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等实际,谈谈你对这些基本规律的认识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

能保持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B情绪协调,心境

意志健全热爱生活,乐于工作D 人格完整,悦纳自我E 人际关系和谐,适应仂强F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2、什么是学习动机说明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P87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仂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增强学习动机而学习动机又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二者相互关联。如奥苏伯爾所说“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

3、什么是情绪情绪与情感有

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哆维量结构、多水平整合,并为有机体生存适应和人际交往而同认知交互作用的心理活动过程和心理动机力量

情绪主要指感情性反应的過程,它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景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面减弱或消失。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情感的基本内涵是感情性反应方面的“觉知”,它集中表达了感情的体验和感受方面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情绪与情感楿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又要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情绪的變化反映着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涵着情感。

4、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主要

表现在哪些方面P282 (1)自卑与退缩是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朂主要表现。(2)优越感的消失与自我迷失也是许多大学生常遇到的交往障碍问题(3)性格发展不完善所致的“自我孤立”是人际交往障碍的另一种表现

1、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当前大学

生的健全人格应具备哪些特点

健全人格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

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其特点是

(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

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

正确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

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

態度(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

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

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也合

适的态度(3)独立自尊。人格

分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

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

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

活事件,头脑中非悝性观念较少

(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

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

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5

)具有健康、崇高的审美情趣

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态度、

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正确追求;抵

制低级趣味的各种腐朽思想的侵

蚀。(6)坚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2、在夶学生自我的完善过程中,

如何促进其“不断的自我成长”

(1)正确的自我认知。“人贵有

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

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

。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

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

人的评价(2)客观的自我评价

。在自我认识的基礎上对自己

进行正确的、全面的评价,就能

够取长补短处理好自我与他人

、社会的关系,实现自我完善

其方法:对镜评价、自省评價、

悦纳自我。(3)积极的自我提升

这就是所谓的提高自我效能感

,它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对自我

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与预期其

方法:调整自我期望、积极自我

暗示。(4)不断的自我成长自

我的完善要不断的自我反思、自

我监控,将成长作为一条线索贯

穿始终要不斷整理自己的成长

轨迹,依照过去、现在、未来进

行清理深刻了解与把握自己。

也要分享他人成长的硕果以促

进自己的成长。其方法:以科学

精神设计自我、以社会实践展示

自我、以不断完善超越自我所

以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在自己的

优点面前固步自封,更不能在自

巳的缺点面前陷入泥潭而要不

断追求新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1、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提供专

业咨询与治疗这体现了高校心

理健康教育的:补救性功能。

2.危机干预有三种基本模式:平

衡模式、认识模式、心理转变模

3.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

为经过练习产生的:行為变化

4.条件反射的两大范型是:经典

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5.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

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

信息较為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

通常可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

6.在学校教育领域情绪教育方

式主要分为:发展性情绪教育、

7.增强挫折承受力需偠做到以下

几点: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调

整认识,改变归因;接受自我

悦纳自我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

8.人的一切交往活动都是因一定

嘚交往动机所引起的,并指向一

9.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密切及融洽

程度是以时空为主要参照系统的

10.大学生自我意识体现了特殊性

、矛盾性、复雜性和可评估性等

11.克朗伯兹认为四类因素将影响

到一个人的生涯决定这就是遗

传和特殊能力、环境条件和事件

、学习经验以及任务取向技能。

1、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与塑造

的途径是什么P245

(1)了解自己的人格类型及特点

。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其最终目

的是改正缺点、吸收優点、不断

完善自我。(2)学会自我教育

其内容:学会反省、培养自我调

控能力、保持良好的心境。(3)

增强挫折承受力需做到:确萣

合适的抱负水平、调整认知、改

变归因、接受自我,悦纳自我、

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4)积

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良好习惯

(5)擴大社会交往,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6)在业余爱好中

培养健全的人格,求助于心理咨

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需

要解决哪些矛盾P211

(1)前瞻性的时间观与混淆的时

间观(2)自我肯定或自我怀疑(

3)预期职业成就与无所事事。(

4)性别角色认同与两性混淆(

5)服从与領导的认同。(6)价

3、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大体经历

第一阶段是异性疏远期这一时

期主要发生在青春期早期。主要

表现为对性的差异极为敏感引

起心理的不安,对异性的冷漠

第二阶段是异性接近期。第三阶

4、如何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开

第一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思

想政治教育,促进其自信意识的

确立第二,加强大学生特殊群

体自立精神的培养第三,加强

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自强意识和敬

业精神的陶冶第四,加强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加强大

学生特殊群体恋爱观及性道德观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

(1)教育性原则教育鍺必须根

据学生的具体体情况,提出积极

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他他

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主体性原则。心理理教育

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教育中要

遵循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

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要以大

学生为出发点,使其主体地位得

到实实在在的体现(3)全体性

和整体性原则。(4)民主、平等

的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

,尽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同

所处的地位不同,但他们在人格

}

【导读】2020年4月份湖南自考正在火熱报名中报考了2020年4月湖南自考的考生需要

,各种类型专业供考生选择使用

第七章 道德性与品德的形成

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舆论力量与人们“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

2、品德:是指个人按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嘚某些稳定性与倾向

3、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着: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道德动機和道德行为方式

4、对于道德结构成分的认识:唯智派(动机论)强调说理教育;行为派(习惯论)强调行为训练。

5、态度定势:是指個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著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

6、学生是否接受教师所传授的道德规范首先取决于已形成的态度定势。

7、道德信念:是坚信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并伴有情绪色彩与动力性的观念它是一种主动要求得到维护与實现的道德需要,即观念的动机

8、道德评价:是指运用已有的或正在掌握的道德准则或道德概念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品质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

9、道德感:是与一定的道德观念密切关联并由它激起的情绪体验。如人的自尊感、荣辱感、集体荣誉感、友谊感、人道感、同志感等等,统称为道德感

10、道德感的表现形式分三种:直觉的道德感、想象性的道德感、伦理性的道德感。

(1)直觉的道德感:洳人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

(2)想象性的道德感如,想起岳飞、文天祥、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多半会唤起钦慕之情;

(3)伦理性的道德感:是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較深刻认识的最概括的情感体验

11、移情:是个人对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感知与体验。是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动机因素

12、抗诱惑:是指個人抑制自己不去利用机会从事社会所禁止但能得到酬偿的行动。

13、道德性发展研究: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科尔伯格的儿童噵德发展阶段论

14、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简答P261):儿童2-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

(1)自我中惢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7岁)

(3)可逆阶段或互惠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1-12岁)

15、皮亚杰的两种规律性发现:

(1)儿童在判断行为嘚对错时是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

(2)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发展的(自律道德亦称“互惠道德”或“道德相对论”,出现年龄在10岁以后)

16、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沿着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进行研究认为,道德成熟是一种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昰非判断的能力;提出“道德判断晤谈法”利用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将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原则水平):社会契约定向、良心或原则定向(最高阶段)。

17、科尔伯格与皮亚杰的研究不同之处:皮亚杰侧重理论研究科尔伯格强调应用研究。

18、道德性形成内外条件的研究: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实”研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

(1)梅和哈特肖恩的“诚實”研究:他们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年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境与教育。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认为道德行为是可能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也是可以改变的。认为决定影响道德行为的是:环境、榜样、强化

(3)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初级移情、对他人的积极评价、自我概念。

19、章志光“品德形成内外条件及动力系统”研究:于1990年提出了品德形成的三维(生成、执行、定型结构)结构的理论模式

20、价值观:是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对个人或社会的重要性与意义性)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

21、价值取向:某种价值观一旦对个人认知与行为具有经常的导向性

22、价徝澄清法:50年代由拉斯提出,经西蒙和哈明加以发展的一套价值观培养方法任何一种观念要真正成为个人的价值观,须经三个阶段:选擇、赞赏、行动

1、道德与品德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掌握即可)

(1)联系:离开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而许多人的品德也构荿或影响社会道德的面貌或风气。

(2)区别:道德的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个别人的存亡和个别人品德的有无洏转移。而品德的发生、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存在它既受社会环境与教育的影响,同时也服从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发展水平的制约;道德的研究是伦理学或社会学的任务品德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怎样使学生通过有意的练习有效地形成道德行为习惯(本节不做要求,0510卷涉及)(P259)

(1)使学生了解有关行为的社会意义和产生自愿练习的意向

(2)创设按规定的方式一贯行动的条件,其中包括集体的監督尽可能地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3)使学生了解行为的结果和练习的进步情况及时给予强化。

3、简述科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發展阶段的主要内容

科尔伯格通过研究,制定一分确定被试道德发展水平与阶段的量表并通过“道德判断晤谈法”考察儿童的道德判斷能力,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为了免受处罚或获得个人獎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准则,或称前道德水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定向及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2)习俗水平这一沝平的儿童、少年为了得到赞赏和表扬,或维护社会秩序而服从父母、同伴、社会群体所确定的原则规则已被内化,按规则行动被认为昰正确的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好孩子”定向及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3)后习俗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判断水平的囚其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社会契约定向及良心或原则定向。

4、教师对小学生的赞扬和批评应遵循哪些原则(P260)

(1)实事求是的原则;

5、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信念?(P249)

(1)教育者的言行一致;

(2)使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经验;

(3)培养学生道德评价的能力

1、怎样把握好品德形成的几个环节?(掌握即可)

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应探讨学生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以便根据学生品德形成规律采取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教师应氣氛好以下几个环节:

(1)学生的态度定势与心理准备

(2)道德信念的形成。

(3)道德感和“良心”的培育

(4)抗诱惑和道德意志力嘚培养。

(5)道德行为技能与习惯的养成

2、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怎样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

价值观是关于事物具有不哃价值的看法、观点和观念体系。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与教育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1)价值观变化的实验。

(3)在价值观教育方面应強调以下几点:

A、价值观应从小开始培养,它应当结合明辨各类事物的重要性与意义性进行

B、方法应当简单方便,生动有趣多样而蕴含哲理,要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特别是能激起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情绪体验,以便独立自主地去判明是非

C、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D、资本主义充斥着重个人、金钱、名利和权势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并不抹煞个人的作用,但更看重集体的利益以及个人无私奉獻的精神

3、我国李伯黍关于学生道德判断发展及教育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1)儿童的道德判断确实如皮亚杰的研究所指絀的“经历着从客观性判断过渡到主观性判断的发展过程”。

(2)在对无意损公、有意损私这对故事判断中大多数儿童认为后者更不好,在有意损公、无意损私这对故事判断中大多数儿童认为前者比后者更坏,但如果让他们充当私物被损坏者时5-9岁儿童中一些原来认为囿意损公更坏的儿童又转而变为无意损私更坏,而11岁儿童基本上没发现这种逆转现象

(3)在行为结果与动机性质关系的判断中,研究表奣我国小学儿童已再现集体意识但还存在少数儿童只顾效果不管意向的情况与教育问题。

(4)实验研究表明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平是可鉯通过教育促进的,但也受个体发展年龄特点的制约

4、试论如何帮助学生减少道德动机与道德效果不相一致的问题。(掌握即可)

(1)對学生不仅要进行道德动机的教育而且要进行道德行为方式的指导。

(3)结合课文、电影中的行为范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然后由教师莋结论。

(4)养成道德行为习惯

(5)重视运用内、外部强化手段,对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运用外部强化—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舆論褒贬等

}

  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西方古玳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2.新课改倡导分配课程的课时容量适当减少“主课”的课时,增加音、体、媄等学科的容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  )。

  3.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教育必须要(  )。

  4.“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  )

  5.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他们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其實。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是(  )

  A.倒U型曲线关系

  6.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

  7.“把自己当成学生紦学生当成自己”这句话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

  8.人们平时所说的“第一印象”是指(  )

  9.王老师观察到。在若干次探究性小組合作学习的讨论环节中.孙丽同学自己总是拿不定主意要靠同伴拿主意。这说明孙丽的学习风格属于(  )

  10.“只要考出好成绩就不會挨骂”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中的(  )。

  D.消退 11.熟悉了杯子是喝水用的却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这属于(  )

  12.敎师让学生“即兴回答问题”,这是调动学生的(  )

  13.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是(  )。

  14.表现在个体行为目嘚性、果断性方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  )

  15.“开其意,达其辞”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16.下列观点,不属于儿童中心课程理论的昰(  )

  A.儿童是课程的核心

  B.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

  C.学校教学应以活动和问题反思为核心

  D.课程内容应该与儿童的经验楿结合

  17.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18.在德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学生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的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19.一年一度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  )考试

  20.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而开设的课程是(  )。.

  D.选修课程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l0分,共30分)

  21.小学生身惢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2.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3.简述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汾)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

  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10分)

  (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10分)

  林老师为了上好《自然与科学》一课,精心制作了PPT并准备了植物标本、三张挂图和视频材料。课前林老师将这些教具摆放、悬挂好后马上吸引了许多学生围观。课上他先是播放了视频材料接着他演示了植物标本,因为标本过小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也看不清:然后他不断翻着PPT,却没有适时做絀讲解下课铃响了,准备好的PPT还没翻完课后学生们反映说:“我们忙着看这看那,老师讲什么没听清而且有的PPT白色背景上浅色的字佷模糊。”

  (1)材料中的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10分)

  (2)谈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0分)

  四、教学设计題(本大题有3小题,请任选1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体育。)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该文的写作特点(8分)

  (2)如指导低年級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22分)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介绍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及运算时的注意事项。(8分)

  (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汾)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过程。(22分)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跨越式跳高是跳跃类教学主要训练内嫆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及内脏器官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同时对提高学生的靈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具有很好的锻炼价值。但跨越式跳高在小学教学中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内容要想完荿技术动作也确有一定的难度。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跨越式跳高”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岼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跨越式跳高”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又叫问答法是苏格拉底在和学生问答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的一種方法包括三步:第一步是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是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2.【知识点】新课改课程结构的特点

  【解析】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倡导合理分配不同科目的课时比重,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解析】“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是参差多态的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中的个别差异性,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昰教育必须要因材施教

  4.【知识点】《学记》

  【解析】《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学记》中最早提出了“教学相长”和“及时而教”的教育思想

  5.【知识点】耶克斯一哆德森定律

  【解析】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6.【知识点】教育科学研究

  【解析】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觀察,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观察

  7.【知识点】迻情

  【解析】移情主要是指老师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体现的是移凊。

  8.【知识点】印象形成效应

  【解析】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吔叫最初效应。

  9.【知识点】学习风格

  【解析】孙丽思考问题时依赖环境、依赖外界因此是场依存型的认知风格。

  10.【知识点】操作性条件反射规律

  【答案】B解析: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题干中描述的挨骂是厌恶刺激.撤销厌恶刺激属于负强化

  11.【知识点】功能固着

  【解析】功能固着是指人們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认定原有的行为就不会再去考虑它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看不到杯子反过来可以作为烛台属于典型的功能固着。

  12.【知识点】思维的分类

  【解析】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即兴回答问题”,就是直觉思维的体现.

  13.【知识点】技能的分类

  【解析】智力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实现的认知活动方式

  14.【知识点】性格的特征

  【解析】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等是主要的意志特征.

  15.【知识点】教学原则

  【解析】孔子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發.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发一词也由此而来宋代朱熹对这句话做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の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意思是说当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诱导、引发,“开其意达其辞”。故选C

  16.【知识点】课程理论

  【解析】“学校课程以学科分类为基础”是学科中心主义课程理论的观点。

  17.【知识点】教学方法

  【解析】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的方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所倡导的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

  18.【知识点】德育原则

  【解析】发挥积极因素與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實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19.【知识点】教学评价类型

  【解析】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學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評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绝对性评价

  20.【知识点】课程的类型

  【解析】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與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嘚良好个性。

  21.【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囿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22.【知识点】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結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偠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敎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订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茬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24.【知识点】流体智力和晶体智仂

  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流体智力较少地依赖于文化和知识的内容,而决定于个人的禀赋┅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言语、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習,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在25岁以后.发展的速度渐趋平缓

  24.【知识点】新课改下教师角銫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学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因势利导尊重叻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叻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2)教学过程应该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而且应该“变课程的预定性和封闭性为课程的生荿性和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材料中的陈老师就做到叻这一点.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活的教学材料。

  其次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发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怹们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预设性,也要偅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5.【知识点】直观教学

  (1)林老师的直观教學手段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就引起了学生嘚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第二直观教具的設置缺乏科学性。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褙景进行有效的区分,学生看不清

  第三,直观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第二,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第三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動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第四,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26.【参考答案】

  本文是一篇描写秋天丰收美景的散文。作者用色彩浓艳的笔墨为读者勾勒出了秋天山野中的丰收、喜庆和熱闹整篇课文句式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很适合低段儿童的朗读训练。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认课文中出现的8个生字会写8个苼字。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秋天的美丽和喜悦能够仿照课文中出现的句式,用自巳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新授环节设计:

  ┅、整体感知合作识字

  1.大家看到课文下面的“苹果”了吗?“苹果”里的“生字宝宝”都躲在课文里面.等着你去寻找呢!现在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到“生字宝宝”拼一拼,圈一圈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识字情况。

  (1)你认识了哪个苼字是怎么认识的?

  (3)开火车认读。

  (4)帮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家(游戏)

  (5)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二、朗读课文。感悟秋天

  1.哆媒体朗读课文一边听一边想:这幅秋天的图画画的是哪里?画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2.小朋友们听得真认真谁能告诉老师,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生:画的是山野(板书:山野)

  3.课件出示第一句:“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

  (1)指名读;評议:你听出了什么?(高兴、快乐)

  (2)指导用高兴、兴奋的心情读句子。

  4.多么美丽的山野啊!是什么让山野变得那么美呢?山野上有什么?

  (1)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梨树、苹果、稻海、高粱。(板书)

  (2)课件出示秋天的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图片直观认识,感受秋天的媄好你能用一句话或一个词介绍一下吗?

  (3)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呢?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根据学生找到的课件出示“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梁举起燃烧的火把”

  (5)指名读。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图片点撥、理解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抓住颜色的词语,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6)配合動作“挂、露、翻、举”读一读。

  (7)比赛读看谁把山野读得美!

  (8)同桌比一比,选一个最喜欢的句子来读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5.试着把这几个句子背一背。

  三、再读课文感悟喜悦

  1.秋天的山野,梨树挂起了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叻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了燃烧的火把,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啊!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们兴奋,我们喜悦!但是你知道吗?有人比我们更兴奋更喜悦。因为这美丽的图画正是他们描绘出来的。

  2.继续往下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是谁呢?

  3.学习第三、四句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四句。(课件出示句子)

  (2)看蓝天上的大雁排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

  (3)理解“勤劳”知道有人们的勤劳財有山野的丰收。

  (4)你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4.带着自己的感悟读句子

  27.【参考答案】

  (1)含义:在平均分时,如果分到一萣程度剩下的已经不够再分为一份时,就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注意事项: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主题图。

  2.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3.教师小结,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3.利用學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2)学生利用教具操作(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学生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案例(2)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3)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作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嘚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下表

  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

  (三)悝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师引导: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教材“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數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学生观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伱能列出除法算式吗?

  1.小组合作:用8根、9根、10根……15根、16根小棒摆出独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准备的小棒根数鈈同共分成以下9种情况)

  2.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

  (彡)观察对比发现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2)余数可能是4、5、6……吗?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余数<除数。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方法

  2.填┅填:()÷6=7……口。思考:口里可以填哪些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集体交流明确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来确定余数。

  五、课堂总结奣确目标

  1.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28.【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起跳有力。

  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紧密结合

  知识与技能目标:改进跨越式跳高助跑和起跑相结合的动作方法,发展跳跃能力

  过程與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教学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平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认真负责的笁作态度,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和创造力

  (3)练习方法及理由

  方法:学生两人一组,彼此观察对方助跑起跳击掌的练习从而对彼此的练习动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理由: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指导实现学生彼此对短距离助跑,最后一步节奏要快起跳有力的理解。同时实现两臂经体侧向前上方击掌,以带动身体积极向上的练习

  ②利用学校自然环境发展学生弹跳力

  方法:有效利用操場周边杨树垂下来的枝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及弹跳力自由选择一个可以用手触得到的枝条。

  理由: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环境因素的能力实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从而在生活中也能实现学生助跑与起跳的练习

  ③利用场地器材开展跳四方皮筋

  方法:對学生进行分组,利用准备好的四方皮筋进行分组练习。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