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歌山坡坡男女对唱曲谱?

<article>
<section>
&lt;p class="ql-block"&gt;2021年12月25日,由贵州农信社铜仁审计中心援建的板溪镇坪底庄村饮水改善提升工程顺利竣工,这标志着坪底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改善提升饮水质量、解决产业发展用水取得了又一个重大成果。&lt;/p&gt; &lt;p
class="ql-block"&gt;贵州省信合公益基金坪底村饮水工程项目,由贵州省联社铜仁审计中心派驻坪底村帮扶干部任小军引进,建于坪底水山坡上,名曰:信心池。总援助资金伍拾万元,主水池容量200立方,净化池10立方,主管网(进水)6千米,输水管网3千米。于2021年10月12日开工,2021年12月25日竣工,惠及坪底村上寨、中寨、龙门、巷子四个组120多户800多村民和村完全小学60名师生的饮水保障问题。帮助解决近500多亩土地发展种养殖产业用水,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lt;/p&gt;&lt;p
</section>
</article>}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刘郑伊 程雪 李蕾责任编辑:杜汶纹

以前感觉唱的是别人,现在感觉唱的是自己

唱了十几年连歌,四级军士长王亚东感觉怎么唱都唱不腻,反而越唱越有味道。

前不久回家休假时,王亚东听见4岁的女儿居然会哼唱这首歌。他自己从没教过女儿唱这首歌,是妻子时不时哼上几句,女儿便像模像样地学上了。

于是,王亚东临时起意开了一场“家庭演唱会”。他手上拿了一根筷子挥舞着节拍,女儿在一旁拍着手,咯咯咯地笑着。

歌声笑声在空气中交织成一幅温馨的画面,把王亚东的心填得满满当当。

近年来,各种文艺晚会中,《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有了很多的唱法演法。但不变的基调,是昂扬向上的乐观精神。

历史,总是把最枯燥的节奏交给军人去演绎。但可爱的边防官兵,总能把这种日子唱出快乐来。苦中作乐的浪漫,是这首红歌给人最直接的感受。

列兵孙殿淇觉得,阿拉马力是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下连第一天,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四面八方除了山还是山。”

一开始,他很不适应这里的空旷寂静。

连队大草坡执勤点轮换人员时,排长杨伟笑着对孙殿淇说:“我带你上大草坡看鱼。”

“鱼?山上还有鱼?”孙殿淇对排长的说法充满了怀疑。

车一圈圈地爬坡向上,颠簸不平的山路让孙殿淇感觉早饭即将从喉咙突破而出。这时,排长喊了一句:“看右边山坡,一条跳跃的鱼!”

果然是鱼!山坡上雨水冲刷形成的沟壑,竟然是一条鲤鱼摆尾的形状!

看着那面山坡上栩栩如生的“大鱼”,孙殿淇脑海中浮现出他最爱的电影——《大鱼海棠》。那一天,他在日记中写道:“诗人说,林深处见鹿。诗人们肯定不会知道,深山中还能见鱼呢。”

来到阿拉马力的每一名新兵,最先看到的就是连队门口山坡上用石头摆成的8个大字——“乐守边关、书写军魂”。

下士吕以伟真正理解“乐守边关”的含义是在巡逻路上。

第一次巡逻执勤是一个夜晚,雪没过膝盖,一路上磕磕绊绊,吕以伟和同伴们的体力早已透支,汗凝结成了冰,挂在脸上,扎得生疼。

这时,班长说:“坚持住!累了咱们吼两嗓子!”然后他带头唱起了连歌。昂扬的节奏,给他冻僵的身体注入温暖。这是吕以伟第一次感受到连歌的力量。

当大声唱到那一句“雪山顶上也要发芽”时,吕以伟感到连队先辈们的身影离他不再遥远。

“以前感觉唱的是别人,现在感觉唱的是自己。”吕以伟说,自己已经走进了这首歌里。

冰雪融化,荣誉室迎来了又一批新兵。老兵按下留声机按钮,在歌声中把过去艰苦奋斗的连史娓娓道来。

一名新兵探头望向留声机上转动的黑胶片,不敢相信地问:“这真是那个时候的黑胶片吗?居然还能用!”老兵笑着轻轻按住新兵蠢蠢欲动的手:“小心点,这可是六十年代的老物件了。不过,历久弥新呢。”

说着,老兵忽然若有所思:是的,有些东西,历久弥新呢……

连队官兵进行潜伏训练。霍俊红摄

}

  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都是我认为必须写点什么的日子,哪怕平时再懒。这两个日子,因为一个伟人,而变得不同寻常。

  中国的整个现代历史,也因为这位伟人,有了不同的轨迹。说他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这种评价并不过分。

  但是纪念毛主席的文章,却越来越不好写了。写的深刻一点,存活时间可能会不超过一个小时。写的不痛不痒,不但让自己有骨鲠在喉之感,对读者来说,这也可能只是一碗贴上纪念标签的鸡汤而已。

  42年前的今天,毛主席逝世。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以后每年这一天,缅怀伟人,铭记他的历史功绩,牢记他的光辉思想,已经成为千千万万国人的自觉行动。有一种伟大,随着时间,会为更多人领略和体会;毛主席就是这样的伟大人物。

  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的民族独立,这是一个百年梦想,但对于毛主席来说,这只是他伟大功绩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最有权重的那部分。对他老人家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只是为更为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政治条件,准确的说,是政权条件。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主席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主席打天下的目的,不是为了坐天下,而是为了真正的建立一个新中国,创造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中国,是社会主义的中国;这个新世界,是共产主义的社会。

  新中国,不是随着1949年的10月1日的那一句“新中国成立了”,就瞬时完成了,那只是民族主义的视角,很多人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政权已经在手,意味着革命的终结。对于是否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不同看法。而在毛主席看来,宣告新中国成立,那只是一个政治上的动员令,这个时候的新中国,还成色远远不够。

  对于共产主义者的毛主席来说,那声宣告只是新中国建立过程的开始,革命尚未成功,所以仍需努力。宣告新中国成立,那只是一个政治上的动员令,刚成立时的中国之“新”,成色还远远不够。只是站在民族争取独立角度,中国已经告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政治确认,是百年救亡运动的完成。持续一百多年的民族救亡运动,在此刻已经基本完成。

  当然,真正为百年救亡运动画上句号的,是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中国面对美国为首的十七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一扫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对西方列强的弱者心理。用彭老师的话说,就是“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完全不同于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新中国,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西方在此之前,对于毛主席说的新中国是不理解的,在西方人的印象里,中国不会因为换了一个党、一个政府,就不再是昔日的羔羊。西方人低估了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炮击英国紫石英号军舰发出的信号。

  中国之于西方的屈辱历史,开始于鸦片战争,终结于抗美援朝,这对于医治百年中国屡战屡败造成的心理挫败感和民族自卑感,是最有效的一剂良药。一百多年间,各种政治主张,各种政治力量,各种政治试验,各种方案试错,最终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带领中国实现了百年救亡运动的胜利,终结了对西方列强屡战屡败的历史。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开始重建自信。

  中国在这一百年间,承受的失败,遭受的屈辱,曾经让很多中国人对中国魏来,对中国历史,对中国文化失掉了信心。但是毛主席带领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政治力量,让中国人民重拾信心。

  所以说,从中国终结与西方列强的以不平等条约构建的不平等关系,从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角度,新中国确实产生了,确实存在着了。抗美援朝之后,虽然中国面临的外部威胁还没有解除,后面还有抗美援越、对印自卫反击战等,但那已经不属于民族救亡的范畴,而是属于民族走向强大过程中的挑战了。

  对毛主席来说,即便是实现了民族的独立,重建了民族的自信,但此刻的中国依然处于百废俱兴的阶段,“打烂一个旧世界”的任务还未完成,“建立一个新世界”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一切才刚刚开始,此时的中国,更像是一个初出地平线的太阳,连八九点钟的太阳都还算不上。

  中国没收了官僚资本,初步建立起国有经济,确立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开始,新的生产关系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革命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的中国,既是新的,也是旧的。

  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此刻面临着抉择。党领导资本主义经济,实现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充分发展,然后再过渡到社会主义,就是党内一部分人的主张。党领导一场社会主义革命,对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通过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迅速实现工业化,这是社会主义的纲领。党内的争议,本质就在于此。

  多年后看,即使仅仅从发展工业化,实现民族强盛的角度,中国也应该选择后者。因为实现工业化,面对西方国家的先发工业优势,本身就是一个无比艰苦的过程,所以一直到今天,真正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还是少数,因为这些国家外有压力,内部又不能集中资源,私人资本满足于眼前的个体利益,无法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

  先发的西方工业国家,自然不希望多一个强劲的对手,近代西方相对于中国的优势,就是建立在工业国家相对于农耕国家的代际差距之上的。西方列强利用工业革命和产生的产业转移,凭借全世界掠夺,才完成了少数国家的工业化,这也是世界少数国家富裕,多数国家贫穷的基础。

  但这条路,已经不适合中国。中国需要走新的工业化道路。苏联在这方面给中国提供了借鉴。历史上的工业化,速度最快,又不依靠对外掠夺的,就是苏联。利用几个五年计划,就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家,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个奇迹。苏联的成功首先在于能够通过公有制经济,最大程度的集中社会资源,迅速完成工业化所需的“原始”积累。

  现在令民族主义者的中国梦最有底气的,就是中国的工业规模和中国工业体系的完整程度。没有这一点,中国谈崛起,根本就没有可能性。中国的工业化的基本完成,就是在毛主席领导下实现的。短短二十多年,就实现了能够自主的工业化,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这是中国走向强盛的物质基础。

  这些年有一种贬低毛时代经济成就的强大声音,对于毛时代实现工业化,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意义,视而不见或者进行贬低,是标准的前人栽树后人骂娘。大学课堂里,西方经济学的老师,往往是先从贬低中国前三十年的成就开始,给学生上课的。不如此,就无法为西方经济学立论。

  这里要多说几句。毛时代的工业化,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但并非是媒体灌输给现在年轻人的闭关锁国状态。中国的工业化,一有机会就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经验。先有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打底,后有70年代利用中美关系改善的“四三”方案,包括从西方引进13套大化肥、4套大化纤、3套石油化工、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三个大电站、武钢1.7米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气轮机工厂等项目。大化肥生产线的引进,是中国农业加快解决化肥问题从而构成中国解决吃饭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些都是中国前三十年并非闭关锁国,盲目排外的明证。

  当时敢于宣布以自力更生为主,意在表明,即使没有外部的资源,中国也能实现工业化,这种信心来源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最迅速的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制度自信的充分体现。但是一旦有机会,中国也不放弃任何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机会,在这个问题上,心态一直是开放的。

  在中苏关系出问题之后,毛主席一度考虑扩大与西方国家别的引进。他对法国议员代表团说:“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你们也许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还是可以合作……希望你们把什么禁运战略物资也反掉。”1964年1月7日他提出:“在一定时候,可以让日本人来中国办工厂、开矿,向他们学技术”。毛主席的对外开放是以自力更生为前提,以确保独立自主的经济主权为根本的。

  总之,毛主席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绩单是异常出色的。中国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钢铁工业等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体系。这里转发《韩国崛起的血泪超乎你的想像》的一段内容:“解放后30年内我们国家做的事情,却在被淡忘,甚至被否定。提起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大家想到的通常只有反右、大饥荒……但是正是这三十年里,中国有了自己的石油工业、钢铁工业等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国终于能够自己生产汽车、拖拉机、飞机。还有那不计其数的桥梁、公路、铁路、电线。娼妓消失了,鸦片消失了,驻扎中国的外国军队消失了,操纵中国经济的外国资本也消失了。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大幅提高。文盲率大大降低”。

  民族主义者的中国强国梦,物质基础是毛主席那代人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实现了常人不可能实现的成就,奠定的现实条件。

  工业化对于中国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今天无论如何赞美也不过分。但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实现工业化,除了前面说的要有集中资源的机制,还需要公平的分配方式。实现工业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过程,因为要工业化需要高积累,必须压低消费的比例。这种情况下,唯有保证公平的分配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减轻人民的代价。试想,以中国当时的财富规模,如果存在着巨大的贫富悬殊,还要维持大多数人最低的生活成本,社会还能有多少资源和积累用于工业化。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道理。

  认为工业化就可以通过开放和引进就可以轻松实现的,应该去看看今天的拉美国家。韩国虽是一个成功的工业化事例,用于证明自由市场经济的成功,却避而不提韩国在当时凭借政府的强力领导,韩国在当时也是制定“五年计划”,保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于几个产业,又有美国对韩国的外部支持,才获得了成功,韩国那一代人的生活其实也极为艰苦,“韩国工人总体上平均每周要工作53-54个小时,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

  但是当时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并没有韩国这样的可以持续利用的外部条件,谁也不会乐见一个中国这样体量的国家实现工业化成为自己的强有力对手,更没有依靠韩国那样盘剥自己的工人,也没有跟韩国那样失地农民大量涌向城市,聚集在公路两旁、山坡上、山脚下,垃圾场等旁边建立大量的贫民窟,中国就需要更有力的集中和更有效的计划,需要更公平的分配机制。

  五十年代刚建国后不久的那场道路之争,毛主席提供的答案是正确的答案,而且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答案。

  王震将军晚年说:“毛主席比我们早看五十年”。

  说毛主席不懂经济的,根本就没沾着经济的边。给你同样的条件,你能做的比他更好?

  中国现在洋溢着浅薄之风,就源自对自以为比毛主席高明的人太多了。随便是个什么人,就对毛主席指指点点,说毛主席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我们以上内容是从工业化的结果来倒退毛主席的道路是否正确。但是在当时,毛主席选择快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有着更全面的考虑。经济是一方面的因素,但不是全部。

  毛主席革命是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个新应该是全的“新”,是从政治到经济再到文化的“新”,而不是局部的新。

  即便到了七十年代,毛主席还这样评价自己创建并已经建设了二十多年的国家:1974年10月20日,毛泽东会见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时说:“总而言之,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前跟资本主义差不多。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一句话,距离毛主席心目中的新中国建设完成,还有距离。

  毛主席为之奋斗一生的新中国,是一个全方面不同于旧社会的国家。这个“新”一方面可以用马克思的“两个决裂”理论来体现,“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72页)。

  跟传统的所有制决裂,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的经济革命,要同传统的观念决裂,要通过社会主义的文化改造。掌握政权的目的,是实现两个决裂,而不是革命的终结。

  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他的另一段话来找到答案。《毛泽东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与谈话》记载,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23章,在讲到1936年苏联新宪法时,论述了苏联公民或劳动者享有的各种权利,包括“劳动权利,休息权利,受教育权利,年老、患病及丧失劳动能力时获得物质保证的权利”。

  毛主席在这段文字旁批注:“最大的权利是管理国家”,“这里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到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

  毛主席建立的新中国,是实现马克思“两个决裂”的国家,是人民真正实现管理国家权利的国家。

  这也是让无数革命先烈愿意为之牺牲的目标。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绝非易事,更非一蹴而就,但毛主席一生从未放弃,更未停止努力。

  毛主席也重视国家强盛,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上个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国家在外强盛于世界,在内则要实现人民的国家这一目标。人民生活幸福是一方面,还要自己管理国家,成为国家的主人。

  强国是目标,更是手段。

  相比较国家强盛,人民的解放更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是一个永不停歇的过程。

  人民的真正解放的目标,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当阶级差别在发展进程中已经消失而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中的时候”,“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责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当这个状态实现的时候,人类就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在社会还未达到这样的阶段,人民解放就是要实现人民管理自己的国家这一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是为了实现“中华帝国”,复现昔日的民族荣光,而是为了从建立新中国到全面建设新中国,从实现中国人民的解放到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从建立一个新中国到建立一个新世界。

  这是毛主席从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之后,再也没有改变的理想目标。

  毛主席正因为是一个共产主义者,所以才会成为最出色的民族救亡的领导者。

  因为他的民族救亡始终是和人民解放联系在一起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得以一致,人民建设国家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人民保卫国家就是保卫自己的的利益,所以这样的国家可以战胜一切困难,也不会因为内部矛盾的激化让国家强大戛然而止。历史上有多少国家走到顶点之后,因为内部的矛盾的升级,快速盛极而衰,令人叹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蒋介石的抗战,就只能是政府的片面抗战,而毛泽东的抗战就能够发动人民进行全面抗战。所以蒋介石自诩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却不能维护民族利益,武器和资远远优于八路军和新四军,却在八年抗战中少有收复失地的战例。而毛主席从不掩饰自己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却能够凭借简陋的武器,开辟一个个敌后根据地,积极主动的承担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

  在毛主席的新中国里,是不存在“保卫谁的国家”的问题的,是一个“十亿人民十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是任何外部力量都无法战胜的国家,也不会突然崩溃于内部矛盾失控。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一词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果只是创建了一个新政权,而不是建立一个新国家,最终创建一个新社会。那也只是达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水平,而没有超越。比建立新政权更难的是建立新社会,而且这个难度系数远不止提高一个量级。这才是毛主席高于超越古人的地方。

  仅仅是为了恢复汉唐雄哥,格局显然小了。

  纪念与缅怀,除了寄托情感,还需要准确理解他老人家的一生,了解他老人家的理想和目标,全面掌握他的思想学说,不能学那些媒体把纪念仅拘泥于形式,限于他的片言只语。这应该是毛主席更希望看到的纪念他的方式吧。

  最后,我要说:毛主席不是神,毛泽东思想胜于神。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歌经典100首简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