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古典音乐入门听谁的,应该先泛听还是精听?

欣赏古典音乐和参加一场盛宴,接受一次请客是非常类似的。宴席上吃一顿饭,讲究跟谁吃,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吃的东西有什么讲究。比如说我们去重庆吃火锅,那你不但要准备好吃辣、吃麻,还要有享受麻辣的爱好,否则就会味蕾、肠胃受罪。反之如果是去一家茶馆,别人请你喝一壶普洱,那讲究的是用的什么水,什么样的茶叶,又是很细腻的事情了。古典音乐普遍单曲时间长,层次丰富,背后多有典故。古典音乐之与流行音乐相比就好比短视频之与老电影。【结缘】初步欣赏,不用谈别的,只谈一件事,就是那首歌第一时间可以打动你。我听古典音乐,从欢乐颂的交响乐版开始的:卡拉扬版本贝九推荐这个:【音乐起 回忆】说在我上学的时候(故作深情凝望),听古典音乐不少是出于一种“听流行有什么了不起,我听得作曲家胡子一大把,很经典!”的心情。 那个时候音乐是家里、网吧、同学家、光盘店(正版盗版混杂,有一家店女老板很漂亮)各种音源混着听,拿一个MP3 吊着一对破耳机,悠扬的哼哼的状态。如果读者处在学校,我希望读者不要走我的弯路,古典音乐这个东西,一定是越懂背后的故事越能够听得入迷,给我最大改观的一部视频是郎朗谈他和格拉夫曼探讨贝多芬第四钢琴协奏曲的,我才开始明白原来这首曲子非常深的融合了俄狄浦斯的神话故事。因为上一节我推荐了贝九的演奏版本,我在这里推荐有关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大师课视频,如果你听了上一个链接的版本,看这一系列公开课会有感觉:说历史地位之后说乐队编制,这一套可以说是非常值得听了,享受级。公开课就先粘这么多,其他的自己沿着播单去搜吧。【接触乐器获得更深的理解】我家有一只小我十几岁的妹妹,学钢琴考级,级涨的很快,我从拜厄、哈农一直听到了车尔尼599/849 (哈农就是DuangDuangDuang 的练指法的,车尔尼是练习曲集)。从Mozart的著名钢琴协奏曲 k545 一步一步怎么连起来到热情洋溢的k333, 然后略带深沉,好听的不行的k332。拜厄的讲解类似这样:每个人入门都该试着听听的钢琴协奏曲 Mozart k545 可以这样听:富含力量的k332 推荐这个版本(b站视频实在不多,优酷的搜索总是挂真捉急):这里先贴上 @郎朗 的钢琴入门课程视频,另外还要强烈推荐郎朗在ipad 制作的系列教学app,真的很棒,第一次听到有人可以把练基本功弹得如此好听,还有各种奇怪跑火车的比喻。听现场和听录播完全不一样,听一个曲子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也给人很不同的感觉。我现在只能是偶尔玩一些音乐演奏类游戏找找感觉,很推荐读者可以自己找一门乐器入门。【听古典音乐 同一首曲子要对比着听】音乐听得多了,对乐器的演奏方法会知道的多一些,就会同样的曲子把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稿子都拿出来对比的听一遍找到自己喜欢的那一版。我举一个例子脍炙人口的 巴赫 无伴奏组曲,有四个版本广受好评,风格很不一样,例如田中公平版 Pierre Fournier 版本 ,极富深情马友友版秦立巍版都是不一样的,耳机听和音响听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是用耳机听,我非常推荐你可以买一套独立声卡,一个耳机放大器,连着一个不错的耳机听。如果是音响,这个什么价位都有,不好瞎推荐,工作的时候我一般音箱把音乐开得很小,似有时无,就像点燃了一缕龙涎,喷香,嘎嘣脆。【音乐是私人的领域】其实我一直都认为音乐带有的属性非常不一样,古典音乐就像定制的领结、领带、西装衬衫。它很需要你搭配一个安静的环境或者带着一颗安静的心去聆听。如果你在这样的巷子里面,说实话,蹦擦蹦擦挺好的,没有必要开个喇叭放古典。【最后】最后一定要说,好的音乐是有灵魂的,你可以透过一段好音乐达到非常绚烂的体验。但是这一切的前提一定是你真的需要古典音乐,真的有一颗需要平静下来一边学习音乐知识一边欣赏的心境。必看的两篇:1 建筑如何影响音乐演化2 古典音乐真的超有爱}
顶楼的几个朋友的推荐都非常好, 中肯而实用. 他们都是很有这方面素养的人了. 但需要弄清楚的是, 按这种方法下来培养的是古典音乐的知识背景, 而不是真正的爱好.爱好是"培养"不来的. 这个和你玩不玩乐器或者懂多少乐理不一定有什么关系. 对一样事物的了解有助于培养你对它的喜好, 但并不是一个充分或者必要的条件. 例如一个成天做沙发上看英超的球迷或许从来没踢过几场像样的比赛, 但他确确实实爱看球. 听音乐也这样. 我身边擅长古典乐器的人不一定明显表现出了对古典乐的喜欢, 而我认识的最会欣赏交响乐的家伙是一个学生物玩模型和探险考察的geek.所以真相就是, 如果你现在就爱听某些古典音乐, 你就已经有这个爱好, 不需要培养; 你现在不爱听而非要让自己喜欢上它, 这个过程可能相当漫长. 或许你有类似体验, 小学初中语文老师都会开一个经典名著的书单, 你拿着它就想: "妈呀, <战争与和平>, <红与黑>, <傲慢与偏见>, 都是些什么无聊玩意, 还不如哈利波特与赫敏呢..." 但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当你偶然与这些名著再次相遇的时候, 你可能会发现他们或许优美, 或许深刻, 或许启发. 而这种欣赏力是你通过各方面的阅历培养起来的. 这个时间或长或短, 因不同人的资质和经历而异.
所以基于这点, 你作为入门者必须要心安理得的明白, 古典音乐听起来有时很枯燥无聊是很正常的.兴趣爱好难以短期突击培养, 但知识背景确实可以扎扎实实的筑建, 它对培养爱好有帮助, 而且在人际交往公关应酬等方面经常有谈论或者欣赏古典音乐的需要. 主要方法就参见顶楼的那几个回答了. 另外基于个人经验补充几点吧.1. 从你喜欢的乐器入手. 常见的乐器除了萨克斯风以外基本都有古典曲目.2. 从技巧性强的曲子入手. 我有个朋友学了一点民谣吉他, 结果把他引入古典世界的是几首较高难度的古典吉他独奏曲.
崇拜技巧比欣赏音乐来得容易.3. 巴赫和莫扎特当然是正统古典音乐的无上之选, 但浪漫时期以后的小品也经常旋律优美耳熟能详. 施特劳斯的圆舞曲欢快悦耳, 也是入门推荐.4. 从被人改编的曲子入手, 例如野蜂飞舞或者帕格尼尼随想曲之流, 这些往往同时具备了高技巧和出镜率高的特点.5. 看几部古典音乐的电影吧, 莫扎特传, 钢琴家, 红色小提琴. 豆瓣里也有豆列专门列出了这类电影的.}
作为一个不是音乐科班出身,但,是单纯热爱又深度研究了音乐十几年的人,我认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还蛮合适的。首先呢,我认为从零开始欣赏古典音乐,一个最重要的心态,就是别有太多期待。媒体和互联网上,有关古典音乐的各种好处铺天盖地。比如说:古典音乐会让人更聪明,古典音乐会让人更优雅,古典音乐会开拓你的视野,古典音乐会让植物长得更茁壮,古典音乐会让牛羊肉质更加鲜嫩多汁……我想这也正是许多人站在古典音乐的门前,犹豫着要不要迈进这扇门,要以怎样的姿势迈进门,可就是不肯抬脚迈出这一步,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些都真实存在吗?无论我回答是还是否,都会引起不小的争议。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听了 10 分钟的音乐,你的生命就流逝了 10 分钟。如果这段音乐打动了你,那太好了,你获得了 10 分钟的感动、惬意或安宁。如果你对这段音乐并无感觉,也没什么大碍,一生中蹉跎的岁月又何止这 10 分钟呢。好听最好,不好听就当小小挥霍了一下时光好啦。我认为这才是欣赏古典音乐最好的心态。至于前面提到的的种种好处,就算真的有,也不过是欣赏音乐的副产品,别把它当成目的。有了这样的心态,相信你在古典音乐的海洋中漫游就自在多了。管它前路茫茫,先下水再说,一边漫游,一边学习嘛!古典音乐很难懂,这是许多人对古典音乐最朴素的印象。而近些年来又兴起另一个极端,就是古典音乐很简单,根本不可能听不懂呀。那古典音乐到底好不好懂呢?如果一定要让我给个答案,我会说,有好懂的,也有不好懂的,但这不妨碍我们欣赏音乐嘛。什么是「懂」音乐?这本身就是一个很模糊的定义,它可以解释为懂得作品的结构,懂得作品的创作背景。甚至单纯感受到某部作品的震撼和感动,也可以称之为「懂」。「懂」这个词儿,真的非常不适合用在欣赏音乐这这件事儿上,它更不该成为我们欣赏音乐的目的。实事求是的说,古典音乐作品的确是非常复杂的。举个例子,我们熟知的欢乐颂,如果只是把它的旋律抽取出来,确实非常简单,我想这也是许多朋友学习乐器入门必备的曲目。而在它的出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它的表现形式是这样的。稍作留意,你会发现这段音乐使用了多种乐器,器乐与人声交织在一起,旋律错综复杂。而这一整部交响曲,完整听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每部伟大的古典音乐作品,都是每个时代人类最杰出智慧的结晶,而为了将这些美妙,震撼,精致的作品展现出来,演奏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勤学苦练,要请这样七八十位乐师,还要加上一整支合唱队,才能完整呈现一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样的作品,用简单二字形容,显然是不合适的。可是,别怕,创作与演绎过程的艰辛,并不代表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存在多高的门槛。哪怕你对音乐一无所知,一样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单纯的感动与震撼。这恰恰是古典音乐的奇妙之处。那如此说来,与音乐有关的知识,我们完全不需要了解咯?当然不是!你确实不需要为了「听懂」音乐去了解这些知识,但多掌握一些,你为音乐投入的时间,也会多一分回报。美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阿隆·科普兰,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欣赏音乐有三个层次,分别为感官层次、表达层次和纯音乐层次。这第一个感官层次,即任何人,不需任何学习都能体会的,音乐的悦耳、动听、感动、震撼等情绪体验。一直停留在这个层次也未尝不可,问题是这个层面上,我们只能简单粗暴的将音乐主观归类为「好听的」和「不好听的」两类,能够欣赏的音乐体裁和种类也会受到不小的局限。只要稍稍向前跨出一步,就能到第二个层次了。这第二个「表达层次」,就需要投入精力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典音乐入门听谁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