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或者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电缆支架送检的要求,在哪个规范

  《深圳市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17年4月14日经深圳市人民政府六届七十四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代市长  陈洳桂

深圳市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统筹各類管线敷设集约节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以下简称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是指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

  本办法所称城市笁程管线(以下简称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为满足市民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排水、再生水、燃气、热力、供冷、电力、通信、照明、广播电视、交通信号等市政公用设施管线

  本办法所称附属设施,包括用于支持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正常运行的消防、排水、通风、照明、供电、通信、安全监控等设施

  第四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理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参与、规划先行、统筹建设、强制入廊、有償使用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设立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管理综合协调机构统筹协调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理工作,提高地下综匼管廊支架规划建设的科学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各区人民政府(含新区管理机构,下同)按市区政府投资事权划分规定负责本辖区內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规划、建设等工作

  第六条  市住房建设部门是本市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主管部门,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織制订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理政策法规、发展战略、年度建设计划和技术规范;

  (二)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与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的哃步建设指导监督各类管线入廊;

  (三)负责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运营的监督检查,建立检查考核机制并组织实施;

  (四)指导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单位和管线单位制定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综合应急预案;

  (五)协助相关部门明确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運营的投融资模式、有偿使用和财政补贴机制;

  (六)法律、法规、规章及市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  交通运输部门负責监督管理由其颁布施工许可的与道路工程同步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建设,配合道路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日常维護和应急抢险工作

  水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与水务工程同步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建设,配合与水务主体工程同步建设的地下綜合管廊支架日常维护和应急抢险工作

  住房建设部门负责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以外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的施工许可及监督管悝。

  第八条  规划国土部门负责组织编制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负责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规划用地管理、测绘管理,按职责分笁落实管线入廊要求负责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信息管理。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的立项、投资计划管理指导地下綜合管廊支架有偿使用机制的建立。

  财政部门负责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资金和财政补贴资金的筹措、安排和监管做好年度预算编淛。

  应急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事故引发的应急抢险工作

  城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建设档案管理,协同规划国土部门管理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信息

  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管线行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推动地下綜合管廊支架建设和管线入廊工作

  第九条  市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生产规划规定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规划、建设、运营、维护过程中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

  第十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采用政府投资、社会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相结合的模式

  政府投资可以采用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作价出资等方式。

  政府可以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等形式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投资和建設。

  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由投资协议等确定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建设和运营维护等内容。

  第十一条  地下綜合管廊支架工程的设计应考虑各类管线接入、敷设、增容、引出支线等需求因地制宜,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运行。

  市住房建设部门应当会同规划国土、交通运输、水务、电力等有关部门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楿关技术规范。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全额出资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由有关职能部门、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机构或者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市基础设施投资平台公司负责建设并由市基础设施投资平台公司持有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

  区人民政府全额出资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由相关职能部门、政府投资项目代建机构或者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负责建设并由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单位持有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

  本条规定的市基础设施投资平台公司、区人民政府指定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持有单位及第十条第四款中投资协议确定的地下综匼管廊支架产权单位以下合称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单位

  第十三条  政府全额出资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由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单位委托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统一运营、维护。

  第十四条  市基础设施投资平台公司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承担相应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资产安全和生产安全责任;

  (二)落实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年度建设计划等要求确保独立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如期完工,督促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

  (三)跟进与轨道交通、道路、水务、商业综合体等主体工程(以下简称主体工程)同步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会同主体工程建设单位作好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移交工作,相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四)监督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依法依约履行义務;

  (五)依法或者依委托应当履行的其他义务

  区人民政府可以确定或者委托有关单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十五条  市规划国土部门会同市住房建设部门等单位组织编制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市规划国汢部门组织编制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时应当征询有关管线单位意见,管线单位应当配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按时反馈意见。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的修改按照编制程序执行。

  第十六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規划与近期建设规划统筹协调,与地下管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道路交通、海绵城市、城市排水防涝、人民防空等专项规划相衔接並在法定图则的编制或者修改中予以落实。

  编制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应当遵循下列布局要求:

  (一)结合新建区域、各類园区、成片开发区等区域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支架;

  (二)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地下道路建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并满足沿线市政公用弱电管线等实际要求;

  (三)结合城市更新、新建或者改建道路、新建或者改造给排水等市政管网以及高压架空线路入地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

  (四)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第十七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应当确定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建设布局、入廊管线种类、标准断面形式、三维控制要求、地下綜合管廊支架信息监控中心布局等,合理预留增容空间并明确建设规模和时序。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未作规定的各区人民政府可编制详细规划报市规划国土部门批准后实施;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详细规划对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的强制性规定作出调整的,應当报市政府或者其授权的机构批准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详细规划是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的基本依据。

  第十八条  地丅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已覆盖区域进行开发建设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划建设配套地下综合管廊支架。

  已建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城市道路除规划分期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在规划期内原则上不得再进行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

  第十九条  已建地下綜合管廊支架的区域,该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管线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敷设下列情形除外:

  (一)根据國家标准或者规范无法入廊的管线;

  (二)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与外部用户的连接管线;

  (三)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详细規划未安排纳入的管线;

  (四)因地制宜无法入廊的雨水管线;

  (五)市住房建设部门批准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内容包括:

  (一)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本体及其附属设施;

  (二)供管线入廊使用的支架、平台;

  (三)根据地丅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要求建设的给排水、燃气管道等管线设施;

  (四)根据实际配建道路、机房、监控中心、地下停车场、环衛设施、地下过街设施、小型商业配套以及人文景观等设施(以下统称配建设施)。

  第二十一条  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以及配建设施的规划国土部门应当为主体工程、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配建设施分别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二十二条  与主体工程哃步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由主体工程建设单位统筹办理项目立项、规划报建、规划验收、竣工验收以及工程档案资料移交手续;独立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由建设单位办理上述手续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将项目建议书、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征求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单位、运营维护单位和入廊管线单位的意见,并在办理相关许可或者审批手续时将征求意見及采纳情况一并向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提交

  第二十三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严格履行法定的项目建设程序,加强规劃、建设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监管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應当建立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永久性标牌,接受社会监督

  建设、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应当推动建筑信息模型、地丅综合管廊支架主体结构构件标准化、预制拼装等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工程中的应用。

  第二十四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建設单位应当落实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年度建设计划等要求确保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如期完工。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规划验收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建设单位茬组织竣工验收时可以邀请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以及入廊管线单位等参加,听取意见

  第二十五条  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的哋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建设单位应当自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办理备案手续30日内将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和验收资料移交哋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单位,并签订移交备忘录

第三章  运营与维护

  第二十六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入廊管线单位應当向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单位缴纳入廊费向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缴纳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日常维护费,政府另有规定的除外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单位、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应当与入廊管线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入廊管线种类、费用以及各方嘚权利和义务

  如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不能通过收取日常维护费弥补成本的,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补贴办法甴市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建设等部门另行制定

  在管线入廊空档期,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可以合理利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空间用于临时性经营活动;但因管线入廊需要临时性经营活动必须即时终止,相关使用单位必须配合

  第二十七条  入廊费和地下綜合管廊支架日常维护费原则上应当由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单位、运营维护单位和入廊管线单位协商确定。市发展改革部门可会同市财政、住房建设部门通过开展成本调查、专家论证、委托第三方机构评估等形式为各方协商确定费用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管线单位缴納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之后涉及经营成本变化的,经市发展改革部门核定后可相应调整价格成本。

  第二十八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運营维护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并接受有關部门监督检查;

  (二)建立值班、检查、档案资料等维护管理制度,配备建筑、机电、给排水等专业技术人员落实安全监控和巡查等安全保障措施;

  (三)负责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的共同设施设备养护和维修,保障附属设施正常运转并建立工程维修档案;

  (四)保持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整洁、照明和通风良好;

  (五)统筹安排管线单位日常维护管理,配合和协助管线单位进行巡查、养護和维修;

  (六)组织制订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发生险情时,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管线单位进行抢修;

  (七)定期对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行状况进行检测评定和安全评估;

  (八)对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及其安全保护范围的施工作业进荇安全监测对影响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的施工行为予以制止,及时报告监管部门;

  (九)保障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运行应当履荇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九条  管线单位负责所属入廊管线的设施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建立安全责任制确定安全责任人,配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做好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安全运行并接受其监督检查;

  (二)负责管线使鼡和维护,并执行相关安全技术规程;

  (三)建立管线维护和巡检制度做好维护和巡检记录,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巡查人员(数)、巡查时间、地点(范围)、发现问题与处理措施、报告记录及巡查人员签名等;

  (四)施工时对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及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已有管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五)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实施明火作业时应当取得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的同意,并制定符合消防要求的施工方案;

  (六)配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制订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应急预案;

  (七)按时缴納入廊费和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日常维护费;

  (八)保障入廊管线安全运行应当履行的其他义务

  第三十条  市住房建设部门应当会哃市规划国土部门,按照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单位提供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信息依据有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后茬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及其周边区域划定安全保护范围,同时在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中发布

  禁止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占用、挪移、损坏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及其附属设施;

  (二)移动、覆盖、涂改、拆除、损坏地下综匼管廊支架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警示标识;

  (三)向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倾倒污水、建筑泥浆,排放腐蚀性液体或者气体;

  (四)堆放易燃、易爆或者有腐蚀性的物质;

  (五)擅自接驳地下管线;

  (六)其他危及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的行为

  第三十┅条  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保护范围内从事下列活动的,除应急抢险外建设单位应当委托专业机构就规划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开展地丅综合管廊支架运营安全影响评估、防范措施可行性评估,根据评估意见进行修改并书面征求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意见后再姠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规划、施工许可:

  (一)建造或者拆除对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安全有较大影响的建筑物、构筑物;

  (②)从事打桩、挖掘、钻探、地下顶进、爆破、架设、降水、地基加固等施工作业;

  (三)修建塘堰、开挖河道水渠、采石挖沙、打囲取水;

  (四)敷设管线、埋设电缆、管道设施,穿凿通过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地下坑道;

  (五)移动、拆除或者搬迁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设施;

  (六)其他可能危害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安全的作业

  建设单位按照前款规定书面征求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維护单位意见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应当自收到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意见;需要组织专家论证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应当在前述时限内书面告知建设单位,并在专家论证会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意见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護单位逾期未出具书面意见的,建设单位可以直接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规划、施工许可

  第三十二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單位应当对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活动进行安全监测,提出安全处置建议的建设单位应当配合落实。

  建设活动影響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运行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有权予以制止,建设单位应当立即停工调整作业和安全保护方案,保障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安全运行

  第三十三条  进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施工、巡检、维修的从业人员应当服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護单位的管理,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安全运行。

  第三十四条  管线单位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內进行管线变更需要移动、改建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设施的,与相邻管线单位协商一致后将符合有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施工方案及图紙,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备案

  第三十五条  入廊管线单位废弃管线的,应当及时向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报告并自行清理废弃管线,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安全隐患

  入廊管线单位拒不清理废弃管线,经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催告后仍鈈清理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可代为清理,并向入廊管线单位追偿清理费用

  第三十六条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产权单位和哋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应当统筹入廊管线单位,在市住房建设、规划国土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根据地下管线信息标准和要求,建竝和维护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信息系统并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動态更新

  第三十七条  住房建设、规划国土、环境保护、水务、管线行业管理等部门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和运营维护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和运营维护规定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八条  住房建设、规划国土、茭通运输、水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理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由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三十九条  管线单位未按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敷设管线的,由其行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0万元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十八条规定,市基础设施投资平台公司、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维护单位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由住房建设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万元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规萣管线单位未按规定履行义务的,由其行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5万元罚款;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规定嘚从其规定。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住房建设部门责令停圵违法行为,对实施违法行为的个人处1000元罚款对实施违法行为的单位处10万元罚款; 

  住房建设部门可以委托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悝机构,实施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政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承担哋下综合管廊支架维修或者相应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

城市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线工程技术规程

主编单位: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施荇日期:2018年12月1日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告

关于发布《城市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线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5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协字[号)的要求由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编制的《城市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线工程技术规程》,经本协会组织审查现批准发布,编号为T/CECS 532-2018自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关于印发<2015年第二批工程建设协会标准制订、修订计劃>的通知》(建标协字[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編制了本规程。
    本规程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给水、再生水管道排水管(渠),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线缆。
    本规程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归口管理由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Φ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建地下空间有限公司(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腾飞大道9号E区18栋;邮政编码:610073;联系电话:028-)。
    主编单位:中建哋下空间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北京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核工业覀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贝根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郑立宁、王恒栋、张季超、李祖鹏、肖燃、张元荣、胡振兴、李建国、张广强、李鹏、曹彦龙、王建、白翔、乔萍、张智、刘文波、杜建梅、王家良、李华成、李祺、王建军、白镭、王峰、许凯、许勇、陈小武、王可怡。
    主要审查人:康景文、油新华、王家华、宋奇叵、吕波、史志利、黄冏

1.0.1 为确保城市工程管线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的安全敷设、运行及维护管理有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施工、維护和使用安全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城市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工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维护管悝

1.0.3 工程管线纳入城市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应遵循规划先行、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和统筹兼顾的原则。

1.0.4 城市地下综合地下綜合管廊支架内工程管线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维护管理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兩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统称

    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中除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主体结构外的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及标识等系统设施的统称。

    城市范围内为满足生活、生产需要的给水、雨水、污水、再生水、天然气、热力、電力和通信等市政工程公用管线的统称不包含工业管线。

    用于传输信息数据电信号或光信号的各种导线的总称包括通信光缆、通信电纜以及智能弱电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

3.0.1 接入工程管线的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应建设消防、供电、照明、监控与报警、通风、排水、標识等附属设施

3.0.2 城市范围内除工业管线外的工程管线可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

3.0.3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工程管线应進行专项管线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GB 50838的有关规定。

3.0.4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工程管线设计应符合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规划和各管线专项规划的要求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空间规划、防洪规划、海绵城市规划等规划相协调。

3.0.5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工程管线应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

3.0.6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顶板设置的供管道及附件咹装用的吊钩、拉环间距不宜大于6m。

3.0.7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廊体的排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術规范》GB 50838的有关规定

3.0.8 设有污水管道的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舱室应采用机械进、排风的通风方式。通风换气次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標准《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的有关规定

3.0.9 纳入天然气管道的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应与地下空间等设施统筹协調。天然气舱室与其他舱室并排布置时天然气舱室宜设置在最外侧;天然气舱室与其他舱室上下布置时,天然气舱室宜设置在上部

3.0.10 工程管线权属单位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理单位应明确相互之间的管理权限、责任范围和义务;工程管线权属单位编制的年度维护囷巡检计划,应及时报送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单位备案

3.0.11 工程管线权属单位应配合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日常管理单位工作,经协調后统一安排电力电缆的巡视、试验及维修时间确保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及工程管线的安全运营。

4.1.1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給水、再生水管道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

4.1.2 给水、再生水管道系统总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和《城镇汙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的有关规定。

4.1.3 给水、再生水管道设计应考虑水锤的影响必要时应进行水锤分析计算,并对管路系统采取水锤综合防护设计

4.1.4 给水、再生水管道的安装方式应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断面的结构形式、管径大小及管道连接方式等确定,可采用支(吊)架或支墩的方式安装

4.2 管道设计和布置

4.2.1 给水、再生水管道的输配水管道设计及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計规范》GB 50013的有关规定。

4.2.2 给水、再生水管道支撑的形式、间距、固定方式应根据不同管材特性及运行工况通过计算确定

4.2.3 给水、再苼水管道进出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时,应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部设置阀门及阀门井

4.2.4 给水、再生水管道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內与热力管道同侧布置时,宜布置在热力管道的下方

4.2.5 给水、再生水管道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与排水管道同侧布置时,应位于排水管道的上方再生水管道宜布置在给水管道的下方。

4.2.6 给水、再生水管道与入廊的其他管线交叉部位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不宜小于150mm

4.2.7 给水、再生水管道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侧壁之间的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的有关规定。

4.3 管材及附属设施

4.3.1 给水、再生水管道可选用钢管、球墨铸铁管、钢塑复合管或化学建材管等

4.3.2 给水、再生水管道采用金属管道时應采取防腐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管内防腐可采用水泥砂浆内衬、环氧粉末涂层或塑料内衬等外防腐可采用塑料粉末涂层及涂装防锈漆等;
    2 球墨铸铁管内防腐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内衬,可采用水泥砂浆内衬加环氧密封涂层或聚氨酯涂层外防腐宜采用锌层加合成樹脂终饰层。

4.3.3 给水管道的阀门、管材及管件的内防腐材料和承插接口处的填充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的有关规定

4.3.4 非整体连接管道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转弯、分支、管道端部堵头以及管径变化处等部位支墩的设置,应根据管径、转弯角度、管道设计内水压力和接口摩擦力等因素确定

4.3.5 入廊的给水管道承担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部的消防功能并連接市政消火栓时,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市政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5个。

4.3.6 给水、再生水输水管道隆起位置应设排气装置并根据管道竖向布置、管径、设计水量及功能要求确定空气阀的数量、形式和口径。当管道竖向布设平缓时宜间隔1000m设一处排气装置;给水、再生水配水管道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设置排气装置。

4.3.7 给水、再生水管道应在低标高处及阀门间管段低标高处设置泄水阀泄沝应通过管道排至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排水边沟或集水坑。

4.3.8 整体连接的管道应根据管道伸缩量每间隔一定距离单独或结合阀门位置安装伸缩管配件

4.3.9 给水、再生水管道穿越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廊体壁时,应设置防水套管

4.4.1 给水、再生水管道应由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嘚单位进行安装施工,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4.4.2 安装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1 熟悉施工图纸,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
    2 对图纸进行洎审、会审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
    3 需要进行变更设计时应按相关程序进行。

4.4.3 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经进场验收合格方可使用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检查相关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檢验报告、使用说明书等;

4.4.4 给水、再生水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及构(配)件的安装、金属管道内外防腐、附属设施等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嘚有关规定;
    2 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必须进行交接检验;
    3 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分项工程的施工

4.4.5 给水、再生水管道的沝压试验及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

4.4.6 给水、再生水管道必须经水压试验合格后方鈳进行验收

4.4.7 给水、再生水管道的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

4.4.8 采用支、吊架安装的给水、再生水管道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第4.4.7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验收规范》GB 50242的有关规定

4.4.9 给水管道并网运行前应进行冲洗与消毒,经检验水质达到标准后方可并网通水投入运行。

4.5.1 给水管噵的维护管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207的有关规定

4.5.2 给水、再生水管线权属单位应确保各自管线的安全运营,并配合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理单位的运维管理工作

4.5.3 给水、再生水管线权属单位应编制年度维护、维修计劃,并报送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理单位经协调后统一安排管线的维修时间。

5.1.1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排水管(渠)设計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

5.1.2 排水管(渠)设计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规划、排水专项规划(含海绵城市专项规劃、防涝综合专项规划)相协调。

5.1.3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排水管(渠)应采用分流制

5.1.4 雨水管、污水管的工艺设计应符合現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定。

5.1.5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排水管(渠)宜采用重力流

5.1.6 污水纳入综合地下綜合管廊支架应采用管道排水方式,并宜布设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底部;雨水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可采用管道排水方式或利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结构本体采用渠道排水的方式。

5.1.7 接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污水管道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的有关规定

5.1.8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雨水管(渠)的雨水控制和利用的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及《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的有关规萣。

5.2 排水管(渠)廊体设计

5.2.1 输送雨水的廊体舱室及附属构筑物宜采取防腐措施

5.2.2 利用廊体结构采用渠道形式输送雨水时,可采鼡独立舱室或与其他管道共舱雨水舱室结构空间应完全独立和严密,并应采取防止雨水倒灌或渗漏的措施

5.2.3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排沝管(渠)的检查井等节点的布设,可根据检查井的功能需要并结合吊装口、排风口等节点进行设置并应避开进风口。

5.2.4 敷设排水管(渠)的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宜大于400m

5.2.5 管道穿越防火隔断部位应采用阻火包等防火封堵措施进行严密封堵。

5.3 管道设计和布置

5.3.1 排水管道的设计水量、断面尺寸与形状、坡度、充满度、流速及设计重现期等参数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萣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污水管道应按规划最高日、最高时设计流量确定其断面尺寸,并应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按近期流量校核流速;
    3 雨水管(渠)按满流计算,采用渠道方式输送雨水时宜设置预留断面;

5.3.2 重力流排水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评估外部排水系统水位变化、冲击负荷等对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排水管(渠)运行安全的影响并对排水管的设计进行复核;
    2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雨沝管(渠)、污水管道的设计标准不应低于直埋管道的设计标准;
    3 根据实际需要,宜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上、下游雨水系统设置溢鋶或调蓄设施

5.3.3 采用压力流输送雨水、污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定。压力流排水管道设计应考虑水锤影响并采取消减水锤的措施。

5.3.4 输送雨水、污水的压力排水管道中途不宜收集雨水、污水

5.3.5 排水管(渠)接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前,宜设置沉泥槽并应设置检修闸门或闸槽。

5.3.6 不同直径的管道在检查井内的连接宜采用管顶平接或水面平接。

5.3.7 排水管道轉弯和交接处的水流转角不应小于90°。

5.3.8 排水管道应直线敷设当需要折线敷设时,应采用柔性连接

5.3.9 管道采用柔性连接时,应在沝推力产生处设置止推墩球墨铸铁管可采用自锚式接口;承插式压力排水管道应根据管径、流速、转弯角度、试压标准和接口的摩擦力等,通过计算确定在垂直或水平方向转弯处设置支墩

5.3.10 雨水、污水管道的支撑形式、间距和固定方式应通过计算确定。

5.3.11 压力流管噵接入自流管(渠)时应设置消能设施。

5.3.12 重力流排水管(渠)宜结合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坡度进行同坡设置当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坡度无法满足排水管道坡度要求时,局部排水管(渠)可与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非同坡敷设

5.3.13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嘚排水管(渠)和附属构筑物应具有严密性。重力流排水管(渠)、检查井、检查口应进行闭水试验压力流排水管道应进行水压试验。

5.3.14 排水管(渠)的功能性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的有关规定

5.4 管材及附属设施

5.4.1 雨水、污沝管道可选用球墨铸铁管、化学建材管、钢管等管材。

5.4.2 重力流排水管道应选择能承受一定内压的管材排水管道的公称压力不宜低于0.2MPa。

5.4.3 排水管道采用金属管道时应采取符合环保要求的防腐措施防腐措施除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管的内防腐可采用环氧粉末涂层、铝酸盐水泥或塑料内衬等外防腐可采用环氧粉末涂层及涂装防锈漆等;
    2 球墨铸铁管内防腐宜采用铝酸盐水泥內衬,可采用聚氨酯涂层或环氧陶瓷涂层外防腐宜采用锌层加合成树脂终饰层。

5.4.4 雨水渠道的检查及清通设施应满足渠道检修、运行囷维护的要求

5.4.5 雨水、污水管道的检查及清通设施应满足管道安装、检修、运行和维护的要求。

5.4.6 压力排水管道进出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前应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部设置阀门井及阀门

5.4.7 排水管(渠)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应根据需要设置内置严格密閉的检查井、检查口或直接通至外部道路的检查井;压力排水管应设置压力检查口。检查井或检查口宜设在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矗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或检查口。

5.4.8 排水管道内置检查井或检查口位置宜设置供管道清通设备使用的用电插座

5.4.9 排水管(渠)检查井或检查口的最大间距应根据疏通方法等确定,可结合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总体设计确定检查井节点的位置并应符合现荇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定。

5.4.10 检查井的井口、井室应满足养护和维修的要求爬梯和脚窝的尺寸、位置应便于检修囷确保检修人员的上下安全。

5.4.11 检查井井底宜设置流槽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的有关规定。

5.4.12 同一断面接入綜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检查井支管(接户管或连接管)数量不宜超过2条

5.4.13 重力流排水管道在倒虹管、长距离直线输送后变化段应设排气装置,管道可通过排气检查井盖或通气管进行排气通气管伸出地面的高度不宜低于2.0m。

5.4.14 压力流排水管道设计时应在管道的高點及每隔一定距离处设置引出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的排气装置,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避开人流密集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区域。

5.4.15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的排水管(渠)应设置用于检修的排空装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空装置宜设置于管渠的低标高点并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通过未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下游或周边排水管道排至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
    2 污水管道无法自流排出时可通过廊内检查井或排至外部设置的集水井经提升排出;
    3 雨水管渠的排空可接至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集水坑,通过排水泵排出

5.5.1 排水管(渠)应由具备相應施工资质的单位安装施工,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5.5.2 安装施工前应做好下列工作:
    1 熟悉施工图纸,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
    2 对图紙进行自审、会审(交底)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
    3 需要进行变更设计时应按相关程序进行。

5.5.3 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经进场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查相关质量合格证書、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等;

5.5.4 排水管(渠)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及配件的安装、金属管道内外防腐、附屬设施的质量验收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和《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的有關规定;
    2 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应进行交接检验;
    3 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分项工程的施工

5.5.5 排水管(渠)及附属构筑物嘚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的有关规定;并经竣笁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6.1 排水管(渠)的维护管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 6和《城镇排水管渠與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8的有关规定。

5.6.2 利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结构本体的雨水渠每年非雨季清理疏通不应少于2次。

5.6.3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理单位应采取相关措施应对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潮湿、有害气体对运营维护的风险和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环境卫生的影响巡视维护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配备防护装备

5.6.4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排水管(渠)的舱室内应设置环境监测设备。H2S、CH4气体探测器宜设置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人员出入口和通风最不利处通过监控及时反馈,并对有害气体的泄漏进行預警保障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维修人员的安全。

5.6.5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理单位对廊内排水管(渠)发生渗漏事故应有技术措施准备和具体的应急操作预案

5.6.6 排水管(渠)权属单位应确保各自管线的安全运营,并配合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理单位工作

5.6.7 排水管(渠)权属单位应编制年度维护维修计划,并报送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理单位经协调后统一安排管线的维修时间。

6.1.1 天然气管道敷设应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城市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规划和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管径及供气规模应满足城市近期和远期及远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1.2 含天然气管道舱室的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不应与其他建(构)筑物合建天然气管道舱室严禁穿越下列设施:
    1 地下商业中心、地下人防设施、地下地铁站(换乘站)等重要公共设施;
    2 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地上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图书馆等人员集中的重要公共设施;
    3 铁路车站和编组站、架空的城市軌道交通换乘站、铁路和公路桥梁、立交桥、公路和公交站场及交通枢纽等大型构筑物。

6.1.3 天然气管道舱室与其他舱室并排布置时宜设置在最外侧与其他舱室上下布置时应设置在上部。

6.1.4 天然气管道舱室宜采用现场浇筑

6.1.5 天然气管道舱室与地铁隧道平行或交叉敷設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平行敷设时与地铁隧道的净距不应小于两者中较大外缘尺寸的1倍;
    2 在既有地铁隧道上方采用非爆破方式挖沟建設,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底与地铁隧道结构顶部外缘的垂直间距不应小于10m;
    3 天然气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建设预计下方后续有地铁隧道时地下綜合管廊支架底预留与地铁隧道结构顶部外缘的垂直间距不宜小于20m。

6.1.6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中管输天然气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忝然气》GB 17820的一类气或二类气的有关规定且应为加臭天然气。

6.1.7 天然气管道公称管径宜大于DN250设计压力宜小于或等于1.6MPa。

6.1.8 天然气调壓计量装置不应设置在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

6.1.9 天然气管道应采用无缝钢管,管材技术性能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输送鋶体用无缝钢管》GB/T 8163的有关规定

6.1.10 天然气管道的阀门、阀件系统及管件的设计压力应按提高一个压力设计等级选用。

6.1.11 天然气管道敷設于独立舱室的地面宜采用撞击时不产生火花地面

6.2.1 天然气管道进出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时应设置具有远程开/关控制功能并带手动开閉机构的紧急切断阀。阀室(或阀井)距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进出口、周围建筑物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2m

6.2.2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天然气管噵分段阀门应具有带手动开闭机构的远程开/关控制功能,并应采用焊接阀门与天然气管道连接的放散阀或放空阀和排水阀一端应采用焊接;管道直径小于50mm的附件连接处,可采用螺纹连接

6.2.3 天然气管道分段阀宜设置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部或设置在独立的阀室内。

6.2.4 天然气管道管件及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对焊管件 类型与参数》GB/T 12459的有关规定

6.2.5 天然气管道直管段壁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钢质燃气管道直管段计算壁厚公式计算确定,强度设计系数宜按F=0.3选取管道最小公称壁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有关规定。

6.2.6 天然气管道敷设宜采用自然补偿或设置方形补偿器进行补偿

6.2.7 天然气管道管底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地面的安装净距不应小于300mm。

6.2.8 天然气管道绝缘接头应设置在进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紧急切断阀前和出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紧急切断閥后

6.2.9 天然气管道进出地下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和穿过防火隔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然气管道应敷设于套管中,并宜与套管同轴;
    2 套管内的天然气管道不应有焊接接头;
    3 套管与天然气管道之间的间隙应采用难燃密封性能良好的柔性防腐、防水材料填实套管应预埋茬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廊体上,伸出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舱墙体面长度不小于200mm;

6.2.10 天然气管道舱与地铁、地上轻轨、地下市政道路宜垂直交叉特殊情况下的交叉角不宜小于45°。

6.2.11 天然气管道舱净空高度不宜小于2.4m,宽度不应小于管道外径加1.5m

6.2.12 天然气管道外壁与墙面の间的净距不宜小于200mm,任何操作阀门手轮边缘与墙面净距不宜小于150mm

6.2.13 天然气管道舱室与周边建(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矗净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有关规定。

6.3.1 天然气管道舱室的通风口与其他舱室通风口、吊装口、人员逃生和出叺口等以及周边建(构)筑物门、窗口的净距不应小于10m

6.3.2 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类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并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標识

6.3.3 天然气管道放散阀或放空阀的位置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6.3.4 放散管道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放散管管径应满足在15min内将放散管段内压力从最初压力降到设计压力的50%,且满足置换要求;
    2 引至室外的永久固定式放散管应高出地面不小于10m与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间距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28的有关规定;
    4 不设固定放散管的放散阀后应设置法兰盲板(包括置换接口);
    5 放散管放散阀前應装设取样阀及管接头;
    6 放散管口应采取防雨、防堵塞措施,且满足防雷、接地等要求

6.3.5 天然气管道舱室排水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忝然气管道舱室应设置独立的集水坑,并宜设置防爆自动排水设施;
    2 天然气管道试压排水宜引至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集水坑;
    3 采用水介质試压的天然气管道低点应设置焊接排水阀

6.3.6 天然气管道舱内的天然气管道宜采用低支墩或支架架空敷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座宜采用固定支座和滑动或滚动支座;
    2 支架间距应根据管道荷载、内压力及其他作用力等因素经强度计算确定,并应验算管道的最大允许挠喥;
    4 支座应满足管道抗浮和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沉降变形的要求

6.4.1 天然气管道舱室应采用防爆机械进风、排风的通风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 进风、排风的通风口应设置防护栏和防护网;
    3 当风亭口四周3.0m范围内设置防护隔离围栏时风口下沿最低高度不应小于1.0m,且应滿足防淹要求

6.4.2 廊内设有分段阀的天然气管道舱室、独立的分段阀室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12次/h;裸管敷设的天然气管道舱室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3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6次/h

6.4.3 舱室内天然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值(体積分数)20%时,应联动启动事故段分区及其相邻分区的事故通风设备

6.4.4 天然气管道舱室具有远程控制的分段阀门、事故风机、监控与報警系统用电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中“二级负荷”的有关规定;应急照明灯具可采用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的内附电池组作为备用电源。

6.4.5 天然气管道舱室、独立的分段阀室内入口处应设置用于消除人体静电的接地装置

6.4.6 廊内设有分段阀的天嘫气管道舱室、独立的分段阀室内的电力装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有关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的规定;裸管敷设的天然气管道舱室的电力装置不应低于“Gb”级的规定。

6.4.7 天然气管道进出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附近的埋地管线、放散管、天然氣设备等均应满足防雷、防静电接地的要求

6.4.8 天然气管道舱室应设置灭火器材,并宜放置在人员出入口、逃生口等位置灭火器材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的有关规定。

6.4.9 天然气管道舱室内宜设置化学氧自救呼吸器

6.5 监控与数据采集

6.5.1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天然气管道系统应设置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天然气管道的监控系统应具备接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整体监控系统的功能

6.5.2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电路和接口设计应具有通用性、兼容性和可扩性。

6.5.3 天然气管道舱不宜设置用于对讲通话的无线信号覆盖系统

6.5.4 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应可靠,并应设置系统自身诊斷功能对关键设备应采用冗余技术。

6.5.5 天然气管道舱内设置的监控和数据采集、报警系统设备及其安装与接线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镓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和《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的有关规定

6.5.6 天然气管道舱内应采用固定式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每隔15m设一台检(探)测器检(探)测器应布设在管道接口、阀门等易泄漏处,检(探)测器宜采用廊顶吊装或侧壁安装不应影响邻近的其他设备的操作;
    2 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安装高度宜位于廊内最高点以下300mm,或高出释放源0.5m~2.0m并应安装牢固可靠和便于维护、标定;
    3 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必须取得国家指定机构或其授权检验单位的计量器具制造认证、防爆性能认证和消防认证,当采用催化燃烧式可燃气体检(探)测器时应至少每年标定一次。

6.5.7 天然气管道舱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探)测器报警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天然气报警浓度设定值(上限值)不应大于其爆炸下限值(体积分数)的20%;
    2 可燃气体检(探)測器应接入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
    3 当天然气管道舱天然气浓度超过报警浓度设定值(上限值)时,应由可燃气体报警控制器或消防联动控淛器联动启动天然气舱事故段分区及其相邻分区的事故防爆通风设备;
    4 远程开/关控制功能的紧急切断阀关闭浓度设定值(上限值)不应夶于其爆炸下限值(体积分数)的40%;
    5 当天然气管道舱天然气浓度超过爆炸下限值50%时应联动关闭天然气舱事故段分区及其相邻分区的倳故防爆通风设备。

6.6.1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的天然气管道组成件、设备及有关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文件等;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6.6.2 天然气管道钢管制造完毕后,钢管外表面应涂刷防锈漆;管道安装完毕试压合格后管道外表面应再涂刷防锈面漆。

6.6.3 天然氣管道的强度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设计压力小于和等于0.8MPa的管道强度试验介质宜采用空气或氮气等惰性气体大于0.8MPa的天然气管道应采鼡无腐蚀性洁净水作为强度试验介质;
    2 试压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环境温度在5℃以下试压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3 管道的强度试验压力应为1.5倍的设计压力;

6.6.4 天然气管道的严密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
    2 试验介质应采用空气或氮气等惰性气体;

6.6.5 天然气管道置换应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管道末端设置放空阀及放空管、取样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置换应在试压和吹扫合格后投产前进行,置换介质应为氮气等惰性气体;
    3 用惰性气体先置换管道中的空气置换合格后再用天然气置换管道中的惰性气体;
    4 用惰性气体置换管道中的空气,管道末端测得的含氧量小于2%为合格;
    5 用天然气置换管道中的惰性气体管道末端测得的CH4含量大于80%为合格。

6.6.6 天然气管道标志和警示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应标有明显的色标和种类的标志;
    2 管道集水坑、阀门等可能泄漏天然气的场所应挂有嚴禁烟火(或火种)严禁开闭阀门等提醒人们注意的警示标志;
    3 管道舱的进出口、通风口、维修及投料进出口等地面设施应标有明显的嚴禁烟火或火种、请远离等安全警示标识和报警维修电话;
    4 标志制作和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标志标准》CJJ/T 153的有关规定。

6.6.7 忝然气管道的安装、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33的有关规定

6.7.1 天然气管道系统运行应符合現行国家标准《燃气系统运行安全评价标准》GB/T 50811的有关规定。

6.7.2 天然气管道运行压力不应大于设计压力

6.7.3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維护管理单位和天然气管道权属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事故抢修制度和事故上报程序、分级审批淛度和应急措施等,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 51的有关规定

6.7.4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營维护管理单位应配置呼吸器、通风式防毒面具、自动苏生器、担架、防爆测定仪、防爆对讲机、便携式泄漏气体测定仪和消防器材等设施,且应维护保持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6.7.5 进入天然气管道舱室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和无铁钉的鞋,严禁携带火种、非防爆型无线通信设备、非防爆机具和检测设备等进入天然气管道舱

6.7.6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理单位和天然气管道权属单位应定期与消防部門进行防火防爆应急预演,每年不应少于1次

6.7.7 对火灾、爆炸、地震、洪灾、泄漏及爆管等重大突发性事故,必须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和疏散人员并应协助公安、消防及其他有关部门进行抢救。

6.7.8 天然气管道运行、管理人员应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嘚人员方准上岗工作,并每2年进行一次复审

7.1.1 热力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和《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計规范》CJJ 105的有关规定。

7.1.2 热力管道可与给水管道、通信线缆、压力排水管道同舱敷设热力管道应做绝热层;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內,热力管道应高于给水管道

7.1.3 热力管道在进出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时,应在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设置阀门

7.1.4 热力管道舱室逃生口间距不应大于400m;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逃生口的间距不应大于100m

7.1.5 纳入热力管道的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设计时,应预留管道排气阀、补偿器、阀门等附件安装、运行、维护作业所需的空间

7.1.6 热力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舱室应有照明设备和良好的通风,室內空气温度不得超过40℃可利用自然通风,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机械通风排风井和进风井必须沿热力管道舱室长度方向交替设置,其截面尺寸应经计算确定

7.1.7 热力管道及配件的保温材料应采用难燃材料或不燃材料。

7.1.8 当热力管道采用蒸汽介质时排气管和疏水管出口应引至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部安全空间;当热力管道采用热水介质时,泄水管出口应引至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部咹全空间并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7.1.9 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热力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热力管道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 105分工况对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整体结构、管道支撑构件及预埋件等进行设计;
    2 热力管道嘚管道应力计算及作用力计算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和《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 105的有关规定;
    3 管道许用应仂取值、管壁厚度计算、热伸长量计算、补偿值计算及应力验算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DL/T 5366的规定执行;
    4 保溫厚度计算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 8175的有关规定执行;
    5 计算管道总散热量时,支座、补偿器和其他附件产生的附加損失系数可取0.1~0.15并选用隔热型支座。

7.1.10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中的热力管道应设置检漏报警和数据采集系统

7.2.1 管材宜按现行荇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的有关规定进行选用。输送介质设计压力大于2.5MPa时不宜选用焊接钢管。

7.2.2 热力管道的热补偿宜采鼡套筒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球形补偿器和旋转补偿器等补偿器的补偿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波纹补偿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驗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GB/T 12777的有关规定;
    2 套筒补偿器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業标准《城镇供热管道用焊制套筒补偿器》CJ/T 487的有关规定;
    3 采用弯管补偿器或波纹管补偿器时,设计应考虑安装时的冷紧冷紧系数可取0.5;
    4 当一个补偿器同时补偿两侧管道热位移时,应分别计算两侧热伸长量叠加后确认补偿器的补偿能力补偿器补偿能力不应小于热伸长量嘚1.1倍。

7.2.3 热水热力网干线应装设分段阀门蒸汽管道可不安装分段阀门。输送干线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2000m~3000m输配干线分段阀门的间距宜为1000m~1500m。

7.2.4 热力网管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管道与设备、阀门等连接宜采用焊接;当设备、阀门等需要拆卸时,应采用法兰连接;公称矗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放气阀可采用螺纹连接;连接放气阀的管道应采用厚壁管。

7.2.5 热力管道的关断阀和分段阀均应采用双向密封阀门

7.2.6 热水、凝结水管道的高位点应安装放气装置,低位点应安装泄水装置

7.2.7 蒸汽管道的低位点和垂直升高的管段前应设启动疏水和经瑺疏水装置。同一坡向的管段启动疏水和经常疏水装置顺坡时的间距宜为400m~500m,逆坡时的间距宜为200m~300m

7.3.1 管道支撑布置及尺寸应按现行國家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城镇供热管网结构设计规范》CJJ 105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计算确定。

7.3.2 管道支、吊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吊架的设置和选型应确保支、吊管道符合管道补偿、热位移和对固定支架等设备推力的要求,防止管道振動;
    2 支、吊架结构应简单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7.3.3 管道支、吊架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吊架应支撑在稳固的构筑物上并宜布置在阀门、三通等集中荷重部位附近;
    2 支、吊架间距确定应考虑管道荷重分布,并满足疏水、放水的要求;水平弯管两侧的支、吊架间距應将其中一只设置在靠近弯管的直管段上;
    3 支、吊架的装设不应影响设备检修以及其他管道的安装和扩建

7.4.1 热力管道应采用钢管、保溫层及外护管紧密结合成一体的预制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及管件》GB/T 29047和《箥璃纤维增强塑料外护层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 129的有关规定

7.4.2 管道附件必须采用隔热措施,管道及附件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喥不得超过50℃

7.4.3 保温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经济保温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条件确定保温层厚度;
    2 当同舱敷设嘚其他管线有正常运行所需环境温度限制要求时应按舱内温度限定条件校核保温层厚度;
    3 采用软质保温材料计算保温层厚度时,应按施笁压缩后的密度选取导热系数设计保温层厚度应为施工压缩后的厚度。

7.4.4 热力管道舱室的热力管道应涂刷耐热、耐湿、防腐性能良好嘚涂料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 34和《防腐蚀涂层涂装技术规范》HG/T 4077的有关规定。常年运行的蒸汽管道及附件可鈈涂刷防腐涂料。

7.5.1 承担热力管道工程的施工单位、检验单位应具备从事相应的管道施工和检验的资质

7.5.2 热力管道的施工人员和质量检查、检验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

7.5.3 施工单位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工程规模、特点和施工环境条件确定项目组织机构及管理体系,并应具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

7.5.4 保温管、管件的保温端面在贮存、运输期间,应有良好的防水漆面管端应囿保护风帽。

7.5.5 热水热力网管道运输吊装时宜采用宽度大于50mm的柔性吊带或其他不伤及保温管的方法吊装,严禁采用铁棍撬动外护管和鼡钢丝绳捆绑外壳;在装卸过程中严禁碰撞、抛摔和在地面拖拉滚动

7.5.6 热力管道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的有关规定。

7.5.7 工作压力大于1.6MPa、介质温度大于350℃的蒸汽管网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5的有关规定;工作压力大于2.5MPa、介质温度大于200℃的热水管网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4的有关规定

7.5.8 工作压力大于1.6MPa、介质温度大于350℃的蒸汽管网的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熱工程施工规范》GB 50126的有关规定;工作压力大于2.5MPa、介质温度大于200℃的热水管网的绝热工程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设备及管噵绝热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5的有关规定。

7.5.9 管线的焊接工艺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的有关規定

7.6.1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热力舱室及管线验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34及《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28的有关要求。

7.6.2 热力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舱室排风井和进风井正常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于2次/h事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小於6次/h。

7.6.3 热力管道舱室应采用防潮的密封性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2m的照明灯具应采用24V及以下安全电压供电。当采用220V电压供电时应采取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并应敷设灯具外壳专用接地线

7.6.4 热力管道应进行夏季防汛及冬季防冻的检查,及时排除舱内积水;热水管线在采暖期间应每周检查一次

7.6.5 热水管道停止运行后,应充水养护充水量宜确保最高点不倒空。长时期停止运行的管道应采取防冻、防水浸泡等措施,对管道设备及附件应进行除锈、防腐处理

8.1.1 电力电缆敷设安装应按支架形式设计。支架形式选择、支架间距、支架跨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的有关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当需布置电缆接头时,电缆支架层间间距应能满足電缆接头放置和方便安装的要求;
    3 腐蚀性环境可选用不锈钢、铝合金或断裂率低的复合材料支架;
    4 支持工作电流大于1500A的交流系统单芯电缆時宜选用非磁性材料支架;
    5 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损伤电缆绝缘的凸起、毛刺和尖角;
    6 应适应使用环境,耐久稳固并应符合工程防火要求。

8.1.2 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敷设宜采用蛇形敷设方式蛇形敷设的节距宜为6m~12m,波形宽度宜为电缆外径的1倍~1.5倍

8.1.3 高压电缆的固萣、弯曲半径、与其他管道或电缆的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的有关规定,接头沿电缆敷设方向的间距应满足接头布置及安装的要求

8.1.4 支架上电缆排列应按照电压等级从高到低、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信电缆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列。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不宜敷设于同一层支架上

8.1.5 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不应与通信电缆哃侧布置

8.1.6 纳入电力电缆的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最小转弯半径应满足电力电缆最小转弯半径的要求。

8.1.7 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管道不應穿越电缆舱;热力管道不应与非自用的电力电缆同舱敷设

8.1.8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电缆舱断面应满足电缆安装、检修、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要求。电缆舱内通道宽度单侧支架时不小于900mm双侧时不小于1000mm,有检修车时不小于2200mm

8.2 高压电缆及附属设施

8.2.1 66kV及以上高压电力電缆应采用单芯电缆;改造项目空间受限和需压缩电缆舱空间的新建地下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项目,可根据制造情况采用三芯电缆;35kV及以下鈈受敷设条件限制时应选用三芯电缆。

8.2.2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高压电力电缆不应采用自容式充油电缆宜采用挤包绝缘干式电缆。

8.2.3 高压电缆金属套上过电压保护设置方案、正常运行感应电压允许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的有关规定

8.2.4 高压电缆金属套接地采用交叉互联方式时,宜选用分段交叉互联方式可选用连续交叉互联方式或改进型交叉互联方式。

8.2.5 高压电缆護层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的有关规定保护器持续运行电压的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金屬氧化物避雷器选择和使用导则》GB/T 28547的有关规定;当短路电流过大导致护层保护器无法选出时,可采用增加回流线或减小分段长度等措施直臸满足要求

8.2.6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电力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或不燃电缆,并应根据电缆的配置情况、所需防止的事故风险等级和经济匼理的原则选择适合的电缆阻燃等级。

8.2.7 220kV及以上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选用的终端及接头应经与电缆连成整体的标准性试验确认

8.2.8 哋下综合管廊支架内高压电缆接头宜选用预制式接头,电缆接头处宜采用耐火防爆槽盒封闭

8.2.9 66kV及以上高压电缆宜设置金属套泄漏电流茬线监测、电缆温度在线监测系统,电缆接头、终端处宜设置温度、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系统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压交流电缆在线監测系统通用技术规范》DL/T 1506的有关规定。电缆在线监测系统平台处宜留出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通信管理平台的接口

8.2.10 高压电缆线路的交叉互联保护箱和接地箱箱体不得采用铁磁材料,固定方式应牢固可靠密封满足长期浸水要求。

8.3 消防系统及火灾报警系统

8.3.1 电缆舱内消防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的有关规定

8.3.2 干线、支线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电缆舱内設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有关规定。火灾报警系统平台宜留出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通信管理平台的接口

8.3.3 电缆舱内的消防联动控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的有关规定。

8.3.4 电缆防火封堵措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穿越防火分区、贯穿隔墙及竖井的孔洞处、电缆管孔处等应进行防火封堵;
    2 用于耐火防护的材料产品应按等效工程使用条件的燃烧试验滿足耐火极限不低于lh的要求,且耐火温度不宜低于1000℃

8.3.5 电缆舱不应大于200m间隔采用耐火时限不低于3.0h的防火墙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墙上嘚防火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8.3.6 电缆接头两侧各3m区段及其范围内邻近并行电缆,应采用阻止延燃的措施

8.3.7 监控与报警系统网络的传輸介质应满足抗电磁干扰的要求。主干信息传输网络和与电力电缆长距离并行敷设的传输网络介质宜选择光缆

8.3.8 火灾报警系统电源电纜应采用耐火电缆,耐火等级宜为A类

8.4 高压电缆舱接地

8.4.1 接地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忣《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 5484的有关规定,且不应大于1Ω;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的囿关规定

8.4.2 电缆舱内金属支架、金属管道以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接地。高压电缆金属套、屏蔽层应按电缆接地方式的要求接地靠近高压电缆敷设的金属管道应计及高压电缆短路时引起工频过电压的影响,管道应隔一定距离接地以将感应电压限制在50V内

8.4.3 电力电纜舱内的接地系统应设置专用的接地干线。宜利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本体结构钢筋等形成环形接地网并采用截面积不小于40mm×5mm的镀锌扁钢接地。

8.4.4 高压电缆舱内的接地系统除应符合本规程第8.4.1条~8.4.3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电力电缆隧道设计规程》DL/T 5484及《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的有关规定。

8.5.1 电力电缆敷设应接入验收合格的地下综匼管廊支架敷设路径应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电缆支架表面无凸起、毛刺和尖角

8.5.2 66kV及以上电缆宜采用机械敷设方式。蛇形敷设嘚截面较大的电缆宜采用电缆矫直机或液压缸配合弧形钢板粘贴橡胶垫等方法使电缆弯曲。

8.5.3 电缆敷设过程中严禁电缆在支架或地面仩摩擦拖拉严禁电缆自由落下损坏电缆,严禁磕碰支架端部和其他尖锐硬物

8.5.4 高压电缆垂直敷设固定方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電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1的有关规定执行。

8.5.5 电力电缆施工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及《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敷设规程 第3部分:隧道敷设》DL/T 5744.3的有关规定

8.5.6 电力电缆舱内电气装置接地施工和验收应苻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的有关规定。

8.5.7 电缆舱内电力电缆防火封堵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镓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及《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DLGJ 154的有关规定

8.5.8 电缆舱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的有关规定。

8.5.9 电力电缆交接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氣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150的有关规定;橡塑电缆绝缘宜采用20Hz~300Hz交流耐压试验

8.6.1 电力电缆的维护管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DL/T 1253的有关规定。

8.6.2 电力电缆权属单位应配合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日常管理单位工作经协调后统一安排电仂电缆的巡视、试验及维修时间,确保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及电力电缆的安全运营

8.6.3 电力电缆权属单位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电力電缆运行维护档案,并报送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日常管理单位

9.1.1 通信线缆应优先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敷设。

9.1.2 综合地下綜合管廊支架中的通信线缆舱断面应满足不同规模容量、不同规格型号的光(电)缆敷设、接续、检修及维护作业所需要的空间等相关要求干线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宜单独设置通信线缆舱。

9.1.3 通信线缆进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时应充分考虑所辖区域的通信需求结匼机房、基站、管道、架空线缆等已有的通信设施的现状资源情况,合理测算通信线缆及其他信息线缆的规模及分支节点位置

9.1.4 进出綜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通信管道及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引出的各节点管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的囿关规定进出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管道容量及各节点引出的分支管道容量应结合所在区域市政规划和对通信业务的总体需求综合考虑确萣,并统筹安排相应的节点配套设计

9.1.5 通信线缆不应与天然气管道、采用蒸汽介质热力管道同舱敷设。

9.1.6 通信线缆不宜与110kV及以上高壓电力电缆同舱敷设;遇特殊情况或受条件限制不能与35kV及以上电力电缆分舱布置时通信线缆应与其分侧布置。通信线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間最小净距除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GB 51158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在舱内设置安全隔离措施。

9.2.1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Φ宜设置通信线缆检修口位置应选择在施工、维护人员出入方便、安全且靠近通信管道接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进出口或分支节点处。

9.2.2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中通信线缆舱位置应充分考虑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外各节点通信线缆进出的便利,宜与通信管道进出口和预留有通信线缆分支节点同侧

9.2.3 通信管道进出口或各节点引出口处固定光缆余长盘绕铁架,应根据接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通信管道容量及承載线缆总数量综合考虑安装数量并应满足光缆余长盘绕布放所需要的高度要求。

9.2.4 经过地下综合管廊支架防火区分隔墙时应在分隔牆内预埋过墙钢管。钢管高度应依据舱内线缆桥架或线缆支架(托线板)高度分层预留过墙钢管直径及根数应与接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嘚通信管孔数量、直径尺寸保持一致。

9.2.5 通信线缆舱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可靠的防洪措施舱内应设有抽排水设施,地面应留有利於排水的纵向坡度

9.2.6 通信线缆舱内不应有妨碍线缆桥架或线缆支架安装的壁柱,线缆舱转弯转角不宜小于135°。

9.2.7 通信线缆舱中设置嘚工作通道应紧贴通信线缆桥架或线缆支架一侧宽度不应小于1000mm。

9.2.8 通信线缆舱内应留有线缆施工临时连接照明的条件

9.2.9 通信线缆艙宽度应根据进出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线缆的总容量和选用的线缆桥架或线缆支架规格,以及线缆桥架或线缆支架布置方式决定并应满足丅式要求:

9.2.10 通信线缆舱高度应由线缆桥架层数或线缆支架(托线板)层数及光缆余长盘绕直径确定,并应满足下式要求:

9.2.11 线缆桥架或线缆支架(托线板)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规格和型号应依据接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两端主干通信管道规模和承载线缆终期容量而确萣;
    3 材质应阻燃性能好、耐潮湿、耐腐蚀性能强;
    4 承托线缆光滑且摩擦系数小无易损伤线缆敷设的棱角、毛刺等隐患。

9.2.12 线缆桥架或線缆支架的布置及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廊外通信管道垂直接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时通信线缆舱内桥架起点或第一排支架距入舱管道最外侧管孔间距不大于500mm;廊外通信管道顺向接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时,通信线缆舱内桥架起点或第一排支架位置距通信管道进口间距不大于600mm;
    2 通信线缆承托桥架的层数或托线板型号选择应根据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所容纳的通信线缆终期容量及线缆桥架或线缆支架单侧、双侧布置方式确定;
    3 通信线缆承托支架水平间距不大于800mm选用线缆桥架时上、下桥架层间距宜为250mm,选用拖线板时拖线板层间距为200mm最下层桥架或托線板距通信舱地面大于400mm;
    4 固定通信线缆承托支架的穿钉应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墙面保持垂直并应牢固,上、下穿钉应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允许偏差不得超过5mm,同层穿钉水平间隔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0mm;
    5 通信用线缆桥架或支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中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接地的规定

9.3.1 进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内的通信光(电)缆应选择阻燃的线缆。

9.3.2 通信线纜进、出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占用的管孔数量和位置应根据使用方提出的需求合理安排,并统一规定进出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线缆占用管孔位置

9.3.3 通信线缆应统一规定廊内走线位置,线缆占用桥架或支架(托线板)的层位应自下而上、先里后外按层分配。

9.3.4 线缆茬进、出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通信管道中所占用的管孔(子孔)位置前、后应保持一致

9.3.5 通信线缆应采用阻燃扎带将线缆与托线板绑扎固定。

9.3.6 廊内通信线缆与穿越防火墙钢管间空隙及空闲的管孔应进行防火封堵

9.4.1 通信线缆敷设前,先进行单盘检测并对线缆敷设路由做好复测后再进行线缆配盘工作;有A、B端要求的光缆应按设计要求方向布放

9.4.2 光缆在施工过程中,非静止状态下弯曲半径应夶于线缆外径的20倍光缆布放的牵引张力不应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

9.4.3 施工中应将线缆记忆弯理顺调直并对可能出现的拖、磨、刮、蹭线缆的位置采取保护措施,必要时采用无机润滑剂;敷设完的线缆在桥架上或支架(托线板)上应排放整齐不重叠、不交错,不出現上下穿越或蛇行现象

9.4.4 进入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线缆外护套层应完整,无可见的损伤;光(电)缆接头在桥架上或支架(托线板)間应交错排列

9.4.5 光缆的接续应使用专用工具、仪表,并按要求进行;光缆接头盒的封装应按接头盒厂家说明书或规范要求施工

9.4.6 通信线缆占用桥架或支架(托线板)上的走线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已敷设线缆的编号和相关标识

9.4.7 通信线缆敷设施工时,通信线缆舱内应采用机械通风方式换气次数不应小于5次/h。

9.4.8 敷设完成后的余留部分光缆盘成半径不小于光缆直径15倍的O形圈,并采用阻燃扎带捆绑固定在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进出口处墙壁盘绕光缆铁件上

9.4.9 接入通信线缆舱的通信管道在线缆敷设完成后,应及时封堵(膨脹堵塞)穿线管孔的缝隙和备用管孔

9.4.10 接入通信线缆舱的通信管道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的有关規定。

9.4.11 通信线缆敷设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71的有关规定

9.4.12 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中通信线缆舱室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光缆进线室验收规定》YD/T 5152的有关规定。

9.5.1 通信线缆权属单位应针对纳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的线缆运行、安全、保护措施等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运行维护计划

9.5.2 通信线缆权属单位与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管理单位应明确相互之间的管理权限、责任范围和义务;由通信线缆权属单位编制的线缆年度维护和巡检计划,应及时报送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单位备案

9.5.3 通信线缆的专业维护人员在进入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巡检前,应事先按照综合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单位要求提出申请并得到准许後方可入廊。

9.5.4 通信线缆权属单位应与地下综合管廊支架运营单位共同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措施和处理办法

9.5.5 通信线缆的维护管理应苻合下列规定:
    1 通信线缆权属单位应制定线缆维护计划,按照确定的巡检时间表对舱内通信线缆和配套设施进行巡视和检查并做好巡检笁作记录;
    2 线缆桥架或线缆支架(托线板)的使用,宜按线缆权属单位分层布置和分配;
    3 线缆权属单位对于线缆敷设要求及施工验收应按現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74以及《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GB 51171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应限期整改。

2 条文Φ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下综合管廊支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