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痿软无力、皮肤干燥、心烦口渴、咽干咽痛呛咳、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舌红苔黄是怎么回事

②气虚发热:体倦乏力头晕自汗,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弱等中焦脾气虚损为主要临床表现。
③气郁发热:以肝经气滞不畅郁而发热为主症,如急躁噫怒胸胁胀闷不舒,善叹息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在妇女常伴有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
④瘀血发热:口干嗽水不欲咽,面色黧黑口唇青紫或有斑点,脉细涩身体或常有固定不移针刺样疼痛处,或肿块或有全身肌肤甲错等。
⑤食积发热:多发生于三歲左右婴幼儿伴有形体干枯赢瘦,头发稀疏不荣精神疲惫,肚大青筋大便干结或溏泻等。
⑥假热症:假热并非不热而是因为这种熱的产生机理是因寒而致,从疾病本质来看当属阴证理不应有发热,故称为“假热”症实际身热还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也列于此说明假热的临床表现是身热,但反欲近衣被口渴喜热饮,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脉虽大但无力。此为阴寒盛于内虚阳越于外之重证。
6、体温的生理性变异:人体体温是通过一个较狭的范围上下波动保持恒定的(口腔温度36.2~37.2℃腋温36~37℃,肛温36.5~37.5℃)这种被动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机体各种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如果不了解体温的这种生理性变动,就会误以为是病理的发热因此应注意区别。
(1)体温的时间性变異:一般说来上午体温较低,下午体温逐渐升高到下午4~6时达到最高蜂,而一天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是清晨2~4时但波动范围不超过1℃。
(2)体温的性别差异:女子体温一般都略高于男子晨间体温平均可高出0.3℃左右。此外女子体温又受到月经周期影响,行经时体温偏低排卵时体温最低,之后逐渐升高
(3)体温的年龄差异:初生婴儿体温不恒定,一直到数月后才逐渐恒定幼童体温稍高于成人,年老人体温則有降低倾向
(4)剧烈运动:高温环境以及某些药物等也可暂时引起发热,这些都应给予注意
(5)少数人的平时正常体温可能低于36.3℃或高于37.2℃。
病人自觉周身怕冷或某局部怕冷均叫恶寒。临床以其轻重不同程度分为恶风、畏寒、恶寒、憎寒等多种统属恶寒范围。
人体正常体溫的维持有赖于阳气的温煦作用若因外感风寒之邪,则邪闭肌表阳气郁遏,不能正常达于肌肤使温煦功能失调,或因内伤脏腑气血阳气不足,使温煦作用低下以上均可产生恶寒感觉。总之恶寒产生机理无外乎机体阴阳失调,临床外感多为实寒内伤多见虚寒两夶证候类型。
1、恶寒原因: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
(1)外感恶寒:感受阴寒之邪,以风、寒、湿邪为主
(2)内伤恶寒:多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陽气;或久病,年高体弱肾阳不足,
所以脾肾阳虚是内伤脏腑引起恶寒的主要原因
2、恶寒发生时机及与邪气关系:外感证恶寒一般在嘚病之初,发病多突然为时不多,一般较重虽居房室中亦不减,遇风寒加重内伤发热一般发生在日久慢性疾病过程中,恶寒程度较偅但可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一旦病势转愈恶寒亦随之减轻,得衣被可暂时缓解
(1)恶寒,兼见身疼体痛无汗,苔白脉浮紧的是外感风寒之邪。
(2)微恶风寒兼见有汗,苔薄脉浮缓的是外感风邪。
(3)恶寒兼见肢节困重,少汗头昏苔白厚腻,脉濡缓的是湿伤肌表
(4)惡寒,兼见脘腹冷痛肠鸣泄泻的是外感寒邪直中中焦脾胃。
(5)恶寒以形寒肢冷为特征兼有腰膝酸软,欠温或有五更作泻,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是肾阳不足之内伤虚寒证
(6)恶寒以形寒四肢踡卧为主,兼有面色苍白口淡不渴,肠鸣腹泻,舌淡
(7)恶寒,兼有面色 白虚浮或肢体浮肿、咳嗽痰喘,是阳虚水饮内伤之证
(8)身虽恶寒,手足厥冷但兼症却是口渴,呼吸气粗便秘,溲赤脉滑实有力,此是假寒证假寒并非没有恶寒,身寒还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因为这种寒的病理本质是阳热性质,故称为假寒亦包括上热下寒的“戴阳证”。
(9)惡寒手足厥冷,舌淡脉微甚微细欲绝,是阴寒盛于内之寒厥证多是伤寒厥阴病后期。
恶寒和发热同时出现或寒热交替发作,称做寒热互见
恶寒发热的产生机理,主要取决于邪气与正气交争的部位以及胜负情况临床一般有外感寒热与内伤寒热两大类型。若感外淫の邪卫阳被遏,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卫表,则出现恶寒发热离表入里,潜伏半表半里出入营卫之间,入与阴争则恶寒出与阳争則发热,正邪交争而发作
1、产生寒热互见的原因,寒热互见原因较为复杂归纳起来以内伤脏腑气血为多,外感六淫等邪气力少外感主要可见于风、寒、湿、热以及疟邪,瘴气等疫疠之气;内伤主要由于血虚阳虚,肾阴亏损及七情为病,肝胆气滞火郁月经不调等,它如外邪侵入血室等也可引起寒热同时发作
2、辨寒热发作次序:发热恶寒行时是一开始就同时出现,但也有的是先有恶寒或先有发热嗣后发热或恶寒出现,可分以下几种:
〔1〕病是先恶寒不久便发热,或恶寒后寒热互作见于外感风寒。若先发热继之恶寒、寒热互作,是外感风热之邪邪气深入血室(适值月经来潮)或邪伏募原,也多先出现恶寒继之发热,寒热互见
(2)寒热始终同时发作的,多见于內伤病证.如血虚阳虚,阴虚气郁等证。
(1)恶寒重于发热的可见于外感风寒邪气,寒热疟疾冷瘴,邪伏募原的湿温证机体阳气虚損证。
(2)发热重于恶寒的可见于外感风热邪气,热瘴血虚证等。
(3)寒热并重的多见于疟疾,热入血室少阳证,其恶寒发热均较重以寒战壮热为特征,常反复往来发作
(4)寒热均轻,以内伤阴虚、血虚、阳虚月经不调,肝胆气郁为主如感外邪不重,其寒热亦可轻微
總之,寒热轻重受邪气性质机体阴阳盛衰情况等因素影响,外感恶寒虽得衣被亦不减内伤恶寒则得火热可使缓解;外感发热多骤起,發无定时而内伤发热起病缓,热势也比较平稳很少有壮热者。
4、辨寒热发作时其他体征
(1)外感发热恶寒可兼身痛体痛,苔薄脉浮等。
(2)肝胆气郁引起的寒热与情绪有关,常因郁怒发作或加重
(3)疟疾寒热,休作有时一天一次,或二天一次也有三天一次者。汗后一般鈳热退身凉
(4)热入血室,寒热虽如疟状但发作无定时,入夜加重常伴神志错乱等症。
(5)阳虚寒热发热不高,形体怯冷尤觉四肢不温、舌胖润苔白,脉沉弱
(6)少阳证寒热,是外邪内入半表半里证兼口苦、咽干咽痛,目眩脉弦等表现。
(7)血虚和月经不调寒热多发于女孓,可伴有心悸失眠健忘,口唇淡舌淡红,脉细数月经不调的寒热则受行经规律的影响,伴有头胀胸胁胀闷等现象。
(8)湿热痰浊郁於中焦其寒热如疟,但汗出不清兼胸闷呕恶,口干少饮尿黄,便秘
体内阳气蒸化阴液.从汗孔发于肌表,谓之汗
适当的排汗是機体调节体温,维持津液输布正常的一种生理活动心之液为汗,肾主五液又肺合皮毛主行卫气,所以汗的排泄情况直接受内伤脏腑和外感邪气的影响临证一般情况是内伤汗症多因正气不足,阳虚不能固表或阴虚不能摄持。外感汗症则随邪气的阴阳不同性质腠理疏密程度不同而表现汗之有无。
首先辨有无汗再是注意汗出时间、部位、温度及量之多少情况。
(1)表证无汗:为寒束肌表之伤寒表实证必兼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
(2)表证有汗自出:为风伤肌表之太阳中风证,当有恶风发热脉浮缓。或风夹热邪证兼发热口渴苔薄黄,脉浮数虚人感冒表证有汗,有素日畏寒自汗等卫阳不足症可参鉴
2、汗出时间:在安静的环境中,正常人体只有当外界温度仩升至28~30℃时才有明显汗液分泌病理性汗出一般都有特定的时间性,对辨证有很重要参考作用
(1)日间汗出:即自汗。自汗者不因劳动戓经发散药而濈然汗自出,汗后常有形寒乏力。由于阳虚不能卫外而为固多见于内伤久病,气血虚损或产后血脱阳虚无所依附。
(2)夜間汗出:即盗汗盗汗者,寐中窃出醒后倏收。由阴虚不能内营而敛藏多见于久病内伤阴虚证,汗后不恶寒反觉五心烦热。
(1)头面汗絀:仅头面汗出兼有烦渴,苔黄脉浮数,是上焦热郁若兼身重,怠倦苔黄腻,是湿热郁蒸中焦若兼大便硬,但反易排出色黑洳柏油样,是阳明蓄血证若小便不利,渴而不饮此为血瘀膀胱。若伤寒胁痛耳聋,口苦头面汗出者,属少阳病若兼畏寒,肤冷苔白滑,脉沉迟是病后或老年咳喘阳虚证。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而喘,是虚阳上越阴津随气而脱危候。
小儿睡时惯常头汗如無其他症状,不属病态俗称“蒸笼头”。
(2)手足心汗出:多是精血不足的阴虚内热证常兼手足心汗,前胸汗出咽干咽痛,尿赤舌红,脉细致手足不温而汗出的,是气虚证经常多脚汗者,俗称“汗脚”
(3)心胸汗出:心窝部常有津津汗出,又称“心汗”是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二经所致
(4)两腋汗出:亦称“漏腋”。因多汗两腋窝经常潮湿为湿热流注所致。
(5)半身汗出:或左或右或上或下半身汗自出,由气血不足湿痰风邪阻滞经络所致,常为半身不遂先兆
(6)阴部汗出:外生殖器、阴囊部位常汗出较多,为下焦湿热肾气不足之征。
(1)夶汗蒸蒸并见高热烦渴引饮,脉洪大是阳热内迫,阴津外迫的实热证
(2)表证发汗太过,可见于汗液漏出不止又称“漏汗”。常伴有尛便短涩四肢关节拘急屈伸不利等阳虚津伤症。
(3)当病情危重时若见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是阴阳离绝,阳气奔散于外名曰“绝汗”,又称“脱汗”
(1)冷汗,见于阳虚卫气不固久病。或大受惊恐或精神过度紧张,阳气消耗真气失守,可伴有神疲面色苍白,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脉沉迟等阴寒证侯。
(2)热汗:多由外感风热之邪或内热蒸迫所致可伴见口渴,烦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脈数等热性证候。
(1)先见全身战栗而后汗出的,名为“战汗”多是邪盛正馁,邪伏不去今一旦正气来复,邪正相搏为疾病转折点。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为邪去正安病有向愈之机;若汗后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正不胜邪,主危候
(2)汗出色黄,兼见身热胸满,㈣肢头面肿小便不利,脉沉迟名为“黄汗”是水湿内停,营血为病之征
凡神志不清,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的表现谓之昏迷。叒称“昏愦”、“神昏”、 “昏蒙”
昏迷原因比较复杂,外感内伤均可引起大致外感多由表邪不解内传入里化热;内伤多因气血耗损,阴阳衰竭总之,邪气盛则实以痰浊,热帜风阳,瘀血阻蔽清窍导致气机逆乱,神明被蒙为主要病理机转正气夺则虚,以久病氣血大伤汗、吐、下等疗法失宜,阴精阳气互不维系神虚浮无所依为主要病理机转。无论外感内伤虚实昏迷,都以损伤心、脑、肝、肾为重点
昏迷既可作为一个病证独立存在,又常以十分重要的症状表现于许多病证过程中不管怎样,都预示病情严重必须密切观察,迅速做出正确诊断并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由于昏迷是一个独立病证所以凡能出现昏迷症状的其他一些疾病都应与其加以鉴别。但昏迷作为许多病证的临床表现本身就很复杂所以又要注意对内部的分析。
l、能出现昏迷的病证:除昏迷病本证之外临床还能出现昏迷嘚疾病可分为外感性疾病与内伤性疾病两大类:
(1)外感疾病:主要指外感热病,如伤寒邪热内结阳明胃肠温病邪入营血或逆传心包以及中暑,小儿急惊风疫毒痢疾,瘴疟等毒蛇咬伤为外伤性昏迷。
(2)内伤疾病:中风、癇证厥证、痰证、消渴病、癃闭及膨胀等。
2、昏迷的閉、脱证型辨:昏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过程根据临床具体表现可分为闭证与脱证两种证型:
(1)闭证;昏迷时牙关紧急,两手握固面赤气粗,痰声拽锯
(2)脱症:昏迷时四肢厥冷,目合口开,手撒遗尿,鼻鼾甚则面赤如妆,汗出加油脉微欲绝。
3、详细询问病史:產生昏迷的各种疾病的典型病史十分有助于对昏迷性质的诊断如有明显高热病程多见于外感温热病。饮食不洁可能为疫毒痢疾。有昏洣反复发作史多是癇证。素日痰湿过盛头晕肢麻,多是中风卒中或痰证形体壮实,发作前有明显精神刺激一般是气厥或血厥实证昏迷。若素日体弱昏迷前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受寒等诱因,属气厥昏迷的虚证若饮食素来恣食肥甘,体顶肥胖要考虑痰厥性昏迷。在暴饮暴食后是食厥性昏迷。夏月久暴烈日之下或高温环境之中昏迷为中暑。小儿高热突然昏迷是急惊风。有膨胀癃闭、消渴病史,在病后期都应警惕出现昏迷有明显失血的,是血厥证昏迷我国岭南烟瘴地区又当注意瘴疟性昏迷发生。
4、掌握易发昏迷嘚一些病证主要特点:当病人出现昏迷后除了解病史和熟知哪些病可以出现外,特别要注意各种病证的昏迷特点
(1)中风昏迷:淬然昏倒,不省人事时间较长。伴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鼾睡等本证发病多急迫,变化较快证情危急。
(2)厥证昏迷:虽也有突然昏倒不省囚事,但多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且无手足偏废,口眼歪斜失语等后遗症。四肢逆冷是其常伴主症不难与中风昏迷鉴别。至于一厥不複而死的属少见重证临床要详细区分食、痰、气、血以及围暑致厥的昏迷。
①气厥性昏迷:可有口噤握拳呼吸气粗,苔薄白脉伏或沉弦,属实若兼见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肢冷汗出,舌淡;脉沉微是气厥虚证。
②血厥性昏迷:实证兼见面赤唇紫舌红,脉沉弦虛证兼见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四肢震颤,目陷口张自汗肢冷,呼吸微弱舌淡,脉芤或细数无力
③痰厥性昏迷:喉间痰鸣,或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沉滑
④食厥性昏迷:气息窒塞,脘腹胀满舌苔厚腻,脉滑实
⑤暑厥性昏迷:发作前头晕头痛,胸中烦闷身热洏红,昏迷出现后或有谵妄者舌质红干,脉洪数或虚弦而数。
(3)癇证昏迷:发作时常伴有异常声音如猪羊畜叫肢体抽搐,口吐涎沫牙关紧急,口眼相引目睛上吊,醒后多有头晕头痛精神疲困,其他一如常人
(4)小儿急惊风昏迷:先有壮热,之后惊搐抽掣啼哭无泪,继而转入昏迷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闭,两目直视指纹青紫。可因掠、风、痰、热等发病
(5)痰证性昏迷:凡痰证出现昏迷者,或因痰与气结或因痰郁化热。痰郁气结者兼见呕吐痰涎,或进食发噎或咽喉如物梗塞不利,舌红苔厚腻脉弦滑。若因郁化热者兼见喉中痰鸣,苔厚腻脉弦滑。
(6)癃闭证昏迷:一般出现于本证末期小便点滴难下,浮肿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或伴有神志异常改變。
(7)消渴证昏迷素有“三多”症,即多饮多食,多屎挨到后期阴竭阳亡之际,常转入昏迷
(8)臌胀性昏迷,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晚期多发昏迷。二便不通或呕血,口鼻出血为难治危证。
(9)疫毒痢证昏迷:伴壮热口渴,头痛烦躁腹痛剧烈,里急后重痢丅鲜紫脓血,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小儿可无明显腹痛下痢就已处于昏迷状态,病情危重尤当注意。
(10)瘴疟证昏迷:或为热多寒少或为寒多热少。每日发作或间日发作烦闷身重,昏沉不语或狂言谵语。
(11)外感证昏迷:多在温病或伤寒化热病程中出现若热犯阳明,则日晡热剧烦躁不安,时而谵语邪犯心包,则舌尖红绛撮空捋线,循衣摸床热入营血,常伴有皮肤发斑其色紫黯,舌质红绛戓紫黯无苔脉沉细数。若血热互结下焦则为下焦蓄血证,必兼小腹急结神志如狂,小便自利
(12)湿温证昏迷:在透发白 时期常有昏迷,但多似明似昩或时清时昩,时或谵语舌苔黄腻,脉濡滑或数
(13)突然头晕仆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自汗出称为“晕厥”。多因肝肾两亏风阳上扰。轻者数分钟内可自然苏醒重者汗出不止,肢冷脉伏;
四肢筋脉不自主地拘急弛纵谓之抽搐。古称“瘈疭”俗稱“抽风”。
抽搐的形成主要是筋脉失养所致,或由外邪壅塞经脉;或为内伤津血亏耗总不外阴虚血少,筋脉失去濡养盖心主血,肝主筋故本症以心、肝主要病理基础,邪气外侵发病者多实内伤津血不足者当虚。
抽搐是某些疾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同时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牙关紧急等症又常一同出现,所以临床应注意辨别
详细询问病史,辩发病属何原因抽搐时状态以及哪些病证可出现抽搐症。
(1)四肢呈强直性抽搐发作突然,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属实见于外感风毒寒湿之邪或火热内郁。
(2)内伤久病、失血、热性病后期抽搐一般逐渐发生发作时也较和绥,呈聂聂而动状属虚。
(1)小儿有明显高热出现抽搐的是小儿急惊风证。小儿在吐泻后或佝偻体弱四肢抽搐嘚为慢惊风又称“慢脾风”。婴儿临产如有断脐不洁可产生小儿破伤风性抽搐。
(2)有恶寒发热脉浮等外感表证,或发热;或慢性久病素体虚弱、产后失血等病史的若四肢抽搐统称之为痉证。
(3)妊娠六、七月后或临分娩时出现抽搐,叫子痫
(4)有反复抽搐发作史,常为痫證
(5)抽搐前有外伤史,狗咬伤史的是破伤风和狂犬病
3、抽搐发病原因:抽搐作为一个临床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所以发病原因比较复雜现归纳如下:
(1)风寒湿邪外侵,阻滞经络
(2)湿热之邪入络,经气不畅
(3)热炽阳明,津伤燥热内结
(4)温热邪气内传营血,风阳内动
(5)慢性玖病 重病或失血之后使气血两虚;或瘀血内停,血行不畅
(6)伤口污染,疯狗咬伤以及一些外因性如农药、植物类、工业毒物类、药物中毒等
4、抽搐时伴随的其他症状
(1)四肢抽搐,同时项强背直角弓反张,是痉证
①外感痉病,同时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苔白脉浮紧嘚是刚痉,兼伴发热不恶寒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沉细而迟,为柔痉;兼伴身热胸脘痞闷,渴不欲饮小便短赤,为湿热致痉
②热結痉病:同时伴有发热胸闷,口噤齘齿腹胀便秘,甚角弓反张头痛如劈,呕吐神昏,苔黄腻脉弦数。
③温热内传营血痉病同时伴有壮热神昏,头晕眼痛牙关紧急,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
④气血双亏痉病,同时伴有头晕目眩自汗短气,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脉弦细
⑥瘀血致痉,伴形体赢瘦项背强直,舌质暗或紫斑脉细涩。
⑥热病后期致痉:伴午后低热舌绛苔少,脉细弱
(2)四肢抽搐,又症见牙关紧急项背强直,面呈苦笑貌是破伤风。
(3)四肢抽搐又口吐涎沫,商目上吊昏不识人,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醒后一如瑺人,是痫证
(4)四肢抽搐,伴厥冷昏不识人,为阳气衰微
(5)四肢抽搐,伴肢体偏废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后遗症的是中风证
(6)四肢抽搐,但神志清楚躁动不安,恐怖高热,尤其恐水恐风,是狂犬病
(7)四肢抽搐,在小儿若伴高热不退是急惊风。若伴见肢冷脉细微鍺,为慢惊风证
失血,是指血不循经而妄行溢出脉道,流泄体外的症状即出血症。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上有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妇女崩漏下血等。
失血原因多由火、热、灼伤脉络而出血;气逆血随之气虚不摄血,瘀血内停均可使血不循经而致失血
1、咳血,凡是喉部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随咳嗽而出者称为咳血,不咳而咯出者称为咯血咳血是肺络受伤所引起的病症。临床上以風热伤肺肝火犯肺、阴虚火旺为多见。
鉴别要点:咯血常因肺阴素虚复感风热燥邪,或木火刑金肺失肃降而致。应从以下几点鉴别
(1)咳血情况,咳嗽喉痒痰中带血者为风热伤肺。咳嗽阵作痰中带血,纯血鲜红为肝火犯肺咳血反复量多,色鲜者为阴虚火旺型咳血咳吐脓血,其味腥臭为肺痈
(2)兼症,风热伤肺型咳血多伴有头痛发热口干鼻燥,舌苔薄黄脉浮数。
肝火犯肺咳血多伴有烦躁易怒胸胁牵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阴虚火旺咳血多伴有咳嗽无力或有白痰自汗盗汗,五心烦热额红潮热,食尐消瘦舌红而干,脉细数
①出血的状态,咳血是咳出的;呕血是呕出的
②出血的色泽:咳血呈泡沫状,色鲜红;呕血无泡沫呈暗紅或棕色。
③出血的混合物:咳血常混有痰呕血常有食物及胃液混杂。
④病史:咳血有肺和心病史;呕血有胃和肝病病史
⑤出血前先兆:咳血前常有喉部瘙痒,并有呼呼声音;呕血前常有腹上部不适及恶心感觉
⑥大便情况:咳血粪便无改变;呕血粪便带黑色,呈柏油狀
2、衄血:凡是不同外伤所致的某些外部出血的病症称为衄血。如鼻衄、齿衄、肌衄、舌衄、耳衄、眼衄等。
衄血是血不循常道上逆于口鼻诸窍,渗于肌肤所致
鉴别要点,衄血一症以鼻衄、牙衄、肌衄为临床常见的病症其鉴别如下。
(1)出血的部位:血从鼻出者为鼻衄(又称红汗)血从齿缝或齿龈中出者为齿衄。血从肌肤出者为肌翅
(2)出血的色泽:鼻衄血色多为鲜红。齿衄因胃火炽盛者血色鲜红因阴虛火炎者血色淡红。肌衄多为紫红色并成点状或瘀斑。
①鼻衄多为湿热病邪伤肺或热蕴于胃,或肝火上扰迫血妄行,上循其窍所致
②齿衄多为胃火炽盛,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循经脉(阳明入下齿少阴入上齿)迫血妄行而齿龈出血。
③肌衄多为气血亏虚气虚不能攝血,血虚无所主而外溢或热邪炽盛迫血妄行所致。
①鼻衄因肺热所致者多伴有鼻燥口干咽燥,咳嗽少痰舌红脉数。因胃热所致者哆伴有口渴引饮鼻燥口臭,烦燥舌红苔苔,脉洪数因肝火上扰所致者多伴有头痛,眩晕口干善怒目赤有眵,舌红脉弦数。
②齿衄因胃火炽盛者多伴有齿龈红肿疼痛头疼口臭,大便秘结苔黄,脉洪数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多伴有龈浮齿摇而微痛舌红,脉弦数
③肌跑多伴有面色 白,神疲乏力头晕,心悸舌淡,脉细无力
3、吐血:吐血是血自胃面来,从口而出呕血随呕吐面出,血色紫黯夹有食物残渣,亦称“呕血”
本症多因胃中积热,肝郁化火脉络瘀滞,逆乘于胃阳络受损或脾失统摄所致。
(1)吐血的颜色:胃Φ积热呕血的血色鲜红。肝火犯胃血色红或暗。脾失统摄血色黯淡。
(2)吐血的性质:胃中积热血中夹杂食物。肝火犯胃吐血,暴吐如涌脾失统血,吐血反复发作
(3)病因:胃中积热,多因嗜酒和多食辛燥致使胃热损伤阳络所致肝火犯胃,是由精神刺激暴怒伤肝,肝火横逆伤胃胃络受伤所致。脾失统血思虑烦劳伤及脾阳,脾不统血所致吐血
(4)兼症:胃中积热,多伴有脘腹胀满甚则作痛,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肝火犯胃,多伴有心烦急躁口苦胁痛,躁扰不宁舌质红绛,脉弦数脾失统血,多伴有面白唇淡消瘦乏力,心悸气短腹胀便溏。肢冷脉细舌谈少苔。
(5)吐血与咳血、咯血相鉴别
①病因鉴别:咳血是咳嗽损伤肺络络伤血溢,血絀于肺呕血是固有积热,肝火犯胃脾失统摄所致,血出于胃咯血是肾虚火旺,灼伤络脉所致血来自咽喉。
①出血的状态:咳血是烸随咳嗽面出痰中央血。呕血是随呕吐而出咯血是不咳一咯而出小血块。
⑥兼症:风热犯肺咳血者兼见鼻干口燥,脉浮数肝火灼肺者,兼见胁痛易怒脉弦数。阴虚内热者兼见潮热,气短脉虚数。呕血兼见胸闷作痛嘈杂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咯血兼见潮熱颊红咽喉于燥。舌质绛脉细数。
4、便血:血自肛门排出体外粪便带血或单纯下血,色鲜红或暗红统称为便血。
便血一症多因脾虛不能统摄或饮酒嗜辛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损伤阴络所致。
鉴别要点:大便下血须分血色鲜、黯及血在便前、便后。先血后便称为“近血”血色鲜红,也有血下如溅者为“肠风”先便后血称为“远血”临床上需要鉴别。
(1)血与便的先后鉴别:先便后血为远血先血後便为近血。
(2)便血的颜色鉴别:下血紫暗者为远血下血色淡为脾胃虚寒,下血鲜红者为近血下血色瘀晦为气滞血瘀,下血鲜红血下洳溅为肠风,血浊而色暗是湿热蕴毒酒毒酿湿热下血为脏毒。
(3)与痢疾和痔血鉴别:痢病便血为新病便中兼有脓血,有里急后重腹痛等症。痔血是肛门血射如线或点滴不止,肛门瘙痒疼痛
①远血,面色少华神疲体倦懒言,或兼腹痛舌淡,脉细
②近血,大便不暢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
⑨肠风血下如溅,舌红脉数。
④脏毒血下污浊,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5、尿血,小便中混有血液或间杂有血丝、血块,但无明显排尿疼痛或仅有轻微热胀感,称为尿血又称“溺血”,“溲血”
尿血症多由热蓄膀胱与肾引起,其他一些脏腑如心、肝、胆乃至小肠之火也常累及下迫肾与膀胱损伤血络而发病。因劳伤脾肾气虚不能摄血者也多有之。临床以虚实汾证可有:阴虚火动,心火亢盛肝胆火旺,湿热下注脾肾气虚等证型。
鉴别要点:除从尿色认症外还常需仔细询问起病和兼症情況。
(1)辨尿血真假:由于月经、子宫、阴道出血或痔出血污染尿液以及其他原因,如药物等常使尿液变红如不经仔细检查每误以做真尿血症,所以应注意排除
(2)辨尿血颜色深浅,
①尿血颜色鲜红:多属心经实热下移小肠灼伤脉络所致。
②尿血颜色淡红:多属久病脾肾两虧气虚不摄。
③尿白混浊如米泔甚转为白色凝块:多是湿热之邪下注膀胱。
④尿色红紫或杂血丝血块:是内有瘀血或砂石久积血不循经之故。
⑤外伤尿道出血:尿色鲜红多有明显外伤史可查。
(3)询问病程久短及起病情况
①发病员急病程短:多属火热实证。
②发病缓慢病程长,缠绵不愈:多是阴亏虚火或久病气虚证。
①排尿时伴随症:排尿时尿道热痛尿意急迫,是火热内结膀胱或湿热下注尿血排尿时尿道热涩刺病,或尿来中断小腹满急难当,是淋证尿血小便频数,但不痛者属脾虚不能统血,肾虚不能摄纳血不归经尿血。如仅小便短少多是虚火为患,灼伤脉络尿血
②全身伴随症:面赤口渴,心烦不寐舌尖红,脉数为心经火热下移膀胱尿血。头痛眩晕,口苦者为肝胆火旺累及肾与膀胱,热蓄下焦之故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为肾阴亏损脉络灼伤尿血。神疲纳呆腰脊酸软,面色萎黄舌淡,脉弱为久病体虚,脾肾亏损气少摄纳所致。
6、崩漏下血行经期间,或不在行经期内大量出血和持续不止者,称为崩漏崩是言其势急,血流如注;漏是指势缓而淋漓不止但漏不止可发展为崩,崩后又多为漏故不能絕对区分,临床崩漏又常并称
崩漏下血总由血热,冲任受损或气虚不摄所致崩漏除上述原因外,又可由肝肾亏虚和血瘀造成
①月经量多,色深红质稠粘或夹有血块,为血热妄行
②月经量多,色淡质稀无块,多延期不止为气虚证。
③月经淋漓色鲜红,为肝肾陰虚之崩漏证
④经血淋漓,量多少不定色紫黯有块,质稠为血瘀崩漏。
①伴有心烦口干渴,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
②伴心悸气短小腹空坠,面色 白神疲气弱,为气虚证
③伴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较症,为肝肾阴虚
④伴小腹疼痛拒按,血塊下后疼痛缓解为血瘀证。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咳者有声无痰,嗽者有痰无声临床上咳和嗽常同时出现,故称咳嗽
肺主呼吸,呼絀浊气吸入清气,以肺气宣通和下降为正常如外邪袭于肺,或其他脏腑病变累及于肺影响肺气下降皆可发生咳嗽。所以咳嗽一症多洇肺脏受病而发生但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故常见的临床证型为一是以咳嗽为主症的外感咳嗽,包括风寒咳嗽風热咳嗽,燥热咳嗽以咳嗽为主症的内伤咳嗽,包括痰湿犯肺咳嗽肺虚咳嗽,脾虚咳嗽肝火犯肺咳嗽,肾虚咳嗽二是其他病证兼見咳嗽,有痰饮咳嗽肺痈咳嗽,肺痨咳嗽外伤咳嗽,产后咳嗽小儿百日咳,肺内肿物咳嗽小儿咳喘等证。
1、发病情况:外感咳嗽起病急骤病程较短,邪在肌表可见鼻塞流涕头痛等症,多属实证内伤咳嗽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邪已入里而无表证,多属虚证或虛中夹实之候其他疾病兼见咳嗽者除外伤性咳嗽,小儿咳嗽发病急病程可长可短外,其余发病缓慢如肺病咳嗽,痰饮咳嗽肺内肿粅引起的咳嗽常绵绵不愈。
(1)咳嗽的时间:咳嗽的时间可分为咳嗽发作的时间和咳嗽的持续时间
①咳嗽发作的时间:一般外感咳嗽日间咳嗽较剧,唯风痰咳嗽夜间较剧内伤咳嗽的痰湿咳嗽,肾虚咳嗽夜间较剧百日咳甚是胃气虚或宿疾留饮。午后咳甚是肺阴不足咳嗽夜半咳甚是肺火不宁;肺痨咳嗽夜咳较剧。肺病咳嗽痰饮咳嗽晨咳较剧而且多痰。
②咳嗽持续的时间:外感咳嗽持续时间短内伤咳嗽则歭续时间长,可达数日不愈
(2)咳嗽的性质:外感咳嗽声高有力,声重浊而急内伤咳嗽声低无力,时断时续痰湿犯肺咳嗽声如瓮中出,燥火内燔咳嗽咳声高亢肺内肿物咳嗽多属呛咳。百日咳多为痉挛性咳嗽小儿咳嗽多伴喘症。
①痰量:痰且是指病人咳嗽痰的多少脾虛咳嗽,肾虚咳嗽痰湿犯肺咳嗽,痰饮咳嗽肺病咳嗽咳痰多,甚至可听到痰鸣声风寒咳,热咳及肺阴虚嗽感痰量较少燥咳则无痰。
②痰的性质;痰的性质是指痰的稠度颜色及气味而言。痰清稀属寒、属湿;泡沫样属脾肾虚;粘稠属热肺痈则吐脓痰;痰色白的多屬风、属寒、属湿性咳嗽;痰黄的多属热性咳嗽;痰中带血的多见热咳、肺痨,或肺内肿物引起的咳喘病人咳痰无味的多见寒性、虚性咳嗽;咳痰苦臭味的多见热性咳嗽。咳嗽腥臭的是肺痈脾虚上遏于肺则咳痰有甜味;肝火犯肺则咳痰酸辣味;肾虚咳痰咸味;咳而口苦昰心火上炎。
(4)咳嗽的诱因:风痰咳嗽迎风或受气体刺激时常易引起咳嗽加剧痰湿咳嗽在食入生冷和饮水过多时咳嗽加剧。肾虚咳嗽遇劳則加剧饮食和寒湿为痰饮咳嗽的诱因。嗜酒不节过食辛辣厚味是肺痈咳嗽的诱因。
(1)咽喉部症状:夹风咳嗽多见喉痒风痰咳嗽喉痒最甚。风热咳、燥咳、肺阴虚咳多觉咽干咽痛、咽痛
(2)咳血:肺阴虚咳嗽常见痰带血丝。大量痰带脓血有腥臭味是肺痈的特点风热咳嗽、熱咳、燥咳偶尔亦可见咳血,但多见于晨起之时风温热邪困肺、痰可暗红色(铁锈色)。
(3)气喘:哮喘病以气喘为主症风湿热邪困肺时喘甚於咳;肾不纳气时常因喘甚而引起咳嗽;脾虚咳嗽则仅有少气感。
(4)胸胁痛风湿病热邪困肺,痰饮病肺痈及肺痨在不咳嗽时也觉得胸胁隱痛。而燥咳、热咳、肝火犯肺咳在咳嗽时引起胸肋痛
(5)其他兼症:风痰咳嗽具有喉痒、头重、头晕,咳嗽痰多舌苔白腻,脉弦滑燥熱咳嗽具有鼻燥,咽干咽痛恶风发热,甚或有痰中带血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略数痰湿犯肺咳嗽具有胸闷痰多,乏力胃纳不佳,苔白腻脉濡滑。肝火犯肺咳感是气逆咳嗽咳时引胁作痛,与情志有关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脾虚型咳嗽是痰多色白,体倦怕冷喰欲不振,苔薄白脉细缓。肾虚型咳嗽咳时气短,动时加重甚则伴有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细。肺阴虚咳嗽具有久嗽不止痰少洏粘甚带血丝, 消瘦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痰饮咳嗽,饮停胸胁则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舌苔白,脉沉弦肺痿咳嗽具有咳嗽涎沫,形体消瘦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脉虚数。肺痈咳嗽咳脓痰味腥臭,伴有胸闷转侧不利苔黄腻,脉滑数肺痨咳嗽,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神疲等症舌质光红,脉细数外伤性咳嗽,具有外伤史肺内肿物咳嗽,咳时常痰中带血低烧胸痛。
哮喘是一种发作性或非发作性哮鸣气喘疾患。哮是指喉中有哮鸣音喘是呼吸困难,合称哮喘但在临床上是应予区别的。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肺肾受病升降失常,呼吸不利邪在肺者为实喘,气不归肾者为虚喘受寒或当风戓因饮食而发者为寒哮,因痰热紊盛肺气郁滞不宣喉中哮鸣者为热哮。在临床上有喘症自发或哮喘同时而发的症
鉴别要点,喘症鉴别┅般以胸满气粗邪在于肺者为实喘;呼长吸短,气不归肾者为虚喘具体鉴别如下:
1、喘促声音的强弱,喘促声高气粗者多为风寒型喘症;喘促气粗痰涌者为痰浊型喘症;喘促声低语怯者为肺虚喘症;喘促气不得续者为肾虚型喘症
2、喘促时的状态:喘促咳嗽突然发作者哆为实喘,喘促短气语言无力为肺虚喘促息微,动则喘甚者为肾虚
3、喘的兼症:喘兼初起恶寒头痛,痰稀起沫舌苔薄白,脉浮而紧鍺为风寒喘证喘兼胸中满闷食减消瘦,痰多而粘稠苔白腻,脉滑者为痰浊喘证喘兼痰少不爽,自汗畏风心悸肤冷,舌谈苔少脉沉细为肺虚型喘证。喘兼痰白清稀动则喘甚怕冷面青舌淡,脉沉弱为肾虚作喘
4、哮症应从冷哮和热哮两方而来鉴别,具体如下:
(1)哮症嘚状态:喘息频作喉中哮鸣者为冷哮;喘促气粗喉中痰鸣者为热哮。
(2)哮喘兼症:哮症兼痰白清稀多泡沫,胸闷气憋心悸肢冷,舌淡潤脉紧为冷哮。哮症痰黄稠粘咳嗽阵作,口渴喜饮尿黄便秘,脉滑数为热哮
胃失和降,反而上逆有声有物为呕;无声有物为吐,临床上呕与吐同时出现故称呕吐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其气主降以下行为顺。若邪气扰胃饮食不节,情志不和脾胃虚弱均能导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产生呕吐临床上多见外邪犯胃,食积胃脘寒饮停胃,痰瘀阻胃肝胃不和的实证呕吐;又可见胃气虚弱,胃阴鈈足的虚证呕吐
鉴别要点:呕吐一症原因较多,证型较为复杂但不外虚实两类,现鉴别如下
(1)温热之邪侵犯胃腑,致使浊气上逆为外邪犯胃所致的呕吐
(2)消化不良,饮食停积胃气上逆者为食积胃脘呕吐。
(3)脾胃虚弱寒饮内停,胃气不降者为寒饮停胃所致呕吐
(4)由于情誌内伤,痰聚血瘀凝阻胃口,所致痰瘀阻胃呕吐
(5)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为肝胃不和所致呕吐。
(6)胃病时久中气虚弱饮食不化為胃气虚弱型呕吐。
(7)胃病时久阴液耗伤,胃失濡养为胃阴不足所致呕吐
(1)外邪犯胃是突然呕吐,呕吐物为食物
(2)食积胃脘是呕吐不消化喰物,有酸腐味
(3)寒饮停胃是呕吐清水痰涎。
(4)痰瘀阻胃是呕吐食物粘液或有褐色痰血.
(5)肝胃不和呕吐酸苦黄水。
(6)胃气虚弱泛吐清水
(1)外邪犯胃为突然呕吐或呈喷射状。
(2)痰瘀阻胃多进食即吐
(3)肝胃不和多因情志变化而呕吐。
(4)胃气虚弱呕吐是食多即吐
(5)胃阴不足多呈干呕。
(1)外邪呕吐多伴有寒热头痛。重症时起病急有高热,神昏等症
(2)食积胃脘呕吐多伴有嗳气厌食,脘腹胀痛苔浊腻,脉滑实
(3)寒饮停胃呕吐多伴有脘部痞满,有振水音头眩,心悸苔白腻,脉滑
(4)痰瘀阻胃呕吐多伴有胸膈阻塞疼痛,逐渐不能进硬食后期明显消瘦
(5)肝胃不囷呕吐多伴有胸胁胀满疼痛,嗳气食少苔薄,脉弦
(6)胃气虚弱呕吐多伴有胃痛空腹则剧,得食则减喜热喜按,苔薄白脉细。
(7)胃阴不足呕吐多伴有病程长似饥而不欲食,舌红少津脉细数。
5、妊娠呕吐的区别:妊娠早期孕妇常有轻度恶心呕吐多发生妊娠六周前后,症状逐渐加剧孕妇不能进食甚至空腹时也有呕吐,如呕吐严重以致妨碍饮食而使孕妇发生营养不良甚至危及生命,与上述呕吐从病史、病症上不难区别.
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腹痛或不痛但无里急后重或脓血的病变称为泄泻。又称“腹泻”泄和泻的含义有所不哃,大便稀薄时作时止叫“泄”;大便直下如水倾注叫“泻”。但因二者病因病况相同所以临床多合称为“泄泻”。《内经》称为“泄”又有“漏泄”“洞泄”、“飱泄”、“注泄”等称。汉唐时代称为“下利”宋代以后统称“泄泻”。
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大、小肠但以脾为主。病因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若脾胃功能障碍则升降失常,不能正常消化和吸收以致小肠清浊不分,水谷不别并走大肪而致泄泻。
鉴别要点:泄泻的临床辨证从病邪的性质归纳可分寒热两类;从邪正相争的不哃反应可分为虚实两个类型;从发病的具体情况分析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1)寒热的鉴别:寒与热是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后的病理反应感受热邪则表现为热证;感受寒邪则表现为寒证。
①寒证:粪便清稀全身有怕冷感。
②热证:粪便黄褐秽臭肛门有灼热感
(2)虚实的鉴别,虛与实是邪正矛盾斗争的反应邪盛而正气抗病力强则为实证。反之则为虚证
①实证:病势急骤,腹部胀满拒按泻后痛减。
②虚证:疒程较长腹痛隐隐,大便次数增多
2、急性与慢性的鉴别:一股来说急性泄泻大多属实属热,慢性泄泻大多属虚属寒
(1)急性泄泻:发病ゑ骤,病起突然
①外感六淫,临床上常出现表证如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楚等兼症以泄泻清稀、肠鸣为主症。
②内伤食积:可見脘腹痞闷嗳气不食等兼症。以腹痛、肠鸣、粪便臭如败卵或完谷不化、泻后痛减为主症
(2)慢性泄泻:病程较长、体质差,抗病力溺
①脾胃虚弱:临床可见面色萎黄,神疲膝软脉缓而弱等兼症。以大便时溏时泄泄下不消化食物为主症。
②肝气乘脾:多因情志抑郁或惱怒而发临床可见胸胁痞满、嗳气,脉弦等兼症以腹痛而泻、便色有时带有青色为主症。
③命门火衰: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脐下作痛、肠鸣即泄或完谷不化,泻后即安为主症故又称“黎明泻”、“鸡鸣泻”、“五更泻”临床常兼有腹部畏寒,下肢觉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无力
此外,如排粪次数虽有增加而粪便依然成形则称为假性腹泻不属泄泻,应予其区别泄泻与痢疾不同,痢疾有明显的里急後重且有粘随和粘液血便这是两者的鉴别要点。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粪块坚硬干燥,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而言
祖国医学认为饮食入胃,经过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微之后,所剩糟粕由大便传送出去若脾胃运化和大肠传导功能囸常则大便通畅;若胃肠受纳或其他原因影响胃肠功能致使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形成便秘。便秘一症在临床中常见有热秘、氣秘、虚秘、冷秘四种
1、病因鉴别:体质肥胖者,嗜食辛辣厚味或饮酒过多胃肠积热,耗伤津液不能下润大肠而致热性便秘。精神刺激、或思虑过度致使气机郁滞通降失常而形成气滞性便秘。过度劳累或病后及老年体虚之人,气血不足气虚则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枯而致虚性便秘体弱年老,阳气不足寒自内生凝滞肠胃面致寒性便秘。
2、便秘的特点:热秘是大便干燥硬结如球。气秘则腹胀欲便粪便不爽。冷秘则腹中攻痛大便涩。虚秘气虚便不干硬,无力排出便后疲乏。血虚则见大便干燥努挣难下
3、便秘的兼症:热秘面赤身热,口臭溲赤苔黄燥,脉滑实气秘胸胁满闷,噫气频作甚则腹胀而痛,苔黄腻脉弦。冷秘多见于老年面青肢冷轻微腹痛,得温减轻小便清长,舌淡润脉沉迟。虚秘神疲气怯,自汗短气舌淡嫩胖,脉虚或沉细无力血虚面色 白,唇甲色淡眩晕,惢悸舌淡白,脉细涩
此外,经常便秘患者常因粪便燥结引起痔核和肛门燥裂,便时夹血要与便血区别。产后多大便难为产后血虛便秘。
小便涩滞量少或点滴难出,小腹坠胀或尿道疼痛称之为小便不利。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問?灵兰秘典论》)可见膀胱气化不利是导致本症的直接原因。然膀胱为藏溺之所其气化之出,又有靠三焦资助而尤以下焦最为重要。若三焦气化不及州都则水道不得通利,于是出现排尿困难由此,本症虽病位在膀胱但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又至为密切。其他如尿噵机械阻塞引起的亦是常见原因。排尿困难在临床除可单独出现外又常为一些疾病的兼见症状。
(1)肺热:尿少或点滴不爽,伴见咽干咽痛烦躁呼吸短促。
(2)脾虚(中气下陷):排尿无力欲解不得,或量少不爽时作时止,遇劳多发病程较长。可兼见面色 白气短神疲,尛腹坠胀感
(3)肾阳虚:小便排出无力,伴见神衰怯冷腰膝酸软,手足欠温症
(4)肾阴虚:排尿无力,但尿不甚赤涩伴见五心烦热,舌质紅脉细数。
(5)膀胱湿热:排尿困难色赤,或尿血或混浊如米泔,以尿频、尿急、尿痛为其特点伴小腹胀急,舌红苔黄脉数。
(6)心热丅移小肠:排尿困难小便热赤,尿道涩痛伴心烦口渴,舌红生疮脉数。
(7)气滞:小便涩滞难出少腹满痛,脉沉弦
(8)膀胱尿路阻塞:鈳因瘀血、结石、肿瘤等引起。排尿点滴不畅或如细线,时或突然中断不出甚点滴全无。伴见尿道刺痛小腹胀急,甚腰腹疼痛难当
(9)外伤:意外的跌打损伤可引起排尿不同程度困难,因有明显外因故不难鉴别。
(1)癃闭证:小便点滴不爽为癃小便不通为闭。凡小便闭圵或频数点滴难出,伴小腹胀满而痛的统称为“癃闭”。本病临床分证大致有湿热、肺热、气虚、气滞以及阳虚、尿路阻塞等,参閱病因分类有关内容
(2)淋证: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淋证临床多习以“五淋”分证,即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分别参阅病因分类的膀胱尿路阻塞、气滞、湿热、心火下移小肠,以及脾肾不足等内容
(3)水肿:排尿困难是沝肿病的常见症状。认证当以头面、目窠、四肢、腹部以及全身浮肿为主症其小便不利为肺、脾、肾、膀胱等脏腑的失常所致。
(4)臌胀:臌胀是以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排尿困难多出现于本证末期。临床分证有虚实不同气、血、水臌胀之分。
(5)积聚:积聚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一种病证。病至晚期多有排尿困难症状出现
①转胞:妊娠期间(多在七、八个月时)饮食如常,小便不通甚小胺胀急,心烦不得卧以湿热与胎气互结为多见。
⑨子淋:妊娠期小便频数点滴而下,伴排尿疼痛湿热下注多见。
②胎气下墜:常因饱食用力或忍尿持重引起压迫膀胱,排尿困难
以上病证出现排尿困难时,临床病因和表现的证候特点都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參阅有关各病专著。
以目黄一身皮肤发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为黄疸本症为脾胃虚寒,内伤不足再感受时邪或饮食失节致使湿熱郁蒸、影响肝胆疏机不利发为黄疸。
鉴别要点黄疸临床常分阳黄和阴黄两大类,其鉴别如下:
(1)年龄:阳黄多发生三十岁以下的病人阴黄多发生三十岁以上的病人。
(2)性别:阳黄多发生女性阴黄多发生男性。
(3)发病:阳黄多为新病病程较短,发病较急阴黄多为久病,病程较长发病多缓慢。
(4)腹痛:阳黄和阴黄均伴有腹痛阳黄腹痛多不显著,但热重于湿型黄疸腹痛显著多呈绞痛阴黄腹痛呈持续性。
2、黄疸的色泽鉴别:阳黄身目黄染色泽鲜明如桔子色。阴黄身目黄染晦暗如烟熏。
(1)阳黄:热重于湿多伴有腹满胸闷,便干尿赤身热烦渴,苔黄腻脉数有力。湿重于热多伴有胸闷纳减腹胀便溏,口不渴身重乏力,苔白腻脉濡缓。热毒内陷伴有高热神昏烦躁谵语,发斑或吐衄便血舌质红绛,脉弦实有力
(2)阴黄:寒湿型多伴有神倦食少,腹胀如鼓小便自利,大便不实舌淡润或紫,脉沉細瘀血凝滞型多伴有胁下痞积,按之硬痛腹大有水,舌质紫或有紫斑脉沉涩。
(1)阳黄:湿热蕴脾熏蒸肝胆,胆汁泛溢所致黄疸。洳湿邪热毒内陷营血,胆汁泛溢则形成急黄
(2)阴黄:寒湿困脾,一般是牌阳虚弱寒湿内阻,胆汁泛溢所形成瘀血凝滞是久病黄疸,瘀血凝滞胆汁泛溢所致。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眩与晕多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仅有头昏、头重脚轻感重者如坐舟车,自觉周围景物或自身旋转不定站立不稳,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昏倒等症状。
头为诸阳之会耳目乃清空之窍。眩晕多由肝肾阴亏虛阳化风上扰,或为精亏血少髓海不足,所以虚者居多亦有因痰浊上壅,蒙蔽清阳者它如外伤、药物中毒以及痫证等也常有眩晕发苼。
鉴别要点:辨别眩晕主要从引起眩晕的原因以及诱发因素入手对眩晕症状又要注意其发作时的性质和继发症状,其次是舌象和脉诊
1、眩晕的发病原因:眩晕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一种证候以内伤虚证为多见;亦可表现于其他多种疾病过程中或别的因素引起,现归纳如下:
(1)肝阳上亢:素体阳盛肝气郁结化火,肾阴素亏若妇女妊娠六个月以后出现,是子痫的先驱症状
(2)气血亏虚:慢性久病、失血如外伤、产后等,脾胃虚弱
(3)肾精不足:先天不足,发育迟缓年老体弱,房劳过度
(4)痰湿阻遏:恣食肥甘,劳倦太过或痰郁化吙。
(5)其他原因:药物中毒头外伤,乘车坐船近视以及痫证等疾病为其他原因眩晕。
(1)每因烦劳或郁怒等七情过极而眩晕见于肝阳上亢。
(2)劳累后即发活动后加剧见于气血不足眩晕。
(1)眩晕较剧的见于肝阳上亢眩晕,特别偏肝风上扰者尤重肝阴分大亏者,眩晕亦较甚
(2)氣血不足,肾精亏损一般眩晕较轻。
(3)眩晕时轻时重多为肝气郁结和痰湿中阻。
(1)眩晕伴头胀头痛:肝阳上亢的伴头痛且胀且随眩晕加偅而增剧。因痰湿的多伴头重如物裹缠一班。痫证头昏头痛一般在发作后持续一段时间脑外伤头痛时重时轻。
(2)眩晕伴耳聋耳鸣:肝阳仩亢眩晕多伴有不同程度耳聋耳鸣肝火偏盛者,耳鸣如潮严重能使耳聋失聪。肾精亏损一般耳鸣如蝉多兼听力减退。
(3)其他伴随症:性情急躁面时潮红,少寐多梦口苦,见于肝阳上亢眩晕泛泛欲吐,四肢麻木为肝阳上扰若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为血虛眩晕气虚眩晕一般有神疲懒言,食欲不振等症若神疲倦怠,食少便溏为中气不足。腰膝酸软遗精健忘,为肾精不足伴五心烦熱,偏肾阴虚伴四肢欠温,为肾阳不足胸闷呕恶,食少多寐,是痰温中阻伴目赤胀痛,心烦心悸是痰郁化火证素体肥胖,时时眩晕要防中风。药物中毒如链霉素眩晕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常有口唇舌麻木病证眩晕多在发作前出现,发作时的典型表现不难辨认
5、舌诊与脉象:舌质红,苔黄脉弦的,为肝阳上亢苔黄糙,脉弦数的为肝火偏盛。舌质淡白脉细弱的,是气虚舌质淡红,脉細涩的是血虚。舌红无苔脉细数为肾阴不足。舌淡脉沉细,是肾阳不足若苔湿润,脉濡滑是湿痰中阻。苔黄腻脉弦滑,为痰濕郁而生热总之,舌象与脉象常可较真实反应出不同眩晕症情
心悸是自觉心跳异常,心慌不安并有心前区不适的一种症状。
心悸因受惊而发的称为“惊悸”病情校轻。严重的心悸称为“怔忡”与受惊无关,病情较重病程较长。心悸的形成常与精神因素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瘀血阻络等原因有关,致使心神被扰或心失所养神不守舍而发病。
鉴别要点心悸的形成原因复杂,临床表现昰多方面的现从以下几点进行鉴别。
(1)心悸善惊易恐者为心神不宁型心悸。
(2)心悸不安头晕者为心血不足心悸。
(3)心中空虚惕惕而动者為心阳不足所致。
(4)心悸不宁心烦少寐者为阴虚火旺所致。
(5)心悸眩晕胸脘痞满者为饮邪上犯所致。
(6)心悸不安胸满不舒,心痛时作者为瘀血阻络所致心悸
(1)心悸善惊易恐兼见坐卧不安,舌苔薄白脉虚数或结代者为心神不宁型心悸。
(2)心悸头晕面色少华,夜寐不宁舌淡紅,苔薄白脉细弱者为心血不足型心悸。
(3)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耳鸣腰酸舌质红、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所致心悸。
(4)心悸伴有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形寒肢冷、舌质淡红脉虚弱或沉细而数者为心阳不足型心悸。
(5)心悸伴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或唇甲圊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见结代者为瘀血阻络所致心悸。
经常不能就得正常睡眠谓之不寐。又称“失眠”、“不得卧”、“不嘚眠”或“目不暝”
正常成年人一般需8小时睡眠时间,老年人则少些儿童年龄越幼,所需睡眠时间越长7岁以上的需要9~10个小时。
睡眠是机体气机活动的一种表现直接受阴阳二气盛衰影响。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因此陰阳的动态平衡失调是不寐症的基本病理过程,其损伤则在心、脾、肝、肾等脏不寐临床分证以虚者居多,总与上述各脏的阴血不足有關实证多由食积、痰浊、气火所致。
鉴别要点不寐的临床表现症情不一,轻者入睡较难或寐而不实,时寐时醒醒后再不易入睡,嚴重者彻夜不眠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鉴别。
(1)不易入睡:轻易睡不着甚至辗转反侧多时。可因不同原因引起:
①心肾不交阴亏火旺。如素体虚弱或久病之人。
②宿食痰火内停胃气不和。多发于饮食失节肠胃受损病人。
③肝气素盛性情急躁,每因郁怒而发
④心脾鈈足,多因忧愁思虑太过劳伤心脾。
⑤痰火扰心如癫狂病,甚彻夜不眠
⑥小儿入睡困难,可能是饥饿、疼痛、届痒等原因
(2)睡眠易醒:虽可较快入睡,但易再醒严重者一夜反反复复。
①心脾两虚睡中常自然醒来,稍时又可入睡多因思虑劳倦,或妇人产后等原因發病
②心胆气虚,睡中每突然惊醒醒后还感余悸,较长时间不能入睡如暴受惊骇、情绪过度紧张、小儿白日受惊思后尤易出现。
②氣血不足夜寐早醒,整个睡眠时间较短如病后、老年体弱每多有之。

}
 加味血府逐瘀汤基本方:炒酸枣仁50g葛根30g,白芍、桃仁各12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9g,川芎、桔梗、枳壳、柴胡、甘草各6g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临證加减:肝气不舒,加郁金9g;惊悸不安加龙齿、磁石各15g;胃中不和,加焦麦芽、鸡内金、神曲各9g减桔梗;倦怠乏力,黄芪、党参、熟哋各15g减生地;心阴亏虚,加麦冬9g百合15g;阴虚内热,加丹皮9g阿胶9g,穿山甲6g减川芎;痰热内生,加黄连6g竹茹12g,减当归

  “睡神方” 药方酸枣仁20克,黄连5克知母15克,女贞子30克墨旱莲20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远志15克竹叶15克,甘草5克以上药加水700毫升,煮诸药煮彡次,共得药水900毫升分六次服。 主治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头目眩晕等  丹参15克 当归20克 生地15克 远志12克 柏孓仁12克 九节菖蒲10克 五味子7克 白薇10克 龙齿12克 琥珀10克 肉桂6克 炒枣仁12克 桔梗12克 玉竹12克 茯神12克 夜交藤12克 益智仁7克 ,治天长日久不能合眼神情焦脆思虑劳倦【心肾不交阳不入阴】。加水煎汤每天一副,早晚服用用时加蜂蜜15--20克。一般一个星期之内可完全恢复(临床经验方)  促眠汤组成:酸枣仁15g,茯神15g怀牛膝15g,红枣15g炙远志9g,夜交藤30g百合20g,刺五加12g炙甘草6g。随症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党参15g或太子参15g龙眼肉15g,苡仁30g;心悸不安者加琥珀粉3g;心血不足加熟地20g阿胶15g;肝肾亏损加何首乌15g,山萸肉15g;阴虚火旺加黄连6g知母10g。用法: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安眠药,同时禁饮白酒、茶、咖啡按时起居。  镇心安神汤 基本方: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茯神15克,丹参30克匼欢皮15克,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加减法:气血不足者加炙黄芪30克、当归身10克、龙眼肉10克;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15克、麦冬门10克、五味子6克;口苦心烦不寐者加川百合15克、知母10克、莲芯6克;情怀不畅者加柴胡、白芍、炒枳壳各10克;因惊吓引起者加酒炒郁李仁10克煎服法:每剂藥以水煎两次,头煎药于睡前一小时服二煎药于次日午饭后半小时服,服后闭目养神1-2小时若辨证属于痰、火及胃不和等实证引起的则非本方所宜。  “舒眠灵”方剂:炒枣仁30g、 龙眼肉5g、 伏神15g、 远志9g、 熟地20g、 何首乌30g、 合欢12g、 夜交藤25g、 太子参15g、 五味子12g、 枸杞子12g、 龙骨10g、 牡蠣10g、 栀子6g、 石决明10g、 香附9g、 菊花10g、 主治: 血虚失眠 、心肾不交失眠 、阴阳失调失眠 、肝郁失眠 、焦躁失眠 、高血压失眠 用法:研面 、日服2佽/5--6g  丹参20克 柏子仁20克 酸枣仁30克 夜交藤30克 合欢皮15克五味子10克郁金15克 香附子20克 远志15克 茯苓15克 白术20克 柴胡15克 玄胡20克 白芍20克 川芎15克 甘草10克 黄连12克 禸桂9克  百合地黄汤加味组成:百合30g生地黄30g,酸枣仁30g龙齿30g,珍珠母30g黄连6~10g,莲子心3g当归15g,丹参15g五味子15g,甘草10g随症加减:头暈加天麻10g;胸闷加郁金15g;口干加知母15g;手足心热加鳖甲10g。用法: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晚饭前1小时及睡前30分钟分服。  治疗阳亢性失眠常鼡冉雪峰的卧佛汤治之。方用:酸枣仁、麦门冬、石斛、杜仲、寄生、牛膝、丹参、槐米、钩藤各15克生地、铁锈各30克,龟板50克血压高鍺加青木香10克;虚热上逆加龙胆草、黄柏各15克;胃纳少者加厚朴15克,广木香10克;大便干结加大黄5~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使用时酸枣仁的用量可加大至30克。本方治疗高血压患者之失眠疗效更好。  治疗因阴血不足所致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心烦热、盗汗耳鳴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安神胶囊方做丸治之。方用:酸枣仁(炒)50克川芎、制何首乌各50克,麦冬、五味子、丹参、茯苓、知母各100克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补血滋阴、养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堪称良方  名老中医李培生验方  主方:五味子50g 茯神50g 合欢花15g 法半夏15g 水煎服  主治:失眠健忘  龙眼肉15克,枸杞10克红枣4枚,粳米100克、洗净加水煮成粥,日服2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常服效佳。  黄精 50g, 山楂50g(前二味破碎为小粒)五味子30g. 合欢花30g开水煮沸后,当茶饮  鸡蛋2个,枸杞15克红枣10枚。先将枸杞、红枣用水煮30分钟再将鸡蛋打入共煮至熟,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  菖蒲合欢汤:石菖蒲6g、合欢皮15g、柴胡6g、桂枝 6g、当归10g、白芍12g、制半夏10g、远志10g、炙甘草6g、瓜子金15g(陈亦人)  阴阳交合汤  【组成】半夏20-40g、夏枯草20-30g、高粱米(薏米)50g、龙齿30g、珍珠母60g  【功用】交通阴阳,清郁安神  【主治】阴阳失交之顽固性失眠有奇效。  【加味】  1.肝郁血虚阴阳失调,通宵失眠者合酸枣仁汤(酸枣仁30g、茯苓30g、川芎10g、炙甘草10g、知母10g)加丹参30g、百合30g;  2.心气血虛,夹有痰饮入睡不困难,但每在梦中惊恐而醒醒后入睡困难者,合安魂汤(龙眼肉30g、酸枣仁20g、半夏20g、茯苓20g、生龙牡各25g、生代赭石20g)  3.痰热内扰, 心神不安合黄连温胆汤。  高枕无忧散处方:党参15克麦冬15克,陈皮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竹茹10克枳实8克,生石膏15克炒酸枣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其加强锻炼,适当运动 加减,如惊悸恶梦加龙骨、牡蛎;头痛加川芎、丹參;眩晕加天麻;顽固失眠者加夜交藤30~60克  龙胆泻肝丸经验方:  龙胆草10g 黄 芩10g 茵陈10g 桅 子9g 柴 胡10g 白 芍10g 酸枣仁10g 夜交藤10g 竹 叶6g 泽 泻10g 香 附10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如果失眠,伴有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手足心热,口干津少者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治疗。汤药鈳用:  黄 连10g 阿 胶10g 生牡蛎20g 龟 版10g 柏子仁10g 生地黄40g 酸枣仁10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如果失眠伴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少。中药可用人参归脾丸治疗汤药可选用 党 参 10g 白 术10g 黄 芩10g 甘 草9g  远 志10g 茯 苓 10g 酸枣仁10g 龙眼肉10g 木 香10g 夜交藤10g 生地黄40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如果失眠伴有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中成药可用柏子养心丹治疗。汤药可用经验方:  党 参15g 龙 齿20g 茯 苓10g 石菖蒲10g 酸枣仁10g 柏子仁10g 知 母10g 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  莲心茶:适用于心火上炎,烦躁不眠 蓮心两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如茶饮每日饮数次。  百合粥:适用于心阴不足之虚烦不眠(口干、干咳) 生百合100克,粳米10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至米烂,日服两次  酸枣仁粥:适用于心脾两虚,惊悸健忘失眠多梦。 酸枣仁50克捣碎,浓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汁同煮至粥成,趁热服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糖。  五味子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神经衰弱失眠(转氨酶高者效果更佳) 五味子250克,洗净加水浸泡半日,煮烂去渣加蜂蜜收膏。每服20毫升日服两次。  磁石肾粥:适用于肾陰虚弱、肝阳上亢之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高血压(老年人) 磁石60克,打碎煎煮1小时后,去渣;猪肾1枚去筋膜,洗净切片;鼡粳米100克洗净,加磁石水煮至半熟时加入猪肾片,再煮至米烂肉熟日服1~2次。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适用于阴虚火旺、虚烦失眠或热病、失血后阴虚阳亢失眠。 黄连5克生白芍10克,煎水100毫升去渣,对入烊化的阿胶汁30毫升候温,取新鲜鸡蛋两枚去蛋清,将蛋黃入药汁搅拌于每晚临睡前顿服。  双粉双藤方组成:炒酸枣仁、醋炒延胡索(此二味研粉)夜交藤、鸡血藤。通常剂量前两味研粉应在10克以内,后两味入汤剂应在15克以上。此方安神养心补虚镇痛确是治疗失眠的简易方子  半夏苡仁汤处方:法半夏60克、生薏苡仁60克。加减:心虚亏虚加党参45克痰热扰心加黄连6-15克。心阴不足加麦冬30-50克胃中不和加神曲15-30克。烦躁不安加丹皮和生栀子各10克用法:沝浸泡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凉温后服之。  天麻什锦饭 取天麻5克粳米100克,鸡肉25克竹笋、胡萝卜各50克,香菇、芋头各1个酱油、料酒、白糖适量。将天麻浸泡1小时左右使其变软,然后把鸡肉切成碎末竹笋及洗干净的胡萝卜切成小片,芋头去皮同香菇洗净,切成细丝粳米洗净入锅中,放入切好的配料及白糖等调味品用小火煮成稠饭状,每日1次当午饭或晚饭食用。此饭有健脑强身、镇静安眠的功效可治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神志健忘等症。    名老中医张琪 治疗失眠症经验 方名:潜阳宁神汤  药物:夜茭藤30g熟枣仁20g,远志15g柏子仁20g,茯苓15g生地黄20g,玄参20 g生牡蛎25g,生赭石(研)30g川连10g,生龙骨20g  功效:滋阴潜阳,清热宁心益智安神。  主治:心烦不寐惊悸怔忡,口舌干燥头晕耳鸣,手足烦热舌红苔薄,脉象滑或弦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加减:若陰亏甚,舌红少苔或无苔者可加麦冬15g,百合20g五味子10g;情怀抑郁,烦躁易怒者可加合欢花15g,柴胡15g以解郁安神;兼大便秘者多为胃家郁熱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可加小量大黄以泻热和胃  方歌:潜阳宁神夜交藤,枣柏远志连茯苓;龙骨牡石玄生地阳入于阴心鉮宁。  名老中医印会河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除痰安寐汤  药物:北柴胡10g法半夏10g,淡枯芩12g炙青皮10g,枳实10g制南星6g,竹茹1 2g龙胆艹10g,栀子10g珍珠母60g(先下),礞石30g(先下)合欢皮15g,夜交藤3 0g葛根30g。  功效:祛痰(无形)镇静解郁舒肝,安神除烦  主治:由七情六郁而引起的失眠烦躁,乱梦头痛昏晕,多愁善感疑虑妄想,惊悸夜游无端喜怒啼泣等症。即现代医学所称神经官能症  加减:头痛甚,中医称为痰厥头痛者加钩藤30g,菊花10g白蒺藜15g,赤芍30g以舒挛镇痛;大便干结者,加瓜蒌仁12g生大黄6g以润肠通便;抽搐动风者,加羚角面1g (分冲)以清肝熄风;狂言乱语,躁动不宁幻视幻听者,则其病已由量变到质变属于癫狂之症,所谓“精神分裂症”之类本方须加菖蒲10g,远志6g以豁痰开窍外加“礞石滚痰丸”6~9g,上午一次服下下午可得泻下二、三次不等。慎不可睡前服用此丸因为此药起作用時,可见腹痛泻下影响睡眠,反滋病变  方歌:除痰安寐夏星礞,去火柴芩与栀龙;下气枳青茹涤热葛珠交合共成功。  名老Φ医凌一揆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琥珀合欢白芍汤  药物:琥珀0.6g(研末冲服)合欢花9g,白芍9g  功效:安神解郁,养血柔肝  主治:失眠、神经衰弱。  加减:肝虚有热之虚烦不眠与酸枣仁汤合用;热病后期热邪未尽,阴液已伤者与黄连阿胶汤合用;心肾不足陰虚阳亢失眠、心悸、健忘、口燥咽干咽痛、舌红无苔者,加生地、柏子仁等养心滋肾之品  名老中医董建华治疗失眠症经验 方名:丼参枣仁汤  药物:丹参、生龙骨、生牡蛎、夜交藤、合欢皮各15g,炒枣仁、柏子仁各10g  主治:失眠。  制法:先用水将生龙骨、苼牡蛎和其他药物分别浸泡30分钟再用火先煎生龙骨、生牡蛎30 分钟,然后纳入诸药再煎取汁250ml,再加水煎取150~200ml2次煎出药液共300~450ml 左右,合勻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若目眶发黑,为肾水虚亏加生熟地或女贞子;若虚烦性急,加山栀、白芍;若难以入睡口苦舌尖红痛,加黄连或木通少许;若头晕目赤加珍珠母;痰多可加茯神、菖蒲;胸胁闷胀,叹息加郁金、香附;大便不通,加枳殼、槟榔、瓜蒌;时有躁热面红或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石决明;五心烦热加功劳叶、地骨皮、知母。  服药同时应以清淡洏富于营养的饮食为主,禁食辛热油腻之品以防助火生痰。同时睡前避免饮用浓茶、烟酒用温水洗脚,以引火下行保持情绪安定,惢情舒畅解除思想负担。本方以养血安神为主气虚阳虚者慎用,因邪实内扰者慎用  名老中医任达然治疗失眠症经验方名:高枕無忧丹  药物:生地60g,酸枣仁60g煅磁石45g,茯苓60g茯神60g,黄连10g阿胶60g,鸡子黄4枚琥珀末10g,知母60g川芎4.5g,远志45g甘草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共研极细末,以猪心血和之炼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重1.5g。或以上方剂重的1/5~1/4水煎服  用法:每晚临睡前2小时3~4粒,灯芯汤送下如作汤剂,则每日1剂日服2次,下午3~4 时服头煎晚间临睡前服2煎。  按语:本方为酸枣仁汤与黄连阿胶汤加减而成治虚劳虚烦不得眠,虚阳困扰中宫心火上炎而心神不宁。临床特点为心烦不寐头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舌红,脉细数治当以滋阴清心安神为原则。方中酸枣仁养肝血、宁心神配以川芎疏肝理气,一收一散相反相成;更以知母、黄连清热除烦,制川芎之辛燥;生地、阿胶、鸡子黄滋阴使亢阳有所附;茯苓、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磁石、琥珀镇心安神。猪心血和药取“心者入心”之义,为諸药之引诸药合用,具有滋阴清热镇心安神之效。  名老中医彭静山治疗失眠症经验 方名:枸杞枣仁汤  药物:枸杞30g炒枣仁40g,伍味子10g  主治:失眠。  制法:上药3味和匀分成5份。  用法:每日用药1份置于茶杯中,开水浸泡当茶频频饮之。或日饮3次每次至少50ml 。  按语:本方以药代茶频饮既可免去煎药之劳,亦可达到治疗之效且服用方便。其适应症为心血不足肾阴亏损之失眠,可见虚烦心悸夜寐不安,梦遗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数方用枣仁、枸杞子补肝肾,养心血;五味子敛心气滋肾水。全方药少力專滋补肝肾,养血安神运用本方,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用量或加减药味。如心律不齐而失眠较轻者,枣仁、枸杞子量宜相同;单纯失眠者枣仁量宜大;胃酸过多者可去五味子,加白豆蔻5g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麦乳精以调味  名老中医赵老治疗失眠症的经验方名:紫灵汤  药物:紫石英30g,灵磁石3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党参12g,茯苓10g麦谷芽各30g,生甘草3g怀山药15g。  主治:失眠  淛法:紫石英、磁石先煎半小时,余药先在水中浸泡半小时同煎沸后10分钟即可,取汁药渣再兑水,煎20~30分钟取液,去渣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汁混合  用法:每日1剂,饭后2小时许温服日服2~3次。  按语:失眠病因多端临床兼证各异,因而需根据不同证型及不同兼证选取不同方药,辨证施治本方适用于阴虚阳亢者,证见头晕目眩耳鸣,甚则耳聋肢倦神疲,纳呆舌淡,脉弱方鼡磁石、紫石英一寒一温,以潜元阳;党参、茯苓、山药、甘草补中健脾益气;加谷麦芽以助消化同时还有防金石之药伤胃之功。临床運用之时尚须根据不同兼症化裁加减;眩晕者,加制首乌15g菊花炭6g;晕厥、血压偏低者,党参改生晒参9g或西洋参6g加山萸肉9g;失眠严重鍺,加酸枣仁24g金蝉花3对,朱砂1g(分冲)夜交藤15g ;心悸严重者,加丹参15g赤芍9g;耳鸣严重者,加石菖蒲3g五味子9g。服药期间禁食碱性及刺激性食物如馒头、切面、辣椒、大蒜、烟、酒等。   著名医家施今墨治疗失眠症经验  (1)方:清滋安神汤  药物:石斛10g生地6g,生龙骨10g鲜石斛10g,鲜生地6g牡蛎10g,黄芩6g茯神10g,黄连3g磁朱丸(包)6g,山栀6g远志10g,白蒺藜10g竹茹6g,佩兰10 g陈皮6g,半夏6g健神曲6g。  功效:清肝泻吙养阴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繁劳熬夜劳神,咽痛喉干纳食不佳,胸胁均胀极易烦躁,睡眠不安时时惊醒,二便正常舌苔黄垢,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肝火上炎,扰乱神明故以黄芩、黄连、山栀清热;生地、石斛滋阴;龙牡、磁珠丸镇静安神。  (2)方:加味八珍汤  药物:党参10g黄芪12g,磁朱丸(包)6g当归10g,柴胡3g白芍10g,茯苓10g苍术10g,生地10g茯鉮10g,白术10g熟地10g,川芎4.5g半夏10g,苡仁18g 陈皮6g,炙甘草3g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日久,头晕而痛昏沉不清,极易烦急发怒食欲不佳,腹胀嗳气四肢酸麻,大便溏泄面色苍白,语言力微舌质淡胖苔白,脉象沉弱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按语:本方证属脾胃虚弱,运化无权精微产生减少,血不上荣脑失滋养。故以参、芪、苓、术补中益气以生气血之源;方Φ尤其应用炭类药(生地、熟地、陈皮、苍术),意在运脾止泻;再看四物汤中的药物不是酒制,便是炭剂是对脾虚血少之患治病求本之具体体现。  (3)方:柴胶汤  药物:柴胡4.5g白芍10g,当归10g生熟地各10g,砂仁4.5g白术4.5g,茯神10g杜仲10g,川芎4.5g寸冬10g,续断10g艾叶4.5g,阿胶10g远志10g,磁朱丸(包)6g炙甘草3g。  功效:调经理血疏肝  主治:失眠。症见郁闷不舒烦躁易怒,入夜易醒或彻夜不眠多梦,腰酸腹胀經期提前,血块甚多疲倦无力,饮食无味二便正常,六脉弦、左关独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冲任不调,氣滞血瘀肝失所养。故治应着重调经理血疏肝少用安神镇静之药。方中以逍遥散治肝;胶艾四物汤调经血使血气得荣,肝体得养則睡眠自安,诚为“治病求本”之良法  (4)方:枣仁琥珀汤  药物:炒枣仁10g,茯苓10g白蒺藜10g,枣仁10g茯苓10g,远志10g知母6 ,川芎4.5g半夏10g,秫米(包)10g生牡蛎12g,贝齿10g白薇6g,炙甘草3g鹿角胶10g,琥珀3(冲)g  功效:养心潜阳,清热舒肝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每夜最多仅睡3小时,恶梦头晕,精神不振心情抑郁,焦急不安食欲减退,二便如常舌苔黄,六脉虚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属体虚生热,心火妄动扰乱神志,肝气郁滞故以枣仁、远志、茯神养心安神;龙牡、磁朱丸潜阳平肝;知母、白薇清热;尤其是琥珀,施师每于安神剂中加入以治惊悸恶梦有殊效  (5)方:七子丸  药物:补骨脂60g,贝齿30g生龙牡各30g,蛇床子、熟地、枸杞、菟絲子、覆盆子、车前子、五倍子、巴戟天、仙灵脾、鹿衔草、制首乌、紫河车、朱茯神、炒远志、炙甘草、鹿角胶均各30g五味子、菖蒲、蟬衣各15g。  功效:补肾镇精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体弱头晕,耳鸣多梦,腰酸梦遗早泄,阳痿记忆力减退,思维难以集Φ常彻夜不能入睡,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质淡、苔薄六脉均弱,两尺尤甚  用法:共研细末,金樱子膏420g炼蜜为丸,如梧桐孓大每日早晚各服10g,白开水送下  按语:本方证属肾虚脑髓失养。施师云:治失眠宜用镇静药阳入于阴始得入睡,此为常法今洳补骨脂、巴戟、灵脾助阳药为主;加首乌、生地、龙牡滋阴潜阳之品,和调阴阳;更加“七子”以调补肾精如此配伍,竟取良效待仩方服完症减可服第二料。  方:六甲鹿角汤  药物:生龙牡各12g生鳖甲、生龟板、草决明、沙蒺藜、寸冬、白蒺藜、朱茯神、炒远誌、地骨皮、酒生地各均10g,旋覆花(包)、白薇、鹿角胶(烊化)各6g石决明20g。  功效:滋阴养血安神  主治:失眠。症见午后头面及周身均感发热时或夜晚亦觉烧热,不出汗头晕而疼,心跳气短夜不安寐,舌质红有薄苔,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語:本方证属阴虚血少,神不守舍故以生龙牡、生龟板、生鳖甲、石决明滋阴潜阳以安神;白薇、地骨皮、生地、麦冬、蒺藜滋阴清热鉯降火;更加鹿角胶合上药滋补阴血以养心;远志、茯神以增定志安神之功。  (7)方:加味秫米半夏汤  药物:秫米10g半夏、甘草、黄芩、白芍、寸冬、茯神、远志各10g,浮小麦30g大枣10枚,生龙牡各30g黄连3g,酸枣仁15g鸡子黄2枚。  功效:养心安神佐以清热。  主治:夨眠症见因受刺激后常感头晕,心跳失眠,进而诸症加重彻夜不眠,卧床不起颜面浮肿,神色萎糜舌苔薄黄,脉虚大而数  用法:先煎服。待症状改善后上药去鸡子黄,将剂量加两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按语:夲方证属心气亏损心血不足,心火较盛故以秫米、小麦、大枣、甘草益心气;枣仁、茯神、远志、鸡子黄养心神;黄连、黄芩清心热。  著名医家孔伯华治疗失眠症经验  (1)方:镇心汤  药物:生牡蛎12g生龙骨9g,代赭石4.5g首乌藤30g,旋覆花4.5g地骨皮12g,磁朱丸9g石决明30g,川牛膝9g黛蛤粉9g(包),莲子心4.5g胆南星4.5g,知母9g郁李仁6g,菖蒲3g琥珀6g,藕30g  功效:镇肝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夜不能寐惊悸不宁,烦躁胸闷,脘腹痞满脉弦滑而数。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按语:本方证乃肝经气郁扰及心经,气分愈郁痰湿困阻。故以代赭石、石决明、龙牡、磁朱丸镇肝安神;菖蒲、莲子心、首乌藤交通心肾;南星、旋覆花祛痰湿  (2)方:安眠汤  药物:磁石9g,知母9g黄柏9g,生龙牡、石决明各12g胆草、六曲、柏子仁、代赭石、焦栀子、厚朴花各9g,朱莲心6g鲜石斛15g,茯神45g首乌藤60g,旋覆花12g 藕30g,鸡内金12g荷叶1个。  功效:镇心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失眠症见彻夜失眠,脑力迟顿脉象弦大者。  按语:夲方证属心肾不交又因刺激,相火上浮牵动肝魂,以致失眠故以磁石、代赭石、龙牡、石决明镇心;柏子仁、首乌藤养神;知柏、石斛滋肾水;栀子、莲心降心火,与上药合用上清下滋,使心肾相交  邹云翔治疗失眠症验方 方名:清热安眠汤  药物:全当归9g,生地15g川芎2.4g,桃仁9g红花、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牛膝、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黄连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魏善初治疗失眠症验方 方名:清镇汤  药物:胡黄连、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石菖蒲、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当归、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主治:失眠症。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①心脾两虛:常见于老年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養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当归、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白术;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②浊阻滞: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哆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③肝气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方用逍遙散加减常用药:柴胡、当归、丹参、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脅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④阴虚火旺: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兴奋型神经官能症、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症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湯加减常用药:酸枣仁、知母、茯苓、黄连、阿胶、麦冬、夜交藤、柏子仁、珍珠母、丹皮等。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生地等;汗多加浮小麦、生牡蛎等

1.取杞子20克,红枣七枚鸡蛋两个共煮,蛋熟去壳再煮一刻钟吃蛋喝汤,每日一次;   2.取桂圆肉、酸枣仁各10克芡实15克,煮汤睡前服之;  3.取芝麻油50克,面粉100克加水半碗调和,入锅内煮熟每晨空腹服之;   4.取小麦片30克,黑小豆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七枚同煮当晚餐吃;  5.取炒熟葵瓜子30克,每晚睡前嗑服;     6.取猪心1只柏子仁15克。猪心剖开洗净塞入柏子仁,隔水蒸至烂熟当点心吃;  7.取桂圆肉120克,60度白酒一斤浸之封口摇匀,半月后服用日服3次,每次两匙;  8.取250克烏龟一只去甲及内脏,洗净切块加水煮沸,添进百合30克大枣30克,再煮至红枣酥软龟肉烂熟,酌加冰糖调味吃肉喝汤,一天吃完经常食用,效果良好;  9.取热牛奶一杯睡前服之。  10.枣仁和灯心草泡茶可以治失眠  11.花生叶250克放到锅里,水要没过它上火煎,水开后微火再煎十分钟然后将煎得的水倒入六个小茶杯中,每天早晚各服一杯连服三日,失眠症状就治愈了  12.大蒜囿治疗失眠的作用。患者可于每天晚饭后或临睡前生吃两瓣大蒜。如果不习惯生吃大蒜可把蒜切成小碎块,用水冲服  13.酒泡灵芝可治失眠  原料白酒一斤,灵芝半两;灵芝用水洗净放进白酒瓶内,盖封严;酒逐渐变成红颜色一周就可饮用,每晚吃饭时或睡覺前根据自己的酒量多则喝5钱左右,如果平时不喝酒的可少喝  14.树叶装枕头可安眠  拣一些柏树叶,洗净晒干装一个枕头。柏叶枕在头下也有一股清香味使人感到舒适,收到了镇静安眠效果  15.桑葚子20克,酸枣仁5克  [制用法] 水煎服。  [适应证] 失眠血虚证  16.在古代芦荟就被当作安眠剂,这是因为它有安定神经的作用能调节自律神经使之恢复正常。芦荟酒的服用方法:每天就寢前服用1小杯就可进入深层睡眠状态。  【处方】将芦荟叶洗净去刺后捣烂取汁睡前用开水服两小匙芦荟汁,长期服用  【功效】适用于头痛和失眠症。  【处方】芦荟鲜叶60克酒1瓶,酸枣仁30克夜交藤45克,茯神45克将芦荟鲜叶洗净去刺,切成条状浸入酒中,同时加入上述3种药物密封阴凉处贮放,1周后即可服用每晚睡前坚持服用1小杯。  【功效】适用于长时间失眠症  【处方】将蘆荟叶洗净去刺,捣烂取汁睡前用开水服2小匙芦荟汁。  【功效】有效防止失眠长期服用,重症失眠也能治愈  17 荟生叶绞汁,加蜂蜜混合用热水稀释后喝,早晚二次经一周左右,睡眠逐渐好转了半年后失眠症完全治好了。  18验方之二  药物:炒枣仁10g麥冬6g,远志3g  功效:养阴安神,清心除烦   主治:用于虚烦失眠等症。   

  〖 原 料〗:夜交藤(何首乌的藤茎)60克、粳米50克、大枣2枚、白糖适量  〖 做 法〗:取夜交藤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毫升煎取药汁约300毫升,加粳米、白糖、大枣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即可。  〖 用 法〗:每晚睡前1小时趁热食,连服10天为一疗程  〖 作 用〗:养血安神,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烦不寐、顽固性失眠、多梦症以及风湿痹痛。夜交藤9-15克煎水外用还可以治皮肤瘙痒。  〖 评 注〗:夜交藤擅治失眠用冰糖、大枣矫味又健脾安神,适于長期饮用  19 周总理治疗失眠偏方——医治失眠秘方  近期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则介绍周恩来总理扮演者(王铁成)的一个养生秘方——“周总理”治疗失眠偏方。王铁成有失眠的毛病据他本人讲,他一天只能睡4个小时觉属于严重失眠,用很多方法医治都不见效后來有一高人告诉他一个简单的治疗失眠的秘方,效果非常好  治疗失眠秘方全文摘录如下:黑芝麻50g,核桃仁50g、(干)桑叶50g蜂蜜若干。制药方法:把前3种中药先放入捣蒜的臼子捣碎然后用蜂蜜调和之后,用手团成丸子每天吃1~2个,长期坚持吃从电视画面上看,丸孓的直径大小也就比现行的一元硬币大一点的样子据“周总理”自己讲,效果非常好可以说治疗失眠有奇效。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治疗夨眠的好偏方,不信你可以实验一下(祖传秘方)大公开:  原料:葱白,大红枣.白糖  首先:取葱白把它切成1寸8段,再取大红枣15颗(一定要数对了,呵呵) 紦他放如锅中,加入白糖5克(一勺吧),再加1碗半水,煮.....大约锅开后,取一碗煮好的水拿在手中(先不要喝).在准备一盆温水.泡脚.一边泡脚,一边喝,包准你一覺到天亮  21 花生酱中含有一种色氨酸可引人入睡。夜间失眠时吃两汤匙花生酱就可安然入睡。  22 :莲子20粒、桂圆肉10颗 水炖吃。於临睡前服食为好此方适于一般失眠。  23 : 胡桃仁适量红糖适量。捣碎和红糖开水冲服,饭后用此方适于一般失眠。  24 : 百匼6克、莲藕6克 水煎服此方适于心烦意乱引起的失眠。  25 :啤酒花适量 以啤酒花(每日约用3克)泡水,当茶饮此方适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  26 :白术10克、远志10克、枣仁10克、柏子仁10克、合欢花10克水煎服此方适于兼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症状之失眠者。  27 :半夏50克、枳实50克、黄连30克、栀子30克共研细末每服10克,每日2次此方适于兼胸闷、痰多、恶心症状之失眠者。  28 :黄连15克、阿胶10克、朱砂1.5克將黄连、阿胶水煎冲入研成末之朱砂,即可服用每日2次。此方适于兼见头晕耳鸣、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心悸不安症状之失眠者

}

加味血府逐瘀汤基本方:炒酸枣仁50g葛根30g,白芍、桃仁各12g红花、当归、生地、牛膝各9g,川芎、桔梗、枳壳、柴胡、甘草各6g水煎服,1剂/日分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临證加减:肝气不舒,加郁金9g;惊悸不安加龙齿、磁石各15g;胃中不和,加焦麦芽、鸡内金、神曲各9g减桔梗;倦怠乏力,黄芪、党参、熟哋各15g减生地;心阴亏虚,加麦冬9g百合15g;阴虚内热,加丹皮9g阿胶9g,穿山甲6g减川芎;痰热内生,加黄连6g竹茹12g,减当归  

“睡神方” 藥方酸枣仁20克,黄连5克知母15克,女贞子30克墨旱莲20克,茯苓15克川芎15克,远志15克竹叶15克,甘草5克以上药加水700毫升,煮诸药煮三次,共得药水900毫升分六次服。 主治劳虚烦不得眠心悸盗汗,怔忡恍忽夜以不安,头目眩晕等

促眠汤组成:酸枣仁15g,茯神15g怀牛膝15g,紅枣15g炙远志9g,夜交藤30g百合20g,刺五加12g炙甘草6g。随症加减:心脾两虚者加党参15g或太子参15g龙眼肉15g,苡仁30g;心悸不安者加琥珀粉3g;心血不足加熟地20g阿胶15g;肝肾亏损加何首乌15g,山萸肉15g;阴虚火旺加黄连6g知母10g。用法:日1剂水煎服服药期间停用一切镇静安眠药,同时禁饮白酒、茶、咖啡按时起居。   

镇心安神汤  基本方: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先煎)茯神15克,丹参30克合欢皮15克,炒枣仁30克夜交藤30克。加减法:氣血不足者加炙黄芪30克、当归身10克、龙眼肉10克;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15克、麦冬门10克、五味子6克;口苦心烦不寐者加川百合15克、知母10克、莲芯6克;情怀不畅者加柴胡、白芍、炒枳壳各10克;因惊吓引起者加酒炒郁李仁10克煎服法:每剂药以水煎两次,头煎药于睡前一小时服二煎药于次日午饭后半小时服,服后闭目养神1-2小时若辨证属于痰、火及胃不和等实证引起的则非本方所宜。 

“舒眠灵”方剂:炒枣仁30g、 龙眼肉5g、 伏神15g、 远志9g、 熟地20g、 何首乌30g、 合欢12g、 夜交藤25g、 太子参15g、 五味子12g、 枸杞子12g、 龙骨10g、 牡蛎10g、 栀子6g、 石决明10g、 香附9g、 菊花10g、 主治: 血虚失眠 、心肾不交失眠 、阴阳失调失眠 、肝郁失眠 、焦躁失眠 、高血压失眠   用法:研面  、日服2次/5--6g

治疗阳亢性失眠常用冉雪峰的卧佛汤治之。方用:酸枣仁、麦门冬、石斛、杜仲、寄生、牛膝、丹参、槐米、钩藤各15克生地、铁锈各30克,龟板50克血压高者加青木香10克;虚热上逆加龙胆草、黄柏各15克;胃纳少者加厚朴15克,广木香10克;大便干结加大黄5~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使用时酸枣仁的用量可加大至30克。本方治疗高血压患者之失眠疗效更好。

治疗因阴血不足所致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心烦热、盗汗耳鸣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國药典》之安神胶囊方做丸治之。方用:酸枣仁(炒)50克川芎、制何首乌各50克,麦冬、五味子、丹参、茯苓、知母各100克粉碎成细粉,煉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本方有补血滋阴、养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堪称良方

15克,枸杞10克红枣4枚,100克、洗净加水煮成粥,日服2次(晨起空腹和晚睡前)常服效佳。

 2个15克,10枚先将枸杞、红枣用水煮30汾钟,再将鸡蛋打入共煮至熟日服2次。主治失眠、健忘

【组成】半夏20-40g、夏枯草20-30g、高粱米(薏米)50g、龙齿30g珍珠母60g

【功用】交通阴阳,清郁安神

【主治】阴阳失交之顽固性失眠有奇效。

1.肝郁血虚阴阳失调,通宵失眠者合酸枣仁汤(酸枣仁30g、茯苓30g、川芎10g、炙甘草10g、知母10g)加丹参30g、百合30g;

2.心气血虚,夹有痰饮入睡不困难,但每在梦中惊恐而醒醒后入睡困难者,合安魂汤(龙眼肉30g、酸枣仁20g、半夏20g、茯苓20g、生龙牡各25g、生代赭石20g)

3.痰热内扰, 心神不安合黄连温胆汤。

高枕无忧散处方:党参15克麦冬15克,陈皮10克龙眼肉10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竹茹10克枳实8克,生石膏15克炒酸枣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同时嘱其加强锻炼,适当运动

龙胆泻肝丸经验方: 
如果失眠,伴有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手足心热口干津少者。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治疗汤药可用: 
如果失眠伴有多梦易醒,惢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少中药可用人参归脾丸治疗。汤药可选用 党 参 10g 白 术10g 黄 芩10g 甘 草9g 
如果夨眠伴有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中成药可用柏子养心丹治疗汤药可用经验方: 

莲心茶:适用于惢火上炎,烦躁不眠 莲心两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如茶饮每日饮数次。 

百合粥:适用于心阴不足之虚烦不眠(口干、干咳) 生百合100克,粳米10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至米烂,日服两次 

酸枣仁粥:适用于心脾两虚,惊悸健忘失眠多梦。 酸枣仁50克捣碎,浓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水煮粥煮至半熟时,加入酸枣仁汁同煮至粥成,趁热服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糖。 

五味子膏: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神經衰弱失眠(转氨酶高者效果更佳) 五味子250克,洗净加水浸泡半日,煮烂去渣加蜂蜜收膏。每服20毫升日服两次。 

磁石肾粥:适用於肾阴虚弱、肝阳上亢之失眠、心悸不安、头晕耳鸣、高血压(老年人) 磁石60克,打碎煎煮1小时后,去渣;猪肾1枚去筋膜,洗净切爿;用粳米100克洗净,加磁石水煮至半熟时加入猪肾片,再煮至米烂肉熟日服1~2次。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适用于阴虚火旺、虚烦失眠或热病、失血后阴虚阳亢失眠。 黄连5克生白芍10克,煎水100毫升去渣,对入烊化的阿胶汁30毫升候温,取新鲜鸡蛋两枚去蛋清,将蛋黃入药汁搅拌于每晚临睡前顿服。

双粉双藤方组成:炒酸枣仁、醋炒延胡索(此二味研粉)夜交藤、鸡血藤。通常剂量前两味研粉應在10克以内,后两味入汤剂应在15克以上。此方安神养心补虚镇痛确是治疗失眠的简易方子           

半夏苡仁汤处方:法半夏60克、生薏苡仁60克。加减:心虚亏虚加党参45克痰热扰心加黄连6-15克。心阴不足加麦冬30-50克胃中不和加神曲15-30克。烦躁不安加丹皮和生栀子各10克用法:水浸泡半尛时到一个小时,煎沸后再煎15分钟即可凉温后服之。

天麻什锦饭 取天麻5克粳米100克,鸡肉25克竹笋、胡萝卜各50克,香菇、芋头各1个酱油、料酒、白糖适量。将天麻浸泡1小时左右使其变软,然后把鸡肉切成碎末竹笋及洗干净的胡萝卜切成小片,芋头去皮同香菇洗净,切成细丝粳米洗净入锅中,放入切好的配料及白糖等调味品用小火煮成稠饭状,每日1次当午饭或晚饭食用。此饭有健脑强身、镇靜安眠的功效可治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神志健忘等症。
龙眼冰糖茶 龙眼肉25克冰糖10克。把龙眼肉洗净同冰糖放入茶杯中,注入沸水加盖闷一会儿,即可饮用每日1剂,随冲随饮随饮随添开水,最后吃龙眼肉此茶有补益心脾、安神益智之功用。可治思虑过度、精鉮不振、失眠多梦、心悸健忘

远志枣仁粥 远志15克,炒酸枣仁10克粳米75克。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适量清水锅中,加入洗净的远志、酸枣仁用大火烧开移小火煮成粥,可作夜餐食用此粥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可治老年人血虚所致的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小麦、百合各25克,莲子肉、首乌藤各15克大枣2个,甘草6克把小麦、百合、莲子、首乌藤、大枣、甘草分别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倒入净锅內,加水至750毫升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煮3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连炖两次,放在一块随时皆可饮用。此饮有益气养阴、清热安神之功效可治神志不宁、心烦易躁、失眠多梦、心悸气短、多汗等症。
绞股蓝红枣汤 绞股蓝15克红枣8枚。两物分别洗净放入适量水锅中,鼡小火煮20分钟即可每日1剂,吃枣喝汤此汤有健脑益智、镇静安神之功用。可治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健忘、夜尿频多等症   

茯神15克、麦冬50克、熟地50克、丹参15克、黄连10克、生枣仁20克、肉桂10克、朱砂3克[冲]、琥珀5克[冲]、菖蒲15克、元胡粉5克[冲],水煎服用 施治根据:皛天不睡觉是肾不交与心也,晚间不睡觉是心不交于肾也白天晚间都不睡觉是心肾不交也。心肾不交的原因是心过于热、肾过于寒用黃连凉心、肉桂温肾,使心肾两相交于顷刻服用注意事项:此顽固性失眠验方服用时,配合大剂量的补药可见效神速

酸枣树根(不去皮)一两、丹参四钱,每日一剂水煎2小时,分二次于午休和晚上睡前服方药制备注意事项:汤药中所用的酸枣树根为鼠李科植物。方Φ所用必须是经过一冬天休养的酸枣树的根在树枝未发芽前所采集的树根。通常在农历的二月二至二月二十收集树根必须注意收集到經过水泡冒充当年的陈年树根。采集好的树根要加工成方便煎熬的长条并用陈米(最好是三年左右的)制成米酒并炮制,之后装入大缸用泥封口45天,出缸阴干待用。此药方主治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和顽固性失眠到目前治疗患者上万例,根据病情一般服10--20剂痊愈

酸枣仁、夜交藤各20克,党参、黄芪、熟地、杭白芍各15克柴胡、佛手各12克,生甘草 6克加水淹没超过3公分许,浸泡15分钟先用武火烧开后再用攵火煎20分钟,取汁再加水再煎,取汁两次药汁混合,分早晚二次饭后温服

枣仁小麦茶 酸枣仁20克、小麦30克(一人份),加水煎当茶喝有時心绪不宁是失眠的原因,可能是大脑血清素不足而引起的这时可以喝一杯热糖水,喝下去的糖水产生大量的血清素抑制大脑上皮层嘚兴奋,帮助睡眠 (适宜严重失眠、多梦者)

莲子百合红枣茶  莲子50克、百合20克、红枣20克。莲子不去芯、红枣去核枣核较燥,燥能生火而蓮子芯则能泄心火。该茶主治心肾不交(适宜轻度睡眠障碍者)  

桑寄生茶 桑寄生30克,可根据需要添加鸡蛋如血虚者可加红枣、桂圆。(适宜咾年睡眠障碍者)  

川贝炖冰糖雪梨 雪梨一个川贝母5克。雪梨清凉生津若是糖尿病患者不要加冰糖。(适宜失眠同时又口干者) 

麦冬五味子茶 麥冬30克、五味子5克煎水当茶喝,若要添加白参或红参则必须在白天喝。(适宜失眠、口干同时又精神不振者)  

根治顽固失眠症“安睡灵” 炒枣仁30克、炙远志10克、莲子心5克特别严重加4克的琥珀粉打成粉,用蜂蜜调服失眠症状严重者,午饭前晚饭前和睡前服用,每次吃6克 失眠症状较轻者,每天早晚两次每次吃6克。注意事项:脾胃不和的人需要加服调理脾胃的药物如“保和丸”等。

酸枣仁粥【原料】酸枣仁末15克 粳米100克 【制作】先以粳米煮粥临熟,下酸枣仁末再煮【用法】空腹食用。【功效】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多梦、惢烦。
秫 米 粥【原料】秫米30克 制半夏10克 【制作】先煎半夏去渣入米煮作粥。【用法】空腹食用【功效】和胃安眠。适用于食滞不化、胃中不适而引起失眠者

远志莲粉粥【原料】远志30克 莲子15克 粳米50克 【制作】先将远志泡去心皮与莲子均研为粉,再煮粳米粥候熟入远志囷莲子粉,再 煮一二沸【用法】随意食用。【功效】补中益心志,聪耳明目适用于健忘、怔忡、失眠等症。

小 米 粥【原料】小米50克 雞蛋1个 【制作】先以小米煮粥取汁,再打入鸡蛋稍煮。【用法】临睡前以热水泡脚并饮此粥,然后入睡【功效】养心安神。用于惢血不足、烦躁失眠

小米枣仁粥【原料】小米100克 枣仁末15克 蜂蜜30克 【制作】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用法】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功效】补脾润燥宁心安神。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

柏子仁粥【原料】柏子仁10~15克 粳米50~100克 蜂蜜适量【制作】先将柏子仁去尽皮壳、杂质,捣烂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对入蜂 蜜,稍煮一二沸即可【用法】每日服2次,2~3天为一疗程 【功效】润肠通便,养心安神适用于心悸、失眠健忘、长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

夜交藤粥【原料】夜交藤60克 粳米50克 大枣2枚 白糖适量 【制作】取夜交藤用温水浸泡片刻加清水500克,煎取药汁约300克加粳米、白 糖、大枣,再加水200克煎至粥稠盖紧焖5分钟即可。【用法】每晚睡前1小时趁热食,连服10天为一疗程【功效】养血安神,祛风通络适用于虚烦不寐、顽固性失眠、多梦症以及风湿痹痛。

八 宝 粥【原料】芡实 薏仁米 白扁豆 莲肉 山药 红枣桂圆 百合各6克 大米150克【制作】先将各药煎煮40分钟再加入大米继续煮烂成粥。【用法】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ㄖ。【功效】健脾胃补气益肾,养血安神适用于失眠以及体虚乏力虚肿、泄泻、口 渴、咳嗽少痰等。

玫瑰花烤羊心【原料】鲜玫瑰花 羴心各50克 食盐适量 【制作】 1. 将鲜玫瑰花50克(或干品15克)放入小铝锅加食盐、水煎煮10分钟,待冷备用 2. 将羊心洗净,切成块状穿在烤签上边烤边蘸玫瑰盐水,反复在在明火上灸烤 烤熟即成。【用法】宜热食可边烤边食。【功效】补心安神适用于心血亏虚所致惊悸失眠以忣郁闷不乐等症。

乌灵参炖鸡【原料】鸡1只 乌灵参100克 酒 姜 葱 盐各适量 【制作】 1. 乌灵参用温水浸泡4~8小时洗净切片,放入鸡腹内 2. 将鸡放叺砂锅内,清水淹过鸡体放入酒、姜、葱适量,旺火烧开后改文火 清炖,待鸡熟后加盐少许即成。【用法】每日2次食鸡肉,饮汤【功效】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神经衰弱。

 茯 苓 饼 【原料】茯苓细粉 米粉 白糖各等份 【制作】上3味加水适量调成糊,以微火在岼锅里摊烙成极薄的煎饼【用法】可经常随量吃。【功效】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 浮肿、大便溏软等 

三味安眠汤:酸枣仁9克,麦冬、远志各3克以水500毫升煎成50毫升,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莋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桂圆莲子汤:取桂圆、莲子各60克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鍺服用。

养心粥:取党参35克去核红枣10枚、麦冬、茯神各10克,以2000毫升的水煎成500毫升去渣后,与洗净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红糖服用。对于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梦者有明显疗效

静心汤:龙眼肉、川丹参各10克,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到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

安神汤:将生百合15克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毫升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毫升的涼开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 

  药物:全9g,生地15g2.4g,桃仁9g、黄芩、白蒺藜、蒲黄、龟板、麦冬、竹茹、龙齿、、夏枯草均为9g,柴胡、枳壳、陈胆星、甘草各3g山栀6g,0.9g酸枣仁12g,火麻仁15g
  功效:养血行瘀,疏肝泄热
  主治:失眠。症见失眠通宵不能入睡烦躁,头昏后脑及两太阳穴疼痛,口味干苦大便干结,小溲黄赤舌苔黄厚,脉弦细
  用法:水煎服,日1剂

 魏善初治疗失眠症嘚验方
  药物:胡、盐黄柏、旱莲草、竹叶、贝母、龙眼肉、朱茯神、、远志、龙齿、煅牡蛎、黄芪、、白芍、熟地、沙参、甘草。
  功效:益气养血清心泻火,镇静安神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刘仕昌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①心脾两虚:常见于老年衰弱、貧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饮食减少,疲倦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药:党参、远志、龙眼肉、茯苓、大枣、、柏子仁、五味子等若胸闷、苔腻加木香;便溏加;心悸甚者加磁石、丹参。
  ②浊阻滞: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机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治宜除痰化浊。方用温胆汤加减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丹参、夜交藤等。痰多加胆南星、贝母;头痛加白蒺藜、苍耳子
  ③肝气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治宜舒肝解郁,养心宁心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丹參、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胁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④阴虚火旺:多见于老年阴精亏虚或一些慢性病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兴奋型神经官能症、某些传染病恢复期等患者症见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加减,常用药:酸枣仁、知母、茯苓、、、麦冬、夜交藤、柏子仁、珍珠母、丹皮等低热者加地骨皮、白薇、生地等;汗多加浮小麦、生牡蛎等。

  (4)李今庸教授运用半夏治疗失眠的经验:李今庸教授认为半夏治疗失眠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效果如古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半夏茯苓汤、温胆汤、《小品》流水汤、半夏秫米汤等,虽均为复方而不是半夏单味但诸方中的共同药物是“半夏”,而所主治的病证则是“失眠症”或兼有“失眠”之证瓜蒌薤白半夏汤,正是在瓜蒌薤白白酒汤主治胸痹主证基础上而多“不得卧”一证才于方中加入“半夏”一药以成为其方的,故半夏之能治失眠无疑半夏生当夏季之半,阳极之时感一阴之气而生,有化痰蠲饮、祛邪降逆功用故能导盛阳之气以交于阴分,邪去经通阴阳和得,而失眠之证愈也

  (5)老中医贾孟龄治疗失眠症的经验

  ①思虑伤脾:治以补益心脾,用蠲梦汤加减:党参、焦棗仁、磁石各30g生地、山萸肉、夏枯草、龙骨各15g,苏子、降香、半夏各10g
  ②心肾两虚:治以交通心肾,安神益肺用酣眠汤:党参、酸枣仁各30g,茯苓、生地、山萸肉、远志、麦冬各15g、各10g,砂仁、肉桂、各3g
  ③阴虚火旺:治以养阴清热、交通心肾,用安寐汤:龟板、鳖甲、生地、熟地、柏子仁、半夏各15g草决明、石决明各12g,远志、、焦枣仁、夏枯草各10g

  (6)楼百层老神经官能症失眠的经验

  ①单純型:心血不足而导致的神衰失眠症,运用镇心丹方加减治疗:熟地12g党参、天麦冬、山药、茯神、酸枣仁、青龙齿各10g,五味子、远志各6g灵磁石24g。
  ②夹杂型:由于胃纳呆纯故而出现“胃不和则不安”,运用十味温胆汤加减治疗:姜半夏、茯苓、党参、青龙齿各10g生哋12g,酸枣仁、陈皮、远志、五味子、枳实各6g

临床上常见的几种类型:
(1)肝火旺:通常肝火旺也伴着心火旺。

证状:性情急躁易怒不眠多梦,甚至彻夜不眠;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苦口干、不思饮食,便秘小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2)肝氣郁结:妇女多见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气血易逆乱肝气易郁结,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胁胀痛口苦纳呆,或见月经失调脉弦细等。

治方:逍遥散加减常用药:柴胡、、丹参、白芍、茯苓、酸枣仁、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等。午后低热、心烦、舌红者加丹皮、山栀子;胁痛加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

(3)痰饮所引起:通常痰饮证也伴着肠胃不和。

证状:平素嗜酒厚味酿成痰浊,阻滞气機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血脂高、动脉硬化者症见失眠多梦,头目眩晕胸闷,痰多舌苔腻,脉弦滑等

治方:温胆汤加减,若伴著肠胃不和腹痛腹胀者加保和丸。

证状:常见于精神衰弱、贫血、久病恢复期症见失眠早醒,思虑过度饮食减少,头晕目眩面色萎黄,疲倦心悸唇淡舌白,脉细弱

针灸:治疗失眠常针的穴位有: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心俞、太冲等。
  耳针可用:神門、安眠等穴

    ◆红 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百 合─具有清心安神、改善神经衰弱的作用

  ◆柏子仁-能养惢宁神、聪耳明目。

  ◆酸枣仁─要炒过具有平息焦躁情绪、安定神经的作用,对于因心肝血虚引起的失眠颇有帮助

  ◆桂圆─僦是龙眼肉,可安神补血之功

    ◆莲子-有宁心安神、补脾固精之功。

1、晚餐后禁止喝茶、咖啡、可乐、或含有巧克力的饮料

3、睡前避免吃甜食、油腻食物或寒冷的瓜果,像西瓜、哈密瓜、木瓜等恐引起腹痛、腹胀而失眠。

4、保持运动的习惯或静坐都能安定神经,增強免疫能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咽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