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2讲的什么内容,有什么其他电影值得借鉴的地方吗?

今年的国庆档结束已经有段时间了,这个国庆档是真的非常凄惨。总票房才14.96亿。其中《万里归途》以10.23亿拿下票房冠军,但也有前两年国庆档冠军没法比,至于第二三四名什么《平凡英雄》《钢铁意志》《搜救》都没法提。

原因也早就已经说烂了,大环境不好,消费萎缩,各行各业都在下滑,还有“大会”这种外部环境导致的文娱产业打压导致的不定性原因。今年所有档期票房,除了暑期档因为去年基数问题,还有暑期大多地方疫情稳定消费恢复以外,全部下滑这个内部环境。

最后就是因为上面两个原因导致上映的重磅大片数量较少,导致题材匮乏质量问题明显。

比如国庆档的主旋律电影,以前国庆档不是主旋律吗?为什么今年就骂声一片?还要把《深海》《中国乒乓》什么的扯到对立面去骂,我看这些电影真上了,这些人也不一定会去支持,同样会骂。

另外还有扯质量的,《万里归途》比这几年国产商业大片的质量都好太多了,说其他两部质量不好,以前上的片子烂得可不少吧,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死存亡之秋?2022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为何这么“惨淡”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崛起以《泰囧》为标志的10亿商业片时代的开启,让大众发现看电影除了谈恋爱约会以外还能是个这么有意思的消遣,然后《西游》《美人鱼》等片子开始了最高票房的刷新。

以《战狼2》为标志的50亿商业片时代,标志着两点。

一是国产战争片和“主旋律”的超高票房模式验证,二是这个阶段后,第一梯队的商业片票房升至30亿+,好口碑30亿+,有某些加持的40亿+,天时地利人和的50+,差不多也在这个阶段培养了一批就像隔三差五要搓一顿一样,时不时要去电影院的观众。

中间《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都保持着这种态势。

2022年可能才是后疫情时代+后续经济形势下的常态(除开今年春节档是因为还处在《长津湖》这种13亿成本+最具号召力的吴京+战争主旋律大片奔着刷新影史的片子,算是给市场打了针肾上腺激素的阶段,不太代表今年的常态)。

我个人觉得暑期档《独行月球》票房是30亿+,但它可能开启一个20亿+,30亿+商业片是常态的时代,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中国电影市场是从《美人鱼》的30亿,然后《战狼2》迅猛势头直接到跳50亿的时代。

中间虽然也有其它30亿+和40亿+的时代,但前几年顶级大片50亿左右反而是常态。

现在这个环境可能跳过的20亿,30亿的时代回来了。这个阶段也有30亿+,甚至是40亿+的大片,但是情况只怕会更加的困难,这个50亿+就会难到极点。

这个原因是还是有看电影的观众的,但是要走进电影院只能接受口碑很好,还有很合口味的电影了,不会愿意为还行,将就,像以前进电影院消遣找乐子的片子买单了。

这种现象其实暑期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就初见端倪,但当时以为只是片子的个例,国庆档的《搜救》和《平凡英雄》就会更明显。

实话实说,这几部片子如果不是国庆档应该还能有个自身的1.5-2倍的票房,特别是《平凡英雄》这种都没有得到烂片评价的主旋律商业电影,今年国庆档这个表现有自身空降+大咖不是主演+主旋律被消耗等原因,但也不能说全是这些因素。

比如暑期档的《小黄人》有上了流媒体的因素,但前作17年10亿,15年4亿,14年3亿的盘子,今年2.3亿,确实有市场变化的原因。

从之前好档期+好卖相就能吃大盘的蛋糕变成了主要靠自己。《侏罗纪世界3》大ip,《人生大事》好口碑,《神探大战》好口碑+香港电影知名ip。

《明日战记》中国科幻外衣+古天乐卖惨等等宣传,结果票房都没有过10亿。

所以,所以今年10亿票房的含金量很高了,除开春节档的就只有上述几部。

《独行月球》沈马组合+麻花喜剧+大投资+中国科幻口碑也不错才30亿;《万里归途》主旋律电影+好口碑才接近20亿。

今年10亿+的电影数量这么少,不能全说是今年的电影质量下滑。很直白的例子《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如果在暑期档或者国庆档上映,20亿+的票房是基本不可能的。

《李茂换太子》也是和《哥你好》的对照组,一个元旦4.6亿(同时段还有5.6亿的《反贪风暴4》,9亿的《穿越寒冬去爱你》)。《哥你好》一个中秋档头部再加上国庆唯一喜剧片吃了三天,现在将将过4亿。)

如同《独行月球》上映前预测都是四五十亿,现在的30+差距不是片子的问题,或许更纯粹的就是环境导致大盘冷的问题,四五十亿都是参考今年春节预测的,经历了轮番疫情和经济下行势头的暑期档,结果不是一回事情了。

虽说都是同一个2022年,但是电影市场的感觉明显不在一个年代。

这个国庆档凉得这么明显的因素很多,除了上面说的市场对单片的影响,国庆档过审难,导致定档电影稀缺占了主要的因素。之前是市场化选择,片方们默契地来或者撤。今年全卡起了,变成计划经济了。

本来大盘冷选择就少,这样一搞大盘冷到极点选择就更少了。

但整体看今年电影市场大盘,过审就不是决定性的原因。

一是头部电影没有往年精彩,缺少两三部天时地利人和的超高票房电影。二是最主要的还是市场整体环境不行,太多还可以的片子都难过亿,缺了太多部5+,10+的片子撑总量,一来一回互相影响,今年能不能300亿都还要观望。

国庆档已经创新低,元旦档还有救吗?2022年电影市场300亿不保

现在这个环境形势下,大家肯定是消费降级的,质量上乘的性价比高的才能吸引观众去看,但一些固有的不容忽视的本质问题不能被抹掉,还有一些粉粉圈圈的资本博弈言论也好,小心思也好,现在可以省省了!

观众对于电影消费的观念明显降低了,除非是口碑以前那些弯弯绕绕很难吸引观众了。

至于这个审查导致电影题材匮乏的问题一直也都有,这个是行业核心的终极问题,只不过今年疫情因素,大会因素,敏感时期更加凸显而已。对于每个行业都是特殊时期,更不是今年国庆档票房差该背的锅。

我看过一些多个行业唱衰的都离不开绕不掉本质问题,而不讲基本盘,直接以产品定论、只聚焦单个周期的还是少有,这其实有点不对头。

2022年的票房基本上没有什么折腾的了,2023年的元旦档还要看看。

因为短短一个多月改变这个环境的可能性不太高,至于2023年的元旦档嘛。我们可以看看距离国庆档不远的暑期档,这个档期表现比国庆档要好一些,疫情管控,虚假口碑确实影响了国庆档的票房,除此之外对比暑期档,我认为还有别的的原因。

一是审查导致电影定档本来就少,而且还是极限定档,这导致宣发严重不足。

暑期档贡献了大部分票房的《独行月球》《人生大事》《侏罗纪3》《神探大战》都有充足的宣发时间,或者就算定档仓促,因为暑期档的特点,战线长,上映之后再进行宣传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国庆档恰恰相反,需要集中爆发的高票房,前期宣传造势不足,爆发力不够,对票房影响巨大。

二是这个定档影片的数量、质量、体量类型严重不足。类型单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本来片子就少,还没有大体量的影片。叫得上的只有《万里归途》一个,但《万里归途》本身也不是《长津湖》《独行月球》《流浪地球》那种超大体量的片子。

这个体量的影片只有一部是撑不起国庆档的票房,带不热大盘的。

有人说《万里归途》质量不够好,要是这部电影的质量还不够好,那么这几年的国产商业大片就没有几部质量好的了。这是一部水准以上的片子,完成度很高的国产商业类型大片了。但客观上,它没有走出连续逆跌的走势。

不是前几年国产电影市场常见的《大圣归来》《战狼2》《红海行动》《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李焕英》这种口碑黑马。100分的卷子它有85分,但口碑黑马需要110分——不出错再加附加题的分数。

这种超预期的大体量口碑黑马也是可遇不可求,不是每年都有《战狼2》《流浪地球》等。

暑期档不如预期,国庆档也凉了?2023年的元旦档还有救吗?

我们肉眼可见到2022年剩下一个多月这个环境,清冷的大盘,还有审查的原因,不可能有超级大片定档,以前还可以把外国大片放到冷清档期,但这几年中美关系变化外国大片也比较少(而且实话实说外国大片也越来越难看)。

最终看的也只有2023年的元旦档,这个档期本来放假时间本来就有限,是没办法和国庆档,暑期档和春节档比的,它是类似情人节那类档期。

在当下这个没有办法改变的冷清大盘,唯一有可能改变的就是放宽审查,多几部电影定档,并且给予充足的宣传时间。

如果《阿凡达2》能同步上映,还有去年像《平原上的火焰》等撤档的片子,还有像《无名》这类电影能够定档的话。虽然不太可能救活大盘,但是情况应该好看得多。

当然担心的就是跟国庆档一样的情况,不可抗力没办法,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甚至可能影响2023年的春节档。好在《流浪地球2》已经事先定档,拿证应该也没有问题,虽然只有一部重磅大片,但好歹还是有些看头的。

最后,还是希望中国电影多出佳作,市场缩减反而要求产品要卷起来,希望多出好作品,不然进入电影院不赚钱,票价升高,更没人看的恶性循环,其实是对期待看到影视佳作的业内和观众的互相伤害。

愿各行各业都能好好的吧,不止是影视行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凡达2讲的什么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