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人知道一本书名吗:内容是一位神父和他的朋友之间往来书信?

《查令十字街84号》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我认为并不在于这本书展现了多么高的写作技巧,蕴含着多么丰厚的历史底蕴,而纯粹是来自于那简短文字中满溢的、对书籍的热爱之情,以及由书籍所牵起的人类最美好的情谊。

《查令十字街84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海莲·汉芙,她将自己与英国“马克思&科恩书店”之间长达20年的书信往来集结成册,进行了出版。始料未及的是,这本小册子出版后好评如潮,得到了全世界众多爱书人的拥护。

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一下这本书出版背后的故事,就会发现海莲·汉芙其实算不上是一个知名作家,甚至本人的生活也极其拮据,而马克思&科恩书店也仅仅是查令十字街上一处极其普通的旧书店。那么为何两者之间的书信往来会引发如何多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通过讲述《查令十字街84号》的出版面世过程,以及这本书信中所蕴含的命运际遇,来共同领略这本薄薄的册子背后承载的时光记忆和美好情谊。

一、 相遇、相知、相念,人生是一次次偶然际遇的联结

其实细数我们走过的路,无论远近,你会发现,假如把生活比作一根项链,那么一个个偶然就是这串项链上那一颗颗璀璨的珠子,它们的相汇也凝聚成了生活的必然。

海莲·汉芙与书店的结缘来自一则简短的报纸广告。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薄薄的书信集,而其中这些书信的出现,也完全起于一场偶然。

海莲·汉芙是生活在美国纽约的一位穷作家,她的生活来源就是做电视编剧,或者写儿童历史剧,收入微薄,勉强维生。

但她嗜书如命,同时非常热爱英国文学。她走遍了美国的书店没有发现自己心仪的图书。

在一次极其偶然的情况下,海莲·汉芙从报纸上发现了一则书店刊登的广告,得知英国有一家专门进行旧书买卖的“马克思&科恩书店”,从此便开始了双方长达20年的书信往来。

最开始的时候,海莲·汉芙的通信对象只是84号书店的经理弗兰克·德尔,随着书信的不断往来,书店的其他职员甚至弗兰克的妻子、孩子以及邻居都加入了与海莲·汉芙的通信中。

当海莲的罐头和鸡蛋送到书店的时候,可以想象当时还在为个人温饱担心的店员们是多么地兴奋和感激。

其中就有一个满怀感激之情的店员塞西莉以个人的名义给海莲进行了回信。她感谢海莲寄来的鸡蛋,这样她就能给自己的两个孩子烤个蛋糕吃了。

后来,塞西莉在与海莲的通信中,还教会了海莲·汉芙如何制作一个成功的约克郡布丁。她们两人的通信更多地是分享自己琐碎的生活,仿佛与一个相识已久的朋友在聊天谈心。

弗兰克的去世,为这份偶然画上了句点。

从店员的来信中,海莲·汉芙得知了弗兰克·德尔病逝的消息,而这个消息也给这份偶然的缘分画上了一个句点。

海莲·汉芙本应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读者,弗兰克是那尽职尽责的书商,如果不出意外,他们会维持着很普通的商业关系。但那一封封承载着温情的信件,和那一个个饱含真情的跨洋包裹,却为这个买书、卖书的动作增添了无限感动。

在二十年的通信时间,海莲·汉芙统共借阅了50种书,有些书并不是想要立刻就有的,有些书甚至是弗兰克花了三四年时间才找到的。

弗兰克的去世,仿佛敲响了警钟,为这份持续了二十年的因书而产生的缘分鸣笛。

《查令十字街84号》的出版纯属偶然,它的火爆也有特定的历史原因。

《查令十字街84号》的出版是一次偶然。弗兰克·德尔的去世,促使海莲·汉芙想做点什么来祭奠这位未曾谋面的好友。思来想去,她选择将两人之间的来信集结成册出版。

这本来只是一部简单的通信册子,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沉的思想,按理说不会突然地如此火爆。但这本书信集的故事背景却偶然间放大了它的价值。

通信时,英国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恢复期,人心渴求温暖,这部书的出版恰如其分地充当了这个暖心人的角色,因此它的出版大获成功,也算是给这个略显悲伤的故事增添了一抹喜悦。

也正是这从始而终的一次次偶然,聚合成了这部书信集,包含人间温情传递人间美好的必然。

二 、文字,看似无形,却承载着人间至真之情

其实查令十字街并不是我们望字生义的十字路口,而是十字架的意思。事实上,它是一道长约一公里多的蜿蜒街道。而这条街上包括“84号”在内的一座座书店,用其中不同年代、不同的版本的书籍,构成了一条无形之中汩汩流动的时间长河。

正如《查令十字街84号》译者陈建铭先生所言,“我一直相信,把手写的信件装入信封,填了地址、贴上邮票,况日费时投递的书信具有无可磨灭的魔力。”我想,这不仅仅是这种仪式感所带来的意义,也正是书信中所蕴含的文字的力量。

就拿《查令十字街84号》来说,这其中包含的一封封薄薄的书信,是海莲和书店之间的情谊构建。我们读着它,仿佛看到一个抽着烟、打着字的潦倒女作家,与一群在英国的书籍信使之间的嬉笑打闹。又因为其中记录下的物品的馈赠让我们感受到内心的温情流动。他们因为书籍相遇,因为对文字共同的信仰相知,因为来自人心底最炽热的情感相守了二十余年。

当然,这份令人动容的真情,也随着《查令十字街84号》的出版拉近了海莲·汉芙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仅仅是中译本就狂销百万余册,可见沟通的群体之庞大,体会到这份真情的受众之广泛。

我们从手中这本书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所赋予的时光的力量,更是这20年来一段跨越大洋的美丽奇缘。

我们被海莲·汉芙拮据的生活揪心,为她对书籍的热爱震撼,为她不辞万里为素不相识的异国人邮寄包裹而感动,也为她无法最终与店员们见上一面而遗憾。

而这些,都是书信所见证的不衰的时光力量。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或许会偶然发现自己曾经年少时写过的日记、做过的笔记,那一个个如今看来稚嫩的字迹,却能够轻易地把你送回过去的时光里徜徉,让你有机会触摸旧时光的脉动,体会当时年少的心情。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于无形之中,承载人间真情。

三、未曾相见的遗憾,令人惋惜;抱团取暖的温情感动你我

有时候,遗憾留在人心底的触动要远大于大团圆。那份淡淡的忧伤,历经世事却无法对抗命运的无奈,会在之后的时光里一遍遍地叨扰人心。

看《查令十字街84号》,会更真切地感受到这股浓浓的,无法挽回的遗憾。虽然已经互通信件二十年,在各自的生命中成为无可替代的存在,虽然去过的朋友跟她说,“这活脱是从狄更斯书里头蹦出来的可爱铺子”,但远在美国纽约的海莲·汉芙还是没有踏上过英国的土地,更没有与她亲爱的84号书店、一直兢兢业业为她寻书的弗兰克以及与自己通信的其它店员们见上一面。这份遗憾一直持续到了弗兰克去世。

《查令十字街84号》出版后的热销,使得海莲·汉芙终于有机会踏上那片自己心神向往的土地。当她跨越时间,跨越海洋,打开马克思&科恩书店的大门时,所有曾经通信的场景都仿若昨日。但是书店还是因为无力维持经营早已休业了,海莲没有见到任何一位与自己通过信的人。或许这份遗憾要随着时光流逝,永远驻留在人们的心底。

然而,即使是这份持久的遗憾,也依然掩盖不了这二十年间流转在这一群人之中的温暖和感动。岁月流转,这份感动有增无减,继续温暖着这世上每一个心怀情谊的人。

海莲·汉芙与书店开始通信的时间是1949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恢复期,物资严重短缺。当时的英国不得不采取物资配给制度。海莲·汉芙通过楼上的英国朋友得知,在当时的英国,“每一户每个星期才配给到两盎司肉,而每个人每个月只分得一只鸡蛋”,可见当时英国民众的日子着实不太好过。

得知了这种情况的海莲,便在购书之余,采买物资发往英国的这个小书店。有时候是几个罐头,有时候是几盒鸡蛋。每一个收到物资的店员都满心欢喜,因为他们可以好好地犒劳一下自己了,又可以给孩子们多烤几个蛋糕吃了。

温暖的流动是双向的,接受了礼物的英国人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向海莲表达了感谢。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弗兰克的邻居——一位80岁的老太太为海莲专门做的手工精心刺绣的爱尔兰桌布。后来,这位老太太也成为了与海莲通信的大军中的一员,海莲寄往英国的包裹中也有了老太太单独的一份。

所以,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它不分国籍和地域,在那个有些许“寒冷”的时代,普通人之间的抱团取暖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

其实,刚开始读《查令十字街84号》时,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用不了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只觉得这就是讲了一段略显遗憾的书友情。

可是后来,越了解这本书背后的故事,就越发觉得感动和温暖。在现在这个“扶不扶”都要考虑良久的时代里,几十年前那段无条件的信任和奉献,跨越海洋持续二十年的情谊令人动容。

世界本是一家,互相扶持,才能走得更远。也希望《查令十字街84号》所传达出的温暖,能够让看这篇文章的你,在每一个寒冷的日子里,获得温暖的感动。

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爱你就像爱生命的主要内容

  王小波是一个既浪漫又专情的人,他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书信一直以“网络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每一篇都像一件艺术品,他的表达除了对李银河个人的感情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被收藏的书信数量不多并且比较零散,许多读者引以为憾。《爱你就像爱生命》是国内首次成书的王小波李银河书信独立版本,书中收录的情书篇幅比过去公开过的书信多出一倍 。

  王小波尘封情书首度公开,无与伦比的文学,送给所有渴望真情的人们!王小波李银河书信集一直以“网络手抄本”的形式在读者中流传,作家余杰在接受一次访谈中说过:溯时间之流而上下,如果我遇见王小波,我会告诉他:你写得最好的东西不是小说,而是你写给妻子的那些信。

  《爱你就像爱生命》是国内第一独立的王小波李银河书信版本,里面收录的从未出版过的书信有过去已经面市的一倍之多。 更多王小波作品

  《爱你就像爱生命》这个书名出自王小波李银河一封未面世书信,一个人最珍贵的是生命,爱一个人如爱生命,这不能不说是对爱人最极致的爱恋。自1977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相识,开始书信往来,到80年代二人在国外求学,一直到90年代,王小波辞去职务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去世。这本书装进了两个人真挚纯净的爱情,也装进了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

  第一次见面就问“你看我怎么样”,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孩子气似的问候语“你好哇,李银河”,“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给李银河的浪漫骑士般的爱,像花似的慢慢绽放,绚丽无比。本书收集了王小波与李银河从1977年至1997年20年间的书信,以及一些珍贵的照片,也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最独立的书信集。首度公开王小波尘封情书,无与伦比的文字送给所有渴望真情的人!

  “你好哇,李银河……”王小波每每致信李银河总是这样开头,字里行间透出类似孩子般的对爱的渴望与无助。他曾对李银河说:“我不要孤独,孤独是丑的,令人作呕的,灰色的。” 1.84米身高的黑脸大汉,在信中说在见不到她的日子里,自己就难过得像害了牙疼,像旗杆上吊死的猫。他说恨不得一天49个小时和她在一起!

  许多年前云南山寨的夜晚,一个16岁少年借着月光用蓝墨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了涂,涂了写,直到整面镜子变成蓝色。1977年,李银河已大学毕业,在《光明日报》社做编辑,而王小波还是个街道工厂的工人,第一次见面,王小波突然问:你有朋友没有?“你看我怎么样?”,李银河被他的浪漫,率情率性所震惊,后来他们就开始通信和交往。王小波把情书写在五线谱上,第一句话是:“作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另外,《爱你就像爱生命》里还曝出王小波与李银河在结婚前遭遇的波折,“他说过漂亮的女孩都比较傻。其实我们恋爱时,我觉得他长得不好看,心理有障碍,为这事儿我们俩差点儿不行了。后来他说,那我到动物园爬行馆去比一比。他又说,你也不太好看嘛,这样我们俩就扯平了。” (?钜?踊匾洌┰谝环馐樾爬?,王小波还写到:”你妈妈不喜欢我。你妈妈是个好人,为什么要惹她生气呢……真的,你不应该遇到我。还有好多的好人都不喜欢我。你为什么要遇到那么多痛苦呢!”

  每年的春天都是人心萌动的季节,在这个因紧张功利而已经习惯于忽视内心对真挚情感的追求的时代,翻开《爱你就像爱生命》精美的书页,阅读几行动人肺腑的文字,感受一番真爱的触动,实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还有我。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你也飞吧。我会难过,也会高兴,到底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李银河也曾在恋爱中致信王小波:“我希望你爱我的全部肉体,我愿意它因为你变得美。”她在给王小波的信中问道:“你能永远满足我的‘要’吗……而且我还很爱妒忌,我甚至妒忌你小说里的女主角和那个被迷恋过的小女孩。”

  1980年元月21日王小波与李银河”秘密”登记结婚,那时王小波28岁,正在大学读二年级,因为学生规定不准结婚,所以没拍结婚照,也没婚礼,两家各请了一桌。王小波是不进商店的人,他从来没为李银河买过花儿,惟一的一次他给她买过一顶纯毛的帽子做生日礼物。花了5块钱。

  王小波写给妻子的情书除了表达对她真挚的感情和依恋外,还充满了对人生存状态和现世的探讨,充满了真知灼见,智慧和激情:“我知道,生和死,这是人们自己的事。谁也救不了别人的灵魂,要是人人都有个不休不止的灵魂才好呢。我真希望我的灵魂像你说的,是个源泉,永远汲取不干(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我希望我的“自我”永远“滋滋”的响,翻腾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

  1997年,王小波送李银河赴英国,在机场临别时,他用力搂了一下她的肩膀作为道别。李银河万万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半年后,她赶回来与他的遗体告别,王小波生前写给她的信一遍遍响起:“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

艾青、冰心、叶圣陶、茅盾、俞平伯、钱锺书、端木蕻良、萧军、骆宾基、吴祖光、新凤霞、汪曾祺、卞之琳、蔡其矫、臧克家、赵清阁、胡絜青、顾城、萧乾、夏志清、曹禺、柯灵、沈从文、丁玲、茹志鹃、金庸…..

翻阅这本名《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的文史随笔,对里面出现的名家进行数“星星”,已令人足够惊讶。再细看书中配以这些名家与作者交往过程中存留的信札、手稿、书画、合影等珍贵资料,而且不少通信和书画,采访笔记,都是首次公之于世,更是令人感叹:简直有“当代文学半壁江山”的架势。翻阅全书,有故事,有墨宝,见字如面,生动可感,真是要感叹:以一己之力,在过往四十余年内,跟这么多重要的作家、艺术家建立了长期的书信和实地联系,缔结深厚的友情,更是称得上是一个不小的文学现象了。

当下时代已进入网络化,纸笔书写的年代已逐渐远去。文人的信札、手迹已渐成历史陈迹,更是显得这批藏品尤其可贵。

潘耀明笔名彦火。福建人,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香港从事图书出版、文学杂志编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潘耀明先是担任《海洋文艺》杂志执行编辑,继后在香港三联书店工作。1978年夏天,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邀请了一批香港出版界代表团访问内地,潘耀明有幸成为代表团的成员。自幼热爱阅读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他,抓住机会,开始逐一采访这些自己敬佩已久的文艺家,并与他们建立了长久通信以及现实中来往的友谊。那时还是书写的年代,文人之间信札往还,非常普遍。靠着有心和勤奋,就这样,在40多年里,潘耀明积累起大量珍贵的信札、文人墨宝、手迹和受赠书画逾千件。

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曾先后以潘耀明的珍藏,举办过“现代文人书画手札特展”和“现当代名作家手稿书画展”。2021年8月,《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名家手迹背后的故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篇目包括《巴金谈诺贝尔文学奖》《钱锺书唯一的访问记》《萧红与端木蕻良》《萧红与萧军》《端木蕻良的忧郁和孤独》《萧红与骆宾基的姊弟恋》《老舍妻子胡絜青的丹青之路》《萧乾与沈从文的师徒恩怨》《曹禺的苦恼和遗憾》《小说家茹志鹃访问记》等,这也是潘耀明这批珍贵的藏品精选,以图书的形式,首次亮相。

巴金钱锺书信札,冰心小楷抄诗

专家点评:独一无二,重要的研究线索

当见到早已心仪的大诗人艾青,潘耀明非常兴奋与激动。他请艾青为自己誊抄了写于1938年的《我爱这土地》,书写了“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的墨宝给他留作纪念,潘耀明都收入了本书。自此他们开始了多年的交往。在物资还比较匮乏的年代,潘耀明自己收入并不宽裕的时候,在香港热情接待了艾青夫妇,还买了录音机、计算机、速溶咖啡、放大镜送给艾青及其他作家。

正如北大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代表人物严家炎,为潘耀明这本散文集所作序文《用生命写作的人──名家岁月留痕》中所提到,“能够使这些文坛大师们接纳他并长期保持联系,当然不能仅仅靠情谊。既然是知音,就要有共同语言,就要有令大师们觉得有话可说、有信可写的丰厚的知识和学养。正是俞平伯所感受到的潘耀明的才气,使他得到了大师们心悦诚服的认可。”

潘耀明以他的为人和才气得到了大师们的信任和倚重,他们不但将自己的文章交给他主办的《海洋文艺》和《明报月刊》发表,自己的书稿也请他帮忙出版。比如巴金《随想录》繁体字版,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请潘耀明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的。这也是为什么潘耀明会藏有巴金信札13封和巴金《随想录·总序》及《随想录》繁体版序言手稿的原因。巴金在信中一再彰显“说真话”的精神,在假话满天飞的今天,潘耀明直言,“重温这些信札,对他崇高的人格,肃然起敬。”

2005年巴金逝世,潘耀明悲痛之余告诉了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金庸先生,请他为自己主编的新一期杂志“巴金特辑”写篇文章。金庸得知后连夜赶写了一篇悼念文章《正直醇雅,永为激励》。文中提到他早年读《家》《春》《秋》,觉得没有读武侠小说过瘾,“直到自己也写了小说,才明白巴金先生功力之深,才把他和鲁迅、沈从文三位先生列为我近代最佩服的文人。”

潘耀明(彦火)拍摄的钱锺书

钱锺书名满天下,各种求见者络绎不绝。但因为钱先生需要有自己时间,再加上低调,常常是闭门不见客。在书中,我们看到,钱家为潘耀明敞开了大门,钱锺书多次与他推心置腹地交谈,如有关《谈艺录》先后修改出版的经过等;还有不少书信往来,信中尊称潘耀明为“兄”;不止一次赠送潘耀明墨宝;更让他拍摄了好几张生动难求的照片,有一张照片上还有极少与外人合影的杨绛先生。

冰心给潘耀明(彦火)题赠文集

1981年潘耀明第一次拜访冰心。得知潘耀明是她的福建老乡,冰心格外高兴,亲自挥毫,写了一张秀丽的小楷给他。她在淡雅的信笺上写了四句诗是:“海波不住地问着岩石,岩山永久沉默着不曾回答;然而它这沉默,已经过百千万回的思索。”誊写的正是她的代表作《繁星·春水》中的诗句。后来在冰心去世前不久,还去医院看望,带上冰心最爱的玫瑰花。他敬慕冰心战胜病魔顽强的毅力和看待死亡超然的洒脱。

冰心给潘耀明用小楷抄写的诗

萧红生命中的三个男人——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和潘耀明都有交往,也都给他留下了墨宝。又藏萧乾信札七八十封,俞平伯信札27封,钱锺书毛笔信札多件。钱锺书的信札大都是用毛笔写的,如他的文章,挥斥方遒,龙飞凤舞,苍劲而逸致。沈从文、俞平伯、茅盾、叶圣陶、萧军、端本蕻良、汪曾祺、赵清阁、张充和等都是文人、作家兼书法家。尤其是俞平伯的书法十分清秀,别有风骨。某次,他知道潘耀明要搬新居,特别写了一对联来志贺:既醉情拈杯酒绿 迟归喜遇碗灯红。“搬了几次家,这对联一直悬挂在我的客厅中。每次归家读到这对联,都会令我感到难言的温煦和亲切感。”潘耀明写到。

1983年秋,潘耀明与吴祖光、茹志鹃、王安忆、陈映真、七等生为同一届的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邀请的华人作家。他与吴祖光同住一套房间,彼此分工合作,吴祖光负责去超市买菜,潘耀明则不辞辛劳负责烹饪每日两餐,两人相处三个月,关系十分融洽。临别时吴祖光题赠诗一首:“不屈为至贵,最富是清贫。”这次相聚也开启了潘耀明与吴祖光、新凤霞夫妇的交往之旅。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严家炎评价这本书“丰富而厚重。这部作品弥足珍贵。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另一位现代文学研究名家陈子善,也在自己的微博上积极推荐该书,“作者是散文名家,文笔生动细腻,不仅写活了这些作家,而且还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研究线索。一卷在手,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当有更全面真切的了解。”

借潘耀明之眼领略金庸办公室:

一排排书柜,像一个偌大的书房

大明星林青霞息影后,爱上看书、写作。收到潘耀明送的 《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爱不释手,通宵未眠,一气看完。“那天晚饭后回家,收到一本大书,翻开来看,即刻放不下,背包往地上一丢,先是坐着,后来干脆歪在床边不停的翻阅。鸟叫了,不停,天亮了,还在看。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等我合上书本,看看桌上的时钟,已经是早上七点三十九分。” 林青霞还提到一个细节,这本书的书名“很长”。但她很快知道,潘耀明为新书起这样的名字,是大有来头——“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来自让潘耀明视之“亦师亦友”的金庸先生。

2000年,潘耀明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两本随笔《鱼化石的印记》《永恒流动的情感》。金庸先生分别亲自题词给潘耀明。言简意赅,很有情味。其中为《永恒流动的情感》题词是这样的:“许多天、许多年之前,情感曾在你心中流过,今天、明天,明年、后年,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却永远流不尽,因为有些情感──是永恒的,那是深情。”看着金庸先生的书法笔迹,很是感慨,“金庸曾说他没有真正学过书法。但就像很多文人书法自成一体一样,金庸的书法,也饶有兴味。”

金庸先生如今已远行,潘耀明对他充满怀念。在整本书收入的压轴篇目正是写《我与金庸》。早在1990年代初,潘耀明的才气,被金庸赏识,力邀其加入其麾下,为其创办的《明报月刊》工作,担任总编辑兼总经理。金庸先生在办公室直接手书聘书给潘耀明,这份知遇之恩,让潘耀明至今感怀不已。

金庸给潘耀明亲笔写的聘书

在之后的岁月里,潘耀明多次陪伴金庸先生出游,赏览名胜古迹,来往过从,情谊甚深。在金庸先生逝世前,曾有一阵子,一有风吹草动的消息,潘耀明就被传媒询问,并被定义为“金庸的秘书”“金庸的代言人”。对此,潘耀明给予多次否认和澄清,也无济于事。此次在自己的书中,潘耀明也再次表明,其实金庸“是我的前辈,他是仰之弥高的崇碑,我顶多可以说是‘金庸的小字辈朋友’,卑微的学生。”

自称“小字辈朋友”的潘耀明,被金庸先生很看重。很多个黄昏,金庸先生让秘书打电话给潘先生,问其如得空,可过去他的办公室聊聊。潘耀明从柴湾的明报大厦到金庸办公室所在的北角嘉华国际中心,也不过是十分钟的车程。借潘先生之眼,我们也可以“领略”到金庸的办公室“盛况:

“更像一个偌大的书房,估量也有近二百平方,两边是从墙脚到天花板、排列整齐的一排排书柜;其余的尽是大幅的落地玻璃。从玻璃幕墙透视,一色的海天景观,可以俯览维多利亚港和偶尔划过的点点羽白色的帆船和渡轮……”

潘先生回忆很是动情,“那当儿,我们各握一杯酒,晃荡着杯内金色的液体,酒气氤氲。彼时彼刻,我喜欢拿目光眺望玻璃幕墙外呈半弧形的一百八十度海景,只见蔚蓝的海水在一抹斜阳下,浮泛着一条条蛇形的金光,澌澌粼粼地向我们奔来 …… 心中充盈阳光和憧憬。我们在馥郁酒香中不经意地进入话题。在浮一大白后,平时拙于辞令的我们俩,无形中解除了拘牵。他操他的海宁普通话,我讲我的闽南国语,南腔北调混在一起,彼此竟然沟通无间 ……”这场景,至今读来令人动容。

字条管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1995年,停笔不写武侠小说多年的金庸先生,计划重新开笔写长篇历史小说。金庸先生让潘耀明辞掉《明报月刊》的工作,邀请其策划创办一份历史类杂志,将自己的历史小说在上面连载。但可惜,金庸先生突然身体中风入院,动了大手术后,身体状况已经不足以支持其完成宏大的历史小说写作计划,这也成了金庸晚年的一大憾事。

金庸先生除了是武侠小说高手,在经营报馆方面也很是在行。潘耀明在文中透露,金庸主政明报集团,除了开会偶然讲话外,平时大都是用写字条的方式来传递他的指令。“金庸的字条管理”是明报企业一大特色。金庸的字条,都是浅白易懂、言简意赅。

此外,金庸奉行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管理原则。他深谙用人唯贤、人尽其用的道理。一旦找到他所器重的人,便委以重任,放手让其发挥,一般不过问具体事务。所以明报集团旗下,凝聚了不少有识之士。“集成功的报人、成功的作家、成功的企业家于一身的金庸,相信在海内外都是空前的,在这个商品味愈来愈浓重的社会,恐怕也很可能是绝后的。其实,金庸不光是我工作的上司、老板、忘年交,也是我从之获益良多的老师。”潘耀明感慨。

“越有成就的人,学问越大,人往往也越谦和,不摆架子”

潘耀明, 笔名彦火。福建省南安县人。现职《明报月刊》总编辑兼总经理,《文综》社长兼总编辑、香港作家网社长。 主要创作在评论、散文集25种,近著有《山水挹趣》(2018年,香港中华书局)等,其中《当代中国作家风貌》被韩国圣心大学翻译成韩文,并成为大学参考书。部分作品被收入香港中、小学教科书内。现在除继续主持《明报月刊》外,还兼任香港作家联会会长等职务。

封面新闻:具体谈谈您怎么跟文学结缘的?

潘耀明:我是福建人,10岁到香港,念书到中学。家里经济条件有限,高中后没有上大学,就去工作。没钱买书,但我家住的地方附近有公共图书馆。我很喜欢到图书馆借书看,尤其喜欢中国现当代作家的作品。像巴金的所有作品我都看了。后来我到一个杂志社工作,从当见习校对一步一步做起。当时是内地刚刚开放,很多老作家需要海外发表园地。我去组稿,认识了很多作家,跟他们建立了书信联系。当时在香港,有很多关于内地作家的资料,多是抄来抄去。我通过书信,以及实体北上探访,对这些信息一一核实,不再以讹传讹,还写了一本书《当代中国作家风貌》。这本书影响比较大。而且,在组稿的过程中,我跟一些老作家,变成了彼此信任的朋友。

封面新闻:大家都知道钱锺书很少接受外界的采访,但您对他做过一个很正式的采访,还拍了很生动的照片,那次访问给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有哪些?

潘耀明:我对钱先生的学识一直很仰望。我跟冯亦代先生很早就认识,他跟钱先生是好朋友。经过冯先生引荐,一向不怎么接受正式采访的钱先生也就同意了。我采访他的那篇文章整理出来,给他看了,他也是比较满意的。后来他还将这个访谈放在他在香港出版的《宋诗选注》附录里。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钱先生学问渊博,说话很幽默。说写文章就像追女孩子。当时我去采访的时候,杨绛先生当时也在场,她比较低调,后来她的《干校六记》出英文版,译者是一位澳洲的汉学家,就是我推荐的。当时我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部工作。

潘耀明(中)与钱锺书、杨绛夫妇

封面新闻:《这情感仍会在你心中流动》中只写了30多位现当代作家学者的交往,收入100多幅作家手迹。非常珍贵。这些只是您收藏的一部分吧?

潘耀明:对。这本书只收入很少的一部分。我手头的信札大概有一千多封信。还有20多封信件,我曾放在办公室,丢失了,有沈从文、钱锺书、巴金等人写给我的。三年前,这批信件在广州一家拍卖行现身。我的一个朋友在现场看到有我的照片,我的简介,还以为是我授权拍卖的。朋友告知我,我才知道这件事。我没有授权给任何人拍卖,也没有卖给任何人。后来就打官司,到现在也没赢。本来我都想直接买回来。但是因为打官司,也没法买。

封面新闻:现代人都不再手写信件了,而且很多作家都已经远行,他们的墨宝、手迹,都成为独一无二的文物,具有非常宝贵的史料研究价值。将来您希望这批藏品有怎样的妥善安置?

潘耀明:书信跟别的藏品还不一样,不能一捐了事,而是需要花费功夫整理,让人家看得懂。这些信件的确是有公共研究价值,因为其中有很多是作家谈自己的创作、心得。目前已经有博物馆、大学图书馆来跟我接触过,将来也有可能做一个“文学馆”性质的空间,对这些信札、手稿做一个展览收藏。

封面新闻:您自己也是一个作家。在过去40年里,跟这么多文学名家有着比较深入的来往,对您自己的散文写作、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影响?单纯就文学风格而言,您最喜欢的那一个作家,或者说那一个作家的风格对您影响最大?

潘耀明:影响很大。他们的人生经历风风雨雨,却依然对文学有执著的追求,尤其令我感动。而且往往是,越有成就的人,学问越大,人往往也越谦和,不摆架子。 从文章风格来说,我最喜欢沈从文、汪曾祺。其实我笔下的作家,我都喜欢。

封面新闻:在文学史上,萧红和箫军、端木蕻良、骆宾基三位男作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研究话题,也是一个悬案。您与他们都有较多交往,也有他们三个人的墨宝,并略窥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

潘耀明:作家们的感情生活,外人不好说什么。 我所能做的,只是用我得到的真实材料和信息,写出来让读者自己判断。其实,从端木蕻良的言谈中,我能感觉出来,他对萧红的感情还是比较深的。

封面新闻:作为香港多个文学社团的召集人。您曾与饶宗颐、也斯、刘以鬯等逾30位香港文学、学术、艺术界名人曾于2004年共同发起筹建香港文学馆的倡议。目前筹建文学馆的进展如何?

潘耀明:香港一直没有文学馆。香港比较重视表演艺术,影响力大。但是文学是细水长流,根基的,文学的影响力不是横的,而是纵的。需要长时间培育的。我们曾去信呼吁西九龙文化区做一个文学馆。在那个艺术区有电影馆,话剧馆,就是没有文学馆。事实上话剧、歌剧、影视等艺术门类,都需要纯文学的滋养。表演艺术很多是改编自文学。记得苏童曾说:潘耀明经常在很吵闹的酒楼举办文学讲座。他说的读,因为找不到别的地方可以做文学讲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给书中主人公的一封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