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对宋江什么态度的小说《水浒传》中宋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摘要】文章着重讨论了宋江的双重的性格,即:既有斗争性,又有妥协性。遭受迫害时可以发挥其斗争性,情况有所变化,妥协性又居于主导地位。小说作者结合宋江的出身和经历,成功刻画了他的双重性格。【关键词】宋江绰号;双重性格;复杂性【中图分类号】G638.2 【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7-0014-02《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复杂的性格特点,也表现出他这个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且看《水浒传》第十八回: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再看那绰号“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很多学者都在争论到底是做何解释关于它的解释,有一种说法: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可以这样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说的就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宋江的这几个绰号都表现了他自身的那种极为矛盾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自身固有的对朝廷的忠诚,同时又有江湖豪杰之气息,仗义疏财,这是和梁山其他英雄人物一样优秀的品质。是值得赞扬的抗争性的具体化。可是,他随时都表现出了性格中的另一面,也即妥协性。对于大宋,他内心里,始终是一种虔诚的敬仰,甚至膜拜。在小说中,多次提到宋江见到朝廷官员,纳头便拜。电视剧版《水浒》,更是把宋江的这种对朝廷的忠刻画的淋漓尽致。以至于当年电视剧播放以后,激起全国观众对宋江的一片骂声。事实上,宋江作为梁山泊的头领,确实是有些对不起梁山众英雄。在这当中,他妥协性的一面暴露无疑,说是妥协性,甚至可以说成是奴性。那么,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来看看他上梁山前后的一番变化。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怕事情败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件事情来看,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上梁山之后,他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的梁山的几次战役,都表现出他的组织才能,也是他反抗性的具体表现。可是,他总是在不断的寻求一条招安之路,来表达他对国家的忠。例如,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我们可以这么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个人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贬或褒,或恨或爱,宋江都是《水浒传》中一个丰富的成功的人物形象。而他形象的成功,正是由于他自身那种双重性格所决定的。宋江上梁山是不自觉的。我们可以从宋江的性格上来找到答案。宋江身为政府官吏,对朝廷可谓忠心不二,但同时他又有江湖好汉的义气,对梁山兄弟侠肝义胆。他同情梁山兄弟,作为梁山英雄,他自身不愿意造反。他的双重的性格决定了他既要“忠”又要“义”,但是,忠义两难全。所以开始晁盖邀他上山,怎么劝说,他都不听。江湖上的“义”与朝廷的“忠”水火不容,他根本不可能做到两全。如果说私放梁山英雄勉强还能蒙混过去的话,那么到了题反诗被判死刑的时候,就实在维持不下去了,众好汉劫法场之后,他只有一条路可走了,于是就上山了。我们可以看出,小说这样安排,是有其原因的,小说中的宋江,他自身就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物。宋江迟迟不上梁山,是小说安排结构和故事情节的需要。宋江在小说中起了一条穿针引线的作用。梁山上的大部分英雄都是通过他而上的山,甚至晁盖他们也是通过他上的山。先是他给晁盖通风报信,让晁盖晁天王上了梁山,接着让宋江到柴进庄上去住,引出武松,然后又让他联结王英,再是让他引出青州府的花荣、秦明等等,再然后又让他回故乡,引出李逵、戴宗等,这些好汉都被引出来了,他的任务也完成了。小说中,迟迟不让他上梁山,那么,他以怎样一种方式上山呢?于是让他题反诗,被判死刑,梁山众英雄劫法场,这才上了梁山。为什么让他兜了这么一个大圈子才上山呢?我们可以看出,宋江从骨子里是不想上山的,但由于现实所迫,无奈之下他才上了山。再看宋江的出身、职业对他性格的影响。小说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他和宋太公(宋江之父)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宋江自幼读儒家书,受传统教育,走入社会在县衙做押司,刀笔精通,他的出身经历和性格,使他了解和体验到了百姓的痛苦,有正义感,养成一种办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处世态度。因为他在官府任小吏,他懂法,有遵守法度的习惯。无形之中他有了对大宋朝廷的拥护与支持,他内心深处,对朝廷这二字实在是恭谨至极。宋江上了梁山以后,他处理问题比较周全,于是,也有人说他虚伪,玩权术。他犯罪后,衙门给他戴上枷,别人把枷打开时,他说不能,这是国家的法度。可是,再看另一处对宋江的描写,他为了梁山好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阎婆惜。这时候,他再也顾不得什么法度不法度了。宋江上梁山以后,成为义军的首领。他自己说文武方面他并无过人之处,那么他又怎么当上了梁山的首领呢?这是因为宋江有他自己的优势:仗义疏财,在江湖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他关怀兄弟,兄弟有难时设法相救。这时候,他身上体现的是反抗性。受招安以后,宋江成为朝廷的一个忠臣。他的思想是为国出力,为朝廷出力。晁盖死后,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这对起义军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水浒传》中宋江的一大转折点。我认为,这也是宋江自身性格双重性的一次大的交锋。我们再返回来看他的这俩个绰号:及时雨,呼保义。及时雨,在农耕时代的中国,意味着什么?呼保义,在皇权和民众都需要以“义”来统治和凝聚的时代,又意味着什么?前者,是众望所归众人所赖,登高一呼即可应者云集;后者,是民众钦服帝王倚重,他是民众这股水中的鱼,他是帝王这条龙的云。宋江正是这种百姓举戴帝王倚重的人物,从他的这俩个绰号上,我们也能够看出他自身“忠”与“义”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必然带来他性格上的双重性。因为有了忠,所以他妥协,因为有了义,所以他反抗。这就使梁山从与朝廷的对抗下降成了朝廷的鹰犬,小说中,宋江临死之前将李逵毒死――怕他造反,更是骨子里渗出了忠君的苦心。整部小说,都贯穿了这么一条线索:宋江自身的双重性格。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宋江似乎更多的是那副妥协甚至奴性的面孔,受电视剧的影响,我们对这个《水浒传》里的核心人物的认识只停留在了表面。从个人情感来说,我对宋江的评价不高,小时候,总是崇拜林冲,武松,李逵等英雄人物,再后来,对事情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发现宋江并不是那么的坏,有人说他阴险,会玩弄权术,也许别人自有其观点。事实上,我们冷静的想一想,在那个年代,一伙草莽英雄究竟能折腾出些什么?在那个封建皇权高度集中的时代,水浒英雄的出路在哪里呢?再看梁山上的英雄,在他们内心里,也没有谁真正的想过起义为了什么,起义为了谁。说得偏激一点,这伙梁山人物,也是另一种强盗罢了。但是,宋江想到了梁山的出路(也许有他个人的向往荣华富贵的倾向),就是他决定向朝廷靠拢,于是一意想着招安。宋江有他自身的难处,他作为山寨的首领,总不能让梁山世代都被人嗤之以贼寇,总有那么一条路去选择。后人很难客观的评价出宋江招安的功与过,因为,这中间,总是不自觉的加进了个人的感情因素。宋江的选择,也是受他自身性格的影响,前面说过,他始终对朝廷有妥协的倾向性。宋江带兵打击过朝廷的武装力量,最后还是决意归顺朝廷。明显的看出,他自身两种性格的同时存在。在那个年代,皇帝早已不是人民的皇帝,纵然宋江处心积虑的想归顺朝廷,可是,皇帝说你是寇,你就是寇,即使你对皇帝三跪九叩。如果可以假设,那么假设宋江没有招安,结局应该是另一回事了。当然,这只是我的设想而已。宋江还是宋江,还是有着他自己的双重性格,还是那个游走在归顺朝廷和江湖豪杰之间的黑三郎。【参考文献】1、饶昌钟、罗若松编,《中国古代文学导读》四川大学出版社。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3、(元)施耐庵,《水浒全传》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施耐庵对宋江什么态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