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条件,地震调查具体vi包含具体内容哪些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一部分 地震基本知识.doc3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本文档已强制全文免费阅读,若需下载请自行甄别文档质量。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第一部分 地震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震?什么是破坏性地震?什么是地震三要素?
答: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引起地球表层的振动叫地震。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震级大于5级的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的发震时刻、震中和震级,称为地震三要素。发震时刻就是地震发生的时刻。地震发生的地点叫做震中,常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当然也要标明该地的地名。地震的大小用震级M来表示。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按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地球内部的情况很复杂。从地表到地球中心主要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平均厚度约33公里。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壳和地幔上部边缘的岩石层里。伴随着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地壳的不同部位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比较脆弱的部位,岩层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错位等变动,于是就发生了地震。
按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2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次数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
3 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支撑不住顶部的重量时,就会塌陷引起震动。这类地震更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
4 诱发地震:地下核爆炸、水库蓄水、油田抽水和注水、矿山开采等活动引起的地震。
3.何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极震区?
答: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略微有点扁的圆球,由地壳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以下试题来自:
多项选择题施工现场自然条件调查主要包括(
)。A.气象资料B.水文资料C.地质情况D.气候E.地震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A.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B.使用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C.是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D.其价值随着使用的磨损程度,逐渐地、部分地转化为收益期间的费用E.有些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磨损是看不见的,所以是无形磨损2A.统计偏差B.预测方法的局限C.技术进步D.定量因素的影响E.政策变化3A.该组合同依次履行B.该组合同缺乏关联性C.该组合同按一揽子交易签订D.每项合同实际上已构成一项综合利润率工程的组成部分E.该组合同同时履行4A.应收账款B.应付账款C.应收票据D.股票E.存货5A.培训期间的工资B.休假期间的工资C.因气候影响的停工工资D.女工哺乳时间的工资E.病假一年以内的工资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Processed in 0.020 second(s), 3 queries, Gzip disabled第一篇: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新浪网 2012 年 1 月 11 日电:2012 年 1 月 11 日,苏门答腊岛北部西海岸发生里氏 7.6 级地震, 目前还没有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有关此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是致灾因子 B.是孕灾环境 C.是自然异变 D.是自然灾害 2013 年以来,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据此完成 2~4 题。2.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 ) A.自然异变 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 D.自然现象 3.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 ) A.自然异常变化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4.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 ①酸雨危害生物体②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 ③汶川大地震 ④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 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等。据此完成 5~6 题。5.自然灾害造成的灾情影响最长远的是 ( )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6.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 然灾害最可能是( )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 失与环境破坏等。据此完成下题。7.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 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8.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美国东北部地 2011 年 10 月 29 突然降雪,较历年提前,新泽西州、马萨诸塞 州和康涅狄格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纽约州 13 个县进入紧急状态。气象局发言人克里斯?瓦卡 罗说,纽约中央公园。135 年前开始记录气象以来,10 月降雪先前仅出现 3 次。“这场雪绝对打 破多项纪录, ”他说, “一些情况下,打破超过百年纪录。”材料二此次降雪最多达 80 厘米,一 度导致美国东北部至少 300 万户停电,另有 11 人死亡,严重影响公共交通,一些乘客遭困公共 交通工具内数小时乃至十余小时。另外有大量的树木折断、房屋倒塌。(1)根据材料一、二的描述,此次降雪是否是一次自然灾害?为什么? (2) 材料二中分别体现了此次降雪造成的哪些方面的影响? 其还有可能造成哪些方面的影 响?
冻雨是冬季的一种天气现象。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 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 在地表冻结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 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 。读“采日我国冻雨区 域预报图” ,完成 9~10 题。9.导致图示区域冻雨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 A.空气对流 B、气旋控制 C.暖锋影响 D.地形阻挡 10.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此时贵阳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的是(
2010 年新年以来,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 30 年来最严重的海冰现象,下图为“中国海洋局发布 的 2010 年 2 月 17~21 日海冰警报示意图” ,据此完成 11~12 题。
11.下列区域不易形成海冰的是 ( ) A.淡水注入的河口 B.风浪较大的岬角 C.风平浪静的海湾 D.深度不大的浅海 12.海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为 ( ) ①海冰对过往船只构成威胁 ②给沿岸码头设施和海上作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③有利于全 球温度的降低,对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可起到一定作用 ④海冰影响海水与大气的热交换进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说文》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字学家许慎所编撰的一本字典。有意思的是,我们今天所使用 的“灾”字,在这本古代字典中有三种不同的写法,它们分别是:
(1)这三个字代表三种不同的灾害,有的是天灾,有的是人祸。你能根据字的形状猜出它们 分别是什么灾害吗?
(2)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判断某地理事物是否属于自然灾害?
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训练 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2011 年第 5 号热带风暴“米雷”6 月 22 日下午在菲律宾以东洋面上生成,24 日傍晚加强 为强热带风暴,并沿我国东部沿海北移。26 日下午在山东半岛以东近海减弱为热带风暴, 26 日 2l 时 10 分在山东省荣成市成山镇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 9 级。据此回答 1~2 题。1.下列是“米雷”过境时气压的变化曲线,四地中更接近台风中心的是( )
(3)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给社会造成的损失,不仅仅表现在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上,其心理 伤害和精神的痛苦更是不可估量,你认为该如何消除地震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
14.2009 年冬季到 2010 年春季,我国低温冻害频发,农业生产损失严重。下图是“2009 年 12 月中国月平均气温距平等值线与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 2009 年 12 月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2)图中 A、 B、 C 三地区均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冬季受低温冷害的影响是否一样?为什么?
2.为了学习先进经验,我国应该与下列哪些国家加强台风(飓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 ) ①美国②日本③印度尼西亚④英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0 年春季,西南 5 省面临世纪大旱,5 000 多万人受灾。这场少见的世纪大旱使农作物 受灾面积近 500 万公顷,其中 40 万公顷良田颗粒无收,2 000 万人面临无水可饮的绝境。据此 回答 3~5 题。3.造成这次干旱灾害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正常的干季 B.气候复杂多样的表现 C.降水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 D.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 4.此次干旱受灾面积最大、受灾程度最严重的农作物是( ) A.棉花、甜菜 B.春小麦、花生 C.水稻、油菜 D.玉米、大豆 5.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 6.下列关于洪涝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洪”主要是指洪水泛滥 B. “涝”主要是指积水内涝 C.洪和涝往往同时出现 D.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不合理人类活动的结果 7.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 三地观测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 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 A、B、C 三地中 地过境的。(3)B 地在 12 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 。(4)在当天 12 时,A 地的风向为 风,C 地的风向为 风。(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2010 年 7 月中旬,中国东南沿海迎来了台风“灿都” 。下图是“ ‘灿都’进入汕尾某地时的风速 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 8~9 题。8.2010 年 7 月 20 日 18 时,台风中心位于海口的偏东方, 则此时海口的风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9.台风中心最接近汕尾的时间为 ( ) A.8 时 B.10 时 C.13 时 D.16 时 2008 年 11 月到 2009 年 2 月,我国各地接连发生高级别旱灾,全国近 43%的小麦产区(主 要为冬小麦区)受旱,370 万人、185 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读图完成 10~11 题。10.在本次旱灾中,华北地区损失最大,原因是该地区 ( ) ①是全国唯一的重旱区 ②受灾面积大 ③人口与城市密集④正值春小麦生长的关键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造成本次旱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低 B.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高 C.降水量比同期少,气温比同期高 D.降水量比同期多,气温比同期低 12.下列有关全球干旱地区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布在降水量少的地区 B.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大陆的西部地区 C.分布在高气压控制的地区 D.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全球干旱 、 13.读“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率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 26.5℃等温线; 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完成下列问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题。西南大旱是 2010 年发生在中国西南五省(市、区)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 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 2009 年 7 月。3 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 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至 3 月 30 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 1.16 亿亩,其中作物受旱 9 068 万 亩,重旱 2 851 万亩,干枯 1 515 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 2 526 万亩。旱灾对西南地区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1)简述该气象灾害产生的源地和季节。(2)简析大陆东部受该气象灾害影响次数更多的原因。(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训练 2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002 年 10 月底,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维埃纳火山发生猛烈喷发。两天后,意大利中南部 又发生了震级为 5.6 级的地震及一系列余震,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 1~2 题。1.意大利是世界著名的多火山、地震的国家,这是因为该国位于 ( ) A.阿尔卑斯山的山麓地带 B.两大板块交界地带 C.黑海沿岸 D.断层构造地带 2.地震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但通过地震波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 ( ) A.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及其构造 B.推测海底地壳岩石年龄 C.分析地质时期的地理环境特点 D.了解各种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B.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释放能量的多少 C.地震可以引发风暴潮进而引发海啸 D.震中距远近决定地震大小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北京时间 2010 年 1 月 4 日 6 时 36 分在所罗门群岛(8.9°S, 157.3° E)发生 7.2 级地震,震源深度 33 千米。据此完成 4~5 题。4.从成因上看,此次地震属于 ( ) A.火山地震 B.水库地震 C.构造地震 D.陷落地震 5.本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是南于 ( ) A.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该地区为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D.该处的地形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读“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 ,回答 6~7 题。6.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 B.两种地质灾害的形成都是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D.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7.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冈素影响 B.都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牛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降低滑坡的发生频率 8.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 A.陡峻的沟谷山坡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9.下图巾 a 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 为与 a 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 为地面各 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 a 表示 ,b 表示 , bf 表示 。(2)当 ab 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 将 (3)b、c、d、e、f 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大 到小排列应是 。(4)图中地面上的三条虚线表示等震线,关于等震线的正确叙述有 A.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集合 B.等震线是地面所受影响和破坏程度相同点的集合 C.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中距相同 D.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级不同 (5)地震易发区是 。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别是 10.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
读“等震线图” ,回答 ll~12 题。11.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震源、 B.是震中 C.烈度最小 D.震级最大 12.若甲地为震中 ( ) A.震级 a&b&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大 C.在②处比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甲为地震烈度最高区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11 年 2 月 22 日 12 时 51 分(当地时间),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里氏 6.3 级地震,至少有上百人死亡,还有数百人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这是近 5 个月来,克赖斯特 彻奇发生的第二起强烈地震。据统计,1900 年以来,新西兰平均每两三年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1 次。1980 年以来,发生 5 级以上地震平均每年约有 35 次。
(1)新西兰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原因是什么? (2)22 日里氏 6.3 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建筑物受损,城市遭受重创。新西兰总 理在惠灵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为 60 亿新西兰元(约合 45 亿美元)。受 此次地震影响,损失最大的经济部门是 ( ) A.建筑业 B.旅游业 C.牧业和渔业 D.保险业 (3)比较表中该市两次地震资料,分析说明 22 日里氏 6.3 级地震导致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 损失的原因。14.高温的地下岩浆经地下通道喷出地表,称为火山喷 发。读下图,回答问题。(1)此图是我国长白山地区的 风景名胜区, 图中湖泊的成因是 。(2)火山喷发属于 灾害(按成因分类),发生时容易引起的自然灾害 是 。(3)图中的火山属于休眠的活火山,它若再次喷发会造成什么破坏? (4)该火山若再次喷发是不是自然灾害?为什么?
训练 3 水文、生物灾害及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该图完成 1~4 题。1.图中最低温的成因主要是 ( )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地势高 C.夏季风不能影响 D.太阳辐射少 2.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受海洋影响明显 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3.同时受暴雨、洪涝、风沙、春旱影响的地区是 (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北内陆地区 C.华北平原地区 D.四川盆地地区 4.华北平原暴雨水灾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A.降水多 B.降水集中、洼地积水 C.人口稠密 D.经济发达 2009 年 5 月 27 日, 据美国媒体报道,人类为了更好地监测自然灾害, 并通过观测得出 “从 太空看地球十大自然灾害” ,其中就包括三次火山爆发。它们分别是 2008 年 5 月 2 日的智利柴 腾火山爆发, 2002 年的意大利埃特纳火山爆发和 2005 年 2 月 15 日的俄罗斯东部半岛最大火山 剧烈喷发。据此完成 5~7 题。5.三次火山爆发被列入“从太空看地球十大自然灾害” ,但并未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生命财 产损失,这是因为( ) A.当地经济发达,抗灾能力强 B.获得了准确预报,做了提前防范 C.当地人防范火山活动的意识强 D.三次火山爆发区域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经济落后 6.从全球的角度看三次火山爆发区域的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B.位于大陆裂谷火山地震带 C.位于大洋中脊火山地震带 D.位于海岸火山地震带 7.三次火山爆发区域所在的世界灾害带里,给世界造成重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中分布空间 最广泛的是 ( ) A.干旱 B.洪涝 C.热带气旋 D.地震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06 年入冬以来,我国的气温普遍比常年偏高,一般来讲,一个地方的冬天大部 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多年平均气温偏高 0.5&C 以上,就可以定性为暖冬了。但暖冬并不意味着 就不会有寒潮出现了。
材料二 2007 年 3 月 2~4 日,在自然降水和人工增雨的共同作用下,邯郸市出现了明显 的降水过程,正应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古老的谚语。材料三 “春雨贵如油” 。2007 年 3 月 2~4 日的降水在河北省历史同期十分罕见。降水过 后,全省旱情基本解除。(1)暖冬的出现,意味着北方的冷空气势力 ,而南方的暖空气势 力 ,2008 年冬季,菲律宾和我国台湾仍有台风登陆,说明副热带高气压带 的位置偏 。(2)暖冬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请分析暖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材料二所述的降水过程是由 (天气系统)影响所致。人工增雨要抓住时机, 适时作业,请简述本次人工降水所具备的条件。(4)材料二所述时间内,河北黄骅港出现了 1969 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这次风暴 潮的形成与黄骅港港口的位置、 、 有直接关系。近 50 年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泊面积锐减,湖泊消失了 1 000 多个。据此回答 9~ 10 题。9.湖泊面积锐减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 ①加剧长江洪涝灾害 ②生物物种增加 ③加剧土壤盐渍化④湖泊环境容量减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措施有( ) ①扩大水田面积 ②退耕还湖 ③加强上游地区水土保持④禁止在长江采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在 1 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十几个被老鼠掏空的洞。被鼠类危害过的草地变成了“鼠荒地” ,草皮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甚至沙化。可可西里自然 保护区平均海拔 4 600 米以上,作为地表生态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冻土地带勉强成活。而 现在一只青海田鼠一年就要吃掉 60 公斤的鲜草。如不及时治理鼠害, 藏羚羊、 藏原羚等国家一、 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区的生态链条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据此回答 11~13 题。11.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 ) A.过度放牧 B.滥捕田鼠的天敌,使老鹰、沙狐等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鼠类生活环境改善 D.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表 12.危害该自然保护区的鼠类属于 ( ) A.喜湿鼠 B.耐旱鼠 C.耐寒鼠 D.喜温鼠 13.关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位于青海省西北部,与新疆、西藏接壤 B.土壤为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土和高山寒漠土三种地带性土壤 C.目前是我周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区内现代冰川广布,冰川总面积 2 000 平方千米 14.根据百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发布 2007 年草原鼠害调查情况:全区春季草原鼠害危
害面积达 10 715 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 5 225.6 万亩。位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新巴尔虎右旗鼠害 面积达 800 多万亩,占全旗草场的 40%。当地监测显示,该旗生存着上亿只老鼠,每天可吃掉 上千吨牧草。材料二 2007 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 20 亿足东方田鼠从 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材料三 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
(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鼠灾? 15.下图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甲、乙两地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并简要分析丙地多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2)在甲地区有“地上河”之称的是长江的 河段,简述该地区洪涝灾害 严重的主要原因。(3)一些自然灾害相互关联,往往有群发的特点。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时,可能 出现多种自然灾害, 我国北方地区此时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此灾害可能引 发的次生自然灾害有 (选择填空)。①森林火灾②水土流失 ③泥石流 ④蝗灾 ⑤滑坡⑥沙尘暴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频繁的自然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我 国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回答 1~2 题。1.下列地形区是我国滑坡灾害频发地区的是 (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 2.能够增加滑坡灾害频度的人类活动是 ( ) A.植树造林,恢复天然植被 B.在陡坡上堆放大量废渣 C.缓坡上修筑梯田 D.长江三角洲地区挖渠引水 赞比亚的卡里巴水库坝高 128 米,1958 年开始蓄水。施工前,该水库库区周围地区仅发生 过小地震。从 1963 年水库蓄满水后到 20 世纪末,库区周围地区的地震仅记录到的就达 2 000 多次,绝大多数地震震中都位于库区下部。1969 年库区发生了一次里氏 5.8 级的较大地震。据此完成 3~4 题。3.赞比亚位于 ( )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C.东非裂谷地震带 D.洋脊地震带 4.关于修建水库后地震次数增多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作用 B.岩石上部重量增加引发地震 C.水对地下深处岩石的滑动起了润滑作用 D.修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环境的稳定性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被大规模开垦,造成了一次“黑风暴” ,刮走了三亿吨 尘土。20 世纪 50 年代,前苏联中央大草原被开垦种粮后,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遭风蚀的耕地 这几亿公顷。据此回答 5~6 题。5.产生两场大风暴恶果的根本原因是 ( ) A.气候干燥 B.风力太大 C.土壤疏松 D.不合理垦殖 6.对上述事件的最佳治理方式应该是 ( )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耕地 7.下列人类活动能“放大”灾情的是 ( ) A.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 B.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救援 c.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 D.修建水库,避开断层 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雨中缓缓滑入江水里,不到十分钟,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据此完成 9~10 题。9.材料中反映的灾害是 ( ) A.水土流失 B.滑坡 C.泥石流 D.火山喷发 10.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 A.灵江水对山体的长期浸泡 B. 降水增加了下滑的动力 C.坡体载重过大 D.建筑基础不牢固 11.如果下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 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 ②开辟了运输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华北某地 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 1 时期至图 4 时期的历史变化 过程(图 1 时期至图 4 时期气候变化甚微, 可忽略不 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 12~13 题。12.图 4 时期,图示河流断面处的河流年内径 流量变化情况与图 1 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A.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B.区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C.洪峰流量和出现频率减少 D.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13.造成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 ②嗣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 能力降低 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 ④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 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的汇集速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读“某次震级为 7.8 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从甲图到乙图受灾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在相同的灾害强度下,甲、乙两图中,灾情较大的是 。(3)图中反映出哪些人类活动“放大”了该区域的灾情? (4)针对洪水发生的原因,结合区域的特点,说明人类应怎样合理利用土地以“缩小”灾情。某年夏日,灵江边居民目睹了一座厂房的“人间蒸发” ,一座建在山坡上的化工厂的厂房
(1)此次地震中城市 A 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 B 和乡村 C,试分析原因。(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 ,说明判断的根据。(3)分析三地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4)根据材料,为减轻地震灾情,地震多发区应做好哪些工作?
15.读“长江水系图”及图中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资料 A 反映的问题是 , 产生的原因是 。(2)资料 B 反映的问题是 , 产生的原因是 。(3)资料 C 反映的问题是 , 产生的原因是 。(4)1954 年和 1998 年该流域都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 但 1998 年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比 1954 年大得多,而人员伤亡 (1954 年因灾死亡 3.3 万人,1998 年因灾死亡 1 320 人)、大 堤决口数量和淹没范围都小得多,试分析原因。
1.下列事件或现象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 A.201 2 年 2 月 20 日 23 时 30 分,鞍钢重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发生喷爆事故造成 13 人 死亡,17 人受伤 B.2012 年年初的寒潮造成欧洲、亚洲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C.南太平洋中部海底发生的火山喷发 D.2013 年 7 月 21 日晚,西班牙一列火车脱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01l 年 10 月 23 日,当地时间 13 时 41 分(北京时间 18 时 41 分),土耳其东部凡城发生里 氏 7.3 级地震。震中位于和伊朗接壤的凡城的塔巴利村,震源深度 10 千米。截止到 10 月 25 日,地震已经造成 2 262 座建筑物损坏,死亡 432 人,1 300 多人受伤。据此完成 2~3 题。2.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 ) A.桥梁、厂矿 B.沉损船只 C.粮食作物 D.滑坡和泥石流 3.地震中受伤害最轻的人群可能是 ( ) A.妇女、老人 B.青少年、儿童 C.残障人 D.青壮年男性 2013 年 1 月,澳大利亚悉尼及新南威尔士省热浪持续。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8 日, 澳大利亚全国日平均最高气温达到 40.33℃,超过 1972 年的 40.17℃,成为史上最高。在东南部 的新南威尔士州,当天可监测的量高气温达到 48℃。据此完成 4~5 题。4.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5.澳大利亚旱灾的原因是 ( )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B.地形多低山丘陵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下图为
年我国东部 H 省洪灾面积和洪涝灾害的复杂度指数变化图。读图并结 合所学知识,完成 6~7 题。6.1990 年以来,H 省洪涝灾害变化的趋势是 ( ) A.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B.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减小 C.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减少,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D.平均受灾面积持续增加,复杂度指数趋于增大 7.造成 H 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降水强度大 B.冰川消融快 C.湖泊面积广 D.植被覆盖好 下图为卫星拍摄的旋涡状云团,读图完成第 8 题。8.有关该云团及其所反映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 ) A.该天气系统可能是热带反气旋 B.从气压角度看,该系统可能是一个低压系统
C.该云团位于南半球 D.该系统中心气流下沉,给当地带来大量降水 9.每晚 19:00 的新闻节目之后是天气预报,每当播报天气预报时都要出现一幅卫星云图。利用卫星云图可以对以下哪些灾害进行准确预报预警 ( ) ①沙尘暴②台风③雷电④冰雹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读图完成 10~11 题。10.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 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 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11.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与其发生密切 相关的灾害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2.根据上海市地下水水位与地面沉降关系图, 判断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不断减少 B.过度抽取地下水 C.第三产业发展快 D.建筑物高度增加 13.关于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人类历史以前,存在比现代规模大得多的自然灾害 B.地质历史时期,没有自然灾害 C.农业社会阶段,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最多 D.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所产生的财产损 失在减少 14.中新社华盛顿 2010 年 2 月 27 日电:智利内政部长约马 27 日对媒体表示,智利当日 凌晨发生的里氏 8.8 级强烈地震已造成 214 人死亡,150 万所住宅不同程度受损。地震灾害具 有突发性,往往损失惨重,对于地震灾害来说,不能减弱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的是 ( ) A.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 B.积极开展灾后的自救行动 C.提高地震发生前的防范意识 D.植树造林,保护土地 二、综合题(共 44 分) 15.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1)图丙中能正确反映 A、B 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 和 。A、B 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 地,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2)A、B 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 地。其原因是什么?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4 分)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 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 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 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 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 一回答),并说出这种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所体 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煤矿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 各种通道无法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3)若图中甲、乙两处为地下采煤矿区,请写出易发生透水事故的地区,并说明原因。(4)若图中丙、丁两地是地震高发区,根据自然灾害的关联性特点,分别写出⑤、⑥两地极 易诱发的自然灾害。
第一章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自然灾害及其影响 1.C [此次地震首先是自然异变作为诱因,由于报道中称未收到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 告,故不属于自然灾害,也就谈不上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 2.A 3.B 4.B [本题组考查对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的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一是 要以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酸雨不是 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没有受灾体。] 5.C 6.A[第 5 题,自然灾害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其中具有 广泛性、长远性、隐蔽性、滞后性的是对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第 6 题,不同的自然灾害其财 产损失的灾情统计指标不同,由“绝收面积、减产面积”可确定受灾体为“农作物” ,进而判定 该灾害为干旱或洪涝。] 7.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所以人是防灾救灾中首 要防救对象] 8.(1)是。其具备了自然异变这个诱因和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这个承受灾害的客体 两个条件。(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还有可能造成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解析 此次降雪是自然异变导致的,并且其造成了人类社会和资源的损坏,已经具备了自 然灾害基本的构成条件,是一次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 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对人员的生理伤害和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资 源与环境的破坏方面没有体现。9.D 10.B[第 9 题,图示区域冬季北方来的冷空气受地形影响在此徘徊,形成昆明准静 止锋。第 10 题,此时的冻雨与近地面低温有关,出现锋面逆温。] 11.B[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山东半岛的北部沿海地区无海冰形成,因为此时为冬季,该地吹 西北风,风浪较大,不易形成海冰。] 12.A[海冰不仅能阻碍船只出行,而且对沿岸码头设施和海上作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③ ④是对环境的影响。] 13.(1)甲图“火”上为“川” ,应为火灾。乙图“室”内有“火” ,应为火灾。丙图“兵戈” 竖立应为兵灾(战争灾害)。(2)是否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是否有承灾体,只有二者同时具备,才属于自然灾害。(3)通过心理疏导或心理干预的方式,倾听受灾者宣泄情绪,鼓励其面对现实积极投入新生 活等。(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判断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关键看两点:自然异变是否是诱因,是否承加到承灾体上,自 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是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是心理和精神的 损害,因此在灾后重建时必须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可通过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方式来解决。14.(1)灾害;大雾、雪灾等。影响:强烈降温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雪灾掩埋建筑物, 导致通讯和输电线路中断; 大雾等影响人们出行, 使交通运输受阻并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2)不一样。A 受影响最小,A 为三江平原,纬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农作物多为耐寒品 种。B 受影响较严重,B 为华北平原,主要农作物为冬小麦,强降温会威胁小麦安全越冬。C 受影响最大,C 为珠江三角洲,纬度较低,温度较高,很多农作物(蔬菜、水果)正处在生长期,
降温幅度较大,对农作物影响最大。解析 第(1)题,仔细观察图例及图示内容,可以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为大雾 和雪灾。它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对农作物、通讯及交通等方面。第(2)题,由于三地纬度 不同,冬季种植的农作物存在差异,冬季受低温冷害的影响也不一样。第二节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训练 1 热带气旋、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 1.C 2. A [根据台风中心气压低的特点,排除图中 A(气压差太小)、B(气压差太大)、 D(中 心气压高)。加强台风预报和监测方面的交流应与有台风(飓风)出现的地区和国家进行,而且要 考虑其是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 3.C [干旱灾害是一种典型的由气候条件控制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 是干旱发生的基本原因。从干旱发生机制角度看,这种不均匀性主要表现在年内各季节之间的 干湿不均以及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均。在正常的干季和少雨季节,如遇到特殊的天气条件,就可 能演变成旱灾。] 4.C [西南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 5.D[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 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一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 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 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6.D [本题出错原因是误认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洪涝灾害的 发生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人为因 素对洪涝灾害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1)热带气旋(台风) (2)B (3)处于台风中心(台风眼) (4)偏北偏南 (5)利:带来丰富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弊:带来狂风、暴雨和洪涝灾害, 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解析 根据题目知,该天气系统在短时间内气压、风速变化较大,过境时中心气压极低, 应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B 处风速与周围相比急剧降低,应为台风眼,不同地点在台风结构 的不同位置,风向有所差异。台风带来的强烈天气现象能危害工农业生产,但带来的丰沛降水 对缓解旱情有一定好处。8.A[低压中心在海口偏东方,海口最可能吹西北风。] 9.C [台风中心风力比其附近风力小,13 时左右是台风眼经过时。] 10.B 11.C [第 10 题,读图可知华北并非为唯一的重旱区,此时正值冬小麦的生长关 键期。华北平原受灾面积大,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因而损失巨大。第 11 题,降水减少、蒸发 增强加剧了干旱。] 12.B [降水量少的副极地地区,由于蒸发量少,为湿润地区;极地高气压控制的地区不 是干旱地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部分地区气候异常。] 13.(1)热带海域,夏、秋季。(2)该气象灾害生成后,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向偏西方向移动。(3)广泛性和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
解析 第(1)题,该气象灾害为热带气旋,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热带海域。第(2)题,在信风 和副热带高压气流的引导下向偏西方向移动。第(3)题,据图可分析该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14.人畜饮水困难;农业受灾严重,春耕困难;电力供应紧张;农作物价格上涨。解析 干旱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因缺水引起的。分析西南地区时还要注意西南地区水电所占 的比例较其他地区大,干旱会造成电力供应紧张。训练 2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B 2.A 3.B 4.C 5.B[第 4 题,该次地震为板块的交界处,是由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为构造地震。第 5 题,由地震的位置及板块构造知识可知本地区地处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6.D 7.D[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内力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 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在重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形成滑坡。地震也可能诱发滑坡灾害,二 者之间具有关联性。] 8.A[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陡峻的沟谷;②大量松散物;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我国西南山区面积大,地表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山体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的 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 9. (1)震源震中 震中距 (2)减小 (3)bdecf (4)B (5)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一喜马 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解析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 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地面正对着震源的一点称为震中,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地面震动的地方 称为震源。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一般是离震中越近越严重。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 易发区。世界上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10.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一般距离震中距越远,烈度越小。J 11.B 12.D[等震线是烈度相近各点所连成的线,震中是地震烈度最高区,位于等震线的 中心位置。一般情况下,离震中距越远,烈度越小。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一 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13.(1)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2)D (3)震源浅和震中靠近市中心,地震波到达市中心距离短,穿越的地下岩层厚度小, 地震能量抵达地面前被岩层吸收少;地震来袭时,正值午餐时间,市中心商业区顾客人数众多, 各种公共设施开放,以上三个因素巧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解析 第(1)题,新西兰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第(2)题,保险业为此次地震损失 最大的经济部门。第(3)题,从震源深浅、震中距、地震的时间等因素分析。14.(1)长白山天池 由没有被破坏的火山口的中央低凹而封闭的洼地积水而成 (2)地质地震 (3)造成人员伤亡;吞没周围的村镇、田园、建筑,造成财产损失;毁坏周围林区,也使风 景区荡然无存。(4)是。因为该火山若再次喷发是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解析 该题考查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火山喷发的危害性的认识,以及火山喷发对人类 产生的影响。第(1)题,读图可知,该景观是我国吉林的长白山天池,属于没有被破坏的火山口 积水形成的湖泊。第(2)题,火山喷发是地球岩石圈演变过程中地质作用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
的自然现象,所以火山喷发属于地质灾害;并且发生时易引起地震。第(3)题,若长白山火山重 新喷发,不仅会造成森林资源、风景区、土地资源等的破坏,还会因为人们的开发建设,使越 来越密集的人口和经济遭受重大损失。在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第(4)题, 上题分析了火山喷发造成的损失,从概念入手考虑,其属于自然灾害。训练 3 水文、生物灾害及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1.B 2.C 3.C 4.B[第 1 题,读图可知,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其原因 是地势高,空气稀薄,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第 2 题,夏季我国东部地区盛行夏季风,受 海洋水汽的调节,南北温差减小,等温线走向基本与海岸线平行延伸。第 3、4 题,华北平原春 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易发生春旱,加上大风天气多,易形成风沙天气;夏季暴雨集中,加上 地势低平,洼地较多,易出现洪涝灾害。] 5.D 6.A 7.D [第 5 题,三次火山爆发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小,经济落后。第 6 题,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地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第 7 题, 地震空间分布广泛,而且给世界造成的损失最大。] 8.(1)较弱 较强 北或西北 (2)有利影响:有利于温室大棚的蔬菜生长。不利影响:①蒸发量增大,土地水分减少,加 剧春旱;②细菌、昆虫容易繁殖过冬,加重次年的病虫害;③寒潮突然来临,会使作物冻害加 重。(3)冷锋云层较厚,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寒潮南下,冷暖气团交汇,空气出现明显的降温 过程。(4)天文大潮 势力较强的冷空气 解析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地理高考改革发展的方向, 本题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对冷暖气团强弱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暖冬的原因,并在 此基础上分析暖冬的有利、不利影响。根据降水形成的条件,推断出人工降水应具备的条件, 从而引导自己去解决问题。第(4)题,考查的是自然灾害的内容,考查了风暴潮形成的原因。9.D 10.B 11. B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滥捕田鼠的天敌, 使老鹰、 沙狐等减少, 从而使鼠类大量繁殖。] 12.B [西北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边缘地带分布的是耐旱鼠。] 13.C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4.(1)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在地下打洞,危及沿湖防洪大堤等 工程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2)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温带草 原面积广阔。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植被茂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灾区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 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鼠灾会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危及堤岸、护坡等工程安全;破坏 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老鼠能传播鼠疫,危害人体健康。第(2)题,材料一反映的是内蒙古草 原牧区,材料二反映的是洞庭湖区。第(3)题,可以应用遥感技术对鼠灾进行监测,使用天敌、
药物等方式灭鼠,湖垸区可修建防鼠墙。15.(1)乙地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甲地多洪涝灾害。丙地位于雪峰山地区,为我国 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起伏较大,植被稀疏,地表破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荆江荆江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3)干旱 C 解析本题考查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及自然灾害的特点。(1)甲地地处我国的长江 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乙地地处我国的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丙地地处我国的第二、三级 阶梯的交界处多自然灾害发生。(2)甲地地处荆江河段,受地形和水文的影响,多自然灾害。(3) 考查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具有群发性和链发性的特点,一种自然灾害往往引发多种其他 的灾害。第三节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B [在地形崎岖破碎、多碎屑物质的低山丘陵地区,容易发生滑坡,尤其是坡度大的山 地,更容易发生滑坡,符合这些条件的是云贵高原。] 2.B [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人类活动能增加灾害发生的频度,主要是通过自身的 活动增强了三个基本因素。因此在判断时就是看人类的活动是否增加了地形的坡度、植被的破 坏程度和碎屑物质。] 3.C 4.D[第 3 题,由赞比亚的地理位置可得出答案。第 4 题,修建水库后地下岩石承受 的压力增大,易断裂而形成地震。] 5.D [不合理的开垦是造成大风暴的主要原因。] 6.C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退耕还草,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7.C [灾害发生后,政府高度重视并及时组织救援,迅速恢复灾区的生产和生活,能“缩 小”灾情。在洪水高风险区开垦耕地,势必对灾情有“放大”作用。在断层容易活动的地带修 建水库,增加了地表的重量,能诱发断层活动,从而产生地震。] 8.(1)在洪水高风险区,耕地面积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2)乙 (3) 在洪水高风险区开辟耕地、发展居住用地。(4)植树造林,恢复林业用地,增强其涵养水源能 力;退耕还湖,增强湖泊的调节作用;迁出行洪区,减少灾害损失。解析 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引起受灾体的变化,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乙图中耕地面积 扩大,房屋建筑增多,经济密度明显增大;人类活动进入高风险区就会“放大”区域灾情,迁 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9.B 10.C [根据材料信息,自然灾害是在斜坡上发生的土体滑坡。是由于人类选址不 合理,厂房建在具有潜在威胁的斜坡上,加大了坡体的载重量,导致该自然灾害的发生。] 11.C [图中 a、b 两条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a 曲线起伏和缓,说明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b 曲线起伏大,说明水量季节变化大。汛期易出现洪灾,枯水期易发生旱灾。由两条流量过程 线的比较可知,若由 b 曲线变为 a 曲线,说明径流受到了调节作用,有可能在河流上游修建了 水库。若由 a 曲线变为 b 曲线,有可能流域内植被受到破坏,河流径流因得不到森林的调节, 出现“大雨大水,无雨无水”的现象。] 12.A [由图可以看出:图 4 与图 l 相比,林地面积减少,耕地、城镇、村落增多,这样 使得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降低,从而使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13. B [由上题分析可知, 该区林地的减少会使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 导致洪涝灾害多发;
同时因城镇数量的增加,加大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的汇集速度.也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多发。] 14.(1)城市 A 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2)乡村 C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3)由 A→B→C 比重增大。城市医疗水平高,交通条件优越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 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较弱。(4)①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警报;②增强建筑的抗震性能,加同旧房危房;③加强救灾 队伍和设施建设;④加强民众自救训练,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解析本题应注意结合图表资料分析。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 重。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 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题,灾后 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第(4)题。从灾害预报,加强抗灾、救灾能力等 方面分析。15.(1)河源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过度放牧 (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蓄水能力降低,调节功能减弱围湖造田 (3)森林减少,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加剧乱砍滥伐森林 (4)防洪工程发挥了作用,综合国力有了较大提高,具备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进行有 效的抗洪抢险;中下游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资产密度加大,所以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解析 结合资料分析长江流域洪灾严重的人为原因及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对灾 情的影响。第(1)题,A 反映的问题位于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第(2)题,B 反映的区域湖泊面积 20 世纪 90 年代比 50 年代大大缩小, 结合当地人类活动可知与围湖造田有 关。第(3)题,由于森林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A、B、C 三种问题的产生都与人类不 合理的活动有关,主要后果是导致中下游河床淤积,洪涝灾害频发。第(4)题,不同时期区域经 济发展状况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同。章末检测 1.B[判断某一事件或现象是否是自然灾害,要看是不是符合以下两个条件:①要有自然 异变作为诱因,②要有受灾体。B 选项符合。] 2.A 3.D [第 2 题,桥梁、厂矿受地震破坏易变形、垮塌、沉陷、毁坏等。第 3 题, 妇女、老人、儿童和残障人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他们是承灾人群中脆弱的群体,而青壮年 尤其是男性相对承灾能力较强,受伤害也最轻。] 4.B 5.A [反气旋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会明显上升。澳大利亚此时期,降水少,且 正值夏季,蒸发量大造成干旱持续。] 6.D 7.A [第 6 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 1990 年以来平均受灾面积增加,复杂度趋于增大。第 7 题,造成 H 省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强度大,而湖泊面积广、植被覆盖好能减少洪涝 灾害。H 省在东部地区,冰川消融快不是其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8.B[从图中可以看出该云团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该天气系统为气旋,从气压角度看, 该系统可能是一个低压系统,位于北半球,台风中心气流下沉,且天气晴朗。] 9.A [卫星云图可清楚地反映出大尺度云系的形成和运动。] 10.B[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结合图中的持续时间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答案。] 11.D[干旱气候有利于蝗虫产卵,洪涝灾害有利于幼虫的生长。] 12.B[上海使用地下水较多,在地下水开采过量的地方,因地下水的补给量不足以补充地
下水的抽取量.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而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严重时就会造成地面沉降。] 13.B[地质历史时期没有人类,自然的异常变化不能称为“灾害” ,只能称为“灾变” ;随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在增多。] 14. D[地震所带来的灾情主要是由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冲击而引起的, 提高房屋的抗震强度, 可以减少地震带来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减弱受灾体的易损程度;积极开展灾后的自救互救 行动和提高地震发生前的防范意识,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植树造林,保护土地,对地震灾害 而言,影响不大。] 15.(1)④ ② A 主要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原因:①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②地势起伏,坡度较陡;③降水集中, 植被较少。(2)B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少旱灾;远离热带气旋生成地,少台风灾害; 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解析 第(1)题. 由图甲中的经纬网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南美洲中南部太平洋沿岸的安第斯 山脉.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多,而图乙为欧洲西部的平原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降水相对均匀。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要大于平原地区,并且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位于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地壳活动频繁, 多火山、 地震; 该山地地区, 降水量较多. 地 势起伏大,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2)题,欧洲西部自然灾害相对较少,与该地区 的气候类型、纬度位置以及地处板块内部等因素有关。16.(1)环节:地表径流。②处为河口三角洲,③处为山前冲积扇。成因:②、③处均为 流水沉积作用形成。地理意义:塑造地表形态。(2)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减少;气温日、年较差增大。或对河流的影响:含沙量增大;水量 季节变化增大。体现出的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甲处。原因: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水体容易在此汇集。(4)⑤地为海啸,⑥地为滑坡、泥石流。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地质构造及自然灾害。(1)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参与了海陆间水 循环;②为河口三角洲,③为冲积扇,均为流水沉积形成的地貌。(2)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 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将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植被减少,蒸发量将减少,降水也会减少。(3)甲位于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水体容易在此 汇集。(4)⑤地位于沿海,地震易引发海啸。⑥地位于高山地区,地震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B 2.A 3.D [由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可知:我国东部季风区的灾种有暴雨、洪涝、 干旱、病虫害、地震等;西北灾害带的灾种有地震、沙尘暴、霜冻、盐渍化、干旱等;青藏高 寒区的灾种有暴风雪、滑坡、寒潮、冷害等。] 4.B[该题问的是东部地区农业灾情,而不是人口,所以应排除①。从孕灾环境、灾种和 受灾体上分析可得出正确答案。] 5.D 6.D [第 5 题,由图可知,①、②属于东部灾害带,③属于中部灾害带,④属于 西北灾害带。第 6 题,东部灾害带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旱灾、病虫害;中部灾害带主
第一篇: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考试标题 《发生地震如何逃生》试卷 所属课程 《发生地震如何逃生》 倒计时 39:33 一、判断题 (6 道)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6 道,单选题 8 道,多选题 6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 格。您的得分:95.0!恭喜,您通过了《发生地震如何逃生》的考试!
1. 开车在外突然发生地震应立即刹车 正确 错误
2. 大地震来临时一般是在地球对月球引力最强的时候 正确 错误
3. SOS 口哨求救(莫尔斯电码):S……三短,O……三长,S……三短。正确 错误
4. 地震预测虽然复杂,但是科学家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正确 错误
5. 我国的地震带总长约为 1500 公里 正确 错误
6. 逃生时要注意:赶快靠近玻璃墙,禁止靠近承重墙。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 (8 道)
1. 遇到地震时,汽车正在行驶,司机不能()。A. 踩刹车 B. 远离招牌电线杆 C. 迅速驶离高速路 D. 远离地下通道高架桥
2. 地震是()运动的结果 A. 地表 B. 地壳 C. 地心
3. 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有 5 个地区,()地震带。A. 20 条 B. 22 条 C. 23 条 D. 25 条
4. 2008 年 5 月 12 日(),200 公里地震带,遇难 8 万。A. 四川汶川 B. 陕西华县 C. 河北唐山 D. 辽宁营口
5. 我国地源广,幅度大,地震中心靠近()。A. 地壳 B. 地心 C. 地核 D. 地面
6. 地震的震级大小取决于() A. 震源深度 B. 释放能量大小 C. 破坏程度大小 D. 1 震中距远近
7. 唐山大地震发生在()。A. 1975 年 B. 1976 年 C. 1977 年 D. 1978 年
8. ()非常复杂,对待地震谣言不轻信,不传播,听后及时汇报。A. 气象预测 B. 台风预测 C. 灾难预测 D. 地震预测 三、多选题 (6 道)
1. 压在废墟下,脊椎疼时不能做的动作有()。A. 弯曲 B. 扭动 C. 侧卧 D. 躺平 E. 前驱
2. 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A. 构造地震 B. 火山地震 C. 塌陷地震 D. 诱发地震 E. 人工地震 3. 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错误的是()。A. 大部分地震与火山喷发有关 B. 地震最容易发生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 C. 地震震带表示地表所受影响程度的等级 D. 7 级以上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E. 地震的震级大小取决于释放能量大小 4. 下列属于地质灾害的有()。
A. 地震 B. 泥石流 C. 洪灾 D. 滑坡 E. 塌方 5. 地震后被压在废墟下应如何自救()。A. 判断自己位置 B. 判断是否瘫痪 C. 衣物捂住口鼻,避免窒息 D. 迅速包扎伤口 E. SOS 口哨求救(莫尔斯电码) 6. 地震后的救治包括()等几方面。A. 长期饥饿禁多食 B. 心脏病高血压重点保护少死亡 C. 保护脊柱保护眼 D. 精神崩溃防自伤 E. 止血包扎要跟上
第一篇: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一、名词解释 1、叠加原理;2、震相;3、首波;4、走时曲线;5、偏移距;6、直达波;7、 群速度;8、主应变;9、横波;10、纵波;11、震中;12、基本烈度;13、费马 原理;14、震源;
答: 1、如果介质中存在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扰动,且每一个扰动都是独立的,则介质 中总的扰动可以作为每一个单独扰动之和而求得――叠加原理。3、 首波:它是在分界面地震波速度较高的一侧中沿着界面传播的不均匀 P(S)波 在速度较低的一侧内激起的一种地震波。4、走时曲线:就是对于某种地震波(或某一震相)的表达走时与震中距关系的 曲线,又可称为时距曲线。6、直达波:由震源出发,直接传播到接收点的体波称为直达波。7、不同频率的波叠加后所得的大振幅的传播速度叫群速度。8、如某方向上的线段元在应变后只是沿着原来的方向伸长(或缩短)时,则该 方向的应变称为主应变。13、 费马原理是说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间(传播)与沿其它任何路径的旅行时间 相比为最小。即波总是沿所使用旅行时间最少的路径传播, 又叫费马最小原理和 射线原理。14、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二、简答题 1、地震灾害和预测预防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
(1)地震宏观调查:极震区的现场调查工作为研究地震的性质和地震成因提供 了重要资料。不仅包括地震断裂、塌岩、山川易位、喷沙冒水等地表现象,还包 括震前的声、光、气象、动物行为异常等各种前兆现象进行询问和记录。还要记 载建筑物的结构、地震对其破坏情况,以便为工程建筑提供资料。(2)地震区划:按地震活动的强弱和分布情况及地质条件划分地震带或地震区 并评价它们的地震危险程度。地震区划指出可能的地震危险区,为国家建设和地 震监视网的布局提供依据。(3)地震预防:研究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施工质量 与抗震性能的关系,以及提出合理的抗震设计。(4)地震预报:有关地震成因、地震本身活动规律、地震前兆、触发因素的研 究工作, 都给准确预报地震提供着参考依据.我国正在进行着这种地震预报的实 践上作.
2、地震应用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 (1)地震信息和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地震仪记录下来的地震波包含有关震源和 传播介质的信息,反演可求得地壳、地球内部结构。地震学在地壳、上地幔、地 球动力学研究中起重要作用。(2)地震区划烈度:根据地震区划工作的结果,可向国家提供建设烈度,以作为 工程建筑设汁的依据。(3)地震勘探:利用地震学的基本原理探测地下资源 (4)侦察地下核爆炸:用地震学的原理来侦察地下核爆炸,台阵建立的最初目的 就在于此。(5)地震地质:地震地质探讨地震发生的地质条件。从地质学角度来看,地震又 给出了地质活动的独立标志,有助于地质学的研究。
3、瑞利波的特点? 答:
(1)它沿着自由表面传播,它的振幅随着离开自由表面的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2)它的传播速度稍小于横波速度,并于角频率无关,即无频散现象; (3)瑞利波在自由表面的质点运动是逆进的椭圆,其在表面垂直方向的位移大 致为水平方向位移的一半, 水平运动在 0.193 个波长的深度处为零,在这个深度 以下,质点运动的轨迹为顺进的椭圆。(4)在实际情况中,瑞利波是沿着地表以震中为心向四周扩散出去的,即呈柱 状向四周扩散,而且它在震中附近并不存在,只是当 SV 波以了临界角入射到地 表使反射 P 波为不均匀波时才出现。(5)在震中距比波长大得多时,其振幅按 r-1/2 规律衰减。
4、乐夫波(Love)的特点? 答: (1) 它产生于弹性半空间上覆盖有弹性层的情况,并要求层中横波速度 于半空间中横波速度 (2) (3) ; 小
它是 SH 型横面波,振动方向平行于自由表面而且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其波速度 c 满足 ,love 波存在频散,频散放程为
Love 波存在许多简正振型,基阶 love 波振幅一般比较大,占优势,在 层内无节面,一阶 love 波在层内有一个节面,n 阶有 n 个节面;
基阶 love 波波长范围为
,n 阶 love 波波长范围为
,因此高阶 love 波存在截止波长,阶数越高,截止波 长越短,但层厚越大,截止波长越长。
6、写出 P 波和 S 波的速度公式,并说明在地球内部它们随深度如何变化? 答: P 波和 S 波的速度公式分别为:
由于密度在 P 波和 S 波速度公式中的分母项上,表面看来,波速度应随其在地球 的深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深度增加压力增大,岩石的密度增大。然而体积模量和 剪切模量随深度而增加,并且比岩石密度增加得更快(但当岩石熔融时,其剪切 模量下降至 0)。这样,在地球内部 P 和 S 地震波速一般是随深度而增加的。
7、在不考虑阻尼的情况下,写出摆的强迫运动方程,并讨论摆的自振周期对摆 在拾震时的选择性影响(位移计和地震加速度计)。答: 在不考虑阻尼的情况下,写出摆的强迫运动方程为:
根据上面的方程中各项关系,可看到以下情况:
1)若摆的自振周期相对地很长,足使上式中左边的第二项很小,可以不计,则 摆所拾得的摆幅与地动位移 x 成比例,这种仪器称为位移计。2)若摆的自振周期相对地很小,使上式左边第二项相对地比第一项大很多,则 摆幅 主要与地动加速度成比例,这种仪器称为地震加速计。
8、地震活动性的定量描述方式有哪几种?地震活动性高的地方是否地震危险性 就大呢? 答: 地震活动性的定量描述方式有以下三种:(1)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发生的 大于一定震级的地震次数;(2)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应变释放量;(3)单 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释放的地震波能量。地震活动性高的地方地震危险性不一定大: 因为地震活动性是由地震频度和地震 强度决定的,而地震危险性则主要取决于地震强度。
9、震级作为地震大小的一种量度,震级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答: 震级的优点为:1)简便易行,它直接从地震图上测量得到的,无须进行繁琐的 地震信 号处理和计算;2)通俗实用,它采用数量级为 1 的无量纲数来表示地震的大小。震级的缺点:1)震级完全是经验性的,与地震发生的物理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物理意义不清楚,连量纲都不对。2)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存在问题。
10、根据 USGS 网上发布的信息,于田地震发生于
22:32:58.29,震 中为纬度 35.398,经度 81.396,深度为 14Km,矩震级 7.2,断层面解为:NP1: Strike=353 Dip=29 Slip=-131 NP2: 219 69 -68。左旋-正断层
写出按不同的地震分类方法于田地震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地震?
答: 1、按成因分类:于田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2、按震源深度分类:于田地震属于浅震; 3、按震中距分类:于田地震相对于 USGS 为属于远震(相对于燕郊); 4、按震级分类:于田地震属于强震。
11、给出单台定位的示意图,并说明其过程和步骤。答: 图 7-3 示单台测定震中的做法: S 为观测点,其地理位置之经度为 λ 0,纬 度为 ; O 为震中,其所在位置之经、纬度λ 和 是待定的。由于是近震,震中
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相对地很小,地球面的曲度,可以不计,因此,都在平面 上操作,如图所示。
人们分析任何观测台的地震记录图,都可得到下列数据: 1) P 波震相的到时 tP,和 S 波震相的到时 tS,并用其差数(tS-tP),在 J
-B 表上查得相应的震中距△及走时,从到时减去走时,便是发震时刻 t0。2) 准确地量得 P 波初动, 在水平面上的两分向振幅: E (或 AW)和 AN(或 AS), A 然后用其比值求得震中方位角α (即 AE/ AN=tanα ,当α &900 时〉。于是,以α 为方位角,自 S 点画线至 O 点,并令 SO 之长等于 D,如图 7-3 所示,O 便是震中所在。若用经、纬度来表示其地理位置,须就所用地图的投影 形式和比例尺,将公里换为度数,求得经度差 震中地理位置: 和纬度差 ,便得到:
六、论述题 1、根据各次地震序列的大小、地震的比例关系及能量释放特征,地震序列有哪 几种类型及其定义,并分析其可能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答: 根据各次地震序列的大小、地震的比例关系级能量释放特征,可分为主震型、震 群型及孤立型等三种类型。(a)主震型:其特征未主震震级很特出,最大前震和主震震级相差很大,而最 大余震震级之差大致在 0.7 到 2.5 之间,主震释放的能量占全序列的绝大部分。(c)震群型:这中类型的地震序列没有突出的主震,前震,余震与主震震级比 较接近,一般相差在 0.3――1.0 级左右。最大地震在全部序列中所占的能量比 例,一般均小于 80%。(c)孤立型:亦称单发性地震,其显著特点是,它的前震和余震都很少,也很 小,而且与主震震级相差极大,主震特别突出,其能量通过主震一次释放出来, 前震、余震的能量总和常不到主震的千分之一。地震序列的不同类型、 可能是由于作用力的方式、震源区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地质 构造条件所造成。
当作用力均匀,变化缓慢,岩石结构均匀,附近没有破碎的断裂,或原有断裂已 胶合较好的条件下,易产生孤立型地震。相反情况下,易产生震群型地震。主震 型发生的条件则介于两者之间。
《》出自:链接地址:/show/7TAHwKWo6GqAZTA4.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