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 长津湖》拍的不如《拯救大兵瑞恩》高大上呢?

看《长津湖》是个体力活,齁累的。

要储存着劲儿,再走进影厅面临接下来的三个小时。

战场搏杀的沉浸描述、现场刺激,肯定接近两个钟头:这种具体可触的感官代入,长篇累牍的视听颠覆体验、模拟战争环境的心灵冲击,中国观众非要说极受震撼,那略微显着没见识。

观众们要相信自己的审美经验和品鉴能力,实则均有一定的基础,因人而异甚至还演化出各自的门槛,场面该见过的其实都见过。

那么,电影《长津湖》的珍贵意义是什么?

我以为,是战场上捉对厮杀的颗粒度细节;是血肉之躯与钢铁洪流的炼狱式对决;是高强度、高密度、从难从严,饱满却令人窒息的战斗元素排列。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观众而言,这确属一种崭新的影片阅读经历。

在电影工业化制式标准的强大生产力带动下,《长津湖》达到了中国战争/军旅题材的最高成就,它的质感,不愧为一座里程碑。

《长津湖》的我方群像和敌方群像搭建、线条,超过了《八佰》的难度,在多视角、多任务、多线程处理上,可谓相得益彰,表现力平衡。

最了不起的是,中国人拍出的美军部分,很像好莱坞自己攒出来的。

我们与美国人对朝鲜战争的定义和立场固然无法调和,但中国电影的尺度进步与有容乃大,目共睹之,实实在在。

这为叙事设计和情节铺排,打下了扎实、稳健的底盘,技艺精湛。

我不知道,《长津湖》与15年前火爆大江南北的电视剧《士兵突击》有多少绝对主力受众群的高重合度与衔接,但这两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的剧作“父亲”,也是当年的文化明星----兰晓龙。

《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后,兰晓龙又做了几部剧,然后和他最合拍的搭档康洪雷导演一直沉寂着。

在湖南最民风彪悍的地方,兰晓龙似乎很叛逆。他的青少年时代,上下学拎着的布兜子里,时常用莎士比亚戏剧集的纸张包裹着大砍刀,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个混社会的边缘人物、刺儿头学生。年少好斗,练就出胆量、意志,也大概少不了血腥和恐惧,尝试过反抗与斗争的胜利喜悦,更多面对的,是要学会怎么输、怎么不受伤。

这些,让他知道了寓于残酷的人性和丛林生存法则之中,怎样去表达热血男儿、铁血男儿追求尊严、维护信念的心态,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的尿性。

所以,他写出过各种各样的中国军人:活泼的军人、油腻的军人、冷峻的军人、仗义的军人、坚定的军人、刀子嘴豆腐心的军人、痞里痞气的军人。

还有铁憨憨的生瓜兵蛋子,那位叫“许三多”的近似智障的一根筋,是怎么从连队阿甘一路逆袭到兵中之王的。

他勾勒过最具烟火气和暖心感的铁杆伙伴、过命交情、生死弟兄。

以及他永远想传递的主题和价值理念:不抛弃、不放弃。

《长津湖》里,兰晓龙把与《士兵突击》同构异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连队文化,做了一个母体的平移,这虽是重复自己,但却是一个神圣的迭代升级。

钢七连的入列仪式,我,谁谁谁,是七连的第多少个兵。还有老兵们的接力训话,与新战士合体重温的连队誓词。

甚至连主要角色的名字,兰晓龙都还割舍不掉《士兵突击》的一处情结,他用了“伍万里”“伍千里”的名字,纪念那个因为积伤成疾,却心有不甘而含泪退役的,极其争强好胜要脸的优秀战士“伍六一”。

电视剧中,伍六一利用军旅生涯的最后资源和力量撑起了一片天,罩在战友许三多头上,助推他登高望远。作为三多的诸位贵人大哥之一,伍六一留给三多最后的一句话是,“到了新的部队,别再从孬兵开始了。”

《长津湖》里,许三多的意象,换个时空隧道,裂变成了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

令人欣慰的是,二十啷当岁儿的千玺同学,虽集海内外亿万宠爱于一身,但他天才般的演技发挥,并没有输给当年也是二十啷当岁儿,历尽人间冷苦的王宝强。两个人对两位性格截然相反的二十岁角色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完全战胜了同龄的自己。

我原来觉得小易忧郁和老成的“梁朝伟”特质,尤其占表演技巧上的便宜,他杵在那,就是随便说几句话也是戏。人们神话他这个事情,有违成长中的规律,他太顺了,顺到没有逆境,顺到透支自己的未来能量。

现在看来,那是偏见。光鲜亮丽的背后,不能只有世俗的观察,选择性忽视易烊千玺台下付出的艰辛和个人精神世界里的独自苦行。无欲则刚的自律是存在的。否则,没法解释他超越偶然性的屡次成功。

就“伍万里”的塑造,易烊千玺转换到野孩子的腔调和做派,毛躁、率真、外放、单纯、勇敢和不顾一切,全都演到了位,活脱脱志愿军里“少年的你”。

“伍万里”在战争中了解战争,在战斗中学会战斗,渐进式耳濡目染了“你死我活”的抗美援朝无退路本质。战场的启蒙者告诉他怎样看待和战友的关系,和敌人的关系,那就是先让敌人瞧得起你,战友自然瞧得起你。

放在《士兵突击》里,段奕宏对陈思诚讲过同样一个意思:你的战友甚至你的敌人,需要你去理解、融洽和经历。

马未都与姜文,曾经对窦文涛说,他们穿越过朝鲜战场火线的父亲们很聪明,甚至有一种狡黠,那就是在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三大周期中,有本事活下来。

起初我对这个话的意思有些愤怒,我认为那是一种小聪明,对无数长眠于地下的革命烈士们,又怎么说,这公平么。

然而在《长津湖》里,吴京饰演的“伍千里”为了弟弟能活下来,用尽了军事规则、连队关系里的各种变通办法。而“伍千里”同志,是人民子弟兵里,最理想化的那种“跟我上”干部,冲在最前,担当最大。

对“生”的向往是本能的自我保护,跟战场上逃避责任、畏战情绪是一组矛盾的共存,却也有着模糊的界线。怕死,乃是人类最诚实的心理;从怕死中挣脱,通过理想信念的寄托和战场氛围的感染传递而慨然赴死,这是军人。所谓军人里的英雄们,就是一个人点燃了另一个人的微亮,一群人点燃了另一群人的光明,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就像朱亚文演的那个上海籍指导员,他的精神支柱是可爱的女儿,他和伍千里连长说,我们怂了不来朝鲜打这个仗,下一代可能就要打,我们打了,他们就不用打了。

这是最简单的护犊子道理,这也是最朴素的念头,最遥远的盼头。

国庆档《长津湖》拉开大幕前几周,《1950他们正年轻》的纪录片上映了,票房吃力。不过看过片子的年轻人,普遍心绪难平。片子中的老志愿军,当年入朝参战的年龄一律十八九岁,像伍万里一样不谙世事、青涩单纯、十二点吃饭,十二点半就饿。有文艺兵,有卫生兵,有后勤兵,有通讯兵,有工程兵,有翻译,有参谋;有东线九兵团血战长津湖的壮士,有十五军坚守上甘岭阵地的黄继光的战友,他们面对镜头和采访时,无比压抑的回忆过去,却又都拒绝、抵触细节问题,比如你的战友牺牲时的状态,你和他最后诀别的情景。

他们激动痛哭,他们崩溃失声,他们用“不愿意想”或者“忘记了”的言辞来暂停录制。他们进入新的和平时代解甲归田以后,很少和家人、熟人谈及抗美援朝时的青葱自己。

那是他们一辈子的阴影和疮疤,面对永远留在朝鲜白山黑水的青春同伴,他们从来不去想“光荣”“伟大”“功臣”这些国人们由衷的敬意,他们想摆脱这种标签。

一个头脑已经不清楚的老志愿军男护士在镜头前呆若木鸡,唯一想起来的事情,就是被炸烂的伤员们在牲口驮着的两轮车上哼唧哼唧,这时美军飞机继续斩尽杀绝,低空无情扫射,男护士自知在劫难逃,依然趴到伤员身上展臂遮挡,他知道这样没用,但是对伤员来说,这是最后的安慰-----我趴在你的身上,就有心理暗示,就有精神作用,这是我在枪林弹雨中仅能做到的守护。

一个伴随说话就一定会痛哭流涕的大学生志愿军,和同乡又是同学的战友因为“怕死”这个词的忌讳,发生了几句不愉快的口角,两个人挤上了一辆军用吉普,换了座次不再交流,一枚美军榴弹袭来,正好打在了战友的座位上,而这个位置本来是老人的,战友牺牲时说,好好活着,我替你先去探路。老人永远不能释怀的是,为什么要和对方逞口舌之快争几句短长,明明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是那么宝贵。

《长津湖》里,上海那位钢七连的指导员,有大量的上海志愿军原型。一支陈毅粟裕华东野战军部队留下的教导团一百几十名干部,临时征用进志愿军九兵团序列紧急入朝,在参加长津湖围歼战之后,全团只有一名江苏籍干部幸存,就是《1950他们正年轻》采访到的老人之一。

在2020年以及之前,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和央视组织、策划、拍摄、制作的多部有关抗美援朝长津湖之战的电视专题片里,对极寒和极度疲饿状态下的九兵团作战条件描述,令人无比心塞。

比如,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参与了长津湖战斗,他在专题片里提供证词,表明那是他最熬不住,最吃苦的至暗时刻,一直心有余悸。

比如,很多九兵团志愿军老英雄回忆,他们担任警戒巡逻、在无数只小股志愿军各管一段的的敌军突围路线上,见到了或趴在地上以战斗姿态列队,或桀骜不逊持枪挺立的战士们,成连成排集体冻毙,凡是打扫战场,亲眼证实此情此景的人,无一不当即泪如雨下。在电影《长津湖》结尾处里,美军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随队断后,向我军“冰雕”烈士们致敬,虽有补拍痕迹,但值得称颂的是,电影里有许多删减的感人部分,没有拿下这个。

2012年,如今被批的不成样子的那个所谓“历史虚无主义”脱口秀里,有一个叫“矮大紧”的胡子拉碴的正处于“中年危机”的音乐人,较早的普及“长津湖”战斗三野九兵团的极限壮举,他的流畅语言描述,虽然是口条的功夫,却和九年后国庆档的这个献礼片无比贴近。如果说,血战长津湖的故事里,我们不能正视因为冻伤冻死的非战斗减员超过火力交锋的战斗减员,我们才真正陷入到了“历史虚无主义”。

电影把长津湖里的战斗过程拍的无比逼真,包括计划之外的遭遇战、突击战,以及最后的围歼战全局视角、局部视角,包括各种武器、各种战术动作的战场应用,包括肉搏战、近战的全方位扫描、逐点标记,但是在严寒气候与人体承受极限的关系上,画面呈现的还不够,而矮大紧用嘴说的,会更身临其境。

他说,九兵团军列紧急通过东北边境,战场风云瞬息万变,物资供给不上,沿途战士们把自己的冬棉衣往军列上甩,这个生动的片段,电影有;他说九兵团战士身着单衣面对零下三四十度严寒,无法脱裤排泄导致屎尿全部闷在裤裆里,枪炮栓和子弹由于热胀冷缩原理,打不出来,只能刺刀见红,类似情景,电影里没有把这极端困难刻画出。

甚至,志愿军将士的脸部冻疮特写、说话呼吸出的哈气、身体反应,在电影以外的东北观众看来,都不是那么回事。

而在7年前,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里,香港“老爷”本来具有成功拍摄林海雪原的经验。

7年前更早的7年前,冯小刚拍摄《集结号》的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部分,则把冬日里的战斗场景、战士轮廓、服化道和美术效果,拍摄的挑不出任何毛病。

冯小刚一直想拍抗美援朝大片,甚至,在2014年中央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总书记私下问他有什么大动作时,他言之凿凿要和八一厂黄宏厂长一起准备抗美援朝题材。

天不遂愿,接下来的几年,他犯的错误让他没这个命了。他曾说,他很想看看徐克怎么拍《智取威虎山》,再加上《集结号》的自信和方法论,为的就是那个心目中的抗美援朝情结。中途,他还和《长津湖》陈凯歌导演组的摄影罗攀一起,在《芳华》中,拍摄了一段无比出色的16分钟对越自卫反击战长镜头走位战斗戏。

如果冯小刚能参与进《长津湖》,这些经验,将怎样拉动《长津湖》的战场叙事和节奏,只能给电影艺术家们群英荟萃的想象力盛筵加分添彩。

张涵予在《长津湖》里演了九兵团首长宋时轮将军,那个在二次战役东线长津湖围歼战里,顶着彭德怀总司令的催促压力,嫌下属们行军速度耽误战机的长津湖主角。而宋时轮本人,是一个儒将,和抗战中牺牲的我军最高级别将领左权将军既是同乡又是黄埔同学,抗美援朝之后在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上发挥余热,不再带兵,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复盘总结,宋时轮带队评估他的老朋友许世友打的怎么样,指出坦克上绑着步兵们做进攻协同导致的巨大伤亡,荒唐得很。

指挥长津湖的宋时轮和指挥上甘岭的秦基伟,他们带领的志愿军,在能力和水平上,完全超过了这两场经典战斗几年前的太平洋战争中,最能打的美军和日军。他们都坐过国民党的监狱大牢而斗争不屈,这种能量密度的来源和意志力的锻造,一旦有了用武之地,比原子弹厉害。

张涵予演首长没有优势,但他当年在《集结号》里的谷子地连长,和吴京的伍千里连长,确实构成了我军基层指挥员有勇有谋有领导力,上级喜欢下级爱戴、践行官兵平等的光辉军人形象。

张涵予在《集结号》的创作里,亲自采访志愿军老兵,他得到了一个最真实的指导:一个人被冻死后,脸部是笑着的。

吴京在《长津湖》里,举弟不避亲,非常自然的带弟弟融入部队,体现了当年志愿军指战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肝胆相照,这里没有等级森严,没有闲言碎语,没有特殊待遇,所有战士可以戏弄他的弟弟,他的弟弟得不到任何来自哥哥的自尊心庇护。

《长津湖》里细节做的足够好:毛岸英的时空切入;入朝军列上,打打闹闹的九兵团战士见到了火车外锦绣中华图景时的侠骨柔情;美国空军不讲武德的肆无忌惮的鞭尸;吴京和段奕宏这对亲密战友从来不及打招呼相见的望眼欲穿,到战斗收尾后的终得见;吴京在行军休息和面对战俘时,对易烊千玺讲授枪忌讳什么,枪和敌人的关系。

“记住,枪不能冲自己人,枪永远立起来,不能放地上”“有的时候,你必须开枪;有的时候,可以不开枪”

《长津湖》的协作准备和经验吸收,也超出了预期:

中国电影圈主旋律电影第一操盘手黄建新继《智取威虎山》后,再次化名编剧黄欣,为兰晓龙的创作保驾护航。

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大导演的拼盘效应打破了以往导演拼盘模式的疏离感,在各自拼盘创作的承接上,做到了各取所长,兼收并包,规避了排异反应,完全克服了《金刚川》的不得要领和仓促突兀,这一点在成片反响上,消除了所有人之前的成见和担心。

同时,《长津湖》在大佬于冬和黄建新的统领下,不仅把纪录片史料部分做了精心的收集,比如1995年的院线大片《较量》,2010年的现象级纪录片《断刀》,还兼容并蓄了好莱坞战争杰作《拯救大兵瑞恩》《风语者》《兄弟连》和近些年来战争片精品的精髓、营养:

包括但不限于《八佰》《决战中途岛》《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智取威虎山》《血战钢锯岭》等国产或者合拍项目,尤其在《决战中途岛》的美方团队/资源利用上,博纳影业为了《长津湖》的技术层面可以过硬,整合调度了一切排面。

博采众长,是市场化国产战争电影的一向优势、理念。早年,冯小刚在《集结号》里大胆使用《太极旗飘扬》的爆破和烟火效果团队,为电影的成功起到关键作用,从此也连接了中韩电影人在战争戏的技术合作基础。

历史有意思的是,为了我们抗美援朝的史诗巨作,美国和韩国的技术同仁,放下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让电影的,归电影,这种职业精神超越种族、国度、价值观,是文化跨国交流的成功典范。

最后,说一个花絮,表达一个纪念。

《长津湖》是一部男人大戏,却集齐了陈凯歌和徐克的夫人团做制片人,还有林超贤的御用女制片搭档,这种对导演私家班底的充分信任和高度授权,是内地和香港电影人精诚合作的一大美谈。

二十一年前,也就是200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制作完成了大型史诗电视剧《抗美援朝》,因为美国大选形势和中美关系的复杂考虑,最终封存不播出,这个剧的导演,正是三大战役和开国大典/重庆谈判的执导者李前宽夫妇,编剧是著名作家张笑天。

这样的遗憾,在国家利益层面是不可抗力,必须以大局为重。但是二十年后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和电影《长津湖》不曾令人失望,足以告慰已经驾鹤西去的李前宽导演。

《长津湖》的故事虽然结束,第七穿插连的钢七连传奇却还在升温,春节档《三炸水门桥》,自有另一番洞天。

}

 战争影像的文本与伦理透视

——对话影片《长津湖》

 2021年国庆档期的票房冠军影《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三位导演联合执导,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向观众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严寒的作战地区凭借着钢铁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抗战精神战胜了美军的故事。在电影中展现着中国军人的顽强意志和精神风貌,在残酷的战争中揭示人性本质,同时影片所呈现的伦理问题也带给观众思考和启示。

在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博士生导师袁智忠教授的带领下,2021级硕士研究生共20名同学(分成3小组)讨论中大家各抒己见,师生互动

许卫平同学:我们小组同学的观点都比较新颖王晓雪主要从后记忆理论为出发点,阐释历史记忆通过影像重塑的方式,让观众成为战争的虚拟亲历者,并对战争历史产生情感投射。高原则是从吉登斯的现代性视理论出发,讨论《长津湖》是如何实现时空的再嵌入,主要通过三线叙事,对抗美援朝战争形成时空定位,从而实现了和平正义的国家形象建构。周晓瓯、常彪主要从人物出发,论证了角色之间都是相互指涉的表意载体。

袁智忠教授:好,第一小组几位同学的观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首先是同学们理论的运用上提到了后记忆理论”。推荐同学们去看王治河主编的《后现代主义词典》,里面有对关于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许多词条和讲解。至于宏大叙事、叙事视角、三线叙事等叙事学范畴的问题,要回到电影文本做详细、细致的拉片分析来讨论在理论运用上暴露出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所运用的理论知识和问题的切面不够契合影片文本实际;第二同学们的学术修养学术积累需要进一步提升。其次,想给几点同学们关于知识积累的建议,建议大家注意结合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民族与世界等不同维面的知识。学习中注意线—体拓展路径,触类旁通。

李晓旭同学:有几位同学观点契合度较高,史斐煜、张花、程宇潇和李晓旭等四位同学主要从电影文本的角度作为切入点,通过横纵向的对比,来探讨作为新主流大片的《长津湖》都有哪些新的突破和创新。首先,是叙事策略上,《长津湖》采用了全景式的叙事结构,采用宏观、微观的叙事手法以及他者言说的叙事视角来对长津湖战役进行全面的呈现。其次,涉及电影产业方面,博纳影业的于冬接受采访时也谈到对这部影片的投资,它不仅投资巨大,还调动了7000多名士兵来保证战争场面的拍摄,产业的支持和升级呈现了多处视觉奇观。最后,以往主旋律影片多说教式表达《长津湖》融入情感,进行抒情性表达,更容易被现在的年轻观众接受。宿傲男同学通过新历史主义理论来透视战争电影中家国伦理,她提到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历史诗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诗学,看待历史文本需要返回到历史语境当中,抗美援朝史与当下社会交织,共同构成历史的文本和文本的历史,而抗美援朝的牺牲精神与当下的献礼语境也组构成了电影文本的共同意义性。

 袁智忠教授:若从电影文本层面分析首先要了解文本的元素,包括主题、结构、人物视听语言等。站在战争片的角度来说不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长津湖》都是战争电影的一个新高度,是一场对外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伟大的保家卫国战争。全景式的叙事视角来全面展现战争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若从比较视野看《长津湖》从纵向可以和《大决战》(三部)比较,从横向可以和《全金属外壳》《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影片对比思考。关于宿傲男同学提到的新历史主义理论,它和现代派、后现代派都是相关。关于历史,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学家认为历史既是死的历史,又是活的历史所以历史和名著一样,不断读就会发现新的东西。还有一个概念就是任何一部历史就是一部当代史”。历史不仅属于过去,同样属于今天和未来

司金冉同学:我们主要从电影的伦理角度讨论,向昌以兄弟伦理叙事为切入点,从血缘兄弟和非血缘兄弟两个方面加以论证。他用两个关键来概括影片中的血缘兄弟,用来概括非血缘兄弟,分别论证了兄弟伦理叙事对于电影的伦理建构作用司金冉对影片的暴力场面进行了分析,影片对直接交火的战斗场面的呈现超过了影片全部时长的三分之一,残肢、鲜血、尸体赤裸裸地展示在观众面前以视觉刺激戳中观众痛感,进而促使观众对历史进行再审视。杨宇轩从政治内容的艺术化表达进行分析。他认为影片叙事结构完整,从为什么战争到战过程进行了多视角呈现,其中我军高层指挥视角和敌方他者视角的对比叙事手法展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最后诉诸观众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感。 

袁智忠教授:如果要从伦理这个角度来分析,则需要对传统伦理的基本内涵加以系统和深入了解,如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儒家仁爱本质的深层含有,将电影中的儒家伦理思想清,再来分析电影中的伦理思想就会更加明晰。既然提到了伦理话题,对于这场战争如果站在人类伦理意识形态伦理或者是政治伦理的角度来看,美国作为奉行主义国家,高举着人权师爷”的大棒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美帝国主义凭借着空中优势,军事优势,科技优势而对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实施的惨烈的打击,美国这种行为和和它所标榜的人道人性是背道而驰的。《长津湖》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来说都是中国电影的一个新高度,新高峰。从艺术上而言,为以后的军事题材电影提供一个成功的全景叙事范例;从思想上来说,站在人道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对整个人类伦理来说它是一场反思要知道自历史记载以来,人类的暴力从未停止,历史上仅仅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没有战争。那么回到这次战争的历史中去,以美国、美西方组建的所谓联合国19个军队所发动的侵略弱小的、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战争,是反动的,反人类,非伦理的,非人道的战争,那么这部电影所带来的伦理话题值得我们仔细思考。《长津湖》这部电影,对今天的中国公民来说,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来说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一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上游号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上游新闻立场,文责作者自负。如有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新闻。

}

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 互联网算法推荐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jubao@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种工作高大上的叫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