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什么是混蛋什么又是无耻混蛋蛋》中的党卫军上校汉斯·兰达?

这是我的短视频节目《李小军的电影日常第一季》的第三期,昆汀系列的最后一期。B站链接:第一期:那个从音像店走出来的无耻混蛋(上)_电影相关_电影_bilibili_哔哩哔哩第二期:那个从音像店走出来的无耻混蛋(中)_电影相关_电影_bilibili_哔哩哔哩本
期:那个从音像店走出来的无耻混蛋(下)_电影相关_电影_bilibili_哔哩哔哩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李小军的电影日常(xjfilm2333)节目文案:刚刚在你耳边响起的音乐,出自意大利大导演赛尔乔莱昂内著名的西部片《黄金三镖客》。我们用这段配乐,是因为在昆汀最近的三部电影中,都能很明显地看到那些经典的通心粉西部片的影子。这种影响不只体现在昆汀电影中常常出现的那些对于西部片经典桥段的致敬,更表现在他导演手段上的变化与改进。莱昂内西部片最大的长处,就是巧妙地利用视听语言讲述故事,很多时候,一个镜头,一个音节,就能够让观众进入他营造的世界之中。可以这样说,从2009年的《无耻混蛋》开始,昆汀逐渐开始了自己的转型。他对于视听语言的使用日趋成熟,不再过度依靠台词去推动剧情的发展。他更加注重故事的完整性,而不是一味追求自己的独特风格。换句话说,年纪渐长,昆汀这位昔日的鬼才导演,越来越懂得如何去迎合普罗大众的观影心理,他的影片开始变得更加商业化,也更具娱乐性。当然,他独一无二的影像风格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来都没有消失过。昆汀曾说自己拍完十部电影就会金盆洗手不再出山,2009年的《无耻混蛋》,已经是他的第六部电影。作为昆汀的转型之作,《无耻混蛋》是昆汀电影风格成熟的标志,在本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元素,比如血浆、恋足、话痨,也能看到昆汀在视听语言上努力做出更多的尝试,虽然依然充满了对大师的致敬和模仿,却也已经展露出了自己非凡的功力。故事发生在二战诺曼底登陆前夕的欧洲战场。中尉阿尔多犯下军规,奉命戴罪立功组建由犹太人组成的特攻队深入德战区执行任务,暗杀纳粹,因为神出鬼没且手法残忍,他们被德国人称为“无耻混蛋”,另纳粹闻风丧胆。与此同时,盟军知悉纳粹部分高级首脑将会在巴黎出席一部名为《国家荣耀》的电影首映礼,决定派遣英军著名影评人法鲨配合无耻混蛋特攻队在内应的帮助下一起执行刺杀任务。《国家荣耀》这出戏中戏改编自德军战斗英雄弗里德里克的真实事迹,而弗里德里克在巴黎结识并迷上了美丽的法国少女苏珊娜,苏珊娜拥有一个并不算大的电影院,弗里德里克为了追求苏珊娜,便建议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将电影首映的地点改到这座影院。巧合的是,苏珊娜其实是犹太少女,德军占领法国后,她在绰号为“犹太猎人”的纳粹党卫军上校汉斯兰达执行的一次“屠犹行动”中侥幸逃脱。她对纳粹有着深仇大恨,在得到首映式的主办权后,她开始策划如何将纳粹首脑一网打尽。苏珊娜和无耻混蛋各自筹备着自己的计划,而纳粹方面,据说会有更大的人物出席在首映礼上,于是,负责安保工作的汉斯兰达上校格外谨细,生怕出现一丝纰漏。究竟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一切都在电影首映的夜晚揭晓。《无耻混蛋》的片名来自1978年的意大利战争片《戴罪立功》,如果你足够细心的话,会发现因为英文片名Inglourious Basterds中的第一个单词其实有拼写错误,多出了一个字母u,这是昆汀为了和《戴罪立功》的片名有所不同。其实,本片正像是片名中昆汀故意犯的这个拼写错误,不循规距,却能够自圆其说。叙事依然是昆汀常用的章回体,影片充满了昆汀式的恶趣味和与主线剧情并没有多大关系的话痨台词。看到影片中突然出现的漫画式人物小传以及纪录片搬的旁白叙述,昆汀的影迷大概都能会心一笑。虽然片长达到了152分钟,但在配乐和叙事技巧的双重作用下,本片的节奏依然在昆汀的掌控下扣人心弦,高潮总是在酝酿后突然来临,给人以强烈的观影快感。尤其是影片后半段苏珊娜中枪,鲜血从胸膛喷涌而出,红色的裙摆浮动,香消玉殒。此时,莫里康内经典的配乐响起,那一幕的视觉美感,让人窒息,无法忘怀。本片最终在北美拿到了非常不错的票房,并且收获了当年奥斯卡奖的八项提名,达到了商业与艺术上的双重成功。在片中饰演纳粹上校的奥地利演员克里斯多弗.瓦尔兹最终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并且在戛纳电影节上成功称帝,一共拿到了二十多个国际表演奖项。《无耻混蛋》我看了两遍,第一遍,我醉心于昆汀所构建的那个荒诞却充满了趣味的暴力世界,第二遍,我深深地折服于瓦叔举重若轻的演技,钦佩昆汀独具匠心的塑造角色能力,以及对于演员一流的调教手段。姜文曾说“只有不好的导演,没有不好的演员”,虽然这句话放在某些国内流量艺术家身上并不适用,但也足以说明一名好导演对演员表演的提升作用。在昆汀的手下,很多演员都达到了自己生涯的巅峰水准,比如《无耻混蛋》中的瓦叔,比如《低俗小说》中的神盾局局长。而这两位演员,在2012年昆汀的第七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都饰演了重要角色,贡献了非常出彩的精湛演出。《被解救的姜戈》也是昆汀第一部登陆中国内地院线的电影,虽然遭遇了删减和中途下架,本片还是在国内掀起了又一波关于昆汀的观影热潮。如果说《无耻混蛋》中昆汀对通心粉西部片的致敬还比较矜持,到了《被解救的姜戈》,昆汀就明目张胆地用多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莱昂内等导演的热爱。《被解救的姜戈》这个片名,就是昆汀对1966年意大利西部片《姜戈》的致敬。我一直认为《被解救的姜戈》是昆汀导演生涯的集大成之作,本片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拍出了别样的光彩,不管是配乐、剪辑还是演员的表演,都随着高高溅起的血浆一起达到了巅峰状态,这样的电影,昆汀玩的开心,我们也乐此不疲。本片将故事背景放在了南北战争前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处在受压迫的地位,面对庄园主,他们没有人权,更遑论自由。主人公姜戈是一个具有天性追求自由的黑奴,在国际主义赏金猎人的德国医生舒尔茨的解救下,他身体里的反叛意识和独立精神开始觉醒,最终走上了为爱情为自由大杀四方的道路。《被解救的姜戈》有很多译名,包括《奔放的强哥》、《强哥好强》以及《被解放的姜戈》,解放这个词,其实道出了本片的核心主题。在昆汀宗浪恣肆的艺术表达下,主人公对于自由的追求显得坚定而浪漫,在一曲曲堪称经典的配乐的衬托下,每一个喜欢昆汀的观众,都在观影过程中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值得一提的是,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本片中出演反派角色庄园主卡尔文,贡献了极具张力的表演,还拿到了金球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可惜,在瓦尔兹和塞缪尔杰克逊这样的超级老戏骨的光芒下,莱昂纳多的表演,还是略显用力。瓦叔凭借本片中牙医的角色,第二次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而塞缪尔杰克逊,则在一部部优秀电影的累积下,以170亿美元的总票房成为世界上票房最高的演员。我之所以一再提及这些昆汀电影中的超一流演员,是因为看昆汀的电影,如果不注意其中的人物角色,无异于暴殄天物。想要体会昆汀对于各种各样人物塑造的功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最近的一部电影:《八恶人》。昆汀曾经说:“Story is the king”,故事为王,那么他影片中五花八门个性十足的角色,无疑就是国王头顶的王冠。在《八恶人》中,故事的主体部分被放置在了封闭的旅店中,八个主要角色在昆汀精心设计的剧本下完成了舞台剧般的表演,用人物撑起了依旧不算复杂的故事,并且通过昆汀特有的叙事手法,让看似冗长的电影并不显得枯燥乏味。影片在上映前剧本遭到了泄密,昆汀一度打算放弃执导,不过最终还是在老朋友塞缪尔杰克逊的劝说下完成了拍摄。其实,同样的剧本,换做不同的导演,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昆汀的剧本,在昆汀的手里才能产生最奇妙的化学反应,那种影片中的痞气和邪气,都来自导演几十年来形成的个人风格。我们喜欢昆汀,也正是因为他独一无二的个人风格。他的话痨,他的恋足,他影片中飞溅的血浆,都成为了他的标志,和那些电影一起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不管过去多少年,一定还会有人在某天突然遇到了昆汀的电影,从而引以为一生挚爱。不管过去多少年,昆汀塔伦蒂诺这个名字,一定会被影迷们不断提起,在赞誉和诋毁中长留史册。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再次看到《低俗小说》,看到《无耻混蛋》,依然会感激上苍在1963年让昆汀降生在了田纳西,在1985年,让他走进了那家传奇的录像店。}
结局:苏珊娜的复仇短片被剪辑在影片当中播放,其中她告知观众他们马上会死于一个犹太人手中。已经把影院出口锁上的马塞尔点燃了银幕后的一堆极易燃的硝化胶片。在大火中,希特勒和戈培尔被闯入的唐诺维兹和奥莫射杀,两人随后用MP40冲锋枪扫射被困住的人群,直到炸弹爆炸并摧毁了影院。清晨,兰达和他的通讯官赫曼驾车带着艾杜连和尤提维奇进入盟军领地,之后他们按说好的计划向艾杜连投降。艾杜连随即射杀了赫曼,并让尤提维奇割下他的头皮。艾杜连不怨恨美军上级与兰达谈成交易,但他无法接受兰达就此逃脱作为纳粹军官应受的惩罚,于是在他额头上刻下卐作为永久的记号。*(剧终)扩展资料:剧情简介——二战中期,欧洲各个战场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大小战役,德国纳粹与盟军连年鏖战,难分难解。在被纳粹占领的法国中部,一个本来很普通的法国女孩索莎娜·德莱弗斯(梅拉尼·罗兰饰),因为战争而改变了一切。索莎娜亲眼目睹了她的家人被德军上校汉斯(克里斯托弗·华尔兹饰)屠杀,而她自己却幸免于难,逃往巴黎。失去了至亲的索莎娜怀着强烈的悲痛,在巴黎伪造了自己的新身份,作为一家戏院的老板娘安顿下来。在她的心里,如此苟活,完全是为了替被害的亲人报仇,而她的复仇目标,就是汉斯上校。美国陆军中尉奥尔多·雷恩(布拉德·皮特饰)因为严重违反军纪而被押上了军事法庭。本来以为自己彻底玩完的他,却被上级告知,如果戴罪立功,则可以把他过去干的坏事一笔勾消。而交给奥尔多的任务极其特殊:他必须带领一群跟他差不多经历的军事罪犯潜入德军占领区的腹地,执行一系列暗杀任务,而目标则是第三帝国的高级军事将领。而在法国与奥尔多接头的,则是当时风靡德国的电影明星布丽奇特(黛安·克鲁格饰),事实上布丽奇特则是专门负责给盟军提供情报的双面间谍。率领着号称“混蛋”的杂牌部队,奥尔多与队员成功潜入法国。他们的计划是在德军高级将领在电影院看戏的时候执行暗杀任务,正巧那家电影院就是索莎娜所经营的,而索莎娜也准备在这时候替亲人报仇。两帮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一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你的第一个问题:兰达上校战后会投降盟军,皮特不想让他以后逍遥法外,于是给他刻上纳粹印记。  主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在《无耻混蛋》中,我们仿佛看到昆汀在和学院派较劲:尽管没受过正规的电影教育,但他并不比学院派缺少对电影史和电影技术的了解。Shosanna的电影院第一天放映的是德国默片时代著名导演G.W.Pabst的《White Hell of Pitz Palu》,这部拍摄于1929年的德国高山电影(mountain film)由Leni Riefenstahl主演,Riefenstahl与第三帝国的关系自然早已众所周知。第二天,Shosanna在招牌上换上了亨利·乔治·克鲁佐导演的《乌鸦》(Le Corbeau),这部由克鲁佐和德国在法建立的大陆电影公司合作拍摄的电影是法国影史上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战后,克鲁佐还因此被禁影两年。后来,我们在电影院里还看到了克鲁佐的另一部电影《L'Assassin habite... au 21》的海报。简单的几个细节,就将敌占时期的法国电影环境表现了出来:到1944年,法国的大部分电影院已经只能放映德国电影了,或者就是像《乌鸦》这样由德国公司投资,法国导演拍摄的电影。除了法国电影,当时德国电影的情况也在片中被人提及。Hicox上尉本人就是一名德国电影专家,在被派往法国执行 Operation Kino(电影院行动)之前,Ed Fenech将军让他解释“戈贝尔领导下的乌发电影公司(UFA)”,一旁的丘吉尔则问他戈贝尔在德国电影中的地位是不是和好莱坞的传奇制片人路易斯·梅耶相似,Hicox表示,梅耶还不够格,合适的比较对象是大卫·塞尔兹尼克,戈贝尔的目标是以他的纳粹宣传片来替代二十年代的“犹太知识分子德国电影”。这些内容,看过克拉考尔的《从卡里加利到希特勒》和相关研究的影迷自然不会陌生。而塔伦蒂诺在此处的提及,在情节上几乎不具功能,唯一的目的就是展示他对电影史的熟悉和对电影的热爱——他要以这些为素材来制作一部电影。在电影的技术方面,昆汀也做了不少文章,除了插入的那段具有剧情作用的解释35毫米硝酸盐胶片多么易燃烧的短片之外,Shosanna和她的黑人男友拍的那段“犹太人复仇”的短片也制作得一丝不苟。那部短片是用便携式摄影机拍摄的,这种摄影机不具备录音功能,因此Shosanna的声音是用录音机同步录制的,于是便产生了将音轨加到胶片上的问题,同时冲印胶片的过程需要复杂的技术条件,一般电影院是不具备的。当然,为了叙事的简洁,导演当然也可以完全忽略些问题,而昆汀没有,他插入了Shosanna和男友用暴力逼迫别人为他们做这两项工作的过程。最后,制成的短片与戈贝尔拍的电影如何被剪辑到一起的过程也以特写镜头完整地展示出来,很显然,塔伦蒂诺很陶醉于此——展示制作电影的过程。  如果仅凭以上论述就断言这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是无法让人信服的。电影在《无耻混蛋》中发挥的功能远不止此。除了营造人物活动的真实环境,电影本身至少还具有以下这些功能:推动剧情、刻画人物和制造画面奇观。从大的方面来说,整部电影的主要情节就是纳粹拍摄的宣传片《国家的荣耀》在Shosanna的影院首映时的刺杀行动,电影自然不可缺席。细节上,当Hicox上尉扮成的党卫军军官因为口音问题被纳粹怀疑时,他借的是《White Hell of Pitz Palu》这部电影来扯谎,称自己来自Pitz Palu,家人和他都被拍进过这部电影。又是一部电影制造了剧情的跌宕起伏。刻画人物方面,德国的战争英雄Fredrick Zoller第一次在电影院遇到Shosanna,他们谈的就是电影。Zoller说他从来更喜欢Max Linder超过卓别林,遗憾的是Linder从没演过一部像《寻子遇仙记》(The Kids)那样好的电影,里面那段追逐戏实在是太棒了。能够欣赏卓别林电影的人你很难想象他会是一个战争罪犯,哪怕他只欣赏一部。Zoller尽管是德国的战争英雄,但他却是个“非典型纳粹”,在他骨子里有着英雄主义和浪漫的一面,但属于纳粹范型的凶残和妄自尊大一面也有流露。所以,我们看到尽管他喜欢《寻子遇仙记》,但他喜欢的不是卓别林的深情和人性,而是电影中的追逐部分。Zoller性格的复杂性在后面他观看根据自己的事迹拍摄的《国家的荣耀》时也有流露,面对电影中残酷的杀戮场面,尽管那是他的亲身经历,Zoller却感到很不安,频频摇头。在英雄主义的激情退却之后,他似乎感到了画面上的残忍。而“典型纳粹”的反应(比如希特勒和戈贝尔)是对着画面露出狂喜的笑容。电影的最后,当纳粹的宣传片突然中断,电影屏幕上出现一张Shosanna巨大的脸对着台下的纳粹喊道,“you're going to die”,同时她的黑人男友点燃屏幕后面几百卷35毫米硝酸盐胶片时,电影展现了异乎寻常的画面冲击力。当火焰沿着屏幕下端急速蔓延,观众仿佛和台下的纳粹一样,混淆了电影和现实的区别,陷身于恶魔般的电影院。当几乎一切都已烧尽时,放映机仍旧把Shosanna的脸投到滚滚的浓烟上,空气中回荡着她疯狂的笑声,就像真正的恶魔现身了一样。而所有这些画面效果,都是借助电影的衍生物——电影院、放映机和屏幕完成的。  作为塔伦蒂诺风格的一部分,《无耻混蛋》从未忘记把自己看作电影传统的延伸。片名(Inglourious Basterds,故意拼错了一个字母)来自1978年的意大利B级片《戴罪立功》(Quel.Maledetto.Treno.Blindato,英文片名Inglorious Basterds),故事讲的颇似著名战争电影《十二金刚》(The Dirty Dozen)的犹太版本。片头那一段 Ennio Morricone作曲的口哨声一下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瑟吉欧·莱昂内的西部片里。布拉德·皮特演的Lt. Aldo Raine则是向美国著名演员Aldo Ray致敬,该人物模型即来自Ray所主演的一系列战争电影。当皮特一行冒充意大利人跟随Hammersmark小姐来到Shosanna的电影院时,他们的表演模仿了美国著名的家庭喜剧The Max Brothers……导演以自己的作品像前辈导演致敬是常见的事,但当这种致敬达到一定数量,成为一种借鉴和深化电影内涵的关键因素时,便具有了美学价值。它们颇类似于T.S.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提到的“碎片”。尽管塔伦蒂诺对这一理论的实践尚处于初步阶段,他对电影传统“碎片”的摘取也出自一种影迷般的兴趣,传统在他电影中起作用的方式无外乎戏仿和拼贴等方式,他却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自觉”。  《无耻混蛋》从电影史中提取人物和范型,讲的是与真实历史无关,却与电影和电影史有关的故事,其画面和美学效果的取得也离不开电影及其衍生物,是一部不折不扣关于电影的电影。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混蛋什么又是无耻混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