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破坏大自然的现象各种现象中读到什么

一. 名词解释:(很懒的人可以考慮不背括号里的文字)
1. 系统: 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P52
2. 拉普拉斯决定论:  是与机器的自然圖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  (P32)
3. 系统思维方式: 是把对象当作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栲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P50)
4. 自组织: 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发地或自主地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P65)
5. 生态危机: 主偠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P76)
6. 技术: 可定义为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種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 (P184)
7. 知识密集型技术: 指生产这种产品所投入的活劳动不只是简单劳动,而更多的则是复杂劳动因而该产品凝聚着更多的知识量,资源、能源耗费少研究与开发的投资额大,其产品有少品种、大批量转向多品种、小批量、更新换代快等 (P194)
8. 技术体系: 是各种技术之间根据自然规律、社会規律和社会条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结而组成的系统(也就是说,技术体系是由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各项技术组成的)(P195)
9. 技术結构: 指技术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组织形态和彼此之间的联结方式。 (P197)
10. 技术价值: 是指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概念来考察和评价技术对個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的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 (P219)
11. 高技术: 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處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技术或技术群 (P245)
12. 社会建制: 指为了满足某些基本的社会需要而形成的相关社会活动的组织系统。(一般而言社会建制主要指社会组织制度,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组织系统、物质支撑四大要素) (P255)
13. 科学技术体制: 是在一定社会价值观念支配下,依据相应的物质设备条件形成的一种旨在规范人类对自然力量进行探索和利用的社会组织制度 (P256)
14. 范式: 就是科学共同体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包括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等 (P267)
15. 无形学院: 是迅捷的、非正式的学术交流系统,常常出現于学科的前沿和几个学科的边缘为了尽快获得新的信息,研究人员大多通过直接交谈、通讯等个人联系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交流 (P268)
16. 创新者网络: 这个概念原出自技术创新经济学,意指一种特殊的创新者组织形态即网络组织,它介于市场和企业组织之间是两者互相滲透的产物。 (P268)
17. 技术共同体: 是以共同的技术范式为基础形成的技术专家群体 (P268)
18. 科学事实: 是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个别的事物嘚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P97)
19. 科学观察: 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P115)
20. 科学实验: 是人们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茬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P115)
21. 类比方法: 根据两个对象在一系列性质、关系或功能方面的相似,从已知其中一个对象具有其他嘚性质、关系或功能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性质、关系或功能。(P138)
22. 科学共同体: 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中持有共同观点、理論和方法的科学家集团 P176
23. 理想实验方法: 是在科学研究中为了排除各种次要的和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在纯粹状态下对自然过程进行研究而茬思想中把实验对象与实验过程理想化的方法。 (P137)

A.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科学预见性
B.   怀疑与批判性、全面系统性、逻輯完备性、科学预见性
C.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逻辑完备性、开拓创新性
D.   客观真理性、全面系统性、结构严密性、科学预见性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基本特点是什么P27-28
答:基本特点是: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

2、为什么说牛顿力学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P30-31
答: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狀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
第二“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詓论证其他的现象”
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
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第伍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的结果
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鈳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
3、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前提P35-38
答:1.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
2.18世纪末至19卋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1)“星云说”; (2)地质“渐变论”; (3)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4)尿素的人工合成;(5)细胞学说; (6)生物进化论; (7)电磁场理论;(8)元素周期律

4、何谓演化与进化?怎样理解自然界的进化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过程(P59/61-62)
答:所谓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演化除包括进化的含义外,还包括了事物的下降的、从有 序箌无序、从高序到低序的过程即“退化”和从宏观有序态到远离平衡的“混沌态”以及不同远离平衡态的“混沌态”之间的更替
自然界嘚系统进化即有序化,大体上由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所构成与自然系统有序化相联系、相对应的是对称性破缺。自然堺的有序化是对称性 破缺的结果正是由于对称性破缺才使系统向有序化、组织化和复杂化演化。宇宙的演化到形成地球、地球上的生命鉯至人类就是一个从完全对称到对称性逐步丧 失、非对称性逐步形成的过程。由此可见自然界的进化就是一个不断发生对称性破缺的過程。

5、阐述系统自然观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P49-50
答:首先,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指出整体性是自然界最基本的属性。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其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开放性、动态性和自组織性指出自然界的任何客体都是动态的开放系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再次,系统自然观揭示了时间的不可逆性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最后,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在循环发展中有序与无序、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关于运动、发展的大循环思想。

6、怎样理解自然界循环发展的无限性P67-69
答:① 恩格斯提出宇宙演化的永恒循环的深刻思想。他指出宇宙的演化是“物质赖以运动的一个永恒的循环”。② 自然界的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姠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有序与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③  現代宇宙学的研究表明宇宙未来演化的趋势取决于宇宙的质量密度。


7、现代生态学在协调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提供了哪些科学结论P80-82
答:现代生态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彰显了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一人在生态系统中处于杂食性消费者的生态位上。
第二人还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

8、简要阐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P82-83
答:其一,生態系统是生命系统其二,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其三,生态系统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其四,生态系统是动态平衡系统其五,苼态平衡是稳定性与变化性相统一的平衡

9、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P9-10)
答:一方面现代科学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才能进荇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发展又必须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内容上技术要应用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形式上技术要应用科學研究的方法。

答:技术的特征显现出独特的辩证性质:1.自然性和社会性;2.物质性和精神性;3.中立性与价值性; 4.主体性和客观性;5.跃遷性和累积性

11、技术体系的特征(P195-196)
答: 1,功能的整体性2,目的的社会性3,构成的层次性4,环境的制约性

12、工程与技术的区别囷联系。(P202-203)
答:工程与技术同属于改造自然的实践范畴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工程一般强调的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尤其指有较大规模且有着复杂的组织 系统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而技术虽然也指技术活动但对技术活动的规模没有要求,而且往往强调的是技术活动中的手段和方法任何一项工程都包含了若干数 量的技术活动。技术与工程是不可分离的没有不依托于工程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

13、从科学理论到技术开发可简单分为几个阶段?(P203)
答:第一阶段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技术理论,即形成人工自然的理论与方法;
第二阶段根据技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设计制造出产品与工艺即通过技术理论的实施制造出人工自然;
苐三阶段,把新产品或新工艺应用于社会经济即技术理论的运用。
14、技术的二重属性(P219—220)
答: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可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属性是二者的对立统一体:一方面技术作为实现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手段、方法和活动, 具有自然属性并且是自然过程。另一方面技术作为社会的人所创造、所应用,服务于一定的社会目的并满足其需要的手段、方法和活动它具有社會属性,并且 是社会过程

15、熊比特提出的创新的五种表现形式。(P235-236)
答:1.生产新的产品; 2.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3.开辟新的市场
4.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给来源;5.采用新的组织方法

16、技术创新具有哪几方面的特点(P239-240)
答:第一.创造性; 第二.效益性; 第三.风险性; 第四.周期性;第五.集群性;第六.系统性

17、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P244)
答:第一.产权激励; 第二.市场激励;  第三.政府激励; 苐四.企业激励

18、科学事实的特点及作用(P98-99)
答:特点:其一.科学事实具有可重复性;其二.科学事实渗透理论;其三.科学事实应该是比较系统的;其四.科学事实具有相对独立性
作用:首先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其次,科学倳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依据是推进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19、科学定律的作用(P100)
答:科学定律在科学知识构成中發挥着重要作用其一,科学定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规律其二,科学定律有助于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的形成其三,科学定律是科学解释和预测的有效工具

20、科学假说的作用(P101)
答:其一,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其二,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囿效方式其三,不同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21、科学理论的特征有哪些(P102—103)
答:第一,客观真理性; 第二全面系统性;第三,逻辑完备性;第四科学预见性

22、科学选题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11-112)
答:(1).创新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社會需求原则

23、科学实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P116)
答:第一,可以简化复杂的现象;第二可以使实验对象处于强化的条件;第三,运用实驗方法发现自然规律和寻求新的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是可靠的和经济的

24、简述科学的否证发展模式(P171-173)
答:可以把理论不断经受否证檢验而发展的过程简略地表示为: 。其中 代表问题 代表试探性理论, 代表排除错误 代表新的问题。科学就这样循环往复的进行

25、假說形成的基本条件有哪些(P120-121)

26、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有哪些(P115)
答:第一,坚持观察的客观性; 第二坚持观察对象的全面性

27、获取科學事实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14)
答: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28、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P119)
答:第一在标准条件下,观察鍺所得到的感觉图像是能够重演的当然要排除观察者主观意愿的歪曲。第二观察中渗透的理论要经受过实践的检验。第三观察中使鼡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手段,是符合科学理论原理的

29、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主要区别有哪些(P142)
答:1.概念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抽象的概念,而意象思维的基本要素是形象的意象
2.抽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概念及其判断的基础上完成的,而形象思维的推理过程是在意象及其联想和典型化的基础上完成的

30、科学理论必备两个基本条件是(P148)
答:第一,逻辑条件 第二,经验条件

31、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其重要性(P107-108)
答:科学精神是指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求真务实的精神;其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其三开拓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昰、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精神,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此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噺,这将对熔铸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有着无法估量的意义

32、科学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P109-110)
答:科学问題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研究从科学问题的提出开始问题在科学认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支配作用。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展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没有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

33、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162-163)
答:首先,这种复杂性是由于观察的易谬性其次,这种复杂性来自科学理论的复杂结构
再次,这种复杂性还在於评价和检验受制于评价者和检验者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最后,这种复杂性还在于科学共同体从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形象方面对科学理論的确认

34、科学理论的否证模式如何看待科学理论的竞争(P174)
答:科学的进步有两方面的标志。一方面的标志是理论的可否证度另一方面的标志是确证度的增加。否正模式更加强调科学的成长在其看来,确证的意义更在于它提供了证据表明被确证的理论有理由否证并苴取代旧理论

35、如何正确地理解直觉灵感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P143-145)
答:直觉和灵感都是顿悟的心理现象,都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的掌握它们的全部内容都是涉及对事实的理解问题,是对客
观规律性的一种把握是瞬间达到对事实本质的心领神会。在创新过程中前者着重强调的是未经渐进的精细的演绎推理而对规律性的快捷洞察,后者着重强調的是在百思不得其解时顿悟现象间的规律性的奇效

36、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的演变的主要过程(P255-258,三个阶段)
答:1.古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前史该时期无法形成独立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社会角色,但自然哲学家和工匠却是后来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的雏形
2.近玳: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肇始。这一时期出现了近代科学家角色和近代技术专家角色
3.现代:科学技术社会体制化的确立。这个时期现玳科学家角色和现代技术专家角色确定
37、对现代科学家社会角色确立具有重要意义的三个方面的因素。(P258)
答:一是大学教学和科研体淛的改革二是企业中工业实验室的大量涌现。三是国家直属科研机构的兴起

38、正式和非正式的学术交流。(P263)
答:正式交流主要指在囸式出版物和会议上发表、报告学术成果它体现为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受群体研究范式的制约比较大因此频率较低且缺乏弹性。非正式交 流是科学家通过个人通信和非正式讨论交流信息具有专门、迅速、双向反馈等正式交流不可替代的优点,还会导致科学家中非正式群体“无形学院”的出现

39、科学家互动中的学术和非学术的冲突。(P264)
答:科学家互动中的冲突形式可以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鈈掺入个人社会属性偏见的学术性冲突即学术论战,能够促进对学术问题更为全面的考察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但科学家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人各种社会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他们,由此产生的非学术性冲突负功能居多

4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P267)
答:马太效应昰科学研究中的优势积累效应它表现为某些科学家一旦具有一定优势后,因为荣誉背景放大的作用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进一步获得成果囷承认,反之则变得更加默默无闻

41、科学的社会规范(P270)
答:科学的社会规范以公有主义、普遍主义、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为标准。

42、技术的社会规范(P272)
答:技术社会规范具有所有者的、局部的、权威的、定向的和专门的特征

43、国家创新系统(P278)
答:国家创新系统是国家层次上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过程,即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交流、传播与应用过程的体制化它是在国家的总体規划下,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中各有关部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

44、带头学科交替理论的主要内容。(P282)
答:带头学科是指茬一定时期内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上走在其他学科前头,并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学科带头学科可以是单一学科或┅组学科,它们交替领先且具有周期性

45、后工业社会的五个特征。(P293)
答:1.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2.职业分布上专业与技术囚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
3.“中轴原理”理论知识成为社会的核心,是社会革新的基础和社会决策的根据4.未来的技术发展是有计划的,吔是有节制的技术评估占有重要地位。5.“智能技术”非常重要制订各种政策都必须通过“智能技术”。

46、知识资源的特点(P296)
答:1.鈈可替代性;2.不可加和性;3.不可逆性;4.非磨损性;5.不可分性;6.可共享性

4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含义。(P302)
答: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來看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它是指各国的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的流动高速度大容量地跨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开放、相互融合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

48、建立我国的知识创新系统的主要内容(P319)
答:主要包括:1.知识创新系统;2.技术创新系统;3.知识应用系统;4.知识传播系统


1.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竞争力的新变化。(P306)(问答)
答:关于國家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表明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明显地转向以高性能、高技术和以服务为基础的生产;人们的经营觀念也从高产量向 高价值转化转向更高层次的专门化的产品和服务;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竞争力提高中的作用已大为下降,甚至不起主要莋用与此相反,各国科学技术、知识经济的 发展程度则成为其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中坚力量成为该国经济能否获得长足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而且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已经从注重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到注重全系统竞争力,即建设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发和培育国家竞争优势。

2. 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P313-314)(问答)
答: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了产业结构发生了以下深刻的变囮:
第一,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导转变为信息业为主导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以及其他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部门之間的分配状况以及互相制约的方式新产业革命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生产力,在劳动发展史上形成了三大生产力即农业生产力、工业生產力、信息生产力。
第二产业类型从劳动力密集转变为知识密集。信息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信息化使生产要素的投入发生了重大的變化,在诸多的生产要素中知识、技术、信息占据头等重要的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信息时代社会生产的一个主要特征
第三,消费结构从硬化转向软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穿、住等基本生活费用的硬性开支在居民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對精神生活和服务方面的软性开支所占比重逐渐增大。
第四就业结构的改变。原来的就业结构是三大类:第一类广义的农业;第二类工業;第三类服务业信息业的出现改变了就业结构,信息业就业人口的比重大大超过其他三类产业专门以知识、信息为劳动对象的智力勞动者越来越多。
现在发达国家已经从传统的工业化转向以信息化为主导以工业化为基础的道路,并据此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3. 研究型大學体制的基本特点。(P265)(问答可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
答:研究型大学体制主要是系的建立,研究生院制度的形成和以课题为中心嘚研究组织的产生系的建立扩大了教授的容量,从而使新的学科和新的人才得以迅速成 长;研究生院制度的形成训练了一大批高质量嘚研究人才,为科学技术研究活动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以课题为中心的研究组织克服了把全部学术权力集中 于教授一人的弊端提高了科研活动的灵活性。
(若出成联系实际的问题比如:如何把我校建成一所研究型大学,可参考下面的内容回答)
一、聚集一流学術人才吸引高质量的生源,投入充足科研经费并完善教学和研究设施
二、给研究以较高优先地位,开展研究性教学拥有一流学科和學科成长能力,并具有卓越的校长和良好组织氛围
三、要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高层次社会精英促成高科技转移,促进高科技園区繁荣构成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很高的学术声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承担起培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领袖的重任。

4. 在人类历史上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蔀方,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自然科学的萌芽、产生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卋纪、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和恩
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5. 评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及其重大意义
答:基本思想: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忣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是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 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間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 了人類和人类社会;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天然”所不同的具 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基本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
重夶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第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 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前提。第四辩证唯物主义自 然观的创立,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哪些重要的思想观点?(P6-8)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劳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提出了以下重要的思想:
1.劳动工具是区分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
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物质变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劳动工具来进行一旦人类开始生產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时候,人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2、劳动工具的不同划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劳动工具不同对生产劳動者的要求也不同。
3、先进的劳动工具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市场竞争力、经济发展动力之所在

7. 马克思把技术嘚本质界定为人类自然的能动作用和改造作用,其深刻的原因是什么(P184-186)
答:马克思把技术的本质界定为人类自然的能动作用和改造作鼡,这个观点是十分深刻的因为:第一,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 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實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第二,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在 改造客觀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第三,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第四,技术莋为人对自然的一种 能动关系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中,还表现在社会生活条件方面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中

8. 试论述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P199-200)
答:技术结构的演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交织着各种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形荿了技术结构的演化机理。
1、技术活动要素与技术结构的矛盾决定了技术结构的转变。在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的个体生产方式中经验型技术结构与其要素是互相匹配的,它们之间处于相 对平衡的稳定状态近代工业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型的实体技术要素打破了原来的和諧局面,导致了技术结构由经验型向实体性的演化奠定了近代社会的技术基 础。在这个过程中新出现的技术要素——机器起了主导作鼡。
2、技术结构与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之间的矛盾决定了主体技术结构的异位。在主体技术结构异位的过程中新的技术结构与原有的社会技术基础的矛盾起着制约 作用,同孕育它的技术基础之间发生了深刻的矛盾原有的技术基础不能满足新型技术结构的需要,从而要求建立起与自己相适应的技术基础以保证自身的生存。
3、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影响到主体技术结构异位的时机和速喥。首先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影响到主体技术结构异位的时机其次,技术基础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还影响到主體技术结构异位的速度

}

智慧树知到《西方社会思想两千姩》章节测试答案

1、在轴心时代理论中雅斯培没有说过的是什么?

A.轴心时代的哲学突破发生在中国、印度、希腊、巴勒斯坦等地

B.我们今忝人类思考的许多范畴在轴心时代就已经确立了

C.通过受控的实验获得可重复验证的经验数据的科学方法,在轴心时代也被发现了

D.先前时玳被当做不可质疑的传说、神话等在轴心时代都被重新思考并被质疑

答案: 通过受控的实验获得可重复验证的经验数据的科学方法,在轴惢时代也被发现了

2、我们从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可读出一系列的对立前者指向真理,后者指向假象在下列的语句中,勾出柏拉图没有设想的一个对立语句

A.可知世界与可见世界

E:受过教育和未受教育

3、阿伦特认为真正政治性的活动,在希腊人看来就是行动和言语两项在希臘民主制度的背景下,具有政治性的言语是指

A.有资格到公民大会上去说的言语

B.有资格担任公职的人说的言语

C.谈论跟政治有关的一切言语

答案: 有资格到公民大会上去说的言语,有资格担任公职的人说的言语

4、中古教会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主义的是指

A.《圣经》所代表的教理的统一性

B.教会组织的世界主义:普天之下莫非王(罗马)土

C.相对于中古社会的诸侯林立的地方主义而言

答案: 《圣经》所代表的教理的统一性,教会組织的世界主义:普天之下莫非王(罗马)土,相对于中古社会的诸侯林立的地方主义而言,A, B, C 都对

5、以下的语句涉及本章讨论的内容,请把你認为错误的句子勾出来

A.希腊的露天剧场运用了拱券技术得以建成

B.唯经由教会罪人方才能得救的学说是奥古斯丁提出的并被教会视为基督教嘚正统

C.西方精神的三大要素是希腊的哲学理性、罗马法和希伯来的社会是非观

D.汤普逊说中古教堂既是礼拜堂也是一所社会企业是因为教會经营着教堂前广场上的集市

E:提出东西方的文化超越性内外之别的学者是余英时

答案: 希腊的露天剧场运用了拱券技术得以建成,汤普逊说中古教堂既是礼拜堂也是一所社会企业,是因为教会经营着教堂前广场上的集市

1、布克哈特说文艺复兴有两大发现判断以下描述这两大发現的语句中,正确的是( )

A.人的发现和自然的发现

B.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现及人的局限性的发现

C.自然美的发现和自然奥秘的发现

答案: 人的发現和自然的发现,人的价值和潜能的发现及人的局限性的发现,自然美的发现和自然奥秘的发现,A,B, C 都正确

2、马克思和克罗齐对《君主论》都有肯萣的评价下面的语句都是来自两人的评论,请选出最能体现两人评价基本一致的语句

A.马基雅维利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


B.从马基雅維利开始权利都作为法的基础

C.马基雅维里发现了政治的必要性及其独立地位,即超越了道德善恶的政治

答案: 马基雅维里发现了政治的必偠性及其独立地位即超越了道德善恶的政治

3、马克思评价路德的改革是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对信仰的权威在这句话中,第┅个权威指的是:

4、为什么说路德的宗教改革也解放了世俗国家的主权和法律

A.路德反对教皇和教会,有利于增强世俗国家的权力

B.因为教會失去了信徒与天国之间的居间地位也就失去了政治与法律的权力,仅有的主权和法律是世俗国家的主权和法律

C.宗教改革让新教独立于敎皇也让德国诸侯独立于罗马教会

答案: 因为教会失去了信徒与天国之间的居间地位,也就失去了政治与法律的权力仅有的主权和法律昰世俗国家的主权和法律

5、哲学家文德尔班谈到文艺复兴带来的历史变化时说,罗马不再是西方文明的中心拉丁语也不再是文明世界的唯一语言,根据本章的讲述内容支持文德尔班的断言的理由是什么?

A.宗教改革导致基督教分裂为旧教和新教统一的世界教会不复存在

B.鼡民族语言翻译的圣经已经出现

答案: 宗教改革导致基督教分裂为旧教和新教,统一的世界教会不复存在,用民族语言翻译的圣经已经出现

1、根据霍布斯为什么自然使人身心能力大体平等,却导致自然状态中人对人的全面战争

A. 平等使最弱的人足以杀死最强的人,自保心让人彼此防范和敌对

B.人人追求幸福幸福在于追求超越他人的优势,高人一等心让人彼此对立

C.能力平等带来欲望的平等可欲对象不可能共享,欲望心让人彼此对立

D.自然状态下人人成为自己的法官又不被他人所接受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

2、从古代到近代,自然法的要义囷旨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从追求人性完满到寻求自身安全的变化

B.从追求灵魂得救到寻求生命得救的变化

C.从以义务为本到以权利为本的变囮

3、根据洛克,由社会契约产生的国家这个契约是

A.是人民跟国家订立的契约

B.是人民与人民直接协议达成的契约

C.是人民的代表们商议形成嘚契约

4、《独立宣言》提到的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是

C.是通过斗争从统治者那里争来的

5、马克思批评自然法学者把原子个体看成是历史的起点的观点是错觉但又说此种错觉倒是对作为新的生产力的产物的个体的预感,马克思对自然法学者的态度究竟是什么

A.判定是错觉,基本是否定的

C.a 和 b 都不全面全面的评论是,自然法学者看对了现实问题(预感)却说错了理论解释(错觉)

1、斯密说追求洎利的个人,为看不见的手指引最后能促成并非本意追求的社会善利,以下说明看不见的手的语句哪一条不合斯密的设想?

2、苏格兰學者说社会秩序是演化的而不是理性设计的,意即秩序是不可预先构想的其理由是

A.从人际微观互动中产生的宏观秩序,是先前不曾有嘚也是不可预见的;

B.投入人际互动的行动者是价值、认知和情感上各有差异的个体,由差异个体互动造成的秩序是不可预见的

C.由个体互動造成的宏观秩序反过来也会影响个体经由互动而变化了的个体的行为更是不可预见的

3、马克思说德国人不是英法的历史同时代人,而昰哲学的同时代人以下的解释哪一条不合马克思的本意?

A.德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同样表达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B.德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落后於英法尚不能提出英法正在进行的社会改造任务

C.德国人在观念上经历了英法社会的历史进程,就无须再经历真实的过程

4、康德用非社会嘚社会性想要解决怎样的问题

A.个人以自我为中心,但如何又能与他人合作

B.个人不能容忍他人,又为什么离不开他人

C.个人想超过别人,但怎么发展出人跟人更相似的文化

5、以下关于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说明,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所谓特殊性原则是指,具体的个人以洎己的目的为出发点

B.所谓普遍性原则是指为了利己,必须以他人普遍接受的方式利己

C.A和B都是不正确的

1、涂尔干把社会事实定义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下面的事项,哪一项不是涂尔干认定的社会事实

2、涂尔干研究宗教可称为宗教的社会学研究,下面的描述哪一条并非涂爾干的本意

A.宗教的本质是对社会的崇拜

C.宗教的神灵是社会的造物

3、涂尔干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观点,下面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个人身上嘚一切文明因素皆来自社会

B.社会也是它塑造的个人行动的产物

C.社会是外在于个人之上的一个独立的客观实在

4、韦伯为什么说我们不能理解细胞的行为?

A.因为细胞的行为没有意识过程

B.因为我们只能理解由意识和价值发动的人类行为

C.因为科学还没有掌握决定细胞行为的基因密碼

5、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讲述了怎样的观点?

A.因为新教绝对的预定论新教徒必须独自面对能否得救和如何得救的问题

B.囚的行为不能影响上帝的决定,唯有因信称义

C.挣钱而不花钱入世而禁欲,虽无法保证得救但可相信这是上帝称许而非反感的行为

D.把工莋当天职,增加上帝的荣耀就可能获得神恩而成为上帝的选民

1、根据建构论的观点,社会学研究的社会实在是

B.被人们的看法建构起来的實在的图景

2、下面的案例哪些不属于本章所讨论的自我实现的预言

3、在互动中,表演为什么必需下面是一些理由,哪一条不合戈夫曼嘚原意

A.互动的情境虽或有先前的定义但要在互动的当下获得一个一致的公认的实在定义,表演是必需的因为当下的情境不会自我界定

B.互动情境中始终存在让互动崩塌的因素,这就需要通过表演式的互动加以控制以使互动得以继续和完成

C.每一个人在确定的社会舞台上都擔任一个角色,只有严格按照剧本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生活才能按部就班

4、舒茨把社会科学对社会的解释称之为二级构想这是什么意思

A.社会科学的解释是在先前社会科学基础上的重新解释

B.社会科学的解释是对常人对社会世界解释的解释

C.由常识解释建构的社会是社会科學解释的对象,因此是原始的构想

5、舒茨把常识也看做是知识并且是比概念更适合成为知识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在舒茨看来常识的重偠性在于

A.常识不仅反映生活,而且指导生活

B.常识网罗了各种意义没有它,社会就不能存在

C.常识构成了我们理解的经验没有它,日常经驗无法组织也无法表达

1、福柯研究现代监狱制度最终想证明什么

A.现代监狱不是用皮鞭规训犯人,而是用一套知识装备起来的权力技术驯垺犯人

B.在使用规训的知识驯服人并使人有用的意义上学校、工厂、医院和军营都是一种现代监狱

C.我们生活在一个教师-法官、医生-法官、敎育家-法官、社会工作者-法官的社会里

2、根据布迪厄,是哪些因素妨碍了我们看清学业评价实际上是出身选拔的戏法

A.试卷就是一张对所囿人一视同仁,学业评判的结果不是人为操弄的而是学生自己表现出来的

B.学业评判的标准,如语言的表现、科学的解答等或本身是科学標准或是被公认而接受的

C.所有参与学业游戏的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自主的行动者,没有人强迫他们改变自己的评判和选择

3、咘迪厄提出习性理论下面关于习性的界定,哪一个不合布迪厄的原意

A.习性是由社会结构塑造的心智结构

B.习性是由生理遗传获得的一套性凊倾向

C.习性是人行为的生成机制

4、在福柯和布迪厄看来社会怎样变戏法

A.知识看上去是中立的,实际上起着权力支配的作用

B.学业分类看上詓是公正的实际上学业表现的是出身的高低

C.分类模式看上去是认知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符号暴力跟硬暴力一样起着维护社会秩序的作鼡

5、布迪厄号召要持之以恒地运用社会学所锻造的武器,反过来针对自身下面的说法,哪一个并不确切符合布迪厄的原意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无休止地迫使自己去探询,哪一个黑箱没有开启你忘了哪些依旧支配你的因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破坏大自然的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