安全性。   5.5 龙岩建设场地工程地质特征与我省西部山区盆地第四系地质成因上非常相似,因此深入研究针对山区盆地建筑地基加固技术对策具有普适性,有利于提高盆地土地资源利用价值。   总之,从龙岩盆地的地质环境及其建筑地基处理对策的研究表明,在深入摸清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成因与岩土工程地质特性及可能潜在的不良地质体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的大小,从既经济又安全角度采取加固地基的技术对策,则能够明显提高我省丘陵山区土地资源利用的价值,扩展安置房建设的发展空间,获得良好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地质矿产局. 福建省区域地质志[M]. 地质出版社,1985.   [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 福建省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 福建省第四纪地质研究,1990.   [4] 高国瑞. 近代土质学[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   [5] 岩土工程手册[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6] 福建省东辰综合勘察院. 龙岩市华龙B地块安置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R]. 2006年1月.   [7] 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院. 龙岩市西湖园安置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R]. 2004年6月.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泥小火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