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举例王宝强欲证明阶级固化,你相信么?

       前几天在《拾遗》上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穷人思维,把文章捋一捋,意思就是穷人固守的穷人思维,容易让穷人富不起来。而富人因其财富而持有的富人思维,则容易让财富如滚雪球一般。

       虽然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但现实更多的例子告诉我们,三代贫农的现象可能更为普遍。

       阶级固化当然不是绝对的,拿马云、刘强东、王宝强这些人举例子不是不可以。但特殊的个例,并不能说明阶级固化的不存在。只能说明,它确实不是绝对的,这当然是废话。

       然而在我眼中,我以为目前的阶级固化现状,较于过去算不上一种颠覆。财富仍然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得到传承,唯一改变的,是富人的传承没有过去那样的稳妥,而穷人,也不似过去那样难以翻身了。

        但阶级固化的动摇更多发生在发达地区,那些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阶级固化仍然没有受到丝毫冲击。或者说,阶级固化在本质上,其实与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模式是一样的。更多时候,资本发展更多时候是一种累加,而不是凭空爆炸。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在中国,钱生钱仍然是最为普遍的致富模式。

       所以王思聪能够赚很多钱,这得益于他的资金基础,谁都不会反驳。但另外一项原因,就在于我在开头所提到的,思维模式是不可忽视的。如果给你五个亿,你赚的,很可能是比不上王思聪能赚的

王思聪从小,可能接触的钱都是以万为基准单位的,在他眼中,他对于五个亿的金额分配,并不模糊,也有分配的经验与路径可循。而你呢,五个亿丢你面前,很可能就是一筹莫展。这是事实,也是影响着阶级固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即思维定式。

       也就是说,贫富差距造成的显然不单纯是资金上的差距,带来的,同样还有资金分配能力上的差距,以及是,各种认知水准上的差距。一个家庭的贫富情况能够决定的东西太多了,你的教育,你的所处环境,等等。这些对于一个人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我自然明白阶级固化正在以不同的形式被打破,但同样,我也明白阶级固化正以更加多样以及牢固的形式,在被传承着。如果要阶级固化能够得以被普遍地破除,那一定是在社会的资源分配与金钱挂钩程度相对减少的时候。

 事实上这是很难的,在走向贫富差距减小的路上,贫富差距本身就是最大的阻碍那些穷人翻身的个案,更多时候是天才的偶然,而不是平民的日常。穷人翻身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路,可能需要几代人的耕耘。而富人的传承,则来得便利许多。我们虽常说朱门常出纨绔,但精英们,绝大部分也出自有钱群体。

       再直观点说,你去查查北大清华中城郊人口比重的差别,就该明白了。在北大精华就读的,十个里面才有一个是来自城郊地区的。至于出国留学的,就更不用说了。教育已然如此,遑论其它,在这个最拼教育的时代,这一缩影不已然很好地解答了阶级固化的现状了吗?

       当然,这不是悲观的论调,也不让人绝望。虽然穷人想要大富大贵很难,但现时今日,依靠个人的努力,能做出的改变还是很可观的。我身边有不少朋友,都是以一般的出身,混到了二线城市中等生活水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民日报论正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