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鹿贝斯是贝伦妮斯包属于什么档次包?

2024年02月14日 18:31--浏览 ·
--喜欢 ·
--评论君主权力既非由自然也非由法律赋予人们;它们被赋予那些有能力指挥军队和处理政治的人,亚历山大的继业者就是如此。——《苏达辞书》托勒密接收埃及没有遭遇困难,他对待居民表现仁慈的态度。他在克里昂米尼的搜刮的金库找到八千塔兰特,招募佣兵组成一支军队。他的礼贤下士使得大群朋友聚集在他的周围。——狄奥多罗斯这座城市(亚历山大里亚)非常富裕和繁盛,故一切装备都极为充裕,那些居民也十分聪明和机灵,一看到我们做什么,他们就能凭自己的智巧学着做出来 ,看起来反而像是我们从他们那边抄袭来的似的。——《内战记》前两期我们讲了分别讲了托勒密的本地部队、定居者与雇佣兵,这期我们就介绍一下托勒密皇家卫队。皇家卫队在希腊化王国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往往组织良好、装备精良、纪律严明(尽管到王朝后期也不乏很多充数之辈),是马其顿统治者王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皇家卫队的机构、文化和活动是马其顿君主制在埃及的产物,融合了马其顿和埃及、近东的君主制特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元化。托勒密王朝的法老既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继业者,又是传承古老传统的法老,这一点在皇家卫队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遗憾的是,现今留存的关于托勒密皇家卫队的文字史料并不多,很多装备细节我们都不得而知,因此学者们只能通过有限的史料做出推测,并且结合考古成果做出相对准确的还原(虽然巴克尔瓦认为托勒密埃及的史料遗存比塞琉古丰富,但笔者认为埃及的草纸史料主要还是民事、经济方面的内容)。本期同样会在原版罗2的基础上结合DEI和阿提拉AE两个优质mod做介绍,在介绍部队本身的同时还会花不少笔墨介绍相关的政治背景,希望读者喜欢。托勒密皇家卫队的历史要从托勒密一世开始说起,他作为亚历山大的近卫官之一,本身就担任过皇家骑兵的指挥官,拥有独立指挥的经验,是马其顿皇家卫队的高层。在亚历山大大帝进入埃及之后,《苏达辞书》记载:“他(亚历山大)命令在埃及的6000名皇家侍从以马其顿人的方式接受全面的战争训练”。这段记载有点类似狄奥多罗斯记载的“亚历山大组织30000伊朗青年组成马其顿军队”。如果这段记载属实,这6000名皇家侍从除了埃及定居的希腊人,应该还包含了当地的埃及人,这或许证明了早在亚历山大时期,埃及步兵就获得了进入马其顿皇家卫队的资格。亚历山大去世后,当托勒密在巴比伦分封协定中得到埃及作为自己管辖的行省时,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只有一些此前亚帝留下的驻军。托勒密在巩固自己对埃及的统治后,狄奥多罗斯提到他用国库里的8000千塔兰特招贤纳士,同时也用其人格魅力吸引了一批朋友。我们可以把这段记录看成托勒密建立自己领导班子的开始,这些“朋友”也就成为了托勒密最早的皇家卫队,塞昆达推测托勒密按照马其顿传统从这些伙友中挑选出了一支精锐骑兵团。这些部队在对抗佩尔狄卡斯对埃及的入侵时发挥的重要作用,佩尔狄卡斯阵营的许多军队也向埃及倒戈。而在佩尔狄卡斯身亡后,尽管托勒密不愿意表现出过大的野心(拒绝担任帝国摄政),但部分马其顿皇家军队还是留在了慷慨大方的托勒密身边。“救主”托勒密一世在塞琉古流亡埃及期间,他也加入了托勒密的“伙友骑兵”队伍,并且和托勒密一起在加沙之战中率领骑兵对抗德米特里。在发现德米特里在左翼加强部署之后,狄奥多罗斯提到“他们(托勒密和塞琉古)很快重新调整部署,使得右翼的兵力更为强大,能与德米特流斯的左翼抗衡甚或占据相当的优势。他们在这一翼就有3000名最为精良的骑兵,要依靠他们进行决战。”这些骑兵和德米特里左翼的精锐骑兵陷入了焦灼的战斗,可见其战斗力还是不如小觑的。除了骑兵之外,Johstono还推测托勒密的马其顿方阵中已经包含了亚帝训练的本地方阵,或许此时的军队已经出现了按作战方式而不是民族划分的苗头(关于加沙之战的埃及人,在托勒密本土兵种介绍提到过)。加沙之战纵观托勒密一世时候的历史记录,我们可以发现这是皇家卫队草创时期,此后托勒密的皇家卫队逐渐形成了编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埃及精英继续加入到皇家卫队之中,获得了尊贵的特殊头衔,成为了法老的近卫。而到了托勒密王朝末期,皇家卫队不仅仅包括马其顿-希腊移民和埃及人,加拉太人和罗马人也成为了皇家卫队的重要力量。有趣的是托勒密卫队虽然在战场上的表现不多,但是对于政治无疑具有很大的影响,优越的地位使他们更加容易参与到宫廷政变和王室内战之中,某种意义上可以算是罗马禁卫军的先声了。我们对于皇家卫队的不少了解也来自于波利比乌斯记录下托勒密四世去世后埃及的一连串政变。不像游戏里根据兵种的笼统分类,托勒密王朝的皇家卫队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宫廷骑兵。宫廷骑兵在一些场合又被称为皇家(household)骑兵或卫队骑兵(perienaulen),他们的真实称谓如今依然不得而知,波利比乌斯可能只是用安提柯王朝精锐骑兵的方式称呼托勒密精锐骑兵。唯一能证明托勒密王朝为卫队中的骑兵所使用的正式名称的证据是书信:公元前154年的两份铭文碎片中涉及到一个骑兵中队,他们被称为“亚历山大城的骑兵”。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这些人是定居者,但通常认为他们是拥有土地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属于精锐骑兵,而马其顿传统里就有给伙友骑兵分配土地的传统。骑兵的马匹往往是他们自己的,因为他们可以根据遗嘱进行处置;另一方面是因为有考古证据表明选锋卫队(Agema)可能被授予土地,以此类推宫廷骑兵或许也有被分配到土地。(2)皇家步兵。徒步的皇家卫队是由不同的精英部队组成的,其中也包含埃及人在内的其他民族,其中部分被描述为持盾卫队(Hypaspists)。波里比乌斯对公元前203年暴动的描述为皇家步兵的组成部分提供了暗示。沃尔班克认为皇家步兵中最高级别的指挥官(somatophylakes)是托勒密国王的"保镖 ",相当于亚帝的近卫官(当然他们也能作为皇家骑兵参战)。在亚历山大统治时期,他们有七人,然后最终扩展成八人,学者认为这一制度被继业者王国所继承,尽管其具体人员不明。其他皇家卫队的士兵包括:therapeia(宫廷士兵)、machairophoroi(皇家剑士)、lonchophoroi(皇家矛兵)、machimoi(精选埃及卫队)等群体,具体的人数不得而知。波利比乌斯认为这些士兵大部分是马其顿人,尽管可能是文化意义上的。皇家步兵是职业军队,享有优厚的薪资,也可能拥有土地,因为他们的驻扎地点除了都城亚历山大,还包括孟菲斯、法尤姆等重要区域。一些士兵往往会参与地方的宗教事务,组成自己的团体。(3)阿格玛卫队(Agema)。阿格玛(先锋)卫队包括步兵和骑兵。根据波里比乌斯的说法,选锋卫队在拉斐亚由3000名步兵组成,因此被分为三个军团。在拉斐亚战场上,这些人被安排在轻盾兵旁边作战。Hatzopoulos认为在安提柯王朝的军队中,选锋军(Agema)是将轻盾兵的精英重新组合起来组成的精锐中的精锐,而在希腊化的军队中,选锋军的步兵是按照同样的等级制度组织的,并且往往穿着与重装部队相同的装备。无论如何,他们是训练有素的部队,长期服役,可以执行各种艰巨任务。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只有塞琉古王朝有一支阿格玛骑兵(罗2的皇家中队骑兵)。然而,最近人们发现,在托勒密军队中也有阿格玛骑兵,而且他们被分配到了土地,这在个别的纸莎草纸文献中可以得到证明。根据资料推测,他们或许是从马其顿定居者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大致的示意图(尽管一些部门可能是重复的)弱化版伙伴骑兵,整体数据上不如伙伴。虽然近战能力略有提升,但是本职的冲击工作打了折扣,不过极重装的属性给人的使用体感还不错。有了四级兵营起后托勒密骑兵可以作为埃及主力骑兵使用,弥补了埃及骑兵弱的缺陷。历史背景:精锐的托勒密皇家骑兵包括宫廷骑兵和阿格玛骑兵。在拉菲亚战役(公元前217年)的准备工作中,波利比乌斯提到阿尔戈斯的波利克拉特斯承担了 "宫廷骑兵"(hoi hippeis peri tén aulén)的训练,这支骑兵约有700人。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宫廷骑兵是由定居者成员组成的,但他们在这段描述中与本地的利比亚和埃及骑兵一起被提及,表明他们是定居者成员而不是雇佣兵。在拉菲亚战场上,宫廷骑兵有700人,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数字,资料可以证明这支700人的骑兵队伍不是一支精英部队,而是几支精英骑兵部队组成的。宫廷骑兵可能由两个骑兵中队(ilē)组成:一个皇家中队有400人(作为国王的骑兵卫队),另一个中队有300人(为王位继承人的骑兵卫队),这在安提柯一世和德米特里父子的军队编制中也可以得到证明。他们之中至少有一些是定居者,因为位于孟菲斯南方的赫拉克勒奥波利特(Herakleopolite)的居民区被命名为阿格玛(Agema)、在宫廷的(Peri Aulēn)和老兵(Archaioi),尽管后者的名字可能在公元前二世纪中期才出现。即使是作为定居者,他们的精英地位也可能使他们有能力一年中的部分时间生活在皇都亚历山大港,而且至少有一些人被调往皇宫作为皇家卫队的一部分(类似汉代选拔良家子作为禁卫军)。尽管我们无法确定皇家骑兵的具体名称和编制,但复原他们的装备或许更简单。塞昆达根据根据对亚历山大石棺的分析,确定了亚历山大军队的伙友骑兵团穿的是红色或黄色的斗篷(chlamys)和紫色的镶边,而托勒密骑兵和他们前辈的装备也很相似。紫色染料从海螺壳中提取,是古代已知最昂贵的染料。它的价值导致波斯国王囤积紫色布匹,并将其作为其权力的标志而大量分发。普鲁塔克提到亚帝在苏萨缴获了5000塔兰特的紫色布匹,狄奥多罗斯也提到亚帝将这些紫色布匹分发给其伙友。除了紫色的斗篷,红色的斗篷也十分珍贵,它们往往采用藏红花作为染料。藏红花是用手从番红花花瓣内的三个红色的花蕊中采摘的,至少要剥掉20,000朵花才能得到一公斤的干藏红花,因此这种染料的名贵程度仅次于骨螺紫。与紫色和红色相比,黄色和白色斗篷则是希腊化时期骑兵更加常用的颜色,托勒密骑兵可能还会穿埃及风格的亚麻外衣。除此之外,他们可能佩戴希腊化时期经典的波奥提亚(Boeotian)头盔(这种形式的头盔在四世纪中叶达到了最流行的程度,但是在埃及发现的并不多,所以色雷斯式头盔可能运用更广泛)和青铜肌肉胸甲,一些骑兵还会装备镀银的头盔和胸甲,显得更加华丽。盔甲的内衬是紫色或者黄色的长短袖外衣,这与骑兵的个人喜好也有关系。除了以12英尺的骑兵长矛作为主要武器,他们还通过肩带携带刀剑,并且佩有精美的剑(刀)鞘。而根据著名的尼罗河马赛克画,一些士兵穿着马其顿风格骑兵靴的形象可以证明他们也是皇家骑兵的一份子,这也佐证了尼罗河马赛克画创作于托勒密时期。DEI的阿格玛骑兵托勒密皇家骑兵同样有可能采用持盾骑兵的装备,尽管没有多少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前三世纪,由于加拉太人入侵和皮洛士意大利战役的影响,希腊化世界的骑兵开始装备盾牌。而塞昆达和赫德则认为,波斯骑兵自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就开始使用盾牌,希腊化骑兵也可能受到东方骑兵的影响。然而我们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古代作家以及实物资料都没有告诉我们波斯和西伊朗阿契美尼德骑兵使用盾牌的情况。波斯的配盾骑兵可能是东伊朗斯基泰风格的游牧骑兵,尽管波斯下马骑兵确实有使用盾牌的记录。大希腊风格的塔兰托骑兵在托勒密埃及依然存在,只不过“塔兰托”只是作为一种骑兵作战风格的代指。托勒密时代的贝斯神雕塑会以士兵形象呈现,其中就包括了持盾骑兵。佩盾骑兵形象的贝斯神到了托勒密时代后期,受到“罗马化”改革和东方铁甲骑兵的影响,骑兵可能会装备更大的盾牌,并且进一步重装化(尽管没有标枪骑兵重装化的充足证据)。例如公元前1世纪的纪念碑中描绘的骑兵或许是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和安东尼的东方盟友提供的重装骑兵(kataphraktoi),更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骑兵卫队。因为普鲁塔克提到:他(安东尼)叫两个儿子出现在民众的前面,亚历山大穿着米底亚人的传统服装,头上戴着冠冕和下垂的头饰;托勒密的装束是靴子、斗篷,头戴马其顿人的帽子,上面还顶着王冠,因为后者打扮成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人,前者则是米底人和亚美尼亚人的统治者。等到这两个孩子向父母致敬,亚历山大得到一批亚美尼亚卫队,托勒密则拥有一批马其顿卫队。笔者根据这段记载猜测晚期埃及的重装化“塔兰托骑兵”同时体现了希腊、马其顿、罗马骑兵和亚美尼亚东方骑兵的特征。从装备来看,他的头盔上有宽大的护颊,部分保护了脸部;穿着希腊化精锐部队享有的青铜肌肉甲,手臂也和东方铁甲骑兵一样被铰接式的臂铠所保护。在武器方面,他使用了类似scutum类型的大盾牌,携带三支标枪,同样也拥有肩带和佩剑。这样的军事装备也能反映希腊化时代的文化融合得到深入发展。DEI的托勒密皇家骑士有关皇家骑兵在战场上表现的记录也不多。在拉菲亚,有观点认为宫廷骑兵可能没有采用线性队列,而是采用了楔形队形,更像是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的古典布局,也许保持了5到10行的纵深。更有可能的是,部队中的四个单独的中队排列成楔形队列,由50至60人组成,这样可以允许精英部队中的个别指挥官在必要时领导他们指挥的中队(如果这样的话,那马其顿人的基层指挥系统未必没有罗马人灵活)。楔形队列也允许这些精锐骑兵在战场上更加容易转动,这一点优势也得到了阿斯克列庇欧多图斯的承认。除了几个楔形队列,剩余的骑兵可能是以一种纵队的形式组成,多个方形排成纵线或斜线。这两支“屏蔽”部队的目的是阻挡或瓦解塞琉古骑兵的强大冲锋,同时给组成楔形的骑兵部队以机会,使其能够对空隙作出反应,或对更脆弱的塞琉古阵型进行全线冲锋。而在帕尼翁战场上,左翼的托勒密骑兵表现则不尽人意,他们顶不住具装化的塞琉古骑兵,很快就溃散了。托勒密皇家骑兵的另一个高光时刻在第七次叙利亚战争的安条克之战中,法老托勒密六世亲自率领骑兵卫队身先士卒,展现如亚帝在世一般的英勇,却不幸受到了致命伤。约瑟夫斯对这场惨烈的战斗有这样描述:“在战斗的时候,托勒密的坐骑听到战象的声音,就把他从背上摔下来,扔在地上;他的敌人一看到这种情况,就扑向他,在他的头上造成很多伤口,使他面临死亡的危险;因为当他的卫兵把他抓起来时,他病得很厉害,四天时间里他既不能理解也不能说话。”我们从这段描述中可以推断托勒密六世在摔下马背的时候头盔掉落了,因此导致其头部成为了塞琉古战象旁轻步兵的重点攻击目标。多亏了皇家骑兵的英勇作战,才让负伤的国王得以离开战场,避免法老被杀引发军心动荡。尽管托勒密六世被带离了战场,剩余的托勒密部队依然斗志昂扬,击败了“僭主”亚历山大.巴拉斯率领的塞琉古军队,后者逃离了战场,可见前2世纪中叶托勒密军队的综合素质依然是过硬的。在这场大战过后,亚历山大.巴拉斯被下属谋杀,头颅被送到埃及军队处。昏迷了四天的托勒密六世醒来后,收到了这份可怕的礼物,其后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世。可惜继位的新君德米特里二世并不感谢托勒密六世的帮助,塞琉古军队在内战结束后驱逐了帝国境内的埃及士兵,同时也陷入了另一轮叛乱之中;而在昔兰尼加蛰伏的托勒密八世发动政变杀死了侄子托勒密七世,继承了哥哥托勒密六世的王位。最后一场叙利亚战争以两国两败俱伤的戏剧化结局告终。埃及特色顶级枪阵,进攻能力不如伙伴,防御属性不如银盾,取中庸之道。整体来说,希皇是相当实用的方阵,虽然埃及在四级兵营出来就可以加皇剑盾无双了,但是枪阵才是继业者的真正灵魂(确信)历史背景:公元前252年的纸莎草纸中记载的一位名叫狄奥尼修斯的士兵是在 "宫廷卫队 "中服役的有偿专业人员(称之为taktomisthos),证实宫廷中有一支常设的精英部队;这些人是否类似于波里比乌斯提到的轻盾兵或骑兵部队尚不清楚。同一文本中的另一个人是亚历山大的公民和阿格玛步兵卫队的成员。几乎在所有情况下,出现在纸莎草纸中的阿格玛士兵似乎都是定居者,但记载的数量并不多。这可能意味着要么大多数人是在埃及文献记录较少的地方定居,要么定居的阿格玛是一个例外。无论如何,阿格玛士兵要么是从地方定居者中选调出来的精锐 ,要么和皇家步兵一样是领取固定薪筹的职业化常备部队。笔者个人认为埃及的阿格玛步兵应该类似于马其顿安提柯王朝的阿格玛轻盾兵(选锋军),是从定居者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如果皇家步兵队中的3000名士兵都是每人拥有100阿鲁拉的领主,他们就是托勒密埃及最大的土地拥有者之一。而作为步兵的阿格玛领有的土地量却可以相当于骑兵分配的土地,这也证明了这支部队是不同寻常的精锐之师。DEI的托勒密皇家卫队AE的阿格玛步兵游戏中的希腊皇家卫队都以手持萨里沙长矛的经典马其顿方阵形象出现,但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证明他们是装备萨里沙长矛的部队。前文也提到,历史上的托勒密皇家卫队由不同的三部分组成,而皇家步兵中也有长矛手,尽管他们可能只是装备了普通的长矛(dory),亦或是装备罗马、加拉太风格的佩剑。一些史料将托勒密的皇家步兵描述为持盾卫队(Hypaspists),而持盾卫队则被一些学者认为可以承担不同的作战任务,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装备,因此他们装备萨里沙长矛也是可能的。此外,Johstono提到托勒密王朝的5000名阿格玛步兵和轻盾兵并没有和方阵部队一起为拉菲亚战役训练,这表明他们可能使用了不同的装备进行战斗。在帕尼翁战场上,托勒密方阵主要由希腊-马其顿定居者组成,而不是埃托利亚人。尽管指挥官斯科帕斯是埃托利亚人,而且波利比乌斯将士兵称为埃托利亚人,但军队的另一位指挥官是埃罗普斯的儿子托勒密,他是马其顿裔的埃及居民,在拉菲亚之战后一年在亚历山大担任祭司;而埃及士兵或许由于同时期的上埃及叛乱没有得到信任,所以没有出现在方阵队伍之中;皇家卫队或许也是这些方阵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他们很可能也是从定居者中挑选的。无论如何,这些方阵的表现要好于骑兵,顽强的托勒密方阵将塞琉古人的方阵逼退到了中央,塞琉古人只能用方阵之间的大象阻挡他们继续前进(安条克三世在之后的马格尼西亚战役中也是采用大象穿插方阵空隙的布阵)。但塞琉古铁甲骑兵在击退托勒密骑兵之后赶回了战场,从后方猛烈冲击托勒密方阵。笨重的托勒密方阵在前有战象、后有铁骑的包夹下死伤惨重,埃及就此损失了大量宝贵的定居者资源,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慢慢恢复。一些学者就此认为帕尼翁战役方阵的惨痛失败促成了埃及军事体系的转型和权力机构的再分配,埃及士兵在托勒密军队中的地位也发生了转折—统治者开始从定居的经济和种族精英转向从多元文化环境中征兵。根据亚历山大石碑复原的阿格玛卫队有着“五颜六色”的华丽的装备。士兵装备了红色的弗里吉亚风格的头盔,搭配有一个银色的面罩,头盔上还有两根羽毛作为装饰。他的希顿是猩红色(phoinikisin)的,色诺芬在《斯巴达政制》中锐评这种斯巴达风格的颜色是“最有男子气概、最和战争相关的颜色”。或许是因为猩红色能够掩盖身上的血迹,所以往往为军旅人士所青睐(庞培身上的血迹就把爱妻尤利娅吓流产了,某种意义上这个功能在生活中还是挺重要的……)。除了红色的希顿,士兵还装备了青铜肌肉铠甲和白色的马其顿斗篷(chlamys)。他左手手持长矛,身边有一个巨大的青铜盾牌,装备类似古典重装步兵,或许可以证明阿格玛的定位类似亚历山大时代的持盾卫队,而不是方阵枪兵(也有可能是为了艺术创作考虑,毕竟萨里沙长矛太长了,不适合完整画出来)。亚历山大城有生产纺织品的皇家工场,它们主要是为了满足王室的需求,皇家卫队或许能享受到王室发放的统一服装,不过大部分普通士兵的装备还是自己采购的。历史背景:除了上述希腊-马其顿人组成的皇家卫队,埃及战士(machimoi)也是托勒密皇家卫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埃及人托勒密军队中的作用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通常认为他们是被称为machimoi的 “二流士兵”。而近些年来,关于埃及象形文字的学术研究继续深化,使得一些学者重新确认了埃及人从四世纪末开始在托勒密军队中的作用。与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不同,托勒密王朝从来不会因为担心埃及人不够忠诚或不够积极而不愿意雇用他们(之前介绍托勒密本土军队的时候也提到过,没看的朋友们有兴趣可以看一遍233)。关于埃及皇家卫队,有研究者认为拉菲亚之战招募大量埃及人组成方阵的战略对托勒密皇家卫队的组织产生了影响—即在拉斐亚战役胜利后,皇家卫队中加入了一支由埃及本地人组成的精英部队,这就是新的Machimoi Epilektoi(精选Machimoi)团。这些士兵是由从在拉菲亚战场光荣作战的20000名埃及方阵枪兵中挑选出来的精锐组成的,我们不知道他们的人数,只能猜测他们可能有2000人,和轻盾兵的人数相同。尽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多证据表明machimoi并不完全等同于埃及人,而埃及人作为皇家卫队的历史也早于拉菲亚战役,甚至可以追溯到前文《苏达辞书》中亚帝组建的埃及卫队。从起源上来说,希罗多德是第一个使用希腊语machimoi一词来限定埃及战士的人,但他也用它来形容波斯战争期间来自亚洲的军队(埃及也不存在一个职业化的战士阶层)。一些学者认为托勒密时期的machimoi是希罗多德提到的埃及战士,但Christelle教授认为这样的假设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很多古典文献在提及埃及士兵的时候并没有使用这个词汇。machimos一词或许并不与士兵的民族有关,而是与士兵的职能有关,所以他们可能是希腊、希腊-埃及和埃及血统的混合士兵,埃及人或许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成员,而AE的皇家剑士和皇家矛兵也有埃及面孔。由于写作方便的需要,笔者这里还是把他们作为埃及士兵来具体介绍。考古证据表明埃及皇家卫队在托勒密二世时期得到了扩充。门德斯石碑告诉我们托勒密二世已经从埃及军人的儿子里中选拔宫廷卫队,地方诺姆也有埃及人组成的治安部队(尽管他们主要承认警察职能)。托勒密三世时期,埃及战士已经被纳入授予土地者的范围,但是领取的土地要少于希腊-马其顿定居者。拉菲亚战役后,埃及战士的地位继续提高,到托勒密五世时期已经承担了明显的军事职能,并且逐渐变成脱离土地的职业化士兵。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埃及士兵已经成为托勒密步兵和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相当不错的生活水平。托勒密六世让上埃及的士兵逐渐希腊化,承担地区防务的重要职责,领取固定的薪酬,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定居者士兵模式。对此,有学者认为是帕尼翁之战和埃及叛乱导致定居者资源的大量减少促使统治者被迫让渡权利和改善军事系统。在公元前135年之后,底比斯地区的埃及贵族还会被授予“syngenes”的荣誉头衔,象征了他们和国王的亲密关系,甚至可能被纳入伙友体系(可见伙友体系并不是仅仅对希腊-马其顿人开放)。一些埃及贵族在王宫不仅可以穿戴华丽的饰品,还可以“入朝不趋”,昂首阔步地前进,可见他们的特权地位。而这些埃及贵族往往属于祭司或者军官体系的成员,亦或是兼有两种身份。可惜的是,由于古典作家往往会忽略土著(“蛮族”)士兵在战斗中的表现,也不会详细介绍他们,所以我们对他们的装备或战斗技术几乎一无所知,只能通过一些考古材料推断他们的装备。来自法尤姆的士兵陶俑可以让人大致了解希腊化晚期的埃及士兵的装备。这个陶俑留着埃及人常见的光头,带着发卡,表现了希腊-埃及的神灵Harpocrates 的“幼童荷鲁斯”的形象。荷鲁斯是奥西里斯和伊西丝的儿子,最终战胜了邪恶的赛特(希腊化时代赛特被等同于提丰),荷鲁斯战胜赛特的戏码在托勒密时代的埃及宗教活动中经常上演。尽管这种类型的粗糙的希腊-埃及赤土陶器极难确定具体的日期,但是我们可以从装备推测士兵的年代。由于士兵装备的盾牌是一个大型的thureo,甚至接近于罗马人scutum盾牌,这使得陶器被认为是在公元前二世纪之后,在托勒密“罗马化”的军事改革之后。士兵还装备了埃及风格的青铜鳞甲,这样的鳞甲在新王国时代多由军官装备,或许也能证明陶俑描绘的士兵或许具有不同寻常的身份,甚至可能是王室卫队的成员。埃及骑兵的形象也有发现,装备和陶俑上的埃及步兵相似,因为皇家卫队的骑兵多由希腊-马其顿人组成,因此就不多赘述。马其顿同款轻盾,只有三枚标枪,三级兵之耻,而且埃及已经有加皇了历史背景:轻盾兵(peltast)在古典时代往往只是难缠的色雷斯散兵部队,不能作为正面作战的力量;而在希腊化时代,轻盾兵逐渐成为了精锐部队。安提柯王朝的5000名轻盾兵被视为是马其顿的王牌部队,而托勒密王朝的轻盾兵应该拥有相似的定位。由于波里比乌斯在写到轻盾兵时几乎都是指精英部队,他们在托勒密军队中与阿格玛卫队一起出现也表明他们扮演着精英士兵的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轻盾兵”一词在托勒密文献中从来没有被提到过,可能代表波利比乌斯只是把和马其顿轻盾兵相似的部队称为“轻盾兵”,而他们在埃及有自己的称呼。也有可能是由于文献记录主要涉及埃及农村的军事活动,而不是在亚历山大城,所以它往往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定居者而不是职业军人的信息。和腓力五世时期的马其顿轻盾兵类似,托勒密时期的轻盾兵也是由来自军事精英家庭的年轻人组成的专业部队。安提柯王朝的轻盾兵由于“轻盾兵”在埃及指代的对象并不明确,我们只能根据马其顿的轻盾兵装备推断士兵的装备。Asclepiodus认为轻盾兵是在重装步兵(hoplite)和远程散兵之间的部队,因为他们的轻盾兵更小、更轻,他们的长矛也短很多。Aelian则认为轻盾兵是装备轻甲、小盾和长矛(pike)的士兵,接近于伊菲克拉提斯轻盾兵。由于轻盾兵和阿格玛两只精锐在拉菲亚战役都是独立于方阵战斗的,所以他们的装备可能不同于方阵步兵,或许是装备了两用长矛lonchai。在战斗中,被击溃的托勒密大象能够毫无困难地穿过他们,这同样表明他们没有受到萨里沙长矛的保护。如果阿格玛是轻盾兵中的精英组成的,那他们的装备可能是类似的,只不过阿格玛的装备可能更接近于亚历山大时代的持盾卫队。塞昆达认为腓力五世时期的轻盾兵使用了8肘尺的短pike作战,托勒密轻盾兵也有可能装备了这样的武器。根据马其顿葬礼石碑和普鲁塔克对彼得那战役的描述,安提柯王朝的轻盾兵拥有华丽的装备,穿着镀金的盔甲和鲜红的丘尼克。国力雄厚的埃及也同样可以为轻盾兵提供昂贵的武装。胸甲剑的上位版本,和隔壁银盾差不多鸡肋的兵种,进攻能力不如加皇;优点是虽然输出能力不足,但是还是够肉的,抗线能力还是不错的……历史背景:在希腊化时代初期,由于加拉太人入侵的影响,希腊化世界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型兵种—椭盾兵(Thureophoroi)。Thureos的字面意思是“门”,用来形容这种盾牌的防御面积。Maule和Smith认为,在皮洛士的意大利战役之后,希腊化的军队首次使用了thureos,同时也借鉴了其奥斯坎人盟友和罗马敌人的scutum盾牌,他们可能携带标枪、长矛和剑作为武器,有着良好的机动性,总体上还是一中鉴于重装步兵和轻步兵之间的中装部队。与普通的椭盾兵不同,那些不仅装备了椭盾(thureos),还穿上了胸甲(thorax)的士兵则会被称为“装备铠甲的士兵”(Thorakitai),这里笔者简称为“胸甲兵”。遗憾的是,历史资料中很少提到他们,相关的考古发现也很少。塞昆达认为胸甲兵可能是希腊化世界试图复制罗马军团的产物,因为他们以罗马人的方式重装上阵,被用来守卫方阵脆弱的两翼,或者在不适合方阵作战的地形上作战。他们往往会装备短矛或者短剑,在战斗开始前会投掷标枪。在这种假设下,埃及的胸甲剑士和塞琉古的银盾剑士都是两大希腊化王国罗马化改革的产物。尽管如此,也有学者认为胸甲兵仅仅是椭盾兵自然发展的结果,更有可能是借鉴了加拉太人,而不是罗马军团,况且胸甲剑士的装备(盾牌、标枪)明显更加类似加拉太人。安条克三世在和罗马人进行接触之前(前210年)就使用了这种士兵,某种意义上也能佐证这种观点。在战术层面,安条克曾经用胸甲兵占领斜坡,向山口底部的敌军倾泻标枪;菲洛皮门则是用胸甲兵保护方阵的侧翼。著名精罗波利比乌斯提到安条克四世在达芙妮阅兵的时候有5000人规模的“罗马化”胸甲剑士,而托勒密王朝的胸甲剑士则没有被记录下来。但是根据西顿石碑和尼罗河马赛克的士兵形象,我们可以认识到托勒密王朝也使用了这种部队,而且可能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鉴于安条克四世和托勒密六世都和罗马人有密切的关系,加上马其顿亡国的教训,他们效仿罗马军团进行深化改革也不是没有可能。在托勒密皇家卫队中,上面提到的皇家剑士和皇家矛兵都可能使用了胸甲兵的武装,当然也有可能装备华丽的亚麻甲(AE)、皮甲甚至鳞甲。从不少考古证据来看,托勒密王朝的军队风格是“混搭化”的,是埃及本身历史发展和与地中海各大文明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西顿石碑埃及版本的誓言勇士,埃及派系的核心单位。继承了誓言的45剑,攻击高2冲锋低3护甲低5,在面对东方相对弱势的步兵时能发挥砍瓜切菜的效果。历史背景:在之前托勒密定居者和雇佣兵的兵种介绍中,笔者已经介绍了托勒密王朝的加拉太定居者和雇佣兵。加拉太人作为皇家卫队的史料在托勒密王朝前中期并没有记录,毕竟托勒密二世时期就出现过雇佣兵反水的恶性事件。不过,波利埃努斯记载贝勒尼基(托勒密二世的女儿)在作为塞琉古王后的时候曾经雇佣过加拉太卫队:贝勒尼基有一支由高卢雇佣兵组成的卫队,并指定了一座坚固的城堡作为她的居所;人民也宣誓效忠于她。而真正意义上的加拉太(埃及)皇家卫队和罗马人密切相关。凯撒在高卢战争期间收编了大量的高卢部队,有学者认为高卢辅助部队甚至达到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其中有很多都是骑兵。在与赫尔维蒂人交战时,凯撒有4000高卢骑兵,而在和庞培的内战打响时,有10000高卢骑兵站在了凯撒阵营。尽管凯撒在高卢战争期间并不真正信任高卢人,也不放心让他们担任自己的卫队。《高卢战记》里提到:“恺撒既不愿节外生枝,使他们可以借故取消会谈,又不敢冒险把自己性命安全托付给高卢骑兵,于是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把所有高卢骑兵的马都配给自己最得力的第十军团,以防即便有不测,自己也可以有支最亲信的卫队不离左右。在安顿此事时,第十军团的一个士兵开玩笑说,恺撒的所作所为可谓是做得比说得好,他原本答应让第十军团担任卫队,现在却让他们当上了骑士。”但是在战争结束后,高卢人无疑可以为凯撒提供军事和政治上的支持,因此凯撒也通过在元老院安插罗马化的高卢贵族的方式壮大自己的政治集团,就像苏埃托尼乌斯吐槽的那样:“恺撒率领高卢人取得胜利,也率领他们占据了元老院。高卢人脱下了裤子,穿上了元老们的宽大长袍。”凯撒在击败庞培之后来到埃及,之后又卷入了亚历山大里亚战争。据约瑟夫斯记载:公元前48年-公元前47年,凯撒将400人的高卢(加拉太)卫队赠与克里奥帕特拉七世,保护艳后的人身安全。这一举动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艳后在凯撒来到埃及之前属于一个流亡者,并且不受皇家卫队的支持(宦官波提纽斯和禁卫军长官阿基拉斯都支持容易操控托勒密十三世),因此只能依靠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的游兵散勇组成一支部队对抗弟弟的精锐部队。在亚历山大里亚战役之后,凯撒又根据先王托勒密十二世的遗嘱和罗马人的利益需求让艳后和另一个年幼的弟弟托勒密十四世联合统治,实际上确认了艳后对埃及的统治权。艳后作为托勒密王朝唯一一位独立行使统治权的女法老自然需要足够的武力维持地位。笔者认为,艳后处于对皇家卫队的不信任和维护与罗马人关系的需要,选择依靠高卢卫队和罗马军团(理论上军团里也有高卢人)维持统治;凯撒出于保持罗马对埃及控制和监视托勒密政局的考量也决定留下一支规模不小的驻军。如此这般就达成了一个双赢的结局,二者的政治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在此之后,高卢卫队就没有被提到过,或许是因为艳后将治国重点放在经济和外交方面,没有时间和必要进行军事活动。但是我们从后面的历史记载可以得知,这支卫队知道公元前30年女王自杀前都陪伴在女王身边。在罗马征服埃及后,这些高卢卫队屋大维被交给了大希律王,以此来汇报希律在黎凡特对屋大维的盛情接待(讽刺的是希律王和艳后是利益冲突巨大的政敌)。于是这些高卢人从此成为了希律王朝的皇家卫队,也是希律王最精锐的士兵群体之一。希律王是一位武德充沛的枭雄,据约瑟夫斯记载:“希律王不但天资聪颖而且身体强健。他善于骑马,总能在狩猎时脱颖而出。王国盛产野猪、鹿和野驴,希律王在一天之内可以杀死40头野兽。同时,他还是一名无人能敌的战士。他在操练时,投枪、射箭均精准无比,让围观者叹为观止。”即便其中对希律的赞美有言过其实的成分,但是我们也能看出希律王对于军事和战斗的喜好。或许正因如此,希律对这支高卢卫队十分器重,并且让他们开展军事殖民获得,退伍时还给他们提供土地,并且给予生活上的有待。而在希律对自己的亲属和政敌大开杀戒和对纳巴泰人发动战争的时候,这支高卢卫队都排上了用场。三十年后希律王去世时,高卢卫队和色雷斯、日耳曼卫队一起参与了他的葬礼,证明这支400人的高卢卫队一直能够得到补员。希律王(c位)和加拉太卫队(2)虽然历史上对加拉太皇家卫队的记载只有只言片语,但我们仍然可以参考希腊化时代的背景已经一些埃及石碑上的加拉太人形象复原这些勇士。在亚历山大里亚的士兵坟墓中,有一些高卢士兵的形象,这群人在外观上非常同质化:几乎所有的士兵都穿着蓝色的斗篷,但而且似乎都是裸体的形象。高卢人以裸体作战而闻名,波利比乌斯的记载和埃及和其他地方发现的加拉太的陶俑证明了这一点,而且一个不习惯埃及这种炎热干燥气候的民族很可能不喜欢穿很多衣服,尤其是在战斗的剧烈体力消耗期间。他们还都带着大型的、明显的高卢椭盾(thureos)。有趣的是,在这些石碑上看不到一把剑,考虑到高卢人以他们的剑而闻名,这是很不寻常的(卡利马科斯在《提洛岛赞歌》中提到加拉太人的“剑和残忍的腰带以及可憎的盾牌 ”被奉献给了提洛岛),或许是艺术创作脱离了现实。狄奥多罗斯认为加拉太人通常将剑佩戴在右侧,挂在装饰丰富的皮带上,而埃及其他地区的加拉太士兵形象也基本是以这种裸体剑士形象出现的。此外,小亚细亚发现的加拉太陶俑穿着希腊的肌肉盔甲,戴着弗里吉亚头盔,身披浅蓝色的斗篷,盾牌上也有和希腊化背景相关联的美杜莎图案,这些装备侧面可以证明其高级身份。除此以外,士兵还佩戴了塞琉古风格的胡须面罩(凯尔特人没有留这种“大胡子”的习惯,所以Burr认为这是面甲)。戴上弗里吉亚头盔和胡须面罩也许是另一种掩盖凯尔特人在宫廷中的外国和 "野蛮 "外表的方法,让他们显得更加有皇室卫队的威仪。然而,戴上面罩也可能只是让卫队们展现一个可怕而没有感情的外表,以此来震慑臣民。考虑到埃及皇家卫队的装备往往是优质的,加拉太皇家卫队可能和塞琉古人的加拉太卫队一样享有同样高质量的装备,装备前2世纪流行的锁甲(毕竟锁子甲凯尔特人很早就开始使用了)或者华丽的青铜肌肉甲而不是裸体作战。武器方面,鉴于这些加拉太人是从高卢来的卫队,很可能还是使用标准的凯尔特长剑。此外,凯撒拥有很多高卢骑兵,我们不能排除加拉太卫队有骑兵存在。卫队在战场上的表现我们也不得而知,阿庇安和普鲁塔克提到凯撒在迪拉基乌姆被庞培击败时:“有一名逃跑的士兵甚至想用军旗旗杆一端的尖钉去刺恺撒。幸亏一名卫兵眼疾手快,砍断了那人的胳膊,才救下恺撒”可见卫队对于保护指挥官的安全还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皇家卫队主要驻扎在亚历山大里亚,因此他们应该没有参与著名的亚克兴角战役。或许在好战的希律王的手下,加拉太卫队有了很多的用武之地。历史背景:罗马变节军团主要指著名的加比尼亚军团,也可以指其后凯撒、安东尼等人在埃及留下的军团。托勒密晚期的历史和罗马密切相关,元老们一方面对埃及的富庶垂涎三尺,另一方面也不愿意让某个人独占埃及这块肥肉。对于罗马人来说,埃及是一个“烫手山芋”,用罗纳德.塞姆的话说:“如果埃及被摧毁,罗马会有损失;吞并埃及会有风险,统治埃及会有问题(a loss if destroyed, a risk to annex, a problem to govern)。”尽管如此,对于罗马共和国末年的野心家来说,埃及无疑是一个建功立业的好平台,即便不能真正控制埃及,也要在埃及建立自己的政治势力,埃及晚期的复杂政局也为罗马的介入提供了条件。由于这段混乱的王室纠纷历史涉及到很多人物和时间,笔者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在托勒密八世的漫长统治结束后,其子托勒密九世继位,但他的统治没有持续多久就被其兄弟托勒密十世打断,托勒密九世逃亡塞浦路斯避难。一段时间后,托勒密九世返回亚历山大里亚杀死托勒密十世,重新掌权,开始了第二段统治。而在托勒密九世去世后,托勒密十一世(托勒密十世的儿子)在罗马独裁者苏拉的支持下上台,继承了自己叔叔的王位。托勒密十一世继位几天就杀死了自己王后,然后自己也被愤怒的亚历山大里亚市民撕成了碎片。由于托勒密十一世膝下无子,托勒密九世的私生子托勒密十二世继承了埃及王位。托勒密十二世自称新酒神(狄奥尼索斯),但是他的臣民因为其对音乐的喜好称他为“奥勒特斯”(吹笛人),更有甚者直接称呼其为“诺托斯”(混蛋)。这些诨名反映了身为私生子的托勒密十二世在埃及的统治是不得人心的,因此他只能继续依靠罗马外援支持自己。在托勒密王室自相残杀的同时,罗马人趁机吞并了托勒密王国的边缘领土:昔兰尼统治者托勒密.阿皮翁(托勒密八世之子)去世后,罗马按照其遗嘱接管了昔兰尼;克洛狄乌斯和小加图则主持了对塞浦路斯的吞并,流放了塞浦路斯统治者托勒密(托勒密十二世的兄弟)。对埃及本土的吞并似乎也被提上了日程,克拉苏在前65年以托勒密已有意愿为托词,准备让罗马直接统治埃及,但在西塞罗的反对下不了了之。另一方面,托勒密十二世则积极发展与庞培的关系,在米特拉达梯战争期间盛情款待了庞培,还为庞培在叙利亚和犹地亚的军事行动提供经济支持。由于托勒密对自己臣民的压榨和塞浦路斯的丢失,这位国王在前58年夏季被其臣民驱逐,来到了塞浦路斯。托勒密十二世的长女贝勒尼基在埃及代行统治,她首先嫁给了一位塞琉古王室成员(绰号“卖咸鱼的”),之后又杀死丈夫改嫁给自称是米特拉达梯六世之子(可能只是一个将军的儿子)的阿凯劳斯。在塞浦路斯,加图劝说托勒密不要卷入罗马政治,但这位国王还是来到了罗马,他一方面向罗马银行家拉比列乌斯借钱,另一方面积极联络庞培帮自己复位。托勒密通过借款把自己的利益和罗马人绑定在一起,因此庞培最终决定让叙利亚总督加比尼乌斯负责帮助托勒密复位。加比尼乌斯本来想渡过幼发拉底河攻打帕提亚人,但托勒密许诺给她10000塔兰特白银,因此他决定优先处理埃及事务。公元前55年,加比尼亚军团穿过犹地亚,向西南方的埃及进发,与他们同行的还有来自哈斯蒙尼王朝的一支犹太军队,由宰相安提帕特(希律王之父)领导,年轻的马克.安东尼也作为骑兵长官加入了加比尼乌斯的军队。罗马军团长驱直入,很快就占领了埃及的门户—贝鲁西亚(pelusium),击败了埃及仓促召集的雇佣兵,并且在战斗中杀死了阿凯劳斯。托勒密十二世成功复位,并且处死了自己的长女贝勒尼基。安东尼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仁慈,不仅安葬了阿凯劳斯,还阻止托勒密屠杀自己的臣民。此外,阿庇安还声称安东尼当时已经爱上了托勒密十二世的十四岁的次女克里奥帕特拉(艳后)。尽管这次军事活动取得了圆满胜利,加比尼乌斯却因为他的大胆行为受到了审判。一方面,苏拉的法律禁止行省总督在没有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带领军队离开本省;另一方面,《西卜林书》的一篇神谕也禁止罗马人用武力帮助埃及国王复位(大概率临时编的);最后,加比尼乌斯让叙利亚人和犹太人担任包税人的行径也让罗马包税人对他恨之入骨。加比尼乌斯最终因为行贿陪审团被判处流放,直到七年后被凯撒赦免,庞培在某种意义上放弃了自己的党徒,对此不置可否。共和国后期的军团言归正传,加比尼乌斯的结局虽然悲惨,但是他留在埃及的军团却受到了托勒密十二世的厚待。埃及的加比尼亚军团人数不明,戈兹沃西推断大致有1到2个军团,其中还包括500名高卢和日耳曼骑兵。这支部队的指挥系统不明,但高级军官似乎都是罗马人,他们是托勒密十二世复位的核心支柱,在各种方面都像一支“皇家卫队”,而托勒密十二世将外族作为皇家卫队的主力的行为也对艳后的统治产生了影响。此外,托勒密十二世还尽可能多地雇用雇佣兵,甚至征召逃跑的奴隶;他还可能寻找需要再就业和具备一定经验的罗马军官为自己所用(共和国末年很多政治斗争失败的罗马指挥官在逃亡后为外族君主效劳,例如为毛里塔尼亚国王效劳的西提乌斯和为帕提亚国王效劳的小拉比埃努斯)。这些意大利人补充了加比尼亚军团,增加了他们的规模。不久之后,加比尼亚军团被要求镇压埃及内部的叛乱,他们似乎很轻松地完成了这项工作。然而,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亚历山大城驻扎的,这和其他亚历山大里亚的皇家卫队如出一辙,这座奢华的城市一定能够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不少人和当地妇女结了婚,托勒密十二世也通过大量的金钱保证了这些罗马人的效忠。这一切都导致加比尼亚军团逐渐“埃及化”,变得乐不思蜀起来,行为也越来越无法无天。正如凯撒之后描述的那样:“加比尼亚军团习惯了在亚历山大的生活和许可,忘记了罗马人的名字和纪律,与当地妇女结婚,许多人与她们生了孩子。”公元前51年,比布鲁斯(此人曾经是凯撒的执政官同僚,可惜存在感都被凯撒占了)担任叙利亚总督,他的儿子前往埃及征召加比尼亚军团来叙利亚服役,因为卡莱之战后的叙利亚缺少足够的兵力。这一行为可以表明,加比尼亚军团仍然被视为罗马军队的一部分,因此有义务为共和国的事业服务。可惜这只是比布鲁斯的一厢情愿而已,加比尼亚军团和他们的军官都不承认比布鲁斯的权威,他们不仅拒绝回答离开埃及的问题,而且还立即谋杀了总督的儿子们。此时的托勒密十二世已经去世,艳后决定逮捕加比尼亚军团的指挥官,将他们送给比布鲁斯,这体现了艳后试图缓和与罗马的关系的尝试。可比布鲁斯声称自己虽然悲伤,但是没有权力替元老院处死这些人,因此把又他们送回了埃及(迷惑行为)。艳后因为这一举动丧失了加比尼亚军团的支持,他们决定在内战爆发时支持艳后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在凯撒和庞培内战时,庞培长子格涅乌斯作为代表来到了埃及,抽调了加比尼亚军团中的500人。而在庞培战败逃亡埃及时,加比尼亚军团中的指挥官赛普提米乌斯和萨尔维乌斯利用自己曾经是庞培下属的身份骗取了他的信任,与埃及人合谋杀死了庞培。凯撒来到埃及时,加比尼亚军团作为皇家卫队的主力正在帮助托勒密十三世对抗艳后从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招募的军队。此后便是著名的亚历山大里亚战役,凯撒描述下的托勒密晚期的军队成分已经十分复杂:“阿基拉斯……有两万名武装士兵。这些人由加比尼乌斯的老兵组成....他还从叙利亚和西里西亚省及邻近地区的流氓和强盗中招募了新兵。同时,许多被判刑的罪犯和流亡者也加入了他们。”尽管如此,亚历山大里亚人在罗马人的威胁面前几乎史无前例的同仇敌忾起来,凯撒也承认阿基拉斯是一位很有能力的指挥官,加比尼亚军团的战斗力也不下于正派罗马军团。可是好景不长,艳后的妹妹阿尔西诺伊谋杀了阿基拉斯,让自己的老师加尼米德担任指挥官,加尼米德决定切断凯撒的水源,同时用舰队封锁亚历山大港。凯撒一方面挖井取水,另一方面让罗德岛人率领自己的舰队击败了托勒密舰队。而在托勒密十三世来到阿尔西诺伊阵营时,王室内部的纠纷继续加剧,凯撒终于等到了援军,在尼罗河战役击败了埃及军队。在首都的巷战中,加比尼亚人和其他皇家士兵表现出色,但最终还是被凯撒摧毁。此后,加比尼亚军团的记载就消失了,他们或许有的被凯撒收编,有的已经战死沙场。尽管他们声名狼藉,但是依旧有着罗马军团的平均战斗力。但是托勒密军团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在离开艳后之前,凯撒在埃及留下了3个军团,后面又增加到4个军团,并且任命自己信任的下属卢菲欧(一位释奴)统帅他们。这些罗马军团是支持艳后维持统治的重要力量,历史似乎重演了一遍。埃及的罗马盾牌在凯撒遇刺后,“解放者”布鲁图斯、卡西乌斯的共和派集团和军阀安东尼、屋大维主导的凯撒党展开了激烈对抗,埃及的凯撒老兵自然也是他们争取的对象。公元前43年,身为凯撒党的叙利亚总督多拉贝拉要求艳后为自己提供3个军团;卡西乌斯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并且威胁要入侵埃及。艳后一面敷衍卡西乌斯,一面让军团去支援多拉贝拉。可惜卡西乌斯兵贵神速,截断了多拉贝拉使节带领的援军,在劳底加围困了多拉贝拉,后者被迫自尽。正当卡西乌斯准备进军埃及兴师问罪的时候,布鲁图斯向他求援,腓力比之战随后爆发,共和派军队被彻底击败。在这之后,艳后治下的埃及和安东尼统治的东方达成了紧密的结合,为安东尼的帕提亚战役以及最后在亚克兴角的决战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支持。鉴于安东尼统治后期表现的“埃及化”倾向,他的军团或许也和加比尼亚军团一样有着些许的“东方化”特色,但是其中的具体细节我们不得而知。奥古斯都主导的宣传把艳后描绘成“天怒人怨的姘妇”,似乎其不受军队的欢迎。但是我们知道希腊化国王一直保持着尚武的传统,艳后身为女性统治者也有骑马、驾车等战斗技术,同军队保持良好的关系应该是不难的。况且在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必然冲突中,艳后的个人才能并不能改变时代的大潮。(写着写着偏题了,咳咳……)这是艳后本人还不快跪写到这里,托勒密埃及系列的兵种介绍就算圆满完结了,感谢各位朋友帮助,也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日后可能在学业之余更新一些其他派系的介绍,顺便写一写有趣的杂谈科普什么的。托勒密帝国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多元化帝国,其300年的历史体现了从亚历山大到奥古斯都之间的沧桑巨变,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古典政权。不仅如此,笔者认为托勒密时代也是古埃及最后的辉煌,也是坚持到最后的继业者王国,其落幕也是无比辉煌壮烈的。最后,用乔安.弗莱彻在《埃及四千年》最后引用的话做结尾:“奥西里斯是昨日,拉神是明天,昨日属于我,而我知晓明天。” ——《亡灵书》百夫长的话:这篇是编辑部艳后写在知乎上的,写的很好,所以转到哔站上了。欢迎去知乎支持一下原作者。战锤兵种介绍这下真的在写了,不过脑子真的没以前灵光,写的很慢。呜呜。。。慢慢来吧,总有一天能看到的。}
巴塞罗那贝斯瓜德塔天气预报,历史气温,旅游指数,贝斯瓜德塔一周天气预报【携程攻略】
天气数据来源 中国天气
贝斯瓜德塔一周天气预报
4月25日(今天)
4月26日(周五)
4月27日(周六)
4月28日(周日)
4月29日(周一)
11℃/16℃
白天:多云
夜间:多云
东北风 3-4级
13℃/18℃
白天:多云
夜间:多云
东南风 微风
14℃/19℃
白天:阵雨
夜间:阵雨
东南风 微风
13℃/17℃
白天:阵雨
夜间:阵雨
东南风 微风
11℃/17℃
白天:阵雨
夜间:阵雨
西北风 微风
今日生活指数
贝斯瓜德塔周边景点今日天气预报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 id: "u3549163", container: s }
);
})();
网站地图热门推荐
国内天气
国内景点
国外天气
国外景点
');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push(
{ id: "u3549159", container: s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莱曼多斯包包多少钱一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