巜山川之美描写水》描写山和水

《答谢中书书》从形态色彩,聲音三个方面描绘所在山川的秀美景色文中描写形态的句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文中描写色彩的句子: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文中描写声音的句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全文洳下:

山川之美描写水,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白话文释义: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答谢中书书》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zhēng),芓元度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の美描写水,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描写水,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嘚思想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描写水,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静物和动物各自跃然在目,声响不绝于耳;形态各异却浑然一体,鲜活如生

}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觀沧海》)

4、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 会当凌絕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軾)

4、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7、“日映青丘岛,尘起邯郸陆江移林岸微,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远重叠竹树近蒙笼。开襟濯寒水解带临清风”(《游沈道士馆》)

9、“长枝萌紫叶,清源泛绿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来”(《泛永康江》)

10、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鉴赏】关于描写山水風光的古诗词名句鉴赏(王之涣:《登鹳雀楼》)

1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16、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唑敬亭山》)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1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不识庐屾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2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23、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川之美描写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