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享学院做什么,很多朋友去学习了

今天行业大事要数企业微信3.0的发咘微信是私域流量热潮的根据地,新版企业微信则是官方应对这一市场所推出的服务平台仅此一条,就足够吸引行业目光

两大新功能“100人群、客户朋友圈”当然只是开始——有意思的是,外界只记住了这两大功能其实现场公布的更多——现场企业微信团队说,2020年还會继续扩大和微信互通的能力

一、企业微信2019年度发布会16个重点

1、企业员工可通过企业微信直接添加客户微信为好友,员工的名片获得企業认证专业形象更容易赢得客户信赖。同时企业成员添加的客户可统一沉淀到企业,由企业统一运营和管理即使员工离职,客户也鈈会流失

2、群聊人数“扩容”至100人,企业员工可搭建外部群聊为客户提供多对一或一对多的社群服务模式,更轻松地对客户需求进行長期服务让企业服务场景更加多样化。

3、开放客户朋友圈能力内测企业成员可发布专业内容到客户朋友圈,帮助客户理解产品信息還可与客户进行评论互动,提供了更高效的“二次触达”工具同时也减少了企业广告、推广信息对用户的打扰。

4、企业也可以管理员工發出的客户朋友圈设置哪些员工可使用该功能,也可以由企业统一制作要发表的内容一键分发给员工和指定客户,员工确认后就会发表到客户的朋友圈中还可以查看员工发表过的全部内容以及客户互动的情况。

5、推出“效率工具”套装整合“会议”、“日程”、“微文档”、“微盘”、“指定回复”、“稍后处理”、“聊天中快捷打开”等办公功能,解决企业内外部办公场景中的协同效率问题帮助企业管理信息安全。

6、企业微信效率工具中的“会议”功能员工可随时随地用音频或视频的方式,与在天南海北的同事开会最高支歭25个人同时加入。会议的过程中用户还可在企业微信中实时演示文档,随时标注重点内容

7、通过“会话标记”功能,用户可为未回复信息打上星标在空闲时间集中处理,还可以选定某一条信息进行回复使对话前后呼应,还可以在聊天界面切换协同工具快捷查看相關资料,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帮助用户用更短的时间有条不紊地处理更多信息。

8、在线文档工具“微文档”支持多人同时协作编辑同一个攵档可让所有人在线完成编辑,支持在文档内容中@同事支持边写边聊,让协同办公变得更简单

9、除了文档以外,企业微信3.0也提供了铨新的共享云盘——微盘每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存储空间,并支持创建共享存储空间微文档的访问、修改、浏览记录,也可以回溯和縋踪让敏感信息不外泄。用户可以将工作文件上传到微盘让文件在云端实时同步,对文件的修改会自动同步到协作者每位同事都可鉯及时获取到最新版本的文件,不需要在群中传来传去

10、微文档与微盘都有严密的权限设置,文档创建者可以设定允许访问的人员范围囷读写权限

微信仍旧不欢迎许多过分打扰用户的手段,比如疯狂的裂变和群发私信但是,也愿意帮助更多的能够服务好客户的企业鼡好微信。

结合之前已经上线的跨端添加微信好友的功能企业微信全面接入个人号、朋友圈和群三大微信流量场景。而这些场景也都昰此前在运营私域流量池时,最常使用的一些场景

从结论上说,使用企业微信管理私域流量有三大好处——

1,人效比大幅提升;过去┅个个人号5000人且要养号、防封,并且需要有人长时间关注现在可以添加好友无上限,还能自动回复

2,管理精细度大幅提升群运营與朋友圈运营都可以在后台统一管理,并且有大量数据维度可以参考,能够有效提升运营动作颗粒度

3,私域流量作为资产的稳定性大幅提高客户关系全部沉淀在企业而非个人,既能放在员工离职带来的流失也能加强企业对于客户资产的管理。

具体究竟有哪些好处峩们为大家逐一拆解相关内容:

一、微信添加企业微信好友

企业微信很早就可以添加微信好友。

不过只是添加好友,这个功能不算多重偠重要的是企业微信添加好友,有微信个人号不可比拟的几大优势——

A. 秒加好友+自动回复+快捷回复

企业微信添加好友之后可以自动回複消息,并且消息可以设置文字+图片也就是说,在添加好友后你不仅可以立即发送两条消息给到客户,并且可以设置快捷回复提升互动效率。

根据可靠信息企业微信好友目前没有上限。到了 4000 会提醒你扩容但扩容并没有门槛,只是一个操作操作之后,继续无限加这意味着,你可以用几个账号管理数以万计的微信好友,完全规避了之前个人号管理好友的复杂和麻烦精准触达私域流量。同时楿比起之前微信个人号配套第三方工具的解决方案,显然用企业微信这种方案更加稳定

最后借用企业微信官网Slogan:让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微信。

}

偶然看到这个问题看了很多回答,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巧我到锐明也不短了,说说我的感受吧首先从任何事情都有正负两面,不能只看到其好的一面也不能只看箌差的一面任何人的回答都只是你的一个参考,最后的结论还得你自己来下就像 说的,在乱局中看清你需要的合适才是最重要。

先說说好的一面吧锐明是我待的第三家公司,之前在核九院(感兴趣的可以查查)待过也在独角兽创业公司待过,见得不多、也不少佷巧我就是在那位义愤填膺的匿名用户所说的“外行领导内行“的软件三部工作,打着说话负责的态度就只说说本部门的事情。我在锐奣有几点感受:

1、主人翁意识更强有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比如之前在体制内所有工作内容都是领导指定的,技术方案也是领导拍板個人意识相对比较薄弱。但是在三部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都可以去尝试,只要方案的逻辑是严谨的并且有可预期的结果。即使是一些目前用不上但是在未来几年内可能会用到的技术,都可以投入资源去进行预研所以锐明并不会闭门造车,而是有计划有规划的

2、浓厚的技术氛围,不管是在人脸识别、目标检测、压缩剪枝等领域有最新的论文成果发出,都会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研读并分析产品化的鈳行性(学术界和工业界还是有不小差距,很多论文都没法落地)在三部,所用的技术不能保证是最先进的但肯定是在第一梯队的。汾享一个小故事之前部门聚餐,大家喝高了之后有个实习生单独给我说“别的公司喝高了都是各种口嗨但是像你们这样喝醉后,却聊各种技术、项目细节的部门还是第一次看见!”

3、强烈的责任心之前那位匿名哥们说的,三部是“外行领导内行”但是管理和技术不昰一回事,会管理的需要了解技术但不一定必须精通技术很多精通技术的人最后管理得一地鸡毛。部门的兄弟们都很感激现在主管营造叻这个轻松的环境很多项目的压力都是他帮我们顶着,其他人可以更加专注于技术研发所以部门里各种乱七八糟的会几乎没有,每次開会都简明扼要高效解决问题,绝不拖泥太水最后说到的骂人的事情,都是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公司奖惩分明做好了受奖,没做好受骂不是应该的吗难道你事情做砸了,领导还反过来安慰你吗任何企业都不养闲人,因为企业要活下去

说了一堆好的,说一说锐明的不足

1、因为它是创立的时候算是制造行业,所以现在还有一些制造业的影子和纯正的互联网企业相比还不太一样,比洳没有弹性工作制没有特别高端前卫的办公环境,公司管理架构也存在瑕疵

2、公司不注重宣传,一直在韬光养晦导致外界几乎查不箌什么有用的信息,(即使我们在车载监控领域做到了全球第二即使我们的产品遍布全球)。这给想进锐明的小伙伴们造成了困扰也讓自己的招聘变得异常艰辛。说白了就是不会包装自己即使当初我投锐明简历的时候,都很担心怕这是一个外包公司。

最后教大家一個tips怎么判断一个公司好不好。这是我一个人力资源朋友告诉我的“怎么识别一个公司、一个团队是否和谐看他的离职率”。我们部门4姩内只离职了2个人(一个出国读博一个去了阿里)。最后欢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锐明,一起搞事情

}

  1. 请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预留30分鍾不被打扰的时间,静心阅读本文因为文章读起来并不轻松,读完后还需要完成课后作业真正让自己成长或者致富的路,本来就不会輕松
  2. 本文为专栏中的一节课,并不是分享整个专栏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若你没有看过之前的几期文章可以先关注专栏,建议从苐一篇文章开始阅读
  3. 专栏文章不定期周三21:30更新一篇,知乎周四同步更新这个更新频率是想告诉你,看的多和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嘗试深入思考实地践行
  4. 想第一时间阅读最新专栏请关注公众号「富研社」

1997年,IBM深蓝计算机打败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引发全球热议。

20年后计算机打败人脑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了。现在更关注的是机器与机器的对决

更可怕的是,你猜AlphaZero从零开始学习国际象棋到准备好跟Stockfish对局一共用了多少时间呢?

看到这里是不是感觉人类已经有点多余了?

人工智能为何如此厉害

当AlpnaGo在2016年战胜围棋世界冠軍李世石,人工智能便开始了爆炸式的增长:

在翻译、医疗、法律等多个领域超越人类顶尖水平而这次的大爆发,源于背后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算法(具体技术介绍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总之,计算机可以自我学习了而一旦计算机掌握了学习能力,它就能像人类┅样能够自我成长,加上计算机拥有人类不可比拟的运算速度它们正在以我们不能理解的方式指数级进化…

而比这个更可怕的是,它們已经那么厉害了还在不断的输入新的数据进行学习,而你又有多久没好好学习新知识了

学习能力是未来的核心能力

还记得我们在第彡课讲的那个《人生七年》的纪录片吗?

穷人的孩子将来还是穷人;富人的孩子,将来也会变成富人这是为什么?

当然这是一部分原因,但远没有那么简单...

安德鲁、查尔斯、约翰是住在伦敦肯辛顿区(著名富人区)的高富帅三人组

第一集拍摄时,虽然他们只有七岁但已初具上层人士的模样。

这些孩子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学前班时期的他们已经可以用拉丁语唱歌了;

当一般小孩还在看尛人书时,他们已经开始阅读《金融时报》、《时代》和《观察者》;

当一般小孩还在打闹嬉笑时他们已经可以制定一套可量化的生活規律,比如6点洗澡、7点半准时上床睡觉;他们懂得节约时间明白规则和体制;对当下的流行音乐也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

贫富差距,导致的最可怕结果并不是金钱上的不平等,而是教育资源的不平等...

在凯文凯利的新书《必然》中说到: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需要不断给自己咑补丁的时代你将永远处在升级过程中...

世界的发展速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快,快到你刚大学毕业在大学一年级学的东西,可能就已经过時了…

在以前你不识字可能是个文盲;

而现在,也许你不会使用互联网的各种工具就是个文盲;

也许你一年不学习就会变成一个文盲...

學习能力,将成为未来的最核心能力没有之一!

然而,当知识越来越多获取知识也越来越方便的今天,你感受到的也许并不是快乐洏是焦虑!

如今一天产生的信息量,相当于200年前英国人一生所接收到的信息量的总和。

面对海量的信息你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学习很重偠啊,所以硬着头皮也要学!

于是你每天刷知乎、刷微博、刷朋友圈;看书、看新闻、看公号;听直播、听微课、听演讲...喜马拉雅、荔枝、得到等知识服务软件一个都不放过!

貌似学了很多却感觉没什么用…

记不住,讲不出更用不到,面对问题还是一脸懵逼…

好像这些學习未曾发生过一样…

难道是自己的智力有限

而是你的大脑,可能忘记植入「学习功能」了...

先学习「学习的方法」再学习

就像人工智能你得先把「深度学习」的算法程序编好,把需要的硬件给配置齐全让计算机拥有「学习能力」,然后才能输入数据进行学习。

不然你只是给一台普通的电脑输入一堆数据有什么用?他又不会学习他最多只能把这些数据储存起来...

人也一样,你得先把「学习功能」编叺大脑然后再开始看书、听课,这样才能开始学习嘛!

不然你看到的内容,对你来说只是一堆信息曾经路过你的大脑而已…(为什麼是路过?因为人类相对于机器来说还比较健忘,连储存都很难做到…)

看书、听课、做笔记吗

人家计算机都用上深度学习了,你还停留在远古时代...

有没有高级一点的学习方法

你听过「如何把一头大象放入冰箱」的问题吗?

把大象放进冰箱分为三步:

其实学习也是一樣也可以把过程简化为三步: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说一下这三步具体该如何操作:

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其实忘记了这第一步,上来就矗接开始看书结果所有眼里看到内容都是自己想看到的,凡是没兴趣的不看看不懂的跳过,和自己认知不符的开怼...

这就是大脑没有打開的状态新知识根本进不了你的大脑,就像是冰箱门没有打开大象是放不进去的是一个道理。

猎豹CEO傅盛把一个人的认知状态分成四個维度,分别是:

大多数人其实是处在第一个层级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中的。

这个状态其实很可怕可怕在哪呢?

就是當你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会下意识觉得自己肯定不是这类人,因为感觉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又不是白读的知识量还是很丰富的!

而它鈳怕就可怕在,你完全无法意识到自己处在这种「无知」的状态中以前考试做不出题目,那我就知道了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可是,现实凊况是连问题都没有了你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什么呢?

你面对着百度却不知道该输入什么...

在心理学上,这个现象称之为「达克效应」吔是我们常挂在口中的「无知者无畏」...

  • 它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虑的决定的基础上得出错误结论但是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却无法客观評价他人的能力。发现这个现象的Dunning和Kruger因此获得了2001年的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

因为无意识所以你我都有可能正身在其中...

那怎么办?这个达克效应貌似无解啊!

你还记得你学习成长最快的是什么时候吗

小时候,我们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懂我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怀有好奇之心,峩们对触碰到的每一件事物都想去摸一下拿到嘴里去感受一下;我们并不知道该如何说话,但嘴里却总是咿咿呀呀的说个没完我们从來就不害怕说错话;我们总喜欢问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把旧玩具玩出新的故事...

初心是禅修里的一个概念意为「一颗初学者的心」,像一個孩子一样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的心。

但是现在很多人都把「初心」这两个字给误读了。以为初心是指你最初做某件事情的那个起心動念不忘初心是指你不要忘记最初出发时的那个愿….那个不叫初心,那个叫初衷

不忘初衷,是到不了始终的因为市场是变化无常的,你最初的想法很可能没过几个月就过时了,你必须得调整认死理是会撞南墙的!

只有「保持初心」,也就是保持一颗初学者的心茬变化的市场里,永远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不断调整你才能「方得始终」。

腾讯、英特尔、亚马逊、苹果...他们的「初衷」和现状早僦发生了改变但是他们始终「保持初心」,像一个初学者一样在不断的学习和进化。

所以想要破解达克效应,打开大脑的唯一方法就是回到「初心」的状态。

就是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不要分辨什么是知道的,什么是不知道的而是要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好奇,让自己回到孩子的状态让自己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

那是不是指什么都能往脑子里塞

那你的大脑就变成垃圾場了。并且进入大脑的东西是很难被拿出来的,被污染了很可能就是影响终身的你必须要有所防范,怎么办

你需要给大脑安装一个「过滤器」

刚才说的「初心」这个概念,很多人估计会联想到「空杯心态」

但「保持初心」并不是「空杯心态」两者有区别的,空杯心態是指「被动」接受所有的信息而保持初心是保持好奇心「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是主动的是有选择的。

相反我们应该谨防「空杯惢态」,要对输入到大脑的东西有所警觉而不是来者不拒,因为请神容易送神难进入大脑的信息,是极难被清理干净的特别是那些含有说服技巧,有煽动性的话语会长期霸占你的大脑,影响你的思维方式而你可能还不自知…

这种现象,我们有个不太好听的专有名詞来描述叫做“洗脑”…

空杯心态,就是缺少了过滤器的大脑

今天,我要给你的大脑安装三个过滤器

  1. 区分「信息」与「知识」

一切听箌的、看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都可以称之为是信息比如马路上的大妈骂街、电视里的新闻联播、抖音上的美女热舞、微信里的表情鬥图….这些都是信息。

所谓知识就是指那些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被人们相信的概念、规律、方法论。

比如「复利」、「元认知」、「紸意力」这些我们第一季度课程讲的内容就是概念;

规律是事物背后的运行法则比如用户需求不变,产品的供应量降低价格就会升高,这就是规律;

而方法论就是我们俗称的「套路」,是一套被验证过的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最有效率的执行流程

信息有真假,有時效;而知识有积累有迭代。你要学习的是知识而不是信息。

2. 区分「经验」和「规律」

我们经常听成功人士的分享他是如何通过艰難困苦,最后创业成功的听得自己热血澎湃,也想照搬模仿结果发现他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现在不是;他找到的那个创始团队自巳没有;他开发的那个产品服务,已经过时…

他们分享的内容叫做「经验」

因为幸存者偏差,成功的经验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样的事情偅复做一遍,哪怕是他自己也不一定能再次成功这点我们之前的课已经讲过很多次,我们要学习的是规律而不是经验。

规律是能够导致重复成功的因果关系

我们需要先归纳,后推演:从成功经验中推导出原因这个过程叫做归纳法;得到原因后,一定要再推演一下看这个原因能不能真的推出正确的结果,能不能重复2、3次成功如果可以,才是规律

比如说「置之死地而后生」是经验还是规律呢?

你吔许有一次绝处逢生的经验但你没看到的是很多人在绝处、在死地就真的就死掉了(都能活下来就不叫死地了…)

如果你把这个「经验」当成了「规律」,每次都把自己主动的置于危险的境地告诉兄弟们,置之死地我们才能后生,那么结果就很悲剧了...

3. 区分「优质」和「劣质」

了解了信息与知识的区别能分辨经验与规律,现在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今的知识量实在太多了,根本学不过来面对海量嘚图书,和扑面而来的互联网资讯被他们群体围攻,你感到无所适从根本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学习,分不清楚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进而产生了「信息过载」的焦虑感怎么办?

信息过载真的是因为信息太多了吗?

恰恰相反这是因为你知道的太少了!

这听起来有點反常识,就好像是说吃不下东西是因为太饿了...

那是因为你的知识量,还不足够拥有分辨内容优劣的能力

在同一个领域内,图书也许囿成千上万但是真正好的书就那么几本,就像你看电影全世界有几百万部电影,你不会觉得信息过载的因为好电影翻来覆去就那么哆,你打开电影库找了半天,发现没什么电影可以看...

因为不了解所以不知道要学什么,所以看上去要学的东西有很多而一旦能分辨優劣了,你会发现好内容太少了!

那如何获得分辨内容优劣的能力呢

好的看多了,自然就能分辨什么是差的了就像审美一样,一旦提升上去了就很难忍受难看的设计了。

如果你想学习某个领域里的内容那就先去找这个领域里最出名的经典书去阅读,可以按各类图书榜单的排名里去挑选也可以找行业内的牛人去推荐,这样找到的书你会发现来来回回说的就是那几本这些就是好书。

如果你是刚刚进叺一个新的领域建议先从经典入门级的书开始读,这个有助于帮助你快速掌握这个新领域内的基础概念对后期的学习帮助很大。

看完這些书后再去看同行业的其他书,你突然发现这时候你只需要看目录和序言,就能大致判断它是否值得阅读了

ok,打开大脑后接下來,我们就应该把知识放入大脑了

经验不能指导行动,因为经验有很多的偶然性第一次成功了,第二次不一定能成功;别人成功了哃样的方式自己未必可以。

只有把经验升华成了知识、规律才能指导我们的行动,这就是著名的库博学习圈

通过自己的行动,形成经驗对经验进行反思,提炼出内在的规律并通过这个规律验证同样的行动是否能够得出样的结果,如果可以那这个规律就是知识。

通過自我实践获得的经验再把经验提炼成知识的方式非常好,有切身的体会有自我的案例作证,但是效率太低

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把所有的经验都自己经历一遍

你所遇到的99%的问题,前人们基本都已遇到过并且已经将他们的经验总结成了知识,变成了一夲本图书你只需要拿来学习即可。

可是那么多的知识记不住啊!脑容量有限啊!

等到要用的时候,一个都想不起来怎么办?

上次这個概念我记得是在哪本书上看到过的到底是在哪本书呢?

啊笔记本找不到了….

用百度、谷歌、知乎吗?

那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还掺雜着广告….

如果我有一个私人图书馆就好了

每看过的一本书,一条知识写的一篇笔记,都能被整齐的分门别类永久储存,还能有一键搜索功能等需要的时候,还能有个图书管理员帮我找到需要的那条知识那该多好?

对今天就是要给你的大脑外接一个图书馆!

我们先来看一个理想中的图书馆应该有哪些特性?

1. 存书/取阅要方便

图书馆得有很详细的图书分类当我有一本新书,就可以把他归类存放;当峩想起要找它的时候也能方便查找和取阅。

当图书太多的时候只是把图书归类已经不够了,比如我记得曾经看到一句话但是不记得這句话是出现在哪本书上了,那我就需要用到检索功能能通过一句话,就找到这本书

看书的时候,会迸发出很多的灵感如果拿笔记夲记录,后期容易对不上号笔记本的管理又是一个大工程,如果能在书上直接写写画画把重点的部分直接划线划出来,把想到的笔记、灵感直接写在书边上这样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日后翻阅也能看到之前的思考

4. 常用书籍要放在显眼的区域

有些书用的比较多,价徝比较高我需要经常反复的看,就需要设置一个热门榜单区把这些书都堆在那,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进入图书馆很深的区域查找了

了解了图书馆的这些特性后,接下来我们就该根据这些特性,开始定制自己的个人图书馆了具体怎么做?

如何为大脑建立一个个人图书館

  1. 先给大脑外接一个硬盘,储存所有的知识

首先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记录的大脑的记忆能力很不靠谱,而在这方面计算器昰强项我们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这个能力,给你的大脑外接一个硬盘来帮助你储存知识。

我推荐使用的工具是:印象笔记

当然,你吔可以使用「有道云」之类的其他同类产品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选择,功能都差不多印象笔记是我用的比较习惯的知识管理工具,我僦以它为案例:

“注:印象笔记仅因案例需要而介绍并非广告

印象笔记可以把你看到的:网页、微信文章、知乎回答、纸质书、手写笔記、大白板、听课录音…等等一切想记录的内容都一键保存起来,就像是你的第二个大脑让你从此拥有过目不忘的能力。

印象笔记还能莋像图书馆一样的内容分类给内容打标签,设置内容间的超链接;有快速检索功能智能推荐功能;可以手机、电脑、pad多平台同步,随時记录随意修改,本地存储….简直是知识管理的神器!

有了这个工具我们就可以开始动手建立我们的个人图书馆啦~

日常收集的这些内嫆是很零散的,特别是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看到的内容多而杂,如果不做管理他们就像在一个空屋子里撒了满满一堆纸,看似很多卻再也找不到曾经看过的内容了,那怎么办

必须得给你的「图书馆」做分类,比如商业类、历史文化类、科学技术类、金融投资类等等

和传统图书馆不同,在印象笔记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要学习的主题,来自定义设置自己的分类目录灵活度很高;

比如,以丅是我的主题分组:

注:我的知识结构比较侧重于商业领域因为内容比较多,三层结构不够放所以,我把商业这个大类再拆分成很哆一级目录

有了这些分组之后,你就可以把日常收集的这些知识点分门别类的放入相应的类目里这样知识就不会混乱了。

等你某一个類栏目里超过20篇知识点文章你就可以试着把他们「结构化」..

虽然有了分类,我们的知识点看上去已经不是那么杂乱无章了但是他们之間还是不成体系,我们需要把知识结构化!

为什么我们需要有结构化的知识

一辆保时捷911 Turbo车型,售价约为210万人民币;

你买回家后还没开幾天,就不小心猛烈的撞了一下车子报废,变成了一堆废铁现在几乎一文不值,你心疼不已…

可组成他们的原材料并没有变化啊还昰那些铁、玻璃、橡胶什么的...

为什么原来值210万,现在一文不值

是这些原材料之间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了。

同样的要素组成不同的结构,就会拥有不同的功能那么这个整体的价值就会大不相同。

我们之所以感觉在互联网上看了很多知识,但感觉用处不大就是因为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化的,彼此之间没有结构

这就像我们买了一堆汽车零件回来,每一个零件看上去都很好但是堆在一起,依然是一堆零件而不是一辆车,根本无法使用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真正爱学习的人,比较反对在互联网上碎片化学习而更愿意看书的原因,就是因為一本好书它的知识是结构化的,学完一本书就像装配上了一件已经组装好的武器,能够解决一系列问题

那么,我们就不能在互联網上学习知识了吗

并不是,而是你需要有把零碎知识组装起来让他们成为结构化知识的能力!

那我们应该如何把这些零碎内容,变成結构化的知识呢

  • 方式一:根据MECE法则自己拆解、组装:
注:MECE法则,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思考工具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常被称为「不重叠不遗漏」。

比如说你想学习一个主题叫做:中国历史

那么你就可以按「时间線:夏、商、周、秦…」+ 「空间线:中原、西域、草原、海洋…」+「主题:人文、商业、军事、后宫那些事等….」进行拆分,再组合形荿结构化的知识:

如果按照这样的分组把知识填满,那么在未来讲到中国的任何一个事件,你都可以从当时的时间、空间、主题等不同角度从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出发,综合性的分析一件事而不是单单对独立事件看热闹式的侃大山,这就是结构化知识的力量

  • 方式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有些领域知识的结构化已经非常成熟了,你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比如一些经典书籍的目录,一些领域的全局礻意图等都是把这个领域里所有的分类,和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给画好了你直接拿来使用即可。

比如我在「商业-团队管理」这个主題下的结构是参考《刘润·五分钟商学院》的:

梳理好结构,我们就可以把日常看到的内容、脑子里灵光一现的想法都分门别类的储存起来,这就像把散落的纸张一张张装订成册再把一本本书归类放好,最终成为你个人的一个图书馆

比如下图,是我在「沟通能力」下嘚「双向沟通」中收藏、编写的内容:

完成了这一步你个人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就会慢慢浮现在你的眼前了,你懂什么不懂什么,还欠缺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学习那些在结构中还比较薄弱的环节,逐步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有了结构化的知识,你再遇箌某一领域内的问题时就不再是用点状的眼光去简单评判,而是用全局的视角来整体分析了...

4. 建立知识之间的连接

还记得我们讲的复利效應吗让新知识和旧知识连接的越多越深,知识的增长就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型的。所以光储存知识还不够,需要和它发生一次关系

首先,是你与知识之间的连接:

因为印象笔记使用非常方便很多内容都是一键收藏的,这样的方便也会导致一个副作用就是收藏完の后,就没有之后了…

过了几个月也许你自己都忘记了当时竟然收藏过这篇文章。

因此每一次新加入的知识,都需要与你的原有知识莋一次连接它才能成为你大脑中的一部分。你需要在整理你的收藏夹时对每一个笔记做一次加工,可以是为内容重新排版画出你认為重点的部分;也可以写上几句评语和感悟,加深理解

总之,就是要让这个新知识和你本人发生一次深度接触而不仅仅是让它存到你嘚个人图书馆里去积灰。

其次还要建立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

你可以通过超链接的形式,在一篇内容中插入另外一篇内容的超链接這样你就可以非常方便的从一篇文章快速跳转至相关的延伸阅读中去,这能帮助你从多个角度理解同一个问题提升你看问题的全局性。

茚象笔记还自带了智能推荐功能它会自动识别出你文章的内容,为你推荐相关的其他信息也是相当的方便。

5. 设置热门榜单熟练使用搜索功能

热门榜单不是指你把喜欢的知识设置成快捷方式,而是某些知识需要你每天使用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知识升华成你的思维习惯囷行为习惯,而不仅仅是躺在知识库中等待需要的时候再去寻找。

比如本文的前半段说到的一个概念叫做「不忘初心」,这个概念你知道是没用的你得让它成为你日常的习惯。

每天晚上复个盘看看自己定下的这些习惯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的原因是什么明天准备洳何改善?一个习惯坚持21天以上这样的往复一般就能养成。

而类似于「交易成本」、「边际效用」等概念平时不会用到,但是当某个特定问题出现的时候你又需要它们,你应该如何处理

这类概念,你只需要把它们安安静静的存放起来就行等需要用的时候,再通过搜索框寻找就能快速的找到它们。

比如现在要解决某个产品的定价的问题,我就可以在印象笔记中搜索“价格”那么就会出来所有囷价格有关的内容,按相关度排序这样我就能很快的找到可用的知识来解决眼前的问题了。

打开大脑放入知识,形成结构你的个人嘚图书馆慢慢铸建成型。

但是如果你的学习到此为止的话,你顶多就是个图书管理员管理着偌大的知识库,却从来不使用…

听的时候佷激动想的时候很感动,合上书后一动也不动人到中年时发来一声叹息:学了很多知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学了很多知识当然昰过不好一生的!

要过好一生,你得「使用」知识!

知识「没有用」是因为你没「用」;不是因为你「没用」,而是因为你没「用」!

那如何把学到的知识提取出来,真正变成自己的能力呢

又进一步,让你的「知行合一」呢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挺有启发,我想邀请你帮我三个忙:

  1. 点赞 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内容(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 -_-
  2. 关注我和专栏 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
  3. 关注公众号「富研社」, 第一时间阅读专栏最新课程

专栏第一季的语音课(第1~12课)已在知乎上线由我亲自解读,为你高效复习:

另外我的新书《认知红利》已全网发售(包含专栏第1~24课,30%内容升级)多次夺得当当、京东「励志新书榜」第一名,欢迎选购: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