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用台湾细明体mingliu字体怎麼关打不出这个字

细明体 Regular,細明體 Regular,MingLiU Regular Version 2.12, Jan 20, 2009, behindchoice. - 参数 - 字体大全 - 字客网
(46183)(41084)(50225)(34701)(19135)(42239)(26258)(47460)(15481)(12606)(16910)(30195)(44729)(19017)(12387)(33324)(5755)(20802)(51271)(31597)(12627)(12235)(13417)(3748)(7746)(6665)(34781)(6673)(5776)
(8)(106)(40471)(224)(132)(334)(257)(13124)(101)(38462)(135)(15604)(413)(10150)(148)(657)(2777)(128409)(16757)(120)(11351)(11240)(140229)(595)(105)(108)(22469)(1707)(40)(6072)
(126)(12878)(15604)(224)(128409)(24)(136)(15271)(11604)(828)(306894)(110)(848)(695313)(137)(432)(11036)(120)(12028)(676)(616929)(6723)
(40471)(6984)(40)(15604)(16773)(126)(14851)(695313)(24)(151)(137)(754)(239)(1231)(6188)(616929)(6723)
(15604)(13329)(19806)(706)(695313)(616929)(6723)
(15604)(695313)(616929)(6723)
(15604)(695313)(616929)(6723)
(659220)(31058)(638)(11428)(4458)
(376115)(44517)(58558)(53705)(1710)(60)(24287)(575)(1640)(60479)(2072)(5087)(1527)(12102)(24523)(33)(3)(468)(31)(2490)(1138)(3339)(1)(272)(368)(147)(2855)(26)(4)(1)
(537105)(126669)(39213)(2040)
(687727)(287)(1255)(5827)(3019)(6912)
(396176)(180920)(87071)(42)(39576)
(592745)(105701)(2082)(4499)
基本多文种平面
(214)(693838)(626779)(472942)(399105)(70882)(461720)(423403)(292146)(126531)(35274)(12878)(22469)(27382)(16268)(11767)(10179)(754)(465)(298)(583)(13629)(13124)(11240)(11351)(10895)(11951)(11512)(11124)(11295)
多文种补充平面
(98)(94)(70)(24)(21)(11)(2)(429)(252)(285)(2207)(794)(288)(580)(657)(237)(848)(828)(120)(259)(266)(706)(676)(239)(136)(126)(137)(224)(224)(117)
表意文字补充平面
(18570)(6974)(4062)(1069)(11998)(19869)
特别用途补充平面
(299)(2215)(19869)
私人使用区-A平面
私人使用区-B平面
(5481)(10309)(22)(18691)(405)(459707)(94294)(8014)(89363)(5394)(17)(11834)(177)
(483)(1357)(14830)(2308)(675837)(1032)(7666)(191)(81)
细明体 RegularVersion 2.12, Jan 20, 2009, behindchoice.
字体主要参数
字体家族:
字体风格:
字体版本:
Version 2.12, Jan 20, 2009, behindchoice.
书体类型:
来源类型:
文件格式:
授权方式:
个人/商用免费
字体嵌入许可:
字体公司:
字体设计师:
细明体 Regular 名称参数
Apple - 英语
版权信息:
设计师网址:
字体家族名称:
许可证描述:
字体子家族名称:
许可证网址
统一字体标识:
首选家族名称
字体全名:
首选子家族名称:
Version 2.12, Jan 20, 2009, behindchoice.
PostScript名称:
示例文本:
商标信息:
PostScript CID:
制造商信息:
WWS家族名称:
WWS子家族名称:
亮背景色调:
供应商网址:
暗背景色调:
细明体 Regular 度量参数
每em像素单位:
上标水平字体大小:
水平最小值:
上标垂直字体大小:
垂直最小值:
上标水平偏移
水平最大值:
上标垂直偏移
垂直最大值:
下标水平字体大小:
下标垂直字体大小:
最小可读像素大小:
下标水平偏移:
字体方向Hint:
下标垂直偏移:
删除线大小:
删除线位置:
字体选择标识:
最大步进宽度:
字体排印升部:
最小左跨距:
字体排印降部:
最小右跨距:
字体排印行间距:
水平最大宽度:
Windows升部:
非复合字形最大点:
Windows降部:
非复合字形最大轮廓:
字重类型:
下划线位置:
字宽类型:
下划线厚度:
细明体 Regular 数据表参数(15个数据表)
符号替换数据
OS/2和Windows特性度量
字符和字形映射
网格拟合和扫描转换程序
最大值描述
PostScript信息
控制卷标程序
··········细明体(MingLIU) 这个字体_字体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8,862贴子:
细明体(MingLIU) 这个字体
(MingLIU)不是新(MingLIU)
(MingLIU)找这个下载的地址~ 找了好久都没找到。
大家帮我看看这副对联到...
不是太花的就行呀 谢谢...
这几天为了找到一款最全...
我要给你生猴子
闲得无事发福利送给30楼
感觉很酷炫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二次元同好交流新大陆
扫码下载App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1946年,日本内阁公布了《当用汉字表》,收字1850个,其中131个采用新字体,原写法则被称作旧字体(日语:旧字体〔舊字體〕/きゅうじたい Kyūjitai)。日,《常用汉字表》代替《当用汉字表》,收录1945字[注 2],其中新字体355个[注 3]。后来发布的《人名用汉字表》收11新字;《表外汉字字体表》收22新字,共388字。(《人名用汉字表》数次修订后,新字体数量增至19个;《改定常用汉字表》亦新收录了一些新字体,故目前已经不止388个。)2010年,日本追加196个新的常用汉字,并削除5个汉字,合计共2136字。基本上采中、日典籍或约定俗成的俗字。行、草书楷化。俗字、异体字升格为标准字体。统一字体,一个汉字有多种写法的,取一个为正字。替换声符。省文删除繁复部分。变更部首。类推简化。同音汉字书写规则。日本民间还流传一些简笔字、扩张新字体,但它们并非正式的简化汉字。有些新字体被简化到被另一个原本无关联的字,与中文简化字的合并简化类似。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年出版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选用之字形,多以手写俗体为准,有些字笔划少于传统旧字形,常被错认为《简化字总表》里的简化字,例如“争(爭)”等。《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1997年11期《日本要求加强字形标准化工作》一文说日本字形开发及普及中心发表了两份由日本小型汽车振兴会及日本机械工业联合会协助完成的调研报告。/Article/CJFDTotal-SJBZ.htm
而相对的“旧字形”,则指未经过向手写体靠拢之统整,字形笔画与《康熙》、《说文》等传统字形规范吻合,较能保存汉字字源或字理的字形。但是旧字形也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标准。
新字形源于时所选用之,以及其为准修订。最初标准据1965年《》。与之相对之传统写法则统称旧字形。由于新字形主要从俗从简,笔划大多较少,很多时错认为。其实新字形不单适用于简化字,还适用于,但与台港以为准的繁体字形仍有些许差异。
旧字形,主要是指传统的宋(明)体字形,起源于明朝,直至现代。其代表书籍有《》、《中文大辞典》、《大汉和辞典》、《汉韩大辞典》、《》,以及众多书籍。在日本和台湾被称为、正字体。在为标准的印刷字形。然而,旧字形并无一个统一的标准,即使是未曾经过修改的韩国字形、旧等电脑字形,也有不少部份与康熙字典体以及部份电脑旧字形不同。
谈论繁体字和旧字形,提得最多的恐怕就是微软Winodws 里面与华康合作的MingLiU细明体(我称之为“系统”MingLinU细明体,用来区别华康单独开发的华康细明体)。可是,自XP 以来的MingLiU细明体,是支持Unicode编码的,大量的新字形被使用,这是似乎已是大势所趋,可以支持更多的汉字。还好,Unicode的汉字字形标准并不严格,并且它把同一汉字的新字形和舊字形分开作了編碼,这样,Big5原码位的旧字形汉字,大多数是被新字形代替,可是同时,原来的旧字形汉字被分开来放在了其它位置,也就是说,Unicode同时包含了旧字形和新字形的同一个汉字,只是旧字形的码位相对于原来位置发生变更了。使用微软拼音输入法这类支持Unicode的输入法才可以输入原有的旧字形汉字。可是,今天要寻找Windows 98 时代旧字形写法的MingLiU细明体,可不是那么简单。如果直接去找今天能看到的华康细明体(有支持各种内码的多款),在旧字形这点上,情况当然是要稍微好些,但还是比不上Win98 系统MingLinU来得那么旧。当然,即便是Win98 系统MingLinU,事实上也仍然与《康熙字典》的旧字形风格存在很大差距的,但这似乎在某些人眼中仍然算是比较好的选择了。
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大陆随着1998年前后互联网开始普及,安装Winodws 98的用户如果要浏览港台的网页,IE 4.0 会出现乱码,这时需要设置IE 的编码为繁体中文(Big5),要求你下载一个Big5码的支持程序,里面就包含有一个名字很奇怪的字体MingLiU.ttf,“名流体”?这是什么意思?到了今天当然知道了,MingLiU的字面意思依次是这样的:Ming Light Unicode,即“明体,字重为淡(细),支持Unicode”,这样看来,既然MingLiU 一开始就打算以Unicode为标准,那么Big5原有码位的旧字形I汉字迟早肯定会被抛弃,如果你要找MingLiU的旧字形,也就只能找旧版的MingLiU,后来的事实恰好证明了这种变化。
细明体原来内附的字符为,当用于显示英文内容(如中英文混合的网页)时会不大美观,于是后来推出了新细明体(PMingLiU),当中的ASCII字符改为,但中文部份则一样,并以技术包裹于同一文件mingliu.ttc&中。
细明体原来只支持(Code page 950)(码 + 部份字符)编码,至&、&开始同时支持&并提供 Unicode 1.1 版本内所有(T-Source)的字;及后&及则提供所有正简汉字。
细明体到3.21版为止的采用接近传统中文的写法,有些人称之为体。如取“靑”不取“青”、取“旣”不取“既”、取“爲”不取“為”、取“兪”不取“俞”。(注:我用XP系统自带的系统细明体3.21版(只有8.41MB,年,支持繁简显示)对这四个字进行测试,结果这4个汉字分别显示为“青、既、爲、俞”,只有一个“爲”是旧字形。而我用Digidea(厉向晨)修改版Win98 系统细明体(PMingLiU-TW)(V1.0)来测试,表现也是与3.21版一样,只能用微软拼音输入这几个旧字形汉字,然后设置为PMingLiU-TW才显示为旧字形。注意,反倒是方正新秀丽(在方正兰亭Big5字库中,V4.0,2002年)完全符合了旧字形。)但后来&&将这些字分开编码,原码位于是被俗字“青”、“既”、“為”取代,但部份使用这些字作部件的如“請”、“倩”等则维持不变。到新细明体5.03版仍然存在着一个错字“秣”(禾+末,但该版本写为禾+未),台湾微软于日在公开的媒体上承认其错误并进行修正。
上图为3.21版以前的字形,下图为5.03版开始的字形
1.00—— Windows 3.x (存疑)
2.00 —— 包含在繁体(Windows 95/97)&
3.00 —— 包含在繁体&&和&
3.00,Second Release (3.1)—— 包含在繁体&(加入符号,同时支援 Unicode,并提供 Unicode 1.1 版本内所有 T-Source (字源)的字)
3.21 —— 包含在 Windows 2000 SP4 /&(支持/Unicode 2.0,开始支持所有繁简汉字)
4.55 —— 包含在 Microsoft Office for Mac 2004 和 Microsoft Office for Mac 2008
5.03 ——&(支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Unicode 3.1)
6.02 —— 包含在&&/&(支持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Unicode 5.0)
6.90 —— 支持&
7.00 —— 包含在&&/&&和 Microsoft Office for Mac 2011
7.01 —— 包含在&
3.21版,因为XP到今天还有大量的使用,很容易找到,据网上说,实际上3.21版正处于旧字形向Unicode新字形(MingLiu采用的是台湾教育部“标准宋体”的写法,与大陆新字形标准是有差异的)的过渡状态(混合状态)。网络上一般把3.00以前版本的支持旧字形的MingLiU 统一用Win98細明體(字体文件比较小,不支持简体显示)来指代,真的很难找,一年多来的研究关注和辛苦搜寻,就是没有结果。但今晚好像有预感似的,下定了决心,居然一下子就找到了!这是怎么回事!正可谓功夫不不负有心人,得来全不费功夫!这说明在网络上寻找东西的时候,输入的关键词是至关重要的!
系统PMingLiU-TW,版本来历不明,属于Windows 98 时代的细明体,较多的采用了旧字形的写法,居然支持繁简显示,好像是做得支持Unicode 编码了,大小有15MB(要知道简体XP系统自带的V3.21版也只有8.41MB,支持Unicode2.0,年,支持繁简显示),可以肯定它是个修改版。字数比只支持Big5的DFMing Std W3(v2.0,2004年)要多得多。从字体属性的详细信息里面,可以看出这是Digidea(厉向晨)修改版,居然是V1.0,修改时间是日,initial release(初始版本),1996年,版权是华康公司,年。“秣”字错误(为什么Digidea不顺手改正它?)。文件经改名,与系统的MingLiU不同,安装它的时候,在新系统里就不会覆盖原有的MingLiU了。
系统PMingLiU-CN,基本情况与PMingLiU-TW 一样,只是标点符号修改成了适合大陆使用,从行的中间移到了行的底部。其它不同点是,修改时间更早一点,是日,版本却是日,仍然是V1.0,但公司里没有写上Digidea的名字,这不重要。
PMingLiU-Combina 和PMingLiU-Strokes
可以明确的知道,它们都是Digidea在日的修改版。不过,据它们的属性里详细信息说,版本是日,V1.0,而版权是华康年,“秣”字仍然错误,繁简显示,这些情况跟PMingLiU-TW 都相似。据说,原版是華康早期出品的細明体,採用的是筆畫組字技術,屏幕显示没有问题,但是在矢量程序里面,会出现筆畫交錯的情况,在筆畫交錯的地方形成「中空」,出现反白的现象,打印出来的文檔很不美观,字体也不好修改,乱成一团。其中,Stroke版是筆畫拼接版,Combina是拼合版,合併stroke到combina。PMingLiU-Combina字體,橫排文字基本上沒問題了,竖排文字还是亂成一團。(好像我没有发现这种情况。)
上面这几个字体,都是Digidea的修改版,可惜没有多少有关Digidea所做修改的详细介绍,只能通过测试才可以知道,Digidea是以Win98&MingLinU細明体为基础,加入了Unicode支持,根据新版MingLiu补全了汉字,支持繁简显示,但仍然没有更正“秣”字的错误。对旧字形的支持当然要比MingLinU&3.21以后版本要强,而对大陆简体的支持,又比Win98 MingLiU 细明体强。所以,要在新系统里看旧字形的Win98&MingLinU細明体,这些修改后的字体已经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了。
MingLiU 字体以前在用WINDOWS 98 + IE 4.0 的时候,曾经用过,当时就是感觉很神奇,但当时没有太多留意,因为当时我对新旧字形还没有什么研究的原因,所以后来就把字体的名字也忘记了,害得一直找不到它,如果在前面加个“P”,就好找多了,其实今天网上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的,在许多讲旧字形的汉字网站也还能找到,因为它实在是太经典了。
DFPMingLight-B5,V3.0,华康公司,2002年,支持Unicode,所以文件大小超过了20MB。“秣”字错误得到了改正,写法已经有一些明显的新字形的变化。对于旧字形的保留,比今天的系统MingLinU细明体当然要好一些。(还有DFPMingLight-UN,是新字形的,可能与比较新的系统MingLinU 7.0相当吧。)
华康只支持Big5的DFMing Std(v2.0,2004年)明体系列6款,字体文件当然要小得多,都不到10MB,旧字形的保留也是比今天的系统MingLinU细明体要好一些,但字数少了,有些Unicode汉字显示不出来。
有一点我一直搞不懂,对于“华”字,采用更多新字形写法的MinLiU 7.0,反而比采用更多旧字形写法的Win98 MingLiU,还要旧一些,同时,华康标宋体的“华”字,与采用更多新字形写法的MinLiU 7.0是一样的。因为我认为,MinLiU 7.0里笔画多的“华”字(草字头的一横中间是断开的)才符合旧字形的标准。(很遗憾,方正新秀丽的“华”字,也同Win98系统MingLiU,难道我的观点错了?)
华康科技(香港)的字型范例
&此外,我早就发现,经常被繁体字和旧字形爱好者们所忽略的大陆的方正新秀丽(一个令人莫名其妙的名字,在系统字体文件夹里显示为FZNew XiuLi-Z11)也是旧字型,有的部首甚至比Win98 系统MingLinU还更加符合康熙写法,笔画与细明体也极为相似,也不支持Unicode,但有GB和Big5码的(比通常的Big5码汉字数要多),比如新秀丽V4.0(日修改)的总字数达18162字(距离GBK的21003个汉字也不远了,聊可代替),包括Big5的13460字(百度百科、维基百科里说BIG5是13,060汉字,加上441个符号,版本不同,还是有差异)和香港增补字4702字(1999年版本),12.3MB,就差对简体的支持了(简体显示有缺字,同时,有些Unicode汉字也无法显示),不过,尽管方正对此好像兴趣不大(是政策的原因),不是每一款字体都是旧字形的,但是在方正兰亭Big5字库里还是有多款字体是支持旧字形的。旧字形在大陆被废除,跟繁体字一样,属于“不规范”的汉字。而大量的GB2312的伪繁体,字数是绝对不够用的。据说,方正新秀丽是方正蘭亭Big5版(还有多款字体是旧字形,如黑体、圆体、行楷、隶变等),是香港《大公報》、台灣《聯合報》等報紙所用的正文字體。(同时还有方正秀丽繁体,特点是新、旧字形相互混合,笔划和方正报宋比较相似,字体结构不优美,好像现在方正已经停止销售了。)
取名为“明体”的字体很多,但是据网络上的资料说,目前比较符合《康熙字典》寫法的字體中,有Win98細明體、台湾cwTeX明體、日文舊字體癸羊明朝、韓國明朝體Batang(小塚明体旧字形到哪里去了?方正新秀丽呢?下面我将单独对它们做测试),用起源為“月”的部首做測試,在康熙的寫法是“月”中兩斜點,选了“服、俞、前、朝、朕、滕、騰、縢、謄”這9個字来作比较。(这个测试标准可靠吗?)
结果,在cwTeX 明體中,只錯了一個“縢”。托微软的福,Win98細明體是最常被人提起的,可是结果却非常可怜,僅僅對了一個“滕”(我用Digidea(厉向晨)修改版Win98 系统细明体(V1.0)来测试,也是如此),正确率最低,这样看来,对于旧字形,Win98細明體真的是算不了什么,只能用一个“烂”字来形容。在癸羊明朝中,對了五個,“服前朝朕謄”;韓國明朝體Batang,也對了兩個。
通过测试发现,cwTeX 明體最符合康熙寫法。然后,從各字体所收字數來説,cwTeX 明體最多,其次Batang,再是Win98細明體、癸羊明朝,只可惜cwTeX 明體的笔画显示效果实在是太差了。(注意,这里的意思好像是在说,Win98細明體的字数比较少,只支持Big5。而我找到的Windows 98系统PMingLiU-TW,是经过Digidea修改的版本,至少已经繁简支持,好像是部分支持Unicode了,至于原版的Win98系统MingLiU到底是否也同时繁简支持,我记不清楚了,这也就是说,同时繁简Unicode支持,增加字数,是不是Digidea(厉向晨)所为?)
那么,我找到的方正新秀丽(Big5,V4.0,2002年)表现又如何呢?经我单独测试,新秀丽竟然是令人大跌眼镜!它只出现了一个错误(同样是“縢”字错了),对了8个,跟cwTeX 明體的成绩完全一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是不是方正新秀丽(Big5)就是cwTeX 明體被方正收购以后的字体,因为两者的风格很像,再看看cwTeX 明體的质量,显示效果竟然是那么差,完全可以把cwTeX 明體看作是方正新秀丽(Big5)之前版本的免费测试版,我相信这样猜测不是没有可能的。)接着,我又针对小塚明体旧字形做了测试,结果居然也是与cwTeX 明體完全一样!只是日韩的汉字的字形写法看起来又总不那么习惯,很遗憾。
所以,无论是从符合旧字形,还是从字数、系统兼容性以及习惯的角度来讲,方正新秀丽Big5版无疑都是目前表现比较好的。这也就纠正了一个偏见, 认为大陆的繁体字和旧字形字体做得不如港台日韩,其实这只是由于政府标准的原因,造成了大陆公司“不作为”而已。当然,由于我前面对方正新秀丽可能就是收购的台湾cwTeX 明體的猜测,又让这个断语大打折扣了。不管情况是如何,为什么方正新秀丽经常是不被人或较少被人提及?看来,它一定是被大陆繁多的GB2312码繁体给污名化了!至于有的人说它有的笔画不如细明体那么优美和标准,这就有点仁者见智了。
总之,要看旧字形,何必Win98細明體?方正新秀丽足矣。
**************************************
今天网上能找到的Win98 细明体都是经过Digidea修改过的,用来做测评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如何获得原版的Win98 细明体?我决定换一个思路来找,再进行测评。10多年已经过去了,很难找到了,当然遇到的问题是一个又一个,下面我记录了最关键的一些步骤,折腾啊!
先找到一个Virtual PC 2007(文件共享很成头痛),以安装Windows 98,并用百度解决了如何在Virtual PC 2007里面连接宽带网络和与主机共享文件夹的。不过,Virtual PC 2007与主机共享文件夹确实有点麻烦,要另外安装增强功能。
设想可以先把要共享的文件上传到自己的网络,然后再在Virtual PC 2007里下载,反正Virtual PC 2007宽带网络连接还是非常方便设置的。不过,老版的IE4.00、5.0都不支持目前的大多数网页新标准,技术可谓日新月异,所以结果发现根本无法打开你网络上保存的文件。设想还可以用两个QQ号码(在98里要安装一个QQ,没有这么老版本了,不可行)进行传输、以及FTP的方法也行。还有,先用虚拟光盘制作工具把要共享的文件夹制成ISO文件即可,但不要虚拟光驱功能,直接在虚拟机里就可以挂接ISO文件,把它当成光盘了,还比较方便。
我是在Virtual PC 2007全新安装了Windows 98 SE,里面已经集成了IE5.0,但是仍然没有自带MingLiU字体,不支持繁体中文,这很自然。记得很多年前我用IE浏览港台网页的时候,是这样来支持繁体中文的:点查看-编码-其它-繁体中文,IE5会提示你下载一个繁体中文显示的组件,大小为3.9MB。可是今天我这样做的时候,因为微软早已取消了针对Windows 98的支持,所以官网的链接网址已经无效了,当然,提示用Windows Update也是无效的。于是我用百度搜索,输入“IE4(IE5也可以)繁体中文支持”,找到了很多链接,但是链接也是无效了,不过我还是有幸在一个网站上看到“ WIN98繁体中文语言支持包” 的下载程序,只是无效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个名称一定不错,于是,我用“WIN98繁体中文语言支持包”进行百度,结果找到不少的有效链接,结果下载到的竟然是一个标准的微软软件包ielpkzht。接着,把它做成ISO文件,就复制到了虚拟机里的98 SE系统里,执行安装后,控制面板的Fonts文件夹就有了MingLiU了。(后来我发现,直接下载并安装一个繁体的Windows 95/98也是不错的办法,只是繁体Win95/98 找得到了。)
我下载的这个繁体中文支持包ielpkzht是个自解压文件,英文版的界面,安装的时候,据安装协议里说,是为Windows 95 和Windows NT 4.0用户提供的繁体中文支持包。这时可以得到一个字体文件是MingLiU(细明体),版本是2.10,大小只有5.98MB,修改时间的日,属性的文件版本是15 May, , second release,华康,,这是确定的信息。这让我想起来了在 IE 4.0时代,这个ielpkzht 包是我经常碰到的!我看到的维基百科关于“细明体”的资料,列出来的最早版本是V2.00,包含在&里(应该还包含在Windows 95里),V3.00 则是包含在&的。所以,我下载的这个V2.10在时间上要比繁体Windows 98的V3.0 的历史还要老。
这里有很多现实的问题,MingLiU因为是系统字体,新老版本的名字是一样的,又删除不掉的,只能把字体改名才能在新系统里使用,否则只能在一个没有该字体的老系统里做测试,这是最困难的地方。其次,如果在系统里直接打开这个字体文件,版本和(或)公司信息的显示都会被莫名其妙的改掉,所以只能用右键属性来查看。有时安装它,在系统字体文件夹里,其名字莫名其妙的显示为“細明體”,而在XP和Windows 7里打开,情况更糟,安装了以后,什么结果也没有,好像被系统里原有更高版本的MingLiU “屏蔽”掉了。我简单的用FontCreator 5.6更名就可解决这个问题了,名为MingLiU2.10,版本详细信息尽量不改动,这样就可以在XP系统里正常使用了。
Win98的写字板打不开我的Word字体测试文档,而Office 2003又不支持Winodws 98,只能安装Office XP,因为我最需要的是有繁简转换的功能Word,我没有Office XP,下载也很困难了,精简版不一能安装。虚拟机的Win98里,设想可以用网上的类似于翻译的繁简转换功能,然后再把文字复制粘贴到Win98的写字板里去,但是,刚才说了,在今天用Win98和IE5上网,寸步难行!我折腾了半天后,决定还是把这个Word字体测试文档另存为RTF文件,这样就解决了问题。
最后,2.10版的MingLiU在Windows 98 SE环境下的测评结果:
只支持Big5,不支持简体(显示有缺字)。
“青、既、为、俞”这4个汉字分别显示为“青、既、爲、俞”,只有一个“爲”是旧字形。
“服、俞、前、朝、朕、滕、騰、縢、謄”這9個字,也只有一个“滕”是旧字形,这跟Digidea的修改版的测试结果一样。当然,Digidea对它的修改还是挺大的,很有效,包括字体文件的大小,字体名称,增加了汉字数,同时对繁简进行支持,Unicode支持,显示效果等等。
而维基百科里说的,细明体到3.21版为止的采用接近传统中文的写法,有些人称之为体。如取“靑”不取“青”、取“旣”不取“既”、取“爲”不取“為”、取“兪”不取“俞”。从上面的测试可知,这真是个极大的误导。对于“青、既、为、俞”这4个字,2.10版也是只有一个“爲”是旧字形。
还有一个小发现:
上面是维基百科词条“新细明体”的字例中,3.21版以前的“为”的截图。
上面是我在简体XP里,系统自带的细明体3.21版的“为”是这样写的,好像更早的版本都是如此写的。
怎么,同为旧字形,各版本的“爲”字一捌下面三点的写法,也有不同。维基百科是不是弄错了?可能是“华康”细明体的写法,而不是系统MingLiu细明体吧。里面情况真的太微妙太复杂了,我搞不明白,太累了,赶快就此打住。
原来,在Word里面,用繁-简转换功能把“为”转成繁体的是“爲”,还可直接输入“為”,再分别进行3.21版细明体(支持Unicode)的设置,前者显示如底下图所示,后者才显示如上面图所示,看来,3.21版同时收入了“爲”和“為”。而方正新秀丽只能对“為”设置,得到的显示如上面图所示,而对“爲”字设置,则没有显示。从这里可以看出“爲”的码位,在Big5里是不存在的,只有“為”的码位,但采用的是旧字形“爲”,如上面图所示。
阅读(6239)|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094068',
blogTitle:'要看旧字形,何必Win98 MingLiU 细明体',
blogAbstract:'免责声明:我在这里谈论字体,纯粹是从学术上讨论,绝对不做任何商业目的之用。\n************************\n在Unicode的时代,过多的追究繁体字与简体字、旧字形和新字形,都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研究繁体字和旧字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认识我们的历史,感受我们的历史,但是文字毕竟是给今天的活人使用的,而不是给“古人”使用的,这也正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所以我支持新中国的文字改革事业。这里要特别留意一种现象,作为汉字文化圈核心之一部分的港台地区,也都有日益采用符合手写的新字形的趋势,而在日本,汉字使用较少,但还是出现了新、旧字形两套标准,并出现了许多“略字”,但是到了韩国,使用拼音字,汉字使用得极少(好像是要废弃汉字),结果也就失去了汉字要适应现代应用而进行改革的强烈需求,对汉字本身的改革也就显得漠不关心,但也正因为如此,在韩国反倒保留了更多的汉字的古代状态(旧字形)。我最后决定,往后我不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浪费时间了。',
blogTag:'旧字形,mingliu,细明体,新秀丽',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1,
publishTime:1,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11,
mainCommentCount:4,
recommendCount:1,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tru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细明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