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四句诗描述了这样的场景:

有一天,君子在河边听到“关关”的声音,顺着声音,君子看到河洲上,有一对叫作雎鸠的水鸟,在恩爱地对唱。雎鸠对婚姻很专一,夫妇一经结合,一生都会生活在一起。触景生情,君子想到了淑女,那是一位文静优雅的女子。君子认为,如果他和淑女结合,就会像雎鸠夫妻一样,一生一世、双宿双飞。

看到雎鸠,君子开始联想,他想到了爱情、想到了婚姻、想到他自己的婚姻,再想到淑女,最后假想他和淑女的完美婚姻。完成这一段思考,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像君子这样,针对一个念头进行长时段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叫作长段思考。其定义是:单一思绪的长时段思考。

人的思考,是一段接一段的,当人们冒出一个念头后,会顺着念头再想一下,这个“想一下”的时间,叫作思考时段。人和人的思考时段不同,有些人是几秒钟,有些人是几十秒。稍微留心一下,思考时段很容易觉察,举例来说,张三和李四在大街上相遇,两人擦肩而过,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都想了一下对方是谁。他们两人“想一下”的时间,就是他们的思考时段。张三想,刚才那个人,好像在哪里见过。张三想了5 秒钟,就转念去想别的事, 这说明张三的思考时段是5 秒。李四也想,那个人好像见过,李四把记忆当中,最近认识的人搜索了一遍,花了20 秒,这表明李四的思考时段是20 秒。

思考时段很容易觉察,诡异的是,它又很难觉察。多数人可能一生都不明白,君子可以围绕玉佩,把和玉佩有关的场合、服装、季节等因素都想一遍,这样的思考就会很全面。


思考时段是稳定的特质,它导致“智慧”和“蒙昧”也变成了稳定特质。《关雎》中的君子,看到雎鸠对唱,能产生长时段的思考,他看到别的事, 也会产生长时段的思考。因为长段思考,君子的思维会变得深刻而全面。假如某人的思考时段太短,一个念头刚起来,思路还没展开,另一个念头又来了, 此人的思维会变得表面化、片面化。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句话里的“知”指的是智慧的“智”,从思考时段的立场看,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上知”是指思考时段长的人, 他们想一切事情,都会深刻而全面;“下愚”是指思考时段短的人,他们想一切事情,都会表面而片面;“不移”是指思考时段是不自觉的特质,它导致蒙昧的人会一直蒙昧,智慧的人会一直智慧。

长段思考,是思维深刻性和全面性的前提条件,主要由幼年的语言环境塑造,比较难培养。

假如两岁的君子,指着关关叫的雎鸠,问爸爸那是什么。爸爸说,那是一种鸟,叫作雎鸠,它们喜欢在干净的、河水不太冷也不太热的河边安家,因为它们喜欢吃鱼。雎鸠总是两只生活在一起,一辈子都不分开。就像爷爷和奶奶,他们结婚之后,就一直生活在一起。如果爸爸和小君子像这样说话,君子的思考时段自然就会很长。

如果两岁的君子,指着雎鸠问爸爸,那是什么,爸爸说是鸟。长期和这样的大人沟通,小君子的思考时段就会很短,而且,很可能会维持一生,因为思考时段会影响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思考时段5秒的君子,他喜欢看的书、喜欢听的音乐、喜欢的食物,都是5秒钟内能够判断的,5秒之外才能判断的事物,君子会觉得别扭。5秒时段的君子,他身边的人都是同类,因为思考时段5秒的人,和时段20秒的人没办法交谈。20秒的人还在说话,5秒的人就开始插嘴;5秒的人说完了,20秒的人还在等他继续说。像这样谈话,总是话不投机。

思考时段5秒的君子,如果想把时段拉伸成20秒,他要离开原有的社会环境,去重建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这对君子来说,是心理上的自我放逐。如果没有教练辅导,心理上的自我放逐很难成功。


在《关雎》中,“窈窕淑女”这四个字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翻译成白话文,意识是“文静优雅的女子,是君子的理想配偶”。《关雎》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君子好逑”中的君子,既指诗中的君子,也指作为君子的那一类人。“逑”的意思是配偶,如果把这句诗的意思都说出来,应该是这样:“那个文静优雅的女子,是我理想的配偶,社会伦理认为,像我这样的君子,应该娶文静优雅的女子为妻。”这句诗表明,君子认同有关婚姻的社会伦理。

在诗中,“窈窕淑女”的第二次出现,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这句诗是一个画面:诗中的君子,忍不住思念淑女,他白天想、夜里想,醒着的时候想,睡着了就在梦里想。这句诗表明,君子对淑女极为爱慕,沉浸在对淑女的单相思中。

第三次出现“窈窕淑女”,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句诗也是一个画面:诗中的君子在弹琵,淑女在鼓瑟,两人像老朋友一样,配合很默契。这句诗反映了君子对爱情的看法,他认为爱情的双方要平等相待,还要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第四次出现,是“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句诗还是一个画面:君子和淑女一起,在宗庙里举行婚礼。君子和淑女的族长、家长、长辈以及亲朋好友,聚集在宗庙前,见证这对恋人结为夫妻。宗庙里钟鼓齐鸣,既庄重又喜庆。这句诗反映了君子对婚姻的看法,他认为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结合, 还是两个家族的联姻。


诗中四次出现的“窈窕淑女”,分别对应了爱情婚姻的四个层面。寤寐求之,是君子对淑女的爱慕;琴瑟友之,是君子和淑女之间的爱情;钟鼓乐之, 是君子和淑女各自所代表的两个家族的联姻;君子好逑,是民众心目中的社会伦理。诗中的君子,能够从个人、两人、家族和社会这四个层面去预测婚姻, 这个思维特质,叫作层面意识。

有层面意识的君子,知道爱慕是一个人的事,爱慕不是爱情。君子还知道,爱情是两个人的事,爱情不是婚姻,婚姻既要获得家族的祝福,还要遵从社会伦理。在君子的脑海里,婚姻不是单一事件,而是一个系统。层面意识,还是思维预见性的基础。《诗经》中另一首讲单相思的诗,诗中的主人公,预见到他的单相思不会有结果,就主动控制感情,那首诗是《汉广》。诗的第一段如下:“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段诗是这个意思:南方有很高的树木,树冠非常高,使得树底下得不到树冠的荫蔽,所以,人没法在树下休息。在汉江边上游泳的女孩,我想追求她,但我知道追求不到。我和女孩之间隔着一条汉江。汉江水面宽广,我不可能游泳横渡,汉江水深流急,我不可能乘木筏横渡。

《汉广》中的男主人公是一位樵夫,他爱上了一位在汉江边上游泳的贵族女孩。樵夫知道,他对女孩的爱,是他的单相思,在爱情、家族和社会的层面上,他都不可能实现他的梦想,所以,他就默默地祝福那个女孩,希望女孩有幸福的婚姻。樵夫没有被单相思冲昏头脑,他对女孩的爱慕,就停留在爱慕的层面,因为他和《关雎》中的君子一样,有层面意识。

《关雎》这首诗中,有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窈窕淑女”,另一条线索是“参差荇菜”。荇菜是在水面上生长的一种植物,类似浮萍,可以当菜吃。诗中的两条线索,是诗人打的比方,他把追求窈窕淑女,比喻成从河里捞荇菜。“参差荇菜”第一次出现,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这句诗是一个场景,在河边采荇菜有女子,为了采到远处的荇菜,就用手划水。女子左手划一下、右手划一下,把水划向自己,这样能形成一股水流,水流把女子够不着的荇菜带过来。这个场景是比喻,指君子要想办法接近淑女。

第二次出现“参差荇菜”,是“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这也是一个场景,采荇菜的女子,把荇菜划得越来越近,探出身体、伸出手臂能够采到荇菜。这个场景是个比喻,暗示君子可以用音乐和淑女交朋友,即“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第三次出现,是“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这是女子把荇菜拉得更近,然后用双手把荇菜从水里捧出来。这比喻君子追求到了淑女,暗示君子用钟鼓齐鸣的隆重婚礼,把淑女娶回家,即“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为了追求淑女,君子想到了两个步骤,他想先用音乐和淑女交朋友,成了朋友之后,再把朋友关系发展为夫妻关系。这两个步骤,就是诗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这两个步骤,君子不是一下子想到的,为了思考如何追求淑女,君子白天想、夜里想,醒着想、梦里想,他在床上辗转反侧,想了很多亲近淑女的办法。当想到“琴瑟友之”的时候,他觉得这是接近淑女的最佳方案。然后,君子再想,如何向淑女表明心意,想了很多办法后,君子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向淑女承诺,用钟鼓齐鸣的隆重婚礼来迎娶她。

君子能按照追求淑女的进展,构想出应对的步骤,再按照步骤来想方案, 并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这样的思维习惯,就是进程优选。

到了君子想象中的“钟鼓乐之”,《关雎》这首诗就结束了,君子和淑女有没有成婚,诗中没有交代。其实也没必要交代,假如君子的“琴瑟友之” 无效,他可以书画友之、花鸟友之,或者是故事友之、旅游友之,总之,办法总是有的。而且,君子想事情,不论多么着急,步骤却一点也不乱。他知道追求淑女,一定是先成朋友,再找机会表白,然后获得家族的认可,还要经得起社会伦理的评议,最后才能结婚。追求淑女,要按这个步骤,一步一步地往下走,急也急不来。

君子具备进程优选特质,这让他成了心想事成的人,哪怕他没追求到淑女,他可以靠他的思维方式,去追求另一个淑女。对君子来说,婚姻幸福不是问题,事业有成也不是问题,因为事业比婚姻更像“参差荇菜”,可以先流之, 再采之,后芼之。君子的进程优选,让他从容不迫地制订计划,因为他应对问题有方向、有步骤、有方法。如果方法不对,他会想新的方法;如果方法是对的,君子就知道自己离目标近了一步。按这种方式做事,时间就是君子的朋友,因为时间的流逝,对君子来说,是实现目标的概率越来越大。

本文作者:刘向明(《超级面试官》)

图片:《岁时书》插图,风灵摄影


这是一本融入最新管理学和心理学知识的面试实用手册,介绍了面试中快速分辨岗位和应聘者是否匹配的逻辑和方法。帮助企业减少试错成本、提高筛选速度,为企业打造最合理的员工架构。

点击“了解更多”,阅读本书《超级面试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网友您好,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对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比较妥当的解释是()。

A、君子以琴瑟接近姑娘最后钟鼓迎娶如愿以偿

B、“琴瑟”“钟鼓”表明这位君子身份是诸侯国君

C、传达出《关雎》的宗旨在于“爱伦常甚于爱美色”

D、表明了周人对于爱情婚姻礼乐文明的赞美

《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

A、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B、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C、 置彼崔嵬,我马虺隤

D、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对下列句子中的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邹忌,战国士人,美男。以()言政游说齐威王,被任为国相,封为成侯

不仅采集的源起有文献记载,而且,先民的采集活动亦有相当多的文献记载。例如《诗》一开篇的《关雎》中()涉及“ 采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C.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相关的典故有()

对于《关雎》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统领全篇的诗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是使动用法

C、诗经的主要艺术手法有“赋”、“比”、“兴”,第一章开头以“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恋爱主题

D、诗中通过采之,芼之,友之,乐之,反复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追求且细心呵护

近年来在西汉早期诸侯墓中出土了多例编悬的_____乐器。

中国早期的礼乐文明塑造了君子,君子也推动文明达到比较完美的状态。()

}

《关雎》中“钟鼓乐之”中的“乐”的读音是:yuè。乐,在这里是通假字,通“悦”,使动用法。即“使之快乐”或“取悦”的意思。

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作者不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洲:水中的陆地。好逑: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

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诗经》为中国第一部纯文学的专著,它开启了中国诗叙事、抒情的内涵,称“纯文学之祖”。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确定了中国诗的修辞原则及押韵原则,称“总集之祖”、“诗歌(韵文)之祖”。也是北方文学(黄河流域区域)的代表。

《诗经》开启了中国数千年来文学的先河,亦开创了中国多年以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作品。胡适认为《诗经》“确实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可以做社会史的材料,可以做政治史的材料,可以做文化史的材料。万不可说它是一部神圣经典”。

《诗经》中不少描述祭祀场面或景象的诗篇,以及直接记述宗庙祭祀的颂歌,为后世留下了有关祭祀方面的民俗材料。如《邶风·简兮》中写到“万舞”,以及跳“万舞”伶人的动作、舞态,告诉人们这种类似巫舞而用之于宗庙祭祀或朝廷的舞蹈的具体状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右芼之的芼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