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拳远这几个字加上拼音有几个

当胸一拳的拼音是什么_百度知道
当胸一拳的拼音是什么
当胸一拳的拼音是什么
一声拳,当胸一拳的拼音写法如下 :当:dang
一声胸:xiong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拼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普通话训练、汉字拼音对照、朗诵作品范例、高考试题阅读题(之九)
2014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训练、普通话训练、汉字拼音对照、
&&&&&&&&&&
朗诵作品范例、高考试题阅读题(之九)
凡高的茶味人生
&&&&&&&&&&伍弱文
接触温森特·凡高,如同接触一壶毛尖茶,当茶干人走时,一丝眷恋涌上心头。凡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之家,他的一生中,倍受冷落和贫穷的打击;他漂泊着,一生孤独,他用自己的全部热情选择了追逐艺术,追逐色彩,追逐梦想。他的画淋漓尽致地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非直接的如摄影般的视觉形象,在他的画笔下,色彩、透视、形体、比例和实物比较都变了形。
那次喝信阳毛尖,是在孩子的小姨父马向东家,向东从河南信阳弄来了一斤毛尖茶,说是名茶,说是要谷雨前后的八万多个茶芽才能制成一斤,说是凡高也喜欢喝这种茶,一定要我喝一杯。我平时喜欢牛饮家乡的梅山茶,见向东竟说凡高也喜欢这茶,便动了心思。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茶尖。果见茶尖纤细嫩绿,茸毛如鲜,一个个茶尖在杯底蹦跳着,溢透着一股从山野带出来的调皮劲。我再往杯里刚倒入一点点水,向东就说:“别倒了,把水倒掉。”原来喝信阳毛尖,要先用少量水洗茶。我没倒,尝了一口,极苦,便依言把余下的水倒掉,再倒满开水,茶尖在水中翻腾悬吊,不一会儿,茶水变得莹绿剔透,像一块绿翡翠。喝茶时,我细细地品味着,茶入口中,果然茶香醇厚,回甘生津,我便一连冲了四、五杯,喝下肚,直到喝得有点大腹便便。以后我路过信阳多次,信阳毛尖也品过多次。也知道了一斤信阳毛尖,从嫩嫩的茶尖到成茶,采摘、烘焙的加工过程,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才能制成,品一杯信阳毛尖,是在品一份艰辛。要说凡高喜欢喝信阳毛尖,显然是瞎说的,因为凡高没到过中国。大根是凡高喜欢画小麦、向日葵等乡间物什,才有此联想罢。不过,凡高的人生,确实如一泡信阳毛尖茶。我们不妨品一品他的茶味人生。
凡高生活中没有风光和得意,甚至过得很糟,他生前备受社会的冷漠,他生前只卖出过一张叫《红色葡萄园》的画。他的生活与幸福无关。他的天才艺术家的特立独行,不被世人所了解,与苦难结缘,他没有家庭、没有爱情、没有金钱,他只有奥维尔金色的麦田。他的一边是生活磨难的煎熬,一边是对艺术的火一样的热情追求。他1874年向一个女子求婚失败。他1883年割下右耳朵给一个和他相好的妓女也不能挽回她的情份。他一直没个像样的工作,他长久地靠弟弟提奥每月提供的并不丰厚的法郎养活,他的租住房里除画布和油彩外,只有被他涂得发黄的墙,只有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他动作笨拙,煮出来的土豆汤有颜料的味道,他辛苦如麦田里的一只找麦粒吃的乌鸦。凡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他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常饥肠辘辘,超负荷的工作量,损害了他的肉体健康.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的心理上的压力,整日的忧愁和郁闷,他最终患了精神病。这位生前凄清的“农夫”大画家,1890年,在巴黎以北的乡村小镇奥维尔,他朝自己开了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开枪前一天,凡高在这里画出他最后的作品:《麦田上的鸦群》。这些,如同信阳毛尖中洗茶时被洗掉的那一部分,那种苦的滋味,人们都没有尝过,只有凡高自己尝过。
凡高的画是现今世界上最贵重的物品之一:1987年他的《向日葵》画卖了3990万美元;1987年《鸢尾花》卖了5300万美元;
1990年《加歇医生像》卖了8250万美元。1998年他的一幅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以7150万美元卖出。他是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对实物作没有做如实的绘制,而是揉进了一些精神意念和夸张。凡高死后,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这种创造性的画技被称作表现主义风格,后来成了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画技。这段的凡高,相当于是信阳毛尖茶的最清爽部分。人们滤过凡高的苦难,品尝他的清爽作。
&凡高远离世俗,为艺术而走火入魔,为艺术而疯狂,开创独树一帜的画风。&我们记住了:凡高,他的生活与幸福无关。我们记住了凡高的一句话:“尽管我又病又疯,但仍不失去对人类的爱……”没有人会永垂不朽,凡高的作品,是凡高的精神,但我深知,凡高的人生,和许多艺术大师的人生一样,生前磨难,死后辉煌,这样曲折的茶味人生,的确确是一杯陈年的信阳毛尖。
&&&&我,他是,上石板年轻时里的家,他的家里就住着他和老伴两个人,房子很小,二层,光线比较暗,家里的摆设很简单,只有那个老式的泛着红漆的木厨显眼一些,只有贴着旧的红纸联的神案突出一点,其他家具都是灰扑扑的。可以看出,他家的日子过得很清淡,甚至有点苦。
&&&&主要是了解一些玉虚宫的史实及资料。陈老见我谈道教的事,他来了精神,喜笑颜开,摸索着登上木楼梯,上到很窄的二楼,翻了很久,他找出来了很多黄纸古卷,都是一些道教方面的手抄本。原来陈老以前兼任过道教协会的会长。
&&&&第一手。他说,县还道士“”
&&&&接着,陈老摊开手抄本给我看,看着这些着,目光在这停下了“。”原来,“”老
&&&&最后,老补充“等”老新化县
&&&&取得了玉虚宫这么丰富的资料和史实,我十分地高兴,,当即记录下了谈话内容,用相机拍下了一些手抄本的珍贵相片
&&&&特地和他老伴合影“最重要”“”我也一直记着这个诺言。手提新化县一年之后“”老门前“”几个月前走了,老人真的永远地走了,这么快!人间世事,真是变幻太快。陈老的
&158号作品
&煮一壶普洱老茶
煮一壶茶吧,开一瓶农夫山泉,把清洌的矿泉水“咕咚咕咚”灌进茶壶中,边倒边怀念在老家喝山泉水的日子,说实话,山里的水也好、空气也好,菜也好、山里日子的生活质量远赛京城哩。
看着壶盖的缝隙慢慢冒出热气,水快沸腾了。我心里暖暖的,忙去找茶叶。我最近一直在喝那种普洱老茶,普洱茶品种多,从古代“八色贡茶”、“金瓜茶”、“金瓜贡茶”,到现在的“南糯白毫”、“女儿茶”等,各具特色,其中普洱金瓜贡茶,是现存的陈年普洱茶中的绝品,茶界称其为“普洱茶太上皇”。该茶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以前是敬奉朝廷的佳品。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的一级芽茶,采摘的芽茶一般先放之于少女怀中,攒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过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很是好看。但我喝茶,一般不看品种,只看外形,这次我喝的是前不久我从茶市淘回来的一个普洱老茶饼,黑黑的,泛着香;茶压得很紧致,摸上去有点滑。热水滚动时,我便用小刀子撬一点茶饼碎末放进水壶中,黑黑的茶粒在水上旋转着,在开水漩涡间时沉时浮,挨挨挤挤,微微漾动。我再闷上盖,闷一会儿,很快沸水把壶盖掀开了,是火候了,揭盖,一股热气散开,茶香满室。
倒一杯普洱老茶,等待它降温。片刻,迫不及待的把温热的杯口往嘴边一靠,伸舌头试试温度,小心地啜了一口,黑琥珀色的茶倾入喉中,一骨碌又吞下肚,好舒坦。我眯着眼,看窗外高楼林立的北京,看忙碌的人群和奔驰的车辆,一个人慢慢地品茶,想一想往事,独自清闲,真是快事。
我是一个很散漫的茶客,对普洱老茶这样的名贵茶种也是“纵是相逢亦平常”。“普洱”为哈尼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意为“水湾寨”,普洱茶是以云南的乔木型大叶种晒青毛茶,经后期发酵形成的一种特殊茶类。普洱茶越陈口味越好,价值越高。其实,想想“普洱”这个茶名也挺有意思的。当然,品普洱时,我不再是茶客,我是一个探索者。我品的手中这杯普洱老茶,也许是从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献茶给周武王的那株茶树上摘下的叶呢,也许是三国时期的“武侯遗种”。品普洱让我经历多多,我或入云南茶山深处闲观茶女采摘茶叶,或沿溪行,看溪中缓缓行走着的装有茶叶的木兰船,或在滇藏千年茶马古道上听马帮的马蹄“得得”地响,或静静地细听云南驿的条石古街、剑川沙溪的古镇、香格里拉的康司村、西藏芒康的古盐井叙说着古道上的动人故事……恍惚中,我走大理,走丽江,沿着千年的茶马古道追寻普洱茶的踪迹,我坠入一次又一次的古茶道上沧桑的寻茶梦中。记得有一次在昆明的七彩云南基地,茶室的粉红女郎们边给我冲上一杯又一杯的普洱茶,竟醉倒了我,自此之后,我不敢海量地喝普洱茶,只敢慢慢地地品,直至品出普洱的那种陈年的旧味道。据说自唐代开始,普洱茶列为历代皇室的贡茶,清朝中叶,西双版纳地区的古“六大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南洋各地。普洱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名茶之一。现在的普洱茶更是运销港、澳和全国各地,出口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普洱老茶之古旧,普洱老茶之广泛,不被时人看重才怪呢。
品罢三杯平和浑厚的普洱茶,那份甘醇,那份陈香馥郁,自不用说。“雀舌未经三月雨,龙团先占一枝春”,猛然想起这句茶诗,不知出自于哪位高手,把普洱茶叶在山中的最初形态描绘得活灵活现。品普洱老茶,微微热气身体里畅行,我心里别提有多神气了。品茶之间,墙上的壁钟嚓咚嚓咚地响着,我忘记了这是中午,我忘记了时间会这么毫无知觉地悄悄的流失。
太多的时候,我是懒得煮茶的,往往是揭开矿泉水瓶盖一顿猛喝,弄得胃一阵子发凉。我没有什么煮茶的技巧,今天却也把普洱老茶弄得有色有香,喝得很开心,度过了一个惬意的午后,可能是我也普洱老茶有缘吧。记得白白说过一句名言:“我觉得跟你在一起很快乐,这种快乐在与别的人相处的时候没有找到过”人如此,茶亦如此。许多时候,我们主动一些,与某种东西结缘,能改变生活,能改变命运,幸福要靠自己的双手招来。
普洱老茶,我主动招来的福茶。
都说丽江好
我又到了束河边,古树老街,桥头小陌,我又似乎是回到了童年的乡下。只是,这里,是丽江,是和我童年的故乡相似的一块土地,但这里似乎有我久远的等待,洒有我蹦蹦跳跳的乳名。只是,这里的水车比我老家的大得多,只是这里的雪山、古城,比我童年的故乡有名气得多。还有,这里是电视《一米阳光》《木府风云》中美丽的背景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南宋末年(公元13世纪后期),公元1253年,忽必烈在丽江驻军时,丽江的木氏先祖阿宗阿良归附忽必烈,自此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被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1382年设立的木氏土司世袭统治。它是元代丽江路宣抚司,明代丽江军民府和清代丽江府驻地。
古城布局以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即哺育古城的城北玉泉雪水,分三路,不,是分成无数的小水渠,血管般密布的小水渠,滋养着这个小城。古城里的人们用这水渠的水浣洗衣服、濯洗路面、浇灌花草,把小日子过得甜甜蜜蜜。温柔妙曼的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纳西民居、悠悠古街、悠悠河灯、水车、垂杨、水草,还有街面的五彩石,古韵依依。古城是一座历史上没有过围墙的城。据说是因为这里的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一建围墙,就是“困”了,因此忌讳建围墙,听起来也有几分道理。丽江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雨季不泥泞、旱季不飞灰,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即光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在四方街街上静静地走着,让脚步在历史上踏响,也许在这里与忽必烈的脚印重叠,因为这里是忽必烈远征大理时驻过军队的地方。也许在这里的地底下还埋有古代的钱币,因为这里是茶马古道曾经辉煌过的地方,这里明清时已是滇西北商贸枢纽。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等建于明清时期的桥梁354座。在这里的桥边水畔,品象形文字,呷雪香茶,吃丽江凉粉,看古老壁画,听纳西古乐,赏打跳舞,念《东巴经》,购手工制作品,逛丽江木府,忘记了时间的流失。这里的纳西人很勤劳,仍从事着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倒不是因为导游小姐说我能换80条牦牛我就说丽江如此与我投缘,我是从心底与古城有一种融入感,我觉得它就是我住过的家园。
丽江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在玉龙雪山的背景下舒展着,恍如一个背背篓的轻盈悠闲地赶路的纳西女子,有一种别致的透心的美丽。在古城的一道旧街道上,我还真的碰上一位背背篓的纳西女子,我和她密谈了一会,她很健谈,也很漂亮,她的圆脸蛋上泛着好看的高原红。我对她说:“借你的背篓,我要背走丽江。”她莞尔一笑,说:“那不如你留在丽江呢。”是啊,我有心背走丽江,但哪能背得动呢。许久,我与她道别,当纳西女子的背篓背走丽江的最后一缕阳光时,也背走了我一颗流浪的心,我的诗情油然而生,马上一首打油诗涌出脑际:“向晚风闲,更看蛮腰舞转四方街。梦里梦外纳西女,堪与花儿争嫣。纤指弄巧,浅颦含嗔,亭亭自娇颜。更行更远,恰如稚蝶翩跹。&
&休叹相如长赋,风情万种,勾引文君倩。笑我古城睡又醒,还看月绕西檐。千种相思,万斛豪情,
此心谁能解?料难入梦,漫念东巴经卷。”
茶是止渴的东西,如果茶过三道,则茶更能洗心了,即所谓茶中藏岁月,茶中蕴人生。献茶敬茶是一门学问。各地风俗大同小异,一般入门献三道茶,体现主人的好客,让来访者如轻松归家,主客双方啜茶添茶之际,殷勤之意,遇逢之情,全在这三道茶上。茶越冲越淡,情却越来越浓,茶过三道,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走过很多地方,喝过很多人献上的三道茶,五花八门,记忆最深的,还是要数那一次喝过的白族三道茶,源远流长的白族的三道茶,仪式最为郑重其事,茶料增添最勤,茶香最熏灵魂。
记得20世纪60年代,看过一部叫《五朵金花》的电影,电影中白族美丽的金花和勇敢的阿鹏之间发生了浪漫的爱情,金花与阿鹏情难了,我们看了,则难忘他们的那种朴实的爱情。过了多少年,愈发觉得看那部电影像品了三道茶。白族三道茶,就是源自于电影里的这个金花的故乡云南大理,相传原为古代南诏王招待贵宾的一种饮茶礼,后来流传到民间。明代的徐霞客来大理时,也被这种独特的礼俗所感动,徐霞客在游记中这样描述白族三道茶“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白族三道茶经保留和发展延续至今,若做客大理,必会品到三道茶。
我第一次喝白族三道茶,是在洱海的一艘游船上,上船时,我想去买一瓶矿泉水,游伴却说:“船上有三道茶的节目,不要买水了。这茶还蛮讲究,第一道茶谓之苦茶,此喻人生应当吃苦耐劳方能有所作为;第二道茶叫甜茶,象征生活应当先苦后甜才有意义;第三道茶谓之回味茶,寓意事业开拓成功,令人回味无穷。”我听后,我还固执地对同伴说:“白族三道茶,经你一说,还真有点奥秘似的,其实哪里的茶不一样。”后来,欣赏白族民间歌舞表演《掐新娘》、《金花之歌》时,果然,有白族姑娘把三只茶杯放在我的桌子上,姑娘边添茶边说什么,大意是说这茶叶来这不易,是将大理所产绿茶放入砂罐用火焙烤,茶叶烤黄发出香味后,冲入少量沸水,等泡沫消失后,用火煨片刻,茶水呈琥珀色时,倒入茶壶的。添完茶,姑娘举杯齐眉,恭敬地献给我,我只好接过喝了,苦中生爽,没感到这第一道茶有什么特别。白族有"茶浅酒满"为尊的的习俗,一般茶不满杯,因此,头道茶的茶水不满杯,茶杯内的茶水我一二口就喝完了。姑娘上第二道茶时,提醒我,说茶里加了白糖、核桃仁、芝麻面等。我饮过之后,有一股子茶香在口齿间久久不散。待到上第三道茶时,茶水中加的东西更多,有红糖、蜂蜜、桂花、米花、花椒、姜片等物,饮过感觉口颊香甜,略带辛辣,喝后感觉肝胆舒畅,有气涌动。喝过几遍白族三道茶后,我发觉不只是爱上了这种茶,还执迷地爱上了苍山洱海这个产三道茶的地方。有时还愣愣地想:“我怎么不生在这么一个地方呢?”当初也说不清白族三道茶有什么摄魂的魅力,反正喝起来爽,那天晚上我揣摸了大半夜,最后得出结论:大概是因为人生如同一场幻觉,而白族三道茶正好将这场幻觉物化了。
真个是茶如人生,勤劳智慧的白族人民用自己的方式来体验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传递沧山洱海间浓厚的历史沧桑。三道茶的泡制和饮用过程充满了白族人民喜迎嘉宾的兴致和亲热的感情,寄寓了丰富的人生哲理,主宾相敬,细细品味,令人心旷神怡,顿悟人生的禅机。做一回大理客,喝白族三道茶,记住了这里的每一寸和每一秒的美丽,确实回味无穷。也许,真的只有茶过三道,才能体会大理的美及人生的美。
&&&&&&&&&&&&&&&&&&
近乡情更怯
俊文兄继主编《湖南才子胡云翼》、《灵韵桂东》,与人合作编辑《芙蓉国里》、《红军在郴州》、《星光璀璨》,出版个人专著《井冈山麓沤江波》纪实文学文集后,他的又一个人散文集《乡情依依》即将出版。
俊文兄供职于湖南省桂东县政协机关,他是一位高产作家,他的创作热情与才气,影响日甚,全国远近知名。他坚守桂东,坚守家乡,坚守写作,终成正果。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俊文兄给我邮来《乡梦依依》的电子版,我先睹为快。
不知是浓浓乡情萦绕之由,还是近期心情敞亮的之故,我感到北京的五月,就像江南的暖春。我坐在办公室里,喝着茶,翻看着俊文兄的电子文集,桂东的温润而详和的气息便袅娜地在我的面前弥漫。
《乡情依依》共分《乡贤风范》、《乡村回眸》、《乡间拾贝》、《乡土艺术》、《乡情依依》等5章,共收入俊文兄近年来佳作&88&篇,计16万多字,将桂东的风土人情浓缩其间。
桂东历史的沧桑与悠久、田园的秀美与壮丽、人们的智慧与勤劳,一一汇入俊文兄的细腻的笔端。通过俊文兄的《农民作家》、《“鸡司令”》、《一位抗战远征军老兵》、《一门五都督》等篇章,我认识了桂东的古今乡贤。跟着俊文兄《叩访梅树下古屋》,踏着《老街碎影》,倾听《湖南解放战争第一枪》的枪声,倾听俊文兄诉说《古井往事》,是一种深入心灵的至情至真的享受。
桂东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管是曾经《饿着肚皮“大跃进”》,还是《山歌也曾放“卫星”》,曲折的历史总是掩不住这里风情万种的《畲族风情》。桂东是一片最先点亮革命火种的神圣土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先在这里颁布,毛泽东1928年4月和8月两次带领队伍在桂东闹革命。
不得不惊叹俊文兄的细心和长期关注桂东的乡间事物,他对桂东了如指掌,他的《210岁的“状元匾”》、《今古奇观“发誓碑”》、《民国也招考“公务员”》、《红军标语唤起红色记忆》、《“木石联姻”奇树》……这些篇章,记载着桂东的散落民间的最珍贵标本。同样,俊文兄不足遗余力地挖掘着桂东的乡土艺术:《补碗》、《城市边缘的篾器》、《一个磨刀师傅的故事》、《桂东的“敦煌”》……
最终,俊文兄走不出桂东《绚烂紫云英》的流淌出来的美丽,走不出桂东流淌出来的乡情依依……俊文兄唱着《八面山下的红歌》,怀着《桂东有望成为“中央苏区县”》的梦想,心情永远如桂东乡间普通的《黄泥柴开花》!
我是湖南人,生在在湖南,长在湖南,曾在湖南的行政基层工作过十余年,现虽远离湖南,但忘不了湖南的一草一木。我很欣赏俊文兄的《乡情依依》,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同乡情谊的眷恋。
俊文兄在《迷人云里村》中写道:“云里村与古岭村的青山之间,有一条狭长的山谷,谷底下一条蜿蜒的河,河的上空,果然羽化出一块铺天盖地的大雾。微风轻拂,牛奶似的雾,便从山谷漫涌,袅袅而升起。然后,四处毫无规则的弥漫,在一座座青山间缠绵、融合、渗透。有了雾,村庄就像浮起在雾海之上,房屋、树木隐去了清晰的面容;有了雾,山就像海中的岛屿,像穿上了洁白的裙装,人们望不到山脚,望到的山也不再硬朗,而是多了些温柔、娇媚和灵动。大雾虽给人们的视觉是朦朦胧胧,然而,这恰好丰富了诗情。当白雾升腾,站在山头,或立在山腰,就有一种仿佛置身在神奇梦幻般的天上的感觉。雾,时浓时淡,又聚又散,缠缠绵绵,她像一只小精灵,在山山水水之间演绎着神奇,虚幻出多种多样的水墨画来。由于喜欢,我们情不自禁地端起相机,调好焦距,对准她构图,然后“咔嚓”,将一份愉悦凝固在镜框里。”多美的江南美景,多美的桂东山水!
又如《厚朴村庄的笑声》一文中描述的情景:“车子沿着崇山峻岭中的一条山路朝着铁山驶去,这条乡村公路,给我的印象是纤细、蜿蜒、崎岖。过了鸟岭脚路段后,惊叹的是车窗外,满山满坡的厚朴,一株比一株粗壮、挺拔,树叶铺天盖地,枝叶间的厚朴花儿舒展,有的花白如玉,有的呈鲜红色。漫步村庄,巧遇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砍伐和运送厚朴。一担担,一捆捆的厚朴树皮,由村民或挑,或背,或用摩托车载来,在一幢农屋门前的土坪里过磅。”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情,是常在梦中涌现的乡景!
漫游于俊文兄笔下的桂东山水乡情间,近乡情更怯。遥望南天,对桂东更是心向神驰。我暗暗打定主意,但得余暇,当往桂东一游也。
&162号作品
身世迷离话甄嬛
76集大型古装电视剧《甄嬛传》粉墨登场,惹得人们为“甄嬛”在宫中的磨难生活而牵肠挂肚,扼腕感叹。其实甄嬛(音:zhēn
hu&n)只是小说《后宫·甄嬛传》中的女主角,小说作者是流潋紫(真名:吴雪岚)。甄嬛为小说中虚构人物,此电视剧中的“历史“为虚构的历史,在真实历史上并无“甄嬛”此人。
那么,甄嬛到底是谁?
我们不妨翻看一下历史,历史上姓甄的皇后有三位。
第一位是辽世宗耶律阮皇后甄皇后(904年—951年)。大辽曾出现过两位皇后比肩并立,就是这位甄皇后与萧皇后。公元947年,甄氏被册立为后。甄氏本是后唐潞王李从珂的宫人,辽太宗耶律德光攻克大梁(今河南开封),灭后晋。此时在后晋宫中的甄氏已41岁,但她风韵犹存、端庄秀雅,被随叔父耶律德光出征的耶律阮看中,甄氏虽是“二手”女人,但她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浓郁的中原政治、文化气息,以及“严明端重,风神闲雅”、“内治有法,莫干以私”,令耶律阮着迷。后甄氏生下耶律阮的第三子,取名只没,字和鲁堇。耶律阮在天禄四年(950)把自己原先的妃子萧撒葛只册立为皇后,于是便出现了两位皇后并存的局面。  天禄五年,耶律阮亲自领兵南下。他的生母萧氏、以及甄氏、萧撒葛只等后妃也从军随行,途中,部将擦割等五人发动叛乱,将耶律阮与甄氏、萧撒葛只杀害。甄氏死后没有得到谥号。
第二位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即文昭皇后甄宓。甄宓,又名甄洛(182年—221年),河北中山人,原是三国时期袁绍的次子袁熙的夫人。建安九年,曹操战败袁尚,把甄洛赐给曹丕为妻。后甄洛生一子一女。一子为魏明帝曹睿,一女为东卿公主。甄洛聪明过人,百般孝顺。建安十六年(211)七月,曹操西征,随行的卞夫人中途得病,消息传到邺城,甄洛便要求前去照顾婆婆。曹丕得知后借故不让她去,甄洛急得日夜哭泣,直到卞夫人回信,她才转悲为喜。建安十七年,曹操班师回邺城。卞夫人拉着甄洛的手说:“我的命真好,有如此孝顺的媳妇。”
曹丕称帝后宠郭皇后,郭后恃宠中伤甄皇后,甄后从此失宠。曹丕称帝时,未立为皇后,黄初二年赐死。其子曹睿即位,追谥为文昭皇后。
相传甄宓就是曹植《洛神赋》中所描绘的洛河之神女。曹操灭袁绍后,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都爱上了甄宓,曹植还曾向比他大十岁的甄宓求婚,但后来曹操把甄宓嫁给了曹丕。再后来,残暴的曹丕借故把甄后杀死,并把甄皇后用过的一个枕头赐给曹植,曹植见此枕而落泪,有感而发作《感甄赋》。甄宓和曹丕的儿子曹睿当上皇帝后,为避其母讳,将《感甄赋》改为《洛神赋》。
  第三位魏国齐王曹芳皇后甄氏怀皇后(?-251年)魏齐王曹芳的皇后,魏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定元县)人。文昭甄皇后的侄孙女。其祖父甄俨是文昭皇后的哥哥,被追赠为安城乡穆侯,后改魏昌穆侯,其父似不可考。正始四年(243)夏四月乙卯,她被立为皇后,嘉平三年(251)秋七月壬戌,甄皇后崩。乙未,葬于太清陵,谥曰怀皇后。
而电视剧中的甄嬛,被选入宫,一步步封到婕妤、贵嫔、昭仪,领教了各种嚣张跋扈、阳奉阴违的心性和手段。宫廷之中玄机暗藏、惊心动魄,余娘子、丽贵嫔、华妃(年羹尧的妹妹)、曹婕妤,死的死,疯的疯。甄嬛也没能逃过皇后乌拉那拉的暗算,家破人亡,被贬出宫,带发出家甘露寺。离开后宫的甄嬛,依然扯不断后宫的故事,她与果郡王允礼的绵绵爱情,让她的人生突生枝节。皇帝让甄嬛以毒酒亲手杀死果郡王允礼。甄嬛不忍爱人死去,欲自己喝下毒酒,却不想毒酒被果郡王允礼调换,允礼勇敢地死于情人甄嬛的怀抱。甄嬛赐死果郡王允礼有功,被皇帝赐予协理六宫的大权,位同副后。
从电视剧中有年羹尧及其妹妹等人的活动,可以看出电视剧中的历史背景定格在清朝的雍正时期。所以说,“甄嬛”的历史原型人物应是清代雍正的皇后钮祜禄氏。清世宗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生于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满洲镶黄族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和宫邸,为雍王胤禛之侧福晋。卒于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最初在雍亲王府邸为妾,号格格,为低阶侍妾。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庚午,生雍亲王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生下乾隆后地位未获提升,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来并不受宠。雍正即位初,直接封为熹妃,估计跟乾隆被密定为储君有关,
居景仁宫。地位次于乌喇那拉皇后、年贵妃、齐妃。但后来随着年妃、皇后相继逝世,齐妃之子弘时失帝意,地位日渐升高。八年(1730年),晋封为熹贵妃,为雍正朝后期后宫统摄者。
但是,电视剧中“甄嬛”的人物形象明显地揉入了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即文昭皇后甄宓与曹植、曹丕之间的三角恋的传说内容,小说中处理为甄嬛与皇帝、果郡王之间的三角恋。电视剧中的“甄嬛赐死果郡王允礼有功,被皇帝赐予协理六宫的大权,位同副后。”等情节,则明显与辽世宗耶律阮皇后甄皇后一生的际遇有相似之处。且借用了两位皇后的姓“甄”,“甄嬛”的音译““甄繁”,说明“甄嬛”是多个“甄”氏的组合。
电视剧中的“甄嬛“这个人,是一位组合美女,她的历史脉络和身世、情节是清代的,而她的人物形象与命运,则取材于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即文昭皇后甄宓与辽世宗耶律阮的甄皇后的故事。
&163号作品
虎歇坪看风水
&要不是韶山出了一个毛泽东,虎歇坪的这块毛主席的祖父坟地,永远也不会被山外的人知晓,更不会被蒋介石如此忌惮。毛泽东曾祖父毛祖人这一辈生活在滴水洞、虎歇坪这一带,并买下十多里开外的韶山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看到韶山上屋场的田地肥沃,柴方水便,便离开滴水洞,迁居到上屋场住茅草屋,继续耕种田地为生,到毛泽东父亲毛顺生这一代,毛家家境开始殷实,拥有13间半土砖瓦房和22亩田土,在韶山冲里算得上是比较富裕的家庭。
&过了韶山的滴水洞二号楼,继续往里走,过坳竹,越松坡,山腰一极狭突凸处,便是虎歇坪。毛泽东祖父毛恩普,字寅宾,号翼臣,生于1846年,1904年因病去世,葬于虎歇坪,1912年立碑为志。碑文为:“中华民国元年壬子夏月吉日镌,显考毛公翼臣老大人之墓;内辛山外戌山,男贻昌,孙泽东、铭、淋敬立(泽淋即泽覃)。”碑文所载"内辛山,外戌山",内向是指棺柩立向。外向,是指碑石定向。
在民间,风水是一个大问题,建房建坟,免不了请风水先生。风水是一个民间饶不过的话题。虎歇坪坐西朝东,背倚险峻的牛形山,南面是龙头山,北面是黄峰山,它的豁口是韶山水库,山前面众多小山罗拜,深幽清雅,尽收眼底,天际处一山环绕,藏风受气。墓地东南侧,是一块高五六丈的崖石,叫大石鼓。果然是一风水极佳处。《毛氏族谱》中描绘此地是:“一沟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钟此人莫识,石齐如锁成重关。”墓地不远,有一座虎亭,古趣盎然,亭联形象地描写了此地的磅礴气势:
“气象万千虎踞高岗鸣胜境,岚光绕岫龙盘峻岭吐紫珠。”这里出了毛主席后,虎歇坪更受风水家重视,做为风水福地的典范推荐,称此地是“龙穴”。“三年寻龙,十年点穴”,指的乃是“龙脉”、“龙穴”。&张耀祠《回忆毛泽东》书中说:有一次,毛主席讲:“我的老祖宗就住在滴水洞旁边的虎歇坪,为了选择这个地方,请风水先生卜了11天时间。”原来,毛泽东的祖父毛德臣和毛翼臣两兄弟,找到虎歇坪这块好地,但此地只能葬下一人,于是,兄弟俩商议决定:谁先死,谁先葬此地。德臣是哥哥,年纪比弟弟翼臣大五岁,对葬此地很有把握。没想到,后来,毛翼臣竟然先死。按风水先生选择定的吉日,毛翼臣灵柩在此地停放了8年才下葬。也真奇事:挖下去,刚好仅容一棺,棺木入土时,四周隐约传来阵阵箫声。
上世纪三十年代,时人认为,毛泽东率领的红军之所以猖獗,绝非人力之功,乃天荫之力。毛家祖坟有帝王气的传说,让蒋介石坐卧不安,不知是不是蒋介石的直接授意,国民党湖南省主席、国民党军队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竟派出部队去挖毛家的祖坟。日夜,月黑风高,何键密令总指挥部副官长熊士鼎和特务队队长龚仲荪(又名龚澍)行动,熊士鼎和龚仲荪带着十几名特务队的特务,会同伪湘潭县政府保安队的数十名士兵悄悄窜至韶山冲,他们按照事先绘好的地形图,去挖毛泽东的祖坟。由于韶山群众听到有军队来挖坟的小道消息,韶山采取了一些紧急保护措施,国民党军慌乱中,随意挖了韶山中的几座坟,将尸骨盗走,毛泽东的祖坟未遭厄运。何键挖毛家祖坟的荒唐事,在历史上留下了笑柄。
风水,气数,天命?一个新政权的诞生,何其艰难也。一将功成万骨枯,从普通一兵到主席,何其不易也!经过数十年战火和时代的淘汰,能够活下来的人,是一个奇迹。能当上重要领导人,更是奇中奇。成为首脑,当然疑为天意。毛泽东当主席,与坟地到底有没有关系?肯定地回答,没有直接关系的。毛的成功,一是:毛泽东出生于湖南韶山农民家庭,父亲毛顺生、母亲文素勤传给了毛泽东的一些中国劳动人民具备的优秀品德如克勤克俭、刻苦耐劳、勇敢、智慧和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等;二是毛泽东个人的努力,他智慧过人,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是时代潮流的推动,包括周恩来、朱德等的忠诚无二。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活学活用,采取占山为王策略、北上抗日的策略,中国革命力量得以从蒋介石统治的夹缝中生存下来,最后从农村包围城市。
蒋介石忌惮虎歇坪,是忌错了方向的,因为山水之灵,在于人的发挥。其实,任何时候,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个人毅力和时代潮流的推动。只能说,祖上坟地选择得好,对后代来说,在增强个人自信心方面,有一种心理作用。虎歇坪看风水,看到了毛家祖辈在这深山重岭中生活,刀耕火种,吃苦耐劳,更看出了毛家的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毛泽东把这种自强不息精神传给了士兵和人民,所以,所向无敌。
&164号作品
烟台:逍遥仙境
秦朝方士徐福寻长生不老药的仙境是哪里?在烟台。八仙过海的地方在哪里?在烟台。自古以来,烟台就是人们向往的玄幻仙境:迷幻、飘渺、朦胧、美丽。
来到烟台这个向往已久却又陌生的城市有些茫然。我在海边迟疑着、幸福着,探究大海的每一声呼吸、每一个笑靥,大海也睁着她湛蓝湛蓝的大眼晴,捕捉着我的一举一动,仙境里一切定格在这些美丽的对视中……
&&&&烟台一座优雅的滨海城市909公里的海岸线,绵长的沿海观光地带,从蓬莱到养马岛,可将烟台秀丽的沿海风光看尽。这里有人间最美的鹊桥浪漫圣地月亮湾万米沙滩;这里可品尝福山大面、烟台焖子、鲅鱼水饺、海菜灌浆蒸饺、叉子伙食……放慢脚步沿海走走,浮躁的心绪也会随之平静下来。
&&&&&&&&&&&&&&&&&&&&&&&&&&&&&&
烟台栈桥:人间最美的“鹊桥”
&&&&烟台栈桥是一条沿伸到大海里的小桥,漫步栈桥,从岸走到海的深处,就像走过平淡的人生。徘徊桥上,任海风吹拂,嗅着隐隐约约的海风腥味;任海浪摇,眺望海天一色的辽远,像天上的鸥鸟一样自在。这时,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做,放松心情,宠辱偕忘。
&&&&有人说,烟台栈桥是一座浪漫之桥、情人桥,是人间最美的鹊桥。一个人撑着小阳伞,在桥上不经意地走着,柔柔的海风会让你忘了身在何处,蓦然回首,或许那一对一对情侣的偎依,真的会牵动你的回忆,牵动你的期待。这时,不由得想起陆游的诗句:“伤心桥下清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雾涌起的时候,海天茫茫,置身雾海迷幻中;心无所依时,会在心里对着自己远地天涯的意中人默念着:“今生,我会等你!”
&&&&小桥的尽头是一个中国风格的望海亭。若是晴天,一碧万顷的天,一碧万顷的海,大气得让人心动。在这里可听到鱼儿跃出海面的声音海鸟振翅的声音、渔船滑动的声音。若是天气好的话,可看到海市蜃楼的奇观;若是晚上,没有了渔歌的响起,没有了游人的喧闹,月亮在云层中自由地翻身,抖落一片光华,静影沉璧,会让人心里会漫起一股温婉空旷的情愫。
海亭的尽头是拾级而下的石阶,石阶下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浪不时轻轻地拍打着石阶,溅起轻微的小浪花,像是在絮絮地讲述着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传奇故事。我静静的坐在石阶上,与海浪交谈,与鱼儿交谈,与海鸟交谈,交谈的话题,也许与爱情有关,也许与爱情无关,这都不重要。
&&&&&&&&&&&&&&&&&&&&&&&&&
&&&&&&&&&&&&&&&&&&&&&&&&&&
金沙滩:梦开始的地方
&金沙滩,沙砾幼细,色泽金黄,面积广大,坡度平缓,素有“中国北方第一海滩”的美誉。
&&&&这里蓝色的天和蓝色的海打成一片,又细又软的金色沙子在阳光下泛着暖意,是一个生长梦的地方。&&&&&
晴和的早晨,我每每天没亮就到了海边,我喜欢在空寂的海滩上漫步。赤脚走在软沙上,海水微微有点泛凉。找个空地坐下来,任海风徐徐吹来,看海鸥在天空中飞翔,听海浪轻抚细沙的声音,远眺大海,天地之空阔,不由得感慨万千。回头遥看北部最高点矗立着一组风帆群雕,在碧海蓝天间仿佛乘风破浪。
海上日头刚露出脸庞时,海滩如铺上了漫漫金沙。慢慢地,人多起来了,深深浅浅的足印在增多,五色的遮阳伞、遮阳篷和沙滩椅陆续地撑开,滩、水相融,其乐无穷。
&&&&这里可以垒沙,只需三五下,就会挖出一个沙坑,掏出湿沙就可以垒了。山川万物,皆可沙垒,转眼之间,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也可把自己埋在沙中,只露两个鼻孔出气。垒沙也有意外之喜的,那满沙滩无处不在的小螃蟹,只要你顺着它的小洞掏上几把,就会撞上一只慌忙逃走的,。运气好的话,海星、海蜇、海贝,都会有可能撞见。
&&&&海滩平坦舒缓,走进三、五十米,水深也没有什么变化。在海滩上呆一会小阵,就会羡慕起水中的冲浪人。这时候不如换上泳装,赶快扑进大海。金沙滩的海水清澈见底,可以尽情在海中嬉戏,尽享海滨风情。蛙泳、仰泳、踩水,直累到精疲力竭。有时,猛然一阵海浪冲来,呛了一口水,才明白原来海水真的是又苦又咸的。
不觉已到中午,这时阳光强烈,可就近在岸上遮阳篷烧烤店点吃点什么,各类海鲜、烟台焖子、手擀面、盘丝饼、鲜鱼水饺……可随便挑吃。入夜,华灯齐放,虹影闪烁,远处的风帆雕塑通体发光,昂扬向上,更增添了几分海的韵、海的情,仿佛置身于天上的街市。
&&&&&&&&&&&&&&&&&&&&&&&&&
滨海广场:天地间的花蕊
&&&&滨海广场位于烟台滨海景区,北靠黄海,西靠烟台山,东临月亮湾,南倚烟台市区。&&&&
傍晚,华灯初放,璀璨夺目,远远近近的高楼在不断变换的霓虹灯中若有若无,海市蜃楼一般,这时的滨海广场,盛满梦想、盛满尖叫、盛满狂欢、盛满了五彩缤纷。人们争相拥到广场,有的坐在休闲椅上歇脚儿,有的安步当车,一时间,熙熙攘攘,五音杂处,好不热闹。
&&&&烟台人依稀记得起滨海广场曾经的辉煌时候:日,电视剧《东方》在烟台滨海广场进行了首场戏的拍摄,此时广场摇身变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地质学家李四光踏上归国之路的地方。&&&&
单调空旷的时候,适于踱步,适于去看看滨海广场中心的烟台“国际葡萄酒城”纪念碑,这块碑,凸现烟台作为国际葡萄酒城的特殊地位。它记录着烟台葡萄酒的创业和历史。
日,国际葡萄·葡萄酒局局长罗伯特·丁洛特先生在烟台的一次国内外葡萄酒专家晚宴上,宣布烟台市为“国际葡萄·葡萄酒城”,并向烟台市颁发了一枚“1987年国际葡萄·葡萄酒年”的纪念章。鉴于张裕公司在葡萄基地建设和葡萄酿酒方面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有33个会员国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局作出决定,接纳烟台市为中国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烟台是亚洲唯一的获得“国际葡萄葡萄酒城”称号的城市,“国际葡萄酒城”纪念碑,令滨海广场更加声名鹊起。
&&&&&&&&&&&&&&&&&
月亮湾:浪漫圣地
&&&&浪漫圣地位于烟台市区滨海北路中段。
&&&&月亮湾因“月下老人”雕塑而得名,月下老人雕塑是烟台市魅力城市象征和婚庆摄影必到之处,被人们誉为浪漫圣地。浪漫的海边,常有情侣在这里请月亮老人作证,海誓山盟,戏水作乐。“月下老人”牵系着千里姻缘,所以这里常有披上婚纱的新娘,一手挽着起洁白的纱裙,一手掬着新郎的胳膊,小心翼翼地越过海堤,来到月亮老人的雕像前,留下幸福的合影。温馨的喜庆气氛给这里的海水、海浪、海风、海滩,还有翩翩飞舞的海鸥,都抹上了一层别有韵味的情调。
月亮湾环境清幽,水清沙细、礁石奇异,在这里看夕阳,也是一大乐趣。这里有漂亮的卵石,大多数来这里的人都会低头慢慢地寻觅着,我也不例外,加入了寻找卵石的行列,带几颗卵石回去,也不虚此一行。
&&&&&&&&&&&&&&&&&&&
烟台山公园:历史文物的展示台
&&&&烟台山公园是烟台市的标志和象征。三面环海,又称海洋岛,冈峦兀立,林木葱茏,清秀幽雅。山不高,最高海拔4353米,总面积11.6公顷。明洪武三十一年(193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在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作为报警信号。燃料多用狼粪,燃时烟浓且直,所以又称狼烟台和烽燧。烽火台土灰色的墙垛,给人一种深沉的感觉。攀上烽火台,就攀上了景区山顶,尖尖的烽火台,似一根朝天竖立的长矛。
1862年烟台开埠后,英、法、日、美等16个国家曾相继在此建造领事馆、教堂和邮局。领事馆、官邸楼、教堂等30幢风格迥异的欧美建筑,土红色的屋顶,特别惹人目光位于烟台山西领事路北端丹麦领事馆,这是一座是典型的西欧建筑,内有丹麦文物百余件及丹麦大使腊像、美人鱼铜雕像等。来这里的人相对稀少,脚踏在地板上的咚咚回声,有点莫名的诡异,手抚着木扶手,一种空房特有的灰尘不经意间飘入喉间,冷冷的灰墙壁,让人容易找回那个年代。
各国领事馆旧址先后建成了烟台方志史料陈列馆、烟台开埠陈列馆、中国京剧艺术腊像馆、中国钟表博物馆、中国锁具博物馆、民间艺术馆和丹麦领事馆旧址复原陈列等8处展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钟表博物馆。它是利用日本领事馆旧址建成的,馆内收藏不同时期各类钟表300余件,珍贵文物60余件,是中国唯一一处专题性钟表博物馆。
&&&&&&&&&&&&&&&&&&&&&&
养马岛:东方夏威夷
&&&&黄海之滨,烟台以东30公里,一座幽静的孤岛,一个古老的传说。&&
&&&&孤岛叫养马岛,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想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东巡途经此岛,见岛上水草茂盛,山光海色,秀丽如画,群马奔腾,将这里划做专供皇家御用的养马地。岛上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1.8℃,总面积13.82平方公里,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
&&&&养马岛在上世纪70年代修通筑大坝后变成陆连岛。2004年9月这里建成了胶东地区首座跨海大桥,这座总投资1亿元,全长1870米的飞燕式造型拱桥,再现了养马岛青山绿水环绕的历史原貌,宽阔的桥面,优美的造型给人以美的享受。
&&&&穿桥而过,迎面是天马广场。30米高的天马雕塑,气势恢弘,取意“天马行空”,是广场的标志性建筑。四周的天马苑、秦皇苑、马文化长廊、音乐喷泉等分布在72000平方米的广场内,位于秦皇苑内的秦皇铜像身高5.5米,,耗铜8.8吨,,生动再现了秦始皇君临天下的威仪。&&&&&
&&&&在岛的腹地,19万平方米的赛马场、70匹赛马、900米长跑道、可纳万名观众的看台,成为全国马术赛的首选赛场。
&&&&海岛地形狭长呈东北西南走向,岛前海面宽阔,风平浪静;岛后群礁嶙峋,惊涛拍岸;东端碧水金沙,西端水深浪小。
我喜欢流连海岸石礁间,听听潮声。
在养马岛一个苍芒的黄昏,恍惚间,我看到了历史深处的隐秘,看见了从古老的传说中远帆当来的徐福,我看见了骑着马、望眼欲穿的秦始皇。没有不死药,秦始皇失望么?落寞么?&&&&&&&&&&&
(作者& 伍弱文 原载《城市地理》2010年第5期)
时常想起慧龙庵的那面老牛皮鼓。那鼓,似乎“咚咚”地,一直在敲击着,响着。
&那一次,残垣、断壁、碎瓦、荆棘、野菊花、小红果、还有伸入资水江面的瘦瘦的光秃苦楝树,一个个沧桑而凝重岁月片断,无言地坦露着一种孤寂。时间,只有在废墟上时,才看得清它的仓皇脚步。这就是重建于明朝末年鼎盛于清朝的湘中名刹慧龙庵的最后佛痕么?一阵细微的秋风从江面吹来,夹杂着一种陌生的荒凉气息,在这座废墟上回荡着。我和朋友站在废墟的空旷处,定了定神。对着百孔千疮的废墟,我们不敢轻易迈步,生怕摇摇欲坠的屋瓦和腐烂的屋顶随时塌下来。犹豫之际,山道上走来一个当地村民,我们从他口中打听到:慧龙庵鼎盛时有十三亩大,建有大雄宝殿、僧寮、僧院、藏经楼、三霄殿等青砖老式建筑,曾有大小佛像200多尊及诸多佛事物具,藏有经书5048卷。在清初悟道尊师主持时,有和尚200多个。清末的觉观大师,穿着百衲芒鞋,跋山涉水,步行数千里,到北京相国寺取回藏经一部,存于寺内。村民说完,指了指慧龙庵残迹说:“前不久有一块石碑的,一个外地学者看后说有价值,当夜,这块石碑就被人抬走了。唉,现在,值钱的东西就有人偷。”
&这个村民走了很久,我们还在惋惜。石碑上的文字说不定真的很有价值呢。我们在废墟上盘桓,希望找着点有研究价值东西。然而,残余的庵舍内空荡寂静,泛着一种压抑的木质腐败味。我抚摸残破的门楣,已感觉不出慧龙庵昔日繁盛时的体温,只有一种岁月无情尘世沧桑的冰冷。终于在靠公路的右边一座酒窖外墙上发现了一块条石,条石用作了酒窖的门楣横石,上有半幅对联仍在:“慧日曜法云蒸禅光普照。”应当是慧龙庵的大门柱石,却用在了这里。下联呢,当然没有着落了。在墙角,我竟发现一只被人遗弃的牛皮鼓。这鼓,我在哪里见过呢?在唐代?在成吉思汗的军营?在电视上?这面似曾相识牛皮鼓,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我穿过黑夜,穿过风浪,穿过一场战争,在寻找着这牛皮鼓。我一直想做一名战场上的鼓手,把金戈铁马从牛皮鼓中唤出来,把千军万马从鼓中唤出来。我喜欢牛皮鼓,它藏着很多激动,它藏着很多秘密。
抚摸着眼前的这面鼓,多年前,在我老家的木楼上,有着一面牛皮鼓,我还当过鼓手。我那个小山村,牛角号一吹,鼓一响,人都会聚拢来,有古代野蛮部落的遗风,就连小偷也不敢贸然进村。鼓声是集体精神的回归,是团结就是力量的体现,我们任何时候都要讲团结。后来,不知牛皮鼓哪里去了。我心里一直在怀念着这面鼓,它会在没在灯的夜晚响起来,它会在我遇到困难时想起来。我喜欢牛皮鼓的严肃,喜欢鼓在冬季的酷冷中的颤栗,就像我喜欢听一块冰的碎裂。或许在这里的某次战争中,所有的士兵都死了,鼓手也倒在了鼓上,鲜血染红了鼓面,血性的呐喊从此凝固。我会越过谷粒、蘑菇、小河,我会越过寂寞、压低的云、青草地,我会重拾起这面鼓,跨上马,继续敲出壮烈,我拥着牛皮鼓继续在黎明歌唱。其实,人这一生,与其颓废低沉,不如像牛皮鼓一样壮烈高歌。
眼前这面似曾相识的牛皮鼓,肯定也见过流泪,见过哭泣,见过鲜血。我张开双臂,抱起地上的这牛皮鼓,掂了掂,很有重量,那是岁月的重量。我走过这里,面对寒风,我居然低声吼了起来,只有我自己听见,就像这牛皮鼓,可能藏着震天的呐喊,如果不去敲它,肯定压抑了很多心事。我想枕着这面牛皮鼓入眠,就像枕着一件兵器。我的目光越过牛皮鼓,在靠西的一堵废墙根下,居然有荒坟数座,坟土堆上长满发黄的冬茅,这些大概是僧冢了。孤城残照秋风里,独留荒冢听资江,是的,这面鼓,这些荒冢,遥望对岸的县城,聆听资水的涛声,已有些年月了。
心灵的修行
&&& 伍弱文
人最重要的是在重视心灵的修行,而不是一定要拘泥于某种组织或某种宗教的形式。心静心仁的人,总是会以详和的眼光看待事物,弥漫一种亲和的磁力。
&&&那一天,我有机会把仰望的目光,越过高高的石阶,梅山寺仿佛在云端,在离神最近的地方。佛在寺的深处驻坐,幽深,莫测。巨大的佛,金光闪闪,禅意深深,尘世的一切苦难与感伤,都融化在佛的拈花一笑中。我看到了和尚红黄的袈裟飘动,看到了信佛居士缁衣的清瘦背影,看到了信徒的虔诚,看到了寺檐两旁悬挂着的巨大在牛皮鼓和铁钟。暮鼓晨钟,天天敲击着始终如一的信仰,传递着佛的慈祥与警示。
&&&&跪着念经的女居士,使沧桑的经卷清脆如新,祷经声是梅山寺的灵魂,是梅山寺的生动,是佛音的传递。冥冥中,慈航普渡,如果真的有来世今生,那么,佛一定是接生来世的母性之手。这里,是湘中新化县狮子山公园南坡的一个幽静山谷,在这里,可静静地谛听资水的颤音,可静静地聆听茶林中翠鸟的轻鸣,可倾听山风拂过谷地的回声。梅山寺,这座建于2001年的二层琉璃瓦仿古水泥建筑,有一种静的氛围弥漫,它真的是人的心灵的静处么?那么,去问问佛吧!我和文友找到了梅山寺的住持,信持正在卧室的电脑边上网。我好生好奇,和尚也会上网?住持见我们来到,很热情地给我们倒茶,我和文友大概是有佛缘的人,很快和住持谈得很投入。我了解到,住持比我大不了多少,他是佛教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什么QQ、EMAIL、手机、电话、数码相机都有,让我大开眼界。住持说:当和尚修行并不一定代表着要住茅棚和和吃很多苦才算修行,主要是心灵的修行,主要是隐恶扬善。他还说当和尚并不代表着万念俱灰,其实当和尚是另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求静的生活方式。我合掌称赞:高论。听了很多佛理后,住持拿出一卷佛经,是他的同门中人写的,字字力透纸背,书法造诣很高。我在想,佛门中真是藏龙卧虎。
&&&&我突然想起那一次在远离县城的山乡里,也有一次寻佰依佛的故事。那是8月的一天,我们被楼下去兴国寺拜佰依佛信徒的喧哗声吵醒,便匆匆吃了一碗米粉条,驱车往兴国寺赶去。车到西云山脚下一个小集市停下,从这里去兴国寺只能走路。过横溪水泥桥,从桥头热闹非凡的药王祠前过去,入一山谷,是陡峻的上山之路,信徒香客如蚁,在弯弯山道上编成一条弯曲的彩线。香客如此之多,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问向导,寺中供奉着何方神圣?向导说:“四百多年前,白溪人张如贵自幼丧母,学医济民,云游四方,后择西云山坐化,肉身不腐,是为佰依佛。1951年,在破除迷信运动中,其肉身才被二个当地民兵摧首焚骨。”虽然是阴天,但山路难行,我们的衣都湿透了,我说:“这多像一个全民健身运动日啊!”朋友说:“要不是来采访,我才不来健身呢。”走在我们前面的一个村嫂,背着儿子,儿子幼小,在背上悠闲地吹木笛。多有诗意的情景:上上下下客如蚁,佰依佛在云间歇;儿童不知登山苦,负坐母背吹木笛。上到一个山坳,远远地望见兴国寺了。我们在这里歇一会儿,喘口气。到了兴国寺,香客信佛的气氛更浓:爆竹声不绝,香纸烧个不停,寺殿上跪满黑压压的香客,算卦的,求佛的,抽签的,交头接耳的,有种挤破佛寺的感觉。据当地的芳溪村人讲,每年的香客不下三万,进寺门票成人每张三元,光门票收入就有六万多元。寺是古旧木楼结构,供奉的佰依佛被红布帷幔拦住,我没有看到其佛容,想上前去掀开看一看,无奈前面跪着那么多人,不好插足,只好作罢。在寺的右边,看到一块古石碑,上有“建于乾隆三十四年,百伊佛号九祖超升,万民咸泰与隆三宝上修……”字样,可知,此木寺建于清代。站在寺前,西云山峰峦起伏,远处山高谷深,云雾缭绕,近处草木葱茏,和风送爽。寺的周围,有古树数株,参天挺拔,树影幢幢,更增加了佛地的神秘。看来,只要心诚,山乡的人也能成佰依佛。
其实,不管信佛也否,不管吃苦与否,最重要的是心灵修行。有的人,即使从不在佛前跪拜,也比那些见佛就跪的人心诚或心静。我是一朵世俗的云,无法在佛门久驻。中午,与住持及三位居士在寺内吃过斋饭后,我和文友便要离寺而去。在与师傅及众居士告别时,我心中为他们这些献身佛门普渡众生的人有所触动。再次回首,寺门上的对联:“梵贝清音唤醒花花世界痴迷人,晨钟暮鼓警觉滚滚红尘名利梦。”仿佛如佛的音符,念起来如数念珠般圆润,隐约可见,有一种东西,在这山谷中闪闪发光。
点煤油灯的岁月
故乡小山村,我小时候的黄昏,家家的窗户上透出昏黄的亮光来,哦,那是掌灯时分了。掌的灯,自然是煤油灯了。那时,村子里家家有几盏煤油灯。大部分的煤油灯,是从当时的供销社买来的,下部是玻璃做的壶形,中部是铁皮做的装灯芯部分,最上部是玻璃灯罩。也有的人家用空灌头瓶或小瓶子自做的煤油灯。
我记得我在外婆家看到过的最好看的一盏煤油灯,那是由一个小瓶做成,小瓶嵌在圆柱形的泥模中,泥模上糊一层好看的红纸,那简直是一件难得的民间艺术品。后来,我依样做过几盏泥巴煤油灯,始终没有做出外婆家那盏灯的美丽来。记得有一年,外婆喂了两只母鸡,看我闲着,便要我去给鸡喂些大米。我朝屋外“咯咯咯”唤了几声,两只鸡奔跑而来,跑在前头的灰鸡,大而肥。跑在后一点的黄鸡,小而瘦。我想,同室两鸡,朝夕相处,应是饱暖与共,所以,我把大米撒成一个圆圈,让两只鸡一起吃,没有分开喂。然而,事实很快证明我错了,灰鸡踞于米圈中,昂昂乎独食。黄鸡只敢在圈外围捡一些零星的散米吃。黄鸡从灰鸡背后悄悄近圈,啄了一口圈上的大米,灰鸡猛地车转身子,张目扬冠,啄了黄鸡一口,黄色的鸡毛乱飞。黄鸡惧,复又退后。我想,不能任灰鸡吃独食,便拿了扫把去赶打灰鸡,谁知灰鸡飞到木柜上,把煤油灯掀翻掉在地上,煤油灯摔碎了。虽然外婆一再说:“没事”,没有责怪我,但我那时的心情,就像现在摔碎了一个电视机一样心疼。
那时,我最羡慕的是大姑父家的大煤油灯,点起来格外亮堂。他家在炉观河岸边,河水静静地淌着,清凉的河水中,倒映着岸上陈旧木楼与红砖房杂处的模糊影子。河上,拱形的石桥横卧苍茫,石桥东端,茶科所家属楼一楼最左边,就是大姑父家。黄昏细细地打量着茶科所时,大姑父就点亮煤油灯了,灯光映照下,对面工房房檐下的五角星似乎牢牢地粘贴着,工房大门左右的巨大字幅上油漆写的大字,有些斑驳,在黄昏的红墙上很显眼。当年茶科所的建立,源于新化西部多产茶,在这里集中加工成品茶并用于科研。茶科所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一个很红火的国营企业。那时,大姑父、姑母及其儿子、儿媳都是茶科所的工人。在那个年代,说起“工人”字眼,人们就顿生敬意与羡慕,因为工人代表着铁饭碗,代表能吃国家商品粮,代表着每月能领可观的固定工资。然而,风水轮流转,本世纪初,国营企业纷纷改制,茶科所也于前几年解散了。茶科所的围墙拆了,厂房都卖了,工人们各奔前程。不知谁翻开了水泥地板,在上面种上了蔬菜,用旧木棍支起丝瓜棚。两楼右边的几棵樟树,是建所当年栽种的绿化树,当年的小树苗,长得树干已经有小水桶粗了。树枝散成巨大的团,遮盖住了空地上部分的天空,这几棵见证茶科所兴衰的大树,又让人平添几分对人世的沧桑感悟。当然。现在,姑母也不再点油灯了。
有人也许会问,点煤油灯多不方便呀?是的,点煤油灯当然没有现在的电灯方便。煤油灯怕风,刮大风下大雨的夜晚,往往大风把灯都吹熄灭了,而且,煤油灯的光线比较暗淡。要是串门走夜路,大都点干葵花杆照路而不带煤油灯的,就是因为煤油灯易被风吹熄灭。山村人点煤油灯的日子,倒也过得十分悠闲的。一般人家,只是傍晚吃晚饭时点一会儿灯,家里的小孩做作业时点一会儿灯,其余时候,要是有月亮的晚上,一般是几家的大人、小孩子们一起聚集在屋前土坪上乘凉闲聊。要是天昏地暗或下雨的日子,一家人就早早地上床打呼噜了,小山村早早地沉静下来,只有偶尔的犬吠声在空旷的村中传荡。我最喜欢点煤油灯了,很多的时候,天一暗,母亲就喊我点灯。我把火柴一划,“嗤”的一声,火柴就冒出小火苗,往灯芯上一点,屋子里就亮堂起来。
点煤油灯的那段岁月,是一段物质匮乏的岁月,村里人一般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餐净大米饭。更多的时候是吃红薯米夹大米煮的那种粗糙饭。记得那时是小孩子的我,吃上一餐白净的大米饭一般是在生病或过年的时候。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山村通了电,煤油灯,才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夜之间,从这个小山村的视野中消失。煤油灯早已尘封,但儿时那段点煤油灯的岁月,深深难忘。那幽幽的煤油灯火,明明灭灭,一直在我的记忆深处飘浮。
&168号作品
月光摇动枫桥舞
&&枫桥月,枫桥舞。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从此,月光摇动枫桥舞,几许钟声弄晚晴。
&这一夜,我来到了苏州,船家把小船泊在古运河的枫桥边,我也把张继遗落的那轮明月泊在了这里,月光摇动古老的风景,摇动我沧桑的心绪。我要沿着这轮唐朝的明月,走入张继的内心。那轮停泊着的月亮里,布满张继的回望,他在凄惨地回望京华,他满腹诗书很自负的啊,却怎么如大多数进京赶考的应试者一样,要尝尝这落第的痛苦呢?谁不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呢?科举,是当时的读书人唯一的出人头地的门路啊!功名,还有家乡父老的牵挂与寄托,都因落第而付之流水了,他惭愧啊!我不知趟过多少次了,这古运河涛声依旧。这枫桥,撑得起岁月的流失吗?撑得起张继家园的梦境吗?撑得起张继十年寒窗的辛苦吗?我仰望的眼眸,时时被迷离的渔火拉下,沉默的渔火,此时竟幻化成一群饮尽乡愁的蝶?恍惚如梦。张继的失意、憔悴、伤感,连同那轮停泊着的唐时明月,不经意间融入了浅浅的忽隐忽现的渔火中了呢。我在默默地等待着渔火隐去,看那时,枫桥呵,我停泊的月亮才是你的唯一。
那河风,曾经吹动张继长衫的河风,依旧在寒山寺上空回旋。寒山寺很小,四周的黄墙,围不住那佛性的钟声。引渡人心灵的钟声呵,在夜半时,执拗地穿过张继的耳朵,直达我的耳朵深处。张继夜色中邂逅的乌鸦,在他的诗中隐隐约约啼唱一首伤感歌谣的乌鸦,大概是绕树三圈无枝可依而飞到别处去了吧?我找也找不着它了。夜,一点点逼迫我停泊在枫桥的月亮。月亮开始落泪了,毛毛雨一般的泪,曾经淋在匆匆过客张继身上,刹那间变成一层苍凉的霜啊。张继呵了呵手,写下诗句把他自己慢慢捂热。我呢,能为张继做点什么吗?我已无法缝补钟声撞破的同情心扉。我为张继这样的寒士饮泣,我为科举制度下落第的举子饮泣,谁听见我梦里梦外肆无忌惮的哭吗?月光摇动枫桥舞,却摇不动张继的寂寞与忧愁。我喝了一口船家泡的浓茶,茶都凉了,喝下去仍有馨香。虽说张继是一代才俊,但他那晚在客船上是没有心思细细品茶的。世易时移,姑苏城外,枫桥边,已不再是张继当年的荒凉,张继的诗,为这里带来了荣耀带来了财富,这是张继当初没有料到的。我也不用如张继那样整夜缩在船舱中避风了,我寂寞了的时候,走走横卧在水上的廊桥,去看看古典的木屋,去看看古典的米行、当铺、驿站等,去摸摸张继的铜像,去倾听导游小姐的吴侬软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吟诵着张继这首《枫桥夜泊》,张继科考失意后萌生的悠悠的乡愁在这枫桥月夜最终化做了我的守望,我守望着这轮在枫桥边诗意地泊着的月亮,我不敢搅动河水,生怕搅碎了月亮,生怕搅碎了张继的婉约心事。而此时高悬在枫桥上空的那轮月亮呢,只是枫桥边停泊着的明月的影子罢了。
自带救命符
在一个长满枫树的村落里,我邂逅朋友老刘。在与老刘的闲聊中,我得知老刘刚在阎王殿前走了一遭,他说:“要不是我自带救命符,早就变成鬼了。”原来,不久前老刘到偏远的云溪山区去办案,车行至云溪的半山坡险要地段时,那里正由施工队炸掉山崖扩修路面,施工人员旗子一挥,要老刘的车赶快过去,老刘的司机于是加速驱车前进。世上的事真是凑巧,此时,山崖上快速地坠下一块重约一公斤的石头,石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老刘的司机头上,司机一下子被打晕了,趴在方向盘上一动也不动,车却在继续高速前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刘飞快地伏下身子,用手紧紧压住刹车板。车停了,车停在距公路外边悬崖仅半米的地方!后来救护车也很快赶到,把昏迷的司机送到医院救活了。
平时,老刘喜欢学习,喜欢学一些有用的急救知识,他常下乡办案,但他又不会开车,因此他在空闲时,便向司机学会了哪里是油门哪里是刹车板,以备不时之需。正是这些零星的汽车知识,却在关键时候救了他和司机的性命。试想,如果老刘不学一点汽车知识,那他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和司机坠下深崖而粉身碎骨。
老刘感慨地说:“活到老,学到老,出门在外,要学会自带救命符。也许一点不起眼的小知识,可以救人性命&。”我问老刘:“你还有哪些救命符,教我一些吧。”他说:“多着呢,比如到郊区野外地,人地生疏,最好要有人同行,同行人中如有心脏病的,&昏迷时要平躺,必要时心脏按摩或人工呼吸。&如有中风的,不要移动病人或给予任何饮食。如有中暑的,将患者移至阴凉处躺下,头部稍高,解除束缚衣物,并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为患者降温。如有外伤,少量出血可用直接加压法,如头部受伤,使患者平卧,头部垫高,脸偏向一侧,冷敷头部及颈部。&如有骨折,使伤者安卧,不使折断处用力,先予止血,注意痛极休克。如有烫伤,&立刻用水冲洗或浸入干净冷水中,轻者以凡士林涂抹患处,或干净布料敷盖。如有休克,&使患者平躺,头低脚高,以保持患者脑部血液供应,唯呼吸困难者,则需把患者头部垫高,注意保暖。&如有触电,先切断电源。如有溺水,救出水面,清除患者口中异物,使患者腹中之水吐出,必要时人工呼吸、心脏按摩、紧急送医。&如有食物中毒,先服用浓食盐水使其全部吐出。&如有毒蛇咬伤,包扎伤口上部,洗净伤口,用清洁刀片切开创口挤出毒液或用口吸出。&如有虫入耳,&将耳向亮处或将甘油、机油滴入耳中。&如有异物入眼,&用干净手帕轻轻拭去,不可揉擦眼睛;如看不见异物,可用食盐水冲洗……”想不到老刘成了百事通了,我忙要他慢说一点,我掏笔记下了这些救命符文。
有时为了顾及面子及虚荣心作怪,也许我们乐于记歌词或学打麻将,却不肯去记下那些急救的小知识。往往我们喜欢教小孩子背唐诗宋词,却不愿教小孩子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打碎车窗玻璃逃生等这些小知识。那么,我们是不是有些舍本求末呢?其实,生命是最宝贵的,生活中的那些急救小知识,掌握一点是必要的。自带救命符,等于自己带一个医生,等于多打开一条生命通道。那么,看完后再反复多记几次本文的这些内容吧。
俗话说:入冬的糍粑入春的笋,说的是入冬的糍粑特别香,入春的笋子长得快。在我的老家湖南新化有一个著名风景地以其壮美阔大的梯田闻名于世。
&&&&吃时,必须佐以味道更佳,并且易于消化。而其附近
&&&&把精选的然后把湿润的糯圆架在锅里放一些水,水位到木桶底部止,不能温过木桶,用竹笠盖好木桶口,在锅糯米糯糯外表涂上一层生米粉,再把糯团子手指手掌挤压
&&&&,一到年底,就成了紧俏商品,远近的人们争相抢购。如今我远在外地,为不能吃到而常常心生遗憾。
&171号作品
没有名份的爱
天开始热起来,那天中午,我在酒吧喝了一会儿茶之后,正想往家里赶,偏偏这时手机响了,我一听,原来是老同学老章和老华上城里来了,他俩正在合伙贩运鸭子卖,现正在火车站附近的酒家住宿,打麻将三缺一,要我马上去。如今这年头,朋友三缺一的牌局,是怠慢不得的,如非你不想在这社会上混。我花五毛钱搭公交车,不一会儿就到了那个酒家。我上了酒家的二楼住宿部,老章、老华还有另一个约四十岁的很胖的中年女人,他们正眼巴巴地围在柜前的小木桌边等我。我一到,老华马上向那个女的介绍我,说我是个作家。那女的分明对“作家”很在意,一听“作家”二字,连声说:“了不起!了不起!我早就想找个作家、记者这样的文化人说说我的故事,一直没找到过。”我也得知了她是这里的女服务员,酒家的人都叫她梨子。
麻将桌上好度时光,二元一炮的麻将,十几圈麻将下来,很快就是黄昏了,一结帐,梨子赢了三十多元,老章输的,我和老华保本。我要两位老同学到我家去吃饭,梨子说,我赢了,我请你们吃盒饭,吃完后我还要跟伍作家讲我的故事,她很认真的样子,我就留了下来,一楼很快送来了饭菜,我们三个边吃边听梨子讲她的情感经历,她是一个直率的女人。梨子说:“我是一个乡下妹子,家住在乡卫生院附近,卫生院坪里有一个水泥台子,坪里有一个自来水龙头,附近的女人很喜欢去那里洗衣服。那一年,我高中毕业呆在家没事,家里的衣服由我去洗,我去洗衣服时,那个卫生院的一个男医生常来看我洗衣服,和我聊天。那时,我们农村人羡慕工作人员,加之他文质彬彬,一来二往,就喜欢上他了!半年后的一个晚上,我就上了他在卫生院的那张小木床。”我问:“你知道他结婚了没有?”梨子回答说:“知道,我听他说过,他有老婆,有两个女儿,不过,没住在卫生院。她们住在十多里外的老家山村里,他那时说很爱我,说正在和他老婆扯离婚证,快办好了,我就轻信了。”我便说:“那你现在就和他断了关系,另找一个结婚。”梨子笑了,说:“你想得好简单啊,你以为容易啊!我是陷进入了,我不是那种说放就放得下的那种女人,我当时认定了我只嫁给他。那时,我和他不明不暗一年多后,怀孕了,我吵着要同他回他老家,他硬是不肯,只说和他老婆离婚的事有眉目了,要我莫闹,先生下孩子再说。后来,我生了一个男孩儿,现在读高中了。后来他一直没离婚,他一直在骗我。当我生下孩子一年多后,他回老家过年去了,我想起来很气,春节那天我跑到他老家去闹,发现他根本没和老婆闹离婚,我和他老婆骂起来了。后来,我和他老婆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持续了好几年,每到过春节,我就不准他回家。再后来,一直闹到县里都知道了这事,要查处他,这时,我就怕了,怕失去他。县里的人找我谈了话,要我承认我和他的关系。但我死也不认,我哭闹着只说我的小孩是我和别的男人生下来的,说我本来就很痛苦,要县里的人别烦我。县里没找到证据,就没查了。”我感到惊奇,心想,这女人是吃了迷魂药了,便问道:“那你现在和他怎么样?”梨子说:“现在他老了,两边跑,他现在开始监视我了,怕我有外遇,说起来真好笑。我爱他也很恨他,但为了孩子,我们就这样维持下去,我也不会再找另外的男人了,再说,他老婆是个弱女子,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我身边,她都可忍下来。我和他老婆也没有吵架了,吵那么久都没结果,我也同情他老婆。我现在只是很后悔,怪自己年轻时没把握好,轻信了他的话,以至现在还不是个妻子身份的女人。可后悔有什么用呢?现在我自己也快老了,我想要你写出来,就是要现在的姑娘学好,明明白白找个对象结婚。”
从酒家出来,街上已是华灯初上了,我的心异常沉重,反复考虑着梨子的话语,想起她的那种后悔一生的眼神。这种没有名份的爱,其实是对女人的一种最大的人生折磨。
屈原的尊严
年年端午,年年粽子香,年年念屈原。屈原的一生,是追寻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放下私利,追寻明主,追寻真理,重用,流放,再重用,再流放,二起二落。公元前278年,为国为君,屈原付出生命,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是一只从楚王城遗堞飞起的苍鹰,锐利的目光酝酿着千秋万代的壮阔与高远,坚硬的骨头敲击着时空如编钟铮铮!他的风骚在朝朝代代里流韵,他的灵魂牵扯着刀光剑影隔不断的历史,他最终成为照亮了汨罗江、照亮华夏的一盏明灯。屈原没死,他常常在江边整一整峨冠博带,挥挥临风长袖,虽然显得有些老态了,但他仍一口喝下一大碗渔父端上来的浊酒,然后坐在江边沙滩上,看渔父补网,与渔父闲聊,近处,“哗哗”的轻涛扣击船舷,远处,天高云淡,几只水鸟在江面追逐。
屈原一生哀民生之多艰,他的铮铮傲骨和蔑视王的权杖的烈性,深深刺伤了来去匆匆的时势风云,一个历史的伤口现在犹赫然在目,滴着血。滋润着汩罗,滋润着华夏的,是祖父的血。屈原,是整个华夏的祖父。五月五日,屈原悲愤投江,一刹那,投江的背影划成一道灿烂的虹,一道洞穿历史的长虹。汩罗江,从此烙上了一道华夏苦痛的胎印。后来,离这里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叫陈天华的人,用血肉之躯用惊世之言效仿屈原无声呐喊,震耳发聩!再后来,离这里不远的地方,那个唤起工农千百万的毛泽东,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是否是从屈原悲愤苦痛和无奈中参悟出的一种禅机?
是意志?是美?是力量?铸成了汨罗之魂!铸成了一个民族的血气和肝胆!汨罗江上飘浮着的无头尸体,不就是挟长剑而歌吟的屈原么?屈原死了,但是,汨罗江活了,华夏的大江大河活了,为中华民族活着。屈原魂,是爱国的魂,是无私的魂。如果中华儿女个个像屈原,试问有谁还敢欺凌我们。屈原敢以死捍卫他的那颗爱国之心,因此,屈原的尊严,是中华民族的尊严。屈原,让我们的历史有了尊严。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路漫漫呵,从此,祭祀汨罗魂的旗幡千秋招展。一代代划龙舟的小伙子,一代代包粽子的姑娘,一代代泼米酒的渔父,年年岁岁,江上何处不招魂。祭奠屈原的民间苦艾草,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说的是人要有骨气地活着。震动了世界。
&&&陈天华“”“”“……”“”“”陈天华“”
&&&&。唤起同胞团结之心,他要用死来,
1840,,陈天华死后第,周恩来“”,以诗称赞陈天华的骨气。
附:作品所载报刊没有一一列出,详见表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拼音几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