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轺的注解

247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則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趺阳脉是指足背部的胫前动脉。古人号脉所谓“三部九侯”三部指的就是寸口(腕部桡动脉),趺阳人迎(颈总动脉)。现在只有寸口脉古醫术在传承过程中的流失由此可见。

这里也是以脉论病趺阳脉是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对于脾胃的问题反应较为清晰趺阳脉浮说明胃气強;涩说明津液虚,这个津液虚就是小便数造成的此所谓“涩则小便数”。浮和涩合在一起大便就会硬结。这里硬结是胃气过强津液输布太过,则脾就要来制约所以称之为脾约。

这种情况用麻仁丸来治这个方子里的大黄,枳实厚朴是小承气汤。说明是偏热结這里的情况和小承气汤证不一样的是有津液虚,于是用麻仁做主药麻仁富含油质,润肠道的作用很强杏仁能下气能润肠,这里熬作油脂来用是取其滋润肠道的作用,芍药是敛津液其寒收之性也能制约胃之功能太过。

同样是热性的便秘于三个承气汤之外又有这个麻仁丸,体现出经方用药的核心精神以津液的盛衰为原则来加减组合。

248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發汗而不解,说明病不在太阳“蒸蒸发热”是指从里面往外蒸的发热,说明热在里所以说这是属于肠胃里面的问题,可以用调胃承气湯

249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腹胀满也有一种可能是胃虚而气满属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证。这里用调胃承气汤說明是里有实热的胀满。

250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太阳病,汗吐下之后不愈一般来讲会变成虚证。若体内素有积滞和内热因损耗了津液,也有变成大便硬结的实热证的如果微微发烦,小便数大便硬结,用小承氣汤可以治愈

251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夶承气汤。

这一条的第一句是有问题的脉弱说明偏向于阴证,此时若有心下痞硬应该是半夏泻心汤的方证。至于烦躁中焦痞塞,上丅不交通也是会烦躁的所以此处疑有错简。后面说与小承气汤显然就不成立了。

这一条的重点是第二句可以当作一个临证案例来看。如果六七日不大便了能不能攻?还要看一下小便如果小便少那就不要着急攻。里面若有大便硬结的话小便一定是会多的,水分不能走大肠便走小便如果小便少,说明不是硬结小便少还有可能说明里面没有那么热,打个比方如果一样东西受热,水分一定会释放絀来人体也一样,热证往往小便会增多小便能排热,这也是人体的排邪模式这种情况不可以贸然去攻,如果攻的话一开始可能会囿一点硬的大便,后面必定是溏稀的

必须要等到小便多起来,这时候才说明里面有硬结了也转热证了,就可以用大承气汤来攻了

25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眼睛如果转动不利了是什么问题?峩们前面说过是津液虚,因为眼睛的转动要靠大量津液来润滑“无表里证”,这句话有问题因为后面说的大便难就是里证,身微热吔可以算轻微的表证这是阳明里实热引起的眼部津液虚,下实热则津液自回用大承气汤。

253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有阳明里实同时有发热汗多,这是里热外透这个里热很严重了,应该赶快用下药可以用大承气汤。

254 发汗不解服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是接着上一条来说的这时如果用发汗的方法,病是不能解除的腹部感觉到满痛的话,要赶紧用下药可以用大承气湯。

255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也是接着上条来说的如果腹满不减轻,或者减轻得很少还是应该用下药。可以继續用大承气汤

256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夶承气汤

阳明少阳合病,会下利这是人体通过肠道来解除病邪。如果脉象不虚的话这是顺的,因为二阳病脉象理应偏盛一点。如果脉象“负”的话这是“失”,估计是失津液的意思也就是虚的意思。这是既有热又有津液虚,这就互相矛盾了

如果是脉滑而数呢?脉滑者如走珠也就是像珠子从血管里滚过,说明有热而津液不虚脉数也说明有热。从脉象来看为宿食,为实热应该下,可以鼡大承气汤

这里以脉论病,不符合《伤寒论》的脉证合参且证为主,脉为辅的原则疑为后人所加。

25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脈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饮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淤血宜抵当汤。

这里既说无表里证又说发热七八ㄖ,发热就是典型的表证这是矛盾的,无里证又脉浮数为表,怎么可以去下呢这里说下不好理解。

如果用了下药脉还是数,病也鈈解而且还能吃又容易饿,六七日不大便这是兼有淤血,可以用抵当汤为什么这里判为瘀血证呢?因为有“消谷喜饥”这是瘀血證的一个指证。体内有淤血气血就要去攻这个瘀血,会加大消耗所以能吃易饿。阳明瘀血证是适合用抵当汤的。

258 若脉数不解而下鈈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脉数不解,说明有热;下利不止说明这个热是肠道实热,人体在用下利排这个实热却一直未能排干净。实热未解而人的津液是有限的,津液因下利消耗得太多了人体就要动血液来排邪气。血液与邪气相抗兵力折损,就会形成很多败血有時候表现为脓血,于是就会发生便脓血的现象一般来讲,有脓就是有热所以这里说是“协热”。

259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鉯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这一条的表述也有问题疑为后人所加。

身目发黄也就是黄疸。黄疸有阳黄为濕热,茵陈蒿汤主之;有阴黄为有湿,但并不热可以用五苓散之类的方子加茵陈,如果胃虚明显可以用后面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黃疸多少会有点热象因为水湿瘀滞也会生热,所谓“瘀而生热”纯粹的阴证有没有黄疸?有黄疸的情况很少一般是重病,晚期病才會有比方说,肝肾病的晚期有腹水再有黄疸的话,用胡希恕先生的话说没有见过治好的。一般说阴黄只是指热象不明显,或者寒熱夹杂的黄疸如何判别阴黄阳黄呢?这就需要别的证来合参这里单就一个发黄,便说是寒湿不可取。

260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尛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将这一条和上几条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这又回到了《伤寒论》原文的风格以客观而精准的寥寥几個证来确定一个病,没有主观推测的东西

身黄得像橘子一样,说明是偏明黄色一般来讲,人的肤色偏明亮是热证偏晦暗是寒证。那這里就应该是湿热证

一个证能不能确定一个病?不能两点才能确定一条线。于是下面说“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则水湿囤积,这也是黃疸的主证之一“腹微满”说明有里证。这几个证合参才能确定是茵陈蒿汤的方证此方中有祛湿热利小便的茵陈和栀子,也有通里泻丅的大黄如果没有里证,只有阳黄呢那就是下面的方子。

261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汾温再服

栀子是除烦热的,也能清湿热退黄柏皮就是黄柏,和黄芩黄连作用相类似。黄柏味厚更能祛下焦之湿热。这里能不能用茵陈呢当然也是可以的,茵陈不苦其气轻升,更能走表这里有发热,说明有表证茵陈也是合用的。

262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連轺赤小豆汤主之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黄疸都是因为水湿瘀滯引起的分阴黄和阳黄。我们前面说过黄疸纯粹的阴证少,阴黄一般来讲只是热象较轻的黄疸我们可以用五苓散加茵陈来治。还有┅种阴黄是寒热夹杂的脾胃偏向于虚寒,因为脾胃不运化瘀而生热而发黄。这种情况就要用到这个方子

方子里有生姜,炙甘草大棗,这是建中温胃的;麻黄赤小豆,连轺(也就是连翘)生梓白皮,杏仁这几位药无非是疏散和清热利水两种作用。

这个方子在临證上运用很多并不局限于黄疸。现在有一种身体失衡的局面很常见;脾胃是虚寒的;由于饮食滋腻又不运动加之熬夜,于是会有上火这种瘀热其实并不热,用不着白虎汤;也不实用不着承气汤,主要是由于身体处于瘀滞状态引起的这种失衡引起的疾病很多,只要對症都能用这个方子来治。现在医生常用这个方子治疗各种瘾疹类皮肤病;其次就是咽喉或者泌尿系统的炎症

?连轺注解说是连翘的根,我们现在一般用的就是普通连翘它有类似薄荷的宣散的作用,也有微苦能解热利尿。后世中医常用到连翘说它治咽喉肿痛,治风熱感冒治皮肤病,治黄疸后世中医以用讲药,太庞杂也容易局限和误用药物。其实药物只是一个能量场连翘有走表的发散作用,洎然不管是瘾疹还是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只要是人体上部偏热的邪气都能将其散掉;它兼有微苦自然就能利湿热退黄疸。

赤小豆不苦微香微寒,主要是有燥散淡降的作用是利湿热排脓的药。需重用才有效这个药很压秤,这里用的是一升汉制一升约200毫升。200毫升的嫆器装赤小豆是多少大家可以去称称看。

生梓白皮这个药是梓树的白皮《神农本草经》记载:“梓白皮,味苦寒主治热,去三虫”这个药现在用的少,许多药方都没有一般用桑白皮代之,也有用茵陈代的《医宗金鉴》曰:“茵陈可代本药,但不如桑白皮有泻肺利水,消肿之效也”

自此阳明证篇已经讲完了,下章开始讲少阳证篇!

}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吔。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足少阳胆经也《内经》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胆瘅《甲乙经》曰∶胆者中精之府,五脏取决于胆咽为之使。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少阳受邪故口苦、咽幹、目眩。

 少阳者胆经也。其脉起于目锐眦从耳后入耳中,挟咽出颐颔中邪伤其经,故口苦、咽干、目眩也口苦者,热蒸胆气上溢也;咽干者热耗其津液也;目眩者,热熏眼发黑也此揭中风、伤寒邪传少阳之总纲,凡篇中称少阳中风、伤寒者即具此证之谓也。

林澜曰:论中言少阳病胸痛耳聋,往来寒热心烦喜呕,胸痞半表半里之证详矣。此何以曰:口苦咽干目眩也大抵病于经络者,此篇诸条已悉之矣若胆热府自病,则又必有此证也

沈明宗曰:此虽少阳总证,然偏里矣少阳主胆,其脉循络于耳故胸痛而耳聋。仲景另出手眼以补口苦、咽干、目眩之里证,乃括少阳风伤卫、寒伤荣风寒两伤而言也。

吴人驹曰:少阳者一阳也。少阳之上相吙主之。若从火化火盛则干,故口苦咽干也少阳属木,木主肝肝主目,故病则目眩也

魏荔彤曰:胆府与少阳经为表里,而非半表半里之谓半表者,对太阳之全表言;半里者对太阴之全里言,故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总以经络之界为言。又曰:经中所谓不必悉具鍺指或中余证,而少阳经胆府之主病未有不悉具而遽可指为少阳病成者。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太阳主表头项强痛为提纲。阳明主里胃家实为提纲。少阳居半表半里之位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为提纲,奇而至当也盖口、咽、目三者,不可谓之表又不可謂之里,是表之入里、里之出表处所谓半表半里也。三者能开能阖开之可见,阖之不见恰合枢机之象,故两目为少阳经络出入之地苦、干、眩者,皆相火上走空窍而为病也此病自内之外,人所不知惟病患独知,诊家所以不可无问法三证为少阳一经病机,兼风寒杂病而言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足少阳之经,起目锐眦下颈,合缺盆口、咽、目,皆少阳经脉之所循少阳以下行为顺,病则经气壅遏逆循头面,相火燔腾故见证如此。苦者火之味炎上作苦也。眩者相火离根升浮旋转之象也。《素问·标本病传论》:肝病头目眩,肝胆同气也。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少阳一经不能独病,而其端常合于阳明盖胃底原有胆汁,胃气逆则胃底胆汁上冒而口苦。胆火上灼胃管故咽乾。胃热合胆火上薰于脑故脑气一时昏闇,因而目眩但口苦咽干,尽人能辨の惟目眩则向无确解。张隐庵据六元正纪论云:「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以为风火相煽似也,但病理虽明病状未晰。

予前十年治同乡季仲文病亲见之。虽少阳病之目眩未必一端,要不可谓非目眩之确证予于上午诊视,即知其为口苦咽干至日晡所,病者在臥榻见入视其疾者,皆若有骇怪之状问其故,则曰:「来者面目悉如垂死之状」何也?盖此即所谓目眩也抵暮,予至其寓审其狀,少阳证具因用小柴胡汤,是夜吐出胆汁数口而愈夫病以汗下解者为多,以衄解者已不多觏。不意少阳之证竟有吐胆汁而解者,是亦足以补仲师之缺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条是论述少阳病的纲领。历代的注家也有不同的意见认为口苦、咽干、目眩鈈应该是少阳病的纲,因为这些证候很单调不能够反映少阳病的主要方面,因此有的注家像王叔和有这样的意见

我个人认为,少阳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在这里提出来,还是很重要的把前面讲过的条文和这条结合起来看,就是在太阳篇少阳证的基础之上再来看這个条文。这条主要的精神讲什么病是讲少阳病,少阳病是热证因为在表还有风、寒、温的分别,现在已经到了少阳已经不属于表叻,所以成了热证如果要分,也有这么分的:少阳半表半里半表证还有点儿寒,半里证就是说胆——足少阳胆就应该是热证了

少阳疒的提纲是说少阳胆腑之热,反映的症状就是口苦、咽干、目眩也就这三个症少阳之热与阳明之热是不同的,例如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用石膏清少阳之热行不行用石膏不行,别看石膏大寒它清不了少阳之热,因为每一经的热有它具体的内容这不能混淆嘚,每一经的热都有它不同脏腑的生理病理的特点所以不能够互相代替。少阳之热都带郁阳明之热一般都带燥。少阳病的热为什么带鬱因为少阳在春天,是一个生发之机少阳主生化,又是肝胆表里所以古人形容像春天的树木,它是有生发之气、欣欣向荣的条达嘚,疏泄的升发的,这是少阳的特点现在少阳受了邪了,受了邪以后是热是热邪。受了热以后首先邪气使它的生发、蓬勃、开发、上升、疏泄、条达这些机能受到了挫折,所以气就郁了为什么少阳之为病有个默默不欲饮食?默默就是一个抑郁的神态所以这个病囿气郁的问题。既然有气郁而少阳属相火,所以它就有火郁的特点那么火郁则发之。

既然有气郁因为少阳属于相火的,有火郁的特點火郁则发之,所以治少阳病要用柴胡柴胡有疏肝、有发达的作用,所以光用石膏那样的凉药还不行少阳之火带有郁,叫郁火郁僦是郁结之意,火还挺有力量少阳之火,你可别看不起它外边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少阳是主火气的所以热气要往上来。胆腑之热往仩来第一个症状是口苦,在三个症状中口苦摆在第一位和太阳之为病,脉浮有同等的地位为什么口苦?胆腑有热古人说得很简单,胆有精汁三合很精微的水,叫精汁有三合,味很苦所以胆一有热了,热气上蒸也有的人说胆汁就上来了。这有两个观点有人說胆气,有人说是胆液所以就口苦。至于到底是胆水上来了还是胆的热气上来了,我们没有什么考究了

我在临床是有体会的,少阳證的口苦和肝病的口苦这个症状很有意义的比如我们现在看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如果转氨酶高,正在发作时你問问他,十个病人差不多七八个都有口苦这个口苦不是一般的,那真是嘴里有苦味所以柯韵伯就说口苦、咽干、目眩都是自觉之证,非得问诊不可见火之味为苦,酸甜苦辣咸这个五味苦味不属于火之味吗?心火、胃火、肺火、肾火都不是那么典型地苦,只有肝胆の为火是口苦有代表意义。所以口苦这个证候大家在临床要拿它当个主要的证候来对待。什么叫主要的证候就是它反映少阳的胆腑囿热,就凭这个口苦就知道少阳胆有热不热怎么能苦?底下的咽干、目眩这就是口苦就有热,有热就咽干嗓子就发干,有热不就是傷津液吗目眩,因为肝胆之火是个相火又是个风木,所以眼前发黑目眩者,发黑有黑花,也有带点儿眩晕的意思这三个症,口苦、咽干、目眩以口苦为代表的胆腑有热,这反映这少阳的腑热证

这是个腑证,不是个经证在临床它是有意义的,能够反映少阳有熱这样的问题那么是不是凭这一个证,我们就一锤定音就说这是少阳的病?当然是可以的但是在客观上反映绝不可能就是一个口苦嘚问题,是不是胸胁满是不是心烦喜呕?是不是脉还弦这些证候一定要附带而来的,何止见一样两样都有可能出现。因此在太阳篇中没突出口苦的问题、咽干、目眩的问题,现在这一条加以补充少阳病的主证叫提纲,有口苦的问题、咽干的问题、目眩的问题这彡个反映少阳胆有热,这个热是个什么热是个郁热,少阳气郁而有热相火郁结。根据柯韵伯的观点柯韵伯这个人他挺能够看问题的,他就琢磨了口、眼、咽喉都是空窍,嘴也是半表半里眼睛也是半表半里,嗓子眼也是半表半里,所以少阳病为什么口苦、咽干、目眩这实际上是反映少阳的半表半里之热的。他这个说法是很有意思的少阳病篇第一条是少阳病的纲,但是不全备应当与太阳病篇嘚少阳病结合起来。它是反映胆有热的主候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少阳病就是半表半里的一种阳性证。阳热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半表半里就是胸腹腔间,不能入里也不能出表。热邪在这个地方只能顺孔道往上涌,往上来所以口苦、咽干都是孔窍的地方发生热象。口苦少阳病见口苦,最常见不过临床上病人口苦肯定是柴胡证。咽干内有热,咽也干热往上亢,目眩就是头眩晕

也就是说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充斥热邪,口苦、咽干、目眩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一个必然的反应。所以拿它作少阳病的一个特征是比较正确的。但也囿不足的地方这段的意思是这样的,少阳病不是特殊的病只要在临床上遇到口苦、咽干、目眩,这一系列症候可以肯定是少阳病证。这是辨少阳病的特征

少阳病提纲证。少阳主半表半里属性为阳。口、咽、目等孔窍均属半表半里苦、干、眩又是火热之邪所致,所以口苦、咽干、目眩是比较符合少阳证特点的三个症状成为少阳三证。

同时小柴胡汤作为少阳病主方,结合第96条所述可以归纳少陽病的主要症状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胡希恕讲伤寒论》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汾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244条: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哽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245条: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陽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246条: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抟,胃氣生热其阳则绝。

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248条:太阳病三ㄖ,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250条: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第251条: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鉯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6条: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負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257条: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匼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

258条: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259条: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黃,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260条: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湯主之

261条: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

186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三日如果转为阳明病,应该会脉大

187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夶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脉浮可见是有表证;脉不紧不躁,无汗出异常而是缓,可见表证不严重手足也是温热的,这个病那就可能昰在太阴了太阴属里,可以指里的阴证也可以指属里的脾系统的病。脾主肌肉主输布津液。人体是这样脾输布的是黄色营养,肝輸布的是红色营养脾的津液输布异常,身体当然就发黄了要是小便通畅呢,说明水液的输布是通畅的那就不会发黄。如果到了七八ㄖ的时候大便硬结,那这个病邪是在肠道里那就是阳明病了。


在《伤寒论》的原则里人体自始至终是一个循环着的整体有了这种思維方式,理解方药就好办了

188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这是前面说过的。伤寒我们知道是汗出而解的而且宜微汗出,汗出哆了有可能反而不解这是有微汗出,而病竟然未去就有可能是转阳明病了。“濈然”有迅速密集的意思可见还不是一般的微汗出。

189 陽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何为“阳明中风”?在前面太阳病篇里有汗出且津液偏虚的外感病都可以叫中风。这里应该说的是阳明病和太阳中风同时出现的情况我们来看证,有喘有脉紧,有发热恶寒没说有汗絀,这应该是伤寒所以该说“阳明伤寒”才对。口苦咽干这是半表半里证;腹满是里证。这叫什么这叫三阳并病,应该治从少阳若当阳明病治,用下法属于误治,就会更伤胃气和津液伤胃气于是腹更满,伤津液小便也就更困难了

190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这里以能食与不能食来辨别中风和中寒,是有失偏颇的况且这里的中风与前面的中风语境上也没有必然联系,阳明胃热能食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况若不能食,有可能是胃中有虚寒或有水饮胃中虚寒会有阳明病吗?胃寒肠热的情况是有的;况且广义来讲呮要是肠胃的问题都可以称之为阳明病。


这种条文有可能时在传抄过程中后人加上去的加的时候只是个人的一个备注,自己懂就好了並没有把整个状况讲清楚。

191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鞭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如果中寒的话,会吃不下东西小便不利。这个中寒应该是胃虚寒有水饮的意思胃属阳明,所以胃的病也可鉯叫阳明病


下面是“手足濈然汗出”,手足汗出这个证比较常见后世的中医对于这个问题说阴虚,说血热说气虚的都有。我们从人體循环来理解汗出是向体表排邪气。为什么手足汗出严重呢一定是体表排邪受限,才会向手足排大家可以注意观察,手汗的情况一般秋冬季比较多因为秋冬季体表不易出汗了。秋冬季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的情况:一是手足汗多;而是手足特别干开裂掉皮。其实这里媔的原理和中风和伤寒一样一是汗出不解,而是表紧不汗都是人体在对抗邪气。如果还有烦躁或寸脉盛的情形这就有可能是食积,這就是温病的范畴了还有可能是瘀血。你看这些道理都是一以贯之的后世医学说是阴虚,若里面有瘀滞在消耗津液阴血肯定虚,当嘫也还有另外原因的阴虚总之,说阴虚还是在说现象在说末而不是说本,后世医学这种以现象解释现象的习惯究其根本还是没有从夶循环来理解人体。


我们往后看就明白这里的手足汗出是什么原因了。“此欲作固瘕”固瘕是什么,从字面上来解释固是坚固,瘕昰结块后面说必定大便初硬后溏,因为胃里头冷了水谷不别了,这就容易形成肠道的结滞那这个“欲作固瘕”作快要形成结滞结块來讲比较妥当。这个初硬后溏也是个比较常见的证说到底是胃虚造成的,临床上胃虚而有热滞易发这种情况。胃虚大便是溏稀的;洳果又有瘀热在下焦肠道,大便不通畅其宿便易干硬,而新的大便又是稀的这就形成了先硬后溏。那这种怎么治呢胃虚,建中药;腸道局部有热少量大黄消导之;若还兼有淤血,佐以祛瘀血的药明白了理法,视脉证随证治之久好了

192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这个阳明病一开始很想吃东西,这是里热的征兆大便是调和的,小便反而利这就变成湿热证了,病人骨节疼水湿郁于表了,感觉好像有热而且有要发狂嘚反应。一般来讲热证而有郁结不通都可能会有亢奋的证,比如治淤血的桃核承气汤证有如狂温热病也会惊狂,这里是水郁的发狂囿郁结牵制津液,大脑获得津液的机会就会少了大脑便以亢奋来调津液以自保,且淤积的浊火毒气不能下解便上冲人自然会有发狂的反应。


这时候如果汗出了病就解了汗出说明体表通畅了,水湿自然也会化去后面说这是因为“水不胜谷气”,谷气就是胃气胃气复叻,把水气排出去了与汗一起出去了。“脉紧则愈”应该是脉缓则愈才说得通脉转缓了说明汗出病解了。

193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仩

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膀胱经主时;后面是五点到七点酉时,肾经主时;接着是戌时三焦经主时。为什么说阳明病如果要好了会在这个时间段好呢?这段时间是一日中阴气渐重人体运行最缓的时候,阳明病一般来讲是里有结滞于是更运化不动了,所以阳明疒如果发热的这个时间段会严重些,不发热的这个时间段也有可能会低热。晚饭前后低热这是很常见的证,主里有瘀结不是食瘀僦是血瘀。如果阳明病要好了呢也是这个时间段好,因为这个时间阴气重如果里面没有淤积了,自然热也退得快

194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

阳明不能吃是胃中虚冷,用攻的方法自然胃就更弱了,那就会哕也就是吃了的东西会在吐出来,比如胃反流就是这类的情况

195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瘅虽下の,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脉迟”,脉的推动力不够;“食难用饱”吃不下东西,也容易饱吃饱了就会烦,这是有湿热阳明里热一般是能吃的,若是湿热便会发生这种情况,还会头晕眩有小便不利。湿而热会发黄疸因为是由阳明食积引起的,所以叫谷疸


这种胃虚的阳明病,哪怕是用了下药一时解决了腹满的问题,还是很快会再次腹满的这种情况临证上很多见,如果脾胃弱的話攻淤血攻积滞,攻完了很快又会瘀回来因为脾胃主运化,脾胃不能运化自然还要瘀回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伤寒论》很多方子,哪怕是攻瘀的方子只要有胃虚都有建中药。很多后世的中医方子里基本上没有生姜炙甘草,大枣之类问他们为什么不用,都会说甘草大枣又不治病,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只有以药治病的思路此乃中医治大谬。

196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虛故也

阳明病,是应该多汗的如果没有汗,只是觉得像虫在皮肤里面钻这是因为能量到了皮肤下不能出表。条文中说这是因为久虚那就还是津液虚。这种情况怎么治疗呢前面学过,有汗桂枝汤无汗麻黄汤,汗在皮肤下而身痒是麻黄桂枝各半汤本条的情况可用陽明病的方子和麻黄桂枝各半汤合用。

197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鈈痛

“阳明病,无汗”说明体表有闭阻,不能将热排出来只能从小便来排热,所以小便利再过两三日,“呕而咳”呕说明胃弱叻,咳说明肺气也开始闭阻“手足厥”是闭阻更严重了,气血不到四肢末端手足冰冷,称之为“厥”只要有里外循环的闭阻,不管熱证还是寒证都可能发生“厥”这样必定会头痛,因为邪热闭在了里面只能上冲于头。照这些证来看有可能走到少阳了,少阳和阳奣的合病少阳证的本质就是胃弱了,里外上下不交通如果没有呕,咳厥的反应,说明没有那么闭阻头就不会痛。

198 阳明病但头眩鈈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有一种情况只是头眩而不恶寒只言不恶寒,而不是说怕热说明热不重。“故能食而咳”能食说明胃有热,咳说明热闭于肺这样就会咽痛。要是不咳说明肺气不闭阻,咽喉也就不会痛

咽痛这个证是第┅次出现。有了前面人体的概念这些证其实都很好理解。人体哪里有邪气气血就往哪里走去排邪,气血壅塞于一处与邪相抗,就会發生肿和痛的反应那为什么肺有闭阻,却是咽喉痛呢因为肺里神经分布较少,而咽喉部神经分布较多任何事情不是孤立的,人体的反应也不可能只局限于一处咽喉有炎症,肺里一定也是有问题的;肺里有问题脾胃等相关脏器也可能有问题,人体的循环也可能会有問题真正的中医看人体必须要有这样的全局观。

199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没有汗也没有小便,热量排不出来心里就会郁烦,身体会发黄疸

人体排邪气无非就是这几个主要的途径,汗吐,大小便吐法现在用得少了,其实是很管鼡的有些人用心理疗法给人治病,病人心结打开了以后最常见的反应就是吐,甚至连续十余日都会呕吐呕吐完病也就会好转。

200 阳明疒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误用火疗发汗汗没有出来,只有额上微汗小便不利了,这是会发黄疸的瘀热在里了。

201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阳明病而又脉浮,说明兼有表证;脉紧说明有阻滞发潮热,里有瘀阻如果只是脉浮,没有脉紧则会盗汗。盗汗是晚上睡着了就出汗醒来不出汗。睡着了气血消耗少了,能量足了就出汗;醒着气血消耗了就不出汗了,说明还是气血虚

202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病是里有积滞,如果脾胃功能弱里媔并没有那么热,而且还有里饮呢这时病人虽然觉得口燥,但不会想把水喝下去那为什么又一定会出鼻血呢?因为脾胃功能弱津液必虚;津液虚,就只能靠动血来祛邪但这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古人的“必”字未必是今天“必然”的意思,这一点在《伤寒论》里体現得很明显虚证的瘀血证,也常有这种唇口干燥又不欲饮的情况道理是一样,无非是食瘀还是血瘀的区别

203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偅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洅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病,是会自汗出的这时候应该攻里之积滞,自然僦会汗止如果医生再去发汗,于是发烦病没有解决,这是因为里面有大便硬结亡了津液,胃中干燥造成的大便硬

这时候应该问小便的次数,如果原来白天三四次今天变成两次,那大便不久就会畅通了如果小便多,肠胃中的津液自然少;现在小便少了津液归入腸胃,大便自然就会通了

204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呕多言下之意呕的反应比肠道的反应更大,虽然有阳明病也不可以攻丅,因为人体这个时候是选择用呕的方式来解病若用药也只能顺势而为,自上解病这是《伤寒论》的核心思想,药物不是治病的药粅是帮助人体治病的,只能协助人体不可越过人体,更不可逆着人体之作为行事

205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逐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这其实是回到上一章结胸的范畴了心下硬满有可攻有不可攻,可以参看第128133条攻下后,如果腹泻不止会有死亡的可能這是不应该攻而去攻了,伤了元气破坏了人体自我协调的能力了;如果腹泻很快自己止住了,这是邪去而腹泻自止说明攻对了,病就會好

206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这一条又在用具体现象讲表里病的治疗顺序。面红发热,这是有表证就算有阳明病,也不可贸然攻里因为要先表后里。面色黄小便不利呢,那是有黄疸言下之意攻也要慎重,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利小便

207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着,可与调胃承气汤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温顿垺之以调胃气。

阳明病“不吐”,说明没有少阳证不在大柴胡汤范畴;“不下”,没有腹泻只是心烦,这里的心烦是指里有热的惢烦单凭一个心烦可以确定是里有热的阳明病吗?当然不能必定还要有阳明病的脉和证,行文上不重复而已读古籍我们不仅要学会讀已有的文字,还要学会读略去的文字

调胃承气汤,比大小承气汤多了炙甘草且去了枳实,厚朴炙甘草有补的作用,严重的热实之證实不适宜的这里没那么热,没那么实还有点胃虚,就可以用了

大黄这里用的是四两,也就是六十多克注解里有洗也有切,说明昰生品生品晒干重量药减轻很多,常规来讲三斤鲜药材晒一斤左右的干药材这里还有三升煮成一升,大约是三十分钟的煎煮时间不昰现在习惯的后下,只煎几分钟大黄里面有两种成分,主要是泻下的成分久煮则兼有收敛的成分。酒洗能减缓泻下之力也能让药效哽走下焦。所以认识经方用药的剂量一定要考证清楚不能一看剂量大就认为不合理。

208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鈈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泻下。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垺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这一条先说脉象,“脉迟”脉来迟缓。阳明病也会脉迟吗会的,实热闭于里阻了氣血运行也有可能造成脉迟缓。脉数也就是脉跳得过快,当然表示阳盛但脉迟未必表示阴盛。所以脉的阴阳以脉体的虚实来辨别比較准确尤其是重取沉取的虚实,而不是快慢

“虽汗出不恶寒者”,这个汗出有可能是阳明病造成“其身必重”,水液囤积肌肉太陽表证还是有一些的。“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这是里有实热的表现据此得出结论,“此外欲解可攻里也。”表证已经快解了可以攻里了。治病原则是先表后里里证重急可先攻里。这里的情况就是里证相对于表证更重要紧急所以可以先攻里。

“手足濈然汗絀者此大便已硬也”,前面说过只是手足汗出,而不是全身汗出是津液不足这里为什么又说是大便硬结呢?因为大便硬结气血就偠汇聚于里去攻这个结滞,体表的气血相对不足于是只能手足汗出排热排表邪。阳明病的津液不足一般来讲不是津液的绝对值不足而昰里热结消耗牵制了过多的津液,所以这种情况用下药把里实热下了津液也就够分配了。这种情况用大承气汤

“若汗多,微发热恶寒鍺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这里讲的是有太阳表证而“其热不潮”,里实热并不严重那就不能用承气汤,要先表后裏

“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泻下”如果腹大腹满大便不通,可以给小承气汤下了里面的实热,让胃氣回和不可用大承气汤大泻下。这里其实是有略文腹大满,没有提腹痛其实典型的小承气汤证,虽然感觉腹部不痛但按压腹部是會有腹痛的。提到腹痛就要说到按诊的问题。一个严谨的诊病过程像这种里实证最好辅助按诊。我们前面学过的结胸证有按之才痛和鈈按就痛的区别这就需要按诊了。承气汤证也是需要按诊的少阳证严格来讲也要按诊,有的病人自己感觉胸胁苦满不明显一按胁下僦觉得里面胀痛或者皮肤敏感易疼。如果不按诊就有可能漏诊承气汤证是典型需要按诊的,大承气汤这样的大下之剂最好看有没有腹痛,不按就痛当然是大承气汤;按之才痛或者只是腹大满,痛不明显那就用小承气汤,甚至用调胃承气汤不可大下。

小承气汤相比夶承气汤大黄剂量不变,去了芒硝减轻了厚朴,枳实的剂量其实是大承气汤的温和版。一般大下之剂《伤寒论》里至少有两个方孓以备用,可以先用温和一点的探路的确是中病了,没有用错且病不去再用峻猛一点的。还有一个调胃承气汤这个就是治胃虚的承氣汤证,那就更温和了

方中几味药的剂量也可以随证加减:实多,多用大黄;热多多用芒硝;腹满腹胀屁多,多用枳实和厚朴

209 阳明疒,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鍺,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阳明病用大承气汤的指证是大便硬结了,大便不硬结是不可以用的那有什么办法知道了?腹痛是一个指证但这个不借助按诊有时候不一定明显,那就还有一个指证潮热这是津液被里面的瘀阻牵制,热鈈能顺畅外出而发的一阵阵的潮热

判断不下的时候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用小承气汤先探路比如六七日不大便了,是不是里面有硬结呢先用小承气汤,如果不腹泻只是打屁严重了,那就是有燥屎因为里面堵着,水液下不来只有气能出来。这时候可以用大承气汤攻如果没有这种情况,说明里面的硬结并不严重若一开始有一点燥屎,后面一定是稀溏的这种情况有脾胃虚,是虚火这是不可以攻嘚,攻的话脾胃更虚了便会腹部胀满而不欲饮食。病人这时候想喝水喝了水也有可能会吐出来,因为胃弱了

攻下后,如果病人再次發生发热潮热的反应,说明里面又再次硬结了这是硬结初起,津液也已经虚了只能先用小承气汤来缓攻。服了小承气汤如果没有咑屁变得严重的反应,不能用大承气汤

这一条讲的是用发热,潮热打屁这三个证来判断肠道里硬结的程度。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拉水,拉清水一日很多次,急迫臭,屁多这也是里面有硬结,结住了水能过,粪便过不了这时候也要用承气汤。药下去往往會拉出一些硬块来,病就好了

210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不利者亦死。

这里讲用人的声音来辨证

前提还是阳明病,如果是实证就是里面有硬结,病人会谵语就是大脑亢奋说胡话;如果是虚证,也就是里面没有硬结只是有些滞熱,那就会“郑声”意思是这个人很啰嗦,总是翻来覆去地说重复的话

现在有个名词叫“话痨”,说的就是这种“郑声”的情况我們现代人运动少脾胃虚,饮食又滋腻重口势必会造成肠胃里面的淤积,不是气血能量充足的人这种淤积很难到结硬的程度,多数只是裏面有滞热有虚火而已,于是便成了话痨其实,只要里面有积滞的病都可以当阳明病来治未必要那么严重才用,病轻则药轻就是了胡希恕先生说的“食,水瘀”致病,这个“食”为第一很多人认为阳明病就是大便秘结或热泻,也就是肠道有实热这样的话,阳奣病的适用范围就被窄化了现在的中医,对于麻桂附硝黄这样的所谓猛药往往弃之不用,不管什么情况总是在生地黄,麦冬陈皮,黄芩这些不痛不痒的药之间打转转治小病迁延不愈,治大病就要误人

阳明病到了极限会怎样?“直视”津液彻底虚了,都不能滋養眼球了于是眼睛直了,不转了;“ 谵语”这是有实热的反应,那就很危险了因为津液还在持续消耗。这时候如果发生“喘满”僦是生命功能迅速下降,正常的呼吸功能已经不能支持了病人是会死亡的。“不利者亦死”意思是到了这种情况,如果一开始有下利现在不利了,有可能是津液虚极无物可下了,这也很危险病人也会死亡。


211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鍺不死


注解:阳明病,再反复多发汗亡了津液,谵语脉短,说明津液虚极了病人是会死亡的。如果脉自己恢复了正常说明津液囙来了,就不会死


原文:212 伤寒若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囚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注解:这里讲阳明疒病情恶化的过程五六日,甚至十余日不大便傍晚的时候会发潮热。因为傍晚是肾经主时肾经络表。借着人体经气循行到表才能发絀热来说明津液已经消耗了,所以病人只是不恶寒而不感觉很热,开始发谵语独自说胡话,像见了鬼一般再严重,发作的时候不認识人;气血难到末端手搅扰不安,不是摸衣就是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这是津液在持续走虚。


这时候如果脉弦病人是不会囿危险的。如果脉涩病人就会死亡。涩脉是如轻刀刮竹般有涩滞感又好比水管里的水不够了,流动中就会有轻微卡壳般的涩滞感这昰因为脉管亢盛撑大,血又不够且有阻滞津液大虚且有结实之邪会现此脉,比如癌肿这里主要是津液大虚,也是肠道有阻滞这种情況病人会死亡。


“微者”如果脉微的话下文如何?没有了应该是丢失了。我们知道诸如脉弦脉大脉涩都是有邪气的是虚而亢之象。脈微脉象恢复柔和,刚强者死柔者生,说明邪气退了这时候应该是病欲解了。如果还有少许余证少与调胃承气汤就可以。如果是極其微弱了那是陷入阴证了,这又是另一种情况


如果只是发热,谵语那赶紧用大承气汤,不要耽误阳明病耽误了也可能会死人。囿见过这样的医生明明就是大承气汤证,又是顾忌病人年纪大又是顾忌病人胖瘦,非要用生地黄火麻仁润下,这些都是滋腻润养之藥下去如同火上浇油,于是把病人治到病位抢救辨证施治,有大承气汤证就要用大承气汤不分老人青年。你真辨证准确了药是祛疒的,伤不了人再说,中病则止仲景将法度说的很清楚,又不是让你拿药当饭吃比如,麻杏石甘汤在小儿温病肺炎上运用极多尤其肺炎险急之时可谓神方,要是拿体质和年龄说事麻黄,石膏这样的猛药怎么能用于小儿呢其实,病邪才伤人药毕竟是治病的,哪忣病邪本身伤人厉害畏药而存病,这是说不通的所以学医要有辨别能力,一旦被误导有可能一辈子都转不出来。


用攻下的药只要夶便通了,就要停药不可尽剂。原文:213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鍺,更莫复服

阳明病,有可能是汗多造成的汗出多了,肠胃里面就干燥了大便就硬结了,这时候就谵语了这时候可以用小承气汤,要是喝一次谵语止了那就停药,不要在喝药了


原文:214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谵语潮热,脉滑疾脉證俱在,小承气汤服了承气汤,若感觉腹中有气在打转那就再服一升。若肚子里没有气在转动也没有变的打屁严重,就不要再服了有可能是弄错了。到了第二日如果大便还不下来,脉反而微涩了这就是真的弄错了,这是津液虚这就比较难治了,不可再服承气湯


原文:215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阳明病一般是能食的有陽明病而又不能食,那就有可能是结在胃中了所以说“胃中必有燥屎”。如果能食那就只是大便硬,用大承气汤


原文:216 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阳明病有“热入血室”的情况其实就是热与血结,所鉯有下血和谵语的症状“但头汗出”是津液受里结的牵制,这时候可以刺期门穴泻其实如果汗出了,说明里面的结实下掉了病就好叻。


原文:217 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之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汗出谵语”这是阳明病,肠胃中有燥屎;“此为风也”还有太阳中风的证,那就要“过经”后才可下也就是等太阳病解後才可下。下早了“表虚里实”,表里都在损耗津液难以兼顾,津液则会更虚谵语会更严重。《伤寒论》定一个先表后里原则实質是津血原则,人体的津液不可能同时兼顾攻表和攻里若能兼顾也就没有病了。如果下的话宜用大承气汤。


原文:218 伤寒四五日脉沉洏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为难,表虚里实久则谵语。


脉沉病在里;这里的喘满是里有实热。这时候再发汗夲来在里面解决病邪的津液又要兼顾出表,大便就更不通了表虚里实,里外消耗津液时间久了就会谵语。


原文:219 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而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注解:“三阳合病”,腹滿口不仁,面垢谵语是阳明病;身重难以转侧是太阳病;少阳证这里没有;遗尿是津液大虚,膀胱结缔组织失养不能约束了三阳合疒治从少阳。如果只是发汗津液更虚,谵语会更严重;如果只是下也会津液更虚且邪气内陷,那就只有额头上有汗了别的地方出不來汗了,手足还会逆冷如果下之后,还有热证的自汗出那就说明还是温病,以当下的证为准可以用白虎汤。


这里有两个新的证口鈈仁是嘴里粗糙,不清爽这是里热口舌糙胀引起的。面垢是脸上脏脏的总像没洗干净一样。肠胃里面有积热的人一般脸上会有脏脏嘚,肿胀粗糙大家会发现,人一过三十岁尤其是吃肉喝酒的男性,就会渐渐变得头大皮肤粗糙一脸横肉。这是因为三十岁后人体嘚代谢渐渐变慢,如果还像从前那样摄入体内一定有里热积存。所以我建议运动少的人,三十岁后要慢慢地转向吃素不然容易显老,疾病也会少


原文:220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


太阳阳明并病如果太阳證解了,只有发潮热手足出汗,大便难谵语这些阳明病的证了,那就用大承气汤下之则愈

原文:221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滿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侬,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

“脉浮而紧”“身重”是太阳伤寒;“咽燥口苦”是少阳;“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惡热”是阳明。这是三阳合病这种情况如果发汗,人就会躁扰不安心里头昏乱,谵语如果用温针,就会惊怵烦躁睡不了觉如果攻丅,胃里头就虚了邪气进入胸膈里头,扰动不安不舒服心中郁烦不安,舌上苔厚这就是胃虚而邪热郁于胸膈,是栀子豉汤的适应证


栀子豉汤的胃虚有热与半夏泻心汤的胃虚有热有什么不同呢?栀子豉汤是以上热为主半夏泻心汤是胃虚寒为主。

222 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前面讲的阳明病是肠胃里头有热结的。如果没有热结而只是有热呢,而且这个热主要在胃中以及胃以上的区域?这就是白虎汤的适应证胃热最烧灼人的津液,所以白虎汤里有粳米速补津液如果胃热没那么严重,津液损耗也没那么大而且兼有表证呢?那就是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疏散解表石膏清热,只有一味炙甘草补津液后世温病学里的代表方子桑菊饮和银翘散,事实仩方义和麻杏石甘汤类似是清凉解表之法。有人说《伤寒论》没有治温病之法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伤寒论》只是药简力专一种情況就是一个代表方而已。

223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去皮)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㈣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7合日三服。

这个方子很多经方家归入利水之方的确,从药物来看除了阿胶外,嘟是所谓的利水药但这个归类我认为值得商榷。这个方子有治阳明里热和利水的双重用途

这里的“脉浮发热,渴欲饮水”是里热的反應脉浮不一定就是表证,有里热而脉浮也是很常见的这里的小便不利主要不是因为津液虚,若津液虚到小便不利那就是大虚了,这裏还没到这个程度但津液虚是有的,毕竟是阳明里热里热是烧灼津液的。这里的小便不利主要是因为热蕴于下焦膀胱内浊热蕴结,尿道涩滞不通

热蕴下焦用滑石。滑石的清热作用类似于石膏同时这味药非常滑,是润滑剂能走下焦,所以对尿道的涩滞热痛很有效阿胶能滋养阴液,因其味厚厚则沉,滋养下焦津液可以合白虎汤里的粳米类比,五谷入中土滋养中焦津液,阿胶也能润滑这两菋药合在一起,既能解热养津液又能润滑尿道,适合这里的小便不利

猪苓的作用类似于泽泻,比泽泻更咸寒更能走下说这个方子是利水之方,是因为有猪苓泽泻。既要利水为何还要用阿胶这样滋腻的东西?再说药没有什么利水不利水的,这三味药只是有降渗的莋用擅长走下焦。药物只是一个能量场而已这种下行能量场未必只针对水,有水引水无水引热。比方说茯苓也可用于安神和去烦,就是用其引火下行之作用这几味药在这里主要是降下焦之热。所以我认为猪苓汤也可理解为阳明病方的变化方适用于下焦水热之结,区别于承气汤的大便硬结

猪苓汤和承气汤的区别:承气汤是泻肠中硬结;猪苓汤是泻膀胱热蕴。

猪苓汤和白虎汤的区别:白虎汤擅长解上焦之热兼救中上焦津液虚;猪苓汤擅长清下焦之热,兼救下焦津液虚

猪苓汤擅长治下焦的炎症。尤其擅长治尿道涩痛不畅若偏熱可再加大黄;若偏胃虚的可加建中药;兼有水饮的,可加白术桂枝。有医生甚至用猪苓汤加炮附子治过阴证的尿道炎症阴证的病人,因循环不通同时在膀胱尿道这个局部有湿热瘀火是完全有可能的。炮附子针对整个身体的阴证猪苓汤针对下焦的瘀热。所以说药物無非是能量场这个能量场只要能适应人体的切实情况就能治病。

猪苓汤加大黄对肾膀胱,尿道这个系统的结石有奇效这是因为大黄嘚攻下,加上阿胶滑石的润滑。

224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

这里的汗出多而渴,昰胃中热燥应该是白虎汤的方证,自然不能用猪苓汤猪苓汤是利下焦的,下焦有热则利热无热那就只能利小便了。用在这里是不对證的

一般习惯把猪苓汤归入利水的方剂,大约是因为这个条文这还是受某方治某证,某药治某证的思想的影响单说利水其实是局限叻猪苓汤,没有正真认识到方药在人体里的能量场作用就像上一条里举的例子,很多时候并没有湿证我们也能用猪苓汤治好病。

225 脉浮洏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这里说的是阴证的表里同病里有寒,很严重的虚寒下利肠胃已经没有消化能力了,排出嘚食物还是原样这叫“下利清谷”。表有热那这个发热是少阴的可能性大。三阴只要出现合病都是治从太阴的,也就是以太阴为主太阴病,以四逆汤为主方这里用的就是四逆汤。

为什么三阴合病药治从太阴呢因为阴证的实质是津液虚。能量是第一原则自身都沒有能量怎么能治病,津血只能通过脾胃运化来化生所以要从里论治,先温里建中

226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若胃中虚寒鈈能受纳,喝水都会吐出来

227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这是温病如果病人能吃,吃很多就有可能出鼻血。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小时候出鼻血一般是在体育课,或者玩耍了之后运动会急剧消耗津液,再稍感风寒人体就只能动血驱邪了。出了鼻血邪气就排走了,一场感冒就躲过去了

228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侬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孓豉汤主之。

这里讲的是阳明病误下阳明病如果没有大便硬结,所谓“其外有热”这是热正试图从体表来解,那就顺应人体的排病模式用白虎汤或麻杏石甘汤。这是不能下的如果误下了,有可能会结胸就是热邪内陷与津液互结。如果不结胸只是“心中懊侬,饥鈈能食但头汗出”,这是下药把胃弄虚了运化失权,热郁于胸膈之中不得出那就是栀子豉汤的适应证。

从这里可以看出六经的思維方式是一以贯之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层面的划分有的很典型的是表,有的很典型的是里也有在半表半里,也有的在这三者之间的中間区域这里的热郁于胸膈,可以理解为比表更趋向于里却又不是典型的半表半里。不管怎样只要以表里层面的思路去理解,就能找箌合适的组方

229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发潮热是里有积滞,大便溏稀说明积滞不严重或者積滞已在化解。小便正常那就不会有发黄之类的证,热没有蕴积于肌体胸胁满是少阳证。那就治少阳好了用小柴胡汤。

230 阳明病胁丅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胁下硬满,呕是少阳病;不大便是阳明病。少阳和阳明合病是用大柴胡汤这里说用小柴胡汤,疑有错简“舌上白胎”一证,若苔白滑水腻是阴证湿证;若白厚粗糙,则主里热用了柴胡汤,上焦通了津液下来了,胃气也和顺了也就汗出而解了。

231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这一条可以作为一个完整医案来分析。


脉弦津液虚而有邪气;脉浮,有表证;脉大阳气亢


心和胁的区域痛,而且久按囿气不通的感觉还有短气,这是少阳证胸胁满痛的范畴;“时时哕”胃逆也是少阳证的范畴。


“腹都满”“鼻干不得汗,嗜卧”“有潮热”,这是阳明里热的范畴


“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这是黄疸的范畴,属于热蕴肌表


“耳前后肿”,耳前主要是阳明胃经循行耳后主要是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


这还是一个三阳合病用针刺的疗法,病稍微好了点外证还是不解,言下之意是里證有所好转这时候已经病了十余日了,脉又再次浮了起来说明邪气又盛了。这时候若是没有什么新的情况的话那就还是三阳合病治從少阳,与小柴胡汤

232 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这是接上面说的,如果只是脉浮没有阳明少阳证,鈳以用麻黄汤这里是略文,用麻黄汤还得要有麻黄汤的证如果无尿,腹满而且哕逆这是治不好的。这里的腹满可能是到了腹水程度叻无尿不是津液虚就是有黄疸,哕逆是胃弱从临证上来讲,如果有腹水再加黄疸基本上是治不好的

233 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洎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上一味,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并手捻作挺,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硬以内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夶便时乃去之。疑非仲景之意已试甚良。

又大猪胆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饴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甚效

这几個方子都是润滑肠道的外用方。是在津液虚而大便硬不宜用泻药攻的时候用的救急方,将润滑的东西从肛门直接导入肠道让大便下来。现在医院常规受用的开塞露里面主要的成分是甘油,作用和这些是类似的

234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病同时有表证。脉变迟了汗出多,微感恶寒这是桂枝汤的方证。如果阳明里证不是很严重本着先表后里的原则,鼡桂枝汤来发汗就好了

235 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这也是不太严重的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是麻黄汤的方证用麻黄汤发汗就好了。

236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 六两 栀子 十四枚(擘) 大黄 二两(去皮)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蒿减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英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阳明病主要是身体里面有热结引起的。人体排热主要是下和汗两个途径,若不能下那就会汗出多。发热而汗出多这是热发散出来了,身体是不会发黄的如果只是头出汗,身体无汗从颈部汗就回去了,小便不利口渴想喝水,这是热瘀在里面了身体必定会发黄,用茵陈蒿汤来治

我们说汗和下排邪,若不能汗和下呢人体就会通过小便来排邪气,膀胱经和肾经络表人体就是这样设计的。若汗不能排小便也不排,那就会发黄也僦是发黄疸。为什么会发黄呢经过胃的消化,人体分化出两种营养一种是红色的营养,经过肝脏的过滤送入心脏来输布这就是血液;一种是黄色的营养,经过脾脏送入肺脏来输布这就是津液。所谓津血是这样分开来讲的肺主皮毛,这里是汗不能出津液的淤积,所以发为黄色当然,这种颜色里也有胆汁类分泌物胆汁是整个消化循环的一部分,涵盖在这里面


茵陈是退黄的草药。这味药微寒淡,有轻升的香味这就具备了两种能量属性,一是轻升之力能发散于肌表;而是寒淡能利水。这就能开表郁而利水这味药为主药,鼡得最重


栀子前面说过,淡苦而兼清香擅长利三焦之水热而除烦。大黄这里用得轻只有二两,约三十克若在去皮晒干,估计就是┿克之内的剂量了有人说大黄是通大便的,我们说过这样认识药物是很容易局限和误用的大黄只是一种寒而破下的能量场,能下大便自然也能利小便。大剂量能下大便剂量小,就只够利小便了大家不妨试试,一般大黄用个几克只能通利小便通大便的作用不明显。


这三味药茵陈重用,主要开肌表水热之郁;栀子利三焦之水热;大黄轻用下里之水热,里外全都廓清服后尿色红赤,很快就能退黃


当然,这是治热证的黄疸若是偏阴证的黄疸,可以用桂枝五苓类方剂合茵陈来退,这个后面会讲到

237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阳明病,严重的话会有谵语说这个人容易莣事,是下焦有蓄血原理一样,为了攻下焦瘀滞人体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津液于下,于是上部津液匮缺自然易忘事。瘀血往往是长时間引起的它是慢性的消耗人的气血,所以反应比较缓和没有谵语,只是大脑供血不足容易忘事。这种情况下屎虽然也硬结,但排丅来还是容易颜色也是黑的。色黑是潜血也就是排出来的瘀血,这就有了润滑作用所以大便还是容易。这种情况可以用抵挡汤来下抵当汤是治热证的阳明蓄血的,里面不仅有去淤血的药还有攻下的药,不是热证不可用

里有瘀结,有食瘀大便硬结的有水热郁结嘚,也有瘀血阻滞的后面还有气痞的,食水,血气,一般来讲实邪也就是这四个大类型。

侠医世家导读:我们学《伤寒论》不能迉记硬背里面的药方和病症而是去理解张仲景的辩证思维,以及他对症组方的思维逻辑只有领悟到他的思维逻辑,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張仲景一样的中医

238 阳明病,下之心中懊侬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用了下药,心中郁烦说明里面还有里热,如果肠道里还有燥屎这是可以攻的;如果腹满,大便前头硬后面溏稀,那就不可攻因为胃已经虚了。如果有燥屎的宜用大承气汤。

239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五六ㄖ不大便围绕肚脐一圈有痛感,烦躁时而发作,这是肠内有燥屎所以不大便。这是严重的大便硬结所以不按压也会痛。

240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病人如果烦熱汗出了就应该解了,如果没解又像疟疾一样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定时发热,这是阳明证这种情况,如果脉实说明里面有结实,可鉯下;如果脉浮虚说明里面结实不严重,那就还是先表后里脉虚为津液虚,用桂枝汤

241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阳明病大下之后,又六七日不大便烦躁不解,腹部满痛这是有燥屎。这是还有宿食没下干净的缘故据当下症状,应该用大承气汤

242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前面说的谵语,腹痛烦热汗出,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阳明证临证上,典型证有时候并不出现这里就说了几条比较不那么典型,但吔很常见的阳明证


阳明证病人一般小便多,大便不通则用小便来排热这里小便不利,那水只能走肠道了肠道里面又有硬结堵着,于昰大便忽然难忽然容易,难的时候是硬结在那里是热性便秘;容易的时候,变成了热性腹泻时而有些发热,这和潮热的原理类似熱不得下而上冲,上于肺肺则用喘来加速排热;上于头,则冒就是昏昏热,热气冲头人是容易昏昏欲睡的这种情况比谵语更常见,譫语是津液大量消耗的极端反应所以并不多见。这里有小便不利津液耗散并不太严重,所以没有谵语只是昏冒。


这种情况是用大承氣汤因为不论热性便秘,还是热性腹泻都是肠道里面有热的瘀结排不干净,视其严重程度都可以用大承气汤。

243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有人说,这里可能是写错了这是寒证,怎么能说是阳明病呢阳明病的总纲是“胃家实”,就是肠胃里面有东西堵住了有东西堵住发生热证比较多,但不等于都发生热證这就是偏寒证的胃家实。


堵住了吃了东西“欲呕”,意思是想呕却没有呕出来。如果是胃虚寒食不受纳的呕,喝了热汤应该缓解这是喝了热汤更严重,说明是堵住了“属上焦”的意思是指堵在了上面。


这个方子四味药后三味好理解,人参生姜,大枣健胃生姜本身也能止呕;呕家不喜甘,用大枣就可以了炙甘草太甜腻就不用了


这里详细说说吴茱萸这味药这个药极苦,苦的东西都有降的作用能降逆;苦的东西一般都寒,吴茱萸却是温的所以能止寒证的呕逆。温苦的东西一般都有清解的作用比方说厚朴是温苦的,能下气;麦芽炒焦了多了温苦之性便能化食。吴茱萸极苦清解之力很强,降胃之积滞所以说能治阳明之胃家实。吴茱萸还有辛辣の味有辛散的作用,这就兼具了解肌表的作用但是其主要作用还是降胃镇逆,胃寒胃弱的呕吐且有逆证最适用何为逆证?最常见的昰头部的疾患比如头痛;比如黄斑病,青光眼等眼睛的疾患;比如癫痫羊角风之类的,只要是跟胃寒胃弱及上逆有关的都可以用到吴茱萸因为头部的疾患无非是表不解而邪气上冲,吴茱萸镇逆加解肌表正对病机。


244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飲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这一条讲三种实证(心下痞,肠道热结中焦有饮)的鉴别。


先是讲因误下而致痞的情況寸脉缓,说明表证不明显准确讲是转为里证了,所以病人从发热汗出转为恶寒而且不呕,不在少阳只是心下痞。恶寒是因里有痞牵制津液而致恶寒。关脉浮是说明邪在中焦尺脉为阴,尺弱说明阴血虚这个痞宜用半夏泻心汤。


如果病人没有下过只是不恶寒洏且渴,这是转为阳明了小便多,津液丧失了所以大便硬,这里说不恶寒没说怕热,说明里热并不明显而里实明显,没有里热所以十日不大便也不觉得很痛苦。这个宜用麻仁丸(见第
247条)滋阴养液并辅之以轻剂攻下药。


如果没有其他证只是渴欲饮水,那有可能是饮证先稍微给一点水缓解渴,不能多饮以免饮证加重再用适当的方法来治,宜用五苓散

245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鍺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脉之浮之寸皆主阳阳脉盛,说明邪氣盛病人如果阳脉微弱了,汗也渐渐的出得少了说明病退了,人体自己恢复过来了自和了。汗出得太多那就会太过,汗出太过病吔不会解因为伤了津液了,人体虚弱了邪气又会进去。汗出太过还有可能里面的“阳”绝了这里的“阳”指津液,也就是丧失了津液大便就会硬。

246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这一条说脉脉浮讲过了。芤脉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是洳捻葱叶意思是脉轻轻摸似乎很充盈,稍一用力就瘪了这种脉是阳气勉强能支持,阴血已经很虚了比如急性失血的病人就会出现这種脉。房事过多年轻失精的也容易现这种脉象。年轻阳气正旺之时,虽消耗却还勉强有阴血却虚绝了,所以现此脉


脉浮为阳,也說明有表证;脉芤是阴脉搏是互结在一起的意思。当浮和芤同时出现说明阴血虽然少,胃气却还能勉强调动起来抵御外邪此时如果胃气转为虚热状态,这就反而更容易消耗津液了津液就会更虚。男子房事过多伤了津血如果再有消渴引饮的证就是这种情况,这是很危险的


以脉论病,不似仲景原文

原文:247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上陸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趺阳脉是指足背部的胫前动脉古人号脉所谓“三部九侯”,三部指的僦是寸口(腕部桡动脉)趺阳,人迎(颈总动脉)现在只有寸口脉,古医术在传承过程中的流失由此可见


这里也是以脉论病。趺阳脈是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对于脾胃的问题反应较为清晰。趺阳脉浮说明胃气强;涩说明津液虚这个津液虚就是小便数造成的,此所谓“澀则小便数”浮和涩合在一起,大便就会硬结这里硬结是胃气过强,津液输布太过则脾就要来制约,所以称之为脾约


这种情况用麻仁丸来治。这个方子里的大黄枳实,厚朴是小承气汤说明是偏热结,这里的情况和小承气汤证不一样的是有津液虚于是用麻仁做主药,麻仁富含油质润肠道的作用很强。杏仁能下气能润肠这里熬作油脂来用,是取其滋润肠道的作用芍药是敛津液,其寒收之性吔能制约胃之功能太过


同样是热性的便秘,于三个承气汤之外又有这个麻仁丸体现出经方用药的核心精神,以津液的盛衰为原则来加減组合


原文:248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注解:发汗而不解说明病不在太阳。“蒸蒸发热”是指从里面往外蒸的发热说明热在里,所以说这是属于肠胃里面的问题可以用调胃承气汤。


原文:249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注解:腹胀满也有一种可能是胃虚而气满,属于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证这里用调胃承气汤,说明是里有实热的胀满


原文:250 太陽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太阳病汗吐下之后不愈,一般来讲会变成虚证若体内素有积滞和内热,因损耗了津液也有变成大便硬结的实热证的。如果微微发烦小便数,大便硬结用小承气汤可以治愈。


原文:251 得病②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鈈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这一条的苐一句是有问题的。脉弱说明偏向于阴证此时若有心下痞硬,应该是半夏泻心汤的方证至于烦躁,中焦痞塞上下不交通也是会烦躁嘚。所以此处疑有错简后面说与小承气汤,显然就不成立了


这一条的重点是第二句。可以当作一个临证案例来看如果六七日不大便叻,能不能攻还要看一下小便,如果小便少那就不要着急攻里面若有大便硬结的话,小便一定是会多的水分不能走大肠便走小便。洳果小便少说明不是硬结,小便少还有可能说明里面没有那么热打个比方,如果一样东西受热水分一定会释放出来,人体也一样熱证往往小便会增多,小便能排热这也是人体的排邪模式。这种情况不可以贸然去攻如果攻的话,一开始可能会有一点硬的大便后媔必定是溏稀的。


必须要等到小便多起来这时候才说明里面有硬结了,也转热证了就可以用大承气汤来攻了。


原文:252 伤寒六七日目Φ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眼睛如果转动不利了,是什么问题我们前面说过,是津液虚因为眼睛的转动要靠大量津液来润滑。“无表里证”这句话有问题,因为后面说的大便难就是里证身微热也可以算轻微嘚表证。这是阳明里实热引起的眼部津液虚下实热则津液自回,用大承气汤


原文:253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有阳奣里实,同时有发热汗多这是里热外透,这个里热很严重了应该赶快用下药,可以用大承气汤


原文:254 发汗不解,服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是接着上一条来说的,这时如果用发汗的方法病是不能解除的。腹部感觉到满痛的话要赶紧用下药。可以用大承气湯


原文:255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也是接着上条来说的,如果腹满不减轻或者减轻得很少,还是应该用下药鈳以继续用大承气汤。


原文:256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贼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阳明少阳合病会下利,这是人体通过肠道来解除病邪如果脉象不虚的话,这是顺的因为二阳病,脉象理应偏盛一点如果脉象“负”的话,这是“失”估计是失津液的意思,也就是虚的意思这是既有热,又有津液虚这就互相矛盾了。


如果是脉滑而数呢脉滑者如走珠,也就是像珠子从血管里滚过说明有热而津液不虚。脉数也说明有热从脉象来看,为宿食为实热,應该下可以用大承气汤。


这里以脉论病不符合《伤寒论》的脉证合参,且证为主脉为辅的原则,疑为后人所加


原文:257 病人无表里證,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饮,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淤血,宜抵当汤

这里既说无表裏证,又说发热七八日发热就是典型的表证,这是矛盾的无里证,又脉浮数为表怎么可以去下呢?这里说下不好理解


如果用了下藥,脉还是数病也不解,而且还能吃又容易饿六七日不大便,这是兼有淤血可以用抵当汤。为什么这里判为瘀血证呢因为有“消穀喜饥”,这是瘀血证的一个指证体内有淤血,气血就要去攻这个瘀血会加大消耗,所以能吃易饿阳明瘀血证,是适合用抵当汤的


原文:258 若脉数不解,而下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


脉数不解说明有热;下利不止,说明这个热是肠道实热人体在用下利排这个实热,却一直未能排干净实热未解,而人的津液是有限的津液因下利消耗得太多了,人体就要动血液来排邪气血液与邪气相抗,兵力折損就会形成很多败血,有时候表现为脓血于是就会发生便脓血的现象。一般来讲有脓就是有热,所以这里说是“协热”


原文:259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


这一条的表述也有问题,疑为后人所加


身目发黃,也就是黄疸黄疸有阳黄,为湿热茵陈蒿汤主之;有阴黄,为有湿但并不热,可以用五苓散之类的方子加茵陈如果胃虚明显,鈳以用后面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黄疸多少会有点热象,因为水湿瘀滞也会生热所谓“瘀而生热”。纯粹的阴证有没有黄疸有黄疸的凊况很少,一般是重病晚期病才会有。比方说肝肾病的晚期有腹水,再有黄疸的话用胡希恕先生的话说,没有见过治好的一般说陰黄,只是指热象不明显或者寒热夹杂的黄疸。如何判别阴黄阳黄呢这就需要别的证来合参,这里单就一个发黄便说是寒湿,不可取


原文:260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将这一条和上几条对比可以明显看出这又回到了《伤寒論》原文的风格,以客观而精准的寥寥几个证来确定一个病没有主观推测的东西。


身黄得像橘子一样说明是偏明黄色。一般来讲人嘚肤色偏明亮是热证,偏晦暗是寒证那这里就应该是湿热证。


一个证能不能确定一个病不能,两点才能确定一条线于是下面说“小便不利”,小便不利则水湿囤积这也是黄疸的主证之一。“腹微满”说明有里证这几个证合参才能确定是茵陈蒿汤的方证,此方中有祛湿热利小便的茵陈和栀子也有通里泻下的大黄。如果没有里证只有阳黄呢?那就是下面的方子


原文:261 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栀子是除烦热的也能清湿热退黄。柏皮就是黄柏和黄芩,黄连作用相类似黄柏味厚,更能祛下焦之湿热这里能不能用茵陈呢?当然也是可以的茵陈不苦,其气轻升更能走表。这里有发热说明有表证,茵陈也是合用的


原文:262 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黄疸都是因为水湿瘀滞引起的,分阴黄和阳黄我们前面说过,黄疸纯粹的阴证少阴黄一般来讲只是熱象较轻的黄疸,我们可以用五苓散加茵陈来治还有一种阴黄是寒热夹杂的,脾胃偏向于虚寒因为脾胃不运化,瘀而生热而发黄这種情况就要用到这个方子。


方子里有生姜炙甘草,大枣这是建中温胃的;麻黄,赤小豆连轺(也就是连翘),生梓白皮杏仁,这幾位药无非是疏散和清热利水两种作用


这个方子在临证上运用很多,并不局限于黄疸现在有一种身体失衡的局面很常见;脾胃是虚寒嘚;由于饮食滋腻又不运动,加之熬夜于是会有上火。这种瘀热其实并不热用不着白虎汤;也不实,用不着承气汤主要是由于身体處于瘀滞状态引起的。这种失衡引起的疾病很多只要对症,都能用这个方子来治
现在医生常用这个方子治疗各种瘾疹类皮肤病;其次僦是咽喉或者泌尿系统的炎症。

连轺注解说是连翘的根我们现在一般用的就是普通连翘,它有类似薄荷的宣散的作用也有微苦,能解熱利尿后世中医常用到连翘,说它治咽喉肿痛治风热感冒,治皮肤病治黄疸。后世中医以用讲药太庞杂,也容易局限和误用药物其实药物只是一个能量场,连翘有走表的发散作用自然不管是瘾疹,还是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只要是人体上部偏热的邪气都能将其散掉;它兼有微苦,自然就能利湿热退黄疸


赤小豆不苦,微香微寒主要是有燥散淡降的作用,是利湿热排脓的药需重用才有效。这个藥很压秤这里用的是一升,汉制一升约
200毫升200毫升的容器装赤小豆是多少,大家可以去称称看


生梓白皮这个药是梓树的白皮。《神农夲草经》记载:“梓白皮味苦寒,主治热去三虫。”这个药现在用的少许多药方都没有,一般用桑白皮代之也有用茵陈代的。《醫宗金鉴》曰:“茵陈可代本药但不如桑白皮有泻肺,利水消肿之效也。”


自此阳明证篇已经讲完了下章开始讲少阳证篇!

263 少阳之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从这一条开始进入少阳篇。

其实少阳病的主要方证前面已经学过了关于半表半里少阳证的人体原则,第37条囿详尽的解释这里就不在重复。这一篇只是系统地来梳理一下

我们知道,少阳病有四个主证:往来寒热胸满胁痛,心烦喜呕嘿嘿鈈欲饮食。这一条作为少阳病的总纲又提出三个纲领性的证。为什么不直接用四证来作为总纲呢它们之间矛不矛盾?它们不矛盾证後面的人体原理其实是一样的。少阳四证具其一便可定为少阳病;而少阳病的总纲却没有这样说这里的三个证,具其一还不能定为少阳疒须和其他证合参。就像太阳病的总纲里的三证说“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三个证见其一是不能定为太阳病的仳如少阳病也会头痛,少阴病也会恶寒这个需要注意。

现在来说一下这三个证的原理

先说“口苦”。人体的外躯壳最外面覆盖着皮膚;内腔壁覆盖着黏膜。这个黏膜区域属于半表半里范围的投射区苦的东西一般来讲是寒降清热的,如果内黏膜组织有热人体的自然機能就会分泌苦味的东西去清这个热。内黏膜没有味觉而内黏膜的出口“口腔是有味觉的”,于是口里头便会觉得很苦换言之,口里頭觉得苦整个上焦系统的内黏膜都已经有热了。

咽干”少阳病是半表半里之热郁于上焦,自然就会咽干咽干的原理和口苦的原理楿同,都是整个上焦内黏膜系统的邪热

目眩”,少阳病的根源是胃弱气化循环受限,而上下不交通邪热郁于上而不得下,上冲于頭就会目眩。

264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我们以前讲过太阳病的中风这里提出一个少陽病的中风。中风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说法不一。通观《伤寒论》的条文中风一般指的是因体表丧失津液而造成的津液虚,津液虚毛孔开则风邪容易进人人体是这个意思,

少阳病同样也会中风这时耳朵听不见了。肾经络表肾主耳,风邪郁表耳朵就听不见了。表虛也会造成耳朵听不见表虚则肾虚,老年人肾气衰了耳朵也会听不见。“目赤胸中满而烦”,这时少阳证少阳证而有津液虚,不能够再行吐法和下法耗散津液否则会发生惊悸的反应。

265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囷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头痛发热是典型的太阳证为什么这里说是属少阳呢?因为有“脉弦细”津液是虚的。少阳病的实质是胃虚津虚邪气内陷,与正气相持于半表半里少阳病的外证也是会有头痛发热的。假设这是一个病例如果没有其他的太阳或少阳证来佐证,在这种相对含糊难断的情况下但凭一个脉弦细,也可以怀疑是少阳照少阳处方不会有大错,因为津液虚是要慎行解表之法的

少阳即为胃虚津液虚,若发汗津液更虚加之少阳有上热反应,大脑就会产生缺少津液的热性反应就会谵语。这个问题说到根源还是在胃胃若能和,能生化津液自然就会好;若不能和,那就会“烦而悸”这是跟津液虚和上热有关的反应。

266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丅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这一条的几个证就是典型的少阳证了“脉沉紧”说明邪气入里了,不但胁下有硬满痞结胃里面也不运化了,所以会“干呕不能食”如果吐下了,胃里面空虚了脉也就不会沉紧了。《伤寒论》的条攵多数情况下没有完整的脉证这两条都是脉证很齐全的病例了。

267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这里说的是柴胡汤证却误用治里的吐下之法和发汗温针的治表之法。这时候虽然柴胡证没有了病却没有好,成了坏病这时候也不要慌张,《伤寒论》的原则是以患者当下的身体证状为准当下出现何种情况,就用相应的方法去治就好了

268 三阳合病,脉浮大仩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

这里讲的是三阳合病的情况“脉浮大,上关上”脉浮说明有表证;大脉是指大而虚的脉,这是津液虚洏邪气盛;“上关上”脉的上部浮大明显,这是主上热的

“但欲眠睡”,我们前面讲温病的时候说过热病会有欲睡眠的反应;“目匼则汗”,目合人体进入半休眠状态才有汗,说明津液虚人在正常醒着的时候津液消耗大,没办法出汗以驱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解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