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筝传承中国民族文化怎么样 了解古筝传承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21-06-06 17:25
来源:
月泉国乐
前段时间这个街头弹古筝的女孩
用一袭长裙,一曲筝音
把国乐的音符打落在法国街头
引得无数人驻足,惊叹这一曲翩鸿
跳动的音符背后
是怎样历史沉淀的文化底蕴
能造就如此惊艳世人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的历史人生
1979 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崖墓群中发现了两件筝,是目前现存最早的古筝实物。这两件筝的形制、弦数和系弦法与后世古筝相似,它们的发现对古筝历史文化的研究产生深厚影响。
现存最早的古筝实物
而据史书记载,这并不是关于第一台古筝的原型。
「筝」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编写的《史记》,公元前237年,秦王为政十年,43岁客卿李斯因为水工郑国的间谍事件,写下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其中写道,“夫击瓮扣缶,弹筝博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这是古筝最早的记载,而当时筝多被作用于宫廷弹奏。
由此可以看出,它的出现远比我们所熟知的兵马俑文明更为悠久。
隋唐是古筝发展的鼎盛时期,隋文帝时,筝作为主要的弹弦乐器被称为“清乐筝”十二弦,简称为“十二弦”;而唐代因其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古筝得以快速发展,白居易有诗“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为证,而敦煌莫高窟中的许多弹筝壁画亦足以说明筝在唐代时期的繁荣。
敦煌莫高窟弹筝壁画
这一时期,不仅涌现出大批筝家,筝的演奏技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唐代开放的政策,丝绸之路的畅通,筝逐渐成为一种精致的工艺品并远播东南亚及其他各国。
其中古筝对日本的影响尤为显著,早在明治时期,日本贵族阶层的女孩出嫁时,就把筝作为嫁妆之一,以显出身之高贵教养之深厚。直到今天,每逢节日,或是茶道、插画,都离不开筝声的衬托,可见筝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
日本古筝文化
宋朝时期,坊间已出现文人雅士把玩古筝的现象,古筝开始由宫廷向民间发展,为满足不同阶层的艺术需求,十四、十五弦古筝相继出现。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双筝对弹,增强了艺术表现力,筝人的技艺大大提高。
相继涌现许多筝家,如关汉卿、金莺儿、张玉卿……
晏几道在《蝶恋花》中写道“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这一时期,筝曲风格较之前有很大的变化,它不仅为一种筵席酒肆中的演奏乐器,又可代言相思闺怨,或寄托文人雅士仕途坎坷的苦闷和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而具有代表性的有李清照的词《出水莲》,时至今日,依然被后人所吟诵。
到了清朝,筝在继承历代艺术精髓的同时,更广泛运用到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清末,古筝增加十大弦,沿用至今。
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从宫廷乐器走进市井
古筝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
那么,我们来看看,近现代古筝有哪些创新和发展
梁在平先生自费刊印的中国筝谱《拟筝谱》,是中国古筝史上第一本正式的筝谱,它填补了“筝无专谱”的空白。
梁在平编著的第一本筝谱
现代古筝的雏形
赵玉斋向沈阳音乐学院乐器厂提出加大筝体、增加琴弦的设想,于是第一台21弦筝便诞生了,并沿用至今。
新中国古筝艺术一代宗师——曹正先生,于1948年首次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古筝,成为将古筝艺术推进高等音乐学府的第一人,从而为古筝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在专业音乐领域争得了一席之地。
古筝艺术进入高等学府
双手弹筝
赵玉斋先生参考了钢琴的演奏手法,将左手的演奏任务从只负责在琴码左侧按、滑、揉弦,发展到也可以在琴码右侧与右手同时弹奏,开创了双手弹筝的先河。
古筝发展虽历经2800年之久,但改革开放以后,伴随西洋乐传入国内,国乐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孤寂期,然而古筝因其独特音色,并未没落,反而多了“东方钢琴”的称号。
随着互联网发展,古筝及其背后的国乐艺术被再次唤醒,更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国乐的独特魅力,掀起国《经典咏流传》乐复兴热潮,越来越多的传统经典、国乐艺术被搬上电视荧幕,《国乐大典》、《经典咏流传》等节目受到大众热捧。
此外,国家政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兴趣教育也多次被提及,将美育教育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国乐艺术纳入孩子们兴趣教育的选项。
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不断践行着古筝文化的传承,古筝的意义,不仅是一种音乐的载体,更是历史文化里的一个音符。
值得骄傲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国乐学习过程的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爱上古筝。在学习一段时间后,更多的家长肯定了他们最初对古筝学习的选择。
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Sara——趣味性和成就感
坚持下来我发现学琴这件事非常有意思,比如说,三个月前我还找不到右手托指正确的发力方式,还在扎桩练托指。现在已经可以完成左手95速度,右手110速度 2/4 的勾托、抹托了,而且来来回回走弦十分钟都不累。
@Lingling——学会独处
长期的、枯燥的、寂寞的练琴,让我学会了怎么和自己独处,学会了毅力,学会了精益求精,学会了自己和自己较劲。
@苏小萱——气质得到了沉淀和提升
学习古筝已经八年了,古筝更多的其实是改变了我的气质。外表可以打扮,可以伪装,但气质是由内而外的表现,是日积月累的沉淀,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外露。
@彤彤妈妈——耕耘和收获
孩子八岁,在月泉学习古筝已经有一年了。起初是发现孩子对音乐喜爱,就给她报班学习,从接触到苦练,辛苦是有的,但是这一年中,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趣味的学习,独立性格的养成以及气质的提升……音乐世界的享受和心性的沉淀早已融入孩子们的生命,或是举手投足,或是个人品行。
“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基于古筝背后的历史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融进我们的血液里……
千年古筝,道不尽国乐艺术的魅力,
希望在新一代的生命里,
可以带着这千年古韵,
走向世界,走向下一个千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筝传承中国民族文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