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巅峰坦克里如何免费获得M1A1

上世纪发生在海湾战争中最后一场坦克大战,美国直接打哭萨达姆,在短短100个小时之内就结束了作战。伊军引以为傲的坦克大军为何会节节败退,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到底有多惨烈?美苏之间坦克的巅峰对决到底谁更强呢?新进来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加关注,长安点赞不放手还可领取红包奖励。


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自然是离不开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相信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伊拉克一直以“富得流油”的形象出现在大众眼中,而这一次战争的焦点也是因为石油问题。在1988年-1980年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便欠下了一些巨额债务,其中就包括科威特。


为了还债,萨达姆表示伊拉克作为阿拉伯国家和伊朗的缓冲区,希望可以免除这些债务,沙、科自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要求。眼看意见没有办法达成,萨达姆便先发制人攻打科威特。而当时美国看不惯伊拉克的侵略行为,自己也深知萨达姆一定不会受美国控制,于是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同盟国立刻向中东地区调兵遣将,决定用武力将萨达姆赶出科威特,双方陈兵百万。这场战争的主体就是美国和伊拉克。伊拉克所部署的军事武器系统全部借鉴“苏式经验”,因此海湾战争也可以说是一场冷战的延续,是美式武器和苏式武器的巅峰对决


在导弹和空袭的双重打击下,伊军可谓是损失惨重。随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展开了地面作战。1991年2月24号,美军一批坦克进入沙特阿拉伯沙漠向伊拉克边境进发。因为萨达姆将防御中心放在了东南方向的海岸线和边境线上,反而疏忽了西面。萨达姆自以为是的以为在广袤的沙漠中伊拉克军队一定会迷路,更何况是美军呢?


但实际上,美军这次地面作战的主攻方向正是沙漠,顺利攻克北部和东部,整整一天下来,美军不战而胜,眼看美军的坦克慢慢深入沙漠腹地时,萨达姆也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即便如此也是于事无补。美军早已把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应用在了战争中。


为了阻止美军的前进,萨达姆派出了自己最引以为傲的部队。在科威特西北部筑起了长达90公里的防线,由两个步兵团和两个装甲师驻守在北部防线,南部则是由经营装甲部队塔瓦卡尔那机械师驻守。这些人称得上是精锐中的精锐,更是有着誓死捍卫国家的血气方刚。


塔瓦卡尔那机械师配备了最先进的武器苏式T-72坦克,125毫米口径主炮,能够击中1800米以外的目标,时速在每小时60公里。


但尽管如此,根本就不是美军M1A1“艾布拉姆”坦克的对手,M1A1拥有120毫米口径,速度也不差,再加上有空军的支援。美第7军在接到命令之后就直接开启了摧毁作战,不巧的是天空中突然扬起了沙尘暴,能见度几乎为零。这对于双方当来说简直就是噩梦一般。但是在当时,却变成了美军的有利条件。


美军M1A1的坦克上安装了热成像仪,在沙尘暴中行进丝毫不受影响。当遇到敌军的时候,热成像仪很快就有了反应,这时候的美军立刻变换成以坦克为主的先锋编队,以坦克打头阵,率先向敌军展开了猛烈攻击,一瞬间数枚穿甲弹齐刷刷的向伊军飞去,直接将对手的一辆坦克炸飞。


与此同时美军坦克也慢慢进入到了伊军率先布置到的雷区,但这些地雷对美军来说基本上只是挠痒痒,并不能构成威胁。很快美军乘胜追击,直接一炮炸毁了伊军的大部分坦克。而这时候的伊军早被美军打得昏头转向,因为沙尘暴的阻挡导致他们看不到美军,甚至还误以为是美军空军在对他们进行轰炸。


在美军的迅猛攻击下,伊军50多辆T-72被摧毁。很快前方出现了伊军的掩体,原本掩体的温度是非常低的,在热成像仪里不容易发现,但是没成想,敌军竟然冒了头正巧在热成像仪里看的一清二楚。就这样美军亲眼看到一个个移动的小圆点跳上了坦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这场战斗分明就是美军的猎杀时刻,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再怎么打都妥妥赢定了。而这个时候的伊军也不是傻子呀,肯定会进行反击,奈何自己驾驶的T-72根本打不着美军坦克,即使打中了也没办法,根本对M1A1构不成威胁,这场战争简直就是美军吊打萨达姆。


经过九十分钟的战斗,美军将伊军瓦塔卡尔那机械师彻底摧毁,数百辆坦克被打到只是几十辆,而美军仅有1人死亡,12人受伤。100个小时之后,萨达姆的地面部队全都退出了科威特,至此海湾战争也就彻底结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在1942年10月爆发的阿拉曼战役前夕,正在北非作战的英军第八军团收到了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礼物——90多辆全新的M7自行火炮,在此后的阿拉曼战役中该炮也不负所望的成功压制住了位于战壕中的德军88炮,由于M7自行火炮的环形机枪塔特别像一个讲道坛,所以英国人就送给了M7自行火炮一个“牧师”的称号。而其实在二战期间,美军在战术上更加侧重于各种火力配置齐全的一线平推,在美军将领的心中如何在减少己方伤亡的前提下取得战事的胜利才是重中之重,于是在这种思想下美国基于已有的坦克平台研制出了各式各样的自行火炮,其种类之繁多堪称二战一绝,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二战美军中小口径自行火炮的进化史。

▲美军在霍尔蒂拖拉机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105毫米自行火炮,此外在克里斯蒂轮履两用坦克的基础上美国人也研制了一款自行火炮,不过最终并没有被美军所采纳

其实美军关于自行火炮的尝试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战末期,当时在万能的霍尔特拖拉机底盘上,美国人为其装备了M1916型75毫米野战炮和M1920型105毫米野战炮,虽然这些效率极低的自行火炮最终未能进入美军服役,不过却为美军以后发展更加先进的自行火炮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储备。进入30年代以后美军开始掀起了炮兵机械化的改革,为了满足部队的需求,美军于1939年3月在M1战斗装甲车的基础上研制出了T3型75毫米自行火炮,该车在车体偏右的位置安装了一门M1A1型75毫米野战炮,车体上方安装有一个炮塔,内置一挺7.62毫米机枪和一具火炮用测距仪和瞄准仪。

▲基于M1战斗装甲车设计的T3型75毫米自行火炮,该车整体的作战效率极低,只配备有1名装填手,在极其狭小的车体空间内完全不够用,这就导致了其射速远远不如同口径的牵引式火炮,此外在M1战斗装甲车的基础上美军还计划发展一款名为T17的75毫米自行火炮,但M1战斗装甲车过于狭小的内部空间并没有多大的改造价值

在二战前期德军的作战中,各种由二线轻型坦克改造而来的自行火炮大获成功,这些能够快速支援步兵作战的武器自然也受到了美国的高度重视,1941年秋美军开始组建装甲炮兵,随后便开始了各种自行火炮的研制工作,伯德温火车头工厂在当年10月拿出了一款名为T32的设计方案,该方案由M3中型坦克的底盘改造而来,但是由于其装备的M2A1型105毫米榴弹炮炮座过低,最大仰角只有可怜的35度,所以在很多作战情况下驾驶员只能将战车开到斜坡上来增加最大仰角,以提高战场使用性。不过随后军方就对T32提出了修改意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自行火炮的防空能力,最终改进后的T32被正式命名为M7自行火炮。

▲T32自行火炮的原型车,该战车右侧还没有安装标志性的环形机枪塔

1942年4月量产型正式下线,M7自行火炮的动力部分完全取自M3中型坦克,整体为敞篷箱式结构,在天气恶劣时能用帆布将顶棚遮起来,最早的一批M7自行火炮是装备给北非英军的,在突尼斯战役中美军才逐渐装备M7自行火炮。到了1943年,美军针对M7在实战中暴露的大量问题展开了改进工作,首先就是将M3格兰特的三体式变速箱换为M4谢尔曼的一体式变速箱,车体内部加装了火炮的行军固定装置,这就是M7B1自行火炮。前文也提到早期M7自行火炮炮座较低,导致其火炮仰角不够,而这个问题直到M7B2上面才彻底解决,该车最大的特点就是抬高了炮架,使火炮的仰角达到了65度,提高了战场适用性。

▲从上往下依次为M7、M7B1和M7B2,M7车体侧面垂直放置的弹药是直接裸露在外面的,而M7B1加装了一层可折叠的钢板,至于M7B2可以看到火炮的位置明显被抬高,环形机枪塔也被相对应的抬高,但是M7B2诞生的时间太晚,只制造了很少,由于此时美军已经有更加先进的155毫米自行火炮,所以这些M7B2就全部装备给了他国军队

由于1941年美军成立了装甲炮兵,所以自行火炮的设计方案可谓是层出不穷。同年10月美军设计部门拿出了一款T18型75毫米自行火炮设计方案,该方案的底盘部分取自M3轻坦克,整车采用全封闭箱式结构,在车体右侧安装有一门M1A1型75毫米榴弹炮,车体两侧各安装有一挺7.62毫米车体机枪,不过T18取消了顶部的炮塔,将所有的火炮观瞄装置移到了车体,军方对T18也十分的满意,然而就在T18即将获得一个正式编号并服役之际意外杀出了一个M8,美军在对比两车的性能后果断的选择放弃前者。

▲T18自行火炮,从图片中的红框部分可以看出该车并没有安装两侧的航向机枪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军陆续研制的自行火炮短时间内不可能服役,为了满足部队庞大的需求,美国军械局一方面用半履带自行火炮车辆来填补空白,另一方面则加速利用更加先进的M5轻型坦克底盘改造新一代自行火炮,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设计人员起初采用了敞篷式的设计,但是在随后的会议中这款名为T41的设计方案被否决,原因是防护能力不足,随后工程师设计出了一款防护更强,且能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改造方案,即在M5轻型坦克的基础上保留炮塔部分,将正副驾驶员顶部的舱门换成了前部的大尺度窗户,为了将巨大的M3型75毫米榴弹炮安装到炮塔内,炮塔采用了敞篷的设计,座圈也被稍微的放大,而且还大幅修改了炮闩结构。该炮除了能发射常规的高爆弹外,后期也装备了破甲弹,不过此时更多的是将M8当成是轻型突击炮来使用,用来替代装备105毫米坦克炮的谢尔曼坦克,此外在炮塔后部的环形枪座上安装有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备弹400发)。

▲M8自行火炮,该战车一共生产了1778辆,有趣的是这些战车全部都在美军中服役,并没有通过租借法案流向其他国家,此外在M8的基础上还衍生出了一款名为M8A1的坦克歼击车,就是简单的将M3型75毫米榴弹炮换成了谢尔曼坦克使用的M3型坦克炮,不过随着M18地狱猫的服役,M8A1也就没有了下文

除了将75毫米榴弹炮搬到轻型坦克的底盘上外,美军还尝试将更大的105毫米甚至是155毫米榴弹炮搬到轻型坦克底盘上,1941年末美军正式将M5轻型坦克选定为改造用车辆,计划在该底盘上搭载一门陆军轻量化的M1型4.5英寸加农炮(口径为114.3厘米)。但是以M5的车体结构能难将这门巨炮扛起来,于是设计人员将M5轻型坦克的车体增长增宽,而且增加了一组悬挂装置,并将发动机搬到了车体的前部,为了减少后坐力对车体的冲击,后部还安装了支撑用的助锄,火炮仰角为60度,这款方案被称为T16自行火炮。之后军方认为4.5英寸加农炮威力不如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不如155毫米榴弹炮,没有开发的价值,于是设计人员又将4.5英寸加农炮换成了155毫米榴弹炮,并将改进后的自行火炮称之为T64。

▲由M5轻型坦克改造而来的T16自行火炮和由M24轻型坦克改造而来的T64E1自行火炮(也就是后来的M41自行火炮,不过最大仰角提升到了50度)

然而在随后的测试中T64自行火炮的底盘悬挂系统还是有些单薄,到了1943年6月美军M24轻型坦克的原型车诞生后,设计师就立马开始张罗着换底盘,换装M24轻型坦克底盘的自行火炮就被称之为T64E1,在随后的测试中T64E1良好的机动能力和威力巨大的155毫米榴弹炮给测试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军械局将该车正式更名为M41自行火炮,不过起初该战车只能携带24发弹药,为了提高战车持续作战的能力设计人员还为其研制了一款弹药运载车(同样由M24霞飞坦克底盘改造而来),不过当M41正式交付部队测试时二战已经进入了尾声,M41更多的是使用在朝鲜战场上。

▲基于M24轻型坦克底盘改造的M37自行火炮

在用M3中型坦克底盘改造的105毫米自行火炮取得成功后,美军计划将105毫米榴弹炮搬到轻型坦克底盘上面,但是鉴于没有合适的轻型坦克底盘,该计划一直都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同样在1943年6月M24轻型坦克的原型车诞生后,美军就开始将轻量化的M4型105毫米榴弹炮搬到了该原型车底盘上,整车采用开放式结构,动力装置前置的设计,车体偏右的位置安装有一门105毫米榴弹炮,火炮最大仰角为45度,最右侧是一座装备12.7毫米重机枪的环形机枪塔,1945年1月该车正式被名为M37自行火炮,量产型为了增加弹药的携带量,删除了原先装备的车体电台,整车一共能够携带127发弹药。由于M7自行火炮实在是太成功了,所以M37身上有很多M7的影子,只不过该车同样出现的较晚,并没有在二战的战场上大规模使用,更多的是活跃在此后的朝鲜战场上。

然而美军对更大口径自行火炮的追求并没有停止,直到二战末期制造出了巅峰之作——T92、T93系列自行火炮,下一期我们就以大口径火炮为视角来一探这些二战美军的陆战重锤。

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为抗衡大陆,可怜的台湾把巴顿坦克魔改成这个样子

“新生”的CM11真的能拯救台湾吗?台湾军方的坦克数量不足且极为老旧,被认为是其军备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也就是说,台军购买新型坦克的梦想,到此为止。美国的“巴顿”系列坦克在M48开始趋于成熟。到M60,美国的“巴顿”坦克家族迎来巅峰。

“新生”的CM11真的能拯救台湾吗?

台湾军方的坦克数量不足且极为老旧,被认为是其军备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去年来,关于台军将采购美制M1A1坦克的声音甚嚣尘上,然而美国《防务新闻》网站10月7日报道称,台湾“中山科学院”宣布还将继续改装其老旧的M48H“勇虎”坦克,火炮更换为新型120毫米炮。也就是说,台军购买新型坦克的梦想,到此为止。

M1A1买不成想要给巴顿装120?

而说到M48“巴顿”系列坦克,就不得不提到海峡对岸的台军。

美国的“巴顿”系列坦克在M48开始趋于成熟。虽然M48本身有相当多的部件与M47相同,但整体几乎是全新设计,美国冷战坦克在M48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从A1到A5的多种改型,甚至还有M67喷火型。M48坦克也是美国最后一款搭载90毫米主炮的坦克,其后续的M48A5开始换装M68型105毫米坦克炮。到M60,美国的“巴顿”坦克家族迎来巅峰。虽然是巴顿车族的最后一型坦克,但官方并未给M60继承“巴顿”之名,其正式名称为105毫米炮主战坦克M60(105 mm Gun Full Tracked Combat Tank M60),M60是美国第一款被冠以“主战坦克”名号的车型。虽然没有“官方认证”,但是其外形与M48一脉相承,大家一般都会将其分到“巴顿”家族。

M60同M48一样,后期发展出了枝繁叶茂的子型号,其中的M60A2“星际战舰”可谓这一时期美国在坦克设计上再入歧途的一个标志。它连同M551“谢里登”和MBT70,使用短粗的大口径低膛压坦克炮,既可发射炮射导弹,又可发射常规炮弹,但是由于其较小的倍径比和膛压,常规的动能穿甲弹基本上就与装备这种坦克炮的车型无缘了,只能装备破甲弹或碎甲弹等化学能弹药。在实际使用中,炮射导弹飞行速度太慢,在正常坦克的交战距离无法做到“秒杀”目标,鸡肋之处凸显。

后来美德联合搞了MBT-70

来取代巴顿家族,可惜最终流产

所以大家最后发现,还是长管炮发射动能弹才是坦克的王道正途!美军自用的主要型号为M60A3,年轻的军迷可能对这种坦克不是很熟悉, M60A3是1978年起生产的改良型。以M60A1车体为核心大幅精进射控系统,搭配换装主炮稳定仪与热护套的M68A1坦克炮,大幅提高1500米距离以外等级目标的命中率。M60A3新车共生产1586辆,由M60A1改造升级了5661辆,最后一辆供美国陆军的量产型在1983年拨交,生产线于1987年关闭。M60系列坦克算是现役美军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老前辈。尽管这一时期美国坦克相比其他盟国坦克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巴顿”家族帮助西方阵营撑过了冷战中最艰难的时光。各大盟国对“巴顿”的各项魔改甚至远远超过美国自己的想象。

后来土耳其委托以色列魔改了M60

而说到“巴顿”系列坦克,就不得不提到海峡对岸的台军。从1973年起,美国开始将遗留在南越战场的M48Al坦克抛售给台湾,总数达300辆左右。这批坦克在1981年被升级到M48A3规格,1984年开始,台湾“战车研发中心”以M48为基础开发M48H“勇虎”坦克,也就是现在的CM11。

同样是M60魔改装120炮

台湾会采用以色列相同的设计么?

CM11是采用M48A3炮塔搭配M60A3坦克底盘,再辅以新型M1坦克的射控系统所结合的混种坦克。美国称为M48H,H是混合(Hybrid)的意思,台湾称为CM11并命名为勇虎式战车。这款坦克将第二代主战坦克的升级潜力挖掘到了极致:M60的底盘、M48的炮塔、M1的火控计算机、法国的反应装甲、以色列的机枪等等,如此深入魔改是为了应付不断强大的解放军坦克。

那么CM11勇虎坦克的战力究竟如何呢?为了保证客观,我们找到一条国外军事专家制作视频,详细分析了这款台湾坦克的真实战斗力。

台湾魔改巴顿真的靠谱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牌竞速泰坦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