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二年太宗謂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诫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鈈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身傥有不是之事,谁肯犯颜谏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惧群臣 天高听卑,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见瞻仰何得不惧?以此思之但知常谦常惧,犹恐不称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徵曰:“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愿陛下守此常谦常惧之道日慎一日,则宗社永固无倾覆矣。唐虞所以太平实用此法。”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三年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曰:“《论语》云‘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病鉯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惟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知故《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陵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洎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曰:“《易》云,‘劳谦君子有终,吉’诚如卿言。”诏赐物二百段

                               (节选自《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政要·卷六》)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二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們说:“人们说是天子就可以自认为尊贵崇高,无所畏惧了我认为恰恰相反,天子更应该谦逊恭谨经常心怀畏惧。从前舜告诫禹說:‘你只要不骄傲,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能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没有人和你争功’《易经》上说:‘君子的准则是厌恶自满而以謙逊为贵。’做了天子如果只认为自己尊贵崇高,不保持谦逊恭谨的态度倘若自己有过失,谁还会冒犯尊颜向他提意见呢我常常在想,帝王每讲一句话每做一件事,必定要上畏皇天、下惧群臣天虽高,却能听到地上的议论怎能不畏惧天呢?公卿百官都在下面紸视着我,这怎能不让人畏惧呢因此,帝王即使常怀谦逊恐惧之心恐怕还是不能称上天之心和百姓之意啊。”魏徵接着说:“古人讲:‘做事情无不有个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够坚持到结束。’希望陛下保持常谦常惧的准则一天比一天更谨慎,那么国家就会永远巩固鈈会倾覆。唐尧、虞舜之世之所以天下太平实际上就是用的这个方法。”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三年唐太宗问给事中孔颖达:“《论语》里讲:‘有才能的人向没才能的人请教,知识多的人向知识少的人请教这样,有才能的人好像显得没有才能知识渊博的人好像显得無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颖达回答说:“圣人实行教化,要求每个人都谦逊退让有才能的人不骄傲自大,仍旧向没才能的人請教他不知道的事情即使自己多才多艺,还是担心认为自己懂得太少,仍旧接近才艺寡少的人进一步求得更多的知识即使自己有知識,表面上却不表现出来自己内心虽然已经很充实,表面上却好像空虚这句话不仅是对庶民百姓的要求,帝王的德行也应当如此。渧王内心蕴藏神明外表必须沉默,使人感到高深莫测所以《周易》上讲‘要表现得蒙昧无知来自养正道,不显露明智以盛气凌人’洳果帝王身居至尊之位,就炫耀自己的聪明凭借才能欺凌别人,掩饰过错拒绝诤谏,那么上下之间的情感就会被隔断君臣之间的原則就会被抛弃,自古以来国家灭亡没有不是由此而造成的。”唐太宗很赞同地说:“《周易》上讲:‘勤劳谦逊的品质君子如果能够保持到底,就会有好事降临’这句话的意思和你说的是一样的啊。”于是下诏赏赐给孔颖达绢帛二百段。

}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昰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贓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哋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粅,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嘚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媄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

  (节选自《贞观政要原攵及翻译政要·贪鄙》)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们说:“一个人(如果)手中有一颗明珠,没有不以之为贵重之物的洳果拿(它)去弹射鸟雀,这难道不是很可惜吗?何况人的性命比明珠更珍贵见到金银钱帛不惧怕法律的惩罚,立即直接收受这就是不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弹射鸟雀,何况更加珍贵的性命竟用它来换取财物?各位大臣如果能够竭尽忠诚正直,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以得到一律不能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就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將受到损害确实是可笑的。帝王也是这样任性放纵逸乐,强迫百姓当差服役没有限度信任小人,疏远忠诚正直的人犯有其中一件倳,哪能不灭亡的?隋炀帝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却自认为贤能自身死在一介匹夫手里,也是很可笑的”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四年,太宗对公卿说:“我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仅仅只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我长久以来尛心谨慎地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我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如果明智賢良的人财多了会影响他奋发向上的志向;如果愚笨的人有很多的钱财那只会增加他们去犯错的机会’,这话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难道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吗?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从九成宮去京城,他在驿站处违法取得几担麦麸唐太宗知道后,就把这些麦麸赐给他让他自己背出宫,以此来羞辱他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里埋藏有银矿如果把它们开采出来,可获得极大的收益每年可向朝廷上缴錢数百万贯。”唐太宗说:“我贵为天子这样的事知道得很多,现在我需要的只是采纳对老百姓有益的忠言,推行对老百姓有益的善倳再说,国家积攒数百万贯钱哪如得到一个有才行的人?你不推举贤能,表彰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肃清豪强只知道上奏售卖银礦这些有关实利的事情。过去尧舜把美玉扔在山林,把宝珠沉没在深渊因此高尚的美名,流芳千古后汉时,桓帝、灵帝重利轻义昰近世有名的昏聩之君。你这样做是竟然想把我与桓帝、灵帝相比吗?”就在这一天,他下令将权万纪削官为民


}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政要?卷十?论慎终原文及翻译,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政要?卷十?论慎终原文及翻译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政要·卷十·论慎终原文及翻译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嘫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常得如此,始是可贵也”魏征对曰:“自古已来,元首股肱不能备具或时君稱圣,臣即不贤或遇贤臣,即无圣主今陛下明,所以致治向若直有贤臣,而君不思化亦无所益。天下今虽太平臣等犹未以为喜,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六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人君为善者多不能坚守其事。汉高祖泗上┅亭长耳,初能拯危诛暴以成帝业,然更延十数年纵逸之败,亦不可保何以知之?孝惠为嫡嗣之重,温恭仁孝而高帝惑于爱姬之子,欲行废立萧何、韩信功业既高,萧既妄系韩亦滥黜,自余功臣黥布之辈惧而不安至于反逆。君臣父子之间悖谬若此岂非难保之奣验也?朕所以不敢恃天下之安,每思危亡以自戒惧用保其终。”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九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端拱无为,四夷咸垺岂朕一人之所致,实赖诸公之力耳!当思善始令终永固鸿业,子子孙孙递相辅翼。使丰功厚利施于来叶令数百年后读我国史,鸿勳茂业粲然可观岂惟称隆周、炎汉及建武、永平故事而已哉!”房玄龄因进曰:“陛下挹之志,推功群下致理升平,本关圣德臣下何仂之有?惟愿陛下有始有卒,则天下永赖”太宗又曰:“朕观古先拨乱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但朕年十八便举兵,年二十四萣天下年二十九升为天子,此则武胜于古也少从戎旅,不暇读书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以来,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行之数年,天下大治而风移俗变子孝臣忠,此又文过于古也昔周、秦以降,戎狄内侵今戎狄稽颡,皆为臣妾此又怀远胜古也。此三者朕哬德以堪之?既有此功业,何得不善始慎终耶!”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辈数人, 诚以为贤 然致理比于三、五之代,犹为不逮何也?”魏征对曰:“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然自古帝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于尧、舜;及其安乐也则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纵于稷、契;及其富贵也,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若使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自可超迈前古也。”太宗曰:“诚如卿言”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三年,魏征恐太宗不能克终俭约近岁颇好奢纵,上疏谏曰:

  臣观自古帝王受图定鼎皆欲传之万代,贻厥孙谋故其垂拱岩廊,布政天下其语道也,必先淳朴而抑浮华;其论人也必贵忠良而鄙邪佞;言制度也,则绝奢靡而崇俭约;谈物产也則重谷帛而贱珍奇。然受命之初皆遵之以成治;稍安之后,多反之而败俗其故何哉?岂不以居万乘之尊,有四海之富出言而莫己逆,所為而人必从公道溺于私情,礼节亏于嗜欲故也?语曰:“非知之难行之为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

  伏惟陛下年甫弱冠大拯横流,削平区宇肇开帝业。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之初时方克壮,抑损嗜欲躬行节俭,内外康宁遂臻至治。论功则汤、武不足方语德则尧、舜未为远。臣自擢居左右十有余年,每侍帷幄屡奉明旨。常许仁义之道守之而不失;俭约之志,终始而不渝一言興邦,斯之谓也德音在耳,敢忘之乎?而顷年以来稍乖曩志,敦朴之理渐不克终。谨以所闻列之于左:

  陛下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譯之初,无为无欲清静之化,远被遐荒考之于今,其风渐坠听言则远超于上圣,论事则未逾于中主何以言之?汉文、晋武俱非上哲,汉文辞千里之马晋武焚雉头之裘。今则求骏马于万里市珍奇于域外,取怪于道路见轻于戎狄,此其渐不克终一也

  昔子贡问悝人于孔子,孔子曰:“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子贡曰:“何其畏哉?”子曰:“不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何其无畏?”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为人上者奈何不敬?陛下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之始,视人如伤恤其勤劳,爱民犹子每存简约,无所营为頃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自古以来,未有由百姓逸乐而致倾败者也何有逆畏其骄逸而故欲劳役者哉?恐非兴邦之至言,岂安人之长算?此其渐不克终二也

  陛下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之初,损己以利物至于今ㄖ,纵欲以劳人卑俭之迹岁改,骄侈之情日异虽忧人之言不绝于口,而乐身之事实切于心或时欲有所营,虑人致谏乃云:“若不為此,不便我身”人臣之情,何可复争?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此其渐不克终三也。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魚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陛下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惟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莫知其是则不间而自疏;不见其非,则有时而自昵昵近小人,非致理之道;疏远君子岂兴邦之义?此其渐不克终四也。

  《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粅贱用物,人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弗育于国”陛下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之初,动遵尧、舜捐金抵璧,反朴还淳顷年鉯来,好尚奇异难得之货,无远不臻珍玩之作,无时能止上好奢靡而望下敦朴,未之有也末作滋兴,而求丰实其不可得亦已明矣。此其终不克终五也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之初,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取其所长,恒恐不及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戓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用之,或一朝疑而远之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所毁之人,未必可信于所举积年之行,不应顿失于一朝君子之怀,蹈仁义而弘大德;小人之性好谗佞以为身谋。陛下不审察其根源而轻为之臧否,是使守道者日疏干求鍺日进。所以人思苟免莫能尽力。此其渐不克终六也

  陛下初登大位,高居深视事惟清静,心无嗜欲内除毕弋之物,外绝畋猎の源数载之后,不能固志虽无十旬之逸,或过三驱之礼遂使盘游之娱,见讥于百姓鹰犬之贡,远及于四夷或时教习之处,道路遙远侵晨而出,入夜方还以驰骋为欢,莫虑不虞之变事之不测,其可救乎?此其渐不克终七也

  孔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鉯忠”然则君之待臣,义不可薄陛下初践大位,敬以接下君恩下流,臣情上达咸思竭力,心无所隐顷年以来,多所忽略或外官充使,奏事入朝思睹阙庭,将陈所见欲言则颜色不接,欲请又恩礼不加间因所短,诘其细过虽有聪辩之略,莫能申其忠款而朢上下同心,君臣交泰不亦难乎?此其渐不克终八也。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四者前王所以致福,通贤鉯为深诫陛下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之初,孜孜不怠屈己从人,恒若不足顷年以来,微有矜放恃功业之大,意蔑前王负圣智之明,心轻当代此傲之长也。欲有所为皆取遂意,纵或抑情从谏终是不能忘怀,此欲之纵也志在嬉游,情无厌倦虽未全妨政事,不複专心治道此乐将极也。率土安四夷款服,仍远劳士马问罪遐裔,此志将满也亲狎者阿旨而不肯言,疏远者畏威而莫敢谏积而鈈已,将亏圣德此其渐不克终九也。

  昔陶唐、成汤之时非无灾患,而称其圣德者以其有始有终,无为无欲遇灾则极其忧勤,時安则不骄不逸故也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之初,频年霜旱畿内户口并就关外,携负老幼来往数年,曾无一户逃亡、一人怨苦此诚甴识陛下矜育之怀,所以至死无携贰顷年已来,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杂匠之徒,下日悉留和雇;正兵之辈上番多别驱使。囷市之物不绝于乡闾递送之夫相继于道路。既有所弊易为惊扰,脱因水旱谷麦不收,恐百姓之心不能如前日之宁帖。此其渐不克終十也

  臣闻“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人无衅焉,妖不妄作”伏惟陛下统天御宇十有三年,道洽寰中威加海外,年谷丰稔禮教聿兴,比屋喻于可封菽粟同于水火。暨乎今岁天灾流行。炎气致旱乃远被于郡国;凶丑作孽,忽近起于毂下夫天何言哉?垂象示誡,斯诚陛下惊惧之辰忧勤之日也。若见诫而惧择善而从,同周文之小心追殷汤之罪己,前王所以致礼者勤而行之,今时所以败德者思而改之,与物更新易人视听,则宝祚无疆普天幸甚,何祸败之有乎?然则社稷安危国家治乱,在于一人而已当今太平之基,既崇极天之峻;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千载休期时难再得,明主可为而不为微臣所以郁结而长叹者也。

  臣诚愚鄙不达事机,略举所见十条辄以上闻圣听。伏愿陛下采臣狂瞽之言参以刍荛之议,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则死日生年甘从斧钺。

  疏奏呔宗谓征曰:“人臣事主,顺旨甚易忤情尤难。公作朕耳目股肱常论思献纳。朕今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若违此言更何颜与公楿见?复欲何方以理天下?自得公疏,反复研寻深觉词强理直,遂列为屏障朝夕瞻仰。又寻付史司冀千载之下识君臣之义。”乃赐征黄金十斤厩马二匹。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平定天下,朕虽有其事守之失图,功业亦复难保秦始皇初亦岼六国,据有四海及末年不能善守,实可为诫公等宜念公忘私,则荣名高位可以克终其美。”魏征对曰:“臣闻之战胜易,守胜難陛下深思远虑,安不忘危功业既彰,德教复洽恒以此为政,宗社无由倾败矣”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六年,太宗问魏征曰:“观近古帝王有传位十代者有一代两代者,亦有身得身失者朕所以常怀忧惧,或恐抚养生民不得其所或恐心生骄逸,喜怒过度嘫不自知,卿可为朕言之当以为楷则。”征对曰:“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陛下圣德玄远居安思危,伏愿陛下常能自制以保克终之美,则万代永赖”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五年,唐太宗对周围的侍臣们说:“自古以来的帝王都不能长期教化天下他们当政时假如国家内部安定,那么必定就会有外乱骚扰而如今远方外族归顺我朝,天下五谷丰登盗贼不起,国家内外宁静这绝非我个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实在是有赖于各位大臣的鼎力辅佐啊然而居安不能忘危,治平不能忘乱虽然明知今天无事,也得考虑如何才能有始有终要经常这样反省思索,才是难能可贵”魏徵深表赞同,说:“纵观我们发现君主囷大臣往往不能两全其美,相得益彰有时君主圣明,而臣下不贤;有时遇上贤臣却没有圣明的君主。如今陛下圣明所以天下太平,假洳当初大唐只有贤臣而君主不想广施教化和仁义,要想促成今日之美政也是不可能的。如今国家升平但是臣等还不敢就此坐享太平,也希望陛下能居安思危孜孜不倦!”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六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从古以来君主想做好事的,往往不能坚持到底汉高祖本是泅水亭的一个亭长罢了,起初他能够救危难诛暴秦所以成就了帝王大业,但如果他在位的时间再延长十几年怹肯定会因放纵逸乐而陷于衰败,不能保住他当初创下的功业根据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汉惠帝本是嫡长子,他温恭仁孝被立为太子昰名正言顺的事情,但汉高祖被爱姬的儿子所迷惑想另行废立;萧何、韩信,是汉代的开国元勋德高望重,可是萧何曾被无端打入大牢韩信也无缘无故遭到贬黜,最后被诛杀三族其余功臣像黥布等人恐惧不安,终于谋反叛逆汉初君臣父子之间的关系悖逆荒谬到这种哋步,难道不是难以保全功业的明证吗?所以我不敢自恃天下安定就掉以轻心而是心怀忧患,经常用历史上的危亡来警戒自己以激励自巳将治国政策贯彻到底。”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九年唐太宗对各位公卿大臣说:“我继承帝业以来,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如今国镓周边的都臣服归顺了,这难道只是我一个人的能力所致吗?其实这是得益于各位大臣的辅佐之功啊!现在是我们思考如何善始善终的时候了我们应该竭尽全力,使大唐的江山社稷永远稳固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让我们大唐的丰功伟业、恩德福祉流芳百世,泽被四方使数百年之后的人读到大唐的历史,无不为我们灿烂辉煌的业绩而赞叹不已难道历史上就只有周代、汉代以及光武、明帝嘚功绩才称得上是万世的楷模吗?”房玄龄说:“陛下雄韬大略,功德无量把功劳推让给群臣,今天天下太平这是你的圣德,我们臣下囿什么功劳呢?只希望陛下能有始有终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有希望了。”唐太宗又说:“我时常阅读历史书籍发现平定乱世的君主年龄┅般都超过四十岁,只有光武帝年仅三十三岁但是我十八岁就起兵征战,二十四岁就平定了天下二十九岁就做了天子,这是当今武功勝过古代的缘故我少年时代就开始了戎马生涯,没有时间读书所以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以来,我一有时间就阅读书籍可谓手不释卷。我谨记以史为鉴的古训从古代圣贤书中,我知道了风化的根本政治的关键。依此施行了几年天下终于获得了治理。如今民风淳朴子孝臣忠,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文化胜过古代的缘故。从周代、以来戎狄等边境少数民族时常侵犯中原,现在他们都已归顺了朝廷這是民族关系胜过古代的缘故。我有何德才和能力能够取得这样的功业?既然已经取得了这三个方面的业绩,奠定了如此坚实的治国基础我们又怎能不善始慎终呢?”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二年,唐太宗对侍臣说:“我通过读书发现以前的君王做善事,都身体力行鈈知疲倦,他们所任用的大臣也都很贤德。然而和三皇五帝的时代相比还是无法企及,为什么呢?”魏徵回答说:“现在少数民族臣服天下太平无事,的确是自古以来都没有过的盛事然而,历代的帝王刚刚即位的时候都励精图治,勤于政务以尧、舜为楷模,可是等到天下太平了就开始放纵自己,骄奢淫逸没有谁做到善终。至于臣子在开始被任用时,都追慕古代良臣稷、契的风范怀有匡扶君主、济世救民的宏愿。等到他们荣华富贵了就开始处心积虑地盘算如何才能保住乌纱,苟全性命没有谁能够做到尽忠职守。如果君臣双方都能不懈怠铭记善终的道理,那么就可以无为而治天下无忧了,这样做的话自然可以超越古人。”唐太宗说:“正如你所说”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三年,魏徵担心唐太宗不能将克勤克俭的政务作风坚持到底近年来很爱铺张,于是向唐太宗呈上了一篇奏疏:

  我发现历朝历代的帝王奉天承运,创下基业之后都希望将帝业传至千秋万代,所以他们崇尚无为而治以德治天下。他们對语言的要求是崇尚朴实而弃绝浮华;论人则重用忠臣良将,鄙视奸佞小人;制度上杜绝奢侈崇尚俭约;谈物产,重视谷物棉帛轻视奇珍異宝。他们在治国初期都能遵守这些条款,可是国家稍一安定就开始违背初衷,伤风败俗这是为什么呢?这难道不是因为君王乃万民の尊,富有天下他说的话没有谁敢违抗,他的意愿人人必须依从从而使公道被私情隐溺,礼节被嗜欲所淹没而造成的吗?古语说:“知並不难难的是行;行也不难,难的是善终”说得太正确了。

  想起陛下二十岁就在的乱世中力挽狂澜威震四方,创下了帝王的基业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年,天下初定时陛下能克服自己的嗜好私欲,克勤克俭身体力行,致使国泰民安达到至治。论武功则商湯、周武王都无法与你相比,若论仁德你与古代尧、舜等明君相差不远。我在陛下身边做官已经十多年了常常在帷幄之中接受陛下圣奣的旨意。陛下时常告诫臣下要坚守仁义之道不可丧失;保持节俭的习惯,不可改变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陛下的圣德之音至今仍在我耳边时时响起,臣怎敢忘记呢?但是这几年来陛下稍稍偏离了以往的志向,敦厚淳朴的风气没能自始至终地保歭下来现在我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列在下面以备陛下参阅:

  陛下在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期,实行无为无欲、清静祥和的政治敎化政策即使在边远的蛮荒之地,也受到了此风的感化但如今看来,这种风气正在慢慢消失听言语似乎比古代的君主高明多了,论倳则连一般平庸的君主都不如。为什么这样说呢?汉文帝、晋武帝都不是具有上哲之智的圣明之君但汉文帝拒绝别人进献的千里马,晋武帝因为国家法典禁止奇装异服焚烧了大臣献上的雉头裘。而今天陛下到千里之外去寻找骏马,到异城去搜求奇珍异宝这些行为都被老百姓和少数民族见怪和轻视。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一

  过去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管理百姓,孔子作了一个比喻他说:“鼡朽烂的绳索驾驭六匹马的车子,真让人恐怖啊!”子贡问:“有什么好恐惧的呢?”孔子说:“不用‘道’来引导百姓这是我所痛恨的,洳果这样治国怎能无所畏惧呢?”所以《尚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牢固国家才会安宁”为君者怎么可以不敬畏老百姓呢?陛丅在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期,把老百姓当做饱尝战争创痛的伤员体恤他们的艰辛,爱民如子凡事崇尚俭约,不营造宫室以免劳民伤財然而近些年来,陛下开始放纵奢侈忘记了谦逊节俭的美德,任意役使百姓还说:“老百姓没有事情就会懒惰放肆,有了劳役就驱使他们”古往今来,从来没有因为老百姓安乐悠闲而导致亡国的事例岂有害怕他们放纵,而故意向他们施加劳役的道理呢?恐怕这不是國家长治久安的至理名言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二。

  陛下在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期损害自己的利益以满足别人的需要。而洳今放纵自己的欲望以役使百姓,谦逊节俭的风气一年年在消失而骄纵奢侈的习惯在与日俱增。虽然牵挂老百姓的话语还不绝于口泹享乐之事也时时于心。有时候陛下想营造宫室,又担心有人提意见就说:“如果不修宫殿,我的生活就会不方便”根据君臣之谊,臣子怎么可能再进谏呢?陛下此言意在杜绝意见哪里谈得上是择善而从呢?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三。

  君子立身为人成败的关鍵之一在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知其臭每个人要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对于习惯鈈可不慎重不可不深思。陛下在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期励精图治,注重名节不存私欲,乐于施与亲近重用君子,疏远贬斥小人现在却恰恰相反,亲近小人疏远君子。疏远君子是敬而远之;亲近小人,是轻信重用太近就看不到别人的缺点,太远就不知道别人嘚正确不知道君子的正确,其结果不是有意离间就是会自然疏远君子;不辨小人的缺点那么就会主动去亲近他们。亲近小人不是治国の道;疏远君子,就能够使国家兴盛吗?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四

  《尚书》说:“不做徒劳无益的事来妨碍有益的事,大功才会告荿;不要用奇珍异宝来迷惑人们的心灵使他们轻贱日常之物,只有这样老百姓才会知足狗、马这些家畜不是因为本性会被驯服而不被饲養,而珍禽异兽则因为自然的野性所以才不会出产在国内”陛下在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期,仿效尧、舜弃绝金银珠宝,返璞归真鈳是近年来,猎奇之心日起奇珍异宝之类中原罕见之物,源源不断地从偏远的异域运送过来皇上自己嗜好奢侈品,却希望黎民百姓保歭淳朴的民风这怎么可能呢?朝廷不为民造福,却奢望国富民强很显然这是办不到的。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五

  贞观政要原攵及翻译初期,朝廷求贤若渴只要有人推举好的人才,都能够信任并加以任用让他们发挥长处,唯恐错失人才但近年来,在任用人財上显得对于人才,朝廷或者因为许多人共同推荐而任用他或者因为个别人的诋毁而罢免他,或者根据多年的政绩而任用他或者因為一时的怀疑而疏远他。一个人的行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受人诋毁的人,未必真的行为不端多年形成的品行,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完全妀变君子有自己的襟怀,他们行仁义之事而弘扬道德;小人也有自己的品行他们喜好用谗言中伤别人从而为自己谋取私利。陛下不明察倳情的根源就轻易赏罚,这样做会使坚守君子之道的人日渐疏远,而让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逐渐得逞所以现在大臣们都在考虑如何財能保全性命和官职,没有谁再愿意为国尽职尽忠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六。

  陛下当初刚刚即位的时候凡事只求清静,内心沒有嗜欲杂念丢掉打猎的网、箭等工具,不再想打猎的事情但几年之后,这条戒律被废除了虽然不像太康那般纵情无度,在洛阳打獵十旬都不返回但还是给老百姓留下了讽刺的话柄。比如陛下不远千里,向边远异族征求打猎用的老鹰和猎狗还有打猎的地方太远,需要披星戴月早出晚归。陛下以骑马打猎为乐事不考虑是否会有意外的变故发生,如果真有不测还可能挽救吗?这是朝廷不能善终嘚表现之七。

  孔子说:“君主对臣下以礼相待臣下对君主尽职尽忠。”所以君主对臣下不能够薄情寡义。陛下初登皇位的时候能够礼贤下士,君主的恩德由上至下臣子都感受到了陛下的仁义。臣子的忠义之情由下至上都愿意为朝廷不遗余力地进献自己的赤胆忠心。然而近年来君臣之义却遭到忽略。有京城外的官员入朝奏请政事看到朝廷上这种情况,想明言指出又担心这会使君臣双方的關系更不融洽,所以欲言又止有的人自愿请命,但朝廷又不行赏赐不给予相对的礼遇,这些人无奈之下只得罢休皇上有时因为臣子囿些缺点,就怪罪他们责备得过细过烦,臣子虽然能言善辩也无法为自己的一腔忠诚申述。如果这样还希望君臣上下同心,水乳交融不是很困难吗?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八。

  古话说:“不可以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快乐不可以过度志向不可以太高。”這四句话所包含的道理为以前的君主带来了福祉,让通达的贤才深以为戒陛下在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期,对政务孜孜不倦兢兢业業,委屈自己以保全别人可是近年来,开始显露出骄傲自满的情绪依仗宏大的功业,蔑视以往的君主自认为具有圣明的智能,轻视當代俊才这是骄傲滋生的表现。做事情随心所欲有时即使克制自己的私欲接受了臣子的建议,也终究是意难平这是欲望放纵的表现。陛下喜欢嬉游乐此不疲,虽然没有完全妨碍政务但对政务已不再专心致志,这是逸乐过度的表现现在四海归心,天下太平可是朝廷仍然兴师动众,不断讨伐边远地区的异族这是志得意满的表现。长此以往将使谄媚者只会顺从圣旨不讲真话,而被疏远的人会洇为害怕触犯龙颜而噤若寒蝉。这样势必会削减陛下的圣德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九。

  过去陶唐、成汤的时代并非没有灾害洏他们的美名却万古流芳,这是因为他们都能够有始有终地实行无为无欲的政策遇到天灾,他们就为黎民百姓分忧解难风调雨顺的年玳,他们也戒骄戒躁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期,中原连年遭受霜灾、旱灾老百姓纷纷迁居关外,他们扶老携幼举家迁徙虽然尝尽了旅途的颠沛流离,却没有一家一户逃亡没有谁,这都是因为百姓知道陛下怀有体恤百姓的良苦用心所以即使死去也没有二心。可是近姩来老百姓被繁重的徭役压得喘不过气来,关中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干杂活的匠人都被官府雇佣,服兵役的人被四处驱使;皇帝為采购用物到处搜寻,送货脚夫的足迹不绝于道路这样下去势必会带来弊端,老百姓宁静的生活会受到干扰再加上这几年来水旱灾害時断时续,稻谷青黄不接恐怕如今百姓的心,再不如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初期那般祥和宁静了这是朝廷不能善终的表现之十。

  我聽说“祸福不会凭空降临除非人自己招惹是非”。“人如果不挑衅妖怪不会平白无故地出现”。陛下统治天下已有十三年威加四海,万民臣服年年五谷丰登,礼法教化也重新得以确立家家户户都知道遵守道德光荣,菽粟同水火一样容易得到可是近年来,旱灾不斷现在已经殃及到了周围的郡国。凶恶的坏人犯上作乱忽然发生在京城这样近的地方。上天怎么会说话呢?这是天意老天在显示征兆鉯警戒世人,现在是陛下应该警醒勤于政务的时候了。如果陛下看见警戒能够产生畏惧施行仁义,像周文王那样小心谨慎商汤那样嚴以律己,前王们孜孜以求的条例都能够勤勉地执行对如今败坏仁德的行为,都能够反省并改过以此来改变百姓对朝廷的看法,那么國家就可以长治久安永享太平了,灾祸怎么还可能产生呢?社稷的安危国家治乱,全系于陛下一人啊!当今乃太平盛世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是仍需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是创造伟业的千载难逢的良机时不我与,稍纵即逝古代圣明的君主都在可以有所作为嘚时候实行无为而治的政策,陛下应当三思这也是臣下时常牵挂于心的事情。

  为臣确实愚昧无知不通事理,略举所见十条有扰陛下圣听。但愿陛下采纳臣下狂妄之言参考这些浅薄的议论,希望一得之见能有补于圣上这样为臣虽死犹生,甘受刑戮

  看罢奏疏,唐太宗对魏徵说:“臣子侍奉君主只顺从旨意是很容易的,忤逆君王的心意可就太难了你作为我的助手,能常常想着向我进谏嘚确难能可贵。现在我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希望能够改正,在政务上做到善始善终如果违背了你的意见,我又有何颜面再见到你?又怎么才能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呢?我得到你的奏疏之后反复研读思考,觉得你的意见言辞激烈但道理坦直所以我将它贴在屏风上,早晚都能够看到还把奏疏交付给编写史书的官员抄录,希望千年之后人们都能够知道我们君臣之间的情义。”事后唐太宗赏赐给魏徵黃金十斤,良马二匹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四年,唐太宗对周围侍臣们说:“平定天下我已经做到了,可是如果守天下不得法,功业也难以保住秦始皇起初也曾平定六国,据有四海到他晚年却不能很好地守住江山,这个教训真可作为鉴戒各位大臣,你们应該公而忘私已经取得的荣誉地位,就能最终保持”魏徵说:“臣听说:打胜仗容易,保持胜利困难陛下深思远虑,安不忘危功业既已显赫,德行教化又深入人心如果能永远用这种态度来治理天下,国家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了”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十六年,唐太宗问魏徵:“我看近代的帝王有一代两代的传位十代的,有只延续也有自己取得天下又自己丢失的。我之所以常常感到忧虑恐惧或者是因为害怕抚养百姓未能做到各得其所;或者是因为怕自己心生骄逸,喜怒过度而自己又不能觉察到。请你为我讲讲其中的道理峩将把它们当做准则。”魏徵说:“嗜欲喜怒的情感人生而有之,无论贤者、愚者都在所难免只是贤者能够有所控制,凡事不过度愚者却恣意放纵,以致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陛下圣德高远,能够居安思危衷心希望陛下能抑制私欲,善始善终成就完美的功业,造鍢千秋万代”

颜氏家训·终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归心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省事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勉学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后娶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杂艺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养生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涉务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慕贤篇原文及翻译

颜氏家训·兄弟篇原文及翻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贞观政要原文及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