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次于211的财金类东北财经大学是211吗

考研的话,人大和央财哪个更有利于就业(前提大学非211,985)或者有什么更好的财经类学校,求指点?
本人现大二学生,身处非211,985院校,金融专业,深感觉悟过晚,想通过考研翻身,原本想考人大,但财经类院校似乎更合适,恳请大家从未来就业和长期发展角度综合分析,提出建议。晚生不胜感激。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在就业时,财经类非211大学与211综合大学相比哪个更有优势?
题主目前是一所工科211大学的会计专业学生,计划今年考研,比较迷茫,不知道该选择一个非211的财经类大学还是该选择一个选择一个211的综合大学。这两类大学相比,哪种在就业时更有优势?希望各位前辈给些意见,感激不尽。
按投票排序
财经类非211必须非常强势才有可能与211综合一较高低。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门槛就设定在211,这样你就没有选择了。
谢题主邀!恩,首先我自己就是财经类专业。根据经验来说,非211的财经类大学的竞争力不是很大,但是也看地区,尤其财经类专业。这么说吧,在北上广,一些非211的财经类院线找工作也不是很难,如国际关系学院、首都经贸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金融学院,广州地区的不是很了解。这些学校一般都是压国家线,每年都会有一定的调剂名额,但是调剂的时候就不一定是压国家线了,调剂的时候分数比较吃亏,毕竟你曾把人家当备胎过,现在只不过是变主动为被动了而已。至于211的财经类大学,那就不言而喻,反正是分数很高,如央财、对外经贸、上财等,地理位置就把分数提上去了一大截。而211的综合性大学,首先,难度和分数肯定没有211的财经类大学的高,但竞争力肯定也会稍微低那么一点,不过也差不到哪里去。因为大家都知道,财经类还有一大堆证书要考,从业类(会计、证券、银行、期货)什么的就不说了,现在几乎每个研究生都会去考CPA,能力好点的还会考CFA,所以拿着这些证书再加上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去找工作也不是很难。其次,211的综合性大学和非211的财经类大学相比,难度和分数相差不了多少,前者稍高,也看学校,但是前者的竞争力肯定会大点,毕竟这还是一个看出身的社会。不清楚题主个人是什么情况,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再斟酌,或者说出自己的其他想法我再稍加补充。其实,很多考生一般都会忽略社科院(如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财经所等),这些学校一般也是压国家线,也有一定的调剂名额,但是竞争力可以说很不错,据朋友说学术氛围也不是一般高效所能比的。
Case by case金融行业刷学校,211里面的学生会多一些机会,但也有表现平平的;财经类院校可能名气没211大,但里面也有能力强的,就酱;学校起一定作用,自己起决定作用,最后,发几张鸡汤图:最后还是reality一点:楼主还是去211做top那一堆人呗
学校和专业都会影响到就业,但是总体而言,学校的重要性大于专业的重要性。就业歧视是真实存在的,某些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会有一个目标院系名单,如果不是名单上的院校毕业生,简历都不给过,事实上你已经落后别人一步了,你还怎么找工作?为什么那么多人本科学校不好,考研拼命也要往985高校挤?还不是为了能够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2014年文科591想读211或985好一点的财金类!_百度知道
2014年文科591想读211或985好一点的财金类!
我有更好的答案
知道你是哪个省份的,能去清北,中山大学,基本上都是98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连理工大学,专门的财经类高校没有进入985的,上海交通大学。再来就是一般财经高校了、西南财经大学四所是211。清北不用说了,基本上都是一本线以上,财经类的专业基本都在这个一级学科下面,不过要是好一点的话就是985和211里财经类的学校了,中央财经,分数其实也很高了,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其他的基本上以前的老牌综合类高校(南京大学,南开,什么专业都可以的,江西财经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东北财经,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厦门等等)都不错,武汉,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以上是教育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的排名,这个分数在不同省份批次不同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回复:唯一依靠合并进入211的大学——四川大学_211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4,307贴子:
回复:唯一依靠合并进入211的大学——四川大学收藏
大家走吧,该人没考上大学
你吗不要黑川大!!!!那是老子的理想
大家忘了一件事,就是211评选时中央已经在考虑重庆直辖的事情,虽然还当时没有直辖,但是已是大势所趋,政府对此也心知肚明,也正是这个原因,在211名额已定确定入选学校的时候,四川省是尽量让四川的高校入选,这也是当时重庆的重建大、西政、西农、三医大、西师等都未能入选211高校的主要原因,要说实力,重建大、西政、西农、三医大等和西财、川农、西交、成电一样,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实力难分伯仲,最终结果尚不可知,至于重庆大学,入选211是肯定的,诸多方面较之上述其他院校都要强不少。至于说川大成科依靠合并进入211,有点言过其实,假如不合并的话,依照实力,川大、成科、重大进211是毋庸置疑的,结果就是挤掉现在的211中剩下的某位。整体来看,重庆直辖削弱了四川的整体教育实力,而川人内耗的性格也导致了一些高校的没落,只是不同的是,西政和重建走了不同的路,而西师西农为了进入211,也是走了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211实施后,四川的高校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重庆的高校整体则是发展得不太理想。与其说是某省为了一己之私,倒不是说是计划经济带来的弊端。
四川重庆的高校,兴衰成败,过多的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和浙大等江南的高校比,少了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四川重庆相比江南,也少一种人杰地灵的感觉,比较热衷于窝里斗,少了钱家、胡家那样的世家和书香门第。川大本身比较包容和低调,整体实力也不错,但总被很多人批得体无完肤,而重大在新校长的新政下,更加注重对大学本身的思考,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内涵修养的培养。希望将来两校能有更好的发展,作为两极带动川渝高校的整体发展。我倒觉得,大学培养的人,首要的不应是知识和技术,而是思想和道德。大学提供的,是思考社会、思考人生、认识自己的机会,是在知识和专业、兴趣和爱好上能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地方,而不是高考后工作前能够让你放松放纵的地方,不只是花前月下逃课睡觉迷失自己的地方。
四川省能主导的只有一个省属名额,其他的决定权都在中央部委,三军医大拼不过四军医和二军医,西农在农业部不及中农,南农,西师在教育部直属师范中和陕师大一起垫底,西政败给半路杀出的中政,西财,西南交,成电则都是作为部署老大进入211
原本不打算回复本贴主题了,但鉴于阁下想表达的内容好像和主题无关,既然善意交流,不妨再单独你与唠唠嗑。就你提到的这一点上,“沿途只为你”回复你的内容是对的,你其实冤枉所谓的某省了,与重庆直辖无关,与成都重庆之间的恩怨也无关,你可能被某种悲情论误导了。90年代的211评选时候,如果是省属则是省属名额,如果是各部委属则是部委名额。当时的四川高校的所属情况是:国家教委:川大、成科、重大。还有一所就是因为师范特殊性归属教委:西南师大。卫生部:华西医大电子工业部:成电铁道部:西南交大人行:西南财大建设部:重庆建大农业部:西南农大司法部:西政政法四川省:川农大等。。。。
当时的四川省是有一个省属名额的,而四川高校的精锐之师又基本都不在省属,所以实力较为出众的川农大拿到省属名额不仅是是实至名归,而且是众望所归(不仅仅是2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而且也可以看做对1956年迁雅安建校的川农大的一种弥补,川农精神是三言两语说不完的),与西南农大没有丝毫关系,因为西农本身就不是省属。
不妨就从农业类开始说西南农大与四川农大吧。
其实四川农大的实力一直不输于西南农大,50年代的国家一级教授,西南农学院有1个(其实也是川大农学院调过去的候光迥),四川农学院也有1个(几年后达到2个,川农则是川大农学院嫡系)。从始至终,这2校在西南地区就一直是分庭抗礼,然而当时的重庆是曾经短暂的西南局,又是与成都并重的城市,一个省有2个实力相同的农业院校,怎么选择?后来的路径是,重庆的西南农大部属了,而雅安的四川农大仍然省属(川农可能也很无奈),虽然实力却一直伯仲之间。但是川农大可贵之处在于,并未因此自怨自艾,而是低调奋进。最后,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其实川农和西南农大算是近亲,都带着很明显的川大农学院基因。由于川农得到的川大农学院大师级人才其实比西南农大更多(两校的顶级师资一般源自川大农学院,而四川农大得到了主体部分)。在80年代末,川农科研爆发了。虽然80年代的西南农学院也很不错,最强的是土壤学(也是来自当年川大农学院的学科),这是当时重庆3个博士点之一(当时的重大也只有1个),而川农是真牛大了,在1988年和1990年2次拿到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个成就足以让清华北大汗颜的。当时的西北农大西南农大的成就,是难以与川农大比肩的。当时有句话叫做,“杨凌北碚不如雅安,西北西南不及四川”,说的就是当时的西部高校农学院的情况。
然而真正拿到211,科研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时国家各部委的名额,除了国家教委是大包大揽以外,也就科工委和卫生部等个别部委(这些部委确实强校多)的名额稍微多点,其他部委一般也就1-2个。西北农大和西南农大在农业部里面并不靠前,因此拿不到211名额。川农大的名额则是来自于四川省的名额。如果把西农进不了211归咎于四川,是真冤枉了,西农事实上比川农先尝到甜头,西农部属的时候川农估计也羡慕,但这是这个甜头却让西南农大无法拿到211,而这与川农大和四川是没有关系的。
因此,四川农大也就成为了整个90年代西部地区农业院校中唯一的211院校。所以,部属与省属的好处,有时也是风云变幻。而西北农大进211已经是进985之后的事情了,西南农大更是前几年才因为和西南师大合并为西南大学才拿到的211(西南大学才是真正靠合并进入的211,因为合并之前确实进不了,而川大、武大、浙大的合并,则完全是另一码事)。
如果看懂了上面老四川2所具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农学院校的情况,其余的也就更简单了。1、国家教委:川大、成科、重大,前面说了很多,几乎是必进的(最多是有惊无险)。国家教委的名额是大包大揽的,因为所属文理综合院校和工科综合院校的特殊性,形象点说,都是与北大清华复旦浙大一同吃饭的。但是师范行业性的西南师大,却是基本无望的,虽属教委,但师范类本身是专业院校,本来也是师范的特殊性才后来加进的教委,平均实力与其余的20多所大学的平均实力相差甚远。作为师范专业类,西南师大的实力能挺进211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最终是西师在2005年与西南农大合并后才进入了211,这所学校才是真正满足楼主标题的学校,因为整个90年代,西南师大确实是没进的,这是经过了验证的。2、卫生部:华西确实有本事。卫生部是除了教育部外,名额相对是比较多的了,但是卫生部的强校也不少,最终只有北医、上医、华西拿到了名额,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说说三军医大,其实三医大并不委屈,卫生部的湘雅医、同济医乃至中山医,当时也都是没有拿到的,而三军医大,在当时竞争不过二军医大和四军医大,没拿到并不意外。----------------下面的部委名额都极其有限,拿不到行业类第1,都很悬。3、电子工业部:虽然情况并不明朗,但是要么是成电要么是西电,要么是成电加西电,电子工业部强校很少,总不可能是杭电、桂电进吧。4、铁道部:同上,无非西南交大和北方交大(北京交大),无非一些小小的博弈。5、人行:这个西南财大无悬念。6、建设部;重庆建院在行业类算是有实力,但没有拿到部委名额。7、司法部:只能说西政是可惜的,但西政的问题比较特殊,一方面当时的政法类高校似乎没有名额(中政也是新世纪后进的211),另一方也可能有西政和中政之争的问题吧(毕竟新世纪后中政进入了211而西政依然没有)。(要说,相比与西政,西师的处境上占了些好处,就是西师本来就是教育部属,都知道,90年代末各部属高校转归教育部属的时候,许多面临着下放的可能,比如医学院校,而西政则成为了这么一所下放的学校。而西师,虽然没有拿到211,但本身就是教育部属,是不会被下放的,可以继续在教育部里待着,机会一到,与西南农大一合并,就拿到211了,这是西政无法享受到的,而西师和西南农大合并时的西南大学,不过2个国家重点学科、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实力非常一般,但因为西师还是部属,与下放的西政的发展情况是明显不同的。同样的,2005年,华中师大也进入211。这也是我前面所说的一点,类似于川大、成科、山大、武大这样的原本教委部属学校,无论是学校实力、学校类型分量抑或在教委的地位,都远远高于西南师大,因此211、985,、副部级、珠峰、卓越等,只会是是纷至沓来。)8、农业部:关于西南农大,已经说过,进不了211是西南农大作为行业性大学的地位还不足以保证其拿到农业部的名额,不仅仅西南农大,当时的西北农大也一样没有。四川农大的名额,也是来自于省属名额。
所以,只要对当时的情况熟悉一点的,都会清楚,四川的211多,一方面是多了1个省属名额,另一方面是成都几所主要高校,都是基本能保证出线的,要么是教委高校,要么是行业龙头类高校。而重庆的高校211少,主要还是实力不是有绝对保证造成的(实力本身是不错,但除重大属教委比较有保障外,其余都是行业院校,而行业院校却不做到第1名,就很悬了),最终也就是重大一所211,当然现在多了一所西南大学(一所真正“靠”合并进211的大学)。当时唯一委屈的可能要算西政,但也和地方上是没有关系的。
至于985,那更是另外一回事了,985已经不是像211那样看看行业排名就可以了,而是要拉通看综合实力的横向比较了,而且985是省部共建,一要有地方上的力挺,二要有教育部的支持,再者学校类型也是一方面。西南地区的985,只要无意外,无非在川大、成都科大、重庆大学、电子科大、西南交大之间产生。
真心为川大鸣不平~~虽然我不是川大的这么好的一个学校...在楼主眼里...楼主是科普帝哇?
MD…… 吉大现在声誉不好也就算了…… 连历史也被抹杀了…… 80年代综合类垫底…… 那个沿途什么的,你对大学到底了解多少啊? 不会就靠什么所谓名气来判断吧? 我晕
就四川当年高校而言在川内,成都科技大学名气赶不上重庆大学。就工科而言,重庆大学胜在学科面更广,基本是工科一条龙:机、电、矿、冶、仪器仪表等,而且学科更加主流论江湖地位,当然重庆大学占有绝对优势,1942的国立大学,在院校调整中做出了很大贡献。成都科大里面就有重庆大学贡献的学科。如原来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科调成,和其他学校组成四川化工学院,里面包括后来成为院士的王方定。四川化工学院后来如何成都工学院。
有些人总是拿重庆被剥削了好多高校来说事,你真的很懂吗。重建大、西政、西农、三医大、西师哪一个属于四川省管的呢,四川省说进就能进吗,以后说事要仔细想想,不要想当然。重庆的高校除了部属院校以外那个还有资格进211,你选一所出来。
名气归名气,实力归实力。国重学科,就是名气实力的综合体现,结果是成科4:1对重大。重庆大学和成都科技大学的比较,是全国少有的同一区域的2所重点综合性工科大学的比较,有点类似于同济大学和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的比较。相较而言,重大资历占优,成科实力占优,一直处于分庭抗礼的情况。1、如果从资历来说,重大高于成都科大,因为成都科大是院系调整后出来的主要综合性工学院之一。而重大是院系调整前业已存在的大学,在工科院校中的情况类似于天大、同济等,在西南地区,1929年建校、1942年国立的重大,其资历仅次于国立川大和华西协和。川大、重大、华西是老四川地区院系调整的主要贡献者,甚至还贡献到京城去了,川大是北航成立时的3个渊源院校之一,重大是北邮成立时的2个渊源院校之一。说资历,院系调整而来的成科,无法与重大相比。2、如果说江湖地位,那就得看这个江湖地位怎么定义了。(1)如果以资历和先成为重点的时间来定义,重大是更胜一筹无需多言(其实按实力来说,成都科大自成立伊始就不弱于重大,基本等于优先照顾了重大而委屈了成都科大)。(2)如果按照80年代四川省招生表顺序来看,江湖地位则是这样的:四川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其他。。。(3)如果江湖地位是指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及科研专利等各种科研指标的话,重大就几乎全面败北,到了80年代后期,成都科大在西南地区几乎全面领先。事实上当时的重大,不仅仅败给成都科大,而且与西南交大、电子科大等专业类院校相比,也差不多处于劣势,除了博士点这个综合性指标还有一些优势外,重大的国家重点学科、科研经费等,比不过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当然这也可能和学科优势深度有关系。3、学科深度,重大已然落了下风,那么学科广度,当时的重大是不是就占优呢?并不是。(1)传统主流工科的优势,基础是机、电、土、化、材。重大占据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但其中电力系统还是成科更强)的优势,而成都科大占了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的优势。(2)其实,单就机电学科而言。作为综合性工学院的成都工学院也是一直就有的。机电学科甚至是成科建校时的第1系,当时成都工学院1系就是机电系,只不过在整个几十年中,重庆是四川乃至西部的第一重工业城市,重大的机电学科就得到了优先发展。而川大机械如今也就只有30名左右(一级博士点)、电气20名左右(电力系统10名左右),当然也不赖。而且当时重大的机电类学校还得到了一个学校的支援:中央工专,其实重大的机电类学科,原本也不够充实,正是中央(西南)工业专业学校的机电类学科纷纷调入,才充实了重大的机电类学科,西南工专对重大的贡献很大,其本身也是重庆建筑学院的主体渊源。如果这个学校的学科调给川大而不是重大,情况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至于电气工程中最重要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这个学科,重大其实一直以来都比不过成科。两校在电力行业的地位,向来是成科占优一些的,只不过后来成科并入川大,而且重大近几年电气学科整体发力,才稍有了明显的优势(靠的主要还是电工理论和高电压,先拿到高电压国重学科,从而与电工学一起拿到电气一级国重,又拿到高电压国重实验室。孙院士居功至伟。不过电力系统自动化方面,川大至今仍是强校之一,丝毫不逊于重大。)(3)至于土木、建筑学科,重大是匮乏的,到重庆建大、重庆建专并入重大以后,才成为重大的优势学科。(4)所以,就主流工科而言,重大在于机械、电气,成科在于化工、材料。至于重大的仪器、矿冶的学科,就算不上多主流了,顶多和成科的水利、轻工类似,甚至在当时的地位,可能还比不上很重要的水利工程学科。至于生物医学工程,是个新兴前沿学科,成科和重大都不错,前10名之内,不同的是,成科合并后,还吸收了老川大的生物医学和华西的生物医学,因此综合实力也就前3了,而重大是前10。
所以,综上,重大和成科作为同区域的重点综合性工科大学,在深度上,成都科大占优,而在广度上,顶多说是不相伯仲。只不过成科或许命中注定,来自川大,终将回到川大。就看以后川大的发展中,能在多大程度上照顾成科的学科了,成科的贡献一点也不逊于华西,但受到的对待却似乎一直不如华西。4、要说院系调整做贡献,成都科大是没法和重大比,毕竟成都科大当时是新生院校,想多做贡献也难。但是和川大比,重大也应该心理平衡了,不说北航的航空系(热门)、中南的铁道系(热门)、南大的地理系等(就是南大地理系,川大也贡献了1个科学院院士,而且后来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比王方定院士恐怕还要牛些)这些很远的学校,也不说以川大农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组建的四川农大、成都科大,就连重庆当地的三所西南开头(西师、西农、西政)的大学,最主要的贡献也是来自于川大,甚至可以说川大的贡献是支柱性力量。川大和重大都位于西部,本来就不吸引考生,重大院系调整后,还有热门的工科可以守,川大院系调整后,除了基础文理科(部分学科还曾是受限学科),其余一概不剩了。
而且成都科大即使作为新生院校,成立后不久,也立即奉命,糖品物工学调往华南工学院,植物纤维造纸调往天津大学(后来调去了天津科大),这些都是比较有优势的学科。而土木工程系整体迁至重庆交通学院,重庆交大的土木学科是其招牌学科,虽然限于学校本身平台不高,学科影响力不大,但是在行业内影响力还是很大,在土木领域,尤其是路桥、桥隧方面,西南地区就西南交大和重庆交大最牛,而重大影响力并不大,重大主要限于重建大的建筑领域。如果没有调整,以成科的平台,可能足以成为土木名系之一。
当时的全国只有3个学校有路桥专业,成都工学院就是其中一个,最终还是调去了重庆交大,而且还有一个学子后来成为了土木学科的院士。作为一个本身就是院系调整出来的学校,成都科大对其他学校的贡献也并不少。5、至于化工学科的渊源,成科也好,重大也罢,追根溯源都是源自于国立四川大学。1941年,在省立重庆大学面临关门的时候,国立四川大学理学院院长张洪沅教授(化学系大牛)临危受命,去重大当了校长,挽救了重大,并将重大带入国立大学,开启了重大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张洪沅教授带动了重大化学化工学科的发展,当然最后又因为院系调整回到了成都(以川大、重大、华西等校的化工系组建了四川化工学院,后并入成都工学院),张教授成为了1959年国家一级教授中,全国唯一一位化工类国家一级教授。
关键是很多还是被这种悲情论误导了。重庆高校当时难道还委屈了?,有些人就喜欢用这种恶意造出的悲情论误导人,最多骗骗不懂情况之人,但确实误导了不少人:1、院系调整前后,恰好重庆是西南局所在地,重庆的地位很高,不被照顾就很不错了。而之后,重庆也一直是四川最重要工业城市,全国十大城市之一,四川双中心之一,作为罕见的不是省会的特大城市(后来是计划单列),高校方面一直对重庆高校都在照顾。2、当时西南地区的3所主要以西南开头的大学:西南政法学院、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全部都设立在重庆,而且后来都部属了。四川其他地方包括成都都没有这个待遇。3、当时的四川,原本农学科研中心在成都,在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聚集着西南地区几乎所有的农学顶级大师都在那里。除了国立四川大学外,西南地区农学研究勉强还可以算上国立云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华西协和大学,而当时的重庆的农学研究是不入流的。
但是事实上呢?不以川农为中心,却以华西协和农学院、相辉学院农学系、省教院农学系为基底,硬生生在重庆设立一所西南农学院,这其中也只有华西的农学还算不错。而西南农学院却后来成为了部属重点院校。而1956年,四川大学的农学院迁往雅安建校,大师云集的川农也却一直只是省属。还不只是这样,四川农学院的候光迥(西农唯一国家一级教授、重庆高校唯一中科院院士、80年代重庆3个博士点之一学科带头人)、李驹等26名教授副教授当时调往西南农学院,而从西农只调了少量师资回来。最终作为西南地区农学中心的成都,却啥农学研究也基本没有了,即使原本的西南地区农学中心川大农学院嫡系的川农,也只是省属院校,而且还是在雅安。4、当时的四川乃至西南地区,教育学科和师范学科的中心,一直在成都,在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当时全国有师范学院的大学,屈指可数,川大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一直是当时国内中心级研究阵地,并有当时西南地区唯一的心理学实验室。许多海归大师云集。然而,事实上,却在重庆设立了西南师范学院,而川大的师范学院全部瓦解,本科去了西师,专科去了川师,而西南师范学院当时的一代大师级人物乃至学科创始人,如普施泽、张敷荣 、叶麟、何其恺、张增杰,绝大部分是从川大师范学院调过去的,他们带动了西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科的发展和繁荣,而成都至此再也没有优秀的教育师范类学科,只是把以川北大学组建而成的四川师范学院的本科部分调往了成都,也就是川师。而按照实力,西南地区的部属重点师范学校,原本应该在成都出现,结果却是在重庆。5、西政,法学界的黄埔军校。熟悉西政早期历史的都知道,虽然西南革大有很多参与学习的学员,但学术和师资贡献方面,川大第一,云大第二,重大第三。这个已经无需多说。国立川大原本是西南地区的法学学术中心,但成都却再没出现过优秀的政法院校,甚至川大本身,也是80年代才恢复建设法学系的。当年如果川大政法学院单独在成都建校,自是一代法学名校,但是类似西政的院校最终却只出现在了重庆,而成都没有。6、重大是成都地质学院、四川财经学院组建上的主要力量,而川大是在西政、西师、西农的组建上的主要力量,而这其中3所在重庆,而且是部属国家重点,而在成都的2所还只是省属非国家重点。而且同期,川大的工学院独立建校,农学院又从成都调往了雅安。7、不要以为现在的成都,有西南交大、西南财大2所学校就以为是成都怎么受照顾,事实上反而是,西财、西南交大当时的名称都不存在。西财当时只是一所省属的四川财经学院,而西南交大当时还在唐山。成都当时根本没有一所与西南农学院、西南师范学院、西南政法学院相比拟的学校。直到70年代,唐山交大才迁峨眉,直到80年代,四川财经学院才改名西南财大,西南交大才从峨眉迁到成都。成都也才有了西财和西南交大,后来凭借行业第1名进入了211。而这之前,重庆有3所因为院系调整而成立的部属重点“西南”大学,而成都几乎没有。照顾的是重庆还是成都,一目了然。
8、直到1978年前,实力一直不弱于重大的成都科大,却一直只是省属非国家重点大学,冤得不能再冤。在1978年才终于拿到早应该拿到的国家重点大学后,国家教委直属,仅仅10年后的国重学科评选,成科就是4:1大胜重大。而国重实验室、博士点、科研经费、专利成果等方面几乎全方位领先重庆大学,梅花香自苦寒来,成都科大也没有抱怨什么。而实力一直不弱于西南农大的四川农大,直到90年代也只是一所省属非国家重点大学,终究靠着强大的积累,连获2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凭借省属名额拿到了211.当初原本就是西南地区农学学科研究中心的川农大,多年来坐着冷板凳,却最终用学术表达了自己的实力。而四川财经学院,直到90年代也只是省属非国家重点大学,更为名西南财大且人行直属后,声誉和地位扶摇直上,加上经济学开始热门起来,西财凭借多年的积累大放异彩,逐渐步入全国名校之列。在成科、川农、西财在冷板凳中拼搏的时候,当时的西政、西师、西农、重建等早已是部属重点大学,逍遥着呢。9、然而,真金也要伙来练,一直受到照顾的重庆高校,在211评选的时候,遇到了重大的挫折,但是这个不认可并不是来自于地方,而是来自各行业及各部委本身,换句话说,就是这些高校的行业地位本身不足。抛开川大、成科、华西、重大不说。重庆的西南师大拿不到师范类的名额,西南农大拿不到农业类的名额,西南政法拿不到政法类的名额(西政确实有委屈),重建拿不到建筑类的名额,其余的学校更不用说了,而成都的西南交大、电子科大、西南财大是各自以部属第1名的身份拿到的211,而四川农大是省属的唯一1个名额,最终的结果,重庆高校最终没有绝对的实力保证出线,而成都的行业高校,却实实在在以各自领域第1名拿到211。这是各行业各部委对两地高校几十年来的发展的认定,而与地方无关。
之前受照顾时一切安好,一旦遇到211评选时实力不足不被认可,就用悲情论和地域论东拉西扯,这完全是没有道理和意义的。10、纵观几十年来,重庆高校得到照顾显然大于成都。原本自民国伊始,成都就有国立四川大学+华西协和大学两所著名高校,重庆只有国立重庆大学。要说院系调整重庆大学损失大,这是成立的,院系调整全国一盘棋,只要是老牌大学基本都受损,四川大学损失更大,华西也不小。但要说几十年来重庆高校整体相比成都高校更委屈,这是不成立的,真正更委屈的恰恰更应是成都高校,只不过成都的高校尤其是行业高校行业地位更突出,在90年代获得的211更多罢了,更争气一些罢了。
对西南院校垂青与否,并就不是本帖的主题。阁下从“武书连工科排名”一贴窜到这个帖子来发不相关言论,不厚道也没意思吧。建议你淡定些,你似乎很在意别人垂青西南院校,西南的院校,也是祖国的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见识了。。。不过四川菜不错,四川人不错,四川大学也不错。
很不错的知识科普贴,“雨之曲之”这方面的知识很丰富,建议版主加精!
西南交大也是被折腾的只剩一口气被扔到了成都,最开始在峨眉,窝了十几年,八几年才有了九里校区,唉
按说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教育实力并不弱,当时为什么国家要把西南交大划给西南片,美其名曰建设大三线?很是纳闷
成都科大的化工学科来自于四川化工学院,而重大是四川大学的主要贡献者之一。例如,王方定院士当时就调入了四川化工学院。如何说成都科大来自于四川大学呢? 他来自很多学校。重大电气学科是1935年开始的,一直都是重大的主流学科,很早之前就已经号称小清华了。成都科大的优势学科在水利、轻工等,学科没有重大主流。 就是在今天,电气、机械等学科竞争也远远大于很多其他工科学科。机械同样,重大的支柱学科。江湖地位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国家心里的分量,有可有可无的程度。这一点,重庆大学基本无需担心进不了211。当时很多学校搞很大动静,就是为了211评估。重大基本风平浪静,淡定进入。而且在四川是首先签约的。
重庆大学的院士校友(学生)  李星学,男,1917年出生于湖南郴县,194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其韩,男,1922年出生于江苏海门,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盛金章,男,1921年出生于江苏靖江,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学锦,男,1923年出生于上海,年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郭尚平,男,1930年出生四川隆昌,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矿冶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沈忠厚,男,1928年出生于四川大竹,1951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邱中建,男,1933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5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方定,男,1928年出生于四川自贡,2.11就读于重庆大学化工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明镇,男,1918年出生于上海,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效祥,男,1918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年在重庆大学电机系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   何知礼,男,195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乌兹别克共和国自然科学院院士和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
黄尚廉,男,1936年出生于四川乐山,1954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华宝,男,1931年出生于上海,0.8在重庆大学土木系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士中,男,1937年出生于重庆市,1960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才新,男,1944年出生于重庆市垫江县,1969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晓红,男,1982年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文沅,男,198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系,加拿大国家工程院、加拿大国家工程研究院院士
华科的生源比哈工更差?????????????????????????????????????????????????????????你搞笑吧
从重庆大学毕业的院士来看:1、地质系最多。成都理工大学当年就是以重大地质系作为基础的。2、其他为机、电、化学化工、矿冶基本集中在重大的优势学科上。
你要讲自己的看法,就不要把华科扯进来,专业点的企业眼中,华科西交哈工差不多,何谈华科比他们俩的生源更差呢?
四川大学当时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之后,叫四川联合大学四川联合大学这段时期,应该是两个学校都不愿回忆起的历史
重庆大学还有一个优势是,历史比较清白独立哈无论如何,希望重庆大学未来更好作为四川人,也希望四川的学校越来越好
成科本来就是川大分出去的
全国80%以上的省份,哈工大分数完胜华科
请你举出哈工完胜华科的省份来,还完胜???脑残一个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仅次于211的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