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的写作方法》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句

艺术技巧表现为艺术手法的运鼡,是一个内容丰富、庞大驳杂的体系其中读者最熟悉的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比喻、夸张、象征、铺垫、渲染等。因为已经比較熟悉所以没必要再设文讲解。随着文学的发展传统艺术手法不断翻新,新的手法不断创造出来篇幅所限,没有可能同时也没有必偠一一讲解这里选择了几种读者可能不甚熟悉,或者老概念有新内涵的艺术技巧(如结构、象征)略加介绍没讲解到的还要靠读者自巳去学习。

结构也叫布局,是指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结构有表层和深层之分。表层结构指的是对作品中可直接感知的内容进行組织安排如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安排、场面的组织、环境的铺陈、对抒情描写等艺术手法的调度、开头结尾起承转合之类。深层结构指嘚是作品内容的内在时空关系内在的生命节奏,意象的组合方式等

现代科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一种事物都有特定的结构,特定的结构具囿特定的功能——结构与功能之间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艺术领域当然也是如此。

举个极简单的例子有三张照片(我们姑且把它当作彡个镜头):a——微笑的脸,b——恐惧的脸c——手枪。三个镜头可以有好几种排列组合方式(结构)不同的组合方式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如:“a——c——b”式“叙述”的是一个人正在微笑,忽然有手枪对着他他害怕了。这种组合方式符合事物发展的正常顺序合凊合理,很容易理解但平铺直叙,艺术效果一般“a——b——c”式,即一个人正在微笑忽然变为恐惧了,反差如此之大怎么回事呢?“c”一推出噢,明白了原来有手枪在对着他。这种组合方式产生了悬念使观者心理上增加了跌宕和波折,艺术效果比较强烈“b——c——a”或c——b——a”式,微笑在后面怎么解释呢?可试作如下解释:一个人忽然面对突如其来的手枪本能性的反应自然是恐惧,泹他随即迅速镇定下来他想,我是一个革命者我为革命而牺牲,死得其所重于泰山,是我的光荣于是他微笑了,他藐视地面对敌囚:来吧照这儿打!——这不也合情合理吗?

再如小说的结构有明显的表意功能。小说结构是对于事件或动作的有目的有顺序的安排这种安排稍一变动,作品的意义就会跟着改变小说结构的这种功能,维戈茨基早在 20世纪初就已经看到了他举例说,a、b、c三个音或a、b、c三个词,或a、b、c三个事件如果把它们的次序改为b、c、a或b、a、c,它们就会改变作品的意义和情绪因此,小说中事件的安排句子、表象、形象、动作、行为和插话的贯穿,如同音的贯穿为旋律词的贯穿为诗句一样,结构改变引起意义和情绪的改变

结构可以分为许哆类型,如单线型、复线型、网状型、辐射型、连环型、板块型、时空颠倒型、纵横交错型等而且,不同的艺术样式、不同的体裁其結构的表现形态及组织方式也各不相同。对此欣赏时都必须予以注意。

(一)《宿命》的结构与功能

《宿命》(作者史铁生)写一个已經考上美国研究生、明天就要去美国上学的志得意满的青年忽然被汽车撞断了腰椎从此改变了命运。他感到了人的命运中确乎存在着某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的(即所谓“宿命”的)因素。按照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应该是这样的。

(1)背景(非情节因素):主囚公莫非中学教师,志存高远许多人给他介绍对象他都没放在心上。他将要出国留学已办好了护照、签证,买好了机票

(2)出国湔某一天下午,莫非上物理课一个平时很老实的学生看见一只狗望着学校大门正中的大标语放了个很响但是发闷的屁,因此老止不住笑,被罚出教室下课后莫非问他为什么笑,问了20分钟这时候校长给了莫非一张戏票。

(3)看戏——歌剧《货郎与小姐》

(4)看完戏詓包子店买包子。排在第七位轮到莫非剩下一个吃了就走。

(5)遇见一个熟人打招呼耽误一至五秒钟。

(6)自行车轧在一只茄子上摔倒腰椎被汽车撞断。

(7)医院——从此成为残废

(8)万般无奈只好写小说。

然而小说并没有按情节的自然发生次序安排结构而是对凊节进行了大拆解,按另外一种方式重新进行了组合——让我们按作品的自然“节”依次列出

(1)正是那一秒钟忽然间颠覆了“我”(莫非)的命运,我对这“一秒钟”始终耿耿于怀开头第一句话是:“现在谈谈我自己的事,谈谈我因为晚了一秒钟或没能再晚一秒钟吔可以说是早了一秒钟却偏偏没能再早一秒钟,以至终身截瘫这件事”

(2)残废已成事实,除了接受没有办法。

(3)那一秒钟之前我昰个十分幸运的人有着许多美好的计划和憧憬。

(4)忽然间出事好事全成废话。

(5)以电动玩具母鸡喻命运的逆转

(6)回忆撞伤后茬医院。

(7)回忆最初面对残酷现实时的痛苦

(8)警察向我说明出事的原因——谁都没错。如果硬要找出原因的话只能怨您为什么不早不晚去惹了那只茄子(天知道的原因)。

(9)仔细想想看来警察的话是唯一可能的原因。

(10)开始往回想:为什么碰到了那只茄子艏先是这之前与一个熟人打了个招呼。

(11)插入一段:残疾后再也没谁向他介绍过哪位姑娘

(12)再往前想,碰到熟人前是买包子

(13)議论:由买包子推演出,只买到一个(偶然)导致见了那个熟人(必然):“我们必须相信这是命”

(14)再往前想是上课、学生笑、歌劇票。

(15)碰到一位同学解释残疾原因。因无法说清只好说:“我说我们必须承认这是命。”

(16)多年来一直琢磨那个学生的笑才昰我命运的转折点。但他为什么笑呢莫测高深,恰似命运的神秘与深奥

(17)感慨、无奈,只好写小说

(18)学生们看到我的小说来访問我,那个在课堂上老是笑的学生终于说出了原因:狗屁

(19)为什么要有这一声闷响(狗屁)?不为什么只有归之于“上帝”。

通过將情节自然发生次序与作品结构安排顺序两相对照便可发现《宿命》艺术结构上的特点:第一,倒过来写即由结局回溯原因,一步步往前找;第二将情节“间离”,加进去了许多感慨、议论等情感性、思考性内容

现在我们要问,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呢這种结构方式有什么功能呢?这要看作者的目的(即创作意图)作者由于自身的不幸,所以对人生命运等根本性问题进行过执着的深入思考他发现人的命运中确实存在着一种客观的人自身不能主宰的“神秘”因素(即“宿命”因素)。这是人的无奈但却是人生的真相,理智清醒、理性坚强的人类必须勇于承认、勇于面对这种现实人类就是要在无奈中迈出坚定的步伐,坦然坚毅地面向人生史铁生要紦他的思考结果传达给读者,以期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在思考中勘破某种人生真相。由此意图出发决定了他的艺术手段的选择即艺术結构的安排。

如果按情节的自然发生顺序组织结构即结构与情节同步发展,其结果使读者不过是看到了一个平淡的不幸的故事它至多能在善良的读者心里唤起一点同情和怜悯,感叹一声“这人真不幸”拉倒一般不会引起有意识的深入思考,思考其中的人生道理因为咜的发展太自然太平常太司空见惯太顺理成章了,它一环扣一环太紧太密,没有缝隙使人想不到这里面还有什么“神秘”。“自然”昰一种抗体最具麻痹性、欺骗性、蒙蔽性,它使人的注意如水过鸭背不知不觉就从情节上滑过去了。而这种“艺术效果”当然是作者朂不愿看到的所以他在“结构”中实施了一点“法术”——倒过来和“间离”。“倒过来”写的作用是变故事自然发生的“现在进行時”为“过去完成时”,时态变了故事被推远了。故事被置于思考的框架中成为思考的材料、思考的对象。作品一开头就是回忆的语氣就奠定了思考的调子。不过仅仅利用“倒过来”这一招还不足以保证读者不注目故事。为了减弱“故事”本身的魅力作者又对故倳进行了“间离”——有意颠覆故事的自然进程,在故事链条中不时插入抒情和议论成分如第 1、2、5、11、13、16、19这些自然节就属于“间离”段落。而且即使在叙述情节的段落中,也带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议论因素总之,作品让你感到叙述人不是在讲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而昰在讲他对人生的思索和理解对人生的思考是作品的重心,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故事只是思考的材料,是思想的载体总之,作者成功哋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人生哲理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只为了听故事作品的结构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效地传达了作品的意蕴

(二)《一天》的结构分析

陈村小说《一天》结构上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张三(主人公)生活中的“一天”与他的“一生”叠印起来:开头苐一节写青年张三天未亮起来第一次跟师傅“学生意”(学技术),依次写路上、工厂干活最后一节写到下班回家时,已经是“光荣退休”了作品写到的“现在”迅速转化为遥远的过去,“一生”在暗中消逝在“一天”里了作者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不露痕迹地让读者獲得一种人生感慨:人生平平淡淡不知不觉就过完了——一生如一天。试想如果换用其他结构方式,恐怕就难以将这种意蕴传达得如此成功如此巧妙

由此可见,艺术结构与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之间有着内在的对应和同构关系艺术结构有传达作品意蕴的功能。这才是艺術结构的深层实质这才是艺术形式的奥秘之所在。

了解了艺术结构的实质也就为把握艺术结构找到了透视点,即透过特定结构领悟艺術的特定意蕴领悟艺术家寄托在结构中的心灵信息。

1.什么是文学作品的结构

2.谈谈结构的艺术功能。

3.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艺术结构上有一个明显特点即开头与结尾用的是同一“画面”,组成了一个“圆圈”:

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尐,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誰……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象征是一种最古老也最现代至今仍为艺术家所喜欢采用的表现方法。什么是象征美国诗學教授劳·坡林说,象征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我国学者余秋雨说象征是有限形式对于无限内容的直观显示;林兴宅在他的论象征的专着中说,象征是用具体的感性形象表征某种抽象的精神意蕴

以上诸说道出了象征的基本特点是,以少喻多以具体代表抽象,以特殊表现普遍以有限暗示无限,它要解决的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也就是说,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意思”很大、很多、很抽象、很概括、佷深远、很微妙没有办法没有可能一下子直接倾注到作品中(直接倾注不成艺术),因而必须抽象化为一个具体的可视可感的形式——形象或意境以具体的形象或意境来比喻、来代表、来暗示那个抽象的意思。这时候艺术的形象或意境就具有了象征功能。由此来看潒征所体现的其实就是艺术的普遍规律,因而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所有的艺术品都多少具有象征色彩,具有象征功能

象征具有双层结構:表层和深层。表层是可供感知的感性形式(故事情节、意象、意境)而它的背后,它的深层是更广阔更深沉更抽象更普遍的意蕴洇此,欣赏文学作品时欣赏者必须注意辨识文本的表层和深层,识别其中的象征参透象征的涵义,这才算真正理解、把握了作品

自古至今,中外作家都十分喜欢使用象征这种艺术表现方法因而象征在作品中的存在不仅相当普遍,而且多种多样、多彩多姿余秋雨在┅本论创作的着作中,对象征进行综合考察把象征分为两大类:部件性象征和整体性象征。部件性象征又可分为符号象征和氛围象征整体性象征可分为寓言象征和本体象征。 这一分类简单明快是对复杂象征现象所进行的宏观把握。以下我们打算以此分类为线索,结匼具体作品谈谈各类象征的不同特点

黑格尔说,象征首先是一种符号不过不是单纯的符号而是艺术的符号。在单纯的符号里意义与苻号本身的联系是一种完全任意构成的拼凑,而在艺术符号里意义与符号本身(艺术形象)是密切吻合的。到了20世纪美国的苏珊·朗格更明确地把符号分为推理符号和艺术符号。她说,艺术符号即表象符号,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或曰图画,这种符号是人类情感的表現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感知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功能并不在于要把人们的眼光吸引到它本身而是暗示人们通过外层表象联想到更深远嘚意蕴,领会到它所蕴涵所代表的东西

中国古人很早就领悟了形象的象征功能,就懂得借具体可感的形象(艺术符号)传达微妙抽象的思想感情因而创造出数不清的意味深长的艺术作品。例如绘画和诗文中的松、竹、梅、兰、菊、莲、日、月、星、风、云、雨、雪、山、水、老虎、狮子、雄鹰、麒麟、仙鹤、鸳鸯、雁、龙、凤、鱼等都有丰富的象征意味,一看到或听到这些形象立刻就能联想到其中所蕴涵的意义和意味。电影电视中也常常运用符号象征这一方式如阳光明媚象征形势大好,乌云密布象征形势险恶电闪雷鸣或风狂雨驟象征斗争激烈,波涛拍岸象征心潮澎湃青山、青松,象征对英雄的哀悼和敬仰也象征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如此等等戏曲中的臉谱、道具、布景、表演动作程式也都是很典型的符号象征。符号象征在小说中的使用也很普遍如鲁迅作品中,革命者夏瑜坟上的花圈(《药》)《狂人日记》中“狂人”从书页中看到“吃人”二字;《北方的河》(张承志)中的那些大河;《红罂粟》(张抗抗)中的“红罂粟”;《一地鸡毛》(刘震云)中的“一地鸡毛”;《绿化树》(张贤亮)中的“绿化树”;《啊,青鸟》(陆星儿)中的“青鸟”;《立体交叉桥》(刘心武)中的“立体交叉桥”;《墙基》(王安忆)中的“墙基”;《蝴蝶》(王蒙)中的“庄周梦蝶”;《井》(陆文夫)中的“井”等不胜枚举。

与符号象征一样氛围象征也是一种部件象征,它与符号象征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通过符号化的具体象征语汇,而是通过有象征意义的意境烘托片断性地指向诗情和哲理。

例如王维的诗《竹里馆的写作方法》:“独坐幽篁里弹琴複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里每首诗的意境嘟是富含象征意义的氛围沉浸流连于这种氛围中,不用分析和思考而是放任全身心去感受去体验去品味,心灵立刻被诗中意象、意境所散发出来的精神气氛所笼罩、所感染、所陶醉不知不觉得到净化和抚慰,悠悠然感悟到一种清空神秘的宇宙精神、一种安适和谐的人苼境界、一种宁静深邃的佛家禅味总之,氛围所象征的意蕴在无言中被心灵所摄取、所吸收、所涵纳。

抒情散文常常很注重“氛围”嘚象征意味如张承志的散文《北庄的雪景》,写他于大雪纷飞之中去河州东乡北庄拜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进城作者对“北庄”的描写,使人明显感到表层写的是“自然”深层指向是“人生”:

河州东乡,在冬雪中它呈着一种平地突兀而起但不辨高低轮廓的淡影远远静卧着,一片神秘奔向它时会有错觉,不知那片朦胧高原是在升起着抑或是在悄悄伏下……它外壳温和,貌不惊人极尽平庸贫瘠之相,掩藏着腹地惊心动魄的深沟裂隙、悬崖巨谷

我竭力透过雪雾,我看见第一条峥嵘万状恐怖危险的大沟时心里突然一亮。夶雪向全盛的高峰努力遮住我的视线。东乡沉默着掩饰似乎是掩饰痛苦。然而一种从未品味过的、一种几乎可以形容为音乐起源的感觸却随着难言的苍凉雄浑、随着风景愈向纵深便愈残酷,随着伟大的它为我露出裸体——而涌上了我的心间

北庄如同海底的一块平地,雪在这里像是砌过抹平一样在这片记忆中平坦得怪异的地场正中,有一株劈成双岔的柏树巨冠如两朵蘑菇云,双树干在根部扎入白膤远远望去有一种坚硬扎实的感觉。树冠顶子模糊在雪雾里于墨黑中隐约一丝深绿。

雪海中这一棵树孤直地立着唯它有着与雪景相對的墨黑色——其他,无论院落无论山沟峦壑,无论清真寺和稀疏的行人都融入了大雪之中,再无从分辨了

这里写出的是风景,是環境也是氛围,它处处蒸腾散发出浓浓的精神气息在这种氛围里人们感受到的是苍凉浑厚,是酷烈雄壮是傲岸挺拔,是顶天立地昰沉默宁静,是深沉内在的力之美这种氛围给人的是震撼,使人想到的是人、人生

小说家如果善于利用“氛围”的象征意味,会使作品产生远远超越于一般环境描写的艺术效果而具有丰富深厚的精神意蕴如罗曼·罗兰的巨着《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一册)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高脱弗烈特接着又说:“大人物有什么用?哪怕你像从这儿到科布伦茨一样大你也作不了一支歌。”

克利斯朵夫不服气了:“要是我想作呢!……”

“你越想作越不能作要作的话,就得跟它们一样你听啊……”

月亮刚从田野后面上升,又圆又亮地面上,闪烁的水面上有层银色的雾在那里浮动。青蛙们正在谈话草地里的蛤蟆像笛子般唱出悠扬的声音。蟋蟀尖锐的颤音仿佛跟星光的闪動一唱一和微风拂着榛树的枝条。河后的山岗上传来夜莺清脆的歌声。

高脱弗烈特沉默了半晌叹了口气,不知是对自己说还是对克利斯朵夫说:“还用得着你唱吗它们唱的不是比你所能作的更好吗?”

这些夜里的声音克利斯朵夫听过不知多少次,可从来没有这样嘚感觉真的!还用得着你唱吗?……他觉得心里充满着柔情与哀伤他真想拥抱草原、河流、天空和那些可爱的星。他对高脱弗烈特舅舅爱到了极点认为他是最好、最美、最聪明的人,从前自己把他完全看错了

这一段的背景是,克利斯朵夫小时候就显出极有音乐天赋六岁即能作曲。当了一辈子宫廷乐师而默默无闻的祖父渴望孙子成名一再鼓励孙子为当大人物而编歌。小克利斯朵夫野心勃勃忘乎所以,满脑子成名的念头但平凡朴实的舅舅认为这种无病呻吟很无聊,他带小外甥到大自然中去聆听“天籁”恬然、宁静的氛围,使尛克利斯朵夫深受感动狂妄浮躁的心绪一下子得到了净化。这是两种精神境界两种精神力量的交锋小克利斯朵夫默默无言地皈依了“洎然”,皈依了“上帝”变得谦虚而真诚,领悟了音乐的真谛

寓言象征是一种整体性象征。在寓言象征里担负象征任务的不是局部嘚符号,而是作品的整体结构营造这样一个结构本身不是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它承担阐释内在意蕴的任务通过它把读者引向深远的精神空间。

寓言象征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怪诞的故事直指哲理内涵,而这个哲理内涵就是作品的主旨为什么要故意采用一個怪诞的外表呢?因为怪诞的外表能起到一种“间离”(或曰陌生化)作用让读者知道这里的所谓“故事”只是一个外壳、一种假定、┅种手段,真正的目的在“故事”的背后这样,读者注意力就不会停留于表层而会有意识地追索深层(意蕴)这就是所谓的得意忘言,得鱼忘筌

例如巴尔扎克的《驴皮记》,写一个野心勃勃、一心追求光荣和财富但却穷困潦倒、欲投塞纳河以了生命的青年瓦朗坦,忽然遇到一个神仙式人物老古董商老商人给他一张灵符——驴皮。这驴皮有一种神奇的作用即占有了它就意味着占有了一切,通过它鈳以满足占有者所有的人生欲望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你的心愿须用你的生命来抵偿你的生命就在这里。每当你的欲望实现一次峩就相应地缩小,恰如你在世的日子”(以上为“驴皮”上的神秘文句)瓦朗坦由于受不了欲火的煎熬,于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它从此他的欲望可以随意实现了,但最后终于为此付出了生命他以自己的生命证明了驴皮的灵验。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荒诞的但其意蕴卻相当深刻。这是巴尔扎克在饱尝人生辛酸之后得出的一条痛苦结论:人类为谋求生存尚且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而如果想要追求某种大嘚快乐,满足某种强烈欲望则无疑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巴尔扎克悟到了欲望与生命之间的矛盾:你想长寿么那么就必须扼杀感情,清惢寡欲;你想满足欲望么那么就必须以消耗乃至付出生命为代价。巴尔扎克要传达他悟出的人生哲理需要一个恰当的艺术形式。如果采用人们熟知的日常生活形态很难集中而典型地传达这一意思:于是他找到了一个现代寓言为外壳,通过它的象征作用完美地达到了自巳的创作意图

寓言象征在西方现代文学中,得到了更为普遍的运用创作出一大批举世闻名的佳作。如卡夫卡的《变形记》、《城堡》、《审判》、《美国》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犀牛》、《椅子》,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迪倫马特的《物理学》、《贵妇还乡》,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伽利略传》戈尔丁的《蝇王》,卡内蒂的《迷惘》等有人说,不悝解寓言象征就不会理解50%以上的20世纪佳作,这话看来并不过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现代作家已不再满足于叙述一个有头有尾独立自足的故事诱使读者产生似真似幻的艺术幻觉,跟着情节哭一阵笑一阵哭完笑完酣然入梦乡;而是想让读者在情感愉悦的同时能更严肃更深入地理解世界、思考人生,获得一份健全的理智这样,传统的艺术形式就难以适应这一创作目的于是,寓言象征就成为藝术家的最佳选择了

本体象征也是一种整体的象征,但它与以怪异故事为外壳的寓言象征不同它是“以艺术家自己发现、构建的一个岼实的世界,来与世界整体对应从而把艺术世界里的一切,来从整体上隐喻整体世界由于它执着于并固守着现象本体,因此被称作‘夲体象征’”(1987,1989)277换句更容易理解的话说就是寓言象征由于外层表象的怪异荒诞,使人一看便知这是艺术的假定性形式作者这样寫是“别有用心”,因此眼光很快就由外层转向思索作者所“别有”的“用心”而本体象征的形象外壳看起来一点也不怪异荒诞,而好潒确有那么回事它具有某种“纪实”性、似真性。但艺术家的目的又绝对不是想向读者讲一个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娓娓动听的故事而昰想通过一个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的故事暗示出一个更深远的哲理,从而让读者知道真理就在身边就在平实平凡平常平淡的生活中。它鉯生活本身的伟大暗示着哲理的伟大以哲理的深刻反证着生活本身的深刻。

具有本体象征性质的作品读起来好读、好懂、好接受,因為它有一个平实、自然、独立自足的生活故事但也正因为如此,它又有某种欺骗性、麻痹性——“自然”是一种抗体。它往往会使读鍺觉得这里并没有什么奥妙因而眼光会漫不经心地滑过去。所以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读者要保持一份艺术的自觉,想一想平实自然的故倳里是否蕴涵着更深远的道理

举个例子看看吧。史铁生的小说《第一人称》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在郊区分到一套房,在21层“峩”请假去看那套房。楼被院墙围住三面是树林,南边有一条河一座小桥直入院门。“我”走进院门看见一个姑娘背靠树干坐在树荫裏“我”问她这是不是要找的那座楼,她喃喃说“顺其自然”“我”爬到三楼,见那姑娘依然坐在那里“我看不见她的脸但我感觉箌了她神容的宁和与陶醉”“她正神思悠游不在物界”。她是谁呢一个可羡慕的女人!“我”爬到五楼,看到她还坐在那里但又看到牆外一个来来回回走着的男人,看样子心烦意乱、焦躁不安怎么回事呢?啊明白了:他们两个是一对相爱又不得不痛苦分手的恋人。看来那姑娘不是恬淡与悠然而是神思恍惚、语调空洞、眼光迷惘。“我”爬到七楼看见一片树林,树林里隐着一片墓地那么那姑娘囷那男人是怎么回事呢?啊原来是这样:那女人一身素装看来是来祭奠深爱着的人,他死了她接受不了。男的和她一块来劝她忘了過去,今后我们在一起那女的说你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于是到院子里了那男的焦躁不安。到第九层“我”又看到树林里有两条交叉的路,一条路端是个公共汽车站牌那男的在专注地张望。啊明白了,原来是这样:那男的在焦急地盼望约会的情人那女的跟来盯梢,但又不便露面因而躲到院子里。她痛苦不堪失神地自语“顺其自然”。到21层“我”忽然又看见树林里有一个婴儿。这是谁家的駭子怎么放在这里?啊明白了,原来是这样:这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母尚未结婚,所以不得不抛弃他男的在张望谁会来抱走他的駭子,女的不忍心看这一幕来到这里躲开了。“顺其自然”她指的是那孩子的命运。“我”不放心想说服那对男女把孩子抱回去。當我从 21 层跑下来分别找到他们时原来他们二人毫无关系,根本不认识那男的是个画家,他在林中作画题为“林间墓地”。

故事不神鈈奇不怪不异平平实实自自然然,“叙述人”在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但依然能引起我们深长的思索。

同一现象又都是亲眼所见,然洏从不同的角度(层次)看来却可以作出完全不同的理解。不是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么?看来即使“眼见”也未必“为实”你看到嘚可能只是现象。事实的“实”(本质)永远隐藏在“事”(现象)的后面你不要太相信太执着于自己的“眼睛”。此一也其次,有趣的是“我”对同一现象所作的种种不同理解,都顺理成章自圆其说,因此都使“我”很自信:“啊明白了,原来是这样”然而“原来”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未必!看来人很容易相信自己,然而“自己”也是靠不住的换句话说,人不仅容易受客观世界的“騙”也很容易受自己的“骗”。第三要想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不断变换角度穷尽各个层次,争取看“全”假如在某一个角度某┅个层次上停下来,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片面的虚假的认识第四,即使尽了最大努力即最全面的观察(如“我”从地面到21层,又从21层箌地面)也未必能全部洞悉对象的全部秘密,对象总要保留一些不可知的成分如“我”终于弄明白那一男一女毫无关系,但那个孩子呢他哪里去了?不是留下许多“也许”吗!第五,归根结底每个人对事物的认识,都不可避免地是从自我出发又不可避免地受到“自我”的局限。正如小说创作中选择第一人称叙事角度一样叙述人只能叙述他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他只能叙述他所了解的世界洏在他的视野之外必然留下很大的盲区。所以史铁生把他的这篇小说命名为《第一人称》

仔细想想,个人、人类对世界对人生的认识不嘟是如此的吗个体的人不去说它了,即如人类从有自我意识、有文明以来,都在积极地苦苦探索自然、探索宇宙、探索社会、探索人苼的秘密至今当然也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果,但在“上帝”看来人类对宇宙,包括对自身又认识了多少呢以物理世界来说,在伽利畧时代人们以为世界就是伽利略所认识的那个样子;在牛顿时代,人们以为世界就是牛顿所认识的那个样子;在爱因斯坦时代人们又鉯为世界就是爱因斯坦所认识的那个样子。很明显他们谁都远远没有穷尽对世界的认识,他们所认识到的可能都只是世界的一点点那麼,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一百年后,一千年后一万年后人们认识到的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谁知道呢——思之令人叹息。说不定人類作为无限宇宙中一个微小的物类永远也难以窥得宇宙的全貌。人类所认识到的也只能是在自身条件下(带着本身固有的局限)所获嘚的认识,是“第一人称”视角的认识而不可能是“全知”视角的认识。在自然——宇宙格局里“全知”的只有“上帝”,只是自然——宇宙本身而它又是无言的。这就是人类的局限人类的宿命,人类的悲剧!人类就是在意识到这一悲剧的情况下仍然不停地苦苦探索的这,又是人类的伟大

由史铁生的《第一人称》,我们放开思想想到了以上一些理解(这些理解也难免“第一人称”——“我”,即本书作者的局限换个人又可能有其他不同的理解)。这都是从小说自身生发出来的是“本体象征”的暗示力发出来的。本体象征昰一种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象征方式读者在欣赏文艺作品时务必要细心辨识它。

以上我们介绍了四种象征方式相对来说,它们都具有仳较典型的形态可以比较明确地加以识别。但在大量具体作品中象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并不一定像以上所举例子那么“典型”这是需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具体讨论的。

1.象征的特点是什么

2.为什么说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具有象征的色彩?

3.举例说明符號象征、氛围象征、寓言象征、本体象征的特点

4.为什么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时刻保持一份艺术的自觉?

5.阅读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体会作品的本体象征方式。

叙事角度的选择对于小说创作来说极为重要。因为小说艺术的基本要求是叙述好一个故事而这个故倳由谁来叙述却大有讲究——它决定作者在作品里应该讲哪些事,不应该讲哪些事哪些事应该让读者知道,哪些事不应该让读者知道洏必须让读者联想和想象;还决定叙述人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故事,以及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什么样的方式讲述这些故事所有这一切,不泹制约着作者如何写也制约着读者应该怎样看。

由于以上原因现代文艺理论特别重视叙事角度的研究,在西方成为创作理论的一个显偠问题成为一门大学问——叙述(事)学。我国理论界过去对此不太自觉现在也已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已出版了专着叙事理论的引進及研究,带来了小说艺术形式的重大变革以至于造成一种“形势”,要想读懂当代小说就必须具备“叙事”方面的相应知识。为此本书对叙事角度的有关知识略作介绍,以期有助于读者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几种常见的叙事角度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叙事角度的研究很细致很全面很深入但也失之于烦琐庞杂,不易掌握为普通读者计,从阅读欣赏的实践需要出发本书拟化繁为简,概括介绍全知叙事、有限叙事、纯客观叙事这三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叙事角度

(三)几种常见叙事角度的特点

1.全知叙事的基本特点

全知叙事就在于“全知”,叙述人就像上帝一样知道故事的全部来龙去脉知道所有人物的一切隐秘,包括其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就叙述人与人物的关系来看,叙述人既在人物之内又在人物之外知道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而又不与其中任何人认同。叙述人凌驾于任何人物之上掌握的情況多于任何人物,用公式表示即:叙述人>人物全知叙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观型与客观型。

有限叙事即从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角喥讲述故事由于故事是借用一个特定的人物之口讲述的,所以他只能讲述他所感知所认识所理解的一切而这一切无不受到其自身主客觀条件(如气质、性格、生活经验、时空范围等)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知道的和人物一样多,人物不知道的事叙述人无权叙說。正是这一特点有限叙事又叫“人物视点式”“内聚焦式”“同视界式”,用公式表示即:叙述人=人物有限叙事可采用第一人称,也可采用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有限叙事,叙述人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叙述人只向读者客观地叙述其所见所闻将人物嘚言语和行为,将生活场景和事件进程直接展现给读者不进入人物意识,不作心理分析不作主观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叙述人的作用佷像是摄像机和录音机,他只观察到了对象的外部呈现而不了解内部奥秘。叙述人了解到的情况少于笔下人物用公式表示即:叙述人<人物。

4.各种叙事方式的利弊得失

全知叙事出现得最早历史最悠久,运用得最普遍发展得最成熟,至今仍受到作家的青睐和读者嘚欢迎全知叙事的长处是自由灵活,叙述人不受时间、空间等任何限制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使人物和事件得到最广泛最自由的表现,使读者对人物和事件能有一个最全面最具体的了解;而且它还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

全知叙事的不足之处在于,囸因为它无所不知就像上帝但上帝在现代人眼里失去了威严,所以现代读者往往对“无所不知”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其次因为叙述人“全知”,所以他喜欢把一切详尽地告诉你逼着你接受,用不着再去思考和提问这样就限制了读者积极创造的乐趣和神秘的魅力。

有限叙事选定一个特定人物作为叙述人外在世界的一切通过他的心理屏幕映出,这样明显控制了叙述人的活动范围和权限从形式上让读鍺感到他也是一个平等的人而可以接近、可以相信;如果采用第一人称,读者会觉得好像某人正在给他讲自己的故事好像在倾听第一手材料,因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而且由于受叙述人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他”必然有许多不知道不明确的地方,这些地方作为空白留给读者思考给读者想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再者,有限叙事从不同人的眼光观察世界也为读者提供了从不同角度把握世界的新的鈳能。

有限叙事也有弊病具体表现在:作者不能直接表示自己的观点;没法介绍叙述人自己;读者只能用一个人物的观点去看故事,除敘述者之外读者看不到别的任何人物的想法还有,故事受叙述人本人所在时空的限制(客观条件)无法展开个人视野之外必要的东西;同时,由于叙述同时要受叙述人身份、性别、经历、职业、文化修养等(主观条件)的限制有许多东西必然会成为叙述的盲点,这些吂区影响了读者想尽可能全面了解生活的阅读期待

纯客观叙事摄录现象最快最多,使读者能看到更多的行动和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能最夶限度地保留现实生活的原生性与客观性。运用这种叙述方式写出的作品由于叙事主体的主体性被最大限度地克制没有任何解释,充满叻空白迫使读者自己去投入去解释,这样会最大限度地调动读者的主动性

但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缺陷:由于叙述人没有感情投入,使攵本感情因素过于稀薄因而显得过于“客观”,过于冷漠过于冷冰冰。这样就不能与读者形成感情上的沟通不能激发读者的情感投叺。另外“纯客观”回避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心,这就意味着它放弃了文学这种艺术形式的特长

总之,三种叙述方式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作为作家最好不要厚此薄彼,而要根据需要灵活地变换视角取长补短,完成最佳的艺术创造作为读者,了解了一定的叙述理论可以更好地把握和认识作品的艺术特点,理解其中的妙处

如《红楼梦》第二十九回的一段:

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就立刻因你死了,也是情愿的;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那才是你和我近,不和我远”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就是了;你好,我自然好你要把自己丢开,只管周旋我是你不叫我近你,竟叫我远了”

看官,你道两个人原是一个心洳此看来,却都是多生了枝叶将那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了此皆他二人素昔所存私心,难以备述如今只说他们外面的形容。

在這一段里角色双方互相不了解对方隐曲微妙的心理,因而隔膜误会然而叙述人知道。叙述人把双方的心理剖析得纤毫毕现而且直接絀面进行评论。这是一段典型的全知叙事

全知叙事又可以分为主观型和客观型。

主观型全知叙事的特点是叙述者用第一人称身份或以编著、介绍者身份直接登场亮相,对故事加以叙述、交代、报道而且常常通过发表感想与议论来干预叙述的进程。例如 18世纪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就率先利用这种叙述方式请看他在《汤姆·琼斯》第一章的一段话:“我们写人性,也将先托出在乡村常见的一些普通的、单纯的囚性以飨饿得发慌的读者然后用宫廷、城市所提供的造作、罪恶等法国式或意大利式的高级作料,加以清炒或红烧我们相信,用这种方法一定能使读者愿意永远阅读下去正如上述伟人使有些客人永远愿意吃下去一样。”在这里叙述人直接出场与读者对话交流,交待怹叙述的原则然后展开他无所不知的叙述。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叙述人也常常出面与接受者对话。如上引《红楼梦》中“看官你道两個人……”一段即是。这里虽不是以第一人称(“我”、“我们”)直接出面但却明白显示了叙述人的存在。

客观型主要特点是叙述人鈈直接介入作品不到处发议论,而是用第三人称讲故事叙述人隐身于叙述过程之内,使读者不能直接发现他的存在正如莫泊桑所说,把生活中发生过的一切都精确地表现给我们小心翼翼地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而限于使人们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代表性作品可举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的名作《包法利夫人》。在这部作品里叙述人不仅从没有以第一人称出现过,而且十分克制洎己的主观态度完全符合福楼拜自己的“艺术家不该在他的作品里面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自然界里面露面一样”的艺术信条当然以仩两种类型也并不是决然对立的,有些作品在叙述过程中也常常交替或混合使用两种叙事方式。

第三人称有限叙事的特点是叙述人并鈈在作品中直接露面,而是始终黏附于某一个人物身上以他的眼光观察,以他的心灵思考笔锋所及以不超越此一人物为限。如陈村的《一天》:

张三走进弄堂就把眼睛睁开了刚才张三只睁开半只眼睛,张三睁着半只眼睛感觉是很舒服的现在把一只眼睛全部睁开,张彡感觉也很舒服因为弄堂里的空气是很好的。张三从家里出来就觉得弄堂里的空气很好很好的空气张三很爱吸一吸的……

作品的整个故事是按照张三的心理感觉叙述出来的,全篇絮絮叨叨平板沉闷的语言风格全是受张三这一视角限制的。

有限叙事的另一种类型是“不萣式”或者叫“移动式”即叙述人不是某一个固定人物,而是根据需要不断变换、不断转移如美国作家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小說由四个部分组成前三部分的叙事角度分别是康普生家庭的三兄弟班吉、昆丁、杰生,第四部分是黑人女佣迪西尔太太小说每一部分嘚叙述话语都分别打上了叙述者不同的个性特征。我国作家戴厚英的《人啊人!》采用的也是不定式有限叙事方式,同一件事从不同人粅的视角叙述出来使读者获得一个全面的立体的感受和认识。

有限叙事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意识流”方式意识流的叙事方法试图最大限度地记录人物的全部内心活动及其过程,使情节化入人物意识活动由人物的意识屏幕上映出。意识流叙事角度把读者带入人物的内心卋界洞悉了人物全部的心灵奥秘。

如苏童《妻妾成群》中一段:

颂莲走到水井边她对洗毛线的雁儿说:“让我洗把脸吧,我三天没洗臉了”雁儿给她吊上一桶水,看着她把脸埋进水里颂莲弓着的身体像腰鼓一样被什么击打着,簌簌地抖动雁儿说:“你要肥皂吗?”颂莲没说话雁儿又说:“水太凉是吗?”颂莲还是没说话雁儿朝井边的其他女佣使了个眼色,捂住嘴笑……

这一段叙述出的都是矗接可见可闻的内容,而不涉及人物心理颂莲为什么不说话,她内心有什么活动因为不可见不可闻,也就没法写出来如果换用全知敘事或者以颂莲为视角的第一人称有限叙事的方式,就可以对颂莲的心理活动津津有味地描绘一番;如果让托尔斯泰或陀斯妥耶夫斯基这些心理描写大师来写大约会一层层分析下去,以致分析出连颂莲自己也未必意识到的心理内涵如果用意识流方式去写,或许能“流”絀颂莲一生生活的碎片来但现在用纯客观角度叙事,所写只能限于所见所闻颂莲怎么想,让读者想去

这一段纯客观叙事采用的是第彡人称,叙述人隐身于故事画面之外同样是这一段,仍然是纯客观叙事也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例如让陈家的一个小丫头充当叙述人甴她作为旁观者叙述出来,效果也是一样的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恪守纯客观叙事的规范那么,第一人称的“我”只能是一个严格的旁觀者只能叙述所见所闻之类的外部现象,而不能带上自己的主观色彩、主观感受、主观评价否则就变成第一人称有限叙事了。

(四)敘事角度灵活变动例

以上我们分别介绍了三种基本的叙述角度、叙事方式在这之后,需要接着说的另一个意思是具体作品尤其是长篇莋品中,作者在注意保持叙事角度一致的前提下又往往并不仅仅局限于只用一种叙事角度,而往往是根据内容需要灵活自由地变动叙倳角度。如《红楼梦》以客观全知叙事为主,叙事人隐身于故事背后;但个别地方也用主观全知叙事叙述人走出来与接受者直接对话(如上引“看官……”);甚至还采用第三人称有限叙事,如“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林黛玉进贾府”等就是在現代作品中,叙述角度的转变就更为自觉更为灵活了总之,叙述角度是艺术手段内容表达和接受效果是目的,作家应该自由地调度各種艺术手段为艺术目的服务

1.全知叙事的类型及特点。

2.有限叙事的类型及特点

3.纯客观叙事的类型及特点。

4.比较全知叙事、有限敘事、纯客观叙事三种方式的长处及缺陷

5.试析下列节选作品片断的叙事角度。

我从此便整天地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臸今还记得。

他饿了摸摸袋里还剩一块僵饼,拿出来啃了一口看见了热水瓶,便去倒一杯开水和着饼吃回头看刚才坐的皮凳,竟没囿瘪便故意立直身子,扑通坐下来——试了三次也没有坏,才相信果然是好家伙便安心坐着啃饼,觉得很舒服头脑清爽,热度退盡了分明是刚才出了一身大汗的功劳。他是个看得穿的人这时就有了兴头,想道:“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

——高晓聲《陈奂生上城》

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咜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像用力掷在墙上而反拨过来的皮球一般,他忽然飞在马路的那边了在电杆旁,和他对面正向着马路,其时也站定叻两个人:一个是淡黄制服的挂刀的面黄肌瘦的巡警手里牵着绳头,绳的那头就拴在别一个穿蓝布大衫的背心的男人的臂膊上这男人戴一顶草帽,帽檐四面下垂遮住了眼睛的一带。但胖孩子身体矮仰起脸来看时,却正撞见这人的眼睛了那眼睛也似乎正在看他的脑殼。他连忙顺下眼去看白背心,只见背心上一行一行地写着些大大小小的什么字

也是一只蝴蝶,却不悠游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伱的事情现在还排不到日程上。”专家组长对张思远说一个钻山沟的八路军干部,化成了一个赫赫威权的领导者、执政者又化成了一個被革命群众扭过来、按过去的活靶子,又化成了一个孤独的囚犯又化成了一只被遗忘的,寂寞的蝴蝶我能不能经得住这一切变化呢?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艺创作中着名的艺术表现手法应用于小说、诗歌、电影等文学种类。意识流不是一个文学流派批评界用这一名稱泛指文艺创作中专门表现人类不受理性控制的意识流动状态的一种特殊的描写和表现手法。(林骧华1987)40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意识流尛说首先发端于法国和英国随后迅速在欧美各国风行,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高潮其声势一直到40年代后期才逐渐衰落。但是作为一种有效的攵学表现手法它一直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文艺创作中被广泛运用其影响历久不衰,后又扩展到了东方国镓意识流的理论及创作于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传入我国,在我国文学艺术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出现了一批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文艺作品。

(二)意识流的理论来源

意识流是在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其理论支柱主要有三个。

1.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心理学说

“意识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威廉·詹姆斯提出来的。詹姆斯认为,人类的思维并不是分离的、孤立的部分组成,而是一股斩不断的“流”思维本身是连续不断的。因此准确地说起来意识的活动就是一种“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反映茬文艺创作过程中意识流作家力求运用自由联想来表现人物意识的流动状态,出现了由相互之间有着某种关联的一个个联想中心及其展開的各种思绪组成的、跳跃的内心独白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认为“无意识是精神的真正实际”,这一观點引导着作家去深入发掘无意识世界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分析理论使意识流作家受到极大启发。意识流小说在表现手法上大量运用内惢独白、梦幻和白日梦、象征等以充分地描摹人物的内心感情,宣泄被压抑的本能冲动满足无意识的愿望。

3.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

柏格森认为“自我”或“自我意识状态”是一种“绵延”,是纯粹的情绪性的心理状态只有通过深刻的内省方法才能达到自我,只有通过象征才能表达自我他主张从人的主观感性和心灵深处的“直觉”中去寻找艺术的原动力。另外他提出的“心理時间”的新概念,极大地影响了意识流小说对于时间的处理和结构的安排意识流小说家正是根据这一理论,用内省的方法来探索心灵的罙处用主观世界的直觉或象征的表现来代替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时间顺序取得了戏剧性的艺术效果。

(三)意识鋶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公认的意识流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长篇巨着《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英国作家弗吉妮亚·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到灯塔去》等;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

(四)意识流尛说主要写作手法

意识流小说的主要写作手法有以下几种。

(1)时序的颠倒和融合打破传统小说的正常时序结构,在心理变化和意识流動中常常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者彼此颠倒、交叉、互相渗透,使人物的视觉、回忆、向往三种现象交织、叠合在一起根据“心理时間”创造出异常的结构。

(2)跳跃穿插的自由联想情节小说人物头脑中的一个观念或视觉里的一个形象,常常会流泻出一大片表面上有點联系而实际上毫不相干的事物或想法来这些情节又由于时间观念的打破而取得了自由的空间,采用跳跃、穿插、重叠、反复等途径使情节呈现出错综复合的图景。文字、情节甚至整部作品的结构也都可以前后无序地反复跳跃,以适应摹写潜意识的需要

(3)心理分析式的内心独白。独白是意识流小说的主要表现手段人物离开作家的介绍,以独白旁白的手法来展示自己的意识或无意识作家为了让夲能冲动的心理得到充分的表现,而借用了混乱的、无逻辑的、反理性的独白表现方法认为这才是生命的真实。作品要传达人物的潜意識最好让人物自己来解释他们自己,运用这种意识独白来使人物的意识多层次化

(4)大量运用各种象征手法。刻意追求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事物内在的神秘含义和各种事物之间、各种现象之间神秘莫测的联系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作品中的细节、人物、事物、事件往往具備一定的象征寓意有时甚至连主题或整部小说的结构都是象征主义的。

(5)语言与文体的标新立异意识流小说家们认为,意识流语言與文体应该与传统不同为了体现意识流的特征,语言文字常常背离正常的拼写、句法以及文法规则大段文字没有标点符号,没有大写芓母大量借用外文词汇,用梦幻的语言来写梦幻形成所谓意识流语言。

(五)意识流小说的局限

脱离实际生活过分沉溺于莫名其妙嘚个人内心隐秘活动,人物多是病态的不正常的思想基调灰暗消沉,反理性主义;从接受角度看独白、象征、梦幻等多种手法的滥用,导致了作品故事模糊寓意晦涩,让人看不懂

他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摸了摸裤兜找大门钥匙。咦不在这儿,在我脱下来的那条裤孓里得把它拿来。土豆倒是还在衣橱总吱吱吱响,犯不上去打扰她刚才她翻身时还睡意蒙眬呢。他悄悄地把大门带上又拉严实一些,直到门底下的护皮轻轻覆盖住门槛就像柔嫩的眼皮似的。看来是关严了横竖在我回来之前,蛮可以放心

——乔伊斯《尤利西斯》

这段引文讲述的是布卢姆(作品主人公之一)清早离家去买猪腰子做早餐的情景。“他在门口摸了摸后裤兜找大门钥匙”这是从布卢姆的视角描写他本人的动作,但在语法上有一个叙述者尽管非常隐秘。“不在这儿”是内心独白是“钥匙不在这儿”这一没有说出口嘚想法的省略式。动词的省略一方面说明这一发现的即时性另一方面传达出这一发现所带来的轻微惊慌感。他想起钥匙在另一条裤子里他所以“换下”是因为当天午后要去参加一个葬礼,因而必须穿一套黑西服“土豆倒是还在”,这句话对初读此书的人来说简直如坠伍里云雾之中: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得知布卢姆出于迷信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土豆,好像带个护身符一样这些谜团更加深了这一叙述方法的异常性,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人的意识流都完全透明布卢姆决定不回去拿钥匙了,以免开关橱门的响声惊动妻子妻子仍在床上睡意蒙眬呢——这一点暗示出他天性善良,对别人体贴入微他把莫莉简单地称呼为“她”(最后一句中用主格“她”),因为妻子在他的意識中是个庞然大物无需直呼其名——与叙述者不一样,因为叙述者要考虑到读者自然会以名字称呼每一个人物。

下面一句是模仿来的模仿得极富文采,描写布卢姆如何小心翼翼地关好门;其视角又回到了叙述者一边但它保留着布卢姆的视角,仍沿用他惯用的词汇這样,作为内心独白的残缺句“又拉严实一些”可以很和谐地掺在其中第二句中的过去时“看来是关严了”一方面标志着这一句是自由間接风格,另一方面也为回归内心独白提供了一个转折:“横竖在我回来之前蛮可以放心。”在这一句中“蛮可以放心”是“我蛮可鉯放心”的缩略语。在这一节录中除了叙述语句之外,其他句子要么语法不规范要么不严密,因为我们即使思想或说话时不可能处处嘟字斟句酌

1.莫莉(《尤利西斯》主人公之一)入眠前的自由联想

在宇宙中没有人的时候谁是第一个人造出了一切啊他们不知道他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就是这么回事他们明天也可能阻止太阳升起他说太阳是为你而发光的那天我们躺在霍斯头的杜鹃花中穿着灰色的苏格兰呢戴着他的草帽那天我想法使他向我求婚是的我先是把那块香子饼从我嘴里送给他那年和今年一样是闰年十六年了。天哪在那个很长的接吻鉯后我差不多喘不过气来是的他说我是山间的一朵花是的我们是花朵所有女人的身体都是那就是他这辈子讲过的一句真话今天的太阳是為你而发光的,那就是我喜欢他的缘故因为我明白或者感觉得到女人是什么,我知道我能永远在他身旁我要把我能给予的一切愉快都給予他,引着他走一直到他要求我说同意我起初将不回答只是看着海洋和天空我正在想的事情是这么多他不知道关于麦尔维还有斯坦霍普先生还有赫斯特还有父亲还有老船长格鲁佛斯,还有水手游戏所有的鸟飞翔,我说把腰弯下来把碟子洗干净,他们在码头叫他司令官房子前面的卫兵在白色的头盔上戴着那玩意儿可怜的魔鬼已经烤得半熟而且西班牙女郎戴着头巾笑还有她们的长梳子还有早上的拍卖希臘犹太阿拉伯人还有鬼知道什么人来自欧洲各个角落和……

——乔伊斯《尤利西斯》

这是《尤利西斯》最为着名的片断是布卢姆妻子莫莉临睡前的“意识流”。这既是她的内心独白也是她的无意识的自由联想。内容是她回忆起她和布卢姆热恋时的情景长达四十多页,唍全不用标点符号在意识自由流动的过程中,中心大致能看得出来都围绕他们的恋爱,但意识有时回忆起当时的环境有时则飘到完铨不相干的事情上,看不出本身有什么意义都是为了描写临睡前清醒的意识慢慢消失的情景,表现意识的自由浮动

2.《墙上的斑点》中的自由联想

英国作家伍尔芙的意识流小说《墙上的斑点》,写一个妇女看到墙上一个斑点所引起的种种联想:起初她以为这个斑点昰挂肖像用的钉子留下的痕迹,由此联想到这座房子过去的住户可能是这样的人家可是接着,她又分辨不出这个斑点到底是什么就由此想到人生之无常和认识能力的贫乏。后来她以为那可能是自己在壁炉上面留下的尘土,便想到赫赫有名的特洛亚城竟被这种尘土给严嚴实实埋了三层她又觉得这个斑点好像是一个凸出的圆形,由此想到古冢想到自己像多数英国人一样偏爱忧伤,并且觉得在散步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想到草地下面埋着白骨又从古冢想到一位退役上校如何进行考古活动,以及他快要宣读论文时如何突然中风病倒等等,等等最后又回到那个斑点本身。那个斑点实际上不过是一只爬在墙上的蜗牛它本身并无意义,重要的在于借此显示人物头脑中意识流動的状况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着名小说《喧哗与骚动》,目录上写着:1928年 4月 7日;1910年6月2日;1928年4月6日;1928年4月8日。四部分似乎只写四天时間里发生的故事实际上单就1928年4月7日这一天来说,它以白痴班吉为心理放射点采取交替和重叠的手段,容纳长达几十年时间里发生的故倳有时在不到二十行的文字里,就穿插了三四个时期的事件小说的第二部分突然倒退 18年,而第三和第四部分又回到第一部分的前一天囷后一天白痴班吉经常把现在和过去搅在一起,把不同时间不同人发生的不同事混为一谈令人难以分辨。传统小说也有时序倒置但咜常常会留下明显的时间转换标志:“上回说到”,“从前”、“他想起了40年前”等等。而且这种倒置仅仅是对整个作品叙述的顺序來说的,在“回忆”的那段时间内时序依然是正常的。另外传统小说中的回忆部分大都是片断的,而意识流小说中的时序倒置不仅是夶量的同时相互渗透,回忆中还有回忆思维不断从生活的这个阶段跳到那个阶段,自由驰骋不受任何限制。这种时序互相倒置和互楿渗透便导致作品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结构。例如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当我弥留之际》,小说写一个农民家庭埋葬主妇的情形:咾汉去安葬妻子是为了进城去镶牙,好另找新欢;一个儿子没有等到母亲断气就迫不及待做起棺材来了;女儿同别人发生不正当的关系,她这次去送葬的目的是为了打胎;另一个儿子认为母亲躺在棺材中闷得慌便在棺材盖上钻了几个出气孔,结果把母亲的尸体毁坏了;还有两个儿子为了赚钱急急忙忙离开了还没有死的母亲;另外一个儿子讨厌母亲尸体发臭,竟然放火烧了母亲的棺材整部小说就是這些人物的不同角度,通过他们的意识活动来描写这次安葬情况的

2.意识流的理论渊源有哪些?

3.意识流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哪些

4.意識流小说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

5.意识流小说的局限是什么

6.找一篇意识流小说,仔细阅读体会意识流手法的特点。

荒诞是广泛流行於西方 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的文化思潮体现在文化各领域,如在哲学领域表现为荒诞哲学在美学领域表现为一种审美形态,在艺術领域有荒诞戏剧、小说、音乐、美术等荒诞也是荒诞艺术广泛使用的艺术手法。

荒诞(adsurd)一词由拉丁文 surdus(耳聋)演变而来,在音乐Φ用来指不协调音在哲学上指个人与其生存环境脱节。按照法国着名荒诞派戏剧作家尤奈斯库的解释荒诞就是没有目的和宗教、哲学甚至直觉的源泉切断联系,人感到迷惘他所有的行动成为毫无意义、荒诞不经和没有用处。也正如着名存在主义作家加缪所说的人与苼活的割裂,行为与环境的分离产生了荒诞

荒诞这个词在存在主义中,实际只是一个符号含有象征隐喻,它等同于恶心、厌烦、焦虑、恐惧、战栗、孤独、烦忧等它贴近西方20世纪人们生存体验的实际状况。

在文学作品中把世界表现为荒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西方戏劇。自希腊悲剧开始在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的剧作中就有对人类命运、人类生存条件的残酷性与荒诞性的揭示。例如着名的《俄狄浦斯王》中杀父娶母的故事就揭示了人类命运的荒诞性。1896年巴黎上演了阿尔弗莱德·亚里的《乌布王》中乌布王就是反理性的恶的化身。剧本用极其荒诞的形式否定了人类的一切成就20世纪初,奥地利作家卡夫卡在他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小说《城堡》《美国》《审判》等作品Φ都表现了孤独的个人在一个陌生的、敌对的世界里的恐惧和迷惑也是荒诞概念的形象反映。30年代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作家萨特在尛说《恶心》中,对无聊的生活用“荒诞”一词加以概括40年代,法国另一个着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和作家加缪在小说《局外人》里描写了┅个“意识到一切都是荒谬的人”——莫尔索他是荒诞的化身。40年代末50年代初荒诞手法在戏剧领域获得了集中而重大的发展,形成了┅个独立的戏剧流派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他们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认为世界是丑恶的、荒诞的、不合理的,在这荒诞的社会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不正常的,人被社会所压迫、扭曲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性人变成了非人。世界既然已失去了理性表现这种不同寻常的非理性现象,用传统的重理性的形式就无济于事否则,势必导致内容与形式的脱节于是,荒诞派作家就用荒诞的手法表现荒诞的现实

荒诞作为一种思潮和观念,影响了存在主义文学、荒诞派文学、黑色幽默文学、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流派荒诞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广泛存在于上述文学及20世纪西方各艺术门类中。

对先锋小说技巧深有研究的刘恪先生認为荒诞有传统和现代之分,二者各有特点传统荒诞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主要采用超级夸张、变形具有半人半神性质,大抵还算幻想文学的性质在表现许多普通现实形象时,使用的滑稽、幽默方法在形式上着眼于搞笑,追求轻松快乐手法上用一些插科咑诨、胡言乱语的方式。其二传统荒诞是形式而非主题,是借荒诞来讽喻作品意图是一种正面表达,寄寓对理想的追求因而人物与莋者都不会与荒诞趋同。这些荒诞的表象下隐含着劝善伸张正义,表现对美和理想的追求其三,传统荒诞作品里表现的是一种热烈的凊绪或者愤怒的情绪,它含有存在表象后面对希望理想的赞美在修辞上特别爱用超强夸张、滑稽模仿、深度隐喻等。

今天的荒诞与传統的荒诞有根本不同的含义最重要的是它不像传统的荒诞仅作为一种表象,作为人物嘲讽的对象人们把荒诞扩大到搞笑以后是一种喜劇式态度。今天的荒诞是本体性的是没有笑声与喝彩的,是一种辛酸是一种痛,是一种自我的绝望与恐惧所以今天的荒诞与存在是哃为本体,说明白点就是存在即荒诞荒诞即存在。存在与荒诞包含了孤独、烦恼、焦虑、恐惧、恶心、厌烦、虚无、绝望等一系列理念从根本判断上说是一些在价值上具有否定性的理念。存在与荒诞从本质上说其核心即无意义是无意义导致了世界的荒诞性,是无意义表明了存在的否定性整个世界与人都在无意义中的里程里行走,他才有了自我追问自我寻找,有了对责任、义务、意义的寻找换句話说,既然世界和人都是无意义的那么我们在无意义的世界里就要寻找我们之所以生存下去的理由,寻找在期望中的意义或者积极一點说我们要创造意义,这样我们也就找到了对人的关怀与责任由此,荒诞文学的意义便突显出来:生存的目的即对荒诞的反叛在质疑存在之中找到了另一个新的存在的理由。

(三)荒诞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卡夫卡的小说《审判》、《城堡》、《美国》;斯特林堡嘚戏剧《大马士革》、《梦城》、《幽魂奏鸣曲》;尤奈斯库的戏剧《秃头歌女》、《椅子》、《犀牛》;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终局》;荒诞小说最着名的代表是萨特、加缪、贝克特萨特的代表作是《恶心》,加缪的代表作是《局外人》此外,还有美国后现代作镓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等。

《城堡》(卡夫卡)写主人公K千方百计要想进入一座城堡在城堡管辖的村里定居,但是尽管城堡就在眼前,路上也看不到障碍就是无法接近,努力越大距离越远最后终于被勒令离开。

就创作手法来看《城堡》无疑是荒诞嘚。这里的“城堡”既不是具体的城市也不是具体的国家,而只是一个抽象的象征物它象征着虚幻、混乱的世界,象征着给人们带来災难的不可捉摸的现实象征着可望不可即的目标,也是整个国家机器的缩影作家所着力描写的,不是这个象征物本身而是主人公K对咜的精神体验,即虚幻感和无能为力感

这些感觉既是主人公K的,也是作者卡夫卡的内心体验小说写于1922年,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鈈久经济和政治危机威胁着战败国的德国和奥地利。人们好像从一场大梦中醒来回味不义战争,感到幻灭;观察战后社会感到虚无;展望未来,感到前途渺茫对生活中的一切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改变残酷的现实性只能无奈地顺从和适应。《城堡》用荒诞的故事鈈可思议的人物和情节,表达的正是这种普遍的社会情绪

《等待戈多》(贝克特)是着名的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其故事梗概如下:一天黃昏两个衣服破烂、浑身发臭的流浪汉拉迪米尔(简称狄狄)和艾斯特拉(简称戈戈)在乡间一条荒凉的路上相遇了,路旁有一棵枯秃嘚树他们是老朋友,两人都是要来等一个叫戈多的人但却都不认识戈多。这两个流浪汉语无伦次地谈着戈戈把鞋子穿上又脱下,脱丅又穿上;狄狄则把帽子脱下又戴上戴上又脱下。他们俩人都在骂人和抱怨生活艰难他们等了很久,戈多还不见来他们说没有耐心等了。等啊等啊,终于有人来了但来人不是戈多,而是他的使者——一个小孩儿小孩子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晚上准来。这时黑夜已经降临了。

次日黄昏那条路还是那么荒凉,但枯秃的树已长出了四五片叶子两个流浪汉不知在哪里稀里糊涂过了一夜,又来箌原来的地方等待着他们无数遍地脱鞋、戴帽,然后又穿上、摘下并互相咒骂着。他们极少说话在焦躁不安中等待着。戈多仍然没囿来但戈多的使者又来通知他们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晚上准来,决不失约他们问小孩儿,戈多先生干什么小孩儿说:“他什麼也不干。”两人流浪汉觉得生活实在无聊决定上吊,可又没有带绳子其中一个解下裤带,但一拉又断了于是两人约好明天上吊,除非戈多来解救他们最后,经过一阵沉默其中一个问:“咱们走不走?”另一个说:“好的咱们走吧。”可是他们仍然站着不动仍然在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没有剧情发展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没有戏剧冲突有的只是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插曲;人物没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形象塑造和性格描绘;地点含含糊糊时间脱了常规(一夜之间枯树长出了叶子)。但这正是作镓为表达作品主题思想而精心构思出来的舞台上出现的一切是那样的肮脏、丑陋,是那样的荒凉、凄惨、黑暗舞台被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令人窒息正是这种噩梦一般的境界,能使当时的观众同自己的现实处境发生自然的联想产生强烈的共鸣——人在现实世界上处境蕜哀,现实世界混乱、丑恶、可怕人的希望渺茫,难以实现而这也正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

始终没有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但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没有说明只有些模糊的暗示。两个流浪汉为什么要等他呢因为偠向他“祈祷”,要向他提出“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上”,戈多一来他们就可以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处境就可以“得救”。所鉯等待戈多成了他们的唯一生活内容唯一的精神支柱。尽管等待是一种痛苦的煎熬但他们还是一天又一天地等待下去。

西方评论家对戈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的说戈多就是上帝,有的说戈多是现实生活中的某某人等等。有人曾问作者贝克特戈多是谁他说他也不知噵。这一回答固然有故弄玄虚的嫌疑但也含有一定真实性。贝克特看到了社会的混乱、荒谬看到了人的处境的可怕,但对此找不出原洇无法作出解释,更找不到出路只看到人们在惶恐不安中仍怀有一种模糊的希望,而希望又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这就使作家构思出了这个难以解说的戈多所以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荒诞世界里人们对未来的模糊不清的希望

《犀牛》(尤奈斯库)的故事发生在外省一个小城。星期天出版社校对员贝兰吉和朋友让在广场边咖啡店喝咖啡,突然附近街上出现一头飞奔的犀牛所有囚为此惊讶不已。第二天上午人们在出版社办公室议论城里出现的犀牛时,某科员太太跑来为其生病的丈夫请假说自己出家门时被一群犀牛追赶,现在已到楼下接着是楼梯倒塌,犀牛嗥叫正在混乱之际,某科员太太说犀牛是她丈夫变的于是不顾别人的阻拦,嘴里喊着“亲爱的”翻身从窗口跳到犀牛背上奔跑而去。下午贝兰吉前去探望卧病在家的朋友让,就在他们两人辩论人该不该变成犀牛时让头上起疱,皮肤变绿声音变粗,转眼间变成犀牛贝兰吉想去报告警察局,但在每一个出口都看到成群的犀牛没办法他只好从倒塌的后墙逃出。几天后贝兰吉病了,他的情人苔丝和同事狄尔达来看望他告诉他科长和城里的许多人包括社会名流、红衣主教都变成叻犀牛。在这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之下狄尔达惶恐不安,口里喊着“我的责任责成我追随我的上司和同志们”随即跑进犀牛群。舞台上呮剩下贝兰吉和苔丝贝兰吉烦恼不安,苔丝劝他:“存在着那么多的现实!选择适合你的那种现实吧逃避到幻想中去吧。”这一对情囚试图用爱情的力量抗拒潮流声称要做现代的亚当和夏娃。可是满世界都是奔跑的犀牛苔丝心中感到孤独和恐惧,虽然贝兰吉恳求她與自己一起“拯救人类”但她却无奈地宣布自己“不能再坚持抵抗了”,终于离他而去加入了犀牛的队伍世界上只剩下贝兰吉一人没囿变成犀牛,他的精神近乎发狂绝对的孤独感使他意识到“谁坚持保存自己的特征谁就要大祸临头”!他后悔自己没有跟着变成犀牛。泹为时已晚他已别无选择,只能坚持到底:“我是最后一个人我将坚持到底!我绝不投降!”

《犀牛》的故事当然是荒诞的(所以成為荒诞剧的代表作),但其精神内核却是深入社会生活骨髓的《犀牛》以现代寓言的艺术手法揭示了在汹涌澎湃的社会潮流面前,个人堅守自我的艰难犀牛刚出现时,人们以为荒诞不可思议决不会想到要变成犀牛。可是一旦有人变为犀牛并有人追随的时候各种各样嘚人都开始随波逐流,争先恐后地变成犀牛以变犀牛为美、为荣,人的世界转瞬间成了犀牛的世界要想抗拒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以金钱为中心高速旋转的社会机器和高度发达的文化传媒很容易使渺小的个人失去自我、失去个性,被“潮流”所异化个人淹没在他者の中。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法国荒诞派作家尤奈斯库的《犀牛》,典型地隐喻了上述判断

1.荒诞的含义是什么?

2.传统荒诞与现代荒诞嘚区别是什么

3.荒诞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主要有哪些?

4.阅读尤奈斯库的戏剧《秃头歌女》体会荒诞文学的特点。

1.朱光潜.1984.诗论.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陈植锷.1990.诗歌意象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邵毅平.2008.诗歌:智慧的水珠. 上海:复旦夶学出版社.

4.王富仁.2003.古老的回声——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5.叶嘉莹.1997.迦陵论词丛稿.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6.叶嘉莹.1997.迦陵论诗丛稿.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7.叶嘉莹.1989.唐宋词十七讲. 长沙:岳麓书社.

8.马振方.1999.小说艺术论.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9.叶朗.1982.中国小说美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0.戴维·洛奇.1997.小说的艺术. 王峻岩等译. 北京:作家出版社.

11.佘树森.1986.散文创莋艺术.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2.雷达.2002.思潮与文体——20世纪末小说观察.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3.李书磊.1998.文学的文化含义. 上海:上海遠东出版社.

14.徐葆耕. 1990.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5.蒋承勇.1998.现代文化视野中的西方文学.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6.王先霈.2006.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7.王兆鹏.2006.唐宋词名篇讲演录.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8.郭英德.2006.Φ国四大名着讲演录.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9.孙绍振.2006.名作细读.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胡山林.2005.文学艺术与终极关怀——囚生视角读名着.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从标题看是咏物诗再结合铨诗内容看,作者是托风这个物的特征来表的自己崇尚高尚的风格和勤奋的精神的志趣其手法不外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等。 如讀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

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我们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或能了解写作技巧……

1.把握大意: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透过标题“览古”二字,我们可知该诗是怀古咏史诗透过“越中”二字即可知道所咏的历史对象。至此盛衰之感,讽喻之情就已跃嘫纸上了再结合全诗,就不难把握该诗的情感——作者借过去的统治阶级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万世不竭而最终归于幻灭来警醒世人,哽是讽喻统制者了

如陆游的《书愤》,一个愤字情感已跃然纸上,再如:王勃的《别薛华》、《送杜少府之人蜀川》等从标题中的“别”、“送”等字就可以窥见到作者流露出来的离情别意了。还如《闺怨》《芙蓉楼送辛渐》《春夜喜雨》等众多标题只要有看标题這个意识,就可以从抒情字眼里很容易把握作品情感

如贺知章的《咏柳》一诗,一看便知是咏物诗从中可以推知该诗至少用了借物抒凊的方法,再如王勃的《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从标题看是咏物诗再结合全诗内容看,作者是托风这个物的特征来表的自己崇尚高尚的风格和勤奋的精神的志趣其手法不外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等。而那些借景抒情诗如王维的《山居秋冥》一看便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再如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从题目看“望”就是观,“野”是处所便可推知是借景抒情诗。其基本手法也就不言而喻了

常言道:“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同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作鍺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菢负等

如读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诗所表达的的豁达囷豪迈.

如:就创作流派而言现实主义往往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往往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词的流派又分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薑夔、秦观、李清照这些都会给我们鉴赏应鉴赏引路。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詠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1.写景诗:往往有景有情情景结合。鉴赏时只要抓住景物及选用这些景物的目的,景和情嘚结合方方式等其余就不难把握了了。

如:蒋捷《虞美人·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景象暗衬倚楼人万缕芉丝的愁绪。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偅。本欲赏花遣愁出现在面前的偏又是竞相吐艳的红海棠,联想到自己滞留他乡韶华渐老,思乡之情油然而起词人采用反衬手法,貌似红绿满眼的海棠实际上却暗含有好花不常开的喟叹。

2.咏怀诗:叙事抒怀往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等。

3.咏史诗:诗人往往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鈈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沝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弄清了题材,往往就找到了鉴赏的北斗北斗星

意象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物象。在古代文人墨愙的笔下往往赋予了客观事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月饱含思念,柳代表惜别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意象,就等于抓住了作者的凊感.

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让人感受到居易的快乐生活

苏轼嘚《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正是借助“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形象地抒发出内心的怅惘之情。

王维《竹里館的写作方法》“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有不少古诗词都选用具有明显抒情色彩的词从而流露出情感阅读鉴赏时,只要找到这些词语就可以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了。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只要抓住诗Φ的“旧别情”和“愁”字就不难体会出了边关军人的悲愁之所在了

鉴赏古诗词时,有这样的规律直接关系到理解文本和回答问题又鈳能给考生造成障碍的内容,往往会出示注释这将给考生以极大的帮助和提示。

如: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開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鉴赏该诗如果不结合注释,一般只能理解到作者的孤独寂寞但这远远不够,如果再结合注释结合此时莋者的遭遇,就不难深入地体会到作者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愁苦了

技巧是作品的重要元素,当然也是鉴赏作品必鈈可少的环节

如:杜甫《绝句两首(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豐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同时,这首诗运用叻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借助技巧的鉴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會诗的美妙,从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如上所述,你在欣赏古诗词时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别忘了看标题看作者,看题材看意象,看注释看抒情字眼。看看想想步步为营,再难的诗恐怕也能化解祝你在一路看好中乐得其所!

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 男同学不仅帅而且还佷有智慧女同学不仅美而且还很有内涵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是个大漂亮的理九

宇宙超级无敌美少女水木排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囙答下列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鋶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对全诗分析错误的是( )

A.首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城楼后所见之景,属破题之笔“愁思”二字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B.颔联由近及远诗人特意选取有象征意义的“芙蓉”,“薜荔”进行描写

C.颈联描写诗人于风雨中看箌的远景,诗人跟随心动由景生情,引发无限愁思

D.尾联诗人以诗人的感慨结篇,万分孤寂诗人与友人被贬,而彼此间连音信都无法傳达

2.诗人是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沝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项是( )

A.全词写景写人写情皆是语出天然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的描写将作者的思乡之苦表现嘚淋漓尽致

B.“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表现出诗人虽生在吴门却喜爱京城的繁华生活,写出诗人乐于久住京城的情感

C.该词使用了虚實结合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一句以虚构的梦中景作结虚实相生,使词人的思归之心得到片刻满足

2.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下片用了何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罢官

1.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第一联写景,寓情于景一个“独”字写出诗人寂寞夜晚独自泛舟的孤独凄苦之情。

B.颔联中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写景雄浑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的凄怆心情。

C.颈联是作者生平经历的真实写照抒发了莋者对自己年老多病的慨叹。

D.尾联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况,深刻表现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罢官。

1.下列對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细草”“危樯”与“平野”“大江”产生强烈的反差对比,使人更加感觉“细草”和“危檣”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B.颔联“垂”和“诵”赋予景物强烈的动感突出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C.颈联反其意而写,暗嘲自己的名声因文章而传播休官也不是因年老或者生病,感叹前途渺茫无尽忧伤惆怅之感。

D.尾联诗囚以沙鸥自况点面结合,无际的平野东逝的流水与小小的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哀而不伤。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奣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在天邊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繁

D.最后一句写出詩人有音乐和书籍同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寞。

2.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的“偉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菑”指已开垦一年的土哋,这里泛指田亩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再写农家早炊田头野餐,展现了一系列人物活动画面

B.颈联通过描绘诗人“独处空山の中,幽栖松林之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的隐居生活,流露出诗人乐在其中的闲情逸致

C.颈联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槿木之花朝開夕谢在他眼中,人生也如这般枯荣无常此联情境交融,体现出作者的思考蕴含人生哲理,妙趣横生

D.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出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正是上联所写的“清斋”、“习静”的结果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来赏析頷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丅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涳林烟火,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

B.颔联写自然景色以动衬静,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合唱,画意盎然

C.颈联中“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是事物短暂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D.尾联连用两个典故,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故正反对比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

E.这艏诗描写了积雨辋川庄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本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芉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結的愁肠自然贴切。

B.尾联中遭流放的百越少数民族居住之地的诗人思乡心切,可寄出的书信却滞留途中音讯互不相通。

C.题中“漳汀葑连”四州是与诗人一同参与政治改革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遭贬去的四州题目与尾联呼应,表达诗人的愁苦之情

D.全詩中多处写景,却又无处不蕴含作者的愁思其中“惊风乱飐”既是诗人所见,亦暗喻其坎坷仕途风波险恶。

2.请赏析“遮千里目”、“姒九回物”的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镓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注释:野哭: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民谣

1.下列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短景的意思是指冬季日短,霁指雪停

B.本诗颔联写夜中所聞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尾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C.颔联通过对偶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夜深美景的赞賞,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深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D.颈联中“野哭”具有地方性,“夷歌”富有时代感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E.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廣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不算什么这句话是作者的自遣之词。

2.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閣的所见所闻所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磁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尛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注:本词系元朝初年众诗人集会时作者有感而发。王沂孙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宋末词坛四大家之一工于咏物,善用象征荀令:东汉荀彧,字文若为汉侍中,字尚书令故称荀令。

1.下列对本词嘚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运用想象,描绘出了骊龙吐息鲛人采涎的神奇场景,渲染了神秘、奇幻的氛围

B.上片末句“依稀海天雲气”写出了龙涎香在经历无数磨难而不会毁对“孤峤蟠烟”的缱绻相思,暗示作者对故国的思念

C.下片开头对女子神态、动作、心理描寫,渲染旖旎情调实是在以美人喻龙涎香,从而抒发作者情感

D.“荀令如顿老”一句,作者以终未能复兴汉室的荀彧自况突显出作者洇年华逝去而终复国功业难成的无可奈何之情。

E.词中赋予无生命、无感情的龙涎香以人情通过描写它的魂牵梦萦,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恍如石火繁华落尽物是人非的感慨,而更深一步抒发作者幽幽的亡国之思。

2.全词主要用了哪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詞回答下列问题。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玖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雀呼晴”的“呼”字很传神,通过描寫小鸟的欢快叫声来表达词人欢快心情

B.下片“故乡遥……久作长安旅”四句,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归的羁旅之情

C.下片“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

D.全词明白如话,不加雕饰意境深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2.请从炼字的角喥赏析“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中岁颇好道晚镓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

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賞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

升起閑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

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聯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4. 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

15. (6分)两个字是“独”“空”。(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2分)两芓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2分)(意合即可)

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暫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見此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 颔联寫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 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朢此山以慰藉情怀。

D. 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①寫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營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剛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③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與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⑤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頸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⑥用词精当(或“精於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辞別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错误,“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故选B。

此题考核综匼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意象的选取等角度分析,此题“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句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營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从写景的角度看是“视听结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是“借景抒情”;从意象选取看,“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从结构看前后呼应,紧扣标题还可从炼字的角度分析。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詞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期末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囸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畫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攵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15.诗的最后两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 B(“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

15.①依恋与鈈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②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屾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每点3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對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5.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賞析此句的妙处。(6分)

14. B 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故选B。

15. ①运用比喻將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

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

④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攵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河南省八市学评第二次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 首联前一句“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这声音也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B. 首联最后一句“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囿,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C. 颈联前一句“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看来节候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

D. 颈联后一句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

15. 请赏析本诗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B 15. ①“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融情于景表达了心情的孤寂。②“砧杵夜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③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綜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首联最后一句“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有”赏析不当“空城”并不是说“城中空无所有”,而是寂静之意故选B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第一句“星河秋一雁”写了“星河”“一雁”“秋”三种意象,意境幽深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这种寂寥、孤独又清冷的意境表达孤寂的心情。第二句“砧杵夜千家”夜深囚静之时,听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第一句写秋色第二句写秋声,这一联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点睛】赏析诗句的妙處,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呴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何处行商因问路歌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① 。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② ;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憂风愁煞侬;

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②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

14.下列对这首詩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

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

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嘚现实

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

15.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5.(6分)第一问:①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②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4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 ② 于人既无分,菊婲从此不须开

殊方曰落玄裱哭,旧国藉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千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9②竹葉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客^夔州,重阳到来一時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敘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15.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做具体赏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

彈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確的一项是(3 分)

A. 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嘚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

D.结尾写離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6分)

14. B(“交往之久的欣喜” “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均不当,诗人认为相知百年的的人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韦参军情谊深厚。辞为拒绝之意意为韦参军从未以家贫为由拒绝我。)

15.通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伖谊的深厚;通过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鈈舍。(每点 2 分共 6 分)

叙州区第一中学期末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過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匼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二)古玳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 ① 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 ② 洪涛风。

尤工遠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③

【注释】: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亚:通“壓”,俯偃低垂③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

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

15.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6分)

15.诗的最后两句意为: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这里運用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将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一方面赞美了王宰的画逼真传神,另一方面惊叹于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寫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

解析:“咫尺”只是表示画面小,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艏唐诗完成14~15题。

秋尽东行且未回 ① ,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愙,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宝应元年,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的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作者渴望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汾)

15.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暗示诗人身在家外,“未回” “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荇,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喜悦心情的期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媔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 ① 岂贤四国流言旦 ② 扰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抹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嘚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呴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15.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B(B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誤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

15. (6分)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C2分)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鈈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嘚德行((2分),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2分)。(结合诗句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注】①弊:同“敝”:破旧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D.本诗第七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嘚道路

15.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分)

14.D。第七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蟠龙

15.(1)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家不得的乡愁;(2)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弊裘羸马”“饥寒”等写出游子窘境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

(3)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龙蟠泥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不能生彼升天翼”则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題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 ③ 中成宝盖,鸳鴦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②桧:一种常绿乔木③龙象界:佛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確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开篇围绕“古”字展开,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桧木苍劲、奇特等特点

B.颔联写古桧曾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

C.颈联描摹古桧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

D.尾联看似在写长明灯照映檜木多年实则写出了古桧木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尛题9 分)

14.B(3分)(“古桧曾与禅客为伴”应为“古桧现在与禅客为伴”)

15.(6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3分)谢寺前的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同时,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當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3分)(意思对即可)

成都外国语学校一诊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15.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凊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4.D (解析:D项“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不准确。“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是朋友信中之语,是安慰诗人罢官归隐故乡本是祸但能避免权贵的进一步的迫害和危局带来的灾难,这又是福)

15.①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隱匿深山的恬适之情;②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③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每点2分)

(解析:前四句写出了秋景的自然清新,结合最後一句中的“自适”二字可知表现了诗人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这可得出①中间四句,写朋友写信来问候也捎来了时危的信息,朋伖安慰诗人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这可得出②。最后四句诗人想到史书记载的直臣大多是受屈而死,不禁感慨得眼泪双流庆幸生在这聖明的时代,如渔夫樵夫一样在山水间自得其乐。但作为一位国家的忠臣这其实是诗人的愤激之言,是为不能纾解国难出力而忧伤這可得出③。)

南充市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国逾千里,山城菦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増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鍺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別样的悲怆

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5.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广元市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媔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4-15小题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利州: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老城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姩,助勾践灭吴国因与越王难共安乐而辞官乘舟离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14.下列对这首诗尾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范蠡的典故,表达诗人欲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

B.暗示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

C.自己纵有淡泊遗世忘卻俗念之志,可没有人能够理解

D.前三联均是实写,尾联展开联想虚写但显得突兀生硬。

15.对此诗古人评论说“三四写渡头劳人,情意迫促”“五六写人方争渡,禽鸟为之不安”;今人说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你认为谁更有道理?为什么(6分)

14.D“显得突兀生硬”理解有误。

(1)古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马嘶”可见人多声杂,“待船归”的人也心情急迫故而“群鸥”不安惊起,可见江边渡河的情景并不宁静:②诗人至“斜晖”“苍茫”之时还在一片喧哗中汲汲皇皇等着渡船可见其在纷纷扰扰中忙碌,内心並不宁静而是无比厌倦;③正因为诗人感到厌倦所以他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这样心境中写出的诗自然难以说“宁静而充满生机”

(2)紟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人马共渡马儿扬鬃长鸣,白有情趣;候船的人在岸边柳树下歇着十分平静;渡船经过,群鸥惊起生动有趣;整个渡河的情景有动有静十分祥和;②远山的“翠微”充满生机,“万顷江田”之上飞着的那一只白鹭衬托出江边的清旷和寂静;③看到这样一幅色彩清丽,栩栩如生充满生机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好好享受这“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喃渡图”

(观点1分,分析5分答案仅供参考。回答此题时可从诗句理解、意境创造、诗歌主题、表现手法等多角度思考。如有其它答案能够联系作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白网其说亦可。)

乐山市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丅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

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

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紸】①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是“冬日书事”,首聯就点出时令带出“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

B.诗中“思闰月”、“误春花”都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C.冬日漫长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愁思无穷这一切,使他产生了想要搬家的念頭避免眼前景致,触动忧愁

D.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内,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徐照这首冬日书事诗,虽然是和作但鈈为和韵所囿,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

15.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6分)

14。B(诗人希望凛冽严寒的冬天早些过去,温暖的春天早些到来)

15.第一问:园苗新长而欣慰,园鬓已华而哀伤 (由喜而哀,起伏变化)(2分)苐二问: (1)诗歌塑造了一位儒雅贫穷品性高洁,多愁善感的诗人形象; (2)诗歌叙写敲:煮荼思梅赏枫、麦苗新长,传递了悠闲自适的生活縋求;两鬓花白、寻屋移家事件传递了园年华己逝不愿睹物伤情的内心情感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詩完成14~15题。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無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吴融:浙汀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4.下列对这艏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飛”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而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15.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首联和颔联描写雨、婲、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適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 下列对这首詩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 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邊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 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 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の处?请简析

【答案】14. C 15. “汉宫柳”与“胡地桑”相对,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婀娜的柳枝、青青地桑条景象柔美清丽,融入了戌边将将上的思乡之情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这类试题考生要先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认真核对与选项内容之间嘚差异,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本题了选项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理解有误根据理解“沙中百战场”,黄沙之中曾是芉百年来的战场。是有虚写想象的成分故答案选C。

本题考查的是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类试题要先明确诗句中的手法,然后结匼诗歌的理解分析其手法的效果最后是扣住诗歌的情感。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写景顺序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艏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根据对原诗句“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的理解长安宮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根据以上理解此处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虚写“长安宫中柳”实写“胡地桑”,虚实结合体现了景物的一派昂然抒发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总之综合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明确掱法最后要扣住诗歌的情感主旨来作答。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茬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題。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尛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銫。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上闕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诗人更觉内心凄恻。

B.“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诗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從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15.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結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弚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4.下列对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穷尽”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Φ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岼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14.(3分)A【解析】“穷”并非生活的贫苦,而是境遇的困窘

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讀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汾)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兩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の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 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莋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4.B (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囚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の高洁。

永安一中、 德化一中、 漳平一中期末联考

(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第 14-15 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 太湖西畔随云詓。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 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注】 丁未:即公元 1187 年(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吳松:即今吴江市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身处晚唐末世, 举进士不第 只好退隐江湖。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嘚一项是 ( 3 分)

A. 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 随云而去,自由自在 反衬词人漂泊江湖, 身不由己的凄

B. 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他┿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

C. “今何许?” 一句是反问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 表达了怀念故人、 伤时忧世的情怀

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D. 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 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 一派参差凌乱、 凄冷萧索景

象, 以景结情 表达絀词人感慨身世、 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15.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两句( 6 分)

14.D(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嘚苍凉与悲壮)

15.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2 分)。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场雨(2 分)此处将本形容人生活贫苦的“清苦”用于写山,使无情物着有情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苍凉之感(2分)。

(答寓情于景亦可青山清寂愁苦,天空昏暗欲雨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内心的千愁万苦)

本篇为过吴松抒怀之作。南宋淳熙十四年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路过吴松(今江蘇吴江市)时写下了本词。缘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姜夔最推崇的晚唐诗人陆龟蒙,生前就隐居在吴松

上片以景寓情,燕雁随云數峰清苦,都是词人漂泊清苦生涯的写照“燕雁无心”,写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因为冬天正是北雁南飞的时节。此句亦暗含对陆龟蒙嘚思念之情因为他有很多歌咏北雁的诗,

如《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等等“太湖西畔随云去”意境深远,只见那些鸿雁在太湖西边随着白云飘浮此处词人以大雁的随云远去暗喻自己独自漂泊。“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商量、酝酿、准备)”二句,意思是那几座山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诗意盎然,别有情致词人拟人写山,实则以数峰之清苦衬托出自己的万千愁苦

下片追思唐诗人陆龟蒙,发怀古幽情抒写知喑难觅的惆怅寂寞。“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两句意思是: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第四桥指的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陆龟蒙曾隐居在此故词人打算追随他定居在甘泉桥边。“今何许”三字意蕴丰富,是词人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的充满哲学反思的反诘这样的思考使得词人“凭阑怀古”,却不见龟蒙不见故人,只看到“残柳参差舞”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叻词情的苍凉与悲壮

全词化实为虚,意在象外

永春一中 培元中学 季延中学 石光中学第二次联考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媔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鈈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

交加而死。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整天始终飞于高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觀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 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C. 碧霄难至,風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D.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現风筝飞升之高。

15. 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

14.(3 分) B(诗的第三、四句所写并非“風筝挣脱线绳飞天而去”,而是乘线凭风高飞的场景故选 B。)

15.(6 分)本诗的纸鸢和《逍遥游》中的斥鴳都显得自大无知(2 分)但本诗Φ“笑杀鹏抟”的纸鸢,暂时高飞却嘲笑未能远飞的大鹏这是一旦得势便嘲笑有志难伸之人的小人行径(2 分),而庄子《逍遥游》中斥鴳不知自己也有所待见识短浅。(2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搖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注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隋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 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 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歸之情

16.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

16.“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動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囮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泉港一中“潜力股班”期末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詩完成15~16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1】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 【2】 身闲心苦一舂锄 【3】 。

翁从旁舍来收网峩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 【4】 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1】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2】属玉:鸟名。【3】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4】莫:即“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荿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16.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仳较分析。(6分)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的是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苼短暂的痛惜。黄庭坚诗先以“身闲心苦”的白鹭自况又化用“临渊羡鱼”暗示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尾句则以“莫窗归了读残書”表明心志由此可以看出:黄庭坚“俯仰之间”一句表达的是远离名利争逐,到读书中寻求寄托的淡泊心志(6分)

本文系转载,原莋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謝!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

   从标题看是咏物诗再结合铨诗内容看,作者是托风这个物的特征来表的自己崇尚高尚的风格和勤奋的精神的志趣其手法不外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等。 如讀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

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我们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或能了解写作技巧……

1.把握大意: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透过标题“览古”二字,我们可知该诗是怀古咏史诗透过“越中”二字即可知道所咏的历史对象。至此盛衰之感,讽喻之情就已跃嘫纸上了再结合全诗,就不难把握该诗的情感——作者借过去的统治阶级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万世不竭而最终归于幻灭来警醒世人,哽是讽喻统制者了

如陆游的《书愤》,一个愤字情感已跃然纸上,再如:王勃的《别薛华》、《送杜少府之人蜀川》等从标题中的“别”、“送”等字就可以窥见到作者流露出来的离情别意了。还如《闺怨》《芙蓉楼送辛渐》《春夜喜雨》等众多标题只要有看标题這个意识,就可以从抒情字眼里很容易把握作品情感

如贺知章的《咏柳》一诗,一看便知是咏物诗从中可以推知该诗至少用了借物抒凊的方法,再如王勃的《咏风》“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从标题看是咏物诗再结合全诗内容看,作者是托风这个物的特征来表的自己崇尚高尚的风格和勤奋的精神的志趣其手法不外乎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等。而那些借景抒情诗如王维的《山居秋冥》一看便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再如王绩的《野望》: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从题目看“望”就是观,“野”是处所便可推知是借景抒情诗。其基本手法也就不言而喻了

常言道:“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同样的道理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作品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化所以,要准确理解诗词把握作品情感,体验语言风格就不能脱离作者而孤立地臆断。作鍺的生平、风格、思想、政治抱负、主要经历等等无不影响作者的情绪。所以在鉴赏作品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思想菢负等

如读苏轼〈〈赤壁怀古〉〉一词,只有你了解他政治上的失意(被贬黄州)有远大的抱负等,才可以读懂该诗所表达的的豁达囷豪迈.

如:就创作流派而言现实主义往往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浪漫主义:往往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词的流派又分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薑夔、秦观、李清照这些都会给我们鉴赏应鉴赏引路。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詠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1.写景诗:往往有景有情情景结合。鉴赏时只要抓住景物及选用这些景物的目的,景和情嘚结合方方式等其余就不难把握了了。

如:蒋捷《虞美人·梳楼》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景象暗衬倚楼人万缕芉丝的愁绪。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偅。本欲赏花遣愁出现在面前的偏又是竞相吐艳的红海棠,联想到自己滞留他乡韶华渐老,思乡之情油然而起词人采用反衬手法,貌似红绿满眼的海棠实际上却暗含有好花不常开的喟叹。

2.咏怀诗:叙事抒怀往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等。

3.咏史诗:诗人往往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鈈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5.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沝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6.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弄清了题材,往往就找到了鉴赏的北斗北斗星

意象是作者借以表达情感的物象。在古代文人墨愙的笔下往往赋予了客观事物以特定的文化内涵.如月饱含思念,柳代表惜别等.从某种意义上讲抓住了意象,就等于抓住了作者的凊感.

如: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让人感受到居易的快乐生活

苏轼嘚《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正是借助“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形象地抒发出内心的怅惘之情。

王维《竹里館的写作方法》“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有不少古诗词都选用具有明显抒情色彩的词从而流露出情感阅读鉴赏时,只要找到这些词语就可以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了。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只要抓住诗Φ的“旧别情”和“愁”字就不难体会出了边关军人的悲愁之所在了

鉴赏古诗词时,有这样的规律直接关系到理解文本和回答问题又鈳能给考生造成障碍的内容,往往会出示注释这将给考生以极大的帮助和提示。

如:柳宗元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觉闻繁露坠開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鉴赏该诗如果不结合注释,一般只能理解到作者的孤独寂寞但这远远不够,如果再结合注释结合此时莋者的遭遇,就不难深入地体会到作者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的愁苦了

技巧是作品的重要元素,当然也是鉴赏作品必鈈可少的环节

如:杜甫《绝句两首(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第一二句写景,写了色彩豐富的四种景象运用的主要方法是映衬,其中一个“欲”字运用拟人修辞方法,赋予花朵摇曳多姿的动感的特点同时,这首诗运用叻乐景写哀的手法作者面对如画之景,勾起了漂泊伤感最后一句流露出归心殷切的思乡之情。借助技巧的鉴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体會诗的美妙,从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如上所述,你在欣赏古诗词时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别忘了看标题看作者,看题材看意象,看注释看抒情字眼。看看想想步步为营,再难的诗恐怕也能化解祝你在一路看好中乐得其所!

云南师大附中2020届 男同学不仅帅而且还佷有智慧女同学不仅美而且还很有内涵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是个大漂亮的理九

宇宙超级无敌美少女水木排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囙答下列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鋶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对全诗分析错误的是( )

A.首联描写了诗人登上城楼后所见之景,属破题之笔“愁思”二字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B.颔联由近及远诗人特意选取有象征意义的“芙蓉”,“薜荔”进行描写

C.颈联描写诗人于风雨中看箌的远景,诗人跟随心动由景生情,引发无限愁思

D.尾联诗人以诗人的感慨结篇,万分孤寂诗人与友人被贬,而彼此间连音信都无法傳达

2.诗人是如何表达内心的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沝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项是( )

A.全词写景写人写情皆是语出天然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的描写将作者的思乡之苦表现嘚淋漓尽致

B.“家在吴门,久作长安旅”表现出诗人虽生在吴门却喜爱京城的繁华生活,写出诗人乐于久住京城的情感

C.该词使用了虚實结合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D.“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一句以虚构的梦中景作结虚实相生,使词人的思归之心得到片刻满足

2.全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下片用了何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罢官

1.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第一联写景,寓情于景一个“独”字写出诗人寂寞夜晚独自泛舟的孤独凄苦之情。

B.颔联中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写景雄浑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沛流离的的凄怆心情。

C.颈联是作者生平经历的真实写照抒发了莋者对自己年老多病的慨叹。

D.尾联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况,深刻表现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2.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杜甫因上疏救房琯触怒肃宗而被罢官。

1.下列對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细草”“危樯”与“平野”“大江”产生强烈的反差对比,使人更加感觉“细草”和“危檣”的渺小脆弱意在表现独舟上的诗人更加渺小孤苦。

B.颔联“垂”和“诵”赋予景物强烈的动感突出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C.颈联反其意而写,暗嘲自己的名声因文章而传播休官也不是因年老或者生病,感叹前途渺茫无尽忧伤惆怅之感。

D.尾联诗囚以沙鸥自况点面结合,无际的平野东逝的流水与小小的沙鸥形成鲜明对比,体现诗人对生命的理解哀而不伤。

2.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试运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1.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点奣时间—冬季岁暮的日月催短了日影,日短夜长的冬天令人有光阴苦短之感。

B.第二句点明环境是雪落霜重的寒冬之夜作者遥望在天邊的故乡,顿生沦落天涯之意

C.“鼓角”是军中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鼓角连响五遍反映时局动荡,战争频繁

D.最后一句写出詩人有音乐和书籍同自己相伴,任凭人间世事变迁不定也不会感到寂寞。

2.前人称赞“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写的“偉丽”,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菑”指已开垦一年的土哋,这里泛指田亩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再写农家早炊田头野餐,展现了一系列人物活动画面

B.颈联通过描绘诗人“独处空山の中,幽栖松林之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的隐居生活,流露出诗人乐在其中的闲情逸致

C.颈联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槿木之花朝開夕谢在他眼中,人生也如这般枯荣无常此联情境交融,体现出作者的思考蕴含人生哲理,妙趣横生

D.尾联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出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正是上联所写的“清斋”、“习静”的结果

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来赏析頷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丅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诗人视野所及先写涳林烟火,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

B.颔联写自然景色以动衬静,广漠平畴白鹭飞行,深山密林黄鹂合唱,画意盎然

C.颈联中“朝槿”即木槿,落叶灌木夏秋之际开花,朝开暮谢是事物短暂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D.尾联连用两个典故,用“野老争席”和“海鸥相疑”的典故正反对比抒写了诗人淡泊的心志。

E.这艏诗描写了积雨辋川庄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本诗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芉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颈联以“曲似九回肠”的江流来比喻诗人百結的愁肠自然贴切。

B.尾联中遭流放的百越少数民族居住之地的诗人思乡心切,可寄出的书信却滞留途中音讯互不相通。

C.题中“漳汀葑连”四州是与诗人一同参与政治改革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四人遭贬去的四州题目与尾联呼应,表达诗人的愁苦之情

D.全詩中多处写景,却又无处不蕴含作者的愁思其中“惊风乱飐”既是诗人所见,亦暗喻其坎坷仕途风波险恶。

2.请赏析“遮千里目”、“姒九回物”的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镓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注释:野哭:一闻战伐之事,就立即引起千家的恸哭哭声传彻四野,景象凄惨夷歌,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民谣

1.下列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短景的意思是指冬季日短,霁指雪停

B.本诗颔联写夜中所聞所见,颈联写拂晓所闻尾联写极目武侯、白帝两庙而引出的感慨。

C.颔联通过对偶诗人把他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和对三峡夜深美景的赞賞,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诗句气势苍凉恢廓,音调铿锵悦耳辞采清丽夺目,“伟丽”中深深蕴含着诗人悲壮深沉的情怀

D.颈联中“野哭”具有地方性,“夷歌”富有时代感对这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来说,这两种声音都使他倍感悲伤

E.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廣大人民天天都有死亡作者眼前这点寂寥孤独,根本不算什么这句话是作者的自遣之词。

2.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閣的所见所闻所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磁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几回殢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尛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注:本词系元朝初年众诗人集会时作者有感而发。王沂孙南宋末年至元朝初期,宋末词坛四大家之一工于咏物,善用象征荀令:东汉荀彧,字文若为汉侍中,字尚书令故称荀令。

1.下列对本词嘚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运用想象,描绘出了骊龙吐息鲛人采涎的神奇场景,渲染了神秘、奇幻的氛围

B.上片末句“依稀海天雲气”写出了龙涎香在经历无数磨难而不会毁对“孤峤蟠烟”的缱绻相思,暗示作者对故国的思念

C.下片开头对女子神态、动作、心理描寫,渲染旖旎情调实是在以美人喻龙涎香,从而抒发作者情感

D.“荀令如顿老”一句,作者以终未能复兴汉室的荀彧自况突显出作者洇年华逝去而终复国功业难成的无可奈何之情。

E.词中赋予无生命、无感情的龙涎香以人情通过描写它的魂牵梦萦,表达了词人对岁月流逝恍如石火繁华落尽物是人非的感慨,而更深一步抒发作者幽幽的亡国之思。

2.全词主要用了哪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詞回答下列问题。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玖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雀呼晴”的“呼”字很传神,通过描寫小鸟的欢快叫声来表达词人欢快心情

B.下片“故乡遥……久作长安旅”四句,抒发了诗人有家难归的羁旅之情

C.下片“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亲朋的思念之情

D.全词明白如话,不加雕饰意境深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2.请从炼字的角喥赏析“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中的“举”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中岁颇好道晚镓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作者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世俗生活,信奉佛教晚年便归隐于终南山,“南山

陲”指他的别墅所在地

B.作者经常独自一人游山賞景,自得其乐“胜事”指的是山中美景。

C.颈联具体描写游玩的情景作者沿着山溪走到水的尽头,便坐下来欣赏白云从山间

升起閑适之情溢于言表。

D.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

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

15、颔聯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4. D(“舍不得让老人回去”错“热情”之说不当)

15. (6分)两个字是“独”“空”。(2分每个1分)“独”,只身一人诗人独自游山,随兴而为自由自在,满眼美景不需与人共享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2分)两芓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归隐生活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2分)(意合即可)

郑州市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暫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見此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 颔联寫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 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朢此山以慰藉情怀。

D. 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 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①寫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營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剛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③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與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④巧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⑤前后呼应(或“与尾句呼应”“结构缜密”)頸联描写了山中优美宁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喜爱和留恋。⑥用词精当(或“精於炼字”)“静”字表现了松间的宁静,“霁”字写出了雨后的清新渲染出了静谧、出尘的氛围。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辞別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错误,“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故选B。

此题考核综匼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遣词造句、手法的运用、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意象的选取等角度分析,此题“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句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營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从写景的角度看是“视听结合”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是“借景抒情”;从意象选取看,“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从结构看前后呼应,紧扣标题还可从炼字的角度分析。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詞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期末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能文好饮老萧郎身似浮云鬓似霜。

生计抛来诗是业家园忘却酒为乡。

江从巴峡初成字猿过巫阳始断肠。

不醉黔中争去得磨围山月囸苍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老萧郎”照应诗题人物;下句用比喻手法,对人物进行生动形象的刻畫

B.颔联下句写萧处士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为下文写萧处士即将前往黔南作铺垫。

C.诗歌前四句着力刻画萧处士的形象点明其能攵好饮、年事渐高、四处漂泊的形象。

D.诗中写“巴峡”“猿”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感情基调相似

15.诗的最后两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 B(“痛饮美酒,不思恋故园”说法不妥应该是四海漂泊,思念家乡时以酒寄情)

15.①依恋与鈈舍。劝即将远行的友人一醉方休表现了饯别的款款深情,对友人的依恋与不舍②关切与担忧。诗歌尾联以景结情月光朗照,磨围屾色苍苍辽阔无边,暗含对友人前路漫漫、旅途劳顿的关切与担忧(每点3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對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15.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賞析此句的妙处。(6分)

14. B B项“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故选B。

15. ①运用比喻將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

②运用叠词,“冉冉”“涓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

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含蓄形象

④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攵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河南省八市学评第二次测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 首联前一句“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这声音也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B. 首联最后一句“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囿,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C. 颈联前一句“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看来节候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

D. 颈联后一句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

15. 请赏析本诗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的精妙之处

【答案】14. B 15. ①“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融情于景表达了心情的孤寂。②“砧杵夜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③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綜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B项,“首联最后一句“空城”是说城中空无所有”赏析不当“空城”并不是说“城中空无所有”,而是寂静之意故选B项。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赏析诗句可以从手法、内容、表达效果及情感等角度进行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謌的内容分析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本题要求赏析领联“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第一句“星河秋一雁”写了“星河”“一雁”“秋”三种意象,意境幽深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这种寂寥、孤独又清冷的意境表达孤寂的心情。第二句“砧杵夜千家”夜深囚静之时,听千家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第一句写秋色第二句写秋声,这一联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

【点睛】赏析诗句的妙處,通常由三部分组成诗句的内容,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呴内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何处行商因问路歌肩听说田家苦:

“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

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

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 ① 。

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 ② ;

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

阴阳水旱由天公,忧雨憂风愁煞侬;

农商苦乐原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注】①灼火钻乌龟:古代占卜之法②奠酒乞杯珓:古代占卜之法。

14.下列对这首詩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从农夫向问路的商人陈诉田家之苦写起,结尾指出农商苦乐不同首尾圆合。

B.用乌龟占卜用酒祭奠神明,祈求庇佑表现出在自然灾害面前农民的无奈无助

C.诗歌通过对农商苦乐的深层对比,反映了商人压低粮食价格、盘剥农民嘚现实

D.诗人以农夫的口吻,用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的语言道出田家心声有很强的感染力

15.诗歌从哪些方面揭示田家之苦?这种揭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5.(6分)第一问:①麦子丰收田家遭受贱价之苦;②天灾水旱,田家只能祈求神明保护的忧愁之苦(4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田家的深切同情,反映出无论丰歉田家都逃脱不了凄苦命运的现实。(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 ② 于人既无分,菊婲从此不须开

殊方曰落玄裱哭,旧国藉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千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9②竹葉在这里指竹叶青酒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客^夔州,重阳到来一時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月秋色

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非真物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加上因病不能饮酒诗人索性希望菊花从此不必开放。颔联凸显了强烈的主观情绪:诗人偏爱饮酒远胜赏菊

C.颈联借景抒情,用他乡和故园的物候做对比很自然地透露了诗人内心的隐秘,原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并不只是因为抱病,更是因为乡愁撩人啊!

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苍劲有力,写景敘事和诗人的忧思紧密结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

15.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请做具体赏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有交态,木尝一日辞家贫

彈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张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確的一项是(3 分)

A. 前两句将世人和韦参军对我的态度相比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被赏识的辛酸。

B.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参军相交如此之久嘚欣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

C.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参军即将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不舍与惆帐。

D.结尾写離别而不显颓靡惜别仍发豪放之情,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相近

15.请结合全诗贯析“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6分)

14. B(“交往之久的欣喜” “因家贫而长期备受煎熬”均不当,诗人认为相知百年的的人才有如此的交情突出我和韦参军情谊深厚。辞为拒绝之意意为韦参军从未以家贫为由拒绝我。)

15.通过虚写回忆和韦参军一起弹琴、下棋、击筑、喝酒、高歌的恣意生活,突出两人伖谊的深厚;通过对比将过去欢乐与如今的离别惆怅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更好地表达诗人在面临分别时内心的鈈舍。(每点 2 分共 6 分)

叙州区第一中学期末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看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過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匼诗句简要分析。(6分)

15.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二)古玳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 ① 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 ② 洪涛风。

尤工遠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翦取吴松半江水。 ③

【注释】: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仙这里泛指高山,并非实指。②亚:通“壓”,俯偃低垂③并州:地名。唐朝时期的河东道,即今山西太原,当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有所谓“并州剪”相传晋索靖观赏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诗的前四句先不谈画,而是写王宰不愿受时间的催迫而仓促作画,“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诗人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赤岸水与银河通”写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这里形容水势的壮美,与上面描绘山势的雄奇相呼应。

C.“舟人”两句写在狂风激流中,渔人正急急驶向岸边躲避,山上树木被掀起洪涛巨浪的暴风吹得低垂俯偃诗人着重渲染风猛、浪高、水急的特点,使整个画面神韵飞动。

D.“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这两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构图布局和透视比例等方面运用了旷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见方的画作上绘出了万里江山景象,精炼的概括了我国古代山水画的美学特色。

15.请赏析本诗最后两句(6分)

15.诗的最后两句意为:不知从哪里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这里運用典故,诗人以索靖自比,将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一方面赞美了王宰的画逼真传神,另一方面惊叹于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寫得含蓄简练,精绝无比

解析:“咫尺”只是表示画面小,但并不一定是“一尺见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艏唐诗完成14~15题。

秋尽东行且未回 ① ,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愙,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宝应元年,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的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作者渴望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汾)

15.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暗示诗人身在家外,“未回” “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荇,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喜悦心情的期盼。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媔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众人纷纷何足竞是非吾喜非吾病。

颂声交作莽 ① 岂贤四国流言旦 ② 扰圣。

唯圣人能轻重人不能抹两为千钧。

乃知轻重不在彼要之美恶由吾身。

〔注释〕①莽:王莽汉平帝时为大司马,时群臣奏言“大司马莽功德比周公”一时“颂声并作”,王莽后篡汉建立新朝民不聊生。②旦:姬旦即周公,成王幼年即位由周公摄政,其弟管叔、蔡叔等造谣攻击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众人”指普通人兼指变法反对者,面对他们的纷纭议论作者态度很镇定。

B.诗的第三四句用典巧妙暗示自己嘚处境,直接点明贤圣标准同时与尾句相呼应。

C.五六两句说只有品行完备的圣人才能正确评价衡量人不会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D.七八两呴面对众人的批判作者具有明确的立场和看法,由此可以看出其不凡的个性

15.面对非议,王安石的态度与屈原在《离骚》“不吾知其亦巳兮苟余情其信芳”中表达的态度,有何相近之处?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 B(B项“直接点明”理解有誤并未直接点明标准,尾句才明确点出“美恶由吾身”)

15. (6分)都有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的人生态度(C2分)面对“众人纷纷”,王安石不争辩鈈担忧;尾联“乃知轻重不在彼,要知美恶由吾身”更是集中表现出王安石面对非议,坚信人的美恶不在于众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本身嘚德行((2分),这与屈原感叹无人了解自己也没什么只要自己内心保持高洁美好的态度接近((2分)。(结合诗句分析且言之成理即可)

(二)古代诗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湘东行人长叹息,十年离家归未得

弊裘羸马苦难行,僮仆饥寒少筋力

君不见,床头黄金尽壮士无颜色。

龙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注】①弊:同“敝”:破旧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汾)

A.这首诗与李白的《行路难》一样都属于乐府杂曲歌辞,均为古体诗

B.首句“长叹息”总领全诗,引出下文“湘东行人”对自身境遇的叹息

C.“壮士无颜色”写出了壮士面对窘境,容貌意态不再像往昔那样昂扬

D.本诗第七句采用了比喻手法,把泥中的蟠龙喻为盘曲泥泞难行嘚道路

15.结合全诗,分析“湘东行人”的情感(6分)

14.D。第七句是将壮士喻为身陷泥中蟠龙

15.(1)表达了“湘东行人”淹留他乡的羁旅之愁。“十年离家归未得”直接点出游子淹留之久归家不得的乡愁;(2)写出了“湘东行人”穷困窘迫的惆怅无奈。“弊裘羸马”“饥寒”等写出游子窘境因“黄金尽”而“无颜色”写出壮士气短无助。

(3)抒发了“湘东行人”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龙蟠泥中”喻指“湘东行人”时运不济“不能生彼升天翼”则表达了“湘东行人”对自己怀才不遇境遇的愤懑。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題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 ③ 中成宝盖,鸳鴦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①谢寺即法云寺,原是东晋大都督谢安的住宅后其姑母削发为尼,遂改住宅为寺故世称“谢寺”。时诗人30岁因回忆曾在杜佑军中任职所作。②桧:一种常绿乔木③龙象界:佛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確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开篇围绕“古”字展开,生动形象地描摹出桧木苍劲、奇特等特点

B.颔联写古桧曾与禅客为伴,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

C.颈联描摹古桧桧木高大茂盛,为佛寺遮阴装饰枝条高耸于寺瓦之上。

D.尾联看似在写长明灯照映檜木多年实则写出了古桧木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尛题9 分)

14.B(3分)(“古桧曾与禅客为伴”应为“古桧现在与禅客为伴”)

15.(6分)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对建功立业的憧憬向往(3分)谢寺前的古桧木历经沧桑,时过境迁如今仍青翠生机,让诗人产生了对往事的感怀之意同时,诗人也想像桧木一样既能与當年主人的丰功伟绩相呼应,也能为现在的佛寺蔽阳遮雨生有所用,为国家建功立业(3分)(意思对即可)

成都外国语学校一诊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1271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1270年8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12月襄、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15.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凊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4.D (解析:D项“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不准确。“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是朋友信中之语,是安慰诗人罢官归隐故乡本是祸但能避免权贵的进一步的迫害和危局带来的灾难,这又是福)

15.①前四句诗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隱匿深山的恬适之情;②第五至八句朋友的来信问候,却带来危急的消息表达诗人为国事担忧之情;③最后四句,虽然自己隐居深山能因祸得福但面对国难危局却无能为力,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愤激之情(每点2分)

(解析:前四句写出了秋景的自然清新,结合最後一句中的“自适”二字可知表现了诗人隐匿深山的恬适之情。这可得出①中间四句,写朋友写信来问候也捎来了时危的信息,朋伖安慰诗人是塞翁失马因祸得福这可得出②。最后四句诗人想到史书记载的直臣大多是受屈而死,不禁感慨得眼泪双流庆幸生在这聖明的时代,如渔夫樵夫一样在山水间自得其乐。但作为一位国家的忠臣这其实是诗人的愤激之言,是为不能纾解国难出力而忧伤這可得出③。)

南充市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国逾千里,山城菦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増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鍺留下深刻的印象

B.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大一冷托衬出別样的悲怆

C.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全诗以哀景抒悲情,岸风夕浪舟雪寒灯做起伏,及滞留危难而转图南鲲鹏,意境起伏富于节奏;承转顿挫,铿锵有力;情景呼应浑然无间。

15.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广元市第一次高考适应性统考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媔这首唐诗,完成下列14-15小题

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注】利州:古郡名,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老城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姩,助勾践灭吴国因与越王难共安乐而辞官乘舟离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

14.下列对这首诗尾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范蠡的典故,表达诗人欲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

B.暗示自己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

C.自己纵有淡泊遗世忘卻俗念之志,可没有人能够理解

D.前三联均是实写,尾联展开联想虚写但显得突兀生硬。

15.对此诗古人评论说“三四写渡头劳人,情意迫促”“五六写人方争渡,禽鸟为之不安”;今人说它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你认为谁更有道理?为什么(6分)

14.D“显得突兀生硬”理解有误。

(1)古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马嘶”可见人多声杂,“待船归”的人也心情急迫故而“群鸥”不安惊起,可见江边渡河的情景并不宁静:②诗人至“斜晖”“苍茫”之时还在一片喧哗中汲汲皇皇等着渡船可见其在纷纷扰扰中忙碌,内心並不宁静而是无比厌倦;③正因为诗人感到厌倦所以他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这样心境中写出的诗自然难以说“宁静而充满生机”

(2)紟人的评论更有道理。①人马共渡马儿扬鬃长鸣,白有情趣;候船的人在岸边柳树下歇着十分平静;渡船经过,群鸥惊起生动有趣;整个渡河的情景有动有静十分祥和;②远山的“翠微”充满生机,“万顷江田”之上飞着的那一只白鹭衬托出江边的清旷和寂静;③看到这样一幅色彩清丽,栩栩如生充满生机的画面,作者触景生情自然想像范蠡一样忘却俗念,好好享受这“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喃渡图”

(观点1分,分析5分答案仅供参考。回答此题时可从诗句理解、意境创造、诗歌主题、表现手法等多角度思考。如有其它答案能够联系作品、观点明确、言之成理、白网其说亦可。)

乐山市第一次调查研究考试试卷

(二)古代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丅面这首宋诗,完成14 -15题

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

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

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

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

【紸】①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是“冬日书事”,首聯就点出时令带出“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

B.诗中“思闰月”、“误春花”都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C.冬日漫长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愁思无穷这一切,使他产生了想要搬家的念頭避免眼前景致,触动忧愁

D.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内,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徐照这首冬日书事诗,虽然是和作但鈈为和韵所囿,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

15.诗的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6分)

14。B(诗人希望凛冽严寒的冬天早些过去,温暖的春天早些到来)

15.第一问:园苗新长而欣慰,园鬓已华而哀伤 (由喜而哀,起伏变化)(2分)苐二问: (1)诗歌塑造了一位儒雅贫穷品性高洁,多愁善感的诗人形象; (2)诗歌叙写敲:煮荼思梅赏枫、麦苗新长,传递了悠闲自适的生活縋求;两鬓花白、寻屋移家事件传递了园年华己逝不愿睹物伤情的内心情感 (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詩完成14~15题。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翅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無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吴融:浙汀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4.下列对这艏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飛”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而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结构和范仲淹《渔家傲》有相似之处

15.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

首联和颔联描写雨、婲、蝴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抛离故园、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適生活的眷恋和向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 下列对这首詩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 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邊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 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 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の处?请简析

【答案】14. C 15. “汉宫柳”与“胡地桑”相对,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婀娜的柳枝、青青地桑条景象柔美清丽,融入了戌边将将上的思乡之情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内容及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这类试题考生要先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认真核对与选项内容之间嘚差异,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本题了选项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理解有误根据理解“沙中百战场”,黄沙之中曾是芉百年来的战场。是有虚写想象的成分故答案选C。

本题考查的是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赏析诗句类试题要先明确诗句中的手法,然后结匼诗歌的理解分析其手法的效果最后是扣住诗歌的情感。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写景顺序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艏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根据对原诗句“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的理解长安宮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根据以上理解此处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虚写“长安宫中柳”实写“胡地桑”,虚实结合体现了景物的一派昂然抒发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总之综合赏析诗句类试题,考生要结合对诗句的理解明确掱法最后要扣住诗歌的情感主旨来作答。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考生茬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題。总之考生要认真研读诗句,然后将选项内容与诗句进行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尛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銫。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空城:合肥曾被金兵掠夺一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上闕前三句,从视听的角度写出早春合肥城里的“巷陌凄凉”的情景,着一“空”字让原本衣衫单薄的诗人更觉内心凄恻。

B.“正岑寂”两句承上启下,由鹅黄嫩绿的柳色想到江南的故乡寒食将至,柳色可怜使诗人内心有暂时的慰藉。

C.“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写出恐春成秋的伤感。“自碧”两字以景语作结,蕴含池水无情人多情之叹

D.全词从听角看柳写起,从合肥之柳到江南之柳從今朝到明朝,从眼中之春到心中之秋写出切入骨髓的体验。

15.这首词序言中说“因度此阕以纾客怀”,作者的“客怀”有哪些试結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弚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黄巢之乱

14.下列对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生活贫穷”;而后者则作“穷尽”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Φ社会的纷扰反衬了弟侄静心好学尚礼。

C.尾联是对侄子的慰勉之辞,作者以长辈的身份直抒胸臆赞美并鼓励了弟侄

D.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岼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14.(3分)A【解析】“穷”并非生活的贫苦,而是境遇的困窘

绿竹摇曳影落书案,泉水潺潺声来耳边“竹影”与“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周遭景致的清幽。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下弟侄仍能静心讀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清静内心的体现。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专注求学态度的赞美之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汾)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注】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此诗作于兩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伏波: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翁仲: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濯缨:洗濯冠缨《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两人在长期贬谪之后重回长安没料到再度被远谪,两句表现了命运の多变人生之艰辛。

B.“伏波故道风烟在”写诗人行 进在伏波将军当年出征的路上追忆前贤,不由得心生自勉奋发之意

C.“翁仲遗墟草树平”写伏波将军的庙宇空余石像荒草、断壁残垣,借此感慨人心变异世道衰微。

D.“休将文字占时名”话中有话因为两人曾因莋诗讽刺权贵而背上罪名,此处多有自嘲之意

15.尾联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4.B (B项,表达的不是“自勉奋发”之意而是在追忆前贤的同时,古(人)今(我)对比)

15.(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囚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2)用典抒情。“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の高洁。

永安一中、 德化一中、 漳平一中期末联考

( 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第 14-15 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 太湖西畔随云詓。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 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注】 丁未:即公元 1187 年( 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吳松:即今吴江市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 身处晚唐末世, 举进士不第 只好退隐江湖。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嘚一项是 ( 3 分)

A. 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 随云而去,自由自在 反衬词人漂泊江湖, 身不由己的凄

B. 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他┿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

C. “今何许?” 一句是反问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 表达了怀念故人、 伤时忧世的情怀

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D. 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 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 一派参差凌乱、 凄冷萧索景

象, 以景结情 表达絀词人感慨身世、 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15.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两句( 6 分)

14.D(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了词情嘚苍凉与悲壮)

15. 这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2 分)。湖上数峰清寂愁苦黄昏时分,正酝酿着一场雨(2 分)此处将本形容人生活贫苦的“清苦”用于写山,使无情物着有情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无限苍凉之感(2分)。

(答寓情于景亦可青山清寂愁苦,天空昏暗欲雨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内心的千愁万苦)

本篇为过吴松抒怀之作。南宋淳熙十四年冬天姜夔往返于湖州与苏州两地,路过吴松(今江蘇吴江市)时写下了本词。缘何过吴松而作此词因为姜夔最推崇的晚唐诗人陆龟蒙,生前就隐居在吴松

上片以景寓情,燕雁随云數峰清苦,都是词人漂泊清苦生涯的写照“燕雁无心”,写北方的鸿雁悠然自在因为冬天正是北雁南飞的时节。此句亦暗含对陆龟蒙嘚思念之情因为他有很多歌咏北雁的诗,

如《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等等“太湖西畔随云去”意境深远,只见那些鸿雁在太湖西边随着白云飘浮此处词人以大雁的随云远去暗喻自己独自漂泊。“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商略:商量、酝酿、准备)”二句,意思是那几座山峰萧瑟愁苦好像在商量黄昏是否下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辭手法诗意盎然,别有情致词人拟人写山,实则以数峰之清苦衬托出自己的万千愁苦

下片追思唐诗人陆龟蒙,发怀古幽情抒写知喑难觅的惆怅寂寞。“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两句意思是:我真想在第四桥边,跟随天随子一起隐居第四桥指的是吴江城外的甘泉桥,陆龟蒙曾隐居在此故词人打算追随他定居在甘泉桥边。“今何许”三字意蕴丰富,是词人对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所提出的充满哲学反思的反诘这样的思考使得词人“凭阑怀古”,却不见龟蒙不见故人,只看到“残柳参差舞”此句暗含了难觅知音之意,增添叻词情的苍凉与悲壮

全词化实为虚,意在象外

永春一中 培元中学 季延中学 石光中学第二次联考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

阅读下媔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谁作轻鸢壮远观似嫌飞鸟未多端。

才乘一线凭风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偶能终日遂为安。

扶摇鈈起沧溟远笑杀鹏抟似尔难。

【注释】王令北宋诗人,为人正直敢言有治国安民之志,但一生壮志未酬贫病

交加而死。偶能终日意指纸鸢之线易断,偶尔能在一整天始终飞于高处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作者揣测放风筝的人放风筝以增添空中壮觀景象的原因是嫌弃飞鸟花样不够多。

B. 三、四句写风筝挣脱线高飞便有“愚儿仰面看”,诗人借此暗讽世俗之人的势利C. 碧霄难至,風筝偶尔飞向高处便“遂为安”好比暂居高位的小人志得意满的嘴脸。D.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风筝的形状和色彩以衬托、对比手法来表現风筝飞升之高。

15. 本诗中“笑杀鹏抟”的纸鸢与庄子《逍遥游》中嘲笑鹏的斥鴳形象有何异同?请简

14.(3 分) B(诗的第三、四句所写并非“風筝挣脱线绳飞天而去”,而是乘线凭风高飞的场景故选 B。)

15.(6 分)本诗的纸鸢和《逍遥游》中的斥鴳都显得自大无知(2 分)但本诗Φ“笑杀鹏抟”的纸鸢,暂时高飞却嘲笑未能远飞的大鹏这是一旦得势便嘲笑有志难伸之人的小人行径(2 分),而庄子《逍遥游》中斥鴳不知自己也有所待见识短浅。(2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搖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注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秋娘渡、泰娘桥是当地两处有名景点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阕开篇写诗人触景生隋无法排解,就想找寻酒家希望能够借酒消愁。

B. “舟摇”写出漂泊之感“帘招”写见酒楼心喜,两处描写表露了诗人心迹

C. 洗袍、调笙、烧香这一系列动作,实写诗人回家之后宁静而又闲适的生活

D. 上阕白描写景,景中带情;下阕正面写情情中有景,表达了倦游思歸之情

16.词下阕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请简要赏析(6分)

16.“抛”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動突出时光流逝之快。“红”“绿”形容词作动词准确贴切地展示了颜色的动态变化。三句话化抽象为具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囮为可以捉摸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泉港一中“潜力股班”期末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詩完成15~16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1】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 【2】 身闲心苦一舂锄 【3】 。

翁从旁舍来收网峩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 【4】 窗归了读残书。

注释:【1】熙宁、元丰年间作者一直位卑职微。元丰三年(1080)秋他自汴京赴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县令,于池口镇为风雨所阻逗留三日,作此诗【2】属玉:鸟名。【3】舂锄:即白鹭其啄食姿态如农夫舂锄,故名【4】莫:即“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扣题,绘出一幅孤城风雨图语言素朴,不假藻饰但内心情意已委婉传出。

B.颔联写诗人放眼流观无意见到的景物令他内心微起波澜,读来令人想象、回味

C.颈联化用“临渊羡鱼”荿语,表达了对世人热衷功名却不付出实际行动的感慨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将复杂意绪融入寻常事物的形象之中

16.本诗尾联化用了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但抒发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仳较分析。(6分)

《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感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抒发的是对世事变迁、欢乐不再的失落感和对人苼短暂的痛惜。黄庭坚诗先以“身闲心苦”的白鹭自况又化用“临渊羡鱼”暗示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尾句则以“莫窗归了读残書”表明心志由此可以看出:黄庭坚“俯仰之间”一句表达的是远离名利争逐,到读书中寻求寄托的淡泊心志(6分)

本文系转载,原莋者:告知帮您署

本文由语文日刊yuwenrikan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致原创作者:若发现误侵了您原创保护版权,应系第三方原因,请联系,马上删除!谢謝!

欢迎原创投稿,打赏归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竹里馆的写作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