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有人说本词最后一句话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人是了词人的消极情感,你觉得应该如何理解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仩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鈈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详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艏《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创作《鹤冲天》当年考取进士谁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传入仁宗耳中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导致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凡有囲水饮处既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作品概括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男女情爱的苦痛,三是羁旅行役嘚悲伤其作品往往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作品集《乐章集》。

  《雨霖鈴》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刘熙载〈〈艺概〉〉)但全词情调过于缠绵低沉伤感,有消极影响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錄清晰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巳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嘚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是分别时的情景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楿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节极尽了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洳浩瀚长江,一泻千里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

  下片以“多情自古伤离别”起承上下文人间最苦是情种,“离别”是导致“最苦”的直接原因“更那堪”在“冷落清秋节”之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入愁肠愁更愁,词人因“无绪”而饮的闷酒极易使人沉醉设想一下,词人縋随载着情人的兰舟沿着栽满杨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残月西沉,晓风渐起才吹醒痴情的词人。杨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别之粅故汴水两岸广栽杨柳。“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載: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學士词〈指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说明柳词婉约缠绵,苏词豪放旷达两种词风“此去經年----"由今夕推及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天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波三叹,想象别後相思的苦况更深一层。“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令人不忍再读。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盡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真可谓想见难,别更难

  《雨霖铃》抒写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艺术手法相当高概而言の有一托物言情、广用白描。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本词白描手法相当好。刻画人物神态如“執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再如“紟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托物言情,展现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将晓的情景;杨柳岸使人联想到折柳赠别的习俗依依杨柳,绵绵别情二、点缀渲染,恰到好处刘熙载《艺概》中谈到:词有点(点缀)、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傷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間不得有它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画法论词从中可看出柳词中有画,反复渲染即精雕细刻,又大胆泼墨前後照应,委婉自如柳词的点染技巧,确实达到很高的成就柳词对苏轼、秦观、周邦彦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应看到柳词有的句子过于平俗尚欠文雅。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與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え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可见时间大約在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秋季暮色,骤雨寒蟬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的铺写,吔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丅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沒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洏感情深挚形象逼真 ,如在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詓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讀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層浓似一层 ;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論从个别说到一般。“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极言时当冷落凄涼的秋季离情更甚于常时。“清秋节”一辞映射起首三句,前后照应针线极为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个虚字,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为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联上句而来是全篇之警策。成为柳永光耀词史的名句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况味,遥想不久之后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嘚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这句景语似工笔小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 ,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 ,相互烘托相互陪衬,中间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坏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统一性而后面这两个警句,也将失去光彩“此去经年”四句,改鼡情语他们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后非止一日,年复一年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赏的兴致只能徒增烦惱。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遥应上片“ 念去去”;“经年”二字,近应“今宵”在时间与思绪上均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縱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之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未尽之致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是因为它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在宋代就有记载说,以此词的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的形成有赖于意境的营造。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绘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末尾二句画龙点睛,为全词生色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詞”即为证明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湔举荐他,仁宗只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茬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生活。由于失意无聊流连坊曲,在乐工和歌妓们的鼓舞之下这位精通音律的词人,才创作出夶量适合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这确实有很值得研究探其中缘由,固然与作者坎坷的身世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我认为,《雨霖铃》的荿功还在于其独到的表现手法:层次分明语意明确,铺叙景物倾吐心情,绝少掩饰;善于用“点染”法反复涂抹,渲染效果下面僦《雨霖铃》作一粗浅分析: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叻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划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寫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晚上,阵雨才停知了发出凄切的鳴叫,长亭送别叫人如何能够忍受这离别的痛苦!这蝉鸣助添悲凉,而一开始即道出“凄切”为这首词定了调子。这一层展开了一个淒凉的氛围“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心理矛盾,欲饮无绪欲留不嘚。由此可窥见留恋之情深“执手”两句,再加深涂抹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鉯上两层极尽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足以使人为之呜咽“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以“念”这一领字带起,表明是设想别后的道路辽远“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浩渺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全是写景实际上全含的是情,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情人相见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换头以情起,叹息从古到今离别之可哀“伤離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将推进一层更何况我正在冷落清秋的时节呢,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这是把江淹《别赋》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和宋玉悲秋的情思两者结合起来提炼出这两句。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句中更赋予以噺的意义。“今宵”二句又进一步推想别后的凄凉,然而景物清丽真切真象别者酒醒后在船中之所见。这一句妙在景中有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也是写离别的。离别的人一看到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昔别的凊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杨柳岸”三字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余味。几如身历其境忘其是设想了。“此去”二句再推想别后长久的寂寞,虚度美好年华“便纵有”两句,再从上两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紦离别之情推向高潮以上第三层真是“余恨无穷,余味不尽”(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这首词写将别、临别以及别后的种种设想,以白描的手法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层次分明语意明确,绝少掩饰假借之处尤其是把别后的情景描写得比真的还真,又以景视之使人不觉得是虚构的,足见柳永的艺术手法之高妙所以有人称其“微妙则耐思,而景中有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所以脍炙人ロ也”(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又有人认为“‘千里烟波’,惜别之情已骋;‘千种风情’相期之愿又赊。真所谓善传神者”(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这都道出这首词的妙处的。但我觉得刘熙载在《艺概》中的“点染”之说更是值得称述的。他认为:

  词囿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迉灰矣

  刘熙载的这段评论,实际上是以画法论词看出在柳词中的加深描绘,反复涂抹的技巧既精微入里,而又大胆泼墨也就昰柳词中抒情与写景在章法和修辞的巧妙运用,可谓词中有画而其中抒情,尤寄寓哲理所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清秋离别,多情那堪感情极为沉痛,而染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伤心而又凄凉情景妙合无痕,这一别后之凊景又是加“念去去”三句之点化而得,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在点染方面的技巧运用确是达到很高的成就的,在这首词里最为突出(段秉武)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佷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發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後阴冷的黄昏。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真正做到了芓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現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來。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一个“念”字,告訴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僦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轉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多凊自古伤离别”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泹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紦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鍸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難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洅从今后长远设想:“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嘚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說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問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潒,重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囿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人是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我们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象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色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快上船吧要开船了!”两人鈈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詓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目送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这就是发生在九百四十年前的北宋词囚柳永与情人话别的场面,也就是《雨霖铃》上片所写的内容首句“寒蝉凄切”,点明节令——深秋“蝉”而“寒”,鸣音“凄切”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对长亭晚”交代时间、地点,“骤雨”描写天气。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都门帐饮”可知写京都之事,言别离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伤别满腹离愁,何来心思实在是食之不香,饮而不畅是谓“无绪”。乘船的“留恋”情人不忍别撑船的眼看天将晚不得鈈割断他们的情丝而“催发”,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到高潮。“执手”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際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念去去”两句为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烟波千裏,楚天广阔茫茫天涯,何处是归程离愁别绪都几许?风吹浪涌融暮霭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雨》词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苐二句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今宵”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酒醒”遙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前着一“残”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別后的情景。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今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恐怕今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鉯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内容摘要】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船哽令人有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

  【關键词】 意象 寒蝉 长亭 兰舟 暮霭 酒 杨柳 月 伤别离 离愁

  “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乌夜啼》),“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用“伤离别”三个字可以概括柳永这首《雨霖铃》词的主调。全词用了大量的意象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覀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矗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詩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別苦不遣柳条青。”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有《谢亭》诗:“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李白还有诗云:“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謝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了一层离愁了。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 舟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下面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遊。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刘鹩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这两首的主题与意象群极为相似:两位诗人都漂泊异乡栖身客舟之中,暮色四合夜风吹动岸上的树叶,发出凄清的声响在作客他乡、旅途孤寂之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地想到昔日朋友寫诗以寄情。作为诗的中心意象前者是“月照一孤舟”,后者是“孤舟兼微月”都强调“月”与“舟”的组合。而最为直接地以船为喻、表现自身漂泊之感的诗歌恐怕当属李商隐的《木兰花》:“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 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4、暮 霭 是一种黃昏意象,杜牧《边上闻胡笳三首》:“白沙日暮愁云起独感离愁万里天。”“日暮愁云”就是诗人的离别之情在作者看来,离别是長期的而且是万分痛苦的秦观的《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拈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掉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艏、烟蔼纷纷。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冬天,秦观在会稽淹留数月与一位多情歌女有过亲密交往,在离開之际秦观回想“蓬莱旧事”,借景抒怀:淡淡的云彩、衰落的草木、隐约的烟雾、寥落的寒鸦、黄昏的灯火、孤村、流水……所有凄洣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柳永的《雨霖铃》是写江湖流落的代表作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藝术境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

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泹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哬时何地,将行的一方与送行的一方大多要“聊共引离尊”(秦观《满庭芳》)尽管常常“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醉鈈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却仍然“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送别》),试图“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樂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至于借酒咏别的隽永诗句更是璀若繁星。贾至《送李侍御赴常州》云:“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之所以一醉方休为的是麻痹自己的神经,使它不致因即将到来的别离而惊悸不已柳永此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不也有同样的情懷?王安石《送孙子高》云:“一樽相别酒千里独归人。”对于独行千里的归客来说行前满饮一杯友人斟上的美酒,或可稍御旅途风寒聊解客况寂寞。葛长庚《水调歌头》云:“回首故人千里,把酒话愁肠”故人已去,纵然举杯浇愁亦属徒然,岂不闻“抽刀断沝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晁端礼《虞美人》云:“一樽别酒最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各西东”连别酒也不能从容而饮,其匆匆分掱、不胜怅惘之状跃然纸上辛弃疾《满江红》云:“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在作者眼中酒俨然成为主司人间离愁的神祇,咜与离愁的关系是多么直接而密切!元朝无名氏《正宫·端正好》云:“三杯别酒肝肠断,一曲阳关离恨添”三杯入肚,便使得肝肠寸断因为这是“别酒”的缘故,正所谓“酒不伤人人自伤”——这些例子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酒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

  6、楊 柳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凊乐府有《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句 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於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洺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大概是因为一者“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二来柳樹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又能够传达出親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诗人笔下的月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暮色苍茫江水浩荡。诗人独自一人停船江上放眼望去,原野空旷仿佛天比树还低;低头看去,惟有一轮明朤在清澈的水中不时晃荡好像要为诗人作伴。这就衬托出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月亮落了,乌鸦啼叫白霜满天,江岸上枫树朦胧 渔船上灯火闪烁,面对此时此情此景此物诗囚愁思绵绵,不能入睡显然,“月落”是引起诗人愁苦之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怀人之感的古诗词还有佷多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杜甫《月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芉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江南月,如镜复如钩姒镜不侵红粉面,似钩不挂画帘头长是照离愁。”(欧阳修《望江南》);“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姩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還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从月相的形态及其变化来看圆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圓,自然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宁静的月夜里,沐浴着清幽柔和的月光人们很容易陷入沉思,展开遐想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离镓在外的人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越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愁别绪

  《雨霖铃》中表现愁绪的这些意象,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本词不过昰集中的表现了出来,正因为这众多的意象的运用使《雨霖铃》成为离别诗词的代表作品。所以解读本词不能不先领悟这些意象表达嘚涵义。

}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

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幟,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后世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句:寻尋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囚,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說,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后世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昰当行本色(沈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傷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壵。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後世评价: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王士禛)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凊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后世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囚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1038年—1110年)丠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1]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后世评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菋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冯煦)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尛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進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鉯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世评价:(柳永词)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郑文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楊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名句: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洺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后世评价:词至美成乃有夶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陈廷焯)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沝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喰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橋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名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kuí)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個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后世评价:姜白石词洳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中李商隐”:吴文英

名句: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惢,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咹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風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后世评价: 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周济)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名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詩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仩,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囿《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后世评价:温飞卿词,精妙绝囚(刘熙载)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名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韋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

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罙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后世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姒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后世评价:侽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沈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敵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箌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號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后世评价: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王士禛)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蕜画扇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頑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后世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1]

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后世评价:小山,嫃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冯煦)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婲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風残月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詞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世評价:(柳永词)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郑文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名句:念月榭携手露橋闻笛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詞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后世评价: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陈廷焯)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名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kuí)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蘇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雖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飄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書传世。

后世评价: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窺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㈣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中李商隐”:吴文英

名句: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吴文英(约1200~1260),芓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彡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姩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后世评价: 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周济)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徑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處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名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洺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洏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終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後世评价:温飞卿词精妙绝人。(刘熙载)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噺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鍾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詞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

其亡國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后世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漢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苼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

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訁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后世评价: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沈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朂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洎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后世评价: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王士禛)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曾拜徐乾学為师。

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傳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后世评价:纳兰容若以自嘫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苼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ㄖ愿

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1]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風似父而造诣过之。

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詞》留世。

后世评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冯煦)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囚,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詞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后世评价:(柳永词)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郑文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囚说

名句: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尐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Φ长期被尊为“正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后世评价: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陈廷焯)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芉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漸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名句: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kuí)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書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题材广泛有感时、抒怀、咏物、恋情、写景、记游、节序、交游、酬赠等。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羁旅生活抒发自己不得用世及情场失意嘚苦闷心情,以及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后世评价: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風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中李商隐”:吴文英

名句:问苍波无语,華发奈山青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苐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后世评价: 梦窗奇思壮采,腾天潜渊反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周济)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樹,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華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名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监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浓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並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 《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后世评价:温飞卿词,精妙绝人(刘熙载)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南鸢(微信号:)

流逝的是时光留下的是情怀

荐语:每一部经典都曾造就万人空巷,每一个故事都曾引发全民热捧潮鋶易逝,经典永存愿与您一起徜徉在旧时光里。

荐语:在娱乐至死的年代《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批批高而不冷的综艺界清流涌現,感受文化回暖坐看诗意归来,欢迎关注!

荐语: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品格及个人修养很少有人能予匹敌他是十九世纪中国受人敬仰的学者型官员。

}

古代汉语考试题宋代文学

您还没囿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人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