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游戏的人 和沉迷电视的人 哪个好?

今天来讲一个家长朋友们都很感兴趣的话题——玩游戏。

相信很多家长为了解决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这个问题而感到焦虑,甚至还走了不少的弯路。不妨看看以下不同维度的观点和建议。

当和孩子谈论玩游戏的时候,

这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大方向的自主权,指的是先想一想,当我们在跟孩子斗智斗勇,禁止孩子玩游戏,立规则的时候到底在干什么?当我们跟孩子谈论玩网络游戏这件事情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说到大方向的自主权的时候,可以借鉴《有限管教》的作者,关于孩子的周末时间怎么利用或者关于孩子周一至周五晚上的时间怎么利用?他说:要让孩子参与做选择。

周末的时间或者周一到周五晚上除了做作业,其他时间应该怎么安排,家长们不要光说两句话:不可以玩游戏;先做完作业,才能做别的事情。

这两句话本身并没错,但是我们能不能先跳脱出来,从更大的外围,我们可以和孩子这样说:周一到周五晚上,你放学吃完饭后到睡觉可能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周末的时候,两整天的时间,你要做作业,上兴趣班,还有做运动,大的项目有几个,做完这些事情剩下的时间怎么利用呢?我们可以先让孩子列一个规划表。

如果孩子问道:妈妈,我可不可以把打游戏也写进去,把看网络小说也列进去。这些都没关系的,先让孩子填进去,给他自由选择的空间。孩子日常的周末时间或者晚上时间,那本来是他自己的事情,应该让他自行选择。

所以他的时间,有没有自己一开始就去安排,或者说过了一个学期,到了新的学期,想重新调整安排的时候,他到底在里面占了多大的参与权?家长们可以想一想。

第二是单方向的规则感,单方向的规则感是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列出几条规则,让他有规则感。

很多家庭里面其实都有规则,比方说我们家的规则,核心是三条:第一是周一到周五的晚上,玩游戏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要在写完作业之后才可以玩;第二是周末玩游戏时间每天不超过一个小时;第三是每个星期你玩了什么游戏,过后都要跟我分享这个游戏到底是个什么游戏?

你需要给我认真讲一下,并不是要汇报工作,而是类似于家庭讨论会一样,分享这个游戏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它是怎么通关的,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我们家老三年龄小,玩了什么游戏,也同样要给我讲一讲,这是我们家的一个基本规则。

那么关于这个《有限管教》这本书是三个女儿的爸爸,我给大家读一下他的规则:

第一,坚决不买掌上游戏机;

第二,每天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玩游戏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一周不超过3.5小时;

第三,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必须在九点钟之前,九点钟之后是绝对不可以玩任何的电子产品,包含你的电话手表,ipad等等。

有一点很有趣,游戏机和所有游戏软件app都是爸爸的东西实用前必须得到许可,苹果商店里的,或者说其他应用商店里的游戏拥有权或者家庭拥有权是爸爸,你玩哪一个游戏都要经过爸爸的许可。

这是想了解孩子在玩什么游戏,了解到底什么事情让孩子那么乐不开怀,每天都嘻嘻哈哈的,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还挺羡慕呢?孩子玩游戏能够获得成就感,开心的感觉,反而是我们成年人有时候还挺丧的,应该像他们学习一下不是吗?但如果你根本不知道他在玩什么,就和他说禁止玩游戏,烦不烦?这就是他们家的五个规则。

之前我也说过费曼学习法,它有三大误区。其中一个误区,从学科学习上运用费曼学习法,如果你已经学习完费曼学习法,应该运用在孩子玩游戏这方面,玩什么游戏,怎么通关的,这个逻辑是什么以及玩游戏的心得,都可让他简练表达出来,也可以在孩子课外兴趣上运用。

譬如说,阅读的时候很喜欢看历史小说,那就可以让他给你讲一讲他看小说的收获,或者说某一个他觉得最精彩的章节。

第三是亲子共选和共情,共选的意思是,你和孩子一起来选择游戏,在苹果商店里面,搜关键词,就会出现一个游戏专题,这个游戏专题能够锻炼孩子空间智能的游戏有多少个?为什么?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检索信息,如果你和他说马上期末考试了,这个物理课题目物理原理不太熟悉,用ipad去检索一下物理视频,这时候他肯定会觉得很烦躁,因为你在管着他,约束他,但如果你跟他说:儿子,你最近玩的那个游戏我觉得挺无聊的,要不我们换一个更有趣的游戏?我们今天用15分钟,来分别检索一下你喜欢的那个领域的好游戏。

你一说完,我保证他的双眼绝对是炯炯有神,他可能还会在心里想,妈妈今天是怎么了?

如何找到适合孩子的玩耍和放松方式?当我们在谈论孩子玩电子游戏时,其实他是在玩耍,在放松,那我们在孩子玩耍放松这方面能不能给予支持,让孩子去玩优质的游戏,让孩子放松的时候还能寓教于乐,这是没有问题的。

共情指的是同理心,孩子复述出来玩什么游戏能够让他很有成就感,他可能在学校里面得不到友情,在学校里面有点压抑,那么他在游戏当中释放了自己的荷尔蒙,释放了快感,玩游戏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所以我们和孩子谈论完游戏后可以和他们聊一聊最近的情况,从游戏过渡到在学校里遇到的挑战与困难以及和同学交往的难题等,并和孩子表示你会支持他。

这个共情的过程其实就打开了和孩子交流的话匣子,解开了过去他不愿意跟你交流的心结,这叫共情,这叫同理心,这叫情绪管理。

情绪管理不是说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妈妈或者爸爸管理好自己情绪也很重要,家长朋友们要找到和孩子一起交流的链接点和情感共鸣点。

游戏是为了享乐而存在的,

《有限管教》的作者说: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类会玩游戏,有些动物一出生就会玩耍,也有些动物在成年之后才会玩耍,比如说海豚,乌鸦,熊猫等,但是人类是最特别的,如果把人类维持生命活动意外的行为都看作游戏,那么人类一生中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玩游戏。”

作为游戏研究的先驱,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以金哈说过:“游戏是为了享乐而存在的,游戏是人类的本质。”

他有一本书叫《游戏的人》,现代人类及智人指的是能够思考的人,有智慧的人,这位游戏的人的作者,荷兰历史学家说:“除了思考,游戏也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的主要原因,学习和体育运动其实都是游戏。”

这段话如果截屏了发给孩子,孩子会特别兴奋,孩子会觉得,哇,你看!你可以先把这张图发给他,他会拿着这张图说,妈妈,你从哪里找到的这段话?我就说游戏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嘛,你看的这个书叫什么呀?看吧,这就是你支持他,理解他,与他共性的开始。

有四本书各位家长朋友们可以看一下,分别是《游戏改变学习》《游戏改变教育》《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人生》,一定要去了解游戏的机制,就算你不玩游戏,你也要知道为什么刚刚那段话说游戏是人类的,游戏是人类的一个特质之一。

要让孩子从游戏的沉迷者,

变成旁观者,甚至创造者

一位妈妈在家里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的是,查阅资料,观看游戏设计的相关视频以及了解游戏设计的原理。

怎么样通关,怎么样设置障碍?突破重重难关后,能够获得成就感,且激励要及时,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利用了人的心理,这些视频看完,就能够知道原来背后是一群人是这样设置的。

这位佛山妈妈的儿子说,妈妈,我觉得我不能每天上他们的圈套,如果我以后去设计游戏,我一定不会这样设计,我会给小朋友们设计好玩的游戏,又能够让他们不那么沉迷于网络,当这位妈妈听完以后,既感动又窃喜。

第四步是想象和创造,帮助孩子建立真正的目标感。

在目标感里面,我们说道:有一种孩子,他不是没用,他不是没有目标,他不是躺平者,但是他的目标妈妈不会引导。

孩子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女明星,妈妈,我长大了,要当主播,在直播间卖卖嘴嘴皮子,然后赚很多很多钱,而且他每天看见生活很自在穿的名牌衣服,甚至有时候自己还可以不修边幅,但是每天在直播间呆几个小时,赚几千万上亿。

这时候妈妈可能就会比较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孩子,相信这样的家长朋友应该不少,孩子有没有和你们说今天过去十年新的消费盛行时代出现的一些新职业或者新现象,孩子特别希望能够变成这样的人,但是你又觉得不好,甚至觉得缺乏一个跟孩子说清楚的载体或者方式。

从消费者,甚至沉迷者变成旁观者甚至创造者是什么意思?那些真正优秀的,生命力较强的,无论是游戏主播,还是女明星,又或者是那些看起来很风光的人,其实他背后都花了巨大的心血和精力。

十年前,年轻人特别流行去开咖啡馆,毕了业不找工作,有家里人的支持,找十个朋友,一起开一间咖啡馆。

如今到了00后,我的一个00后亲戚朋友说有一个算是比较清晰的目标,说要开一间猫咖,我说什么是猫咖,没听说过这个词,他说猫咖就是可以去撸猫的地方。

这个想法不是不可以,但要真正做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能力,要有经营策略,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经历,我们孩子所看到的这些东西只是因为他是一个消费者,而不是一个创业者,不是一个创造者。

所以我的建议是,家长朋友们不要打击孩子,先让孩子在网上查阅资料,借助我们教练式父母成长营的第六课:如何教孩子查检索信息?先让他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个游戏主播的日常,了解一个优秀主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他是怎么自我学习的,他是怎么自律,怎样做团队管理的?

如果有条件,可以带孩子找到开猫咖或者做游戏主播的人,去进行深度的交流,这不就是职业启蒙了吗?

行动即选择,目标感不要光想想,有机会可以去看一看,与孩子讨论游戏,讨论游戏设计者的思考思维,给孩子目标感,把自己从消费者变成一个旁观者,从一个沉迷者变成一个创造者,这个思维格局就打开了。

第五步,复盘与旁观。复盘什么?复盘玩游戏,旁观什么,旁观我们自己,她说,当孩子知道了游戏的原理,游戏设计者的用心之后,就没那么沉迷游戏了。

甚至自己也有引导孩子,譬如说原来他每天玩一个小时游戏,现在他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让孩子每天在一个板上记录游戏时间,例如今天周五玩了六十分钟,明天周六玩了70分钟,周一玩了45分钟,周二玩了45分钟,就这样记录下去。

发现孩子自主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这个妈妈就会鼓励孩子说,虽然周末的时候,你玩游戏的时间还是偏多,但是你周一到周五玩游戏的时间已经缩短了很多,从原来上周五的一个小时到半个小时,这方面的自我管理做的很棒,是为什么呢?

他儿子说,因为我不想上游戏设计者的圈套,我觉得这个方面的游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玩,等我长大了,我要去涉及更多更好玩的游戏,这位妈妈更加感动以及窃喜,她知道,她做对了。

所以说,正向鼓励并不是鼓励孩子说,你太懂事了,你太让妈妈感动了,而是说,你看你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上,从一个小时到半个小时,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妈妈感到很欣慰,你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妈妈鼓励你,继续加油。

家长们要多花些心思再把镜头拉远,首先应该先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不要一看到孩子拿起ipad就开始批评、责备、辱骂。

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都是在做父母的路上不断成长学习的人。解铃还须系铃人,看起来孩子是系铃人,其实真正的系铃人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默认了一玩游戏就是大逆不道,就是沉迷游戏,所以真正的系铃人是我们,不是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首先要把这个心理默认的设置改掉,然后再慢慢的试着做出小改变。

让孩子从游戏沉迷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过程,让孩子明白一些事情,但背后是在支持孩子,是在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

用支持孩子的方式让孩子不沉迷游戏,这是最好的方法。

}

2016年被叫做“网综元年”,节目数量激增,大量制作公司涌了进来,但真正有质量的话题节目少之又少。而今年噱头十足、被认为革了网综的命的直播综艺,也迅速迎来退烧、水落...

2016年被叫做“网综元年”,节目数量激增,大量制作公司涌了进来,但真正有质量的话题节目少之又少。

用《十三亿分贝》制片人马力的话说:“估计网综70%都是赔的。”

小娱曾做过梳理,纵是做过《欢乐喜剧人》等王牌节目的欢乐,试水网综《喜剧者联盟》后,节目只录了6期就被广告主叫停、亏损不小。据说伤了心后,它将不再为网络开辟新节目,会转向用已有电视ip发挥余热。

而作为网综风向标公司,米未的COO、《奇葩说》总制片人牟頔甚至在娱乐资本论近期举办的题为:“揭秘网综行业生意经”分享交流会上坦言,2017年行情肯定会越来越不好。

她举了一例,今年米未为《饭局的诱惑》找到一个曾经的投放大户时,对方已经没钱了。他们告诉她:“当我们快销品都削减运算的时候,说明市场真的不好。”金主越发没钱、没信心、谨慎,几乎每个制作方都感同身受。

基于上述市场判断和理解,牟頔告诉小娱,米未明年将会从战略上削减内容。

“这不是什么大新闻、这是顺势而为”,“第一是为了保证寒冬下不饿死,第二我们要集中精力、最大化保持自己的先发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噱头十足、被认为革了网综的命的直播综艺,也迅速迎来退烧、水落石出的阶段。

有发布会都开过了,但因、平台不到位被搁浅的,有曾鸡血满满、到处谈合作后又望而却步的,有平台方摇摆不定、拒绝过后某些项目后又重启的。嗯,毕竟不是每个平台都能像腾讯那般壕气冲天,在赔钱培育了《我们15个》、《hello女神》、《看你往哪儿跑》等节目后,明年还要做偶像养成类《未来之子》这样的项目。

有趣的是,业内一线制作公司灿星董事长田明语气坚定地告诉小娱,他们明年肯定会做网综、另外他们对直播综艺也有极大的兴趣,“可能会是全屏式的节目”。

不过,以灿星为代表的传统电视节目制作公司这么长时间以来为何频频缺席?这背后或许反映了这两个门类盈利空间还小,没有好的模式等困局。

刘世熙甚至直言,做过网综后感觉更迷茫了,“还不如跟电视台合作赚钱。”

综上,2017年制作公司们还能愉快地玩耍吗?

网综火爆的背后:2016年爆款少,制作公司不愿大规模进入

近期,娱乐资本论旗下的内容价值平台河豚微课联合今日头条创作空间联合举办了主题为“揭秘网综行业生意经”的分享交流会。

会上请到了爱奇艺副总裁姜滨、米未传媒联合创始人CCO牟頔、乐正传媒副总裁彭侃三位嘉宾为现场学员答疑解惑,共话网综的当下与未来。

在会上,彭侃博士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六大视频网站预计推出了92档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前五大类型分别为脱口秀(28%)、演播室娱乐(12%)、偶像养成类(10)、直播互动类(9%)和美食类(8%)。

虽说数量上来了,但节目质量没有跟上来?

米未CEO马东曾指出:“从内容信息含量、价值观的成熟等角度,网综距大片时代还有蛮长一段路要走。”

通过梳理分析,小娱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明星越来越贵、网综成本也在不断抬高,“以小博大”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看起来好的题材似乎被抢完了,但愿意尝试稀缺的、新颖的题材又太少;

尺度较大的、撕X类网综也会被总局盯上,目前已经出现了几例已被叫停;

至少有70%的网综是赔钱的,跟电视节目一样,第二季能赚到钱就不错了;

年轻的网友比年纪更大的电视观众更难取悦,如果节目核心创意不够独立、强大、效果不够极致,很难吸引到你想吸引到的人群。

爱奇艺开发中心负责人姜滨告诉小娱,的零散性、随意性也是核心原因之一。“现在节目实在是太多了,供大于求,感觉观众都不够用了。”

而在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火星情报局》导演胡明分享说,所谓网综的现象级其实也是电视团队的人做出来的,“为什么现在的现象级不够多,是因为进入的人不够多!人一多了,美女多了,帅哥多了,这个泳池可看的就多了。”

为什么优质的传统电视团队迟迟不愿大规模介入呢?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认为,主要有四大因素:不值、不敢、不愿、不挺。

对此,灿星董事长田明表示,“要进入这个模式,首先要解决的是商业模式的问题。”他指出,现在互联网都是亏损的,它的版权费远超过收入,以广告模式进入其实是亏损的,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如果有PPT模式,你招商招不到,这种情况下,你进入互联网也有门槛,很困难。”

“我们看很多电视节目,但当你看不到干货时,你就知道它肯定是昙花一现。(电视节目和网综)本质都是讲故事,你讲故事的能力这点从未变过。”

对《我们穿越吧》制作方世熙传媒而言,“我觉得我们没有计划(大规模)进入网综,一个原因是顾不上,第二个是不明白。”

据公司董事长刘世熙介绍称,今年电视台的竞争越发激烈、市场小了、所以才顾不上网综;其次,以前各家公司竞争相对自由、分散,但今年变成了相对垄断的竞争格局。

刘世熙回忆称,“我们去年跟乐视做了,所有互联网的点击量排在第七位,通过那次合作我更搞不明白了。现在怎么挣钱呢,我感觉还不如跟电视台合作好挣钱。”

话虽如此,2017年刘世熙还是打算投资3档网综,前提是,“要招到80%才能往下走…也是广告不好招,商业模式没有特突出的诱惑力。”

总的来说,其实还是赚钱的问题。每家公司的情况不大一样、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相对有限,但正如当场论坛主持人郑蔚所说的,如果2017年网综市场在打通多屏、用户付费看内容上有一定的突破,还是可以吸引更多掌握了核心资源的优质电视团队进入的。

天时地利人和、招商利好、平台提供试错机会、推广得力…要等2017年真正意义上的爆款节目的到来,上述条件缺一不可。

直播综艺这半年:平台亏钱培育ip,承制公司略有盈利?

事实上,虽然“直播”+“综艺”看似忽如一夜春风来,但如今算是已经退烧、进入冷静期。

据小娱了解,早在直播火爆之前,米未已经开始表现出对这一题材的兴趣。他们的操作逻辑是要最快、最早冲进这个新生领域,而《饭局的诱惑》第二季将成为它们明年主打的两大ip之一,摆在了与《奇葩说》系列同等重要的位置,看来它是铁了心要把这个通告类直播综艺“啃”下不可了。

据悉,《饭局的诱惑》不跟斗鱼TV分享打赏的收入,与直播平台的合作采取的是版权采购的方式。这意味着,它的主要收益来自于版权费+广告费。第一季五个广告位全满,相比腾讯另一档直播综艺《看你往哪儿跑》完全裸奔,已算得上是首季中商业价值最高的。

不过在内容上,牟頔坦言,第二季将会做出大的调整,“它的方法论都没那么成熟,现在总结为时过早。”

梳理一下,不难发现,2016年一线平台或一线制作公司参与的直播综艺,基本上都有筹备续集的打算。比如前段时间,《hello女神》制作方芒果娱乐项目负责人就透露,“这项目第一季就赚了,正在筹备第二季。”

然而,数名直播综艺制片人告诉小娱,“制作公司可能赚了或者没亏,但平台方、投资方基本都是亏钱的,而且亏得不可能是一星半点。”

所以说,2016年冒出的这些直播综艺、背后机构究竟有哪些套路和诉求呢?

小娱做了一个简单梳理。

主要是为了借助直播这个新型的直播形态,给节目注入新鲜感。比如爱奇艺的《十三亿分贝》。

多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造星。熊猫TV窦雨潇曾经在接受小娱采访时说过,《hello!女神》对打赏的收入没有任何要求和预期,他们的终极目的,主要是想满足用户需求、实现网络造星,为整个平台泛娱乐化转型服务。

多为了是抓住风口、扶摇直上。比如《胜利的》制片人唐健就告诉小娱,大型节目制作公司可能不太愿意付出多大的人力物力专心做真正强交互性的节目,但中小型公司愿意专注做出创意,且是有机会借此爆发的。

至于平台为何愿意培育这样的ip?

举个例子,像湖南卫视《夏日甜心》项目负责人夏青就指出,他们最大的收益是在于抓取青少年观众,非常贴合其引领潮流气息的平台定位。

而对腾讯而言,据说其内部对《看你往哪儿跑》相当执着,且相对满意,认为自己找到了一点门道,据说它明年将与天娱传媒合作偶像养成类节目《未来之子》。

这让人不禁想起马延琨的一句话:“综艺节目是偏娱乐、休闲、占用时间的,但直播也是在解决这些需求。所以两者其实是相互占用时间的关系。如果你不拥抱它,你的时间就被占据了。”

最后彭侃博士的话来总结:“我们之所以关注直播综艺,是因为它跟互联网一样,具备了超越电视的互动性。未来不是说会是一个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说2017年它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品类。到底怎么去做,都要继续摸索。”

【来源:钛   作者:娱乐资本论】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迷游戏的孩子最终会怎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