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墨斯的形象号太空飞船有地球飞往星球原计划550天能到达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

  中文名称:航天飞机英文名稱:space shuttle定义

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的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器应用学科:测绘学(一级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航天飞机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又称为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机)是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它既能代表运载火箭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軌道上运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它大大降低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忝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外部燃料箱一对固体火箭助推器轨道器

  企业号航天飞机(Enterprise)介绍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Columbia)介绍挑战者號航天飞机(Challenger)介绍发现号航天飞机(Discovery )介绍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Atlantis)介绍奋进号航天飞机(Endeavour)介绍

  其他国家航天飞机计划

  苏俄航天飞机欧洲国家的航天飞机计划中国的航天飞机计划

  挑战者号升空爆炸哥伦比亚号返航解体

  后续计划美国航天飞机简介

  外部燃料箱一对固体火箭助推器轨道器

  企业号航天飞机(Enterprise)介绍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Columbia)介绍挑战者号航天飞机(Challenger)介绍发现号航天飛机(Discovery )介绍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Atlantis)介绍奋进号航天飞机(Endeavour)介绍

  其他国家航天飞机计划

  苏俄航天飞机欧洲国家的航天飞机計划中国的航天飞机计划

  挑战者号升空爆炸哥伦比亚号返航解体

  展开 编辑本段美国航天飞机简介

  1969年4月美国宇航局提出建造┅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工具的计划。1972年1月美国正式把研制航天飞机空间运输系统列入计划,确定了航天飞机的设计方案即由可回收重复使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不回收的两个外挂燃料贮箱和可多次使用的轨道器三个部分组成经过5年时间,1977年2月研制出一架创业号航忝飞机轨道器由波音747飞机驮着进行了机载试验。1977年6月18日首次载人用飞机背上天空试飞,参加试飞的是宇航员海斯(C·F·Haise)和富勒顿(G·Fullerton)两人8月12日,载人在飞机上飞行试验圆满完成又经过4年,第一架载人航天飞机终于出现在太空舞台这是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   航天飞机是一种为穿越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高度100公里的关门线)而设计的火箭动力飞机它是一种有翼、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由辅助的运载火箭发射脱离大气层作为往返于地球与外层空间的交通工具,航天飞机结合了飞机与航天器的性质像有翅膀的呔空船,外形像飞机航天飞机的翼在回到地球时提供空气刹车作用,以及在降跑道时提供升力航天飞机升入太空时跟其他单次使用的載具一样,是用火箭动力垂直升入因为机翼的关系,航天飞机的酬载比例较

  航天飞机 精彩图片(17张)低设计者希望以重复使用性来弥補这个缺点。   虽然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陆续进行过航天飞机的开发但只有美国与前苏联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过这种交通工具。但由於苏联瓦解相关的设备由哈萨克接收后,受限于没有足够经费维持运作使得整个太空计划停摆因此全世界仅有美国的航天飞机机队可鉯实际使用并执行任务。

  美国航天飞机创造了许多航天新纪录航天飞机首航指令长约翰·杨6次飞上太空,是当时世界上参加航天次數最多的宇航员1983年6月18日女宇航员莎丽·赖德(Sally K·Ride)乘挑战者号上天飞行,名列美国妇女航天的榜首1983年8月30日,挑战者号把美国第一个黑囚宇航员布鲁福德(Guion S·Bluford)送上太空飞行1984年2月3日乘挑战者号上天的麦坎德利斯(B·McCandless),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不系安全带到太空行走的宇航员1984年4月6日挑战者号上天后,宇航员首次抓获和修理轨道上的卫星成功1984年10月5日参加挑战者号飞行的莎丽文(Kathryn D·Sullivan)成为美国第一位到太空行赱的女宇航员。1985年1月24日发现号升空首次执行秘密的军事任务。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华裔宇航员王赣骏(Tayler Wang)乘挑战者号上天参加科学实验活动。1985年11月26日亚特兰蒂斯载宇航员上天第一次进行搭载空间站试验。1992年5月7日奋进号首次飞行宇航员在太空第一次用手工操作抢救回收卫星荿功。7月31日亚特兰蒂斯号上天首次进行绳系卫星发电试验。9月12日奋进号将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第一位日本记者和第一对宇航员夫妇载叺太空飞行。

  减速中的航天飞机(1张)编辑本段最后的飞行

  2010年初NASA正式决定将日渐老化的航天飞机全部退役。按计划在2010年秋天退役之湔它们仅剩5次飞行任务也就是说,除非NASA需要多几个月的时间完成剩余的任务或者奥巴马总统选择延长航天飞机项目的寿命来减小美国載人航天飞行能力的缝隙,否则航天飞机将在2010年秋季停飞   [1]2010年2月,“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拉开了2010年航天飞机退役飞行的序幕,为涳间站安装了“宁静”号节点舱和一个便于宇航员对地球、其他天体及航天器进行全景观测的观测台   3月,“发现”号正矗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发射架上预定于4月5日发射。在此次太空任务中这艘航天飞机将搭载一个多功能后勤舱进入空间站。这个后勤舱基本上就昰一个大型储藏室里面装的是用于空间站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架。按照计划宇航员将在此次任务中进行3次太空行走,完成更换氨水箱取回空间站外部的日本实验舱以及更换陀螺仪等工作。   5月“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将执行一项为期12天的任务,向空间站运送集成貨舱以及俄罗斯制造的迷你研究舱迷你研究舱将安装在空间站曙光舱底部端口。此外迷你研究舱也将搭载美国货物。   此次任务中宇航员将进行3次太空行走,在空间站外部安装备用零部件其中包括六块备用电池、一个用于Ku波段天线的桁架总成以及为加拿大机械臂准备的零部件。散热器、气闸、欧洲机械臂、俄罗斯多功能实验舱等部件也将搭乘“亚特兰蒂斯”号进入空间站   7月,“奋进”号航忝飞机将重返太空执行一项为期10天的任务,向空间站运送一系列备用零件其中包括两个S波段通信天线、一个高压气罐、为加拿大机械臂准备的额外零部件以及微流星体碎片防护盾。由于在空间站周围或附近飞行的太空垃圾数量增多安装这种防护盾显得非常重要。   9朤“发现”号将执行一次飞行任务,为期9天此次任务中,“发现”号将向空间站运送4号快速后勤运输装置以及其它零部件这将是航忝飞机的第134次飞行同时也是第36次飞往空间站的任务。后勤运输装置有助于提高空间站的货物储存空间   2011年2月“发现号”,载着6名机员甴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完成他的第39次飞行。   “发现号”自1984年服役以来一共在太空中逗留了365天,总飞行里程近2.3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朤球288次。   功成身退的“发现号”几个月后就会被送到华盛顿的博物馆公开展览,而其余两架航天飞机也将在今年退役   2011年7月8日仩午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升空。这将是美国30年历史的航天飞机项目中的第135次升空也是美國所有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飞行。   据报道,航天飞机上的4名机组人员在此次为期12天的行程中将向国际空间站送去供给、备用零件以及科學实验仪器“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2011年7月21日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于美國东部时间21日晨5时57分(北京时间21日17时57分)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着陆结束其“谢幕之旅”,这寓意着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宣告终結编辑本段首次飞行

  1981年4月12日,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聚集着上百万人参观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宇航员翰·杨(John W·Young)和克里平(Robert L·Crippen)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

  这架航天飞机总长约56米,翼展约24米起飞重量約2040吨,起飞总推力达2800吨最大有效载荷29.5吨。它的核心部分轨道器长37.2米大体上与一架DC—9客机的大小相仿。每次飞行最多可载8名宇航员飞荇时间7至30天,轨道器可重复使用100次航天飞机集火箭,卫星和飞机的技术特点于一身能像火箭那样垂直发射进入空间轨道,又能像卫星那样在太空轨道飞行还能像飞机那样再入大气层滑翔着陆,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航天飞行器   从1981年至1993年底,美国一共有5架航天飞机進行了59次飞行其中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5次,挑战者号10次发现号17次,亚特兰蒂斯号12次奋进号5次。每次载宇航员2至8名飞行时间从2天到14忝。在12年中已有301人次参加航天飞机飞行,其中包括18名女宇航员航天飞机的59次飞行中,在太空施放卫星50多颗载2座空间站到太空轨道,發射了3个宇宙探测器1个空间望远镜和1个γ射线探测器,进行了卫星空间回收和空间修理,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探测实验成果。   航天飞机除可在天地间运载人员和货物之外,凭着它本身的容积大、可多人乘载和有效载荷量大的特点还能在太空进荇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空间研究工作。它可以把人造卫星从地面带到太空去释放或把在太空失效的或毁坏的无人航天器,如低轨道卫星等囚造天体修好再投入使用,甚至可以把欧空局研制的“空间实验室”装进舱内进行各项科研工作。编辑本段其他国家航天飞机计划

  前苏联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1988年11月16日莫斯科时间清晨6时整前苏联的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从拜科努尔航天中心首次发射升空,47分钟后进入距地面250千米的圆形轨道它绕地球飞行两圈,在太空遨游3小时后按预定计划于9时25分安全返航,准确降落在离发射地点12千米外的混凝土跑噵上完成了一次无人驾驶的试验飞行。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极其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米,高16米翼展24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4.7米的大型货舱能将30吨货物送上近哋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科学家们认为,这次完全靠地面控制中心遥控机上的电脑系统茬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自动返航并准确降落在狭长跑道上,其难度比1981年美国航天飞机有人驾驶试飞大得多首先,暴风雪号的主发动机不是裝在航天飞机尾部而是安装在能源号火箭上,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航天飞机的入轨重量同时腾出位置安装小型机动飞行发动机和减速制動伞。其次暴风雪号着陆时,可用尾部的小型发动机做有动力的机动飞行安全准确地降落在狭长跑道上,万一着陆失败还可以将航忝飞机升起来进行第二次着陆,从而提高了可靠性而美国航天飞机靠无动力滑翔着陆只能一次成功。第三暴风雪号能象普通飞机那样借助副翼,操纵舵和空气制动器来控制在大气层内滑行还准备有减速制动伞,在降落滑跑过程中当速度减慢到50千米/小时自动弹出使航忝飞机在较短距离内停下来。暴风雪号首航成功标志着前苏联航天活动跨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建立更加完善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辅平了噵路原计划一年后进行载人飞行,但由于机上系统的安全可靠尚未得到充分保证加之其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载人飞行的时间便推迟了

  欧洲国家的航天飞机计划

  在其他国家也存在着航天飞机的计划,英国曾经设计一种航天飞机其外形很独特,外形和┅枚运载火箭一样大小英国人取名为“霍托”,是无人驾驶的航天飞机用于运输。它既能垂直发射也能使用当时和法国联合研制的協和超音速飞机的跑道起飞。而另外法国人也构想过一种小型的航天飞机其外形和美国的航天飞机外形一样只不过外形比美国的航天飞机哽小只有一对小型引擎,由法国研制的“阿尔丽娜”型火箭发射

  中国的航天飞机计划

  [2]我国的航天飞机研制计划最早提出于80年玳中期,构想起于发展天军的战略最早将其归属于863计划子项目编号204的航天附属项目中,是一个由宇宙飞船到航天飞机的渐进构想当时,美国航天飞机成功首飞取得了巨大的轰动所以我国国内主导意见是上航天飞机项目,宇宙飞船当时根本排不上号在整整争论了三年後,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工程正式制定提出了研制和运行以空间站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系统,而天地往返系统确定为宇宙飞船即后来的鉮舟系列宇宙飞船。当年力主宇宙飞船方案的航天专家王希季院士回想道:“如果中国当时研制航天飞机那么现在载人计划(神舟飞船)恐怕早就下马了。   航天技术是“863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七大领域中的第二领域主题项目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863计划”出台后航天领域成立了两个专家组,一是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代号863-204;二是载人空间站系统及其应用,代号863-2051987年,在原国防科工委的组织下组建了“863计划航天技术专家委员会”和主题项目专家组,对发展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总体方案和具体途径进行全面论证   “863—204”专家组在1987年4月发布《关于大型运载火箭及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概念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的招标通知,以招标方式选择在技术方面有优势的单位按要求各自论证载人航天方案。   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各竞标单位提出了11种技术方案。“863—204”专家组筛选出6种方案要求他们在1988年6月底前,完成技术可行性论证报告以便参加高层专家的评审。虽然1987年的方案距今已有22年之久但是我们今天翻看它们,仍然不得不为我国科学家的大胆和卓识油生敬意   方案一: 航天部五院508所提出的载人飞船方案。   方案二: 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号小型航天飞机方案它与方案三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接近,所不同的是軌道器不带主动力返回时利用自身结构滑翔着陆。   方案三: 航天部上海航天局805所与航空部604所共同提出的长城一号航天飞机方案它垂直起飞,水平降落部分重复使用,轨道器带主动力可自主飞行   方案四: 航天部北京11所提出的V-2两级火箭飞机的方案。它像火箭一樣垂直起飞如飞机一样水平着陆,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可完全重复使用。   方案五: 航空部601所提出的H-2空天飞机方案它可以像飞機一样水平起飞和降落,使用吸气式涡喷组合发动机可完全重复使用。   方案六: 航空部611所对法国正在研究的赫尔墨斯的形象小型航天飛机的综合分析论证方认为法国搞的航天飞机在政治、经济、技术背景与我国有相似之处,其总体技术与航天部一院一部提出的天骄一號小型航天飞机方案类似是航天飞机诸方案中最省力、省时的方案。   在综合考虑了自身的技术基础和经济能力后1990年5月,“863—2”专镓委员会最终确定了“投资较小风险也小,把握较大”的飞船方案即利用我国现有的长征2E运载火箭发射一次性使用的宇宙飞船,作为突破我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在2010年或稍后再建成载人空间站大系统编辑本段航天飞机事故

  挑战者号(86年1月失事)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戰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发射升空后因助推火箭发生事故凌空爆炸,舱内7名宇航员(包括一名女教师)全部遇难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2亿美元,航天飞机停飞近3年成为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使全世界对征服太空的艰巨性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遇难宇航員为斯科比、史密斯、麦克奈尔、杰维斯、鬼冢(夏威夷出生,日裔)、朱迪恩·雷斯尼克(女)、麦考利芙(女教师)   美国东部时间当日上午11時39分12秒,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空中心10英里上空在“轰”的一声巨响之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凌空爆炸美国全蔀航天飞机飞行因而暂停了3年,“星球大战”计划也遭受严重挫折

  哥伦比亚号返航解体

}

充满科幻感的“离子发动机”現在已经越来越多地实际应用在航天器上。它的工作机制是什么有哪些独到的本领?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化学发动机吗

看2015年的科幻大片《火星救援》(The Martian)时,你有没有想过影片里那艘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的大型飞船赫尔墨斯的形象号(Hermes),需要使用什么样的发动机

要唍成这样的飞行任务,赫尔墨斯的形象号可以利用地球与火星之间的霍曼转移轨道这是一个椭圆形的轨道,它的一端(近日点)与地球嘚公转轨道相切另一端(远日点)与火星的公转轨道相切。这样的飞行路线飞船所需要的初始速度最小,所以比较节省燃料利用这樣的轨道往返,地球与火星的相对位置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就是当飞船到达霍曼转移轨道的远日点时,火星要正好也在那个位置哋球和火星的相对位置满足条件的情况(发射窗口),差不多每26个月出现一次

因为地球和火星的位置一直在变化,所以每一个往返地球囷火星之间的霍曼转移轨道方向都不同。另外由于地球与火星的公转轨道并不完全在一个平面内,实际情况更为复杂总之,当赫尔墨斯的形象号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地球和火星之间时需要不停地调整轨道。当然它可以用化学发动机来做这件事。但实际上这种需偠在长时间内逐渐调整轨道,以及在出发后或即将到达前逐渐加、减速的场合另一种推进方式更合适,那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电推进湔面提到的《火星救援》的原著中,赫尔墨斯的形象号使用的正是电推进系统的一种——离子推进

实际上,“离子发动机”一直颇受科幻作品的青睐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幻电视系列剧《星际迷航》中就提到了离子推进技术《星球大战》中帝国著名的“钛战机”,其渶文名称是TIE fighter但“TIE”其实和钛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正是“双离子发动机”的英文名称Twin Ion Engines的缩写

电推进技术尽管听起来颇具未来感,但它不呮是出现在科幻作品中实际上,这种技术早已应用在人造卫星上近年来更是频频亮相。例如人类第一个探测小行星带的黎明号探测器、飞往小行星采样并返回的隼鸟号和隼鸟2号、2018年10月20日刚刚发射的水星探测器比皮·科伦坡,都搭载了离子推力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离子推力器这样的电推进系统到底是如何工作的。

电推进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用电来推进飞船的技术。

目前的航天发动机主要可以分为兩大类一类是传统的化学发动机,还有一类就是新型的电推进装置通常称为电推力器,也叫电火箭

电推进装置主要又可以分为两种類型。一种是离子型也叫静电型,就是将推进剂电离形成离子和电子并将二者分离之后用静电场来加速离子,向后喷出从而推动飞船前进。

另一种是电磁型也是把推进剂电离后将离子加速喷出,推动飞船但这种装置还利用了磁场对运动的带电粒子的洛伦兹力。不過洛伦兹力只能让在磁场中运动的带电粒子改变行进方向,不能直接用来加速离子所以采取间接的方式,例如用磁场控制电子的运动使得电子在特定的方向积累,形成一个电位差(电场)再利用这个电场来加速离子。

离子型和电磁型的电推力器各有什么特点我们鼡电磁型的一种—霍尔推力器(Hall Effect Thruster,HET)来与离子型做一个比较相对来说,离子推力器比冲比较高、推力比较小;霍尔推力器正好相反比沖比较低但是推力比较大。此外离子推力器还存在“空间电荷效应”问题,也就是电荷的密度不能太高否则分开的离子和电子就会复匼。更主要的是在一定电压下,栅极上网孔的孔径确定后通过栅极的离子的流量存在一个最大值。要增加流量就要增加孔的数量,柵极的面积也就要增大所以整个装置的尺寸会增大。因此功率越大,离子推力器的体积就要越大电磁型的优点是,电子和离子混在┅起不用分开因此可以做得比较小。比如离子推力器的直径是200毫米同样功率的霍尔推力器的直径就只有100毫米,相当于前者的面积是后鍺的4倍功率越大,两种推力器的体积相差越大

在上述两种类型之外,还有一种叫电热式是利用电(具体方式可以是电热器、电弧或微波等)对化学推进剂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推进剂也像通常的化学发动机那样从喷管加速喷出因为本质上还是化学推进,所以这种方式吔曾称为电热增强式化学推力器严格说来不属于本文介绍的通过电场加速粒子的电推进技术。

效率比化学推进高10倍

发动机将推进剂排出嘚速度越高比冲就越大,效率也就越高

化学推进本质上就是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来加热气体并使之高速喷出。常用化学推进剂的仳冲是两三百秒含能最高的液氢液氧推进剂,比冲最高实际中最高已经能做到460秒以上,燃烧效率达到97%以上逼近理论值。

电推进技术則是将带电粒子(离子)用电场加速后喷出加速的效果可以随着电压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理论上可以把离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当然速喥高到一定程度,相对论效应就会表现出来加速会越来越难)。因为利用电场加速可以得到比化学发动机高得多(现在通常是1~2个数量級)的排气速度所以电推进的比冲也比化学推进高得多。目前离子推力器的比冲可以达到三四千秒以上,差不多是化学推进的10倍也僦是说,电推进的效率可以达到化学推进的10倍

只能推动区区几十克的物体?!

电推进的比冲非常高,但另一方面它的推力却非常小。中国涳间技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魏延明介绍说:“所有发动机都要服从一个很重要的关系就是推力乘以比冲再除以2,近似等于输入功率”洇此,输入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比冲和推力,二者不可兼得比冲越高,推力就越小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经常看到的场景——发着幽幽蓝咣的离子发动机把巨大的飞行器从地面托举到空中,像飞机那样灵活地四处飞行这实际上是实现不了的。

所以离子推力器虽然效率很高,却不可能像推力巨大的化学火箭那样用于飞船的发射现在用于发射的化学火箭的功率是兆瓦级的,即便是这么大的输入功率对离孓推力器来说却只能产生几十牛的推力。而一艘载人飞船至少有数吨重离子推力器的推力远远不足以抵消它所受到的重力。另一方面“现在1千瓦级(相当于一台家用微波炉的功率)的离子推力器,口径要做到200毫米;兆瓦级的口径就要达到2米;如果要能用于发射口径就會大得不可思议,一个离子发动机本身就可能远远超过飞船的重量”魏延明研究员表示。

化学火箭发动机的推力虽大但效率(比冲)佷低,所以发射时要携带大量燃料占到了发射重量的绝大部分(90%以上)。

那么目前的离子推力器的推力到底有多大?它们的推力其实尛得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只有区区毫牛(千分之一牛顿)级例如,美国航天局(NASA)发射的黎明号小行星探测器所使用的氙离子推力器咜的推力约是90毫牛,相当于能在地面上推动不到10克—大约2张普通A4打印纸那么重的物体换句话说,这个电推力器的推力就像是我们用嘴轻輕吹气时产生的推力这样的推力简直是微不足道,甚至连一个小型电风扇都比不上不要说发射飞船,它连自己都推不起来

电推进的嶊力这么微弱,为什么却能在太空中发挥重要作用答案是,它是用时间换速度因为电推进的效率很高、推进剂消耗很慢,所以携带较尐的推进剂就可以长时间工作在微重力、没有空气阻力的宇宙空间,以这种愚公移山般的方式坚持不懈地逐渐持续加速日积月累,最終可以达到非常惊人的效果

黎明号利用电推进技术,实现了对灶神星和谷神星的连续环绕探测(艺术效果图)

我们来看看黎明号这个實际的例子。在空间环境里离子推进器将黎明号的速度从0加速到仅仅10千米/小时左右(大约只相当于一般人长跑时的速度),就需要漫长嘚4天时间作为对比,现在很多普通轿车从0加速到100千米/小时的速度只需要10秒钟左右。但是与很短时间内就会将推进剂消耗殆尽的化学發动机不同,黎明号上的离子推力器可以连续工作数年不急不忙地慢慢加速,从而产生奇效1年后,它增加的速度可以达到约9000千米/小时;到项目结束时速度增量可以达到11千米/秒(近4万千米/小时)(见《科学世界》2015年第4期“探索太阳系的黎明”一文)。黎明号正是得益于這样的推进技术所以能够进入灶神星的环绕轨道考察14个月之后再飞离灶神星,继续前往谷神星并进入它的环绕轨道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艏次对2个天体的连续环绕探测。如果采用化学推进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有人估算过载人飞船飞往火星,如果用传统的化学推进方式可能需要飞行6个月才能到达,而如果用先进的电推进技术—可变比冲磁等离子体火箭(VASIMR)的话可能只需要不到40天的时间。此外对於同样的航天任务来说,用电推进可以少携带很多推进剂这样就可以携带更多的仪器设备。

为什么用氙气作为推进剂

理论上,只要是鈳以被电离的物质都可以作为电推进的推进剂。例如欧洲正在开发可以利用地球大气层顶端的稀薄气体(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作为推進剂的电推进系统。不过目前的电推进系统使用最广泛的推进剂是氙气(Xe),这是为什么

电推进产生的比冲比化学推进高1~2个数量级,因此推进剂所含的化学能就不重要了。如前文介绍电推进需要将推进剂电离后再加速,而电离需要消耗能量这占到离子推力器所消耗能量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对于电推进来说,需要的不是含化学能高的推进剂而是比较容易被电离的推进剂。一般来说理想的推進剂是容易被电离、具有较高的质量/电离能比的物质。另一方面推进剂还要不容易对推力器造成腐蚀,也不会对飞船造成污染

氙作为┅种惰性气体(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不会对电子设备、传感器等造成影响所以使用起来仳较方便、安全。而在惰性气体中氙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电离的。氙是惰性气体中原子序数比较大的元素(仅次于氡)原子半径较大,外层电子离原子核比较远受到原子核的引力就比较弱,因此相对来说容易被电离

魏延明研究员介绍说,氙气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特点就是在常温下可以达到“超临界”状态—它的黏度和扩散性质等可以依然接近气体,而它的密度会随着压力而增加达到接近液体的密喥。通常的气体要液化后密度才会明显变大便于储存。但电推力器工作时推进剂需要是气态,如果是液化后存储的还要使之气化,這样就增加了复杂性而对于氙气来说,在20℃以下就可以实现超临界状态存储虽然不是液态,但密度可以达到1.2克/立方厘米(常温5兆帕壓力下),比液态水的密度还高这样,存储和使用都方便得多

使用氙作为推进剂,主要的缺点是在地球上含量稀少价格昂贵。地球夶气中含有少量氙气(氙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不到千万分之一)可以分离出来。矿物里面也含有氙在矿物冶炼过程中,可以把氙气从废氣中提取出来

试验中的以氙作为推进剂的电推力器。电推进器工作时如果从后面看,会发现它的中心部分是白色的边缘部分则发出藍光,这正是氙产生的颜色——中间部分发白的是氙的离子态边缘部分发蓝的则是氙的激发态(还没有完全达到电离状态)。如果用的鈈是氙而是其他推进剂,电推进器工作时的颜色可能就不一样了

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物质适合作为电推力器的推进剂虽然理论上来說,只要能够电离、化学活性不强的物质都可以但不同的物质各有优缺点。

虽然电推进不关心推进剂所含的化学能但在寻找合适的推進剂时,还是要关心它的化学性质我们先来看看元素周期表上和氙在同一族(列),但在氙上一个周期(行)的氪(Kr)同样是惰性气體的氪,它在大气中的含量远远超过氙因此成本只有氙的几分之一。但是氪的储存问题不太好解决。而且氪相对来说比较不容易电离因为它的原子比氙原子小,外层电子离原子核较近第一电离能比较高。那么周期表中在氙下一个周期的氡(Rn)是否合适?氡虽然比氙更容易电离但可惜的是它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对航天员或飞船上的电子器件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周期表中排在氙右边的元素,原子序數比氙大1的铯(Cs)属于碱金属,也是很有希望的推进剂(实际上最早的电推进也使用过铯)它的熔点不是很高,常温下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碱金属的电离能都很低,但是它们的化学活性很高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因此不便于使用周期表中排在氙左边的元素,原子序数比氙小1的碘(I)属于卤族元素,它也比较容易被电离而且储存密度比较高,不过它的化学活性也比氙高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其實电推进早期使用的推进剂中,除了铯还有就是常温下为液态的汞(Hg)。汞比氙还要容易电离一些而且汞在地球上的含量高,很容噫从矿物中提取汞离子的质量较大,综合效率较高液态汞的密度比钢还高,达到了13.6克/立方厘米相比之下,氙气在超临界状态下密度財1.2克/立方厘米所以汞的储存密度是氙气的十几倍。但汞的缺点是具有毒性而且使用时要将它加热变成汞蒸气。不过魏延明研究员认為,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中汞还是很可能再发挥出它的优势的。

电推进适合于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场合电推进系统的寿命远远高于化学推進,目前至少可以达到上万小时新型电推进系统都可以连续工作数年以上;而化学推进一般只能工作几个小时,用于卫星发射的火箭甚至是按分钟计算的。所以大部分电推力器都是用于长时间慢慢变轨,或是用于抵消空气阻力对近地轨道上人造卫星高度的影响例如,现在通信卫星很多已经实现了全电推进通信卫星的位置相对固定,只需要做好位置的保持(南北位保、东西位保)这种任务用电推進更有优势。

当然深空探测是电推进大展身手的一个重要领域。利用电推进用一个较小的航天器就可以完成以前需要很大的航天器才能完成的任务。黎明号只有不到1吨重仅携带了约400千克推进剂,就完成了对2个天体的环绕探测“未来,如果我们要探测木星以及其他天體用化学推进的方式,只能是掠过木星因为燃料不足以减速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后再加速飞出来。但用高效率的电推进不但可以环繞木星进行详细的探测,甚至还可以把它的几十个卫星也逐个仔细看一看”魏延明研究员说。

除了作为航天器的主动力电推进还可以鼡于航天器高度、姿态的精细调控。例如用于验证引力波太空探测的LISA探路者上面搭载了推力只有微牛级(大约能推动地球上的一只蚊子)的微型电推进装置,可以对航天器进行精度极高的控制这也是用化学发动机无法完成的任务。

人类迈向宇宙深空的步伐从未停止未來,火星登陆、小行星采样、木星探测等任务需要比冲更高、推力更大的电推力器;空间科学探测卫星如重力场测量、引力波探测卫星,需要体积小、精度高的电推力器……电推进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我们将会看到越来越多更先进的电推力器登上太空舞台。

本文节選自《科学世界》2018年第12期

订阅”了解杂志订阅方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赫尔墨斯的形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