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会老老实实的买车,不会自己造一辆车?

经常关注资讯的人肯定都看过这些言论:“自主品牌的崛起把合资品牌的价格拉下来了”“现在自主品牌车型已经不输合资了”……

咋眼一看,这些说法好像没什么毛病,可是大家是不是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面向的用户群体本身就没啥交集,车型定位上也难以产生竞争关系,咋就能随随便便就拿在一起做比较呢?

▍合资车的价格真是被自主品牌拉下来的?

其实这个很多人都忽略的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所不在。其实挺分圈子的,这点在豪华品牌和微面/低端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很多人的都会说质量差,然后你会,随便找一个车主身边的圈子里很多都开,可能在买车的时候压根没考虑过BBA。

其实放到普通品牌也是一样,即使同为日系,买的人和买的人交集都不多,更别说和、甚至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用户交集了。按一个朋友的话来解释这一现象就是:要不是没钱谁会考虑自主品牌啊?有钱肯定买啦。

说到钱,也就是预算,车行哥就来说说定价这个事儿。同级别同配置,比合资车贵,合资车比自主品牌贵,这可以说是不成文的“常识”了。除去关税这样的客观因素,这三者之间的制造、研发成本其实就差异较大,而我们常常讨论的品牌溢价能力,其实在这当中起到的作用并不关键。

一辆有上万个零部件,除去(和覆盖件),其实大多数都是供应商直接供应过来的总成。所以说,“车好不好,看供应商”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就是说,自主品牌的兴起其实跟合资车型降价没啥必然联系,只不过供应商本土化占比高了,导致成本下降而已。不然你以为那些工程师天天折腾本土化推进是白干的么?

这样一来,基本可以认定,“自主品牌的崛起把合资品牌的价格拉下来了”这句话其实并怎么合理。自主品牌销量上涨,但是整个车市销量也在上涨,只不过自主品牌刚好是那个增长点而已。是能买得起自主品牌的人多了,而不是买得起合资的回过头来买自主品牌了。

在直接一点讲,就是这几年中国市场的增长点在不断往3、4、5线甚至乡镇下沉,这才是自主品牌崛起的真正原因。同理,渠道建设较强的和销量居高不下也更好地验证了这一点。

▍现在自主品牌车型已经不输合资了?

前面说到“车好不好,看供应商”,现在不少自主品牌都在大量购入国际顶级供应商的配套零部件,比如和更是与不少国际大牌供应商保持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制造业业内也是有目共睹。再比如,用着前的平台和几乎全套的日系供应商体系。那么这样造出来的自主品牌车型真的就不输合资了么?

其实还算是非常符合“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的产品。同一供应商出来的OEM零部件,也有不同等级、不同售价,甚至还有大体型号相同,技术状态不同的分支子型号产品总成。而且不少大牌供应商与大牌主机厂之间的合作关系比单纯的供应更深,采用了联合研发的模式,专利共有,这样产品是不会供给第二家的。

所以套用大牌供应商,可以有效保证零部件的性能、稳定性等因素,但是却匹配、调校、创新这些方面,还是得靠主机厂自己本身的实力水平。其实车行哥开了这么多车,自认为主机厂在产品表现上最能体现出实力差距的,就是操控感受。

几乎每个国际大品牌都有自己的调校风格,不论什么级别、什么产地,一开就知道这是XX牌的车。而自主品牌目前这方面还做的不足,经常能遇到去年出的和今年新上的开起来风格天差地别的情况。而核心技术专利方面更不用说了,这是起步较晚的自主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如果说哪天自主品牌出了一款售价定位都跟主流合资品牌车型看齐的车型,而且还不愁销,到那一天才可以说真正赶超合资了。而车行哥非常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写给茁壮成长中的自主车企:

牛逼可以吹,但别瞎吹!现在不少自主品牌官方进行宣传推广的时候,总是那自己跟XXX国际大牌做比较。除开个别确实有实力,跟别人的长处作对比的(比如的大灯组看齐灯厂),多数对比其实都有些差强人意(比如要去比)。

在吹牛逼之前,先要明确下会不会对牛弹琴。一款10万元级的车型,非得向外宣传说自己的某方面不输百级豪车,即使是真的,预算10万元的消费者根本对百万级豪车没概念好么?甚至可以说对这么高级的东西压根没需求!贫穷有时候确实会限制想象力的。

本文章由易车号作者提供,易车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易车立场,如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