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听话,勤快割包皮的最好年龄龄

[转载]0~6岁各年龄阶段特征
一.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
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了0—3岁的系统研究,1882年发表了《儿童心理》专著,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观察报告,为研究婴儿打开了一扇窗口;
&我国幼教之父陈鹤琴先生对自己的长子从出生进行了808天的观察纪录,写成《儿童的心理》;
&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陈鹤琴
对婴幼儿年龄的界定
&婴儿期:早期儿童学把婴儿期认定为0---1岁,医学界也认同,心理学著作有的把婴儿期看作0—1岁,有的扩展到0—2岁或者0---3岁;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台湾、苏联心理学家都把婴儿期限定为“生命第一年的儿童”;我国心理学家孟昭兰把婴儿期定为0---2、3岁;陈帼眉定为0—1岁。
&幼儿期:这里的幼儿实际上是前幼儿期,指1—3岁,真正的幼儿期指3—6岁。
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总述
1、活泼好动:
小孩子生来就是好动的。除了睡觉,他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脚都在活动,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的挥手踢脚,到五六个月时,看见东西就要抓,抓了就放进嘴里,再大一点他就要推推这里、拉拉那里,会走以后,他的动作就更复杂了,一次玩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累。
2、好模仿:婴儿出生不久,就能模仿大人伸舌头,张嘴巴,半岁以后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挥手学再见、把手指放在嘴里模仿大人刷牙;到两岁左右的时候,能模仿更复杂的动作,妈妈洗衣服,他也要给娃娃洗,妈妈弄面,他也要拿擀杖擀来擀去,三岁以后她的模仿能力更强了。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主要途径。
3、好游戏:儿童天生好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儿童从游戏中放松身心,获得快乐。三四个月的婴儿会乐此不彼的躺在床上做视物远近的游戏;一岁左右的孩子能连续十几次把球抛出去做练习游戏,两岁多的孩子会高兴的做搭积木、娃娃家游戏,也喜欢与爸爸妈妈一起做扮演游戏。
4、好奇:出生2、3个月的孩子眼睛就不停的转,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感兴趣,5、6个月大的孩子一听到声音就要转头去找,一看到东西就要伸手去拿,7、8个月至1岁左右的孩子,拿什么东西都往嘴里塞,心理学家称这个时期是“口腔期”;1—3岁的孩子喜欢做推、拉、扔、抠、压等动作,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连续开门关门25次,他对“咯吱咯吱”开门的过程很感兴趣,连续按压吹风机开关21次。
5、喜欢与别人交往、合群。孩子出生的头三年主要与父母交往,但事实上也开始了最初的人际交往。一岁多的孩子就喜欢摸一摸、拉一拉同伴,或者拿玩具给同伴;2、3之间,就能在一起玩平行游戏,虽然是各玩各的,但已经有了合作的先兆。有的孩子因为不太与同伴接触(成人的原因),可能表现得胆怯、害怕、不合群。
6、喜欢户外生活。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户外生活,到门外去就高兴,整天呆在家里就不高兴,有的孩子在外面玩,渴了、饿了都不肯回家。有的家长过分的限制孩子外出,原因是怕不安全、怕风寒感冒、怕弄脏衣服,孩子像笼中的小鸟,正天被关在家里。有的老师也不愿多事,怕带托小班孩子到户外玩。这样长大的儿童,往往身体孱弱、知识缺乏。
7、喜欢被称赞。8、9个月大的孩子就能“听懂”大人的好坏话,你表扬他,他就高兴的看着你,你若批评,他就吓得瞪着眼睛、表情呆滞;2、3岁的孩子最喜欢“听好话”,喜欢别人的称赞,夸她聪明又漂亮、夸她的新衣服、夸她画的图画,他都很高兴。我们做父母的应当把夸奖孩子放在口头上,当孩子做的好的时候就夸奖他,但也不要过于滥用。
8、出现第一反抗期。孩子在1.5---3岁的时候表现得比较反抗,这时期的孩子不太听大人的话,爱发脾气,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孩子在1.5岁以后,能独立行走、双手的动作也增强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这导致其心理活动独立性的增加,对成人的依赖减少;2岁过后,自我意识萌芽,“我”的概念逐步形成,产生了在活动中突出“我”的强烈愿望,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当这种愿望受到成人的约束时,就表现得反抗。孩子还不懂得什么是“应该”和“不应该”,只要自己需要就力求获得满足,若被拒绝,立刻就引起他毫无道理的“逆反”。家长要平静的对待这个时期的孩子。
二、婴幼儿动作发展的特点及内容
(一)躺:仰卧、俯卧。2—3个月的婴儿手脚不再乱动,开始出现一些局部动作,学会抬头,成人可把他竖直抱起;4—5个月学翻身。
(二)坐:5—6个月学坐,孩子真正能坐稳时,头能竖直,不向前倾,不必用双手支撑,双手能自由活动,摆弄玩具。
(三)爬:爬的最佳年龄是6个月。充分的爬行能够锻炼手、腿、腰、背部的肌肉。对婴儿的交往能力、空间知觉的发展都有益处。
&&&1、爬行动作有助于婴儿手眼协调、手脚协调能力的发展;
&&&2、7—8个月的婴儿如果很少进行爬行练习,将来可能出现语言上的障碍。(因为人在爬行时,头部必须抬起,这样颈部的肌肉就可以刺激大脑皮层上的语言中枢,有利于学习语言。有专家研究发现,爬得时候,手与头的距离大约是30cm,这正好是两眼焦距结合的部位,经常练习爬行,有利于长大后阅读写字。
(四)站:5—6个月,成人可以扶住婴儿的两腋,让他站立,7—8个月扶住他的双手让他站立,每天练习几次,增强肩、胸的活动能力;10个月左右他会自己扶住东西站立,在此期间,他还练习坐、爬、蹲等动作。不宜站得太久。到2—2.5岁,能独脚站2—5秒;2.5---3岁,能单脚站5—10秒。
(五)走:11、12个月的婴儿可以练习行走,12—15、16个月会走的婴儿都属于正常现象,有的婴儿10—11个月就会走了,这是个别现象。走的太早也不利于婴儿双腿骨胳的发育。走的太晚,也应该查找原因。到18个月就走得比较稳了。18—24月会用脚尖走4—5步,但不稳;2—2.5岁能后退、侧着走,能交替双脚走楼梯;,能双脚交替灵活走楼梯,能走直线。
(六)跑:13—18个月会跑但不稳;19—24个月连续跑3—4m,但不稳;25—30个月能奔跑。
(七)跳:19—24个月能开始做原地的跳跃动作,能双脚跳起,离开地面;25—30个月能从楼梯末级跳下;31—36个月能双脚离地腾空连续跳跃2—3次,能跨越一条短的平衡木。
(八)仍:13—18个月会仍出球去,但无方向;19—24个月能双手举过头顶仍一个球;25—30个月能举起手臂投掷,有方向;31—36个月能把球仍出去3m多。
(九)手眼协调与双手动作:4—5个月大的婴儿手眼的协调动作就开始发生了,表现是看到东西就伸手去拿,6个月左右,五个趾头仍是浑然一家,往往整把地去拿东西;7个月大时,两手就变得灵巧多了,能够把一只手里的东西交到另一只手里;8个月大时,就能用拇指和食指拣小东西。能
手拿两物对敲;13—18个月会用两三块积木垒高,能抓住一支蜡笔用来涂画;能双手捧碗,会试着自己用勺进食;19—24个月能把五六块积木搭成塔,能用线穿进扣子眼,能自己用汤勺吃东西;25—30个月,会自己洗手擦脸,绘画垂直线、水平线,会一页一页的翻书,会穿鞋袜、解衣扣、拉拉链;31—36个月,能用积木搭成较想象的物体,能模仿画圆、十字形,试用筷子等。
三、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是外部刺激的接收、登录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大脑实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摸觉、运动觉等;
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解释过程,是对感觉输入的信息赋予意义的过程。把各种单一感觉,比如视觉与听觉,视觉与触摸觉结合为整体的整合活动,就是知觉解释世界的过程,例如,婴儿手中玩具发出响声的经历导致他们摇动手臂,使手中玩具不断地发出响声,这是视觉、听觉、动觉的整合产生的对“摇铃”的听——动知觉行为。
(一)视觉—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渠道之一
1、基本特点:
&◆ 婴儿的视觉器官在胎儿时期已基本上发育成熟;
婴儿的视觉系统仍处在成熟的过程中,如视觉神经的髓鞘化还在继续,视觉功能也在进一步完善;
&◆&&&出生3天的新生儿就有视线集中现象;
&◆1个月能看清距离眼睛20cm的物体;
&◆ 2个月能根据物体的距离调节视力;
&◆3个月双眼幅合能力初步完成,并有“移视”和“追视”现象。
2、视敏度(视力)的发展
视敏度指辨别物体细微差别的能力,也就是视力。
新生儿和早期婴儿的视敏度很低(成人在2m处看到的物像,新生儿只能在0.2m远处看到;4个月的婴儿就能在0.6m远处看到)
6个月的婴儿视敏度基本上达到成人的水平。
3、颜色视觉的发展: 出生2周 的新生儿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3个月的婴儿已具有三色
(红、绿、蓝)视觉;4个月婴儿已能在可见光谱上辨认各种颜色;我国李忠忱(1990)的研究:11月婴儿能准确分辨红、绿、蓝、黄四色,13个月能认识和准确指出红绿蓝黄黑白6种颜色,能听懂6色的名称;16个月开始说出6种颜色;18个月开始认识紫、棕、橙、粉红、浅绿、浅黄、灰色;24个月能说出15种颜色。
4、模式视觉的发展:
&&&&&图形模式视觉的发展对婴儿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与他们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关联。小婴儿对正常搭配的人的脸型最感兴趣,大一点的婴儿对中度复杂的图形模式有偏好。
(二)听觉:
1、胎儿在6、7个月时可产生听觉。我国物理声学学者刘泽轮(1990)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结论。
2、5—8个月的婴儿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可以清楚地区分。在低频部位的可听度高于成人,在高频部位超过成人的高频。随着听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成熟,婴儿在2岁前的听阈还在不断发展。
3、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感知从婴儿出生时即已开始,2个月时能安静的躺着听音乐,2—3个月能区分音高,3—4月能区分音色,6—7个月能区分简单的曲调,在倾听音乐时伴有强烈的身体运动,1.5—2岁的幼儿已显示出伴随音乐节拍的身体动作和“舞蹈”动作。
&(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知觉。它包括对物体本身的空间特性如物体的大小、形状的知觉;还包括物体与主体之间在空间的关系,如距离知觉、深度知觉。下图一就是一个深度知觉的试验装置。
四、婴儿注意、记忆能力的发展
(一)婴儿注意的发生与发展
1、新生儿已经具备了注意的能力,它们基本上是先天的、无条件定向反射。通常使用测量心率和血流量变化,作为注意发生的指标。
2、3个月左右婴儿注意选择性的发展:
&&&(1)婴儿更偏好复杂的刺激物;
&&&(2)偏好曲线多于直线;
&(3)偏好不规则图形多于规则图形;
(4)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多于密度小的图形;
(5)偏好具有同一中心的刺激物多于无同心的刺激物;
(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
3、3—6个月婴儿的注意:
&&(1)头部运动自控能力加强,扫视环境更加容易;
&&(2)婴儿的视觉注意发展,视觉搜索平均时间变短,更加偏好复杂的、有意义的视觉图像;
&&(3)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的发展,提高了注意的质量;如有控制的注意的稳定性的提高;
4、6—12个月婴儿的注意:
&(1)半岁以后,婴儿觉醒时间的增长是大脑成熟的标志,婴儿有更长时间去探索事物和获取更多新信息,他们经常处于警觉和积极探索状态;
(2)婴儿动作的发展使他们的活动视野、活动范围显著扩大,使注意对象多样化;
&(3)婴儿注意的选择性受经验的支配。
5、1--3岁幼儿注意的发展:
&&(1)注意的发展和“客体永久性”的认识密不可分。皮亚杰的试验证明,12—13个月的婴儿能找到先后藏在两个位置的同一个物体,但是只有当他看见藏的动作时才能找到。15—18个月的儿童能够找到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藏起来的客体。
&&(2)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表象的影响。
&&(3)注意的发展开始受言语活动的支配。言语活动不仅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而且还支配着儿童注意的选择性。
&&(4)注意的时间延长,注意的事物增加。2岁以后,幼儿在活动中注意的时间逐渐延长,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也越来越广。
(二)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1、胎儿的记忆:国外的大量研究和国内刘泽论(1991)研究证明,胎儿期已有记忆,并在出生后表现了再认的能力。
&2、1—3个月是长时记忆开始发生的阶段。
&&&2个月婴儿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可以因积累形成长时记忆;3个月婴儿对操作条件反射的长时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
3、3—6个月婴儿的长时记忆有很大发展:5—6个月的婴儿记忆间隔14天之后还能再认大多数刺激物。5—6个月的婴儿有48小时的记忆。
4、6--12个月婴儿的记忆:
&&(1)再现的潜伏期明显延长。
&&(2)8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工作记忆。婴儿开始能把新信息和过去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和比较。
5、1—3岁幼儿的记忆:
(1)符号表象记忆产生。1岁后语言的发展,使儿童能用符号进行表征,从而产生了符号表象记忆。如“苹果”一词的符号在头脑中就可以激活关于苹果的具体表象。
(2)短时记忆出现重要变化。10个月的婴儿出现短时记忆,10%的婴儿能保持5秒,13个月的婴儿都能保持5秒,以后可增加到30—40秒,1.5岁以后短时记忆保持的时间有缩短的趋势。
&(3)表现出明显的回忆能力。1岁能够回忆几天或者十几天前的事情,2岁可以保持几个星期,3岁能达到几个月或者更长。
五、婴幼儿的直观行动性思维
(一)婴儿的动作思维:在能够运用语言符号进行思维之前,婴儿是借助动作思维的。
&&拉被单试验:一个玩具放在毯子上婴儿那不到的地方,婴儿试图直接取得这个玩具,但他够不到。失败几次以后,偶然的抓住了毯子的一角,由此发现毯子的运动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于是婴儿开始拖动毯子,最后取得了玩具。婴儿从此开始对这种情景进行反复的试验,不断变换方法,这可以说是婴儿智慧动作中的一大进步。
&皮亚杰的观察研究:杰西来到一扇关着的门前,两只手各拿着一只草叶子。他想门把伸出右手,但看到除非把草叶放下,就不能扭动门把。他把草叶放在地上,打开门,在把叶子拿起来,走进门去。但是当他要走出屋子时事情变得复杂了。他把叶子方在地上并去抓住门把,但他觉擦到把门拉向自己时必须同时挪开那处于门和门槛之间的草叶,于是,他拾起叶子把它放在转动着的门之外。这种整体性操作恰恰是发生在表象或关系知觉上的十分独特的智慧活动。
(二)儿童思维发生的时间和标志:1.5—2岁左右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时期;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是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
(三)3岁前儿童的思维属于直观行动性思维。这种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1、思维在直接感知中进行。思维紧紧依靠对事物的直接感知;
&&&2、思维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离开自己的动作,思维也就不存在了。(举例:2-3岁孩子画画)
六、婴幼儿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一)前言语阶段(也是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生后第一年)
1、简单发音阶段(0—3个月):2—3个月的婴儿在吃饱睡足时,会发出“啊咕”等声音,这不是嗓音,这种声音只有在安静和满足时才出现。
2、连续音节阶段(4—8个月)婴儿发出的声音有了明显的元音和辅音,有比较分明的音节。如ba-ba-ba,da—da—da.
3、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发出的语音能与个别事物结合起来,说出少数几个词。
(二)言语发生阶段(1—3岁)
1、言语发生的标志:
&&(1)用不太严格的标准衡量,初步理解词的意义;
&&(2)持续的、自发的使用一些词。
&&&(3)词带有个概括的意义,而不是只代表某一事物;
&&&(4)能掌握10词左右。
2、言语发生的两个小阶段:
&(1)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1—1.5岁)这一阶段儿童理解的语言大量增加,说出的语词很少,甚至出现一个短暂的相对停顿或沉默期;
&(2)积极说话阶段(1.5—3岁)孩子突然开口,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语词大量增加,语句也迅速发展。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泻千里。
3、2—3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
七、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依恋的发展
1、婴幼儿依恋发展的阶段;
&&●无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0—3个月)对谁都微笑,那怕是一个精致的面具。
&&●有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3—6个月)对母亲和熟悉他的人表现出更多微笑、啼哭和咿咿呀呀,对陌生人的反应明显减少。
&&●特uixiang殊情感连接阶段(6个月---3)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深的关注。
2、婴儿依恋的类型:
&(1)回避型:妈妈是否在场对这类孩子影响不大,妈妈离开他们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回来也不予理睬。这类儿童还未形成依恋。
&(2)安全性依恋:与妈妈在一起能安静的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不是总粘在妈妈身旁。
&(3)反抗型依恋:对妈妈的离开很警觉,有点打惊小怪,甚至会极度反抗,与妈妈在一起,也不把妈妈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
3、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1)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的探索能力的发展;
&(2)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3)安全的依恋使母婴形成良好的感情联结。
(二)同伴关系的发展
1、同伴之间的交往最早可以在5、6个月的婴儿身上看到,他们可以互相触摸、观望,甚至用哭泣来对其他婴儿的哭泣做出反应。
2、6—12个月的婴儿交往的社会性逐渐增加。他们可以对见过2、3次面的孩子表现出更多的触摸;
3、12—24个月的孩子开始在一起互相游戏,表现出初步的交往能力;
4、2—3岁孩子的同伴关系表现在交换游戏物品的基础上。
附上:婴儿期儿童心理特点
婴儿期是指儿童从出生到1岁的时期。胎儿刚出生后主要依靠皮层下中枢来实现非条件反射来保证他的内部器官和外部条件的最初适应,此时重要的非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及定向反射。婴儿期由于神经髓鞘的形成不全,神经兴奋不能沿一定的通路迅速传导,故兴奋特别容易扩散,这也是小儿易激动的生理原因。
&&&&随着脑的不断发育,皮质中的暂时性联系也日益发展起来。新生儿明显的条件反射的是在出生后两周左右。4个月的儿童能区别各种气味,能分辨不同颜色的物体。4-5个月便能分辨出亲人和生人。从第4个月起开始分辨出成人的声音,如听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就高兴起来,并开始发出一些声音以回答成人。
 5-6个月婴儿就可以再认妈妈,这是由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婴儿出现的短暂记忆的表现。7-8个月时起,由于儿童多次感知某种物体或动作,并同时听到成人说出关于这一物体或动作的词,在他的脑里,就在这一物体或动作的形象和词的声音之间,建立起暂时联系,以后只要再听到这个词的声音就能引起相应的反应。10-11个月起婴儿开始“懂得”词的意义,并对词的内容发生反应,词开始成为信号,即第二信号儿童的语言或说出的词是从成人所发出的词或者语言的声音模仿开始产生的,因此,为了尽快开发儿童的语言能力,成人在与儿童接触时应尽可能不断给予语言刺激。
 儿童情绪自两个月以后,积极情绪开始发展,当吃饱、温暖时,可以看到儿童活泼而微笑的表情,反之,能引起否定的情绪反应,如哭闹、呆滞等。因此,为了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状态,应经常和儿童交往,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适当的玩具,并多给予关心、照顾和抚爱。
二.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
  ·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
  ·是孩子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脑的发育
  5~6岁时,脑的结构已经较成熟,这意谓着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了。这一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所增强,但抑制机能还比较差。
  大脑兴奋机能的增强表现在觉醒的时间延长,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条件反射建立的速度加快。抑制机能的增强表现在已经能较好地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事情的分辨也更加准确。
  睡眠时间
  3岁:晚上睡12小时,白天睡2小时;
  6岁:晚上睡10~11小时,白天睡1.5小时。
  动作的发展
  由于大肌肉的发展,他们会不知疲倦地从事各种活动。
  如:自如地走、跑、跳;单脚跳跃,甚至跃过低矮的障碍物;跑上跑下楼梯,熟练地攀登;抛掷各种物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明快、动作整齐地跳舞;在跑动中越过各种障碍物,如沙坑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参加体育竞赛。
  5~6岁,小肌肉开始发展,这时就能从事绘画、写字、塑造等活动了。
  语言的发展
  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
  词汇量
  3岁:800~1000个;
  4岁:个;
  5岁:个;
  6岁:个。
  言语表达
  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出现了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它既可以帮助儿童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
  言语失常现象
  这一阶段常出现三种言语失常现象:口齿不清、发音含糊和口吃。
  口齿不清一般发生在换牙期间,在新牙长出后就能纠正。
  发音含糊是由于嘴唇、舌和下颚的运动不灵活造成的。运动不灵活可能是因为害羞、胆怯,常在情绪激动时发生。
  口吃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是由于情绪紧张、神经过敏,有的是模仿别人口吃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遗传。
  专家提示
  这一时期,儿童说话常有重复或犹豫不决的情况,在与他们交谈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轻松愉快地发表议论。
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
  &是孩子一生中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
  &是孩子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
  脑的发育
  5~6岁时,脑的结构已经较成熟,这意谓着可以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了。这一阶段,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所增强,但抑制机能还比较差。
  大脑兴奋机能的增强表现在觉醒的时间延长,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条件反射建立的速度加快。抑制机能的增强表现在已经能较好地用言语控制自己的行动,对事情的分辨也更加准确。
  睡眠时间
  3岁:晚上睡12小时,白天睡2小时;
  6岁:晚上睡10~11小时,白天睡1.5小时。
  动作的发展
  由于大肌肉的发展,他们会不知疲倦地从事各种活动。
  如:自如地走、跑、跳;单脚跳跃,甚至跃过低矮的障碍物;跑上跑下楼梯,熟练地攀登;抛掷各种物体;在音乐的伴奏下,节奏明快、动作整齐地跳舞;在跑动中越过各种障碍物,如沙坑等;按照一定的规则参加体育竞赛。
  5~6岁,小肌肉开始发展,这时就能从事绘画、写字、塑造等活动了。
  语言的发展
  词汇量迅速增长,已经能掌握各类词,逐渐明确词义并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种语法结构。
  词汇量
  3岁:800~1000个;
  4岁:个;
  5岁:个;
  6岁:个。
  言语表达
  可以自由地与人交谈,出现了自我中心言语。
  自我中心言语是伴随着动作和游戏而进行的自言自语,它既可以帮助儿童出声地思考,又能暂时满足他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一些愿望。
  言语失常现象
  这一阶段常出现三种言语失常现象:口齿不清、发音含糊和口吃。
  口齿不清一般发生在换牙期间,在新牙长出后就能纠正。
  发音含糊是由于嘴唇、舌和下颚的运动不灵活造成的。运动不灵活可能是因为害羞、胆怯,常在情绪激动时发生。
  口吃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是由于情绪紧张、神经过敏,有的是模仿别人口吃形成的,还有一部分是因为遗传。
  专家提示
  这一时期,儿童说话常有重复或犹豫不决的情况,在与他们交谈时,要鼓励他们大胆地说话,对口吃现象不必太在意,训练孩子轻松愉快地发表议论。
  教育重点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同时有计划地让他们学习一些书面语言。
  思维与想象
  学会在动作之前就能在头脑里进行思考,思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和预见性。
  但是,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形象,对事物的概括也总是具体的、形象的。6岁时,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如口算10以内数字的加减,判断一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等。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集中表现在游戏以及泥工、绘画、讲故事等活动中。
  可以事先想好游戏活动的主题,计划游戏活动的内容,并预期游戏活动的结果;还能事先分配好角色,确定活动规则,在游戏中按规则、角色身份行事。
  喜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如流汗时要画出大颗的汗珠;大萝卜比人还大,要大人、孩子、小狗、小猫等一齐拔。
  四种儿童游戏
  (以智力发展水平分)
  1.新奇的、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游戏:如手舞足蹈、反复撕纸、逗引时的嬉笑、扔掉拾起的东西、敲打手中的玩具等。
  2.简单的动作模仿:如拿筷、匙自己吃饭,模仿演员的表演动作等。
  3.象征性游戏:如办家家等。
  4.创造性游戏:如搭积木、主题游戏或角色游戏等。
  对图像的辨认和记忆能力很强,认记图、字都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完整地记住一个短小的故事或大人委托的一件小事。一记牢,就能保持较长的时间。
  把一个字作为一个完整的图形辨认和记忆,较少分析偏旁部首、字形结构。所以认字不够准确,常常容易把近似的字混淆。
  4~5岁时,还不会利用语词作为记忆的中介;6~7岁时,虽不会主动利用语词作为记忆的中介,但一经提醒,记忆的效果就会迅速提高。
  专家提示
  孩子的记忆容易受成人的暗示,也很容易发生现实与臆想混淆的现象,如他们十分相信童话或传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自己也会编织一些向往的却又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家长不要误以为他们在撒谎。
  辨别力
  可以正确辨别红、橙、黄等七种颜色,并能分辨每种颜色的几种不同色度。
  能辨别上下、前后和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能说明什么是白天,什么是晚上。不仅知道“今天”、“明天”和“昨天”,而且知道“前天”和“后天”,并能正确使用它们。初步学习看钟表,会看整点和半点。知道一年有四季,共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或31天。
  看简单的图画,可以把握整体,照顾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看出所画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可以识别各种最基本的几何图形。
  情绪和情感
  一般成年人体验到的情绪,他们大部分已体验到了。
  他们的情绪是外显的、缺少控制的,常常极度高涨。有时会出现极度的恐惧,有时会莫明其妙地发脾气。
  他们的害怕随年龄的变化也在变化,对声音、陌生人或东西、痛或身体失去平衡等的害怕逐渐减弱,而对想像中的事物,如黑暗、动物、鬼怪等的害怕加剧了。对讥笑、斥责、伤害等的焦虑也在增加。
  在集体生活中,道德感得到进一步发展,能把别人或自己的行为与行为准则相比较,从而产生积极或消极的道德体验。
  理智感产生,突出的表现是好奇和好问,他们的提问相当一部分只是为了引起大人对他们的注意。
  他们还特别喜欢收集“破烂”、拆装玩具,这是探究性的强烈表现。
  专家提示
  儿童第一次从家庭踏入同伴的集体行列,往往会产生许多不适应,如果片面地把大人的愿望强加在他们身上,会使他们情绪压抑,影响身心的发展。
  教育重点
  提供丰富、适宜的智力玩具,启迪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耐心热情地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经常结合生活实际向他们提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爱思考、爱观察的习惯。
  社会技能的发展
  他们大部分都不甘寂寞,喜欢与同伴一起玩,玩伴的数量随着年龄增加。游戏转向联合性和合作性的游戏,玩伴关系由比较松散的撮合到比较协调的、有规则约束的结合。玩伴不稳定,经常在变化。
  游戏中争吵是常有的事,一般是为了争夺玩具或争演某个角色,也有的是为了使别的孩子服从自己。不过争吵的时间不长,也不会因此耿耿于怀。专家提示
  在没有玩伴的情况下,有的孩子会假想一个同伴跟自己玩,这种情况在3~6岁儿童中占一定比例。独生子女、智力较高的更可能有假想的伙伴。这种情况一般到入学时会自行消失。
  3岁儿童已知道自己的性别,但对性别会不会变化还不太清楚。6岁儿童已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因为服饰的改变、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教育的影响,已意识到不同性别行为上的差异。
  4岁前,与同性或异性玩伴都玩得十分融洽;4岁后,男孩女孩的游戏内容开始分化,5岁后更加明显。
  专家提示
  他们虽然知道一些适合性别角色的行为,但不一定都肯接受适合自己性别的行为,尤其是女孩,而男孩因怕被嘲笑而较少模仿或学习女孩的行为。
  在与成人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已经对自我形成某种看法,如知道自己是聪敏的还是愚笨的,是勤快的还是懒惰的,是漂亮的还是丑陋的,是讨人喜欢的还是惹人讨厌的等等。
  6岁时,幼儿已养成自己的一套行为习惯。
  个性心理特征已初步形成,智力超群或有特别才能的“神童”崭露头角。专家提示
  &孩子的自我意识基本上是家长、同伴、教师平常对他们的评价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围人肯定的、积极评价的幼儿往往对自己产生一种满意感、自信感;而经常受到周围人否定的、消极评价的幼儿会对自己产生一种自卑感、孤独感。
  &孩子的行为习惯全是成人强化的结果,他们一般认为被成人接纳的行为都是好的行为,反之则是不好的行为。
  &这一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个性特征和倾向性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虽然以后也能对其中一些不良个性特征加以改造,但往往只能是量的变化,除非客观环境、儿童的亲身经历一次次出现极严重的转折,否则是很难改变的。正因为如此,要特别重视这一时期的教育。
  &要特别关心那些动作笨拙、胆怯、不合群的孩子,通过指导尽快使他们受到同伴的欢迎。
  教育重点
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和形象化的教育,培养他们与同伴友好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貌等优良品德,并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
附上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总之,直到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3~6岁,真是个动荡时期。
  从2岁到6岁,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符号。例如,语言就是符号,象征游戏也是符号(这个大圆圈是爸爸,那个小圆圈是我),说自己做的梦还是符号(在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非现实性的幻想)。 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他们认为,名称都是事物固有的,一个物体只能有一个名称。当他们知道了理发馆是给他理发的地方之后,他会问"发廊是干什么的"? 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现在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中。例如,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讲VCD机怎样用时,他会使用一些模糊的术语,像"往前转"、"往后停"之类,等他讲完之后,另一个孩子还是不会使用VCD机,因为他把最重要的信息漏掉了,原因是,这个时候的幼儿还不善于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或他以为词汇所包含的信息比实际的多,他相信,含混的"东西"也能表达物体的性质。所以,这一阶段的幼儿还不能清楚地鉴别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东西。
  到了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比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很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有增多;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有变少;一个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很多父母对自己3~4岁孩子智力发展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的情绪、兴趣和态度的关心。这些父母不懂得,强迫一个小孩子学习一种专门的知识,会使他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这种消极情绪对他将来的学习是不利的,它所产生的负作用比他今天是否学到了字母、数字和算术要大得多。很多成人认为,孩子的思维和成人差不多,在感情上却离成人很远。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事实恰恰相反。孩子在感情上很像成人,而在思维上离成人很远。 一个孩子偶尔从同伴那里学来了一句脏话,父母就断定孩子懂得这句脏话的含义,于是打骂孩子一顿了事。其实,孩子说的这句话,他自己并不一定懂得。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教育,我们可以告诉他,有些话听了让人高兴,有些话让人讨厌。你说的这句话就让人讨厌。有些孩子说脏话,只是在试探爸爸妈妈的反应,一旦发现父母的反应不愉快,他们以后就不再说了。 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在游戏中学习:孩子的学习常常是在活动中进行的,这与我们成人不同,对一个成年人来说,学习得最好的时候,常常是静静地坐着倾听的时候,比如听老师讲课或者自己看一本书。孩子却不能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心智活动或思维。他们只能通过对事物进行实际操作来学习,不管这些活动是搭积木、玩洋娃娃还是过家家。  所以,幼儿不是消极的学习者,而是积极的学习者。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得好,"游戏就是儿童的工作"。在游戏中,儿童从事各种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又慢慢地被内化为思维活动。相反,让儿童静静地坐着学习,对他们的成长不会产生持久的作用。只有让儿童通过积极应付环境而获得的东西,才能长久地得到保持。 一些学习活动可能适合于幼儿,如学习写字、认拼音字母、学习打字等等。这些学习可以为以后的规则学习打下基础。
  快速学习与融会贯通: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对孩子来说,纵向的加速学习比横向的融会贯通更重要。例如,学习数数,他们恨不得孩子能很快地从1数到10000,学习阅读,就希望孩子尽快地能够读文字很多的书。为什么这种愿望是不切实际的呢?因为,假如学习对孩子来说没有乐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会高,他们的情感还会受到伤害。当您花了很多钱,给孩子报了钢琴班、书法班、舞蹈班的时候,必须首先考虑孩子是否有兴趣学习这些东西。诚然,孩子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可以在特殊技巧上得到大的提高,但是,如果孩子并不喜欢这些东西,他们的学习是被迫的,他们忍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可能会失去很多东西,他们的情感可能会受到消极影响。这些,他付出的代价就太大了。 所谓横向的融会贯通,指的是,我们不求孩子在某一个或几个专门技巧上有大的长进,而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多种多样的材料,让他们扩大知识面,把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例如,认识了圆形或方形,以后,不要再让他学习新东西,而是让他熟悉他所见到的各种圆形和方形,这样做,有助于在孩子心目中建立起圆形和方形的概念,为今后学习更高级的几何学作了准备。 当孩子学习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材料之后,他们就能对这些材料进行横向的比较、分类、排序等等,例如,让他们把狗、草、桌子、大象、月季花、柜子按照类别和大小分类并排序,如果他们做得很好,就意味着他们为今后的学习作了准备,这比仅仅学会数数、算术的孩子将来的发展可能更好些。
  幼儿期个性发展的主要任务:我们在引言里已经提到,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能预测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但是他们的个性发展却能够预测。可以说,3~6岁期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比整天关注他们的智力发展更重要,也更得法。那么,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孩子掌握那些为上小学作准备的知识,如会数数,会算5以内的加减法,会背乘法口诀,会认识多少汉字等等,也不是象我们现在多数父母想的那样,培养孩子遵规守纪,听说听道,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而是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认为,3~6岁儿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游戏活动,亲身体验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一种目标方向感和自主性、创造性。例如,当你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他学习一个数字或汉字,他听您说到学这些东西将来会有用的时候,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好奇和认真地听你讲,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而没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就显得比较无动于衷;又如,当幼儿园老师在班上拿出一个军舰模型要讲解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感兴趣、非常注意地听老师的讲解,下课之后,他可能对别的孩子说,我长大要当一名海军,要开军舰,象刚才老师上课时拿出的那艘一样。而缺乏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可能对军舰模型不感兴趣,也没有什么感受能说出来和大家交流。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目标方向感,给以及时的强化和鼓励。这种目标方向感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产生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和主动精神的基础。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普遍反映,那些后来考取名牌大学、成为人才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在幼儿期就表现出这种萌芽般的雄心壮志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就表现出了高于别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牙齿矫正什么年龄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