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教师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观

『荣成市第二中学』 - 校长荐文浏览 - 二实中汤天维:新常态下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 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热门校长荐文
&<img src='/Skin/Skin_1/small/img.gif' border=0 Title=''>
&<img src='/Skin/Skin_1/small/img.gif' border=0 Title=''>
推荐校长荐文
校长荐文浏览 - 二实中汤天维:新常态下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推荐]二实中汤天维:新常态下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作者:校长推荐 编辑: 来源:『荣成市第二中学』 点击数:2110 更新时间: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向大家交流汇报我在新常态下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和做法,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社会在变革,教育也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做教育越来越难了,校长越来越不好干了!――我想这是我们在座很多领导的真实感受!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每个群体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健康状况堪忧,进取动力不足,职业倦怠凸显。学生:复杂、脆弱、任性。部分家长:推卸责任,挑剔指责,怀疑抗拒。社会:关注负面事件,放大教育弊端。在这样的新常态下,校长权利却是无限小,而责任却无限大。
怎么办?怨天尤人?毫无积极意义,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消极怠工?更违背教育者的良知!作为一校之长,我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我常常告诫自己,新形势下我要将困难看作机遇,将问题化作挑战。从基层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树立教育威信,打造优质学校!不出事只是底线,教育质量是生命线,而师生的幸福才是终点线!一个孩子的幸福往往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因此我必须要在自己分管的学校内,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领导班子成员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与改变,营造和谐快乐的校园氛围,打造积极上进的校园文化。下面我就把自己一些的认识和工作中的粗浅尝试和大家做一交流。
一、管理就是服务人
“要想老师以校为家,先要为老师营造家的温暖”“要想让老师做些什么,先要想到,我为教师做了什么”――我认为这是最根本的管理思想,因此每到一所学校,我总是首先想到“老师需要我做什么”,当校长心存服务意识,一心想为教师排忧解难,教职工必定气顺心暖,也必定工作积极,热情高涨,我想这正是“经营学校,先经营人心”的奥妙所在。一年多来,我切切实实地为教师做了几件事情:
1.改善教师午餐。刚到二实中时,我发现教师和学生挤在一起吃饭,桌凳不够,有些教师要站着吃,上第四节课回来晚了的,有时根本吃不上热饭。看到这种情形,我立即打报告,申请整修教师餐厅,配备专用桌凳,增加午餐花样,增设保温箱,看着老师坐在一起边吃饭边开心地聊天,我感到特别的舒心。
2.改造暖气管道。在与中层和教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冬天办公室的暖气形同虚设,老师穿着棉衣依然手脚冰凉。“再这样下去,冷的可就不是身体了!”想的这儿,我又坐不住了,马上请示沟通,整修暖气管道,变换循环路线,现在屋外北风肆虐,但是屋内却温暖如春。看到教师满足的笑容,听到他们由衷的赞叹,我的心里更是倍感温暖。
3.引导放松娱乐。“很多人只会关注你飞得高不高,不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其实真正的管理是“凝聚人心,激发潜能”,快马何须扬鞭?为此我校在办公楼不同楼层增设了休闲间,添置了按摩椅,购置了点唱机及运动器械,鼓励教师在工作累了的时候,去放松身心,排解压力;三八节、教师节、元旦等不同节日,我们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全校进行联欢,虽不隆重但气氛热烈,虽不华丽但充满温馨。愉悦的氛围,乐观的心态,让学校充满着向上的动力。
4.关心教师疾苦。“难时帮一把远胜平时夸一句”这是我的深刻体会,为此,当教师家里有高考学生、刚入园的孩子、重病的家人时,我总是尽其所能考虑照顾,调整工作安排;当教师生病住院时,我也总是放下工作,同班子成员一起探望,让他们放下包袱,安心养病。帮老师解决了后顾之忧,以心换心也赢得教师的支持,以更加百倍的干劲及时投入到工作中。
“只有人性的东西才可能征服人心。”也只有赢得人心,才能无往不胜。上学期,我校承办了威海专升本考试、高考、中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新教师招聘、教研员招聘考试、教师进城考试、新教师一周培训,这些活动的承办,体现了各级领导对我校工作的高度认可和充分信任,但这也需要大批教师牺牲休息时间,参与考场布置、考试监考和各种服务性工作,但是让我感动的是,被抽调的教师都毫无怨言,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整个过程中,他们态度认真、服务周到,脸上始终是灿烂的笑容。我知道,他们虽然很累但内心却是感到荣耀而愉快的。
二、管理就是激励人
哈佛大学威廉&#8226;詹姆斯教授研究发现,普通的管理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出80%~90%,两者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结果。如果说管理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我觉得激励就是这门艺术的核心。每一位教师都渴望周围同事的认可和尊重,更看重领导对自己的评价,所以正确有效的激励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我的主要做法有:
1.小事发简报,倡导一种精神
去年下了三场大雪,我校发了三次扫雪简报,简报中逐一赞扬每一位早到校的老师,特别是年老的、道远的、体弱的,开始也有人不理解,有必要次次发通报,人人都点名吗?但是从一次高过一次的扫雪热情我们可以看出教职工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可以看出激励所起的显著作用。实验楼水管破裂,领导和部分教师脱了鞋袜冲在前面,我们发简报,宣传他们果断冷静、不怕吃苦、以校为家的精神。这些事儿都不大,但我认为,折射出的却是教师爱校如家的思想、乐于奉献的精神、肯于吃苦的态度以及不断超越的精神,小事不可小视!
2.成绩发通报,凝聚一股力量
通报的作用其实不仅是通告消息,更重要的是鼓舞士气,凝聚力量。“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我们起步晚,但通过深入研究,两次均取得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我们发简报,赞扬学科组拼搏进取、团队协作的精神;优质课评选中从第一个联谊片第一名开始,我们通过电子屏、腾讯通、工作简报等形式及时公示表扬,激发了教师的斗志,喜讯接连不断;师生比赛硕果累累,我们发放通报,分享成果的喜悦,增强前进的动力。不断激励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教师研究兴趣日益高涨,敬业精神日渐突出,校园氛围昂扬向上。
3.表彰重细节,形成一种风气
表扬成绩可以激发斗志,关注细节则更利于凝聚人心。我特别重视每学期的教师总结大会,都用相当长的时间积累素材,挖掘典型。生病却不耽误工作的、主动承担重任的、富于开拓精神的,甚至是老师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在我的表扬之列。通过总结大会,我想让全校教师深刻地感受到,每个人的一言一行,每个人的默默付出,学校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的教师付出得很多,但其实他们要求得很少,只要领导们关注了,认可了,他们就觉得有价值了。会后常有老师感慨地对我说:校长,真没想到领导连我的那点小事都知道,真的很感动。
我一直倡导“细微之处见精神”的观念,也相信“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校管理!所以,我愿意用我和全体班子成员的真诚欣赏和由衷赞美,凝聚力量,汇集洪流,将我们二实中打造得更加强大,更加辉煌。
三、管理就是平等待人
《论语》中有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人们不怕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匀,足见公平对团队的巨大影响力,如果管理者有私心、偏心,那么即使成绩显著,也会因内部的不忿不满而产生危机。“公生明,廉生威”,工作中,我始终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奖惩合理,不掺杂任何私心杂念。
1.严谨的考核标准,让教师有章可循
百分考核制度是衡量教师优劣的重要指标,而模糊片面的考评细则往往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为此我就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逐条逐项深入讨论,将管理能力、教研能力、工作落实等凭印象打分的项目全部转化为常态课巡查、平日教研表现等日常工作的具体表现,减少了人为因素,增加工作实际可量化、可操作的比重。实施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评分标准,量化考核每一位教职工的工作表现,定期将过程性成绩进行公示,最终名次是每位教职工实际工作的具体体现。因为整个领导班子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到目前为止,无一人对百分考核成绩持有异议。我们的百分考核成绩在评优选模、晋级评聘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开放的教代会制度,让教师有理可诉
我一直秉持着民主开放的管理理念,注重听取各方意见,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学校决策的民主科学。教代会前我们认真征集教师意见,内容涵盖福利待遇、教研教改、百分考核、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只要提案合理,学校全部立项,能解决的马上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说明情况,如改善教师午餐、实行人车分流、教研教改措施等都是采纳教师提案而实施的,得到了教师的拥护,更体现了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3.透明的评优标准,让教师心服口服
评优选模工作一向是常会产生争议的工作,处理不当,会极大挫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在各类评优中,我始终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守着严谨、严密、严肃的作风,严格按照市局的评选要求和规定程序认真开展工作。如在教学能手人选的推荐过程中,学校采取了“五步走”的工作流程:一是召开班子会议,公布评选要求,共同商议,细化赋分标准;二是公示评选细则及赋分标准,征求教师意见;三是审核硬件资料,将申报教师按分数排名;四是按名额的1.5倍筛选人选,集中开会,公开审核资料;五是公示评选结果,接受教师监督。提前公布赋分标准,让教师目标清晰,不待评审小组审核就清楚自己的分数,在横向比较中,也明白自己的差距;公开审核资料,让评审更加透明、更具可信性。评审过程中,有教师对某个项目有异议,我们不是武断处理,而是及时与上级领导沟通,并严格按照市局的批示进行。因操作科学透明,我校推荐的6名教师在市局的评选中无一人落选,并有4名教师荣获威海市教学能手的称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各项评选我们同样严格进行,坚决杜绝拉票现象的发生。有位教师在当选优秀教师后,激动地发信息给我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我是不可能当选的,感谢的话我不想多说,唯有以努力工作来回报学校。
我想正是因为我坚持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我校教师才会全心全意、兢兢业业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整个学校才会形成你追我赶、锐意进取、勇争一流的良好风气,学校各项工作才能实现突破式发展。
四、管理就是成就人
常听到有的教师感叹“太累了”,我们教师这个职业从某种意义上就意味着琐碎与繁重,但是累不仅是生理状态,更是心理状态,只有心累才会真正觉得累,否则即使累也可以快乐着。为什么“心累”,究其本质原因,在于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很高,既能教书,又能育人,既要培优,又得扶困,既要教学,又要管理,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吸纳新技术新理念。当应对不了复杂的教育形势,事事落后,工作中没有了成就感,那么即使任务再轻,也只能感受到无法承担的“累”。所以管理的最高要义在于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当在教育工作中有了成就感,那么轻松愉悦并会成为教学生活的主旋律。为帮助教师实现自我成长,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说课活动,实现高位引领
这是教研培训中心开展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为促进教师高位思考,勤于反思,我们实行了“周说课制度”,即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周每个年级安排一名主讲教师,进行“说课”。学期初首次说课的主讲人为备课组长,着眼本学期的教学安排,具体内容为“四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安排,说措施,其中说课标中包括剖析近三年的期末或中考考点;说教材则侧重于教学重难点;说安排重在科学规划进度,合理进行整合与拓展;说措施则包括学优生培养、待优生转化、分层次教学、教学方法改进等多个方面。随后的周说课,则为“三说”,即说上周得失、说下周安排、说课时设计,其中上周得失,包括教学反思、改进措施等;说下周安排,则细化到每天每个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说课时设计,则要求遵循不同课型的模式要求,科学安排流程,合理设计评价。
“说课”活动目前在我校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学科组立足于日常教学的每一节课,从课程标准的高位进行思考,从教学模式的角度进行设计,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反思,形成了扎实而常态的教学思路,在深入的交流与研讨中,解决了一系列的教学难题,同时积累了可以年年相传、不断补充的宝贵的教学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说课过程中,各学科组又勇于创新,形成了富有学科特色的“说课”内容,如语文组立足考点,形成了系列阅读答题思路与技巧;数学组尝试“说题”活动,即以某一类型题为基础,进行不同变式的拓展与延伸;英语组则对初小衔接的英语词汇教学进行整合与尝试;物理化学组进行的是多人同题异讲等,“说课”活动极大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水平,各学科组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2.半天教研,营造研究氛围
为发挥集体智慧,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我们实行了半天教研制度,帮助教师利用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充分深入的进行交流研究,保证教学研究的实效性。一年多来,我们尝试进行了“说讲评训议”等不同的活动组织形式。“说”即为上文提到的说课活动,各年级组集体准备,中心发言人展示,全组齐议共改,彼此取长补短。“讲”是指讲课展示,进行课例打磨,群策群力,打造精品。“评”课则是指依据《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评课,要求评课时聚焦某一点,从现象出发,反思点评课堂教学。“训”主要指利用半天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培训,或观看视频讲座,或由外出学习教师进行二次培训,或参与学校组织的专题学习,如师友合作、分层次作业、特长生培训等。“议”则是指聚焦本学科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进行参与式的讨论。内容广泛的半天教研活动,促进了我校教研工作的深化与发展,教师由原来的质疑“有必要这么长时间吗”,变成了后来的感叹“想要真正研究问题,半天的时间太短了”,由初期的发愁“设计一次半天教研活动太难了”到后来尝到教研的甜头,体会到“半天教研中**老师提到的方法对我的帮助太大了!”有的老师曾经在参加完深入的教学研究讨论后,深有感触地说“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教学,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3.兼容并蓄,吸纳先进理念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善于学习的教师,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校积极开展“请进来,送出去”的教师培训活动。仅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在所有学科组中挑选骨干教师到济南、青岛、潍坊等地,参加省级的专业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会后他们将自己的所得,以一次讲座和一节展示课的形式向全组教师进行交流汇报。为促进校级间的沟通学习,我们还从石岛湾中学请来经验丰富的教师“传经送宝”,并派出骨干教师到38中、9中等学校交流学习,同时我们也与11中、12中、14中、15中、石岛实验中学等学校开展互学活动,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彼此取长补短。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看到普通乡镇学校教师的课堂都能如此高效,听到身边的教师都能如此潜心研究教学,我们的老师深感自身的差距,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中发现不足,反思整改,不断提升着教育教学水平。
为了给教师的发展搭建更多更好的平台,我们还主动争取承办了大量的教学研究活动。仅去年下半年,我校就承办了大小二十次各级教研活动,其中荣成市级优质课9次,威海市级优质课3次,威海市教学研讨会5次、荣成市学科教研现场会3次,如此短的时间承办如此多的活动,这无论是在我校的历史上,还是荣成教育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虽然说在承办活动中,学校承担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也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我们认为,能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为教师的发展推波助澜,即使付出付出再多我们也愿意!
4.五轮打磨,深化课堂达标
课堂永远是师生教与学情况的检验场,为引导教师将先进理念及教学方法真正应用到课堂,全面促进教师课堂的授课水平,我们实施了课堂达标的“五大策略”和“五轮打磨”,旨在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五轮打磨”包括树标课、达标课、培优课、打磨课和抽检课,“五大策略”:一是换地点,所有执教教师均在录播教室上课,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录播技术保证了授课效果,也便于上课教师对照录像,反思教学;二是定时间,听课的时间统一定在每周的半天教研时间,保证全体教师都能全程参与,而且每周一次的听课频率也保证了教师有足够的研讨时间,展示优秀的备课授课水平;三是打等级,各学科组挑选学科组长和骨干教师与分管领导一起组成固定的评委小组,对每名教师的授课进行等级评价,同时要求所打等级不能相同,最终按照4:4:2的比例评出各组教师的授课等级,严格精细的评价方式杜绝了以往评委打感情分、打相近分的弊端;四是临时抽签,每天早晨7:30临时抽签决定当天不同年级的授课人,此项措施既保证了每次备课均是年级学科组集体参与,又杜绝了听评课中的人为安排顺序产生的不合理因素,更真实的考验了授课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与应变机智;五是当场评课,这既是对授课人的督促,也是对听课人的要求,在畅所欲言中,教师对优秀的课堂模式、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实用的教学方法都有了深刻体会,教学理念也自然得到了显著提升。
正是有了严格细致、科学严谨的达标要求,一以贯之、有始有终的执行力度,以及精益求精、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我校的课堂达标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所有参与的领导和教师都有着共同的感慨,那就是:多年来我们的课堂达标从未像现在这样精彩、这样有序、这样高效,很多课完全就是参评优质课的水平,更从未想到我们的普通教师能上出这样精彩的课,这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自信心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5.推门听课,关注常态推进
优质高效应该成为教师每一节课的常态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我们深入开展了推门听课巡查活动。活动中督查小组分年级听推门课,如实记录任课教师的上课情况,检查教案、课件及学案的准备情况,并将教师授课情况分为A B C三个等次(4:4:2),计入年终百分考核,同时对C等教师实行跟踪听课,反复指导,直到达标为止。推门课除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对学生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等习惯进行重点督查,并打出等次,计入班级周考评,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进行公布、表彰。督查组领导对听课中发现的学生学习习惯问题及时与班主任及授课教师沟通,责令限时整改。活动期间,领导每周要将分管年级十个班全部听一遍,工作强度之大、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但正是这高密度的听评课助推了教师高效课堂的形成,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过去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们第二实验中学在教学管理、教研教改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绩:首届说课标说教材比赛,14名教师分获一二等奖,列全市第一,第二届参赛的12名教师均获一等奖,列全市第一;去年教研中心常态课巡查中,我校有十节课获评“常态优质课”,列全市第一;优质课评选中,荣成共有五名教师被推荐参加省级比赛,四名出自我校;威海市级教学研讨会上,我校四名教师做经验交流,三名教师执教公开课;威海市教学能手评选中,荣成初中一线教师共获评九人,我校就有四人;今年中考我们又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辉煌的成绩见证了我校教师攻坚克难、锐意拼搏、精益求精、勇争一流的精神,更说明了我校实行的系列教学教研改革已推动我校走上了一条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带教学、凝聚团队智慧、共谋学科发展的成功之路。
看到学校的快速发展、师生的和谐进步,我深刻地感受到,无论形势多么严峻,无论责任如何巨大,只要我们管理者真正用心思考,扎实实施,那么教育可以是幸福的,师生可以是快乐的!今后我们第二实验中学将继续以如履薄冰的心态、舍我其谁的霸气、勇往直前的勇气、永不懈怠的斗志以及精益求精的作风,团结一致,奋勇向前,取得更大的进步,将第二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推上更高的层次!谢谢大家!
【字体: 】【】【】【】【】〖〗〖〗教育新常态下中小学校长的角色再定位(原创首发)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08:36:51&)
18588字(242/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心得体会教师版_心得体会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心得体会教师版
【心得体会】 学习啦编辑:刘园
本文已影响 人
  徐梅说,教育已进入&新常态&,但我们的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社会,还没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思想观念还未转过来,这也给教育带来很多困惑。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心得体会教师版,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心得体会教师版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用了64个&改革&、70个&新&、26个&教育现代化&等字眼。这意味着以深入推进改革破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依然是中国教育发展转入新常态的重要&风向标&。
  多做对国家有益的事,多办群众期盼的事,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1月22日召开的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要以改革的精神抓落实,敢于打破利益固化,勇于突破旧体制机制!要以创新的方式抓落实,把督查、自查和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让社会监督我们的落实效果!要以严格的问责抓落实,该奖励的奖励、该惩罚的惩罚!要以完善的制度抓落实,做好任务分解、限期报告、政策调整,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在回顾总结2014年教育工作、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和研究部署2015年的教育工作时,袁贵仁用了64个&改革&、70个&新&、26个&教育现代化&等字眼。这意味着以深入推进改革破解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瓶颈问题,依然是中国教育发展转入新常态的重要&风向标&。
  往民生&最低处&精准发力
  2014年,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对中国经济进入换挡降速、提质增效的&新常态&,中国社会各领域正在适应,世界也在适应&中国节奏&。
  作为社会民生之首的教育事业将如何适应&新常态&,成为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
  &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袁贵仁说,&我们的目光要关注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我们的政策要惠及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学生。要把抓好教育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一次&换挡&。这意味着教育综合改革从2014年聚力攻坚克难&啃硬骨头&,转入向教育民生&最低处&精准发力,让所有受教育群体都能享受到政策阳光,享受发展成果,以垫高教育公平的起点。
  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优质、适合的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之梦。对此,袁贵仁强调:&要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中的紧迫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础。关于择校问题,说句实在话,北京能解决,没有地方不能解决!别的省不要再来说有困难,没有理由解决不好!&
  保障随迁子女、特殊教育、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困难家庭儿童等困难群体的孩子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一直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弱势群体最大的心愿。老百姓的这些期盼都已被列入今年教育部的重点工作。袁贵仁要求,要坚持雪中送炭、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今年的教育工作会报告针对性非常强,对地方的指导作用很大。&坐在会场第一排的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徐梅说,&我们用两年时间,将义务教育阶段的小火炉全部改造成水暖、电暖,解决了不安全、不卫生等问题。但从今年的教育工作会中,找到了我们下一步改革的发力点。&
  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活力
  当&新常态&遇上中国教育实现由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历史性转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倒计时的历史关口,中国教育如何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活力何在?
  与&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相似,&换挡期&的中国教育发展也需要新思路、新方法。&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袁贵仁说,发达地区也有发达地区的难处,薄弱地区也有薄弱地区的优势。有的省提出的问题,其他省份早就解决了,答案就在兄弟省份!
  以2014年高教界普遍关心的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为例,袁贵仁说,一些学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虽然名称和地位&升格&了,但办学能力、培养水平并未真正&升格&,有的甚至出现了招生难、就业难并存现象,发展难以持续。
  &转型是适应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也是这些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袁贵仁进一步解释说,转型是对已有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路、模式的调整,不是职业院校的升格,不是&挂牌&,不是更名。转型要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不搞一刀切,不搞一阵风。
  对此,教育部2015年将抓紧研究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并印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为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谈及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袁贵仁指出,今后,要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统筹推进;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突出竞争,强化开放。国家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不仅没有变,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但是,今后的管理方式要改革,要引入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核,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全面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社会贡献力和国际竞争力。要深入实施&2011计划&,不断促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合作育人,使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调结构、提质量的背后,是观念的改变。徐梅说,教育已进入&新常态&,但我们的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社会,还没适应&新常态&的要求,思想观念还未转过来,这也给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比如以分数论英雄的传统观念的任性和惯性很强,地方政府顺应形势变化的反应较慢,持续过去的惯性较强,对今天&新常态&下对教育的新要求、新变化,也还没有适应。
  从依法治教中找寻改革的动力
  实干为先,落实为要。新一年的改革依靠什么来保障落实,这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始终绕不开的命题。
  &法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可靠保障。&袁贵仁说,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依法系统梳理职责权限,划定行为边界,减少审批及各种变相审批,把本该属于学校、社会的权力还回去,使行政行为都于法有据。同时,按照&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好,该协调的协调好。
  袁贵仁要求,各级教育部门要按照这两个原则,尽早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既要从&越位点&退出,又要把&缺位点&补上,并面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教育行政执法如何有效行使执法权力,是与会厅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分组讨论会上,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建议,教育行政执法的对象不应仅局限于学校,重点是要把所有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主体纳入执法对象,比如说社会教育培训机构。
  教育投入是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关于代表们关心的&新常态&下教育经费筹措问题,袁贵仁提出,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提高&是法律规定,也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同时,&我们还要用有限的财政支出,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市场资源和国际资源,放低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教育的门槛。特别是我们要牢固树立勤俭办教育的理念,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能少花的钱尽量少花,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对于任何一起贪污挪用办学经费、困难群体补助经费的,都要绳之以法,让他们身败名裂!&
  教育优先发展永远不过时
  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格外受到关注。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要&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强化质量意识,提高服务能力,通过高质量服务和更大的贡献赢得更多的支持。&袁贵仁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大家也都会记得,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永远没有&过去时&。徐梅说,与多年前不同,现在的地方政府也重视教育,但一些地方的科学发展观还未完全树立起来,觉得重视教育就是把学校建得漂亮点,甚至有的贫困县举全县之力建一所高标准学校,而将偏远的教学点、村小全部撤并,这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今后在方向、规律上还需适应新的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说,经济&新常态&后,教育如何争取更多教育投入是个新问题。因此,要发挥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中获得更多支持。
  袁贵仁要求,教育系统的干部要奋发有为、主动作为,在中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全面攻坚阶段之际,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懒政怠政,要尽心尽力,廉以服众、勤以治事,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篇二: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心得体会教师版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经济运行和发展,有它的内在规律,而教育是人学,是培养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的事业,人的发展和成长相对于经济,更有其必然规律,教育更应该树立一种新常态意识,体现一种新常态思维。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它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
  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孩子素养,提升孩子素质,因而把孩子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孩子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拷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一个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有可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而教育不应该成为枷锁和禁锢,紧紧地攥着孩子。
  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而不是凭死记硬背,死整蛮干,靠拼时间、拼体力甚至靠拼生命的方式去提高考试成绩。
  新常态下的教育,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这样的平常心,会引导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像老农对待禾苗一样,按农时施肥浇水,而不会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孩子的世界疯狂开采。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再有超大规模学校,不应再有高考集中营。校园会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学园、花园、家园、乐园。在这里,孩子不会被定位于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件件产品,他们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与人交往,可以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新常态下的教育,也要求校长不趋炎附势,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而是保持一份豁达与宁静,坚守良知和使命,以家国的情怀和担当,尽全力让学校成为美好事物汇聚的地方,并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
  新常态下的教育,还要求老师们把教育当作良心活儿,从孩子成长出发,一切着眼于他们当下学习生活以及未来人生的幸福,而不是仅仅为了九年、十二年学习之后的那两天。他们能够在夹缝中遵循教育规律,不计较个人得失,凭着良心、爱心和智慧做教育,不用压抑和扭曲人性的方式去教学生。
  我们的教育应该进入这样一种新常态,这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也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篇三: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心得体会教师版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事业也蓬勃发展,成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经达到了4065家,10年间增长一倍多。尽管各类教育博物馆不断涌现,但普遍存在规模小、层次低、经费缺、门类杂、功能少、影响弱等问题,而综合性的国家级教育博物馆一直都是空白。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建立国家教育博物馆是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的体现,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
  承担重要历史使命
  建立国家教育博物馆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文化发展系列讲话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力体现。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教育作为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教育博物馆属于专题博物馆,为教育界提供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变革的具体画面。
  建设国家教育博物馆可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公众综合素养的提升,更好满足庞大教育群体的公共服务需求。同时也有助于公众增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感受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显著成就,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突出教育优先发展
  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
  我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珍贵的教育遗产和教育文物资源,如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有教无类&,体现了普及教育、追求教育大众化、平等化的理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培养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保障,这需要充分发掘传统教育内涵,以促进现代教育发展。因此,建立国家教育博物馆符合新形势下广大社会成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的迫切愿望,也是体现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标志,可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科学继承教育历史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一部中国教育史,折射出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史,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代官学、私学、书院、科举都有众多教育文物遗留;近代新式学校和数次留学热潮也有众多教育文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形成有大量档案见证;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教育的探索发展有众多教育文物亟待整理与保护;教育家、思想家、文化名人的教育珍藏有待系统管理与应用;大量分散在各地的名校、老校的教育文物与教育史料,需得到保护利用;各民族地区与革命老区的特色教育文物、教育档案需要征集与保护等。
  促进中外教育文化交流
  目前,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28个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3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国家教育博物馆,通过加强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平台建设,来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基于上述原因,我有以下想法:
  一是高度重视,增强保障,将国家教育博物馆建设项目纳入《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列入国家财政专项支持。
  二是借鉴经验,明确定位。国家教育博物馆要建设成为教育文物的收藏中心、教育文化的展示中心、教育遗产的研究中心、教改经验的推广中心、世界教育的交流中心、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公众文化休闲中心。还可根据类型设立主题馆。
  三是合理选址,争取赞助。为彰显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国家教育博物馆的选址可以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新馆附近区域。建成后,可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四是积极宣传,形成共识。通过各类媒体,举办相关文化传播活动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识,以推动国家教育博物馆建设。
  五是凸显特色,服务教改。国家教育博物馆可划出一些专题展厅进行动态策展。由不同教育单位轮流举办展览,既能推动学校自身发展,又可实现交流,达到共同进步,推进教育均等化。
  六是广泛合作,扩大影响。建立中国教育博物馆联盟,积极开展与港澳台地区教育博物馆的广泛联系与合作,同时拓展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中华教育文化数字资源库,增强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心得体会教师版]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832人看了觉得好
10470人看了觉得好
1017人看了觉得好
【心得体会】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观 学生观 教师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