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意义》中的“阿Q精神”又称为什么?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作品《梦的解析》中说,梦是愿望的达成。他认为,人的精神活动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们所能察觉到的意识只是冰山一角,而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大部分,则是我们的潜意识。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就有一处很经典的梦境描写,极好地说明了现实、梦境与潜意识之间的联系。

在聊阿Q的梦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下阿Q是何人。

阿Q,无名无姓无籍贯,多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靠给人家做短工谋生。阿Q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常常受到侮辱,而他就凭借着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即“精神胜利法”:比如,有人打他,他安慰自己“儿子打老子”,便不气了。


一次,他因被指调戏当地大户人家赵太爷家的佣人吴妈,被全村人排挤,无奈之下选择离开,再回来时已经发了财,只是来路不正。当时辛亥革命的大潮流震荡到未庄,阿Q见革命党颇为神气,便也想加入其中。

是夜,阿Q回到土谷祠,就开始做梦,也就是我们开头所说的那个梦。梦里,革命党拿着板刀洋炮等武器来了,主动招呼阿Q一同去(烧杀抢夺),阿Q便一同去了。而梦的主要内容,就是阿Q幻想自己“革命”的细节。

权力|最好的报复方式,只有彻底的胜利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谁听他!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梦里,身为革命党的阿Q,首先拥有的是他人的生杀大权,昔日里看不起他的人,只能跪下乞求他。


再看阿Q要杀的人: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都是出自当地有名望的家族,单一个小D排在最前面。小D怎么惹他了?原来,当初他无奈离开未庄前,是小D顶替了他帮别人做工,所以他记恨在心;

而最后那个王胡,之前阿Q看不上他而先出言挑衅,却在王胡反击后拜了下风,使阿Q自尊心受了挫,在梦里要戏弄他——给你点希望,再灭掉。

为什么阿Q梦里不是直接冲去杀掉这几个仇人,而要跟着革命党革命时再动手呢?那是因为, 阿Q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愤怒,不愿意直面自己曾经落败的尴尬,而要借着手举着的革命大旗,和拥有炸弹洋炮的同伴一起,来将泄愤的行为合理化


所以你看,阿Q是个很矛盾的人,他被侮辱后已经“精神胜利法”成功自我安慰了,可是在潜意识里,并没有平息受辱带来的挫败感。

所谓的“阿Q精神”,看上去是保持乐观、能自我排解,实则是一种鸵鸟式的避险方式,是对自己无能的自我麻痹。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解除痛苦的最好方法是改变现状,而不是改变思考方式。另一方面,胜利不是单方面“宣布”的结果,所谓的“精神胜利法”,也是最荒唐的。

物质|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过度的物欲是痛苦之源

敌人都除了,接下来该抢东西了: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没钱,一直是阿Q的痛点。

还记得《孔乙己》吗?欠酒馆老板钱会被记小黑板的。而阿Q也是常常需要赊账的,难得有现钱。书里就有这样一句:“阿Q近来用度窘,大约略略有些不平”。书里还说,“阿Q又很自尊,所有未庄的居民,全部在他眼睛里。”

综合一下,阿Q的矛盾就是:极度落后的物质条件与极度膨胀的精神需求的矛盾。他这么自以为是、谁都看不起的人,却整天要为了生计问题向他人低头,委实尴尬。

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宁式床,钱家或者赵家的桌椅... ... 这一刻,阿Q终于可以扬眉吐气,把他赵家和钱家都搬个空,也让他们知道什么叫风水轮流转!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平,一边是实际拥有的财富,另一边是欲望,一旦欲望远超拥有的财富,他就会陷入到痛苦之中。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箪食一瓢饮也能怡然自得,而阿Q不行。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阿Q安排小D来搬,搬不动还要打嘴巴。你看阿Q有多恨小D,前面小D“第一个该死”,死了之后还不够,要让他来当自己的奴才。

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最恨的,不是自己永远比不上的人,而是自认为比得上,却被超越的人。

女人|树敌的最好方法是把别人当成敌人

最后,梦中精神物质双丰收的阿Q,将目光投向了女人们。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饱暖思淫欲,阿Q这里看女人,却是没有“淫欲”在的,只有报复心理。

为什么这么说?事情要从一个小尼姑说起。有一次,阿Q调戏了一个小尼姑,小尼姑羞愤之下,骂出了一句话:“断子绝孙的阿Q!”事后阿Q一想,是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应该有个女人。所以,当他在赵太爷家做工并看到吴妈时,便有了下面的场景:

“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阿Q忽然抢上去,对伊跪下了。

“阿呀!”吴妈楞了一息,突然发抖,大叫着往外跑,且跑且嚷,似乎后来带哭了。


鲁迅先生给该篇的题目是《恋爱的悲剧》,可你看阿Q与吴妈的互动,看不到任何恋爱的影子,甚至连性欲都没有,只是单纯的想要一个孩子。而他表达的方式也是很笨拙的,上来就行了大礼,“对伊跪下了”,这招当然行不通。

阿Q在情感上的木讷,导致他也不能理解吴妈为什么会跑开,为什么会想寻短见,为什么这件事后来会闹得未庄的人都厌弃他。

由此,你再看梦中阿Q如此挑剔地看女人们就知道缘由了:

一方面,他认为男人生而高女人一等,所以有些傲慢;另一方面,过去的一次失败“求偶”让他在男女之事上产生了惧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怕吴妈,怕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他只能用嫌弃女人们的方式,来回避进一步的行动。

男性和女性,是两股有不同优势的力量,不分高低贵贱。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双方的努力,人类的繁衍更需要双方的结合。把另一方当做异己全无好处,因为让自己四处树敌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先把别人当做敌人。


你看阿Q的梦境,是有清楚合理的逻辑线在的。从行动视角而言,先杀掉拦路的仇人,抢走值钱的东西,还有精神气力,就调戏下妇女。而从价值排序而言,我们又能看到对阿Q而言,什么东西最重要——尊严和财富。

只是,睡着的阿Q不知道,梦醒之后,他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


学者林兴宅曾经在《论阿Q的性格系统》一文中,形象地概括了阿Q的性格:

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是的,阿Q这个人物是矛盾的,但联系当时的背景,又情有可原:清朝末年,农民作为弱势群体饱受地主阶级剥削和压迫,可又无力改变现状。人都是趋利避害的,“精神胜利法”是底层国民建立起的自我防御机制,是一剂低成本的麻醉剂。

只是,长时间沉湎其中,人就会失去改变的动力,便逃脱不了任人宰割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核心提示:  阿q精神来源于鲁迅的一篇小说《阿Q正传》,在小说中的阿Q特别善于自我安慰,“阿q精神”一词也是来自于此。   用现代的词汇来说,阿q精神就是骗自己的意思

  阿q精神来源于鲁迅的一篇小说《阿Q正传》,在小说中的阿Q特别善于自我安慰,“阿q精神”一词也是来自于此。

  用现代的词汇来说,阿q精神就是骗自己的意思。

  对于“阿q精神”很多人的理解不同,个人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阿q精神”也是一件好事。

  在人生艰难的时候,需要有一点自我安慰的精神,但又不能被这种盲目的乐观迷失自我,如何控制这个度,是最为关键的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的目的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