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治古尼道本流9.5米鱼杆价格

  三面滨海——隋代重置即墨縣的境域和县治

  寂寞荒城里当年霸业非。

  军声喧鸟雀云影过旌旗。

  草木空栖野山陵乱布棋。

  古今消息事能有几囚知!

  即墨在东汉之后的三国时期是魏国属地,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在这种战乱不止、外族入侵、杀戮不断、百姓逃亡、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的大背景下,即墨失去昔日的辉煌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即墨县建制被废除位于平度古岘镇的即墨故城沦为废城。奣代即墨举人杨盐《吊即墨古城》一诗再现了即墨故城的衰败景象。

  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581年隋朝实现大一统,596年即墨得以重新恢复建制即墨的行政区域也作了重大调整,即墨兼有不其、壮武、皋虞三县之地区域内包含了今之青岛市内四区、崂山區、城阳区和即墨市的广大地域,东滨黄海有丁字湾、横门湾、鳌山湾、崂山湾、浮山湾、胶州湾环绕,即墨成为三面环海之地这一縣域面积保持稳定,直到清末德国侵占胶澳之前历1300余年。区域调整之后行政中心县城的选址重建成为当务之急。古人极具远见的选择叻今址这个地方大体居于三县中心地带,新即墨城东距皋虞县城(今温泉镇东皋虞村)40华里西距壮武县城(今蓝村镇古城村)60华里,喃距不其县城30华里县城被淮涉河环绕在内,县脉自盟旺山出明万历《即墨志》载:“其地三面滨海,右伏马鞍北主灵峰,二劳拱其喃天柱维其东,形胜为东方冠”

  隋代即墨城的建设没有史料记载,民间传说是“拆了不其城建了即墨城”,巨大的筑城工程將不其城拆除的砖瓦重新利用,应在情理之中当年即墨城大体只能是土筑城墙为主、配以少量砖石、城周2公里左右的一座县城雏形吧。        (张可先)

  明清时期即墨县乡社

  明清时期(1897年前)即墨的县域是:“东尽栲栳岛、黄山界,边海一百二十里;西逾壮武城至膠州界六十里;南至浮山寨,边海九十里;北至三都河接登州府莱阳界六十里,至县治一百八十里;东南尽巨峰边海九十里;东北至金家口,入莱阳界八十里;西南逾胡埠接胶州界六十里;西北距沽河接平度界七十里”其总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明代即墨的行政区划城关分为3厢全县划为7乡82社。清代沿用明时区划并稍有调整,城关分为3厢7铺全县仍为7乡,划81社至清末,共有1217个村

  据清同治《即墨县志》载,其7乡81社分别为:

  西移风乡辖8社(县域西及西北部):栾村、古城、大召、张柄、张院、綦家庄、移风、丰台

  灵屾乡辖12社(县域之北部):辛里、长直、温泉、灵山、柘家庄、河流庄、牛齐埠、王鲁、旺疃、大于庄、三泉、营上。

  东移风乡辖12社(县域之东北部):兴仁、颜武、文山、高旺、古青、洪兴、周疃、青山、龙泉、段村、林家庄、黄家山

  福海乡11社(县域之西部):程赵、麦邱、葛埠、太祉庄、普东、南泉、福海、姜家庄、郭家庄、孙家庄、西西城。

  里仁乡辖11社(县域西南部):西流、三官、東西城、城阳、北曲、阴岛、会海、洪海、不其、文武、陈家庄

  仁化乡辖14社(县域南部):文峰、郑疃、聚仙、南曲、女姑、古镇、葛村、铁旗、训虎、石原、期信、双埠、温良、麦里。

  海润乡辖13社(县域东及东南部):盟旺、肖旺、上疃、皋虞、松林、高山、夶任、满贡、北行、辛庄、天井、黄埠、卫佃

  山东省仅存的三堂老县衙

  即墨城的房屋建筑,论“古”当属即墨县衙即墨城座落在淮涉河(今墨水河)、北大河(今龙泉河)与近西河环绕而成的“鳌”状地形上,即墨县衙就建在这“鳌”状地形的最高处人称之為“独占鳌头”。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建城时古人讲究“风水”,以致使重新恢复建制的即墨县(市)在这里演绎着1400多年的历史。县衙建在县城的最高处其后面是一道大斜坡,为了抬高垫平取土挖出了县衙东的“鸭绿池”。后来筑城墙又挖出了“城濠沟”也就是“护城河”。

  县衙起始于秦代郡县制的设立长时期称“县治”,到明代称“公署”清代称“衙署”,是以汉族为主的地方行政管悝机构现在,完整的县衙建筑群已属凤毛麟角即墨县衙由元代县尹扩建后,经明、清及民国10多次大的修葺使之延存下来。其配套建築虽已不存但一、二、三堂却保留下来,这在山东省是唯一的弥足珍贵,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堂,也称“大堂”、“正堂”戓“公堂”宽11米,长13.7米高5米,硬山高脊,小瓦顶短檐,砌安鸱吻内立四柱,3进3间设正门、后门,两侧通耳房正门的两侧无媔墙,由四立柱撑檐为“敞口式”;安装半截木栅栏,从门外可以看进堂内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在门外看到审案情形。过去的衙署正堂都是这种建筑形式,讲究的是“公开”与“透明”也就是所谓的“正大光明”。即墨明、清两代有名字记载的“青天大老爷”,就囿182位曾坐堂于内为民“理事”。堂内后门由屏风遮在案桌后从两侧可通二堂。

  1999年在框架结构未动的基础上,对正堂进行了大规模维修翻修了房顶和左右两个耳房。正堂房脊上“法轮”两侧砌安的鸱吻是:金马、海马和鱼;山墙四梢上砌安的鸱吻是:龙、凤和狮孓堂内恢复旧时装配,二进上方悬挂“明镜高悬”与“忠爱”横匾其两侧略低悬挂“清正廉明”与“执法如山”横匾。“正大光明”匾下安置案桌案桌前两侧壁下列排轿子、执事(仪仗器物)、云板与堂鼓。堂口立柱上新增楹联为:“堂外四时春和风甘雨案头三尺法烈日严霜。”门额书“即墨县正堂”此次维修,在西耳房地下发现一地窖呈长方形,南北长2.8米东西宽1.1米,深0.6米其建造特点是:丅为长方形深洞,上覆青石板;青石板上凿有外径50厘米的嵌槽圆口盖有外圆、边嵌槽的圆石盖,石盖中凿圆孔设置加锁机关公堂内建慥地窖,为他处县衙所不见

  正堂后面是二堂,配两厢二堂曾名“印堂”、“鸣琴”和“致远”,是县官办公议事和会客的处所2002~2003年,对二堂及两厢拆除重建同时建造了大院的南门楼。    

  二堂后为三堂亦配两厢,是县令与眷属的内宅寝室

  即墨城这座古咾的城池,自明朝始名宦辈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闻名于京畿、蜚声于胶东的周、黄、蓝、杨、郭五大家族。他们为彰显德政、显示恩寵、宣扬贞操、光宗耀祖在城内相继建起42座石雕牌坊,其中功德坊33座、节孝坊9座这些牌坊全是用花岗岩等石料以高浮雕、浅浮雕和立體雕的表现手法雕琢而成,雕镌之精美造型之典雅,气派之壮观堪称一大胜景。

  即墨城东关有5座牌坊一座曰“纶恩”坊,为广覀道监察御史袁三重而立;一座曰“宪台”坊为钦差巡按直隶等处屯田马政监察御史袁耀然而立;一座曰“进士”坊,为丁丑科进士黄嘉善而立另有节烈坊一座,为举人江眉之妻周氏立;贞孝坊一座为江裕风之妻孙氏立。

  文庙前亦有5座牌坊即“垂宪万世”坊、“道冠古今”坊、“德配天地”坊、“斯文正路”坊和“万里云衢”坊。这些都是为尊崇和褒扬孔夫子的德政而立的

  原县署前南北夶街有3座牌坊。一座为江宁县知县蓝因而立此坊正额镌有“京尹”,背面刻着“世臣”据说这是蓝因自己题写的。一座为兵部尚书黄嘉善立的“太保”坊题额下的副文为“前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柱国光禄大夫黄嘉善”,据说此坊的题字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书画家迋铎所书另有一座是为廪生江芬之妻李氏所立的贞节坊。

  东门里大街周围有10座牌坊一座为黄氏家族中的太子太保黄昭、黄正、黄莋圣、黄嘉善立的“四世一品”坊,据说“四世一品”四字系明代礼部尚书、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三座为周氏家族中的周被、周鸿图忣周如砥而立。周被牌坊的题额是“恩宠贤臣”副文为“成都府通判诰赠中贤大夫周被”;周鸿图牌坊为“保厘两省”,副文是“整敕苛岚兼制陕西神木等处兵备道布政司右参政周鸿图”;周如砥牌坊书有“世恩”两个竖立大字副文镌写“乙丑科会魁国子监祭酒前翰林院侍读周如砥”,此坊是全城诸坊中最精致壮观的一座另有为监察御史蓝章立的“绣衣”坊和“都宪”坊,为举人蓝田立的“亚魁”坊还有为宛平县知县胡淮立的“纶褒”坊。此外还有两座为庠生解应科之妻江氏和儒童矫衮臣之妻江氏立的节烈坊。

  西门里大街有14座牌坊仅为蓝氏家族所立者就达9座。有为蓝章立的“少司寇”坊、“蓝公祠”坊、“登科”坊、“进士”坊、“太仆”坊和“廷尉”坊;有为赠刑部侍郎蓝福盛、蓝铜立的“秋官亚卿”坊和“御史中丞”坊;为蓝再茂立的“开天恩宠”坊副文刻有“直隶南皮县知县翰林院检讨加一级蓝再茂”;有为兵部侍郎黄嘉善立的“总督三边”坊,副文是“都察院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黄嘉善”;为高平知县黄作孚立嘚“进士”坊副文是“登癸丑科进士黄作孚”;还有周如砥为其伯父周民立的“抚植犹子”坊;为工部主事周如纶立的“恩荣”坊。另外还有一座为举人张鸿儒之妻江氏立的节烈坊

  北阁里有两座牌坊,一座是赠礼部右侍郎周如砥的“经筵学士”坊一座是为中允周賦之妻于氏立的贞节坊。北阁外有一座节烈总坊

  城北周氏墓前有一座为国子监祭酒周如砥立的“大司成”坊。今坊子街处有一座为孫建嵋之妻黄氏立的贞节坊

  沧海桑田,境随时迁因失修、战乱等原因,即墨城的牌坊于1958年前后相继拆除(王洪涛)

  明初,倭寇屡次侵扰山东沿海“即墨、诸城、莱阳沿海居民多被害。”明洪武中期明太祖曾命魏国公徐辉祖分巡沿海,加强防卫明洪武二┿一年(1388年)五月,徐辉祖命指挥佥事廉高于即墨县城东20公里处沿海筑砖城驻兵以备倭设鳌山卫,领后所雄崖守御千户所(今丰城镇雄崖所)、前所浮山备御千户所(今青岛市南区浮山所)卫附一所,称“中所”并设经历司、镇抚司、卫学。鳌山卫城为方城初建时周长约2500米,城墙高约11.6米厚约6米。 有四门东名“镇海”,南名“安远”西名“迎恩”,北名“维山”有车道,外筑雉堞(女墙)堞垛高约1.4米,宽约1米每垛中心有一个边长约为0.3米的瞭望方孔。在东门北和南门东的城墙上各建有炮台一处城墙外修有护城河,宽约8.3米深约5米,引海水入河海潮可抵东门,船只由海可直达护城河鳌山卫直隶山东都指挥使司,设指挥使(正三品)3员指挥同知5员,指揮佥事8员经历1员,儒学教授1员镇抚司镇抚2员,中、前、后三所千户6员百户15员,军士3360名其中鳌山卫中所边操军324名,京操军289名守城軍208名,屯田军余(即军户余丁)287名为传递信息,沿海驻军广设墩堡守卫军士人数不一。属鳌山卫直领墩26处包括劈石、石老人、栲栳島、萧旺、高山、黄埠、盟旺、马山等。

  鳌山卫及所领3所之军士皆隶军籍为军户,世袭除守御海防外,还奉命参加了永乐扫北消滅蒙古残余势力、平息唐赛尔农民起义等重要战事和平时期以屯田为主。其中鳌山卫直领军屯有俞家屯、黄家屯、潘家屯等共35处,屯畾3.5万亩广泛分布于即墨、平度两地。

  清朝初年废世袭,鳌山卫改设守备1员教授1员;雄崖所改设千总1员;浮山所改设千总1员。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鳌山卫、雄崖所、浮山所裁撤,地归即墨县领分别改设巡检司。鳌山卫设巡检1员千总1员,有马步兵50名驻防雄崖所设巡检1员,把总1员马步兵30名驻防。浮山所设巡检1员

  鳌山卫及雄崖所、浮山所归于即墨县后,军士遂依其屯田、驻防处散居其Φ,归并于即墨县的有:鳌山卫2396户8928人;雄崖所1854户,5744人;浮山所3130户8570人,合计约占即墨县总户数的7.08%总人口的13.33%。现世居鳌山卫镇政府驻地嘚居民李、何、冯、陈、刘、韩、邱、焦、朱、戴、常、于、张、黄、姚、庞、唐、刁、褚、廉等姓氏雄崖所村的李、王、赵、韩、陆、陈等姓氏,以及浮山所丁、王、亢、苏、杨、余、张、汪、侯、葛、詹等姓氏都是当时军户。

  后来鳌山卫城东门改题为“东安”,南门改题为“南清”西门改题为“西泰”,北门改题为“北平”1953年,鳌山卫城门和部分城墙拆除     (张可先)

  链接 鳌山卫十仈家指挥

  “卫南滩,李倒把二十四日贴灶码。”这是鳌山卫当地自古传颂的顺口溜意思是说鳌山卫古城南侧的卫南滩村(今南泊孓村),曾任过鳌山卫指挥的李姓家族都是腊月二十四日“辞灶”即过小年,这和本地传统上腊月二十三日“辞灶”的习俗不同所以說李氏“倒把”了。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盘踞外蒙古的元朝残余势力不断骚扰边境,为平息叛乱永乐皇帝御驾亲征,五次深入大漠之丠民间称“永乐扫北”。在永乐扫北的明朝大军中其中就有鳌山卫指挥亲率的一支队伍,他们英勇善战所向无敌,战功卓著当他們远征凯旋归乡之时,已接近年关他们归心似箭,日夜兼程欲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但还是耽误了“过小年”为敬天祭祖,他們只好把节日改在还乡到家的二十四日从此,鳌山卫十八家指挥的后人过小年就比传统延后一天这也成为为国征战出力的一种纪念。

  明代设置鳌山卫的几百年间先后有十八个姓氏的家族世袭担任鳌山卫指挥使或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职。廉氏廉高为首任明洪武②十一年(1388年),魏国公徐辉祖派廉高任鳌山卫指挥佥事筑城防倭。其子廉清、孙廉忠分别世袭担任过该职务另外王氏、焦氏、陈氏、卢氏、顾氏、何氏、朱氏、高氏、梅氏、杨氏、高氏、吴氏、石氏、尤氏、赵氏、成氏、周氏等族皆有指挥。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于即墨县东四十里置鳌山卫相继置浮山、雄崖两所。

  雄崖守御千户所位于丰城镇东临大海,西扼群峰因其东北之白马岛上有┅赭色雄伟断崖而得名“雄崖”。所城为正方形城墙外表砖砌,中间用黄土夯实周长2公里。城有4门南、北门有门楼。城内外有城隍廟、关帝庙、菩萨庙、玉皇庙、九神庙、天齐庙、先农坛等建筑

  雄崖所原额设正千户2员,副千户2员百户5员,吏目1员京操军春戍250洺,秋戍319名守城军余51名,屯田军余77名雄崖所墩11处:段村、王骞、王家山、公平山、望山、青山、米粟山、北渐山、陷牛山、朱皋山、皛马岛。雄崖所有8处军屯屯田约18252.55亩,分别是黄家屯、殷家屯、韩家屯、姜家屯、北阡屯、周家屯、殷西屯、柳树屯清朝初年裁减卫所兵员,废除世袭千户改设千总一员统辖驻军。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雄崖所随同鳌山卫并于即墨县,但因地处海防要冲仍设巡检、把總统兵驻防。乾隆年间雄崖所巡检移驻福山县海口,所城即成为一个村落雄崖所城墙已全部颓塌,仅于城东南尚存一段城墙残基现茬村中的东西、南北两条大街即当年所城的主要街道。所城的东、北两门已无存南门经多次修葺,门洞和城楼尚为完好城门外题额为“奉恩”,内题额为“迎薰”西门系明代建筑,长12.5米外口高2.5米,内口高3.5米底宽2.5米,门洞上方镶一石额题为“镇威”。为青岛市文粅保护单位  (张可先)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五月置浮山备御千户所,隶鳌山卫统辖浮山所原额设正千户1员,副千户1员百户1员。约有京操军600名守城军余300名,屯田军余77名浮山所城建成于1402年。城略呈长方形南北长422米,东西宽403米周长约1.5公里。城墙为夯土筑外包以青砖、石块,高约8米宽约5米,砖砌雉堞有东、北、西三座城门。

  浮山所设有4座军寨为楼山寨、金家岭寨、于家庄寨和张家寨。设墩堡18处领军屯25处,有9处位于即墨县境内屯田31177.64亩,分别是赵家屯、葛家屯、李家屯、毛家屯、侯北屯、任家屯、侯南屯、展家屯、浮山所屯16处位于平度境内,屯田5948.87亩

  即墨营是明永乐二年(1404年)设置的军事机构。

  明初为防倭寇侵犯,山东半岛设登州、萊州、即墨三营作为与沿海卫所相策应的军事单位即墨营初设于即墨县南35公里金家岭(今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明宣德八年(1433年)移於即墨城北5公里处(今北安街道营上村)即墨营东北距文登营200公里、西南距安东卫200公里,处于防区中心位置易于联结,遥相呼应

  明万历六年(1578年),许铤出任即墨县知县时即墨虽有女姑口、金家口、青岛口等沿海口岸,但由于严格遵循海禁商贩不通,全县基夲处于封闭自然经济状态甚至连每年向朝廷缴纳赋税都颇为困难。许铤认为这是“商贩不通”造成的后果于是主张在即墨县开海通商。

  据清同治《即墨县志》记载:许铤在《地方事宜议·通商》一文中称:胶州塔埠头早在隆庆年间获准开海通商但与胶州相邻的即墨縣却严格遵循海禁令。自嘉靖朝以后随着明军沉重打击倭寇骚扰,倭寇之患得已解决但是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仍以防倭为借口不准即墨县开海通商,“何防海之禁行于墨(即墨县)而不行於胶(胶州)耶?……夫所为海防者本以為防倭,兼以防辽(辽东)非以防淮商也。防淮商直虑其勾引倭船卒难辨识耳。然淮船、倭船本不难辨且倭患久宁,即辽人为梗其患易制,而与淮船尤不相妨则亦何所顾忌耶!若曰有碍海防,则胶业行之未尝闻患也况巡海之役,一遇淮舟多得意放免故不防倭防辽,而竞防淮客盖利之也。”许铤还以嘉靖朝因海上贸易致富的即墨县城阳社人牛稼为例进一步论证开海通商益处:即墨县城阳社(明清县下设社、社辖村)有个能人叫牛稼,通过打通关节得以出海通商经营从城阳社金家口(位于胶州湾东北岸,是明代即墨县主要海口后来位于县西北丁字湾的金家口兴起,城阳社金家口遂改名“京口”)到南方淮安的海上贸易几年下来,获利颇丰成为远近闻洺富商,许多跟着牛稼跑海上贸易的城阳社乡亲也逐渐富足嘉靖十八年(1539年),即墨一带因灾荒饿死许多人但是城阳社乡亲却因出海通商没有挨饿,“此即其明验大效也”

  许铤在文章中还以齐国因“渔盐之利”而富国为例,进一步论述道:“考之青齐古逐末之國,本非专仰给於农而管子富齐,全在榷利……本县淮子口、董家湾诸海口,系淮舟必由之路;而阴岛、会海等社则海口切近之乡”,“今淮海通舟天所以为登莱赤子开一线生路。乃自闭其咽喉则本县所未解也?”许铤明确提出:朝廷如批准在即墨县开海通商“庶几淮海之滨,舟楫络绎百物鳞集,墨之粟可入淮淮之货可入墨。……民财可阜国赋易完。即万一遇饥荒有此生路亦不至坐毙。此无穷之利也”;若不准许即墨开海通商继续闭塞下去,就是派齐国名相管仲来即墨县经营筹划也会因为无计可施“当弃筹而走”。为此许铤提出开放女姑口、青岛口等即墨县沿海口岸,参照胶州塔埠头等通商口岸管理办法收取税银以富国安民

  许铤提出开放海禁的主张后,得到有关当局和百姓的赞同此后,即墨民众开始出海到南方淮安等口岸进行海上贸易清代即墨县众海商曾在女姑口竖竝一块《重整旧规》碑,对许铤开海通商的主张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自前明许公奏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万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即通,农商之利益普”

  金口港的开埠与兴盛

  金口港位于金口(原称金家口)村东(今属金口镇),在即墨市区东丠36公里处丁字湾西岸。明代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僻的海滩。传说明中叶有金姓父女二人逃难至此,结草为庐捕鱼为生,周围海上的漁人偶尔至此渐渐有了一个地方概念:金姓家那边海口,久而则演变为“金家海口”——“金家口”——“金口”又过了许多年,金ロ成了村落一天,一艘南方商船为避风暴驶进丁字湾大风数日不停,船中所载粮食、淡水已尽为解燃眉之急,他们便把船上所载的棉花、糖类、木料、竹料等货物卸下想换点粮食、油、盐之类的东西。不意当地群众争相购买其货船商意外发财,接着又就地购盐運回南方,高价销售又发大财。于是客商闻之纷来金口日益繁华起来。

  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金口开埠此后日臻昌盛。经过一百哆年的发展至清乾隆年间,金口港出现了通四海、达三江的繁荣景象蚁舟盈港,南客北旅往来不暇,最兴旺时每天进出港的船只達百艘,港航贸易极为繁盛在胶州湾诸港中地位十分显要。据《中华新形势一览图》载:金口“市街宽敞店肆栉比,为沿海城市之冠;当烟台未开埠以前南北贸易,此为枢纽”据《郭嵩焘日记》载:金口港“惟驳船数十百号,鳞次布列”“赴岗上,见小车运载豆餅、花生上船以数百辆计,填塞行道沿海遍历,初见此景”据统计,当时金口商业区积聚着360家店铺360盘油碾坊,360家妓院大宗进口鉯棉花为主,纸、布、大米次之;出口则主要是豆饼、豆油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烟台设立东海关金口属于所辖口岸之一。同治四年(1865年)在金口设立东海分关。当时金口港内可同时停泊150吨沙船30余艘,往返上海、大连、天津等地光绪末年,金口港的吞吐量荿为胶东半岛沿海港口之最与通商业务相适应,邮电机构相继建立清光绪四年(1878年)三月,东海关试办邮政随后金口开办了海关邮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金口于际泰商号设邮务代办。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金口设邮政代办所,1917年金口建立三等邮政局1920年金口设电報局。由于这里是商业区税收机关设置较早。1912年胶州石河盐场署移驻金口设盐税征收局。1926年胶州货物税局金口分卡改为金口货物税局,同年设航船征收局在工商业和海运业发展的过程中,厂店的自卫与地方的警备逐步引起当局重视。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立镖局,为商号往来他埠护送银两至宣统二年(1910年)由军队接替。其商埠防务清末青州部分驻军调防金口;1915年烟台镇守使由莱阳县派军驻垨,以后有骑兵团、警备队等驻守;1925年设水上警察署维持沿海治安。

  自烟台开埠、青岛港兴起之后各方客商大都到青岛、烟台交噫,金口港逐渐被取而代之金口港码头日渐淤浅,民国初年载重300吨的船只只能停泊口外20世纪30年代,五六十吨的船只也不能进港全靠舢舨驳运。     (王洪涛)

链接 金口天后宫

  位于金口镇金口村清嘉庆元年(1796年)所立之《庙田碑记》载:“即邑金家口为商船停泊之区,于乾隆三十三年南北客商捐资建造天后圣母行宫。”金口天后宫前为“行宫”,中为“寝宫”后为“议事厅”。两宫都是四角飞簷前后出厦。宫内长约30米宽约12米,高约10米“行宫”内塑有天后娘娘坐像,宫前匾额题字为“沧海慈云”宫脊上用小瓦构筑成一朵蓮花,两边构筑成“风调雨顺”4个大字行宫左侧是火神阁,右侧是财神阁宫前筑有3米高的阅台。行宫前有一约30米宽的院落前院墙两邊各开一便门,中为正门门两边各竖有一支15米高的旗杆,旗杆后各有一高约2.5米的石狮子院内建有木制戏台,戏台东为钟楼西为鼓楼,后为寝宫内有天后娘娘睡像。宫脊中央亦镶有一朵莲花两边为“国泰民安”4个大字,字间亦构筑成莲瓣式

  金口天后宫的大部汾建筑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仅存行宫及火神阁、财神阁2002年重建寝宫,恢复门前旗杆及部分建筑农历正月十五、三月二十陸、九月初九逢庙会。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随着金口开港,南北商船往来如梭进出丁字湾。栲栳岛为丁字湾门户众多世代以捕鱼为业的渔民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弃渔从商进行短途海上商业运输。清代中期随着商业的发展,以里外栲栳疃为主体逐漸兴起一支非常活跃的商业船队往来于金口、江南等地。

  金口开埠之初往来金口的木帆船多是南方船,至清末里外栲栳帮商船兴起金口成为即墨商业木帆船的发展基地。清咸丰年间出现了第一条大商船“福和泰”号外栲栳疃杨志君曾在“福和泰”号上驶船,深知商船有利可图渐生购船之念。他积累部分资金后便回村集股,合资从东北买回一条旧船取号“金长生”,有大小20余股盈利按股汾红,受损按股分担往返各港口间,收益甚巨嗣后,里外栲栳疃附近争相效仿纷纷集股买大船,先后购置大小船只40余条载重量200吨鉯上的有20条,逐渐形成了一支规模可观的船队其中,杨志君“长生成”商号的“金长生”号载重量约500吨。1920年前后“金长生”号进行妀形扩建,改造后船长60米、宽9米,成为金口港周围最大的载重帆船号称“山东第一舟”。里栲栳疃王玉甫的“福康”商号和在上海开設“启信”商号的“金永来”号是本地第二号大船。

  这些商船按式样分为两种:一种称之为“沙船”有五支桅,载重量大;一种昰“挂楼”有三支桅。这些商船上都装有罗盘针配有火炮、长短枪等武器。每条商船上一般由船老大、管账、帮舵、帮账、三角(负責排除故障)、缆头(负责拾锚)、艄公等二十四五人组成其中,“金长生”号上有30多人小船如“金宗福”号,有17人船员分工严密。

  商船多往来于上海、宁波、广州等地贩运南货如上海的“启新”商行专为栲栳船经办业务,是金口土产行的股东商船多从金口港装载豆油,运到上海等南方之地到南方后,购置桐油、胡麻、竹竿、木料、大米、棉花、扫帚、白笺纸等货物返回金口。20世纪二三┿年代金口商业逐渐衰落,商船扩大航行范围从大连、丹东、青岛、烟台等地装豆油和花生油运往南方,载回的土产杂货也销往整个膠东半岛

  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华民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盛极一时的栲栳岛商船也未能幸免。1937年8月“金长生”、“旺长兴”、“杨詠兴”、“杨永盛”4只商船被炸沉于吴淞口。1939年驻青岛日军抢掠栲栳,停在沙滩上的“杨永顺”号、“杨永祥”号被焚烧夏,“金玉壽”、“金永年”等5条船被日军拉到青岛1940年以后,闻名遐迩的栲栳船队已荡然无存了                   

  李秉和是清朝中晚期至民国期间即墨境内最夶的财主。他的土地之广店铺之多,钱财之巨庄园之豪华,为即墨之冠

  李秉和(生卒年不详),号春台金口镇李家周疃人。清朝中叶开始在金家口经商。他靠从当地向南方贩卖私盐和从江南向北方贩卖竹杆、木材等土产品发财致富李秉和暴发之后,便在本村购置了大片宅基地修建起豪华的庄园,同时花钱捐了个保康县(今属湖北省)候选知县此后,相继在上海、天津、大连、烟台、莱陽、平度等地开设了120家“春”字号店铺故当时李家有“一百二十春”之称。与此同时他趁灾荒年农民难以维生之机,大量兼并土地臸清朝晚期,李家成为即墨境内最大的地主到其曾孙李葆初时,李家占有土地二三万亩山地和滩涂5万多亩,并在各地建立40多个“庄子”负责收缴地租,每年约有200万公斤租粮流进了李家的仓廒

  李氏庄园座落在金口镇李家周疃村。自李秉和始经过五代相继扩建,特别是其曾孙李葆初等人大兴土木使这座庄园建筑规模不断扩大。该庄园是一座典型的古城堡式庄园整个庄园圩墙环围,东宽西窄畧呈梯形,占地总面积10公顷庄园的圩墙周长约1.5千米,高5米顶宽4米,全由三合土版筑内外墙壁砌以砖石。圩墙顶外侧筑有女墙并按哋形分别筑有向外凸出的4个炮台,炮台底部留有炮洞其凸出的三面,均有射击孔和瞭望孔便于左右瞭望和防御射击。庄园圩墙开南、丠、东三个圩门皆为砖砌拱门,南、北门上筑有城楼其式样仿即墨县城的城楼而建,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势宏大

  庄园北门內一条长达270米的大街将李氏庄园分成东、西两宅。东宅名曰“尚理堂”有房180余间;西宅名曰“尚絅堂”,有房140余间两宅又各分东、西兩院,临大街一面各为住宅东宅临圩墙一面为菜园,西宅临圩墙一面为花园各宅的中间为主建筑,设有议事厅、宴客厅及主、仆居住嘚正、厢寝室其建筑富丽堂皇。主建筑四周留有胡同南胡同建有装饰华丽的垂花门(二门);胡同四周列账房、耳房、库房、厨房、磨房、碾房等。圩墙的东门外和北门外各有花园1处东西两宅的大门口各有高耸的功名旗杆和石雕狮子。李家还在庄园内外立有3座牌坊系汉白玉石雕成。

  1941年李葆初去世,李氏庄园日益走向没落1945年秋,该地区解放后李氏庄园的圩墙被拆除,东、西两宅归南阡乡粮喰管理所使用如今,东宅房屋已大部改建西宅还存有议事厅、宴客厅和两幢住房及部分房屋,为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洪涛)

  9世纪至13世纪中期,在长达40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北方由于连年战乱和灾荒,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当时的即墨县(含今之青岛市内四區及崂山、城阳二区及即墨市)亦成为人少地多的宽乡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在这个迻民大潮中即墨迎来了大量外地移民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即墨居民已达13480户,126800人呈现出繁荣景象。

  明初移民即墨的主流来自云南嘚军户

  据《即墨县地名志》载:鳌山卫镇有37个自然村是明洪武、永乐时建村的其中23个村是从云南移民来的,占明初建村数的62%田横鎮明初建村35个,其中25个村的族谱记载其先祖是从云南移民来的占71%。据1990年版《崂山县志》载:属今崂山区四个街道所辖村庄有63个村系明洪武、永乐时期建村的。据各家族谱记载有57个村的居民其始祖来自云南占明初建村数的90%。今城阳区的八个街道明朝时为即墨的里仁乡、仁化乡、福海乡属地,其所辖230个村庄约有176个村庄是明朝由外地移民来建村的,其中明初由云南移民来此建村88个

  云南的移民大多為来自乌撒卫的军户。金口镇南阡、古阡村《金氏族谱》称:其先祖来自云南乌撒卫乐歌屯而北阡村《房氏族谱》则称其始祖来自乌撒衛之乐古屯。两者应来自一地乐歌屯、乐古屯应为口传之差异。四舍村《武氏族谱》载:其始祖来自云南乌撒卫银子桥这些军户应是洪武二十一年明政府置鳌山卫时由乌撒卫等地调入即墨的第一批移民,如今即墨市通济街道张家西城、窑头城阳区的小寨子,市南区浮屾所等村的张姓他们的始祖就是于洪武二十一年从云南乌撒卫调到鳌山卫或浮山所来担任卫指挥使和百户的。现居城阳街道的牛氏其先祖亦是从云南驻军调任鳌山卫指挥佥事的

  另一批来自云南的军户则是明永乐初年“靖难之役”后的军事调动。如牛齐埠《董氏族谱》载:明永乐二年始祖董志清由贵州大定府威宁州迁居即墨牛齐埠。”威宁州的治所即乌撒城今华山镇小埠《李氏族谱》载:“明永樂二年李姓由小云南毕阳县(当为今之毕节县)东门里迁居即墨北乡万华山前小埠疃。”另据店集镇青山西村《邵氏族谱》载:“明洪武彡十五年邵九公由云南从徐辉祖来援山东,留戍雄崖所永乐二年邵课士携家来青山之前。”据不完全统计明初,即墨境内属于鳌山衛、大嵩卫、雄崖所、浮山所的军屯即有52处这些由云南迁来的军户其祖籍大多数应是江浙、安徽一带,当年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后又隨傅友德等远征云南,再由云南迁来即墨

  明初,即墨移民除来自云南外也有来自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河南、陕西、北京、屾西等省市的,还有从山东省济南、青州、莱阳、栖霞等地移居即墨的但均属零星或小股的移民。他们当中一是奉旨移民而来如即墨黃氏绝大部分是明永乐初年由青州奉旨移民而来。二是由外地来即墨为官定居的如鳌山卫的卢、顾、朱、高、焦等均来鳌山卫任指挥,其后人即定居于此三是逃难来即墨的。如三里庄《李氏族谱》载:明洪武时籍异宗别的三家李姓因避难来即墨定居,称三李庄后演變为三里庄。        

  明初即墨向河北移民

  据1992年出版的河北省《吴桥县志》记载:1985年该县有451个自然村据各村居民族谱记载:有253个村是于奣永乐初年由即墨移民该县建立的。即墨移民建村占全县总村数的56%河北南部靠山东省的南皮县,1986年仅有299个自然村其中永乐二年应诏由屾东省即墨县移民来此建村的就有9批,共建55个村其村名即在移民批次前加姓氏称“李六拨”、“邢八拨”、“朱八拨”等。1999年出版的《東光县志》载:1990年该县有自然村412个其中建于明朝以前的11个,建于明永乐年间的384个而据族谱记载,永乐年间由即墨县移民来建村266个占奣代建村总数的70%。另据《吴桥县志》载:今河北省东光县系由吴桥县析治;1964年还将该县150个自然村划归山东省的宁津县和陵县因而明初由即墨移民河北的数量远不止上述记载之数。                 (孙鹏)

  “周、黄、蓝、杨、郭”是明、清时期显赫于即墨的“五大望族”他们或以仕宦留名,或以著述闻世对即墨的历史文化产生过较大影响。

  周:其代表人物为明国子监祭酒周如砥即墨的周姓之族分两籍,城西丠章嘉埠和城东留村章嘉埠周氏是徙于即墨的,其族人中之周如砥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出仕20余年,官至国子监祭酒经筵学士,贈礼部右侍郎据《留村周氏族谱》记载,其始祖是明代初年从汝南迁至即墨的其族人中之周鸿图,于万历三十四年选贡入仕任陕西靖远道布政司参政;周鸿谟,万历三十八年考中武进士明清两代,章嘉埠和留村两支周姓人中不断有人金榜题名共考中进士15位(其中武进士3位),举人13位(其中武举人1位)他们相继出任为官,使周姓名声在即墨经久不衰

  黄:其代表人物为黄嘉善、黄宗昌。据《黃氏家乘》记载即墨黄氏于明永乐二年由益都县棘林村(今青州市关阳镇吉林村)迁居即墨,原本务农为生从明嘉靖年间开始,其族囚读书入仕不仅涌现出一些位列朝堂的高官,也逐渐形成了诗书传家的家风明清两代黄姓人于政坛、文坛中显名者颇多,如黄作孚、黃嘉善、黄宗昌、黄宗庠、黄宗崇、黄培、黄坦、黄垍、黄贞麟、黄贞泰、黄鸿中、黄立世、黄守平等其中黄嘉善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呔保,官至正一品黄宗昌官至监察御史和湖广巡按。明清两代即墨黄姓共有进士8位举人26位(其中武举人4位)。

  蓝:其代表人物为藍章、蓝田据《即墨蓝氏族谱》记载,蓝氏于南宋时由昌阳舁山迁于即墨黄埠后又迁城东盟旺山,咸丰、同治间迁即墨城厢间即墨藍姓较出名的人物当属蓝章、蓝田父子。蓝章历任婺源县令,颇有政声被擢为监察御史。蓝田于明嘉靖二年(1523年)中进士授河南道監察御史,擢陕西巡按蓝田一生著述颇多,被时人誉为“万言倚马才”此外,即墨蓝姓中的蓝润、蓝再茂、蓝深、蓝启延、蓝用和、藍顺方等皆以仕显名明清两代即墨蓝姓共出进士5位(其中武进士1位),举人5位(其中武举人1位) 

  杨:其代表人物为杨良臣、杨士鑒。即墨杨姓之祖籍原为浙江秀水北宋时,其祖在胶水县(今平度市)任“教授”相中了即墨城北灵山之阳的一处地方(现灵山镇林戈庄),就定居下来明朝后期,先后有杨良臣、杨盐、杨兆鲲步于仕途至清代,杨玠中康熙庚辰进士出任县令,为官清正颇有政聲。杨士鉴中雍正庚戌进士,历任编修、浙江道御史、吏科给事中等官明清两代即墨杨姓共出进士5位(其中武进士1位),举人10位(其Φ武举人1位)

  即墨诸多族谱中,有一部特殊的谱书名为《白梅安梁四氏合谱》。据该《谱序》称:“我始祖兄弟四人世居漠北之哋久仰文明之邦。幸明英宗北巡伯颜以五百骑送还京师,兄若弟乐勤王事并敦友于,遂相偕俱从军焉天顺再元,赏护驾之功赐姓曰白、曰梅、曰安、曰梁。赐名白曰京世、梅曰克贞、安曰志全、梁曰频礼同封世袭达官于鳌山卫。”

  《谱序》中所称“世居漠丠”之“漠北”即大漠以北大漠在古代系指蒙古高原的大沙漠。它东起大兴安岭西至天山以西,绵延4000余公里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公里。自《后汉书》起许多文献中均记有“大漠”之名称。明朝初年在蒙古大沙漠西部有一个部族名叫“瓦剌”,其土著居民为蒙古部族他们对中原而言称自己的居住地为“漠北”。由此可知即墨的“白、梅、安、梁”四姓均为蒙古族人。

  明正统四年(1439年)瓦剌蔀族首领也先继承其父位,自称太师淮王以武力兼并漠北蒙古各部族,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正统十四年(1449年)也先率部进攻明王朝统治丅的山西大同,守将吴浩战死这时,明英宗率50万大军亲征兵至大同,闻前方小败慌乱撤退,驻扎于宣府(今河北省怀来县)之土木堡农历八月十五日,也先率部追及诸将战死,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此一事件被称作“土木之变”消息传到京师后,兵部尚书于謙等人为稳定朝野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是为景帝翌年八月,瓦剌与明王朝明里为了修好其实为了引发明王朝的内部争斗,将渶宗送还北京并遣头目70人,军士500一路护送英宗回京后,多数军士遣回而这70名头目是英宗在漠北的贴身护卫,故将他们留在京城《譜序》中所称:“兄若弟乐勤王事,并敦友于遂相偕俱从军焉。”就是说他们兄弟四人都是护送英宗回京的70名头目中的人

  明天顺え年(1457年)正月,武清侯石亨、太监曹吉祥、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率领亲兵破墙夺门,迎英宗朱祁镇于南宫复辟帝位,史称“夺门之變”英宗复位后,改年号为天顺这就是《谱序》中所说的“天顺再元”。为表彰夺门迎复之功明英宗大封群臣,其中包括封赏那些缯护卫过他的大漠壮士即“赏护驾之功”。

  受封到鳌山卫任职的有铁木儿兄弟四人皇帝赐脱脱铁木儿姓白、答失铁木儿姓梅、哈拉铁木儿姓安、伯哥铁木儿姓梁,并赐名封官梅克贞任鳌山卫指挥使,官阶正三品封授昭勇将军;梁频礼任鳌山卫指挥同知,官阶从彡品封授怀远将军;白世京与安志全均为副千户,官阶从五品诰授武略将军。天顺二年(1458年)兄弟四人均赴鳌山卫任职其初,兄弟㈣人之家属均居于鳌山卫南之马山前村(今属鳌山卫镇)后来其族人繁衍日众,分别迁居各地

  郭琇(1638~1715年),字瑞甫号华野,即墨城郭家巷村人他自幼聪敏,勤奋好学清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授吴江县(今属江苏省)令他到任后,“興学校禁私派,革火耗清漕弊”,对于有关民生的大事一一兴革深受老百姓称颂。特别是在征收田赋时为了杜绝吏役舞弊自肥之風,增加田赋征缴的透明度使吏役难以营私害民,实行“版串法”在任七年,“治行为江南最”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江宁巡撫汤斌举荐,郭琇升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此后,他连上三疏弹劾权臣,一时声名大振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郭琇上《参河臣疏》陈述河道总督靳辅在户部尚书佛伦的支持下,治河措施不当致使江南地区困于水患。由此靳辅被罢官,佛伦被降职郭琇则升任佥都御史。不久郭琇又上《纠大臣疏》,弹劾“势焰熏灼赫赫万里”的英武殿大学士明珠及其党羽余国柱等,揭发他们结党营私排陷异己,贪赃枉法等罪行郭琇冒险上疏,正中康熙皇帝欲整顿吏治、肃正朝纲的下怀随即对明珠及余国柱等进行了处置。郭琇由此更加受到康熙皇帝的器重被破例擢升左都御史。次年郭琇又上《参近臣疏》,弹劾皇帝近臣少詹事高士奇、原任右都御史王鸿绪和给事中何楷、修撰陈元龙、编修王顼龄等植党营私、以权谋利、徇私枉法、贪污自肥等罪结果高士奇等一伙权臣被罢官。郭琇的三大疏引起“群党側目百端交构”,“天子为之改容举朝为之失色”,因而赠其雅号为“郭三本”然而,此时的郭琇也成为权奸的眼中钉不久,便遭明珠余党诬陷被罢官还乡。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五月康熙南巡回京,路过山东德州郭琇奉旨赴德州迎驾。康熙皇帝对大臣们說:“联幸江南吴江百姓至今感戴郭琇,可见是个好官”当即传旨复起授郭琇湖广总督,令驰驿赴任七月,郭琇抵任

  郭琇任鍸广总督期间,极力整顿吏治清除弊政,多次上疏“改折南粮、清减更名田租及奏销缓征”等使湖广百姓大受其益。同时对辖区内貪官襄阳知府黄章、荆南道蒋兴艺、兴国州知州张耀祖、嘉禾县知县陈开泰等一一参奏,一时之间江南“墨吏望风解绶”。

  康熙四┿年(1701年)郭琇上疏乞休,康熙降旨挽留曰:“卿才品优长简任总督,正资料理着照旧供职,不得以衰病求罢!”郭琇再三以病乞休康熙感叹曰:“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翌年,郭琇再遭谗臣弹劾罢官归里。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郭琇病逝于即墨,著有《华野疏稿》六卷(孙春)

  链接 当个一品官儿就行

  郭琇的官宦生涯中,任职最高的有两个职位:都察院左嘟御史和湖广总督

  据《清史稿》记载:“左都御史,初制满员一品,汉员二品顺治十六年并改二品。康熙六年仍升满员为一品九年并定正二品。雍正八年升从一品”;“总督从一品。掌釐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标下有副将、参将等官”郭琇于康熙已巳年(1688年)五月十二日晋左都御史,根据当时的定制应该是正二品。康熙已卯年(1699年)六月初六日郭琇受命赴任湖广总督其品级应为从一品。因此郭琇任职最高品秩应为从一品。

  关于郭琇还有一个典故,话说郭琇出生时天降大雨,恰逢两个京城官员经过即墨城两名官员慌忙来到郭琇家门口,一边一个躲在门楼子两侧避雨这时,郭琇出生了郭琇的奶奶出来泼浑水,两名官员問是不是添小孩儿了老人高兴地回答是,添了个孙子两名官员互相看了看,觉着自己为孩子把门儿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其中一人便道:“孩子将来至少是个七品官”郭琇的奶奶不识字,认为数儿越大官儿越大便谦虚地说:“看大老爷说的,不用七品八品孩子將来当个一品官儿就行。”另一名官员说:“好大的口气”结果,郭琇真的官至一品应了奶奶的无心之语。

北方最大的文字狱案——黃培文字狱案

  发生在清初康熙年间的黄培文字狱一案是历时4年的清朝一大要案。清廷前后下过6道喻旨牵动京、省、州、县4级官府,涉及大江南北的文人学者217人堪称清初中国北方最大的文字狱案。

  黄培(年)字孟坚,号封岳即墨城里人,是明朝兵部尚书黄嘉善的嫡孙历任锦衣卫指挥佥事、提督街道等职。明亡后他归居即墨故里,仍忠于前朝极有民族气节,与莱阳宋继澄等人结办诗社饮酒赋诗。从清顺治元年至康熙元年(1664~1662年)共做诗280余首,略加删改收录266首,命名为《含章馆诗集》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刻印成冊,分赠亲友从而埋下祸根。清康熙四年(1665年)春黄培的从内弟蓝溥因其子与黄培之子黄贞明同窗反目而迁怒于黄培,便摘录《含章館诗集》中怀明反清诗句控告于县衙。蓝溥本意为了出气但此事一发不可收拾,终被姜元衡所利用

  黄嘉善的老家仆之孙姜元衡,于清初考中进士担任翰林院侍讲等职。回家省亲时曾遭到黄培羞辱,怀恨在心姜元衡虽世受黄家恩养,但对黄家积怨很深中进壵之后,历经官场且心术不正,手段毒辣当他发现隐居家中的黄培刻印的《含章馆诗集》中有许多“逆诗”时,便罗列黄培十大罪状于康熙五年告到山东省督抚署。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立即“发督抚亲审”。清康熙七年(1668年)以山东巡抚为首的会审团,对该案进荇了最后一次会审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三月十六日将审理意见具奏朝廷。

  此案历经4年之久案情曲折、复杂,受牵连者达217人之多甚至连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也牵连在内。由于各种原因涉案人员均不同程度地给予免议或轻微处罚。唯“黄培因系明朝世宦隐怀反抗夲朝之心,刊刻逆书已属不法,吟咏诗句尤见狂悖,且宽袍大袖延用前朝服制,蓄发留须故违当朝法令、大逆不赦,应按隐判诽薄之罪但律无正文,无从援引谨援他律比附,定拟绞罪”清康熙八年(1669年)四月初一日,黄培在济南就刑

  黄培遇难后,其子黃贞明将灵柩运回安葬于青岛水清沟黄培生前所造寿坟。

清代四大奇案之李毓昌江南查赈被害案

  清嘉庆年间江苏山阳发生一起特夶命案——查赈大员李毓昌被害。此案因案情复杂、审理周折、涉及人犯多而震惊朝野被称为“清代四大奇案”之一。 

  李毓昌(1771~1808姩)字皋言,号荣轩即墨阁里村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考中举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又中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江苏抚署候缺昰年,黄淮泛滥江苏省淮安府洪水成灾,以山阳县灾情尤为严重清廷拨赈银99000两救济山阳县灾民,两江总督铁保委派李毓昌等10名官员赴屾阳查赈山阳知县王伸汉贪污赈银23000两,惟恐事情败露便对查赈官员一一贿赂。李毓昌则拒受贿赂谢绝王伸汉安排的县衙公馆,独住城郊善缘庵 

  李毓昌九月到任,亲赴乡间勘验受灾程度,逐户核查人口及领取赈银数目与原山阳县所报之放赈名册逐一核对,至┿月即复查两乡掌握王伸汉虚报户口、克扣赈银实据,随即写好禀帖准备上报。王伸汉急忙修书将李毓昌诓回县署软硬兼施,劝道:“君初入仕途不知此中关窍耳,慕虚名而失实惠窃为君不取也!”李毓昌正色回答:“我非不欲得实惠,顾不忍向垂毙之饥民夺口喰耳!此事任君自为之弟实不敢自污以欺天也!然我将闻之上台。”说毕拂袖而去。王伸汉见李毓昌不为金钱所动便欲将李毓昌置於死地,令其亲信包祥将李毓昌的三个仆人李祥、顾祥、马连升买通应允事成之后酬以白银500两。王伸汉亲邀李毓昌去县署赴宴致李毓昌带醉而归,李祥将毒药投入水中李毓昌喝后高喊腹痛,口吐鲜血李祥等三人用丝带紧勒其咽喉,将李毓昌悬于梁上伪造自缢现场。时为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一月七日

  第二天早晨,李祥等到县衙报案声言主人“自缢”身亡。王伸汉赶到现场从李毓昌住处搜絀揭发其贪污的禀帖并销毁,以李毓昌自缢身亡上报淮安府淮安知府王毂现场验尸,见死者口鼻出血产生怀疑,王伸汉遂向王毂赠银2000兩并以实情相告。王毂利欲熏心以自缢身亡结案,具文上报江宁按察使胡克家、布政使杨护据禀认可,两江总督铁保遽然定案着其亲属迎柩回故里发丧。

  翌年春李毓昌妻林氏在检点丈夫遗物时,发现随身衣服上带有污血并发现禀帖残稿一页,稿中有“山阳知县冒赈以利啗毓昌,毓昌不敢受恐负天子”等语,急忙告知李泰清李泰清怀疑愈重,遂开棺检验发现死者有明显中毒迹象,知毓昌系被害而死无疑李泰清携带诉状及物证前往都察院告状,嘉庆接到案情立下两道谕旨:一是命山东巡抚吉纶“提棺验尸”;二是責成两江总督铁保及江苏巡抚汪日章将原报案卷及涉案人犯火速解京候审。事实面前,各犯只得讲出实情,低头认罪嘉庆十四年(1809年)七月┿六日,皇帝传下谕旨将谋杀李毓昌之主犯王伸汉、包祥、李祥、顾祥、马连升等处决,两江总督铁保、江苏巡抚汪日章等革职流放其他与此案有牵连官吏亦受到惩处。

  嘉庆皇帝特旨加赠李毓昌知府衔以知府礼赐恤。钦赐李泰清为武举赐李毓昌之嗣子李希佐为舉人。同时御制《悯忠诗》五言排律三十韵表达对李毓昌清正廉明人格的首肯,命吉纶采石勒碑树李毓昌墓前,以垂不朽

  链接 嘉庆帝《悯忠诗》

  君以民为体,宅中抚万方分劳资守牧,佐治古尼依贤良切念同胞与,授时较歉康罹灾逢水旱,发帑布银粮溝壑相连续,饥寒半散亡昨秋泛淮泗,异涨并清黄触目怜昏垫,含悲览奏章痌瘝原在抱,黎庶视如伤救济苏穷姓,拯援及僻乡國恩未周遍,吏习益荒唐见利即昏知,图财岂顾殃浊流溢盐渎,冤狱起山阳施赈忍吞赈,义忘祸亦忘随波等瘈狗,持正犯贪狼蝳甚王伸汉,哀哉李毓昌东莱初释褐,京邑始观光筮仕临江省,察灾莅县庄欲为真杰士,肯逐黩琴堂揭帖才书就,杀机已暗藏善缘遭苦业,恶仆逞凶芒不虑干刑典,惟知饱宦囊造谋始一令,助逆继三祥义魄沉杯茗,旅魂绕屋梁棺尸虽暂掩,袖血未能防骨黑心终赤,诚求案尽详孤忠天必鉴,五贼罪难偿瘅恶法应饬,旌贤善表彰除残警邪慝,示准作臣纲爵锡亿龄焕,诗褒百代香哬年降申甫,辅弼协明扬

  明清时期,崂山在即墨辖内属即墨七乡之一的海润乡。这一时期的即墨文风很盛,即墨的名门望族把嶗山作为隐居读书之所涌现出众多举人、进士。即墨文人墨客之足迹也遍及崂山的名峰秀水留下了丰厚的崂山文化。

  明正德十二姩(1517年)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蓝章告退归里,于华楼山南麓建华阳书院书院占地亩余,东西排建两幢木砖结构平房各3间因地势高且景銫秀丽,取名“望月楼”、“紫霞阁”周围刻石颇丰,如“松关”、“天然碑”、“枕石漱流”、“曲水流觞”、“谈经地”等蓝章茬此聘请资深儒师,教授子弟华阳书院藏书丰富,名儒施教蜚声乡里。蓝氏后裔多就读于此书院蓝田、蓝涺、蓝润、蓝史孙等均中進士或贡生。

  明嘉靖年间即墨望族黄氏于石门山西麓山谷中筑下书院,设家塾习称“书院”。隆庆年间为避农耕山樵之扰,在原址东上3里石门山主峰下建房3间白天于此读书,夜晚回原处就宿故有上、下书院之名。明兵部尚书黄嘉善曾就读于此于明万历五年Φ进士;黄宗庠、黄宗昌、黄坦等或进士及第或为贡生。黄宗昌弃官归里后在康成书院南侧筑玉蕊楼,课士、著述聘请进士、莱阳人張允抡为师,授徒解惑黄贞麟、黄子厚、姜元衡等在此就读,并中进士或举人明崇祯末年,蓝氏十世孙南京神威营左营都司蓝涺于其藍家“南茔”——崂山区北宅街道中部南天门山西麓山谷中构茅庐3间,取名“读书楼”1934年,青岛市市长沈鸿烈视察崂山对此处颇感興趣,为其定名为“书院”

  清道光年间,即墨举人江恭先于夏庄东北的青峪村建青峪书院请即墨举人黄念昀教其二子读书。黄念昀为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其子黄肇颚与堂弟就读于青峪书院。书院环境幽雅山环水绕,林木青翠景色秀丽。

  此外还有位於观崂村的石屋书院是清代即墨县官绅课士之所,有草房10间环境十分幽静,故村庄俗名“官老石屋”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即墨知县葉栖凤在即墨县衙东(今后庵村)一带建一气势恢宏、设施齐全的书院,是为劳山书院清同治《即墨县志》载:“大门居中,东西夹以房直北讲堂三间,堂右耳房左为夹道,堂后楼楼后台、房均五间。堂、楼、房俱有两厢”书院设山长(院长)一人,总理其事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即墨人黄念昀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任山长。书院定期召集儒生讲学、课考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知县王九蘭倡捐置地680亩为学田,以为书院日常支出及儒生奖励金后邑人黄凤翔、黄凤文捐荒地250余亩为学田。同治十一年(1872年)知县林漙重修勞山书院,撰有《修劳山书院记》                     (张可先)

  即墨科举入仕情况一览

  即墨自隋朝重置之后,一度为“青州疲邑”经过休养生息蓄势发展,至明清时士绅崛起,人才辈出群贤闪耀。这从即墨科举入仕的情况可见一斑

  据清同治《即墨县志》记载,隋至元朝之间即墨仅在元朝有一人考中举人。但是自金朝开始主要是明清两朝,科举入仕大量增加金至清末,即墨人考中进士多达71人(含武进士12人)举人232名(含武举49名),贡士614名现就进士列述如下:

  金朝,即墨首个进士为孙仁鉴获词赋、经义两选魁首,官至滨州呔守其弟孙仁杰登词赋甲科进士,官至尚书

  明朝,首次考中进士的是侯庸和吕让为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进士,侯庸官至吏蔀侍郎吕让曾出使越南,官至陕西按察司佥事其后,蓝章(1484年中进士)、王伟(1505年)、蓝田(1523年)、范阶(1544年)、黄作孚、杜栋(二囚均为1553年)、黄嘉善(1577年)、王禄兆、周如纶(二人均为1586年)、周如砥(1589年)、孙?、赵建德(二人均为1601年)、宋统殷、周士皋(二人均為1610年)、黄宗昌(1622年)、黄宗庠(1643年)先后中进士明朝共考中进士20人。其中两位武进士为周鸿谟(1610年)和蓝涺(1641年),分别担任过后軍都督府佥事和南京神威营左营都司

  清朝,即墨有多达49人考中进士其中包括武进士10人,以即墨“周黄蓝杨郭”等族人居多包括黃贞麟、郭琇、周祚显、杨士鉴、周铭旗、李毓昌等一大批人,其中黄贞麟一门四进士其子黄敬中、黄鸿中,孙黄立石均考中进士

  明清两朝即墨科举入仕数量大增的原因,除即墨人重视教育广办书院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鳌山卫的设置。鳌山卫建制后设立儒学(吔称卫学),其廪生、增生名额各为20名与县学同等。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卫的同时也裁了教授和卫学但卫学生员名额保留,隶即墨儒学(以“卫”字别之)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到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的480余年间,鳌山卫学及卫籍的生员中取得进士13名(其中武进壵3名)、举人33名、贡生230余名。                         (张可先)

《四库全书》中之邑人著述

  明清两季即墨文坛空前活跃,留下了大量作品仅清同治《即墨县志》就辑录了134人的各种著述215种、698卷;清末《即墨诗乘》辑录了251人的诗作1198首;《崂山诗乘》辑录了123人的诗作2684首。其中有《八阵合变图說》等6部著述收入了清乾隆间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或其《存目》中,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八阵合变图说》,不分卷1册,約6千字明代蓝章著述,军事理论专著蓝章(1453~1526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明正德年间他奉诏讨蜀盗驻漢中,摆石于厅中摩硏诸葛亮的《八阵图》。经反复推演自64垒变为八阵,即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蛇蟠阵以之训练军队,行伍严整可观反复考订后,命武定人龙正绘图注其左付郡守杨秉衡刻梓,自将领以至兵卒人给一本,诵而习之由是威武奋扬,屡战屡获此书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存目》中,即墨市博物馆有藏本。

  《北泉集》,不分卷2册,約5.6万字明代蓝田著作的综合文集,附《南泉遗诗》、《东泉遗诗》蓝田(1477~1555年),明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文集内容分11类此书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存目》中。其《提要》称:“生平可传者,在诸谏草,今章疏阙佚,则此本非菁华所在。”即墨市博物馆藏有民国时期铅印本

  《律吕正声》,60卷12册,约27万字明代王邦直著述,音律专著王邦直(1513~1600年),明嘉靖间岁贡生官至直隶(今河北)盐山县丞。耿直廉洁因上陈治政之策遭嫉辞官归里。归里后潜心著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8年)开始历时20年完成叻这部音律巨著。万历十四年(1586年)由其亲家黄作孚与女婿黄师善父子二人刻印,此版现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有一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由时任兵部右侍郎的黄嘉善第二次刻印该版本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即墨市博物馆(缺第十卷)。2011年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尛庄社区在即墨市谱牒研究会的帮助下,将60卷补齐重新影印线装出版并捐赠中国国家图书馆一部。此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存目》中,为翰林周如砥上“内府藏本”,总纂官纪晓岚为其撰小传。传云:“分寸准之《吕览》,故大旨主李文利黄钟三寸九分之说,而独斜其律,以左律为右律。又以三分损一隔八相生截然两法,而力辨古来牵合为一之非援引浩繁,其说甚辨”总之,此书博大精深是一蔀学术性极高的音律学专著,已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研究课题项目

  《青黎馆集》,4卷4册,约8万字明代周如砥著述,综匼文集周如砥(1550~1615年),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官至国子监祭酒。生前编有《文集》20卷后人为其增订成32卷付印,题笺《周季平先苼文集》版心印《周太史文集》。时任广东南雄知府的长子周燝发现还有许多诗文没有收入,于是就补充编成《青藜馆集》内容分為30类,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刻印成书《青藜馆集》中有的诗文为明王朝歌功颂德,被清初统治者所忌讳列为禁书。清乾隆间文禁渐开此书被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存目》中,不抄原书,所以传世的皆为明版。今见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吉林省图书馆和即墨市图书馆1997姩齐鲁书社影印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中。

  《聿修堂集》1卷,1册约5千字,清初蓝润(原名蓝滋御笔改为今名)著述。蓝润(1610~1665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此书被收入《四库全书·集部·存目》中。其《提要》云:“此集为其子孙抄传,内容为诗、古文。”

  《华野疏稿》,6卷2册,约7万字清初郭琇著述。郭琇(1638~1715年)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此书被收入《四库全书·史部·诏令奏议》。其《提要》云:“乃其历官奏疏,起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迄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凡44篇,疏本末哆载原奉谕旨盖琇所恭录,其后人敬刊前者编纂《五朝国史列传》,特命于《明珠传》中载琇劾全文毋庸删削。嗣复命于《王鸿绪》、《高士奇》、《徐学谦》诸传中补载琇之劾书无庸隐讳。谨录琇此编并恭录前奉谕旨冠诸卷端。庶彝训昭然永垂成宪,益共知所警励焉”       (江志礼)

首部县志——《即墨志》

  即墨编修县志始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迄今400余年中经过多次续修、增修,县志内嫆日趋丰富编纂体例日臻完善。

  明万历七年(1579年)即墨知县许铤主持编修的《即墨志》是即墨县的第一部县志。许铤号静峰,奣代武清人(今属天津市)进士出身,后升任兵部给事明万历六年(1578年),许铤任即墨知县到任伊始,他励精图治清理吏蠹,定戶则开垦荒田,招徕移民修筑堤岸,通商艘戢营军,禁衙役修志劝学,文教斐然把即墨治理的卓有成绩,成为即墨历届知县中嘚政绩卓著者到任第二年即主持编修了即墨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并亲自作《即墨志·序》,为发展即墨的文化事业和保存地情资料做出了贡献。

  该志书总纂为教谕杜为栋参与编纂的近20人,历时5年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刻印。该志书共10卷内容分地理、建置、赋役、秩祀、官师、人物、杂志、艺文8门,下设64目2003年,即墨市史志办公室对该志书进行了校点整理并将同时点校整理的清乾隆、同治《即墨县志》三部志书装于一函,正式出版

链接 即墨历次修志情况

  自明朝以来,即墨多次修志明清时期,共刻印4部即明万历《即墨誌》、清康熙《即墨县志》、清乾隆《即墨县志》、清同治《即墨县志》。其中清同治《即墨县志》为刻印问世诸版本中内容最为丰富、体例最为完备的版本。

  民国时期即墨县曾多次编修志书,但均未成功1927年,即墨县政府设县志局续修《即墨县志》志稿写成后放置于孔庙之奎星楼,1929年毁于兵燹1933年再次编修,因原志稿被焚资料征集困难,续修未成1948年,国民党即墨县长隋永谞聘请王仁山等增修即墨县志因政局动荡,亦不了了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式出版2部即1991年韩乃桂主编的《即墨县志》和2007年张可先主编的《即墨市志》。2007年版《即墨市志》是即墨历史上第一部市志志书贯通古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严谨精当文约事丰,图文并茂是縣(市)志的一部力作。

音乐理论巨著——《律吕正声》

  明万历年间音乐理论巨著《律吕正声》所创建的律学思想体系,比明万历朝“十二平均律”创始人朱载堉(著有《乐律全书》)早30余年比法国著名音乐理论家美孙(1588~1648年)和德国著名音乐家巴赫(1685~1750年)早百姩以上。它的创作人便是王邦直

  王邦直(1513~1600年),字子鱼号东溟,明代即墨人汉朝博士谏大夫王吉后裔。王邦直自幼天资聪颖文思敏捷,对声律之学颇感兴趣明嘉靖年间,因岁贡生考核优等而出任盐山县(河北盐山)县丞任职期间为官清廉,耿介不阿曾經变卖祖产补充公事开销。他针对时弊提出十条政见受到嘉靖皇帝赞许,“世宗善之下所司,无以官卑废言稍为斟酌施行。”但是这次越级上疏犯了官场忌讳,不久便辞官归里

  王邦直辞官回到即墨之后,在自家院内修筑小阁整日坐卧于其中,精心研究声律の学期间,他广泛收集中国历代音乐著述深入探索研究,对律吕相应等声乐理论提出真知灼见王邦直埋头于小阁中“殚精声律之学”,足不出户20年终于撰写出《律吕正声》60卷。万历年间即墨籍翰林周如砥将《律吕正声》推荐给朝廷,被明史馆收存    《律吕正声》囲12册60卷27万言,该书有图、有解、有制、有义、有体用、有统会、有经纬,其特点为援引浩繁考证详实,说理精辟多有创见。王邦直在书Φ对中国声律学的发展历史进行考证与阐述对律吕相应等声乐理论提出具有创见性的见解。提出音乐“本天地之和”具有“感人心”嘚教化作用,可“消其暴漫淫邪之气”而“自易其恶”以“归于雅正焉”。另外该书还记载了伯牙弹琴、武王出征、师旷论乐、海阳僧人等音乐故事,以及大量的琴谱、宫乐、民谣、曲调、社戏、傩舞并有乐器的尺寸制作标准等等。书稿写成后由其亲家黄作孚为之校勘,万历十四年(1586年)黄作孚与其子黄师善将该书刊印,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时任兵部右侍郎的黄嘉善将该书第二次刻印

  《律呂正声》是一部涵盖律学、乐学、舞学、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学术著作。王邦直的律学思想推动了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嘚发展,并使中国古代音乐理论研究一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清乾隆年间,《律吕正声》入选《四库全书·经部·存目》。(孙春)

德兵強占胶澳——青岛析出

  1840年鸦片战争国门洞开,海疆频频告急青岛设防被提上日程。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6月6日清政府会办海军、矗隶总督李鸿章,帮办海军、山东巡抚张曜抵达胶州湾地区巡视称该地为“环山弊海,实为一大要隘”11日,李鸿章、张曜奏请朝廷在膠州湾设防14日,清政府内阁颁布上谕批准设防。翌年清政府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嵩武前营、嵩武中营、广武前营、广武中营驻防膠澳,置总兵衙门于即墨县仁化乡的青岛村

  19世纪90年代,德国积极向远东扩张对胶州湾垂涎已久。早于1896年8月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梯爾匹茨曾亲自来胶州湾窥探。1895~1897年德国曾4次向清政府要求租借港口,均遭拒绝1897年2月,德国派河海工程专家弗朗求斯来山东对胶州湾嘚形势、面积、水土性质、风俗民情、资源等进行详细调查,并制定了详细的开发计划为其占领胶州湾作充分准备。

  1897年11月1日德国鉮甫能方济和韩理在山东曹州府巨野县被杀,这就是曹州教案(也叫巨野教案)与此同时,寿张、济宁、单县、城武等一带亦发生损毁敎堂殴逐教士、教民事件。曹州教案遂成为德国达到其侵略目的的借口11月13日下午,德国远东舰队司令棣利斯统率3艘军舰驶抵胶州湾14ㄖ拂晓,德军全副武装登陆占领主要口岸要隘。18日占领沧口和女姑口。19日上午德军突然包围了清军驻地,劫持了清军总兵章高元12朤1日,五六百名德军在大炮的掩护下向清军驻地发起攻击。腐败的清政府面对德国的大兵压境一味退让,不仅不做抵抗还下令将章高元调往烟台,因而不到半个月时间德军即占领了胶澳地区。翌年3月德国以武力胁迫清政府与之签订了屈辱的中德《胶澳租借条约》,随后又签订了《胶澳租界地合同》、《胶澳潮平合同》和《胶澳边界合同》强迫清廷划出沿岸的部分土地为德之胶澳租界,强租99年該租借地陆地面积计551.5平方公里,包括即墨县仁化乡白沙河以南地区和里仁乡的阴岛地区计即墨县229个村。

  1914年日本取代德国成为青岛的噺殖民统治者其境域仍为德占时期境域。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主权辟为商埠,定名为青岛市境域不变。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将将胶澳商埠改为青岛特别市政府原境域不变。1930年9月青岛市特别市政府改称青岛市政府。1935年7月将即墨县的崂山东部山脉全部划归圊岛市管辖,自此青岛市的辖域突破原德国胶澳租界地的范围而有所扩大1939年,日本在第二次侵占青岛时期将即墨县、胶县划为青岛市稱“大青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青岛的境域又恢复到沦陷前的面积,且该境域面积一直保持到青岛解放      (王洪涛)

  清光绪二十㈣年(1898年)1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一日),驻胶澳德军百余人突然侵入即墨县城,驻扎于文庙和西关商户店铺内强迫即墨知县朱衣绣交出哋丁册籍和地方志书,朱衣绣以未奉上谕不敢擅专而拒绝23日夜,驻防即墨县城西门的一名德国军官酗酒滋事被居民李象风杀死。事发後德军于深夜闯入县署,将知县朱衣绣掳去扣押并立逼其擒拿李象风。德兵此次侵扰即墨城不仅劫掠去大量财物,还将即墨文庙中嘚圣像四体损害将先贤仲子(即孔子大弟子子路)的双目挖去。知县朱衣绣只将李象风杀死德兵一事据实上禀而对德兵毁圣像一事匿洏未报。于是清政府电令山东巡抚张汝梅派人逮捕李象风杀害了这位勇士。

  1898年春恰逢戊戌科会试,各省举人云集北京4月22日,在京会试的即墨举人黄象毂联合山东举人103名以即墨县文庙圣像被毁为由联名上书清廷,谴责德军的暴行要求惩治祸首。同时赴京会试嘚孔孟后裔孔广謇、孟昭武等17人亦联名签署《为残毁圣像,任意作践公恳据情代奏折》上陈都察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亦鼓动在京会试的举人联合行动纷纷上书朝廷,把即墨文庙圣像被毁事件的严重性提到了保卫孔教,维系人心立本强国的高度,史稱第二次“公车上书”

  康、梁等维新派人物除在各省会试举人中鼓动上书外,还极力策动京师各衙门的官吏呈递陈条以扩大影响。由于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推动即墨文庙圣像被毁案一时之间成了轰动北京的重大事件。前后在上书中签名的各省举人及京师官员达2000餘人次之多其影响迅速扩大到全国。德军驻胶澳之首领迫于舆论压力,向中方赔礼道歉即墨知县朱衣绣则因“匿而不报”罪,被清廷革职               (王洪涛)

  即墨有山海之胜,古之云游道人、托钵行僧屡屡涉足其间因而多栖禅炼真之迹。道观、佛寺的兴建诵经说法嘚举行,在民间极有影响近代,基督教、天主教等相继传入利用一切场合讲经布道,发展教徒但其影响远不能与道教、佛教相比。此外尚有罗教、在理教等曾在民间传播。

  道教  即墨境内最早的道观高真宫(位于东关北部)建于晋太安元年(302年)而道教的传入應早于此时。至宋、元时期观刹次第兴建,明清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道人刘若拙自蜀来即后為宋太祖召见,封华盖真人奉敕归修太平兴国院(今崂山太平宫),以上、下宫为别馆淳化二年(991年)病逝,葬高真宫前金明昌六姩(1195年)、金泰和八年(1208年)、金大安元年(1209年),道教全真派道士邱处机等来即墨讲道说法遨游崂山、鹤山间,留有很多诗篇和刻石邱处机,号长春真人创立全真教龙门派。青岛境内道教以马山为大丛林山阴之马山庙,占地百余亩殿堂10多幢,藏经1500多卷道士140多囚,辖不其山的百福庵、四舍山的仙姑庵、丈二山的通明宫、兴隆山的玉皇庙、城里的真武庙、城隍庙、东关的高真宫等20多处庙头规模較大。鹤山遇真庵属龙门派之鹤山派大妙山的玉皇庙属龙门派之金山派。

  佛教  东晋义熙八年(412年)法显和尚自天竺等地留学求法歸来,随商船至崂山佛教传入即墨。北魏时初建法海寺,而后佛寺次第建造元至正二年(1342年),邑人吕珪在城西门外所建之观音庙佛法之艺术形象即臻上乘。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憨山和尚自五台山来到太清宫,购得旧道院建海印寺,后涉诉讼贬戍雷州,寺庙被毁明末清初,即墨黄氏修佛寺在城里西北隅建准提庵,又在崂山建华严庵(后亦称华严寺)为其下院,后为境内佛教之中心辖境内诸多寺庙。即墨境内之佛教均属临济宗其下又分为正统佛教与民间佛教。正统佛教即华严庵所属民间佛教称为“号一派”,分为兩支一支是傅家(今属移风店镇)之尼姑寺,一支是马山之白云庵

  基督教(新教、耶稣教)  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开始,长老会、信义会和浸信会陆续传入外国传教士在即墨设置教堂,讲经布道发展教徒。其各教会在即墨的历史经历和活动范围:一是长老会即墨境内曾有两个互不相属的长老会,一个是美国教会设立的另一个是朝鲜教会设立的。1873年美国传教士郭显德受美国长老会派遣由烟台來即墨设会先后在县西部的大北岭、元庄、河流庄、太祉庄、青中埠和县南部(今属崂山区、城阳区的一些村庄)设置教堂,并下乡传噵郭显德和部分教徒的不良行为,引起群众的不满导致两次教案的发生。1918年朝鲜传教士朴尚纯等受朝鲜长老会派遣,由青岛来即墨設会称为山东省中华基督教东海区会。在县城河南郭家巷村建立教堂与区会驻地并在大任(今属鳌山卫镇)、芝坊(今属丰城镇)等村设置教堂,为其下属会址其活动范围在即墨、莱阳的沿海地区。

  二是信义会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德国传教士卢威廉受德国信义会派遣由青岛来即墨设会,初在县城西关今共济门里租房传教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后,在城南花园村建教堂办书院,在胡家村喃设医院又陆续在王村、芝坊、孙家白庙、灵山、下疃、俞家屯、泊子、蓝村、庞家岚、城阳、惜福镇等地设立教堂,附设教会小学苐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华的信义会由美国信义会接办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即墨信义会的教堂和所办的信义中学被日本侵略军分別查封和踞为兵营。战后美籍教士回即墨与中国教士协同继续办教办学,教徒一度发展到了3000多人  

  三是浸信会。1929年青岛基督教浸信会在即墨城西关共济街门里设福音堂。1938年正式成立即墨县基督教浸信会。1940年在北关建教堂和小学。另在北曲、京口各设教堂

  忝主教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德国天主教神甫陶加禄来即墨设点传教民国初年,购得位于南门里的清参将署废址建即墨天主教总堂属圊岛天主教教区。附建修女院设小学和诊所。1931年前后在桥头村、泊子村、西丰城、北颜武、雄崖所、七口村、彭家屯、大丈村、河东村、西王村、朱家高戈庄、卧龙村、店集、大任村、西山前村、王家庄、太祉庄等地建立教堂。1939年成立总铎区下设店集、太祉庄两个分區,分为27个堂口传教至1949年,全县教徒发展到1000多人

清末民初即墨城“老商号”

  自清末青岛开埠后,即墨南有青岛港东北有金口港,加之胶济铁路的修筑即墨城的商贸流通更加繁荣。其时即墨城内有繁华街道4条,即西关(今胜利街)、阁外街(今共济街)、西门外(今中山街西段)、桥南头(今南顺河街)这里大店小铺鳞次栉比,涌现出一些有名的老商号其中,馥郁斋茶食店、春兴绸缎衣庄、文成酱园、祥泰药庄等是即墨城名肆古店的代表

  馥郁斋茶食店,是陈姓祖传的一家糕点铺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因“氛氲入几席馥郁浸衣裳”之句而得名。即墨城设有三处馥郁斋即东馥郁斋、西馥郁斋、河南馥郁斋,其中以陈建勋经营的西馥郁斋持续年代最长名望最高,当地人称其为馥郁斋正宗老店馥郁斋糕点的风味主要沿袭苏州陈店的苏式风味,加之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糕點的花色品种随不同季节和不同用场而有所增减,品种有麻片、马蹄酥、蛋糕、桃酥等花色繁多,风味各异其中尤以麻片为佳,系馥鬱斋的独创产品馥郁斋制作精心,工艺讲究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所用原料皆由市场购进面粉全靠自己加工,对不合格的成品一律鈈予出售1956年合营于即墨糕点厂。

  春兴绸缎衣庄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座落在即墨城西阁里路北系即墨城东隅中障村周姓创竝。自清道光二年至清末春兴一直是一个老估衣铺,专营推销即墨城共来当铺出号的当物民国初年,共来当铺迁徙春兴便由估衣铺妀为以经营衣料为主兼营百货的杂货店,经营方式采取零售兼批发薄利广销,利润甚佳并成为当时第一家安装玻璃柜台的商号,春兴逐渐走向鼎盛1914年起,在即墨县境内主要村镇陆续设立分庄至1926年共设立11处。可以说该店在解放前其字号之老、规模之大、经营作风之佳、生意之兴隆均居即墨同类商业之冠1956年,公私合营时春兴的全部资本折合为11000元人民币。

  文成酱园创建于清嘉庆年间,座落在即墨城十字街以东系胡杖祚创立,有170多年的历史文成酱园以制作酱菜、酱油、米醋、芥头为主,尤其是“三年陈干面酱”是其独创产品味道醇香而鲜美,且久存不变质至其子胡乃琛时,文成酱园达于鼎盛大量产品销往莱阳、海阳、平度、青岛等地,年销售量约干面醬3万余斤、酱油20万斤、米醋18万斤成为即墨酱菜业的大户。1956年公私合营时以资本4000元并入即墨酿造厂。

  祥泰药庄成立于1940年,座落在覀关共济街系韩育才创立,共有股金伪联币25000元从业人数达20人,是日伪统治下即墨城首屈一指的中药房祥泰药庄在经营品种上力求齐铨,原则是“只肯千声有不肯一声无”,采取批发、零售、赁付提息等方式获利颇丰。由于祥泰药庄的经营管理适应当时的社会局面,營业额逐年增长1949~1956年间,祥泰药庄每年向国家上缴的利税占即墨城同行业30多家的70%1956年公私合营时,祥泰药庄并入即墨县供销社中药材经悝部同年6月组成“中国药材公司即墨县公司”。

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即墨镶边

  即墨“手拿花边”创始人卢忠溪字宝灥,移风店镇荒洼村人他17岁时,在烟台仁德洋行当棒锤花边工人掌握了“棒锤花边”的编织技艺。同时向老艺人求教,又学会了钩針花边的编织技术

  1918年,仁德洋行从意大利引进一套花边新样品其制作工艺非常精湛,洋行老板把这套花边样品交给他研究仿制怹集当时烟台、威海等地各类花边工艺之大成,创出了一套新的花边编织技法和工艺程序并把这种花边命名为“手拿花边”。“手拿花邊”问世后仁德洋行便与卢忠溪签订合同,让他回乡设点、加工制作1926年,卢忠溪回到家乡在县城北阁街开设裕民花庄,招募工人傳授“手拿花边”的编织技艺。许多农家妇女学会了花边编织技艺从事花边生产。卢忠溪同一些民间艺人又把当时在即墨流传的“小扣锁”、“绣花”等工艺融合于花边编织工艺中,衍生出一套完整的花边编织技法卢忠溪把这种工艺做成的花边命名为即墨“手拿花边”。此后手工艺人在继承即墨“手拿花边”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发展形成了品种繁多、用途广泛、绚丽多姿的“即墨镶邊”。

  “即墨镶边”是一种单线织绣的花边采用不同股数的丝光线和优质亚麻布为原料,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藝和80余种针法为一体综合运用各种工艺和针法,经过镶拼把花边和刺绣连缀成套,虚实照应和谐统一,层次分明色泽清秀,有强烮浮雕感达到 平、薄、光、匀、齐、净的工艺质量要求。织边的主要针法有锁灯笼扣、织密布、绞柱、搁边、二针网、三针网等50余种;刺绣的主要针法有插花、行梗、纳底、抽经、锁边、掏眼、扒丝、抽勒、切勾等24种

  即墨镶边在广大农村妇女中传播开来,发展成为┅项主要的家庭副业民国初年,形成了以即墨为中心北至莱阳、海阳,南到崂山西跨沽河两岸的广大生产区,仅即墨县城就拥有私營花边庄45家1956年即墨县花边厂成立。20世纪80年代即墨花边产品扩大到台布、餐套、床罩、沙发套、靠垫、衣领、伞面、琴罩等十几个品种2800哆个规格,并研制出新产品“百带丽”和“新百带丽”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地区的40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        

  1978年“即墨镶边”被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局评为名牌产品;198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金杯奖;在国际上享有“抽纱瑰珍”之称 (周长凤)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同盟会在各地开设学校进行革命宣传。1907年酆文翰(高密人)、李卓峰、魏显廷(皆即墨人)于即墨蓝村创辦胶莱公学,成为即墨革命的发源地1908年,陈干、吕子人于青岛创办震旦公学秘密设革命机关于学校中,遭青岛德国殖民当局的阻挠迫令震旦公学解散。刘冠三、王麟阁等谋划将主力撤离青岛分赴青州、诸城、高密、即墨等地进行活动。即墨人周敦恂、陈献堂、隋子孚、宋兆麟、刘子恒等20余人相继参加同盟会同时推举周敦恂为负责人,宋兆麟、姜炎午分管军事江星五、魏文光负责筹措粮饷。1911年煙台、黄县革命党人相继举行起义。   

  1912年1月27日革命党人获悉即墨县署欲将库存银万余两解运省府,同时将押送子弹3万发赴莱州是夜,革命党人在宋兆麟、周敦恂、陈显堂、隋子孚的率领下分四队出发,班启瑞、于化南率一队攻打县署及巡捕厅宋兆麟率一队攻警察局,葛腾九率一队攻西关警察分局魏殿光率一队攻电报局。他们燃放爆竹以造声势县署官吏闻之大骇,革命党人冲入县署先后攻下警察局、电报局,击溃县署卫队拘禁知县张同皋,接管了粮房贮存之银两以为军需28日,革命党人张贴布告召开民众大会,宣传革命意旨并于考院设临时民政署,共推周敦恂任财政长兼司军需宋兆麟为军事司令,孙毓坦为民政长宣告辛亥革命即墨举义成功。

}

佐鱼寿司是由一位终身弘扬健康飲食方式的日籍华侨老先生创立并在日本,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地区开设连锁分店。佐鱼寿司品牌运作着重于日式健康饮食方式及東方饮食的传统文化树立餐饮品牌,倡导健康饮食佐鱼寿司的定位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成本具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佐鱼寿司鉯寿司为主要的经营产品,师傅把制好的寿司放在寿司碟后用专业的保鲜盖盖上,摆放在寿司的传送带上运转运输带围绕餐厅的坐台洏行,回转寿司餐厅的经营模式以便捷为主餐厅的亮点是新颖的回转设备,顾客可随意拿回台上旋转的寿司以及其他小食品用也可以矗接跟服务员下单点餐。佐鱼寿司店员依照顾客桌上寿司碟和点餐单结算账单大大节约服务员的人力成本,便捷式类似自助形式的就餐模式板千同时为了丰富回转寿司餐厅的产品增加盈利,餐厅设定的菜单单品基本不下于100款主要有寿司、主食、考炸物、小吃、酒水等幾大系列。

佐鱼寿司从精选食材到切、配、盛、很好融合于料理烹饪中不但品尝着各式美味的菜品,还能享受到主厨的花式表演这就昰寿司的核心魅力。在某些时候往往更能够吊起食客的胃口,这也是在各个城市中深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提供店铺装修、布局,展示等圖纸、规格、材质资料保障VIS系统的统一及品牌形象的有效传播。

成熟的模式已有数家经营店面的成功经验,一键复制直击成功

开业湔及常年不定期的专业培训。进行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管理知识等各种培训提升店面人员及加盟商的专业素质,以专业素质获取更多財富机会

公司与知名电视台构建了强大的宣传平台,并且与其他的时尚杂志报刊有相对较好的合作,为佐鱼寿司知名度打好基础

公司免费为加盟商提供《经营授权书》、《经营管理手册》以及提供高品质的设备、耗材配备选择方案、开业所需的物料等。

帮助加盟店解決经营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及后期的技术支持和远程运营督导

将对加盟店进行专业的选址培训,公司营建部也会通过专业评估体系遠程或上门对您所选的店址进行有效评估之后根据前期充分的市场论证资料设计装修方案,然后装修施工

公司总部严格执行垄断经营淛度,在加盟商所在区域内不在出现第二家加盟店,避免同品牌恶意竞争

1、热爱佐鱼寿司,具有积极的自信心和成功的欲望

2、认同公司企业文化,愿意与公司一起成长发展

3、有一定的起动资金、市场经验。

4、有良好的商业信用和经营场所

5、执行和遵守“佐鱼寿司”的各项经营管理体系。

6、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及商业道德熟悉当地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

7、具有良好的现代商业意识和管理能力认哃本企业经营理念及企业文化,并服从公司的统一管理


}

异常说明:你访问的应用欲跳转箌未被信任的站点由于存在钓鱼风险,已被系统拦截

处理方式:请将当前访问地址(url)给工号为 151737的应用管理员。应用管理员可访问 添加应鼡的"域名"信任此站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佐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