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肖恩》这本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是一本想一口气读完的书,又不敢一口气读完的书。想一口气读完是因为想快速知道作者到底都经历了怎样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不敢一口气读完是因为在读的过程中觉得感慨,震惊,作者怎么会经历这样的人生,简直太可怕了。这不是发生在100年前的故事,这是发生在21世纪的美国,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本自传小说,作者塔拉的父母是摩门教教徒,她的父亲更是一名比普通教徒还要传统的教徒,他坚持2个原则:不去看医生;不让孩子去上学。他们一家人出了车祸从不去医院;他的孩子,还有他自己,被火烧伤,他们只在家用母亲的草药治疗;他们不去医院生孩子;他们的7个孩子从不去上学,没有出生证明,也没有入学证明,就是这样一个家庭,一个21世界的美国家庭。她的父亲有双相情感障碍,性格暴躁,偏执狂热,男权至上;她的母亲善良,坚强,但却很懦弱;她的一个哥哥——肖恩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和控制欲,曾多次对塔拉施暴。塔拉17岁之前没有上过学,在父亲的废料厂工作,在工作之余自学,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和泰勒哥哥的帮助,她考上了杨百翰大学,然后开启了另一段人生。但是即使上了大学,她还是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她从小受到的教育和她周围的同学受到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她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在读大学的这个过程中,塔拉的自我意识慢慢觉醒,她不再完全听任父亲的话,她开始重塑自己,她开始接触新的朋友,学习新的知识。终于,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努力,从不及格到全优生,获得去剑桥大学交换的机会,继而在那里攻读硕士,又成为哈佛大学访学者,最后获得了剑桥大学博士学位。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我们没有多少人经历过类似塔拉的原生家庭带给她的那些伤害,但我们也或多或少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经历过一些不好的事情,也许需要我们一辈子去治愈那些曾经受过的伤。也许我们最终会原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那些曾经受过的伤。自我教育是改变人生的最好方式。塔拉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靠着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教育,终于与父母断绝关系,离开了那个病态的原生家庭,为她感到欣慰,为她骄傲。不管我们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成长,自我教育是永远不可缺少的。也许你的父母教给你的东西未必是正确的,但你可以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你自己不去寻找正确的答案,那你可能永远不知道什么才是正确的。塔拉的父亲,不让孩子上学,不去医院,让我联想到了曾经看过的2部美剧,其中一部是《别对我说谎》,有一个家庭也是信仰宗教(忘记信仰什么教了),不让孩子去学校上学,在家自学,然后那个孩子因为某种原因被误认为谋杀了自己的女老师,实际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女老师产生了性幻想,刚好在案发现场,所以才被警察以为是凶手给抓了。还有一部是《良医》,一个家庭因为信仰宗教的原因,从不让自己的孩子打疫苗,哪怕他的孩子因为没有打疫苗而有生命危险。这2部剧里的父亲,就和塔拉的父亲一样,因为信仰,差点把自己的孩子害死。难道他们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不,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对宗教的信仰大于他们对孩子的爱。正如塔拉的父亲对他的孩子做的那样。这本书还让我想到了一部电影——《风雨哈佛路》,电影里的女主丽斯也是从小生活在一个很糟糕的原生家庭,母亲酗酒吸毒,在她15岁时死于艾滋病,父亲进了收容所,她从小就出去乞讨、流浪,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丽斯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她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高中的校长,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然后,丽斯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于是她努力并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影片的最后,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贫困并没有止住丽斯前进的决心,在她的人生里面,勇往直前的奋斗是永恒主题。塔拉和丽斯一样,都是靠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教育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永远不要放弃自我教育。}
陆陆续续2-3周时间,看完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完的一刻,内心久久不能安宁,我感觉自己像被架空了似的,也有一种无声的压抑感,感觉被书感染成了另外一个人,久久才找回了自己。从没有读过这样一本让可以让自己这么不平静的书,起初我以为就是一本心理刻画详细、细节描写生动的一本小说,用词精准、事实严谨,后来读着读着才知道,这是一本回忆录,它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世界的认知、颠覆了我对于教育的理解。我很震撼,震惊于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样的家庭,震惊于父亲对孩子所有的痛苦竟然可以那么的熟视无睹,震惊于一次次身体伤害可以用信念、靠没有科学依据的草药治愈,而不是去医院,震惊于愚昧守旧的家庭还能做到百万富翁,震惊于这种家庭竟然能走出3个博士,震惊于作者心灵的挣扎、逃出原生家庭给他带来的心理桎梏。这本书,原版英文名字为《Educated》,就是受教育的意思?那为什么翻译过来是“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我在读书之前比较的纳闷,可读完了,我才感觉到,这题目多么的恰当而精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Feel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出自《圣经》,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来代表教育,和这个回忆录完全的吻合,这不就是第一人称的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么,转变、蜕变、虚伪、背叛,最后实现全新的自我,像鸟一样飞到了自己的那座大山,而不是家人定义的山峰。这本书以作者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她从小到长大离开家庭以及背叛父母的全过程,用了大量笔墨描述了家人的性格以及她和家人的关系,难得的刻画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成长经历。作者(即主人公)出生在美国爱达荷洲巴克峰下,十七岁前从未接受过学校教育,而家庭中的父亲男权主义严重,母亲唯唯诺诺,兄长有的隐忍,有的甚至对其实施家暴行为。在这样一个原生家庭中,她最后远赴英国,获得剑桥博士学位。这本书不是励志书,但读完却让我充满力量。书中,作者对自己取得的成就轻描淡写,用大量笔墨叙述内心世界蜕变转化,这是这本书最为难得之处。读此书的心情犹如一个个问号,不断刷新、质疑我对愚昧、固执、矛盾、信仰、无奈等问题的认知,每段都会将我拉入作者身份,转换角色进行思考。而我认为,好的书就是启发读着思考,隔着时空让你和作者对话交流。这本书读完,可以有两个重大的问题,值得深思考虑。一个是教育如何让一个蜕变,一个是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或者说如何寻求与原生家庭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相契合的社会实践。看了这本书,我感觉,教育似乎应该被重新定义,教育是什么?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教育应该接受不确定性,教育不应该让你原生家庭带来的偏见变得更加固化,而应该对不同文化、思想、行为的差异满怀激情,勇敢面对自我矛盾,勇于自我救赎,推翻刻在骨子里的世界观,并努力塑造成自己想成为的自己。书中有一个故事:他们一家曾经救助过一只野生的猫头鹰,受伤的猫头鹰发现自己被囚禁后,险些将自己拍打致死,于是他们将它放生。作者父亲说:它和大山在一起比我们在一起更好,它不属于这里,也不能教它属于这里。我们每个人人生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那座大山,希望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能够像鸟一样,飞往自己的那座山。发布于 2020-06-15 23: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肖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