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71届唐山市毕业生档案查询聚会

您当前的位置:&&&&&正文
毕业了!哪里才是我们的家
&&& 当下毕业季,就业潮、租房潮、学车潮盛行。&&& 大学生毕业后,一批新鲜的血液注入社会,还未“施展拳脚”,其特定人群的本身需求就开始“回馈”社会,特别是拉动租房市场。&&& 每年到这个时候,各大中介机构都以大学生毕业生租房热为由,广收房源,供毕业生选择。去年7月曾有中介店员告诉笔者,在去年6月中下旬,前来租房的大学生占到了所有租房人群的三成以上,一个月下来,一家门店仅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成交单数就超过40单。不过,今年的情况并不乐观。至截稿日,一位中介店员告诉记者,今年的大学生租赁热潮还没有到来,而租金的大幅上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受制目前租金较高,许多毕业生均到学校最后离校日才租房以节省租金,预计租赁旺季要推迟到7―8月份。 & 针对即将到来的大学毕业生租房潮,本期理财一周报记者通过实地考察,为读者推荐了四大适合大学毕业生租房的板块――闵行莘庄、长宁北新泾、浦东张江以及杨浦五角场。&&& 今年高校毕业生17.5万人,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统计数据表明,大学毕业生对房屋的月租费心理价位为600-1500元。其实大学毕业生对租房的要求很简单,一、拎包入住;二、租金低廉;三、交通便利。  北新泾:北新泾板块吸引毕业生的原因正是区域相对较低的租金水平。此外,轨交2号线西延伸段有四站经过该板块,可以快速通达黄浦、卢湾、徐汇等办公楼密集的中心区域。由于这两大利好因素,许多毕业生选择在此租房,区域内的老公房尤其受到他们的青睐。  五角场:五角场板块虽然不是传统商务区,但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出于先入为主的区域认同、经济因素以及同学情怀,hbrc多会独自或几人一同在就读学校附近租房居住。  张江:大部分区域被工业园区所占据,其中高科企业云集于此,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张江,成为高科产业的新生力量。不少年轻职员在此地安家,成为张江板块的一大购房群体,而更多的则选择在周边租房。  莘庄:莘庄板块虽然位于外郊环间,但板块拥有轨交1号线和5号线,还是被许多刚上班的毕业生所看好。由于板块邻近漕河泾开发区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许多在开发区工作的年轻职员会选择在莘庄租房。关注价格与交通,合租成主流模式“毕业生效应”推动7月租金上涨 & 7月将至,又有一批学子将离开校园踏上社会,而房屋租赁市场也将随着大学生毕业迎来一波大学生租赁潮。理财一周报记者了解到,上海松江大学城、徐汇田林、杨浦同济等板块近期大学生租房开始陆续增多,较上周同期上扬近两成。业内人士分析,这波“毕业生租房潮”预计到7月中会达高峰,而由于经济有限,合租将成为大学生租房的主流模式。&&& 大学生拉动租赁行情,&&& 7月将现最高峰  从往年市场表现来看,为方便求职或上班,应届毕业的大学生从5月开始就已陆续离校租房。数据显示,今年5月大学生的租房量比4月份上涨了71%。据往年统计,到暑期大学生租赁高峰期,大学毕业生租房比例占到板块需求量的20%~30%。从时节来看,这一热潮已经逐渐临近。  上海中原同济分行经理郭亮告诉记者,近期大学生看房陆续多了起来,据他估计,大学生租房高峰可能会在7月到来,“7月份是大部分大学生毕业离校的时间,也是毕业生租房的集中期,因此接下来的7月份将是房屋租赁市场的旺季。”  去年4月开始的系列调控,让上海二手房买卖市场变得扑朔迷离。一方面房东以“以租代售”的形式等待更好的机会,为租赁市场增加了供应量;另一方面,由于对政府调控抱有过多的期待,一些原本打算买房的购房者纷纷选择租房过渡,致使租赁需求增加,活跃了租赁市场。目前,整体租赁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  同策咨询与研发中心分析师赵炎分析指出,今年5月虽然租赁成交比较清淡,但租金上涨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租金在2000元/月以下及元/月的中低价位房源套数占比分别为30.16%和41.49%。即使是和去年年末相比,目前全市各区域租金水平也有10%~15%的涨幅。”  在这样的背景下,预计7月开始“毕业生效应”将在租赁市场中日益显现。可以预见的是,在大批学生租赁需求的拉动下,各主要毕业生租房的重点区域的租金,如莘庄、北新泾等地将有一定程度的涨幅。最关心价格和交通,合租是主流  一项针对大学生租房要求的调查研究显示,价格和交通问题是目前学生族在寻找租房时的核心考虑因素。由于经济能力有限,许多年轻白领的通勤地又多在市区,他们对租房价格、周边交通的敏感度较高。  据《劳动报》报道,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为17.5万人,求职状况比前两年稍有好转,但平均月工资仍没有明显提高,上海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入为3120元。目前房价居高不下,连带房租也一起水涨船高。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房屋的月租费心理价位为600-1500元。  小杨是上海复旦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即将在今年7月踏上工作岗位的他已经与张江的一家咨询公司签约,目前正着急寻找适合租赁的房源。他对记者坦言,“在上海打拼不容易,希望能尽量将租金控制在工资的三分之一左右,能低于1000元最好,可以接受与人合住一间房。”  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经济实力有限,他们大多会选择两到四个人一起搭伙租房,故合租将成为大学生租房的一个主流模式。不少学生为了以较低价格租到房子,通常选择在网上或校园论坛里发布合租信息,寻找室友,或者租住价格低廉、设施较简陋的学生公寓。从成交结构来看,较大部分的成交量主要集中在租金元/月之间,此外日渐上涨的房租也让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合租。  “刚毕业的学生经济实力还不是很雄厚,一般会从合租开始,而且多租住50平方米左右的两室户的老公房,租金在元/月。”上海中原松江大学城分行高级经理李辉分析说。但是他指出,大学生租房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乏长期稳定性。一般房东租约1年一签,但是由于刚毕业工作可能时常变化,所以租房缺乏长期稳定性,有些签约时间较短,这可能也将成为影响之后大学生租房成功率的一个因素。&& 大学周边区域租赁趋旺  对不少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毕业生而言,在毕业院校周边租房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来学校旁生活配套丰富,二来也是出于校园情怀。尤其是那些位于市区的学校,一般这些大学的毕业生在首次租房时会首选学校周围,如毕业于同济、复旦的学子,部分会在毕业后两年内仍旧租住在杨浦大学城内。  因为靠近上海师范大学和应用技术学院两所高校,上海中原光大分行从6月开始逐渐接待了一些大学生租房客。据分行陶经理介绍,仅两天时间里就带看了三组以上的大学生。  另据上海中原松江大学城分行高级经理李辉介绍,最近区域内租赁情况还不错,从4月份开始就陆陆续续有大学生出来租房,大学生租赁房源的咨询量也不低,而成功签单的每月至少有两至三单。  5月底上海中原松江大学城分行就成交了一单大学生租赁,是三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起合租,他们租了“保利西子湾”一套90平方米的两房,带装修,租金为每月2200元。据李经理介绍,该房东住在市区,手上有几套房子,不是很缺钱用,他觉得租给大学生这个租金比较合适也就爽快地成交了。&&& 记者了解到,这个价格在区域内是非常稀有的,板块内带装修的次新两房一般租金价格都要元/月,毛坯两房大概在元/月。看租金、看地段、看安全性看大学生毕业后怎么租房租客说租房成本每月1500元,能省则省是王道&& 唐小姐:上海人,24岁,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在外资公司任人事助理  每到逢年过节,唐小姐都会收到房东的短信,“虽然只有短短几行字也感到很温暖”。唐小姐现在租住的是宣化路上的老公房,租约今年6月底就到期了,她决定续租一年。按照唐小姐的说法,尽管房东提供的家具和电器有些陈旧,但房东的关怀、低廉的租价成了她选择续租的最好理由。  唐小姐和室友小汪是高中同学,都是上海嘉定人,由于在市区工作的关系,她们只好结伴在外租房,过起了搭伙的日子。她们现在租住的房源位于江苏路宣化路路口,房龄较老。户型则是老公房常见的直筒形,进门就是厕所和厨房,总面积37平方米。由于单间的大卧室有20多平方米,女孩们将它变成了起居室,“平时吃饭、睡觉、看碟、学习都在这间房里”。  房东留给租客的家具与房子一样有些陈旧,双人床、老式衣橱、五斗橱、写字台上的雕花都已模糊不清,“看起来就是上世纪80年代上海人用的那种家具”。房东提供的电器也都有点年头了,唐小姐说电视、空调都不怎么好使了,洗衣机还是前任房客留下来的,只有电冰箱是去年新买的。虽然如此,但唐小姐还是决定续租一年。留住她的除了房东的热心之外,还有老公房相对低廉的租金。据她透露,现在租住的房子已经三年没涨过价了,“一直以来都是每月2100元,我觉得这很难得”。唐小姐算过一笔账,小区旁边就是菜市场,每天晚上自己做饭,白天又不花电费,考虑到两人合租,算下来一个月在外租房的开销是1500元/月,相较于她5000元/月的工资来说,还是可以负担的。“因为我们俩周末都回家,三个月的水电煤200元不到,平时只做素菜和小炒,荤菜尽量从家里带来。”&&& 拒绝群租,环境安全最重要&&& 杨小姐:安徽人,24岁,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现任地产公司行政  对于今年24岁的杨小姐来说,租房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在和记者的谈话中,她始终强调这一点。杨小姐2010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目前在一家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担任行政职位,租住在临潼路上的老公房内,距离上班地点不过2公里。 “其实之前不是住在这里的,而是在长宁区的天山怡景苑。”杨小姐表示,“考虑到旁边就是轨交2号线威宁路站,所以刚毕业时选择了在那里租房。”杨小姐所说的天山怡景苑地理位置不错,且周边配套齐全,但不堪群租困扰的她最后只能选择离开。据杨小姐透露,之前租住的那套房子被房东隔成了七八间,一开始住在里面的人还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杨小姐的预料。  “里面鱼龙混杂,什么职业的人都有。”杨小姐说,“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房东后来就干脆租给了一些在美发店上班的人,每天的环境又脏又吵。”最让杨小姐无法忍受的是,原先住在隔壁房间的一位女孩子不久就搬了出去,房东准备租给一位男性。“可问题是这两个房间是公用一个阳台的,那岂不就等于住在一个房间?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于是就搬走了。”杨小姐表示。后来杨小姐就通过中介找到了目前的住所,和另外两个同龄的女孩子共同分担房租,虽然每月1300元一个人的费用比之前贵出好几百元,但由于环境安全整洁,距离单位又近,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租房环境的安全性我个人觉得还是第一位的。”杨小姐说道,“这需要事先去实地考察。”“另外通过正规的途径去获得正确的信息也很重要。之前天山怡景苑的房子其实是别人从房东那里租下来,简单布置一下再转租的。这样的‘二房东’显然是不会为房客考虑的。”杨小姐说。&& && 通勤时间越短越好,轨交房源是首选&& 章小姐:上海人,26岁,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现为某外企财务主管  出门乘坐轨交4号线,然后在世纪大道换乘轨交2号线,到梅龙镇广场上班,整个行程不过40分钟。这就是目前和一位朋友合租住在浦东大道崂山新村,在某外资企业担任财务主管的章小姐每天的上班路线。  说起租房,章小姐可谓经验丰富,已于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三年的她曾频繁变换居住地点,并调侃自己为“老租客”。 “其实我是地道的上海人,只不过家在金山,从单位到家单程就要两个多小时,所以只能和千千万万来上海打拼的外地人一样,在租赁市场上进进出出。”章小姐这样说。  虽然这几年住的地方有近有远,但交通便捷是章小姐选择租房不变的标准。之前章小姐租住在余姚路上,每天步行到单位只需30分钟。再早些时候她住在万体馆旁边的龙山新村,轨交3号线转轨交2号线一样方便快捷。即使是曾经住在宝山,轨交1号线依然没有让她在路上耽搁太多时间。章小姐对记者说,目前每月3000元的房租并不低,老公房的设施也很一般,但章小姐坚持要住在轨交周边。&&& 房子只租给年轻毕业生,斤斤计较不为过&&& 房东陈先生:上海人,53岁,自由职业  “我只把房子租给刚毕业的大学生。”房东陈先生如是说。在他看来,这些年轻的白领“素质高一些,比较爱惜房子”。陈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位于茅台路的房子出租以来,租客清一色都是这些刚入社会的新鲜人,“最短的租三个月,长的两年多也有”。在房客小汤的眼中,这个房东先生“有点抠门”,“房东很抠细节,固定每三个月会收一次房租和水电煤的钱。每次收钱时还会拿出他计算好的清单,密密麻麻一大堆细碎的项目。每项收费还坚持让我核对清楚,比如他会拉着我去看水表、电表查看抄表数。”陈先生自己则认为,他是“最专业、最尽责的房东”。“我有一个背包,放着计算机、账本、手电筒、尺子、水电煤清单等,每次找房客时都会带上,以防不时之需。除了睡觉,手机始终保持开机状态,保证房客能找到我,合理的添置家电、家具的需求都尽力满足,如果是房子漏水、下水道堵塞,那肯定是第一时间解决。”陈先生说道。有意思的是,这样事事仔细、看似很计较的陈先生却往往能和每一任租客成为朋友。正如小汤说的那样,“能有这样斤斤计较的房东也不是坏事,至少房东在严格要求我们的同时,也会这样要求自己。”小汤告诉记者,“我知道前任房客走的时候,留下了新买的窗帘、沙发套和床品,其实是想送给房东的,但房东先生主动打包好又给他们送了回去,说是不想占房客的便宜。”&&& 大学毕业生租房之北新泾篇:次新房租金高企,建议选租老公房过渡&&& 北新泾:涨租在即,抢租老公房  由于北新泾距离市区较近,生活氛围浓厚,租金水平又相对较低,板块内租赁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在市区上班的大学毕业生。进入6月后,随着大学生毕业租房潮的来临,很多毕业生选择在此租房,板块内市场需求会出现明显放大。&&& 同策咨询与研发展中心分析师赵炎就此表示,“受到通胀影响,业主纷纷涨租,目前租赁市场出现供需两旺的态势,预计7月后板块内租金将进一步上扬。”&&& 大学毕业生租房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租金问题,其次是交通、地段等因素。北新泾板块的租金属于中等水平,该区域内的带装修的次新两房一般租金价格都在元/月,毛坯的两房大概在2000元-2500元/月。建议初入社会的毕业生可先租住老式公房,如板块内的新泾七村、新泾三村、虹园一村等邻近轨交的小区,都是不错的选择。&&& 从轨交分布线路上看,轨交2号线西延伸段的4座车站均设在天山路上,而天山西路则贯穿于整个北新泾板块。毕业生如若搭乘地铁,可快速抵达黄浦、普陀、长宁、静安、徐汇等中心区域,车程也都在半小时左右。&&& 对毕业生而言,北新泾板块另一大亮点在于其丰富的生活配套。以西郊百联购物中心为主体的几个大型社区购物场所大大的方便了板块内居民的购物和生活。&&& 大学毕业生租房之莘庄篇:地处轨交枢纽,租金2500元/月适合大学毕业生&&& 莘庄:租金性价比高,不惜舍近求远&&& 莘庄是大学毕业生青睐的另一热门租赁板块。莘庄板块位于外郊环间,板块租金和闵行其他板块相比有一定优势之外,板块内的轨道交通1号线和5号线,也为出行带来便捷。加上板块楼盘高、中、低端物业分配较为均衡,适合各类租赁需求,因此也吸引一定规模的大学生来此租房。&&& 据往年统计,到暑期大学生租赁高峰期,大学毕业生租房比例将占到板块需求量的20%~30%。 &&& 莘庄板块的大学生租客主要来自在区域内漕河泾开发区和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些刚毕业上班的群体。莘庄板块的租金水平相比周边区域性价比较高,适合大学生的租金在元/月。由于租金一直比较平稳,今年2月受到整体租赁行情上涨影响,板块租金上涨10%左右,随后的几个月又回归平稳趋势。&&& 板块内适合大学生租赁的房源,以老公房房源为主,如莘南新村、高兴花园等。上海中原研究咨询部总监宋会雍认为,“这些小区在轨交1号线莘庄站附近,出行较为方便。莘南一村60平方米的两房,租金2500元/月,比较适合两个毕业生合租。&&& “对于环境要求较高的则可以选择次新房,如江南名邸,是建于2004年的电梯公寓房,户型97平方米的两房,租金3400元/月。虽然租金略高,但是多住几人也可平摊租金,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性价比也较高。”大学毕业生租房之五角场篇:受区域认同、经济因素以及同学情怀影响&&& 五角场:40%毕业生选择租住学校旁  杨浦五角场目前由南部的高端商业中心、科教商务区、中部的知识创新中央社区和北部的高端知识创新基地组成。板块内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名牌高等院校林立,万达商业广场、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等各类商业巨擘汇集。  由于大批高校学府的聚集,每年众多走出校门的留沪毕业生催热了该板块的租赁市场。据了解大学毕业生租房群体中有超过40%的学生喜欢居住在附近,而地铁10号线的横贯而过以及拥有数十条通往市中心的公交线路,使得该板块一度成为大学毕业生租房的心水之地。&& 老公房出租比例高  理财一周报记者走访了五角场板块,了解到由于整个五角场区域倾向商业化定位的缘故,住宅相对较少,目前几乎已没有在售的新盘。板块边缘有几个次新楼盘、如文化花园、北茶园、林绿家园。其他周边大多为老公房,如中原板块的长海新村等,以低总价、小户型为特色。既适合年轻白领首次置业,也适合中小投资买来出租作为长线投资。尤其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价格低廉、居住环境成熟的房源一直被普遍关注。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林绿家园店分行经理告诉记者,五角场板块因毗邻多所知名大学,且自身板块内商业生活配套近年来发展迅速,每年的毕业生租赁较为火热。出于先入为主的区域认同、经济因素以及同学情怀,hbrc多会独自或几人一同在就读学校附近租房居住。&& 涨租导致合租比例高  目前房价居高不下,而限购令、限贷令等调控政策的实施,导致住房刚需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连带房租也一起水涨船高。五角场板块与去年年末相比,租金有10%~15%的增幅。目前两房的租金在元,三房的租金在3500元左右。不少学生为了以较低价格租到房子,通常提前就在分类信息网站上发布合租信息,寻找室友。或者租住价格低廉、设施较简陋的学生公寓。记者获悉,上海今年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3120元,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他们对租房价格敏感度高。 “装修稍微好一些的两房开价基本在2500元以上,刚毕业薪水不会很多,即使两人合租压力也很大。”一位即将毕业的复旦大学学生这样告诉记者。21世纪不动产上海区域分析师建议,大学生租房时首要考虑的是租金价格与交通问题。为节省租房成本其实可以选择外环等较为偏远的区域租房。但选择的区域交通一定要便捷,如果租金便宜,但交通成本及消耗的时间过高,也是不划算的。不一定要将学校周边作为毕业后租房的第一选择,若工作单位距离学校较远,居住在学校周边反而会增加一定的路途成本。&&& 大学毕业生租房之张江篇: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在张江园区内租房不现实&&& 张江:租金高企,选择老城区入住 & 张江作为上海的产业聚集地,住宅的开发数量并不是很多。住宅区相对集中在张江镇的周围。而大部分区域被工业园区所占据,其中高科企业云集于此,每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张江,成为高科产业的有生力量。不少年轻职员在此地安家,成为张江板块的一大购房群体,而更多的则选择在其周边租房。统计数据表明,浦东一直是大学毕业生最青睐的租房选择地之一,而浦东张江由于汇集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公司,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学子。&& 偏爱月租1500元的一室户  据理财一周报记者了解,目前张江地区的房地产主要分布在金桥以北,孙桥以南,大致可划分为两大块:一是张江镇以北的香楠地区,集中了汤臣豪园、城市经典等拥有大量联体和叠加式别墅的品质优良的中高档楼盘。另一块是以动迁配套工程为主、少量商品房为辅的大众居住区。主要集中了兰沁苑、玉兰香苑等动迁房源。而商品房主要有流明新苑、春港丽苑等,房型以两房和三房为主。依托张江高科技园区,这里的租赁市场一直以来供需两旺。而租客以年轻白领居多,且大都在园区工作,所以尽管该区域房价比陆家嘴等地区要低上20%~30%,但是租金可与潍坊路和蓝村路地区媲美。  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张江三店经理告诉记者,张江板块是企业聚集地,板块内次新小区比较多,合租房房源充足,毕业季的到来并不会对板块内租金产生明显的影响。但由于板块内房屋租金比较高,中等装修全配的一房一厅价格在2000元-2500元,所以大学生更偏爱1500元左右的一室户。  该经理认为,不带电梯的小区通常都比带电梯的公寓价格便宜。房东改建的一室户或是合租小两房、三房等都比较适合刚毕业的大学生。 && 租金偏贵选择周边房源  不过汉宇地产营业一部总经理杨坚东指出,根据统计,过去每年的大学生毕业潮给张江园区的租赁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并没有想象中剧烈。同比五六月份最多也就增加20%左右。 “张江园区的二手房租金向来不便宜。”杨坚东说,“去年年底主流房源的租金就已经达到3500元左右,同比前年增长15%~20%。而目前的租金基本在元,所以刚毕业的大学生选择在园区内租房并不现实。”  另外据记者了解,虽然二手房和租赁市场良好,但中介的门店并不多。目前张江的二手房租赁房源主要集中在张江镇上的老城区。据一位中介人员介绍,目前张江地铁站附近交通还不是很方便,平时出租车也少有路过,生活配套依然相对滞后。因此很多在张江工作的租房客户都选择在生活配套相对成熟的张江镇中心区域内租房。而张江地铁站附近生活氛围仍不成熟。  杨坚东建议:“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房源。一般而言房租最好不要超过自己月收入的50%,按照这个比例,大多数毕业生恐怕都不能将张江园区内的居住社区作为首选。而更应该考虑板块周边的例如金桥、三林等地或者2号线沿线的二手房。” “现在公司周边的租金的确是太贵了,目前在张江镇上租了房子,价格便宜近三分之一。虽然需要多换乘一次公交车去上班,但时间并没有多出很多。”刚刚从华师大毕业从事软件工作的孙先生如是说。
下页更精彩:
微信查看最新信息微信扫一扫或用微信搜索微信号:hbrc-com
安卓手机客户端更省流量手机扫描下载或者直接
猜你还喜欢的文章
热点文章排行榜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_唐山中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608贴子: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收藏
如果想测试一个人的品格,就给他权力。  ——林肯  闲谈机关文化 漫议国家大事  序 言  本书试图对当代中国党政机关作全面解析。  党政机关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部门、机关和各级人民政府所属的部门、机关以及其他民主党派、社会团体、部分被授有一定行政权力的事业单位的总称(百科名片)。  党政机关是我国政权组织机构,其功能可概括为,通过政治权力的运作组织社会资源进行社会管理。当代中国是高度集权化的政治治理结构,党政机关是这种治理结构的权力运作中心,其行政权力触及国家的方方面面,触角延伸到社会各行各业,与每一个国民命运福祉密切相连。  长期以来,中国党政机关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是个神秘的地方。由于透明度不高,难免让社会产生不少误解和妄说。作者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杂谈的方式,通过客观描述,辅以大量真实案例,对党政机关的组成形式、运作机制、权力配置、日常管理、明暗规则、心理文化、人情世故等进行了分类介绍并展开解剖分析。作者有位卑不忘忧国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  本书创作初衷是想为“国考”大军提供一份党政机关从政指南,在写作过程中笔头逐步深化,渐次涉及到我国政权组织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种豆得瓜,或可为千呼万唤的政体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迪。  作者三点说明:  1、本书虽然以杂谈体裁而非政论文体,但恪守客观真实性和论述严密性,文中引用的公开案例均注明出处,所有论据均有案可稽,行文、用词、用语及标点符号的力求规范。  2、文中列举的大量现实事例,虽非真人真事,绝无凭空杜撰。作者采用了鲁迅“杂取种种人”的典型化手法,有意张冠李戴,南辕北辙。一则是保护个人隐私,二则防止有人“对号入座”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作者不负侵权责任。  3、本书涉及内容较多,均为一事成篇。论事信马由缰,难免挂一漏万。议论不揣浅陋,实属一家之言。若有不妥之处,敬请诸位看客指正,竭诚欢迎有识之士共同探讨。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之一  第一篇:哪些人是公务员  有个姑娘天生丽质,心高气傲,找对象很挑剔,声言非机关公务员不嫁。亲戚朋友托人在党政机关介绍了一个又一个,总算找到一个他看得上的小伙子。几个月谈下来,两人还算合拍,家人就筹划着给她办婚事。姑娘不放心,又托人打听小伙子在机关表现。受托人了解后回复她,单位人说,小伙子人品、修养都不错,领导满意,同事喜欢。只有一条,他虽在机关工作,但占的是事业编制,不是公务员身份。姑娘一听不是公务员,不干了,非要与小伙子“掰”。小伙子慌了神,托中间人说了又说,最后搬出单位领导出面做工作,才稳住了姑娘的心,两人最终步入婚姻殿堂。  公务员都包括那几类人呢?  一、八个大类和“参公”。  在公务员制度实施以前,我国的政权组织是按行政、事业、企业三大序列划分,而且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公务员制度是对西方政权组织形式的借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这里有三个要素,一是从事国家公务,二要有行政编制,三由国家财政供养。我国于2007年实施公务员制度,目前纳入公务员制度的有八个大类,分别是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检察、司法、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民主党派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八大类中,只有政府、人大、检察、司法是西方意义上的公务员,其余的党委、政协、人团群团、民主党派四大类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俗称“参公”单位。所谓“参公”,就是除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有专门规定的外,都要按照公务员法及各项配套政策法规执行,因此,也是实际意义上的公务员。  政府是我国国家机构的基本组成部分,分为国务院、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区)、乡镇(街道办事处)五级,各级政府还设置了各种职能部门,是我国公务员体系中职能最复杂、机构设置最多、工作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机关。人大指人大常务委员会,相当于国外议会。检察与司法与国外类同。  “参公”单位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机构。其中党委是仅次于政府的第二大系列,分为纪委、组织、宣传、统战、政法、党委办公厅(室)等部门。从中央到地方,凡是有政府机构的,就有一套党委机构,分别是中共中央、省委、市委、县(区)委、乡镇党委(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这一点与西方国家大不相同,西方国家的政党是靠选举执政,其经费来源是党员党费、个人和团体捐赠、政党经营收入、银行贷款、以及少量政府补贴。中共是执政党,在国家管理的各个层面都处于领导地位,理所当然由国家财政供养。民间流传有这样的说法,我国政权组织的“四大班子”,“党委是挥手的,政府是动手的,人大是举手的,政协是拍手的。”由此可见党委的核心地位。  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是个比较复杂和琐碎的系列。包括我国的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残联、社科联、工商联、作家协会、红十字会、黄埔军校同学会、宋庆龄基金会等20个团体,国家专门下发文件,参照公务员管理。这都是官方机构,多数赋予了相应的行政权力。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协会、学术团体、基金会等,无行政职能,如戏剧家协会、老年人协会、残废人协会等,没列入“参公”,属事业单位,也要国家养着,不过就不算公务员了。  至于何为人民团体,何为群众团体,何为社会团体,是本谁也厘不清的糊涂账。需要指出的是,有人将这类机构归属政协,说是政协下属单位,大错特错了。它们各有归口,有的归属党委,有的归属政府,也有归属人大政协的,可谓“多姿多彩”。  政协与民主党派,前者是“四大班子”之一,原本就是吃“皇粮”的行政机关,自然要“参公”。后者主要是民主党派的主委、副主委、秘书长、执行干事等个别工作人员,不是所有民主党派党员都“参公”。
  除上述八个大类纳入公务员范围外,有些事业单位也纳入公务员管理。所谓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在公务员制度“过渡”期,我国将事业单位分流为三类,第一类是自身有行政职能的,如城管局、房产局,原属事业单位,直接过渡为公务员;第二类是没有行政职能,如学校、医院这些纯事业属性的,仍保持其事业单位性质,分别有“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三种经费来源模式;第三类是具有企业属性的,像影剧院、新华书店等,推向市场改制为企业。  二、“混岗”与“帮忙”。  由于我国各类机构林立,干部队伍庞大,在机关工作的人是不是公务员(包括“参公”),情况比较复杂,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回到开篇所讲的故事,行政机关中有个别岗位是事业编制,或者个别人占用的是事业编制,尽管也和公务员在同一个单位做同样的工作,却不在公务员编制之列,这叫作“混岗”。“混岗”的事业编制在工资待遇上与公务员是有差别的。不过,“混岗“的同志也不用太烦恼,只要你努力,一旦被提拔为领导干部,比如在县一级提拔为副科级,在市一级提拔为副县级,这种差别就自然而然抹平了。难怪机关人做官的欲望那么强烈,当官的优越性体现在方方面面。  但是,假如你从公务员单位提拔或调整到事业单位任职,你原有的公务员身份就失掉了,变为了事业编制,这叫“以岗定编”。事业单位与公务员属不同的工资系列,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在职时也许比同级别公务员工资还高,但退休后工资和福利待遇就不如公务员优越了。因此,行政单位里有些年龄偏大的中层干部,宁可不提拔也不愿到事业单位当领导,担心做不了几年官,最后按事业编制退休回家。有的人即使去赴任,也长期不转工资关系,仍然在原单位拿处长、科长的工资,保持公务员身份以备退休享用。  说起来可能有人不相信,目前在党政机关里,包括一些大机关里,还有个别什么身份也没有的临时工。有的人已经干了七八个年头了,却仍然没有任何“名分”——没有编制,没有职务,甚至没有工资。不少机关对临时工都是每月发几百元的报酬,这个钱不是来自财政,只能从单位自有资金或者预算外资金里支付。  笔者认识一个年轻人,已经在党委某机关工作三年多了,人很勤快,也很有能力,工作已是轻车熟路。我一直以为他是正式编制的科员。打了两年的交道,后来才得知他什么也不是,不过是在机关临时“帮忙”的,三年多来一分钱工资也没拿过。那么,他为什么不拿钱还要在机关耗青春?唯一的答案是,他想通过长期在机关帮忙找机会。找什么机会?当然是进机关的机会。在中国党政群机关发展史上,许多人就是通过这种看似不正规的途径,由编外进入编内的,有不少人后来还成为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比如有些从工厂调到机关给领导开车的司机、打字员、电工等,后来转了干,提了官,个别人甚至进步到政府秘书长的高位。“帮忙”帮进机关的机会有两种,一是随批进入。这期间如果单位要进新人,他就可以随批量进入。二是单独解决。因为在单位工作时间长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人是感情动物嘛,时间长了,多少会感动单位领导的。再说了,只要进了衙门,就有机会经常接触领导,可以做许多工作以外的“幕后工作”。领导也是人,有多少是铁石心肠?他要想解决你的问题,你就摇身一变,堂而皇之地从一个普通老百姓成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了。当然,高层机关的领导权力大,事情更好办些。如果你长期在一个基层单位帮忙,基层单位领导权力有限,决定不了你的命运,希望就小多了。
可惜的是,目前这种机会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公务员制度逐步规范后,通过机关定编定员,十分有效地控制了机关随意进人的现象。目前机关进人全部实行“逢进必考”,要经过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录用等一系列程序,想通过其它途径进入机关的门路基本上堵死了。看来解决问题尤其是老大难问题还得靠法治,好的制度确能约束思想觉悟不高的人,特别是那些滥用权力的人。所以,近两年托人到机关“帮忙”的人几乎没有了。但是,对于那些早些年就进入机关“帮忙”的又尚未解决个人身份的人来说,就会感到渺茫无助。走人吧心有不甘,留下呢心里没底,眼睁睁一年又一年,等闲白了少年头,整天啃着块无滋无味的鸡肋发愁。  尽管公务员全面实行“逢进必考”,然而中国的事情总有例外,一些手握重权的领导同志,仍然能够越过重重关口,把自己想要安排的人安插进机关。总是听说某某领导的秘书从人事代理身份转为了公务员身份,某某官员的子女从企业调入机关并办理了手续,还听说某一级别的领导每人每年有1—2个机关进人指标,不用考试可直接安排。这正应了机关那句话:规则都是领导制定的,也都是领导破坏的。  这让人说什么好呢?  三、两条捷径。  除了参加“公考”外,还有两个途径进入公务员队伍。一是成为选调生。选调生是省级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选调生人事管理权归省委组织部管辖,比普通公务员具有更大的优势和前程,被人们称为“特殊的干部”。选调条件是在中共党员、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中选拔。但各省情况差别较大,许多省份只要求满足三者之一即可,有的甚至把中共党员放宽到共青团员了。时下就业困难,公务员备受推崇,这是一条令人垂涎的捷径,成为权力和金钱追逐的目标。比如有的选调生的出身是专升本,到基层锻炼半年就被抽调到上级机关工作,从此开始了锦秀前程。由于报考条件过于宽泛,又没有全国统一标准的公开考试,各地组织部门自由裁量度过大,难免有暗箱操作,故有人说选调生是中国特色的腐败产物。  二是走当兵提干这条路子。无论是当国防生,还是进军校,只要成为部队干部,转业地方后直奔党政机关。前些年军队利用自己独特优势,人为制造了不少“假军人”,有的“军人”甚至一天也没在部队工作,就以军队干部身份转业,给地方很大压力。后在中央军委严厉打压下,这股恶风才基本被煞住。  我国机关公务员究竟有多少?2012年3月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在回应记者时披露,照2010年统计数据,全国公务员数量是689.4万人,此外,还有88.4万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样算下来,应该有777.8万人。  时下,许多青年才俊都把能进入机关工作,做为人生最好的选择。近几年来,公务员招考更是灸手可热,成为中国蔚为壮观的“国考”。莘莘学子们刚刚告别了挤大学那座独木桥,又千军万来挤公务员这座独木桥。据媒体报道,2010年中央政府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全国有1294520人参加,竞争1.5万个职位。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达到1232894人,相比上年减少了61626人,但竞争比例仍达68.7:1。再加上各地方公务员招考,每年不知有多少青年学生在“国考”大军中挣扎,去争抢少得可怜的职位,真是比中国历代科举考试还壮烈。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之二  第二篇:体制内优越性  许多年轻人汲汲于求的党政机关里,倒底有多少好处呢?笔者总结了一下,大致有如下可爱之处。  一是工作环境优雅。坐办公室,唱热茶水,无风吹日晒之虞,无蓬头垢面之相。男人可西装革履,女人可光鲜亮丽。去年夏季社会上流行起超短裙,有一些机关年轻女公务员竟也穿上色彩艳丽的超短裙,花枝招展,害得男士们不敢正眼看她们。  这些年,党政机关办公楼一座座崛起,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电梯,空调,保洁员,茶水间,洗理中心,阅览中心,餐厅超市,运动场所等一应俱全,仿佛一个小社会。楼内清洁公司24小时保洁,楼外香花异草金鱼翠竹。为此,个别地方的头头还因此翻了船,毁了自个儿的大好前程。  2011年4月《国际先驱导报》报道,当年3月底有网友发起“随手拍地方政府办公大楼”的活动,数座大楼照片被曝光,其堂皇程度着实令人瞠目。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委、县政府“占用182亩耕地兴建超豪华办公大楼”,办公楼建筑面积达43600平米,且装修豪华,建筑面积相当于8.5个美国白宫。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政府新建办公大楼,一个镇政府办公楼占地5000平方米,总投资600多万元,虽处偏远山区,但建筑气势恢弘,颇似美国白宫。  有些机关大厦奢华气派,简直就是用金子堆出来的。2012年12月新华网报道,济南市政府的办公楼一夜间暴得大名。吸引人们眼球的地方在于这座名为龙奥大厦的政府大楼,被网上盛传是“全世界仅次于五角大楼的第二大单体建筑,建筑面积达37万平米,有40余部电梯,内部装饰豪华,造价高达40亿元”。  二是工资收入稳定。公务员工资套改后,各地公务员薪金已接近中等收入水平。当然,基层和职级较低的公务员收入并不高,他们若与生意场上的老板们相比,肯定有些清贫寒酸。但在一职难求的大背景下,这是份旱涝保收的稳定职业。除工资外,还会有些福利。尽管公务员制度实施后,党政机关取消了一切福利,甚至连加班费、值班费也明令禁止,还多次封杀各单位“小金库”,所有收入和开支由各级财政统一支付。但不少单位还在偷偷摸摸地“走老路”,变着法给干部职工搞点福利。如果单位有条件,还可以搞一些“创收”,补贴一下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创收”的能量与单位掌握的权力和资源有很大关系,高层机关与基层机关,权力部门与非权力部门,差距是相当大的。  2006年国家审计署抽查26个部门所属的138个单位的收费情况发现,有5个部门将享有的收费权转移、分散到下级单位,涉及收费4.84亿元,仅2005年和2006年,这些单位就因此受益1.15亿元;有12个部门所属或管理的28个单位依托部门权力、影响及公共资源等收取费用,涉及45个收费项目,仅2006年收费就达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调查表明,收费已成为一些部门所属单位最为重要的资金来源,有的甚至依靠收费生存,有些单位收费资金管理比较混乱。  时任审计署审计长的李金华,在2008年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说,“有一个中央政府部门,下属单位就有100多个,既有儿子部门、孙子部门,还有重孙子、重重孙子部门,三五个人就成立个部门,挂个牌就收费。”(据《中国青年报》)  当然,上面资料有点陈旧,这里引用《华媒财经》2012年6月一篇报道:  “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012年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连续第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调控目标看,将重点维系中小企业稳定和发展,财政支出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倾斜。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财政收入不至于下降太多,在非税收入上挖掘潜力,开始‘乱收费’。  “据了解,非税收入的主要形式是‘收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罚没收入、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结构性减税实施致财政收入减少,地方政府为创收乱收费》)  除创收外,还有一项让国人长期非议的大福利,就是公务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改革,完全是财政代偿。不用个人交纳养老金,却能享受社会养老,这是其它行业无法比拟的特权。  三是人际关系上乘。听说如今的家长拼着老命要让孩子上名校,除了考虑名校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方面强劲优势外,其中还有个因素,就是给孩子一个交友的良好环境。在好学校里,儿女可以交到家庭背景好的同学,将来走上社会,这是笔无形财富。而在党政机关工作,就是天下最好的交友环境。古人云“宰相门里七品官”,机关里不但可以接触各级头头脑脑,就是一般的工作人员,也非大街上引车卖浆者流能比,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机关工作时间长了,与各部门交往中认识了不少人,办起事来就可以左右逢源,顺风顺水,这也是一大优势。某省委党校组织专家学者到一个市开展税源调研,领队者见陪同他们调研的是位政府科长,担心下去后有的单位不欢迎、不热情。这位科长说,放心吧领导,你们要去的这9个单位,都有我的弟兄,我带你们去了,他们非但不敢怠慢,还得给我们安排得好吃好喝。
四是前程有奔头。进入机关就是进了官场,最大的目标就是熬个一官半职,不但光宗耀祖,人前人后很有面子,而且身受其利并惠及家人。这样说似乎有些损人,在机关里这叫追求上进,追求上进有什么不好呀?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再说了,一个辛勤劳作的农夫与一个干事创业的县委书记,两人一年所创造的价值可以同日而语吗?有才华有能力又为人正派的同志当领导越大越好。所以说,“不想当领导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也是无可非议的。  五是无失业之虞。目前的公务员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辞职辞退机制。虽然《公务员法》第十三章规定了五种情况下对公务员予以辞退,包括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工作,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十五天,或者一年内累计超过三十天的。但在中国这个人情味很浓的国度里,办这个事很棘手。毕竟大家都在一个灶里吃饭,不是双方闹翻了脸,谁好意思辞退下属和同僚呢?  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就说过,干部要实行能上能下。30多年过去,也没见那个官员上去后又下来的,除非他手里不干净又东窗事发。所以,一旦进了机关门,大可不必担心像在企业里,老板哪天看你不顺眼了让你卷铺盖走人,完全不必有下岗、失业之虞,政府早就把你的养老金准备妥当,只要你不违纪违法,就是混不出个人样来,机关也会为你养老送终。  当然,多数公职人员是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工作。不过,机关上班迟到早退是几乎成为常态,请几天假不上班也没人扣你一分钱工资。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大部分机关单位,都有个别人拿着全额工资,却长期不上班,而且工资福利一分钱不能少。这些人中,有的是身体有病回家疗养的,有的是与领导闹别扭赌气不上班的,还有的是整天在外面跑个人生意没时间上班的。有位省委书记对这种现象曾经愤懑不平,他在一次讲话中批评道:“现在的公务员工资不低,待遇优厚,有些人却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一年到头做不了几件事!”  机关里迟到早退现象由来已久,还曾记得,80年代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曾经守候在中直机关大门口,现场报道早上8点钟工作人员迟到的现象。30年过去了,情况未有改观,看来这是个很难医治的痼疾。  有了上述五大优越,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千军万马挤这座独木桥了。  梅德韦杰夫在任俄罗斯总统时曾说:公务员受欢迎程度就是腐败水平。去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人们对这句话有了新的诠释。山西青年马啸大学毕业后,拒绝“官爸”安排的工作选择北漂,在北京做了5年编辑,终于等到晋升机会,却被副社长推荐的关系户挤掉。心灰意冷的他回到山西,在父亲的庇护下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系统,再次用关系挤掉了别的竞争者。(《中国周刊》日)  社会上又少了个发奋者,多了一个“拼爹”的。  这让人说什么好呢?  有学者就此撰文,指出当前公务员热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异变:  “公务员成为众多青年求职时的首选,并被社会普遍认为是最具幸福感的职业,充分说明当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出现了问题。如今的年轻人纷纷想方设法进入“体制内”,但他们的动机不是为了提升社会管理和政务处理的水平,而仅仅只是谋求一个‘特权化生存’的机会,无疑向全社会传递出了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中国青年报日汤嘉琛《谁都可能是“拼爹游戏”的失败者》)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之三  第三篇:上班与加班  冬季里一天下午,近3点时分,在机关的电梯里,两个相互熟识的干部相遇,甲对乙调侃道:老弟,几点了,才来上班。乙也不含糊,说是呀,迟到了——不过早到办公室的人,也干不了什么事,还要多喝公家的开水呢。甲被逗笑了,说老弟你讲得不错,早来上班多浪费公家开水,还浪费公家的电呢。二人风趣的对话,让电梯里的其他同僚哑然失笑。  网上有篇《机关上班纪律何以难管》文章,摘录一段:  “笔者曾在不同机关工作多年,对一些机关上班纪律管理松散,亲身经历,有着切肤体会。笔者也曾经在私企为私营企业主服务过,对私企工人的上班纪律同样亲身经历,体会深刻。总体而言,笔者感觉机关干部上班纪律和私企工人上班纪律管理简直是“两重天”。某些机关干部上班迟到早退,上班期间外出办私事,上班在办公室上网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等,极个别甚至在上班期间打麻将、斗地主,进出娱乐场所,等等,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自笔者参加工作以来十余年,此类现象从未绝迹。而在私企打工的工人,想在上班期间作风如此疲沓,想都不敢想。私企上班工人其工资利益、去留升迁直接与上班纪律挂钩,管理极为严格,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扣发微薄的工资,情节严重点,就可能让你‘卷铺盖走人’。个别私企甚至出现了工人上班期间不准上厕所的非人性化苛刻管理。由此可见,某些机关干部和私企工人,同样作为共和国的劳动者,但在纪律管理上,简直是‘两重天’,不可相提并论。”  文中所说的上班在办公室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甚至打麻将、斗地主,工作时间进出娱乐场所的现象确实存在,有些地方还比较普遍,严重程度到了政府不得不重点整治的地步。媒体报道,日,温州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地毯式”的明察暗访活动,严肃整顿慵懒飘浮等机关作风不良习气,向机关作风“亮剑”!在明察暗访中,有55人被查处。为制止这些不良风气,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关于禁止上班时间上网炒股、打游戏、看电影等不良行为的通知》。  机关作息时间是有明确规定的,上午8点至12点,下午夏季是3点至6点半,冬季2点至5点半。一天工作时间是7个半小时。不过,机关人从来不把作息时间当回事,较少有人严格按作息时间规定,按部就班来做工。早上8点准时到机关的只是个别人,一是机关通信员,二是领导秘书,三是单位办公室有关人员。他们要提前赶到,为领导办公室清理打扫,收发文件报纸,处理日常杂务。其他人8点半之前到位,都算是正常的。工作时间外出办私事也是见怪不怪。不严格按照作息时间上下班,已经成为机关常态,司空见惯。  不遵守作息时间当然是不对的,这是干部作风不良的表现之一,是机关一大顽症,也是机关经常整顿的内容之一。不少地方在开展机关作风集中整顿活动中,把机关干部上下班纪律作为重点内容来抓,派专人在各局委门口设置监督岗,对迟到者用摄像机录像,并登记单位、姓名、职务。前几次督察记录采用内部通报的形式,对上班迟到者进行曝光。再后来,竟把迟到者的单位和姓名在地方党报上公布。  被公布的名单中有一位学法律的大学生,考进机关工作才一年多,认为这种做法过分,侵犯了个人权利。靠着刚出学校大门那股闯劲,他拟好了起诉状,把当地“作风整顿办公室”和地方党报一并告到法院。起诉理由是:上班迟到仅是执行机关规章制度的问题,进行内部批评已经足够。既使问题严重,也要按《公务员法》来处理,而翻遍洋洋洒洒一万余字的《公务员法》,根本找不到上班迟到要受惩戒的任何条文。现在有关部门竟在公开媒体上向全社会公布,侵害了公民名誉权,要求两被告在当地媒体上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抚慰金若干元。  事情发生后,当地领导重视起来,批评承办人行事鲁莽,不知以法行政,要求相关部门冷处理,尽量减少负面影响。相关部门责成起诉人所在单位领导,代表组织向起诉人当面道歉。法院也未予受理,更没有哪个单位在媒体上刊登致歉函什么的。告状的那位年轻公务员,因为还要在机关混下去,见好就收,此事便不了了之。  各单位领导对工作人员迟到早退也很头痛,想过许多治理办法。最常见的是采取上班签到制度,设计了签到表,每个工作日委派一名同志值勤,按时到的同志打勾,迟到的打叉,请假的画三角,旷工的画圈等等。但这一制度总是坚持不了太长时间便无疾而终,终止的原因却是五花八门。  比如有人正点来到机关,有下级单位的同志等在门口取文件,他就先忙着做登记、发文件,忙完了再去签到,晚了几分钟,值勤人员已经在他的名子下面画了叉,两人为此争辩起来。  再如有人头天晚上加班赶写材料,第二天上午来晚了,见值勤人员给自己记了迟到,又得一番理论。有一科长,晚上接到领导电话,通知他次日上午直接去某部门办事。次日下午回到单位,发现签到表上给自己标注上午旷工。本来该科长与当班的人心里就有些疙瘩,见此情景气不打一处来,上去几句话两人就吵翻了天。这位科长在气头上,一把夺过签到表撕成八瓣。  由于签到经常发生误会和冲突,到后来人人不愿当那个值勤员。领导也觉得因为签到问题伤和气、闹纠纷,破坏同志之间团结,不值得,签到的事就慢慢流产了。  还有些单位实行过上班打卡、迟到交罚金等措施,但机关毕竟不是企业,效果并不怎么好,也未能坚持下来。由此看来,确实是有些无奈。
究其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由机关工作性质造成的。机关不同于厂矿企业,除个别机关的岗位需要坐岗以外(如对外设置的服务窗口),大部分工作机动性比较大。机关每个岗位,不像工厂里的作业流水线,不需要也没必要时刻坐岗。除内勤等少数职位外,许多岗位要与外界打交道,比如参加会议和活动,取文件、报材料,与兄弟单位业务联系和工作协调。就拿单位里会计来说,看似坐岗的职位,实则经常要去财政、银行、劳动、税务等部门办理各种手续。处于大量对外交往的事务之中,落实作息制度确实有难度。  二是目前机构臃肿导致人浮于事,这也是个老大难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为了解决党政机关机构臃肿,中央先后动过几次大手术,如精简机构、党政分开、小政府大社会、定编定员、大部委制等等。但由于重部署,轻落实,监管处罚跟不上,执行力不强,每次都是无功而返,不仅仅是死灰复燃,且一次比一次反弹汹涌,膨胀猛烈,机构日益庞大,人丁更加兴旺。这情形好有一比,如同胖女人节食减肥,前两天少吃了几口饭,今日便拼命吃,越减越肥。  部门利益作祟阻挠,是机构精简不动的重要原因。有些地方领导,上午还在主席台上,认认真真地传达中央关于禁止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红头文件,下午就公示了一批超职数提拔的领导名单。时下许多地方和单位都存在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的现象,媒体也进行了多次披露,对这些公开的违规违纪行为,竟然无人去认真查处和追究,岂非咄咄怪事。尤其是最近三、四年间,随着社会转型的需要,党委政府增设了不少新机构、新部门、新单位,到处招兵买马,然而一些失去存在价值的旧机构,几乎一个也没有被撤并。试想,一个只吃不拉的人,不光是会肥胖臃肿,而且要坏肚子的。  机构越分越细,人头越聚越多,一个人能做的事,要由几个人来操办,还有一些人要自己找事去做。忙的人在办公室呆不住,闲的人在办公室呆着无聊,不如上网炒股聊天,或去街上买菜办事,你说这机关作息制度如何保证?  三是由机关弹性工作内容决定的。机关工作与农民的季节性劳作有点类似,有忙有闲。阶段性工作或紧急任务来了,让你忙得紧紧张张、加班加点。一项任务结束了,就可以过几天轻松休闲的日子。平时有些工作白天没有做完,晚上可以加班干;或者白天处理私事,晚上处理公务。工作时间的机动性给了机关人很大的方便。特别是有些工作,本来就是单位自己琢磨出来的事,可干可不干,可多干也可少干,对经济社会发展无大碍,甚至纯属劳民伤财,就像机关人自己说的,干得越多浪费越大,早一天晚一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加班是机关里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到了晚上一些办公室里还亮着灯光,双休日和节假日也有人在办公室工作,不像企业一放假就大门紧锁。机关人见面最喜欢问的一句话不是“吃没吃”,而是“忙不忙”。有些部门有些岗位工作确实是忙,无论工作有效益没效益,一年到头有干不完的事,忙得一浪高过一浪,这与社会上“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传闻完全不搭界。  笔者在网上见到这样的议论:“网友们普遍认同,能享受到完善的加班福利、带薪休假的,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里面的坐办公室的人。事实上,现在各种社会保险和劳动者权益保障条例,在这些单位贯彻得最到位。”这是个局外人发的牢骚。此网民说的大部分不假,但第一条却说错了,就是机关人加班完全是义务劳动,从来不计报酬。加班多数情况是领导安排的,也有自己主动做的。无论是那种情况的加班,单位从来不给加班费,最多加班时间长误了吃饭时间,大伙一快去吃个便饭罢了。  一些机关人经常无偿地加班加点干活,有时也发发牢骚,但却很少有真正的怨言。为什么?是他们党性强觉悟高么?未必。我觉得,机关人不但把加班同样看作是工作,而且把加班当作是事业的一部分。加班工作说明你的位置重要,说明你是单位里的骨干,在领导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份量。机关流传一句话,“想当官,迟下班。”就是这个道理。不然,领导天天不给你安排工作,整日让你坐冷板凳,你还有什么前程可言?再说了,机关加班要么是开会议事,要么是文案整理,办公室冬有暖气,夏有凉风,又不是让你风里雨里干体力活,有什么怨言呢? (《权力中国》?作者:星一光?天涯论坛)  由于党政机关体制性问题,有些同志整日忙碌的一些事情,价值并不大,有的甚至毫无价值。为什么会忙得没价值呢?  请看第四篇:人为的忙碌。
【权力中国——中国党政机关大盘点】长篇连载之四  第四篇:人为的忙碌  大凡机关单位,都被赋予一定职能,无论职能大小,人员多寡,都有既定的工作任务、工作范围和工作目标。当然,各单位的职能不同,工作任务不同,承担的工作量大小也不同。机关有一句话,叫“再闲的单位也有忙人,再忙的单位也有闲人。”有些工作内容比较“虚”的单位,任务不那么繁重,工作相对轻松,但某些岗位却轻闲不得。比如负责单位吃喝拉撒、送往迎来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服务领导的司机、秘书或通讯员,单位的业务骨干、会计、打字员,这些人需要维持机关的正常运转,所以难得偷闲。工作内容比较“实”的单位,如**、**或者城管部门,直接与基层百姓打交道,每天要解决大量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任务很繁重,忙碌在所难免。但是,忙单位也不是个个都是案牍劳形,总有那么几个人置身于繁忙的工作圈之外,单位工作再忙也与他没有多大关系。  2011年2月媒体曝光,福建省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科员江进祥9年不上班工资照领,成为中国最“牛”公务员。当然,江进祥属于被迫无奈,然而,许多不上班不工作的公务员,都有各自不相雷同的原因。这些人中,有年龄偏大职务没上去心里不痛快吃老本的人,有不务正业整日游手好闲领导不敢管的人,有无病呻吟长期泡病号领导无可奈何的人,等等,不一而足。  斗转星移,世事难料。近些年来,党政机关呈现出普遍忙碌的态势,无论是务实的单位还是务虚的单位,无论是基层单位还是领导机关,一片鼓乐齐鸣的繁忙景象。机关里大会小会不断,办公室里电话铃声连绵,文件简报连篇累牍,各类活动争相上演。原来任务重的单位忙上加忙,原来任务不重的单位也再难赋闲,真乃是“胖子喘气,瘦人也喘气。”有人就此立论说,公务员已不再是一个轻松的职业,早些年那种“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好日子一去难复返了。  机关人都在忙些什么呢?  这个问题一言难述。大而言之,忙经济,忙发展,忙改革,忙破产;忙招商,忙投资,忙城建,忙拆迁;忙税收,忙环保,忙三产;忙文化,忙教育,忙就业,忙社保;忙**,忙调解,忙安定,忙纠风,忙廉政……这桩桩件件大事要事,让机关人日日奔波不息。  我们的党不同于国外的政党,西方意义上的政党,只管自己的纲领、组织和奋斗目标,通过开展社会活动争取议会席位获得执政地位,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特定阶级利益。我们的党不但“党要管党”,更重要的是要管理诺大个国家和十几亿国民,要说“任重而道远”,一点也不过分。我们的政府也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政府,西方国家的政府只是个“守夜人”或者“看门狗”,维持一下社会正常秩序而已,那点屁事我们一个街道办事处就做了。我们的政府正在逐步成长为一个全能的政府,包揽天下大事。农民每年应该播种点什么,怎么选种、怎么管理、怎么销售;产业如何转型,工厂如何破产,企业如何融资、如何上市;**如何执法,司法如何监督,法院如何判案;投资与消费、利润和税收;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加上居民就业、就医、入学、住房、出行以及小商小贩站道经营等等大量日常琐屑,诸事缠身,四面出击,焉有不忙之理?  机关为什么会越来越忙?笔者认为,除了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特定历史条件下,各类矛盾集中显现这一因素外,党政机关大量繁忙事务,是人为制造的许多无效劳动。  包揽一切是造成机关人为忙碌的第一原因。我们拥有一个肩负重任的党和一个全能的政府,党和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这句话是上世纪90年代初实行“党政分开”时经常提到的话题,那时强调要建立“小政府,大社会”,时至今日,再也听不到这种声音了。本世纪又已走过十三个年头,政府非但没有瘦身,反而越加臃肿,俨然一个雍容华丽的贵夫人,“小政府”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远。  问题的症结在那里?根本问题出在管理体制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对各类企业这些市场经济主体,基本上是监管,而不是直接插手经营,干预市场。而对于大量的社会事务和公益事业,如社会资源整合,法律普及和援助,弱势群体救助,环境保护、社会慈善,社区管理,民间调解等,这些曾经由政府直接提供的公共产品,交由非政府组织实行民众自治。  在美国,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涉及宗教、慈善、教育、科学、文学、公共安全实验、业余体育竞争、防止虐待儿童、动物保护等许多领域,为政府分担了大量繁杂琐碎的社会事务。在台湾,当塑化剂事件发生后,不仅台湾当地政府积极作为,台湾主妇联盟和董氏基金会这样的非政府组织也发起的自救行动。以色列的“国家廉政运动”是一个民间监督政府的“第三只眼”,拥有会员和志愿者1.3万人。西方国家主动利用社会组织、社会利益群体、非营利组织进行社会协作治理,推动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管理中快速成长和成熟,民间志愿者和民间服务团体遍地开花结果,不仅在一国内部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反观我国,在本来就缺少草根土壤和民本意识的国度内,对非政府组织各类社会团体实行严格控制和严格监管,出于求稳怕乱的心理,要求民间组织的建立,都要求寻找一个政府部门“挂靠”,将之纳入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使之成为党的精神和国家政策的“传送带”,而不是用来协助政府管理的社会自治组织。审批条件苛刻,手续繁琐,时间漫长,导致不少民间社团长期得不到合法化身份,成长大受影响。  据媒体报道,长沙反扒联盟,志愿者自发组织起来替政府维持社会治安,成效显著,却一直难以得到政府部门认可。长沙警方“只给以恰当的营业指导,并没有纳进政府统筹治理的规模内”。这支民间组织名不正,言不顺,反扒时屡屡受挫甚至遭到围攻,自身平安无法保障,长期游走在护法与违法边缘。(《法制周报》)  非政府组织得不到扶持,民众热情和力量得不到发挥,面对改革引发的深层次矛盾和各种利益群体不断增长的诉求,政府繁忙在所难免。
官员政绩观是造成机关人为忙碌的原因之二。上世纪党政机关有个响亮的口号,叫做“凭党性干工作,看政绩用干部。”本来这是个不错的施政纲领,可惜我们党政官员太聪明,活学活用的功夫十分老到。你不是看政绩用干部嘛,我就“创造”一大堆政绩摆给你看。于是乎,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员们着了魔似的大耍天桥把式。一时间“形象工程”、 “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层出不穷,人人都做表面文章,“假、大、空”满天飞。上级觉察到这样不行呀,那些精透了的官吏们个个比孙猴子还精,正而八经的口号,他们不看上句话,光盯下句话啦,生生把个精辟的施政纲领腌臜臭了。这个口号立马被打住,调转目标,赶紧来批“形式主义”吧。于是,全党开始狠批形式主义。你说机关人忙不忙?  狠批形式主义并没有刹住这股邪风。由于单纯追求以GDP为主要指标的增长方式,各地每年都在进行经济指标排序,干部的擢升和使用仍然跳不出政绩考核的圈子,政绩观依然是地方领导和部门首长战略选择的指挥棒。大到一个省份,小到一个乡镇,每有主要领导人更替,势必提出自己的新主张,制定新的战略目标,规划新的宏伟蓝图。读一读各地各部门的工作报告,各具风采的战略口号妙笔生花,文采飞扬。诸如“保二争一,科学跨越”,“六个抓手,六个推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产业支撑,旅游开道”,“农业立县,工业强镇,八方招商,四路并进”等等,真是五花八门,争奇斗艳,各庄的地道都有许多高招,大大丰富了中国的语言文化。  麻将桌上有句牌语,叫“换人如换刀”。我国党政机关施政纲领的延续性缺乏制度保证,无论哪一级党委政府,一任领导一个思路,一届班子唱一个调。在政绩观的推动下,后任否认前任成为必然之举。新官上任都要打自己的牌,羞于走前任的老路,改弦更张,推陈出新,以展示新主人的才华和魄力。上届班子一门心思抓产业结构调整,新一届领导偏集全市之力抓城镇建设;前任工作重心是招商引资,后任调转船头要打造旅游强市。思路变了,目标换了,最高决策者帅旗一挥,庞大机关千军万马开始转舵。旧的规划弃若敝屣,新的战略白纸绘新图,机关干部人人打足精神,又开始忙着为新主人添柴加火了。  有个县委书记,在全县干部会议上大谈前任市委书记倡导的新农村建设“三改一化”,对新任市委书记推出的“新型城镇化驱动发展”只字不提。“不换思想就换人”,不久,这位倒霉的县令就因“跟不上市委战略步伐”被调整掉了。
这让人说什么好呢?  高考是教师们的指挥棒,政绩观则是官员们的指挥棒。这个指挥棒由于没有制度约束,极易把党政官员的主观能动性变为“主观冲动性”。  某市园林局本来是个冷清部门,长年门可罗雀。公选上任的年轻局长,一心要弄个大手笔给市领导看看。在他契而不舍建议下,全市打响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攻坚战。在这个缺水少树经济欠发达的城市里,政府规划了大片农田做林区,拆巨资从外地运来成年观赏树,各机关、学校、医院、厂矿通通打井种草,市民家家户户养植花卉盆景。一年多里,党政机关全都围绕这件事忙乎,干部职工让日头晒得个个像西北红脸汉子,都骂那位园林局长无事生非。好事者编了首打油诗:“园林城市创建真好,财政掏空耕地减少。干部人人打洞放水,领导个个拈花惹草。”  法制不健全是造成机关人为忙碌的原因之三。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个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遗憾的是,在社会各个层面日益法制化的今天,唯独党政机关法制化建设滞后,依法行政步履艰难。现有的行政法空泛而不具操作性,与政府行为相关的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行政救济法等一系列子法迟迟未予建立,对权力的规范和监督基本成为空白。  《中国新闻周刊》有记者发文说,《行政程序法》难产25年的背后,是天性嗜好扩张的权力不愿意自缚手脚,是“无限政府”和“有限政府”的路径较量。在缺少制度规范约束的情况下,党政机关内部大量的决策活动基本无法可依,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意愿和好恶。“人治”不受条条框框限制,也没有什么路径可循,不管大事小情,完全靠领导拍脑袋定夺。拍脑袋的过程是想一出是一出,哪里出芽就向哪里浇水,哪里冒烟就朝哪里灭火。政府像一列没有固定运行轨道的火车,总是出毛病。一些冒烟的病灶三番五次灭火,屡屡死灰复燃。大到“三公”消费,官员贪腐。小到公车使用,“小金库”治理,各级党委政府红头文件一个接一个,每年都要花好大精力来围追堵截。  2008年以来,中纪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务院纠风办多次联合下文,对各级党政机关泛滥成灾的各类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展开清理整顿。而这些在法制健全的西方政府根本就不会发生的问题,在我们党政机关却成为永远医不好的顽症。  头痛医头,脚痒挠脚,怎不累死机关人也。
机构膨胀、滥设官职是造成人为忙碌的原因之四。尽管各地都有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严格限制,可党政机关像个胃口特好的胖子,一天比一天发福臃肿,吃什么减肥药都不见效果。在机构设置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如网络监管、城市维护、信息化建设等一批批新部门应运而生,分工越来越细,但落后于形势发展的旧部门除少数合并以外,却狠不下心来断然割腕,依然半死不活地大量存在。  官位也越设越多:一是任意突破职数限制滥设官职。有个县处级局内部的机关党委竞有3个副书记,另设党办主任1名,正所谓人人有分工,个个有官做。二是在虚职上花样翻新,什么正市长级干部、副处级纪检员、正科级组织员等等,可谓欲加官爵,何患无辞?这些新增机构和新设官位,都要找些事做,要做事就要印文件、开会议、下任务、搞活动,新一批官员下达指令呼风唤雨,新一拔机构文山会海推波助澜,不但弄得下级单位疲于应付,就是平级单位之间也经常会议打架、工作撞车。  新增机构进一步拓展了政府势力范围,对社会事务管理更加事无巨细,人为制造了许多没有多大价值的无效劳动。机关人自已调侃说“干得越多,浪费越大”。唯一获利的是项目管理者和活动组织者,如有些地方要求沿街商铺制作统一样式的招牌,有些部门在自己管辖范围内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为个人和小团体谋利。  中国机关已经走入这样的怪圈子,源源不断新增设的机构和官职,开辟出更多的工作领域,创造出大量的新工作、新任务。而越来越多的工作任务,又推动了机构和官职的新一轮膨胀。盖了办公大楼就得新设机关事务管理局,常委人数多了又得成立常委办公室,公务员队伍壮大了必须建立公务员局,腐败分子多了赶快成立预防腐败局。添丁进口,家大业大,事务繁忙,这是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吗?
酌紫装缀撞茁住钻足籽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山毕业生档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