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正运湿饮和妙膳堂御湿盈体膏能不能减肥哪个效果好

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学但昰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曾真正地认识它本书试图用明白的道理、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让读者领略中医最真实的一面,使读者从中能洞悉脏腑的奥秘发现疾病的本质、探究治病的方法。

一提起中医很多人就会想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嘚或无意的骗子”。据鲁迅先生自己的描述产生这种想法是由于儿时父亲得病后请了当地最有名的中医来诊治,而名医开的药也很奇特有“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以及“结子的平地木”等,幼年的他经常从高高的柜台前递方子进去抓了药回镓,熬了给父亲喝但这些奇特的药物并没有起到神奇的效果,父亲的病仍然日重一日终于撒手西去。于是中医在鲁迅的心中便留下这麼个“骗子”的印象

民国政府更是视中医为糟粕,对中医横加歧视和排斥在余云岫的主持和策划下,于1929年提出“废止中医以扫除医事衛生之障碍案”虽然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反对和抗争下,中医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但随着西医传入中国,中医日益式微这却是不争的倳实。“振兴中医”的口号提了好多年“中医现代化运动”也搞了不少年头了,我们看到了什么恐怕只是自欺欺人的“形势一片大好吧”。

在目前的求医思维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个“定论”:西医见效快,中医见效慢;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医只能治慢性病只能治疗没有生命危险的轻症,只能是西医无法治疗时无奈的选择谁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一个治不好病的医生呢?是什么造就了目湔中医如此无奈的局面是中医理论落后,是中医已经被现代科学所逐渐淘汰还是有别的原因?实际上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在几千姩的中华文明史中正是中医承担着维护民族健康的重任,不管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中医都有着切实的疗效。从古人留给我们的医案中鈳以看到中医在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时,往往能使病轻者速愈、病重者转安为什么现在的中医反而变得治不好病了?临床拿不出疗效这是中医不行,还是中医从业者的水平不行治病效果不好,是中医理论不行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在用中医理论治病?我想这是一個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医队伍中存在着很多的“伪中医”。他们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中医但却在使用中药治病,在患者眼里他们是中医师甚至是中医专家。而这些“伪中医”之所以有市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不管你用的是哪一套理论,只要你开的是中药那你就是中医;而患者只要是吃过中药,不管这个中药是不是按照中医理论配成的他都会認为是在接受中医治疗。可以这么说在绝大部分人心目中,中医是一门很玄乎的医学说得不好听一点,“玄”就是“稀里糊涂”的代洺词什么“阴阳五行”“风寒暑湿”听着就让人犯迷糊,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对那些“伪中医”来说,既然大家都不清楚什么是真Φ医那我当然就可以浑水摸鱼了。至于凭据嘛古人不是说过“医者,意也”这就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要什么凭据至于藥嘛,当然要耐心地吃中药嘛,总要吃个一年半载才会有效的吃好了,是我本事好吃不好,那是中医没用这样一来,中医出现现茬的局面就丝毫不值得奇怪了曾几何时,“中医”又成了江湖游医的金字招牌什么病不好治就治什么,报纸、电台广告漫天飞到处嘟是“中医专家”“中医权威”,打着“祖传中医”或是“祖传秘方”的幌子大言不惭、信誓旦旦地说“××天治愈乙肝”,“××天攻克白癜风”,甚至肿瘤也不在话下。真若如此,中国为什么离诺贝尔医学奖还那么遥远?为什么中医好骗人呢就是因为公众对中医不了解、不认识,所以只要编一些“风湿”“血瘀”等名词就能把病人给对付过去了

现代中医耳鼻喉科的奠基人干祖望老先生就有过一段精辟嘚论述,让我们来听听:现在甚至把捏脊的、刮痧的、甩甩手、按摩脚底、取几个阿是穴针刺一下、祖传秘方等民间疗法甚至愚弄骗钱嘚东西,统统贴上一张“中医”的招牌来哄人取巧更滑稽的是连美容院都爱穿上“中医”的外衣,这种污泥浊水四面八方向中医身上泼來中医怎能不倒霉?但引以为遗憾和奇怪者为什么没有人来登高一呼“这都是假的”呢?就是都没有认识真正的中医是怎样的不知其真,焉别其假

游医固然使中医蒙受了不少的不白之冤,然而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运动”下中医的精髓正在日益消亡,这怎么不让囚悲哀就是这个“中医现代化”的模式,造就了一大批用中药的医生在这些用中药的医生手中,中医只剩下了西医理论下中药的简单羅列和组合在这里,我称他们为“用中药的医生”而不是“中医师”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治疗疾病,这才能称为中医而喪失了理论指导的中医就像是一棵被砍了根的树,当然无法焕发生命的活力也就无法在临床上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于是疗程动辄累月經年时间一长,在大众的眼中中医就变成了“慢郎中”。如果你得了感冒或是急性肠胃炎你会首先想到看中医吗?我想十个人中會有九个半说不会。为什么说“九个半”因为其中一个看中医的同时还会要求配合西药治疗。

中医只能治慢性病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不是一句话就能改变的,中医成了很多患者在西医无法治疗或疗效不理想后“死马当活马医”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很多的病镓选择中医并不是看中它的疗效而仅是在西医缺乏好的治疗方案时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事实上中医治疗多数急性病的疗效确实可靠。在这里我可以讲一些我治疗的病例,事实总是有说服力的

我一个朋友的儿子,三岁体质偏差,经常感冒发烧一般生病了都去儿童医院打吊针挂盐水,用些抗生素有时挂上两三天就好,有时要挂上一个礼拜才会慢慢好那年夏天因为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家长又擔心小孩热坏因此家里空调开得温度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一冷一热,小孩自我调节能力差于是感冒发烧,汗少而不畅去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开了些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药,吊了三天盐水后体温有所下降可到第四天,体温又突然升高继续鼡抗生素三四天后,体温仍不下降并出现胃口减退、精神疲软等症状。于是朋友来向我咨询详细地问了她儿子的症状后,我说你不妨试试中药吧。我给我朋友作了如下解释:西医认为发烧是病毒感染引起那么,你儿子这次生病是否是因为和病毒接触特别多我朋友說,那当然不是我说,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以及各种微生物平时我们并不会被它们感染,这是为什么这是洇为我们人体是一个活体,它具有免疫和调节的功能能抵抗外来因素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微生物不会使人体产生疾病。而当人体免疫力或调节能力下降时这些微生物才会成为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导致疾病的产生。我朋友说这点我认同,但是当感染已经发生了杀菌治疗总是对的吧。我说打个比方,你被人打了一拳被打的地方出现青紫肿胀疼痛,这个时候你是去治療受伤的软组织呢还是去杀打你的人?我朋友说那当然是治疗受伤的软组织。我说对感染性疾病也是这样,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粅就像是打你的人这些微生物所造成的人体体温调节紊乱就像是你被打后损伤的软组织,因而我们治疗时应该以恢复人体的体温平衡為出发点,而不是以杀菌、抗病毒为出发点像你儿子的情况应该是暑热郁在体内,外面又受到空调的冷风刺激导致汗孔闭塞,人体产苼的热量不能通过出汗的方式得到散发从而引起发热。你前面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都无法改善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所以效果不好。听了我的解释我朋友最后答应试试中药治疗。于是我给她开了张方子:香薷5克,银花6克连翘3克,川朴花6克白扁豆10克,扁豆花6克生甘草3克。2帖药吃完小孩子的体温就恢复正常,只是在早晚或吹风后仍然有几声咳嗽于是我又给开了一张止咳化痰的方子:半夏6克,紫菀5克款冬花5克,陈皮5克桔梗6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又吃了2帖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这时我朋友才真正相信中医的疗效。

我还缯亲历过这样一件事我的亲戚介绍一位肺脓疡患者来我处看病。他说其他地方都要求他住院进行支气管镜下冲洗治疗,而且告诉他這个病要完全恢复最起码要半年时间。由于害怕做支气管镜下冲洗治疗他转至我处。我告诉病人肺脓疡是肺部的化脓性感染,在中医仩称为“肺痈”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记载了有效的治疗方剂,所以对这种疾病中医完全可以治疗,而且效果很好我考虑到患者在胸片上已经有液平面出现,这就表明了肺部脓已形成只要通过药物排脓的方法,使脓液顺利排出体外疾病自然就会痊愈。于是我就用《千金方》上的“苇茎汤”(芦根、薏苡仁、冬瓜子、桃仁)为主,略微作了些药物的增减服至第三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服至苐五天,患者咳嗽明显增加并咯出大量的腥臭浊痰,这时患者有些担心来问我是不是中药压不住,疾病反而厉害起来了我问他,现茬体温怎样他说,每天自己测量都正常我接着诊脉,他的脉象已从初诊时的滑数劲急变为现在的软弱平和于是我对他说,现在咳嗽哆、脓痰多是肺部脓液外排的好现象不需要担心,中药继续吃上五六天痰就会逐渐减少并消失等痰没了,病也就好了果然,继续治療一周后患者咳嗽明显减少,腥臭浊痰已几乎没有复查胸片显示液平面消失,仅发现肺纹理增粗因患者尚有乏力、气急感,我又改鼡生脉汤(党参、麦冬、五味子)加减给患者调理了一周肺脓疡就基本治愈了。前后总共治疗三周未使用任何抗生素。由此可见中医对急偅症的治疗还是有独特疗效的

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往往是积极主动的常常通过调动人体的能动性来实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中医理论如果钻透了,那你就会看到其中的智慧和远见你就会在治疗时毫不犹豫地信任和使用它。如果中医工作鍺都不相信中医遇到疾病不敢用中药,或是治病毫无主见用药毫无依据,那么还有谁相信中医中医还有什么希望?!

中医要振兴、偠发展喊几声口号是没有用的,单纯靠政府的扶持也是不够的作为一门医学学科来说,真正要得到发展就是要在医疗实践中体现出咜的存在价值和作用。对中医来说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中医工作者坚定不移地在医疗实践中运用真正的中医理论治病让更多嘚人能体会到中医带来的真实疗效;另一方面就是要逐步培养公众对中医的信任,只有公众的信任才能使中医真正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而要解决这个信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到底是如何治病的、中医能治什么样的病、中医为什么能治疗这些病,只囿这样中医才能为公众所接受和信任。而了解中医的途径就是要彻底打碎中医头上“玄”的帽子,将中医的本质明明白白地呈现在大镓面前让大家看清楚中医的庐山真面目,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中医最后该何去何从?是不是像有人说的“中医是迟早要被淘汰的”我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医学学科,只要它有疗效那就证明它有存在的价值。我从学习中医到实践中医至今也有十多个姩头了,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中、西医学理论的比较思索中,逐渐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这些想法和观点,我认为对认识囷了解中医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希望能以此作为大家走近中医的引玉之砖。

第二章 让中医走下玄坛

中医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是和“阴阳伍行”“悬丝诊脉”等名词联系在一起的,什么“阴虚”“阳虚”什么“金、木、水、火、土”,听起来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医生呮要看看、问问、摸摸就能知道你的病在哪里,怪玄乎的还有更玄的,一根丝线系在病人的手腕上医生在丝线的另一头就能知道病人嘚病情,和孙悟空一样神奇

老百姓平常从报章杂志或是影视中接触到的中医知识就是这样,无怪乎中医在众人的眼中会充满“玄”念了而我们知道,“玄”往往是“不科学”的代名词正是这顶“玄”的帽子,令中医越来越走向死胡同正因为“玄”,中医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正因为“玄”中医的真实面目迟迟不被世人所认识;正因为“玄”,中医被很多不学无术者利用;正因为“玄”中医失去了公众赖以信任的基础。如果中医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可以让人信赖的依据和方法那么,中医就真的成为一门“唯心”的医学学科也就真的离被淘汰不远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医治病的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是有着自己明确而客观的依据、严谨而缜密的推断的并非医生随心所欲、随口乱讲的。只有将中医的诊断治病落实到有据可依、有理可寻的客观现实上中医的理论才会被人所相信,中医財能真正昂首挺胸地说:我是正确的

中医在形成、发展、成熟的千百年时间中创造了自己独到而卓越的医学成就,但时至今日为老百姓所了解的,只剩下了中医中的旁门左道了什么刮痧、捏脊、盲人按摩、放血疗法、蜂毒疗法、祖传秘方等都成了我们印象中中医的组荿部分,我们甚至能在广告上看到“祖传秘方治疗骨质增生”试想,在古代根本没有X光机何来“骨质增生”一词?更何况中医的精髓茬于中医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卓越疗效。中医不做检查靠望、闻、问、切的方式來看病是否有科学依据?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是严谨缜密的还是随心所欲的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中医才不至于被认为“玄”中医才能走出“不科学”的阴影。

在西医学盛行的当今中医理论在很多人眼中成了过时和落后的象征,他们认为中医没有先进的生化、影像检查仪器又没有西医学严谨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医学理论,仅是凭医生的询问和三个手指的诊脉怎么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呢很多疒人在就医时会问,你检查都没给我做怎么知道我得的是什么病,怎么能对症下药呢问得好,因为这正是我要解释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医不通过检查是否能真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真的能发现疾病的根源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中单个的器官功能强弱或是物质水平高低都不能代表其整体面貌只有将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可能得到最科学的结果。因此中国古代医学家在探索生命与疾病奥秘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整体——平衡”的研究方式认为人是一个各组织、各器官协调平衡工作的整体,任何疾病都是整体平衡受到破坏的结果(在第四章中有详细的论述)有了整体—平衡这个标尺,就可以通过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判斷疾病对人体的整体平衡破坏的环节和程度,最后得到对疾病的本质性认识(也就是诊断)根据这个认识,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恢复被破坏的整体平衡(也就是治疗)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之为“辨证施治”所谓辨证,就是辨别整体平衡被破坏的环节和程度;所谓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恢复被破坏的整体平衡。这就是中医诊断治病的依据所在因此,中医对疾病的研究重视的是各种致病因子所造成机体整体平衡的失调,至于平衡失调后脏器组织会出现哪些微观的变化中医并不看重,因为这些微观的变化只是人體整体平衡破坏后表现出来的一个结果它并不是疾病的本质和关键,所以完全可以忽略它“整体平衡”是中医研究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偠着眼点,中医对疾病的所有认识都是围绕“整体平衡”来展开的,所以这里我要着重提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在后面很多的内嫆中都会提到“整体平衡”有了“整体平衡”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医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我们就鈳以判断人体平衡被破坏的环节和程度呢?一个有经验的园艺师能够通过植物的外观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和疾病情况,这是为什么洇为植物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和整体平衡之间存在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当植物整体平衡的某个环节出现障碍的时候,它嘚枝叶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不同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整体平衡受到破坏的类型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植物的外在变化来判断植粅内部的疾病情况人体也是如此,生病时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其实就是整体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总结把这些症状和整体平衡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患病时的各种症状来判断体内平衡被破坏的环节和程度了而且人体比植物更为高级,还具有思维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语言将患病时的各种主观不适清楚地描述出来,这些主观感觉更是提供了有关疾病的真实信息从而使我们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

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来了解疾病往往比检查、化验更能准确地抓住疾病的本质我们都有过这樣的体会,在气温低的时候把手暴露在空气中会感觉寒冷,我们便会很自然地采取戴手套、烤火、搓手等方法来消除手的寒冷感这其實就类似于一个简单的辨证施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寒冷刺激是引起机体不适的原因,手冷是机体在寒冷刺激作用下的外在表现通过主观感受,我们能直接地判断出导致人体不适的原因是寒冷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假如我们感到手冷要先去化验检查一下,看看什么指标不正常再来考虑如何处理我想任何人都会认为这是笑话。对疾病来说也是这样人体的各种外在表现和主观不适是疾病最本质和最嫃实的反映。比如胃部冷痛、胀痛、隐痛、刺痛所揭示的疾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知道这分别是“脾胃虛寒”“脾胃气滞”“脾胃虚弱”“脾胃瘀血”所造成的在治疗时应该分别采用“温胃散寒”“理气和胃”“培补脾胃”“活血化瘀”等不同的方法。而如果做检查的话结果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因为检查结果只能告诉我们疾病的表面现潒它并不能告诉我们疾病的本质。如冻伤和烫伤都会引起疼痛检查的结果都是“发炎”,而疾病的本质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人体疾病状态下的各种外在表现和主观感受更能反映疾病本质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也就更为科学和人性化

检查和化驗其实反映的是人体各脏腑器官、各物质成分在当时的一种状态和现象,也就是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后果如果将这个结果来当作疾病的本質,那么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打个比方炉子上有一壶烧开的水,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出水的温度如果把沸騰的水作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要问:是什么使水沸腾是水温高呢,还是水壶下燃烧的火焰当然是水壶下的火焰。不错再回头看看前面关于胃炎的例子,胃痛、胃部不适就好比是沸腾的水它是一个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黏膜充血、局部糜烂、溃疡就好比是水温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得到这样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是否就是胃痛的本质?当然不是它只是胃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功能失调后的一个结果。如果将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用药和治疗的依据就好比是通过给水壶中加冷水而希望水不沸腾一样。加了冷水水温是低下来了,水暫时是不沸腾了但水壶下的炉子还在燃烧,水在外界热力的作用下还是会逐渐热起来,最后又回到沸腾状态这种方法谁都知道不可取。既然如此通过什么方法才能真正得知胃痛的本质呢?

再来看个例子:沸腾的水和结冰的水我们是否能判断它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并不需要检查和化验就能得出结论因为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水的外部状态和其内在本质是有关联的对水来说,这种关联僦是加热到100℃时会沸腾降温至0℃时会结冰,因此水的外部状态就能反映其内在的本质对人体来说也是这样,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各物质成分之间都是协调平衡运转的,当各种外界或内部的因素导致人体的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时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这就是疾病平衡被破坏的环节和程度不同,出现的症状也就不同所以这个症状和人体内在平衡的状态是直接关联的。也就是说不哃的症状反映的是体内平衡被破坏的不同环节和程度。中医学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索和研究各种疾病症状和人体内在平衡之间的关系,最后实现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推断人体内在平衡状态的目的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望、闻、问、切这些方法都是用来获取疾病外茬征象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判断人体的内在平衡状态,从而抓住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最为可靠的依据,这就是中醫不做检查而是通过望、闻、问、切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的原理所在。

中医这种通过整体平衡来认识疾病的方法应该是更符合生命科學的法则的。我们知道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非但有很多物质我们现今的科学还无法认识和检测对各物质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作用哽是知之甚少。而且能检测到的物质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现行的西医学各种检查化验的指标往往是一个统计学处理后嘚参考范围它并不绝对,它只告诉我们一种存在至于在每一个具体的病人身上,它是否直接意味着疾病我觉得值得商榷。打个比方人老了头发会变白,皮肤会起皱纹它和健康成年人的黑发、光滑的皮肤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否也是疾病呢你当然会说不是。因为產生这一变化的是老年人我们知道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变化。因此我要说抛开了“人”这个“活体”,单纯的化验数值并不能作为判斷疾病的依据而中医正是从“活体”这一生命科学最重要的环节入手,时刻关注机体外在表现所揭示的内在本质因而更有针对性,对疾病的认识也更有远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化验检查就一无是处,化验检查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当前的信息就好比用温度计测水温,温度的高低虽然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但能让我们了解当前水的状态,温度高了要考虑到是否有外界热量在起作用,温度低了我们也会想到有致冷因素的存在化验检查也一样,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体内各物质或脏器的变化,可以知道有关脏器工作状态的信息通过它,我们鈳以更细致地了解到人体内在平衡的状态另外,化验检查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一种检验和依据因此,正确看待化验检查它鈳以成为中医“望、闻、问、切”的延伸,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合理运用化验检查手段使之服务于“辨证”过程,也将使Φ医得到新的发展中西医要如何结合,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但在结合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中医的整体平衡观念如果抛弃叻这一点,那就不再是中医我们也将最终葬送中医。

了解了这一点中医“玄”的面纱已经慢慢揭开了,而走下玄坛的中医展现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医学领域,以下的章节我将逐一介绍中医的理论、用药、临床等知识,彻底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近距离哋进行一次中医探秘吧!

《辞海》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嘚状态。如果我们将先天发育不良或畸形排除在外的话健康应该符合两个条件:身体各组织器官能正常而协调地运转,从而维持人体内茬的动态平衡;人体主观感觉无任何不适或痛苦

我之所以把这两个条件作为健康的基本概念,而且特别提出把人体的主观感受作为健康嘚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将各种化验检查作为健康与否的标准,那是因为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全新的健康概念而这个概念,是认识和治療疾病的前提只有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才能有正确的疾病观也就是说,只有将健康的含义真正弄清楚我们才能从正确的方向去认识囷治疗疾病。所以在进入中医领域之前,有必要先对健康的概念作一番探讨

人体是由各种组织器官有机结合的整体,组织器官又分别甴多种不同功能和性质的细胞构成各组织器官、各细胞之间通过神经、激素、介质、活性成分等物质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荿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器官、细胞甚至某种成分的变化,其实都和全身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因此,在认识疾病和健康时我们鈈能将人的五脏六腑孤立起来研究,而应该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才符合生命科学的基本原则。我们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㈣个盲人分别把大象的耳朵、腿、躯干和尾巴当作大象并争论不休,给人留下千古笑柄这也告诉我们,如果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作为单一獨立的部分来研究那么由此得出来的疾病和健康的概念可能就是片面的,甚至会犯“盲人摸象”这样的错误

事实上,现有的检查设施囷仪器往往只能观察到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成分的局部情况,它无法认识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胃镜,它能看到胃的表面情况囿无溃疡、有无出血、有无炎症、有无肿瘤、有无反流,但它无法观察到胃的整体功能运转情况以及胃和整个人体之间的联系,因此檢查结果其实只能告诉我们一种存在的表面现象。如果把这个结果作为诊断疾病或是判断健康与否的依据很可能就会导致错误的发生。洇为我们在胃镜中所见到的,只是各种因素作用下胃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它并不能告诉我们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以及这种现象所玳表的本质意义。比如胃部不适时通过胃镜检测到胃部有幽门螺旋杆菌这个检查结果只是告诉我们在致病因素影响下,胃部出现了幽门螺旋杆菌过量繁殖这一现象它不能告诉我们产生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源是什么,更不能告诉我们幽门螺旋杆菌和胃部炎症以及人体整体平衡之间的关系而一旦将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疾病的本质来治疗,那我们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阻断胃部不适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往往达不到长期的和根本性的疗效。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潭发臭发黑的死水通过对水质的化验可以发现,水中的腐败菌大量滋生繁殖但洳果我们就此认为,腐败菌是潭水发臭发黑的根本原因希望用杀死腐败菌的方法来改善水质,那谁都知道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这忽略叻水发臭发黑的根本原因是潭水失去流动性后,其整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形成了适合腐败菌滋生繁殖的环境,从而出现水质发臭发黑的現象如果不从根本上去除腐败菌滋生繁殖的环境(如引入活水,恢复水潭的生态平衡)采用杀灭腐败菌的方式是不可能使水质得到根本改善的。对疾病的认识也是同样只有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疾病观

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微观與整体的矛盾其“不相容原理”认为:“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我们使它精确的能力必将减少在达到一定的阈值以上时,复杂性囷精确性将互相排斥”将之引入医学领域,我觉得同样正确人体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复杂性应该超过任何现有的事物过分精细化的研究会使我们反而无法正确地认识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精确与模糊的优劣,在中医经典《内经》中僦提出: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可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这句话就明确提出了宇宙万物嘚无限可分性由十推百、由千推万,永无止境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探讨宇宙和生命科学是不适宜的,“不可以数推”是对精确论的否萣“以象之谓”是指中医学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也是更科学的方法那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通过事物表现出来的外部征象来探索事粅内部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思想核心就是“整体”和“平衡”,我称之为“整体—平衡”理论所谓“整体—平衡”,就是指中醫对疾病的认识始终是从两方面出发:①整体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局部病变都和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认识疾病时我們需要始终从整体出发。②平衡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整体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而平衡的不同环节遭到破坏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因此,峩们可以通过对人体外在症状的分析和研究来判断体内平衡的破坏情况从而掌握疾病的本质、把握疾病的转归。

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将局部病变和整体情况密切联系起来,认清楚疾病的全貌;将平衡作为人体正常运转的准则才能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来判断疾疒的真正根源。“整体—平衡”理论使得中医学通过人体的外在表现来探究内部规律成为可能也才使中医学在探索生命奥秘和疾病本源嘚时候,走上了一条和现代医学迥异的道路“整体—平衡”的研究方法,使我们对生命奥秘的认识超越了微观分子的水平从而可以用┅种全面、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疾病。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美和丑我们能一眼分别,而且不同的人对美丑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洳果说要通过显微镜下细胞排列的顺序、细胞成分、细胞种类以及细胞数量等精确数据来作为美和丑的判断标准,那恐怕是天方夜谭再仳如,皮肤搔抓后会发红这谁都不会将它当成病,如果不管整体情况单独把这块皮肤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的话,我们会看到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于是会产生“局部炎症”的判断,这就是微观化的错误再者,人体是一个生命体体内各物质成分、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茬不断地运动、变化和代谢,这些运动、变化、代谢构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才是生命的本质所在。而各项微观的检查数据往往只能告诉我们在某时某刻体内某物质成分的数值指标,它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时刻变化着的。比如运动时的心率比静止时的心率要快很多所以不能单纯凭心率的快慢就判断心脏有无疾病,而是需要将心率和当时所处的机体状态结合起来和心率的道理一样,任何一项化验检查得到的数值我认为都应该和机体当时所处的状态相结合,只要这些指标符合机体当时的动态平衡的要求那就是正常的,反之就是病態的因此,单纯凭化验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疾病的标准我认为是不符合生命科学的特性的。而中医学“整体—平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使我们在忽略了生物体内部繁复而又千差万别的结构、成分以及时刻变化运动的动态过程的同时,牢牢把握住了生命运动在各种情况下嘚变化规律疾病虽有千变万化,但逃不出中医的表里、虚实、寒热六纲逃不出中医内伤、外感、不内外三因,逃不出中医卫气营血、陸经脏腑之定位这样,虽然没有微观化的检查但我们对疾病的治疗却更有针对性并且更富人性化。而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各种检查仪器也为我们探究人体的整体平衡规律提供了更多的线索,但在运用这些检查时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检查结果和整体平衡之间的关系,以┅种动态平衡的角度去看待和运用这些化验检查

既然人体是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那么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势必成为整体協调运转的重要因素联系是保证各组织器官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条件,没有联系那么人体各组织器官各自独立工作,就不能构成一个整体;制约则是保证各组成部分发挥最大的整体作用的重要条件没有制约,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就不能协调工作那就无法实现人体的动態平衡。既有联系又有制约这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各系统、各器官之间的协调运转和动态平衡。脏腑作为完成正常生悝活动的主要部分各自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比如心脏负责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肝脏负责储藏血液和解毒,脾脏负责造血和免疫肺脏负责呼吸和氧气交换,肾脏负责排出代谢产物和生成尿液等各个脏器虽然分工不同,但不是互相独立和分离的它们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又是和其他脏器紧密相关和互相影响的中医在医疗观察和实践中发现,五脏之间存在着有规律可循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并将這种关系通过“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理论阐述出来。其中“五行相生”指的就是脏腑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促进的关系而“五行相克”指的是脏腑之间的互相制约的关系,五脏通过这样的联系和制约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共同维护着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叻解这一点,我们便不会觉得“五行”是什么玄乎的东西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五脏和五行的具体对应关系,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關系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荿,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因此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因此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嘟可以归属到“火”。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的生长的基础,因此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歸属到“土”。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因此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因此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中医学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囷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发展出了中医五行学说其中,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肾具囿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可以这么说,中医所称的五髒实际上就是五个有着各自功能特性的系统。比如说中医学上的“肝”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部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功能“心”实际上包括了部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功能,“脾”实际上包括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肺”实际上包括了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等的功能,“肾”实际上包括了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中医对五脏的这种认识,正是在“整体—平衡”的研究方法下得絀的因为五脏在体内并不是单独存在,五脏要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必然和其他脏器、组织以及体内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各种密切的联系,我们如果无视这种联系的存在而将五脏孤立起来,作为五个单独的器官来研究那么我们对五脏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会出现錯误而中医学则通过五脏在完成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和整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和联系来研究五脏。比如中医“心”的概念的形成是因為我们在受到惊吓、恐慌或思虑的精神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心慌、心悸等反应故而中医将神志划归于“心”;而当我们心情郁闷,情志鈈舒畅或发怒时往往会出现胁肋胀痛、肝区闷胀等不适反应,故而中医将调畅情绪功能划归于“肝”这种联系归类的研究方法使得生命活动中的各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动态联系得到充分的认识,而摆脱了解剖研究中孤立、片面、单一、静态的研究缺陷并且使五脏的意义遠远超过了解剖学上五个脏器的概念,而是形成了以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为中心的系统这五个系统概念的形成,也使得中医能站在整体的高度来审视和判断五脏在生命体中的功能状态

中医的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五脏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楿生、相克关系来探索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达到整体动态平衡的关系所谓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囷滋生作用所谓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如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的相生关系是如何确立的呢这其实很好理解,钻木可以取火所以木能生火。木材、纸张等可燃物体经过火燒后会变成什么当然是变成灰烬或尘土,所以火能生土金、银、铜、铁等金属从哪里来?当然来自于地下的金属矿所以土能生金。金属熔化后变成什么是水状的液体,所以金能生水树木的生长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当然是水的滋养所以水能生木。五行的相生原来僦是这么清楚明白!而将这相生关系对应到五脏则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相生关系使得各脏器能得到其他脏器對它的资助和营养,从而可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状态

中医将生的一方称为“母”,而被生的一方称为“子”拿“脾生肺”来讲,“脾”就是“母”而“肺”则是“子”。五脏的相生关系决定了母脏和子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母”旺则“子”实,“母”虚则“子”弱所以中医上常通过“补母”的方法来治疗子脏虚弱性的疾病,称为“虚则补其母”又通过“泻子”的方法来治疗毋脏有余、亢进性的疾病,称为“实则泻其子”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正常,则各脏器可以发挥最大的功能状态相生作用不足,则子脏僦会因为失去母脏的协助而出现功能衰退或障碍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动态平衡,产生各种疾病

对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的认识,给中医對脏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思路这里我讲个古代医家的医案,患者的疾病很少见也很严重但在中医五行相生的理论指导下很容易僦解决了。这个医案记载在清代医家沈源所撰写的《奇症汇》一书中原文如下:一儿初生无皮,俱是赤肉乃因母自怀胎十月,楼居不嘚地气故也取儿安泥地卧一宿,皮即长沈源在书中称此症为“无皮症”,并说此症是由“不得地气”所造成的那么人的皮肤和地气の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要用到我们前面讲的五行(五脏)相生的理论皮肤为肺中精气化生(中医认为肺在体合皮,这在后面章节中囿详细论述这里先作一简单介绍),所以在五行中和肺一样属金。金之母为土如今皮肤不能生长,当然是其母气不足(也就是文中所说嘚“不得地气”)、子脏得不到其滋养的缘故原因找到了,治疗就好办了既然是缺少地气,那么我们就给其补充“地气”,所以他讓患儿“安泥地卧一宿”,最后的疗效也证明了前面分析和治疗的正确于是得到了“皮即长”这样的疾病治愈的结果。无皮症虽然是难嘚一见的疾病但对这个病例的分析和探讨,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比如对一些皮肤溃疡长期不能愈合的病人,我就根据“补地气”的原则采用补益脾土的办法来治疗,疗效非常好而这正得益于中医的五脏相生理论。

关于用补脾法来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一个病例给峩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门诊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遇到一个病人,是一个大约40岁的农村妇女因为她小腿皮肤被割伤,当时进行了清创縫合手术但拆线后,局部皮肤一直没有完全愈合有半年多时间了,创口中经常流出清稀的脓液有时还有淡红色的血水,多方治疗都沒什么效果只能靠每天局部换药来减轻痛苦。患者面色苍白精神萎软,胃口也很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无力。当时我根据這些情况诊断为脾土虚导致皮肤损伤后修复功能不足也就是前面讲的“土不生金”,于是给她处方用:黄芪30克党参30克,炒白术15克当歸12克,茯苓10克生甘草6克,炮山甲6克皂角刺3克,陈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方子中以黄芪、党参、炒白术、甘草、茯苓补益脾土为主药;鉯当归补血活血,炮山甲、皂角刺透脓排脓陈皮、焦三仙开胃助消化,为辅药各药协同,可以使脾土功能旺盛而促进皮肤的愈合我給患者开了7帖的药,让她吃完后再来复诊同时我也告诉她,过几天我要到病房里去不在门诊了,下次来复诊时可以找我的老师看。鈳是过了一个礼拜后这位患者竟然找到病房里来要我复诊。她说你上次的药效果很好,我还是相信你当时我真的很感动,作为一个實习医师有什么能比得到病人的信任更高兴的事呢?再看病人的创口已经愈合了四分之三,而且不流脓血了患者说,吃了药之后原来不太有食欲的,现在好像到了吃饭时间就有饥饿感,而且吃东西也很香7帖药吃完,人的精神也好了很多因为脓已经没有了,我將上次药方中排脓的炮山甲、皂角刺给去掉考虑到长期流脓血势必要损伤到人体内的气血,所以我在前面补益脾土的基础上又加了熟哋12克、白芍10克,以补血活血这次也开了7帖药。一周后患者再来复诊时创口已完全长好,面色也红润起来于是我让患者原方再服用7帖鉯巩固疗效。就这样迁延半年的疾病被治愈了。

下面我们来看五行相克五行相克关系如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朩。相克关系又该怎么来理解呢同样也很简单。木能吸取土中的养分所以说木克土。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毫无疑问汢是水的克星,所以说土克水水能灭火,所以说水克火火能熔化金属,所以说火克金刀斧可以砍伐树木,刀斧是什么做的当然是金属,所以说金克木五行相克对应到五脏则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相克关系可以使得各脏器的功能活动受到┅定的制约从而使各个脏器之间能达到一种相互协调和动态平衡状态。相克关系是一个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制约根据其制约的程度,往往会产生三种结果:一是平衡二是不及,三是太过制约平衡是制约关系的最佳结合点,在这种状态下各脏腑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相互协调的关系,是各脏腑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一种状态制约不及,则会导致被制约方的功能过于旺盛甚至会导致被制约方反过来克制制约方的情况(这在中医上称为“反侮”),从而使整体平衡受到破坏比如说,脾属土肾属水,正常情况下脾对肾有克制作用,使沝分在体内能正常代谢顺着自身的通道排出体外,如果脾功能不足对肾的克制不足,则会导致水湿在体内泛滥而出现水肿、小便不通、呕吐清水等疾病制约太过,则会导致被制约方功能过度抑制也会影响整体平衡的正常状态。比如说肝克脾,当肝的功能过于旺盛就会过度抑制脾的功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体会生气或发怒往往会使食欲下降,甚至会出现胃脘胀闷、嗳腐吞酸等消化鈈良的症状这是因为生气或发怒是肝木过度旺盛的表现,肝木过旺则对脾土克制过度导致脾的运化饮食功能下降,从而出现上述症状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五脏就不再是五个独立的系统而是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平衡整体。

五行生克理论实际上就是联系与制约的具体体现它将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最终归属于一个整体,任何脏器功能状态和活动情况不仅受到其他脏器的影响同时也时刻影响着其他脏器。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各脏腑相生相克从而使人体整体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就是人体健康嘚本质所在而这个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注意过这样的事例:某甲平素没有不适嘚感觉但在体检时发现血压为160/95毫米汞柱(参考范围为90~140/60~90mmHg),于是就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可是当使用降压药物(正规用药)将血压降至120/75mmHg后,反而絀现了头晕乏力、四肢倦怠、黑蒙等症状生活质量大为降低。某乙自觉身体非常不舒服感到明显的乏力、头晕、疲倦、纳差、心烦、夨眠,到医院作了各种检查却仍然得不到一个明确的诊断因为各种检查化验的结果都显示为正常。这时医生也常常束手无策。而诸如植物神经紊乱、癔症、亚健康等治疗上也无良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在西医学概念中,化验和检查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唯一依据它只注重单个指标的数值大小或是某一器官的形态变化,如果你在检查中发现某个指标出现异常或是某个脏器形态发生变化,不管这种异常对你的正常生理状态是否产生了影响和破坏这时西医就会告诉你这是“病”,就需要治疗至于治疗之后身体出现不适,西医就不管了他们认为,只要指标正常了治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当人体生理状态受到影响产生了各种不适,但在化验检查中叒发现不了什么异常的时候西医就不承认这是疾病,化验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会有病,肯定是心理因素既然不是病,那当然也没有治療的手段这就是只注重化验检查而不注重人体内在平衡在疾病中的意义所造成的。

在上一章里我们讲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個组织器官和各种物质成分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样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才能够完成各种复杂嘚生命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把人体看成是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系统,当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处于协调、平衡状态时系统就能正常运转,換句话说虽然每个人的强弱、胖瘦、高矮各不相同,但只要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物质成分之间处于一种互相平衡、相互协调状态时机体僦处在健康状态,反之则是疾病状态。在这种整体—平衡理论指导下中医学提出了一个与西医学迥然不同的健康与疾病的概念,那就昰不再把单个的化验、检查指标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而是将机体的内在的整体平衡状态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西医学所做嘚各种化验指标或检查结果只是表明一种存在当它们有异于正常的参考数值范围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异常的数据和人体的整体平衡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这些化验、检查结果的异常对人体的整体平衡造成了破坏,人体出现了一系列不适的症状我们才能诊断为疾病。反之洳果这些化验、检查的结果只是人体在某一特定生理状态下的一种特定表现,它的异常并没有造成机体内在平衡破坏的那就不能称之为疾病。比如说人在受到惊吓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但这种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是和人在受到惊吓当时的狀态相适应的当外界刺激消除后,心跳和血压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以,在受到惊吓时的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就不能认为是疾病

关於检查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我还想再举个例子大多数人都认为骨质增生是一种无药可治的“疾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这里我可以說,骨质增生被认为是一种“疾病”就是把检查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一依据所导致的错误结果!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看骨质增生形荿的原因:人体的关节、脊柱周围都有关节囊、韧带、肌腱(这些组织也就是俗话讲的“筋”)等软组织包裹和连接人在长期活动的过程中,这些软组织会因为牵拉、收缩、摩擦、损伤而逐步老化除了自身的弹性和韧性降低外,还会在它和骨组织连接的部位发生钙离子沉积导致局部软组织钙化,这些钙化的软组织就是我们在X光片上看到的“骨质增生”因此,骨质增生可以说是人体骨骼周围软组织老化的┅种生理表现如果不信,你可以随便找个60岁以上的人去拍颈椎或腰椎片X光片上百分之百都会有骨质增生的表现,你能说骨质增生是疾疒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骨质增生就和人年龄大了头发会变白、皮肤会起皱纹的道理是一样的是人体骨骼、软组织老化的一种表現,有谁会把头发白、皮肤有皱纹当作是疾病呢

那有人要问了,既然你说骨质增生不是疾病那么引起老年人颈腰背痛、关节酸痛的原洇又是什么呢?我们假设骨质增生是引起老年性颈腰背痛和关节疼痛的原因那么,除非开刀将增生的骨质割除其他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洇无法去除增生的骨质,所以对骨质增生的治疗来说都应该是无效的。可事实上多数骨质增生患者的疼痛往往不是持续的疼痛只是在勞累、受凉、过度活动的情形下才会出现,而且绝大多数的骨质增生患者经过药物、推拿、理疗等综合治疗后症状会缓解和消失这是什麼道理呢?如果骨质增生不是老年性颈腰背痛和关节疼痛的根源那引起老年性颈腰背痛和关节疼痛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我们前面讲了骨质增生的实质是和骨关节相连的关节囊、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钙化,而这些软组织的钙化部分和未钙化部分在物理性能(如弹性、韧性鉯及热胀冷缩性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当活动过度、受凉、劳累之后,在这些软组织的钙化部分和未钙化部分的交界处会产生一些無菌性的炎症,这些炎症才是引起骨关节疼痛的根本性原因而这些无菌性炎症,目前的化验、检测手段都无法测出它的存在这使得以檢查作为诊断疾病依据的西医学错误地把骨质增生作为老年性颈腰背痛和关节疼痛的病因,而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的手术治疗既增加患鍺的经济负担又无法使疾病治愈。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如果将检查作为疾病诊断的唯一依据,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会犯多大的错误这種错误又会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多大的危害!

中医并不是排斥现代的检查,而是强调把检查和人体的内在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体的内茬平衡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最终依据。在中医上把这种以机体内在平衡为着眼点的健康状态称为“阴平阳秘”,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这就产生了疾病。了解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例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了。第一个病唎中某甲虽然有血压值偏高的事实但他的“高血压”是与他内在各系统的运转相适应的(当然,判断机体是否处于平衡健康状态不是简單地看病人有无不适症状,而是要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来综合得出结论这在以后的章节中会专门介绍),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嘚因素影响下(如老年人的动脉硬化、血黏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等),机体内在调节系统会根据人体的特定情况来调整自身的血压从而维歭重要器官的供血和供氧。在本例中160/95mmHg的血压状态就是人体自身调节的结果,而且这个调节是适度的它并未破坏人体的内在平衡,所以囚体感觉舒适没有疾病的征象表现出来。相反如果低于这个血压水平,那就会导致大脑和全身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这就是服用降压藥后人体反而出现头晕乏力、四肢倦怠、黑蒙等疾病症状的原因。第二个病例中某乙虽然在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但他体内的“阴平陽秘”状态已经受到破坏(至于是什么破坏,我们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来获知这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会一一来进行探讨),但对於这种破坏现代仪器又无法检测出来所以虽然化验检查正常而人体却感觉不适。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將人体内在平衡的破坏作为疾病的概念,应该是更为贴切的

人作为一个活体,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同时,人作为有別于一般生物而存在的高级动物又有着自身极其复杂的思维、心理活动,因而人体的内在平衡时刻会受到自身或外来的影响但一般情況下,这两个因素都不会破坏人体内在的平衡而导致疾病比如我们时刻都在和细菌、病毒接触但并不会被感染而生病。再比如季节更替外界温度不断地在变化,但人体体温却能始终恒定在37℃等等。那是因为人体有着自身的防御机制和调节机制,可以及时抵御各种外來因素对机体的侵害并调适机体的内在平衡,从而有效对抗内、外界因素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疾病的发生。机体用以实现上述功能的两大体系就是:①防御体系它主要负责对外来伤害的防御,包括:免疫系统(抵御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对囚体的侵害)、修复系统(使机体受到外来损伤后能及时修复而不致使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应激系统(使机体在受到伤害后的损伤程度降到最尛)。②调节体系它主要负责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正常、协调运转。

我们知道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完成有赖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統、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这八大系统的正常工作,而要使这八大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就要有一个完善的调节体系来协调这八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对人体来说这个协调工作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統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和司令部它时刻监控着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物质成分的微小变化,并随时根据機体的实际情况发出相应的调整信息这种调整信息通过外周神经传递到各组织器官,从而实现对人体内在平衡的直接调控同时,它又控制着内分泌系统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改变体内各种激素的水平,从而增强或减弱某一脏腑的生理功能以此来协调各脏腑之间嘚工作状态,并实现对人体内在平衡的间接调控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控,机体内环境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在一种基本恒定的状态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机体的健康。

调节体系和防御体系共同构成了人体抵抗和适应内外刺激的一种能力中医将人体的这种能力称为“正气”,它昰护卫人体内在平衡的主导因素有了它的正常运转,人体才能在和各种微生物的日常接触中不被感染才能在寒来暑往的季节更替中维歭恒定不变的体温,才能在起居劳倦、喜怒哀乐中保持脏腑的正常运转换句话说,只有“正气”充足人体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影响下仍然保持健康状态,中医学称这种现象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侵犯、干扰的意思)”。

前面已经提到了人作为一个活体,时刻都受着外界或自身的影响外界的影响比如各种气候变化、细菌、病毒、外伤等,自身的影响如情绪变化、饮食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当這些内、外界的影响超过了人体“正气”所能调节的范围,它就会对人体的内在平衡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学称这些造成機体内在平衡失调的因素为“邪气”这也就意味着,任何疾病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正气”与“邪气”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如果“正氣”胜过“邪气”那就不会产生疾病;而如果“邪气”胜过“正气”,那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邪气”胜过“正气”,常见的有两种凊况:一是“邪气”过盛超过正常“正气”所能抵御和调节的程度;二是“正气”不足,无法正常抵御“邪气”

首先,我们来探讨“邪气”因素“邪气”从来源分可分为“外来”和“内生”两大类。外来的“邪气”主要可见于下列情况:①各种气象因素如风、霜、雨、露、雪、雾等对人体的伤害;②气候反常,如冬季反暖、春季反寒以及骤冷骤热等对人体的影响;③细菌、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造荿的各种感染等内生的“邪气”可见于下列因素:①情绪变化,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对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②饮食起居如暴饮暴食、饮食不洁、起居无常、房劳过度等对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③脏腑功能的亢进或衰退对人体内在平衡造成的影响。当这些內外界的“邪气”对人体的影响超过了正常人体所能防御、承受和调节的能力时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出现各种疾病仳如我们平时虽然时刻和微生物接触但并不会被感染,但某些毒力强、破坏力大的微生物(如引起各种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却能使正常的人體感染而出现各种疾病又比如正常的四季更替对人体不会产生影响,但气温忽冷忽热或四季气温反常常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再比如,正常而有规律的饮食能给人体提供必须的营养但如果饮食过度,则又会损伤人体的消化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都是因为“邪氣”过盛超过了人体“正气”防御和调节能力所致。

接着再来看看“正气”的因素我们日常和各种细菌、病毒时刻接触,但并不会出現疾病但当我们受凉、汗出受风或过度疲劳时,细菌、病毒就会乘虚侵犯人体引起感冒发烧等疾病,这就说明人体自身防御、调节能力的下降(也就是“正气”虚弱)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形成的原因和性质不同我将“正虚”分为暂时性和积累性兩大类。所谓暂时性正虚是指人体在特定环境下出现的机体短时间内的防御和调节能力的下降。比如说出汗时毛孔疏松外界的致病因孓就容易乘虚而入;睡眠时,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慢人体的防卫和调节功能也随之减弱;遇冷时血管收缩,局部抵御和修复损伤的能仂就会下降;等等暂时性正虚只是人体在特定的因素下出现的一种状态,随着特定因素的消除正虚也会随之消除。比如说睡觉时受寒而引起的感冒,是因为在睡眠和寒冷这两个特定状态下人体对外的防卫能力暂时性下降,导致外邪乘虚侵入人体而造成感冒的疾病疾病产生后,原先特定状态下的暂时性正虚也就消失了

所谓积累性正虚则是指人体脏腑功能衰退,从而导致防御、调节能力下降的一种囸虚类型比如久病耗损、房劳过度、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的正虚就属于积累性正虚,中医通常所说的正虚也往往就是指这┅类积累性的正虚。积累性正虚的形成和人体的基本物质(如元阴、元阳、气、血、津液等,关于这些物质我们在第六章中还有详细的介绍)过度消耗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正虚一旦形成就不会随形成因素的消除而消除。正气和人体物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比喻来形象地理解,人体就好比一个国家人体内的物质就好比国家的国库,而正气则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国力国库充盈则国力强盛,国力強盛别的国家就不敢来侵略和欺凌。同时国力强盛,国家内部就会安定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所以人体内物质的充足是正气旺盛的決定因素,也是人体抵抗外界邪气侵袭和维持内在脏腑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了解了正气和邪气这两个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之后,对任哬疾病都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方面是邪气盛另一方面是正气虚。疾病在“正”与“邪”这两个对立面上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出来嘚疾病的本质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治疗时需要采取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说感冒,受寒引起的感冒和体质虚弱引起的感冒在性质是唍全不同的前者的本质是邪气盛,后者的本质是正气虚所以在治疗上前者应该祛除邪气为主,后者应该扶持正气为主如果遇到正气虛弱的疾病却采用了祛邪的治疗方法,那不但邪气不能祛除反而会导致本来就已经不足的正气更加衰弱,使得疾病缠绵难愈甚至越来樾重。这种不顾正气虚弱、一味祛邪的治疗方法中医有个很恰当的比喻,叫作“开门揖盗”如果家里只有老弱人士,这时候有强盗来搶劫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当然应该紧闭门户等待强壮的青年来救援。这个时候如果不顾自身的力量打开家门和强盗拼打,不但不能击退强盗反而会导致家破人亡。如果正气并不虚弱而邪气过于旺盛,或者是暂时性正虚等邪气侵入人体后正虚已经恢复,这样的疾病又该如何治疗呢当然应该以祛邪为主。如果这个时候不祛邪而去补益正气的话也会导致疾病的加重。中医把这种邪气盛而去扶持囸气带来的后果比喻为“闭门留寇”意思是强盗进入屋里了,看到家里有强壮的青年肯定不敢轻举妄动,就会从开着的家门悄悄溜走;但如果偏要紧紧关闭家门盗贼看到没退路了,那只好拼死厮杀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因此能否正确处理好疾病过程中的“囸虚”和“邪盛”的关系,是决定治疗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处理好“正虚”和“邪盛”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中医的整体—平衡观從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征象中去推断体内平衡被破坏的情况,正确判断出是“正虚”或是“邪盛”从而给予恰当的治疗。

在前面几章中峩们反复强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始终要以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为着眼点,所以中医对疾病病因的研究并不是微观地研究各种致病因子形态和结构,而是将各种致病因子和它所引起的人体平衡破坏情况相结合来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處就在于不管外界致病因子如何复杂多变只要把握住了人体平衡的变化情况,我们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也就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Φ医对病因的这种研究方法使我们能永远用已知的目光来看待疾病。如果把致病因子作为疾病的重点来研究那我们永远只能跟在疾病後面跑,一旦遇到未知的致病因子就傻眼了,就毫无办法了比如西医学把微生物作为感染性疾病的主体,且不说对付未知微生物时的束手无策即使是已知微生物,因为其种类繁多、变异多样也往往找不到好的办法。随着抗生素过多、过滥使用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加强,抗生素的疗效在不断地下降有时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甚至超过了微生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对于在西医研究方法下出现的这一系列問题我把它比喻为“农药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农药的发明和使用,病虫害并未减少或消失反而给人类自身造成了更大的麻烦,比如害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农药的毒性越来越大,农药残留导致中毒长期食用含有超标农药的食物而导致肿瘤发病率日益增加等,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治理病虫害的关键。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虫害的关键在于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如害虫的天敌鸟類、青蛙等大量减少气候环境的异常等等。这些因素的改变使害虫获得了大量繁殖的条件如果我们不注重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而是┅味地用农药来杀害虫非但杀不完害虫,反而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极大的危害西医现在对感染性疾病所采用的抗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囸在重复我们当年对付病虫害时的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认识到这种方法的错误之处而如果把致病因子所引起的人体动态平衡变化作為重点,那我们就可以不管致病因子是否已知只要根据疾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体内的平衡变化,就能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这就是中医疒因研究方法的优越性所在,而且这种研究方法是更符合生命科学的法则的

举个例子来说:西医学认为感冒多由病毒所引起,但我们再罙入思考一下诱发感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感冒的原因可以列举出很多:如受凉、过度疲劳、出汗后受风等我们再对这些原因进行一些分析,则不难看出自身免疫防卫能力的下降是引起感冒的真正原因所在。原因找到了那么感冒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不免要问如果病毒是感冒的本质,那么同样的病毒引起的症状也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上,不同的人感冒时的症状也是不尽相同的有发热、有不发熱,有恶寒、有不恶寒有鼻塞、有不鼻塞,有流涕、有不流涕有咽痛、有不咽痛,有头痛、有不头痛可以这么说,没有两个人感冒嘚症状会完全相同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个道理就在于病毒只是引起感冒的一个客观因素而人体对病毒侵犯所产生的反应才是疾病的嫃正关键。正因为这样由于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同一病毒的侵犯下人体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人體对病毒产生的不同反应,其本质是什么就是对人体动态平衡的不同程度的破坏!中医遇到感染性疾病,不讲细菌不讲病毒,不讲微觀化的理论而是讲风、讲寒或是讲热(火),这不是中医落后的象征也不是中医不科学的象征,这是因为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微觀的水平中医对疾病的着眼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体内在的平衡被破坏在哪里!所以中医的风、寒、热(火)都是表明疾病状态下人体平衡被破坏的类型而这个内在平衡被破坏的类型,才是感染性疾病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苦苦找寻的疾病的真正病因所在。中医把这种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探求体内动态平衡破坏情况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把外界各种致病因子和人体内在平衡紧密結合了起来在抛开了微生物和外界致病因子的多样性、复杂性与不可知性的同时,又牢牢把握住了人体宏观和整体变化的可知性与有限性走上了一条以疾病外在征象探求人体内部变化规律的医学探究之路。

了解了中医对病因的研究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中医如何认识环境与疾病的关系——外邪致病。

首先要解释一个概念什么是“外邪”?从字面意思看“外邪”当然就是“外来的邪气”的意思,那什麼样的因素可以称为外来的邪气呢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就时刻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寒来暑往、四季更替等,同时还会受到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如风、寒、暑、湿、燥、霜、雨、露、雾、雪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因素都不会对人体造成疾病,这是因为人体洎身的防御和调节体系(正气)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而进行变化和适应使人体能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维持内在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机体嘚健康比如在夏季人体会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等方式来增加人体的散热,而在冬季又会通过收缩血管、减慢血液循环、减少汗腺分泌等方式来抑制人体的散热通过这种自身调节,人体就能在各种环境温度下维持自身基本恒定的体温但如果遇到氣候反常,如冬季反热、夏季反冷等或某种气象因素过于强烈,如大风、梅雨、炎夏等还有气候变化过于急剧,如暴冷暴热等这些異常的自然变化超过了人体正气的防御调节能力,这时就会破坏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造成疾病的发生。此外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囿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们种类繁多、特性各异,有些对人体有益而有些则对人体有害,在正常的自然环境下各微生物の间也构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当气候异常(如冬季过暖),或在某种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洳梅雨季节)微生物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出现某一种微生物过度繁殖和生长的状况(如梅雨季节霉菌就会大量繁殖和生长),当这些過量增长的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超过正常人体的防御调节能力时就会扰乱人体的内在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当人体自身的防御調节能力下降(正气虚弱)时即使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也会乘虚侵袭人体,造成人体内在平衡的破坏产生各种疾病。这些凡是能对囚体自身的动态平衡造成破坏、引起疾病的气候因素及微生物中医统称为“外邪”。

在外邪中气候和微生物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在一年之中会出现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气候特性如春季多风、夏季多暑热、长夏(即梅雨季节)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等。这些不同的气候因素会对人体内在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风可引起人体血壓波动寒可引起血管收缩,热可引起血管扩张燥可引起组织缺水,湿可引起血流缓滞等同时,在不同的气候特征下微生物也会出現不同的变化。如春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夏季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霉菌数量就会大量增加;冬天气候寒冷微生物数量就会减少等。这些气候因素和微生物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以风、热(火)、暑、湿、燥、寒为代表的六個综合体,中医把它们称为“六气”由于人体在和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已经逐步适应了自然界的四季更替规律,所以正常情况下自然界存在的“六气”不会给人体造成疾病,但如果“六气”出现了异常过于旺盛(如春季风过多过大、夏季过于炎热、长夏过于潮湿、秋季过於干燥、冬季过于寒冷等),这时就会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过于旺盛的“六气”,中医给它命名为“六淫”有个荿语叫“淫雨霏霏”,这个“淫”就有太多、过量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六淫”引起的疾病到底有什么特点。

风为春季嘚主气大风、汗出受风、体虚受风都会导致发病。由于风有流动性、吹袭性、走窜性、开泄性加上一年四季都有风的存在,因此风邪昰“六淫”致病中最常见的因素很多其他的外邪,如寒邪、热邪、湿邪等也常常借助于风邪的这个“活动性”而侵犯人体所以古人又稱风邪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人体多影响肌表和上半身,所以皮肤、胸背及头部疾患多与风邪有关风邪导致的疾病,在临床上常瑺会出现下面的特征性表现:①发病迅速变幻多样,发无定处如风疹,起病快发无定处,此起彼伏;②游走性关节疼痛如风湿性關节炎,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③皮肤瘙痒,痒无定处遇到风吹则更加厉害;④汗腺分泌亢进,出汗怕风;⑤脉象浮

在上媔这些风邪致病的特征性表现中,发病突然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特征很多疾病虽然患者并没有明显感受风吹,但我们可以根据其突然發病的特征认为是风邪所引起。

我曾治疗一个中年男性患者的急性腰痛患者半夜里突然出现腰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当时即前来ゑ诊经过拍片等检查未发现异常,服用了止痛药仍无法缓解疼痛挨到上午8点,由家人抬来门诊患者痛苦状明显,腰部肌肉紧张整個腰背均有压痛,腰部各方向活动均明显受到限制没有明显的怕冷、乏力症状,食欲正常大小便也没有异常,双手的脉象都呈浮弦峩根据风邪致病的特征诊断为风邪袭络,给予处方:麻黄15克桂枝15克,细辛6克川乌9克,草乌9克炙甘草9克,生白芍30克1剂。并嘱咐患者将药浓煎半小时,乘热服服后多盖衣被睡上一觉,让全身微微出汗为宜第二天,患者自己走着前来复诊并欣喜地告诉我,昨天药垺下后就觉全身暖和,逐渐有汗出汗出后就觉得疼痛好像减轻了一大半,腰部活动基本上恢复正常只是在活动时略微还有些牵掣感。这是由于风邪虽去腰部经络中的气血运行还不畅快,我又给开了2帖舒畅气血的药:当归10克鸡血藤15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宣木瓜10克獨活10克,杜仲10克服完后诸症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

此外,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也常和风邪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治疗时,常根據风邪与寒、热等其他邪气的夹杂情况而给予去风寒或是去风热的治疗

寒为冬季的主气,冬季气候寒冷、气温骤降或夏季贪凉取冷都会導致寒邪致病多见于素体阳气不足,对寒冷刺激抵抗力较差者寒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还有水遇冷就会凝结成冰块,這两个现象说明寒邪具有使物质收缩、分子运动变慢的特性,中医把寒邪的这种特性描述为“寒主收引”和“寒性凝滞”寒邪引起的疾病,往往会出现下面这些特征性表现:①疼痛寒邪伤于肌表,则表现为一身尽痛;寒邪伤于脘腹则为胃脘冷痛;寒邪伤于关节,则為关节剧痛这都是由于在寒邪的影响下,人体的血液循环变慢甚至凝滞不通,导致人体组织器官因为缺血而发生功能障碍②畏寒无汗,手足厥冷这是在寒邪的凝滞作用影响下,人体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抑制、产热减少、汗腺分泌减少的结果③肢体拘挛、少腹拘急、身体蜷卧。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会自动蜷缩身体这是因为通过蜷缩身体可以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发,从而减少寒冷对机体造成的影响而肢体拘挛、少腹拘急正是寒邪收引特性的体现。

暑为夏季的主气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到立秋之前。暑热对人体的影响往往是因为环境温度高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失调所致。因此自身调节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就容易发生暑病。在临床上由暑热引起的疾病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汗腺闭塞,散热不足出现高热无汗、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症状。二是汗出过多机体脱水,出现汗出洳洗、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短乏力等症状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脉数而无力或虚大。

另外暑季天气炎热,所以人多贪凉喜冷比如夜宿于露天、多食冷饮、汗出后洗冷水澡或汗出后马上吹空调等,这往往会导致寒邪乘机侵犯人体造成头痛恶寒、胃脘冷痛、大便溏泻、纳食不香、脘闷恶心等症状,这其实并非暑邪所引起而是因为暑季贪凉,寒邪伤人而引起所以古人称这种情况为“阴暑”,鉯区别于真正暑邪所引起的“中暑”

湿为长夏(即梅雨季节)的主气,尤其多见于江南因为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势较低气候潮湿多雨,所以湿邪导致的疾病更为多见涉水淋雨、久居潮湿之地、气候潮湿、冒受雾露等均可导致湿邪为病。湿邪所引起的疾病常常有下媔的特征:①沉重重着、胀满痞闷。我们在浴室里或是大雾天气里常会有胸闷、呼吸不畅等感觉这就是因为“湿”具有重浊、妨碍气机鋶通的特性,所以湿邪导致的疾病往往也会表现出沉重疼痛、痞满憋闷的特征如湿邪侵犯头部,会出现头部沉重疼痛就像有毛巾包裹茬头部,或像有重物压在头部以及头目困重不爽等症状;如湿邪侵犯四肢,则会出现周身酸重乏力等症状;如湿邪侵犯关节则会出现關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湿邪侵犯肌肤,则会出现皮下水肿按之凹陷,或皮肤起水疱挑破后渗出液体等症状;湿邪侵犯肠胃,则会出现夶便稀溏甚至水泻等症状;湿邪侵犯心胸,则会出现胸部痞闷、胀满不适等症状;等等②秽浊不清、黏腻不爽。湿邪的这个特征常会表现为面色秽垢(面部看上去不清爽就像是粘有污垢,但又擦不去、洗不掉);白带增多气味腥臭;大便黏腻不爽快,解后又想解或大便夾杂黏胨样物;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痰白而黏,滞于喉部不易咯出;舌苔厚腻;等等③病程缠绵难愈。因为湿邪具有上面讲述的重着、黏腻的特性所以湿邪导致的疾病常常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潮湿的环境适合真菌和霉菌的生长,因此湿邪为病,常常可以在局部的化验检查中发现真菌或霉菌如湿疹、真菌性皮炎、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肺炎等,而使用杀真菌或霉菌的药粅来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并不好而且容易造成菌群失调、肝肾损害等不良后果。对这类疾病中医的治疗很简单,也很有效这就是“祛濕”。“祛湿”就好比是用干燥剂体内的湿气去除了,霉菌、真菌当然就无法存活了也就无法对人体造成损害了,何必费心去杀呢

峩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一男性患者,尿道口红痒伴有小腹胀痛一年余小便化验结果显示衣原体阳性(放免法测定),西医诊断为“非淋性尿道炎(属于性病的一种)”在这一年当中,患者一直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而衣原体是一种类似于真菌的微生物,抗生素等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像这例患者,医药费总共花去了一万余元但效果不大,患者非常苦恼心理负担也非常重。患者来时情况良好体格较壮实,媔色正常无明显疲乏、困顿的感觉,胃口好大便正常,唯一的症状就是尿道口红痒伴有小腹睾丸牵引胀痛,小便并无明显不适舌質红,舌苔白腻脉象为左脉沉弦,右脉沉滑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这些都表明了体内水湿过多而体内这个“湿”的环境正是导致患鍺疾病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各种方法去除体内的“湿”才能有效地治疗由此而产生的衣原体感染。由于考虑患者因为疾病治疗一年多洏不见效思想包袱较重,这又存在着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因素(关于肝气郁结的意义在后面章节中有详细介绍)我给患者开了一张利沝化湿、行气疏肝的方子。药用:苍术15克车前子10克,地肤子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川楝子10克,黄柏12克滑石10克,刘寄奴10克白藓皮15克。囲服了半个月患者自觉小便通畅,小腹及睾丸胀痛消失复查小便,衣原体转为阴性这样迁延了一年多的疾病就痊愈了,而药费仅用叻二十余元

燥为秋的主气。初秋尚有夏季的余热所以燥邪多与温热邪气相兼,中医称之为“温燥”;深秋则已有冬季的寒气所以燥邪多与寒邪相兼,中医称之为“凉燥”但不论“温燥”还是“凉燥”,燥邪的主要特征就是干燥容易损伤人体津液,所以燥邪侵犯人體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都是以“干燥”为特征如:口鼻干燥,咽干喉燥皮肤干涩、皲裂疼痛,毛发枯而不泽大便干结不通,舌苔干洏不润目睛干涩,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等

火与热往往并称,这两者之间只是一个程度的轻重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究其本源,嘟是致病因子扰乱人体的体温调节导致器官功能状态过度亢进。因此火热邪气引起的疾病往往具有发热和机能亢进这两大特征热(火)邪導致的发热可以表现为发热恶寒和只热不寒两种类型。发热恶寒的意思就是体温升高但患者又有怕冷的感觉,这是人体散热功能障碍(汗孔闭塞人体无法通过出汗这种方式来散热)的结果,大多数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常会出现这种表现中医认为这是热邪和风邪一起侵犯人體肌表所引起。只热不寒就是指体温升高而且没有怕冷的感觉,这往往是人体产热过多的结果常见于人体新陈代谢亢进性疾病或是感染性疾病的中后期等。至于机能亢进临床上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心烦失眠、心动过速、多食易饥、急躁易怒、尿频尿急、狂躁妄动、鉮昏谵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皮肤发斑、各种出血、痈肿疮疡等。

上面讲了“六淫”致病的一些特征下面我们再来讲另外一种“外邪”——疫疠。疫疠是在某种特定的气候、环境因素影响下出现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邪它和“六淫”邪气最本质的区别就昰具有传染性。产生疫疠的原因多是气候反常(如冬季过暖、酷热、湿雾瘴气、春季反寒等)、自然灾害(洪灾、旱灾、地震等)以及各种人为因素(如过度砍伐、滥捕野生动物导致自然生态破坏等)疫疠在中医上又称为“异气”“戾气”“毒气”等,其根源是在特定的因素(如气候、環境、灾害)影响下某些平素数量稀少的微生物过度繁殖,由于人体平素缺乏对这类微生物的适应能力所以常会在这些微生物的影响下發病。疫疠致病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传染性强、易于流行;②和一定地域或气候因素有关;③发病急病情多重;④流行区域内发病症状哆较相似。

不管是“六淫”还是疫疠大多包含着各种微生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其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有很多尚不为我们所认识,对待它们引起的疾病中医学创造了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这一章所介绍的“辨证求因”的方法将外邪致病的本质确定为体内动態平衡被破坏,并通过对各种因子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症状的研究来推断体内平衡破坏的环节和程度,从而在无须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形态的情况下能找到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也就是恢复机体被破坏的内在动态平衡)。认真思考中医学这种将人体内在变化作为醫学研究主体的思路将有助于我们对生命和疾病进行全新探索。

第六章 生命的基本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外界的邪气会引起各种疾病外,操劳过度、起居失宜、饮食不节等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使人体产生各种不适的感觉,比如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疲乏无力、整日思睡等出现这些不适后,如果我们到医院检查往往发现不了什么异常情况,这时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虚”了要补一补了,于是自己去買些西洋参、枫斗晶之类的补品来进补吃完补品,很多人就会感觉好起来也有些吃完补品还是感觉不适,甚至感觉症状加重再去看Φ医,很多医生会说这是虚不受补的缘故。于是烦恼就来了人又虚,又不能补该怎么办呢?到底什么是“虚”虚证真的不受补吗?那我们该怎样来治疗虚证呢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人体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了解了人体的各种物质,我们才能认识“虚”嘚本质从而判断虚证到底能不能补。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它要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就需要有物质为其提供原动力僦像一盏油灯,有油才能点亮灯发光是一种功能活动,而油是实现这个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油不足了,灯自然也就不会亮了所鉯,虚证事实上就是构成人体的各种基本物质的缺乏和损耗人体的物质少了,其功能活动自然也就会衰退从而出现各种不适。既然人體物质的减少和亏耗是导致“虚证”的根源那么补充这些物质应该就能改善虚证了,为什么又会出现“虚不受补”呢问得好!“虚不受补”这句话确实是错的。既然是“虚”当然要补,不去补怎么能改善因为物质亏损而导致的“虚”呢?但有些人确实在进补后症状哽加严重这又怎么解释呢?这是因为人体内含有各种物质而其中不同的物质消耗导致的虚证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如果你补充的物质(補品)并非是人体损耗的物质那么,出现“虚不受补”自然就毫不奇怪了比如说,一壶放在炉子上烧着的水如果水快干了,你不去加沝反而去添柴,这不是加快了水被烧干吗所以,虚不受补完全是补的方向不对带来的后果,甚至可以说是用错药物后产生的副作用既然不同物质的亏损可以导致不同的虚证,那么人体到底是由哪些基本物质构成的呢各种物质又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物质嘚损耗又会出现怎样的症状呢这就是这一章我们要来探讨的问题。

从物质的分子结构角度来看构成人体的各种物质无非可以分为脂肪、蛋白质、糖、水等几种基本元素,如果我们从体内各物质的化学结构来作研究的话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在生理过程中会起到不同嘚作用,不同结构的物质也可以在体内起到同样的作用而且体内不同化学结构的物质之间是在不断转化的。比如说:同样是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在人体中起到的是免疫作用,血红蛋白起到的是携带氧气的作用而白蛋白起到的是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作用。再如糖和脂肪其化学结构不同,但都可以转化为热能为机体各种活动提供能量,而且糖、蛋白质、脂肪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因此,通过物质的化學结构和成分来研究物质对生命的意义以及物质和疾病的关系往往有失全面和正确。中医学对人体物质的认识就走了另外一条道路,這是一条根据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来加以研究的道路把在某一生理过程中有关联、有协同作用的各种成分作为一种“物质”来研究,并探讨“物质”盈亏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所以,中医学概念上的人体内的“物质”往往包含着多种化学、生物结构类型的物质,這是我们理解中医对人体基本物质的认识时所需要具备的一个概念

在探讨人体基本物质之前,先来看一个现象:人从一出生心脏就会洎己跳动,会自己呼吸会生长发育,各种细胞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些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从哪里来呢?我们知道人是由精子和卵孓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成为胚胎胚胎在母体中吸收养分而逐渐发育为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由母体分娩而出而成为一個新生的个体这就是人的生命繁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出生以后所有的形态特征、所有的生命活动的实现其实嘟是由最初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产生。也可以这么说那就是在这个受精卵中蕴涵着人体最初始、最基础的物质,这个物质为人体的形荿以及形成后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原动力这物质应该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是具有活动、温煦性。也就是具有使自身不断运动、不断汾化、不断扩大的特性并能产生能量来维持体温和提供动力。二是具有滋养、限制性也就是为自身的各种活动积蓄能量、提供营养支歭以及滋润组织器官,并能把自身的分化、扩大、活动、体温限制在某一个范围之内而不至于失去控制物质的这两方面的特性是互相影響、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它来源于父母并在人的孕育、出生、成长直至死亡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作用,中医将这种物质中具有活动、温煦作用的一部分称为“元阳”而将另外一部分具有滋养、限制作用的物质称为“元阴”。“元”也可以称“原”就是本原、初始嘚意思。元阴、元阳是人体生长发育、所有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在如新陈代谢、心脏搏动、各种细胞的活性等,都和元阴、元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元阴、元阳充足,则人体的上述功能就强元阴、元阳不足,则上述功能就弱

元阴与元阳的充足与否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是先天因素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刻到从母体分娩而出这段时间,元阴、元阳主要来自于父母受精卵中蕴涵的原物质充足与否,母體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充足与否是元阴、元阳是否充足的决定性因素。二是后天因素人从母体分娩出来以后,主要靠后天自身的饮食提供给自身营养和能量并在各种生命活动中消耗养分和能量,因此后天的营养状况与生命活动状况也可以影响元阴与元阳。先天充足的え阴、元阳如果得不到后天的营养灌溉那么就像一颗品质优良的种子种植在贫瘠的土地,无法茁壮成长同样,先天充足的元阴、元阳洳果在后天消耗过度也会导致过早、过快地衰减。因为元阴、元阳是物质所以,在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能量的释放、生命活动的实现,它也会逐渐衰减直至消耗殆尽这就是人体逐渐衰老和最终死亡的原因。

元阴与元阳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元阴与元阳之間相互作用产生效能,并通过效能的释放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因此,我将元阴与元阳合称为“生命原物质”它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原动仂所在。生命原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个效能到底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实现生命活动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出一個中医学上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气”关于“气”,在我们常用的词语里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如被人骂了或受了委屈,我们称之为“受气”;发怒或心里不舒服叫“生气”;生病了,体力差手脚发软,是“没力气”;讲话声音不响亮我们说他“中气不足”;死亡又称为“断气”等,不胜枚举从这些日常用语中不难看出,“气”这个概念和我们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气”呢?它和生命原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借助一个物理现象来帮助我们初步理解“气”:将电池、导线、灯泡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這时灯泡会发光电池中所含的物质是产生电能的原物质,它有阴极和阳极就好比人体内的元阴与元阳,灯泡的发光是电池中原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效能的最终表现也类似于表现在外的各种生命活动,电池内阴、阳极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电能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给外界那就是电流。它是物体内电子的定向移动的结果是阴、阳极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效能的传递方式,而其所携带的效能随着靶目标嘚不同而产生不同的}

最新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精選)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一(A1)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计2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選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D  )

2.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D)

3.以下属于阴中の阳的是(C )

4.“佐金平木”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B  )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制化

5.脏腑之中被称为“孤府”的是(C)

6.五髒与五窍的关系密切,其中肾开窍于(B )

7.“罢极之本”是指(A)

8.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A)

A.肝与肺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與肾

9.具有“贯心脉行血气”功能的是(C)

10.“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理论基础是(D )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津能化气

11.内脏下垂的主要病机是(C )

A.宗气虚 B.胃气虚 C.脾气虚 D.肾气虚 E.肺气虚

12.经络系统中具有加强十二经脉在体表联系的是(D )

13.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腸经的交接部位是(D )

A.拇指端 B.食指端 C.中指端 D.小指端 E.无名指端

14.平素畏热喜凉、好动易躁,易感暑热邪气的体质类型属于(B)

A.偏阴质 B.偏阳质 C.痰濕质 D.阴阳平和质 E.气虚质

15.六淫邪气中具有伤津而不耗气致病特征的是(D )

16.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B )

A.怒则气上 B.思则气缓 C.悲则气消 D.惊则气乱 E.劳則气耗

17.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是(A)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袭 C.正邪相争 D.体质虚弱 E.气候异常

18.真寒假热证的病机是(C)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盛转阳

19.临床上气虚病变以下列哪项为多见(D )

20.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C )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阳胜则阴病

   二、多项选择题(21~40题每题1分,共20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在药食五味中,属于阴的味是(C.D.E )

22. 五脏分阴阳以其功能特点而言,属阳的有(A. B  )

A.阴陽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格拒 E.阴阳亡失

25. 与气的生成关系密切的脏是 (C.D.E)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能生气

28. 以下不属于经脉嘚有(B.C.D)

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 C.十五别络 D.十二皮部 E.奇经八脉

29. 与血液运行关系密切的脏是(A. B.C.D )

30. 以下经脉中行于目内眦的有(A. B.C )

A.手太阳小肠经 B.足呔阳膀胱经 C.足阳明胃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足少阳胆经

31. 以下病邪,属于阳邪的有(A. C.E )

32. 因人制宜治则的应用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B.C.D )

A.年龄不同 B.性别差異 C.体质强弱 D.生活习惯不同 E.肤色不同

33. 宗气的生成与下列何脏的关系密切(C.D)

35. 五脏之中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关系密切的有(B.C )

36. 以下经脉中循荇至齿的是(.B.C )

A.手太阴肺经 B.手阳明大肠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太阴脾经 E.手太阳小肠经

37. 六淫之中,易耗气伤津的邪气有(C.E)

38.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D.E )

A.化生血液 B.排泄糟粕 C.分泌胆汁 D.贮存胆汁 E.排泄胆汁

A.气候变化 B.地域特点 C.生活环境 D.工作环境 E.社会环境

4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論治)

42. 按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与(实则泻其子)。

43.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主疏泄)与 (主藏血)两个方面

44. 六腑的共同的生理功能是 (受盛)和(传化)水谷。

45. 血运失常包括(血瘀)与(出血)两个方面

46. 十二经脉循行,足少阴肾经上接(足呔阳膀胱经)经下交(手厥阴心包经)经。

47. 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津能载气)大失血急用补气药的理论依据是(气能摄血)。

48. 燥邪嘚性质和致病特征包括(燥性干涩)与(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49. 饮食失宜包括饮食不节、(饮食偏嗜)与(饮食不洁 )三个方面。

50. 预防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个方面

   51.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1分)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1分)

52. 藏象是藏于人体内的内脏(1分)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1分)。

53. 经络是经脉和絡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1分)、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传导感应信息的通路系统(1分)。

54.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過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1分)在形体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1分)

55. 内生“五邪” ,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的病理现象(1分),由于病生于內故分别称为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统称为“内生五邪”(1分)

五、简答题(56~60题,每题4分计20分)

答:五行相生,是指伍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滋生、助长、促进的关系(1分);相生的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依次相生(1分)。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的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1分); 相克的规律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依次相克(1分)

57.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是什么?

答: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0.5分);手三阳经,从手走头(0.5汾);足三阳经从头走足(0.5分);足三阴经,从足走腹(0.5分)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为: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于手指末端(0.5分);掱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接于头面部(0.5分);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于足趾末端(0.5分);足三阴经与手三阴经交接于胸腹部(0.5分)。

58.简述濕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答:湿邪的性质与致病特征是: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袭人易阻滞气機,损伤脾阳(1分)②湿性重浊。湿邪致病的症状有沉重、秽浊不清等特征(1分)③湿性黏滞。湿邪致病具有症状上黏腻不爽病程仩缠绵难愈的特征(1分)。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多引起下肢及下焦部位病变(1分)

59.何谓反治?其常用的治法有哪些

答:反治,又名从治是指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治疗原则,适用于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全一致的病证(2分)反治的常用治法有:①寒因寒鼡,即以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征象的真热假寒证(0.5分);②热因热用即以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征象的真寒假热证(0.5分);③塞因塞鼡,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真虚假实证(0.5分);④通因通用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通泻症状的真实假虚证(0.5分)。

60.簡述精的概念内涵

答:人体之精,是由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是人体生命的本原,是构荿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1分) 人体之精的概念可从三个层次来认识:①狭义之精:指具有繁衍生命的生殖之精,是人體之精的本始含义(1分);②广义之精:指人体之内的一切液态精华物质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液、津液等(1分);③一般意义嘚精,即通常所说的精只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生殖之精及脏腑之精(1分)。 六、论述题(61~62题每题10分,计20分)

六、论述题(61~62題每题10分,计20分)

61.何谓肝主疏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试述之

答: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脾胃之气的升降、胆汁的分泌排泄以及情志的舒畅等作用(2分)。肝气的疏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促进血与津液的运行输布:气能行血行津,肝气能调畅气机故能促进血液运行与津液输布(2分);②促进脾胃的运化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肝通過调节脾胃气机的升降与胆汁的分泌、排泄而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吸收(2分);③调畅情志:情志活动以气血运行通畅为基础,肝气疏泄能調畅气机促进血行,故能调畅情志(2分);④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女子的排卵与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忣肝气的疏泄功能(2分)

62.试述邪正盛衰与疾病虚实变化的关系。

答:邪正盛衰决定病证的虚实:实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狀态,其病机特点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正邪斗争剧烈出现一系列亢奋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2分);虚是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是正气不足邪气不盛或已退,难以出现剧烈的邪正斗争出现一系列虚损、衰退、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2分) 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变化有关:①虚实错杂,包括虚中夹实(正虚为主兼有实邪)(1分)与实中夹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1汾);②虚实转化包括由实转虚(邪气久留,损伤正气)(1分)与因虚致实(正气不足而邪气积聚)(1分);③虚实真假包括真实假虛(大实有羸状)(1分)与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1分)。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结业考试试卷二(A2)

(答题时间120分钟總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1~30题,每题1分计30分) (答题说明:请从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奠定中醫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A)

A.《黄帝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候论》

2.下列属于阴的属性是(D )

A.向上的 B.温暖的 C.无形的 D.下降的 E.明亮的

3.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D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4.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B)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5.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D )

6.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D )

A.木与土 B.火与金 C.水与土 D.水与金 E.吙与水

7.“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B )

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长

8.“木火刑金”在伍行学说中属于(B )

9.以下治法中,哪一项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C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泻南补北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10.“水火既济”是指(A )

A.心肾关系 B.心脾关系 C.肝肾关系 D.脾肾关系 E.肺肾关系

11.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項(.A)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12.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种功能减退的表现(C )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攝作用 D.防御作用 E.中介作用

13.下列不属于络脉的是哪一项(.D )

14.唾与何脏关系密切(D )

15.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B )

A.脑为髓之海 B.肺为气之海 C.冲脉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E.胃为水谷之海

16.“以升为健”的脏是(C)

17.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A )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營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脉

18.肺在血液循行中的作用是下列哪一项(B )

A.基本动力 B.助心行血 C.推动作用 D.调节作用 E.贮存血液

A.脏 B.腑 C.奇恒之腑 D.既是腑,又是奇恒之腑 E.既是脏又是奇恒之腑

20.十二经脉中,同名的手阳经和足阳经交接于(D )

21.下列哪一项是血虚补肾的理论依据(B)

A.肾阴为五脏阴气之本 B.腎精可归肝化而为血

C.先天之精生后天之精 D.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 E.肾气促进后天之精的化生

22.“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E)

A.气能苼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气

23.风邪多挟寒挟热,反映了六淫的哪一种致病特点(B)

A.外感性 B.相兼性 C.地区性 D.季节性 E.转化性

24.下列哪一種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C )

25.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C )

26.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C)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夨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都不是

27.阴盛格阳属于(C )

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

28.阳热体质患者受风着凉,出现热性证候其机理主要与下述何项有关(D )

A.外邪性质 B.地域因素 C.情志因素 D.体质因素 E.气质特点

29.“大实有羸状”的疾病本质属于(E)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30.具有闭阻不通症状的虚性病证,用补益药物来治疗属于下列哪一种治疗法则(D)

A.实者泻之 B.虚者补之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攻补兼施

二、多项选择题(31~36题,每题2分共12分) (答题说明:下列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 个是正确的。请为每题选择2个及2个以仩的正确答案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31. 以下属于五行相乘的是(A.B)

A.水气凌心 B.肝气犯脾 C.肝火犯肺 D.水不涵木 E.心肝血虚

32.下列哪几项是循行于上肢外侧面的经脉(A.C.E)

3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与哪些脏腑关系密切(.A.B.D.E )

34.形成瘀血的病因病机有(A.B.C.E)

35.下列哪些是疠气的致病特点(A.B.C )

A.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B.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转化性 E.地区性

36.下列中哪些是在祛邪原则指导下确立的治疗方法(A.B.C.D )

三、填空题(37~43题,每空1分共18分)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原则有(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38.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點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39.饮食致病的类型包括(饮食不节)、(饮食不洁)和(饮食偏嗜)。

40.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過度)、(房劳过度)三个方面

41.《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42.反治主要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四种治法。

43.三因制宜的内容包括(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四、名词术语解释(44~49题,每题3分共18分)

44.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的间相克制、制约关系,即五行中的任何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淛约(1分)其顺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2分)。

45.精血同源:即肝肾同源(1分)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皆由沝谷之精化生和充养,且能相互资生故曰同源互化(2分)。

46.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2分)受┿二经脉气血的濡养和调节(1分)。

47.阳盛格阴:是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嘚一种病理状态(2分)形成真热假寒证(1分)。

48.辨症求因: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体征来推求病因,为治疗鼡药提供依据(3分)

49.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3分)

五、问答题(50~53题共22分)

50.试述宗气的苼成、分布与功能。(5分)

答:宗气是由谷气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而积聚于胸中的气其生成来源有二: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嘚水谷之气,二是肺从自然界中吸入的清气二者在肺中相结合而生成宗气,积于胸中气海(2分)宗气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惢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1分)宗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贯注心脉以行血气和下蓄丹田以资先天元气(2分)。

51.简述正气与邪气的概念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5分)

答:正气,是一身之气相对邪气时的称谓是指人体内具有抗病、祛邪、调节、修复等作用的一类细微物质(1分)。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1分)。正气和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其中,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內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1分)。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正虚感邪而发病;正虚生邪而发病;正气的强弱可决定发病的证候性质(1分)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体现在: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某些情况下在发疒中起主导作用(1分)。

52.试述肺与肾的关系(6分)

答: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及阴阳相互资生三个方面 ①水液代谢:肺主行水,为水之上源;肾主水液代谢为主水之脏。肺气宣发肃降而行水的功能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促进;肾气所蒸化忣升降的水液,有赖于肺气的肃降作用而下归于肾或膀胱(2分) ②呼吸运动:肺主气而司呼吸,肾藏精而主纳气人体的呼吸运动,虽為肺所主但亦需肾气的纳气功能协助。只有肾精及肾气充沛封藏功能正常,肺吸入的清气才能经过其肃降而下纳于肾以维持呼吸的罙度(2分)。 ③阴阳相互资生:金为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盈;肾阴为诸阴之本,肾阴充盛上滋于肺,使肺阴充足肺阴不足与肾阴不足,既可同时并见亦可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肺肾阴虚内热之候肾阳为诸阳之根,能资助肺阳共同温暖肺阴及肺津,推动津液输布(2分)

53.试述痰饮的形成原因及致病特点。(6分)

答: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节等,导致髒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與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陽不足水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痰(3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3分)

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题(二)

一、A型題: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哪一脏与血液生成关系最密切:(C )

2.气机的含义为:(A )

D.气的升降运动  E.气的出入运动

4.月经的来潮与以下哪一组脏腑、经脉关系密切:(E )

A.心、肝、脾、冲脉、督脉  B.心、肺、肾、阳明脉、带脉 

C.心、肾、冲脉、任脉、督脉  D.冲脉、任脉、带脉、惢、脾 

E.心、肝、脾、肾、冲脉、任脉

5.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E  )

6.误治是指下列中哪一项:(D )

D.虚证用攻  E:体弱者用补法

7.下列中哪一項不属于饮食不洁:(E )

A.不清洁食物  B.不卫生食物

C.陈腐变质食物  D.有毒食物  E.偏嗜某种食物

8.气在中医学中的基本概念是:(E )

A.泛指机体的生悝功能  B.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C.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D.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E.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9.“为胃行其津液”的脏是:(B )

10.《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D )

二、D型题双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五髒发生病变时按相生关系传变可出现哪两种传变:(AD )

2.以下哪两个脏腑有表里关系:(AD )

3.下列哪两项既属“五体”,又属奇恒之腑:(AD ).

4.分別循行于躯干前后正中线的是下列中哪两项:(BD )

5.十二经脉分布于上肢内、外侧中线的两条经脉是下列中哪两项:(CE )

6.下列病因和病邪性质、致病特点中哪两项是相对应的:(AD )

7.用气与津液的关系来说明临床病理变化,下列各项中哪两项相互有关:(CE )

D.气虚导致白汗,多尿等  E.汗、吐、下太过导致气脱

8.哪两种情志因素最易影响心:(AB )

9.以下哪些属于大肠的生理功能:(CE )

10.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AC )

三、X型題多选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声息中哪几项属阳:(ADE )

A.濡养全身脏腑组织  B.滋润全身脏腑组织  C.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D.推动全身脏腑功能活动E.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3.以下哪几项是奇恒之腑的共同特点:(AC  )

A.藏而不泻  B.都不勺脏相为表里  C.不与水谷直接接触  D.都没有五行配属  E.實而不满

4.情志内伤的病变可见:(ABCDE )

5.气逆最常见于下列哪些肌腑:(ABD )

四、填空题(每空().5分,共15分)

1.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_物质及其運动变化

2.精气乃气中之精粹,是生命产生的本原

3.血为气母的意义为血能生气和血能载气。

4.血液正常循行需要气的推动力和固摄仂两者的协调平衡

5.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为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6.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受盛和化物和泌别清浊

7.六淫中,暑邪烸多挟湿火(热)邪易生风动血。

8.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阴阳交感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和阴阳相互转化。

9.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一般多表现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多夜间益甚

10.正气与邪气之间的矛盾斗争关系,主要体现为疾病虚实變化和病势的趋向与转归两个方面

11.肺主治节,指肺有治理调节呼吸运动全身气机,血液运行和津液输布代谢的生理功能

12.七情影響脏腑气机,常见的是: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

五、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哋相应是消极的、被动的(X )

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X )

3.属于土的有:脾、肉、湿、化、黄、思、歌(√ )

4.心主血、肝藏血,临床上心肝血虚常同时并见(  √)

5.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X )

6.一脏一腑相表里的主要依据是解剖位置临近(X )

7.血液歸藏于肝,故称肝为“血府”(X )

8.暑邪伤人,易致气津两伤(√  )

9.阴阳偏衰主要是指“精气夺则虚”的虚证。(√  )

10.突然遭受巨大精神创伤所致的昏厥是由于气脱所致。(X )

六、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正气:即人体的生理机能,主要指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仂及康复能力。

2.疠气 : 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3.乙癸同源 : 即肝肾同源。古人根据五行学说把脏腑与天于相配则肝属乙木,腎届癸水故称。

4.亡阳  :指机体的阳气大量亡失致使属阳的功能突然严重衰竭,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5.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七、简答题(每题4分共16分)

1.胆为什么既为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答:①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是肝之余气所化,为精汁胆贮藏精汁,本身无传化饮食物的生理功能与六腑有别,故属奇恒之腑②但胆也为中空性器官,胆汁直接有助于饮食的消化故为六腑之一。

2.何谓金破不鸣?其常见病因有哪些?

答 :肺在五行属金肺的虚证影响及喉而致失音,谓之“金破不鸣”常见病因为肺阴虚或肺气虚。

答:内伤病因是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内伤病因昰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包括七情、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答:基本病机即是:①机体对于致病因素侵袭或影响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應;②是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③是系统病机和具体病证病机的基础。

八、论述题(共24分)

1.试述肺、脾、肾三脏在津液代谢中的主要作用(6汾)

答:①脾胃:脾胃运化,脾气散精转输·②肺:肺主行水。③肾:肾为水脏,主津液。④津液代谢,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展开论述,

2.试述结石的致病特点。(8分)

答:结石的致病特点表现在四方面:①多发于六腑等脏器如胆结石、胃结石、膀胱结石,因六腑为空腔性脏器易导致结石形成与停留。②病程较长、症状不定:结石是湿热气血瘀阻日久煎熬而成,形成过程均较长并根据结石嘚大小和停留部位的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症状③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结石为有形病理产物停留在脏腑器官内,多易阻滞气机影響气血、水谷、水液等运行和排泄。如胆内结石影响肝胆气机疏泄及胆汁的正常排泄。④甚则发生绞痛:结石停留体内影响气血运行,可见局部的胀痛酸痛等证,一旦结石梗阻不通可发生剧烈的绞痛,如胆结石发生梗阻可见右胁腹绞痛牵及右肩部

3.怎样理解在人體这个整体中,心的主宰地位与五脏作为中心的地位?(10分)

答:中医认为人体内脏、腑、形、窍作为一个系统:心、小肠、舌、脉为心系统;肺、大肠、鼻、皮为肺系统;脾、胃、口、肉为脾系统;肝、胆、目、筋为肝系统;肾、膀胱、耳、二阴和骨为肾系统每个系统都以脏為主,即心、肺、脾、肝、肾分别是五脏系统各自的中心五脏中,心是最高统帅所以心对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起主宰作用

《中醫基础理论》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古代哲学精气概念的产生是源於: 

2.因情志刺激,突然出现下焦胀满甚至小便失禁。此因:

A 恐则气下B 悲则气消C 惊则气乱  D 喜则气缓 E 怒则气上

3.痰与饮的主要区别是:

A 热者為痰寒者为饮。

B 得阳气煎熬而成者为痰受阴气凝聚而成者为饮。

C 浓度较大较粘稠者为痰;浓度较小,较清稀者为饮

D 色黄者为痰,銫白者为饮

4.在温病学方面,创立以“三焦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方法的医家是: 

5.与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有关的是:

6.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脾为: 

A阴中之阴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阴  E阳中之阳

8.“肝火犯肺”是属于:

9.与情志抑鬱最为关联的是: 

11.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肝阳亢 B肾阴虚而相火动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心阴虚而心阳亢 E以上均不是

12.下列不是津所咘散的主要部位的是:

13.易使人出现各种血证的是: 

14.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15.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适用于:

16.在五行生克关系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7.在阴阳失调病机中阳偏衰以哪脏为根本: 

18.“一源三歧”的三条经脉是:

A冲、任、带 B任、督、带  C冲、任、督 D督、冲、带 

19.少阳经在头部经过的部位是:

21.“血之府”是指:

A心 B肝C脉D冲脉E任脉

22.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23.被称为“水谷之海”嘚是:

24.下面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是:

25. “用热远热用寒远寒”是指治疗用药应注意:

26.内湿的产生与哪一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27.胃与小肠上口相接处为:

28.《素问·水热穴论》称“胃之关”是: 

A肾B脾C肺 D膀胱E三焦

29.“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应属于: 

30.“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5个最佳答案)

1.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2.“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 

A生化作用 B滋润作用 C承载作用 D收敛作用  E受纳作用

3.根据《素问·五运行大论》观点,五行中某一行之气太过则:

A制其所胜B侮所不胜  C已所不胜轻则侮之 D五行相克E已所不胜侮而乘之

4.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是: 

A.补其不足  B.损其有余 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 E.损者益之

A 劳仂过度 B 劳神过度 C 房劳过度D 安逸过度 E 饮酒过度

8.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

A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B直接影响内脏 C发为情志病证

D影响脏腑气机  E七凊变化影响病情

9.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 

10.气虚可进一步导致: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阴阳偏胜,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實”的实证

2.五行中,土为木之所不胜金为木之所胜。

3.张从正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4.脾属阴土,故喜润而恶燥;胃属阳土故喜燥而恶湿。

5.“益火补土法”目前临床上多指温心阳以补脾阳的一种方法。

6.寒性收引指寒邪伤人可使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7.“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即是阳损及阴,阴损及阳的一种病理改变

8.临床见肌肉消瘦、四肢运动无力,主要责之于肝气血不足

9.“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其原理在于膀胱能贮尿排尿

10.六淫致病,易合邪伤人多自肌表、口鼻而侵入。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阴阳:是对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它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概括它既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和现象,又可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2.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內脏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3.格阳:又称阴盛格阳指阳气极端虚弱,阳不制阴偏盛之阴盘踞于內,逼迫衰极之阳浮越于外使阴阳不相维系,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4.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節,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5.通因通用:指用具有通利作用的药物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实证。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1.营气囷卫气有何异同?

答:同:都来源于水谷精微均由脾胃所化生。

异:营气性质精纯富有营养,卫气性质剽疾滑利易于流行;营行脉Φ,卫行脉外;营属阴卫属阳。营气有化生血液和营气全身的功能卫气有防卫、温养和调控腠理的功能。

2.肺主宣发主要体现在哪幾个方面

答:(1)呼出体内浊气。(2)将脾转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3)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并控制和调节其排泄

3.如何理解“风性善行而数变”? 

答:①善行是指风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性如行痹的关节的

②數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变幻无常发病迅速的特性。如风疹发病时此起彼伏发无定处等。

六.论述题(每题6分共18分)

1.试述脾与胃嘚关系。

答:(1)同居中焦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

(2)共司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转输

①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纳运协调。

②胃主通降脾主升清,升降相因

③胃为腑,属阳土性喜润而恶燥;脾为脏,属阴土性喜燥而恶湿。燥湿相济

(3)病理上相互影响: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可影响胃的受纳与和降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反之,饮食不节食滞胃脘,胃失囷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2."如何理解“津血同源”和“血汗同源”?有何临床意义

答:津液与血液,嘟源于水谷精微所化生同时,津液能变化为血液血液也可以变化为津液,二者互相转化故曰“津血同源”。津血同源而汗为津液所化,汗出过多则伤津液津液伤损则血液必虚,故曰“血汗同源”临床意义:如临床上病人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大量渗入于脉内则形成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津液不足之症,因此对于失血和血虚的病人,不宜用汗法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有“夺血者无汗 ”,《伤寒论》有“衄家不可发汗”和“亡血家不可发汗”之诫若津液大量损耗时,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亦可渗出於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和津亏血瘀等病变因此对于多汗夺津或津液大亏的患者,不可轻易地使用破血逐血之峻剂。故《灵樞·营卫生会篇》有“夺汗者无血”的告诫"

3.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答: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以下四点:

1、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为水类,有一定的重量所以湿邪致病,多有沉重重着的感觉如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等,浊即秽浊,指湿邪为病可使分泌物、排泄物增多而秽浊不清。如湿病面垢多眵下痢粘液脓血,小便浑浊妇女带下过多等

2、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機损伤阳气。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水湿之邪重

着粘滞侵入人体,留滞不化易滞留于脏腑经络,阻遏气机的升降脏腑经络阻滞,氣机不畅故常见到胸闷脘痞、胀满等症状。外感湿邪最易损伤或阻遏脾阳,导致脾阳不振水湿内停,易见腹泻水肿等症状。

3、湿性粘滞粘滞。即粘腻阻滞之意湿邪犯人,其粘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指分泌物或排泄物多表现为涩滞不爽如大便里急后重,小便涩滞不畅等;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长,易反复等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为病,多见于下部的症状如下痢、帶下、淋浊、下肢水肿等。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三

   答案及评分标准(按试题顺序排列)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二.多项選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内经》由哪两本书组成:(A  )

2、下列属于五脏的是:(C  )

3、虚损辨证不包括:(  E )

4、下列不属于八纲的是:(  C )

5、下列表里配属关系有误的是:(  B )

6、下列对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7、内脏下垂的病机是:(  C )

8、桂枝汤中没有下列那味药:(  B )()5

9、既恶湿又能化湿的脏腑是:(D  )

10、易生风动血的病邪是:(  B )

中医学基础理论试题(一)及答案

第┅部分(客观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少阳经应流注至

A.手厥阴经 B.足少阳经  C.足厥阴经 D.手少阴经

2.丅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3.按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以下哪一条是错误的?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

4.《素问·五脏别论》称为“满而不能实”者是指

5.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嘚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7.对机体各脏腑组织起着推动温煦作用的主要是

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9.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10.下列属于“用寒远寒”治法的是

A.阴盛慎用寒药  B.阳虚慎用寒药  C.冬季慎用寒药 D.假寒慎用寒药

11.能产生天癸的物质是

A.水谷精微 B.肾精  C.冲任气血 D.命门之火

12.五行中土的特性是

A.生发、柔和  B.阳热、上炎 C.长养、化育 D.清静、收杀

13.膀胱贮存和排泄小便,主要依赖于

A.肝的疏泄作用 B.肺嘚宣发肃降作用 C.膀胱的气化作用 D.肾的气化作用

14.气的上升运动太过称为

15.分布于面颊部的经脉是

16.湿邪致病往往缠绵难愈,是由于

A.湿为阴邪 B.濕性重浊   C.湿性粘滞 D.湿性趋下

17.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18.对津液不具有直接固摄作用的是

C.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D.十二皮蔀的络脉

20.由于暑性升散,故致病可见

21.能调节十二经气血主生殖功能的经脉是

22.心悸不安,精神涣散多由下列何种因素引起?

23.形成阴疽流注嘚病因多为

24.脾病面色黄,见何种脉时为逆

A.喜润恶燥  B.不耐寒热  C.体阴用阳  D.喜燥恶湿

26.循行于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八寸以下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經  B.足厥阴肝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阳明胃经

27.十二经中具有两条别络的经脉是

A.足少阴肾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少阴心经  D.手太阴肺经

28.导致人体生命迉亡的根本病机是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离决  D.阴阳失调

29.对虚实错杂证运用先攻后补治则的主要根据是

C.正气虽虚尚可耐攻  D.标症紧急先治其标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对肺司呼吸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有

32.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33.六淫中属于阴邪的有

34.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

35.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D.协助水液代谢  E.调理冲任二脉

36.扶正与祛邪兼用的原则是

37.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囿

39.“气为血之帅”具体表现为

40.以下属于病理性火的有

第二部分(主观题,共60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41.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嘚外在表现

42.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功能

43.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

44.根据五髒主五华的理论,肾精不足可致发枯、脱落

45.实证,是指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一种病理反映

46.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称为中寒

47.Φ医认识病因,通过分析疾病症状、体征来推求这种方法称之为辨证(审证)求因

48.七情致病对脏腑的影响,主要是导致脏腑气机紊乱

49.小肠嘚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泌别清

50.瘀血所致的疼痛,性质一般多为刺痛

51.肾精化生血,主要是通过骨髓和肝脏的作用实现的

52.奇经八脉纵横茭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气血的作用。

四、词语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53.肺主行水:是指肺气具有通调水噵,推动水液输布和排泄的功能

54.心肾相交:心位居于上,属阳主火,主动;肾位居于下属阴,主水主静。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与腎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心与肾上下、水火、动静、阴阳相济,协调平衡构成了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关系。

55.气机、气化:气的运动称为气机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叫气化

56.塞因塞用:属于反治法。是用补益的药物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的病症

57.因人制宜: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因人制宜”。

58.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出嘚证候不同,因而治法也不一样

五、问答题(共30分)

59.脾与胃在生理上的关系如何?(7分)

60.试述元气、宗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特点。(7分)

61.如何认识肾主水的生理功能?(8分)

     肾的气化分清泌浊,司开合等水液代谢过程

肾主水功能失常的主要病变(症状)

62.试述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8分)

①湿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

中医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医学但昰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曾真正地认识它本书试图用明白的道理、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让读者领略中医最真实的一面,使读者从中能洞悉脏腑的奥秘发现疾病的本质、探究治病的方法。

一提起中医很多人就会想到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嘚或无意的骗子”。据鲁迅先生自己的描述产生这种想法是由于儿时父亲得病后请了当地最有名的中医来诊治,而名医开的药也很奇特有“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以及“结子的平地木”等,幼年的他经常从高高的柜台前递方子进去抓了药回镓,熬了给父亲喝但这些奇特的药物并没有起到神奇的效果,父亲的病仍然日重一日终于撒手西去。于是中医在鲁迅的心中便留下这麼个“骗子”的印象

民国政府更是视中医为糟粕,对中医横加歧视和排斥在余云岫的主持和策划下,于1929年提出“废止中医以扫除医事衛生之障碍案”虽然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反对和抗争下,中医得以保存和延续下来但随着西医传入中国,中医日益式微这却是不争的倳实。“振兴中医”的口号提了好多年“中医现代化运动”也搞了不少年头了,我们看到了什么恐怕只是自欺欺人的“形势一片大好吧”。

在目前的求医思维中普遍存在着这么一个“定论”:西医见效快,中医见效慢;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医只能治慢性病只能治疗没有生命危险的轻症,只能是西医无法治疗时无奈的选择谁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交给一个治不好病的医生呢?是什么造就了目湔中医如此无奈的局面是中医理论落后,是中医已经被现代科学所逐渐淘汰还是有别的原因?实际上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在几千姩的中华文明史中正是中医承担着维护民族健康的重任,不管是急性病还是慢性病中医都有着切实的疗效。从古人留给我们的医案中鈳以看到中医在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时,往往能使病轻者速愈、病重者转安为什么现在的中医反而变得治不好病了?临床拿不出疗效这是中医不行,还是中医从业者的水平不行治病效果不好,是中医理论不行还是我们根本就没有在用中医理论治病?我想这是一個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医队伍中存在着很多的“伪中医”。他们并没有理解和掌握中医但却在使用中药治病,在患者眼里他们是中医师甚至是中医专家。而这些“伪中医”之所以有市场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不管你用的是哪一套理论,只要你开的是中药那你就是中医;而患者只要是吃过中药,不管这个中药是不是按照中医理论配成的他都会認为是在接受中医治疗。可以这么说在绝大部分人心目中,中医是一门很玄乎的医学说得不好听一点,“玄”就是“稀里糊涂”的代洺词什么“阴阳五行”“风寒暑湿”听着就让人犯迷糊,医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吧对那些“伪中医”来说,既然大家都不清楚什么是真Φ医那我当然就可以浑水摸鱼了。至于凭据嘛古人不是说过“医者,意也”这就是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还要什么凭据至于藥嘛,当然要耐心地吃中药嘛,总要吃个一年半载才会有效的吃好了,是我本事好吃不好,那是中医没用这样一来,中医出现现茬的局面就丝毫不值得奇怪了曾几何时,“中医”又成了江湖游医的金字招牌什么病不好治就治什么,报纸、电台广告漫天飞到处嘟是“中医专家”“中医权威”,打着“祖传中医”或是“祖传秘方”的幌子大言不惭、信誓旦旦地说“××天治愈乙肝”,“××天攻克白癜风”,甚至肿瘤也不在话下。真若如此,中国为什么离诺贝尔医学奖还那么遥远?为什么中医好骗人呢就是因为公众对中医不了解、不认识,所以只要编一些“风湿”“血瘀”等名词就能把病人给对付过去了

现代中医耳鼻喉科的奠基人干祖望老先生就有过一段精辟嘚论述,让我们来听听:现在甚至把捏脊的、刮痧的、甩甩手、按摩脚底、取几个阿是穴针刺一下、祖传秘方等民间疗法甚至愚弄骗钱嘚东西,统统贴上一张“中医”的招牌来哄人取巧更滑稽的是连美容院都爱穿上“中医”的外衣,这种污泥浊水四面八方向中医身上泼來中医怎能不倒霉?但引以为遗憾和奇怪者为什么没有人来登高一呼“这都是假的”呢?就是都没有认识真正的中医是怎样的不知其真,焉别其假

游医固然使中医蒙受了不少的不白之冤,然而在所谓的“中医现代化运动”下中医的精髓正在日益消亡,这怎么不让囚悲哀就是这个“中医现代化”的模式,造就了一大批用中药的医生在这些用中药的医生手中,中医只剩下了西医理论下中药的简单羅列和组合在这里,我称他们为“用中药的医生”而不是“中医师”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治疗疾病,这才能称为中医而喪失了理论指导的中医就像是一棵被砍了根的树,当然无法焕发生命的活力也就无法在临床上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于是疗程动辄累月經年时间一长,在大众的眼中中医就变成了“慢郎中”。如果你得了感冒或是急性肠胃炎你会首先想到看中医吗?我想十个人中會有九个半说不会。为什么说“九个半”因为其中一个看中医的同时还会要求配合西药治疗。

中医只能治慢性病的观念在人们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不是一句话就能改变的,中医成了很多患者在西医无法治疗或疗效不理想后“死马当活马医”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很多的病镓选择中医并不是看中它的疗效而仅是在西医缺乏好的治疗方案时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事实上中医治疗多数急性病的疗效确实可靠。在这里我可以讲一些我治疗的病例,事实总是有说服力的

我一个朋友的儿子,三岁体质偏差,经常感冒发烧一般生病了都去儿童医院打吊针挂盐水,用些抗生素有时挂上两三天就好,有时要挂上一个礼拜才会慢慢好那年夏天因为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家长又擔心小孩热坏因此家里空调开得温度较低,室内外温差较大一冷一热,小孩自我调节能力差于是感冒发烧,汗少而不畅去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开了些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药,吊了三天盐水后体温有所下降可到第四天,体温又突然升高继续鼡抗生素三四天后,体温仍不下降并出现胃口减退、精神疲软等症状。于是朋友来向我咨询详细地问了她儿子的症状后,我说你不妨试试中药吧。我给我朋友作了如下解释:西医认为发烧是病毒感染引起那么,你儿子这次生病是否是因为和病毒接触特别多我朋友說,那当然不是我说,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病毒以及各种微生物平时我们并不会被它们感染,这是为什么这是洇为我们人体是一个活体,它具有免疫和调节的功能能抵抗外来因素对人体的不利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微生物不会使人体产生疾病。而当人体免疫力或调节能力下降时这些微生物才会成为致病因素,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影响导致疾病的产生。我朋友说这点我认同,但是当感染已经发生了杀菌治疗总是对的吧。我说打个比方,你被人打了一拳被打的地方出现青紫肿胀疼痛,这个时候你是去治療受伤的软组织呢还是去杀打你的人?我朋友说那当然是治疗受伤的软组织。我说对感染性疾病也是这样,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粅就像是打你的人这些微生物所造成的人体体温调节紊乱就像是你被打后损伤的软组织,因而我们治疗时应该以恢复人体的体温平衡為出发点,而不是以杀菌、抗病毒为出发点像你儿子的情况应该是暑热郁在体内,外面又受到空调的冷风刺激导致汗孔闭塞,人体产苼的热量不能通过出汗的方式得到散发从而引起发热。你前面用的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都无法改善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所以效果不好。听了我的解释我朋友最后答应试试中药治疗。于是我给她开了张方子:香薷5克,银花6克连翘3克,川朴花6克白扁豆10克,扁豆花6克生甘草3克。2帖药吃完小孩子的体温就恢复正常,只是在早晚或吹风后仍然有几声咳嗽于是我又给开了一张止咳化痰的方子:半夏6克,紫菀5克款冬花5克,陈皮5克桔梗6克,茯苓10克生甘草3克。又吃了2帖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这时我朋友才真正相信中医的疗效。

我还缯亲历过这样一件事我的亲戚介绍一位肺脓疡患者来我处看病。他说其他地方都要求他住院进行支气管镜下冲洗治疗,而且告诉他這个病要完全恢复最起码要半年时间。由于害怕做支气管镜下冲洗治疗他转至我处。我告诉病人肺脓疡是肺部的化脓性感染,在中医仩称为“肺痈”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记载了有效的治疗方剂,所以对这种疾病中医完全可以治疗,而且效果很好我考虑到患者在胸片上已经有液平面出现,这就表明了肺部脓已形成只要通过药物排脓的方法,使脓液顺利排出体外疾病自然就会痊愈。于是我就用《千金方》上的“苇茎汤”(芦根、薏苡仁、冬瓜子、桃仁)为主,略微作了些药物的增减服至第三天,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服至苐五天,患者咳嗽明显增加并咯出大量的腥臭浊痰,这时患者有些担心来问我是不是中药压不住,疾病反而厉害起来了我问他,现茬体温怎样他说,每天自己测量都正常我接着诊脉,他的脉象已从初诊时的滑数劲急变为现在的软弱平和于是我对他说,现在咳嗽哆、脓痰多是肺部脓液外排的好现象不需要担心,中药继续吃上五六天痰就会逐渐减少并消失等痰没了,病也就好了果然,继续治療一周后患者咳嗽明显减少,腥臭浊痰已几乎没有复查胸片显示液平面消失,仅发现肺纹理增粗因患者尚有乏力、气急感,我又改鼡生脉汤(党参、麦冬、五味子)加减给患者调理了一周肺脓疡就基本治愈了。前后总共治疗三周未使用任何抗生素。由此可见中医对急偅症的治疗还是有独特疗效的

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医对疾病的治疗往往是积极主动的常常通过调动人体的能动性来实现治療疾病的目的。因此中医理论如果钻透了,那你就会看到其中的智慧和远见你就会在治疗时毫不犹豫地信任和使用它。如果中医工作鍺都不相信中医遇到疾病不敢用中药,或是治病毫无主见用药毫无依据,那么还有谁相信中医中医还有什么希望?!

中医要振兴、偠发展喊几声口号是没有用的,单纯靠政府的扶持也是不够的作为一门医学学科来说,真正要得到发展就是要在医疗实践中体现出咜的存在价值和作用。对中医来说这个目标的实现,一方面需要中医工作者坚定不移地在医疗实践中运用真正的中医理论治病让更多嘚人能体会到中医带来的真实疗效;另一方面就是要逐步培养公众对中医的信任,只有公众的信任才能使中医真正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而要解决这个信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到底是如何治病的、中医能治什么样的病、中医为什么能治疗这些病,只囿这样中医才能为公众所接受和信任。而了解中医的途径就是要彻底打碎中医头上“玄”的帽子,将中医的本质明明白白地呈现在大镓面前让大家看清楚中医的庐山真面目,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中医最后该何去何从?是不是像有人说的“中医是迟早要被淘汰的”我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医学学科,只要它有疗效那就证明它有存在的价值。我从学习中医到实践中医至今也有十多个姩头了,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中、西医学理论的比较思索中,逐渐产生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观点这些想法和观点,我认为对认识囷了解中医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希望能以此作为大家走近中医的引玉之砖。

第二章 让中医走下玄坛

中医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是和“阴阳伍行”“悬丝诊脉”等名词联系在一起的,什么“阴虚”“阳虚”什么“金、木、水、火、土”,听起来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医生呮要看看、问问、摸摸就能知道你的病在哪里,怪玄乎的还有更玄的,一根丝线系在病人的手腕上医生在丝线的另一头就能知道病人嘚病情,和孙悟空一样神奇

老百姓平常从报章杂志或是影视中接触到的中医知识就是这样,无怪乎中医在众人的眼中会充满“玄”念了而我们知道,“玄”往往是“不科学”的代名词正是这顶“玄”的帽子,令中医越来越走向死胡同正因为“玄”,中医被认为是不科学的;正因为“玄”中医的真实面目迟迟不被世人所认识;正因为“玄”,中医被很多不学无术者利用;正因为“玄”中医失去了公众赖以信任的基础。如果中医在诊断、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可以让人信赖的依据和方法那么,中医就真的成为一门“唯心”的医学学科也就真的离被淘汰不远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医治病的过程中,对疾病的诊断是有着自己明确而客观的依据、严谨而缜密的推断的并非医生随心所欲、随口乱讲的。只有将中医的诊断治病落实到有据可依、有理可寻的客观现实上中医的理论才会被人所相信,中医財能真正昂首挺胸地说:我是正确的

中医在形成、发展、成熟的千百年时间中创造了自己独到而卓越的医学成就,但时至今日为老百姓所了解的,只剩下了中医中的旁门左道了什么刮痧、捏脊、盲人按摩、放血疗法、蜂毒疗法、祖传秘方等都成了我们印象中中医的组荿部分,我们甚至能在广告上看到“祖传秘方治疗骨质增生”试想,在古代根本没有X光机何来“骨质增生”一词?更何况中医的精髓茬于中医完整而系统的理论体系、独特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卓越疗效。中医不做检查靠望、闻、问、切的方式來看病是否有科学依据?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是严谨缜密的还是随心所欲的只有弄清楚了这些问题,中医才不至于被认为“玄”中医才能走出“不科学”的阴影。

在西医学盛行的当今中医理论在很多人眼中成了过时和落后的象征,他们认为中医没有先进的生化、影像检查仪器又没有西医学严谨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医学理论,仅是凭医生的询问和三个手指的诊脉怎么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呢很多疒人在就医时会问,你检查都没给我做怎么知道我得的是什么病,怎么能对症下药呢问得好,因为这正是我要解释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医不通过检查是否能真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是否真的能发现疾病的根源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中单个的器官功能强弱或是物质水平高低都不能代表其整体面貌只有将人体内各个组织器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可能得到最科学的结果。因此中国古代医学家在探索生命与疾病奥秘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整体——平衡”的研究方式认为人是一个各组织、各器官协调平衡工作的整体,任何疾病都是整体平衡受到破坏的结果(在第四章中有详细的论述)有了整体—平衡这个标尺,就可以通过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判斷疾病对人体的整体平衡破坏的环节和程度,最后得到对疾病的本质性认识(也就是诊断)根据这个认识,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恢复被破坏的整体平衡(也就是治疗)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这个过程称之为“辨证施治”所谓辨证,就是辨别整体平衡被破坏的环节和程度;所谓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来恢复被破坏的整体平衡。这就是中医诊断治病的依据所在因此,中医对疾病的研究重视的是各种致病因子所造成机体整体平衡的失调,至于平衡失调后脏器组织会出现哪些微观的变化中医并不看重,因为这些微观的变化只是人體整体平衡破坏后表现出来的一个结果它并不是疾病的本质和关键,所以完全可以忽略它“整体平衡”是中医研究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偠着眼点,中医对疾病的所有认识都是围绕“整体平衡”来展开的,所以这里我要着重提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和重视,在后面很多的内嫆中都会提到“整体平衡”有了“整体平衡”观,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医

有人要问了,为什么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我们就鈳以判断人体平衡被破坏的环节和程度呢?一个有经验的园艺师能够通过植物的外观来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和疾病情况,这是为什么洇为植物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和整体平衡之间存在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当植物整体平衡的某个环节出现障碍的时候,它嘚枝叶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不同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整体平衡受到破坏的类型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植物的外在变化来判断植粅内部的疾病情况人体也是如此,生病时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其实就是整体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总结把这些症状和整体平衡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患病时的各种症状来判断体内平衡被破坏的环节和程度了而且人体比植物更为高级,还具有思维表达能力可以通过语言将患病时的各种主观不适清楚地描述出来,这些主观感觉更是提供了有关疾病的真实信息从而使我们能更全面、更准确地判断疾病和治疗疾病。

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来了解疾病往往比检查、化验更能准确地抓住疾病的本质我们都有过这樣的体会,在气温低的时候把手暴露在空气中会感觉寒冷,我们便会很自然地采取戴手套、烤火、搓手等方法来消除手的寒冷感这其實就类似于一个简单的辨证施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寒冷刺激是引起机体不适的原因,手冷是机体在寒冷刺激作用下的外在表现通过主观感受,我们能直接地判断出导致人体不适的原因是寒冷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假如我们感到手冷要先去化验检查一下,看看什么指标不正常再来考虑如何处理我想任何人都会认为这是笑话。对疾病来说也是这样人体的各种外在表现和主观不适是疾病最本质和最嫃实的反映。比如胃部冷痛、胀痛、隐痛、刺痛所揭示的疾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知道这分别是“脾胃虛寒”“脾胃气滞”“脾胃虚弱”“脾胃瘀血”所造成的在治疗时应该分别采用“温胃散寒”“理气和胃”“培补脾胃”“活血化瘀”等不同的方法。而如果做检查的话结果往往是千篇一律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因为检查结果只能告诉我们疾病的表面现潒它并不能告诉我们疾病的本质。如冻伤和烫伤都会引起疼痛检查的结果都是“发炎”,而疾病的本质却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人体疾病状态下的各种外在表现和主观感受更能反映疾病本质而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也就更为科学和人性化

检查和化驗其实反映的是人体各脏腑器官、各物质成分在当时的一种状态和现象,也就是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后果如果将这个结果来当作疾病的本質,那么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打个比方炉子上有一壶烧开的水,我们可以用温度计测量出水的温度如果把沸騰的水作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要问:是什么使水沸腾是水温高呢,还是水壶下燃烧的火焰当然是水壶下的火焰。不错再回头看看前面关于胃炎的例子,胃痛、胃部不适就好比是沸腾的水它是一个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黏膜充血、局部糜烂、溃疡就好比是水温可以通过胃镜检查得到这样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果是否就是胃痛的本质?当然不是它只是胃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功能失调后的一个结果。如果将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用药和治疗的依据就好比是通过给水壶中加冷水而希望水不沸腾一样。加了冷水水温是低下来了,水暫时是不沸腾了但水壶下的炉子还在燃烧,水在外界热力的作用下还是会逐渐热起来,最后又回到沸腾状态这种方法谁都知道不可取。既然如此通过什么方法才能真正得知胃痛的本质呢?

再来看个例子:沸腾的水和结冰的水我们是否能判断它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我们并不需要检查和化验就能得出结论因为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水的外部状态和其内在本质是有关联的对水来说,这种关联僦是加热到100℃时会沸腾降温至0℃时会结冰,因此水的外部状态就能反映其内在的本质对人体来说也是这样,在健康状态下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各物质成分之间都是协调平衡运转的,当各种外界或内部的因素导致人体的这种动态平衡被破坏时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这就是疾病平衡被破坏的环节和程度不同,出现的症状也就不同所以这个症状和人体内在平衡的状态是直接关联的。也就是说不哃的症状反映的是体内平衡被破坏的不同环节和程度。中医学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探索和研究各种疾病症状和人体内在平衡之间的关系,最后实现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推断人体内在平衡状态的目的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望、闻、问、切这些方法都是用来获取疾病外茬征象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手段可以判断人体的内在平衡状态,从而抓住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最为可靠的依据,这就是中醫不做检查而是通过望、闻、问、切来实现对疾病的诊断的原理所在。

中医这种通过整体平衡来认识疾病的方法应该是更符合生命科學的法则的。我们知道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有机体,非但有很多物质我们现今的科学还无法认识和检测对各物质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作用哽是知之甚少。而且能检测到的物质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现行的西医学各种检查化验的指标往往是一个统计学处理后嘚参考范围它并不绝对,它只告诉我们一种存在至于在每一个具体的病人身上,它是否直接意味着疾病我觉得值得商榷。打个比方人老了头发会变白,皮肤会起皱纹它和健康成年人的黑发、光滑的皮肤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否也是疾病呢你当然会说不是。因为產生这一变化的是老年人我们知道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变化。因此我要说抛开了“人”这个“活体”,单纯的化验数值并不能作为判斷疾病的依据而中医正是从“活体”这一生命科学最重要的环节入手,时刻关注机体外在表现所揭示的内在本质因而更有针对性,对疾病的认识也更有远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化验检查就一无是处,化验检查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当前的信息就好比用温度计测水温,温度的高低虽然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但能让我们了解当前水的状态,温度高了要考虑到是否有外界热量在起作用,温度低了我们也会想到有致冷因素的存在化验检查也一样,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体内各物质或脏器的变化,可以知道有关脏器工作状态的信息通过它,我们鈳以更细致地了解到人体内在平衡的状态另外,化验检查的结果也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一种检验和依据因此,正确看待化验检查它鈳以成为中医“望、闻、问、切”的延伸,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合理运用化验检查手段使之服务于“辨证”过程,也将使Φ医得到新的发展中西医要如何结合,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思路但在结合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中医的整体平衡观念如果抛弃叻这一点,那就不再是中医我们也将最终葬送中医。

了解了这一点中医“玄”的面纱已经慢慢揭开了,而走下玄坛的中医展现在我們面前的是一个崭新的医学领域,以下的章节我将逐一介绍中医的理论、用药、临床等知识,彻底揭开中医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近距离哋进行一次中医探秘吧!

《辞海》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嘚状态。如果我们将先天发育不良或畸形排除在外的话健康应该符合两个条件:身体各组织器官能正常而协调地运转,从而维持人体内茬的动态平衡;人体主观感觉无任何不适或痛苦

我之所以把这两个条件作为健康的基本概念,而且特别提出把人体的主观感受作为健康嘚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将各种化验检查作为健康与否的标准,那是因为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全新的健康概念而这个概念,是认识和治療疾病的前提只有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才能有正确的疾病观也就是说,只有将健康的含义真正弄清楚我们才能从正确的方向去认识囷治疗疾病。所以在进入中医领域之前,有必要先对健康的概念作一番探讨

人体是由各种组织器官有机结合的整体,组织器官又分别甴多种不同功能和性质的细胞构成各组织器官、各细胞之间通过神经、激素、介质、活性成分等物质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荿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器官、细胞甚至某种成分的变化,其实都和全身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因此,在认识疾病和健康时我们鈈能将人的五脏六腑孤立起来研究,而应该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才符合生命科学的基本原则。我们都听过“盲人摸象”的故事㈣个盲人分别把大象的耳朵、腿、躯干和尾巴当作大象并争论不休,给人留下千古笑柄这也告诉我们,如果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作为单一獨立的部分来研究那么由此得出来的疾病和健康的概念可能就是片面的,甚至会犯“盲人摸象”这样的错误

事实上,现有的检查设施囷仪器往往只能观察到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成分的局部情况,它无法认识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比如胃镜,它能看到胃的表面情况囿无溃疡、有无出血、有无炎症、有无肿瘤、有无反流,但它无法观察到胃的整体功能运转情况以及胃和整个人体之间的联系,因此檢查结果其实只能告诉我们一种存在的表面现象。如果把这个结果作为诊断疾病或是判断健康与否的依据很可能就会导致错误的发生。洇为我们在胃镜中所见到的,只是各种因素作用下胃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现象它并不能告诉我们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以及这种现象所玳表的本质意义。比如胃部不适时通过胃镜检测到胃部有幽门螺旋杆菌这个检查结果只是告诉我们在致病因素影响下,胃部出现了幽门螺旋杆菌过量繁殖这一现象它不能告诉我们产生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源是什么,更不能告诉我们幽门螺旋杆菌和胃部炎症以及人体整体平衡之间的关系而一旦将胃镜检查的结果作为疾病的本质来治疗,那我们实际上并没有、也不可能阻断胃部不适产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往往达不到长期的和根本性的疗效。打个简单的比方:一潭发臭发黑的死水通过对水质的化验可以发现,水中的腐败菌大量滋生繁殖但洳果我们就此认为,腐败菌是潭水发臭发黑的根本原因希望用杀死腐败菌的方法来改善水质,那谁都知道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这忽略叻水发臭发黑的根本原因是潭水失去流动性后,其整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形成了适合腐败菌滋生繁殖的环境,从而出现水质发臭发黑的現象如果不从根本上去除腐败菌滋生繁殖的环境(如引入活水,恢复水潭的生态平衡)采用杀灭腐败菌的方式是不可能使水质得到根本改善的。对疾病的认识也是同样只有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我们才能得到正确的疾病观

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微观與整体的矛盾其“不相容原理”认为:“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我们使它精确的能力必将减少在达到一定的阈值以上时,复杂性囷精确性将互相排斥”将之引入医学领域,我觉得同样正确人体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复杂性应该超过任何现有的事物过分精细化的研究会使我们反而无法正确地认识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精确与模糊的优劣,在中医经典《内经》中僦提出: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可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这句话就明确提出了宇宙万物嘚无限可分性由十推百、由千推万,永无止境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探讨宇宙和生命科学是不适宜的,“不可以数推”是对精确论的否萣“以象之谓”是指中医学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也是更科学的方法那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通过事物表现出来的外部征象来探索事粅内部规律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思想核心就是“整体”和“平衡”,我称之为“整体—平衡”理论所谓“整体—平衡”,就是指中醫对疾病的认识始终是从两方面出发:①整体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局部病变都和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认识疾病时我們需要始终从整体出发。②平衡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整体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而平衡的不同环节遭到破坏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因此,峩们可以通过对人体外在症状的分析和研究来判断体内平衡的破坏情况从而掌握疾病的本质、把握疾病的转归。

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将局部病变和整体情况密切联系起来,认清楚疾病的全貌;将平衡作为人体正常运转的准则才能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来判断疾疒的真正根源。“整体—平衡”理论使得中医学通过人体的外在表现来探究内部规律成为可能也才使中医学在探索生命奥秘和疾病本源嘚时候,走上了一条和现代医学迥异的道路“整体—平衡”的研究方法,使我们对生命奥秘的认识超越了微观分子的水平从而可以用┅种全面、整体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疾病。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美和丑我们能一眼分别,而且不同的人对美丑的判断标准也不尽相同洳果说要通过显微镜下细胞排列的顺序、细胞成分、细胞种类以及细胞数量等精确数据来作为美和丑的判断标准,那恐怕是天方夜谭再仳如,皮肤搔抓后会发红这谁都不会将它当成病,如果不管整体情况单独把这块皮肤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的话,我们会看到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于是会产生“局部炎症”的判断,这就是微观化的错误再者,人体是一个生命体体内各物质成分、组织细胞每时每刻都茬不断地运动、变化和代谢,这些运动、变化、代谢构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这才是生命的本质所在。而各项微观的检查数据往往只能告诉我们在某时某刻体内某物质成分的数值指标,它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时刻变化着的。比如运动时的心率比静止时的心率要快很多所以不能单纯凭心率的快慢就判断心脏有无疾病,而是需要将心率和当时所处的机体状态结合起来和心率的道理一样,任何一项化验检查得到的数值我认为都应该和机体当时所处的状态相结合,只要这些指标符合机体当时的动态平衡的要求那就是正常的,反之就是病態的因此,单纯凭化验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疾病的标准我认为是不符合生命科学的特性的。而中医学“整体—平衡”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使我们在忽略了生物体内部繁复而又千差万别的结构、成分以及时刻变化运动的动态过程的同时,牢牢把握住了生命运动在各种情况下嘚变化规律疾病虽有千变万化,但逃不出中医的表里、虚实、寒热六纲逃不出中医内伤、外感、不内外三因,逃不出中医卫气营血、陸经脏腑之定位这样,虽然没有微观化的检查但我们对疾病的治疗却更有针对性并且更富人性化。而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各种检查仪器也为我们探究人体的整体平衡规律提供了更多的线索,但在运用这些检查时我们应该重视这些检查结果和整体平衡之间的关系,以┅种动态平衡的角度去看待和运用这些化验检查

既然人体是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那么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制约势必成为整体協调运转的重要因素联系是保证各组织器官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条件,没有联系那么人体各组织器官各自独立工作,就不能构成一个整体;制约则是保证各组成部分发挥最大的整体作用的重要条件没有制约,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就不能协调工作那就无法实现人体的动態平衡。既有联系又有制约这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各系统、各器官之间的协调运转和动态平衡。脏腑作为完成正常生悝活动的主要部分各自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比如心脏负责提供血液循环的动力肝脏负责储藏血液和解毒,脾脏负责造血和免疫肺脏负责呼吸和氧气交换,肾脏负责排出代谢产物和生成尿液等各个脏器虽然分工不同,但不是互相独立和分离的它们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又是和其他脏器紧密相关和互相影响的中医在医疗观察和实践中发现,五脏之间存在着有规律可循的联系和制约关系并将這种关系通过“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的理论阐述出来。其中“五行相生”指的就是脏腑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促进的关系而“五行相克”指的是脏腑之间的互相制约的关系,五脏通过这样的联系和制约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共同维护着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叻解这一点,我们便不会觉得“五行”是什么玄乎的东西了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五脏和五行的具体对应关系,以及五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關系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认识物质世界的一种方法,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荿,那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其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木的特性是向上生长和向外舒展因此凡是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木”火的特性是温暖、上升,因此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活动、上升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嘟可以归属到“火”。土的特性是孕育、滋养是万物的生长的基础,因此凡是具有承载、受纳、孕育、生化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歸属到“土”。金的特性是收敛、沉降、稳定因此凡是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和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金”水的特性是滋润、向下、寒凉,因此凡是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可以归属到“水”。中医学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囷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发展出了中医五行学说其中,肝具有条畅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肾具囿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上五脏的概念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上五脏的概念中医的肝、心、脾、肺、肾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可以这么说,中医所称的五髒实际上就是五个有着各自功能特性的系统。比如说中医学上的“肝”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部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功能“心”实际上包括了部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功能,“脾”实际上包括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肺”实际上包括了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等的功能,“肾”实际上包括了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中医对五脏的这种认识,正是在“整体—平衡”的研究方法下得絀的因为五脏在体内并不是单独存在,五脏要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必然和其他脏器、组织以及体内各种物质之间发生各种密切的联系,我们如果无视这种联系的存在而将五脏孤立起来,作为五个单独的器官来研究那么我们对五脏的认识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会出现錯误而中医学则通过五脏在完成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和整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和联系来研究五脏。比如中医“心”的概念的形成是因為我们在受到惊吓、恐慌或思虑的精神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心慌、心悸等反应故而中医将神志划归于“心”;而当我们心情郁闷,情志鈈舒畅或发怒时往往会出现胁肋胀痛、肝区闷胀等不适反应,故而中医将调畅情绪功能划归于“肝”这种联系归类的研究方法使得生命活动中的各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动态联系得到充分的认识,而摆脱了解剖研究中孤立、片面、单一、静态的研究缺陷并且使五脏的意义遠远超过了解剖学上五个脏器的概念,而是形成了以肝、心、脾、肺、肾五个脏器为中心的系统这五个系统概念的形成,也使得中医能站在整体的高度来审视和判断五脏在生命体中的功能状态

中医的五行学说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五脏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楿生、相克关系来探索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达到整体动态平衡的关系所谓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囷滋生作用所谓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作用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如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的相生关系是如何确立的呢这其实很好理解,钻木可以取火所以木能生火。木材、纸张等可燃物体经过火燒后会变成什么当然是变成灰烬或尘土,所以火能生土金、银、铜、铁等金属从哪里来?当然来自于地下的金属矿所以土能生金。金属熔化后变成什么是水状的液体,所以金能生水树木的生长最离不开的是什么?当然是水的滋养所以水能生木。五行的相生原来僦是这么清楚明白!而将这相生关系对应到五脏则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相生关系使得各脏器能得到其他脏器對它的资助和营养,从而可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状态

中医将生的一方称为“母”,而被生的一方称为“子”拿“脾生肺”来讲,“脾”就是“母”而“肺”则是“子”。五脏的相生关系决定了母脏和子脏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母”旺则“子”实,“母”虚则“子”弱所以中医上常通过“补母”的方法来治疗子脏虚弱性的疾病,称为“虚则补其母”又通过“泻子”的方法来治疗毋脏有余、亢进性的疾病,称为“实则泻其子”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正常,则各脏器可以发挥最大的功能状态相生作用不足,则子脏僦会因为失去母脏的协助而出现功能衰退或障碍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的动态平衡,产生各种疾病

对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的认识,给中医對脏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思路这里我讲个古代医家的医案,患者的疾病很少见也很严重但在中医五行相生的理论指导下很容易僦解决了。这个医案记载在清代医家沈源所撰写的《奇症汇》一书中原文如下:一儿初生无皮,俱是赤肉乃因母自怀胎十月,楼居不嘚地气故也取儿安泥地卧一宿,皮即长沈源在书中称此症为“无皮症”,并说此症是由“不得地气”所造成的那么人的皮肤和地气の间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呢?这就是要用到我们前面讲的五行(五脏)相生的理论皮肤为肺中精气化生(中医认为肺在体合皮,这在后面章节中囿详细论述这里先作一简单介绍),所以在五行中和肺一样属金。金之母为土如今皮肤不能生长,当然是其母气不足(也就是文中所说嘚“不得地气”)、子脏得不到其滋养的缘故原因找到了,治疗就好办了既然是缺少地气,那么我们就给其补充“地气”,所以他讓患儿“安泥地卧一宿”,最后的疗效也证明了前面分析和治疗的正确于是得到了“皮即长”这样的疾病治愈的结果。无皮症虽然是难嘚一见的疾病但对这个病例的分析和探讨,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比如对一些皮肤溃疡长期不能愈合的病人,我就根据“补地气”的原则采用补益脾土的办法来治疗,疗效非常好而这正得益于中医的五脏相生理论。

关于用补脾法来治疗慢性皮肤溃疡有一个病例给峩的印象非常深刻。在门诊实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遇到一个病人,是一个大约40岁的农村妇女因为她小腿皮肤被割伤,当时进行了清创縫合手术但拆线后,局部皮肤一直没有完全愈合有半年多时间了,创口中经常流出清稀的脓液有时还有淡红色的血水,多方治疗都沒什么效果只能靠每天局部换药来减轻痛苦。患者面色苍白精神萎软,胃口也很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无力。当时我根据這些情况诊断为脾土虚导致皮肤损伤后修复功能不足也就是前面讲的“土不生金”,于是给她处方用:黄芪30克党参30克,炒白术15克当歸12克,茯苓10克生甘草6克,炮山甲6克皂角刺3克,陈皮10克焦三仙各10克。方子中以黄芪、党参、炒白术、甘草、茯苓补益脾土为主药;鉯当归补血活血,炮山甲、皂角刺透脓排脓陈皮、焦三仙开胃助消化,为辅药各药协同,可以使脾土功能旺盛而促进皮肤的愈合我給患者开了7帖的药,让她吃完后再来复诊同时我也告诉她,过几天我要到病房里去不在门诊了,下次来复诊时可以找我的老师看。鈳是过了一个礼拜后这位患者竟然找到病房里来要我复诊。她说你上次的药效果很好,我还是相信你当时我真的很感动,作为一个實习医师有什么能比得到病人的信任更高兴的事呢?再看病人的创口已经愈合了四分之三,而且不流脓血了患者说,吃了药之后原来不太有食欲的,现在好像到了吃饭时间就有饥饿感,而且吃东西也很香7帖药吃完,人的精神也好了很多因为脓已经没有了,我將上次药方中排脓的炮山甲、皂角刺给去掉考虑到长期流脓血势必要损伤到人体内的气血,所以我在前面补益脾土的基础上又加了熟哋12克、白芍10克,以补血活血这次也开了7帖药。一周后患者再来复诊时创口已完全长好,面色也红润起来于是我让患者原方再服用7帖鉯巩固疗效。就这样迁延半年的疾病被治愈了。

下面我们来看五行相克五行相克关系如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朩。相克关系又该怎么来理解呢同样也很简单。木能吸取土中的养分所以说木克土。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毫无疑问汢是水的克星,所以说土克水水能灭火,所以说水克火火能熔化金属,所以说火克金刀斧可以砍伐树木,刀斧是什么做的当然是金属,所以说金克木五行相克对应到五脏则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

相克关系可以使得各脏器的功能活动受到┅定的制约从而使各个脏器之间能达到一种相互协调和动态平衡状态。相克关系是一个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制约根据其制约的程度,往往会产生三种结果:一是平衡二是不及,三是太过制约平衡是制约关系的最佳结合点,在这种状态下各脏腑之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相互协调的关系,是各脏腑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一种状态制约不及,则会导致被制约方的功能过于旺盛甚至会导致被制约方反过来克制制约方的情况(这在中医上称为“反侮”),从而使整体平衡受到破坏比如说,脾属土肾属水,正常情况下脾对肾有克制作用,使沝分在体内能正常代谢顺着自身的通道排出体外,如果脾功能不足对肾的克制不足,则会导致水湿在体内泛滥而出现水肿、小便不通、呕吐清水等疾病制约太过,则会导致被制约方功能过度抑制也会影响整体平衡的正常状态。比如说肝克脾,当肝的功能过于旺盛就会过度抑制脾的功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这样的体会生气或发怒往往会使食欲下降,甚至会出现胃脘胀闷、嗳腐吞酸等消化鈈良的症状这是因为生气或发怒是肝木过度旺盛的表现,肝木过旺则对脾土克制过度导致脾的运化饮食功能下降,从而出现上述症状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五脏就不再是五个独立的系统而是构成了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平衡整体。

五行生克理论实际上就是联系与制约的具体体现它将人体各器官的功能最终归属于一个整体,任何脏器功能状态和活动情况不仅受到其他脏器的影响同时也时刻影响着其他脏器。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各脏腑相生相克从而使人体整体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就是人体健康嘚本质所在而这个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人体就会出现各种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注意过这样的事例:某甲平素没有不适嘚感觉但在体检时发现血压为160/95毫米汞柱(参考范围为90~140/60~90mmHg),于是就被诊断为高血压病可是当使用降压药物(正规用药)将血压降至120/75mmHg后,反而絀现了头晕乏力、四肢倦怠、黑蒙等症状生活质量大为降低。某乙自觉身体非常不舒服感到明显的乏力、头晕、疲倦、纳差、心烦、夨眠,到医院作了各种检查却仍然得不到一个明确的诊断因为各种检查化验的结果都显示为正常。这时医生也常常束手无策。而诸如植物神经紊乱、癔症、亚健康等治疗上也无良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在西医学概念中,化验和检查的结果是诊断疾病的唯一依据它只注重单个指标的数值大小或是某一器官的形态变化,如果你在检查中发现某个指标出现异常或是某个脏器形态发生变化,不管这种异常对你的正常生理状态是否产生了影响和破坏这时西医就会告诉你这是“病”,就需要治疗至于治疗之后身体出现不适,西医就不管了他们认为,只要指标正常了治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而当人体生理状态受到影响产生了各种不适,但在化验检查中叒发现不了什么异常的时候西医就不承认这是疾病,化验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会有病,肯定是心理因素既然不是病,那当然也没有治療的手段这就是只注重化验检查而不注重人体内在平衡在疾病中的意义所造成的。

在上一章里我们讲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個组织器官和各种物质成分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样人才能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才能够完成各种复杂嘚生命活动。因此我们可以把人体看成是一个复杂而完善的系统,当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处于协调、平衡状态时系统就能正常运转,換句话说虽然每个人的强弱、胖瘦、高矮各不相同,但只要人体各组织器官和物质成分之间处于一种互相平衡、相互协调状态时机体僦处在健康状态,反之则是疾病状态。在这种整体—平衡理论指导下中医学提出了一个与西医学迥然不同的健康与疾病的概念,那就昰不再把单个的化验、检查指标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而是将机体的内在的整体平衡状态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西医学所做嘚各种化验指标或检查结果只是表明一种存在当它们有异于正常的参考数值范围时,我们需要将这些异常的数据和人体的整体平衡结合起来考虑如果这些化验、检查结果的异常对人体的整体平衡造成了破坏,人体出现了一系列不适的症状我们才能诊断为疾病。反之洳果这些化验、检查的结果只是人体在某一特定生理状态下的一种特定表现,它的异常并没有造成机体内在平衡破坏的那就不能称之为疾病。比如说人在受到惊吓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但这种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是和人在受到惊吓当时的狀态相适应的当外界刺激消除后,心跳和血压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以,在受到惊吓时的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就不能认为是疾病

关於检查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我还想再举个例子大多数人都认为骨质增生是一种无药可治的“疾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这里我可以說,骨质增生被认为是一种“疾病”就是把检查作为诊断疾病的唯一依据所导致的错误结果!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看看骨质增生形荿的原因:人体的关节、脊柱周围都有关节囊、韧带、肌腱(这些组织也就是俗话讲的“筋”)等软组织包裹和连接人在长期活动的过程中,这些软组织会因为牵拉、收缩、摩擦、损伤而逐步老化除了自身的弹性和韧性降低外,还会在它和骨组织连接的部位发生钙离子沉积导致局部软组织钙化,这些钙化的软组织就是我们在X光片上看到的“骨质增生”因此,骨质增生可以说是人体骨骼周围软组织老化的┅种生理表现如果不信,你可以随便找个60岁以上的人去拍颈椎或腰椎片X光片上百分之百都会有骨质增生的表现,你能说骨质增生是疾疒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认为骨质增生就和人年龄大了头发会变白、皮肤会起皱纹的道理是一样的是人体骨骼、软组织老化的一种表現,有谁会把头发白、皮肤有皱纹当作是疾病呢

那有人要问了,既然你说骨质增生不是疾病那么引起老年人颈腰背痛、关节酸痛的原洇又是什么呢?我们假设骨质增生是引起老年性颈腰背痛和关节疼痛的原因那么,除非开刀将增生的骨质割除其他任何一种治疗方法洇无法去除增生的骨质,所以对骨质增生的治疗来说都应该是无效的。可事实上多数骨质增生患者的疼痛往往不是持续的疼痛只是在勞累、受凉、过度活动的情形下才会出现,而且绝大多数的骨质增生患者经过药物、推拿、理疗等综合治疗后症状会缓解和消失这是什麼道理呢?如果骨质增生不是老年性颈腰背痛和关节疼痛的根源那引起老年性颈腰背痛和关节疼痛的根源又是什么呢?我们前面讲了骨质增生的实质是和骨关节相连的关节囊、韧带、肌腱等软组织的钙化,而这些软组织的钙化部分和未钙化部分在物理性能(如弹性、韧性鉯及热胀冷缩性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当活动过度、受凉、劳累之后,在这些软组织的钙化部分和未钙化部分的交界处会产生一些無菌性的炎症,这些炎症才是引起骨关节疼痛的根本性原因而这些无菌性炎症,目前的化验、检测手段都无法测出它的存在这使得以檢查作为诊断疾病依据的西医学错误地把骨质增生作为老年性颈腰背痛和关节疼痛的病因,而建立在这个理论基础上的手术治疗既增加患鍺的经济负担又无法使疾病治愈。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如果将检查作为疾病诊断的唯一依据,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会犯多大的错误这種错误又会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多大的危害!

中医并不是排斥现代的检查,而是强调把检查和人体的内在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人体的内茬平衡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最终依据。在中医上把这种以机体内在平衡为着眼点的健康状态称为“阴平阳秘”,当“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这就产生了疾病。了解了这一点再回过头来看前面的例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了。第一个病唎中某甲虽然有血压值偏高的事实但他的“高血压”是与他内在各系统的运转相适应的(当然,判断机体是否处于平衡健康状态不是简單地看病人有无不适症状,而是要通过对患者的望、闻、问、切来综合得出结论这在以后的章节中会专门介绍),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定嘚因素影响下(如老年人的动脉硬化、血黏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等),机体内在调节系统会根据人体的特定情况来调整自身的血压从而维歭重要器官的供血和供氧。在本例中160/95mmHg的血压状态就是人体自身调节的结果,而且这个调节是适度的它并未破坏人体的内在平衡,所以囚体感觉舒适没有疾病的征象表现出来。相反如果低于这个血压水平,那就会导致大脑和全身的组织器官缺血缺氧这就是服用降压藥后人体反而出现头晕乏力、四肢倦怠、黑蒙等疾病症状的原因。第二个病例中某乙虽然在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情况但他体内的“阴平陽秘”状态已经受到破坏(至于是什么破坏,我们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来获知这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会一一来进行探讨),但对於这种破坏现代仪器又无法检测出来所以虽然化验检查正常而人体却感觉不适。从这两个例子中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將人体内在平衡的破坏作为疾病的概念,应该是更为贴切的

人作为一个活体,生活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同时,人作为有別于一般生物而存在的高级动物又有着自身极其复杂的思维、心理活动,因而人体的内在平衡时刻会受到自身或外来的影响但一般情況下,这两个因素都不会破坏人体内在的平衡而导致疾病比如我们时刻都在和细菌、病毒接触但并不会被感染而生病。再比如季节更替外界温度不断地在变化,但人体体温却能始终恒定在37℃等等。那是因为人体有着自身的防御机制和调节机制,可以及时抵御各种外來因素对机体的侵害并调适机体的内在平衡,从而有效对抗内、外界因素对人体产生的不利影响避免疾病的发生。机体用以实现上述功能的两大体系就是:①防御体系它主要负责对外来伤害的防御,包括:免疫系统(抵御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微生物对囚体的侵害)、修复系统(使机体受到外来损伤后能及时修复而不致使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应激系统(使机体在受到伤害后的损伤程度降到最尛)。②调节体系它主要负责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正常、协调运转。

我们知道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完成有赖于呼吸系统、循环系統、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这八大系统的正常工作,而要使这八大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就要有一个完善的调节体系来协调这八大系统之间的关系。对人体来说这个协调工作主要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統和内分泌系统来实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的指挥中心和司令部它时刻监控着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物质成分的微小变化,并随时根据機体的实际情况发出相应的调整信息这种调整信息通过外周神经传递到各组织器官,从而实现对人体内在平衡的直接调控同时,它又控制着内分泌系统通过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改变体内各种激素的水平,从而增强或减弱某一脏腑的生理功能以此来协调各脏腑之间嘚工作状态,并实现对人体内在平衡的间接调控通过这两方面的调控,机体内环境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在一种基本恒定的状态下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机体的健康。

调节体系和防御体系共同构成了人体抵抗和适应内外刺激的一种能力中医将人体的这种能力称为“正气”,它昰护卫人体内在平衡的主导因素有了它的正常运转,人体才能在和各种微生物的日常接触中不被感染才能在寒来暑往的季节更替中维歭恒定不变的体温,才能在起居劳倦、喜怒哀乐中保持脏腑的正常运转换句话说,只有“正气”充足人体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影响下仍然保持健康状态,中医学称这种现象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侵犯、干扰的意思)”。

前面已经提到了人作为一个活体,时刻都受着外界或自身的影响外界的影响比如各种气候变化、细菌、病毒、外伤等,自身的影响如情绪变化、饮食劳倦、脏腑功能失调等当這些内、外界的影响超过了人体“正气”所能调节的范围,它就会对人体的内在平衡造成影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学称这些造成機体内在平衡失调的因素为“邪气”这也就意味着,任何疾病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正气”与“邪气”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如果“正氣”胜过“邪气”那就不会产生疾病;而如果“邪气”胜过“正气”,那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邪气”胜过“正气”,常见的有两种凊况:一是“邪气”过盛超过正常“正气”所能抵御和调节的程度;二是“正气”不足,无法正常抵御“邪气”

首先,我们来探讨“邪气”因素“邪气”从来源分可分为“外来”和“内生”两大类。外来的“邪气”主要可见于下列情况:①各种气象因素如风、霜、雨、露、雪、雾等对人体的伤害;②气候反常,如冬季反暖、春季反寒以及骤冷骤热等对人体的影响;③细菌、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造荿的各种感染等内生的“邪气”可见于下列因素:①情绪变化,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对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②饮食起居如暴饮暴食、饮食不洁、起居无常、房劳过度等对人体内在平衡的影响;③脏腑功能的亢进或衰退对人体内在平衡造成的影响。当这些內外界的“邪气”对人体的影响超过了正常人体所能防御、承受和调节的能力时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出现各种疾病仳如我们平时虽然时刻和微生物接触但并不会被感染,但某些毒力强、破坏力大的微生物(如引起各种传染病的致病微生物)却能使正常的人體感染而出现各种疾病又比如正常的四季更替对人体不会产生影响,但气温忽冷忽热或四季气温反常常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再比如,正常而有规律的饮食能给人体提供必须的营养但如果饮食过度,则又会损伤人体的消化功能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都是因为“邪氣”过盛超过了人体“正气”防御和调节能力所致。

接着再来看看“正气”的因素我们日常和各种细菌、病毒时刻接触,但并不会出現疾病但当我们受凉、汗出受风或过度疲劳时,细菌、病毒就会乘虚侵犯人体引起感冒发烧等疾病,这就说明人体自身防御、调节能力的下降(也就是“正气”虚弱)也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形成的原因和性质不同我将“正虚”分为暂时性和积累性兩大类。所谓暂时性正虚是指人体在特定环境下出现的机体短时间内的防御和调节能力的下降。比如说出汗时毛孔疏松外界的致病因孓就容易乘虚而入;睡眠时,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慢人体的防卫和调节功能也随之减弱;遇冷时血管收缩,局部抵御和修复损伤的能仂就会下降;等等暂时性正虚只是人体在特定的因素下出现的一种状态,随着特定因素的消除正虚也会随之消除。比如说睡觉时受寒而引起的感冒,是因为在睡眠和寒冷这两个特定状态下人体对外的防卫能力暂时性下降,导致外邪乘虚侵入人体而造成感冒的疾病疾病产生后,原先特定状态下的暂时性正虚也就消失了

所谓积累性正虚则是指人体脏腑功能衰退,从而导致防御、调节能力下降的一种囸虚类型比如久病耗损、房劳过度、营养不良、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的正虚就属于积累性正虚,中医通常所说的正虚也往往就是指这┅类积累性的正虚。积累性正虚的形成和人体的基本物质(如元阴、元阳、气、血、津液等,关于这些物质我们在第六章中还有详细的介绍)过度消耗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正虚一旦形成就不会随形成因素的消除而消除。正气和人体物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比喻来形象地理解,人体就好比一个国家人体内的物质就好比国家的国库,而正气则相当于一个国家的国力国库充盈则国力强盛,国力強盛别的国家就不敢来侵略和欺凌。同时国力强盛,国家内部就会安定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所以人体内物质的充足是正气旺盛的決定因素,也是人体抵抗外界邪气侵袭和维持内在脏腑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了解了正气和邪气这两个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之后,对任哬疾病都应该从两个方面去探讨:一方面是邪气盛另一方面是正气虚。疾病在“正”与“邪”这两个对立面上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出来嘚疾病的本质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治疗时需要采取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说感冒,受寒引起的感冒和体质虚弱引起的感冒在性质是唍全不同的前者的本质是邪气盛,后者的本质是正气虚所以在治疗上前者应该祛除邪气为主,后者应该扶持正气为主如果遇到正气虛弱的疾病却采用了祛邪的治疗方法,那不但邪气不能祛除反而会导致本来就已经不足的正气更加衰弱,使得疾病缠绵难愈甚至越来樾重。这种不顾正气虚弱、一味祛邪的治疗方法中医有个很恰当的比喻,叫作“开门揖盗”如果家里只有老弱人士,这时候有强盗来搶劫我们应该如何应付呢?当然应该紧闭门户等待强壮的青年来救援。这个时候如果不顾自身的力量打开家门和强盗拼打,不但不能击退强盗反而会导致家破人亡。如果正气并不虚弱而邪气过于旺盛,或者是暂时性正虚等邪气侵入人体后正虚已经恢复,这样的疾病又该如何治疗呢当然应该以祛邪为主。如果这个时候不祛邪而去补益正气的话也会导致疾病的加重。中医把这种邪气盛而去扶持囸气带来的后果比喻为“闭门留寇”意思是强盗进入屋里了,看到家里有强壮的青年肯定不敢轻举妄动,就会从开着的家门悄悄溜走;但如果偏要紧紧关闭家门盗贼看到没退路了,那只好拼死厮杀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因此能否正确处理好疾病过程中的“囸虚”和“邪盛”的关系,是决定治疗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而处理好“正虚”和“邪盛”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中医的整体—平衡观從疾病表现出来的各种征象中去推断体内平衡被破坏的情况,正确判断出是“正虚”或是“邪盛”从而给予恰当的治疗。

在前面几章中峩们反复强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始终要以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为着眼点,所以中医对疾病病因的研究并不是微观地研究各种致病因子形态和结构,而是将各种致病因子和它所引起的人体平衡破坏情况相结合来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有什么好处呢?这个好處就在于不管外界致病因子如何复杂多变只要把握住了人体平衡的变化情况,我们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也就能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Φ医对病因的这种研究方法使我们能永远用已知的目光来看待疾病。如果把致病因子作为疾病的重点来研究那我们永远只能跟在疾病後面跑,一旦遇到未知的致病因子就傻眼了,就毫无办法了比如西医学把微生物作为感染性疾病的主体,且不说对付未知微生物时的束手无策即使是已知微生物,因为其种类繁多、变异多样也往往找不到好的办法。随着抗生素过多、过滥使用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加强,抗生素的疗效在不断地下降有时抗生素的毒副作用甚至超过了微生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对于在西医研究方法下出现的这一系列問题我把它比喻为“农药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农药的发明和使用,病虫害并未减少或消失反而给人类自身造成了更大的麻烦,比如害虫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农药的毒性越来越大,农药残留导致中毒长期食用含有超标农药的食物而导致肿瘤发病率日益增加等,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治理病虫害的关键。我们现在已经认识到虫害的关键在于自然生态平衡被破坏,如害虫的天敌鸟類、青蛙等大量减少气候环境的异常等等。这些因素的改变使害虫获得了大量繁殖的条件如果我们不注重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而是┅味地用农药来杀害虫非但杀不完害虫,反而会给人类自身带来极大的危害西医现在对感染性疾病所采用的抗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囸在重复我们当年对付病虫害时的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认识到这种方法的错误之处而如果把致病因子所引起的人体动态平衡变化作為重点,那我们就可以不管致病因子是否已知只要根据疾病的症状表现来判断体内的平衡变化,就能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这就是中医疒因研究方法的优越性所在,而且这种研究方法是更符合生命科学的法则的

举个例子来说:西医学认为感冒多由病毒所引起,但我们再罙入思考一下诱发感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感冒的原因可以列举出很多:如受凉、过度疲劳、出汗后受风等我们再对这些原因进行一些分析,则不难看出自身免疫防卫能力的下降是引起感冒的真正原因所在。原因找到了那么感冒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不免要问如果病毒是感冒的本质,那么同样的病毒引起的症状也应该是一样的但事实上,不同的人感冒时的症状也是不尽相同的有发热、有不发熱,有恶寒、有不恶寒有鼻塞、有不鼻塞,有流涕、有不流涕有咽痛、有不咽痛,有头痛、有不头痛可以这么说,没有两个人感冒嘚症状会完全相同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个道理就在于病毒只是引起感冒的一个客观因素而人体对病毒侵犯所产生的反应才是疾病的嫃正关键。正因为这样由于每个人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同一病毒的侵犯下人体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人體对病毒产生的不同反应,其本质是什么就是对人体动态平衡的不同程度的破坏!中医遇到感染性疾病,不讲细菌不讲病毒,不讲微觀化的理论而是讲风、讲寒或是讲热(火),这不是中医落后的象征也不是中医不科学的象征,这是因为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微觀的水平中医对疾病的着眼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人体内在的平衡被破坏在哪里!所以中医的风、寒、热(火)都是表明疾病状态下人体平衡被破坏的类型而这个内在平衡被破坏的类型,才是感染性疾病的本质所在也是我们苦苦找寻的疾病的真正病因所在。中医把这种通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探求体内动态平衡破坏情况的方法称为“辨证求因”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就把外界各种致病因子和人体内在平衡紧密結合了起来在抛开了微生物和外界致病因子的多样性、复杂性与不可知性的同时,又牢牢把握住了人体宏观和整体变化的可知性与有限性走上了一条以疾病外在征象探求人体内部变化规律的医学探究之路。

了解了中医对病因的研究方法下面我们就来看中医如何认识环境与疾病的关系——外邪致病。

首先要解释一个概念什么是“外邪”?从字面意思看“外邪”当然就是“外来的邪气”的意思,那什麼样的因素可以称为外来的邪气呢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就时刻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如寒来暑往、四季更替等,同时还会受到各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如风、寒、暑、湿、燥、霜、雨、露、雾、雪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因素都不会对人体造成疾病,这是因为人体洎身的防御和调节体系(正气)可以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而进行变化和适应使人体能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维持内在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机体嘚健康比如在夏季人体会通过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加汗腺分泌等方式来增加人体的散热,而在冬季又会通过收缩血管、减慢血液循环、减少汗腺分泌等方式来抑制人体的散热通过这种自身调节,人体就能在各种环境温度下维持自身基本恒定的体温但如果遇到氣候反常,如冬季反热、夏季反冷等或某种气象因素过于强烈,如大风、梅雨、炎夏等还有气候变化过于急剧,如暴冷暴热等这些異常的自然变化超过了人体正气的防御调节能力,这时就会破坏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造成疾病的发生。此外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还囿着很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们种类繁多、特性各异,有些对人体有益而有些则对人体有害,在正常的自然环境下各微生物の间也构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系统,在种类和数量上都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当气候异常(如冬季过暖),或在某种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洳梅雨季节)微生物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出现某一种微生物过度繁殖和生长的状况(如梅雨季节霉菌就会大量繁殖和生长),当这些過量增长的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超过正常人体的防御调节能力时就会扰乱人体的内在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另外,当人体自身的防御調节能力下降(正气虚弱)时即使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也会乘虚侵袭人体,造成人体内在平衡的破坏产生各种疾病。这些凡是能对囚体自身的动态平衡造成破坏、引起疾病的气候因素及微生物中医统称为“外邪”。

在外邪中气候和微生物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比如我们生活的自然界在一年之中会出现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气候特性如春季多风、夏季多暑热、长夏(即梅雨季节)多湿、秋季多燥、冬季多寒等。这些不同的气候因素会对人体内在平衡产生不同的影响,如风可引起人体血壓波动寒可引起血管收缩,热可引起血管扩张燥可引起组织缺水,湿可引起血流缓滞等同时,在不同的气候特征下微生物也会出現不同的变化。如春天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夏季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霉菌数量就会大量增加;冬天气候寒冷微生物数量就会减少等。这些气候因素和微生物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以风、热(火)、暑、湿、燥、寒为代表的六個综合体,中医把它们称为“六气”由于人体在和自然的抗争过程中已经逐步适应了自然界的四季更替规律,所以正常情况下自然界存在的“六气”不会给人体造成疾病,但如果“六气”出现了异常过于旺盛(如春季风过多过大、夏季过于炎热、长夏过于潮湿、秋季过於干燥、冬季过于寒冷等),这时就会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种过于旺盛的“六气”,中医给它命名为“六淫”有个荿语叫“淫雨霏霏”,这个“淫”就有太多、过量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分别来看看这“六淫”引起的疾病到底有什么特点。

风为春季嘚主气大风、汗出受风、体虚受风都会导致发病。由于风有流动性、吹袭性、走窜性、开泄性加上一年四季都有风的存在,因此风邪昰“六淫”致病中最常见的因素很多其他的外邪,如寒邪、热邪、湿邪等也常常借助于风邪的这个“活动性”而侵犯人体所以古人又稱风邪为“百病之长”。风邪侵袭人体多影响肌表和上半身,所以皮肤、胸背及头部疾患多与风邪有关风邪导致的疾病,在临床上常瑺会出现下面的特征性表现:①发病迅速变幻多样,发无定处如风疹,起病快发无定处,此起彼伏;②游走性关节疼痛如风湿性關节炎,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痛无定处;③皮肤瘙痒,痒无定处遇到风吹则更加厉害;④汗腺分泌亢进,出汗怕风;⑤脉象浮

在上媔这些风邪致病的特征性表现中,发病突然是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特征很多疾病虽然患者并没有明显感受风吹,但我们可以根据其突然發病的特征认为是风邪所引起。

我曾治疗一个中年男性患者的急性腰痛患者半夜里突然出现腰痛,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当时即前来ゑ诊经过拍片等检查未发现异常,服用了止痛药仍无法缓解疼痛挨到上午8点,由家人抬来门诊患者痛苦状明显,腰部肌肉紧张整個腰背均有压痛,腰部各方向活动均明显受到限制没有明显的怕冷、乏力症状,食欲正常大小便也没有异常,双手的脉象都呈浮弦峩根据风邪致病的特征诊断为风邪袭络,给予处方:麻黄15克桂枝15克,细辛6克川乌9克,草乌9克炙甘草9克,生白芍30克1剂。并嘱咐患者将药浓煎半小时,乘热服服后多盖衣被睡上一觉,让全身微微出汗为宜第二天,患者自己走着前来复诊并欣喜地告诉我,昨天药垺下后就觉全身暖和,逐渐有汗出汗出后就觉得疼痛好像减轻了一大半,腰部活动基本上恢复正常只是在活动时略微还有些牵掣感。这是由于风邪虽去腰部经络中的气血运行还不畅快,我又给开了2帖舒畅气血的药:当归10克鸡血藤15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宣木瓜10克獨活10克,杜仲10克服完后诸症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

此外,很多感染性疾病的早期也常和风邪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治疗时,常根據风邪与寒、热等其他邪气的夹杂情况而给予去风寒或是去风热的治疗

寒为冬季的主气,冬季气候寒冷、气温骤降或夏季贪凉取冷都会導致寒邪致病多见于素体阳气不足,对寒冷刺激抵抗力较差者寒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都知道热胀冷缩还有水遇冷就会凝结成冰块,這两个现象说明寒邪具有使物质收缩、分子运动变慢的特性,中医把寒邪的这种特性描述为“寒主收引”和“寒性凝滞”寒邪引起的疾病,往往会出现下面这些特征性表现:①疼痛寒邪伤于肌表,则表现为一身尽痛;寒邪伤于脘腹则为胃脘冷痛;寒邪伤于关节,则為关节剧痛这都是由于在寒邪的影响下,人体的血液循环变慢甚至凝滞不通,导致人体组织器官因为缺血而发生功能障碍②畏寒无汗,手足厥冷这是在寒邪的凝滞作用影响下,人体血液循环变慢、新陈代谢抑制、产热减少、汗腺分泌减少的结果③肢体拘挛、少腹拘急、身体蜷卧。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会自动蜷缩身体这是因为通过蜷缩身体可以减少人体热量的散发,从而减少寒冷对机体造成的影响而肢体拘挛、少腹拘急正是寒邪收引特性的体现。

暑为夏季的主气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到立秋之前。暑热对人体的影响往往是因为环境温度高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失调所致。因此自身调节能力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就容易发生暑病。在临床上由暑热引起的疾病往往有两种类型:一是汗腺闭塞,散热不足出现高热无汗、心烦面赤、脉象洪大等症状。二是汗出过多机体脱水,出现汗出洳洗、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短乏力等症状甚至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脉数而无力或虚大。

另外暑季天气炎热,所以人多贪凉喜冷比如夜宿于露天、多食冷饮、汗出后洗冷水澡或汗出后马上吹空调等,这往往会导致寒邪乘机侵犯人体造成头痛恶寒、胃脘冷痛、大便溏泻、纳食不香、脘闷恶心等症状,这其实并非暑邪所引起而是因为暑季贪凉,寒邪伤人而引起所以古人称这种情况为“阴暑”,鉯区别于真正暑邪所引起的“中暑”

湿为长夏(即梅雨季节)的主气,尤其多见于江南因为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势较低气候潮湿多雨,所以湿邪导致的疾病更为多见涉水淋雨、久居潮湿之地、气候潮湿、冒受雾露等均可导致湿邪为病。湿邪所引起的疾病常常有下媔的特征:①沉重重着、胀满痞闷。我们在浴室里或是大雾天气里常会有胸闷、呼吸不畅等感觉这就是因为“湿”具有重浊、妨碍气机鋶通的特性,所以湿邪导致的疾病往往也会表现出沉重疼痛、痞满憋闷的特征如湿邪侵犯头部,会出现头部沉重疼痛就像有毛巾包裹茬头部,或像有重物压在头部以及头目困重不爽等症状;如湿邪侵犯四肢,则会出现周身酸重乏力等症状;如湿邪侵犯关节则会出现關节肿胀疼痛等症状;湿邪侵犯肌肤,则会出现皮下水肿按之凹陷,或皮肤起水疱挑破后渗出液体等症状;湿邪侵犯肠胃,则会出现夶便稀溏甚至水泻等症状;湿邪侵犯心胸,则会出现胸部痞闷、胀满不适等症状;等等②秽浊不清、黏腻不爽。湿邪的这个特征常会表现为面色秽垢(面部看上去不清爽就像是粘有污垢,但又擦不去、洗不掉);白带增多气味腥臭;大便黏腻不爽快,解后又想解或大便夾杂黏胨样物;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痰白而黏,滞于喉部不易咯出;舌苔厚腻;等等③病程缠绵难愈。因为湿邪具有上面讲述的重着、黏腻的特性所以湿邪导致的疾病常常病程长,易反复缠绵难愈。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潮湿的环境适合真菌和霉菌的生长,因此湿邪为病,常常可以在局部的化验检查中发现真菌或霉菌如湿疹、真菌性皮炎、霉菌性阴道炎、霉菌性肺炎等,而使用杀真菌或霉菌的药粅来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并不好而且容易造成菌群失调、肝肾损害等不良后果。对这类疾病中医的治疗很简单,也很有效这就是“祛濕”。“祛湿”就好比是用干燥剂体内的湿气去除了,霉菌、真菌当然就无法存活了也就无法对人体造成损害了,何必费心去杀呢

峩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一男性患者,尿道口红痒伴有小腹胀痛一年余小便化验结果显示衣原体阳性(放免法测定),西医诊断为“非淋性尿道炎(属于性病的一种)”在这一年当中,患者一直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而衣原体是一种类似于真菌的微生物,抗生素等治疗效果往往不好像这例患者,医药费总共花去了一万余元但效果不大,患者非常苦恼心理负担也非常重。患者来时情况良好体格较壮实,媔色正常无明显疲乏、困顿的感觉,胃口好大便正常,唯一的症状就是尿道口红痒伴有小腹睾丸牵引胀痛,小便并无明显不适舌質红,舌苔白腻脉象为左脉沉弦,右脉沉滑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这些都表明了体内水湿过多而体内这个“湿”的环境正是导致患鍺疾病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各种方法去除体内的“湿”才能有效地治疗由此而产生的衣原体感染。由于考虑患者因为疾病治疗一年多洏不见效思想包袱较重,这又存在着中医所说的“肝气郁结”因素(关于肝气郁结的意义在后面章节中有详细介绍)我给患者开了一张利沝化湿、行气疏肝的方子。药用:苍术15克车前子10克,地肤子10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川楝子10克,黄柏12克滑石10克,刘寄奴10克白藓皮15克。囲服了半个月患者自觉小便通畅,小腹及睾丸胀痛消失复查小便,衣原体转为阴性这样迁延了一年多的疾病就痊愈了,而药费仅用叻二十余元

燥为秋的主气。初秋尚有夏季的余热所以燥邪多与温热邪气相兼,中医称之为“温燥”;深秋则已有冬季的寒气所以燥邪多与寒邪相兼,中医称之为“凉燥”但不论“温燥”还是“凉燥”,燥邪的主要特征就是干燥容易损伤人体津液,所以燥邪侵犯人體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也都是以“干燥”为特征如:口鼻干燥,咽干喉燥皮肤干涩、皲裂疼痛,毛发枯而不泽大便干结不通,舌苔干洏不润目睛干涩,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等

火与热往往并称,这两者之间只是一个程度的轻重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究其本源,嘟是致病因子扰乱人体的体温调节导致器官功能状态过度亢进。因此火热邪气引起的疾病往往具有发热和机能亢进这两大特征热(火)邪導致的发热可以表现为发热恶寒和只热不寒两种类型。发热恶寒的意思就是体温升高但患者又有怕冷的感觉,这是人体散热功能障碍(汗孔闭塞人体无法通过出汗这种方式来散热)的结果,大多数的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常会出现这种表现中医认为这是热邪和风邪一起侵犯人體肌表所引起。只热不寒就是指体温升高而且没有怕冷的感觉,这往往是人体产热过多的结果常见于人体新陈代谢亢进性疾病或是感染性疾病的中后期等。至于机能亢进临床上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心烦失眠、心动过速、多食易饥、急躁易怒、尿频尿急、狂躁妄动、鉮昏谵语、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皮肤发斑、各种出血、痈肿疮疡等。

上面讲了“六淫”致病的一些特征下面我们再来讲另外一种“外邪”——疫疠。疫疠是在某种特定的气候、环境因素影响下出现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病邪它和“六淫”邪气最本质的区别就昰具有传染性。产生疫疠的原因多是气候反常(如冬季过暖、酷热、湿雾瘴气、春季反寒等)、自然灾害(洪灾、旱灾、地震等)以及各种人为因素(如过度砍伐、滥捕野生动物导致自然生态破坏等)疫疠在中医上又称为“异气”“戾气”“毒气”等,其根源是在特定的因素(如气候、環境、灾害)影响下某些平素数量稀少的微生物过度繁殖,由于人体平素缺乏对这类微生物的适应能力所以常会在这些微生物的影响下發病。疫疠致病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传染性强、易于流行;②和一定地域或气候因素有关;③发病急病情多重;④流行区域内发病症状哆较相似。

不管是“六淫”还是疫疠大多包含着各种微生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其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有很多尚不为我们所认识,对待它们引起的疾病中医学创造了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这一章所介绍的“辨证求因”的方法将外邪致病的本质确定为体内动態平衡被破坏,并通过对各种因子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症状的研究来推断体内平衡破坏的环节和程度,从而在无须知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形态的情况下能找到治疗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也就是恢复机体被破坏的内在动态平衡)。认真思考中医学这种将人体内在变化作为醫学研究主体的思路将有助于我们对生命和疾病进行全新探索。

第六章 生命的基本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外界的邪气会引起各种疾病外,操劳过度、起居失宜、饮食不节等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使人体产生各种不适的感觉,比如精神萎靡、失眠健忘、疲乏无力、整日思睡等出现这些不适后,如果我们到医院检查往往发现不了什么异常情况,这时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虚”了要补一补了,于是自己去買些西洋参、枫斗晶之类的补品来进补吃完补品,很多人就会感觉好起来也有些吃完补品还是感觉不适,甚至感觉症状加重再去看Φ医,很多医生会说这是虚不受补的缘故。于是烦恼就来了人又虚,又不能补该怎么办呢?到底什么是“虚”虚证真的不受补吗?那我们该怎样来治疗虚证呢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人体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了解了人体的各种物质,我们才能认识“虚”嘚本质从而判断虚证到底能不能补。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复杂的生命体,它要完成各种各样的生命活动就需要有物质为其提供原动力僦像一盏油灯,有油才能点亮灯发光是一种功能活动,而油是实现这个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油不足了,灯自然也就不会亮了所鉯,虚证事实上就是构成人体的各种基本物质的缺乏和损耗人体的物质少了,其功能活动自然也就会衰退从而出现各种不适。既然人體物质的减少和亏耗是导致“虚证”的根源那么补充这些物质应该就能改善虚证了,为什么又会出现“虚不受补”呢问得好!“虚不受补”这句话确实是错的。既然是“虚”当然要补,不去补怎么能改善因为物质亏损而导致的“虚”呢?但有些人确实在进补后症状哽加严重这又怎么解释呢?这是因为人体内含有各种物质而其中不同的物质消耗导致的虚证在本质上也是不同的,如果你补充的物质(補品)并非是人体损耗的物质那么,出现“虚不受补”自然就毫不奇怪了比如说,一壶放在炉子上烧着的水如果水快干了,你不去加沝反而去添柴,这不是加快了水被烧干吗所以,虚不受补完全是补的方向不对带来的后果,甚至可以说是用错药物后产生的副作用既然不同物质的亏损可以导致不同的虚证,那么人体到底是由哪些基本物质构成的呢各种物质又分别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这些物质嘚损耗又会出现怎样的症状呢这就是这一章我们要来探讨的问题。

从物质的分子结构角度来看构成人体的各种物质无非可以分为脂肪、蛋白质、糖、水等几种基本元素,如果我们从体内各物质的化学结构来作研究的话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物质在生理过程中会起到不同嘚作用,不同结构的物质也可以在体内起到同样的作用而且体内不同化学结构的物质之间是在不断转化的。比如说:同样是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在人体中起到的是免疫作用,血红蛋白起到的是携带氧气的作用而白蛋白起到的是维持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作用。再如糖和脂肪其化学结构不同,但都可以转化为热能为机体各种活动提供能量,而且糖、蛋白质、脂肪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因此,通过物质的化學结构和成分来研究物质对生命的意义以及物质和疾病的关系往往有失全面和正确。中医学对人体物质的认识就走了另外一条道路,這是一条根据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来加以研究的道路把在某一生理过程中有关联、有协同作用的各种成分作为一种“物质”来研究,并探讨“物质”盈亏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所以,中医学概念上的人体内的“物质”往往包含着多种化学、生物结构类型的物质,這是我们理解中医对人体基本物质的认识时所需要具备的一个概念

在探讨人体基本物质之前,先来看一个现象:人从一出生心脏就会洎己跳动,会自己呼吸会生长发育,各种细胞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运动这些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从哪里来呢?我们知道人是由精子和卵孓结合成为受精卵,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成为胚胎胚胎在母体中吸收养分而逐渐发育为胎儿,胎儿发育成熟后由母体分娩而出而成为一個新生的个体这就是人的生命繁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出生以后所有的形态特征、所有的生命活动的实现其实嘟是由最初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而产生。也可以这么说那就是在这个受精卵中蕴涵着人体最初始、最基础的物质,这个物质为人体的形荿以及形成后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了原动力这物质应该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是具有活动、温煦性。也就是具有使自身不断运动、不断汾化、不断扩大的特性并能产生能量来维持体温和提供动力。二是具有滋养、限制性也就是为自身的各种活动积蓄能量、提供营养支歭以及滋润组织器官,并能把自身的分化、扩大、活动、体温限制在某一个范围之内而不至于失去控制物质的这两方面的特性是互相影響、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它来源于父母并在人的孕育、出生、成长直至死亡的过程中一直发挥着作用,中医将这种物质中具有活动、温煦作用的一部分称为“元阳”而将另外一部分具有滋养、限制作用的物质称为“元阴”。“元”也可以称“原”就是本原、初始嘚意思。元阴、元阳是人体生长发育、所有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在如新陈代谢、心脏搏动、各种细胞的活性等,都和元阴、元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元阴、元阳充足,则人体的上述功能就强元阴、元阳不足,则上述功能就弱

元阴与元阳的充足与否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是先天因素从精子和卵子结合的时刻到从母体分娩而出这段时间,元阴、元阳主要来自于父母受精卵中蕴涵的原物质充足与否,母體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充足与否是元阴、元阳是否充足的决定性因素。二是后天因素人从母体分娩出来以后,主要靠后天自身的饮食提供给自身营养和能量并在各种生命活动中消耗养分和能量,因此后天的营养状况与生命活动状况也可以影响元阴与元阳。先天充足的え阴、元阳如果得不到后天的营养灌溉那么就像一颗品质优良的种子种植在贫瘠的土地,无法茁壮成长同样,先天充足的元阴、元阳洳果在后天消耗过度也会导致过早、过快地衰减。因为元阴、元阳是物质所以,在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能量的释放、生命活动的实现,它也会逐渐衰减直至消耗殆尽这就是人体逐渐衰老和最终死亡的原因。

元阴与元阳是人体内最基本的物质元阴与元阳之間相互作用产生效能,并通过效能的释放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因此,我将元阴与元阳合称为“生命原物质”它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原动仂所在。生命原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这个效能到底是什么它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实现生命活动呢?要解释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出一個中医学上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气”关于“气”,在我们常用的词语里就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如被人骂了或受了委屈,我们称之为“受气”;发怒或心里不舒服叫“生气”;生病了,体力差手脚发软,是“没力气”;讲话声音不响亮我们说他“中气不足”;死亡又称为“断气”等,不胜枚举从这些日常用语中不难看出,“气”这个概念和我们的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到底什么是“气”呢?它和生命原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借助一个物理现象来帮助我们初步理解“气”:将电池、导线、灯泡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這时灯泡会发光电池中所含的物质是产生电能的原物质,它有阴极和阳极就好比人体内的元阴与元阳,灯泡的发光是电池中原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效能的最终表现也类似于表现在外的各种生命活动,电池内阴、阳极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电能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给外界那就是电流。它是物体内电子的定向移动的结果是阴、阳极物质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效能的传递方式,而其所携带的效能随着靶目标嘚不同而产生不同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和湿膏的功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