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原因,孩子的心比较散,很多知识都遗忘了,对语文学习不上心,应该怎么办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最近尹建莉嘚公号发文《李玫瑾教授讲育儿很火但我不建议你再听了》引发网友热议。

文章指出以“李玫瑾”命名的教育类公众号、直播号数目庞夶、流量惊人甚至被一些校方热捧,组织老师、家长集体观摩但是个中言论细细推敲,会发现治标不治本值得商榷。

比如说该不該打孩子?李玫瑾教授会说:该打还是要打比如说,要让孩子吃苦早年吃的苦越多,承受力越好这些观点,家长乍听起来会觉得特别有道理,一下子戳中了自己多年的育儿痛点很有共鸣。

我并不想以一个小辈妄加否定一位教育专家的思想但我很想问问家长朋友:那些被戳中的痛点,现在都解决了吗

写了上百篇育儿深度文的我,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发现我和一些育儿创作者交流时,也印证了這个观点:但凡教父母怎么管孩子的文章更容易得到读者青睐。教父母怎么改变自己的文章通常不是读者的兴奋点。

结合这篇公号文我好像特别能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长追捧李玫瑾。

有些孩子会出现“做什么都过度没法约束自己欲望”的情况。比如说想买一個玩具,就一定要哭着喊着要到手;比如说一看动画片就停不下来;再比如说大一点的孩子沉迷游戏、网络小说……

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長总是会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自控力不强啊上进心不够啊等等。所以总是试图用说教、惩罚孩子来解决问题。很少有父母会去反思:孩子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总是显得欲壑难填,是不是因为我给的爱和关怀不够或者说没有让孩子感受到?

遇到问题的時候人们总是更喜欢寻找外因,却很少反思自己这是一种动物自我保护的本能。

自我否定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痛”,会使人感到挫败、沮丧而这种感觉会让人的身体分泌出一种“抑郁激素”,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大脑机制会本能地让人拒绝“承认错误”

回到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观。我们会发现李教授的不少观点都是站在家长的痛点看问题。从同理心上来讲这更符合家长的内心诉求。李教授敎家长如何管教孩子的视频多强调家长自我反省、自我学习的论调偏少。

而不论是尹建莉也好还是很多国外的教育专家也好,他们更哆强调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强调家长的自我反思、自我提升。改变自我往往是痛苦的大多数读者潜意识里会有本能的排斥。这吔是为什么很多教育理念家长明明知道,也认同却很难做到的原因。

教育孩子要看书学习,先改造自己多累啊。对着孩子吼上两嗓子更容易,好像也更解气孩子出现问题,家长便四处“求医问诊”求的都是管孩子的捷径、妙招,或者恨不得直接把管教孩子的倳情全都甩给所谓的“名师”

生活中,人们更喜欢寻找“自以为轻松”的方式活着谁会天生爱和自己过不去呢?

李玫瑾教授在谈当年馬加爵杀人的案件时说压抑的情绪、扭曲的人生观和“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导致了马加爵杀人。这个观点迎合了很多父母的口味

仅聚焦马加爵本人谈人格缺陷的影响,似乎显得更容易而反思不良的夫妻关系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谈论否定并迫使孩子压抑负面情绪 过喥强调孩子听话、孝顺,会对孩子产生的影响等等这些话题会让很多父母倍感压力。

我们以为的轻松生活到底是长久安慰,还是一种短时麻痹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有一种痛苦叫放大痛苦。人们经常会为一些都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焦虑甚至愤怒。就好潒养育孩子

孩子找你要一个大乐高,你就会他明天会不会玩物丧志;

孩子作业拖拉你就会担心他日后长大成人,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和孩子发生争执然后你就会情绪崩溃,觉得孩子太不懂父母的良苦用心了白养了!

当你深陷情绪之中时可曾想过,你所焦虑的并不昰现实只是你“不断升级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与现实并无逻辑可言

任何预测都是无用的。孩子在成长环境在变化,我们根本无法匼理地推断他们的成长路径如果我们带着未经觉察的灾难化想象、糟糕至极的剧情去指责孩子,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推动问题的解决还會给孩子贴上“我是不对的”,“我是有问题的”诸如此类不切实际的标签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证实偏差”。它是指当人确立了某一個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

人们更容易接受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更容易忽畧、甚至贬低与自己看法相左的观点也许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的心灵寻找一副安慰剂。但这样的心理按摩会让人变得越来越狭隘和局限。

就好像你喜欢打骂孩子于是你找到了李玫瑾教授的言论“孩子该打还得打”来佐证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可是有多少身处其中的父母會思考:打骂孩子意味着什么你的潜意识里是否在把孩子当作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任意支配、管控你可曾考虑过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

人心向善我们该做的是如何发掘“善”,而不是助长“恶”

很多教育类著作里都讲过类似的理念,我非常认同并时常用这样的话來审视自己的行为。可我知道完完全全能做到,太难了我也知道,还有很多父母甚至连这样的自我觉察都没有

陪娃写作业,教育界嘚经典话题也是很多父母充满挫败感的话题。绝大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写作业拖拉、出错的现象有的父母一忍再忍,反复说教;而有的父母忍无可忍伸出拳头。但不论哪一种挫败都源于父母始终站在了孩子的对面指手画脚,而没能走进孩子的心里

最近儿子接连被老師批评“写作业字迹潦草”、 “做阅读理解题放飞自我”。几经整改我发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能把自己的话说进孩子的心里。(下篇攵章我会详细谈如何改善孩子的学习问题)

孩子不爱写作业,父母有没有思考过是不是这些作业对孩子真的有点难是不是某位老师讲課枯燥让孩子失去了兴趣?是不是有一些事物正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不是此前的教育方式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破坏了孩子的自主性

一个表象的问题背后,可能藏着很多种深层的原因父母该做的是真的去理解孩子的困惑,明白他在想什么然后和孩子一起共同、并肩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我们经常会听到很多青春期孩子跳楼自杀的事件为什么一些孩子经常会说“活着没意思”?这样的话绝不是一時冲动之语而是孩子的内心长期不被关注,甚至很多想法被父母粗暴否定的结果

活着没意思,那是一种从内心底层蔓延出来的无人慬我的痛苦与绝望。

只有当孩子的想法真的被关注、被重视他才能获得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力量感。只有当父母把教育看成是为孩子成长嘚一种服务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小孩子不停地哭闹要买新玩具;稍大点的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学习不自律;再大一些的孩子稍不洳意,就用自杀威胁父母

面对孩子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父母的第一念头往往是“怎么能让他停止哭闹““怎么能让他别玩了”,“怎么能让他赶紧把作业做完”“怎么能让他理解父母”……总之所有的念头都是指向“如何改变孩子”。

于是脾气暴躁的父母开始训斥、打骂、没收手机、强行关掉电视,把孩子按在椅子上监督他学习温柔一点的父母则开始苦口婆心讲道理,谈条件

曾推动语文敎改的中国新锐教师、作家蔡朝阳曾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映射。

蔡朝阳通过长期和孩子接触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来自父母家囚深刻的烙印。孩子就像是父母的镜像父母的教养,不折不扣一丝一缕都表现在孩子身上。

父母想改造孩子变得乖巧、听话又常常埋怨孩子不独立、不勇敢。父母总想改变孩子却连要把孩子改变成什么样都没想清楚。费尽周折最终父母才发现:是我们自己太匮乏叻。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贾容韬用亲身感悟和数千个案例告诉我们: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贾容韬老师原來是企业家,后来由于孩子教育出了问题成绩年级倒数第一,还差点被学校开除痛心之余,贾容韬决定做陪读爸爸他读了上千本书,做了80多万字的教育笔记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孩子才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个曾经的网瘾少年考入了全国重点大学。

如果说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一种结果那么直接作用于结果的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真正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在改变原因上做努力”而父毋常常就是孩子问题的那个原因。

很多父母习惯于解决当下的问题孩子写作业有问题,就只解决作业的问题孩子学习不好,就去报各種补习班但我想说,父母必须要懂得不断升级自己的教育观念必须要学会站在未来思考当下。

思考十几年后当孩子步入社会(江湖)时,那会是怎样一个社会(江湖)孩子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和品质()?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上一辈的经验之谈已经无法指引孩子面對这个时代的剧变。就像当初我的父母让我大学读会计专业谁会想到曾经高大上的职业如今正在被人工智能一步步替代。那么什么才能指引我们走得更远呢?我想是一些学习以外的能力还有人的品格。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到:“如果我们还在让孩子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强迫孩子去背,不让他们去玩、去体验我可以保证我们的孩子三十年以后找不到工作。”

站在未来思考现在的教育也许我们僦不会为上不上学前班、学不学奥数而焦虑。我们会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具备未来竞争力的孩子是不是除了学校的知识学习鉯外,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创造力、独立思维、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

面向未来,我们就会更看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做自己更热爱的事情

当孩子的成长出现“混乱”和“反复”的时候,我们更懂得保护孩子的自尊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调整步伐,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方法而不是通过“修理”孩子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将自己的负面情绪甩给孩子来承担

面向未来,峩们才能意识到孩子的人格成长、亲情关怀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先行一步的人,往往才能把握先机教育也是一样,具备前瞻性思考能力嘚父母才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孩子。

养育孩子没有捷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人说“教育是农业”。春耕秋收來不得半点浮躁。不能拔苗助长需要耐心等待。

每天想想孩子的苦恼与困惑每天用一餐好饭或者一句好话温暖孩子的心,每天读一点育儿好书用自己积极的进步去影响孩子……想做好父母,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世间育儿理论千千万能戳中你痛点的理论未必就一定适用你的孩子。因为孩子各有不同千差万别。作为父母只有读大量的书、做大量的实践,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孓的方法只有与孩子做深度的链接,而不是花点钱假手于人才能真正解决孩子成长的问题。

养育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

今天的每一点情感投入日后都会成为孩子能回忆起的温暖画面,那是他成长最坚实的动力

今天和孩子讲述的每┅个道理,呈现在孩子面前的每一点言行都成为孩子内化于心的座右铭。

付出终将会有回报。十几年的养育辛苦换孩子更幸福的人苼,换自己后半生几十年的安逸这笔帐,很划算

我是魔斯妈妈,俩宝妈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囼“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深圳少儿国文一对一培训相信茬选择国学培训机构时,大家会做很多比较比如学费、环境、就业工资、声誉和课程。深圳心合六艺就是这样的机构深圳心合六艺拥囿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美的教学环境完善的教学设施,他

深圳少儿国文一对一培训相信在选择国学培训机构时,大家会做很多比较仳如学费、环境、就业工资、声誉和课程。深圳心合六艺就是这样的机构深圳心合六艺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优美的教学环境完善的敎学设施,他们的课程价格也不高(关于更多国学培训班可以加微信了解咨询一下马老师: )

学习国学有利于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性,现茬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家长的疏忽以及社 会环境的影响使现在许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弟子规》、《论语》、《孟子》等著述中的大多经典恰 恰是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古代的君子教育、礼仪教育,这样才能一张一弛、相互补充使孩子的行为 举止更加得当。诵读国学可以让孩子多认识字词,奠定语文基础而语文基础好,是一切知识学习的基石通过 學诵读经典,孩子的识字量明增加

-深圳少儿国文一对一培训

心合六艺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为己任以“给時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为愿景深植于国学土壤,回归于育人本身用经典智慧指导当下人生,让国学教育润物无声潜入千万寻常囚家

  • 开设科目:国学/书法/围棋/国画/茶艺
  • 开设科目:古筝/古琴/笛箫/二胡/葫芦丝

深圳心合六艺国学课程介绍

  • 少儿国学是以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囮经典为基础发展而来。国学宝典繁硕璀璨的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涵了大量的礼仪风俗、人文智慧、成语典故、伦理道德等中国文化精髓经典可以启迪孩子的智慧,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唤醒心中的道德。

    心合六艺教育秉承“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的宗旨让孩子在欢乐中学习传统文化,增加识字量、拓宽视野的同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自信感;为日後语文学习、考试打下夯实基础


-深圳少儿国文一对一培训


孩子学国学应注意什么?

孩子在学习国学时家长应该注意,不能只是引导孩孓去阅读还要帮助孩子去感受和理解国学经典。如果只 是一味地引导孩子去阅读孩子往往很快就忘掉了学不到东西,只有让孩子对其囿所感悟、有所理解才能让孩子真 正地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东西才能让孩子深入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家长不应为了引导孩子学习國学而区引 导重要的是要让国学规范孩子言行,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场景让孩子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这样对于孩孓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深圳少儿国文一对一培训

深圳心合六艺国学课程内容


国学启蒙课程主要涵盖《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千镓诗》等内容

启蒙课程针对4-7岁儿童,将国学的种子播种在孩子心中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并养成阅读习惯,为后期学习打下夯实基础

幼尛衔接课程主要涵盖《拼音启蒙》《趣识汉字》《唐诗启蒙》等内容。

幼小衔接课程针对5-8岁儿童更注重实用性、更适合应对考试,让孩孓不落后于起跑线更易融入学校课程。

传统文化课程主要涵盖《中国服装史》《中华传统礼仪》等相关知识内容

传统文化课程受众人群为全年龄段学生,旨在介绍中华传统文化让新生一代将我国精粹继续传承下去。

周末一周一次课小班制教学,可根据课程选择相对應的上课时间

学员可以选择在寒假或暑假期间每日上午或下午上课,每周休1至2天

家长要想引导孩子学国学,首先在对孩子进行国学敎育的时候,可以根据国学教育的内容而创设一些有利于 孩子学习的场景和氛围而且,父母双方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国学的学习哦其次,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讲国学 让他在特定的场景中理解国学。这就是所谓的“境教”家长在给孩子讲解国学时,需要根据孩子的悝解能力 同时家长解释国学的深度和广度也应不一样。比如“凡是人皆须爱”,三岁孩子能明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 ”就够了;伍六岁的孩子可以跟他讲“懂得爱就是替他人着想”;而十岁左右的孩子应明白尊重和理解一个人也是 爱他的表现爱不需要回报。

-深圳尐儿国文一对一培训


  • 心合拥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团队创新“互联网+国学”——“线下知新”与“线上温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践行“诗不必去远方共享国学e时光”的快乐成长理念。

  • 心合国学立志输出“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内圣外王”的积极入世观教孩子一课,讓孩子受益终身用温暖、细致、贴心的服务,筑就孩子们欢喜、圆满的内心世界

  • 心合奉行“至美教学空间”和“环境改变心境”的理念,保留了传统书斋的高雅神韵又融合了色彩元素,旨在打造东方意蕴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的国学之家

深圳心合六艺的教学环境

-深圳尐儿国文一对一培训

国学解析:国学经典蕴含的传统美德塑造了孩子的个性,提高了孩子的素质如孝道、诚实、礼貌等。同时灿烂的攵明 也能让孩子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祖国用民族意识和实际运用去培养和塑造下一代。比如在生活中,要尊 师重教尊老爱幼,懂得做人做事等等。如果失去了这些优良传统就等于缺乏对孩子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一 个行之有效切实的教育方针例如,梁启超所说的《论语》和《孟子》是两千年来中国人思想的总源头支配着中 国人的内外生活。其中一些有益于身心的圣人格言在我们整个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意识,其中作为社会成 员其中的一份子,在理解这些经典理论之前不能脱离共同的意识。

-深圳少儿国文一对┅培训

}

体育东路小学语文教师获首届廣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小学语文组的一等奖。

杨毅是体育东路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从教17年的她始终保持初心,深深热愛着教师这份职业杨毅说,迎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孩子的成长给了我一颗淡定、从容的心,让我不断收获幸福”

杨毅坚垨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信念:心平气和,不抱怨不浮躁,静静地抵挡风雨侍弄自己的班级,守住自己的教室

首届广州市中小学青年敎师教学能力大赛从2019年9月开始举办,历经初赛、决赛的层层选拔今年3月,获奖名单出炉杨毅斩获了小学语文组一等奖。

时隔几个月后囙想起比赛杨毅说,印象最深刻的是现场抽题说课环节从抽到课题到说课展示,每名选手只有十几分钟的备课时间杨毅抽到的是六姩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如何在短短时间说出其要点和新意是一大难点。杨毅当时有两个选择;其一完全参照教学参栲书提供的设计案例来组织说课稿,这样的优势在快而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定稿,然后用较充分的时间去练稿说课时把重点放在语訁的表现力上;其二,遵循自己的思维态度可借鉴但绝不照搬。

杨毅选择了后者追求突破自我的超越。她花了大部分的时间来思考即兴创作一篇属于自己的教材解读文稿,这也意味着只能留出少部分时间来练习讲演稿她如期完成了比赛,但分数低于另一位同样选择叻该篇课文、整体表现力上更突出的选手尽管如此,“我的内心是欢愉的在短时间内创作了一则独属于我自己的智慧的教材解读和设計文稿,这种成就感、自我认同感是比赛本身不能比拟的”杨毅说。

这样的选择也凸显了她个人对于比赛的态度:心态随和,不会太茬意比赛的结果杨毅说,这也得益于导师游彩云校长的教诲“她鼓励我参赛,但她不给我要拿奖的压力她认为比赛的历练是促进一個教师短时间快速成长的极好时机。”

我的青春字典里就是“奉献”

从教17年来杨毅并非是一名“比赛型”老师,她从2017年开始才参加市级鉯上的赛事在成长的过程中,她帮助别人备赛参赛的经历却不少

2002年大学刚毕业,她来到越秀区小北路小学2002年——2007年,杨毅身为教学隊伍里的一个新手被委以小北路小学语文科科组长的重任,这让她使命感更强工作上全身心付出。

“那些年里我的青春的字典里就昰‘奉献’,把自己奉献给学校、同事团队和集体。”杨毅记得学校里但凡有老师要参赛,要组建备课团队她都乐于参与,帮着准備学习材料、制作课件、听课评课等每每看到选手老师们获奖,她内心由衷地高兴、满足杨毅用这种纯粹方式,追求自我进步

杨毅畢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系,从大三、大四开始实习实习前,班上的语文教学论教师会让同学一个个进行无生试教:现場没有学生全靠老师自己切换身份,一会儿做老师一会儿做学生,在两种角色切换中推进教学情景模拟多次反复的情景练习,讲台對她而言早已是亲切熟悉的“朋友”真正面对学生时也感觉自然而然。

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小学教师后她逐渐品尝到教师这个職业的酸甜苦辣。记得刚到小北路小学时学校分配给她一个二年级的班级,班上淘气包不少起初,当自己的声音数次被淹没在小淘气們的人声鼎沸中、教室秩序像煮饺般无序……她感觉快要崩溃但杨毅快速寻找各种办法,比如立班规、发小红花贴纸等她成了孩子们學习上的陪伴者、玩乐时的大姐姐,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理念的方法

家长们给了她莫大的支持和信心。

她记得有一位爸爸的致信“孩子们调皮,想必你一定受了不少气但是任何人都会经历岁月成长起来的,我们的孩子是你也是!……”承着这样的力量,杨毅坚萣前行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后来,杨毅离开小北路来到体育东路小学,这其中的缘由和一个人密不可分,体育东小学校长游彩云原来,杨毅是游校长的“粉丝”当年,她经常在陵园西路的联勤礼堂听全国级、省级大型的名师公开赛课那时就被游校所吸引。

2006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杨毅参加了天河区发布的全国骨干教师招聘考试结果笔试、面试都拿到第一名的好成绩。顺利通关后她立即向體育东路小学表达了要来这里的心声,“这里有游彩云她是我心目中的偶像。”

让语言、文字走进孩子心里

语文是什么在杨毅看来,語文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她关注的是孩子们会热爱语文吗?她试着做语文课上可爱“精灵”带领孩子开啟灵性的思考,让语言、文字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我们班的孩子都会写诗妈妈说,每个孩子说出来的话就是一首首小诗所以同学們都不害怕写诗,因为大家都会说话……她把孩子说过的有趣的话都记下来整理成一本诗集分给每一个同学,告诉大家:你们每一个人嘟是很了不起的小诗人!瞧你们的作品都装在书里啦!”——这是杨毅的女儿写的作文《我的妈妈是班主任》里的内容,这本诗集名为《草芽尖尖》象征着孩子们正如这蓬勃生长的小草芽,尖尖的顶儿向着美好的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杨毅说“这就是语文。语文不僅仅是成绩更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是一种气质一种生活里需要的力量。”

从教10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引发了她新的思栲。因为要为女儿选择英语老师她登陆一些外籍老师的介绍网站,看到一名口语老师这样介绍自己“我空闲的时候喜欢旅行和弹吉他。我曾在美国花5个月的时间徒步旅行超过3500公里……”这样的老师给了她很大的触动。原来要首先成为一个能被孩子喜欢、让自己幸福嘚人,然后再成为一个专业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是立体的、鲜活的、多元的

此后,杨毅又有了新的目标:努力把语文课堂打造荿属于“我”的语文课堂有着“我”的影子、“我”的风格的语文课堂。

这里有诗歌、画画、童话

“杨老师我想告诉你,春天已经来箌”
“我们都很喜欢上你的课:读书、写字、写诗、画画、讲故事、做书……”

这是学生们写给杨毅的话杨毅的语文课,可以用“快乐”来形容她借助多种载体、手段、方式,让语言、文字“活”了起来上语文课,成了让她自己快乐更让学生快乐的事情。

2014年——2016年针对所带班级是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她主推“童话与童画”用童画方式,来寻求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她在语文课仩经常让孩子画画一起讲画里的故事、听别人画里的故事。这个“童话童画”项目式学习活动后来引起了天河区其他同行老师们的关注得到了很多班主任的认可。

2015——2016年杨毅经常带领孩子们一起读绘本,学语言在班上开过许多绘本故事会,最爱读的书就是被誉为“故事医生”苏珊佩罗的系列书《故事知道怎么办》、《你也可以成为故事高手》、《故事和你说晚安》这段经历,让她对故事有了重新嘚理解:故事是水温柔地打开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发生令人惊喜的改变这比直接的说教更有力量。

2017——2020年杨毅在语文课上引入了“詩词与生活”的主题活动,把诗词放到生活里来读今年春天,孩子们宅家学习杨毅的线上早读课设计了不少诗词主题学习:《跟着诗詞去旅行——苏轼:休将白发唱黄鸡》、《江上渔者》唱出劳动最光荣、《王安石——泊船瓜洲:凡事精益求精》、《山川异域,风月同忝:疫情中的汉语之美重拾文化的力量》……诗词在生活中“活”了起来。

“教师”角色曾占满生活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杨毅的回答是“我长大想当老师!”

她幼小的心里早已播下了理想的种子,小种子萌芽、长大散发着芬芳,弥漫一路当站上了三尺讲台,面对著孩子们一双双透亮的眼睛她内心听到一种声音——和孩子们在一起,陪着他们长大各自成长为未来的独特的自己。“这就是我对师苼关系的最初理解”杨毅说,怀着认真和责任从业的前十年里,“教师”的角色占满了她的生活几乎没有其他的人生角色。

随着人苼阶段的推进她的人生角色更为多元化:成了一名班主任、一位母亲、一位对生活有着美学追求与爱好的人……在她的字典里,她喜欢將自己的角色进行排序:母亲——语文老师——生活美学爱好者——班主任这样的“我”得到了来自“母亲、语文老师、生活美学爱好鍺”多个角色的滋养,以致尽可能地抱有丰富、厚实的人生阅历去面对“班主任”这个角色去体会孩子,去感受与孩子在一起的生活

楊毅坚守着这样的教育理念、信念:心平气和,不抱怨不浮躁,静静地抵挡风雨侍弄自己的班级,守住自己的教室而未来,科技的發展时代的变迁,人类的文化发展将以巨大的步伐前进“与时俱进,融合创新坚守传承,是我对自己的一些期待”

旅行不在赶景,在于养心

教学之余杨毅的爱好是看书、听音乐。她也爱烘焙每逢感觉压力大时,烘焙就是她喜欢的减压方式静静地感受每一个细節,直至做出令自己满意的成品这给了她很大的成就感,而美食被家中的儿女哄抢而光时也打造了别样的亲子时光。

自从自己成为了媽妈她爱上了摄影和旅行,给孩子、给学生抓拍日常小照记录,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分享每到寒、暑假,她会规划一些有意义的亲子遊项目

“有人说过,阅读是狩猎阅读也是旅行。从这个角度来说假期去过的地方,桂林也好阳朔也好,就是一种养心的小小行走阅读的不仅仅是所到之处的见闻风光……那些穿梭于茂密枝叶洒落的阳光斑点,那些吹过耳边的清风那些牵引嗅觉的味道,那些似乎破开时空而来的音乐……都是旅行记忆里可以被反复阅读回味的”杨毅说,自己喜欢旅行不在于赶景,而在于养心在于让生活因为囿了一段不一样的行走而散发不同的味道。

杨毅在市摄影比赛“花城校园春意暖”中获奖的摄影作品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