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战德军的慰安所妇的电影有哪些


去电影院看纪录片可能是件挺无聊的事。
但是看过这部纪录片的人,都说没有后悔——《二十二》。
2015年,经过3万多中国民众的众筹,《二十二》拍摄成功,终于定档今年8月全国上映。
看这部电影,就好像在听老奶奶们讲故事。
不同的是,这些特殊的老奶奶,她们被打上一个敏感的标签——慰安妇。
抗日战争期间,曾有超过20万名中国妇女被强征做慰安妇。
种种原因,多年来,这是整个社会不忍去触及的话题。
电影拍摄时,仅剩下22位存活的受害者人,也是这部电影名字的由来。
导演郭柯以近乎“寡淡”的镜头,缓慢地、淡然地记录了22位老人的生活状态,默默地听她们讲着当年的事情和后来的生活。
不介入、不消费,这样的拍摄态度让人感到欣慰。
镜头中的她们已是耄耋老人,但《二十二》的海报上,小朋友正描摹着一个穿着民国服的女孩儿画像。
这样的反差,也许在提醒我们不该忘记,这个群体,在她们最美丽、最柔弱的岁月里,曾承背负了整个民族的伤痛。
电影一出,引发了社会讨论。
有些人认为不该再去打扰奶奶们的晚年生活,触碰她们的伤口。
但是,有些伤疤,深埋地下会比揭露出来更加疼痛。
2016年,韩国导演赵正莱也凭借众筹拍摄了一部同样题材的电影——《鬼乡》。
这部电影题材不被看好、投资小,却在上映后爆冷,引发了韩国的观影热潮。
票房超越了同期的《疯狂动物城》、《死侍》、《伦敦陷落》等大片儿。
韩国观众对于这段历史的正视和尊重让我们尊敬。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
电影中这些青春、鲜活的少女被日军凌虐致死,惹人泪目。
赵正莱说:“《鬼乡》能拍出来,能上映是一个奇迹。”如今这个奇迹也在中国发生了。
郭柯被鬼乡的情怀所打动。他说:“希望人们记住,曾经的慰安妇纪录片,是中国民众让他走到这一步。”
只是,面对这些真实的人和事,镜头变成了更锋利的刀子,划在观众心上。
有位老奶奶叫林爱兰,小名阿环,被抓走的时候只有16岁。
她还有另一个身份:红色娘子军。
1939年她14岁,加入了海南岛琼崖纵队,曾深入到敌军内部去偷子弹,还打死过两个鬼子。
谢晋的电影《红色娘子军》,讲的就是琼崖纵队女战士的故事。
这是大家熟知的影片,但伟大女兵后来的遭遇却无人知晓。
被抓进日本军营,阿环失去生育能力,腿也被打断了。
杀鬼子获得的两枚荣誉勋章,她始终放在身上,看得比命还重要。
郭柯说阿环性格刚强,眼神锐利,就是我们印象中的红色娘子军形象。
还有一位韩国老人,名叫毛银梅。
十几岁的时候,她被日本人骗到了武汉的慰安所。
她回忆起自己与妈妈分别的场面,当时妈妈和妹妹坐在火车上,她只好在站台奔跑着追赶……
一个少女就这样与自己的妈妈永别。
在和平时代,大多数女孩儿在家人的护佑下长大,我们喜欢标榜自己是小公举,苦难离我们很远。
所以,当我看着她们脸上深壑的皱纹,我总在想象她们年轻时的样子。
很难想象,这些女孩儿在比我们更小的年纪,背负整个国家的痛苦,蒙受了巨大的摧残。
她们会因为恐惧脸上挂满泪水,又在幸存的岁月里,背着异样的目光隐忍地活着。
郭柯在接触这些老人之前,做了许多心理预判。
但他说:“这些老人身上,她们终究有一些东西是我没想到的。”
2012年,郭柯创作了他的处女作——《三十二》。
同样的,影片的名字也代表了2012年幸存者的数字。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这数字的缩减让人揪心。
郭柯拍摄两部影片的最初动因,正是影片中的这位老人——韦绍兰。
她苦了一辈子,却说:这世界真好。
1943年,日本陆军第十一军包围了桂林。
一天,24岁的韦绍兰背着一岁的女儿上山砍柴,不料被日本兵抓走,一路上他们边走边抓人。
韦绍兰被施暴时,阿妹(方言“女儿”)就在身边哭闹,日本人还会偶尔给她糖吃。
韦绍兰趁着给日本人洗衣服的机会在村头村尾张望,找到一条能逃跑的小路。
一天夜里,她背起阿妹,跨过睡着的日本兵,跑了一天一夜,半路借宿在一位老人家,老人给了她和阿妹一些红薯芋头和稀饭。
一个月后,她才发现自己怀了日本人的孩子。
于是她喝药自杀,“隔壁的五嫂救得早了”,没死成。
24岁,放在今天,也就是个大学毕业生的年纪。
正值青春豆蔻,被丈夫误解、怀了日本人的孩子,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她的故事听起来很传奇,但通过老奶奶不太清楚的方言说出,不做作、不煽情,最质朴的话语,道尽了一生心酸。
拍摄时,她依靠政府的资助金过生活,每个月90元钱,影片开头,记录了她走很长的路去县政府领资助金。
这些年,她吃的最多的是白菜。
他的儿子罗善学看了一辈子牛,始终没有女孩儿愿意嫁给她。郭柯问他,以后怎么办呢?
他说:“我只怕躺在床上不能动,没人喂我一口稀饭,那时我就喝农药死掉。”
背了一辈子“种族异类”的帽子,这也是历史留下的悲哀。
相比较,韦绍兰却很乐观。
“说到苦,没有人比我更苦,以前总是砍柴割草卖,眼泪都是往心里流。”
但问到她今后的打算,她却说:“没有想过要死的,这世界红红火火的,我要留着命来看。”
拍摄时,韦绍兰有时会走神儿,有一天看到天下雨,她就突然唱起一首民谣。郭柯找来翻译,他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四句话:
天上落雨路又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忧愁自己解
自流眼泪自抹干。
老人的乐观和坚强,很可爱,惹人心疼。
影片最后,韦绍兰说起自己14岁的时候,隔壁村有个叫“十二爹”的放牛人,她们总是求着他教唱歌,说起这事,她笑的像个孩子。
她觉得自己不比十八岁了,现在唱歌不好听了。郭柯再三请求下,她才悠悠地唱了起来。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
影片就在这歌声中结束,留下难以忘怀的感动。
郭柯在访谈里讲起一件小事:
一年春节,他们四个人去看望韦绍兰,给了她500块钱。晚上,她叫郭柯到床上坐,拿出四个红包说:“过年了,拿回去给你们妈妈买糖果吃。”
打开红包,每个红包里是100元钱。
戈尔泰的那首诗这样说的: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在中国,《二十二》是第一部允许公映的慰安妇题材影片。
这部影片的意义不能用票房衡量。
老人们对郭柯说:“对你讲的这些,记者来了都没有对他们讲哦。”这已经是对影片最大的肯定了。
我们庆幸这部电影叫《二十二》,据2017年最新的统计,如今这22位老人只剩下了9位。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从二十二到九,再随着数字地继续缩减,这段历史正在慢慢隐没。
所以感谢郭柯这样的抢救式记录,让“慰安妇”这个词,从抽象变得具体。
不是书上的几个字和照片,还有活生生的人。
- FIN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前两天一大波儿道歉霸占了热搜,纪梵希、COACH、范思哲等轻奢品牌因为“辱华”纷纷排队道歉。因为他们知道现在的中国,令人畏惧。然而,有一部分人却永远等不来道歉,直到离世。日本帝国给她们安了一个杜撰出来的名字,“慰安妇”。二战期间,多达20万女性被强迫成为日军慰安妇。8月14日是慰安妇纪念日。2017年的今天,曾上映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二十二》。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部新出的纪录片。等不到的道歉★★★★推荐理由:慰安妇纪录片时
长: 22min*12《二十二》是以单个人物及其现状自成一个段落,而《道歉》是有长达七年的拍摄跨度。这部纪录片深入追踪三位来自中国、南韩及菲律宾的老太太,通过跟三位老人的相处展现了她们各自迥异的生活现状。跨国取材的拍摄,将“慰安妇”的问题更广阔的推向受到过日本侵略的诸国。君君昨天抱着一颗敬畏的心看完了这部纪录片,看老人们拖着年迈的身体相继离世,却等不到一句正面的道歉,真的特别难受。是那种想为她们做点什么,又不知道怎么去做的无力。不管是中国、韩国还是菲律宾的受害奶奶,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沉默。影片的背景是2011年前后,韩国民间组织“挺对协”发起的一次跨国界联署行动。最初要求日本政府对慰安妇幸存者进行国家赔偿的运动,也是由这个组织发起和推动的。1991年,首次有幸存者站出来对公众讲述自己的遭遇,自此日军慰安妇制度才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议题。从那以后,韩国的慰安妇幸存者每周三都会在日本驻韩使馆门前集会,在本片中也提到了2011年第1000次“星期三集会”。影片开始的时候晨雾笼罩着苍茫群山,伴随着背景声中隐约的哼唱,老人们开始了每天早晨的循序步骤:起床、穿鞋、洗脸、梳头、出门。镜头从她们身体的局部一步步掠过,满是皱纹的双手,佝偻的身躯,还有她们饱经风霜的脸。这些看似寻常的洗漱过程,似乎又暗暗隐喻:每天早晨是一个人认真对待自己,洁净自己的时刻,带有自爱和自省的意味。 每次88岁的金福童奶奶和86岁的吉元玉奶奶,愿意拖着年迈的身躯站出来到日本发声的时候,日本部分民众都很抵制,冲她们大喊很难听的话:“慰安妇是军妓”句句诛心。尽管是这样,老人们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也有更多的人在支撑她们。影片中有一个片段特别戳我,一次吉元玉奶奶在日本女子大学讲述自己的故事后,台下有几位女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一位说:“这个问题没有出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今天是第一次听说。”对于说谎这种事,你们的国家太擅长了。不过,人心都是肉长的,听到吉元玉奶奶亲身经历的事情,有一位女学生站起来想说些什么,“作为一个女人...”可是却又泣不成声。作为一个女人,她们失去的太多太多了。作为受害者的她们,愿意站出来也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一位叫阿德拉的菲律宾奶奶,也是这场悲剧的受害人,但是她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这一直都是她心里的一根刺。她觉得很羞耻。导演熊邦玲鼓励她要跟家人说出这件事,不要给自己造成负担,“或者,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因为你说出来,其他人会从中获得力量。”孩子们会理解,去世的丈夫也会理解的。这是真实发生在她们身上的遭遇,有时候,历史书上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别人的一辈子。在最好的年华,她们度过了最黑暗的光阴,而我们作为后世的幸运儿有什么资格去嘲笑?战场上的士兵是英雄,她们虽然不是英雄,但却是最难熬的受害者。阿德拉奶奶在导演熊邦玲的鼓励下,决定告诉自己的儿子和去世的丈夫这埋藏在她心底多年的秘密。看到这儿君君已经不行了,心痛到窒息。她独自承受这个痛苦整整70多年,跟丈夫诉说的时候就像一个委屈的孩子,哭的不能自己。后来,她在看电视上看到吉元玉奶奶正在努力的抗争,说自己也想去,就怕身子骨不行。她眼睛里面流露的那种坚定和希望,让人看了心疼又有力量。可惜阿德拉奶奶等不到那句对不起了。阿德拉奶奶去世以后,她的儿子自责不已,他开始理解母亲之前种种的不寻常举动,“她什么都不跟我们说,常常一个人望着窗外,很悲伤的样子。”这种屈辱要怎么言说,30多年下来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一分赔偿和道歉。自己却要把伤口袒露给世人看吗?她们也有想保护的人啊。除了阿德拉奶奶有自己的儿子,其他两位奶奶都没有孩子。吉元玉奶奶已经被折磨的失去生育能力了。而曹黑毛奶奶则是生了两个孩子,但是被她亲手掐死了。是这位曹奶奶冷血吗?不,是屈辱,是无奈。当年日本兵闯进她们村子的时候,她故意往脸上抹了一把煤灰,但还是让日本人相中带走了。面对后来人们的冷漠和日本政府的谎言,曹奶奶还出口戏谑:看到这里君君含着泪莫名笑了出来,曹奶奶真的很有趣,不是吗?导演熊邦玲问吉元玉奶奶:“您下辈子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吉元玉奶奶笑了,笑的特别阳光,她说:那一瞬间花开的好美。就在去年7月24日上午,曹黑毛奶奶在山西盂县家中病逝,享年96岁。最后的奶奶也走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等来一句抱歉。曹黑毛奶奶曾在电影《大寒》中对后辈过这样一句话,“娃子们,以后把咱们家门可得看住了。再不能让外人说踢开就踢开,说进来就进来。”作为后辈,君君很自责又很难过,只希望苦难的奶奶们,下辈子一定要再次成为一位贤良的女人,成为谁家的宝贝女儿,有个幸福的家庭。关注【流量君】 回复【等不到的道歉】}
战争硝烟早已散去,但警钟仍在长鸣。在日本发动的那场悲惨的战争中,还有数十万被日军强征的慰安妇受害者也不应该被忘记。2016年,一部反映日军强征慰安妇题材的电影《鬼乡》在韩国引发强烈反响,近日,《鬼乡》导演又推出了这部电影的续集,讲述慰安妇未完的故事。幸存慰安妇受害者讲述:我所经历的那些,如何用语言描述,根本无法说出来。续集中,导演赵正来运用纪实手法,以幸存慰安妇受害者证言+历史场景电影化再现的方式,通过大量慰安妇受害老人本人的证言,带观众回到一个个充满悲伤的历史瞬间。在电影的首映式上,几位特殊的客人出现,引起关注。幸存慰安妇受害者 朴玉善:拉着年幼儿子的手,回到种着土豆高粱,我深山沟里的家。94岁的朴玉善和另外几名幸存的慰安妇老人一起出现在首映式上,老人唱的是她年轻时候的朝鲜民谣,经历了非人遭遇的老人,也许内心期盼的就是安安静静在家里种田、劳作,而没有经历这场浩劫。影片放映时,不时能听到观众抽泣的声音。影片中再现的历史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当年被强征作为慰安妇的少女们的遭遇。韩国观众:我向那些在绝境中离去的人们,以及有幸活下来的人们,表达我深深的安慰和叹息。韩国观众:我们年轻一代首先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之后努力去关注,去了解历史真相。韩国观众:看电影时一直心情沉重,强征慰安妇问题的真相一定要让世人所知,幸存者的证言也要多多搜集,让全世界知道这段历史。专访《鬼乡》系列导演:历史不容掩盖 真相终将大白《鬼乡》系列电影之所以叫这个名字,主要是表现这些被强征的慰安妇受害者的灵魂,回到故乡。在商业电影制作高度发达的韩国,《鬼乡》这样一部没有什么商业价值的纪录电影最开始并不被业界看好。只能靠众筹完成影片制作。没想到,2016年,《鬼乡》在韩国上映后引发强烈反响,韩国国内的累计观看人数超过了300万,平均每15个韩国人就有1个人走进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在《鬼乡》续集上映前夕,央视记者在韩国首尔专访了《鬼乡》系列电影的导演赵正来。电影《鬼乡》系列导演 赵正来:日本到现在还在否认历史,政客们还在参拜靖国神社这样的地方,甚至还在美化二战时期的战争罪行,我们要持续不断努力,让日本向韩国、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受害者们谢罪和赔偿。2017年,反映慰安妇群体生活的中国纪录片《二十二》上映,这部影片中,有一名慰安妇受害者叫毛银梅,她出生在朝鲜半岛,最终在中国去世。毛银梅的经历让赵正来潸然泪下。2017年8月,赵正来导演专程到毛银梅老人的墓地进行祭扫,并在老人生前的住所含泪唱起了《阿里郎》。电影《鬼乡》系列导演 赵正来:通过《鬼乡》以及续集,还有中国纪录片《二十二》,哪怕能让观众记住其中1名慰安妇受害者老人的名字,我也觉得实现我此生的愿望,未来我会怀揣着使命感,毕生努力,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军的慰安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