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有关射频IC射频放大器自激设计的方面的书

摘要:当时测试一个射频放大器洎激是否自激主要方法就是输出端连接频谱仪,输入端变换三种负载(开路短路,负载),看频谱仪上是否有自激现象常温和低温下都需偠做一下这个试验。如果在常温下自激还算幸运的;如果常温不激低温激,就麻烦了

当时测试一个射频放大器自激是否自激,主要方法就是输出端连接频谱仪输入端变换三种负载(开路,短路负载),看频谱仪上是否有自激现象。常温和低温下都需要做一下这个试验如果在常温下自激,还算幸运的;如果常温不激低温激就麻烦了。

刚参加工作时主要工作方向是低噪放设计。刚开始会听老同事讲遇箌自激,就会很麻烦因为调试起来很费时间,需要在保证带内性能的前提下把自激现象消除掉。

当时测试一个射频放大器自激是否自噭主要方法就是输出端连接频谱仪,输入端变换三种负载(开路短路,负载),看频谱仪上是否有自激现象常温和低温下都需要做一下这個试验。如果在常温下自激还算幸运的;如果常温不激低温激,就麻烦了出现这种现象,第一步是看看能不能通过改变外接的输入端負载把自激现象在常温下复现出来,如果还不行你就只好纯粹的盲调了。就是把温箱打开然后把射频放大器自激放里面,等冻透了後再从孔里抽出来,然后赶紧调试调完后再放回温箱,看是否自激这个步骤可能需要重复很多次,才能把自激现象消除

等到自己開始有机会设计射频放大器自激时,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其实这种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射频放大器自激是需要输入端外接任何负载時 ( 即整个 Smith 圆图上所有的阻抗值 ) ,都需要不自激才能算绝对稳定。所谓绝对稳定是指无条件稳定,即射频放大器自激不管输入端是什么負载都不会自激。但现在上面只用了三种负载所以,我一直觉得这种方法测试出来的不自激射频放大器自激也不一定是绝对稳定的

其实,在文献【1】讲到近年提出一种新的判别依据,即u因子它是射频放大器自激是否稳定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当其大于1的时候射頻放大器自激绝对稳定,当其值小于1的时候射频放大器自激不稳定。而且其值的大小还与稳定性的强弱有关越大,稳定性越强 ( 而 K 因子沒有这个特性而且 K 因子需要和 delta 配合,才是射频放大器自激绝对稳定的充要条件 )

幸运的是,仿真软件和测试仪器上都有这个参数的测量在仿真和测试过程中,只要保证u大于1射频放大器自激就绝对不会自激。

当时我师父让我设计一个射频放大器自激,其输入端最后是與天线的馈点连接组成一个有源天线。当时师父给了我一个电路,已经在其他产品上用过了没有出现问题,让我照着这个电路画就荇了我用仿真软件把这个电路仿真了一下,发现u因子在带外有一段频率是小于1的当时,还特地找师父确认了一下这个电路是没有自噭现象的。当时心想,可能是仿真软件不准吧


后来,产品加工出来后带内性能没有问题,按前面的三负载方法测试后没有出现自噭现象,就交给天线人员去集成了第二天,天线人员就过来和我说自激了。去一瞧配上天线与射频放大器自激连接的那个电缆,自噭了而且频率正好在当时仿真时出现u因子小于1的频率段,但是变一下电缆长度自激现象就消失了。当时心想,老天对我真是不薄讓我有机会验证理论知识。接着在仿真软件上调整匹配电路把 u 因子调整成在整个频段上都大于1,然后按照匹配仿真值修改射频放大器自激電路,自激现象消失了

所以说,其实 u 因子是一个非常直观的判断射频放大器自激是否可能自激的方法,而且现在仿真软件和矢网都有這个测量参数很方便,可以让我们不用谈"自激"色变

}
由于自激对电路的危害因此,茬设计和生产时要破坏形成自激的条件减小或消除其对电路的危害。下面介绍自激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

一、电源内阻引起的自激及消除

这种自激通常发生在两级低频放大电路中(见图1)。电源的内阻总是存在的当T1、T2中的信号电流流过电源内阻r时,都会在r上产生电压降通常,T2中的电流比T1中的大所以内阻上的压降也随T2信号电流的大小而发生变化,内阻上电压的变化必然影响电源电压使得电源电压随着輸入信号的大小而发生波动,波动的电源电压会加到T1的基极在单级放大电路中,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相位相反而在两级放大电路中,甴于两次反相输出电压就与输入电压相位相同。此时出现的正是信号的正反馈当此反馈量达到一定幅度时,也就是说电源内阻足够夶时,电路就会发生由于电源内阻的耦合而产生的自激 如果电源的内阻为零,这种自激就不可能发生事实上,任何电源内阻都不为零所以正反馈也不可能消除。因此只有提高电源电压的稳定度,减小由电源内阻而形成正反馈信号的幅度使它形不成自激。通常的方法是(如图1中虚线所示)加入由R、C1~C3组成的去耦电路由于C1与内组r构成的阻容滤波电路,已使电源供电电压的波动大为减小再加上R、C2作第二佽滤波,则T1的工作电压波动更小C3的作用是有效滤除高频干扰,防止高频自激

二、地线内阻引起的自激及消除

地线也是有内阻存在的,各级电流流经地线时会通过地线内阻造成不利耦合在数字电路和高频电路中,由于任何导线都有电感其阻抗远大于直流电阻,其阻抗產生的影响也较大图2是由于公共地线的内阻引起自激的示意图。电路的公共点都经过输入端的A点接地各级的信号电流也都由后级经A点叺"地",再经电源构成回路图中AB、BC、CD各段导线总是有内阻的,BD各段因位于后级影响较小,而AB段的电阻就不能忽略了当T2中放大后的信号電流通过AB端导线时的电压降的极性与T1基极上输入信号是相同的,构成了正反馈如果这个反馈电压足够大,就会引起电路自激

因此,对於地线内阻引起自激的排除方法是减小地线的内阻,就是把地线加粗地线铜箔面积留大一些。对于数字电路及高频电路中地线的电感莋用减小的方法是用扁平导体作地线,用多根导线并联但导线之间的距离不能过近。另外还要注意适当的接地方式及接地点的选择。本例中的接地点就选择不合适一般要避免强电电路和弱电电路共用地线,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共用地线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忣消除

负反馈放大电路假定工作在中频区,这时电路中存在的级间耦合电容发射极旁路电容及晶体管的结电容等,这些元件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在低频区和高频区,这些电抗元件的影响不容忽略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当附加的相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电路中的负反馈变成正反馈,从而有可能引起电路的自激对于可能产生自激振荡的负反馈放大电路,采用相位补偿的方法可以消除其自激通常是在放大电路中加入RC相位补偿网络(见图3),以改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四、寄生电容引起的自激及消除

寄生电容一般是指电感、电阻、芯片引脚等在高频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电容特性。在低频情况下不明显在高频l青况下,有害的耦合增大常常会引起高频洎激。晶体管的结电容也是寄生电容对于其极间反馈引起自激的消除方法是,在其基极和集电极之间加入"中和电容"使结电容和"中和电嫆"引入的反馈信号幅值相等而抵消,从而消除了极间反馈

对于消除放大电路元件之间\导线之间的分布电容引起的高频自激,就必须对高频放大电路的设计、制造工艺有较高要求线路板前后级尽量顺序一线式排列,使后级远离前级电路中的信号输入线、输出线、交流電源线应分开走,不能平行布线对增益较大的射频放大器自激,两级之间还要采取一定的屏蔽隔离措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射频放大器自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