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课和线下课的区别究竟会传授什么呢?


在这次非常时期中,教育部门祭出“在线教学”的宝剑是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公共服务不缺位,是一种应急的权宜之计。但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5G的到来,笔者认为在线教学更应在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生力军的作用。本文作者临危受命,承担学校在线教育的一部分工作,结合自身对教学设计与技术理论的认识,分享一些优化在线课程的观察和建议。本文作者:曹定,拥有美国普渡大学教育学硕士,现任无锡市连元英禾双语学校校长助理。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前不久,当上海市教委宣布即将全面启动大中小学在线教育后,上海家长肯定比之前“已疯的南京家长”更崩溃——因为此前减负后,家长知道如何自我(更加给孩子)加压,但全日制全科线上教学,外加线下培训全部封存,简直就是天外来客。其实,焦虑的不仅是家长,广大教师、校长以及教育部门的领导也在硬着头皮,摸着石头前行。这次集体性吃螃蟹的非常之举,其实在前两周就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起来了。无论是商业机构,还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在疫情迅速发展的短短几周内,开设了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课。家长和学生有欣喜,更有焦虑。而从讲台走到屏幕前的教师又面临着哪些重大挑战?这些挑战对在线教育的发展会有哪些深远的意义?笔者也是临危受命承担了学校在线教育的一部分工作,再结合自身对教学设计与技术(Learning Design & Technology)理论的认识,分享一些观察和建议。“拷贝线下课”的在线课问题多在这次颠覆性的教学方式改变的尝试中,笔者看到了很多教育同行学习新事物的勇气和能力,也看到了一些思维定式和认识误区。在热闹的网课中,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在线教育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把讲课从教室搬到线上的层面,缺乏对在线教育的深刻理解。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在线教育的呈现形式就沦为以下两类:1、直接把教师的“无生上课”(模拟课堂没有学生的讲授)录制视频推送给家长。这里的“无生上课”分为直接录制教师在黑板前的教学,以及由教师做画外音讲课的录屏课。从学生观看和理解的角度看,后者比前者有较大的优势,尤其在注意力保持和解释复杂概念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2、利用特定的视频会议(Webinar)系统,教师与学生现场连线开展教学。诸多商业视频系统纷纷伸出援手,免费提供甚至定制了这样的教学平台,使得敢于现场直播的学校和教师一显身手。
武昌实验老师准备直播课(图/超级云课堂)利用这两类形式开展在线教育的实践有一个共同特点:让教学过程尽可能地模拟线下教学。当然,第二类的确更近似线下教学。这就是在“把线下搬到线上”思想主导下的在线教育形式。这样做有什么问题呢?在列举问题之前,我们可能先要对在线教育的作用做一个讨论。有人认为,在线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技术性补充。在这个非常时期,在线教学就是要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最大程度地模拟开展传统教学。笔者认为,这是对在线教育的狭隘理解。在线教育所基于的利用互联网构建虚拟的课堂,本质上是一种技术,主流的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技术本身既不会阻碍也不会促进学习,真正能促进学习的是利用技术背后的教学设计。所以,当我们不得不利用在线教学这个形式时,我们应该摒弃“用这个工具来实现另一个工具的效果”的思维,而应更深层地思考,如何完全利用在线教学的技术去实现教学目标,去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需要调整哪些教学策略和评估方式等等。再回到上述两类“拷贝线下式”的在线教学方式,从学习理论角度看,有什么问题呢?第一类“无生课”(录播或录屏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互动,教学完全沦为一场没有问答的宣讲。当然,平时习惯于灌输式教学的老师对此可能不以为然,但这类课的视频会经常被学生快进翻篇。课堂教学的灵魂在于促进学生理解和思考,没有交流和反馈的独白是没有灵魂的教学。第二类现场直播教学的确彻底解决了师生互动的问题,但是实现实时互动的技术也成为一个技术性的重大障碍。实时视频连接对于平台的网络负荷能力、课堂上每一位参与者的技术环境提出了很高的硬件环境要求。同时,功能丰富的直播平台也要求教师在纯教学流程里增加大量技术性的切换工作,尤其当学生受众超过20人以上时。现场直播存在很多技术性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降低沟通效率,增加经济和时间成本。不仅技术问题,更是设计问题在线教育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复制或直播”传统课堂,而是借助互联网等技术来创造全新而有效的学习过程。影响在线学习效果不是多媒体技术,根本在于教学设计。鉴于目前无法进行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学校应如何运用教学设计来组织有效的线上学习呢?笔者尝试从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角度给出几点拙见。1、聚焦教学目标,而非多媒体效果。在完全互联网、多媒体化的教学环境中,一些教师会担心自己的PPT或者动画效果不够吸引学生,或者视频、图片不够丰富。应该说,这样的教师至少比在镜头前照本宣科要更受学生欢迎,学生的注意力的确是重要前提。但主流学习理论认为,在促进学习方面,多媒体技术并非比传统教授方式更有优势。从教学设计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实现教学目标上,远比做几个炫酷的多媒体效果或添加一段经典视频要好。如果运用不当,多媒体效果反而会成为学生注意力的干扰因素。2、发挥在线工具的优势,实现有效互动、反馈和评估。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单纯录制视频课是一个极端——无互动,无反馈,无评估;而现场直播教学又是另外一个极端——这三个方面同时由主讲教师现场操控,难度极大,且同步进行并非效果最好。在笔者看来,理想的在线学习过程是:非实时同步的学习开始+同样的学习素材+运用技术实现实时的过程性评价+可选择性的小范围(实时或非实时)的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交流+非同步的形成性评价。与“以教师为中心”的纯录播方式对照,这样的学习流程,充分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和多媒体工具的特点完美集合。具体用哪些工具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呢?完整高质量地实现这个过程这需要一套学习管理系统(LMS,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笔者查阅了“新学说”整理的十几个在线学习平台(国内和国外公司开发的都有),在试用过的平台中,大多数本质上还是一个视频会议系统,只有几个被国际学校广泛采用的Managebac,ClassDoJo才算的上真正的LMS。那现实问题是,如果目前来不及引进一套强大的LMS能否实现这个理想过程呢?笔者认为,借助国内成熟的慕课平台(MOOC)可以短期快速实现这个目的。
目前,国内的慕课平台虽然相对于国际主流的Coursera以及Edx体量和质量还稍逊一筹,但例如清华大学开发的学堂在线等已相对成熟。平台上的课程几乎都是由全国知名高校开发制作的,但实际学习使用方式对于小学中高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因为他们是数字化原住民(Digital Natives)。所以笔者认为,短期内借助国内成熟的慕课平台开展更有效的在线教学是一条捷径。但如果真正有远见希望利用在线学习为学生创造全新学习体验的学校或教育集团,应该开始着手规划设计或引进一套属于自己的着眼于未来的学习管理系统。3、在线教学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具体环境和条件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在线教学时,需要至少考虑学习者的三方面条件:(1)在线学习工具是否便利可得。这包括硬件和网络环境的基本条件能否满足学习需求,大规模实时课堂便是极大的挑战。
网传在线学习调查表如果部分学习者没有很好的网络环境,那就应该为他们设计更多基于语音和文本沟通、网页自主阅读的学习流程。(2) 学生对于各类工具的使用能力是否适应学习要求。电子设备和教学系统的操作能力,输入信息的能力都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中低年级小学生操作键盘可能是困难的,但基于鼠标和触屏的操作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因此针对中低年级的在线教学,在教学策略上应该应用他们熟悉的交流操作。(3)学习时间是否有自由度。很多在线学习者(主观或客观上)并非能按上学的课表做同步动作,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自主权限(Learner Autonomy)是一种吸引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线学习的时间,甚至是进度的弹性也是更好的学习体验的因素。应从权宜之计升级到长远之策在这次非常时期中,教育部门祭出“在线教学”的宝剑是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公共服务不缺位,是一种应急的权宜之计。而在常态下,在线教学是被学校和教育部门完全雪藏的。偶尔会被一些“赶时髦”的学校用作展示翻转课堂实验的平台,这也是权宜之计的表现,并非真正理解和拥抱在线学习。但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和5G的到来,笔者认为在线教学不应仅在一些语言和计算机商业培训中炙手可热,更应在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生力军的作用。这一点,我很敬佩全球著名的中小学慕课平台“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他用捐赠基金的模式创办的非营利性“可汗学院”,真正做到了让全世界的孩子有效,有趣地享用超一流的教育资源。
我们中国也可以做这样的在线学习学校,去满足师资匮乏地区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满足那些愿意不断挑战自我的学霸需求,当然,更多的学生将在他们熟悉的虚拟世界中,感受到全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觉得学习本可以充满乐趣,并非为了父母而在学。如果学校和政府部门愿意将教育投入的目光放得更长远,更深刻地洞察数字化原住民一代的学生特质,我相信,这次在线教育的被迫上阵也可能会演变成主动升级,催生出结合基于优秀教学设计和强大学习平台的在线教育典范。意犹未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线下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