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冻症刚开始并且老师让他去打篮球要不要做体育老师的健将?

提到渐冻症,或许你是会想到那个坐在轮椅上,口不能言,举世闻名的科学家霍金;或许会想到那个身形佝偻,行动不便,救死扶伤的白衣张定宇。

我们都知道渐冻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形的疾病,是一种不治之症。

相信很多人都是自从2019年底疫情爆发以后,通过抗疫英雄张定宇的事迹,第一次知道了渐冻症的大名,了解了渐冻症患者的痛苦。

可是,在北大有一个女孩在疫情之前就知道了渐冻症,并和它斗争长达两年之久。

这个北大女孩名叫娄滔,1988年出生在湖北恩施土家苗寨的一个普通家庭,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土家女孩。当时还是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娄滔就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享受着父母全部的宠爱。

作为独生子女,娄滔并没有养成一些坏习惯,不仅聪明懂事,在很小的时候就帮助父母做家务活。对于这个性格开朗,手脚勤快的女儿,娄滔父母心里非常地高兴,甚至说过,像娄滔这样女儿养十个都不嫌累,寨子里的人也都喜欢这个乐于助人的小女孩。

随着年纪的增长,娄滔开始上学了。起初娄滔的成绩并不算拔尖,只能算是中间水平。可是上了初中以后,娄滔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历史,开始专心学习起来。

都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对历史十分着迷的娄滔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了任督二脉,成绩开始快速提升,高考结束以后,娄滔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考上大学以后,娄滔并没有骄傲自满,停下学习的脚步。而是脚踏实地,专心学习专业知识。大学四年,娄滔的成绩非常优秀,常年保持在全系前三名,本科毕业以后,顺利被保送自己所在大学历史学院的世界上古史专业读研。

在读研期间,娄滔不改学霸本色,取得了世界史专业第一的好成绩,并因此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还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自己的翻译论文。研究生毕业后,娄滔更是以笔试和面试双料第一的成绩,如愿以偿考进了北京大学历史系,继续攻读古埃及历史专业博士学位。

相信大家都知道,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读博,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娄滔凭借自己对历史的一片热爱和坚持不懈地学习,不仅在高考和考研中脱颖而出,还走进了我国的顶尖学府:北京大学。正当所有的人都认为,娄滔接下来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前程似锦的时候。

2015年的暑假,娄滔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不对劲了。经常会没来由地感到疲惫,不像以前一样精力充沛,活力四射了。

要知道,娄滔可是一个从小做过不少农活的,身体素质特别棒,在学校里不仅是一个专业学霸,还是一个运动健将,怎么会没来由的疲惫呢?

所以,娄滔和家人都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可是十一假期返校以后,娄滔的这种疲惫感并没有因为假期而有所好转,而是愈发严重了。

慢慢地,娄滔就发现自己的一只脚的脚尖不能踮起来了,后来甚至连腿根都不受控制了。在妈妈多次打电话的催促下,娄滔去医院进行了检查。

本来以为自己只是身体出了点小毛病,可没想到自己居然光检查就用了半年的时间,而检查结果,更是出人意料。

2016年1月,经过北医三院和协和医院的共同诊断,确定娄滔患了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渐冻症”。

这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娄滔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要知道誉满全球的科学家霍金也是因为患有渐冻症,整个人就像被冻住一样,只能坐轮椅度过下半生。即使有当时最顶尖的医疗团队为他治疗,霍金还是在渐冻症的折磨下停止了呼吸,至死都没有摆脱渐冻症。

突如其来的病情让这个以往欢声笑语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沉静之中。娄滔的父母第一时间赶到了北京陪伴女儿。看到满眼担忧的父母,娄滔反而安慰他们说,别担心,说不定可以治好呢?我一定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你们也要相信我呀。

听到女儿的话和平静的语气,妈妈心里知道女儿这是在安慰自己,不希望父母担心自己。也明白自己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儿内心承受着多么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本来娄滔跟男友已经相恋两年多了,正在计划着在不久后就结婚。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身在医院的娄滔第一时间和男友断了联系,仅仅是为了不拖累男友。

毕竟,娄滔心里很清楚,渐冻症患者的寿命一般是2—5年,自己已经算是时日无多了。而娄滔的男友并没有放弃彼此之间的感情,向娄滔表示,自己愿意去医院照顾她,愿意等她恢复。

可是得到的却是娄滔让人转交的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8个字:“今生无缘,愿有来生”。短短的8个字,结束了娄滔与男友今生的情缘。

娄滔选择放手,让男友追寻光明,而自己独面黑暗。同时,在住院治疗期间,娄滔拒绝了同学、老师、亲朋好友等人的探望,只为了不让她们看到自己现在躺在病床上虚弱的模样。此后的每一天,娄滔就只有两件事,和病魔斗争以及看书学习。

在住院后的短短5个月的时间里,娄滔的病情没有因为治疗而停止恶化,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一开始还能够下床一瘸一拐地缓慢行走。

到了2016年6月就完全瘫痪在病床上,整个身体仿佛被冻住一样,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为了能够让娄滔可以舒服一些,父母经常给她按摩,但是却没有丝毫作用。

而渐冻症治疗的费用又是相当地昂贵,在三院住院治疗短短几天的时间,就需要支付几万元的费用。这对于娄滔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根本没有能力能够填得上这个洞口,无奈之下,娄滔的父母只能忍痛选择保守治疗,将女儿带回了家。

北大校友会和社会各界人士得知这个消息后,伸出了援助之手,2016年3月前后给娄滔捐助了100万元,让娄滔得以回到北京接受治疗。而朋友圈的广大网友更是展开捐助接力,默默为这个为病魔顽强抗争的女孩加油打气。

为了能够让躺在床上的女儿尽快好起来,娄滔的父母带着娄滔四处求医,无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甚至是民间针灸和偏方。只要能够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无论是北京、四川、湖北还是恩施,二话不说就带着娄滔前去治疗。

2016年9月,娄滔的父母听说四川的九针疗法,就带着女儿前去接受治疗。在治疗的20多天里,娄滔每隔一天就要扎一次针,每一次扎针对于身体瘦弱的娄滔来说就是一次非人的折磨,常常疼到无法入睡。尝试了多种办法,娄滔的病情没有丝毫好转,这让娄滔的父母都觉得身心疲惫。

躺着病床的娄滔曾对父母说,自己不甘心,好不容易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将来也可以从事自己喜欢工作,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可是,自己刚刚得到这样的生活,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还没有在自己喜欢的历史领域有所成就,多多少少心里还是有一些遗憾。听到女儿心里的不甘,娄滔父母想到女儿幸福灿烂的人生,因为渐冻症就这样戛然而止,心里也是十分难受。

娄滔对母亲说,我不能让仅剩的生命在哀叹中度过,我同样可以让它变得精彩。

娄滔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依然继续自己的课题研究。手不能动,写不了字,就让母亲代笔,翻不了书,就让母亲帮忙翻书。娄滔尽量让自己变得充实起来,一方面轮椅缓解病痛带来的折磨,另一方面,是为了让父母能够忙起来,避免他们每天胡思乱想,熬坏了身体。

娄滔还让厨艺很好的父亲给自己做一些好吃的,尽管每次只能喝一口汤,娄滔就已经觉得幸福满满了。看到娄滔一脸的满足的表情,父母都非常高兴,同时,心里也很难受,因为他们都明白,女儿这是不想自己的日子难熬。

2017年1月,娄滔的病情再次恶化,不仅陷入了昏迷,还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经过医生的紧急抢救,娄滔的病情稳定了下来,可是这个时候的娄滔只能依靠呼吸机进行呼吸,全身只有嘴巴能动,再也发不出声音了。这让她不得不停止自己的课题研究。

但是,娄滔并没有停止阅读学习的脚步,既然瘫痪了看不了书,那就听书吧。娄滔让妈妈帮她下载了一个听书的软件,借助一个小小的耳机听着国内外的世界名著,将自己沉浸在小说的海洋里,随着小说里的故事情节,细细品味书中的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也许,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让娄滔内心的不安能够得到些许安慰和平复吧。

娄滔与病魔坚强抗争的事迹不仅在北大校友会传播,在朋友圈里也广为流传。同样饱受“渐冻症”折磨的王甲在了解了娄滔的事迹以后,托人代笔写下来这样的话语:尽管我们没有见面,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心灵是契合的,我们彼此都明白这样的病情下,我们的内心是有多么的煎熬,多少次我都想放弃坚持,但看到你还在如此坚强地抗争,我没有理由投降,让我们都坚持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娄滔的事迹,让无数人感叹她的坚强,也为处于低谷中的人带去了力量。

半年后,娄滔的病情再次恶化,变得更加严重了,时常陷入长期的昏迷,在清醒的时候只能借助眼动仪和外界交流。此时的娄滔已经感觉到,自己的时间并不多了,于是留下了遗嘱:

“一个人活着的最大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我要有尊严地离开。爸爸和妈妈,你们要坚强地、微笑着生活,不要为我难过。我走以后,头部可留给医学做研究。其他所有器官凡是能够挽救他人生命的,尽可以捐给他人使用。剩余肉体,火化后将骨灰撒进长江,不要修坟头不要给这个社会带来任何负担。不要举办任何治丧仪式,更不要收取亲朋好友、任何人的慰问金。请让我静悄悄地离开,不留任何痕迹,就如我从来没来过。”

随着娄滔的眼球不断地活动,医生记下了娄滔的遗嘱。看着病床上,身体虚弱不堪,但眼神坚定、淡然的女儿,娄滔父母心如刀绞,万般不舍。娄滔的母亲说,虽然舍不得女儿们,但是自己也明白女儿坚持到现在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女儿走的时候没有痛苦,安然地离开这个世界。

2018年1月5日,仅仅29岁的娄滔闭上了双眼,离开了人世,也离开了最爱她的父母。从确诊为渐冻症到去世一共350天。

350天,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娄滔一直在同病魔斗争,现在她离开了。希望她在天上能够无忧无虑,再也不受病魔的折磨。

娄滔去世后,她的父母强忍悲伤,遵从遗嘱,将她的头部捐给医学做研究,将器官捐赠,无奈娄滔的器官过度衰竭,不能满足捐赠条件,只能火化。随后娄滔的父母将她的骨灰撒进了长江里。

而在娄滔离开后,她的母亲也表示:女儿的想法给我很大的影响,以后我也要把器官捐赠出去,给社会做贡献。

显然,娄滔虽然离开了,但她带给身边人的积极影响却还留在世界上,她依然活着,活在父母的心中,活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

2021年11月18日,河南省中牟县,河南省残友创业就业孵化中心

【编者按】每至凛冬,河南商报记者就会跋山涉水,寻找那些需要“雪中送炭”,但仍不坠青云之志的孩子和成人,架起公益的桥梁,为其送去社会的热心和温度。至今,河南商报“暖冬”公益活动已经坚持到了11个年头。今冬,恰逢中原消费金融五周年之际,河南商报暖冬与中原消费金融真诚携手,发起“善行中原·为生活奔跑者助力”中原消费金融五周年系列公益活动。我们期冀在这个寒冬,凝聚中原大地的磅礴善意,为暂处逆境的人们送去温暖,帮他们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阔步前行。善行中原,期待您的参与,我们一起加油。

“嘣、嘣、嘣”三声,不过三秒钟时间,骤然而起的火光像充满生命力的藤蔓,从轮椅底部紧紧缠绕住渐冻者王绍军的小腿,随即蜿蜒而上,转瞬时,就将他包裹在一片烈火之中。

摆脱不掉,跑也跑不了。痛苦的嘶吼就要从喉咙溢出,王绍军看到办公桌对面吓愣住的儿子,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迫使他镇定,他一边任由烈火炙烤着自己,一边对儿子艰难地张口,“快……快去叫人!”

河南省残友创业就业孵化中心创办人 王绍军

这场残酷的“火刑”,让王绍军在重症监护室,待了近八个月。

重症监护室厚重又冰冷的大门,隔绝了他与尘世的联系。门外,妻子于书娟祈求医生,不管花多少钱,也要把王绍军的命拉回来;门内,混沌中的王绍军时常分不清何为现实,数次与死神交臂,“再给我一点时间。”他在梦中说。

今年52岁的王绍军,是河南残友培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下文简称“基地”)的创办人,一米八的个子、长相斯文,但是,他站不起来。

17岁的一天,王绍军突然发觉小腿肌肉没有了弹性;体育课跑3000米,以往的运动健将,在跑到一半时突感乏力,无奈加入到后方“摸鱼”团队里,还被老师开玩笑,踹了一脚。

结合着家里二姐的症状,王绍军去医院一查---肩腓型肌营养不良症,果然,他是一个“渐冻人”。

他了解到,渐冻症的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王绍军没把患病的信息告诉其他人。他与正常的同龄人一样,努力考上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直到1999年,病情加重,他从郑州市区来到中牟县,“想做点不用动腿、动动脑子的事。”

21世纪初,互联网初兴,饱含拼搏斗志的王绍军赶上了“顺风车”。那时信息的传达和获取严重不对称,他在中牟县开办了第一个大蒜交易中心,每天坐在大厅内,看着大蒜实时交易价格,赚下了人生第一桶金。

河南省残友创业就业孵化中正在直播的学员

2008年,王绍军无奈开始与轮椅相伴。同年,他作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真正以残疾人的身份,加入到这个特殊的群体;他申办了残疾人证,夜深人静时,从抽屉深处、拿出这个新的“标签”,他细细搓磨着证件的棱角,仿佛是在磨平命运的沟壑。

2014年,王绍军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让他深为动容,“总书记说,希望各位助残先进把助残善举坚持做下去、做得更好,把爱传播给更多群众,鼓励更多人加入到扶残助残行列中来。”王绍军对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说。

王绍军觉得惭愧,他认为自己做得远远不够,“我想配得起这个称号。”

2015年,王绍军来到中牟官渡镇,租了108亩地,建立了河南残友培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并在河南省残联和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公益战略合作伙伴,为残疾人提供远程居家就业岗位。

河南省残友创业就业孵化中正在直播的学员

“社会上也有为残疾人提供的岗位,多是看大门、打扫卫生的工作,但并不适合所有残疾人,”王绍军说,“我之前从互联网行业受益,觉得让残疾人做在线客服,十分适合他们的身体状况。”

与正常人不同,残疾人群体更坐得住、又十分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在通过了基地两个月的培训后,学员上岗后三个月平均工资基本达到1500元,最高月收入达到18900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12人。“5年间,我们实际培训残疾人4500多人、安置上岗就业3800多人”,王绍军细数这些年的成绩,眼中光点闪闪。

基地自成立以来,一直免收培训费,尽管有残联的补贴,但多余的开支,依旧由王绍军自己贴补。

不仅如此,看着校舍空间日益缩减,他又在校区东侧加盖了基地二期工程。然而,那场可怕的火灾,按下了基地发展的暂停键。

2020年年初,基地有14名残疾学员因疫情回不了家,王绍军与妻儿一起,留在基地陪学员们过年。

事故的发生,令人猝不及防,当时,儿子推着电动轮椅,将王绍军安置在办公桌后,电瓶突然响了三声,不容人反应,火舌由下直窜至王绍军背部,随后将他彻底包裹住,纵使儿子伸出双手下意识想抬起父亲,也无济于事。

火光冲天,王绍军看着手被烧伤、被眼前一切吓住的儿子,疼痛难忍,他突然不敢叫了。儿子还小,却要眼睁睁看着自己多灾多难的父亲,被突如其来的大火炙烤,他害怕自己凄厉地惨叫、和本就如同地狱般的画面吓坏儿子,王绍军用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压制住马上冲出喉咙的长啸,他在昏迷前,用尽全力对儿子说,“快……快去叫人。”

世界曾经以痛吻他,他报之以歌。但王绍军不懂,为何命运在他暮年时,还要再次给他沉重地一击。

王绍军乘坐过的着火电动椅

重症监护室的日子里,王绍军始终在混沌和清醒中浮沉,他像命运这汪深海中,一叶小小扁舟,前方航线未知,周围始终漆黑一片。

前半生的种种经历投映在这漆黑的意识之海中,他看到当年的父亲,因为得知两个孩子都患有渐冻症而猝然离世;他又看到儿子早产的那年,只有4斤2两、皱巴巴一点的小可怜儿,被独自放进保温箱里,当时的他整晚没睡,他记得当下许下的诺言,“不能让长大后的儿子,认为父亲是个只能坐在轮椅上的男人。”

现实中换药时,就是王绍军的至暗时刻。“......腿使不上力,每次医生把我侧翻时,我都喘不过来气,”王绍军显然不太愿意回忆那段过往,那是他在生死间徘徊的悲惨记忆,“换药时,需要把之前的纱布揭掉,伤口刚结好的痂又被撕扯开……有时甚至想,就这样算了吧。”

在重症监护室的近八个月,王绍军还经历过一次脑梗,这让他的左胳膊彻底“报废”;再加上他本身就有的糖尿病,身体状况欠佳。能从重症监护室里出来,王绍军的医生都说,这是一个奇迹。

但回到普通病房,对王绍军来说,只是另一段崎岖之路的开始。烧伤恢复期漫长又痛苦,世界上最难过的事之一,莫过于拥有不能自主的躯壳、和潜藏其中不甘心、拥有巨大能量的思想,“我有太多放不下的人和事,”王绍军哂笑,“可你看我这幅样子,只能动动嘴。”

他还从妻子口中得知,天价的治疗费用,他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利用自己的资源发动了捐款;王绍军的中学班主任,一个现已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听说他的遭遇后,拿起手机,挨个给班里的同学打电话……

“等我回到家后,班主任带领班里的同学看我,她坐在我的床边,向我朗诵高尔基的《海燕》。”王绍军眼神微动,他语速和缓、像是回忆起重症监护室里那段身处混沌、迷茫又无助的时光,“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暴风雨的精灵!”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

河南省残友创业就业孵化中直播间的学员

从“地狱”回到尘世中,王绍军觉得,这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时间,更不能虚度。

残酷的现实逼迫着人们做选择题,每月七八万的治疗费用,“劝退”了王绍军,自己之前的存款,因为建设基地所剩无几,先前大家为他筹集的救命钱,已经让他欠下了不少人情;基地二期的工程已经搁置,后续的装修无法进行,王绍军决定出院。

11月17日,记者来到中牟县官渡镇的基地,王绍军在基地里的一间卧室里躺着,初冬的上午,天气还是和缓的,透过落地窗,小路的对面就是学员们工作生活的区域,王绍军稍一侧头,就能看到。

落叶簌簌,伴随着王绍军温和的说话声,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这一切灾难后,还能从他眼中、话语中感受到难得的乐观,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数次与命运扳手腕的人肃然起敬。

“我的确放不下这一切,”王绍军缓慢地环视周遭,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树一叶,皆出自他手,他无法忘记经历“火刑”前,手摇着轮椅,“健步如飞”驰骋在基地中意气风发的样子---基地是他另一个孩子,“是事业、不是生意。”他总对旁人这样说。

“河南省共有残疾人676万、占总人口的7.2%;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更是有8500万,”王绍军说,“我原来的设想,基地不仅有培训、提供工作场所的功能,也能是一个针对弱势群体的体验馆。”

河南省残友创业就业孵化中心未完成的二期宿舍

王绍军介绍,基地之前迎接过不少中小学生前来体验,他们会跟残疾人交流、近距离感受残疾人的世界,“比如,我想设置一个黑暗的房间,没有窗户、没有灯光、只有盲道,让大家体验盲人的生活……

“倒下了,这些事怎么进行?”王绍军咧开嘴角,“我当然希望能借助外界力量,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而对于我,早在最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坐上了轮椅,我也知道后面的路会非常难走,是艰难的生、还是庄严的死?”

【征集】今冬,河南商报暖冬和中原消费金融携手,发出“善行中原·为生活奔跑者助力”的大型公益活动。我们期冀在这个寒冬,凝聚中原大地的磅礴善意,助力暂处逆境的人们温暖前行。如果您想帮助王绍军,或者有需要帮助的人,欢迎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河南商报热线:6。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渐冻症有痊愈的个例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