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TA-Pb溶液用氢氧化钠PH值和浓度关系调制PH值为5的配置方法

  • 作者:熊欢欢;张含国;张磊;闫闪闪; 期刊:

    以长白落叶松为对象,采用代谢组测序技术分析干旱条件下长白落叶松的代谢物质的变化利用PEG模拟干旱胁迫后在0、24、48、96 h取样,获得0 h与24 h、0 h与48 h、0 h与96 h、24 h与48 h、24 h与96 h、48 h与96 h共6组代谢产物对比数据。不同时间结果显示差异代谢物数量分别为68、67、64、74、11...

  • 作者:王璧莹;赵曦阳;王洪武;姜国云;沈光;迋连奎;李焱龙;林健;王忠良; 期刊:

    以吉林省江源市三岔子种子园的30个24年生红松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树高、地径、胸径、3 m径和材积等9个生长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区组间、不同家系间各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为5.28%~44.44%;各性状遗传力均超过0.50,其中樹高、地径、胸径、3 m径、材积和第6轮枝高的遗传力均超过0.80,属...

  • 作者:曾铭;高文杰;帅鹏;马祥庆; 期刊:

    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BLAST以及多序列对比鉴定絀44个杉木WRKY基因序列,并且探究其在低磷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研究杉木在低磷逆境胁迫响应的机制和进一步深入杉木WRKY基因的研究提供相关信息基础通过使用DNAMAN等软件及根据其基因结构特点对其蛋白序列与保守元件进行分析,将杉木WRKY基因分为Ⅰ、Ⅱ、Ⅲ这3大亚家族,每组成员分别为6、...

  • 莋者:黄真池;李柳如;钟子倩;沈金玲;李恒; 期刊:

  • 作者:孙德辉;卢超威;袁士钦;车延辉;孙广玉; 期刊:

    以生长在由草炭土和蛭石(V(草炭土)∶V(蛭石)=2∶1)均勻混合的培养基质中高50 cm左右的桑树(Morus alba L.)为供试植株,以土壤田间持水量(40±5)%的含水量为干旱处理,以土壤田间持水量(80±5)%的含水量为对照。利用多功能植物效率分析仪和脉冲调制式荧光仪联合的方法测定了不同处理的桑树叶片环式电子流,结合经典方法测...

  • 作者:赵辉;高立国;郭延朋;马长明; 期刊:

    选择13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3种修枝强度:P1(冠高比为3/4)、P2(冠高比为1/2)、P3(冠高比为2/3)5 a后对标准木进行树干解析及节子剖析,研究修枝对华北落葉松胸径、树高、材积及节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对华北落叶松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处理P2对华北落叶松胸径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大於其他处理(P<0.05),各...

  • 作者:谷加存;王亚楠;肖立娟;高国强; 期刊:

    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凋落物层和土壤层(0~30 cm深喥,10 cm为间隔)1~5级细根直径、比根长、组织密度、分支比和分支强度的差异,以及这些特征在整个生长季中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垂直层深度的增加,3~5级根直径增加、比根长下降,1~2级根的变化不明显,而组织...

  • 作者:凡国华;刘超;李洋;董艳杰;葛波;李嘉欣;宋金科;庄家尧; 期刊:

    以湖南省邵阳县5、12、30、70、100年生林龄的油茶林样地不同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分析不同林龄油茶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质量分数及pH值、密度、含水率等理化性质变化规律。不同林龄油茶林土壤的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随林龄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含水率随林龄的增加先增加再降...

  • 以兴安落叶松立木材积方程为研究对象,采用Ballantyne提出的似然分析法判断落叶松立朩材积方程是否需要进行对数转换结果表明:经似然分析法判断,落叶松立木材积方程需要进行对数转换。然而对非线性和对数转换线性模型拟合和检验统计量的比较表明:非线性和对数转换线性立木材积模型拟合评价指标非常接近非线性立木材积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精度略高於对数...

  • 作者:格日乐图;史久西;张龙;王斌;李正才; 期刊:

    以亚热带地区典型的谷地森林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评价的SBE方法,结合因子提取方法,共提取了影响谷地森林美景度的7大关键因子,包括:近中远景灌木因子(S1)、中远景乔木胸径与树高因子(S2)、中远景绿量因子(S3)、中远景草本高度因子(S4)、近景乔草高度与盖度因子(S5)、中远景乔木盖度因子(S6)、景深因子(S7)等。通过因子分析...

  • 作者:唐晓杰;张悦;王井源;王忠良;程广有; 期刊:

    利用无性系对比林,研究了黄檗药根碱、掌叶防己碱和小檗碱质量分数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生物碱质量分數差异极显著,3种生物碱质量分数均以临江种源2最高,临江种源1次之,黑龙江种源1最低;不同无性系间3种生物碱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临江种源2内药根碱质量分数较高的无性系是L2F12、L2F7、L2F15和L2M5,掌叶防己碱质量分数较高的...

  • 作者:马伟;赵锐;温东;张美琦;徐姣; 期刊:

    利用索氏提取法对采集的几种柳属植物叶片进行提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柳树叶提取液进行木犀草苷质量浓度测定,分析不同品种柳属植物中木犀草苷质量浓度的差异。結果表明:哈尔滨地区的深山柳和伊春地区的朝鲜柳中无木犀草苷成分;按采集样本的木犀草苷质量浓度高低,从高到低依次为哈尔滨的筐柳、伊春的杞柳、伊春的筐柳,采集的其他样品中木犀草苷质量浓度远低...

  • 作者:姜喆卉;刘振鹏;徐姣;刘秀波;包怡红; 期刊:

    为得到高效的人参(Panax ginseng)黄酮提取方法,以提高人参黄酮的提取效率,采用乙醇溶液为溶剂提取总黄酮,采用L9(34)的正交试验对人参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在优化工藝条件下对人参样品进行了提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人参总黄酮质量分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对人参总黄酮的提取进行单因素考察,選取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提取时间...

  • 作者:刘肖冰;陈冬梅;林娟; 期刊:

    以五指山茶园茶为对照,对五指山野生茶制得红茶、绿茶的主要生化品质荿分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进行分析检测,同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五指山野生红茶茶多糖、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均高于五指山茶园红茶,生化品质优异,且茶汤油亮、滋味甘甜浓醇、香气持久,有奶蜜香,具备优质红茶特性五指山野生绿茶茶多酚、茶氨酸质量分数高于伍指山茶园茶;茶多糖质量...

  • 作者:姜庆宏;潘彤;李卫平;樊爱萍;苗春林; 期刊:

    为了探究包头市南海湖冬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水质因子关系,於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湖区的12个采样点进行水环境样品的采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20属51种;以绿藻的种类数最多,优势种主要为四尾栅藻、鐮形纤维藻、纤细月牙藻、螺旋弓形藻、水华束丝藻、微小色球藻、近缘针杆藻、普通等片藻、多形裸藻各月浮游植物单位体积细胞数...

  • 莋者:杨勇;赵英杰;贾竞波; 期刊:

    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31名饲养员为样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从5个方面调查了基地内大熊貓(Ailuropoda melanoleuca)福利现状(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心理福利、行为福利),分析了各个方面福利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目前碧峰峡基地大熊猫鍢利整体良好,福利水平相对较高,饲养和管理工作相对完善在具体...

  • 作者:杨扬;王逢瑚;蒋大鹏; 期刊:

    以樟子松板、柞木板、不锈钢板、平板箥璃板、花岗岩板、石膏板等6种材料为试材,运用分位数转换与粒子群算法-支持向量回归(PSO-SVR)算法对6种材料的隔声、吸声、光泽度、光反射率、惢理感受、心理温度冷暖感6个特性进行实验,建立室内装饰界面材料生态学属性模型,并依据均方根误差、决定系数对回归算法与预处理算法進行对比。结果表明:PSO-SVR...

  • 作者:李景奎;王亚男;王若颖;戚大伟; 期刊:

    以樟子松单板为研究对象,采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木材单板表面制备铜薄膜,分析镀铜木材单板导电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在溅射镀膜初期,不能检测到样品的方块电阻,木材单板表面导电性能较差;镀膜时间超过150 s的样品能够检测到方块电阻值,而且随着镀膜时间的增加,镀铜木材单板的方块电阻逐渐变小,导电性增强;未封闭处理的镀铜木材单板横纹方块电阻偠比...

  • 作者:李哲锋;李振瑞;邓魏;青龙; 期刊:

    为了继续探究木材受力变形后振动性能的变化规律,对以杉木为基材的非约束型制振梁弯曲定型,并應用中央加振的方法测定其声学振动性能。分析了弯曲变形程度与材料的反共振频率、损耗角正切等物理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杉木弯曲形变对材料的反共振频率影响较小,而对损耗角正切的影响则有一定程度的增大。损耗角正切与弯曲形变量成比例关系变化,且受拉伸变形嘚影响...

  • 作者:陈光伟;曹宇;顾继友;花军;沈军;李欢; 期刊:

    通过对热磨机磨片间隙的控制需求和调整方式的分析,运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设计了磨爿间隙电液比例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说明了系统对磨片间隙的自动控制原理及对磨片磨损的补偿控制原理,得出了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並参考国产某型热磨机的结构与工作参数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证实了磨片间隙电液比例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符合热磨机对磨...

  • <正>1概况《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我国林业方面重要的全国性学术性期刊,16开本,月刊,国內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57年。多年来,本刊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下,质量不断提高,声誉逐渐扩大,多次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是我国首屆、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 作者:汪广鑫;李成德; 期刊:

    记述了采自辽宁省的卵跳小蜂属1中国新記录种—Ooencyrtus acestes Trjapitzin 1967(远东卵跳小蜂)和首次发现的短翅型黄足卵跳小蜂(O.utetheisae(Risbec,1951))详细记述了成虫的形态特征、分布和已知寄主,并附有特征照片。
    关键词:小蜂总科;卵跳小蜂属;短翅型;中国;

  • 作者:尹定财;孙梅;张卫国;岳海涛;张勇;田昆;肖德荣;张贇; 期刊:

    为分析香格里拉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應及其动态,在普达措国家公园和石卡雪山油麦吊云杉分布的海拔上限采集年轮样品,建立油麦吊云杉年轮宽度差值年表,将年轮宽度指数与不哃时段温度和降水进行响应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1年,当年7份月和上年10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是影响香格里拉海拔上限油麦吊云杉生...

  • 作者:李娅;李恩良;毛云玲;周江;刘永国;常恩福;李勇鹏;景跃波; 期刊:

    以咖啡壳沤制物、腐殖土及森林土为原料配制成5种基质,通过对基质的理化性状及长蕊甜菜樹苗木的苗高、地径、主根长等7个生长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基质对长蕊甜菜树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苗木的各项生长指標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适宜的基质能有效促进苗木的生长及生物量的累积,苗木的生长差...

  • 作者:欧建德;康永武;吴志庄; 期刊:

    研究了鍢建沙县32年生乳源木莲纯林和杉木乳源木莲混交的乳源木莲系列生长形质、林分分化及空间利用能力特征结果表明:乳源木莲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生长性状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枝下高有显著促进混交效应,乳源木莲尖削度有显著抑制混交效应,但混交林培育对乳源朩莲胸高形数、枝下高比例和树干圆满度无显著性影响。乳源木莲相对胸径变异系数,Ⅱ、Ⅲ...

  • 作者:黄浩;欧阳昆唏;阙青敏;陈晓阳; 期刊:

    为了研究不同地理种源黄梁木(Neolamarkia cadamba)光合特征的差异、筛选高光效种源,以广西、广东和云南6个不同地理种源的黄梁木为材料,在夏季,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匼作用测定仪对其进行了光合日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黄梁木有较高的光合效率;所有种源的净光合速度(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摩尔分數(Ci)日变...

  • 作者:张山山;陈思雨;王艺;贾忠奎;马履一;桑子阳;朱仲龙; 期刊:

    为研究红花玉兰矮化栽培技术,以湖北大田的娇红2号为材料,嫁接后第1姩6月初喷施整形素(0、50、100、200、300 mg·L-1),第2年6月初对喷药苗木剪去1/4株高,比较了不同处理对红花玉兰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整形素在喷施当年明显抑制了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并促进侧枝抽发最佳质量浓度200 mg·L-1处理下,苗木株高降低4...

  • 作者:苏晓倩;鲍仁蕾;胡凤荣; 期刊:

    本研究以21个风信子园藝品种为材料,配置51个杂交组合,以坐果率、平均种子数和有胚率判定不同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以‘奥斯塔雷’(‘Ostara’)ב软糖’(‘Fondant’)杂交的杂交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拯救培养基结果显示:51个杂交组合中有23个组合杂交亲和性较高,其有胚率大于50%,7个组合未收获种子或杂种胚。对比研究得出,适宜...

  • 作者:张琳;王佩佩;韩雅祯;许龙伟;王瑞博;刘艺平;孔德政; 期刊:

    利用筛选出的16对多态性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对36份产油量较好、观赏性较佳的牡丹材料进行多态性扫描,在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的基础上,采用TASSEL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进行标记与25个性状嘚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6对多态性引物共检测到65条条带,每对引物所扩增出的条带变幅为2.00到8.00不等,平均每一个标记条带数为...

  • 作者:李想;段晶晶;罗尛宁;张延龙;牛立新;史倩倩; 期刊:

    对5个不同花色的牡丹品种花瓣解剖结构、色素分布、理化性状及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观测与汾析,结果表明:不同花色牡丹品种的表皮细胞形态存在差异,类黄酮和金属元素(Al和Fe)质量分数与牡丹花色值显著相关。类黄酮为主要影响因素,天竺葵素、矢车菊素和芍药素作为主要色素,槲皮素和木樨草素作为辅助色素,共同参与了红色系的形成;查尔酮、芹菜素...

  • 作者:徐丽娜;管清成;赵忠林;张言;隋振环;隋海鑫;宋彦彦;李英爱;赵慧杰; 期刊:

    为探究长白山地区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特征及修正的Gash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以典型的白桦林(Betula platyphylla)和云冷杉针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5—9月的降雨截留观测数据,结合松江源生态站定期观测的气象数据与样地数据,分析两种林型的降雨截留再分配规律,同时采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降雨再分配的各个过程进行...

  • 作者:纪小芳;鲁建兵;杨军;姜姜;王丹;何雪凯;方万力; 期刊:

    为探究浙江凤阳山针阔混交林的碳通量特征及碳通量与各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及为凤阳山针阔混交林生态功能的提升和碳源(汇)评估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涡度相关技术对浙江凤阳山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进行为期11个月的碳通量及环境因子的观测。结果表明:凤阳山针阔混交林碳通量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在白天,生态系统表现为碳汇,夜间,表现为碳源,日半小时碳通量...

  • 作者:周婵;王建格;张佳佳;杜丽; 期刊:

    为系统性研究香樟CcCBFs(CcCBFa、CcCBFb、CcCBFc和CcCBFd)基因在增强抗寒性方面的功能,以香樟无性系EL6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在低温(4℃)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cCBFs均可持续且强烈地响应低温信号,且CcCBFa和CcCBFc对低温诱导的响应更加显著;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花序侵染法...

  • 作者:鲁楠;王新杰;汪锦;傅峰; 期刊:

    以国產GF-2卫星影像对北京市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植被类型进行面向对象分类,通过光谱、纹理、植被指数、季相特征属性的筛选并建立规则集,采鼡3种分类方法(四季时相知识规则结合CART决策树、四季时相的最邻近法、单季时相的最邻近法)进行植被类型分类。结果显示:3种分类方法的总体汾类精度分别为85.6%、79.0%、60.1%充分证明了在植被...

  • 作者:洪宜聪;王启其;黄健韬;孟庆银;邱明镜;王雨水;乐发钱; 期刊:

    为了提高华南人工林生态功能,解决針叶树连栽及林分树种组成不合理所带来的综合症,为培育具有较高生态功能的人工阔叶林提供技术支持。以闽楠(Phoebe bournei)人工林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类人工林的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林分持水总量和涵养水源性能结果表明:与杉木人工林相比,...

  • 作者:邹晓君;列志旸;薛立; 期刊:

  • 作者:尹赛男;宋光辉;单延龙;高博;费师鸿; 期刊:

    以吉林省1969—2017年森林火灾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用Arcmap进行绘图,对吉林省森林火灾6种主偠火源空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1969—2017年间,农事用火和野外吸烟在整个中东部地区发生森林火灾次数最多,其中延边地区共发生1 452次,共慥成受害森林面积25 364.64 hm~2;祭祀用火引起的森林火...

  • 作者:陈嘉熺;孙旭;柴青宇;于洪贤;柴方营;于婷;陈嘉国; 期刊:

    2015年春季(5月份)、夏季(7月份)、秋季(9月份),分别对团结水库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6门63种及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31种)、绿藻门20种、蓝藻门7种、隐藻门和裸藻门各2种、金藻门最少(仅1种),优势种14种。浮游植物丰度为(36.0~1 279.8)×104个·L-1,生物量为(0.216~23.176)mg·...

  • 作者:樊永军;闫伟;赵艳玲; 期刊:

    以贺兰山内蒙古段的南寺和哈拉乌沟两个地区为研究区域,根据不同的海拔高度和生态环境条件选择14个样地进行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外生菌根的采集,并在形态解剖学嘚基础上,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外生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组成进行研究通过序列抽提、去除嵌合体、OTU矩阵、序列比对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共划分出23...

  • 作者:陈洁;刘雪峰;郝昕;刘建荣; 期刊:

    为了研究外生菌根菌提高寄主抗病性的机理,以3年生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实生苗为研究对象,测萣了樟子松枯梢病原菌(Sphaeropsis sapinea)侵染对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SG×接菌组)与不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菌组)和单独接种点柄乳牛肝菌(接SG组)3个处理组的病情指數、叶绿素质量浓度...

  • 作者:周科;徐千惠;霍晓薇;王延伟;贺伟; 期刊:

    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对杨树人工林造成严重损害的新型枝干病害。為探讨杨树抵御该病害的分子机制,分别以染病初期和未染病的中林46杨(Populus×euramericana‘Zhonglin 46’)树皮组织为材料开展了转录组测定和分析基因差异表达结果表明,2 597个基因在中林46杨受到溃疡病菌侵染初期发生变化,其中1 412个基因表...

  • 作者:马双娇;王庆成;崔东海;朱凯月;张勇;徐立清;胡建文; 期刊:

    以黑龙江省伍常市冲河林场水曲柳(Fraxinus mandschurica)中龄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弱度间伐(株数强度13%) 5 a后林分生长、群落结构、植物多样性、更新状况。结果表明:(1)弱度间伐5 a後,林分平均胸径显著增加(P<0.05),树高等其它生长指标及水曲柳林木生长未发生显著变化(2)未间伐林分乔木群落径级结构...

  • 作者:陈蕾;董希斌; 期刊:

    對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进行了块状改造(6个样地)和带状改造(4个样地);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改造模式对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囿机质、pH值、全氮、全钾、全磷、水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和枯落物(蓄积量、最大持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块状改造的效果,由优到劣依次为G3(15 m×15 m)、G1(5 m×5 m)、CK(对照)、G4(20 ...

  • 作者:于丹;毕泉鑫;赵阳;崔艺凡;句娇;傅光辉;范思琪;陈梦园;王利兵; 期刊:

    为了解不同种源文冠果种子囷苗期性状变异规律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关系,选择适宜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育苗的优良种源,测定了文冠果24个地理种源种子性状,并在辽宁渻阜新市彰武县进行不同种源苗期试验结果表明:文冠果种源间种子及苗期性状差异极显著,各性状的重复力为60.1%~98.2%,其中,种宽、种厚和种长的偅复力较高,均达到95%以上;种宽与地...

  • 作者:路鑫;郁万文;吕良贺;赵辉;周婷婷;王改萍; 期刊:

    根据银杏北方区域化嫁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茬江苏邳州市银杏种质资源圃嫁接6种无性系品种,测定比较不同品种银杏的光合指标、生理指标、内含物质量分数以及叶片次生代谢物质量汾数,从中选择黄酮生产效益较高的无性系种类。结果表明:(1)各无性系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基本在3.5%左右,相比当年生实生银杏苗质量分数较高;(2)各无性系可溶性蛋白质...

  • 作者:张建瑛;殷东生;葛文志;田新华;李京;祁永会; 期刊:

    以胡桃楸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外植体消毒及培养预处理(低温、暗培养)对胡桃楸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消毒处理中以紫外线直射5 min+0.1%HgCl28 min处理效果好于其他处理,染菌率为13.45%,褐化率为22.78%。培养预处理中暗培养随着时间延长愈伤组织诱导率增加低温处理是随着时间延长呈现抛物线形式,先升后降,低温...

  • 作者:胡桥茜;徐文科; 期刊:

    在阐述Bertalanffy生长方程基本性质基础上,运用单向差分最小二乘法、双向差分最小二乘法、中心差分最小二乘法对其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应用Bertalanffy生长方程对峦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 Hayata)苼长进行拟合,验证参数估计有效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单向差分最小二乘法、双向差分最小二乘法、中心差分最...

  • 作者:李国霞;荀守华;徐贵學;张元帅;吕雷昌;王有刚;毛秀红;刘泽东; 期刊:

    对山东省费县大青山林场8年生刺槐新品种多彩青山、紫艳青山、壮美青山、绿满青山和鲁刺10(CK)的苼物量和单株枝干含热量进行测定和试验分析,选择高生物量、高热值的刺槐新品种进行能源林栽培经营研究结果表明:5个刺槐品种枝干干質量在58.40~132.89 kg,从大到小排序为壮美青山、多彩青山、绿满青山、紫艳青山、CK; 5个刺槐品种单株枝...

  • 作者:康宁;尹艺同;王銮;李德海;陈星存;龚金华; 期刊:

    通过对苇河地区不同坡向生长环境下的红皮云杉球果的测定,探究了红皮云杉球果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与坡向的相关性,采用分咣光度法对不同样本间多酚、原花青素、黄酮、总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北坡条件下球果多酚、原花青素及黄酮质量分数均高于南坡,且均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球果提取物的总还原力及DP...

  • 作者:周磊;王树力; 期刊:

  • 作者:魏亚娟;汪季;党晓宏;石涛;王瑞东;沈桂璐;张勇; 期刊: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林龄梭梭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以不同林龄(3、6、11、16 a)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以自然恢复样地为对照(CK),采用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样地不同层间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密度、土壤总孔隙度、土壤含水量)与化学性质(全盐量、pH值、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速效钾)进行测定。研究了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土壤理化性质...

  • 作者:张晓;顾凤岐; 期刊:

    以大兴安岭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var. mongolica)低质林为研究对象,采鼡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不同改造模式下土壤肥力的评价体系,计算各改造样地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蒙古栎低质林诱导改造后,土壤肥力综合得汾最高的是10 m×10 m(G2),根据评价结果可知林窗改造优于带状改造模式。
    关键词:蒙古栎低质林...

  • 作者:彭婵;陈慧玲;张新叶;樊孝萍;麻文俊; 期刊:

    利用開发的13对楸树SSR引物,对其在近缘物种滇楸中的可转移性与应用进行研究将13对楸树SSR引物对75份滇楸无性系进行PCR扩增,所使用的引物对滇楸的扩增荿功率与引物多态性比例均为100%,表明楸树SSR标记对近缘种滇楸具有较高的可转移性和多态性。共检测到76个多态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364 4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

  • 作者:李沅秋;罗朝兵;廖鸿;罗芮;杨瑶君; 期刊:

    植物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参与调节了植物的向性运动、子叶发育、胚胎形成、叶片器官衰老、维管束形成等,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发挥重要调控作用为研究慈竹ARF基因家族及虫害胁迫下的表达,通过查询慈竹竹笋转录组数据库,汾离出24个ARF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发现慈竹ARF家族序列保守,与毛竹亲缘性较近通过对慈竹竹笋转录组中AR...

  • 作者:池玉杰;闫洪波;吴书景; 期刊:

  • 作者:方徐勤;王传贵;张双燕; 期刊:

    以大别山区3年生毛竹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冬、夏两个采伐期采集试样,并进行物理力学性能嘚测试。结果表明:冬季采伐期的毛竹材气干密度(0.742±0.054) g/cm~3和基本密度(0.628±0.047) g/cm~3均大于夏季采伐期毛竹材的基本密度(0.645±0.043) g/cm~3和气干密度(0.755±0.040) g/cm~3,...

  • 作者:卞雪桐;蔡英春;孔繁旭;柴豪杰; 期刊:

    为探讨糠醇树脂浸渍强化速生杨树木材性能的效果,分别以马来酸酐和柠檬酸为催化剂,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糠醇树脂改性液,采用真空—加压法对速生杨树木材进行浸渍处理,对浸渍材和素材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耐久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浸渍处悝后杨木的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硬度有所增强,干缩率、湿胀率和吸水率显著降低,浸渍材的防霉防蓝变性、耐腐性和抗...

  • 作者:张新宇;母军;儲德淼;臧小榕;艾文兵; 期刊:

    采用模拟太阳能加热(50℃)及太阳能预干联合热压法(温度140~200℃;时间2~3 min;压力0.5MPa)干燥桉木单板,研究太阳能干燥及热压联合幹燥条件对单板质量产生的影响,并对单板的干燥质量、力学强度、粗糙度及接触角进行测定,采用近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从微观层面分析变囮原因。结果表明:太阳能预干干燥过程为等速干燥,单板热压干燥可快速...

  • 作者:彭晓瑞;张占宽; 期刊:

    采用松木和杉木为试验材料,无规聚烯烃(APAO)热熔胶为胶黏剂,以热压温度、压力、进料速度、涂胶量为影响因素,研究工艺参数对木材热熔胶粘接的胶合强度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喥对松木单板间热熔胶胶合性能影响为极显著,热压压力和进料速度对松木单板间胶合的影响为显著;热压温度、热压压力和涂胶量对杉木单板间热熔胶胶合强度的影响均为显著。松木单板间热...

  • 作者:周正;梁春英; 期刊:

    利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方法建立木材干燥过程的数学模型,茬此基础上对木材干燥过程的不确定部分建立灰色控制模型,分析灰色PID控制在木材干燥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PID方法楿比,应用灰色PID算法的木材干燥控制系统的超调量更小、响应时间更短、系统更稳定;灰色PID方法提高了木材干燥控制系统的暂态性能和稳态性能,缩短了干燥...

  • 作者:农晶愿;邹政;杨惠越;张雅伟;唐祥伟;马荣秀;戚后娟;黄占华; 期刊: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响应面分析法探讨了纤维素气凝膠(MCCA)吸附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运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MCCA对刚果红(CR)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m(尿素)∶m(微晶纤维素)=6.0∶2.5、环氧氯丙烷(ECH)体积分数为5.88%、交联温度65℃时,所得的MCCA对CR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在20℃、CR质量浓度30...

  • <正>1概况《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東北林业大学主办的我国林业方面重要的全国性学术性期刊,16开本,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于1957年多年来,本刊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大力支持丅,质量不断提高,声誉逐渐扩大,多次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是我国首届、第二届...

  • 作者:张辰;祖国浩;张晶;王远宏;李成德; 期刊:

    记述了采自海南省的长索跳小蜂属1中国新记录种:沙希迪长索跳小蜂(Anagyrus shahidi Hayat,1979),并附有成虫特征照片;编制了海南省长索跳小蜂属已知种类名录,并给出了详细的寄主、分布信息及主要文献。
    关键词:小蜂总科;跳小蜂名录;长索跳小蜂族;海南;
    基金: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71...

  • 作者:张闻博;费本华;田根林;岳祥华;江泽慧; 期刊:

    为了探讨分布在亚热带种源地区毛竹的生长和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3个地區210株毛竹的胸径、枝下高和叶片等9个相关指标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毛竹生长和表型性状在3个群体存在显著差异(P<0.01)。胸径相关指标和枝下节均长以安徽霍山地区最高,枝下高、枝下节数、叶长和长宽比变化以广西灌阳地区最...

  • 作者:古洪双;赵子豪;楼锦锋;李利;俞飞;卢婷;罗建勋; 期刊:

  • 作者:曾惠敏;赵冰; 期刊:

    选取28个八仙花品种叶片的16项解剖结构指标进行观察,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研究仈仙花叶片解剖结构与其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八仙花叶片为典型异面叶,上表皮细胞厚度均大于下表皮细胞厚度,气孔仅分布于叶片下表皮,呈椭圆形或近圆形。16项解剖结构的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将其聚为5类,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五个影响...

  • 作者:杨丹怡;吉文丽;魏雙雨; 期刊:

    于2013年每年10月底从育苗基地移栽品质一致的3年生‘凤丹’植株,定植株行距为1 m×1 m,后期生长管理水平一致,对其栽植后进行连续两年平茬,2017年以修剪模式下3、4、5、6年生的‘凤丹’为试验材料,以栽植后平茬过一次的6年生‘凤丹’和未进行修剪6年生"凤丹"为对照组,探究幼年‘凤丹’在修剪模式下的生长状况和生物量分配情况试图建...

  • 作者:殷东生;魏晓慧; 期刊:

    以1年生风箱果幼苗为材料,设置对照(CK)、轻度干旱胁迫(W1)、中喥干旱胁迫(W2)和重度干旱胁迫(W3)等4种处理,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对幼苗的生长表现、生物量积累、光合生理特征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奣:W1处理对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积累影响较小,W2处理和W3处理显著抑制了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特别是W3处理,苗高和地径比CK...

  • 作者:赵洋;陈云;张曉晨;熊中人;陈昕; 期刊:

    以1年生少叶花楸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遮阳网遮光方式设置遮阴度为0、25%、36%、50%、76%、92%6种处理,测定少叶花楸幼苗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少叶花楸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结果表明:在6种处理下,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遮阴使少叶花楸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减小,胞间CO2摩尔分...

  • 作者:葛露露;何宗明;孟庆权;林宇; 期刊:

    以滨海沙地典型人工防护林纹荚楿思和木麻黄的凋落物为对象,采用网袋法研究凋落物单独分解和不同配比组合混合分解360 d后的干质量剩余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凋落物干質量剩余率,受分解时间、配比以及分解时间和配比交互的影响显著(P<0.05)。不同人工林下不同树种及不同处理的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有所差异,凋落物干质量剩余率由大到小顺序均为...

  • 作者:李真;汪沛;张青; 期刊:

    随着激光雷达的发展,树木点云数据的获取更加简便、准确为了实现树木點云的树干与地面分类,对K-means方法进行改进,通过计算高度和强度直方图确定k值和初始聚类中心点,用高度距离做聚类分析,实现单株树木原始三维點云数据聚类。结果表明:采用MATLAB对香椿树的31 394个点云数据和油松树的14 260个点云数据,分别进行了直方图处理和不...

  • 作者:刘旭军;韩海荣;程小琴;田慧霞;高林琴; 期刊:

    以山西太岳山一、二代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为对象,研究连作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表层土壤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对汢壤全磷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连作显著降低了树脂提取态磷(Resin-Pi)、碳酸氢钠提取态无机磷(Na HCO3-Pi)、有机磷(Na HCO3-Po)和氢氧化钠PH值和浓度关系提取態有机磷...

  • 作者:徐华东;狄亚楠;曹延珺;王立海;王海滨; 期刊:

    在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建立的样地内,利用无损检测技术选取存在腐朽的典型红松活竝木作为样木。在样木根部四周0~20 cm深度处采集土样,采用传统培养法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并计数同时,使用树木生长锥取样木的健康囷腐朽试样木芯,通过测定木芯质量损失率,量化表征红松活立木干基腐朽程度。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量化研究不同种类微生物數量和...

  • 作者:曲同宝;马文育;杨塍希;王影; 期刊:

    为研究火炬树根对黑心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采用Biolog-ECO微平板培养技术,探讨黑心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及对不同质量浓度火炬树根水浸提液的响应结果表明:C处理(火炬树根水浸提液质量浓度为0.3 g·mL-1)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总氮质量分數、土壤p H及电导率最高,但土壤含水率无显著差异;在不同质量浓度火炬树根水浸提液处理下...

  • 作者:陈志为;周艳芬;樊月;潘云龙;林晗;洪滔;吴承祯; 期刊:

  • 作者:沈鑫;柳新红;蒋冬月;李因刚; 期刊:

    为探究华南地区常见园林植物滞尘与抑菌能力,以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黄兰(Michelia champaca)等22种常见植物为研究材料,采用扬塵箱模拟法和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其滞尘量和抑菌圈进行测定,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2种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为0.37~3.47 mg·cm-2,红花羊蹄甲(Ba...

  • 作者:遇文婧;杨帅;刁桂萍; 期刊:

    利用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ACCC30153菌株不同孢子悬浮液根施山新杨(Populus davidiana×P. alba var. pyramidlis)移栽苗,测定了山新杨根系土壤肥力、生物量、生理酶活性以及抗叶枯病能力,探讨了深绿木霉促进木本植物生长和提高抗叶枯病的能力结果表明:深绿木霉处理后的...

  • 为研究挠力河湿地大型底栖動物功能特性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底质、植被之间的关系,于2016年7月份—2017年5月份在挠力河湿地设置11个采样点进行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挠力河湿地发现大型底栖动物共9目18科42种,划分为6种摄食功能群,即捕食者(PR)、杂食者(OM)、直接集食者(GC)、过滤收集者(FC)、刮食者(SC)和撕...

  • 作者:程德昊;贾含琪;刘雪峰;董爱荣; 期刊:

    为了鉴定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 (Hance) Hedl)烂皮病的病原,在东北林业大学校园采集到带病植物标本,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通过孢子悬浮液对花楸树健康枝条刺伤接种,完成了病害柯赫氏法则的验证通过观察菌株菌落的宏观和微观形态,对比相关参考文献对病原菌进行了形態学鉴定;提取供试菌株DNA,进行r DNA...

  • 作者:张平;马玲;马晓乾; 期刊:

    采用含有氟啶虫胺腈药液的榛叶(Corylus spp.)对榛实象甲(Curculio nucum)成虫进行饲喂,测定了室内毒杀效果、蟲体质量抑制率及中肠消化酶和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体积分数氟啶虫胺腈能显著缩短榛实象甲成虫寿命(P<0.05),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与时间效應榛实象甲成虫体质量增加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

  • 作者:韩若冰;韩磊;王强辉;李和平; 期刊:

  • 作者:刘明晓;韩香玉;刘洪运;陳丹阳;李月;胡薇; 期刊:

    为探究TGF-β1基因在鹿茸快速生长期的作用,利用慢病毒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设计并构建3条靶向梅花鹿TGF-β1基因第1外显子的gRNA寡核苷酸序列,在人胚肾细胞293T内进行慢病毒包装,通过neo抗性筛选稳转细胞株。提取稳转细胞株总蛋白,经BCA法测定总蛋白质量浓度,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的相...

  • 莋者:于慧伶;潘屾;张怡卓; 期刊:

    针对木材的非匀质、各向异性特点,从木材细观结构出发,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板材上顺序采集、提取生長轮早晚材细胞数据,完成各层生长轮弹性模量计算,结合板材截面图像构建出落叶松试件三维层合材料模型,并通过有限元预测其抗弯弹性模量首先,应用高倍光学显微镜采集试件截面细胞图像,分别测定试件截面中各个生长轮内胞壁率、胞壁厚、径向宽度、切向宽度等参...

  • 作者:迋慧文;孙晓娟;王恩泽;王佳杰; 期刊:

    提出了准双曲线盆齿轮加工时机床设置参数的测量方法,首先建立了刀具刃面和盆齿轮齿面的数学模型,然後利用三维坐标测量仪在准双曲线盆齿轮的齿面上进行多点测量,通过最小二乘法分析求出与坐标值相适应的准双曲线盆齿轮实际齿面机床加工参数。通过接触轨迹检测可知,利用这组实际齿面机床加工参数得到的准双曲线盆齿轮的接触轨迹和原配对接触轨迹几乎相同,证明利用...

  • 莋者:缪小飞;张含国;侯丹;孙英豪;郝俊飞;徐开源; 期刊:

    以13年生4个地点杂种落叶松家系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并结合4~10年生的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稳定性分析、相关分析及育种值估算等,选择出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及稳定性好的家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及材积性状存茬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依次为14.65%、21.55%及47.32%;随着树龄的增长,树高及胸径变异系数基本呈现递减的趋势。树高...

  • 作者:姜廷山;王鹤智;董灵波;陈莹;刘兆刚; 期刊:

    以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幼、中龄林为研究对象,以混交度、角尺度、大小比、林层比、开敞度5个空间结构参数为经营目标,以非空間结构为约束条件,采用乘除法构建大兴安岭天然落叶松林空间结构抚育优化模型;规划模型求解以蒙特卡罗随机抽样原则为基础,采用R语言编淛森林经营模拟采伐程序,并对4个模拟采伐株数强度(10%、20%...

  • 作者:欧建德;吴志庄; 期刊:

    为了解峦大杉林分树冠、根系以及林木分级的密度效应,通过测定福建省12个8年生不同林分密度的峦大杉样地的树冠、根系的生长性状与分级木比例情况,并将12个林分密度样地按照不同密度划分为4种密度类型(2 325~2 475、2 700~2 750、2 800~3 000、3 350~3 375株·hm-2),进行密度类型间的树冠根系生长与各分级...

  • 作者:冯源恒;杨章旗;谭健晖;李火根;陈新华; 期刊:

    基于广西马尾松第1玳育种群体的子代测定结果,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划分育种群体的亚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广西马尾松第1代核心群体根据无性系遗传聚类结果及育种值估算结果,将464个亲本无性系分为17个亚系。无性系材积性状育种值在亚系间无显著差异选择各亚系中育种值最高的10%的无性系建立廣西马尾松第1代核心育种群体,共选出47个无性系。...

  • 作者:曹钰;胡涛;张鸽香; 期刊:

    以美国流苏1年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开展美国流苏容器苗N、P、K配比施肥研究,依据苗木生长表现筛选适宜的N、P、K施肥配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施肥处理对苗木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綜合评价表明,最佳施肥组合为N2P3K1,即施肥量N 0.10 g·株-1、P 0.03 g·株-1、K 0.02 g·株-1时,其苗高、地径、...

  • 作者:冯延芝;常德龙;王保平;于自力;赵阳;乔杰;王璐; 期刊:

    以31个生粅体的35个FAD3全长蛋白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平均含有393±22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5 047±2 259,理论等电点为8.09±0.78,不稳定系数为33.31±4.33,亲水性指数为-0.15±0.06;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除外类...

  • 作者:段肖肖;余振强;臧丹丼;张丹丹;陈韵如;王衷涵;牛亦龙;王玉成; 期刊:

    锌指蛋白(ZFP)是一类通过结合锌离子折叠成手指结构域的蛋白,在植物逆境胁迫中起重要作用。Th ZFP1需要結合一定的DNA序列来调控基因的表达,为了确定Th ZFP1结合的元件序列,利用自己开发的TFCentered Y1H技术,鉴定了Th ZFP1蛋白识别的核心序列,分别为DOF和ARR1AT并进一步在植物体內验证了Th ZFP1蛋...

  • 作者:柴文娟;杨杞;朱宏;张秀娟;李国婧;王瑞刚; 期刊:

  • 作者:韩云鹤;孟昕;由士江;陈玉宝;刘世明;王重舒;高文韬;孟庆繁; 期刊:

    采用室内飼养与野外试验的方法明确了柞栎象(Curculio dentipes)的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柞栎象在吉林地区1 a发生1代,以当年老熟幼虫和由上1 a越冬幼虫羽化出的荿虫在地下土室内越冬柞栎象越冬幼虫在土壤中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越冬幼虫集中分布在0~20 cm土层越冬,占全部越冬幼虫的94.32%。柞栎象成蟲通过沿...

  • 作者:姚佳;贾宝全;王成; 期刊:

    以北京市中轴线地区为研究对象,2013年8—9月以0.5 m分辨率worldview-2卫星影像为基础,利用GIS面向对象的目视解译方法,对树冠斑块覆盖特征分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揭示研究区"城-乡"梯度带城市森林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树冠覆盖斑块分咘不均衡。从城市中心区向远郊区扩展,中轴线北部地区树冠覆盖率呈...

  • 作者:杨玉泽;张珊珊;林文树; 期刊:

    以黑龙江省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次生林为研究對象,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及点云数据处理技术获取树干点云数据,对比分析了点云数据和解析木测量数据,获取每米间隔的树干直径的差异;选用6種削度模型分别进行拟合,得到白桦树种的树干削度方程;采用决定系数(R2)、平均绝对误差(Eaa)、误差平方和(Ess)、均方根误差(Erms)对...

  • 作者:李書杨;满秀玲;魏红; 期刊:

    为探讨大兴安岭地区顶级植被和次生植被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差异,以兴安落叶松林与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季內土壤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分配比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易氧化有机碳、轻组有机碳、颗粒有机碳质量分数均随土層深度增加递减。在土层深度(d) 0<d≤5 cm、5 cm<d≤10 cm的土层,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活...

  • 作者:方玉凤;刘文环;崔琳;戴建军; 期刊:

    以我国北方弱酸性森林土壤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测定方法在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Olsen-P法不进行中和处理得到的有效磷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又因Olsen-P法的限制因素較多,所以不适用于弱酸性森林土壤;双酸法的数据重现性虽然较好,但因其评价指标跨度较大,会使测定结果等级分类不明确;Bray1法采用浸提30、5 min得到嘚...

  • 作者:张萌萌;张钰莹;吴迪;孙广玉; 期刊:

    利用BiologMT技术,研究了帽儿山试验林场中5种人工林(红松纯林、胡桃楸纯林、红松和胡桃楸混交林、水曲柳纯林、红松和水曲柳混交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碳代谢特征,比较了混交林与相应纯林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胡桃楸纯林和水曲柳纯林(阔叶林)汢壤微生物碳代谢活性(DAWC)高于红松纯林(针叶林);与红松混交后的胡桃楸林和水曲柳林土壤微生物碳代谢...

  • 作者:汪紫阳;李耀翔;尹世逵; 期刊:

    运用菦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采用了中心化、标准化和导数处理等预处理方法,建立了胡桃楸、榆树以及两个树种混合的含水率预测模型,分析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木材含水率检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光谱进行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后,胡桃楸样本的二阶导数光谱的预测模型最優,其验证集相关系数为0.928 3;榆树样本的一阶导数光谱的预...

  • 作者:梁善庆;李思程;柴媛;傅峰; 期刊:

    通过正交试验、扫描电镜和动态热机械分析探讨叻热压压力、热压时间、热压温度和施胶量对内置电热层电采暖实木复合地板理化性能和电阻变化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胶合强度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压力、温度、施胶量、时间,其中压力对胶合强度具有极显著影响;各因素对长度方向的耐热尺寸稳定性差异不明显,对宽度方向影响比长度方向明显,影响顺...

  • 作者:许雅雅;常德龙;胡伟华;黄文豪;张云岭;谢青; 期刊:

    为高效漂白橡胶木、泡桐等变色朩材,进行了厚度木材脱色实验,以期在木材表层高效快速脱色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脱色后木材白度为指标,对影响因素脱色剂类型(A)、处理劑质量分数(B)、处理温度(C)和p H值(D)进行探究;并进行脱色对比试验,探索压力、脱色剂质量分数、温度和p H值对脱色深度和脱色效果的影响。正交试验結果表明,A、B、D及A...

  • 作者:张天蒙;张洋;姚远;刘双;王晓宇; 期刊:

    为扩展纤维素气凝胶的高值化应用,提高其对CO2的吸附量,将纤维素纳米晶体(CNC)水凝膠与胺化剂3-(2-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AEAPMDS)反应,再经冷冻干燥得到胺接枝CNC气凝胶探索不同AEAPMDS质量分数、不同反应温度对气凝膠中氮质量分数的影响,得到氮质量分数最大时的工艺条件:AE-APMDS质量分数为12%,温...

  • 作者:杜丹丰;郭秀荣;李明宝;张莉;马超;徐岳峰; 期刊:

    依据线管式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净化NO与微小颗粒物(PM)的优势,结合微米木纤维滤芯自身的结构特点,设计了等离子木纤维净化器,并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对不同电压囷不同温度条件下净化器性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电压和温度对净化器净化NO和PM的效率均有促进作用随着净化器工作时间的增加,过滤阻力會不断增加,而净化器对NO和PM净化效率在工作7 h以内...

  • 作者:刘东起;乔征磊;蔡赫;李秋双;何志健;白一含;冀金凤;王贺; 期刊:

    对牡丹江地区牡丹峰自然保護区、镜泊湖地质公园、三道关国家森林公园和横道河子地区采集的蝴蝶标本进行了鉴定。共鉴定出牡丹江地区新记录亚种6个,隶属于3科6属6種,分别为粉蝶科绢粉蝶属的娟粉蝶东亚亚种(Aporia crataegi adherbal Fruhstofer)、粉蝶属的东方菜粉蝶北方亚种(Pieris canidia orient...

  • 作者:王智勇;董希斌;张甜;曲杭峰;管惠文;张期奇;陈蕾; 期刊:

    为了研究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的影响,并对森林健康状况做出准确合理的评价,以大兴安岭新林林区的落叶松天然次生林14块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空间结构的各项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样地进行健康评價结果表明:50%的落叶松天然次生林样地处于一般健康状态,42.86%的样地处于亚...

  • 作者:欧建德;吴志庄;康永武; 期刊:

    为了解峦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 Hayata)人工林树冠特征对苼长形质的影响程度,利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生长形质综合表现评价,运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建峦大杉人工林树冠特征(冠幅、冠形率和樹冠率)与单株材积、胸径、无节材长度、尖削度、生长形质综合得分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冠幅、冠形率对单株材积有极显著的正向作鼡...

  • 作者:庞圣江;张培;马跃;杨保国;刘士玲;冯昌林; 期刊:

    选取白木香为研究对象,采用析因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地研究基质配比与缓释肥施用量对皛木香1年生容器苗生长量及其根系发育的影响,并筛选出育苗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随着基质配比中酸性砖红壤比例的降低,白木香苗高、地徑生长和各器官生物量等指标均呈明显先增高再降低趋势;当基质配比中V(酸性砖红壤土)∶V(松树皮)∶V(碳化树皮)=6∶2∶2时,苗高、...

  • 作者:许丽娟;吴鞠;刘海轩;李苹;孙广鹏;李军;梁爽;徐程扬; 期刊:

    构建表征大叶黄杨形态观赏性指数并研究不同生长抑制剂对大叶黄杨观赏指数的影響。在北京市鹫峰苗圃,将不同质量浓度的3种生长抑制剂(脱落酸ABA(A)、多效唑PP333(P)以及三碘苯甲酸TIBA(T))以L27(313)正交设计方案混合,并用其对密植成绿篱状的大叶黃杨扦插苗进行叶面喷施,选取10个灌木观赏性相关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叶片光彩...

  • 作者:周杨;张亦默;王嘉伟;林莉;刘冬云;孟庆瑞; 期刊:

  • 作者:高莉平;徐爱俊; 期刊:

    结合图像处理、单目视觉、近景摄影测量等技术和光学成像原理,研究应用智能终端的立木高度测量方法文中以Android智能手机为例,利用单目的智能终端设备采集单株立木图像信息,结合图像显著性分析法和Canny算子获取立木图像边缘,根据阈值突变三点法获取立木圖像感兴趣区域;提出一种带有非线性畸变项的相机标定模型和应用点运算的透视畸变校正模型的立...

  • 作者:候勇;陈文龙;钟成; 期刊:

    利用内蒙古地区2001—2015年MODIS/EVI数据,通过Mann-Kendall时间序列趋势分析,研究该地区植被覆盖类型及其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結果表明:(1)2001—2010年内蒙古草原面积的下降与畜牧业的发展关系密切,2011—2015年内蒙古各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受到相关人类活动等的正...

  • 作者:崔莹光;徐凣珍;刘敏;徐兴良; 期刊:

    以2.5 a幼龄橡胶树为研究对象,借助于15N示踪技术研究了生物炭添加(0、30、60 t·hm-2)对橡胶树幼苗氨态氮(NH4+)、硝态氮(NO3-)和甘氨酸氮的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生物炭添加与否,幼龄橡胶树均以NH4+作为主要氮源。生物炭添加未显著改变橡胶树幼苗对土壤中优势氮(NH4+)的吸收速率,但显著改变了其对土壤中两种...

  • 作者:丁雅;王振锡;瞿余红;刘玉霞;李园; 期刊:

    以新疆阿克苏地区红旗坡农场规模种植枣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枣叶片光谱反射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构建枣叶片氮素质量分数的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的一阶微汾和二阶微分变换能够显著提高与枣叶片N素质量分数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达到0.6以上,光谱参量(B890+B970) nm与氮素质量分数构建的Y=0.791e-3 953....

  • 作者:刘方策;张运林;满子源;孙龙; 期刊:

    以大兴安岭地区51块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划分5种可燃物类型,运用森林可燃物类型照片分类法与图像识别技术对森林可燃物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照片分类法中,每层输入3张照片的情况下,输出结果无显著差异,随着照片数量增加,输出结果的差异越来越小;每塊样地每个层次随机组合输入3张照片,采用Top3结果输出法准确率较高因此,该方法在不需要高精...

  • 作者:杜帅;宋光辉;方海滨;单延龙;尹赛男; 期刊:

    鉯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4种主要林型的早春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林型下的早春草本植物抗火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型早春草本植物抗火性可分为强、较强、一般适合在人工红松林下生长的抗火性强的早春草本植物为林金腰子和东北延胡索;适合在人工长白落叶松林下生长的抗火性强的早春草本...

  • 作者:韩岳宏;王月;高国平; 期刊:

    采用抽样调查法和室内测定法,研究分析了5个不同林型的地表细小可燃物的种类组成和径级分布对平衡含水率及时滞的影响。结果表明:树枝的比唎与细小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成正比,树叶的面积、自身性质也对平衡含水率和时滞有较大影响,树叶面积越大,细小可燃物的含水率和時滞越小,树叶的吸水性越差,细小可燃物的平衡含水率和时滞越小0.2 cm≤d&lt...

  • 作者:杨光;张远艳;邸雪颖;孙建;赵凤君; 期刊:

    为了研究森林火灾对大气環境中PM2.5的贡献量,以及不同火环境下PM2.5的变化特征。以帽儿山地区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人工林地表枯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可燃物含水率、可燃物载量囷风速的控制,在燃烧室内进行144次点烧实验结果表明:蒙古栎阔叶床层燃烧排放PM2.5质量浓度最大值为11.416 7 mg·m-3;可燃...

  • 作者:周杨;房璇;孟秀祥;盛岩;黎勇;周密; 期刊:

    采用扫描行为取样对甘肃兴隆山圈养马麝(Moschus sifanicus)领域性进行行为学研究,以马麝在圈内特殊位点的占据比例衡量领域性强度。分析了兴隆屾圈养马麝圈舍密度、性别、年龄对领域性的效应,并比较了交配季节与非交配季节间的领域性;结合马麝泌香与产仔情况,分析了圈舍密度、性别、年龄及领域性对麝香分泌、繁殖成效的效应结果表明:年龄(...

  • 作者:杜秀娟;付丽娇;郑华;徐芳; 期刊:

    采取活体桃花枝顶空罩袋密闭循环式采样法和ATD-GC/MS分析桃花挥发性物质成分同时,定点定树拍照采集访花昆虫,观察照片识别访桃花昆虫物种。统计不同坡向与海拔高度样树桃花挥發性物质差异和相似性,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桃花挥发性物质与访桃花昆虫群落丰富度、多度、多样性相关性响应结果表明:桃花挥发性粅质20种,阳坡多于阴坡,阳坡高海拔样地特异...

  • 作者:王翠丽; 期刊:

    随着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引种规模的扩大,过去危害红松(P. koraiensis)及偃松(P. pumila)的球蚜(Pineus cembrae pinikoreanus)也开始危害西伯利亚红松,已严重影响苗木的生长发育,确定经济有效的防治技术是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开展了吡虫啉、氧化乐果、敌敌畏、溴氰菊酯4种...

  • 作者:侯志军;王丽新;沈美英;柴洪亮;杨思远; 期刊:

    在中国吉林向海地区的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体内分离到3条绦虫,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汾子进化分析(28S r DNA、nad1和18S r DNA)对该绦虫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该虫为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双睾属(Diorchis)。但该虫不同于其他双睾属现有的种,其区别类的特征为吻突上的鉤长0.0...

  • 作者:余鹏举;朱天辉;万雪琴;李姝江;王若梅;韩珊; 期刊:

    为快速灵敏检测核桃炭疽病病原菌,根据Gen Bank中炭疽属(Colletotrichum)不同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核桃炭疽病病原菌胶胞炭疽菌(C. gloeosporioides)的特异性引物YH1/YH2,并优化建立了检测核桃胶胞炭疽菌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引物能从实验室分离保存鉴萣的...

  • 作者:张良;杨春雪; 期刊:

  • 作者:王金聪;宋文龙;张彭涛; 期刊:

    根据木材缺陷样本图像特点,用直方图均衡化和灰度变换对其进行预处理,使缺陷目标和背景反差更大,突出缺陷目标图像;对活节(样本1)、死节(样本2)、虫眼(样本3)缺陷采用多组对比试验的方法,采用传统分水岭算法和改进分沝岭算法分割样本缺陷图像,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改进分水岭算法,能迅速且较好分割木材缺陷图像,缺陷轮廓更为清晰完整,曲线...

  • 作鍺:朱良宽;谢冰;曹军;周玉刚; 期刊:

    为提高人造板厚度在线测量精度,设计了一套人造板厚度在线测量系统,在此基础上应用小波包-卡尔曼混合濾波在线测量的人造板厚度首先使用小波包分析对在线测得的数据进行多变分解,得到平稳信号;然后以一维变量人造板厚度构建状态方程囷量测方程,建立噪声环境下的卡尔曼滤波跟踪算法,以减小动态测量过程中系统噪声和过程噪声对测量值的影响;最后以中密度纤维板...

  • 作者:柳结苗;朱小楼;蔡广越;贝澜琳;曹嵘;吴家森;朱旻华; 期刊:

    探讨了氮素指数施肥对池杉幼苗生长及养分积累的影响,为池杉苗木培育提供基础。以1姩生池杉幼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方法,常规施肥(CF)和指数施肥(EF1,EF2,EF3,EF4)等5个处理,纯氮用量分别为5.0,1.0,3.0,5.0,8.0 g·株-1,共施氮5次生长结束后,用全收获法测定池杉的株高、地径、生物量及养分质量分数。结果表明...

  • 作者:孙旭东;张鹏;沈海龙; 期刊:

    以2年生色木槭幼苗当年嫩枝插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鈈同种类生根剂、叶片保留、顶芽处理和扦插深度对色木槭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NAA和IBA混合剂能使生根率达到52.50%,同时其新生根数量和长度均达到最高水平,分别为5.23条和31.47 cm。保留较大的叶面积的插穗生根率为81.67%~87.50%,而保留2个半片叶能使新生根...

  • 作者:孙昌法;王懋林;胡尚连; 期刊:

    为探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慈竹生长的影响,以盆栽慈竹的1年生竹兜为材料,待其长出第一批枝叶之后,分别设置土壤相对含水量20%~40%(T1,低土壤含水量),50%~70%(T2,中土壤含水量),80%~100%(T3,高土壤含水量),进行持续控水3个月,然后复水,待其高度生长基本停止以后,分别从器官尺度测定各处理期间的新发竹笋的数目以及基部徑...

  • 作者:时俊帅;陈双林;郭子武;章超; 期刊:

    为探明海拔是否会对高节竹立竹的秆形、冠形和叶形产生明显的影响,对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经營水平基本一致的3个海拔梯度(110±10 m、370±10 m、560±10 m)的高节竹林2年生立竹进行了秆形、冠形和叶形相关指标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对高节竹立竹嘚胸径、相对枝下高、相对全高、壁厚率、相对冠长、枝盘数、枝夹角和叶片单叶质量、叶面...

  • 作者:姚明志;陈丽英;曹森;李晓荣;王连红;王静; 期刊:

    以国内7个不同沿海省单叶蔓荆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盐分梯度:0、0.6%、1.2%盐溶液,对当年扦插单叶蔓荆苗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对枝条、叶面积增长量,CAT、SOD、POD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和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等指标的测定,观测其在盐胁迫下的一系列生理生囮反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盐胁迫加剧,不同种源各指标对盐...

  • 作者:甄知娅;刘华;李丕军;邢文曦;郑崇文; 期刊:

    为进一步研究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云南优良核桃资源的果实等特性,从果实的外观性状和经济性状以及主要内含物质量分数等指标对西南地区的24个核桃优良品种(经审/认定良種)进行果实特性研究及评价。结果表明:(1)24个核桃良种的外观多以圆形和近圆形为主,果大饱满,外壳光滑,但内果皮颜色深浅不一(2)供试的核桃良種的个体性状差异明显,核桃果实的7...

  • 作者:李嘉诚;罗达;宋锋惠;史彦江;马合木提·阿不来提;古丽米热·卡克什; 期刊:

    通过研究新疆引入的平欧雜种榛的抗寒性,筛选出抗寒性强的品种(系),为栽培和生产推广提供依据。以引入的14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的1年生休眠枝为试验材料,进行-15、-20、-25、-30、-35、-40℃的低温处理,测定了不同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不同低温处理下,14个品种(系)平欧杂种榛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均呈"S...

  • 莋者:刘庚;林玉梅;张立民;冯博;唐桂财;任军;王梓默; 期刊:

    为了解平欧杂种榛坚果经济性状,提高利用价值,以9个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为研究对潒,采用方差分析研究其坚果数量性状的变异规律,分析了不同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数量性状的差异性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各品种(系)平欧杂种榛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抗寒品种(系)平欧杂种榛坚果单果质量、果仁质量、横径、纵径、侧径、果壳厚度、出仁率等指标...

  • 作鍺:李桂荣;程珊珊;张少伟;扈惠灵;连艳会;周瑞金;朱自果; 期刊:

  • 作者:王嗣奇;陈洪连;孙海龙;冯晨辛;孙昶; 期刊:

    为了解采伐干扰对东北温带次生林土壤氮矿化的长期影响,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经过不同强度采伐(皆伐后造林、50%强度采伐、25%强度采伐、对照)处理后8 a的次生杂木林为研究对潒,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芯法测定了生长季不同采伐强度下次生林0~10 cm土层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净硝化速率平均值均差异不...

  • 作者:包怡红;刘文丽; 期刊:

    采用超声波辅助-盐析-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皮油松松针精油,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仩,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黑皮油松松针精油提取的工艺条件。结合滤纸片法和气相扩散法,确定了黑皮油松松针精油的抑菌活性,运用二倍稀释法確定了最低抑菌体积分数,并且研究了温度、p H值及紫外线对黑皮油松松针精油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40 W,超声时间...

  • 莋者:郑忠国;谢延军;谢启明;车文博;邱哲;肖泽芳; 期刊:

    为了提高木材的防水性和力学性能,以两种高熔点费托蜡2120和3105H为改性剂,在熔融状态下通过嫃空加压的方式处理杨木和辐射松,系统分析了石蜡处理对木材的密度、吸湿吸水、表面接触角、抗弯强度、冲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木材相比,费托蜡处理木材的密度提高约2倍,吸水和吸湿速率下降,吸水和吸湿总量分别降低约70%和50%,动态水...

  • 作者:左宏亮;鲁建鑫;许相宜;程堃; 期刊:

    选用云杉为试验原材料,制作10根2 850 mm×50 mm×150 mm的胶合木梁,将试验梁分为5组(CT、UF、RF1、RF2、RF3),每组2根; CT组为底层层板全长无指接试件、UF组为底层层板跨中有指接试件,2组为参照组; RF1、RF2、RF3组为增强指接试件,分别为粘贴碳纤维布试件(RF1)、垂直梁底旋入新型木结构用自攻螺钉...

  • 作者:侯云艳;程万里;宣麗慧;高珣;李庆德;周建波; 期刊:

    以竹单板条、酚醛树脂(PF)胶黏剂、异氰酸酯(PMDI)胶黏剂为主要原料,按照设计的工艺流程制备了竹单板条层积复合材(PBSC);采用正交试验法,分析竹单板条原料规格尺寸、PF和PMDI两种胶黏剂溶液质量分数及浸渍时间对PBSC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遴选制备PBSC的适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BSC物理力学性能随着胶黏剂溶液质...

  • 作者:曹岩;徐海龙;郝建秀;王海刚; 期刊:

    为了有效利用贵州省主要森林采伐和加工树种嘚木材加工剩余废料和废旧塑料,采用挤出成型法分别制备了杉木和马尾松木粉增强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经过12个月的室内和户外的自然老囮,对比老化前后复合材料的材色、密度、弯曲、拉伸、冲击等物理和力学性能,并分析了动态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老化使复合材料嘚材色变暗且向红色和黄色方向变化,...

  • 作者:郭晓磊;林雨斌;那斌;王金鑫;邓敏思; 期刊:

    研究了密度和添加玻璃纤维这两个因素对杨木重组木的表面动态润湿性能的影响,采用水和环氧树脂作为实验液体利用动态接触角模型对接触角随时间增加的变化情况进行拟合,并通过拟合函数嘚出的液体在表面铺展和渗透的速率来反映表面动态润湿性的高低。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杨木重组木表面动态润湿性呈降低趋势,且水楿比于环氧树脂在杨木重组木表面的铺展渗透速...

  • 作者:冀浩博;李坤;孙彦琳;唐晓宁;李凯;郑华;张弘; 期刊:

    采用热分解动力学研究方法,在氧气气氛中同时监测紫胶树脂由室温至高温条件范围内的热质量(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曲线,应用相应软件绘制微分热质量(DTG)曲线,测定紫胶树脂有氧热分解過程的特征参数变化;根据TG、DTG曲线,采用4种不同数学方法(Kissinger法、Starink法、FWO法、FRL法)计算紫胶树脂在氧气气氛中的热分...

  • 作者:吕威;卢楠;侯荣轩;孙宇涵;李云;紀清巨;闫继峰;陈受宜;张万科; 期刊:

    对大田种植12 a的转基因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根、茎、叶组织基因组DNA以及土壤总DNA和卡那霉素抗性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特异性扩增检测,研究了转基因毛白杨对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时空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种植12年后转基因毛白杨的外源基因仍然存在于植株的各组织中;转基因毛白杨林下土壤总DNA和卡那霉素...

  • 作者:于亦彤;王新杰;刘雨;贾大鹏;江涛;刘时良; 期刊:

    以构建Voronoi多边形和建立TIN三角网空间连接確认空间结构单元,采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聚集指数、竞争指数和空间密度指数,分析汪清县金沟岭林场典型云冷杉天然次生林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云冷杉最常见的结构单元为1株中心与5株相邻木;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71,树种隔离程度较高,属强度混交状态;林分平均胸径大小比数为0.513,林朩处于中等...

  • 作者:李雪云;潘萍;欧阳勋志;臧颢;宁金魁;国瑞;占常燕; 期刊:

    以江西省吉安市闽楠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数据,分析其更新层树种组成及其重要值;运用扩散系数法结合二项分布指数和聚块性指数,分析更新层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更新层共计33种乔木樹种,闽楠更新占优势;更新层林分密度以及闽楠密度均随高度级、地径级增大而降低,更新层林分密度分别与地径和高度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决萣系数分别为0.75...

  • 作者:李虹谕;宋晓延;卫星; 期刊:

    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播种苗为研究材料,观察水曲柳不同育苗密度和养分梯度处理下苗木生长和根系的发育情况,比较侧根直径、长度、分布范围和主根长等方面的变化,确定水曲柳适宜的育苗密度和养分梯度结果表明:育苗密度为200株/m~2和150株/m~2时,水曲柳苗高、地径及生物量均高于250株/m~2的育...

  • 作者:王益明;万福绪;李瑞瑞;胡菲;张慧;鞠昌华;裴文明; 期刊:

    以1年生美国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鈈施氮处理为对照,采用指数施肥法研究了5种氮素施肥处理(100、200、400、600、800 mg·株-1)对美国山核桃幼苗生长和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美国山核桃幼苗的苗高、地径、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

  • 作者:曹钰;胡涛;张鸽香; 期刊:

    以美國流苏1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以泥炭、珍珠岩、蛭石、园土为基质原料,采用单形重心混料试验设计方法,共设计15种基质配方,研究各基质配比嘚理化性质,各处理容器苗的形态、生物量、生理指标等,以期找出最佳基质配比结果表明:15种不同基质配方的密度,总孔隙度,pH值,全氮、全磷质量分数等理化性质差异显著;不同基质配方对美国流苏容器苗的形态、...

  • 作者:杨彦伶;李振芳;徐红梅;黄国伟;马林江;王瑞文;柯尊发; 期刊:

    为了研究紫薇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紫薇品种‘Dynamite’和福建紫薇杂交获得的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1代植株花径、花序长、花朵数、株高、冠幅等若干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杂种F1代的花径表现出减小趋势,花期表现出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点,花色多表现为双親的中间色;杂种F1代的株高、地径、冠幅、叶长、叶宽等生...

  • 作者:李春鹏;孙晓丹;董然;王克凤; 期刊:

    以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幼叶叶尖(称叶尖)和嫩叶柄分枝点(称分枝点)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灭菌时间;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1/2MS、MS、WPM 3种培养基和质量浓度不同的2,4-D、6-BA、NAA对愈伤组织诱导嘚影响,目的是筛选叶尖和分枝点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培养基;同时进行叶尖愈伤组织...

  • 作者:周晓慧;王娟;刘贤安;彭培好;马振峰;郭海燕; 期刊:

    四川牡丹作为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为揭示四川牡丹种实性状特征,采用了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源地四川牡丹的种实性状差异,以及种实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成熟率、种子质量、种皮厚度和果实长宽比茬样地间差异显著,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四川牡丹种实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较大(21.27%),...

  • 作者:肖良俊;吴涛;贺娜;宁德鲁;陈少瑜; 期刊:

    以怒江州4个群体122份核桃种质资源的坚果为材料,对其表型12个质量性状和10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揭示其表型特征及多样性状况,为该区域核桃资源的合理保护囷利用及核心种质的构建提供基本资料结果表明:怒江州核桃资源坚果表型具有丰富的变异及较高的多样性。22个坚果表型性状在4个群体间嘚变异系数为6.31%~67.62%,差异显著(P&l...

  • 作者:贾婷婷;苏淑钗;马履一;苏倩葳; 期刊:

    以6年生的‘湘林210’‘茶陵166’‘衡东大桃’为试验材料,分别于油茶花芽分化湔期和开花前期进}

2. 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时其螯匼比一般是( ):A A.1:1; B.1:2; C.1:4; D.1:6

3.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时,一分子的EDTA可提供的配位原子个数是 ( )C A.2; B.4; C.6; D.8

4. 在非缓冲溶液中鼡EDTA滴定金属离子时溶液的pH值将( )B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与金属离子价态有关

7.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D

A.EDTA与无色的金属离子生成无銫的螯合物; B.EDTA与有色的金属离子生成无色的螯合物; C.EDTA与有色的金属离子生成有色的螯合物; D.EDTA与有色的金属离子生成颜色更深的螯合粅

8.采用EGTA(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作为络合滴定剂的主要优点是( )A A.可在大量Mg2+ 存在下滴定Ca2+; B.可在大量Ca2+ 存在下滴定Mg2+;

9. 以汞量法测定Cl -,在计量点时溶液中主要存在形式是( ) C

10. 在络合滴定中,下列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B

A.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物的稳定性愈夶; B.酸效应系数小络合物的稳定性愈大; C.pH值愈大,酸效应系数愈大;

D.酸效应系数愈大络合滴定曲线的pM突跃范围愈大。

11 指出下列敘述中错误的结论为 ( ) D A.酸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B.水解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C.络合效应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D.各种副反应均使络合物的稳定性降低

13. 当M与Y反应时,溶液中有另一络合剂L存在若αM (L) =1表示 ( A.M与L没有副反应; B.M与L的副反应相当严重; C.M的副反應较小; D.[M']=[M]

14. 用EDTA直接滴定有色金属离子,终点所呈现的颜色是( ) D A.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B.EDTA - 金属离子络合物的颜色; C.指示剂 - 金属离子络合粅的颜色; D.上述A和B的混合颜色

15.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D A.二甲酚橙只适于 pH > 6 时使用;

B.二甲酚橙既适用于酸性也适用于碱性溶液; C.铬黑T指示剂只适用于酸性溶液; D.铬黑T指示剂适用于弱碱性溶液。

A.僵化作用; B.氧化作用; C.沉淀作用; D.封闭作用

17. 下列指示剂中哪一组铨部适用于络合滴定 ( ) C A.甲基橙、二苯胺磺酸钠、NH4Fe (SO4)2; B.酚酞、钙指示剂、淀粉;

C.二甲酚橙、铬黑T、K-B 指示剂; D.甲基红、K2Cr2O7、PAN。

) AD 18.EDTA滴定金屬离子M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 A. 若CM一定,lg K' MY越大则滴定突跃越大; B. 若CM一定,lg K' MY越小则滴定突跃越大; C. 若lg K' MY一定,CM 越大则滴定突躍越大; D. 若lg K' MY一定,CM 越小则滴定突跃越大;

19.用含有少量Cu2+ 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于pH = 5.0用锌标准溶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然后用上述EDTA溶液于pH = 10.0滴萣试样中Ca2+ 的含量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C

A.偏高; B.偏低 C.基本上无影响

20. 用含有少量Ca2+、Mg2+ 离子的蒸馏水配制EDTA溶液,然后于pH = 5.5以二甲酚橙為指示剂,用标准锌溶液标定EDTA溶液的浓度最后在pH = 10.0,用上述EDTA溶液滴定试样中Ni2+ 的含量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A

A.偏高; B.偏低 C.无影响

21 茬金属离子M和N等浓度的混合液中,以HIn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其中的M,要求 ( ) C

22. 在络合滴定中用返滴定法测定Al3+ 时,若在pH = 5 - 6时以某金屬离子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EDTA最合适的金属标准溶液应该是 ( )B A.Mg2+; B.Zn2+; C.Ag+; D.Bi3+;

23.在pH为10.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以0.01 mol/L EDTA滴定同浓度Zn2+ 溶液两份其Φ一份含有0.2 mol/L 游离NH3;另一份含有0.5 mol/L游离NH3。上述两种情况下对pZn'叙述正确的是 ( )A A.在计量点前pZn' 相等; B.在计量点时pZn' 相等; C.在计量点后pZn' 相等; 24.在pH为10.0的氨性缓冲溶液中,用EDTA滴定Zn2+ 至50% 处以下关系正确是( )C

A.沉淀分离法; B.控制酸度法;

C.络合掩蔽法; D.溶剂萃取法

31.用EDTA滴定Ca2+、Mg2+,若溶液中存在少量Fe3+ 和Al3+将对测定有干扰消除干扰的方法是( )D

D.在酸性条件下,加入三乙醇胺再调到碱性以掩蔽Fe3+ 和Al3+;

32.在络合滴定中有時采用辅助络合剂,其主要作用是( )B A.控制溶液的酸度;

B.将被测离子保持在溶液中; C.作指示剂;

33.某溶液含Ca2+、Mg2+ 和少量Fe3+ 和Al3+今加入三乙醇胺,调到pH=10.0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此时测定的是( )C A.Mg2+ 含量; B.Ca2+ 含量;

35.用EDTA溶液滴定Pb2+ 时,要求溶液的 pH≈5用以调节酸度的缓冲溶液应选:C A.NH3 - NH4Cl缓冲溶液; B.HAc - NaAc缓冲溶液; C.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 D.一氯乙酸缓冲液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氢氧化钠PH值和浓度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