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筝传承中国民族文化怎么样 了解古筝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摘 要】古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演奏乐器,受到现代人们的热烈追捧。不论是在历史中,还是现在,古筝演奏技巧发生了诸多的改变。而在这个过程中,古筝技法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本文从基本的技法变化进行简要探究。【关键词】古筝;演奏技巧;发展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097-01随着时代的改变,人们对古典艺术的认知,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影响最为巨大的,当属在古代乐器上的变化。古筝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中的佼佼者,其对社会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从我国近年来的社会发展形式对现代古筝发展的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一、古筝的变化分析古筝是我国的一类古老民族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其发源自我国公元前五年的战国时期。而随着几千年的渊源流淌,在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其声音细腻,韵味独特,从而成为了文人墨客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深受让人们喜爱。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朝代的更替,其演奏的技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其从初期的五弦,增加到了战国末期的十二弦,其发展也在不断地增进。而到了两晋时期,其弦的数量也增加到了13根。虽然在数量上从12到13,仅增加了一根,但是在声色上,却有了天壤之别。一直到元明清时期,才逐渐出现了14~15弦的古筝。这一发展,对其演奏的技法都有极大的更替作用。从古筝的演奏技法来看,其中的流变,也需要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文化需求来进行分析。通常来说,由于古筝具有传统的文学价值,且在演奏中,节奏明朗,从而在我国也有着极大的历史价值。但是,随着我国在二战期间的影响,一直到建国后,才逐渐再次被人们所关注。至1970年后,古筝的弹奏技法出现了改进,单手长琵琶音,以及五声阶至七声阶的转变,都极大地推动了这类技艺的全面发展。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变化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古筝艺术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种伟大变化。对于传统的古筝技法,虽然有着高超的演奏技巧,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仍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而发展的演变,则可分为如下几点。首先,传统的双手演奏中,通常以右手单指和组合技法与左手搭配,从而实现对整首曲子的控制。而其中,右手单指技法则主要以托、劈、抹、挑、勾、剔、打、摘等为主。配合左手的颤音,可以达到一个全面的意境提升。然后,到现代的古筝演奏技法,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发展,其中,主要在于对新歌曲的纳入,并通过全新的谱系创新,逐渐形成了全新的弹奏模式。如《将军令》中的摇指技法,其中结合了传统的措指进行了改进。而在进行左右手的弹奏转变上,也在新的曲调演奏中,展现出了现代的节奏感。在打破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演奏手法上的全面创新,并实现了对乐器形式上的改革。最后,在演奏曲风上的创新上,现代的乐器民谣节奏,与国外音乐形式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流派,在使用中,极大地满足了我国音乐形式与国外文化的交流,有着极大的社会推动作用。三、古筝技法发展展望从现代社会的发展形式来看,古筝的现代弹奏技法,与世界音乐形式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在古筝弹奏技法上的发展。只有更好地与世界文化接触,才能够实现我国与世界文化的快速融合,通过对这一模板的全面化接壤接触,进一步促进我国古筝演奏技巧上的发展。通过现在的发展形式可以看出,作为传统民乐中的一种主要演奏模式,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可作为主要的应用形式来进行我国音乐发展形式上的一个契机,为后续的社会发展提供文化发展保障。从音乐的发展角度来看,不同的文化发展基础,对文化传承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四、结语古筝是我国传统乐器中的一部分,其历史文化底蕴无可撼动,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一古老的技艺,在实际的弹奏中,需要与时俱进,并与世界实现沟通。而通过我国近年来在这一类乐器上的技法研究,其中在融入了新思想、新理念的研究技法上,就极大地满足了这一乐器在实际的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古筝技法的变化情况来看,将新社会的生活元素与传统乐器进行相互糅合,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乐器的发展。参考文献:[1]杜元媛.古筝演奏技巧的三维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3):188-189.[2]王扬.古筝演奏技巧的三维探析[J].北方音乐,2016,36(3):71.[3]张磊.试论古筝演奏技巧的应用及其发展创新[J].音乐时空,2015,(21):109.[4]成燕.关于古筝演奏技巧的三维解析[J].黄河之声,2014,(1):92.[5]郑少翠.浅谈古筝演奏技巧的表现处理及常见问题的解决[J].西江月,2014,(12):634-634+636.}

  
  2016年11月20日上午10:00,王中山教授的“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艺术讲座圆满成功。虽然因为天气原因,更改了讲座时间,但是丝毫没有减少观众对讲座的热情。
王中山教授讲座现场
王中山教授讲座现场
  王教授幽默的开场引发了现场爆笑,也抓住了现场听众眼球,让大家印象深刻。
  王教授语录:
  我对古筝这么偏爱,是有很多原因的。古筝有三好:好看、好听、好学,初学时好学,它是全世界三大乐器之一。
  1、是葫芦丝,这个乐器是只要你有口气,你就能吹(台下笑)。因为它对你的口型,气息没有太多的要求。我在丽江时,看到一个卖葫芦丝的,老板向我推销,还拿出来一个乐谱,教我,说这个1,就是哆。4,你要好好记得,是发。我问了下老板基本的吹奏要点,不用谱子,谱子不就在咱们心里嘛。5分钟后,我就吹了首《月光下的凤尾竹》。当时老板吓坏了,以为神人天降(台下笑)。晚上我在客栈休息时,没什么事,我就在那吹着玩,一会人就围了上来,还三三两两的放钱。(台下笑)我没理他们,继续吹,结果一数,还真有十几块钱呢。这说明什么乐器好听又简单。
  2、就是钢琴,这个乐器,只要你有手-(停顿),当然你就没有手也能用脚来弹。中国梦想秀里面不就有这样的例子。
  3、就是古筝,它比钢琴难点,因为你用脚弹不了(台下大笑)。
  我讲这些的意思是,古筝初学时,没有那么难。
王中山教授演奏示范王中山教授讲座现场
  王教授语录:
  古筝讲究三个要素,“勤奋”,“缘份”,“天份”。我对小孩子经常强调这三点。对大学生不一样,大学生我先说“天份”、“勤奋”、“缘份”。因为小孩子最重要的勤奋。天份在专业学习中,大学以后的阶段就是重要的。
  古筝在教学时,老师要适当的唱出来,因为古筝的滑音和颤音这些韵味,可以唱出来学生有更有感性认识。
  弹琴时不要扭捏作态,弹筝是件很坦荡的事,“筝者,筝筝然也”。}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拨弦乐器之一,有三千年以上历史。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古琴艺术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四艺”之首,琴动以丝竹之美,晓以韵律怡情。
传统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但夜深人静时,却能弹出真正的天籁之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体现了中国道教文化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理念。演奏者在演奏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使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而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古琴将传统古琴搬进了屏幕,以数字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展现古琴艺术,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所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和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彰显优秀文化底蕴。
数字古琴通过模拟古琴的物理声学和力学特性来构建数字模型实现古琴音色合成。使中国古老的高雅乐器真正能够走进民众生活,可以静心启智,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气质。数字古琴数字古琴包含以下功能:1.数字弹奏(古琴弹奏、古筝弹奏、钢琴弹奏);2.古琴文化;3.古琴技法;4. 名曲欣赏;5.名人名家。
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已势不可挡,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坚守传统基因,守住文化的根与魂,在内容与形式中取得平衡。数字古琴,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推广传统文化,更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正是基于对非遗的提炼与具化、情感化与专业化,打通线上线下的宣传空间,不仅能够让年轻的受众们直观地见其形、听其音、感其情、明其意,耳濡目染中国文化之美,更能令其深入理解背后的文化底蕴,达成深层的文化认同。
目前数字古琴已广泛应用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学校、部队、党群服务中心和旅游景区等领域,几乎每一个省份都可以体验到公司旗下数字文化产品。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筝传承中国民族文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