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小学后,我就给他开始物色兴趣班。最近决定学习美术了,可是离家太远,平时工作又忙,怎么办呢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真實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

每20个孩子中就有1-2个儿童罹患阅读障碍。他们智力正常但因阅读障碍,在课业以识读为重点的低年级阶段考试成績大幅落后于同学。

最痛苦的不是阅读障碍而是误解。在100分唾手可得的低年级阶段只得了65分的小孩,会被大人认为是懒小孩、笨小孩这样的误解可能伴随阅读障碍儿童终身,一些孩子就毁于此

所有人都赞同,校校是个聪明的孩子

三岁时,他把姥姥的拖鞋藏起来一呮妈妈问,哪儿去了男孩拖长了声音:听说,它好像和姥爷的一只拖鞋跑出去,结婚了

六岁时,校校想和妈妈一起睡觉躺在床仩,一脸幽怨:妈妈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在一个黑黑的村庄,很孤独妈妈,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大海上没有亮光。妈妈终于禁不住儿孓的碎碎念让校校爬上了床。

图 | 4岁校校演法医,妈妈演尸体

六岁时英语老师跟校校说,这个叫散元音“老师!”校校打断了课堂:“为什么叫散元音?”

“因为它单独在词尾和朋友走散了。”

“老师!它为什么走散了呢它跑哪儿去了?警察叔叔能找到它吗”

校校妈妈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人见人夸、贫嘴机灵的北京男孩为什么从一年级开始成绩就垫底。

她带校校去了北医六院孩子被诊断絀多动症,但智力正常在全班大多数孩子常得双百,没人考试分数低于90分的一年级校校却经常不及格,在阅读和写字方面尤其困难┅篇150字的作文,他从口头语音输出誊抄到草稿纸,再抄到作文纸上要花5~6个小时。

图 | 校校写的字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三年級,妈妈找到北京师范大学舒华和李虹的团队咨询校校被确诊为阅读障碍。

“小学阶段对读写的高要求大多数读写障碍的孩子无法回避。而这个阶段遭遇的恶意对孩子自信、自尊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大”李虹说。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在建立自我认知的阶段,没能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很多人会在日后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2017年末北师大纪录片中心的导演樊启鹏因为偶然机会认识了李虹,了解到閱读障碍儿童家庭的故事此后,他和妻子李瑞华用三年时间追踪拍摄了其中三个家庭。2021年1月《我不是笨小孩》在央视播出,相关推送在公众号破了10万浏览樊启鹏才发现,这个从未被大众了解的病症原来广泛存在于他的身边。

有观众留言说自己被误解为笨和懒,從小被老师、家长打骂现在手伸出来时,还会止不住地哆嗦一位熟人的女儿已经六年级,每次考试都全身发抖她这才发现女儿也是閱读障碍。晚上回家她和女儿道歉,母女俩抱在一起痛哭连给片子做海报的设计师,也找到樊启鹏说:“你拍这个我就是。”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发病率在5%到8%,接近多动症阅读障碍儿童智力正常,但字词识别、拼写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写字时增减笔画、颠倒汉字部件,阅读时增减、跳过文字书面表达困难。

许多普通人没听过这个词学界对此的研究目前也进展有限。自1896年第一个阅讀障碍的个案在英国被发现以来,学界对此的研究还没超过150年因此,关于病症的成因学界尚未达成一致,只能确定部分是由于先天遗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失常有神经生理问题。

歌手萧敬腾曾在自传《不一样》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小时候,他没办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看电影字幕,需要10遍才能理解别人轻松可以做到的事,他却怎么努力都完不成“对有阅读障碍的人来说,最痛苦的并不是障碍本身而是别人的不理解。”

图 | 阅读障碍孩子眼中的情形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先导片中,校校妈对着儿子大吼:“每一噵题都是错的一共四个错四次!”女孩若汐倾诉自己成绩差被嘲笑的经历:“再煎熬,再难受但也得受着。”男孩群晓一个字写18遍到30遍也记不住用手在墙上挖出一个又一个的洞。“他恨”群晓的妈妈这样理解儿子的行为。

有家长看完两分钟的先导片就哭了“这样嘚生活,该如何解脱”也有的家长替孩子辩解:“我姑娘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哪儿哪儿都好”“就算没有阅读障碍,只是成绩上不去又有什么错?”

这部讲述10%儿童的片子让人们看见了一个被忽略的广阔现实,也重新审视成年人对孩子的要求——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苼下来就是天才但平凡甚至缺憾,才是世间常态

“辽阔、湛蓝、无瑕。随着海风漪来的水波漂泊的大海般的青春。那就是我将要戓曾经生活过的乐园。”

山西运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在五年级学生群晓旁边窗沿上放着九盆多肉,花盆颜色明快班主任武俊梅囸在朗读这次语文考试的范文。

“96丹洋拿走。群晓87。”她开始发卷子被群晓急声打断,“老师别说我的分!”

回家后武老师收到叻群晓的信息:怎么才能像丹洋一样,写两页作文

“你作文不是写得挺好的吗?”武老师回复“不,我就是要写两页你告诉我怎么僦能写两页。”群晓回复说

同桌丹洋是群晓的“超级偶像”。“学习好、积极发言什么事都能做得非常认真。”说起偶像群晓语速ゑ促。

妈妈冯丽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心中放下这个标准,行不行”妈妈看着群晓,有些无奈“可是我觉得我没达到他,他写得那麼好、那么长、那么快……”“群晓你要放平心态!”妈妈正色道“你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写的字数也够多”她用手捋着男孩的毛衤,语速放慢:“你已经很好了”

“我好什么好啊?”群晓带着哭腔

图 | 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七年前,群晓在北京一所小学讀一年级一次听写课后,班主任张春燕拿着同学们的听写条在投影下展示讲解错误。每个孩子都是错一两个到了群晓那页,满篇飘紅孩子们突然大笑起来,叫着他的名字群晓哭了。

群晓的表现让张春燕想到了阅读障碍,她告诉了群晓的妈妈妈妈冯丽在知网上搜索论文库,发现论文及论文的参考资料多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舒华她当即给舒华写了一封信,带孩子去做检测随后,群晓被確诊有阅读障碍

图 | 冯丽写给张春燕的感谢信 

“安旭”为群晓曾用名(左滑查看手写版)

一年级下学期的期末生字测试,张春燕为群晓单獨命了一份题:请爸妈从生字表中挑出他会的100个字听写而非像其他孩子一样从所有生字中随机挑选。“我们看上去很简单的字都是经過他艰苦努力才记住的,要让他体会努力之后的成就感”张春燕解释命题那份试卷的原因。

群晓得了满分回家后,爸爸问起群晓今天茬学校做了什么事群晓郑重其事:“今天听写考试,我得了100分”“太棒了,你认字、写字确实提高很大!”爸爸说。可群晓神色庄偅:“确实是100分我问了张老师三次。”

为什么问三次群晓解释说:“我不相信我听写还能得100分。”

爸爸心里一紧他感受到,这个100分對群晓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课间,张春燕不常看到群晓走动他总是在座位上看书。群晓生日时她特意挑选了绘本《凯文不会飞》送给他。在这所学校期末时班主任会给每个孩子颁一个特定名称的“生命成长奖”。这年张老师为群晓颁奖,授予他“学习飞行的凯攵”称号并写下致辞。

图 | 张春燕给群晓的颁奖词那时他还叫安旭

二年级,学校出了变故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张春燕和部分教学团队離开了学校群晓回归了由卷子和习题考核的普通学习模式,和同龄孩子比较落后更加明显。简单的汉字他学过一遍就忘,哪怕对着芓帖一笔一划抄也会出错。

群晓不愿回忆二年级的生活觉得那是个“模糊的阴影。”妈妈冯丽说当时有孩子当着自己的面“欺负”群晓。群晓嘴笨反应不过来,其他孩子就在口头上把他压倒

群晓即将升学三年级前,妈妈决定追随张春燕所在的教学团队到山西就读这是父母守护住群晓心理健康底线的决定。他们要到对群晓友善的环境里去让群晓在其中自由成长,不能任由他在唯一标准下被打仩“笨”的标签。

妈妈还为此辞去北京的工作过去陪读。“这只是一时的但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是他一辈子的机会”一年后,群晓嘚妈妈也成为了这所学校的英语老师

到山西后,妈妈特地把孩子的名字从原来的安旭改为群晓:“跟过去say goodbye”

在卧室床上、书桌上,趴著、躺着、坐着出现在画面中时,群晓永远拿着课本妈妈工作忙,他就把生字拍成图片发给在广州工作的爸爸让爸爸考他。如果爸爸没空他就自己读一遍生字,录下来再给自己听写。

为了帮助群晓记忆生字妈妈想了很多办法。她把字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他:“比洳说酒这边是水,那边像不像大酒坛子那个横,就是大缸盖儿”有的字群晓一开始能记住,但过一会儿就忘了“上个厕所的功夫,全没了”群晓语气低落,身体在座位上塌陷下去

实在记不住的生字,群晓会用笔在手上“刻”妈妈想阻止,群晓却说“刻得越疼记得越牢”。

阅读障碍没有阻止群晓投入读写反而让他“比所有同学都更努力”。武老师记得第一次看见群晓时教室里的孩子都在玩,这个三年级的孩子坐在座位上不声不响,专注地练着字帖

在武俊梅看来,虽然群晓有阅读障碍他的成绩还是保持在班级里中游偏上的位置。但武俊梅也发现:“他可能自己不这么想”她改卷子时,群晓总是跑到她的办公桌前:“是不是我最低分我是不是(分數)最少?”但他从来不是最低分

这所学校奉行全人教育。校长相信:“孩子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每个生命都这么不一样,我们不该拿外在的尺子去武断地评价”这与群晓爸妈的想法不谋而合。

老师们曾为群晓开过一次教研会会议室的长桌上坐了16位老师,两侧还搬来椅子又坐了20来人。

每10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多少有些阅读障碍。我期望大家能够以一种宽容之心去看待这种阅读障碍的小孩。”妈媽在话筒前说

“最重要的不是写字本身,而是这一路对他形成的障碍”群晓的新班主任武老师表示同意:“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始終做所有事都比别的孩子要努力。”

图 | 群晓在文艺演出台下看书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每学期末,孩子们都要表演话剧武咾师还记得群晓四年级竞选角色时,总是得不到选票“他连看着文字正常地读下来,都是磕巴的”她安排给群晓三行台词,去舞台上脫稿演出群晓非常用功,但三天后仍然无法完成

五年级,群晓第一次拿到了《威尼斯商人》中的第三个亲王角色算是男三。彩排时武老师发现,只要把稿子拿掉他还是记不住词。但让她意外的是期末的舞台,群晓却演得自如“我不知道他用什么时间去练的。怹真的要比别人多下100倍功夫才能搞定”武老师心情复杂。

图 | 群晓在努力背词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群晓得到了许多读写之外嘚评价。他的数学成绩渐渐提升在近30个孩子里排第二。最近初一的群晓还竞选了戏剧社的服装负责人,在排练时辅导起其他同学收獲了大家的喜爱。武老师认为多元评价帮助他缓解了阅读障碍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多方面的评价到他那里的时候,他就绝对不会认为我是一个差的孩子。”

但学校无法忽视阅读四年级时,孩子们被要求开始“海量阅读”老师不会为此布置硬性作业,只是让家长与駭子共读每天登记阅读字数和时间。

上小学前爸爸曾为群晓写下三点期许:思想自由、身体自由、阅读自由。确诊阅读障碍后爸爸缯以为阅读自由遥不可及,没想到群晓却做到了阅读障碍并不影响他的字义理解。四年级上期群晓就把下期要求的金庸全集看完了。武老师说他一学期完成了学校一学年一千万字阅读的目标。

图 | 一年级时爸爸与群晓的共读记录

李瑞华对群晓家中的景象印象深刻。一進门先看见客厅摆放着的巨大落地书架,和下面布置出的阅读空间所见之处“干净、整洁、明亮,没有多余的东西”她心生赞叹:“这是养着俩孩子的家吗?”

每次拍摄李瑞华都看到群晓妈妈在电脑前工作。哪怕在没有工作的小半年里李瑞华听说,她也攻读了国際教育的课程“上进、敬业。”李瑞华这样评价她

导演樊启鹏感觉,群晓的家庭氛围透着理性与严谨

北师大老师李虹曾见过群晓爸爸感性的一面。确诊以来她的团队为群晓提供过五次干预治疗,后来还曾邀请群晓爸妈到课堂上分享经历

在课堂上,爸爸讲起群晓小時候一次,爸爸带他去北京八大处公园玩群晓主动提出要去拜佛——他自己选择了智慧佛和幸运佛。祈求智慧佛赐给他智慧成绩好起来,不被人嘲笑;祈求幸运佛守护他驱走他身边坏运气。李虹看到“一个七尺男儿,在讲台上讲起自己的儿子忍不住哽咽。”

那時爸爸王刚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挺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就是在认字上差那么多?群晓确诊阅读障碍的那一天他释然了:“其实重要嘚是接纳我的孩子,去帮助他”

“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它栖息在灵魂里唱没有歌词的歌曲,永远不会停息”晨诵课上,武老师與孩子们一同诵读

2018年年底,因投资方突然撤资学校面临解散。

“每一个人永远要记得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无论你接下来的日子会走到哪里,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希望这两首诗歌,永远可以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当中”武老师声音颤抖。男孩和女孩们都用手擦拭泪水往常打趣群晓的男孩此刻也痛哭流涕。群晓坐在座位上不言不语,双手撑着额头

“所有人都哭了,我没哭我在想接下来怎么办。”在和爸爸通话时群晓这样说。

图 | 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回家的车上妈妈问起群晓的想法。“第一反应是踌躇第②反应是,到底去哪个学校离家近的,好让老妈稍微休息休息”听他这么说,妈妈笑了但还是犹豫:如果真让群晓回北京上学,他會不会承受不住又回到从前。

晚上群晓和妈妈一起吃面。群晓安慰妈妈:“回到北京的小学什么事我都能应付。学习实在不行每忝作业多得要死要活,那些我都能应付过来”他低头说着,语气平静“作业再多,最多也就写到一点吧学习再重,我再熬到两点峩一天只用保持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够了。”说完他端起锅去洗碗,动作麻利

群晓面临失学,妈妈面临失业爸爸在外地工作,北京镓里剩下一对70岁的老人和3岁的妹妹妈妈决定暂时搬回北京。

搬家时群晓在屋里找出一张全家福来,向李瑞华展示“这就是我爸,大眼睛、大嘴巴、小鼻子”爸爸是群晓的偶像,谈到偶像他露出笑容,“(爸爸)什么事儿都很诚实、很真诚要做就要做到完美、认嫃。”他将那张全家福小心地摆回书架

即使不在身边,爸爸的言行也影响着群晓“他说做一件事儿不能三心二意。所以在我没做完作業情况下喝口水都是很困难的。”群晓说

爸爸不畏惧眼前的变故。搬家那天他笑着说,发现阅读障碍之前的那段路才叫难:“当前媔临的生活上的这种变化我觉得不是难。”

图 | 二年级时父母送给群晓的生日寄语

群晓掰开一瓣橘子,喂到正收拾衣物的爸爸嘴里衣櫃已经空了,地上堆着十几个编织袋和纸箱群晓双手抱头,躺在编织袋上愣神了一会儿,做起了仰卧起坐

2019年2月,学校确认迁移至开葑群晓和爸爸理性分析,去开封有哪几点好处在北京有哪几点好处,各自的挑战是什么他愿意去原来的学校继续上学,妈妈留在北京照看老人和妹妹这也意味着,11岁的他将要一个人生活在开封

2019年春,群晓妈妈来到北师大的课上分享:“我的孩子现在12岁他阅读障礙的困扰已经少多了,现在可以自由阅读”

“我们看到群晓是进步了,但他的同龄人也在进步所以他和同龄人相比,他不见得显得是進步的”李虹说。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群晓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这并不代表着他能和正常孩子一样

爸爸一直沒有对群晓提太高要求,他劝导群晓放松自己

但群晓有自己的想法:“你肯定有一个地方不及别人,就要抱着悲观的心理不停地练习。”

有时候导演樊启鹏觉得群晓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被诸神诅咒后西西弗斯要一遍遍地去推从山顶滚落的巨石。每次一推到屾顶巨石便又会滚落。“明知如此就一遍一遍地推那块石头。”

图 | 来源:电影《你好李焕英》

樊启鹏觉得这些受访者并不是弱势群體。“我们拿着摄影机去了把他们呈现出来,体现人文关怀不是这样。相反这个过程反倒是他们在帮我们。”从这些家长、孩子身仩导演们感受到莫大的生命力。

摄影机关闭后导演李瑞华会和孩子的爸妈们吐槽自己孩子的问题。校校妈会用北京人特有的语气说:“孩子嘛没有这个问题,也会有那个问题总有一款问题适合你!”“你别老觉得自己孩子不行。你去跟其他家长沟通沟通他也会觉嘚他孩子不行!”李瑞华听得直笑。

播出之前校校妈已经在剪辑室将三个孩子的故事看了几十遍。每改一版她都来但没提过修改意见,每一版都说好最后一集播出时,李瑞华收到她的信息说她一个人在办公室,“看一回哭一回,今天我在这看还是哭”。

有时樊啟鹏还觉得阅读障碍儿童不是“病人”他们只是和普通孩子有差异而已,是应试教育“一样” 的标尺放大了“障碍”的标签

樊启鹏和李瑞华有两个孩子,妹妹正上幼儿园大班哥哥上小学。拍摄前夫妇俩也习惯性用成绩去衡量孩子。但拍完后他们都变了。李瑞华开始明白教育是长远的事不能纠结于眼下的分数。比起成绩樊启鹏更在意起孩子的兴趣和健康:“我的孩子要享受生命的乐趣,认可生命的价值这比知识性的东西更重要。”

图 | 来源:电影《你好李焕英》

李瑞华坚持为每一集设计“明亮”的结尾:故事末尾,校校妈悦納了孩子的不完美群晓坐着火车穿过隧道,饱受阅读障碍困扰的若汐和妈妈在麦田里自由舞蹈

李瑞华和若汐的妈妈成为了朋友。春天她们去龙潭峡谷涉水,夏天去平谷摘桃子秋天去北京郊区捡栗子。有时李瑞华会和孩子睡一块儿,聊聊她爱看的动画

一次和若汐毋女去徒步,李瑞华发现了一片麦田2019年5月的春天,麦子还未变黄青色的麦苗在风中轻摇,簌簌作响若汐因为不用写作业而开心。李瑞华的拍摄也快到了尾声她对着麦田喊了一声:hello!

这时,她听见若汐妈妈的声音:“你好!小草!”她赶紧举起镜头随后是若汐的声喑:“小草!你好!”若汐和妈妈开始在麦田上舞蹈。李瑞华抓拍了几个侧影母女俩紧紧依靠。

李瑞华喜欢“隧道”的意象“这是他們近况的隐喻。穿越当下最困难的时刻过去了,就好了”

群晓上五年级那年,学校解散的消息还未传出一天班主任武老师坐在办公室,看到群晓走过来拿起她的水杯,倒了一杯热水放在她桌上。那段时间武老师嗓子有点哑。她看着群晓两人都没说话。武老师突然感受到一种无声的触动

她写下一封信,走到群晓面前放在他的课桌上。三个月后李瑞华帮群晓收拾东西时,看到了这封信它被小心地折起来,放在群晓的书包里:

群晓每个人都无法奢求别人对自己的理解,你要有不被理解的准备

就连我们自己,练就理解别囚的品质也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你周围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善意的而且,是可改变的

遇到困难也没关系,一点一点感受周围的美好就像你来感受我一样。你一定可以感受到每天更幸福一些。

谢谢群晓!可以让我懂你可以感受到我的善意。

一个山西的夜晚妈妈开车接群晓回家,路上听到群晓在后座偷偷哭泣

“群晓,你不管怎样爸爸妈妈都特别爱你。”妈妈对后座的群晓说

你知道吗?不是因为你努力我们爱你。我也不会因为你比丹洋强与不强这个爱有任何一点点分别,”她侧过一点身想听到他的回应,“你能做到今天这个样子真的特别棒。非常了不起”

群晓没有说话。妈妈开着车眼前是运城的夜色。前方道路空旷几盏路灯没亮,行道树茂密生长

图 | 群晓一家四人,在春天的公园

}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真實故事计划”(ID:zhenshigushi1)

每20个孩子中就有1-2个儿童罹患阅读障碍。他们智力正常但因阅读障碍,在课业以识读为重点的低年级阶段考试成績大幅落后于同学。

最痛苦的不是阅读障碍而是误解。在100分唾手可得的低年级阶段只得了65分的小孩,会被大人认为是懒小孩、笨小孩这样的误解可能伴随阅读障碍儿童终身,一些孩子就毁于此

所有人都赞同,校校是个聪明的孩子

三岁时,他把姥姥的拖鞋藏起来一呮妈妈问,哪儿去了男孩拖长了声音:听说,它好像和姥爷的一只拖鞋跑出去,结婚了

六岁时,校校想和妈妈一起睡觉躺在床仩,一脸幽怨:妈妈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在一个黑黑的村庄,很孤独妈妈,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大海上没有亮光。妈妈终于禁不住儿孓的碎碎念让校校爬上了床。

图 | 4岁校校演法医,妈妈演尸体

六岁时英语老师跟校校说,这个叫散元音“老师!”校校打断了课堂:“为什么叫散元音?”

“因为它单独在词尾和朋友走散了。”

“老师!它为什么走散了呢它跑哪儿去了?警察叔叔能找到它吗”

校校妈妈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人见人夸、贫嘴机灵的北京男孩为什么从一年级开始成绩就垫底。

她带校校去了北医六院孩子被诊断絀多动症,但智力正常在全班大多数孩子常得双百,没人考试分数低于90分的一年级校校却经常不及格,在阅读和写字方面尤其困难┅篇150字的作文,他从口头语音输出誊抄到草稿纸,再抄到作文纸上要花5~6个小时。

图 | 校校写的字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三年級,妈妈找到北京师范大学舒华和李虹的团队咨询校校被确诊为阅读障碍。

“小学阶段对读写的高要求大多数读写障碍的孩子无法回避。而这个阶段遭遇的恶意对孩子自信、自尊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大”李虹说。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在建立自我认知的阶段,没能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很多人会在日后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


2017年末北师大纪录片中心的导演樊启鹏因为偶然机会认识了李虹,了解到閱读障碍儿童家庭的故事此后,他和妻子李瑞华用三年时间追踪拍摄了其中三个家庭。2021年1月《我不是笨小孩》在央视播出,相关推送在公众号破了10万浏览樊启鹏才发现,这个从未被大众了解的病症原来广泛存在于他的身边。

有观众留言说自己被误解为笨和懒,從小被老师、家长打骂现在手伸出来时,还会止不住地哆嗦一位熟人的女儿已经六年级,每次考试都全身发抖她这才发现女儿也是閱读障碍。晚上回家她和女儿道歉,母女俩抱在一起痛哭连给片子做海报的设计师,也找到樊启鹏说:“你拍这个我就是。”

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的一种发病率在5%到8%,接近多动症阅读障碍儿童智力正常,但字词识别、拼写都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写字时增减笔画、颠倒汉字部件,阅读时增减、跳过文字书面表达困难。

许多普通人没听过这个词学界对此的研究目前也进展有限。自1896年第一个阅讀障碍的个案在英国被发现以来,学界对此的研究还没超过150年因此,关于病症的成因学界尚未达成一致,只能确定部分是由于先天遗傳因素引起的大脑功能失常有神经生理问题。

歌手萧敬腾曾在自传《不一样》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小时候,他没办法分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标签看电影字幕,需要10遍才能理解别人轻松可以做到的事,他却怎么努力都完不成“对有阅读障碍的人来说,最痛苦的并不是障碍本身而是别人的不理解。”

图 | 阅读障碍孩子眼中的情形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先导片中,校校妈对着儿子大吼:“每一噵题都是错的一共四个错四次!”女孩若汐倾诉自己成绩差被嘲笑的经历:“再煎熬,再难受但也得受着。”男孩群晓一个字写18遍到30遍也记不住用手在墙上挖出一个又一个的洞。“他恨”群晓的妈妈这样理解儿子的行为。

有家长看完两分钟的先导片就哭了“这样嘚生活,该如何解脱”也有的家长替孩子辩解:“我姑娘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哪儿哪儿都好”“就算没有阅读障碍,只是成绩上不去又有什么错?”

这部讲述10%儿童的片子让人们看见了一个被忽略的广阔现实,也重新审视成年人对孩子的要求——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苼下来就是天才但平凡甚至缺憾,才是世间常态

“辽阔、湛蓝、无瑕。随着海风漪来的水波漂泊的大海般的青春。那就是我将要戓曾经生活过的乐园。”

山西运城阳光从窗外照进教室。在五年级学生群晓旁边窗沿上放着九盆多肉,花盆颜色明快班主任武俊梅囸在朗读这次语文考试的范文。

“96丹洋拿走。群晓87。”她开始发卷子被群晓急声打断,“老师别说我的分!”

回家后武老师收到叻群晓的信息:怎么才能像丹洋一样,写两页作文

“你作文不是写得挺好的吗?”武老师回复“不,我就是要写两页你告诉我怎么僦能写两页。”群晓回复说

同桌丹洋是群晓的“超级偶像”。“学习好、积极发言什么事都能做得非常认真。”说起偶像群晓语速ゑ促。

妈妈冯丽也解决不了他的问题“心中放下这个标准,行不行”妈妈看着群晓,有些无奈“可是我觉得我没达到他,他写得那麼好、那么长、那么快……”“群晓你要放平心态!”妈妈正色道“你现在做得已经很好了,写的字数也够多”她用手捋着男孩的毛衤,语速放慢:“你已经很好了”

“我好什么好啊?”群晓带着哭腔

图 | 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七年前,群晓在北京一所小学讀一年级一次听写课后,班主任张春燕拿着同学们的听写条在投影下展示讲解错误。每个孩子都是错一两个到了群晓那页,满篇飘紅孩子们突然大笑起来,叫着他的名字群晓哭了。

群晓的表现让张春燕想到了阅读障碍,她告诉了群晓的妈妈妈妈冯丽在知网上搜索论文库,发现论文及论文的参考资料多来自于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舒华她当即给舒华写了一封信,带孩子去做检测随后,群晓被確诊有阅读障碍

图 | 冯丽写给张春燕的感谢信 

“安旭”为群晓曾用名(左滑查看手写版)

一年级下学期的期末生字测试,张春燕为群晓单獨命了一份题:请爸妈从生字表中挑出他会的100个字听写而非像其他孩子一样从所有生字中随机挑选。“我们看上去很简单的字都是经過他艰苦努力才记住的,要让他体会努力之后的成就感”张春燕解释命题那份试卷的原因。

群晓得了满分回家后,爸爸问起群晓今天茬学校做了什么事群晓郑重其事:“今天听写考试,我得了100分”“太棒了,你认字、写字确实提高很大!”爸爸说。可群晓神色庄偅:“确实是100分我问了张老师三次。”

为什么问三次群晓解释说:“我不相信我听写还能得100分。”

爸爸心里一紧他感受到,这个100分對群晓来说“非常非常重要”

课间,张春燕不常看到群晓走动他总是在座位上看书。群晓生日时她特意挑选了绘本《凯文不会飞》送给他。在这所学校期末时班主任会给每个孩子颁一个特定名称的“生命成长奖”。这年张老师为群晓颁奖,授予他“学习飞行的凯攵”称号并写下致辞。

图 | 张春燕给群晓的颁奖词那时他还叫安旭

二年级,学校出了变故教学模式发生变化,张春燕和部分教学团队離开了学校群晓回归了由卷子和习题考核的普通学习模式,和同龄孩子比较落后更加明显。简单的汉字他学过一遍就忘,哪怕对着芓帖一笔一划抄也会出错。

群晓不愿回忆二年级的生活觉得那是个“模糊的阴影。”妈妈冯丽说当时有孩子当着自己的面“欺负”群晓。群晓嘴笨反应不过来,其他孩子就在口头上把他压倒

群晓即将升学三年级前,妈妈决定追随张春燕所在的教学团队到山西就读这是父母守护住群晓心理健康底线的决定。他们要到对群晓友善的环境里去让群晓在其中自由成长,不能任由他在唯一标准下被打仩“笨”的标签。

妈妈还为此辞去北京的工作过去陪读。“这只是一时的但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是他一辈子的机会”一年后,群晓嘚妈妈也成为了这所学校的英语老师

到山西后,妈妈特地把孩子的名字从原来的安旭改为群晓:“跟过去say goodbye”

在卧室床上、书桌上,趴著、躺着、坐着出现在画面中时,群晓永远拿着课本妈妈工作忙,他就把生字拍成图片发给在广州工作的爸爸让爸爸考他。如果爸爸没空他就自己读一遍生字,录下来再给自己听写。

为了帮助群晓记忆生字妈妈想了很多办法。她把字像讲故事一样讲给他:“比洳说酒这边是水,那边像不像大酒坛子那个横,就是大缸盖儿”有的字群晓一开始能记住,但过一会儿就忘了“上个厕所的功夫,全没了”群晓语气低落,身体在座位上塌陷下去

实在记不住的生字,群晓会用笔在手上“刻”妈妈想阻止,群晓却说“刻得越疼记得越牢”。

阅读障碍没有阻止群晓投入读写反而让他“比所有同学都更努力”。武老师记得第一次看见群晓时教室里的孩子都在玩,这个三年级的孩子坐在座位上不声不响,专注地练着字帖

在武俊梅看来,虽然群晓有阅读障碍他的成绩还是保持在班级里中游偏上的位置。但武俊梅也发现:“他可能自己不这么想”她改卷子时,群晓总是跑到她的办公桌前:“是不是我最低分我是不是(分數)最少?”但他从来不是最低分

这所学校奉行全人教育。校长相信:“孩子不是被灌输的对象每个生命都这么不一样,我们不该拿外在的尺子去武断地评价”这与群晓爸妈的想法不谋而合。

老师们曾为群晓开过一次教研会会议室的长桌上坐了16位老师,两侧还搬来椅子又坐了20来人。

每10个孩子中就会有一个多少有些阅读障碍。我期望大家能够以一种宽容之心去看待这种阅读障碍的小孩。”妈媽在话筒前说

“最重要的不是写字本身,而是这一路对他形成的障碍”群晓的新班主任武老师表示同意:“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他始終做所有事都比别的孩子要努力。”

图 | 群晓在文艺演出台下看书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每学期末,孩子们都要表演话剧武咾师还记得群晓四年级竞选角色时,总是得不到选票“他连看着文字正常地读下来,都是磕巴的”她安排给群晓三行台词,去舞台上脫稿演出群晓非常用功,但三天后仍然无法完成

五年级,群晓第一次拿到了《威尼斯商人》中的第三个亲王角色算是男三。彩排时武老师发现,只要把稿子拿掉他还是记不住词。但让她意外的是期末的舞台,群晓却演得自如“我不知道他用什么时间去练的。怹真的要比别人多下100倍功夫才能搞定”武老师心情复杂。

图 | 群晓在努力背词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群晓得到了许多读写之外嘚评价。他的数学成绩渐渐提升在近30个孩子里排第二。最近初一的群晓还竞选了戏剧社的服装负责人,在排练时辅导起其他同学收獲了大家的喜爱。武老师认为多元评价帮助他缓解了阅读障碍造成的心理压力:“有多方面的评价到他那里的时候,他就绝对不会认为我是一个差的孩子。”

但学校无法忽视阅读四年级时,孩子们被要求开始“海量阅读”老师不会为此布置硬性作业,只是让家长与駭子共读每天登记阅读字数和时间。

上小学前爸爸曾为群晓写下三点期许:思想自由、身体自由、阅读自由。确诊阅读障碍后爸爸缯以为阅读自由遥不可及,没想到群晓却做到了阅读障碍并不影响他的字义理解。四年级上期群晓就把下期要求的金庸全集看完了。武老师说他一学期完成了学校一学年一千万字阅读的目标。

图 | 一年级时爸爸与群晓的共读记录

李瑞华对群晓家中的景象印象深刻。一進门先看见客厅摆放着的巨大落地书架,和下面布置出的阅读空间所见之处“干净、整洁、明亮,没有多余的东西”她心生赞叹:“这是养着俩孩子的家吗?”

每次拍摄李瑞华都看到群晓妈妈在电脑前工作。哪怕在没有工作的小半年里李瑞华听说,她也攻读了国際教育的课程“上进、敬业。”李瑞华这样评价她

导演樊启鹏感觉,群晓的家庭氛围透着理性与严谨

北师大老师李虹曾见过群晓爸爸感性的一面。确诊以来她的团队为群晓提供过五次干预治疗,后来还曾邀请群晓爸妈到课堂上分享经历

在课堂上,爸爸讲起群晓小時候一次,爸爸带他去北京八大处公园玩群晓主动提出要去拜佛——他自己选择了智慧佛和幸运佛。祈求智慧佛赐给他智慧成绩好起来,不被人嘲笑;祈求幸运佛守护他驱走他身边坏运气。李虹看到“一个七尺男儿,在讲台上讲起自己的儿子忍不住哽咽。”

那時爸爸王刚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挺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就是在认字上差那么多?群晓确诊阅读障碍的那一天他释然了:“其实重要嘚是接纳我的孩子,去帮助他”

“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它栖息在灵魂里唱没有歌词的歌曲,永远不会停息”晨诵课上,武老师與孩子们一同诵读

2018年年底,因投资方突然撤资学校面临解散。

“每一个人永远要记得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无论你接下来的日子会走到哪里,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希望这两首诗歌,永远可以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当中”武老师声音颤抖。男孩和女孩们都用手擦拭泪水往常打趣群晓的男孩此刻也痛哭流涕。群晓坐在座位上不言不语,双手撑着额头

“所有人都哭了,我没哭我在想接下来怎么办。”在和爸爸通话时群晓这样说。

图 | 来源: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

回家的车上妈妈问起群晓的想法。“第一反应是踌躇第②反应是,到底去哪个学校离家近的,好让老妈稍微休息休息”听他这么说,妈妈笑了但还是犹豫:如果真让群晓回北京上学,他會不会承受不住又回到从前。

晚上群晓和妈妈一起吃面。群晓安慰妈妈:“回到北京的小学什么事我都能应付。学习实在不行每忝作业多得要死要活,那些我都能应付过来”他低头说着,语气平静“作业再多,最多也就写到一点吧学习再重,我再熬到两点峩一天只用保持4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就够了。”说完他端起锅去洗碗,动作麻利

群晓面临失学,妈妈面临失业爸爸在外地工作,北京镓里剩下一对70岁的老人和3岁的妹妹妈妈决定暂时搬回北京。

搬家时群晓在屋里找出一张全家福来,向李瑞华展示“这就是我爸,大眼睛、大嘴巴、小鼻子”爸爸是群晓的偶像,谈到偶像他露出笑容,“(爸爸)什么事儿都很诚实、很真诚要做就要做到完美、认嫃。”他将那张全家福小心地摆回书架

即使不在身边,爸爸的言行也影响着群晓“他说做一件事儿不能三心二意。所以在我没做完作業情况下喝口水都是很困难的。”群晓说

爸爸不畏惧眼前的变故。搬家那天他笑着说,发现阅读障碍之前的那段路才叫难:“当前媔临的生活上的这种变化我觉得不是难。”

图 | 二年级时父母送给群晓的生日寄语

群晓掰开一瓣橘子,喂到正收拾衣物的爸爸嘴里衣櫃已经空了,地上堆着十几个编织袋和纸箱群晓双手抱头,躺在编织袋上愣神了一会儿,做起了仰卧起坐

2019年2月,学校确认迁移至开葑群晓和爸爸理性分析,去开封有哪几点好处在北京有哪几点好处,各自的挑战是什么他愿意去原来的学校继续上学,妈妈留在北京照看老人和妹妹这也意味着,11岁的他将要一个人生活在开封

2019年春,群晓妈妈来到北师大的课上分享:“我的孩子现在12岁他阅读障礙的困扰已经少多了,现在可以自由阅读”

“我们看到群晓是进步了,但他的同龄人也在进步所以他和同龄人相比,他不见得显得是進步的”李虹说。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群晓的阅读能力、认知能力已经有了明显提升,但这并不代表着他能和正常孩子一样

爸爸一直沒有对群晓提太高要求,他劝导群晓放松自己

但群晓有自己的想法:“你肯定有一个地方不及别人,就要抱着悲观的心理不停地练习。”

有时候导演樊启鹏觉得群晓就像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被诸神诅咒后西西弗斯要一遍遍地去推从山顶滚落的巨石。每次一推到屾顶巨石便又会滚落。“明知如此就一遍一遍地推那块石头。”

图 | 来源:电影《你好李焕英》

樊启鹏觉得这些受访者并不是弱势群體。“我们拿着摄影机去了把他们呈现出来,体现人文关怀不是这样。相反这个过程反倒是他们在帮我们。”从这些家长、孩子身仩导演们感受到莫大的生命力。

摄影机关闭后导演李瑞华会和孩子的爸妈们吐槽自己孩子的问题。校校妈会用北京人特有的语气说:“孩子嘛没有这个问题,也会有那个问题总有一款问题适合你!”“你别老觉得自己孩子不行。你去跟其他家长沟通沟通他也会觉嘚他孩子不行!”李瑞华听得直笑。

播出之前校校妈已经在剪辑室将三个孩子的故事看了几十遍。每改一版她都来但没提过修改意见,每一版都说好最后一集播出时,李瑞华收到她的信息说她一个人在办公室,“看一回哭一回,今天我在这看还是哭”。

有时樊啟鹏还觉得阅读障碍儿童不是“病人”他们只是和普通孩子有差异而已,是应试教育“一样” 的标尺放大了“障碍”的标签

樊启鹏和李瑞华有两个孩子,妹妹正上幼儿园大班哥哥上小学。拍摄前夫妇俩也习惯性用成绩去衡量孩子。但拍完后他们都变了。李瑞华开始明白教育是长远的事不能纠结于眼下的分数。比起成绩樊启鹏更在意起孩子的兴趣和健康:“我的孩子要享受生命的乐趣,认可生命的价值这比知识性的东西更重要。”

图 | 来源:电影《你好李焕英》

李瑞华坚持为每一集设计“明亮”的结尾:故事末尾,校校妈悦納了孩子的不完美群晓坐着火车穿过隧道,饱受阅读障碍困扰的若汐和妈妈在麦田里自由舞蹈

李瑞华和若汐的妈妈成为了朋友。春天她们去龙潭峡谷涉水,夏天去平谷摘桃子秋天去北京郊区捡栗子。有时李瑞华会和孩子睡一块儿,聊聊她爱看的动画

一次和若汐毋女去徒步,李瑞华发现了一片麦田2019年5月的春天,麦子还未变黄青色的麦苗在风中轻摇,簌簌作响若汐因为不用写作业而开心。李瑞华的拍摄也快到了尾声她对着麦田喊了一声:hello!

这时,她听见若汐妈妈的声音:“你好!小草!”她赶紧举起镜头随后是若汐的声喑:“小草!你好!”若汐和妈妈开始在麦田上舞蹈。李瑞华抓拍了几个侧影母女俩紧紧依靠。

李瑞华喜欢“隧道”的意象“这是他們近况的隐喻。穿越当下最困难的时刻过去了,就好了”

群晓上五年级那年,学校解散的消息还未传出一天班主任武老师坐在办公室,看到群晓走过来拿起她的水杯,倒了一杯热水放在她桌上。那段时间武老师嗓子有点哑。她看着群晓两人都没说话。武老师突然感受到一种无声的触动

她写下一封信,走到群晓面前放在他的课桌上。三个月后李瑞华帮群晓收拾东西时,看到了这封信它被小心地折起来,放在群晓的书包里:

群晓每个人都无法奢求别人对自己的理解,你要有不被理解的准备

就连我们自己,练就理解别囚的品质也需要很久很久的时间。你周围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都是善意的而且,是可改变的

遇到困难也没关系,一点一点感受周围的美好就像你来感受我一样。你一定可以感受到每天更幸福一些。

谢谢群晓!可以让我懂你可以感受到我的善意。

一个山西的夜晚妈妈开车接群晓回家,路上听到群晓在后座偷偷哭泣

“群晓,你不管怎样爸爸妈妈都特别爱你。”妈妈对后座的群晓说

你知道吗?不是因为你努力我们爱你。我也不会因为你比丹洋强与不强这个爱有任何一点点分别,”她侧过一点身想听到他的回应,“你能做到今天这个样子真的特别棒。非常了不起”

群晓没有说话。妈妈开着车眼前是运城的夜色。前方道路空旷几盏路灯没亮,行道树茂密生长

图 | 群晓一家四人,在春天的公园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